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

2024-06-30

小班化(精选11篇)

小班化 篇1

2015—2016学第一学期学校管理工作例会暨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材料 点滴尽致成就新昌小班化教育

——青岛新昌路小学小班化教育汇报 在日趋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时代,学校始终秉承“尊重、激励、生动发展”的小班化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以“点滴尽致”为核心的“致善·致知·致美”的“致教育”文化,“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办一所让师生难以忘怀的小班化学校”。

一、文化建构——凝聚小班化教育之魂

(一)精致打造校园文化

新昌路小学很小,占地6700平米,只有三层楼,15个教学班,但却小的精致,小的典雅。不论是结合地理环境修花墙,种玉兰、耐冬、樱花,美化生态环境;还是更换微笑墙、更新精彩瞬间,绽放师生精气神;以及处处彰显以“责任”“自信”“智慧”为主题的儿童画,都让致善和致美的教育自然流淌。总之,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追求,彰显着点滴尽致的文化理念。

(二)细致打造管理文化

学校坚持人人都是管理者,深化“双成”管理理念,即以成人促成事,在成事中成就人。为此,学校在管理细节上抓落实。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制度,如:《新昌路小学教师学习反思制度》、《新昌路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等等。并在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制度的过程中,促使教师充分地理解、高度地认同、无障碍地实施,刚性制度、柔性管理,以人为本。二是开展“阳光办公室”评选活动,创设宽松、进取、和谐的办公室文化,使办公室成为老师们舒心工作的家园。三是注重“教育日”渗透,国旗日、教研日、学习日、研修日,提出发展目标,倡导及时反馈。四是晨会、例会、读书会,渗透教育理念,推介教育方法。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中,“正气、和气、大气”的新昌团队气质逐渐形成。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有共同文化愿景的团队才会真正拥有高的境界、静的状态和智慧的行动,并取得最佳绩效。组织建构——积蓄小班化教育之力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学校立足立团队学习,建构学习型组织,成为全国学习型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以及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

(一)三关键专业发展策略

学校立足培训特色,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团队的力量、坚持行走、幸福的能力、我只记得你的好、越简单越快乐、印象雷夫、学生活动与成长、生态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有限与无限”等成为新昌教师喜爱的培训内容。为进一步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需求,学校实施三关键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是以关键书籍引领教师广泛阅读,自我教育。《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陶行知文集》等成为教师的枕边书、案头集。

二是以关键人物(专家、名师、干部、同伴等)引领教师学习榜样,自我改变。近年来,翟广顺所长、张兴堂主任、曹潇泉校长、李明理老师不断走进学校,讲科研方法,明行动研究,知团队力量,找教育故事,答教育困惑,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李老师工作室”,请专家李明理教授坐镇学校,参与教师个人学习、研究计划的制定,与教师就个人研究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使之明确研究方向;参与学校《新昌故事》的规划;深入课堂听课点评;进行专家讲座;参与教学论坛等等。专家的高位引领使老师们眼界更宽,学习力更足,帮助老师解决了思想及专业方面多样化的问题。

三是以关键事件(教师讲坛、智慧分享、团队游戏、读书论坛、国旗下演讲、课堂展示等),引领教师主动承担,自我成长。老师们撰写的《教育随笔》、《实验日记》、《教师工作手册》、《读书321》、《校本学习反思体会》洋洋洒洒,创办的《新昌幸福教师》、《新昌快乐班主任》电子杂志流光溢彩,出版的《新昌故事》细腻感人,举办的“新昌以我为荣”表彰会,激情四射。

(二)“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

学校实施“五化”教研,即教研时间充足化、教研流程合理化、教研资源整合化、教研形式多样化和成果经验推广化。学校先后召开了子课题发布会、课题推进会,让老师们在明晰总课题目标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以“我能做什么”为切入点,基于学科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子课题的拟定,并在课堂上付诸实施。如: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生活化识字的策略、将游戏引入课堂的尝试、有效预习方式等。学校尊重每位教师自己的选择,选取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在实践中改变、提升。老师们有的致力于自主研究,并从研究中找到了快乐。有的选择了团队合作,一起探寻课堂难点的突破策略,感受同伴智慧的分享。有的注重反思式研究,通过对课堂存在问题的分析,修改教学设计,突破成长瓶颈。还有我们的对话式研究、案例式研究、问题式研究等等,都帮助老师们打开了研究思路,带来了不同的研究心得。

