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2024-05-29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精选12篇)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1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 教育青少年合理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合理控制自身情绪、克服心理问题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 本文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探究。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材中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但却太过平实, 无法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教材挖掘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内容。生命教育主要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开展生命教育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态度。通过生命教育, 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学会接受他人, 关爱他人, 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生命教育不仅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 也让学生了解了世界, 理解万物存在的意义, 体会世界的美好, 感受自然的神奇, 学会适应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还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真谛, 让学生发现生命的乐趣, 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的生命教育

我国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通过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进行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即是笑迎新生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学校, 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之处, 认识中学的学习环境, 尽快适应中学新的学习生活。只有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中学生活的各种新变化, 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才能以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而新起点即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能够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小游戏让学生明白集体的重要性, 增强集体凝聚力。小游戏是这样的:选两位同学在互不商量的情况下在X、Y中选择一个。如果双方都选择X, 则每人各得10分;如一方选择X, 一方选择Y, 则选X的人扣15分, 选Y的人得15分;如果两人都选择Y, 则两人都扣掉5分。现在假定你和那个同学做这个选择, 不管对方选择什么, 请问你选择哪一个呢?这个简单的选择题体现了“双赢”观念, 可以体现出参与者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因为在不知道对方会选什么的情况下, 如果自己选X, 就有可能会失去15分, 双方的差距将达到30分。但凭借希望对方也选X的心理, 仍是选择X, 对双方都有利。在这样的小游戏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班级之间的关系, 从而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生命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 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 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及书本的情景问题分析, 向学生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 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 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又如在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 教育学生要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志坚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生命中的第五颗子弹》, 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通过世界石油大王哈默先生的成功案例, 向学生传达了自尊的重要性;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 教育学生维护自己的人格,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因为信息时代的共享性及高速性, 学生在了解世界、开阔视野的同时, 也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腐蚀, 现在的初中生身心发展都不成熟, 自我保护能力差, 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至关重要。生命教育是初中教学的具体要求, 旨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发现生命价值。传统的教育观念对成绩太过执着, 以学生的成绩评价学生, 导致了对学生关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方面的培养, 无法让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树立生命教育观念, 体现了以人为本, 能使教学更人性化, 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四结束语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引导学生建立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懂得欣赏自己, 珍惜生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生命教育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卢彩云.为成长奠基为生命添彩——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3 (2) :65~66

[2]苏建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18) :459

[3]刘灵.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5) :317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2

江苏苏州市工业园区

教学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精神世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生存状态,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课堂凸显生命关怀,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一、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教学情景和手段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的广度、频度、力度、深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股票、债券和保险的课堂教学中,把全班按兴趣分为“股票组、债券组、保险组、投资参谋组。”鼓励、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分类整理,互相展

示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根据他们整理编写的材料设计制作课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充满丰富想象的又富有灵气的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令人耳目一新,让人不得不感叹学生头脑中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焕发其生命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总之,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状态,力求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多方位参与。

二、构建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的思维过程

斯腾博格在《思维教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状态可以从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阐明、表达所学知识来观察;也可以从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来判断;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来衡量。

政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是由问题开始。如在《生活与哲学》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课教师前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

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1)“有人说,解决台湾问题,用和平的方式总会留下矛盾,用武力的方式就不会留下矛盾了。”从哲学的角度看,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请谈谈理由。(2)但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有不同,采取这些不同方式的哲学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在优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充分利用各种可用因素,向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在师生对话的形式下,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经过独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结论。随着老师的点拨、引导,他们的思维从表层到深层,不断求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思维状态,它既是学生自主参与的成果,更体现了教师教学设计的价值。

三、构建调动学生情绪的课堂心理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

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的情绪状态。如神情呆滞,则说明听课走神:若眉头锁紧,则表明疑窦丛生;如点头微笑,则表明理解认同;若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

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四、优化促成学生生成状态的反馈评价过程

生成状态是学生在一堂课中一切学习成效和情感体验的总和,是反映学生政治学习实际效果的重要指征,也是衡量政治课成功与否的

重要标准之一。它是课堂教学设计中无法预料到的,因为它或是学生的突发奇想,灵感闪现的一瞬,思维火花迸溅的刹那,抑或是水到渠成、心领神会的结果。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思维状态均有可能促进学生生成状态的形成。评价生成状态时,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力投入学习,并从中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也可以看学生能否总结当堂学习所得,或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心,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的评价,而且有学生人格形成、能力与水平、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评价。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的需求,更是承认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的体现。

五、培养有助于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素质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实体因素,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正如巴班斯基所说“如果学生不在一定程度上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组织的话,则教学过程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素质,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状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政治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作为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如下几种学习习惯:预习和整理知识的习惯;聚精会神的听课习惯;认真独立的作业习惯;工整规范美观的书写习惯;不懂就问善于质疑的习惯;有计划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看报纸听新闻的习惯。

