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2024-10-19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共14篇)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拔萝卜

一、设计理念:

《拔萝卜》这首音乐游戏很特别,它是一个有人物和动物串连起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小班幼儿很喜欢听,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要拔拔不动,结果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一起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故事中的语言非常简明而又口语化,出场的角色又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所以,整首乐曲性质鲜明,节奏清晰,富有游戏性的特点,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此,我设计了《拔萝卜》这一音乐游戏,想让幼儿在感知游戏情节的同时,模仿歌曲中各个角色的行走动作,并能懂得人

多力量大的道理。

二、游戏目标:

1、熟悉歌曲,大胆表现拔萝卜的动作。

2、尝试创编角色动作,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三、游戏准备: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2

一、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的游戏化策略

民族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展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体现中华儿女优秀品德和无穷创造力、想象力的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大多旋律婉转,节奏感强,容易学习模仿,这对于小班幼儿的乐感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1】。小班幼儿的好奇心重,乐于模仿,但是学习的集中能力还不够强,因此采用小班幼儿所熟悉和富有趣味的游戏可以很快达到吸引幼儿模仿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在机械记忆之上增添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培养小班幼儿初步树立起民族荣誉感的意识。

(一)采用亲身接触的方式帮助儿童初步了解民族乐器

亲身接触是可以帮助小班幼儿最直观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声媒介,逐渐累积对民族乐器不同音色的了解可以为日后开设小班幼儿民族音乐活动奠定基础。例如,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来介绍给小班幼儿极具陕北特色的腰鼓,同时还可以交给小班幼儿简单的打腰鼓的方法和陕北秧歌的步法,通过轮流敲击腰鼓,是小班幼儿充分利用自己的的双手感知腰鼓的结构,并调动起感官模仿腰鼓的声音,将打腰鼓、扭秧歌作为游戏的惩罚环节,并为小朋友们播放旋律较为简单的陕北民歌,从而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全方位的融入到陕北民族音乐的学习当中来,而且还能了解到极具陕北风情的腰鼓和秧歌。

(二) 采用节目表演的形式为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创造氛围

小班幼儿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比较强,设置游戏情景化的节目表演可以将小朋友迅速带入到轻松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氛围中来,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统融入到表演中来,是小朋友们模仿民族音乐中表现的行为,感受真善美,并通过这样的模仿将真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小班幼儿自身性格的培养。幼儿园可以让正处于字音矫正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通过朗诵儿童民谣的方式,来掌握歌曲表达的核心内容,并为朗诵搭配情境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配乐,例如儿童民谣《劳动最光荣》,用最淡淡的生活情境为儿童讲述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和小喜鹊,小蜜蜂一样通过辛勤的劳动得来的。

二、小班幼儿民族音乐学习活动游戏化的优点

小班幼儿多处于三到四岁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迅速,学习模仿能力在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可以进步得特别快,与学前班的幼儿相比,他们所接触到的知识比较简单,形式更为多样了,所处的环境更为轻松,将做游戏作为学习的主要手段,将学习客体形象,趣味化。对于小班幼儿进行游戏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保证了小班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

小班幼儿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社会化的培训引导,但是在心智上仍不成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成长环境,保留一份快乐的童年记忆的意义远大于知识教学的意义,这种轻松的游戏可以帮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快速地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为其社会化的生活体验和人际交流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在培养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受到中国优良传统的熏陶。

(二)培养了小班幼儿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为兴趣而学习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最佳状态,小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容易在学习中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并进行主动模仿,为了培养小班幼儿对于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幼儿教师需要将儿童民谣和旋律简单,能够朗朗上口的民族音乐通过亲身接触,节目表演的方式来帮助小班幼儿学习民族音乐,感受祖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游戏也可以帮助儿童迅速地转变角色,感受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方式,将渔夫,牧童,甚至是小蜜蜂等动物角色带入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律,提高小学幼儿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音乐的学习中来。

结束语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3

关键词:音乐活动;小班幼儿;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爱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有的孩子当遇到快乐的事情的时候,甚至会自己编唱旋律,哼唱歌曲,同时,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也能够学会与别人合作,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记忆力与专注的学习态度。因此,应抓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途径很多,有专门组织的音乐活动,也有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在开展音乐活动时,除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充满童趣的教材内容外,还作了以下尝试:

