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

2024-09-14

小班音乐(精选12篇)

小班音乐 篇1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律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游戏和音乐的相互关系上。在音乐游戏中, 音乐和游戏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着游戏活动, 而游戏动作又能帮助儿童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获得一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 音乐游戏是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

一、小班幼儿音乐游戏的特色

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韵律活动和歌舞表演, 它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因此, 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感受游戏的音乐入手。教师可用教唱歌和反复欣赏音乐的方法让幼儿熟悉音乐, 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变化, 直到幼儿完全熟悉和理解音乐的旋律、节拍、性质和形象为止, 为理解和掌握游戏做准备。

2.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口吻和直观教具介绍音乐游戏的名称及内容, 引起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典型动作。教师结合音乐启发幼儿想象, 创编动作, 并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 从而引导幼儿学习。

4.讲解音乐游戏的规则。教师讲解时, 可以把游戏规则进行分类, 帮助幼儿比较有条理地记住游戏规则。在游戏规则之外, 教师还应提出注意点, 引导幼儿理解并接受。

二、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 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 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 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 便于幼儿记忆的, 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 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 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 虫会爬, 点点鸡, 鸡会啼, 点点狗, 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 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 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 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 由此可见, 幼儿在浅而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地进行游戏, 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 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 幼儿能够朗朗上口, 老师只需稍微引导, 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2. 运用游戏化语言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对于小班幼儿犯错误时, 不一定要采用批评的教育方式, 并且对于他们而言, 教师可以通过相对温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让他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游戏化语言让小班幼儿可以在非常有趣的环境中, 进行音乐学习。小班幼儿在运用游戏语言时要注重时机和形式, 只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地掌握音乐, 只有通过游戏化语言才会更好地提高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能够让幼儿的情操得到很好的提高, 同样游戏化语言可以让这种教育方式显得很有效, 因为幼儿对玩游戏非常喜欢, 在音乐教育中穿插游戏化的因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时候, 老师要和宝宝“斗智斗勇”, 做个有心人, 如对于爱生气的孩子, 老师就可以尝试运用拟人的方法说:“坏脾气的小精灵来找宝宝了”, 孩子当然不愿意变成坏脾气的小精灵了, 之后, 老师再给宝宝讲道理, 就容易得多。总之, 立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 无论是儿歌还是其他形式游戏化语言, 最好是孩子们熟悉而又喜欢的, 这样才能达到“巧”的功效。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 将教育内容贯穿到游戏中, 用有趣的游戏情景和形象的语言,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幼儿更容易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的欢欣和自豪, 逐渐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

3. 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穿插进游戏,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他主要是将游戏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在玩中有音乐, 有语言, 这种教育方式非常适合小班幼儿, 因为他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旋律, 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中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 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 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 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 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事半功倍。总之, 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采用游戏化语言是十分有效的。

摘要:小班的孩子喜爱游戏、好模仿, 但他们的音色和音准群发育不太完善, 其音乐素质还相当薄弱。如何组织小班幼儿开展音乐游戏, 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教育

小班音乐 篇2

音乐欣赏:《橘子船》

主题活动教案

音乐欣赏:《橘子船》

一、活动目标

1、愿意想象“一瓣橘子像什么”,并乐意欣赏歌曲;

2、在吃吃、玩玩中体验开“橘子船的”的乐趣。

二、准备

幼儿:观察过橘子的特点;

教师:将若干橘子剥好。

三、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我要请你们猜猜一个东西是什么!(拿出橘子,请几个有儿闻一闻,然后说出水果名字。)对,是橘子。你们喜欢吃橘子吗?怎么吃呢?(剥开来吃)剥开后,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的)一瓣橘子像什么呢?

2、交流:一瓣橘子像什么?

幼儿先自由交流,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橘子像船。

3、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交流:橘子船开到了谁的嘴巴里?

2)一边开橘子船来吃橘子,一边再次欣赏歌曲。

3)律动。

4、游戏:橘子船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并将橘子船开到乖宝宝嘴巴里。吃到橘子的乖宝宝要到集体前表演一个节目。并轮流进行。

四、反思

小朋友很喜欢吃橘子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有的说:“一瓣橘子像玩玩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像树叶”;有的说:“橘子像香蕉”;有的说:“橘子像玩具”;有的说:“一瓣橘子像小船”……请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吃橘子,他们很开、心。把橘子当船一样开到嘴巴里这样的吃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觉得惊喜。所以他们在活动时特别积极,对音乐地欣赏效果比较好。这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整合性不够强。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大树妈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1、练声

(1)复习歌曲《两只小鸟》。(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知道吗?今天小鸟也飞到小(2)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请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今天李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3)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

(1)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2)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听上去很轻松、愉快,让我们再听一遍。

(3)欣赏第三遍。提醒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

(4)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一遍。

3、结束部分:复习律动《碰一碰》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大象和小鸟 篇3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能准确分辨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共同商讨游戏的动作和玩法,并大胆根据音乐创编动作,丰富音乐形象。

3.在有秩序的游戏中体会合作游戏的愉快。

活动准备:

1.课件。

2.经验准备:

孩子们感受过低沉和轻快的音乐;听音乐玩角色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故事,故事里说的是哪些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故事: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真好,今天是哪位小动物第一个起床呢?(教师动作模仿)对了,是大象(播放课件),大象摇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向我们走来,(教师哼唱乐句)1 1 | 3 1 | 1 3 | 1 —|,大象边走边说:“啊,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都赶紧起床吧!”(教师用低沉的声音来说)

提问: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粗、低、重)

这时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个小动物听见了,是谁呀?(教师身体模仿)对,是小鸟(播放课件),它拍着轻快的翅膀,飞起来了,1 1 3 1 | 1 1 3 1 |1 1 3 1 | 1(老师哼唱旋律)小鸟一边飞一边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大象先生,你好!”(教师用清脆的声音来说)

提问:小鸟的声音和大象的声音比起来,小鸟的声音怎么样?(细、清脆)

二、理解音乐

1.第一次倾听音乐。

林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段音乐,这段音乐里说的就是大象和小鸟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听听在音乐里哪儿听起来像大象的声音?哪儿听起来比较像小鸟?我和你们一起听。

倾听时教师的指导语:这里听上去是谁?记在心里,这里呢?注意听这里有几个声音?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里你听到了谁?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到的声音是粗的还是细的?你听到的哪个声音比较粗、比较低,那是谁?(大象)还有个声音是谁?小鸟的声音怎么样?

2.了解高音和低音。

教师小结:在音乐里除了有好听的旋律以外还有一种叫高音和低音,低音就像我们今天听到的大象的声音一样,听上去很沉、很重,好像在地上走路,音乐里还有高音的部分,听起来就像小鸟清脆的叫声,像小鸟在天上高高地飞翔。因为有了高音和低音的变化,所以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出谁是大象,谁是小鸟。

3.第二次倾听音乐。

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这次我们来仔细听听在音乐里谁先出来,接着又是谁?最后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三、角色游戏

1.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

你们都能听出哪里是大象,哪里是小鸟吗?那当你听出它们是谁,就学做它们的动作,可以吗?

2.用两只手分别表现大象和小鸟。

刚才小朋友是用整个身体来表演大象和小鸟的,那如果让你们用一只手当大象,一只手当小鸟,可以吗?如果听到大象的声音,我们就用右手慢慢地摆动,如果听到小鸟的声音,我们就用左手在天上飞翔?如果听到两个一起呢?对了,两只手一起动,我们把小手准备好,和着音乐来试一试。

2.分角色表演。

(1)看大屏幕,找游戏规则。

大象和小鸟也听着音乐做起了游戏,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玩的。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随便走的,还是听着音乐走的?听到低音谁走?大象怎么走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地、重重地走。听到高音呢?小鸟怎么飞?低音高音同时出现时,大象和小鸟做什么了?恩,它们走到一起,一只大象找一只小鸟做朋友,相亲相爱真温馨。

(2)幼儿分角色表演。

孩子们想玩游戏吗?谁愿意表演大象?谁愿意表演小鸟?听着音乐来试一试。

(3)创编动作。

大象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喝水,抖抖脚、洗澡、喷水)小鸟们有什么更漂亮的动作吗?(旋转飞、高飞、低飞、吃虫子)

幼儿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四、延伸活动

大象和小鸟有点累了吧,我们找个位置休息一下吧,大家休息时,我请来了两个小乐器(鼓、三角铁)。

教师演奏鼓,提问:你们觉得这是谁的声音?(大象)

教师演奏三角铁,提问:这个听上去像谁?你们想敲吗?我们下次用小乐曲演奏出大象和小鸟的声音好吗?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 篇4

“听辨音的强弱、高低”是幼儿应具备的音乐能力之一。音乐游戏活动“豆豆找饼干”, 用卡通形象“豆豆”贯穿整节活动, 创设帮助豆豆找饼干的游戏情景, 让幼儿在听、想、找、唱中感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活动目标

1.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变化 , 并根据距离的远近控制声音的强弱。

2.锻炼听觉能力和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对于远近的空间距离有初步的感知经验, 初步学唱过《豆豆找饼干》歌曲 (歌词附后) ;物质准备:卡通豆豆图片一张, 卡通豆豆头饰一个, 饼干10块, 小鼓一个, 饼干贴纸若干, 布置森林场景。

活动过程

一、声势导入激趣

1.动动手。教师变化声音敲击小鼓, 提问:刚才小鼓说话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从小声到大声) 我们把膝盖变成小鼓, 小手变成鼓槌, 一起来学学小鼓的声音吧。

2.动动脚。教师交替变换鼓声大小 (从大声到小声再到大声) , 提问:我们把地板变成小鼓, 把小脚变成鼓槌, 一起来学学小鼓说话吧。

二、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

1.复习《豆豆找饼干》歌曲。

出示饼干, 师: 这是谁的饼干? 豆豆丢了饼干一定很着急, 我们用歌声提醒他找饼干吧!