“五化”式教研攻关策略,凸显了“坦诚、合作、包容”的研修文化,让好的教研助力教师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学校还带领老师们赴济南、杭州、广州、加拿大、新加波等地培训学习,为小班化教育积蓄着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三)文档式评价激励策略 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我的文档”和“教师成长手册”,鼓励教师养成善于反思、勤于积累、乐于分享的好习惯。学校每月进行“智慧的分享”,这既是对撰写老师的激励,也鼓励其他教师在别人的思考之上进行反思。学校每年举行“新昌以我为荣”的大型表彰会,隆重表彰在工作中奉献、创新,做出成绩的教师。一点一滴,记入学校发展大事记,以反馈促整改,激励贯全程。种种评价激励策略,激发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建构——提升小班化教育之效

(一)课题引领

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引领教研,研究提升品质的小班化探索之路,丰实了小班化研究内涵,架构了小班化教育的基本阵地。

学校的市级“十二五”课题是《基于学习型团队建设的生态课堂研究》,已于2015年6月顺利结题。在研究过程中,学校以课题为引领,在“小班化”教学探索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评价研究等,有序推进“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构建,不断提升课程实施的深度。

(二)关注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小班化”更加关注不同年龄、相同年龄间的学生差异,并以此为资源丰富课堂生成,满足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在前期精心组织以“困而易——教困、学困的突围”为主题的学困生转化工作论坛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开展“我的学生是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老师们围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学习兴趣、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等八大方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为引导教师开展好此项研究活动,学校重点通过引导教师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书籍,让每位教师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三)互动课堂

互动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学习,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课堂的高效和高质。为此,学校请专家做了以《好课的秘密——互动》为主题的讲座。同时,老师们尝试着通过备课模板调整,细化备课板块,让老师在备课时目标清晰,上课时措施到位,课后能针对目标达成进行深刻反思;尝试着把微课引入课堂,实现课堂的翻转与高效;尝试着通过网络、博客等新的互动形式提高学习效率;尝试着通过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尝试着通过电子书包的使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及时反馈互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四)合作学习

学校通过教师例会、学习培训使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小班化”不仅仅在于班额大小,学生多少,而突出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差异,关注合作学习等理念贯穿始终,引领教师不断改变。由此,教师不仅自发地改变了教室内桌椅的摆放形式,并尝试着把有效评价引入课堂,评价表人手一张,由语数英老师分别制定出评价标准,并在每节课上予以指导使用。评价表中设自评、互评两栏,自评主要从参与讨论、质疑解惑、“1+X”学习习惯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星级自评。互评由小组长从主动合作、互助参与、倾听、坐姿、读写姿势及本年级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教学目标、“关注差异”等系列研究,倡导“1030”理念,即:10分钟新授,30分钟练习巩固、拓展延伸,引导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这样,学校以“小班化”生态课堂的打造为基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找准着陆点,提升了研究深度和办学品质。

四、课程建构——创设小班化教育之园

学校致力于打造富有新昌特色的“1+X”致知学校课程,创设让每一个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玩、快乐生活”的小班化教育之园。“1”即新昌致善小公民课程;“X”包括致美缤纷社团和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两部分。

致善小公民课程实施“活动发展”策略。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一系列校本节日带给学生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与快乐;开学礼、入队礼、毕业礼等一系列典礼,教会学生学会庄重、知爱和感恩,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独特的一课;学雷锋我先行,我们的节日——

六、1,劳动技能大赛,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摘草莓、农场制作馒头等主题教育,把梦想的种子,生存的本领,爱的能力撒播在点滴的生活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的幸福。

致美缤纷社团实施“人尽其才”策略。学校先后成立了合唱团、器乐团、舞蹈团、科技组、美术组、读书社以及体育田径、篮球等多个社团,聘请专业人士指导。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形成篮球特色,每周二为篮球日、课间有篮球操,班级有篮球队、学生们每日人手一球,控球能力超过同龄人。学校的美术创意展获全区一等奖,建模比赛获山东省及青岛市一等奖,并参加了全国比赛。科技小组也在各级竞赛中获佳绩。

