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育(精选12篇)
小班美术教育 篇1
小班化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后, 在教育领域中所必然出现的一种改革。它体现了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 体现了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潮流和趋势, 小班化教育具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然会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
小班化教育是以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教育。其核心内涵分三个层面。
(一) 小班
小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 一般在30人以下, 有的甚至在25人以下。这样的班额度显然比过去的传统教学班少多了。
(二) 小班教育
小班教育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班额人数减少后, 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一是教与学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拓展;二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 以及师生互动关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学生个体享用教育资源和教学关爱的均值递加;四是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技术、过程等随之发生相应动态演变。
(三) 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 即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 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技术等, 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
(一)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育存在教学盲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学生的广度和频度是受生理能力限制的。小班化教育为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 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生动的学习机会。如备课时,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背景和兴趣特点等设计教案或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上课时, 可进行分层教学或分组教学, 也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教学;布置作业时, 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一系列弹性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和兴趣自行选择。总之, 小班化教育为教师创造了尊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客观条件, 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充分发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力, 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给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使其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已成为现代教学的目标定位。传统的大班教育往往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 生命存在的本质属性在于活动。只有在活动中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 人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展。小班化教育正是在时空的重新组合下, 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 通过自身体验, 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同时获得创新能力的提高。小班不仅在量上增加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小班自身所具有的灵活性特点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在小班化教育中,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 这样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 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关照度
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 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程度。教育关照度表示, 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均等教育的话, 关照指数越大, 表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照顾越多, 每个学生的发展可能性会越好。教育关照度是影响实现学生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班化教育可以较好地通过提高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在小班化课堂中, 老师的教育关注度提高了, 视野关注面扩大了, 老师在把握学生层次的基础上能做到面向全体并进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不同的指导, 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潜在的智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 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班化教育中, 课程可以更加丰富, 更加多样, 更有深度、厚度与宽度。因为当班级规模缩小后, 小班中的教学能较快地完成, 教师就会更多地采用各种形式来补充教材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有可能找到时间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 提供一种更为广阔的经验, 学生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来学习一些身边的科学知识, 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同时, 小班化教育更便于智力培养, 特别是各种思维训练, 便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并且缩短思维到表达、思维到操作的时距, 思想火花一闪现, 便可以立即作出反应, 这对于学生优良智力品质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也更便于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自我养成教育,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小班化教育还更便于审美教育、体育训练和心理辅导等, 使人的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
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组织的指导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使他们在实践、体验的学习过程中, 获得全面的发展, 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按此原则, 我认为, 小班化教育有多种教学策略, 但最主要的应是参与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
(一) 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的策略, 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 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 要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 激发学生产生期盼、渴知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参与欲望, 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思考。同时, 教师还要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 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积极进取、渴望参与教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参与教学的热情与兴趣, 就会成为他们发挥积极作用的动力源泉, 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实践证明, 参与策略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其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 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或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的层次,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智力或学业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按不同的形式, 分层教学可以分为: (1)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优势和学习需求,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分层组班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 从长远考虑, 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工夫, 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层次的选择机会。 (2) 目标分层。由于小班学生少,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更符合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3) 施教分层。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 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 运用教学方法, 分层施教, 对不同学生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 及时调控和矫正,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发展。 (4) 作业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数量、类型和要求等,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以达到各自的学习要求, 并保持学习兴趣。 (5) 评价分层。是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评价, 只要达到各层次的要求, 都可以给予较好的等级,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发挥评价的最大作用。
(三) 合作教学策略
合作教学策略就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 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 其基本要素是: (1) 将学生异质分组; (2) 学生做到积极的相互互赖; (3) 学生达到相互促进作用; (4) 学生掌握合作技能; (5) 学生明确并履行个人职责; (6) 合作小组定期进行自评。合作教学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教学策略, 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等等。总之, 合作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功效, 是一种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日渐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世界性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教育关照度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最主要的教学策略有参与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和合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毛放.小班化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薛国凤.关于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7) .
小班美术教育 篇2
1、尝试用吸管吹画,对漂亮的线条和色彩效果感兴趣。
2、用吹画装饰漂亮的手提包,爱护和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活动准备:
1、小提包的图画诺干张
2、吸管幼儿人手一份,几种颜色水每组一份。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吹画。
1、教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根什么东西?(吸管)
对、这可是根神奇的吸管,可以吹出美丽的图案,看老师怎么把图案用吸管给变出来。
2、教师示范吹画
将颜色水倒入一点在美工纸上,让吸管对着颜色水向各个方向吹。换一种颜色,继续吹画。
2、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针对幼儿吹画的实际进行点评和指导。
3、幼儿制作。
教师出示手提包的图画,让幼儿说说手拎包上的图案是怎么来的,观察吹画示意图,明确吹画的步骤。
幼儿作画。(幼儿吹画时可不限于吹在拎包的范围内,可大胆地在画纸上吹。吹好后,一副漂亮的拎包画就做好了)
4、活动结束,展示作品。活动二:
吹画—梅花、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吹画,并且学会用手指点画梅花。
2、让幼儿体验吹画和点画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1、若干张吹画图(树干)
2、颜色若干盆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师:“冬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凋谢了,但是有一种花却在冬天的时候开,它呀居然在寒冷的冬天不怕冷。” “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儿呢?”
