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2024-11-18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精选8篇)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1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摘 要:生命是人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育的起点,因此教育在关注知识的的传授过程中,更需要注重生命本身。而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实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进行生命化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生命化教育的概念、发展进程、对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开展的意义和生命化教育在心理学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措施几方面综合分析,推动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职业院校 心理学教学

生命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以生命为立足点,重新对教育的本质加以界定。我国教育学相关专家也曾对生命化教育加以定义,即教育是通过人的生命,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而之后,教育界的各人士也对此概念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提出了生命化教育就是要让热爱生命,保证个体的尊严,让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充满希冀。总体看来,生命化教育即以人的生命为立足点,通过教育来完善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价值。[1]

一、生命化教育的发展进程

生命化教育最开始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进行宣传,首先应用到了“阿南达村”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倡导学生学习生活的艺术,在喜悦中感悟人生。1979年,澳大利亚“生命教育中心”成立,随着这一机构的逐渐发展壮大,生命化教育逐渐被大面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也相继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对生命化教育加以推广,生命化教育发展浪潮逐渐向更大范围涌去,而生命化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实践过程中被完善和创新,成为了当今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2]

二、生命化教育对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开展的意义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从学校象牙塔的环境中向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转化的重要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早的面临了社会上的压力,因此在职业院校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实行生命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消除内心的困惑和忧虑,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提高学生自我成就感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知识薄弱,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成绩较差,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这导致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我成就感往往不能得到满足。而生命化教育是以生命为主体,注重学生内在需求的满足,让学生在心理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满足,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推动教师自身发展

生命化教育的主要推行者是教师,将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心理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建设,为知识的讲授工作不断注入新的动力。由此看来,生命化教育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使教师能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推动教师自身发展。

三、生命化教育在心理学教学中的实践措施

1.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2.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

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为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模式,给学生足够的表现空间。例如在某一章节课程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事件作为主要分析对象,让学生接受“活”的知识,增强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代入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学习教学的内容和精髓,让师生能够充分的进行交流,体验真实感受,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近年来,教师虐童事件频发,前有携程亲子园,后有红黄蓝幼儿园,这些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教育事业的担忧与愤慨。而幼师是学生刚刚步入学习生涯中的启蒙教师,担负着带领学生认识世界和感悟世界的责任,社会上这种虐童不光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建设,更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幼师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幼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至关重要。而心理学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在心理学教育中,不光要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在讲授有关幼儿教育相关课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讲述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情境学习,在情境感悟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更好的关注生命的价值,培育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进行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潜质,这同样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精髓所在。在心理学课程的教授中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传授相关知识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亩喾矫妫?多角度进行分析,而不是局限于某一角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结语

生命化教育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重视人文关怀,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以生命化教育为主要视角的心理学教育,有利于是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教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3]

参考文献

[1]朱淼.从知识到智慧:生命化教育视角下教师新角色建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2]潘柳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3]云清.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实施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2

一、生命教育与生命化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 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 是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生命化教育是在生命的视野中, 对教育本质的一种重新理解和界定, 是“直面人的生命, 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 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让师生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 培养生命意识, 丰富生命历程, 激发生命潜力, 促进生命成长, 提升生命质量, 以期达到“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 心灵的自我督责, 人格的自我提升, 境界的自我超越”。

二、现实教育中生命化教育的缺失

1. 生命化教育理念对课程的反思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 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等理性因素, 而且也包括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虽然新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目标, 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并强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重要作用, 但在实践中目标定位仍偏于理性化, 偏重于知识、智力等认知因素, 忽视了情感、意志的共鸣和真实的体验, 忽视了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2. 生命化教育理念对课堂的反思

课堂是学校教育开展的主阵地, 不仅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而且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而在现实教育中, 课堂呈现出规范化、表演化、单一化、非生活化的倾向, 过程缺少生命力的焕发, 没有最大意义地保障课堂意义的有效生成。课堂评价形式单一、对象窄化, 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发展现状的测量与评价, 并以此剖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缺乏对学生生命多样性、动态性和发展性的关注。

3. 生命化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的反思

教育是直面生命, 提升生命的事业, 作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 教师是将这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生命力量。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把自己看作一个超然的权威者, 知识的拥有者、管理者、传授者、评判者、控制者, 而将学生视为自己认识、分析、思考的对象化客体。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师给生收、教支配学的局面。师生在课堂中难以进行民主、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思想的飞翔和生命的舒张不能得以体现, 不能在精神与意义的沟通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另外教师对自我职业的厌倦麻木, 人文精神的失落, 消极文化传统的羁绊, 自我生存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缺失也是影响生命化教育的又一因素。