《纲要》的具体要求指出,教师要努力营造平等、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能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活动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从情感上调动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 设置神秘有趣的氛围,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要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教师首先要感兴趣。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语气,会使幼儿的兴趣高涨,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幼儿会积极参与。如在上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时,先出示图片的背面,勾起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猜是什么动物出来了,等他们猜出多种答案后,再数“一、二、三”,将动物“请”出来,幼儿在猜的过程中情绪被调动起来,猜对了的幼儿欢呼雀跃,其他幼儿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兴趣大增,很快便学会了此歌。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赵音杰首先创编出了歌曲,还大声的唱了出来: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马诗怡接着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等等;幼儿边唱的时候就开始自发模仿学小动物的动作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教师投入的表演能感染幼儿,形成积极愉快的活动氛围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好模仿,于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教师投入表演的方法来感染幼儿,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打击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中开始,幼儿对音乐不感兴趣,当出示了乐器并分别表现大象和小蚊子声音的特征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到了大象狠狠地跺了一下脚时,幼儿热情高涨、兴趣盎然,特别是陈吴涛小朋友高兴地又蹦又跳、手舞足蹈。为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乐器来演奏整个故事内容。

3 教师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利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记得有一次改变了音乐活动的方式,首先与师幼间相互打招呼,然后再进入学习新歌曲。在打招呼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声音响亮地、全神贯注地用音乐来打招呼。特别是平时很沉默的王昊楠也能面带微笑和小朋友一起来打招呼。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都用音乐来相互打招呼,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 手势语

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在活动中可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手势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姿态,便能很好地把幼儿的情绪激发起来,特别在指挥合唱和打击乐时,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记得在《大雨和小雨》的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用串铃摇晃的幅度大小来表现大雨和小雨的特征。在表演时,用相应的手势来引导幼儿进行演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效果不错。因此,简明的手势(包括指挥)能启迪、激发小朋友的情感,使其节奏统一、速度统一,从而引起老师和小朋友间的情感共鸣。

5 体态语

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如在韵律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时,教师生动的语言和神采飞扬的姿态,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儿,使他们感受到小胖鸭子在捉迷藏时的快乐和所学习到的潜水本领,并有表情地跟着音乐节奏去进行律动表演,这样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艺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2.尝试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和洗澡方式。

重点难点:

反复感受、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会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教学电子资源:《大公鸡》。

2.歌曲:《大公鸡》

3.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清唱歌曲两遍,请幼儿仔细倾听,并说一说歌曲的.主要内容。

歌曲里面唱了谁在洗澡?它是怎么洗澡的?

三、播放教学电子资源中的歌曲,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公鸡的形象及洗澡方式。

1.请幼儿讨论用什么动作表现歌词内容。(如果有个别幼儿创编的动作很好,可以请个别幼儿示范;如果幼儿没有更好的想法,教师可以示范。)

2.请幼儿尝试伴随歌曲做动作。(提醒幼儿关注歌曲的节奏,要随音乐一下一下地做动作。)

四、教师钢琴伴奏,请幼儿学唱歌曲。

五、播放音乐,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

六、分组表演。

小班幼儿音乐活动激趣法 篇5

小班幼儿的活动带有明显的情绪性,他们常常在兴趣的驱使下自发地进行多种活动。我在开展小班音乐活动时发现,小班幼儿大都喜欢唱一些熟悉的歌曲,新授课时,他们一般兴趣不太高,第二节复习课时,他们由于熟悉了音乐节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幼儿在上新授课时,不能完全理解所授课的内容,当然更谈不上接受有关信息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上好小班的音乐活动。我在音乐活动教学中,根据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通过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具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及动作,诱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在实践中探索了开展音乐活动的几种激趣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律动激趣

体态律动学是瑞士心理学家达尔克罗斯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小班音乐活动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是稳定性差、好动,无意注意占优势。我根据他们的.特点,结合乐曲的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动物走、跑、跳、飞、叫以及生活常规的动作,感知、理解韵律动作所表现的内容,情感意义。使音乐与体态韵律活动融为一体,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反应能力和手脚协调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故事激趣

小小班幼儿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我就因势利导将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从小故事中理解音乐活动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够在强烈兴趣的支配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我在教幼儿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马》歌以及欣赏《小老鼠上灯台》《谁会这样》等音乐时,将讲故事这个环节安排在课的导入部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它不但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三、游戏激趣

游戏是适应幼儿的内部的需要产生的,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我在开展音乐活动时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集创造、表演、欣赏于一体,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音乐活动的热情。如《拔萝卜》《小手爬》等音乐游戏,幼儿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

四、图画激趣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其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幼儿音乐活动中的内容形象具体,颇具美感(如《大猫和小猫》、《大皮球》等等),幼儿较容易接受。如果我们挖掘音乐中美的因素,制作一些充满诗意的精美的挂图、头饰等,幼儿便会很快地被那些美妙直观的画面所吸引,增强学习歌曲的兴趣。在教学中若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一定的描述,抒发他们心中对美的情感,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表现音乐美的能力,更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表演激趣

