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2024-07-28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共10篇)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1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一、背景

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以分数论英雄”的重压,使许多孩子变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增加,人际交流活动增加,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这些必然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真正树立尊重每个学生的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时空条件,积极营造小班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见的目标

“小班授课”重点的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实现情与知的统一。在教学结构上,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注重教师指导帮助,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从学生被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变化,坚持乐学十法,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多做,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在教学组织上,从学生个体独学向集体共学变化。把小组学习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应作出相应的变化。笔者尝试了自我教学法,力求产生一定的预见目标:增加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有频度;提高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概念界定

“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在校初中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旨在使我校的办学传统与小班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组织形成。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理念依据与基本教育理念

推进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验与探索,主要的理论依据在于:

(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2)以人为本。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内驱力的调动。(3)因材施教育。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研究思路。

我们将以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为契机,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建立符合初中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为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提供实际经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为准则,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自我教学法的研究方案

众所周知,“多元智能”的理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科学智能;空间形体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处内省智能;自然博物智能;存在智能等。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而传统的教育会造成许多学生因为某方面智能的不足而失去自信,造成了对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对其他智能的开发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确实,笔者以为“多元智能”的理念恰好融汇了以往教育界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念。

通读《科学课程标准》可以明显地发现《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用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回答了科学教育应如何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自我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开展初中小班化,并积极开展初中小班化的教育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里尝试了以下流程:收集资料→学生备课→师生探讨→学生上课→师生评课五个环节。这就是自我教学法。

在过去小班化教育的两年中,作为一名小班教师的我感到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行为的监督者,转化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在“小班化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索。虽然有些问题暂时还得不到圆满地解决,但我相信,在所有关心“小班化教育”,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心血的人们的努力下,这些会迎刃而解。愿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一路走好。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2

关键词:知识归纳,质疑答辩,求解复习,教师点拨

该复习动词的过去式了, 之前采用先梳理教材, 再语法讲解加练习的教学模式。我决定换种方式, 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对动词过去式总结, 理出书面描述。要求言简意赅, 详细完整并结合有关例子。隔日查看学生小组合作成果, 部分学生完全是语法知识摘抄, 而有的学生虽有些自我认识, 但总结不够详细完整。从中选出五位认识深刻、总结详尽的学生代表, 由他们进行口头表达总结。总结完毕后我觉得这样尚不能让全班同学参与, 便突发奇想决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抢答形式进行知识复习。

于是我鼓励学生围绕动词过去式向五位学生代表提出相关问题, 由他们进行抢答。学生们争相对他们进行提问, 在提问过程中我发现有的问题非常好, 是学生深思熟虑过的而且是平时大家可能容易忽视的问题。俗话说:“问与学, 相辅而行者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一个人认真思考的程度。所以, 我又临时决定评选优秀提问者和优秀参与者!台上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其余学生也能参与抢答, 这样就不单纯是学生代表唱主角了, 而是全员参与, 人人有机会。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立刻高涨, 争相提问、激烈抢答。整节课学生们都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积极动脑, 慷慨陈词。一节课时间很快过去, 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 我也觉得这次的临时起意获得了很好效果。课后我思考良多, 过去式语境的创设总是不太自然, 而运用PPT提供语言素材在新授课中已出现过。如果还是运用先口头操练然后知识总结外加小练习的形式会让学生感觉毫无新意。六年级的学生正逐渐走向成熟, 正是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龄。这种类似抢答节目秀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好奇, 符合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 从而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复习活动, 也体现了小班化背景下生生参与、生生体验的发展模式。

通过那次有趣的复习课答辩, 我对英语复习课的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后的复习课教学中, 我又继续摸索尝试并形成了一定的复习课答辩程序:

一、课前准备三环节

1. 学生“四自”:自己看书复习, 自己归纳总结, 自己设计复习题, 自己讨论解答。

2. 小组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全班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开展竞赛, 注意优弱势群体的结合。

3. 把单元内容按照单词词组、交际用语、基本句型、主要语法

分成四大板块, 每一板块由一组同学负责归纳总结, 其他小组同学通过自行复习设计出有关围绕板块内容的相关问题。

二、课堂教学四阶段

1. 知识归纳阶段:

由某小组代表根据课前个人复习和小组讨论讲述知识归纳, 其他成员补充, 时间为5分钟。

2. 质疑答辩阶段:

全班同学针对该小组的总结, 结合教材内容提问, 该小组代表答辩, 时间为10分钟左右。

3. 求解复习阶段:

各小组代表出示课前准备的复习题, 由其他小组同学竞赛解答, 时间为20分钟左右。

4. 教师点拨阶段:

教师对本节课各小组的表现给予简单点评, 点出各板块需要理解和把握的知识点, 时间为5分钟。

三、课后总结有方法

1. 合作出练习试卷:

将学生讨论中有效的复习题进行归类汇总, 并在课后按小组分工进行充实补充, 形成一份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的习题集, 并紧扣薄弱环节进行自测, 从而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2. 手抄报、黑板报展示:

学生合作以单元知识点为主题, 譬如以seasons, plans for the weekends为主题, 结合英文儿歌、散文、绘画等多种形式创作特色英文手抄报、黑板报等,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答辩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1.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答辩式复习课模式是一种开放的复习模式, 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给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知识的归纳总结和问题的发现、设置、探索和解决上。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 使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内心的体验来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有效提升, 在学习中经常得到成功的体验, 学生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缩小。

2.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代表总结归纳知识后, 全班同学不是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 而是在听讲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现并抓住其中的疑点、难点、错点并设计出各种问题进行质疑。通过不断地质疑、答辩, 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掌握知识点。同时, 课堂的知识总结和质疑, 答辩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

3. 体现了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重心的转移

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出发组织教学, 知识本身不再是教师“批发”来的货物。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 而是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探索和合作。教师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索、讨论等活动, 并不时适当地点拨、询问、裁判和鼓励等。在教学的调控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 把教和学融为一体。

4. 为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提供了很好机会

在“接受式”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的学习是相对独立的。而现在每个学生都与小组紧密联系, 一起归纳知识点, 一起做单元总结, 一起接受同学们的质疑提问, 共同合作答辩, 一起选择讨论复习题等。最重要的是只有经过全组同学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小组获得成功, 这使同学们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生生互动, 分工合作, 共同提高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这种答辩式的复习模式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配合, 班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并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我想英语教学就是要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和游戏, 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 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标,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远振.学英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7.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3

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以分数论英雄”的重压,使许多孩子变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增加,人际交流活动增加,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这些必然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真正树立尊重每个学生的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时空条件,积极营造小班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见的目标

“小班授课”重点的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实现情与知的统一。在教学结构上,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注重教师指导帮助,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從学生被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变化,坚持乐学十法,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多做,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在教学组织上,从学生个体独学向集体共学变化。把小组学习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应作出相应的变化。笔者尝试了自我教学法,力求产生一定的预见目标:增加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有频度;提高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概念界定

“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在校初中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旨在使我校的办学传统与小班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组织形成。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理念依据与基本教育理念

推进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验与探索,主要的理论依据在于:

(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2)以人为本。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内驱力的调动。(3)因材施教育。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研究思路。

我们将以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为契机,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建立符合初中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为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提供实际经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为准则,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自我教学法的研究方案

众所周知,“多元智能”的理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科学智能;空间形体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处内省智能;自然博物智能;存在智能等。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而传统的教育会造成许多学生因为某方面智能的不足而失去自信,造成了对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对其他智能的开发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确实,笔者以为“多元智能”的理念恰好融汇了以往教育界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念。

通读《科学课程标准》可以明显地发现《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用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回答了科学教育应如何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自我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开展初中小班化,并积极开展初中小班化的教育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里尝试了以下流程:收集资料→学生备课→师生探讨→学生上课→师生评课五个环节。这就是自我教学法。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4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等,从而使学生逐渐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诞生为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班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作用,其次“小班化”背景下,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班化 信息技术教学 实施途径