2.结合图片进行声音强弱的练习。

(1) 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师:豆豆在离饼干很远的地方, 我们要怎么唱他才能听见呢?现在豆豆离饼干很近了, 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唱? (2) 演示图片, 练习声音的强弱变化。师:可是豆豆没有发现饼干, 他又到别的地方去找了。如果豆豆离饼干又远了, 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豆豆又走近饼干, 我们唱歌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一起看着豆豆来唱一唱。

三、趣味游戏

1.介绍游戏玩法。

师:我们也来玩“豆豆找饼干”游戏吧。豆豆的饼干会藏在一个小朋友的身上, 小朋友要用歌声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如果豆豆离饼干远, 我们唱得大声;如果豆豆离饼干近, 我们就唱得小声。不能直接告诉豆豆饼干藏在哪里, 只能用歌声来提示。

2.分角色游戏。

(1) 第一次游戏。师幼坐成大圆圈, 请另一教师当豆豆, 教师根据情况与幼儿一起唱, 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找到后, 请豆豆说说是怎么找到饼干的, 小朋友是怎么帮助豆豆的, 进一步明确游戏的玩法。 (2) 第二次游戏。请一名幼儿当豆豆, 其他小朋友用不同强弱的歌声提醒豆豆找饼干。 (3) 第三次游戏。请豆豆在“森林”里找饼干, 其他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 用声音和动作进一步表现强弱变化。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今天找到的饼干吧。

活动点评

本节活动教师巧妙地设计了“豆豆找饼干”音乐游戏, 让幼儿获得听辨与控制声音强弱的能力。

第一环节教师运用声势导入, 交替变换鼓声大小, 引导幼儿倾听后用拍手和跺脚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 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经验准备。

第二环节教师将难点前置。观察距离远近并用声音表现强弱变化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创设游戏情景, 并采取直观的图片演示来进行声音的强弱练习, 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趣味游戏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教师循序渐进地组织游戏。先是简练、清晰地讲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再让一位助教当豆豆示范游戏, 然后请幼儿当豆豆玩游戏。同时,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起到了支架作用, 如在第一次游戏时辅助幼儿歌唱, 第二次游戏时根据情况适当退出, 第三次游戏时放手让幼儿来控制声音。

此外,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善于关注个别幼儿, 如一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几次错过位置找不到饼干时, 教师循循善诱:“豆豆找不到饼干着急吗? 想想你刚才走到哪里的时候小朋友的歌声变小了? ”同时, 教师能够随机把控游戏的难度, 体现了教学的智慧。

附《豆豆找饼干》歌词 (根据《两只老虎》曲调改编)

小班音乐:孔雀 篇5

活动目标听辨响板串铃声音的不同,有跟随音乐共同演奏的兴趣。活动准备《金孔雀轻轻跳》乐曲,《金孔雀轻轻跳》配乐曲,响板,串铃,孔雀图ppt活动过程(一)游戏激趣。1. 花园里真美呀,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去跳舞吧!2. 小孔雀开屏的时候羽毛是大大的,所以我们的小手也要伸的长长的,高高的。那我们跟着音乐再跳一遍吧!3. 小孔雀走走路,开开屏,可真开心,真漂亮呀!(二)听辨感受选择乐器。1. 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宝宝们喜欢,妈妈也喜欢,乐器宝宝也喜欢。他也要和我们做游戏,听!哪些乐器宝宝在唱歌?2. 你听到谁在唱歌?他唱歌的声音是怎么样的?3. 小结:响板嗒嗒嗒嗒的唱歌,串铃丁零零零的唱歌。虽然他们唱歌的声音不一样,但是都很好听。(三)配乐演奏共同游戏。1、我们的小孔雀会走路会开屏,乐器宝宝也想来做游戏。那你们猜猜,小孔雀走路开屏的时候,哪个乐器宝宝在唱歌?小耳朵仔细听哦!2、孔雀走路的时候,谁在唱歌?孔雀开屏的时候,谁在唱歌?它们唱的歌一样吗?我们再来听一次,这次要听的很认真哦!3、小孔雀是先走路还是先开屏的呢?响板唱歌的时候,串铃没有声音;串铃唱歌的时候,响板休息。4、走路游戏:①那现在我们先玩走路的游戏,请哪个小乐器呢?嗯!请响板宝宝。不过妈妈有个要求,宝宝们的小眼睛要看着妈妈的手,耳朵听着音乐,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很整齐哦!②嗯!小眼睛都看着妈妈哦!再来一次吧。开屏游戏:走路的游戏我们玩过了,要开始玩什么游戏了?请谁呢?请出你们的乐器宝宝。5、合作演奏:乐器宝宝的本领可真大!那这次,妈妈把小孔雀分成两队,这边的宝宝请出响板做走路的游戏;这边的宝宝请出串铃做开屏的游戏。还是要看好妈妈的小手哦!6、有了乐器的帮忙,小孔雀跳舞就更好看了!这次请这边的宝宝请出响板,到妈妈身边来,做走路的游戏;这边的宝宝请出串铃,到妈妈身边来,做开屏的游戏。还是要看好妈妈的小手哦!7、你们的表演真棒!那让我们把大本领一起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吧!全体起立,跟后面的客人老师挥挥手说再见!

