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文化氛围

2024-10-24

课堂文化氛围(共12篇)

课堂文化氛围 篇1

引言

众所周知,课堂文化的构建有利于班级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为课堂教学环境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如此不仅有利于陶冶学生高尚情操,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将课堂人文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课堂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渠道。在初中美术教育中,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课堂上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更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条件,尤其在素质教育中加强文化氛围的构建,对于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构建充满活力的艺术文化环境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为此,本文就初中美术课堂文化氛围的建构展开探讨。

一、文化氛围的内涵

文化氛围,从总体来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对周围的人形成一种向上的感染力。比如,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农民红学家”的胡世庆,以研究《红楼梦》而名声大噪,而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那是怎样的环境造就了他呢?曾去拜访过胡世庆的陈家檐说,绍兴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都很平凡,但是都在做着自己的学问。曾有个普通的专为用户送液化气罐的师傅,撰写关于绍兴桥文化的文章,在他家中,竟然看到一屋子的书,这就是文化氛围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课堂上也要构建这样的文化氛围。课堂上的文化氛围是指课堂授课形式、环境、气氛中所形成的一种较为高尚的软环境,它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并且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起到教育、引导、制约的作用。由此看来,在教学课堂上建构文化氛围意义重大。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构建文化氛围的意义

1. 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根本,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水平的高低,为此,发挥教育的作用对振兴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它也愈来愈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对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以及深化教育改革,起着巨大的作用。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营造文化氛围,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特色。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有相当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知识来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于此同时,又能够在课堂上和学生形成探究性的学习气氛。如此一来,便能够激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为学生学习美术注入活力,活跃课堂气氛。

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能够独立地去思考问题,审美正需要这样一种状态,那么如何将这种状态发展成为最佳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亲身体会,这样才能让他们感悟美术的真谛。例如,教师在讲授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作品《日出·印象》时,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创造这副作品的背景以及这位画家的风格,让学生自己对作者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由教师引出莫奈的创作特色——将表现对象融入自己主观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作品,提高其审美能力。

三、如何构建初中美术课堂的文化氛围

1. 将文化与时代融合,在兼顾适应性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推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要及基本美学素质的提高是意义非凡的。在这个美术作品创作形式多元化的时代,为学生体验艺术的感染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就所处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的生活,对时代文化理解进行艺术课题的开发,从而发挥他们的自觉性、创造力去开拓创作新作品。

2. 针对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样是美术欣赏,不同年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注重对他们诸如色彩、构图方面的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如民间剪纸这样比较直观的手工创作课程,注重培养他们对作品本身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的领悟。比如,在罗中立作品《父亲》中,不仅仅只是让学生看到它的色彩,还应明白这种色彩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内在的东西,要让他们知道这种色彩体现的是一种沧桑。如此,触类旁通就知道靳尚宜《塔吉克新娘》表现的就是别样的甜美了。

3.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导入情感教育

美术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本身就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它需要注入灵感,而灵感的培养是需要学习对事物有一定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事物情感的培养。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引入色彩课,加注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引入设计课,要他们通过自己创造来激发对劳动的热爱,等等。有了情感,美术课程的学习就成了一种乐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构建文化氛围不仅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特色,为学校、学生及社会的发展提供契机,而且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也为以后生活情趣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大力推行文化氛围的构建。

摘要: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构建充满活力的艺术文化环境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本文分析了文化氛围的内涵以及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构建文化氛围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美术课堂文化氛围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文化氛围,构建

课堂文化氛围 篇2

家庭文化囊括的范围很宽,包括生活方式、道德修养、个性追求、处事为人、行为习惯等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无不反映在家庭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功能。

家庭文化并不等于家长的学历和拥有的知识程度,但又与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知识分子的子女未必能成材,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弟亦可成为博士生。这里除了天赋以外,还有家庭文化所熏陶出的子女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关。科技界一对夫妇对女儿只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女儿只知念书而不知世事,造成性格孤僻、狭隘。在大学里因不适应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受不了半点儿挫折,结果自绝于风华正茂。另一位农妇,虽然目不识丁,却常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穷不能志短”等朴素的生活哲理教育儿子,而她于艰难的生活中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于无声中影响着儿子的性格,最终她的儿子成了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

良好的家庭文化,如同绵绵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身,使其思想品质、情感意志、个性习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试想,终日无所事事,或“砌长城”不分昼夜,或泡舞厅半夜不归,或自私自利粗俗刁钻的父母怎能比热爱自己的事业,学习工作到深夜,工余闲暇有着广泛而高雅的爱好,心胸开阔豁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助人为乐的父母?这一切又怎么不会在他们子女的成长中留下印痕呢?