当前,小班化教育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发展趋势,其能够确保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并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而通过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方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信息技术教育的前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其学科名称的变化包含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与时俱进的变化,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小班化”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亟待解决。

一、基于小班化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

(一)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并进,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当前各学校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大班教学需求,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二)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目更多的是实践部分,也就是上机操作,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与帮助。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师引导功能的发挥创造必备条件,促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优秀学生创造出更多自我展示机会,使知识掌握情况差的学生实现有效提升。

(三)利于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一般只有20左右个学生,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了解每一个学生,进而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指导与帮助,从而能够使教师“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确保学生“齐头并进”。

二、小班化背景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以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指导,并实现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进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创造机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从而避免传统大班授课模式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所带来的弊端,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巧用设问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定然会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设置相应疑问,让学生展开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所忽略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疑问,将这些学生无法用现有知识解答的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带着疑问更好地学习新内容。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上机操作的反复练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指导,进而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才能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注重评价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间的互评能够使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展现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起到激励、鼓舞作用。教师在实现有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上机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如果学生自身存在不足,就提出鼓励性的话语,这样才能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基于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创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设问教学模式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进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科目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班化”教学模式解读 篇5

一、小班化教学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我乡地理条件限制等原因,麻武乡的人口外流比较严重,致使生源在逐年减少,从2011年开始,麻武乡学区的教育教学开始进入了每个班不足30人或者30人左右的“小班化教学”。从而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成为可能,让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意识大大增强;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班化教学界定

小班化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学生数量,班额一般在30人以下。小班化教育教学质量和现代办学效益观基础上,充分发挥“小班”本质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和评价的一种教育形态。

三、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讨论,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学会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2.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别人回答问题正确与否、表演正确与否;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找出自己学习成功和失误的原因。

3.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检查、学会小结、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学习时间等。

4.培养自学能力。按“扶——引——放”的操作程序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扶”,从领会学习到主动学习过渡;“引”,从主动学习向学会学习过渡;“放”,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

(二)、分层教学,突出个别指导

1、分层确定学生组别

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与教师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还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A类学生多给予自学机会,教师要适当点拨。B类则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练习巩固机会。讲授新课时,教师通过分层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A类学生吃的饱,B类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C类学生在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的精心组织下也能消化得了。

2、分层制定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目标,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更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学习目标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按自己的不同要求,可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教师必须提供让学生选择的条件和机会。做到“统一性”和“层次性”的相统一。

3、分层设计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面向中等生,发展后进生,提高优等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大面积提高质量,并给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分层次设计教学方法,而不是毫无区别地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优生尝试新知,培养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础差的学生采取差生配臵尝试,主要是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在学习新知前,教师通过事先了解,设计出配臵性题目,进行诊断练习,对检查出的缺陷进行补偿,扫清新授课的障碍。

4、分层设计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至少选作一组。在每次作业的评分上,也可以做一些改革。

5、定期进行层次调整

每个学期,各科教师要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2至3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后退的,要提醒、鼓励。这样做,能激励后来居上者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可鞭策学习成绩下降者奋起直追。

要注意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少数学生提供个别帮助和辅导。“小班化”课堂教学除重点解决上述两问题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学法的指导。

(三)、合作学习、全面提高

小班化教育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成为可能,小组教学和个别化辅导,是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灵魂。通过小组教学,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小组主动探索,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1.小组编制方法。班级中要组建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按不同的教学需要,参加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

以形式分,可分为二人互助型、四人小组型、自由组合等几种;

以内容分,可分为练习型小组、讨论型小组、互帮型小组、比赛型小组等几种;、以表达方式分,可分为中心发言式、自由讨论式、互相检查式等几种。

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效果来考虑最佳的小组合作学形式。

2.小组学习进程,一般是:(1)提出学习任务;(2)启发独立思考;(3)创设情境,导入讨论;(4)巡回观察,及时调整;(5)全班交流,相互评价;(6)围绕课题,深入学习。

3.师生合作评价。(1)变教师监管为引导参与,积极提供帮助;(2)变单纯关注任务为重视小组及其成员自身的发展;(3)变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定期组织学生评价教师和师生互评。