致知兴趣拓展选修课实施“多元拓展”策略。学校努力挖掘教师、社区、家长等各类资源,开设搏击操、名著导读等近三十门课程。兴趣拓展选修课的开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有些领域已经初显成效,如高效阅读在区级展示,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另外,学校探索“喜报”制发展性评价的深层价值,让学生们在激励中生动发展。

总之,小班化教育的探索给新昌带来了不断发展的新活力。仅一年来,全校就有4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案例获省、市级奖励,一人在青岛市比武课上获一等奖,多人在市南区出公开课、研究课。学校涌现出一批市南区乃至青岛市的骨干教师。学校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学校、青岛市远程研修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佳”学校学习型党组织、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青岛市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等,学生的个性更加张扬,发展后劲更足,这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研究充满信心。

生命的美妙在于期待,期待的历程需要完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美好,我们立足小班化教育,行动着、努力着、追求着,矢志不渝。

小班化 篇2

下面我就结合实际工作就小班化教学的特点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根据内容定方法

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学的策略, 小班化较之以前的大班, 生出许多新的教学方法, 如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尝试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鼓励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 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展开教学, 力求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如, 在学习生字时, 就可以利用分组教学, 每组学生在合作与互动中学习, 学完之后可进行小小的竞赛, 既增强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举数得。

二、课堂教学注重差异性

语文学习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科特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 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性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小班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减少集体教学的时间, 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让他们能在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过程学会学习, 学会交流与合作。教师也可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后进生多一些辅导帮助, 让他们逐步具有一些自学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弹性, 要渐近化,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读文本后都能多多少少地获得一些思想启迪和审美情操。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突显学生的个性, 尊重差异, 特别是对后进生, 应以积极的鼓励的语言为主, 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而对于一些骄傲自大的则应严格一点, 压压气焰, 如果精力太旺盛了就可以组织一些小活动, 让他们能把多余的精力用掉, 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少管别人的闲事,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

三、作业机制灵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班化教学中的作业机制应该是灵活多变, 丰富多彩的, 注重对小班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个性感悟、创新思维等方面。口头作业可让学生互相监督, 比如朗读与背诵, 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近, 不但读起来方便, 心理上也不会产生惧怕的感觉, 读得更自然更流畅。学生之间还会有一种比赛心理, 这也有助于朗读与背诵能力的培养。实行小班化教学, 面批作业的机会更多了, 对低年级来说, 认真地书写是一“大灾害区”, 面批的好处是哪个字写错或写得不端正可及时指出并改正, 让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端正学习态度。小班虽然人数少, 但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并高质量地面批, 还是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和时间, 这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小班化教学策略 篇3

一、创设优质的育人环境

小班化的实施首先是以学生为主体,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种较为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此氛围中,教师根据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置各种教学环节,并从不同的思维视角,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调控学生的情感,使其乐学、愿学、想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少,教师可以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心、爱心和耐心,更容易创设相互学习的课堂氛围,可促使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和主动参与欲都可以得到最大满足,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求知。

二、努力进行分层教育

小班化的课堂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关注、研究教育对象,为其制定不同于他人的教育策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在各自的起点上进步,从而真正落实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师备课要坚持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都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在讲授知识时通常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点、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后进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后进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根据中等生学习水平设计的,一般是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即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辅导实行多形式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后进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和个别点拨外,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

三、积极采用分组教学

以物理学科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样违背了物理学习的规律。物理课堂教学应以问题为依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在问题提出以后,应尽量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尽可能多地安排小组实验,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是课外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自主探寻物理规律,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学生对物质世界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授课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的能力和成绩都是暂时和相对的,因此,无论我们怎样教学,都应以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乐学、会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