“宝宝们我们一起到花园里去看看梅花吧。
二、出示课件,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幼儿完整的欣赏一遍。
师:你们看到的梅花是什么颜色?有几个花瓣?(它的花瓣就像五个好朋友手拉手紧密地在一起。)
教师小结:梅花还有深红、黄色、白色的,梅花有的种类有许多的花瓣。
三、手指点画:梅花。
(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是用什么方法画的。(出示树干,你们瞧这颗梅花树呀有点不高兴,它呀想快快开花,我们用水粉颜料来帮帮它吧)(2)、教师具体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食指食指翘翘,颜料盘里亲 亲,梅花树上变、变、变、1、2、3、4、5变出了一朵梅花。”)(梅花变的时候五朵花瓣就像五个好朋友手拉手紧密地在一起。)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3)、请一至两个幼儿示范作画,发现问题并及时指出。
(4)、教师提出点画要求,(蘸色要适当,把梅花点画在树枝上,注意先从上端树梢点,后点下边的,小心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颜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完成作品后,用抹布把食指擦干净。)幼儿在配乐音乐中分组作画。
(5)、幼儿点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篇3
一、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的现状
1.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快速发展。我国台湾及港澳地区,小班化教学实行较早,特别在香港,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常态。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率先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1996年,上海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被称为我国“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此后,小班化教学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到今天,不仅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在我国的中西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因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小班化教学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有与发达国家面临如资金投入过大、合格师资不足等共性问题,还出现一些中国特有的问题。比如,“小班”异化为“尖子班”、“富豪班”。对升学率的高度“偏爱”是中国教育目前的“顽症”,也是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的“痼疾”。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为出“好”成绩、“快”出成绩,将少数成绩拔尖的学生集中成班,为他们配置最好的师资,集中最优的资源,以期取得最好的成绩,而更多的学生则在一边观望,“小班”异化为少数人的“尖子班”,这与原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小班化教育”宗旨南辕北辙。除了学业上的“尖子班”外,在中国的另一种“小班”则集中在高收费的民办学校中。这些民办学校要么以培养“贵族精英”自居,要么以提供超豪华设备、师资等为“卖点”,尽管都是“小班”,但这种“小班”则是社会少数“富二代”、“官二代”的“专利”,与真正意义的小班大相径庭。
又比如,以“小班化”之“瓶”装“大班化”之“酒”。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革命。而在目前现实中,我国的小班化偏重形式上缩减班级人数,而更实质性的合格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评价机制的形成等没有跟上,导致依然以“大班制”的模式来进行“小班化”的教学,“形”变而“质”未变,小班化更多时候沦为形式。
另外,对小班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科学。尽管小班化在中国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种自发的、感性的行为或是“政绩”、“亮点”的驱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论的支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深度、科学性的理论和模式。理论的不足和指导的缺陷也限制了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及成效的取得。
二、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展小班化教学大有可为
笔者所处的深圳市宝安区,经济社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都名列深圳市前茅。2012年全区GDP同比增长12%,总量达1702亿,现有中小学校200所, 幼儿园184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30余万人,2003年成为广东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2010第二个通过了“广东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宝安教育都成为“大块头”,都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迈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宝安教育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成为深圳市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先锋,形成“均衡、优质、特色、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笔者作为区政协副主席,一直高度关注宝安区教育及未来发展。认为在宝安教育发展中,小班化教育大有可为。
1. 宝安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需要。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历来被赋予“先行先试”的优先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也将深圳和北京一起确定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而教育的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安区域性要素众多,生态人文条件丰富,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及用地空间均占据全市较大比重,对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乃至珠三角打造世界级湾区具有极为关键的支撑作用。2013年9月,宝安区推出的《宝安综合规划(2013-2020)》(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国际化滨海名城、现代化产业强区”的战略地位。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比邻深圳的香港,小班化教学也是常态。综观深圳市宝安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定位,开展小班化教学成为必然趋势。
