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育

2024-11-15

小班音乐教育(精选11篇)

小班音乐教育 篇1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 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 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 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一、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色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韵律活动和歌舞表演, 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 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感受游戏的音乐入手。教师可用教唱歌和反复欣赏音乐的方法让幼儿熟悉音乐, 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变化, 直到幼儿完全熟悉和理解音乐的旋律、节拍、性质和形象为止, 为理解和掌握游戏做准备。

2.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和直观教具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 引起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典型动作。教师结合音乐启发幼儿想象, 创编动作, 并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从而引导幼儿学习。

4.讲解音乐游戏的规则。教师讲解时, 可以把游戏规则进行分类, 帮助幼儿比较有条理地记住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之外, 教师还应提出注意点, 引导幼儿理解并接受。

二、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 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 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 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 便于幼儿记忆的, 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 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 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 虫会爬, 点点鸡, 鸡会啼, 点点狗, 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 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 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 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由此可见, 幼儿在浅而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游戏, 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 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 幼儿能够朗朗上口, 老师只需稍微引导, 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2. 运用游戏化语言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对于小班幼儿犯错误时, 不一定要采用批评的教育方式, 并且对于他们而言, 教师可以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让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游戏化语言让小班幼儿可以在非常有趣的环境中, 进行音乐学习。小班幼儿在运用游戏语言时要注重时机和形式, 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 只有通过游戏化语言才会更好地提高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能够让幼儿的情操得到很好的提高, 同样游戏化语言可以让这种教育方式显得很有效, 因为幼儿对玩游戏非常喜欢, 在音乐教育中穿插游戏化的因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时候, 老师要和宝宝“斗智斗勇”, 做个有心人, 如对于爱生气的孩子, 老师就可以尝试运用拟人的方法说:“坏脾气的小精灵来找宝宝了”, 孩子当然不愿意变成坏脾气的小精灵了, 之后, 老师再给宝宝讲道理, 就容易得多。总之, 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 无论是儿歌还是其他形式游戏化语言, 最好是孩子们熟悉而又喜欢的, 这样才能达到“巧”的功效。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将教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中, 用有趣的游戏情景和形象的语言,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幼儿更容易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欢欣和自豪, 逐渐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3. 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穿插进游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他主要是将游戏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玩中有音乐, 有语言, 这种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因为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旋律, 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中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 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 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 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 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事半功倍。总之, 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采用游戏化语言是十分有效的。

摘要:小班的孩子喜爱游戏、好模仿, 但他们的音色和音准群发育不太完善, 其音乐素质还相当薄弱。如何组织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 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教育

小班音乐教育 篇2

1、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灵活有节奏地做出相应动作。

3、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学做解放军》、《好朋友》、《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大猫和小猫》、《小树叶》。

三、学唱歌曲《手指歌》。

1、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群小客人,等你们坐好了,刘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

2、逐一出示手指兄妹。

(以手指口吻问好)小朋友好!我们是一群手指兄妹,我是拇指哥哥、我是小指弟弟、我是食指、我是中指、我们是姐姐,我是无名指妹妹。我们想和你们一起游戏,你们愿意吗?

那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指跟我一起游戏好吗?

3、带领幼儿一起游戏两遍。第二遍老师可以走到幼儿面前和幼儿互动游戏。

4、引出歌曲名称。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把它唱到歌里去好吗?歌曲的名称就叫《手指歌》。带领幼儿说一遍。现在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

5、老师示范演唱歌曲。

好玩吗?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6、带幼儿学唱歌曲。

7、老师弹琴,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8、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9、引导幼儿大胆寻找伙伴或老师一起游戏。

——等下小朋友可以下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表演好吗?