让音乐常规伴随小班幼儿快乐成长 篇6

1、运用丰富的儿歌和音乐律动,使生活环节“游戏化”

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在家中是宝贝,生活中的依赖性自然比较强。幼儿园里,我们将洗手、喝水、用餐、漱口、入厕,这些孩子们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的生活小环节,配上简单上口的音乐儿歌,使原本重复和需要独立面对的环节更具趣味性,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感。使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变得更主动更积极。他们听到音乐就会随着节奏进行系列的身体动作反应。

2、运用固定的音乐替代教师枯燥的说教和命令似的口语,使班级氛围更融洽

收玩具一直是很多家庭苦恼的,孩子只知道玩,不愿意整理。而在我们班,只要听到《一闪一闪小星星》的音乐,孩子们一个个都主动积极地在整理玩具,把玩具“送回家“,歌中的“一闪一闪亮晶晶”,此时成了“玩具玩具要回家”。一曲结束,教室的角角落落已经整齐如初。即使有个别拖拉现象,随着钢琴进行曲式的弹奏,孩子们自然加快速度并安静就坐成半圆形。

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律动和节奏来进行幼儿起立,坐下,表扬等常规的训练。这样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不再是靠原来单一压抑的口令或信号了,而是用游戏化的音乐,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3、运用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小班常规教育“艺术化”

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性质各异的各类乐曲,在幼儿游戏,午餐,午睡,上课等活动中环节中播放,使班内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音乐,让幼儿入园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音乐气息,从而产生愉悦,热情,饱满的情绪,来迎接美好的一天。

小班音乐 篇7

一、把活动作为切入点, 利用小班化特点精心设计和开展音乐教学

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 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 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 使学生主动地学, 生动活泼地学。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比如我在教“渐强、渐弱”这一乐理知识时, 为了巩固这个记号, 我请同学们用身边能发出声音的器材演奏出渐强、渐弱。于是他们拍手、踏脚、拍桌子、拍凳子……不管怎么演奏, 他们都能正确表现出这两个记号的效果, 而且在以后的演唱、演奏中都能正确地表达, 看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体验, 已经掌握得很牢固了。

又如我在教学《亲爱的回声》一课时, 利用游戏进行导入, 让同学们模仿在山谷中出现的回声, 体会回声的特点, 这一特点很自然地被同学们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唱出了强弱对比, 同时在演唱中还情不自禁地用各种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 这些表演让同学们对歌曲的理解发自内心的表现出来。

不过, 光是精心设计活动还不够, 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灵活、合理地组织, 形成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心理氛围,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都能得到发展。

二、以尊重、理解为基础, 利用小班化特点平等和谐地管理音乐课堂

和谐自主的课堂气氛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冶人的情操, 同时也能给学生延伸出创造更大、更自由、更广泛的学习和探讨的空间。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 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表现得更为主动和积极, 参与面更广, 个性更为鲜明, 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

比如刚入学的新生, 由于他们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 对老师并不了解, 自然会产生心理上的畏惧, 因此, 老师要通过亲切的交谈和学生增进了解, 并让他们把自己学习的感受讲给老师听。通过这样的沟通, 学生渐渐对老师产生信任, 从而十分放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即使遇到困难, 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找老师寻求答案, 不断取得学习进步,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和引路人, 而不是一个好与坏、对与错的评判者。要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师生间融为一体, 没有明显的区别, 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如《秋天的收获》一课中描写秋天到来时是这样唱的:满山的苹果笑呵呵, 圆圆的柿子红似火, 小松鼠采野果, 小喜鹊忙做窝。除了这些, 可以让同学们想想秋天还有什么情景与其他季节不同, 他们会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描绘出来:树叶变黄, 慢慢飘落;稻田里一片金黄, 准备收割;大雁南飞……

在活动的组织中,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参与管理,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如在选择方式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决定, 让他们设计喜爱的活动方式, 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三、用多种鼓励作为手段, 利用小班化特点形成良好交流合作气氛

在课堂上, 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小组学习, 学生可以互相协作、互相启发, 挖掘潜力, 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利用竞争激励的方式能激发集体的积极情绪, 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

比如我在教学《保护小羊》这首歌曲时,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任务, 各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感特色来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造型等。在各组的汇报演出中, 每个孩子担任了不同的角色, 有的可能表演得并不出色, 还有的甚至忘了该唱什么, 但是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了不同经验, 都能自己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 最大程度地接受艺术的熏陶。学生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 既激发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树立了自信心, 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虽然学生们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但重要的是学生已能在课堂中自主地获取知识, 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 也学会了与其他人合作。

