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的心得(精选12篇)
小班教育的心得 篇1
小班是幼儿园里按照年龄划分的由较小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相对于中班和大班而言),一般为三周岁(或四周岁)至五周岁的儿童,每班20~25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班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一:
虽然已有4年时间没有教小班了,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渗透都不及别的老师,但既然接手了这个班,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个班级管理好,服务好。每个学期初,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做好新生入园适应
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当孩子哭闹较厉害时,老师将事先准备的小食品分发给他们,孩年龄小的孩子,用小食品转移其注意力很有效。孩子吃着自己平时熟悉的食品时,就像生活在家中一样,一个个喊着:“老师给我,我不哭了。”
(二)良好常规的培养
1、设立规则明确、要求统一。良好的常规是在不断巩固中建立的,两位老师的要求一定要一致,孩子们就有了标准。
2、要注意自身的演示和行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小班幼儿收玩具,总是随便乱放,玩具筐里的玩具跟什锦菜一样,每一种都有,老师具体提出要求并做示范,不是把玩具全部推倒,而是直接一块一块地拿。幼儿学会轻放的方法后,我再逐步要求幼儿快,并学习收得快的方法:两只手同时收;将几块相同的积木叠在一起收;先收自己面前的,再帮别人收……
3、要注意常规设立目标的循序渐进。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如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的培养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提高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4、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在培养和训练孩子们正确洗手环节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洗手歌:“吃饭之前要洗手,轻轻拧开水龙头。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搓手心,搓手背,甩甩小手真干净。”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5、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二:
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怎样才能使幼儿在幼儿园学得好,玩得好呢?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也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整治纪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老师能顺利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比较差,思想上老是开小差,如何培养出孩子们的自控自理纪律的良好习惯是关键。可以想象如果老师在上课,有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个不停,还有幼儿不时的向教室外跑,老师怎么进行下去!所以要让孩子们养成在上课时能安静遵守纪律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认真的教导。
其次,沟通也是无极限。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朋友,能融入他们的世界中,能很好的洞悉他们的想法。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孩子的伙伴,使他们在心理上到安全,放松,让生活洋溢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欲望和能力的机会。我尽量在工作之余与孩子们多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健康的成长。
然后,要尽量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新奇好玩的东西的影响,所以,要准备好每一次的活动,从活动内容到活动目标再到活动准备,都要充分,让孩子在活动中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以及语言、思维等都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此外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和鼓励。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老师非常喜欢你等”。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我相信,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抓住孩子的心,你一定会成为小朋友们的小老师和好朋友的。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三:
曾经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可是真正走上幼儿园教师岗位时才发现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孩子们的哭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我第一次面对新来的宝宝,面对他们的哭闹、不安、焦躁,我有过安抚、引导也有过束手无措。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情感培养,我渐渐地学会用心去聆听他们,爱他们,照料他们。有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也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教师的关爱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关爱孩子是每一个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
经过几个月的教学摸索与孩子的交往以及培养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绝不亚于孩子任何一个教学阶段。幼教基础打得好,将对孩子以后的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不为过。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在教学过程中。
作为幼儿园教师并且是小班的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时刻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并且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这阶段小班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对于刚入园爱哭爱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孩子的情绪很快就会安定下来,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情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或许是农夫的写照。对于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那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进入幼儿园的工作以来,看到每一个忙碌的身影,和自己一次次的实践体会,使我懂得了“累”字的内涵,更懂得了“爱”字的结构,懂得了该怎样去教和爱护孩子们。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四:
作为小班教师要调整好心态,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小,他们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教师的帮助,这些琐碎的事,老师绝对不能视而不见,这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小班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好奇心又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而老师要热心的帮助他们,并妥善的解决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宝宝。特别是对于刚入园哭闹的孩子,老师没有耐心是不行的,新生对陌生环境需要适应,老师要耐心安慰他,多和他们交流,多带他们熟悉环境和周围的小朋友。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而且能玩得开心,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哭闹幼儿情绪安定下来,再慢慢引导幼儿培养其规矩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如:宝宝的饭量,挑食情况;宝宝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与家长交流,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情况等,都要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意见的建议,让家长很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家园共育工作。
总之,作为小班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宝宝得到更周到、更细心的照顾,让每位宝宝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
小班教育的心得 篇2
一、独具特色的校园品牌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长阳小学“精心打造精致教育”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管理等等方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该校引进“CIS” (企业形象规范体系) , 启动学校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建设, 让校园处处流淌着精致的文化, 例如从教学楼墙壁的“攀岩墙”到学校办学理念主题墙的布置, 从徜徉书馆到三原色油画室的装修, 从学校形象人物“阳阳乐乐”到“顽皮猴”独轮车俱乐部标识的设计, 以及阳光艺术节、京剧校园行、课间街舞、地坪画等。这些色彩艳而不俗, 多而不乱, 除了羡慕, 就是由衷地赞叹。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是“阳光”, 该校倡导:教育是阳光事业, 用“阳光精神”激励学校和教师的事业信念;用教育的阳光照耀孩子们的心灵, 给孩子们一个阳光童年。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曾动情地说:是什么让一所创办三、四年的学校不断壮大, 而且充满了文化品位, 是阳光照耀下的创造、是追赶太阳的人……
如果说长阳小学特色的校园文化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 那么海英小学则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校园走廊、墙壁文化, 校史馆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 从不同角度把科学文化、艺术时尚与学校的历史和特色融为一体, 建成了有浓郁气息的校园文化。
在办学理念上, 我们高瞻远瞩, 但在现实上, 文化熏陶的美丽却被我们忽视了, 学生成长中的快乐被我们渐渐淡忘了, 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也逐渐迷失了。校校有文化, 但我们的农村小学特色是什么?又体现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学校文化?我们构建的文化能给孩子一个阳光童年, 能让教师享受职业的幸福吗?这需要我们深刻的反思。
二、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1. 小班化教育的价值体现的是人本化、个性化和发展最大化。
随着小班化班级人数的减少, 学生学习、活动空间的增大, 小班化教育学校对教室这个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较高的要求, 创设一个优美、舒适、温馨的学习环境已成为小班化教育的追求。营造一个“学习生活的家”, 让师生在“家”里和睦相处, 共同成长。走进两个学校的每一个教室, 都非常漂亮, 做到了教育性和童趣性、普遍性和个性化、动态性和功效化的统一。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有两点:海英小学的一年级教室, 独特而又美丽的课桌椅, 生态墙面的布置, 加上绿色盆栽、学生作品, 让小班化环境的创设与小班化教育理念融合在一起;长阳小学的每个教室都设置了一张非常漂亮的教师办公桌, 拉近了师生心理和情感的距离, 有种家的温馨舒适感觉, 使教室保持着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相信这样优雅洁净、富有内涵的人文班级环境, 定能在育人路上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 陶冶学生的情操, 净化学生的心灵。
2. 小班化课堂的“以人为本”。
通过观摩课、专题讲座、个别交流, 我们充分领略了两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魅力。小班化教学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目标, 在小班化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尊重学生主体, 实行多向互动, 实施差异教学, 优化各种教学策略, 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而优质的发展。
在海英小学通过听课笔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重组教学资源空间。在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潜能的前提下, 变传统教学中“师教生学”的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性交流, 全方位的、立体的和谐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内畅所欲言, 发表观点。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尊, 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 让所有的学生围绕着教师无话不说, 无拘无束地动起来。
长阳小学的小班化课堂提出“让学生名字进教案”、“少一半学生, 多一半关爱”、“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没有盲点”, 要求教师把教育的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制订教学计划, 落实教学目标,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 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要求每一堂课做到“四个百分百”:关照100%、互动100%、达标100%、开心100%。长阳小学还要求老师们要有浓浓的“亲生情结”, 倡导“面带微笑进课堂, 课堂从微笑开始”。在他们的课堂中, 可以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看到学生积极活跃的表情, 可以听到学生的欢歌笑语, 听到学生思维绽放的声音。
3. 学校管理的“以人为本”。