总之,政治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与凸显,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才能真正凸显生命关怀。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总之,我们应积极构建富有“生命”的课堂,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因此,只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我们才会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学生生命的存在与力量,享受着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着人性的灿烂与魅力;我们才能形成生命关怀的教育理念,尊崇学生的主体意识、人格、个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吴勇斌 激发学生潜能的“生命”课堂 思想政治教学 2007(06)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生命教育;思想道德

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和欣赏自己,合理解决少年期所面临的困惑和烦恼,为他们如何控制和处理心理上的问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生命教育。

一、挖掘思想政治课中生命教育内容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学生获得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悟人生的真谛,并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教材含有大量的、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但是这些生命教育素材大都是隐藏在其他的内容中,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所以,政治教师要抓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挖掘出生命教育内容。

如,粤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珍爱生命》中就含有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通过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生命是多样的、独特的,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不轻易放弃生命,并且学会爱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第六单元《自强不息》等告诉我们挫折是难免的,我们要具有承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心理,要不怕困难,勇于面对挫折,逐步实现人生价值。另外,思想品德课本中还有许多箴言、谚语、图片、例子也蕴含着生命教育内容。如,陶渊明的诗句“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饶人”;高尔基的“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等,这些箴言、谚语、图片、例子都可以作为生动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要尽最大努力把这些隐藏的生命教育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有目的地进行生命教育。除了要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内容,政治教师还要不断地强调相关生命教育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加强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度,使有关生命教育内容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二、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由于知识掌握程度、社会阅历、抽象思想能力等原因,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观点理解不够透彻。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结合方式全方位地实施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情趣和乐趣,提高生命教育渗透效率。

生命教育要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体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努力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教师要认真选取一些新鲜的、真实的、典型的、教育性的社会热点,把这些社会热点当作生命教育的契机,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灵魂,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如,小悦悦事件;2012年11月发生在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中毒身亡的事件;初中生开学频发自杀事件;2013年国家“两会”期间政府就环境问题做的工作报告。政治教师在选取社会热点素材时,要选取正在发生的、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并按照学生的特点及时间的安排,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改造、加工,使之能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心理发展特点相符合。当然,教师要适度地选择社会热点,太少的素材会淡化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使课堂呆板、死气沉沉;大量罗列素材也是不可取的,表面上学生听得认真,课堂氛围也活跃,而实际上学生获得的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的。

三、重视实践活动,增强生命教育的影响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初中生活泼好动,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某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竞演、调查、写小论文、办黑板报等,让他们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从多样的活动中得到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上的感染。实践活动往往能收到比课堂教育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粤教版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法不可违》之后,政治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远离香烟、亲近健康”“远离赌桌、珍惜生命”等公益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对生命有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诱惑,如何远离危害。如,在每年的消防日,政治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消防图片展,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并邀请消防人员给学生讲授自救自护常识;又如,针对学生经常上网这一事实,政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对学生的利与弊,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对待网络,趋利避害。

总之,初中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具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生命教育的内容设置要以初中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为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设置相对应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学段、年段,循序渐进进行,与他们的成长、学习紧密相连。如,由于刚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本变厚,作业量大,比如,许多七年级学生还不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生命教育内容要以学生的适应、成长为关注点和重点,围绕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展开,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8).

[2]燕道成.网络暴力游戏涵化青少年的传播心理动因[J].中国青年研究,2013(01).

浅析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命教育,教育途径

近些年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了解到,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和自杀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学生不仅漠视自己的生命,更对他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侵害,因此,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随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有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实现该学科的真正价值,成为了所有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面临的一个难题。在此,笔者就思想品德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作用。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用极端的方法来解决,缺乏对生命的认知与敬畏。在他们的观念里,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是无法越过的障碍,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选择。曾经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这样一一名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使其丧失信心,成日生活在自己的心理阴影中,最终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幸运的是,这名学生被及时发现挽回了一条年轻的生命。在笔者看来,正是由于没有受到良好的生命教育,不了解生命的价值,才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发生。

其次,目前很多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一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在温室环境下成长,没有经受过挫折承受能力差无法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而另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当孩子的能力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失望以及严重的心理失衡,驱使家长不断去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由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呵护,在心里无法承受的情况下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解脱自己。这也是由于生命教育不全面,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最后,在我国很多地区,没有对生命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单独设立相应的学科只是在其他学科中偶尔被提及,学生缺乏系统和科学的生命教育。现阶段,人们越来越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最基本的生命教育课程,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特别是对生命的正确认识。青少年时期是一生中最具可塑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受到的教育将会影响整个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成熟往往滞后于生理,对生命的意义没有足够的了解,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因此,必须在这一人生重要时期加强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对生命的关怀,展现生命的独特性,这些都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入生命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素质教育不能缺少生命教育,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都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品德的教育,重点提出要以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和生命成长,为主要教育方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在此过程中享受生命。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敢于面对挫折、不惧困难、超越自我、重视生命的价值。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 一) 创设情境