幼儿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音乐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这方面的要求。通过表演,幼儿能体验到用表情、动作、姿态与他人沟通的乐趣。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能作出较积极的外部反应,能从与他人合作的动作表演活动中获得交往合作的快乐。在音乐活动中,我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创造性表现,发挥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在开展音乐活动中尽量采纳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不照搬书上的动作方案,幼儿在创编表演中锻炼了自己,增强自信心,获得了成功感,这有利于幼儿健康人格的培养。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6

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大量文章和他的教育思想,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切教育都植根于生活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陈鹤琴说: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小孩出身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一.掌握幼儿以生惧来的音乐特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倾听和感受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更应强调幼儿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更是幼儿大胆自主表现、抒发,自身快乐情感的重要手段。《纲要》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全新的,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发展特点的,从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来看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应该注重他的生活化、日常化、游戏化,它需要教师在学习理论中付诸实践。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和有特点的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共鸣,培养最简单最直接的音乐直觉,从而感受音乐并喜欢音乐。形象化的音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如:《小鸭子》《两只老虎》等。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快乐的性格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音乐的陪伴。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让他们尽快适应到新的环境中,消除他们对入园的焦虑,喜欢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通过音乐感受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为幼儿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规律有序的集体生活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舒缓幼儿的情绪,提供安全的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小班幼儿一年来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启幼儿今后学习音乐智慧大门的关键奠定期。

三.利用亲子活动时间,通过熟悉的音乐,缩小家园差距

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被环境、教师和小朋友吸引,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老师以及同伴的模样、名字等,就能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反之,他们就会选择拒绝并企图逃避。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应主动向家长咨询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歌曲或乐曲,以及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和光碟。利用幼儿参加亲子活动的时间,放一些轻快熟悉的音乐给他们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在家中,师还可以在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前录一段该幼儿喜欢的话,如“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喜欢的歌《小鸭子》。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乐器,许多孩子会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就是这样一段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进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四.以音乐为指令,寻找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结合点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音乐把他串连起来,我设置一座音乐童话桥,桥头上站着一个头戴小音符的小朋友,站在桥头迎接小朋友每一天的到来。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带音乐的问候语和歌曲来和幼儿问早问好。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幼儿入园时进班的第一感觉。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一个好的心情也是从早晨开始。尤其是对三岁的小孩子来说,选择舒缓轻松和幼儿熟悉的音乐和童谣来吸引幼儿安静愉快地上幼儿园,使他们有一个依靠和说话的对象,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样幼儿就很乐意来上幼儿园。

1. 在晨间接待时我选择;《是谁在敲门》《我爱我的幼儿《加 沃特舞曲》《蓝精灵之歌》《我们多么幸福》等来安定幼儿的情绪。我就利用《是谁在敲门》这首歌来吸引幼儿。

是 谁 在 敲 门 1=D 4/4 5 5 5-︳56 53 5︳ 砰 砰 砰,是谁在敲门? 你的朋友来看你,请猜猜 5 – 3 5 ︳1 2 3-︳56 53 56 51 ︳3 2 1-︳ 啊,你 是 我的朋友快快进来,快进来

这首歌曲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 ”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这样幼儿就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尽快适应从小家庭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2.吃早餐时就让幼儿听《彩云追月》《牧童短笛》 3.入厕、吃中餐前听;《讲卫生》《香香的米饭》 4.午睡时听《睡吧小宝贝》《摇篮曲》

5.午睡起床时听《生活模仿动作》《看样学样》等

6.课间休息听《拍手点头》《大指歌》《大猫小猫》《小手拍拍》

7.晚上要离开幼儿园时唱教师改编后的《小花狗》《放学歌》等让幼儿带着高兴愉快地心情回家。

小 花 狗 1=2/4

33 23 1-|32 36 5-|66 53

一只 小花 狗

坐在 教室 里

两眼 黑黝 2-|55 23 1-|

| 黝

想要 回家 了

哈 哈

对孩子来说:“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唱”是对音乐的表达,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和歌唱活动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尽快融入到一天的学习活动中。所以我非常重视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分享用音乐表达的快乐。有时我会用唱歌的方式向他们提问,用音乐来指挥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他们也会试着用自编的歌曲回应我或着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听着音乐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四.寻找各领域与音乐的结合点

幼儿教育通过不同内容之间的渗透,不同领域活动的会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纲要》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和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

1. 以体验为基础,在运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充分利用音乐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在游戏时我常用动作提示他们(说悄悄话表示说唱的声音要轻柔些,栓手举高表示说唱的声音要响亮些),让他们感知声音的强烈变化;在做早操准备活动时,我安排了三种节奏型,如用二拍子节奏做向上甩的动作,用1/2拍节奏做急跑步的动作。

2. 以发展语言为纽带,在语言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音乐学习对于儿童是感知在先,在感知中发展幼儿的音乐直觉。正如奥尔夫所说:“原本性的音乐是与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