小班化教育突出“以人为本”也表现在学校管理上, 海英小学要求行政领导和老师们树立服务意识, 行政领导要甘当绿叶, 做好吸铁石, 把师生家长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落到实处, 老师们要真心诚意为孩子服务, 为孩子的发展不计得失地奉献着。据该校华校长介绍, 每年都要举行“大手拉小手, 快乐共成长”小班活动, 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 很开心、很快乐。长阳小学“以人为本”管理富有特色, 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阳光服务”, 这是学校对教师、学生、家长, 对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 也是学校管理思想的精髓。他们提倡服务要像阳光一样灿烂、温暖、公平、无私。关注每一个个体, 做好每一件小事, 小事成就大梦想。提供优质的差异化服务。让服务充盈着一种阳光精神, 以服务赢得口碑、赢得发展机遇。他们提出“精心服务, 赢心凝力, 树立人本意识”、“精细管理, 释放潜能, 树立主人意识”。该校介绍, 学校对人才的选聘上实行唯才是举, 给教师、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善于开掘每一个人的强势智能;在学校管理中注重广开言路, 开阔视野, 汲取群众智慧, 取众家之长, 融会贯通, 开拓创新。他们的“阳光津贴”、“阳光培训”、“阳光岗位”、“阳光团队”、“阳光学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个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在农村, 我们的办学环境是很差, 可我们也有我们办学的优势:可以进行小班化教学, 学生有很大的活动空间, 我们利用了吗?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人生成长“吗?成长是美丽的, 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是否快乐和幸福?这确实需要我们一起思考, 为更多孩子的成长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摘要: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本文总结了赴南京、上海两地三所学校学习培训的感悟和认识, 通过实地学习认识到只有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 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大班额下小班化教育的教学心得 篇3
一、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
1.墙壁文化
教室前面正上方写着班训:砺志笃行,勤学善思。勉励学生磨砺自己的意志,坚定自己的信念,勤奋刻苦,善于思考,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中学生。四周墙壁上还有名人画像和名言警句。醒目的地方有一个成果展示台,专供展现学生的风采之用。
2.博客平台
在学校的倡导下,初一下学期我们建立了班级博客。一开始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支持,有些家长还认为是耽误孩子学习。随着博客内容的逐步完善,点击率的不断攀升,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家长也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没多久,班级博客成为家校、家家、师生、生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授星”活动
班级九十三人,我们分成十二个小组,每小组都有一名能干的组长,这个能干,不是因为学习优秀,而是看综合能力、品德修养,学习成绩只做参考。每学期末都有“授星”活动,比如“学习之星”、“智慧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发明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美术之星”、“环保之星”、“朗诵之星”等,学习成绩再也不是唯一评价标准。
二、构建班级制度,为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1.制定班级公约
在制定班级公约时,以班级成员为主体,激励每位班级成员参与,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后通过全班民主表决形成定案。由此,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他们自觉内化为追求的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实行自主管理。
2.实行积分量化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班风学风建设,培养同学们的班级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平时班级管理采取积分量化管理,在出勤、纪律、卫生、学习、生活、活动等六个方面实行积分制,每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计入期末评比总分之中。
3.成立家长委员会
在大班额的条件下,光靠老师的力量就太微薄了,要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成立的组织,是增进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每学期学校要至少举行一次全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听取学校的工作报告。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至少两次家长委员会讲座活动,也可与家长会合并举行。有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单纯的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了。每天家长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班级整体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育的必然结果
1.增强学学的主体意识
大班额最大的教育难题就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而小班化教育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将学生化整为零,由面到点,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强调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即小组合作学习。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真正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需要发挥学习小组合作的功能。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参与,筛选、过滤出有价值的信息,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学会了倾听,因为要对别人的意见发表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要的问题就是大班额中存在的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较大的问题。这种差异既然无法消除,不妨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利用起来。我们根据学生间的具体差异,科学合理地分组,多留出学生合作的时间,变“精讲精炼”为“精讲多练”或“少讲多练”,让老师从独占课堂的模式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带学生,这样就逐步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距。
4.分层教学,让学生各取所需
大班额条件下存在着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根据学情,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较难的问题交给学优生解决,基础性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并培养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作业也实行分类布置,既让学优生吃得饱,又让学困生吃得消。这个分层目标是一个动态目标,会随时进行调整。