麻武乡中心小学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6

一、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全国各地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小班化教育”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伴随着我市高效课堂的再次推进,结合我校学生少、班额小的实际,如何让我校 “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过多次研讨研究,决定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年半研究实践,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当下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利用该课题研究,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努力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特色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

1、建构和谐开放的课堂。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通过研究,创设出一种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在社会需要的是那种会合作,又能积极参与竞争的人才。小班化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的培 养,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

3、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应该着重在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搜集资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以保证课堂交流中听课的质量,培养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

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维果茨基的儿童最近发展区和最佳教学阶段的学说,赞克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探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各种形式的研究,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东庐教学”,“洋思”教学模式等,他们的教改经验通过有关媒体的介绍在全省及至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我们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这 些教学模式及课题成果在适用对象、领域等方面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研究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正确引导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四、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文献研究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传统课堂进行优化重组,构建起高效低耗的既朴实本色有实效又充满生机和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学习,宜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验证和分析以不断优化和改进预设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经验总结法:在构建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对一些成功的经验及时总结,对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及时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成功做法,课题组成员坚持认真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研究的专著和理论文章,切实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着重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

五、该研究项目的特色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许多地区,小班化已实施了多年,通过实行小班化追求,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小班化教学已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被称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

“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针对现在许多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状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一堂课而言,我们所要做的是,把复杂无效内容变得简明高效,让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捷,使花哨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有效,追求一种简约而不失高效丰厚的课堂,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努力完成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这一根本愿望。从而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就有了目标,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高效低耗的课堂教学模式便自然达成。

六、“研究项目计划”实施的步骤设计(含完成工作指标)

本课题从2013年11月起开始到2015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3年11月)方案准备与申报阶段。

成立课题组,组织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观念,更新思想,从本校实际出发,申报方案。

2、第二阶段:(2013年12月—2015年5月),方案研究与实施阶段。

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总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上级教研室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使其科学化,更具有可操 性。形成高效性的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阶段成果:课题研究案例集、高效课堂教学实录。

3、第三阶段:(2015年6月)成果深化总结。

深化研究方案,全面进行方案研究总结,撰写方案研究总结报告,形成与方案相关的材料。

最终成果: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论文集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一)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具备中、高级职称,均为本科学历,具有多年的小班教学经验。他们都参与过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2、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近几年来,学校在教学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3、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课题组,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组成,小班教师全员参与,教导处具体管理、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计划、实施、监测、指导等工作。

制度保障:建立建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课题研究的奖惩制度,工 作汇报制度,定期向上级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人员保障:我校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有众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同时学校还将聘请主任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资料保障:学校为教师订阅了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并为小班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各教师办公室均能宽带上网,为教师上网查找资料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经费保障:学校准备了充分的科研专项经费,为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7

关键词: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

2012年10月以来, 我校依托课题《以层次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了小班化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现结合自己的做法就有关教学策略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合作兴趣, 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外, 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 多的是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 他们相互帮助, 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互质疑;少的是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时, 充分挖掘学习的兴趣点, 使学生愿意在合作学习中把任务完成。

1. 在识字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识字教学贯穿于小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学。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字音、记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用生字说说句子。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 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巩固, 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 一人讲读音、字形结构等, 其他成员进行检查、纠正;一人读, 其他成员听写等等。然后, 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 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进行组际交流。这样, 不但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2. 词语理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词语说句子, 通常情况下, 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说出一两句, 最多也不过四五句, 而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时, 结果好几个小组说出的句子竟达到了十多个。我们在课堂实践中发现, 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和作用, 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 在朗读指导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 我们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由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去自己体会摸索, 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比如, 初读课文时可以两人一组, 一个朗读, 一个仔细听, 如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句子等及时纠正, 然后再互换角色, 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课文时,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等, 这样, 就避免了朗读指导的机械性、模仿性。当然, 检查背诵的情况也可以先通过小组间进行, 再由老师来检查。