节奏是音乐元素之一,儿歌也有一定的节奏。无论音乐还是语言都以一定的节奏组合与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如故事《拔罗卜》。故事中讲到小兔拔罗卜时一会儿请小弟弟一会儿请小妹妹,幼儿通过举一仿三的例子,可以按照前面的规律自己创编角色,幼儿能够很轻松地跟着音乐节奏讲出自己编的内容,一但发现字多字少,他们就会在念的时候或快或慢。

3.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在美术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绘画是幼儿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之一,我曾尝试在“快乐的一天”活动中让幼儿聆听音乐,并鼓励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鸟在唱歌,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猫咪在叫,有的幼儿说是妈妈在讲话,有的说是小蝴蝶睡着了,有的说是起床的音乐等等”,可见,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但他们已能听出音乐的形象和内容。然后,我与幼儿共同演唱,让他们在绘画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

4.以多样化的教材提供,在环境创设中渗透音乐活动

我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能发声的东西或可以帮助幼儿宣泄情感的道具,如设立卡拉OK室(碟片、话筒),会唱歌的锅、碗、瓢盆演唱会、小动物演唱会等,让幼儿寻找音乐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合做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沟起伤心的情绪。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歌曲、韵律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大肌肉的大幅度动作能够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

百年来,儿童音乐教育逐渐走上了审美教育的轨道,音乐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等倡到的“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均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得到体现。儿童音乐也为其他学科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7

兴趣是产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动机,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有更直接的联系, 因此笔者常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 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有利于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育中, 应非常重视幼儿情感的融入和表达。如在小班第一首歌唱音乐教育活动中, 我常带领幼儿学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在轻松快乐的情绪和氛围中, 既可以使幼儿第一次在心理上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 又可以使幼儿尽快地摆脱离开父母的焦虑, 瞬间消除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从另外一种途径上拉近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增长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营造了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也让幼儿在歌曲中, 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所在。

二从乐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众所周知, 幼儿对事物的注意力还未养成, 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持续时间短, 想法古灵精怪, 且易受情感支配, 他们的种种特点都对日常的教师教学活动发起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 把复杂关系变成简单关系, 把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的视频, 把教学过程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从而解决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如在音乐活动《小蜗牛》中, 我利用课件及电脑多媒体向幼儿展示了小蜗牛记性差, 出门后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后来它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身上带着一支小蜡笔, 一边走一边画, 顺着线条找回家。憨态可掬的动画小蜗牛形象一下子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 幼儿们为总是找不到家的小蜗牛担心, 又为蜗牛妈妈找到了小蜗牛而高兴。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萌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

在选择歌曲时, 应尽量从歌词到音乐, 从体裁到形式, 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的生活, 有些歌曲要经过改编才有兴趣, 使幼儿们感到十分有趣, 这样既唱歌又游戏, 还增加了节奏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声音”。作为教师, 可以引导幼儿大胆地创新, 独立地思考, 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放性的, 都留有探索创编的余地。仿编歌词, 根据歌曲创编动作、用不同的形式、感情、速度演唱歌曲等, 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 让孩子的创造思维更上一个台阶。

三从动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 幼儿是非常喜欢学习律动的, 随意动作如行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律动。律动突出的特点是动作比较随意, 动作技能要求不高, 动作范围广泛, 幼儿会非常感兴趣, 也会感到易学。如在活动《汽车嘀嘀》中, 笔者首先带领幼儿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 再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红绿灯”, 最后带领幼儿做开汽车的活动, 这样既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又给了幼儿美的体验。

四从嬉趣方面激发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探索

除了身体动作可以增加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力之外, 音乐游戏也可以增加幼儿的感悟力。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而进行的游戏活动, 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音乐活动。从内容和主题来分, 音乐游戏可分为两种。其中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一定的内容或情节, 有角色及游戏的动作。如《找小猫》的游戏, 可由教师扮演“猫妈妈”, 全体幼儿扮演“小猫”。根据游戏中的情节内容, 模仿做小猫轻轻走路、躲藏等动作。由“猫妈妈”按照游戏中的情节提示去找“小猫”。小班的孩子角色意识很强, 幼儿喜欢把自己扮演成各种小动物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尤其喜欢能在游戏情节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 来满足心理受刺激的需求, 因此, 可以设计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灰狼》, 让幼儿在感知游戏情节的同时, 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并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此外, 教师范唱对小班幼儿音乐感悟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范唱的优势在于: (1) 教师即兴现场演唱是活生生的, 富有灵气的, 是充分体现音乐艺术是表演艺术的本质的; (2) 教师现场的即兴演唱方式, 能形成表演者和欣赏者现场的互动与交流, 这种现场互动交流最能感染幼儿的情感, 激发幼儿的模仿欲望。