4. 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学校教育的反思

学校是以育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追求师生共同成长, 构建师生精神乐园的摇篮, 是生命花开的圣地。曾几何时, 学校游离了它本然的职能, 所致力发展的不是生命自身, 而是迎合社会需要的“个体的社会化”。学校繁荣了, 教育衰败了, 学生成了“无目的升学者”, 只求考得高分, 不求学习打造生命的幸福感。

三、回归生命的教育构建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成人”, 回归生命本真, 凸显生命灵动, 构建生命化的教育势在必行。

1. 走进生命

教育爱———生命化教育的原动力。夏丏尊先生说:“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源泉。在生命化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要把教育爱给予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 用心接纳每一位学生, 用心倾听每一位学生, 用心体会每一位学生, 让教育爱给生命以教育的光亮, 让生命情感在教育爱中得以滋润、涵化和丰盈。

人文关怀———生命化教育的基石。教育是一个饱含着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以人文关怀的领域, 教育者应该有一颗人文之心, 关照教育过程中人的存在、生成与完善。教育应该充满人情味, 充满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 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意识, 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情感投入, 与学生的生活、生命相融合,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 使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

2. 关注生命

培育完整的生命。人的生命是完整的, 它是自然生命、价值生命、社会生命的统一体。不仅包括认知因素, 而且包括情感因素。生命化教育要求站在生命的高度, 对教育进行整体的把握, 将知、情、意统一, 将知识化教育与精神内向度融合。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同时, 情感得以升化, 心智得以陶冶, 人格得以完善, 生命才会得以完整的发展。

凸显生命的灵动。灵动的生命是自主的、自由的、创造的, 因而也是幸福的。正如著名学者赵汀阳所说:“幸福要有‘双重关注’, 既关注结果的价值, 也关注通向结果的行动的价值。在结果上, 幸福的教育来自于生命的超越性和对可能生活的追求;在行动上, 来自于自由、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只有一个人在自由自在的创造性活动中实施着自己的生命追求, 才是一个幸福的人。”生命化教育呼唤把自主、自由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的具有完整人格的主体, 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 并以此趋向生命的完整与幸福。

弘扬生命的个性。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 始终指向一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在生命化教育中,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发展的可能性, 教育的本质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 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不同的生命个体, 其发展的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育必须承认差异, 对不同的生命个体开启不同的发展方向, 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光亮。

3. 点化与润泽生命

课堂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过程, 而是师生生命意义的实现、生命质量的呈现、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更为重要的是理解生命的意义, 积累对生命的体验, 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生民主、平等、融洽。生命化课堂中师生平等、民主、自由和谐, 在对话与合作中进行着知识与智慧的交流, 精神与意义的沟通, 以整体的人格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激励、相互分享, 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 让心灵得以自由舒展, 生命意义得以真正实现。

过程真实、生动、诗意。在生命化课堂运行过程中, 师生真实参与、合作、探究, 思想交融, 心灵共鸣, 涌动着灵动, 充满着激情。学生的精神生命得以释放, 创造与探究的欲望得以唤起, 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生命需求和内在生命力量得到充分展现。

评价动态、多元、发展。在实施课堂评价中, 我们应从生命的角度, 以师生的发展为本, 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 重视每一个被评价者的起点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从静态到动态, 从人为到真实, 从单一到多元, 让生命个体的多样化与发展性在科学的评价中得以彰显。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一、引言

1993年,我国著名哲学家黄克剑教授提出教育的三个境界:“教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或点化生命”,提出教育是“对人的成全”。这一理论扩大化、深入化了“生命教育”的内涵,成为“生命化教育”的思想渊源。之后,张文质以此思想为基础,梳理出“生命化教育”的精神内涵,丰富了生命化教育理论,并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在中小学开始课题实验,把生命化教育理论变成了实际的教育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给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2]张文质对“生命化教育”的内涵进行了这样的阐释:把对学生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生命化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价值追求,从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需求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相信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开始,从成全每一个生命发展开始。[3]

生命化教育理念鼓舞了很多教育工作者投身其中。很多地方都有生命化教育课题的实验学校,还有更多的教师以个人的方式参与了课题实验。不过到目前为止,生命化教育的主要基地还是在基础教育阶段。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很少,研究生命化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