2. 宝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虽然因深圳人口组成和户籍结构的特殊性,当前宝安区教育公办学位紧张的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在一定地域存在,但总体趋势正从过去的总体紧张向总体均衡、局部紧张转变,现在又出现局部招生不足的新情况。从长远来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正在由“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为国民提供均衡、优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宝安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势必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从宝安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从满足市民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需要出发,选择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试点非常有必要。深圳市的罗湖外国语学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云顶学校、南山育才中学等都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探索,宝安区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如中英公学、宝安外国语学校及公办的海旺中学等正在或已进行这方面的实践,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在全区推进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小班美术教育 篇4
一、充分利用活动区, 做好课前课后的渗透
实践告诉我们:玩是孩子的正经事, 怎样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 并使他们在活动课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延伸得到巩固与发展呢?那么, 就要充分发挥好活动区的作用。活动区的教育功能虽是潜在的, 却是多方面的, 它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它有利于提高幼儿口头表达、动手操作、自由交往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提高自信心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 陆韵含小朋友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 她开始很怕羞, 不敢回答问题。活动区投放使用后, 我发现她不再怕羞了, 求知欲也增强了。在语言活动中, 因她发言只张嘴不发声, 我们就多次鼓励她讲话发出声音, 在玩游戏时, 她又主动积极参与。我们知道现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所以抓住这一年龄特点, 激发她多方面的兴趣, 使她的兴趣越来越广, 让其在参与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同时, 老师耐心指导, 使她增强了自信心, 在学期结束时一些画册发回家, 他父母发现她都能看着画面一一把它复述出来, 非常的高兴。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天地, 它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幼儿的活动还需通过老师正确引导, 提高幼儿活动质量, 使其玩得开心, 又能结合课程的开展, 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因为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 幼儿才能在动手、动脑、动口操作中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我班周玮庆小朋友, 初入园时口语表达能力十分差, 给人的印象口齿不清, 因老师听不清他要说什么, 多问几遍, 他就不要说了, 但在活动区整理时我们发现他动手能力非常强, 而且乐意帮助老师、阿姨一起整理。我们充分利用他的优点, 对他细心地指导。半年下来, 他的进步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变化。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 他能上台较流利地念绕口令并大胆地看图讲述, 得到了家长的夸奖。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有效使用的关键。老师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下一翻工夫, 既要满足能力强的幼儿, 又要对能力弱的幼儿起到引导的作用。我班的徐志帆小朋友, 是一位出色的孩子, 任何东西一学就会。我在活动区投放材料中特别为他增设较难的内容, 再为他布置任务, 让他学会如何指导别人, 及学会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可见, 活动区得到充分利用, 老师既能省力, 教学内容又得到很好的渗透。
二、让各种玩具发挥作用, 达到渗透的目的
小班幼儿兴趣稳定性差, 对一些游戏只玩一遍, 就无心再玩第二遍, 这样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大型玩具、玩沙、玩水玩具、还有一些自制的区域玩具是孩子最受喜欢。我抓住幼儿这一特点, 充分地利用这些玩具, 发挥其作用, 使幼儿在玩中既获得知识, 又渗透幼儿活动内容。例如:有一次让幼儿玩滑滑梯时感受儿歌“滑滑梯, 上去好像爬高山, 下去好像坐飞机”。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熟读了儿歌。五颜六色的滑梯是幼儿语言输出的好地方, 让幼儿看着、摸着颜色来说出词汇, 幼儿的兴趣高, 掌握起来也较牢固。还有一次利用大型玩具捉迷藏, 利用滑梯玩夺红旗的游戏, 老师把红旗放在滑梯上的中间位置, 让幼儿从不同地方上来, 看谁先拿到红旗。幼儿在这里玩的次数增加了, 兴趣没有递减。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兴趣的稳定性, 又达到了体能锻炼的效果, 活动内容也得到很好的渗透。又如:充分利用区域玩具, 既让幼儿学会动手操作, 又给他们提供了用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的机会。在结合主题游戏中, 幼儿玩游戏“蚕豆宝宝”。幼儿在科学区用“奇妙的盒子”摸出大大小小的蚕豆;在数学区用“分类盒”把蚕豆按数量一一分成几份;在美术区, 幼儿又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不同表情的蚕豆娃娃。孩子们沉浸在“玩”的快乐中。
三、通过户外活动进行渗透
小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但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在幼儿自由活动中进行渗透教育, 幼儿每日都有一定时间的自由活动, 此时老师不应该放任自流, 而应成为一个积极的观察者、倾听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看到不正确的行为, 听到不正确的语言, 要及时纠正。例如, 一次玩滑滑梯时, 突然, 校外传来一阵救护车鸣笛声音。孩子们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我趁机提问, 叫小朋友猜猜是什么声音。不少小朋友回答是救护车发出声音。我进一步发问:救护车上为什么安装这样的喇叭呢?幼儿马上积极思考, 认真回答, 很快地认识了救护车的声音。由于老师一个小小的提示, 幼儿很快地进入活动中去。还有一次, 在幼儿园举行升旗仪式后, 幼儿对国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就带幼儿去观看小学生升旗的过程, 并跟他们讲有关爱国旗方面的知识。并让幼儿去观察红旗的颜色, 及红旗上有几颗星星, 让幼儿说出红旗及星星的颜色, 又让幼儿数一数有几颗星星, 并进行比较大小, 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 又为幼儿活动内容得到渗透, 也为幼儿增加了不少的知识点。
四、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进行习惯的渗透
茶余饭后是对幼儿渗透的好时光。例如, 当幼儿吃饭时, 向他们介绍饭菜名称, 这样, 既了解了今天吃什么, 又能增加幼儿的食欲。当幼儿盥洗时, 向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与缺水的困难, 要求他们节约用水;当幼儿睡觉时, 向幼儿介绍正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 如用鼻子呼吸, 不蒙头睡觉等。
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方案 篇5
1.认识各种颜色,能用手指大胆的装饰鸡蛋壳。
2.体念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完整的鸡蛋壳若干、各色颜料若干盘、“蛋宝宝”的舞台、照相机、电视机、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壳,引出课题。
“蛋宝宝”要参加舞会了,有个蛋宝宝哭了,它为什么哭呢?
你想给它设计一件怎样的衣服呢?