当然老师还要特别关心接受能力弱的学生, 因为他们可能意志薄弱, 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例如, 一位学生在竖笛课上吹出了刺耳的噪音, 个别同学讥笑他, 这位同学就不吹了, 呆呆地坐着, 很自卑, 我发现后立即鼓励他:“在初学的人中, 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没关系的。只要你记住练习的要领, 努力学习, 不放弃, 我相信你一定能吹出优美的笛声。”在我的积极鼓励和耐心辅导下, 他集中精神, 反复吹练, 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 因为他听到了自己吹出的悦耳的笛声。还有些学生因为缺乏自信, 在平时的活动中从来不敢“单独行动”, 于是, 老师就想方设法为他创造条件, 可以先从集体表演开始, 并且随同集体的成功产生成就感, 慢慢地他的自信心增强了, 也更有积极性了。

要让学生充满信心, 轻松地参与学习, 就要不断给予多种形式的鼓励, 而这些鼓励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四、把情感作为纽带, 利用小班化特点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 因而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其实, 作为音乐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拍、打、跑、跳, 要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儿童化语言, 拉近师生关系。

如在教学歌曲《拉拉勾》时, 老师离开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随意拉住一位学生, 用亲切甜美的歌声和动作示范给全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上, 老师像大姐姐一样和我们一起来表演,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增, 争着选择自己的表演伙伴, 不断变换表演形式, 很快学会了歌曲, 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又如, 在教学《小猴子有礼貌》时, 在情景导入中, 我就是那只年老的山羊公公, 拄着拐棍过不了桥, 我让小朋友帮我一起想办法, 孩子们七嘴八舌, 有的说:“可以抬。”有的说:“可以在前面拉着拐棍。”……最后决定搀着山羊公公过桥。在这样的氛围中, 孩子们开始学唱歌曲, 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模仿山羊公公和小猴子。另外在歌唱时, 我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角色的感情变化, 小朋友们唱得很投入。

如何上好幼儿园小班音乐课 篇8

一、巧用小朋友喜欢的动作和游戏来训练节奏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 音乐知识掌握的很少, 注意力又很难集中, 因此, 对兴趣的调动和注意力的培养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这时单调乏味的传统型的节奏训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音乐活动开始前, 就要巧妙地运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小鼓-小鼓-咚-咚”等游戏形式, 来训练小班幼儿的节奏感, 这样不仅巧妙地训练了孩子的节奏感, 还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为下面的活动课打好了基础。并且会使孩子们兴趣浓厚, 乐此不彼。

二、创设环境, 让小朋友尽快进入角色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 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想办法一下子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 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导入正课。在《蜜蜂做工》这一活动的导入中, 教师抓住了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的特点, 就把“蜜蜂做工”的场景改编成童话故事, 再用优美的轻音乐《山谷的早晨》为音乐背景, 最后配上动听的童话语言和优美的肢体动作, 把小朋友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小朋友既欣赏了故事, 又了解了勤劳的蜜蜂做工的情景, 并且从故事里也了解了歌词的内容和大意, 还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小朋友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三、巧用象声词形象生动地练声

由于小班小朋友年龄小, 对发声练习根本不懂, 也没有兴趣, 但是为了保护小朋友的嗓子, 这一环节必须要有。所以教师在小朋友听完《蜜蜂做工》的故事之后可提问: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呢?“嗡嗡。”“那咱们学学小蜜蜂唱歌好吗?”“蜜蜂-唱歌-嗡嗡嗡嗡。”这样就达到了良好的练声效果, 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教学, 还锻炼了小朋友的模仿能力。

四、用漂亮的图画表现歌词的大意

对年龄尚小的小班幼儿来说, 他们的知识积累很少, 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是很难掌握的。教师把歌词大意用色彩鲜艳的图画表现出来, 一幅画就是一句歌词, 这样小朋友既欣赏了美术, 还记住了歌词, 并且理解了歌词大意, 为学唱歌曲打好了基础。如《蜜蜂做工》一课有一句是“嗡嗡, 大家一起来做工”, 教师可用美丽的花草为背景, 再画上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蜜做工, 这样小朋友就会很乐意地接受歌词, 同时还培养了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更渗透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五、游戏活动是小班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小班幼儿喜欢玩游戏、爱听故事, 教师根据这一年龄特点, 在教唱歌曲时, 可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既增加了童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也避免了单一的教唱形式。如《蜜蜂做工》一课, 因为前面小朋友已经通过故事了解了蜜蜂做工的情景, 教师就抓住辛勤的蜜蜂爱劳动这一主题, 让小朋友也学蜜蜂去做工, 教师可以扮成蜜蜂妈妈, 带小蜜蜂去做工, 这时就让小朋友戴上教师提前准备的蜜蜂头饰, 跟着“妈妈”去做工, 做个爱劳动的好宝宝, 一边做工一边跟“妈妈”学唱歌曲《蜜蜂做工》。

总之, 小班音乐课并不是简单地教唱歌曲, 而是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 且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素质教育, 寓教于乐。教师要有一颗童心, 及时活跃活动气氛, 让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知识, 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才能有声有色地上好音乐课,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附:《蜜蜂做工》教案:

活动目标

一、通过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故事培养小朋友对艺术的欣赏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