在大班额这种特殊的教育条件中,我们努力践行小班化教育的理念,三年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综合素质提高了,独特的个性形成了,更可贵的是打破了大班额不出成绩的魔咒,2014年笔者所带班级中考中有43名同学升入重点高中,创造了五常教育史上的一个中考奇迹。
小班教育随笔心得 篇4
这时,曼迦小朋友突然叫起来:“老师,天上有小鸟儿呢!”她的这一喊声,引得所其他孩子都抬头看。原来校园上空的电线上还真站着十来只小鸟呢,它们也好像很眷恋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天空。远远望去,这许多“小黑点”,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下,孩子们可真兴奋啦。悦佳小朋友说:“小鸟黑黑的,像小蝌蚪一样。”叶欣小朋友说:“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也想来上幼儿园啊!”……孩子们就这样七嘴八舌的说着,才不理会做操这件事儿呢。
这时,一个更响亮的声音响起来:“小鸟,快下来吧,我们想你!”就这样,其余孩子也跟着大声的附和着,就连别班的孩子也叫起来啦。也许孩子们真的太希望小鸟能够下来,恐怕还想自己亲自捧着小鸟儿呢。所以这样激动、这样欣喜若狂。
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说:“小朋友,我们很喜欢小鸟,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它来幼儿园,就是想和我们一起做课间操的,现在我们都来当小老师,教小鸟做操,好吗?小鸟要看看谁做得最棒,它就跟谁学。”听我这样一说,刚才喧闹的场景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孩子们又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了。
小班教育随笔心得 篇5
孩子们回答问题的声音都不响亮,一听就是懒懒的。忽然,听到周先易一声响亮的回答,震醒了我,像是久旱逢甘雨。我一下子提起精神,对周先易投去赞许的目光,并朝他笑了笑,虽然没说什么,但是孩子们看到我露出了笑脸,精神一下子提了起来。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如此。从眼睛里可以看到别人对你的赞许、要求、疼爱、关怀、冷淡、嘲笑、疑问......人生的喜怒哀乐,一切的一切都可以从这扇窗户里看到。
小班幼儿教育心得 篇6
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玩得都很开心,但是第一天开始上幼儿园,便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了,他们觉得十分害怕,不安全,所以从爸爸妈妈离开幼儿园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哭,这样的情景短则一个星期,长则一个月有余,对这种小朋友,我们首先转移他的注意力,给他玩一些玩具,告诉他幼儿园可以认识新的朋友,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告诉他爸爸妈妈来接他的具体时间,其次,多抱抱他,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增加他的安全感,如果说理,转移注意力都对此类孩子不起作用,我们会适当使用冷处理法,给他一些玩具让他自己去玩,当组织其他小朋友进行活动时,会吸引他参加并给予一定的关注。
2―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家长要理解孩子这种反应,孩子白天在幼儿园哭的太多,晚上回到家一定要让他喝一些淡盐水补充体力,还要让孩子早睡早起,睡足9―――10个小时。
一种小朋友又哭又闹,还把幼儿园的玩具扔得乱七八糟,吃饭的时候故意把饭菜弄在衣服和桌子上,打人咬人,在地上打滚,时不时地开门就要玩外跑,这类小朋友性格比较外向,个别的比较暴躁,他们喜欢把不高兴发泄在外界环境上面,对这类小朋友,我们主要以讲道理为主,让小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注意多给他爱的关怀,还会适当地对他的进步进行一些奖励,像语言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小红花等等。
小朋友好奇心重,在幼儿园看到很多家里没有的东西,立刻产生了兴趣,去幼儿园的前几天很高兴,不哭不闹,也不嚷着叫爸爸妈妈来接,但是过了几天,当他熟悉了幼儿园的生活环境,知道自己要每天重复时,就会厌烦,开始用大哭表示自己的不满,这类小朋友怀有对新环境的向往心态,他们性格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刺激的事物。
利用他们送我好奇心,我们会多介绍在幼儿园里他还不知道的事物,比如我们会带他去别的班级看看,告诉他哥哥姐姐们都在做什么,转移他的视线,也是很好的方法,小朋友看到新鲜的事物就会很快忘记刚才发生的事,如果宝宝对幼儿园生活没兴趣了,想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家长可以在最初一段时间,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幼儿园,起一个间接情感寄托的作用,在孩子接受陌生的环境和老师伙伴初期起到熟悉,温暖的情感安慰作用。
老师在和家长交流的时候,有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很开朗的,什么都说,什么都乐意去做,但是我们去发现他们在幼儿园里不说话,坐在角落里呆呆地什么都不愿意做,这类小朋友表面看上去没有哭,但是心里却在默默地流泪,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多和他聊天玩耍,建立感情。让他消除恐惧感,慢慢熟悉幼儿园生活,从心底尽快信任老师。这类孩子甚至比其他类型的孩子更加需要爱,
比如;当看到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找一个最可爱最漂亮的毛绒玩具送给他并说;“我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可以随时给予他帮助的朋友。在老师试图打开孩子心扉的同时,家长可以每天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跟老师交流,让孩子看到这样的亲切场面,帮助老师和孩子尽快建立感情。
有的小朋友本来在玩玩具,但看到身边有小朋友在哭,不一会儿,他也会眼泪汪汪,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这也正是所谓的“羊群效应”。这类小朋友容易受人影响,碰到这样的情景,我们会带他们出去走走,去操场上玩耍,把他和爱哭的小朋友分开一会儿,等他们心情平静一点儿后,再慢慢告诉他们。幼儿园是美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幼儿园获得好多新鲜有趣的东西,那些哭的小朋友只是一时的不适应。幼儿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小白兔,大灰狼,小花猫,等等几个形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容易被带哭的情景创编故事来诱导孩子,通过讲故事创编游戏的过程来诱导宝宝爱上幼儿园。
不同的宝宝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父母要及时和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更多地了解宝宝,更好地照顾宝宝。例如;有的宝宝一哭闹就要小便等等,隐瞒孩子潜在或已经表现出来的生活陋习或性格。非常不利于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教育。
家长接送孩子路上以及在家里交谈时,不要使用“类似”宝宝哭得好可伶,妈妈好心疼,“怕不怕啊”…之类的语言诱发强化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辅以夸奖,鼓励,正面积极引导为主的语言暗示,比如老师夸宝宝了,表扬宝宝只哭了小会儿,宝宝真棒,不简单,真勇敢,幼儿园老师真漂亮,幼儿园玩具真多啊!幼儿园有这么多小伙伴啊…
小班幼儿合作与分享的品质教育 篇7