——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表演。

浅析小班幼儿教育 篇3

一、小班幼儿争抢行为成因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养成也是幼儿教育的目标之一。小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开端,由于幼儿年龄小,爱模仿,可塑性大,易受暗示,好行为易于培养,坏习惯也容易形成。因此,老师在这一阶段帮助孩子形成良好行为方式和习惯,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尤为关键和重要。这一类幼儿不及时矫正或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将来很可能成为“问题儿童”。据统计,小班争抢行为的幼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老师们都觉得现在带班越来越“吃力”了。从社会适宜观点而言,孩子的任何不良行为出现,皆可视为适应困难的征候,显示孩子遭遇困难,不仅无法以自己的智能、经验去克服,而且无法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去适应环境的需求,唯有诉诸偏差行为以满足。从心理卫生的观点来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显现,皆可视为求助呼声,需要老师来帮助,予以有效的矫正和辅导。幼儿期属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早期,是初级阶段,他们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通过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或要求他们自我约束的办法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而斯金钠提出的强化控制论恰恰为我们塑造幼儿良好行为、矫正幼儿偏差行為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

二、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强化矫正策略

对于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交往沟通能力欠缺,特别是行为偏差的儿童,情绪上与老师对立,老师的说理、劝告根本无济于事,常会让老师感到无从下手,直接实施强化措施会有很大的障碍,有必要从心理上、思想上与幼儿进行沟通,营造和谐氛围,有助于激发和提高期望行为的发生率,保证强化策略顺利实施。

(一)关注争抢行为的幼儿,搭建心理桥梁

争抢行为的幼儿常招老师批评、责骂。老师不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害怕和远离老师。才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喜欢上孩子,也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他才会配合教育。

(二)寻求家长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的在园表现,家长不能直观了解,他们不能客观的认识评价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棒的,因此,老师更要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运用录像的方法记录孩子的不良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提高争抢行为幼儿的威信,协调同伴关系

争抢行为的孩子,由于扰乱集体秩序或伤害欺负同伴,因此会招同伴集体的敌视和冷落,再加上老师对他们批评和斥责,影响了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和威信,很多同伴不愿与他们交朋友,在这种敌视和孤立的环境中生活,会使孩子破罐子破摔,行为更加偏离。老师要树立争抢孩子在同伴中的威信,使同伴愿意和他们交往,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三、实施强化矫正的基本原则

(一)恰当使用强化物

强化物发放要及时,一旦所期望的行为出现立即发放。强化物的使用量要尽可能地少,每次正确反应之后,只能给予少量的强化物如葡萄干、巧克力球等,每次只能以一粒或一颗为单位来强化某种正确反应。总之,正强化物的给予量要充分体现“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在矫正初期,老师更多地使用食物、玩具等物品作为强化物,借以强化受训者出现的良好行为反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矫正过程之后,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爱心与关怀,加以运用适当的次级强化物或社会性强化物。

(二)严格执行方案的程序,严密操作行为矫正策略

实施行为矫正方案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一切操作程序,正强化的操作步骤如“典型案例分析”中所示,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否则行为处理过程就会乱了套。

(三)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班音乐教育 篇4

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其核心内涵分三个层面。

(一) 小班

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一般在30人以下, 有的甚至在25人以下。这样的班额度显然比过去的传统教学班少多了。

(二) 小班教育

小班教育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班额人数减少后, 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是教与学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拓展;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 以及师生互动关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学生个体享用教育资源和教学关爱的均值递加;四是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技术、过程等随之发生相应动态演变。

(三)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 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 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

(一)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育存在教学盲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广度和频度是受生理能力限制的。小班化教育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生动的学习机会。如备课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和兴趣特点等设计教案或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上课时, 可进行分层教学或分组教学, 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教学;布置作业时, 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一系列弹性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和兴趣自行选择。总之, 小班化教育为教师创造了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客观条件,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力, 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给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已成为现代教学的目标定位。传统的大班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 生命存在的本质属性在于活动。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 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展。小班化教育正是在时空的重新组合下,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 通过自身体验, 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同时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班不仅在量上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小班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特点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在小班化教育中,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这样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关照度

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 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程度。教育关照度表示, 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均等教育的话, 关照指数越大, 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越多, 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性会越好。教育关照度是影响实现学生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班化教育可以较好地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在小班化课堂中, 老师的教育关注度提高了, 视野关注面扩大了, 老师在把握学生层次的基础上能做到面向全体并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不同的指导,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潜在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班化教育中, 课程可以更加丰富, 更加多样, 更有深度、厚度与宽度。因为当班级规模缩小后, 小班中的教学能较快地完成, 教师就会更多地采用各种形式来补充教材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可能找到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 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经验, 学生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一些身边的科学知识, 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同时, 小班化教育更便于智力培养, 特别是各种思维训练, 便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并且缩短思维到表达、思维到操作的时距, 思想火花一闪现, 便可以立即作出反应, 这对于学生优良智力品质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也更便于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自我养成教育,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还更便于审美教育、体育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使人的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使他们在实践、体验的学习过程中, 获得全面的发展,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按此原则, 我认为, 小班化教育有多种教学策略, 但最主要的应是参与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