事实上,生命化教育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生命化大学英语教学就是在生命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关注生命性、人文性和自由精神,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道德情操、思维能力、文化品格等素质得到综合提高。

二、生命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1.提升英语教学的意义。在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以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为取向,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但教育还肩负着塑造美好人性、培养美好人格的使命。而且大学生涯是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重要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是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英语教学不应该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帮助。

生命化教育有望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一股新的活力。英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授受过程,而是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的潜力、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英语课堂将成为知、情、意相结合、听说读写能力又得到有机训练的课堂。

2.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表明,很多大学生仅以通过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唯一目标和动机。一方面,学生学起英语来带着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一旦考试结束即把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丢弃不学。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和遗憾。

生命化大学英语教学充分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需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需求密切相连,强调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爱学英语,会学英语,即使没有考试的要求也能主动学英语。

3.成全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伴随而来的一些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失偏颇,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令人痛心,也让人深感学校教育、课堂教学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具有重大责任。

生命化英语教学既关注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形成,又关注学生情感知识的体会和生成。生命化的英语课堂既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也是一个性情陶冶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有望使学生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精神向上,有社会责任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4.促进教师的发展。生命化教育同时也是教学相长的教育。用张文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3]这种理念能给教师带来智慧、责任和激情,激发教师的创造力,驱使教师不断反思与完善自我。达成的不仅是学生的自我成长,也是教师的自我实现,是师生共同实现与超越的愉悦教育。

三、生命化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途径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生命化课堂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是一个能让学生身心完全放松、充满尊严、融洽的课堂。司马迁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明相照”,只有具有同质性的事物才能互相感应,产生共振,只有师生都敞开心扉,释放生命的灵气,才有真正的互相修养和彼此润泽。[4]

课堂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授受的过程,它应该是一种师生参与生命感悟、经历生活的自主过程。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本。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能力。语言是让人的心灵得到解放的桥梁,人们通过语言打开彼此的心扉,交流生活的经验、知识和情感。英语的课堂首先是语言的课堂,所以英语的教学首先应该以让学生的精神获得解放为宗旨,让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生命投入到彼此的交流与对话中。

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感到轻松、融洽、愉快、自由,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或强制,没有太大的压力,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思考,自由发表见解。[5]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谈论自身的理解和感受,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赞赏、指点或启发,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不要有过多的个人提问,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紧张或害怕,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发言或集体回答。课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包括明智、责任感、宽容或敏锐、自立精神在内的行为。因为唯有这些,才是你终身享用不尽的真正财富,拥有了这些,就能在大浪淘沙日趋竞争的社会生活中屹立不倒”。[6]由此可见,教育既要达到对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也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需要。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国外先进文化、技术和进行国际交流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应该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果课堂上能够重现这些,那么每一堂课都将不是平淡、平庸的。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掘教材的资源。大学英语的教材有很多关于人生价值、生活态度等方面的主题和文章。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爱生命,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如从海伦凯勒的文章让学生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演讲词了解生命的价值,从感恩节的故事了解感恩的真谛,等等。其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如结合“父母与孩子”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演讲,倾诉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或是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用英语给父母写一封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提升思想境界,塑造性格品质。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所以,我们可以引领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智慧的思考,提升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趣。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篇4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问题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台山市特殊教育中心 黄艳凤

2014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门市实验小学参加了“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观摩”。

陈老师和黄老师精彩的课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特别是是黄爱华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发现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二: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横岗嘉联学校 邱晓梅

2013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云顶学校倾听“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在有限的一天时间里,听杨校长幽默有趣的<<教育应激扬生命>>的报告会:句句深入人心.观摩了帅气的我的王子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和<<方向与位置>>:新颖又有个人特色.还观摩了吕明老师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陈燕虹老师的讲座<<大问题教学在桂林>>.姜巍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怎么学会“说”的>>和陈洪杰主编的《课堂转型与大问题教学》的讲座。全场我都没有迟到和早退行为,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舍得离开呢?这是一个让我成长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是一个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大问题,各个讲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说实在,我是真奔着这天是因为有张王子的课才抢票的,而这票抢得可以说 是“物超所值”啊!太动人心弦了!大爱张齐华—我们的数学王子!他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方式。