教师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目标,对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社会热点进行分类总结,并结合课程教材在教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比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在面对各种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下不同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通过对学生真实反应的分析和讨论,引起全班学生的共鸣以及深刻思考。从体验出发,重视学生的亲历性和感受性激发学生对生命认识的潜能。通过教学与活动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 二) 设立疑问,引发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在情景中的表现以及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素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譬如,对多起高中生因为高考压力跳楼事件的看法,教师可以提出“你们学习的压力有哪些”“面对这些压力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排解”“对于因为压力而选择结束生命的行为你们有什么看法”等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情感,把学生的思考和感悟融入教学,使生命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更重要的是根植入学生的内心,对学生最真实的想法进行探索分析让生命教育贴近学生。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将思维和感悟相融合,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 三) 合作交流,分享体会

教育理念中,记住和理解学习内容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人解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体会,不仅加深对生命教育的了解,同时对自己认识上的误区进行有效的更正。合作既是学生和学生的交流,也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通过共享经验和心灵沟通,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感悟。

( 四) 巩固和延伸

所谓知行合一,教学内容从实践中来更要将教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将自己的体会延伸到课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体会和感悟,而是要进行总结和反思让生命教育得到巩固。比如,在课后让学生对社会上一些漠视生命的行为进行探讨,并对此写出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让学生同一些有轻生想法的青少年进行同龄人的交流,同龄人对事物的共鸣和交流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不仅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同时给更多的青少年普及了生命教育。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育教学才发挥了真正的价值。

( 五) 立足教科书,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元素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中选用的素材大部分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思想道德和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若能够在生命教育中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变更能够深入生命教育在学生内心的影响。比如,八年级教材中《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一课,明确提出了生命和健康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教材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教学理念紧密相连,与学生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是十分重要的生命教育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元素,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策略。

三、结束语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5

黄艾华安徽宿州市二中234000***近些年来,我国中学生的暴力、自杀、杀人现象十分严重,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2008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调查报告称中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 “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就是“生命教育”。因此,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进生命教育,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绿洲。

一、立足学科本身,充分挖掘生命教育素材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本身就是生命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教材中的道德、法律、国情、国策、健康的心理品质等知识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用之不竭的素材。而一些辅助教学的板块,如能拓展学生知识面的“知识窗”、“阅读与思考”、富于实践性的“操作平台”“学习训练园地”、充满哲理性思考的“经济(政治)观察”“名人名言”等等,都蕴藏着生命教育的内容。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政治课堂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

比如初中思想政治课本“知识窗”上有一道数学题:计算人生大约

有多少天?自己已用去了多少天,还剩多少天?学生通过计算会得出,人生在正常情况下也只有3万余天,自己差不多已用去6000天,还剩2万多天了。这时学生会真正体会到了“人生短暂,倍加珍惜”的涵义。生命教育与政治教材做到了完美的结合。

高中政治课中生命教育的素材更多。比如在《经济生活》中“树

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讲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正确消费观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他人劳动、孝敬父母的思想情感。通过《哲学与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觉抵制消极人生观的能力,确认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的精神生命,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二、尊重生命平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尊重、热爱、信任学生是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爱心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基础。师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坚持平等的原则,并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焕发出学习热情,体验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指导工作,更要做好一名参与者、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参与、合作中生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舞台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角色到位,要有亲和力。思想政治课中经常有讨论这一教学环节,老师一定要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之中,展开师生互动,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高中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暂时抛开书本,每人算一笔帐,把一个月的花费算出来,并以帐单的形式列出来。很多学生算出一月花费后,自己也吓了一跳,不少学生存在着盲目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的倾向。我也把自己一月的花费逐条报出,并请学生判断哪条消费是理性消费,哪条消费是不合理消费。学生热情极高,争着

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热情得到激发。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人格就会在宽松亲切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充分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和生命的温馨。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宽生命教育新视野

新教材观认为,教师在教好教材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利用和开发其他课

程资源。凡是对学生有影响、有教育意义并能促进学生成长的资源都可以加以利用。教师应做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把教学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国内国际各种时事新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图片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献、专家讲座、社会教育基地、网络资源等展现出来。

其中,时事政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时政的新奇性的特点,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动态、更富生命力。近两年来,我在政治课上尝试进行时政演讲,让学生用3—5分钟时间向全班同学发布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一件件感人肺腑的事件走进了课堂。洪战辉坚持不懈带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的感人事迹,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默默地奉献,真情地付出,他是新一代人的楷模。”“小人物,大人格!” 而任长霞的的感人事迹,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励和升华,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与国家、社会、他人的联系中产生,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四、促进生命成长,重视实践,走进生活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珍视生命的价值、学会生活。生活与实践是生命的土壤,生命要健康成长离不开这片土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走进实践

在这方面,我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编写印制了中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学生生活中最关注的一些问题,作为假期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二是以“生活情境”为基础,回归实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三是组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如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再现生活,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体验和领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互联网、工厂、社区、市场等,通过以上途径获取信息。在这样充满实践的教学中,学生学到了知识,感悟了人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脉搏,也感受到个体生命存在的的巨大价值,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总之,在中学政治学科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政治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命教育;情境