(一) 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的策略, 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 要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期盼、渴知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同时, 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 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积极进取、渴望参与教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参与教学的热情与兴趣, 就会成为他们发挥积极作用的动力源泉, 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实践证明, 参与策略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其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或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层次,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或学业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按不同的形式, 分层教学可以分为: (1)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优势和学习需求,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分层组班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 从长远考虑, 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工夫, 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层次的选择机会。 (2) 目标分层。由于小班学生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更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3) 施教分层。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 运用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 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 及时调控和矫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4) 作业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数量、类型和要求等,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以达到各自的学习要求, 并保持学习兴趣。 (5) 评价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评价, 只要达到各层次的要求, 都可以给予较好的等级,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挥评价的最大作用。

(三) 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就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 其基本要素是: (1) 将学生异质分组; (2) 学生做到积极的相互互赖; (3) 学生达到相互促进作用; (4) 学生掌握合作技能; (5) 学生明确并履行个人职责; (6) 合作小组定期进行自评。合作教学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 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等等。总之, 合作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功效, 是一种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日渐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教育关照度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最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参与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毛放.小班化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浅谈小班音乐教学 篇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所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记得一位伟大的作家说过“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作为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充满自信,感受喜悦。可以说,音乐与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最美的艺术形式,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强烈的音乐、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都能使幼儿情绪高涨、心情愉悦。音乐随着时间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对我们身体内的一些器官都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音乐的重要性有目共睹。首先我们要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最能体现出幼儿兴趣的就是音乐表演,它是幼儿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熟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享受。音乐表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那么,到底如何进行音乐表演教学呢?现在就让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学会尊重幼儿,激发音乐欲望,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歌曲。

2.采取适当的方式导入活动。

(1)以游戏的形式引入。

(2)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导入。

3.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性。

为了上好一节音乐活动,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为了上好一节音乐活动,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所谓情感交流,其中包括角色的扮演。活动中,我们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氛围中,情趣高涨,跃跃欲试,群情激昂,此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度“放纵”幼儿的方法,把自主权留给幼儿,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学会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幼儿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活动中我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逼真的表演,很自然的把幼儿带到音乐意境中来。

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细心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引导改正。最后还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同样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让我们的语言富有灵性、童趣和个性。

我发现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部分教师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是一味地把他们当成接受技能的对象,不给孩子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和相互探讨的机会。而是教师取而代之,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这有什么意义呢?离开了老师,孩子还是一样什么都不懂,不会思考。长期下去,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观察,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先学会欣赏、感受,给予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

长期下来,孩子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同的音乐,使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感受音乐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得到了巩固,孩子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师生感情更融洽了。

我国小班化教育:困境与展望 篇6

(一) 城市化人口压力导致发达地区小班化教育形成“悖论”

21世纪以来, 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使得一线大城市以及二线中心城市的人口急速集聚, 加之教育均衡化政策落实不力, 以及教育事业规模未能得以同步发展的制约, 城市各校入学人数爆满, 使得原有小班学校难以为继。本来, 从美、英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的经验看, 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一线大城市及二线中心城市的社会发展也有条件实施小班化教育。但极具吊诡的是, 除了极少数城市及区域 (如南京市、大连市西岗区等) 还在全局性坚守小班化教育以外, 其余一些率先探索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 (如上海市) 在急剧萎缩。这样的“悖论”对于尚处于发展中的小班化教育无疑是打击。长此以往, 也许教育现代化之物资设备会与时俱进, 但“人”的现代化必然会渐行渐远。