当家长的只重视子女的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者为数众多。其实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而良好的家庭文化的功能正在于此。

营造核心价值文化氛围 篇3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既是执政党对党员思想作风的要求,也是做人做学问的准绳。

忠诚——心正为忠,诚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当代军人要想有所作为,做一番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当代军人的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表现最强烈的意识是党指挥枪,最牢固的信念是跟党走,最坚决的行动是听从党中央的号令。

教為战——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决定了政治院校的教学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以未来高技术战争为背景,以有效履行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牵引,研究教学、搞好教学,探求制胜之法。实践教学、演练教学、学员讲坛,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人才支撑和思想保证。一切脱离部队需求、脱离未来战争需要的空言、陈言,大话、假话,统统去掉。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战争准备的过程比真正的战争更重要、更艰巨,来不得半点虚伪,否则将会在未来战场付出血的代价。

居之不倦——在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上苦心钻研,孜孜不倦,这是一个人耐性和内心有定力的体现,也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去掉浮蹀,多点闲静,养以身心,走进去会发现一个值得为之付出与求索的境地,一些不足为他人所道的乐趣。

行之以忠——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叫做“忠”。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是职责所系。

和——就是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很早就有“和同之辩”。所谓“同”,就是同一,相同。所谓“和”,就是不同东西的平衡。“和”能够产生不同事物、不同思想,不相同事物的平衡、和谐,又能产生新事物。所以,主张“和而不同”。这些对我们建立和谐军营、和谐社会不无启示和借鉴。

厚德——丰厚自己的品德。宽厚是德,谦虚是德,团结是德,正派是德,人格是德。德为才之帅。当代军人的德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的合格、其次是做人的人格,不轻易随人俯仰.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春华秋实——耕耘与收获是辩证的统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成绩的取得不会是空穴来凤。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她的明艳,然而她的芽儿却洒遍了战斗的泪采,浸透了牺牲的血雨”。

课堂文化氛围 篇4

充满人文氛围的、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净化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学生在优美宜人的精神家园中生长、休闲、体验,心情格外舒畅,走进课堂时心境格外好。为此,思想品德课堂良好文化氛围需要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形成。

学校应营造优美洁净的环境,形成人人共建整洁校容校貌的氛围。我们在校园的墙壁上张贴“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洁净校园,从我做起”“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等标语,时刻昭示学生爱护清洁,讲究卫生,以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注重绿化建设,多些花草树木,使校园空气清新舒适,愉悦师生的身心。我们在学校绿化区域书写了“小草点头笑,请你多关照”“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笑声,什么都别带走”等标语,时时提醒学生爱护花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校注重优秀文化标识设置,建设文化长廊,设置“德育苑”,让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领导题词等时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发奋读书,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重视教室文化氛围的营造

教室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我们应该改变那种有设施设备而无文化的状况,赋予教室内部环境浓郁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其育人的功能。

我们要求学生在课桌上张贴自己的“座右铭”,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更要体现班级文化的个性和精神。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墙面,张贴名人名言,张贴精美的《班级公约》《一日三问》《班训》等制度标识牌,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自我学习,促进学生发扬前辈的各种优良作风和崇高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给学生丰富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班级宣传栏表扬班级内各种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同学、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重视课堂制度规范的制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并完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课堂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逐步形成制度文化风貌,促进良好课堂文化氛围的优化和发展。