一、导入要预热并且是精彩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课堂上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源于老师生动的预热和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在体验分享学习活动。而教师的角色转变了,学生的角色也主动转变了。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养。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四.创设情景教学。

篇三:2014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

-------------2014生命化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学习有感 2014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一、大问题教学的特点是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二、大问题教学的步骤是:第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主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后,深度点拨。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环节,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汇报,并这样主持:

1、请大家听我说,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

2014.11 篇四: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生命教育观摩课心得体会

首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两位老师既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又重视了学生个性健康和谐的发展,最大限度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

其次,两位老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听课中我发现两位老师基本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

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了很多:

1、教学备课未达精细巧妙。

2、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兴趣、求知欲、好奇心、上进心,善于找出学生的进步点,提供好的学习方法,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向上的动机与行为。篇五: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5月30日,新集学区组织全乡教师参加了唐原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我听了唐原小学教师的课后,本人深刻认识到在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在逐步迈向科学化、自主化,唐原小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探索教学为主。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本人深刻反思,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学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亲切富有吸引力做到简洁精练。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远远不足。本次活动让我体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而唐原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最值得我学习的是他上课语言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再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预习不充分的课不上。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我应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自行建够起初步的知识结构。开放课堂,自主学习。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展开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让学生养成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的学习能力。让课堂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动,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学习氛围。以往教学只注重面向好生、中等生,忽略差生。

虽然只有一天短暂的时间,但个人受到的触动很大,感到受益匪浅!我觉得他们的课之所以那么精彩,首先在于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和在长期对人性本身的深刻洞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为兴趣所作的表演。兴趣才是快乐的源泉,发展的阶梯,成功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痛苦的煎熬。

名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学生乐此不疲?思来想去,不外乎以下几点:

1、“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李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中,多处体现了这一点。在课的开始李老师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5

-------------2014生命化 大问题教学研讨会观摩学习有感

2014年11月,林校长带领我们一行8人来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和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实践者黄爱华老师共同组织,来自全国一千多名老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我们徜徉在桂花的海洋中,沐浴着桂花的阵阵芳香;漫步在漓江的两岸边,欣赏着漓江的夜色风光,顿觉神清气爽,为此次学习增添了风采。此次活动共聆听了9堂问题教学观摩课,7场学术报告。其中有黄爱华老师的《较复杂的平均数》,还有他和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同课异构上《认识方程》,还有一些全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学新秀如:关少清、王开杰、胡治国、郑熔虹等人上的课,让人耳目一新,深刻地领略到大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感受到大问题教学的课堂吸引力。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绍大问题教学的特点和步骤:

一、大问题教学的特点是

1、问题让学习发生,以问题为导向,从高到低落实。

2、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台前展示并主持,教师在后面适时引导点拨。

3、紧扣教学本质,思考并提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逐步细化、解决。

二、大问题教学的步骤是:第一、建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多种形式,师生共同提出并整理出大问题,整体呈现。第三、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内容自主合作学习。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学生互动分享,师适时追问引发深层次的对话和碰撞。第五、师生共同参与,梳理和提炼,得出结论。第六、提出后续研究的问题,对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延伸。我们觉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关系可以归结为预习反馈,第二步提出问题和第三步尝试探究归为自学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归结为展示点拨,第六步问题延伸可以归结为练习迁移。它和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都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完全按照大问题教学模式来上课,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我校的四步主体教学和它大体一致,而且步骤上更精简些,但是一些本质上方法是值得学习的,表现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黄爱华老师在课堂上常对学生说,同学们要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和礼貌,也是课堂交流学习的前提,光听还不够,还要积极思考,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教学的灵魂,开放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黄爱华老师非常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开放意识。他在课堂上常常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出质疑。例如:他在上《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当同学们都认同用男生平均身高加上女生平均身高,再除以2来求这10人的平均身高时,经过他风趣的调侃,幽默的启发,就有好几个学生提出总身高还不确定,10人总身高是多少?的疑问,由此引导点拨,建立3种猜想:(1)男生女生各5人,平均数刚好141厘米;(2)男生多于5人,平均身高在141厘米到142厘米之间;(3)男生少于5人,平均身高在140厘米到141厘米之间。再具体展开列式,验证:份数对平

均数的产生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应用。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并主持,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后,深度点拨。每一堂课,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环节,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示汇报,并这样主持:

1、请大家听我说,2、我要特别强调的是,3、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4、感谢大家听我的分享,并和下面同学互动。教师在台下主动倾听,积极互动,适时重复观点,迂回对话,适时追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在后面环节中,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完善建构。美国老师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认识方程》,内容很开放,是商场购物的情景题。她用单词的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这件商品的单价,由此列式产生多元一次方程,学生学得兴趣很高。

生命化大问题的教学崇尚开放,有意识地让学生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萌生一种大智慧,开阔一种大视野,产生一种大境界。问题让学习发生,让课堂灵动,此次赴桂林学习,不虚此行!