(二)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不明确以及行动缺位, 导致小班化教育前景的不明朗

众所周知, 在我国大陆地区, 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育发展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小班化教育投入多, 规模效益低, 使得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小班化建设投入有顾虑。其实, 在欧美国家围绕小班化教育的争论中, 就有以“成本”高、效益低来质疑甚至诋毁小班化教育的。这是十分短视的。因为, 对于人才培养, 是不能用“工业化思维”, 即仅以数量来衡量其效益的, 而更应关注其“质”, 关注其对于每一个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这是无法用简单的“投入—产出”比来计算的。

(三) 理论认识及实证研究相对薄弱, 导致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使得教师素质不符合小班化教育要求, 制约其发展

我国大陆地区的小班化实验不到二十年时间, 理论探索相对薄弱, 严格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研究成果的说服力不够。一份计量学的统计表明, 从1998年至2009年, 在关于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中, 规范型研究与描述型研究所占比重超过了90%, 这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概念、优势、原则、意义等内容的探讨, 而实证研究很少, 在225篇论文中, 只有1篇是实证研究, 与欧美国家的研究完全不同。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收集到欧美国家近十年来100篇小班化教育论文, 大量的对比、数据呈现与分析等, 非常具有说服力。

专业研究尤其是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的研究 (而不是空谈概念、原则、对策等) 薄弱, 使得专业指导严重缺位, 这就造成我国原本比较薄弱的小班化学校雪上加霜。我国小班化教育更多的是在薄弱学校开始的, 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本身就较弱, 加之面对一个小班化的全新领域, 其原有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策略的使用等等更是难以适应。就笔者近五年参与小班化教育实践经验来看, 众多教师, 尤其是郊县及农村教师, 几乎都难以改变其教学行为, 陈旧的一套对付以往的教学都勉为其难, 更不要说是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常态课”上的教学行为和大班教学毫无二致, 导致小班化实践受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的质疑。

(四) 社会力量的边缘化造成小班化教育社会支持系统的弱化, 也影响小班化教育的发展

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 它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和情况, 加之社会力量难以调动, 来自民间的学术专业支持、社区教育资源、家长力量等少之又少, 小班化教育缺乏社会支持系统。就拿学术专业支持力量来讲, 若不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通道, 很难有资金、空间等方面的支持和作为, 其参与小班化实践指导的合法性、合理性都会遭遇质疑。

虽然面临巨大压力和发展困境, 小班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未来十年, 在中国梦的感召下, 小班化教育势必会在困境中前行。

(一) 就面上规模扩大而言, 未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内在矛盾与化解矛盾的动力兼而有之

未来有三大矛盾将困扰小班化教育:经济发展对于人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促使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具有动力倾向与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人口集聚从而难以实施的矛盾, 政府主导与民间力量不足的矛盾, 小班化教育形式有余而专业提升不足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 只有提前布局, 强化顶层设计, 整体运作, 科学安排, 精心组织与实施, 才能化解矛盾, 变困境为机遇, 转劣势为优势, 充分发挥“后发型”优势。上海市小班化的困境及未来的出路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二) 就已经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而言, 政府应该进一步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用历史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小班化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其价值取向, 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师资倾斜等方面一如既往地给予最大的支持。尽管目前这是最大的难题, 但也是最值得关注的关键性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真正重视基础教育, 教育投入应向基础教育大力倾斜, 因为基础教育这一奠基工程涉及国家和民族未来永续发展之大计。中央政府应当把支持基础教育特别是小班化教育视为教育现代化之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现代化又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将这项工作列入当地政绩发展的考核指标。这也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 英国、法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都制定了卓有成效的小班化教育政策, 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 就小班化学校而言, 整体提升专业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发展才是硬道理。小班化学校只有真正发展了, 才能赢得话语权和社会的普遍赞誉, 才能真正获得政府、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现有小班化学校可以差异化发展。一些优质小班化学校应确立高远的理想, 敢于与国际接轨, 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举措, 大胆尝试, 引领中国基础教育的方向 (小班化学校有时空的优势) , 为“教育面向未来”做出有益的探索。一些相对薄弱的小班化学校则应放弃粗放型思维, 实现六个方面的转变:从条件到本体 (从过去过分注重“条件性资源”转向以课程与教学这样的“本体”建设为重点,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外围到中心 (从过去只重环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外围性”教育活动, 转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 高效而有力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理念到策略 (要着力研究运用何种策略以实现小班化理念) ;从单一到整体 (从过去只考虑“学生发展”, 转向“整体发展”, 即学生发展、班级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从“盆景”到常态 (小班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在“小班化理念”的指导下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而不仅仅局限于展示活动中的“盆景”) ;从形式到实质 (改变小班化学校一些浮于表面、形式化的现象, 注重实质, 尤其是有“专业化”知识和策略支撑的实质) 。上述六个转变牵涉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小班化学校应加强整体性的“顶层设计”, 确保系统工程的同步实施。