生命是人的本钱,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生命教育是必修的一课。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对于生命的认识尚处于较为模糊的状态,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一些外在因素对其进行诱导,初中生对生命的认识会很容易产生改变。因此在这一教学阶段,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让学生爱惜自己的生命,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实现全面的发展。

一、初中生对生命认识产生扭曲的原因分析

1.不良信息的传递

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电脑已经开始普及,这为初中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供了渠道,但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一些不良信息也会同时出现,青春期的初中生对诱惑的抵抗力往往不够,因此在这些不良信息的诱导下,对异性的冲动也逐渐增强,并且初中生尚不具备健康完整的性观念,因此会很容易做出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情。网络游戏的盛行也使初中生对生命的认识产生了误导。现在大部分的网络游戏会掺杂一些暴力的因素和对于生命死亡的描写,在游戏中常常用道具便可以起死回生,这导致学生不重视生命,认为生命可以重来。

2.家庭对于学生的影响

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逐渐加大,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了让学生能够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一些家长为学生报名参加许多补习班,而学生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喜欢这些补习班,

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最终产生了弃学、厌学的结果。甚至有的家长一发现学生有其他想法便对其施加暴力,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心理也会出现一些扭曲,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的生命也越加不珍惜。而现在的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学生都倍加呵护,全家的中心都在学生的身上,学生的一切要求都尽量满足。学生在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长,很难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3.升学压力对学生产生影响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业压力已经被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导致学生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对学生的忽略使学生缺乏存在感,对自己的生命产生轻视。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1.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生命对于人的重要性,让学生发现生命的魅力,同时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爱惜其他人的生命

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命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完成的目标之一。因此在日常的课程设置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在课堂中增设生命教育的板块,来着重对学生的生命观进行引导。每次进行这个板块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自行设立一个主题。例如,将青春期作为一个主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来表达自己在身体外形和心理上的变化,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实现对生命的深刻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时期的表现都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因为这个变化感到羞耻。这一模块的讲解和教育不能独立地进行,应该在与政治内容充分融合的基础之上,再对其进行探讨。

2.结合理论,重视实践

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应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去进行实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办主题黑板报或者编写课件,在这些实践活动的进行中,学生必定会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应用,而且学生在对这些知识应用的过程对知识还起到了巩固的效果。在学习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之相关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宣传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到这些物品对生命的危害,并时刻提醒自己远离这些物品。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例如举办以“初中生上网利大还是弊大”的主题辩论赛,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对上网这一行为产生正确的认识。

3.设立情境,提高感悟

生命教育结合情境教学会产生更加有效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拟对学生的安全有威胁的环境,让学生切身体会当发生危险时应该怎样应对,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提高学生的感悟。例如,在学习《自我保护》时,教师可以饰演坏人,然后模拟环境对学生进行威胁,来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评价并讲解正确的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自我保护的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生命教育是关乎学校、家庭、社会多个方面的,因此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能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理解,并树立起健康的生命观念。

参考文献:

[1]潘俊汉.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时代教育, 2012(22).

[2]王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生命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3]陈自傲.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7

请看下面4组报告:

(1) 成都市一名13岁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纵身跳下7楼结束了生命。

(2)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小学的2名小学生,因为迟到受到教师批评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江苏省南京市一名小学生因上网问题与父母产生矛盾,竟5次自杀。

(3) 一名20来岁的女孩从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丽影楼一座7楼窗户前飞身跃下,当场身亡。有知情保安透露,该女孩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怀疑因找不到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了绝路。

(4) 中国3亿多未成年人群中,15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年因疾病、车祸、自杀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近50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导致生命之花陨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是首当其冲的因素,但生命教育的缺失更是不可回避的。初中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和他们正处于“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他们更加需要生命教育。他们对生命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关注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实际上,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启动多年,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已生根发芽。但人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尚不统一。生命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们的生命教育多是“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教育,少有对看重自身价值的教育;多是“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的传授。试问,形式如此单一、不完整的生命教育,何以引起学生共鸣?不恰当的生命教育助推了人们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命教育。让我们的生命教育适应新情况、新发展,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奠基。

生命教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绿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呢?