当今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分享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互利。合作与分享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不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不利于孩子建立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因此,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分享”,消除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一、利用良好的环境促使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的基础。其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一)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我们在布置教室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围着看,有的甚至好奇地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主题墙面布置“美丽的秋天”中,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秋天的树林”,而孩子们也经常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的物品来,如:秋天的树叶、种子、水果、照片等,用它们来装扮秋天,使秋天更美丽,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一起分享合作的成果。又如:在集体活动《大苹果》中由于我准备的苹果图形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摘完了,董钰洲急得直哭说:“我没苹果了。”这时,赵书铭听见了说:“别哭了,我有,我给你吧,明天我带苹果给你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明天我也带。”“我带梨。”“还有我呢,我也带好吃的,我们一起吃。”……最后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美丽的秋天”由此变成了“分享的秋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总是以理解、分析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倾听同伴的叙述。教师应经常说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真想告诉你们,让你们和我一起开心!”“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大家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商量着,合作着搭积木,真好!”“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起讲故事吧!”
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点头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与分享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与分享的行为。
二、通过一日生活中的有效渗透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的形成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桌面游戏、自主性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或为某一角色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引导孩子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便使游戏顺利开展了下去,幼儿分享了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我组织了社会活动《蚂蚁搬豆》,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豆呢?在活动中我也通过对比和孩子们的操作来验证合作的有效性,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同时在活动中我进一步深入,让孩子们学会分享,我提问:“蚂蚁把食物搬进洞后,它们又会做什么事呢?”通过此次活动,不少孩子都学会了分享。为了更好地巩固,我组织孩子们参与玩运球、抬水桶、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做元宵”、“水果品尝会”、“我最喜欢的图书、玩具”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孩子们懂得了“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开心帽”、“苹果树”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三、通过外部激励强化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
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因此,不论是物质享受还是情感享受,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我们就及时采用鼓励、赞许、奖励等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使幼儿产生愉快、自尊、满足的体验,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自身的意识。所以,幼儿分享行为的形成确实离不开外部激励。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促使幼儿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浅析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 篇8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幼儿常规 幼儿习惯 培养方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基本上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小班幼儿的年龄小,依赖比较性强,对幼儿园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一旦整天要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势必就会不习惯、不适应。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必要的。幼儿园常规是幼儿活动的保证,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比较好动,如果没有良好的常规,保教活动就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我们必须从常规培养开始,使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能在小班时期形成良好的常规,就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自觉的生活习惯,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游戏或情境中建立常规
小班孩子年龄小,活动中容易进入角色,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我们就要多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到情境角色中。比如:小朋友排队喝水,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孩子作为一个火车的车厢,让孩子们开着火车喝水,这样孩子们既感兴趣又能够整齐排好队喝水。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或是机械地重复练习,孩子马上就会厌倦,因此我们要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建立幼儿的常规意识。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游戏时候用的积木玩具要放回制定的框里,是固定的位置;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了什么玩具该送什么地方,还巩固了幼儿玩具哪里拿的,放回哪里的常规习惯。