小班化教学心得 篇4

学校“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经历两个月,近来,我们逐渐树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我们在教学上大胆改革,不断创新,走小班化的改革之路,收到了一定的办学效果,当然也有很多困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小班化教学下的合作学习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并向学生说明这种分组和座位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不间断调整。对优等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对优等生可以直接通过自学,使其发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中等生可先出示自学提示:(1)观察准备题,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倒数;(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通过分组讨论,使他们明确倒数的意义及求法,而对差等生则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习思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同样,由于不同层次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不同,因此练习设计要具有层次性,有差异地布置练习。一般地讲,对与例题配套的基本题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如课本上的习题(选做题和思考题除外),做这类题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差等生就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以指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发展题只要求优生去理解。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解答:“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底是12厘米,高是8厘米,求它的面积”。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要求。然后出示变式题:求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化之后的题只要求优等生去思考、去解答,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增大了学生的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钻研教材,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和控制作用。而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必须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因此,正确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人人达到的基础教学目标和学有余力的学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力的提高性教学目标。如在“统计”教学时,要求A组学生能初步看懂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而C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提一些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持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学目标一刀切而造成的差生跟不上,优生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三、分层评价,及时调整层次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的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C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C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C组;同样,A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A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美术小班化反思 篇5

从9月20日小班化教育的思潮席卷而来,到南京专家全方位培训的层层浸染,再到同伴和自己亲历上小班化课的种种艰辛与收获,我深切感受到小班化正在悄然改变着自己,进而 “退耕还林”教育的顿悟油然而生。

说小班化是“退耕还林”的教育,当然是相对大班教育而言,将二者进行比较,我认为其根本区别在于:

大班教育更多体现的是“师本位”,而小班更多体现的是“生本位”。

我们惯常对一节好课的评价往往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展示出教师的扎实的学科知识、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教学智慧;我们也常常情不自禁地欣赏于教师的风采和魅力。我们当然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从一节老师教的好不好,导致学生的达成度、收获度的高还是低来看一堂课是否高效——说到底还是习惯成自然地、根深蒂固地站在“师本位”的角度。

而现在,我切实感受到小班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学,从教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叙述开始,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策略、设置的每一个问题、设计的每一个活动,教师的每一句评价······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完成,即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让学生做,教师绝不代劳,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百分百的参与。从体现教师的知识能力、风采魅力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从影响了自己很久、很深的“师本位”到演变成全新的 “生本位”,这不能不说是经历了一次教学观念上的革命。

对“退耕还林”的感悟当然更多地还是源于课本身对我的触动,即亲历两次上课、磨课后和先后观摩同伴课后的思考与蜕变:

触动一:校长提到通过看这节课明白了什么叫“对印”和“肌理”,校长是站在肯定与鼓励的角度,但我突然意识到对于不接触这个领域的人来说,我对很多问题的呈现还是有点想当然和“师本位”。

触动二:第一次上课时我先埋下的“美术是什么” 的伏笔,为的是要和小结的“美术是创造、是工具,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相照应,袁主任的质疑是,是否每节课都要如此提及对美术的定位,作为一节课来讲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否太大,有无必要一定存在;杨雪梅主任则提到从这个问题的抛出,作为对本课不了解的听者来说,会误以为是要讲美术是什么?过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这个环节,还是犯了大班主意的毛病,即我自信随着我逐步深入和穿针引线,会逐渐让大家恍然大悟进而理解我设计的深意,归根结底,还是“师本位”的思想在作怪。所以毅然决然地删去了这个环节。

触动三:学生实践时美妙的音乐配上精美的画面,从各级各类赛课来看,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既营造浓郁的美术氛围,使美术课时时处处体现美,又为学生提供可以启迪灵感的图片资料,同时对学生在合作时控制好自己说话的音量提出要求,可谓一举多得。后来袁主任提出此环节是否有为听课者而设置的争议,在略一思忖和推敲后,我觉得对于不能百分百发挥作用的附带环节,无论多么喜欢也要忍痛割爱,从而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

虽然在磨课的过程中,大家的建议并没做太大的改动,只是微调一下,收到大家的评价表也几乎都是赞美和肯定,但我还是开始重新审视我的这节课,即每个环节是否站在了学生的角度,是否把能让学生说的话、学生能做的都还给了学生,是否力求全部做到了“生本位”,我觉得这是小班化给我的最根本的启发和转变。

小班化我觉得最大的难点是对“放”和“收”的把握,即如何能充分放手给学生之后又能巧妙而短时高效地做到“收”。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主旋律。