我们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把班级管理制度的内容交给学生去讨论,集思广益,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让班级管理制度有生命力、实效性。我们也要重视课堂管理制度、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从而规范、引导学生课堂行为,使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化。如我校制定的“品德课堂,立德为先;课堂学习,积极主动;共同研讨,师生互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品德课堂规范,引领学生课堂行为,促进学生品德素养提高。持之以恒地贯彻课堂制度规范,经常性地组织针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做具体,做到位,引领教师经常抓,抓细节,耐心教育,从而让品德与生活课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我们坚持做到“三字”准则,坚持“爱”字当头,协作互助;“情”字相融,细雨润物;“诚”字相伴,宏大其量。通过“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坚持榜样示范育人,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比如,教师要说一不二,说过的话要算数,教育孩子讲究诚信;对学生不吝于说“谢谢”;当发生错误被学生指出时,不要恼火,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学生耳濡目染,学有榜样,受到教育。有了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形成宽松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五、重视课堂文化活动的开展

“活动是少年儿童最好的精神食粮”。人的认识能力是在活动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了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思想品德课堂文化氛围创建离不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活动。

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军训、运动会、体育达标竞赛、科技节、艺术节等大课堂实践活动。这些规模大、影响深的活动,能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成长,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自尊自信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学习经验交流会、辩论会、演讲会、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文化氛围创建“五路径”,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让学生走向实践,走向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参考文献

论文: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篇5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春光小学 刘炳珍 2014.1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班级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了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我们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以“个性”为特色,建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在本质上反映着班级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改变传统班级文化建设中环境布置的单调性,追求一种以“个性”为特色的文化。让墙壁说话,感受温馨。把孩子们的智慧和快乐充分利用墙壁的空白空间炫出来,时时提醒孩子们曾有过的、现在依然存在的快乐和幸福,唤起他们心底的温情,即创造一种回归童心,引领孩子求真、求善、求美的文化。

1.班级有“家”的温馨

教室环境的布置要有技巧性和艺术性,这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另一种语言”的环境。在教室布置时发动学生来参与,发挥大家的智慧来装扮自己的“家”。“欢乐家园”是本班个性化的班名。班级的标志是一只可爱的蓝猫,它和好朋友咖喱一同读一本书——这象征着本班学生酷爱读书,同学间团结友爱。蓝猫热情活泼、机智勇敢,它值得每个孩子学习,为此还确定了班规、班训。同时教室各角落张贴了同学自画的蓝猫运动图、学习图、惜时图、友好图„„让本班同学走进教室中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也让其他人走进教室感觉耳目一新,同时能感觉一种浓烈的艺术氛围和一股书卷气。

2.“快乐成长驿站”

教室后面学生天地的主题是“快乐成长驿站”,共由四个板块组成:①班级展示台——“蓝猫创意乐园”,张贴了孩子们的图画、手工、书法作品、作文,这些都显示了孩子们的才华,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②“心情驿站”板块最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最能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奇思异想角”,张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动员全班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④“新星崛起”板块可称得上是一个奖励平台,它既是对一段时期内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小队进行表扬、鼓励,也是对其他同学思想的一种正面牵引,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思想境界。

3.“语林漫步”

让每个学生的心灵在教育精神的灌溉下,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我精心挑选了四句名言制成个性图案张贴在教室的柱子上,还在黑板一角开辟“每日格言”,按学号每天有一名学生会写上有意义的名言,利用晨会进行诵读,并要求学生摘抄在名言本上。积累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学名人试写自己的“名言”。

二、以“兴趣”为主线,优化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的时间就是每周的中队会,我对工作思路、方法进行大胆改革,依创新思维方式来确定主题。如:我组织过“我评班主任”主题会,班主任选择了“被告”的位置,敢于暴露矛盾,也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看到学生课间运动少,于是开展“课间10分钟该不该休息”的辩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生思想得到了洗礼,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关系变得更融洽。

2.课间体育活动

为了方便学生,确保人人都有一定的锻炼时间,我把一些轻便的体育器材借到班级中去,又发动学生自购一些器材,开展了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活动。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为他们创造了表现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体味快乐。

3.读书活动

在读书活动中,我发掘各类资源,完善读书机构,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展了多样的读书活动。比如确定共读数目,每月开展班级读书会;写读书日记,定期交流评比;制作读书小报,分享读书体验;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让书香从班级弥漫到家庭等。

三、以“爱”为纽带,温馨班级阵地。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小天地。教师应把它变为学生受赏识、体验成功的温馨乐园。

1.把微笑送给学生。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只要一发现就表扬,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