总之, 良好的音乐感悟力是进行各类音乐活动的灵魂, 而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则是培养幼儿音乐感悟力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 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摘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行为的养成。通过对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和思考发现, 通过加强情感的交流, 运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 适时地运用舞蹈和穿插游戏活动等方式, 可以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感悟力, 从而影响幼儿对音乐的解读能力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感悟力,音乐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凌云.在唱歌活动中提高音乐感受力[J].幼儿教育·教师版, 2012 (10)

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篇8

关键词 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培养能力 美育

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及范围有限,当播放一曲美妙活泼的音乐时,幼儿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摇头晃脑,与之产生共鸣;有的孩子卻反应比较迟钝,他们不能掌握乐曲的旋律与节奏,情绪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对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长短不容易理解,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将音乐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之中,提高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形象,理解音乐语言,丰富幼儿的审美情趣呢?

一、 培养幼儿对节奏的理解力

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让幼儿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有助于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1. 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现实生活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节奏。如:动物的叫声:小鸟|喳喳喳|。小猫|喵—|。公鸡|喔喔|喔—|等声音,从中区分节奏。自然界的声音: 下大雨了|哗啦啦|;下小雨了|淅沥沥—|;吹风了|呼啦|呼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 火车|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从中发现节奏的长、短;快、慢;轻、重。在寻找活动中,幼儿产生了模仿节奏的兴趣,为更好地感知节奏、学习节奏打好了基础。

2.通过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的练习加深对节奏的理解。运用各种趣味游戏,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培养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能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绪。

语言节奏,如:

⑴入园自我介绍 × ×|× — | × × | ×××||

大 家 好 我 叫 王小明

⑵儿歌:× ×|×— |××| × —|××|××|× ×| × —||

小 白兔 白又 白 两只耳朵竖起 来

动作节奏,如:歌曲《走路》中不同动物走路的形象特征来感知快慢与轻重。

× ×| × × | × ×| × ×| × —||

小 兔 走 路 蹦 蹦 蹦 蹦 跳

小 鸭 走 路 摇 啊 摇 呀 摇

小乌龟走 路 慢 吞 吞

小花猫走 路 静 悄 悄

二、 让幼儿倾听,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1.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培养孩子的乐感,听觉是关键。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让幼儿安静、耐心地用心欣赏音乐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如一日活动中教师可在午餐前。午休前及放学前为幼儿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欣赏环境,给孩子精心选择一段乐曲,让幼儿反复欣赏,从中得出自己的体会。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音乐。小班幼儿有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快乐活泼的音乐使儿童心情愉快,安静的音乐使儿童心情平静。但是他们对音乐作品蕴藏的情感不易理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形象的伴奏和与身边常听的事、物的声音等。但是听进行曲、摇篮曲或欢乐的舞曲时能随音乐走步、抱娃娃、兴奋得手舞足蹈等。如小班幼儿入园前多依赖家长陪睡这一特点,可选择《摇篮曲》让幼儿欣赏,去体会妈妈轻哄自己睡觉时的感觉,感受乐曲的缓慢、轻柔、舒适。

三、丰富幼儿音乐经验

在欣赏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并提供机会让幼儿把这些感受表现出来。要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和表达的内容,不仅要靠听觉去感知,还必须让幼儿亲自参与,使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直接体验和感知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使幼儿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

在欣赏乐曲《大象与蚊子》时,我先分乐章分别给幼儿提供了蚊子和大象的不同段落让幼儿欣赏,如蚊子嗡嗡飞的声音,让幼儿体会蚊子飞时的“轻”和围着人飞时的“烦”,并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又给幼儿听了大象的声音,让幼儿想象被蚊子打扰时的气愤和大象动作的“重”,让幼儿模仿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在此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音乐的感受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一节动静结合的欣赏课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欣赏热情。

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方案:小小鸟 篇9

1.进一步熟悉歌曲,学会演唱歌曲;

2.能运用身体各部分与同伴接触进行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鸟的图片、音乐,小鸟头饰若干,树林背景。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

2.熟悉歌曲《小小鸟》

(1)倾听旋律和幼儿一起一边手指游戏一边演唱歌曲;

(2)幼儿自己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3)请个别幼儿到前面,与同伴两人玩手指游戏(一人用一个手指做小鸟),边玩边唱歌(强化记忆歌词)

(4)分别请几组幼儿到前面自由结伴,同伴两人玩手指游戏;

3.幼儿迁移手指游戏的经验,自幼结伴做游戏。

(1)老师扮演小鸟和幼儿一起表演《小小鸟》,鼓励幼儿说说小鸟的各种动作;“小鸟怎样点头?”“小鸟怎样和同伴碰一碰?碰哪里?”