小班化—分层教学 篇6

【内容摘要】在鼓励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笔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 更会使学生各尽所能, 学以致用, 提高各自的素质。

【关键词】小班化

初中化学

分层教学

近些年来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择校热,外来随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薄弱学校升学率不高导致不被认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呈现生源大幅度减少,有的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从原来的40左右,减少到不到30,甚至更少,从而出现了“被小班化”现象。当然生源减少、学生择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首先要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其次应该搞好特色化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笔者认为在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学校无论是“小班化”还是“被小班化”,都应该积极面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学生基础因素),使得学生无论学习也好,各种能力也好都自然分开。如果老师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其教学效率之差是显而易见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1、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学生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学生掌握同一知识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分层教学,就是教师面对这种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 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 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辅导下愉快的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从而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1、多观察重沟通,根据学生实情,合理分层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通过平时接触观察其兴趣、爱好之所在;课堂提问看思维是否敏捷、清晰;作业、测试中发现其对各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牢固。另外通过个别交谈、和班主任联系来掌握其原有的学习基础。此外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即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 以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 并指定一名小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2、把握《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合学生实际,会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缺乏兴趣,丧失信心。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把握《新课标》,吃透《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这三层次的教学目标,弄清每个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把握好教学深度、广度的关键。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分子和原子》时,由于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但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世界,如何让学生接受、理解那些肉眼无法观察、抽象的分子、原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概念和理论是比较难理解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有困难,紧接着再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有些学生往往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应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化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点最基本的计算;对于中等生还要掌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其进一步掌握混合物中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及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综合运用这几点计算。这样在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时,又能明确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分配关系,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3、全面落实,把握好分层教学全程中的每一个环节。(1)针对学生,分层次备课。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共同目标和不同目标。如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时, 共同目标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能指出化学反应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较高要求为理解碳分别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2)面向全体,分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疑。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程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们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42-的检验方法后提问:学困生:检验SO42-需要加入什么试剂?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优等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合实际,分层次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训练时, 按大纲教材基本要求, 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基础同步不分层, 问题加深要分层, 异题同类要分层, 讲评由低到高, 由此可设计A、B、C 三个层次要求的题目, 让学困生完成A组, 中等生完成A、B组、优等生全部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A组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2克碳恰好与多少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B组题为:化学反应前后, 变的与不变的是什么?在反应2X2 + Y2 =2Z 中的化学式为(), 如X,Y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和8, 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组题为:一名科学家声称,他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 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背科学之处;加热24.5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物, 余下固体为2.49克, 求生成氧气的质量;4.6克酒精完全然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 问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难易结合,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计和要求首先是采取“同”的原则, 即对于作业规范、整洁性、格式等, 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 都必须用统一、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基本的练习都要做, 其次是“异”,水平较低的学生, 要完成基本作业, 即完成课后的全部习题和部分章节的复习参考题;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完成较高作业要求, 即选择完成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全部章节复习参考题, 并加以变形, 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 除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外, 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作业要求的习题。例如:含杂质的镁粉8克恰好与1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0.6克氢气,求:

1、镁粉的纯度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生成的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道题对于中等及以上学生能完成1、2,鼓励完成3;优等生不仅完成1、2、3,而且还可增加这么一道题,80克含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钙样品,与122.4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00克,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总之作业的宗旨是使差生“吃得了”,好生“吃得饱”。

(5)学法指导分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出不同要求, 使其力所能及, 激发求知欲,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困生以口决、顺口溜等记忆化学知识;教给中等生怎么样预习、听课、记录和小结的方法;要求优等生以探究性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科学客观,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C组同学,多给与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学习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B组同学,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差距,指明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稳中求进;对A组同学,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自身潜力,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老师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各层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化了内外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坚持下去,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定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丁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M)

学苑出版社,1999

3、陈

浅谈个性教育[J]

教育评论 ,2002

4、郑立达

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J]