我们来看看穿上漂亮衣服的蛋宝宝们。(欣赏蛋壳画)
(出示一篮没有涂颜色的鸡蛋壳)这些蛋宝宝很着急,它们也想参加舞会,可它们还没有化好妆呢?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教师讲解注意事项
这鸡蛋壳很轻,很容易破,小朋友要轻轻的拿,用手很轻很轻的涂,轻轻的画,轻轻的点。没一组都有一盘颜料,还有一块毛巾。小朋友选你喜欢的颜色涂,涂好一种颜色好把手指擦干净,再涂另一种颜色。
三、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为幼儿拍照,鼓励。
四、涂好颜色的小朋友,请你把蛋宝宝送去参加舞会。
五、上传照片,电视欣赏作品,点评。
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 篇6
当教育走入21世纪的生活世界,人们对教育的种种渴求也在发生着变化,那种五六十人济济一堂的大班教育,磨灭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变得“千人一面”而“以分数论英雄”的重压,使许多孩子变成了储存知识的容器,而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的真正意义上的人。
“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空间增加,人际交流活动增加,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这些必然为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真正树立尊重每个学生的教学观念,民主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小班时空条件,积极营造小班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见的目标
“小班授课”重点的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在教学目标上,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情感目标与认知目标和谐共进变化。实现情与知的统一。在教学结构上,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注重教师指导帮助,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互动交往的局面。在教学方法上,從学生被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变化,坚持乐学十法,鼓励学生多问、多说、多做,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主动积极。在教学组织上,从学生个体独学向集体共学变化。把小组学习引进课堂,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应作出相应的变化。笔者尝试了自我教学法,力求产生一定的预见目标:增加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有频度;提高师生交往和学生活动的质量;改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概念界定
“新课程下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初探”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在校初中学生。“自我教育法”是指我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形成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本课题研究旨在使我校的办学传统与小班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小班化教育”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组织形成。小班化教育过程的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1、理念依据与基本教育理念
推进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验与探索,主要的理论依据在于:
(1)教育均等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有平等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和平等共享各种教育资源的权利。(2)以人为本。学生是有能动性的、有学习愿望的、有实践能力的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参与内驱力的调动。(3)因材施教育。教育者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施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2、研究思路。
我们将以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为契机,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建立符合初中学生发展需求,适应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初中科学小班化教育模式,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进而为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提供实际经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为准则,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自我教学法的研究方案
众所周知,“多元智能”的理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科学智能;空间形体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韵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处内省智能;自然博物智能;存在智能等。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而传统的教育会造成许多学生因为某方面智能的不足而失去自信,造成了对学习掌握知识的兴趣,对其他智能的开发与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确实,笔者以为“多元智能”的理念恰好融汇了以往教育界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天生我材必有用”等理念。
通读《科学课程标准》可以明显地发现《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用比以往更为明确的语言提出:使科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科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科学;不同的人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回答了科学教育应如何贯彻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自我教学法,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目前,我校正在研究开展初中小班化,并积极开展初中小班化的教育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在任教的两个班里尝试了以下流程:收集资料→学生备课→师生探讨→学生上课→师生评课五个环节。这就是自我教学法。
浅谈小班美术活动的指导 篇7
一、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 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有一定联系, 但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 使幼儿有更足够的兴趣用已有的经验探索、积累新经验, 引发创新意识, 表现新的认识与感受, 从而促进幼儿各项技能的发展。在该原则下, 我们编制了“我喜爱的水果”、“可爱的小动物”、“可爱的小人”等多个活动, 而这些活动与我们开展的生活化的主题活动并存, 与之进行有效整合, 形成一系列承上启下的系列课程, 如在水果主题活动中, 有绘画技能的学习, 也有手工方面的技能培养。绘画技能学习内容有“为水果娃娃涂色”、“写生水果”, 手工技能学习有“纸工水果娃娃”、“泥塑一盘水果”等。在美术欣赏活动中, 我们也开展了“美丽的小花”、“美丽的树”等成功的课例。这些内容的开展都以孩子前期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为基础, 引导他们大胆表现各种常见的水果和花草树木, 为水果添画上不同五官及四肢, 让它们成为富有生命力的水果娃娃。孩子们把手工制作的花草树木布置成美丽的森林, 这些生动可爱的形象打动着孩子们的心。而美丽的场景也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因此,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教学内容, 幼儿容易接受,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技能学习与创造性的协同发展。
二、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 制定活动目标
从幼儿的发展水平来看, 主要是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发展, 生理的成熟有小肌肉的发育与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心理的成熟主要是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常制约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 小班幼儿一碰到困难和挫折, 便会产生畏惧的情绪, 注意力的持续性较低, 根据这样的年龄特征, 我们尝试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1) 通过趣味美术教育,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提高左右手协调操作的能力, 促进幼儿左右脑的发育; (3) 教给幼儿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趣味绘画中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性。
活动目标是前进的方向, 在一个阶段确立一个学习目标, 循序渐进, 由浅入深, 有助于幼儿产生一定的内趋力。如小班幼儿只能用笼统的图形来创造图像时, 教师就鼓励幼儿将图形与线条进行多种样式的组合。当幼儿能画出清晰的图形时, 教师就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图形组合来创造不同的图形。因此, 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制定目标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在纸工活动“美丽的树”系列活动中, 每次的目标都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制定的, 第一次活动目标定位在让幼儿尝试将沾有浆糊的树枝放于碎纸盆内翻滚, 制成美丽的树。第二次的目标定位在将纸张撕成长条形挂于树枝上, 第三次要求幼儿在撕出长纸条的基础上撕出小块粘贴于树枝上, 再逐步让幼儿学习撕出各种圆形、椭圆形的叶片粘贴于树枝上。正是因为以幼儿为本, 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才能循序渐进, 更有针对性, 也更细化, 更好地促进幼儿美术表现力的提高。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 提供工具材料
材料作为美术教育不可缺失的物质准备, 是孩子们学习、创造的中介与桥梁。因此,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 有利于激发幼儿绘画兴趣, 帮助幼儿发挥自我的艺术才能。而幼儿在接触不同的工具材料时, 创造的灵感也能更顺利地激发出来。我们针对不同材料的运用, 启发幼儿创作出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作品, 引导幼儿获得个体的审美体验, 从而激发幼儿自由而有个性地进行创作。
如教学“趣味课例”中《可爱的小鸡》一课, 笔者设计了《平面彩泥泥塑小鸡》《立体彩泥泥塑小鸡》《棉签画小鸡》《水粉画小鸡》《砂纸画小鸡》等主题。一种题材的画可以变换着工具与材料, 让幼儿进行多次创作, 每次的材料提供不同, 技能的要求也要比前一次略高一点, 而幼儿由于在活动中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用蜡笔画、用棉签画、用颜料画表现, 从而使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在砂纸画的运用中, 因为改变了作画的材料, 更能加深幼儿的兴趣浓度。我们先引导幼儿通过欣赏砂纸画了解沙纸材料的运用要点, 并再次认知小鸡的形状、色彩、运动变化后, 幼儿就在与材料的互动中, 轻松随意间互相传递着关于小鸡的故事。抓住幼儿的兴趣需要, 不断变化材料, 能给幼儿更多选择的空间, 将更好地激发他们无限的创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实施指导策略