(2)请个别幼儿到前面和老师一起找同伴表演唱《小小鸟》,并尝试在唱到“碰一碰”处,用身体各部分与同伴接触。

(3)请幼儿自己寻找同伴边演唱边游戏。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0

活动目标:

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2、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3、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打击乐器4-5件。音乐伴奏带、录音机。嘴巴、手、脚图片标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题。

师:小朋友,今天有为小客人要来我们班做客,李老师去给客人倒杯水,他来了,小朋友记着告诉老师哦当当当,当当当,你们怎么知道他来了?

1、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声音。、那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好听的声音?

幼儿自由交谈,有汽车的声音,笑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好听的声音。[.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除了生活中有声音,我们小朋友会不会发出声音呀?

二、认识身体乐器。

师:这些打击乐器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可以发出很多好听的声音的,也是一件乐器。

1、认识“嘴巴”乐器。

A、引导幼儿用嘴巴发出多种声音:弹舌头、搓上下唇、弹上颚等。

B、播放一段音乐,用嘴巴乐器来为音乐伴奏。

2、3环节为:认识“手”乐器和认识“脚”乐器,方法同1环节。

三、表演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1、集体自由选择嘴巴、手、脚中的一种乐器为音乐伴奏。

2、集体自由结合几种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

3、游戏:看指令,选乐器。

师:小朋友们,现在老师要和你们来玩游戏了。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标志,分别是:嘴巴、手、脚。等一下音乐响起的时候,大家要边听音乐边看我举起来的是哪种身体乐器,而且你们要按照老师的标志去选择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游戏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请部分幼儿参加游戏,其他幼儿观看。第二次请全体幼儿参加游戏表演。

四、师生共同表演。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用身体乐器来为音乐伴奏,现在我们请其他班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来用身体乐器为音乐伴奏吧!(放音乐,和孩子们共同表演)

教学反思:

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开始时,我以情境表演自然而然的引出生活中的声音,进而开始重点活动探索我们身体所发出的声音,在接下来的巩固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贯穿其中,因为小班孩子注意力还不太集中,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贯穿活动,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活动。《好听的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充分突出以幼儿为主体,努力把握“玩中学”的度,注重多观察、少干预,让他们在游戏、体验、操作中获取新知,充分表现自己,达到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共有以下三个目标:

1、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2、发现身体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大胆进行尝试表现为音乐伴奏。

3、萌发喜爱打击类音乐活动。本次活动符合《三到六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足之处是幼儿在为音乐伴奏的时候,兴趣很高,对用力大小、感受音乐的轻重方面没能更好地进行对比,再进行巩固,让幼儿着重让幼儿感受一下,效果会更好。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1

关键词:音乐;培养习惯;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尚小刚入幼儿园不久,离开父母很难短时间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家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还很难改正过来,甚至会出现一些新的不良的常规习惯,然而幼儿的心智发育是刚起步阶段,对于幼教的说教可能产生不理解的现象,没有办法真正的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一、利用音乐安抚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容易出现哭闹不止的现象,这时候幼教应该学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来安抚他们的情绪,音乐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安抚办法,这时候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能够很快的改变幼儿的心情,而且将他们思维带入到另一种愉悦的情境中。幼教可以通过这种办法逐渐的使小班幼儿克服这种情绪波动较大的现象,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二、编制歌谣教育幼儿

儿童歌曲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些儿童歌谣一般取材于生活,节奏欢快而且演唱起来朗朗上口,所以通过儿童歌曲更能够向小班幼儿们传授更多的生活常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教在向小朋友讲解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贪玩跟陌生人回家等,这些生活常识可以由教师编成儿歌唱给小朋友听,幼儿通过学习儿歌的过程就能够牢牢记住这些道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就学会自己保护好自己。

三、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音乐可以熏陶幼儿的情感,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幼儿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丰富,孩子从小接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对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对孩子以后各方面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聆听音乐的人身心更加健康,面对生活更加乐观积极,在人际交往上也体现出更多的优势,所以有必要通过音乐的方法培养幼儿健康的心智,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四、结语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過音乐逐渐的使小班幼儿拥有良好的常规习惯,无论是在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在情感的表达方面,音乐都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很好的途径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他们能够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逐渐融入新的大家庭中。

参考文献: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2

1. 用游戏的形式, 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应以游戏贯穿歌唱教学活动中, 来增强幼儿的积极性。如:歌曲《洗澡歌》描写了洗澡步骤, 教师可先问“洗澡有什么用?”“洗澡需要洗哪些部位?”等问题让幼儿回答, 再引导幼儿一起玩“找身体”的游戏, 让幼儿了解洗澡的步骤。通过玩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幼儿愿意唱、开心唱。

2.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掌握音乐歌唱活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游戏化体现在它的一切活动形式、方法都比较自由、灵活、丰富多彩, 具有游戏和类似游戏的特征。