4. 从课文的动手操作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语文课文往往需要学生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来验证某一结论。这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操作的分工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 为了让孩子验证一下乌鸦的这个办法是否真的能喝到水, 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 经历验证的过程, 教者采取了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首先, 让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 (一人负责装水, 一人负责放石子, 一人负责做观察记录, 一人负责汇报验证结果) , 然后进行试验。

5. 在口语交际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苏教版教材单独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 教学时我们常常根据不同的交际内容, 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在《小苹果树找医生》一课, 当小朋友听完老师讲的故事, 自己也大体能将故事内容说出来后, 就让学生小组合作将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当然这里的小组由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组成, 学生的凝聚力强, 配合默契, 效果也就更好了。另外, 在一些故事类课文中, 在让学生听故事后学讲故事时, 也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看, 小组同学互相提醒、互相补充, 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然后再让学生选出小组中讲的最好的同学到全班同学面前说故事, 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好。

二、关注小组评价, 增强竞争意识

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对于将来他们长大成人, 步入社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为此,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强评价的力度, 培养竞争的意识。

1. 注重导向的激励性。

除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外, 要重视对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 随时给学生以激励。如对于学困生, 运用表扬性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 采用激励性评价, 既指明不足, 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努力向上:而对优等生, 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2. 注重主体的多元性。

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 同学等参与评价中, 特别是学生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如学生朗读课文后, 先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读得怎样, 然后请其他同学评价同学的朗读, 教师又适时地进行点评。在这样多元的评价后, 学生的朗读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3.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8

【关键词】 小班化 家庭辅导式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18-020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对于客观因素造成的小班化学生实施课堂常规教学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小班化语文的课堂常规教学枯燥无味,乃至身心疲惫,影响了教师施教的积极性,进一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们山区分校点教育比较严峻的、必须函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通过摸索和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小班化语文家庭辅导式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我镇边远山区教育的基本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们学校是边远山区九年一贯制学校,2006年全镇开始优化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教学,乡下各分校点逐渐成为麻雀学校。另外,我镇全镇总人数才16000多人,而大部分都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此外,我镇还是临近贺江边的富区,有2000多人口搬迁。所以,我校生源较少,各分校点很多班级人数大多都是10人左右,甚至是3至5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语文教师对于这样的小班化学生实施40分钟课堂常规教学提出了疑问。在每节课中提问,问来问去都是那几个,出来板书乃至演示,也是这几个,有时候有些文章的分角色朗读或者分角色表演,甚至出现凑不齐人数的尴尬局面。教师刻苦钻研教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是日复一日的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审美观和课堂互动。这种现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教师的热情,从而产生一种付出了很多,却只有几个学生聆听,不值得的想法;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浪费了学生许多宝贵的学习时间,抑制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的空间。所以,很多教师对小班化语文在40分钟的课堂常规教学越来越感到枯燥无味,乃至身心疲惫,这就影响了教师施教的积极性,进一步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乃至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和学业成绩质的飞跃。

二、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小班化家庭辅导式教学的优势

(一)增强教学针对性

各分校点班级的学生人数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是一个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备学生,具体落实到哪些学生需要适当的照顾,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小班化学生人数少,教师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爱好、心理特征等,从而在教学设计的环节增强针对性,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由于小班化语文教学课堂上增强了个体的针对性,课后辅导的对象就是极个别的学生,这就为教与学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二)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班级人数越多,学生的个性差异就越大,他们之间的合作难度就越大,师生之间的联系纽带就越脆弱。反之,小班化的人数少,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条件都会得到改善,课堂上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融洽。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教师更多地走下讲坛,走进学生的学习圈中去,发挥教师和家长的双角色,与学生共同探讨、合作学习,形成教师的周围围坐着几个学生,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

小班化语文课堂,由于学生人数少,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熟悉和了解。实行家庭辅导式教学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如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吃力,教师可以给予父母般的耐心,也可以借助个别同学发挥“兄弟姐妹”的助力。此外,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发言与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之间的相互互动机会不断增多,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多,受到的表扬和鼓励也很多。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边远山区小班化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的方式,语文教师成为各种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特别是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上尤其严重,因为学生人数少,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的教授书面知识,或者采用放羊式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成长的机会。那么,该如何进行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呢?以下是笔者根据我校的实际,认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实行家庭辅导式教学模式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角色,走进学生中去