(四) 就小班化研究而言, 应强化实证研究, 规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近二十年来, 我国小班化教育研究依然是以思辨为主, 缺乏实证研究, 或虽然有一些, 但鲜有影响大的成果。现有的本土化研究成果要么以“思辨”“推演”为主, 要么以经验总结为主, 往往论多证少或有论无证, 研究结论“自说自话”, 泛泛而谈有关策略, 这些策略运用的条件、限制、具体操作、效果等都缺乏严格的检验, 缺乏“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和“有理论指导的实践”不可持续, 未来小班化教育研究若想赢得充分的实践指导权, 必然会强化实证研究, 从而既提升研究的品质, 又提高指导实践的水平, 真正使研究转化成“教育生产力”。

另外, 一些区域性推进、整体性研究也是比较“粗放”的, 正如有些学者指出的那样, 多处于“自发”状态, 未有系统的、集群式的规模化研究, 就连上海这样率先实践的城市都是这样。因此, 从整体上全面梳理小班化教育成果, 研制小班化教育整体发展战略、区域性推进机制以及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等就成为未来研究的主题。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 篇7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音乐能力之一。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 用卡通形象“豆豆”贯穿整节活动, 创设帮助豆豆找饼干的游戏情景, 让幼儿在听、想、找、唱中感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变化 , 并根据距离的远近控制声音的强弱。

2.锻炼听觉能力和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于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初步的感知经验, 初步学唱过《豆豆找饼干》歌曲 (歌词附后) ;物质准备:卡通豆豆图片一张, 卡通豆豆头饰一个, 饼干10块, 小鼓一个, 饼干贴纸若干, 布置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声势导入激趣

1.动动手。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 提问:刚才小鼓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从小声到大声) 我们把膝盖变成小鼓, 小手变成鼓槌, 一起来学学小鼓的声音吧。

2.动动脚。教师交替变换鼓声大小 (从大声到小声再到大声) , 提问:我们把地板变成小鼓, 把小脚变成鼓槌, 一起来学学小鼓说话吧。

二、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

1.复习《豆豆找饼干》歌曲。

出示饼干, 师: 这是谁的饼干? 豆豆丢了饼干一定很着急, 我们用歌声提醒他找饼干吧!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 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师:豆豆在离饼干很远的地方, 我们要怎么唱他才能听见呢?现在豆豆离饼干很近了, 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唱? (2) 演示图片, 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师:可是豆豆没有发现饼干, 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离饼干又远了, 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豆豆又走近饼干, 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一起看着豆豆来唱一唱。

三、趣味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也来玩“豆豆找饼干”游戏吧。豆豆的饼干会藏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 小朋友要用歌声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如果豆豆离饼干远, 我们唱得大声;如果豆豆离饼干近, 我们就唱得小声。不能直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 只能用歌声来提示。

2.分角色游戏。

(1) 第一次游戏。师幼坐成大圆圈, 请另一教师当豆豆, 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一起唱, 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找到后, 请豆豆说说是怎么找到饼干的, 小朋友是怎么帮助豆豆的, 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 (2) 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当豆豆, 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 (3) 第三次游戏。请豆豆在“森林”里找饼干, 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 用声音和动作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今天找到的饼干吧。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豆豆找饼干”音乐游戏, 让幼儿获得听辨与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师运用声势导入, 交替变换鼓声大小, 引导幼儿倾听后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第二环节教师将难点前置。观察距离远近并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游戏情景, 并采取直观的图片演示来进行声音的强弱练习,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趣味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师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先是简练、清晰地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再让一位助教当豆豆示范游戏, 然后请幼儿当豆豆玩游戏。同时,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 如在第一次游戏时辅助幼儿歌唱, 第二次游戏时根据情况适当退出, 第三次游戏时放手让幼儿来控制声音。