一、走近生命,行至学生的心灵深处

意识决定行动,我们要在学生的思想上做文章,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意识深入学生的灵魂深处;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珍爱生命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近多彩的生命世界,去欣赏、感悟生命,从中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认识,从而增强其生命意识,让生命意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生命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适时地和学生探讨生命的话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生命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把生命融进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价值观。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此,丰富学生的生存感受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滋养学生的生命之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就会自觉筑起自我保护的坚固长城。

二、走近生命,寻找生命教育的源泉,揭示生命的内涵

教师要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资源,揭示生命教育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教材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用之不竭的素材。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比如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9页:计算你的生命已用去的天数及你的生命还剩下的天数。算完以后,自己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学生通过计算会得出:人生在正常情况下也只有3万余天,自己差不多还剩2万多天了。把生命折算为天,学生都大吃一惊。此时,学生才真正懂得了“生命宝贵”的涵义。再比如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4页“读一读”中的《小鱼在乎》一文,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中的一个结、一根线。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应该和其他生命做朋友,和谐相处。当我们自己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勇敢面对;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威胁时,要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生命不再完美时,依然肯定、悦纳生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库。只要我们肯用心,生命教育与思想品德教材定能做到完美的结合。

三、走近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我们的生命教育既要有奉献精神的宣传,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方法指导;既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也要看重自身的价值。首先,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呵护宝贵的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精彩无限的世界是由众多生命构成的。每种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美化大自然。再次,要教育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热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最后,要教育学生,生命在关爱中存在,在奉献中提升。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意志力教育等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构建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让生命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四、走近生命,走进生活,重视实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生命成长的土壤。离开了实践和生活的生命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注定不能成功。珍爱宝贵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重视实践,走进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走进学生,贴近实际,走进实践。在这方面,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1) 搜集有关生命的音像资料,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生命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灵魂,内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教授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课第一节中“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神秘的森林生命》等视频。学生的表情至今都令笔者难以忘记。惊诧于生命美丽,感叹于生命美好的学生又怎会不珍爱生命呢?

(2) 以“生活情境”为基础组织教学,回归实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自我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在你的生活中曾遭遇过哪些突发事件?你是怎样处理的?面对不法侵害你怎么办?紧急情况下你会自救吗?你有哪些自救妙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与学生的自身相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通过学习,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大幅提高,生命意识得以增强。

(3) 组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没有实践体验,就没有养成教育。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真谛。森林、草地、企业、家庭等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好地方。我们的生命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活化、实践化的生命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生命的搏动,感受到生命魅力的学生走出课堂后就会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和审视周围的人与社会。

五、结束语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8

一进行生命教育, 必须要关注生命

1. 敬畏生命, 尊重生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这是古人对生命敬畏的朴素体现。我们要热爱地球上的生命, 就要从热爱自己的生命做起, 热爱父母、热爱他人、热爱大自然, 我们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 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每个生命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多种生命息息相关, 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依存、相互关爱。尊重生命就要关爱生命, 关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 大自然与人类息息相关, 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2.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

为何珍爱生命?因为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在大自然面前, 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 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火灾、地震等, 面对各种人为的灾难:车祸、暴力等, 我们的生命是如此地不堪一击。珍爱生命, 因为生命不可重复, 是唯一的、是独特的。我们要珍爱只属于我们一次的生命, 我们要善待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

二进行生命教育, 必须坚持“以生为本”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 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 他们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命历程, 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为使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快乐, 认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就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在教学中创造开放的课堂, 给学生提供发言的时间、机会, 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展示、完善自我,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在生活学习中张扬个性, 体会自身存在的价值,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要悦纳自己和善待他人, 通过个性展现使学生推出我自己, 通过你帮我、我帮你, 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路, 通过知识竞赛使学生了解自我保护的求生知识,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三进行生命教育, 必须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教育, 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 要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注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禁毒馆, 使学生认识到“吸毒一口, 掉入虎口”;参观消防中队, 参加火灾逃生演练, 训练学生面临危险的逃生本领, 加强生的欲望;做一天小交警,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开展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的活动,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命的美好与可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助于学以致用。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使学生珍爱自己, 保护生命, 了解生命来之不易, 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 真正意识到要认真生活, 珍惜每一天,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界, 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四进行生命教育, 必须转变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修改稿) 指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合作交流, 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合作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 形成独立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观念。现在很多的思想品德课堂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关注学生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共鸣, 学生参与意识较强,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如:学习珍爱生命一课时,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紧急情况, 当危害发生时, 应该怎么办?课前, 将学生分为火灾自救组、地震自救组、燃气泄漏自救组、漏电自救组, 让他们搜集自救方法的资料、图片, 进行自救演习。课堂上交流经验体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演把自救表现得惟妙惟肖,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活动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

生命教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未来公民的需要。因此, 在教学中充分渗透生命教育, 将生命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使学生成为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人。

参考文献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9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

“体验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掌握基础知识, 而通过设置一些适合学生的场景、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参与的游戏等让学生参与其中, 进而获得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场景也就是我们说的“意境”。给学生一个可以感受到的意境, 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 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比如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 近距离的体验生命成长过程中造成生命威胁的自然灾害, 如参与消防演习。“之上得来,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我们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里的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的内容, 运用游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理解自立的相关内容。

游戏名称:假如我是妈妈

游戏内容:以2人为一个小组, 自愿参与课堂表演。其中一位学生扮演女儿, 一位学生扮演母亲, 通过平时观察和记忆自己母亲的处理事情的做法, 对待自己的“女儿”, 然后角色互换。