策略一:创设童趣的语言环境, 激发幼儿涂鸦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亲切、温柔的话语, 语气语调富有变化的语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富有童趣, 有情节而又简练的语言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教师用最好听的声音对幼儿说话, 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之交流, 有助于各种技法的学习和创造性的发挥。如“可爱的毛毛虫”这一活动, 绘画的要点是:学习用一个个圆圈连接成毛毛虫。活动前, 我们先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毛毛虫的身子是一节节的连在一起的, 有各种颜色, 而且身体扭动的方向也不一样。活动中, 给孩子们讲“贪吃的毛毛虫”的故事:毛毛虫, 第一天吃了一片树叶, 就长大了一点点……当我边讲长大了一点点, 它们有的抬头, 有的卷成团, 有的在吃叶子, 各具特色。边讲边示范———在毛毛虫的头部后, 用涂染的方法添加一个圆圈又一个圆圈, 并组成不同的姿态。孩子们都睁大好奇的双眼看着。因为幼儿生活在童话世界中, 抓住儿童这一特点,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他们参加美术活动的愿望, 就能使他们从听故事转变为想绘画。这样, 孩子们不但对绘画活动感兴趣, 而且知识技能也会掌握得更轻松、更牢固, 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创造性。
策略二:创设有趣情境, 促进幼儿大胆表现。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让幼儿能够体验大量的生活信息。在活动中, 我们借助信息技术的有利因素, 为幼儿创设有趣情境, 给幼儿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 同时, 让幼儿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基本造型要素, 引导他们主动进行造型活动, 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如在《可爱的小人》课例中, 教师运用电脑技术及时地画出幼儿的各种动态, 并重点指导幼儿观察手脚的弯曲、伸直、改变方向所带来的动作变化。重点讲解人物身体各部分与动作变化之间的关系。让幼儿体验物体的主体造型和动态变化, 学习技能的表现方法, 从而表现出千变万化、生动有趣的形象作品。
策略三:创设宽松的欣赏环境, 激励幼儿创造表达。
创设一个宽松的, 可以令幼儿自由欣赏、感受和表达的环境, 他们已有的艺术潜能就可以很好地被激发出来。小班幼儿美术水平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从涂鸦到再现和创造, 所以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有时候笔者会让孩子们随着音乐来一段激情的舞蹈, 表达他们作画后的喜悦心情, 有时候又会让孩子们细细地一幅幅欣赏画作, 并给予积极肯定和建议。有时又会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一个点, 鼓励孩子赞美自己和同伴的绘画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发挥了激励机制, 有助于幼儿进一步的美术创作与学习。使他们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激发, 想像变得更加丰富, 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总之, 在小班美术教学指导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直接推动了班级幼儿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创造表达的发展。幼儿能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探究、交往、审美、创作、评价……表现出富有童趣和个性美术创作, 不但增强了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而且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楼必生, 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体育教育小班化教学实践 篇8
体育教育的主体是老师,老师要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效果的好坏要通过学生达到的效果来体现。 通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其实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设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将会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的身上,不仅仅体现在外在肌肉的力量,骨骼的发育完善,内在器官的健全发展,还包括学生整体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要善于营造不同于课堂智力教育的教学环境,要以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善于挖掘体育活动自身所蕴涵的魅力,并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参与进来,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为了实现教学大纲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针对我们学院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对已经进行过体育课程改革的12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无记名满意度问卷调查。
1、学生满意度现状以及改善措施
发现他们总结出对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感觉课后收获不大。 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自己的技术差,完成规定技术动作有难度, 或者认为现在开展的教学对自己没什么用处而且项目不够吸引人。 这样学生只是被动的完成,对于学生个人的素质培养、能力提升没有任何的实质性的帮助。
这一严峻的现状让我们知道传统的大班教学,如不顾及教学效果、忽略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这也与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 所以,将课堂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实施小班化教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于是对于学院的12级和13级部分学生中选择了两个班级,采用小班化教学,一改以往的大班教学,希望通过这个改革性的措施可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使得他们的体育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真正的提高。
2、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活动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全面展开为目的, 在缩减每个班级学生数量的基础上,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模式等的全面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倡导通过高质量的教学,不让一个学生落后,让他们在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的原则下,使自己成为具有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当代大学生。
雷纳德·凯恩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规模较大的班级内,被剥夺了参与课堂发言讨论机会的往往是那些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长期以往只会恶性循环,而在小班教学中,每个同学或得老师的个别指导机会增多,教师的期望空白区也会减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更好更详细的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实验过程中,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使得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得以发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让学习过程不再流于形式。
3、小班化教学实践成果
12级学生中有两个小班化教学的试点班级, 从学期考核的成绩来看, 平时成绩和测验成绩均要高出普通大班化教学的班级;从学生调研满意度调查来看,小班化教学班级里的同学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大班化教学班级, 由于课上和老师交流讨论的机会变多,话语权明显变多,从单纯的被动学习技能,到积极主动的思考,他们的自主参与做得比之前一个学期要认真很多, 每个同学都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增多,无形中给了自己很大的学习动力,老师们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模式等的全面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正效应。
4、小结
目前,高职学院的主要教育教学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技术型人才大量稀缺的今天,它被称为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三条路,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要做到从各个学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以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己任。 从这一出发点出发,大学体育教学小班化教育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和飞跃,它吸取以往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在保证教学效率的前提下更注重追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并有利于学院培养创新性人才。
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教学满意度情况以及他们的实际特点,就南京技师学院体育课的教学,提出了小班化教学来提高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的建议,并进行实践,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把游戏融入小班美术教学 篇9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陈鹤琴先生说过,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 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
游戏并不只是童年期一种特有的、快乐的活动, 它同时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一种活动, 可以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最优条件。美术教学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促进幼儿大脑健康发育、开发初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键过程。由于幼儿生理发育水平的限制, 幼儿美术教学的施教方法、手段和过程的设计对教学的效果显得非常重要。因此, 将游戏融入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 正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的综合培训。游戏式教学不再直接注重绘画、手工技巧的学习和作品效果的评价, 它根本不必考虑画得好不好、做得像不像, 它注重的是孩子通过各种绘画、手工活动, 来充分宣泄情感、展现能力, 它考虑的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如何更具有丰富性、随意性、游戏性。它真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让孩子自由翱翔的广阔空域, 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游戏化美术教材的选择