此外,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善于关注个别幼儿, 如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几次错过位置找不到饼干时, 教师循循善诱:“豆豆找不到饼干着急吗? 想想你刚才走到哪里的时候小朋友的歌声变小了? ”同时, 教师能够随机把控游戏的难度, 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附《豆豆找饼干》歌词 (根据《两只老虎》曲调改编)

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保证儿童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时下,正逢幼儿园贯彻《纲要》,我们应该充分领会《纲要》精神,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本园实际的安全教育活动,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如何把这些简单的安全防护知识教给幼儿,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以便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紧急情况?

小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没有安全感,只要有人带他们离开这个环境,他们就会毫不犹豫选择离开。那么如何帮助幼儿渡过这个分离的焦虑期,转移注意力,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他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融入我们设计的安全教育活动之中?我们做了以下有意义的探索。

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贯穿安全教育

幼儿在入园前一切事情都是由家长代劳,自理能力都比较差。来到幼儿园许多事都要自己做,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成人眼里非常简单的事,他们做起来却感到处处存在危险,如:多数幼儿动作不协调,如果地面滑,或被别人推一下,就会摔倒;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烫伤,等等。所以我们就从最基本的动作:走、立、站、跑、喝水、吃饭、如厕、上下楼梯等教起,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如果不守秩序,在楼梯上推别人、打闹,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及时抓住身边发生的意外事件,让幼儿讨论,从而使他们逐步获得安全防护的有益经验。

二、开展灵活多样的游戏活动,牢固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身体协调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易导致各种伤害事件。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对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多样有趣的活动,如:利用儿歌、故事、录像、动画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安全。我们把生活中要让幼儿注意的事项,编成儿歌,如:《自我保护最安全》、《交通安全记心里》、《特殊电话要牢记》、《滑滑梯》等,让幼儿反复背诵记在心中。

角色游戏也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如:我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小兔子,一起表演《小兔子乖乖》的故事。通过亲自参加表演,幼儿知道一个人在家时“不能给陌生人开门,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不能喝陌生人的饮料,回家时要等爸爸和妈妈来接,绝不跟陌生人走……”。这样利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建立最初的安全意识。

小班幼儿动作协调能力差,我们把体育游戏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如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躲闪能力,通过体育游戏来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帮助幼儿提高动作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三、采用随机教育法

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及时抓住幼儿生活活动中瞬间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安全教育,也不失为安全教育的好方法。

幼儿对教室里的录音机很好奇,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幼儿玩弄录音机的开关、电线。我抓住这一事件,结合常识活动,进行一些通电小实验,使幼儿了解电、电器的危险性,教育幼儿不要乱摸乱掀电源开关、插座、电线、电器等,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有危险,会伤害身体,不能乱摸,使幼儿懂得既要玩得自由开心,又要注意安全。再如,喝开水时有一幼儿把杯子里的热开水拿去水龙头下掺冷水喝,我及时结合保健自助常识活动“喝生水会生病”,告诉幼儿喝生水的危害性。时时处处提醒关注幼儿安全,保护幼儿。

四、家园携手,共同参与

家园密切配合能进一步深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深化自我保护教育,家长平时应让幼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只有家园一致的教育活动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们让小班幼儿家长帮助幼儿熟记自己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电话、手机号码。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反复记忆特殊电话,巩固在园学到的安全知识。还让家长在家对幼儿加强生活习惯的训练,如吃饭不嬉笑、打闹,避免异物进入气管,并有意识地让幼儿独立处理一些问题、困难,使之掌握适应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周围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做到遇事不慌,从容应付。

幼儿在轻松、自主、宽松、活泼的氛围中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学到了自我保护的方法。因为有了家长积极主动的参与,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进展顺利。