如: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同样的动物回到一个家,让幼儿了解标志的提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同样的,整理玩具的事情也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在一次活动过后,我看见有好几个玩具掉在了地上,而且有些玩具放错了。我想即使问“这是谁弄的?为什么不把玩具捡起来,正确的放好?”,可能也问不出所以然来,时间长了,可能孩子还是会忘记。有一天带班的过程中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说:“老师听到教室时有哭声,我发现是许多玩具宝宝在哭。玩具宝宝为什么会哭呢?”有孩子回答我:“没有人陪它玩。”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回答:“有小朋友把它扔在地上,它摔疼了。”这时一些扔玩具的小朋友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低下了头。我又拿起几块放在积木筐中的雪花片问小朋友:“这些玩具没有被扔在地上,为什么也在哭呢?”“是小朋友弄错了,把雪花片送到积木的家里去了。”一个孩子立刻回答。“那我们应该怎样帮助这些玩具宝宝呢?”“送玩具宝宝回自己的家。”孩子们齐刷刷地回答道。从这以后,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都能主动地将玩具分门别类地收放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弄掉地上,或是放错,但是他们能够及时放好整理好。不知不觉,这种意识已经在孩子们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又如:有时候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我经常要求幼儿小脚要并拢,手要放在膝盖上。在有些幼儿没有做到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只小鞋子是小朋友,要靠拢了放在一起,不可以吵架呀!”在说这话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前面正面示范,肯定会很多小朋友都会模仿。
幼儿的常规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才能巩固,这就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教育,并反复进行练习,不断地强化、督促,才能使其养成习惯。
二、教师在建立良好常规中的作用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而且教师不能吝啬于表扬,对于幼儿有了一点进步,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孩子知道“我做对了,我进步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然而,教师是幼儿心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和幼儿一起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水。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会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生活中的行为,教师先要做出良好的榜样示范,才会成为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
三、家长的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还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班上有一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总是前几个进入盥洗室,最后一个出来,等他出来,衣服的前面和袖子几乎都是湿的,这样孩子容易受凉。对此,我特地与他家长沟通,并得知他在家中也是如此,我便要求家长严格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将袖子挽起来,限制孩子洗手的时间或是有大人看着他洗手,提醒孩子洗完手就离开。在一段时间后,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渐渐改掉了这个习惯。
小班教育心得体会 篇9
我以为对于一些过分依恋家的幼儿,让他先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孩子抱着玩具进睡,使他有一定的安全感,依靠感,心得体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像在家一样。待幼儿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规律后,再慢慢要求他不带物品昼寝。有些哭得厉害的幼儿,我有时候抱一抱他们、有时坐在他们床边轻轻的拍拍孩子的后背,使他有安全感,有时在幼儿床边唱唱睡眠曲,让幼儿安静下来,慢慢进进梦乡。
为了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除了睡觉方面的良好培养外,还培养幼儿独立地进餐、盆洗、穿***服。而这一切要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逐一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看。通过形象的教学,学习各项生活技能学会各项生活技能的正确的操纵方法是幼儿获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小班幼儿是直觉形象思维,幼儿的动作和知识发展是通过活动而习得的。 所以我以为对小小班的幼儿教育是很重要的,更要对幼儿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幼儿园小班教育心得 篇10
分析:轩宝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由于家人的宠爱,照顾得非常仔细,使得他觉得自己很是娇弱。前几天的喉咙有点发炎,在家休息了好几天,轩宝就更加持宠而娇了。其实,在幼儿园每天吃饭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外婆的担心是多余的。我采用了顺流而下的方法,让聪明的他学着自我调节。
情景二:到了晨间谈话的时间了,我放弃了原先预设的谈话内容,改为对孩子早上表现的评价。我特别表扬了虫虫,因为虫虫和轩宝一样前几天生病休息在家,今天早上来读书,非常开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轩宝看着我,希望得到我的表扬。我实事求是,没有表扬他,轩宝止住了哭声,开始参加我们接下来的话题。
分析:老师实事求是的表扬,具体的表扬内容让轩宝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也意识到老师或者说是其他人喜欢的是讲道理、懂事的孩子,哭闹并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
情景三:用餐前,我临时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些非洲难民儿童的图片,和孩子进行分享,让孩子看那些没衣服穿、没饭吃、没书读儿童的悲惨图片,并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吃中饭的时候,孩子们都吃得非常好,而且吃得很干净。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篇11
【关键词】小班 品格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A-0046-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生活自理能力慢慢增强。这一阶段的幼儿,一方面情绪比较外露,容易受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说话,不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不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再一方面听说能力基本形成,愿意尝试模仿,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教师应对这个阶段的幼儿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行品格教育渗透,让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得到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班进行品格教育的渗透呢?