1.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
小班的幼儿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 生活经验较少, 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 我们就可以设计“蜗牛赛跑”、“蜻蜓花中飞”、“企鹅跳舞”等手工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食物或其它事物为题材, 如“妈妈的花衣裳”、“我爱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棒棒糖”、“马路上的汽车”“画气球”、“捏糖葫芦”等绘画、撕贴内容。
2.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 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 如:在“我爱吹泡泡”绘画活动中, 教师事先准备好几瓶肥皂水, 让幼儿在室外玩“追泡泡”的游戏, 并引导他们观察泡泡的变化 (由小到大) , 让他们在快乐地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变化和特点, 再适时地结束游戏, 以“泡泡这么有趣, 可是一会儿就变不见了, 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多好啊!”激发幼儿画泡泡的兴趣, 而先前直观的泡泡游戏使幼儿在作画时更好地把握泡泡的特征。在活动中由于游戏的引入, 绝大多数幼儿较好地完成了“吹泡泡”的作品, 同时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对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自信心也大幅上升。
三、游戏化美术材料的投放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 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 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 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 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 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 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 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 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 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 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 幼儿只需轻轻一喷, 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又如在印章画“小兔的新衣”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切成各种图形的蔬菜 (胡萝卜、藕) , 等等, 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衣服形的纸上, 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这样完成了。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乐此不疲地为小兔做新衣, 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 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
四、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越小的幼儿越是如此, 这与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都有很大关系, 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 所以常常认为玩具狗、布熊等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这属于心理学上的“儿童泛灵论”。要顺应孩子的这一需求, 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 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 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 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 笔者在活动中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 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 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 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屋顶”的开始部分, 我给幼儿讲了一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 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 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 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 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 贴在小兔的屋子上, 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还有在绘画活动中“帮妈妈绕绒线”中, 我在活动的开始, 就和幼儿一起玩绕绒线的模仿游戏, 在体验绕绒线的手臂绕环动作后, 再让幼儿在纸上为妈妈“绕绒线”, 学习画圆圈线。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来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 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引过来, 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 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 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 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 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 并让幼儿在捡雪花的游戏中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一个个小朋友。又如用弹子蘸上颜色, 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 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还有和幼儿一起玩吹泡泡, 让幼儿在开心之余再进行泡泡画。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洁精的颜料后, 对着白纸吹泡泡, 泡泡破了但却在纸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在折纸添画小狗时, 由于教师始终用游戏的口吻, 幼儿在折出不同方向的耳朵时, 会为自己解释:“小狗听见声音了, 所以这个耳朵是竖的。”还有一位幼儿把小狗嘴巴画歪了, 说“这是小狗生气了”, 这都显得轻松自然, 孩子会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而教师千万不要为此恼怒或责备孩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 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 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 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 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 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 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
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 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 陆嘉琪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 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 而是对他说:“琪琪, 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 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 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关紧, 别让大狮子跑出来。”陆嘉琪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 季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 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游戏化评价, 让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游戏化的美术活动更需要游戏化的评价过程, 我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采用游戏化的评价语言,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让幼儿学画小鱼时, 我们对幼儿说:“谁画的鱼儿最漂亮, 小猫就会来钓鱼。”这时幼儿的绘画积极性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为了招徕“小猫”, 他们画鱼儿的时候特别认真仔细。评价时, 教师一边观察巡视, 一边在幼儿的作品旁印上不同数目的“小猫印章。幼儿一边数, 一边兴奋地交流着:“我有三只小猫来钓鱼, 你呢?”“我比你更多, 我有五只小猫呢。”洋洋小朋友对我说:“老师, 今天我这儿只来了一只小猫, 明天我画许多许多漂亮的鱼儿, 你能多请几只小猫咪吗?”我微笑地朝他点头, 表示非常愿意。
就这样, 我如法炮制:画瓢虫, 我给孩子们印“叶子”;画乌龟, 我就给孩子们印“兔子”;画小鸡, 我就给孩子们印“小虫子”……运用这种有趣的游戏评价形式后, 每一次的作品讲评, 幼儿都充满着期待。游戏化的评价避免了单纯的评价作品的好与不好, 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美术技能, 从而让幼儿始终对美术活动充满着向往和迷恋。
六、结论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 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 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有效地突破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 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 运用游戏化美术教学的形式, 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 采用寓美术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 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 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 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不但大大提高了美术的教学效果, 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5.