2.把真情送给学生。

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对待每一位学生,我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拓宽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时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3.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营造灵动氛围 构建教室文化 篇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即离不开他所生活、生长的环境。所以构建教室文化、营造灵动氛围,对班级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墙面都能说话,都能微笑,都能教育人、催人进步,让整个教室空间充满文化的气息,才能让教室真正成为一个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净化心灵、陶冶精神的环境。让教室成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空间,成为师生心灵交汇的场所。

一、让教室成为一个散发书香的天地

书香教室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风貌,是班级文化的集中显现。班主任要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让学生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汲取成长的养料,使阅读成为学生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让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在班级的一角设立图书角,每个同学把自己喜爱的图书献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可以由老师提供孩子喜欢的书,为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温馨的阅读空间,让他们去领略知识的魅力,感受浓浓的人文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同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教室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是老师教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对人性真善美的个性化解读。

二、让教室成为一个回归生活的家园

我们的教室应充满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趣。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分别把教室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不同的风格,让学生在绿绿的草地上、五彩缤纷的花丛中识字学文;在蝉鸣的林间小溪旁、浩瀚的星空中展开研究性学习;在稻浪滚滚、瓜果飘香的丰收园里吟诗作文;在千姿百态的窗花和圣诞老人的祝福中进行言语交际和实践活动。这样的学习该是多么的有趣啊!

除此之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开辟探索角,鼓励学生把自己想知道但目前靠自己的力量还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和研究内容公布出来,共同探讨、研究,培养孩子们的探索与合作精神。

如能做到这些,那么往日那冷冰冰的、僵硬乏味的面孔就会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温馨与快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家”。沐浴着浓浓的富有成长气息的阳光雨露,孩子们能不轻松愉悦地健康成长吗?

三、让教室成为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

“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说话”。我们要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良好的育人功能。可以在墙上挂学生最喜欢的名人名言,使学生在伟人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良好熏陶。在“对话”中,还要多一些人文化的提醒,从而引导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学校有一则标语:爱自己的母亲!多么普通的话语,但比那些用成人口吻写成的守则和规范更令人容易接受,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四、让教室成为一个挑战自我的场所

教室挑战环境的创设并不是一味地为难学生,而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创设情景,提出“难题”,锻炼其摆脱依赖、克服困难、承受挫折、培养自信、增强勇气。

每学期开学初,让学生们在自己班级设计的“心愿树”或“成长袋”上挂上这学期自定的一个奋斗目标,让学生们许下心愿后并为之不断努力,体验挑战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五、让教室成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

在班级的墙面上设立一个美文角和书画栏,把孩子们的美文和书画作品贴上去展览,每两周更换一次,也可以体现“机会均等”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最好的作品,自己和自己比。

人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小小的成绩栏,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杰出的同学得到了认可,而成绩平平的同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成就感。这样,可以使好的不至于骄傲,差的也不至于自卑。特别是组织学校“开放日”的时候,可以让每个孩子能自豪地对来访者,对来参加家长会的父母朋友说:“瞧!这是我的!”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这么自信,那么教室就成了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课堂文化氛围 篇7

一、中美课堂比较

1. 中式课堂教学。

在传统中式课堂中, 学生往往专心安静地听教师讲授, 专注地记录课堂笔记, 很少对教授的知识提出质疑, 或是主动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即使在学习中遇到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不愿意在课堂上提出来, 而是要等到课后再单独找老师提问解答。

而中式教师也已经适应了扮演主角, 更倾向于按照预设好的教案和节奏进行知识讲授, 不希望计划好的教学思路和进度节奏被学生的提问打乱。

2. 美式课堂教学。

在美式课堂中, 学生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充分展示自我, 彰显个性。同时还喜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 并把这种质疑理解为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渊博知识的信任和认可。

美式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和启发的角色, 十分鼓励和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质疑提问,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 自行探索出答案。在教学环节设计上, 教师也给提问答疑留出了很大的时间空间, 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质疑、大胆创新。而对于学生提问, 教师并没有视为是对自己教学课堂的“添乱”, 而是学生对课堂的投入、对教学的积极回应与认可, 故而持肯定认可的态度。

3. 利弊分析。

中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信息容量较大, 学生的硬性知识储备和记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但是自我表现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美式课堂注重学生独立思考, 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思辨能力, 和创新能力, 但是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信息量就相对有限。