充分利用家园栏向家长宣传幼儿自我保护的教育方法,如:最近我们进行的“地震演习”,活动前,我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帮助收集有关防震方面的资料。告诉家长进行“地震演习”对幼儿的意义,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及时了解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与家长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保护的技能,懂得运用安全技能的常识和自救方法来保护自己,使安全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打造精致小班让教育更精彩 篇9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 得到个别化的教育, 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小班化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环境形成的变化, 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首先, 学生要改变了学的方式, 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 学生要知道预习什么;课上, 积极主动, 讨论时,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方法和建议, 观察思考时深度思考了, 学生互相评价时知道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了。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是小班化课堂的一大特点。其次, 教师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课堂上, 教师的精彩点评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维, 大运动量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彰显与提升, 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活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条件, 增加了教师成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提高了教与学的时效,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的数学课一般只讲10分钟左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我都放手交给他们, 我则变身为一个学生坐在学生中间。遇到学生在解决问题出现疏漏的地方, 我则举手提问抛砖引玉让学生把疏漏的问题解决掉!

二、小班化教学要真正让小组成员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分组讨论, 分组操作, 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 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主要功能是学优生带动学困生, 形成“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交流互助关系。这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小班化课堂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事实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合作交往能力, 同时还易于形成竞争氛围。优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任务, 以达到“促优”的教学目的。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基本的任务来完成, 让他们也能够每一节课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渐渐地, 他们就会重新树立起信心, 燃起学好数学的希望, 已达成“辅差”的教学效果。在展示汇报环节我设立了由小组讲由小组当老师再评的一重要环节。以讲练习题为例, 我把练习题分给各组, 让他们在课前写在教室前后的黑板上, 谁做的题谁去讲, 讲完了再由其他人评价, 讲题和做题各五分, 学生在评价别人讲解和做题时打的分要给出依据, 减分的说出减分的原因, 这样学生就完全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 而我, 在一节课中, 基本很少说话, 只起了一个把关作用, 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看着学生在讲台上拿起讲棍在对着台下同伴们自信的讲课, 看着学生一板一眼有根有据的打分, 看着他们的脸上不断露出自豪和自信时, 我知道, 我的尝试成功了。教研员去听课时, 给我这种教学模式高度评价:说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本, 真正的小班化的教育精彩

四、小班化教学推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了, 教育关照度增加了, 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的时间, 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会学习, 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现实, 这样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互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过程有了深层的体验, 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理想效果。“给予是快乐的, 服务是快乐的, 利他是快乐的。”教学中, 要学知识, 更要学做人。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对同一个问题,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 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学生在评价别人与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互动能力, 使其养成了良好的主动习惯,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互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中, 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 有一种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智慧, 提高其思考的效率。我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 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生平等讨论。我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 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 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 而我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 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 我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答" (n-2) 180, "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 我做总结说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 可是, 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 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但跟着我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 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说, 你教给我们的方法到高中我们仍然再用!

关注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 篇10

【关键词】 关注;情感;教育

而当前不仅是现在的孩子,还包括我们这些八零后的成人,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向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被爱包围着;任性、娇纵、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更谈不上有爱心和同情心了。现在小班的孩子,入园的年龄偏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在他们眼里,隐藏着一种概念“我是宝贝,我是太阳,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大家都要听我的!”根本不会替别人着想,更谈不上关心和爱护别人了。与此同时,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一位的娇惯和放纵,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一、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对幼儿施加良好的教育影响。现在我们虽然马上要升入中班了,但是对于那些年龄偏小、刚插班和内向的孩子来说,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随时释放自己的爱,把爱表现出来,化作肢体语言,去亲亲、抱抱孩子,像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讲故事、表演童话、操作、玩游戏,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对于其他幼儿来说,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内心深处会奠定同情与关爱他人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良好环境,对幼儿进行情感熏陶

利用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今年,奥运会要在中国北京举行。我们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在教室里搞了一个主题活动“我做奥运小健将”。孩子们参与的劲头可大了:有忙着画五个福娃的,有忙着做奥运五环的,有忙着找奥运会运动项目的,有忙着帮老师往墙上贴图片和搜集照片的……热闹得让我也跟着他们团团转,有一天丁丁和我说,等八月份他要去北京参加奥运会比赛了!在主题活动的带动下,我们虽是小班,但已经开始练拍球了,好像孩子们都变成了运动员一样,有的孩子已经能拍一百多个球了呢!真是让我感动。与此同时,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在我们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多么幸福、自豪的事,从而,也增强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