英语小班化教学初探 篇7

一、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特征

(一) 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

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而传统的班级规模不仅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也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反,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较小, 学生学习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再加上特殊的座位排列方式, 如:U字型、扇形、半圆型、圆型等, 这些会使师生交往的机会增多的同时, 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甚至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二) 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的规模小, 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基础和水平的差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说教师可以对性格内向的小组成员布置理论性的学习任务, 而性格相对外向的小组可以进行情景对话的任务, 这样安排不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 又能使其感受到学到知识的喜悦感, 从而提高对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 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小班化教学, 它是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 量体裁衣,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学习、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愉快的学习氛围, 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一) 分组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是指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再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分配到各个小组中去完成。小班化学生的人数可以设置在20人左右, 所组建的小组由4到6个学生组成, 成员由成绩较突出的A类学生、成绩中等的B类学生, 以及学习稍有困难的C类学生组成, 这样分组的是为了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进行不同的课堂学习任务分配, 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 分层教学法

实施小班化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就是要“阳光普照”,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但是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即学生是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 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 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别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 可以让基础较好的那一组以自学、或者完成更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 而基础较差的一组可以由老师指导学习。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各不相同, 但久而久之, 我相信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升。

(三) 多元化评价方法

评价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 同时也具有调节、激励的作用。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 还表现在爱好特长等各个方面, 小班化教学的教育方式,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从而进行多元化评价。因此, 根据高职学生自身和学习的特点, 可以采用比如“观察记录法”和“延缓评价法”。

(四) 个性化作业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与此同时, 教师也要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中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 以便调整作业的内容和难度。

三、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法在新课程中的运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世纪应用英语教材每册是由八个单元组合成, 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小主题, 其中第三册Unit7的主题是Bad Bag Habits (使用塑料袋的恶习) 而所授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所以根据这一现象, 结合教材,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实践。

(一) 分层、分组教学

1.

由于班级同学基础相差较远, 所以我把拥有32个同学的班级分成两个小班进行分别教学的尝试, 即每个班16人, 其中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较好 (小班1) , 另一个班级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 (小班2) , 同时小班1没有进行小组分配, 小班2进行了小组分配, 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不同, 从而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以达到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的。

2. 为不同的小班级设计各自的教学方案。

由于所学的是同一本书同一篇文章, 所以在对文章内容的掌握这一方面, 两个班级设置了共同的题目。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在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这一环节, 小班1设置的问题稍微难一些, 而小班2则简单些;在学生活动这个环节, 小班1主要以大家提问, 一个同学作答的方式来消化文章, 小班2则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活动, 而为他们设置的问题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消化文章;讨论部分, 这篇文章是极其贴近生活的, 又和保护环境有关, 所以在如何对待“使用塑料袋”的态度上面, 我对两个小班设置了同样的问题。

(二) 个性化作业

文章学习过后, 应该布置家庭作业来对文章进行巩固, 所以小班1的作业是围绕文章内容写一篇倡议书, 这样既可以复习所学知识, 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小班2的作业稍微简单些, 即课后熟读文章。

浅析英语小班化教学 篇8

一、小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这能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更好地培养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再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还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作用下,他们会表现得更为主动和积极,个性更为鲜明。

二、因时设置英语学习任务

在小班化教学中,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亮出自己的观点,更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师生互动也增强了。

1.设置情景 :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体验的交际情景更加重要,让学生置身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展开操作: 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英语》(上)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的Warming up 部分,可以开展任务型写作课,我尝试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 教师使用PPT课件展示部分学生课前收集的“Get to school”的图片或视频;其次,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乘坐各种交通工具的感想(尤其强调要表达出对环境的保护),记录员写下组员们的感悟;再次,派小组代表发言,英语口语表达要流畅。教师可以把较好的观点和表达记录在黑板上。

这几个环节营造了真实的交际环境,通过与个人体验紧密结合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无论他们的英语基础如何,都能得到尊重和鼓励,英语学习的动力也能得到长期的保持。

三、精讲多练

1.简化语法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淡化语法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的养成,反复练习是掌握与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大信息交流和自由会话的力度,促使学生从语境中感知信息,从语境中学会技能,从语境中升华语言交际功能。

2.加强英语口语交流: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轻松而乐于参与教学的又一种妙法。初一教材中经常做的“Pollysays”游戏就很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如在学习球类单词时,就可以要求几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出示各种体育用球,让上台者选一种用英语造句。