二、文化析因

在中美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下, 课堂氛围也大不相同。究其根源, 在于中美两国文化上的差异。

1. 中国的集体主义VS美国的个人主义。

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世代熏陶下, 中国人崇尚的是谦卑有礼的中庸之道, 强调个人是集体的组成之一, 不好出风头。在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下, 在衡量个人行为时, 往往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 个人表现行为会被冠以“张扬”、“爱出风头”、“好大喜功”、“集体观念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旺盛”等负面评价, 容易招惹是非, 并可能会落得“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等不堪下场。所以, 这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打破沉默, 开口发言了。

美国是一个人口多元化的年轻的国家, 不同的种族人群为了享有公平的权利而需要不断主动争取。人们需要不断的自我激励, 自我肯定, 开拓进取。所以, 这就造就了美国人民充满自信, 喜欢自我展示、参与竞争的性格特点。所以, 在美国文化中, 个人展示、张扬个性的行为, 则会被解读为“勇敢”、“自信”、“有个性”、“可以提升集体”等正面形象, 个人表现是获得认可和鼓励的。

2. 中国的等级权威观念VS美国的民主平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中, 历来主张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受到辈分、等级权威观念的制约。所以, 人们认为, 学生就应该绝对听从教师的教诲, 不能有半点违抗, 甚至质疑。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行为, 则被视为是对教师的不敬和质疑, 是对教学能力的不信任, 是对教师权威的一种挑战。

美国文化深受基督教的新教思想影响, 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民主、平等。所以, 学生把教师视为追求真理的同盟, 提问、探讨被视为是严肃认真治学的表现, 也体现了对教师的尊敬。而教师, 也认为学生积极提问是对其民主平等的课堂和开明的治学态度的一种认可。

三、对策

针对以上文化根源上的成因分析,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我们应该转变观念, 对现行的中式教育做出适当调整。

1. 纠正个人主义观念误区,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要让学生明白,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可以共存的, 甚至是相互促进的, 由此来去除学生自我表现就是出风头, 会打破集体和谐氛围的思想负担。只有当每个个体都出色地完成自身建设、发展和自我完善时, 集体生命力和竞争力才会得到大幅的提升。所以, 积极的自我展现, 自我建设, 也是集体建设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也是在为集体争光。

2. 打消对权威性的盲从心理,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告诉学生, 能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 举一反三, 形成自己的观点, 进行创新, 或是提出质疑, 那也是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而学生经过思考提出的疑问在得到解答之后, 势必会加深其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 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最有力证明。

3. 增设提问答疑环节, 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共建班级文化,创设育人氛围 篇8

一、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 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是班级文化的有形部分。俗话说:“环境造就人。”心理学也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不难发现, 一个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 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一般都比较强。

班级环境布置应追求高雅、整洁、优美、净化及和谐, 富于教育性、鼓动性, 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价值, 充分挖掘教室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最佳体现班级奋斗目标与本班特色和传统。一个优秀班集体应该是教室窗明几净, 地面一尘不染, 桌椅横竖成线, 绿色植物缀在窗前……黑板上方可贴上国旗和班训, 如“敬静净竞进”“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使学生时刻接受教育。墙壁两侧可张贴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或悬挂学生崇拜的名人画像, 起到激励督导作用。黑板报是“班级的眼睛”, 应采用小组轮流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应力求期期图文并茂, 内容上体现班级精神文化。黑板报两侧可开辟“我也露一手”、“学习园地”或“文坛漫步”等专栏, 让学生充分展示绘画、书法、剪纸、摄影、小报、作文等特长及成果。图书角、自然角不可少, 光荣榜或荣誉栏、《班级公约》也应置于教室显眼的地方。

总之, 教室环境应处处弥漫着求学上进的气息, 充满“比学赶帮超”的浓浓气氛, 让自发的环境影响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把无形的教育基因蕴于有形的物质之中。尽管班级物质文化这一层面对人的影响是“桃李不言”的, 但事实证明其中蕴涵着独特的育人效果。