游戏结果:开始同学们非常活跃, 觉得游戏特别有趣。可是当自己真正进入母亲的角色, 要照顾“眼前女儿”时, 就觉得非常力不从心。有些很小的事情, 明明是“女儿”可以自己干的, 可女儿却不愿意干, 在疲惫的状态下更觉得吃力。

游戏的目的:通过这个游戏, 让学生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 妈妈非常辛苦,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做完这个游戏的最后, 给学生放那个《妈妈, 洗脚》的广告, 升华体验。并让学生回家后都亲自体验一把照顾妈妈的感觉, 看谁能得到妈妈的赞美和夸奖并在下节课中交流讨论当时的感想。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自己提出问题, 参与解决问题, 参与计划, 参与小组讨论等等。其目的和效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他们科学的求实精神和态度, 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于生命教育来说, 其最终的目的便在于让学生发现生命的美好,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激情。

例如, 在讲到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由于学生都同学之间的交往都比较熟悉, 我们就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探究问题:异性间交往的好处, 如何确立这个度?

探究目的:使学生掌握好异性交往的方法和分寸, 正确交往。

探究过程: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 以及身边的一些男女交往的例子, 然后在课堂中以小组为代表, 阐述观点, 其他同学进行评判, 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错误的观点加以引导, 使学生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学会运用。

探究的结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正确的异性间交往方式, 并能较好的运用到平时的交往过程中。

在最后的过程中, 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不是完全的放羊式教育。要给以学生鼓励、支持一记必要的解释说明, 不让学生在一些细节上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和精力, 要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最后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

三、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 采取各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为目的的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思想品德教学方法。其作用在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透彻把握理解, 通过对学生的充分了解, 加上自己的真挚、深厚的情感点燃学生的真情, 从而让学生热爱知识, 勤于探究,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 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讲, 就是要启发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 珍惜生命, 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 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在这我们通过设疑布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启发学生。以平等竞争内容为例:

设置疑问: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 那么游戏中的零和游戏原理、负和游戏原理、正和游戏原理是什么意思?

教师讲解:零和游戏原理——胜负相等, 双方没输没赢。负和游戏原理——一方虽赢, 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得不偿失, 这不叫真赢。正和游戏原理——没有真正输家, 是一种双赢。

启发引导:正和游戏原理给我们带来的交往中的“双赢”的启示?

启发结果:同学理解了在竞争社会中, 利己不一定损人, 也不应该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有效的合作, 才是真正的双赢。

当然, 在最后我们也可以深入挖掘启发案例的价值, 比如如何理解零和游戏原理?可以引导告诉学生有付出才有收获!

本论文是作者在精心研究和探析前人所取得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成绩之上的努力创新。通过自己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完善生命教育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创造性的运用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投入到当前的生命教育过程中, 实践生命教育。但我深知这远远不够, 生命教育是一项伟大而又系统的长期性工程, 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实践, 在以后的工作生命中我将继续关注生命的相关理论, 关注我国的生命教育事业, 继续思考总结和创新,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责任去服务生命教育, 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为青少年的阳光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为祖国人才的后继培养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张志安.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10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1. 这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需要。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意见》指出: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施生命教育, 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激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熔铸在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中, 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 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2. 这是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有意义的生活。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并向成年人过渡,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但他们还不成熟, 良好的思想品德尚未完全形成。在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施生命教育, 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对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 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从而健康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3. 这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 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 极易产生生理、心理、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又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 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 使一些学生不断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不良现象。此外, 在我国, 家庭教育总体上和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不相适应, 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或期望值过高、或漠不关心、或过分包揽、或放任自流, 忽视孩子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的需求, 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加剧了部分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生命教育, 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 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

总之,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 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根据我国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科学、正确的生命教育, 已成为当务之急。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高度认识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重视开展好生命教育。

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应特别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仅就思想品德课教材来讲, 现行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不管是哪个版本, 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 围绕成长中的我, 我与他人,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 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 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 进行整体设计。各教材都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生命教育的素材, 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中学思想品德课开展生命教育, 必须首先运用好教材提供的鲜活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根据具体情境, 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谋略。它介乎于理论和方法之间, 既包括用以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 又包括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这里主要从前者进行探讨与思考。

著名教育家叶澜针对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定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 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的传统课堂教学观, 提出课堂教学“必须突破 (但不是完全否定) ‘特殊认识活动论’的传统框架, 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成为了中国教育界最具感召力的声音。究其原因, 就在于它是对“教学特殊认识论”的超越, 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对师生共在的课堂生命质量的关注。因此,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 让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 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 应该成为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自觉追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 离不开智慧的教学策略。

1. 创设尊重、平等、民主的课堂。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尊重。按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尊重需要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 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教师关心人的尊严感, 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 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 是生长着的生命。作为生命体,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 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 有独特的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 在道德水准、人格修养、心理素质、学业水平乃至个性上都是千差万别的, 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也是独特的。尊重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 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这要求我们的生命教育, 必须把对人的尊重, 落实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 落实在对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上;必须把教育的目标指向为了使每个学生学会生存, 为了每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为了每个学生充满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实施生命教育必须首先创设尊重、平等、民主的课堂。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并向成年人过渡, 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 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他们还不成熟, 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 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 自我中心突出, 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生命意识, 尊重学生主体的生命需要, 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真诚的教学氛围, 让他们在尊重、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里, 从情感上而不是在知识上感受生命意义, 体味生命的价值, 引发对生命的热爱, 更自由、更快乐的健康成长。