四、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1.了解学生最近发展区。摸清每位学生的智力和英语素养,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可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不同基础,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

2.分层施教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组织,可采用“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罗森塔尔的教师期待效应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内心都希望平等地对待学生,期待学生获得全面的提高。但是庞大的班级无形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区域,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视野之外的学生监控明显降低,学生易分心、搞小动作,听课效率差,甚至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大打折扣。而在25人左右的班级,学生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高等次的学生,提供的英语训练要适当超出其最近发展区。对于中低层学生,重在鼓励,让每一个学生自我的优异特质均能充分地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钱铺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美国教育小班化 篇9

专业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班级学生人数都在20人左右,美国学校“小班化”特点非常明显。美国人认为,当代发达国家在教育效益观问题上都应特别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社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发展个性。而“小班化”教育能使学生更充分地采用教育资源,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小班化”教育为美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师生活动的余地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辅导机会增多了,学生的个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相比于中国学校,每个班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百来人的班级教育特点,小班化也更有针对性,能更好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

从美国学校有关资料中,我们看到:中学实施“小班化”教育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但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还有诸多的前提条件。其中,教育者应具备的条件至少有三:

(1)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班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概念、教学的组织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要作出与“大班”教育不同的调整。

(2)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美国人认为,“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美国教育机构认为,担任“小班化”教学的老师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即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功底深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的能力。(3)教师在教学上要“一专多能”。

美国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的,他们是通才,教师平时是这样进行“小班化”教学的:

①独具匠心地设计教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一定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

小班化论坛 篇10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教学中我也是努力这样做的。我也曾多次给学生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你有很多的“鱼”可不如掌握“捕鱼的方法(渔)”。学生们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决心去学习和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得用,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告诉学生,你们是学习的主人,我只是个帮忙的,现在我班学生的“主人”意识已经很强了。

在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总是在那里“等”。对于这样的同学,我觉的最好的方法是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看到自身的价值。只要我们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我们都知道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维,多实践,多表达,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也用到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知。

小组合作时我们要选择好恰当的时机,什么时候交流好呢?我觉得以下这几种情况下合作比较好:

1、不能独立解决或完成时,开展合作交流

2、在教学重难点处,组织合作交流

3、问题解决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时,组织合作交流

4、可能出现多种想法时,组织合作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发现有时合作学习的效率不高,我觉得要引导学生这样做:

1、勇于交流。由于不少学生存在着害怕出错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时往往只是个别同学唱主角,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勇于交流,积极参与,乐于合作。

2、乐于倾听。合作交流中应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乐于倾听,有序地参与合作交流,避免出现你争我抢的失控场面。

3、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注意正确的方法,就会出现人云亦云,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现象。因此,要不断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在交流中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高交流质量。

4、善于发现。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小组同学的可取意见,独到的见解。教师应深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

农村小班化延伸阅读研究 篇11

一、关注阅读环境,推广阅读

阅读的神奇力量在儿童阅读启蒙之初是需要言说的,它是开启儿童混沌懵懂世界的先决,也是引领农村家长对阅读从茫然走向理性的必须。

课题组教师坚持深入到课题实验班每位学生的家庭,调查儿童家庭阅读的现状,宣导“多读书少做题”的课标理念。课题组教师和家长们有着相似的农村学校的学习经历,质朴的农村家长对敬业的敬師有着更多的教育依赖。

1.与小班化教育中的每位学生家长谈论阅读,让广大家长支持阅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更为便捷迅速,交流的平台更为多样。教师们在家访、校访、信访、校信通、家长会等家校交流平台上准确逼真地描画小班化学生个体的性格特点、学习心态、现状及学习潜力,让家校沟通无缝对接,让情感交流欢快通畅。家长听到教师对自己孩子客观公正、准确逼真的鼓励性评价,适时浅显、令人信服的阅读宣导,激起家长支持孩子课外阅读的最初决心。课题组教师及时跟进阅读专题实验,用实验事实来证明阅读的神奇,最终让家长充分支持阅读。

2.为小班化教育中的每个孩子朗读童书,让所有的孩子渴望阅读。如果你相信“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那么朗读便是教孩子热爱与渴望阅读的成功要素。因为朗读发挥着催化阅读的功效。