生命教育和生命化教育的区别 篇6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成为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它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生命教育的目标

爱的传递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欣赏生命;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宗教信仰与人生;良性的培养;人活在关系中;思考是智慧的开端;生死尊严;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全球伦理与宗教。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树立正确人生观。

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

二、生命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这也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终极目标: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

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化教育也强调方法,但强调的是方法要随顺人性,方法要针对生命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方法一定是开放的、灵动的、因人而异的。也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来自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的反思。教育的智慧也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来自于他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艰难的、费力的、复杂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过急与妄下断论都可能使教育变得粗糙、生硬与武断,立竿见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对教育的反动。所以对每个生命的耐心、包容、理解、成全,其实也就是教育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立场。

第四,生命化教育是人的心灵觉悟的教育,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觉悟,最重要的就是人生意义的觉悟。人从混沌未开、浑然未觉的状态里逐渐地看到人生的方向,看到人生的可能性,看到追寻的目标之所在。第二层是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也仍然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觉醒。另外一层更重要的就是在人生旅途上我们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为一个独特的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我们身为学生和老师,我们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断地去充实

自己――更少的私欲和羁绊,使自己的工作不断成为心灵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也正因为如此,在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中,我们重点不在于给教师作具体的教学指导,而主要是理念的传播,鼓励教师的实验与自我反思,用完整的生命观来看待课堂,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在生命的相遇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与境界。

第五,生命化教育是一种范本教育。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7

据笔者对绍兴市五所中职学校就生命教育的问卷调查, 分析表明,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命教育的学校只有一所, 已经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着手进行的有两所, 尚未认识到的有两所。而在对五所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就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的抽样问卷调查, 分析表明, 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师只占12%, 有时候联系文本提一下的占25%, 已认识到但未开展的占45%, 想也没想过的占8%, 其他占10%。

由此可见, 无论是中职学校, 还是中职学校的一些语文教师, 真正重视生命教育的比例不高;真正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进行的比例也不高。尽管讲得很响, 但效果不理想。难怪中职生自残、自杀、不尊爱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报道时有所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语文学科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转变教育理念是中职语文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前提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始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认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必须靠教师的灌输和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是技能的主动获取者, 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认同者。语文课堂中师生的互动, 实质上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碰撞, 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情感与情感的交流, 而绝非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中职语文生命化教学也应坚持这一教育理念。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要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要求、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加强业务进修与理论学习,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 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树立生命价值观, 尊重学生生命, 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

因此, 在新课程视野下, 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转变理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及可持续发展为本的理念。打破传统观念, 打破思维定势的桎梏, 积极开创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模式。

2.2 提升自身生命质量是语文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的关键

教师自身生命质量的高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生命质量, 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顺利成长。教师的生命质量包括对生命意识的树立, 生命意义的领悟, 生命价值的理解, 生命化教育内容的把握, 生命化教育方法、手段, 教师的身心健康等。教师生命质量应着重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对学生成长的呵护;还体现在语文课堂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对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还体现在对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有机把握, 体现在课堂中对学生思维的激活、问题的启发、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体现在对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难点的突破;体现在对自己教育教数学的思考、反思与探究, 体现在自己的知识、智慧、能力与人格魅力上;更体现在对教师职业的敬重, 对教师岗位职责的认真与严谨, 体现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上。

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必须大量阅读生命教育的专著, 浏览现代教育界关于生命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他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成功经验, 学习他人关于生命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聆听教育大师对生命教育的专题报告, 与生命教育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讨论、对话;学习国外开展生命教育的有益成果等等。同时, 还须做生活、学习、教学的有心人, 多途径、多渠道、多领域积累生命教育的经验与教训。爱护自己, 疼爱家人, 珍爱同事, 关心学生。如果教师自身知识贫乏、精神生活不充实、不加强学习, 缺乏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那么, 怎么能“带着先进文化走进教室, 成为知识的代言人” (张文质) 。怎么能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 怎么能引导学生认识与探索生命的真谛, 怎么能使学生尊重你, 敬重你, 进而听从你。因此, 只有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 良好的教育心态, 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从生命化教育的高度认识与组织语文教学, 关爱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都体验到生命的美好, 确立信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才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心灵, 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