三、利用一日环节,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

我发现班里的宝宝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孩子,她不仅能帮老师很好地做每件事情,而且能主动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穿脱衣服,扣纽扣、系鞋带等,游戏时的玩具或头饰能主动让给别人,还经常说出一些礼貌的话语,我就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树立宝宝姐姐的良好形象,鼓励其他能力较强的幼儿,一起协助老师;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动手打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幼儿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明辨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引导孩子知道不是在旁边看,而是主动把他扶起来,问他疼不疼。同时,还引导幼儿关注有困难的小朋友,去帮助他们,如看到某一幼儿没玩具时,就邀请他和自己一起玩,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不嘲笑他,而是耐心、友好地去帮助他,通过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关键是成人怎样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随机教育很重要。此时,还可以借助一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这种方法对幼儿情感的发展有一定的价值。童话故事、诗歌等作品主题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深为幼儿喜爱。幼儿在听故事时,内心会经历着各种情感体验,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有时担心,有时遗憾;有时拍手欢呼,有时咬牙跺脚……

四、利用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5月11日是母亲节,这天,我结合了一个小故事《小狗的窝》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听完故事,孩子们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结合节日我问孩子们:“今天是5月11日,是妈妈的节日,现在的你想给妈妈说什么样的话?送什么礼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要送康乃馨祝福妈妈健康、有的送手套,让妈妈干活不伤手、有的说要亲亲妈妈,给妈妈捶背、还有的要对妈妈说我爱你……各种各样,应有尽有。若妈妈们在场,足以让她们热泪盈眶了。在孩子们畅说欲言后,我让孩子们装饰爱心卡,把自己想说的,想做的汇聚到爱心卡片上,并告诉他们,妈妈接的时候每人要说一句甜甜的话,给妈妈献上一个吻!没想到晚上妈妈来接的时候,每一个小朋友都搂着妈妈的脖子,献上了一个甜甜的吻!而且大声地说道:“妈妈辛苦了,谢谢您,节日快乐!”看到妈妈们幸福的泪水,我很欣慰,感到孩子们长大了!

“四个一”——小班化教育的根本 篇11

一、关注每一个教育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 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 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则难免“穿新鞋, 走老路”。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一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学习讨论, 更新教师理念。要让每个小班教师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要让教师明显地感受到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

二是要定期开展小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次围绕一个主题, 解决一个问题, 开展教育教学的研讨。要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到全体小班教师当中去, 推出小班教育教学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 树立小班教学的先进榜样。

二、寻求每一点政策支持

“小班化教育”目前尚在试点阶段, 一旦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必然会遇到政策障碍, 如经费投放、教师编制、资源配置、课程标准等, 这关系到小班化教育如何提高成效。我认为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校长要充分认识到由于班级规模缩小、班级数量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必须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认真做好规划, 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争取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 以保障“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重视“小班化教育”的宣传。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组织向社区汇报等工作, 让社区、家长了解“小班化教育”, 从而支持“小班化教育”。同时, 要经常性的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视察, 形成一种合力, 给“小班化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抓紧落实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出台适合小班化特点的评价制度, 以评价为导向, 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每一本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 都没有统一的教材, 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 耗时费力。因此, 推广小班教育, 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依据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原则设置课程。

一是均衡性。各门课程比例适当, 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 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是综合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在“小班化教育”中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 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选择性。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充分挖掘地方、学校自身资源, 给学生提供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四、打造每一校办学特色

“小班化教育”对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提供了便利。笔者认为, “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建设不可缺少以下几项:

一是道德教育。美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 在小型班级内, 学生与成年人之间较紧密的个人交往有利于进行某种品德教育。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不辨是非的环境中长大, 小班化会是一种补救办法。教师有机会使用更多样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而且, 这种小型化的班级更易于使家长广泛参与其中, 来自他们的支持、鼓励及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便于进行“养成”式的渗透教育, 强化道德行为规范, 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个性塑造。“小班化教育”生数较少, 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 能优化管理, 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人才。

上一篇:重要辅机下一篇:高职院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