①在低、中、高年级每天分别安排10、15、20分钟的阅读课,阅读教师或阅读志愿者为学生朗读韵文、歌谣、童话、名著等合宜的课外读物。每天给低年级学生布置10分钟左右的听读童话或阅读图画书的课外作业。

②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每天安排5至10分钟的朗读时间,由阅读志愿者为学生朗读童书或播放童书朗读音频。

③课题组的教师、热心推广阅读的社会志愿者每月不定期地走进农家大院,给不同阅读热情、阅读能力的儿童和家长朗读童书。

二、关注资源开发,推进阅读

1.培训电子书写,让广大学生体验网络交流的神奇。国家“校校通工程”中直接受益的东部地区农村小学网络畅通。课题组教师在小班化学生中选择悟性较高的两名学生,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熟练掌握电子书写和简单的文本编辑技术。他们再教会其他4名同学,4名教会8名……如此细胞分裂式滚动的培训方式,大约5个周期过后,班级每个学生便会全部具备网络阅读、网络回应的能力。掌握电子书写技术的同学或自立主题,或参与班级阅读主题,在凤凰语文论坛等友情网站发帖、跟帖,进行阅读回应,让自己的阅读感悟轻松“发表”,在网站阅读主题帖评比、师生网友的交流研讨、评价鼓励中获得下一个阅读循环的动力。循环往复阅读从无序走向了有序,从现实走向了网络。

2.建立阅读档案,让众多学生享受阅读自我评价的快乐。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小班化班级建立学生阅读档案是引导每一位学生持久阅读的好方法。档案建立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完整记录儿童学龄前到小学毕业期间的阅读信息、家庭阅读背景等基础资料。及时更新每位学生的藏书目录、家长支持阅读的信息及学生阅读活动、成果的详细记录。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档案由家长协助完成,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档案由学生协助完成。学生小组、班级读书会、教师及家长每半学期在阅读档案中给学生进行一次阅读评价。课题组教师根据档案信息按月对不同阅读喜好的同学分类进行童诗、童话、历史故事、军事科技等图书的阅读指导,让农村小班化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真正拥有自己的阅读爱好。

3.分流图书室图书。让更多的小班化学生拥有流动的图书角。在教育基础薄弱的农村小学,将有限的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流动到学生手边是小班化学生更多地亲近阅读的有效策略。我们将学校图书室原有藏书按照适宜阅读的学生年段分流到小班化学生小组的图书角,让小组的每位同学随手可以拿到想读的书、班级读书会推荐阅读的书,让图书在校园内不断地漂流起来。

三、关注阅读创新,延伸阅读

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延伸基点的延伸阅读不仅是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而且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我们农村小班化延伸阅读研究的重点和亮点。

1.以习作擂台重组阅读积累,让广大的学生尝试习作表达的轻松。阅读和习作历来是相互联系的板块,阅读得不到及时的表达将影响循环阅读的延续;习作表达离开丰富的阅读积累将显得单薄而缺乏活力。想象类习作是融阅读积累与习作表达于一体的阅读创作活动。《七彩语文习作》和凤凰语文论坛每年一度的童诗童话大赛、每月一期的七彩擂台习作大赛,在教师的引导下吸引了众多农村小班化班级学生的持久参与。同学们根据每期擂台提供的背景文字,将沉积在脑中的阅读积累与生活体验有机地拼接、移植、重组成完全属于自己的童话习作,字数经常超出擂台大赛规定的800字的范围。这与平时的习作状态迥然不同。同学们不管擂台大赛的入围奖、优秀擂手奖、擂主奖里有没有自己的名字,都经历了痛快淋漓的创作想象过程,享受了每月一次的幸福期待。连续参赛的同学纷纷感到习作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自己有没有积累,会不会思考,敢不敢想象。很多同学因此爱上了习作,爱上了阅读。

2.以阅读故事替代德育说教,让众多的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人。农村小班化教育渴望每一位学生都懂事明理,团结合作,懂得感恩,学会与人沟通……教师纯粹的说教做不到的,而阅读好书却可以做到。学生们静静地阅读、热烈地讨论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上一篇:乡村少年宫声乐活动成果总结下一篇:剩下的盛夏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