(1) 利用玩具游戏学唱歌曲。利用玩具游戏教学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 自觉自愿地参与活动, 在唱唱、玩玩之中去感知音乐。如, 在《丢手绢》歌曲中通过创设场景, 让幼儿每人拿一个手绢, 边操作边学唱歌;在《小螺号》歌曲中让幼儿自己制作一个小螺号, 然后拿出来边做吹号的动作, 边演唱歌曲。由此, 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理解和熟悉歌曲内容, 体验快乐的感觉。

(2) 利用游戏感受歌曲中的旋律。如, 在《开火车》歌曲中, 教师可根据内容把教室装扮成火车站的模样, 让幼儿在《开火车》的优美旋律中, 背着包乘火车去朋友家做客, 在感受旋律的基础上, 模仿火车司机开车, 找到歌曲中蕴含的节奏, 然后在游戏中学习歌曲。

(3) 利用游戏学唱休止符。在歌曲教学中, 有时会遇到一些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地利用情境来突破难点, 让幼儿易于接受?如, 让幼儿理解并唱准休止符时,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击鼓”的游戏:教师随着音乐拍手唱歌, 唱到休止符时就击一下鼓, 幼儿就停顿一下。看谁反应最快, 轮到休止符时就不出声。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 幼儿既认识、唱准了休止符, 又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解决了教学难点。

(4) 利用游戏学习节奏练习。儿童不具备像成年人那样把枯燥的定义、符号融会到音乐中去的能力, 因此, 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讲解什么是声音、节奏等, 而是要把节奏和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起来, 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 让幼儿主动挖掘语言方面的音韵美, 进一步来学习、掌握节奏。如, 音乐游戏《小青蛙回家》, 可引导幼儿根据青蛙的特点, 用肢体动作来表示, 以和教师对唱的形式进行。如老师唱:“跳跳”, 幼儿唱:“呱呱”;老师再唱:“跳跳跳”, 幼儿唱:“呱呱呱”。以此类推, 幼儿掌握了规律, 就能在游戏中进行节奏练习、问答练习, 快速地学唱歌曲。

(5) 利用游戏愉快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要选一些富有诗意的歌曲, 要尊重幼儿的个性, 歌词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力, 启发幼儿新的思考、新的观察、新的展望。如:《在农场》的音乐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先听音乐, 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从而创造、模仿小动物走、爬、飞、跳等动作, 并且把小动物的叫声也模仿出来。

3. 用游戏的形式, 使幼儿以最自然的方式熟练准确地进行歌唱学习

(1)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呼吸技能。呼吸是唱歌的基本技能, 就像盖房子要打好地基一样, 唱歌时歌声的强弱、快慢、高低及声音的连贯、跳动等变化都要靠呼吸来调节、支持。为了直观、形象地讲解唱歌的呼吸技巧, 教师可用“气球演示法”, 教师将充满气的气球往外排气, 让幼儿比较无控制的排气与有控制的排气所需时间的区别, 明白控制气息的重要性, 进而让幼儿学习控制自己“肚子气球”里的气, 从练习说话时控制, 再到演唱时控制, 渐渐地幼儿就能学会呼吸技能, 使得自己流畅地歌唱。

(2) 用游戏学习唱歌的发声方法。发声的方法对于幼儿来讲很难, 我们不可能给他们讲唱歌发声共鸣部位, 但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那些能够获得口腔、咽腔、头啌共鸣的发声练习曲或歌曲, 如:模仿动物叫声的练声曲, 模仿各种汽车的曲子, 模仿各种自然现象的曲子, 都可以起到帮助幼儿练习发声方法的作用。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苹果歌》选材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小班上册,是主题教学活动《好吃的水果》中的一节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

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音乐活动中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

苹果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之一,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摘苹果是有趣的且生活化的情景,丰富了幼儿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活动力求让幼儿在情景中学习,在情景游戏中学会用好听的声音表现歌曲,体验快乐演唱的乐趣,并通过活动带给孩子快乐,创设快乐的情景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快乐的表现。

(二)活动目标:

音乐活动主要是为了鼓励孩子能大胆地、自如地展现自己,用声音、用动作,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新《纲要》指出音乐相当于兴奋的语言,它对年幼儿童有愉悦功能,在音乐中要通过教学环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让孩子感受到快乐。所以,根据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实际将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定位:

1、学会唱歌曲《苹果歌》,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创编新歌曲。

2、能够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学习按乐句变化动作。

3、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活动重点: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快乐地学唱歌曲《苹果歌》。活动难点:让幼儿学学唱唱编编,尝试创编新歌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苹果园”的活动情景,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快、愉悦的情感。从而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直观教学法:

直观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

3、演示法:采用演示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教师的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将看到的具体形象和肢体动作联系在一起,有效地解决活动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立体苹果树”和教师示范摘苹果动作直接获得印象。

2、体验法: 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为了加深幼儿对《苹果歌》歌词的理解,我准备了立体苹果树及粘贴是的各种水果,让幼儿在真实的摘苹果的过程中学会歌曲。

四、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音乐《小汽车》 经验准备:

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五、说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1.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为什么?(幼儿讨论)(又香又甜)

苹果长在什么地方?(树上)我们一起去苹果园,摘又香又甜的大苹果吧!