一、无条件接纳每一名幼儿
教师无条件地接纳每一名幼儿,是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所谓“无条件接纳”,就是要向幼儿传达这样的观念:不论他们的言行举止如何,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误,老师始终如一地爱他们,同时予以正确的引导。无条件接纳能让幼儿获得安全感,对后期的教育、引导将起到积极作用。无条件接纳是一项全时间的工作,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让幼儿明白我们在接纳他们,让幼儿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如我们班的泽泽小朋友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父母常年外出工作,陪伴教育他的时间少,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胆小、羞怯,刚刚进幼儿园时,常常表现出没有安全感、情绪不稳定等状况。保教人员了解情况之后,都像妈妈一样对待泽泽,无条件地接纳泽泽,久而久之,泽泽逐渐变得自信开朗了。
二、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一)创设品格教育的环境
环境是促进幼儿能力、水平发展的有利因素,是渗透品格教育的基础。幼儿园应注重创设无声的育人环境,让更多的硬件环境“说话”,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如我们班创设了区域“娃娃医院”,让幼儿在“医院”里扮演各种角色(专业认真的“医生”、耐心细致的“护士”、积极乐观的“病人”),在游戏中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小班幼儿还没有分享意识,独占欲比较强,经常有两个小朋友同时争抢一个玩具,而“娃娃医院”的创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幼儿在游戲过程中不仅学会耐心对待每一件事,还渐渐学会了分享。如我们班的昊昊小朋友刚转来时性格很犟,占有欲很强,看见别人手里有玩具就去抢,还喜欢推倒别人用积木垒高的“房子”,小朋友们都不欢迎他。教师进行了多次教育和提醒,还给他的行为设定了界限都没有用。经过“娃娃医院”的“教育”之后,昊昊改变了很多,不抢小朋友的玩具和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了。
(二)在环境中粘贴暗示性的标识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太多的文字提示是没有用的,教师要巧妙运用暗示性的标识提示幼儿。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集体讨论区域规则,确定规则后以简单的图文形式粘贴在醒目的位置,时时提醒幼儿要遵守区域规则。同时,要做好幼儿每天进区计划牌,让幼儿自主选择进区,且每天有一组得到优先选择权,这样的暗示教育效果远远超过简单的说教。
三、在课程和活动中渗透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无时不在,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良好的品格行为需长时间的培养和反复提醒,因此,品格教育还要渗透在课程和活动中。我园小班先后开展了“分享”“尊重”“守时”“勇敢”“节制”等主题课程活动。在课程活动中,我们设计了故事分享大行动、故事大王哼哼龙、迟到有关系、寻宝记等游戏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故事的内容,从中学到相应的品格。在这过程中,教师时刻用品格用语去赞赏、鼓励、引导幼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良好品格的行为表现,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是渗透品格教育的有效途径。品格教育可以融入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如三八妇女节、感恩节、壮族“三月三”、端午节、圣诞节等。我们经常利用这些节日组织家长与幼儿制作贺卡、礼物、粽子、五色糯米饭、寿司等,让幼儿感受感恩、合作、坚持等品格的内涵,同时学会分享。
总之,品格教育不能靠说教,而要靠教师、家长与幼儿彼此的影响。幼儿时期是成长关键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格素养,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共同培养出具备良好品格的孩子。
小班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篇12
一、小班化教学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班级授课制, 是夸美纽斯在17世纪提出来的, 是17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班级授课制因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 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并且拥有节约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等优点而流传下来。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班级授课制, 尤其是班级人数比较多的班级授课制, 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班级学生多, 那些成绩中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难以得到教师的关注, 毕竟教师的精力有限, 他们关注的往往只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或是调皮捣蛋的学生, 忽视了中等生和学困生, 造成了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总之, 一部分学生走入了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需要的是富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小班化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 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 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班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也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 学校要想尽办法, 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而小班化教学更容易使他们获得成功。
第一, 在小班里, 学生人数少, 学生受教育的时间、空间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师生交往频率增高, 交往机会增多, 使师生之间更加了解, 感情更加密切,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更加自信。
第二, 由于学生人数少, 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减轻了, 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分析学生、了解学生、辅导学生, 学困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空间上, 实行小班化教学后, 教室空间相对增大, 学生的座位可以根据需要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 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师生情感更易交流, 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第三, 由于班级人数少, 教师为了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灵活掌握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进度, 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三、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四章中指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行小班化教学。于是, 我校于2010年开始探索小班化教学。