2. 创设体验、感悟、分享的课堂。

生命需要体验。人作为生命的存在生活于大千世界之中, 它周围的一切包括它自身都要靠自己去认识、领悟和体验。体验是人生存的方式, 是人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焕发生命活力的方式。

生命教育更需要通过体验式的方法来进行。生命教育是灵魂的教育, 它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灵魂的事业, 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有关知识的传授,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教育,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只有亲身体验, 只有靠自身感悟, 才能获得人生的经验与信念, 才能逐渐内化, 才能对生命有整体把握。因为人是一个拥有知、情、意并且不可分割的生命体, 怎样让学生去塑造自己的灵魂, 靠空洞的说教学生是无法接受的, 所以教学必须通过生命体验这一最为直接的生命方式来把握生命, 在丰富而真切的生命体验中感悟生命的价值, 分享生命的快乐。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 中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施生命教育, 更应根据本学科的特殊性, 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性活动, 要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生命体验的情境, 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小品表演等形式, 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 对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产生敬畏, 更加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同时使他们看到其他生命经历苦难, 消除对其他生命的漠视心理, 进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社会、感受人生, 享受生命过程的快乐与幸福。

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的传授知识, 而且还能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同时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打开学生封闭已久的心扉, 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 在顿悟中得到提升。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如果离开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与感悟, 只沦为纸上谈兵的作业, 那么生命教育将会落入传统科学知识的窼臼, 对于道德的涵养、良心的启迪与自尊的建立, 将毫无建树, 更谈不上提升人生的境界。

3. 创设激励、唤醒、鼓舞的课堂。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刺激的情况下, 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 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 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 这充分说明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鼓舞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其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学习。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能唤醒学生内心的上进意识, 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这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育思想。生命教育, 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 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 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 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 让他自己去创造。尤其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若像在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下那样采用生硬的“灌输”方式, 由教师去说教, 一定不会产生预期的实效。因为生命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样要讲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同样需要教师讲究教学艺术。只有采取多种方法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把对学生得体的激励、鼓舞作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 才能促其主动思考生命的本质, 欣赏生命的美丽与可贵。

4. 创设赏识、期待、渴望的课堂。

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 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成功欲望是人的生命本能之一, 没有谁会去追求失败。学生更是如此, 作为生命体,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渴望成人的肯定, 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 一个关切的眼神, 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期望会通过学生个人的认识活动, 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自我观念, 从而影响其学习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 日积月累, 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 就能自觉努力地实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说明,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成功的信心与期待会促进其成功。因此, 教师的赏识与期待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歧视里有瓦特, 你的讥讽里有爱因斯坦。为人师者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 爱他们的优点, 也爱他们的缺点, 亲近他们。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 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 帮助他们在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这种教育至关重要。”这道出了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充满人性关怀的教育, 是对生命进行热爱、欣赏和珍惜的教育。

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生命教育离不开对学生的赏识、期待与渴望。它可以让学生在赏识中看到自己的能力、才华, 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与渴望目光下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 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并展示教师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期待与渴望, 进而使学生感受自身生命的价值, 唤醒学生美的心灵。

在赏识学生时, 我们一是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 掌握好赏识的“度”。力求赏识符合实际, 力求赏识真正能发挥激励作用;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被肯定的需要, 这要求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和赏识每个人, 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 树立信心, 体验成功。三是要像因材施教一样因人而赏。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 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 给予不同的鼓励和表扬, 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四是要注意倾注“感情”。就是在赏识学生时饱含激情, 以洋溢的热情启动学生的心扉, 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样, 在教师的赏识中, 学生们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实现, 自然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味盎然。生命, 渴望爱的呵护, 渴望赏识与期待!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实施生命教育, 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帮助学生学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有意义的生活, 从而完成思想品德课课程目标, 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生命教育离不开智慧的教学策略, 讲究课堂教学策略, 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是生命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11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老师发难,像华科大的“根叔”一样要求学生要大胆“质疑”,真正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完整的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还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我非常赞赏日本对孩子进行的挫折教育,以磨练学生的意志,从而更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转变教学方式,体现生命自由发展的空间。

学生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创设的氛围中,依靠一定的方法和教师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情感的体验。老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使他们在智力上、情感上和道德上得到自由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谈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让学生阅读材料,自己设计问题并自己来解答等,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境界。