二、通过节奏、律动、挂图等各种活动形式来培养小朋友游戏和演唱歌曲的兴趣。

三、通过音乐活动从小培养小朋友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一、场景布置——大花园

二、《蜜蜂做工》和《山谷的早晨》录音带。

三、小朋友人手一个小蜜蜂头饰;教师讲故事时用的小花猫和蜜蜂妈妈的头饰各一个。

四、奖励小朋友用的小魔盒【里面有好多小朋友喜欢吃的食物】和小红花若干。

五、根据歌词绘制的四幅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 组织。师:请你像我这样做【拍手点头、跺脚、叉腰、拍退、转手腕……】幼:我就像你这样做。

(二) 节奏训练。

A.让小朋友跟老师的口令打节奏:拍拍小手跺跺脚、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手点头叉叉腰……B.敲小鼓跟老师的口令节奏敲小鼓【小朋友拍自己的小凳子:我的小鼓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咚咚, 我的小鼓咚咚咚-咚咚咚。】

二、基本部分

(一) 导入。让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坐在凳子上, 听听谁来了。【制造悬念, 集中注意力】师:头戴小花猫的头饰, 模仿小花猫的叫声喵-喵, 我是谁呀?幼:小花猫。师: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我是不是小花猫啊?幼:是小花猫。师:小2班的小朋友耳朵真灵都很聪明, 所以啊小花猫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 想不想听啊?幼:想【引出故事——《蜜蜂做工》。根据歌词大意自编故事, 略】

(二) 小花猫在《山谷的早晨》背景音乐中, 绘声绘色地用童话语言、优美的肢体动作开始讲《蜜蜂做工》的故事。

(三) 提问:刚才小花猫讲的是谁的故事? (蜜蜂) 蜜蜂在干什么? (采蜜) 它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做工呢? (准备冬天的粮食) 蜜蜂一边做工一边还在干什么? (唱歌) 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哩?嗡嗡嗡……那么请小朋友学学小蜜蜂唱歌好吗? (好。导入发声练习)

(四) 放声练习。教师:蜜蜂唱歌。幼:嗡嗡嗡嗡, 声调从低到高反复练习几遍, 为唱歌做准备。

(五) 师:老师把《蜜蜂做工》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 小朋友想听吗?幼:想 (导入教唱歌曲) 。

(六) 教师范唱歌曲《蜜蜂做工》。

(七) 师:老师还把这首歌曲画了出来, 请小朋友看挂图【出示根据歌词画的挂图, 目的是加强记忆故事情节, 理解歌词大意, 附图】

(八) 跟唱歌曲数遍。

(九) 小朋友和教师头戴蜜蜂头饰, 让老师扮蜜蜂妈妈, 带小蜜蜂去花园采蜜【放《蜜蜂做工》的录音, 一边采蜜一边跟唱歌曲】

(十) 用魔盒和小红花奖励表现突出的小朋友, 当然也要鼓励能力弱的, 让他们增加信心。

三、结束部分

蜜蜂采蜜累了, 要回家了。妈妈带蜜蜂回家休息, 结束活动。

四、课后反思

小班音乐 篇9

兴趣是产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更直接的联系, 因此笔者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 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有利于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中, 应非常重视幼儿情感的融入和表达。如在小班第一首歌唱音乐教育活动中, 我常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在轻松快乐的情绪和氛围中, 既可以使幼儿第一次在心理上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 又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摆脱离开父母的焦虑, 瞬间消除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从另外一种途径上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增长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营造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也让幼儿在歌曲中, 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从乐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众所周知, 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力还未养成,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 想法古灵精怪, 且易受情感支配, 他们的种种特点都对日常的教师教学活动发起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把复杂关系变成简单关系, 把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视频, 把教学过程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从而解决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如在音乐活动《小蜗牛》中, 我利用课件及电脑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小蜗牛记性差, 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身上带着一支小蜡笔, 一边走一边画, 顺着线条找回家。憨态可掬的动画小蜗牛形象一下子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幼儿们为总是找不到家的小蜗牛担心, 又为蜗牛妈妈找到了小蜗牛而高兴。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选择歌曲时, 应尽量从歌词到音乐, 从体裁到形式, 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的生活, 有些歌曲要经过改编才有兴趣, 使幼儿们感到十分有趣, 这样既唱歌又游戏, 还增加了节奏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作为教师, 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创新, 独立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 都留有探索创编的余地。仿编歌词,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让孩子的创造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三从动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是非常喜欢学习律动的, 随意动作如行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律动。律动突出的特点是动作比较随意, 动作技能要求不高, 动作范围广泛, 幼儿会非常感兴趣, 也会感到易学。如在活动《汽车嘀嘀》中, 笔者首先带领幼儿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再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红绿灯”, 最后带领幼儿做开汽车的活动, 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给了幼儿美的体验。