我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做法如下:
1.网上学习是探索小班化教学的切入点
小班化教学是新生事物, 对教师来说一切都是空白, 教师只能通过网上学习获得小班化教学的知识。学校领导前期在网上收集小班化教学相关资料, 并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对小班化教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凭着这一点认识, 我校举办了第一次小班化教学理论讲座, 并号召全体教师在网上学习、记笔记、写体会, 2010年9月我校出版了小班化教学基本理论框架式辅导材料。
2.课堂是探索小班化教学的主阵地
有了理论的支撑, 我校首先在骨干教师中开展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骨干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理念, 每人上一节研讨课, 其他教师观察后发现课堂变化不大, 基本上还是大班课, 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一部分学生, 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
学生人数的减少给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但小班化教学如何操作却成为难题。我校再一次围绕“怎样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展开研讨, 最后决定先开展分层教学, 培养教师的关注意识。教师从改革教案入手, 教案增设了学情分析、分层目标、个性化教学、分层作业四项内容, 引领教师走进分层教学。
教案改革后, 骨干教师再次上研讨课, 结果第二轮比第一轮有了很大的进步, 一位骨干教师上公开课, 全体教师听课学习。有了榜样示范的作用, 其他教师趁热打铁组织第三次小班化课堂教学研讨, 即每一位任课教师上一节小班课, 领导听课把关, 小班化教学就这样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与此同时, 学校又出台了小班化教学十项承诺, 向家长、社会宣传小班化教学。
3.课题研究是探索小班化教学的突破口
2012年底, 我校《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申请立项, 成为营口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通过开展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 由原来关注“怎样教”转变为关注学生“怎样学”, 由原来关注学生整体转变为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 我校进行了第二次教案改革, 去掉分层目标, 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把目标分解到每个学生身上, 即一个学生一个目标, 具体要求不要求写在教案上, 但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选择策略、选择教材教法、设计教学过程时, 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 因人设疑, 因材施教。为了推进小班化教学, 学校开展了小班化教学“三个一”活动, 即要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至少发言一次, 在每堂课至少组织一次小组合作学习, 在每堂课教师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辅导。“三个一”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
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讨论、研究的过程, 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复杂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课题组成员围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宗旨, 进行了反复的教学尝试和探索, 在总结、归纳、提炼的基础上, 先后出台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操作指导》和《金彦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评价表》。在这个思想的引领下, 教师逐渐找到了小班化教学的感觉。本学期在营口市第二届科研课题优秀课评选活动中, 课题组的四名教师上了小班化教学展示课, 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经过两年的探索, 我校教师形成了不同的小班化教学模式, 如孙老师的三年级语文分为激趣导入、整体感知、个性品味、情感升华四个环节;张老师的五年级语文则分为设疑激趣、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分层练习、激励评价五个版块;李老师的五年级英语把课内外结合起来, 分为趣味热身铺设新课、组内操练突破重点、巩固训练课外延伸三步, 都很好地贯彻了小班化教学理念。
小班化教学使学生进步较快, 六年一班张同学擅长英语口语表达, 为发展张同学的这一特长, 英语教师课上经常给她提供锻炼的机会, 现在她的英语口语非常棒, 六年二班李同学语文较差, 一节课下来根本记不住本课的生字, 因此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小班化教学后, 在语文教师的耐心辅导下, 李同学进步很快, 除了能记住本课生字以外, 还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语文有了学习兴趣, 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七年一班杨同学对48个国际音标掌握得不好, 导致她在拼读单词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经过同学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辅导, 现在杨同学能够根据音标提示准确地读出单词, 并且经常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音标的心得。八年一班李同学在数学课上爱溜号, 开展小班化教学后, 李同学不但改掉了溜号的毛病, 成绩也由原来的60分提高到80多分。八年二班孙同学以前听课不认真, 通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课后辅导, 每节课由原来只能掌握三四个词组, 提高到每节课能掌握十多个词组, 并且每节课还能说两段口语语段, 其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七年二班王同学, 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朗读很棒, 她的理想是当一名主持人, 语文老师经常给她创造朗读的机会以及表演课本剧的机会, 她后来在学校举办的朗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小班教育的心得】推荐阅读:
教育心得体会-小班10-08
小班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05-14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06-26
3小班化教育交流新昌-小班化教育07-04
直面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验的10-20
小班化教育07-04
安全教育小班06-14
小班开学安全教育07-04
小班美术教育05-16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