教师的本职工作都是“传道、解惑、授业”,这与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也并不冲突。但是教师的角色一定要转变,因为小班化学生的人数少,在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进度,还是学生受到训练的机会,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若要学生学得更多,并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这就要求在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家庭辅导式的教学模式,此种模式就需要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师和家长的双模式。角色转换后,教师既可以站在讲坛上为学生讲授知识点,为他们“传道、解惑、授业”;也可以走进学生当中去,发挥“家长”的作用。帮孩子总结错题,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随时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培养孩子把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班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在备课的环节就必须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任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性差异,通过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改造,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和坡度,精心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讨论、会质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注重孩子们对学习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如果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这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精心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导学案。课文中鸟的天堂是指什么(大榕树)?“鸟的天堂”为什么是鸟的天堂(因为鸟多,活动场面热烈)?你喜欢作者笔下鸟的天堂吗?为什么?请你用横线画出并读读你喜欢的文中句子或段落?(请先在同学中先互相交流)。如此发散性的导学案,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锻炼了孩子们合作的能力,也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照顾到学生个体乃至个性思维的发展。

实践证明,只要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孩子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就会不断地提高其个人能力。若教师精心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大胆地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精神,而教师扮演好家长和老师的双角色,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

(三)发挥辅导职能,向课堂要效率

个性思维的发展,是学生个体能力养成的过程,在语文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发挥家庭辅导的职能,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拉近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孩子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的锻炼。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也就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发挥“家长”的辅导职能时就要有目的地区别对待。首先,对一贯具有自觉性学习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思考几个问题和多做几个题目,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其次,对学习自觉性较差,不能自我约束的孩子,教师及时督促他在课堂中完成规定的、降低难度的大众化问题和习题,耐心地教育孩子不做其它事情。应该专注于课堂学习。再次,对具有学习自觉性、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提问题的孩子,要注意鼓励他们在学习中提出遇到的疑难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回答或请其他孩子做出适当的解答。从而形成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融洽气氛。长期这样辅导训练,孩子们的个性思维就会得到不同需求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式由常规的枯燥无味转变为教学相长,又何乐而不为?

[ 参 考 文 献 ]

[1]王树弟,小班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感悟[J].北京: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美国教育小班化 篇9

专业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美国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美国人认为,当代发达国家在教育效益观问题上都应特别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小班化”教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采用教育资源,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比于中国学校,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来人的班级教育特点,小班化也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美国学校有关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学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的前提条件。其中,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至少有三:

(1)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班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概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要作出与“大班”教育不同的调整。

(2)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美国人认为,“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美国教育机构认为,担任“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即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功底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上要“一专多能”。

美国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的,他们是通才,教师平时是这样进行“小班化”教学的:

①独具匠心地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

小班化教育讲座稿 篇10

2010.4.21

一、什么是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以促进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践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二、为什么推动小班化教育?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推动小班制,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期望值提高(原因:生育率下降,独生子女)。

2、主动和被动进行小班化——危机意识

* 为什么要抓反恐、反腐和安全生产呢? *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过三关”、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高效课堂、“感恩心、责任感”和“珍爱生命,真心微笑”活动呢?

三、小班化教育的特征——理念

(一)小班化教育理念(红皮本小班化教育)

1、全纳性:面向每一个,不让一个学生落后。全纳,即全部地接纳。

全纳教育是国际流行的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平等化,即教育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小班化的实施为“全纳” 教育提供了条件。南京小班化课堂倡导“五个百分百”:

(1)百分百发言。每堂课至少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百分百互动。每堂课教师都会创造师生、生生多元互动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3)百分百展示。每堂课教师都会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时机。(4)百分百激励。每堂课教师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励学生。(5)百分百收获。每堂课教师都会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都有收获。

2、个性化:适应每一个,着眼于学生个体,关注一对一,多对一的教学。(1)个别化的学情分析(2)个别化的目标设置(3)个别化的教学组织(4)个别化的学习辅导(5)个别化的练习设计(6)个别化的学习评价