2.3 构建生命活力课堂是语文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核心

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指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 通过对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的关注, 使师生生命在课堂对话、阅读、讨论、质疑、创新等交流互动中不断发展的一种活动。生命活力的课堂注重生命活动的独特性、差异性、自主性、生成性与整体性。这些特点是语文学科“生命化”课堂教育的主要特征。“生命化”教育就是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迸发出师生生命的火花, 让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正如叶澜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所说的:“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2.3.1 注重在教学目标上体现

新课程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特点, 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的设计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与“乐学”, 即共同指向学生生命个体的和谐发展, 体现了生命化教育的多项性而非单一性。但在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上, 我们还应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中职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等。目标不能定得过高, 应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 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 达到预期的效果。

2.3.2 注重在教学内容上体现

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著名篇, 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文学性、可读性等特点。但作为语文教师应有所选择, 尤其是要选那些有利于学生体验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与地坛》、《一碗清汤荞麦面》等。让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在课堂互动中, 使师生一起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让学生懂得是人生的价值, 领悟生命的意义, 树立生活的信心, 体验人活着真好的真谛。

2.3注重在教学方法中体现

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应蕴含着对主体生命状态的关注。无论是启发式教学法, 差异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 还是项目教学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等。都应体现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宽容、理解与赞赏。实质上教学的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它已超出方法与策略层面, 进入师生心灵间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发展的精神境界。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要求其充满生命气息, 能够感悟生命真谛, 激扬生命火花, 提高生命质量。另外, 还可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中体现生命化教育。

总之,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 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教师自身生命特质, 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联系学生实际, 结合教学内容, 运用教学方法, 联合学校、家庭、社会, 形成合力, 才能有所成效。

摘要:文章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阐述了新课程视野下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生命化”教育的问题。指出转变教育理念, 提升教师自身生命质量, 构建生命活力的课堂等是实施“生命化”教育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生命化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 1997年第9期.[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 1997年第9期.

[2]陈新富, 魏建.用语文教学提升生命质量[J].职业, 2009.14.[2]陈新富, 魏建.用语文教学提升生命质量[J].职业, 2009.14.

生命化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生命化教育视域;教学改革

生命化教育理念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他主张在教学的课堂上,创新教学工作来提高课堂上的生命力,转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高中政治教学工作而言,深入贯彻生命化教育理念也是一项必要的措施,迎合了当前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工作。

一、当前生命化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健康的关注

就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上,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只是基于学生的成绩,这种单一的知识性评价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政治教育工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投入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样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缺少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没有站在生命健康的角度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

2.高中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就当前高中政治工作的现状来看,忽视了对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的培养工作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思想认识方面的知识,希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这种教育理念局限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生命全面性发展有阻碍作用。

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缺少生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工作中,由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单一,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导致教学课堂中的气氛不活跃,另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缺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影响了学生生命主动和完整的发展,忽视了学生智慧生命的生成,这是生命化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表现之一。

二、生命教育视域下高中政治课堂教育的有效措施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

首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对于高中而言,他们正处于思想的叛逆期,同时也是性格的养成期,做好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地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方式,可以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命教育方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达知识内容;另外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还要善于应用生动性的直观的真实性材料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带给学生生动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从而在心底产生对生命的热爱。

2.确立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建立一个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对高中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阻碍作用,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新新理念——尊重与关怀学生生命的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程度,真正地站在学生的立场,表达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度,提高学生的政治成绩。

3.积极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

在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对学生而言,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不仅停留在课内的教学工作中,更重要是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从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实现,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生命有一定的感悟,树立正确的生命情感。

4.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要积极转变教学方法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有效的举措。就高中政治课本的内容来看,没有独立的章节和内容是针对生命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但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举个例子说,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关于“人生价值实现”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个实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一个年近70的老人由于失足掉进河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为了救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例让学生从中探讨年轻人这么做到底值不值的问题,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内容,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一定的感悟,雷锋精神就是这样,将有效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当今的学生虽然做不到这一点,但是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地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三、结论

上一篇:解剖“习惯”作文1000字下一篇:上半年吉林省初级康复医学技士技师基础知识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