打造精致小班让教育更精彩 篇10
小班化教育的理念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分享各种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交往、沟通, 得到个别化的教育, 增加优质教育的机会等。小班化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环境形成的变化, 教育观念的转变才是最根本的。首先, 学生要改变了学的方式, 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前, 学生要知道预习什么;课上, 积极主动, 讨论时, 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方法和建议, 观察思考时深度思考了, 学生互相评价时知道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了。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是小班化课堂的一大特点。其次, 教师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课堂上, 教师的精彩点评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思维, 大运动量的思维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主阵地的作用得到彰显与提升, 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活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条件, 增加了教师成功教学、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提高了教与学的时效, 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的数学课一般只讲10分钟左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 我都放手交给他们, 我则变身为一个学生坐在学生中间。遇到学生在解决问题出现疏漏的地方, 我则举手提问抛砖引玉让学生把疏漏的问题解决掉!
二、小班化教学要真正让小组成员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教学一般有三种形式:分组讨论, 分组操作, 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 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主要功能是学优生带动学困生, 形成“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交流互助关系。这样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小班化课堂给了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事实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合作交往能力, 同时还易于形成竞争氛围。优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任务, 以达到“促优”的教学目的。学困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基本的任务来完成, 让他们也能够每一节课都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渐渐地, 他们就会重新树立起信心, 燃起学好数学的希望, 已达成“辅差”的教学效果。在展示汇报环节我设立了由小组讲由小组当老师再评的一重要环节。以讲练习题为例, 我把练习题分给各组, 让他们在课前写在教室前后的黑板上, 谁做的题谁去讲, 讲完了再由其他人评价, 讲题和做题各五分, 学生在评价别人讲解和做题时打的分要给出依据, 减分的说出减分的原因, 这样学生就完全充当了小老师的角色, 而我, 在一节课中, 基本很少说话, 只起了一个把关作用, 完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看着学生在讲台上拿起讲棍在对着台下同伴们自信的讲课, 看着学生一板一眼有根有据的打分, 看着他们的脸上不断露出自豪和自信时, 我知道, 我的尝试成功了。教研员去听课时, 给我这种教学模式高度评价:说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本, 真正的小班化的教育精彩
四、小班化教学推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的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小班化教学空间相对增加了, 教育关照度增加了, 学生有了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参与的时间, 可以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学会学习, 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现实, 这样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互动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 让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 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所经历的教学过程有了深层的体验, 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理想效果。“给予是快乐的, 服务是快乐的, 利他是快乐的。”教学中, 要学知识, 更要学做人。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对同一个问题,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 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学生在评价别人与被别人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小班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互动能力, 使其养成了良好的主动习惯,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互动中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实施小班化课堂教学中, 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有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 有一种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在探究中经过思维火花的碰撞产生智慧, 提高其思考的效率。我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 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生平等讨论。我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 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 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 而我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 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 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 我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 学生答" (n-2) 180, "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 我做总结说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 可是, 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 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但跟着我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 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们说, 你教给我们的方法到高中我们仍然再用!