四从嬉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除了身体动作可以增加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力之外, 音乐游戏也可以增加幼儿的感悟力。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而进行的游戏活动, 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乐活动。从内容和主题来分, 音乐游戏可分为两种。其中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 有角色及游戏的动作。如《找小猫》的游戏, 可由教师扮演“猫妈妈”, 全体幼儿扮演“小猫”。根据游戏中的情节内容, 模仿做小猫轻轻走路、躲藏等动作。由“猫妈妈”按照游戏中的情节提示去找“小猫”。小班的孩子角色意识很强, 幼儿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尤其喜欢能在游戏情节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 来满足心理受刺激的需求, 因此, 可以设计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 让幼儿在感知游戏情节的同时, 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并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此外, 教师范唱对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范唱的优势在于: (1) 教师即兴现场演唱是活生生的, 富有灵气的, 是充分体现音乐艺术是表演艺术的本质的; (2) 教师现场的即兴演唱方式, 能形成表演者和欣赏者现场的互动与交流, 这种现场互动交流最能感染幼儿的情感, 激发幼儿的模仿欲望。

总之, 良好的音乐感悟力是进行各类音乐活动的灵魂, 而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则是培养幼儿音乐感悟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行为的养成。通过对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思考发现, 通过加强情感的交流, 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 适时地运用舞蹈和穿插游戏活动等方式, 可以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感悟力, 从而影响幼儿对音乐的解读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感悟力,音乐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凌云.在唱歌活动中提高音乐感受力[J].幼儿教育·教师版, 2012 (10)

小班音乐 篇10

关键词:倾听,成长,提高,音乐能力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美的音乐不但能愉悦身心,而且能使孩子心灵得到净化,使其行为变得高尚。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在幼儿园里非常重要,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1. 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激发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小班幼儿刚开始集体生活,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参加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而有趣的音乐游戏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游戏的兴趣,吸引着他们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

如在小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拉个圆圈走走”,开始时,有部分幼儿由于没有参与集体游戏的习惯,缺乏兴趣,坐着不动,但看到同伴们和老师又唱又跳,玩得这么开心,也就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自愿地跑过来拉着手边走边唱起来。在此基础上可启发他们:“我们还可以拉个圆圈干什么呢?”“可以跑跑、跳跳、踢踢……”在老师的帮助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创造出新的歌词和动作,玩得更有趣味了。教师可以采用改编歌词、增加游戏的情节和人物、小朋友轮换唱歌等方法,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按照游戏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创造,插入有趣的唱歌和有节奏感的动作,在愉快地反复地进行游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进行集体游戏的兴趣。

2. 语言富于节奏,促进孩子节奏 感的发展

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

例如:在“自我介绍”游戏中,老师引导幼儿按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增加难度用老师敲打的X X︱XX X‖这个节奏型引导幼儿来参与自我介绍游戏,老师拍节奏,孩子按照老师的节奏型来自我介绍,例如:我叫︱罗艺轩 ‖ , 我叫︱‖ ,名字是两个字的孩子可以这样介绍:帅帅︱就是我‖,乐乐︱就是我‖等。也可以再提高一个难度: 孩子一边拍着这个节奏型,一边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方位拍节奏,对这样的游戏很感兴趣,觉得很新奇。开始孩子们会手口不能一致按照节奏说出自己的名字,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练习孩子们会均匀稳定、手口一致、从第一个小朋友到最后一个小朋友都介绍完。这样的活动,不但发展了孩子们的节奏感,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控制力。

3. 将音乐活动贯穿到生活活动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小班的小朋友,对自己的事情更加不理解,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乐趣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充分利用了韵律活动“生活模仿动作”,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老师的示范,怎样刷牙,怎样洗脸,怎样梳头,怎样穿衣服……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几种不同的事情以及用不同的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教材中的节奏感是比较明快的,让孩子自己做事情的同时能感受到快乐。他们懂得音乐又快又重时,应该干什么了;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该干什么了。在乐曲结尾时又表现出了自己劳动后的愉快心情。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而且活动中我请孩子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创编,使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了技能。

4. 提供让幼儿展示的舞台,提 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

《健康歌》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较生活化,适合中班幼儿学习。所以,在制定目标时,结合班里情况,我定了两个目标:①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地演唱歌曲。②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开始部分,我先请幼儿完整地欣赏了一遍歌曲。因为歌曲比较出名,很多幼儿都听过,所以,在第一遍欣赏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录音一起演唱歌曲。正因如此,在我提“你觉得这首歌曲节奏是怎样的?” (欢快的还是缓慢的?)“你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干什么?”这些问题时,幼儿很快就能较准确地回答我。第二部分,请幼儿说说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在此,我再次播放了歌曲,听完之后,幼儿都能清楚地回答歌曲内容。结合幼儿的回答,我将准确的歌词念给了幼儿听,在休止符地方我特别提示,让幼儿知道有的地方是要停顿,不能发出声音的。第三部分,学做动作。在第二部的基础上,幼儿基本上都能学会歌曲,这时,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小班化音乐教学采用自主合作学习 篇11