3、活动性:激活每一个,让学生动起来(外部动作、心智动作),参与学习,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体活动,伙伴活动,小组活动(是小班化课堂活动常用的组织形式),全班活动(全班性的学习展示)。活动的类型有:(1)尝试性学习活动(2)接受性学习活动(3)巩固性学习活动(4)拓展性学习活动(5)应用性学习活动(6)创新性学习活动(7)展示性学习活动

(二)对小班化教育的误解

误解之一:小班化教学是一套特定的教学方法(换言之,大班又要有另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适合在小班里使用的很多方法(如游戏、实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等),在大班里一样可用,只是难度比较大而已。在大班里常见的方法(如讲授法、讲故事等),在小班里依然要用,只不过变化可以更灵活而已。

* 小班绝非一套方法,但它可以把老师从困局中释放出来,为他们带来大班所欠缺的许多可能性,老师应该过去珍惜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好好运用新条件所带来的机会,提高教学质量。

* 很多在大班做不到的事情,可以通过小班实现。小班的优势是把老师释放出来,过去大班环境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可以继续使用(而且可以因为条件的改善而做得更好),不太可能使用的方法(如戏剧,又如大幅度的肢体活动)现在也可以考虑了。

误解之二:小班化教学就是师生互动,就是合作学习。

事实上无论大班小班,课堂上都有互动的时候,也有相对静止的时候。

* 实际情况是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包括合作学习)、全班学习三种形态经常会交替出现,而不会只存在一种学习形态,如果把小班化教学硬性地规定为某一种教学形式,然后勉强改变自己去迎合这些规定,结果往往只是形似,效果只能会大打折扣。

(三)教学方法的提升

小班化没有固定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最佳教学策略是:

1、要珍惜以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利用小班环境的优势,把原已擅长的方法发挥的更好,有选择的采用过去用的少的但能够掌握的新方法,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要更加关注一个学生,拉近彼此的关系。

四、怎么做?目前的一些做法:

(一)合作教学(小组教学)——南京教教师的尝试

链接课件

1、分组:

方式:抽签、随机、座位、招聘等

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准备:周密思考、思想动员、各种用具等

2、初建:

组名--健康向上有内涵

组标(徽)

口号--响亮,激励士气

目标(含小组共同目标及个人目标)

规章

组牌

档案袋

„„

3、巩固:

相互赞美(要求每位成员通过一周仔细观察,赞美其它成员的优点)

合作介绍(介绍本组的基本建设状况,汇报尽可能精彩,让别的组留下深刻印象)

建设讨论(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建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如:发生不同意见时怎么办?有同学拖后腿怎么办?)

合作汇报(汇报本组研讨过程及结果,尽可能精彩)

* 小班化教育使课堂正发生着欣喜的变化: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实践的时间多了,合作的机会多了,接受个别指导多,获得的反馈信息多。学生特别自信,特别喜欢展示自己。

(二)班级文化建设——南京的做法

链接课件 * 小班化教育,使班级成为学校最亮丽的地方。教室成为学生第二个“家”, 学生対教室每一个角落都进行了精心的“包装设计,使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均富有教育的内涵,体现出学生创新的火花。各班教室的布置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每当学校、班级有来宾参观访问时,班级志愿者都会主动上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向你详细、生动的介绍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

(三)学案导学,小白板、红笔进课堂,课堂前、后测(我区一些学校现在推行的方法)

五、在小班化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常见的问题:

1、课堂秩序混乱、嘈杂;

2、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不听别人发言;

3、完成原来的教学内容用时甚多(拖堂现象);

4、小组常有争执,老师要不断“调解”;

5、出现小权威和被动学习的学生;

6、教师过多干预;

7、学生在课堂上兴奋活泼有余扎实掌握知识不足; ——“我课堂听懂了,但我就是不会做”。

8、老师公开课一种形式,常态课是另一种形式。

六、任重而道远

1、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弯路

上一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下一篇:我是小小钢琴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