小班化教育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 小班化 小班化教育 班级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另一方面针对每个个体的差异,提供最合适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小班化教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已是全世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小班化教育实验在中国有近二十年,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学校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上,小班化教育质量是由其量的规定性(主要指教育设施配给、资金投入和师生比例等)和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学观念、教育技术等)决定的,主导因素在于质的规定性,即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教育能力。小班化教育效果欠佳,主要问题在于教育者教育理念更新不足,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力度并未能与现代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同步。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班级教育(大班)相比,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开放性与发展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有:(1)“教育平等”的理念;(2)“学生主体”的理念;(3)“个性发展”的理念;(4)“全面发展”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个性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一种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根据学生发展水平需要,寻求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进步的教育机制。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减少,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为其制定不同于他人的教育策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各自起点上进步,从而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目前许多从事小班化教育管理的教师理念仍停留在传统大班教育上,不具备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育技术,导致将传统大班教育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在小班教育中简单套用,使小班化教育只是表面化发展,难以发挥小班化教育优势和效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班级管理限于一般事务处理,仅追求“太平无事”;(2)忽视学生个性而进行划一性、专断型“高压管理”;(3)班级规范和活动流于形式、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忽视学生主动性,民主化程度低;(4)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没有设定明确目标和实施方案。总之,理念的落后、实践的盲目性,导致小班化教育管理价值目标偏离和缺失,致使小班化教育下的班级管理现状与理应达到的状态和效能相去甚远。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在班级管理方面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为我们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重视个体差异,坚持全面发展观。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作为个体,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七种智能,没有绝对智能的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组合的不同,并且每个个体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根据这种观点确立的教育策略是:了解、正视学生个体智能组合的不同并相信学生的潜能,对学生不能求全责备或要求十全十美。我们的教育必须有利于学生所有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转变观念,建立教育是适应学生、尊重个体的教育的观念。因此,引导学生智力发展时必须面向全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发展,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引导智能展示,寻找个体智能强项并加以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个体智能组合的不同,使得他们各有优势和强项。老师的任务是充分了解并找到学生优势智能的最佳发展点,并用优势智能带动其弱势,得以全面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正视学生的智力差异,积极主动地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展示智力,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发展最佳点,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专题讨论、辩论、小品表演、影视观摩、新闻透视、技能表演、音乐沙龙、社会调查、班级周报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与平台,使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智能强项和兴趣点,为普通学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是多种智能的组合,并且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优势程度不同,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智能强项和智能组合。传统评估方式是标准化的考试,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智能表现。因此,要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班主任(班级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及班级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各种研究性小组,并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活动档案和研究专题作品集,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对学生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形成档案,通过活动档案对他们进行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等方面的合理评估,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引导学生以强项为弱项入口,使强项更强、弱项不断改进。
传统大班教育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在实际教育中不便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因材施教,不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采用的是批量生产方法,学生不同天资水平被淹没,使所有人整齐划一。小班化教育由于人数减少,使学生广泛参与成为可能,教育者能够在教育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关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大班教育和管理不具备的优越性,使教育个性化实现成为可能。
因此,我认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是现代小班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孟媛东.美国小班化教育研究.北师范大学.2012.
[2]刘永和.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方向.2012.
“四个一”——小班化教育的根本 篇12
一、关注每一个教育理念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学生受教育的程度, 运用课堂教学拓宽的时空, 高质量地开展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则难免“穿新鞋, 走老路”。因此,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技能上“一专多能”, 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并要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作业辅导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实施综合性的教学改革。
一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学习讨论, 更新教师理念。要让每个小班教师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 增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以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 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要让教师明显地感受到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
二是要定期开展小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次围绕一个主题, 解决一个问题, 开展教育教学的研讨。要将好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到全体小班教师当中去, 推出小班教育教学理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 树立小班教学的先进榜样。
二、寻求每一点政策支持
“小班化教育”目前尚在试点阶段, 一旦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必然会遇到政策障碍, 如经费投放、教师编制、资源配置、课程标准等, 这关系到小班化教育如何提高成效。我认为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作为校长要充分认识到由于班级规模缩小、班级数量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必须科学地分析与评价, 认真做好规划, 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争取列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 以保障“小班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重视“小班化教育”的宣传。要加强与社区、家长的联系, 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组织向社区汇报等工作, 让社区、家长了解“小班化教育”, 从而支持“小班化教育”。同时, 要经常性的邀请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视察, 形成一种合力, 给“小班化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是要抓紧落实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出台适合小班化特点的评价制度, 以评价为导向, 促进“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创新每一本校本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 小班教育涉及各类必修课、活动课的教材编制。但是目前小学的综合、活动课程以及隐形课程, 都没有统一的教材, 各校组织力量开发校本课程, 耗时费力。因此, 推广小班教育, 课程教材的建设要纳入实施计划之中, 依据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原则设置课程。
一是均衡性。各门课程比例适当, 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 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 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二是综合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在“小班化教育”中要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 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选择性。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 充分挖掘地方、学校自身资源, 给学生提供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四、打造每一校办学特色
“小班化教育”对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提供了便利。笔者认为, “小班化教育”的特色建设不可缺少以下几项:
一是道德教育。美国的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 在小型班级内, 学生与成年人之间较紧密的个人交往有利于进行某种品德教育。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不辨是非的环境中长大, 小班化会是一种补救办法。教师有机会使用更多样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而且, 这种小型化的班级更易于使家长广泛参与其中, 来自他们的支持、鼓励及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小班化更便于进行“养成”式的渗透教育, 强化道德行为规范, 把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个性塑造。“小班化教育”生数较少, 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物质条件;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 能优化管理, 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 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把每一个学生作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主体加以尊重, 发展学生的个性, 培养人格健全、知识全面的人才。
【小班美术教育】推荐阅读:
小班美术06-02
小班美术《水果乐园》10-20
小班美术大雨小雨05-15
小班美术小鸡教案10-25
小班美术教案花朵06-08
小班美术活动小花伞07-02
球的世界(小班美术)07-20
小班美术教案:星空07-25
小班美术彩色雨反思07-28
小班美术课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