三、增加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生命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如小品、表演、模拟法庭、情景再现、看视频等,因为学生的各种素养的发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得到提升的,学生可通过对政治观点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体验丰富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政治素养。 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有权利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恰当的问题与活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组织形式,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与世界和谐相处。同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的是合作的平等性、合作的乐趣、合作的成功感,进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体验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并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个真实的自我,进而使他们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展示。要用不同尺度去评价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对自己充满自信与希望,进而更好地发扬自己的个性。要让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赏识的乐园。

五、要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的生存能力,是每一个人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生存中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都是通过教育来获得的。当前,不少学生的生存能力较弱,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生存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如在学习《思想品德》七上“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时,举例:在发生地震及煤矿发生爆炸时,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宁愿喝自己的尿,或者砍掉自己的腿、胳膊,也不放弃生的希望。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对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等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重“自尊”,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却异常的漠视。如:学生中经常出现的打架斗殴,社会上出现的醉驾逃逸案等,都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表现。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要告诉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要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要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应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总之,教师应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从而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内涵,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提升生活质量。这也符合《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本质上也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学 篇12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反思

长期以来, 以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纪观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信仰、人生观等问题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 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近几年来, 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残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并不断见诸媒体;同时, 校园中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这些现象, 人们不得不关注和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忽视生命价值, 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究其根本原因, 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没有触及到个人生命本身, 因而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带来其相应的实际效果。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他们独立, 有个性, 强调自我权利的实现。但是,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多样的、丰富的、个性的生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没有注意到人作为自然生命而存在的意义。从而把教育对象看作是被动的、抽象的个体, 过于片面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权威性, 强调灌输的教育方法。这就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需求, 从而抑制大学生从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主动适应社会而积极进行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使得许多大学生的生命观是模糊不清的, 对于生命的意义也缺乏深刻的思考, 导致他们在遇见困难时因为没有任何经验而不知所措, 表现出逃避、退缩、情绪波动强烈等不良心理和行为, 甚至走上极端。这种缺失生命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对象体验不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充分保障。

生命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作用, 改变当前的低效, 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 首要的就是要真正以人为本, 体现生命关怀。因此, 重视和倡导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 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 更重要的是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使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生命成长和精神消费需求, 可以促进大学生生命的全方位成长, 包括人格成长、情感成长、心理与精神健康、思维能力与思想能力、道德情操与道德判断、公民意识等, 引导学生培育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实现生命、超越生命的生命观, 并以此生命观为基础建构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法制观。

二、对生命教育的解读

“生命教育”的概念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针对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性危害等现象高发而提出的。其内涵是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 提升生命质量, 创造生命价值。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 开始倡导生命教育的思想。几十年来, 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强调生命教育, 有着不同的背景。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如, 美国芝加哥和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中心”集中介绍的是有关毒品方面的知识;南非的“生命教育中心”则集中关注毒品知识和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我国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旨在预防暴力。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 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的。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关怀教育,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 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引导学生热爱生命, 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会学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 是一种价值追求, 也是一种教育理念, 是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的, 重视对人的无线关怀, 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因此, 生命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 只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 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将是未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必然趋势。

三、将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通过人的生命来体现, 离开了人的生命, 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 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因此, 将生命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就必须坚持平等待人的态度,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这样才能达到互相了解、彼此信任的目的, 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更好的思想和感情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时代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是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的育心、育德、育人的心理过程, 其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体现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只有充满人文关怀、重视学生个体生活的权利、人性的尊严和道德的自由的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 才能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实效性。

(二) 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时效性很强,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资料、新观点, 与时俱进。而为了使学生、社会以及教师这三个维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就需要将生命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其功能和目的不仅仅在于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 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等方面的关爱, 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的重要性, 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 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在生活世界中去践行道德知识, 引导学生不断去追求生命意义, 不断去获得生命意义。

(三) 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中, 注重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 在根本上都是围绕大学生的生命成长的, 是关乎大学生作为一个未来的合格公民和健全的人的自我塑造。也可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 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 让他们在自主体验和亲历实践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意义与自我完善的价值, 让他们在一言一行中感受人生之道, 从而将一些良好的习惯自觉地构建于自己的行为模式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关注个体生命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尊重、理解与宽容。

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大学生的学习生话、交往生活, 帮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交往、衣食住行中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把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既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 又当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归宿和根本, 生命教育便是应然和必然之举。

(四) 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生命关怀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对个性的认可为前提, 是个性化的教育, 给每个富于个性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激励大学生们在实现人生价值中提升生命的价值。所以, 生命教育首先要激发大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有了情感基础, 才能使他们的生命更为健康。

生命价值是指个体生命对自我和社会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它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一方面指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生命个体通过努力能不断地去追问生命、热爱生命, 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另一方面, 指个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 通过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贡献来实现人生的幸福追求。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 目的是使大学生既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 又认识到生命的渺小与脆弱;既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 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既关注自身生命, 又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既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 又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那么,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便可以在生命的灵动中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第1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2]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第1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

[3]彭英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生命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 2009, (6) .

[4]陈义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生命教育[J].学理论, 2010, (16) .

上一篇:提高求异的思维能力下一篇:词汇记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