(二)学唱歌曲《苹果歌》

1、来到果园,采摘苹果。

请全体幼儿起立,播放音乐《小汽车》。教师提醒幼儿慢速且小范围开汽车到果园,并回到座位。

(本环节采用了情景创设法,为幼儿创设了“到果园摘苹果”的情景,激起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新鲜感。)

2.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惊喜的发现树上许多大苹果)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3.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4.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其余幼儿拍手念歌词。

5.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6.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三)仿编歌曲。

1.出示更丰富的水果,鼓励幼儿进行创编。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 篇14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下蛋罗--课题生成:

我曾带领小班孩子参观过饲养的小鸡和母鸡,玩过“老母鸡与小鸡”的游戏,小班幼儿对母鸡的叫声“咯哒”非常感兴趣,对鸡妈妈、小鸡和鸡蛋充满好奇,游戏中,他们积极地模仿老母鸡和小鸡的动作及叫声,气氛非常愉快、活跃。针对这一情景,我设计了小班歌唱活动《下蛋哕》。

下蛋罗--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下蛋哕》,唱清歌词。

(2)借助图片,记忆歌词。

(3)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欢快,并创编小鸡的动作。

下蛋罗--活动准备:

母鸡图片(尾部开一出蛋小口)、母鸡头饰、鸡蛋图片(若干串,每串7只)、竹篓一只。

下蛋罗--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1)教师范唱歌曲《下蛋哕》一遍。

教师提问:“歌曲中有谁?”

幼儿1:有母鸡。

幼儿2:有一个大草窝。

幼儿3:还有母鸡在下蛋。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并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的情景(抽出的鸡蛋与母鸡的“咯哒咯哒咯咯哒”的节奏一致)。

2、学唱歌曲。

(1)让幼儿边看图片,边考虑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①“老母鸡坐在哪儿呀?” 幼儿1: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幼儿2:老母鸡坐在草地上。幼儿3:老母鸡坐在鸡窝里。

②“老母鸡坐在草窝里干什么呢?” 幼儿1:老母鸡在下蛋。幼儿2:老母鸡在高兴地笑。幼儿3:老母鸡在孵小鸡。

③“老母鸡下蛋的时候高兴吗?”幼儿1:高兴。幼儿2:不高兴。④“老母鸡是怎样叫的?”幼儿1:咯哒,咯哒,咯咯哒。幼儿2:咯咯哒。幼儿3:咯咯咯咯哒。

教师完整地小结歌词。

(2)幼儿学念歌词,教师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

(3)幼儿学唱歌曲,教师继续用图片演示母鸡下蛋情景,并将母鸡下出的蛋(图片)放入竹篓中。(学唱数次后,请小朋友看一看竹篓,母鸡下了这么多蛋。)

3、演唱歌曲,创编动作。

教师配带母鸡头饰,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当鸡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鸡,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学做小鸡的动作,看看哪一只小鸡的动作跟别的小鸡的动作不一样。”

幼儿1:双手放在背后做小鸡的翅膀,弯着腰。

幼儿2:双手握拳,手心向下并拢,两食指向前伸直,做小鸡

幼儿3:上臂夹紧身体,下臂与手自然向身体两侧伸跬上下拍动。

4、尾声。

我的鸡宝宝们玩得都很高兴,肚子饿不饿?鸡妈妈问,请你们唱着歌,一起跟妈妈到外面捉虫去。

在幼儿学唱歌曲时,教师用制成串状的鸡蛋演示母鸡情景,并将抽出的鸡蛋串放在篓中。下蛋罗--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整个活动较好地贯彻了一条原则,即给小班幼儿充分机会。在游戏环境中,幼儿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老师操作母鸡下出一个一个连成串的鸡蛋时,幼儿高兴得直拍手。等鸡下出一筐鸡蛋时,老师将筐拎到小朋友面前给他们看时,个个都叫了起来:“啊,母鸡真能干呀!下出这么多鸡蛋!”就在这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歌曲。

二、专家点评

能注意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一边演示形象的教具一边歌曲,幼儿感兴趣,教学效果好。但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仅模仿了母鸡的动作,还应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学习感受音乐,充实整个幼儿活动的时间。

三、反思与讨论

上一篇:三清山道教文化下一篇:2022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模拟试题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