一、在各个环节开展合作学习

1.新课的引入。营造小组自主学习的氛围。如,开展小竞赛、组织讲故事、说绕口令等;也可以创设情境,各小组轮流推选小老师或代表接龙等。

2.新知的探索。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学习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重点,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挑战教材中的新知识点,再进一步组织小组合作,概括学习内容,小结学习方法,使学生参与总结过程,锻炼思维能力。

3.知识的巩固。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运用学法,在小组间自主地展开互问互答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完成课堂巩固中,小组成员均能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质疑问难。共同讨论正确的答案,小组代表还会负责评判作业。

二、更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学生人人参与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一般来说小组以4人最为合适。这样既可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又能保证发言的范围和质量。同时给组员编号,加强培训组长。

2.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民主平等。为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智慧。优生要照顾、鼓励、帮助后进生,为他们提供优先表现的机会。

3.训练小组发言。如“我认为某同学回答得很好”“我觉得某某同学说得有道理,但我要补充……”“我给你个建议……”等。这样的发言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愿望,也训练了学生的文明习惯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不只是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则是师生间的合作关系,教师应在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最佳方案。这里我们要记住的是,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包揽学生问题的“办法篓子”。

三、发挥评价反馈功能,巩固自主参与兴趣

充分利用“小班化”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促使学生提高积极性,发展能力。

1.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我评价,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自批自评。集体评价,即小组集体讨论,提出评价意见。交互评价,即学生与学生之间互批互评,学生与教师之间交互评价。如,学习中各小组各自在自己的黑板上板演,接着组间交互评价,通过互评,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学法,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评价,如,分层递进,可依次为“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等。形象评价,可用“小红星”“小红旗”或一些粘贴纸等。对表现优异者给予鼓励。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的过程中,组员之间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他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学习,一起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一起寻求方法解决疑点,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终身需要的素质:在竞争中学会与人合作,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和小组的凝聚力。

总之,合作教学在音乐课中的有效运用,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效益的提高,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为此,教师有必要先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在合作中善于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补充。在组内可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他们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指导时,重点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操作问题。其次,注意分组的科学性,把性别、成绩、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组,做到组内成员之间同组异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人人做活动的主体。这既能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能发展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块沃土,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肖龙海.课堂协商的一种方法[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6).

小班音乐 篇12

1. 用游戏的形式, 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应以游戏贯穿歌唱教学活动中,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如:歌曲《洗澡歌》描写了洗澡步骤, 教师可先问“洗澡有什么用?”“洗澡需要洗哪些部位?”等问题让幼儿回答, 再引导幼儿一起玩“找身体”的游戏, 让幼儿了解洗澡的步骤。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幼儿愿意唱、开心唱。

2.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掌握音乐歌唱活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游戏化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1) 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利用玩具游戏教学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 在唱唱、玩玩之中去感知音乐。如, 在《丢手绢》歌曲中通过创设场景, 让幼儿每人拿一个手绢, 边操作边学唱歌;在《小螺号》歌曲中让幼儿自己制作一个小螺号, 然后拿出来边做吹号的动作, 边演唱歌曲。由此, 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体验快乐的感觉。

(2) 利用游戏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如, 在《开火车》歌曲中, 教师可根据内容把教室装扮成火车站的模样, 让幼儿在《开火车》的优美旋律中, 背着包乘火车去朋友家做客, 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 模仿火车司机开车, 找到歌曲中蕴含的节奏, 然后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3) 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在歌曲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 让幼儿易于接受?如, 让幼儿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击鼓”的游戏:教师随着音乐拍手唱歌, 唱到休止符时就击一下鼓, 幼儿就停顿一下。看谁反应最快, 轮到休止符时就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 幼儿既认识、唱准了休止符, 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解决了教学难点。

(4) 利用游戏学习节奏练习。儿童不具备像成年人那样把枯燥的定义、符号融会到音乐中去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讲解什么是声音、节奏等, 而是要把节奏和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起来, 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 让幼儿主动挖掘语言方面的音韵美, 进一步来学习、掌握节奏。如, 音乐游戏《小青蛙回家》, 可引导幼儿根据青蛙的特点, 用肢体动作来表示, 以和教师对唱的形式进行。如老师唱:“跳跳”, 幼儿唱:“呱呱”;老师再唱:“跳跳跳”, 幼儿唱:“呱呱呱”。以此类推, 幼儿掌握了规律, 就能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问答练习, 快速地学唱歌曲。

(5) 利用游戏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要选一些富有诗意的歌曲, 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歌词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 启发幼儿新的思考、新的观察、新的展望。如:《在农场》的音乐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先听音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创造、模仿小动物走、爬、飞、跳等动作, 并且把小动物的叫声也模仿出来。

3.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熟练准确地进行歌唱学习

(1)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呼吸是唱歌的基本技能,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 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及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 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 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 让幼儿比较无控制的排气与有控制的排气所需时间的区别, 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 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 从练习说话时控制, 再到演唱时控制, 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会呼吸技能, 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发声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讲很难, 我们不可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 但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 如:模仿动物叫声的练声曲, 模仿各种汽车的曲子, 模仿各种自然现象的曲子, 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上一篇:基本建设支出论文下一篇:技师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