二、坚持班级制度文化

常言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班集体必然有一套具有规范化、约束力的管理体系, 也称之为班级制度文化。这是班级文化的保障体系, 更是维护正常的班级学习、生活秩序的主要保证。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 只需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受到必要的约束, 才能健康成长。为此, 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必要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形成《班级公约》, 包括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卫生制度、值日制度、体育制度、小组竞争机制等, 告诉全班同学哪些是该做的, 哪些是不该做的, 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使班级在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 使大家的行为有明确的参照标准, 再让全班同学严格遵守, 自觉用这些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久而久之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班级公约》只有经过全体成员整体的认同, 集体都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把自己的言行与集体荣融合成班集体的共同追求, 才能真正成为班级制度文化的组成因素。因此, 它必须是在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切忌要求过高。操作时要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用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还要持久地强化行为训练, 注重实效, 否则会流于形式。

在班级管理中, 最好坚持实行“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负责制”, 明确各自的职责, 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人人为班级, 个个是主人”, 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 这种民主管理风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是新课标的需要, 也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

班级制度文化开发的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真正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运行有序, 它既是班集体奋斗目标达成与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 又是规范约束全体成员自觉遵规守纪的主要教育手段。当师生个人的言行与班级制度文化的规范相冲突时, 必须坚持自觉服从班级制度文化的规范。

三、涵育班级精神文化

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 是无形的、内隐的, 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表现为班级奋斗目标、集体舆论、班风、人际关系, 等等。

奋斗目标是一种代表班集体的强烈追求和奋斗方向的期望, 是班集体教育每个学生的灵魂, 具有导向、激励、调节和衡量功能。全班同学要共同讨论出富有挑战性的奋斗目标, 齐心协力为之奋力拼搏, 如“争创优秀班集体”。这是大目标, 还要注意将比较抽象的大目标分阶段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体系, 如:全班违纪现象, 常规检查力争扣分最少, 平均成绩年级第一, 校运会力争第一, 各项竞赛及活动积极参加, 力创佳绩……要尽量使目标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看得见, “跳一跳”能够得着。

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兴我荣, 班衰我耻”应成为全班同学的共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 而是相互间的融合,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好比“由成千上万条溪流汇合成的江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心、充满爱, 对集体都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 把自己与集体荣誉联系起来, 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 最终把集体目标内化为个体目标。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压倒优势的、为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要形成一种能扶持正气、抵制错误思想的集体舆论。健康的集体舆论是鼓舞、激励和约束人们言行的巨大精神力量, 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班风越好, 学生个体目标完善的希望就越迫切, 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 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

班主任要善于设计、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有益的集体活动, 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育和引导积极的集体舆论, 增强集体荣誉感, 让学生对班集体有家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 逐步形成为班级增光添彩、维护优良班风的良好习惯。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 体现班级特色, 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培养健全人格。如:结合不同节日可开展“三月风”学雷锋活动月、三八妇女节“孝心献给妈妈”、植树节“认养象征树”、国庆节“爱国主义赛歌会”、元旦“辞旧迎新联谊会”等活动;平日可常组织“亮才会”、“新闻发布会”、“路在脚下”、“走近名著”、“爱心在这里延伸”、“做一分钟勇者”等主题班会, 坚持每日三分钟演讲、古诗文诵读……这些活动无不能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实践证明, 我班具有浓厚的“人和”氛围, 这三年来在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校运会总分第一、冬季四项比赛第一、大合唱比赛第一、广播操比赛第一、文学常识比赛第一、黑板报评比第一、读书征文活动和手抄报比赛都获“优秀组织奖”, 每学年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还曾被原锡山市授予“先进学生集体”的光荣称号……这一切与长期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

总之,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和艺术, 其中, 物质文化是实体, 制度文化是中介, 精神文化是核心。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 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人, 努力建设好班级文化, 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 个性得到发展, 让班级成为学生的乐园。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 是师生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班主任要建设班级物质文化, 坚持班级制度文化, 涵育班级精神文化, 带领全班同学共建班级文化, 共创育人氛围。

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篇9

以校风建设为导向, 形成学校精神文化

校风是校魂,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爱为源注重个性和谐发展。

办学宗旨: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

育人目标:身心健康品行高雅学创皆能。

校风:文明求实勤奋争先。

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道。

学风:尊师乐学慎思笃学。

全校将围绕“把我校办成优质特色高中”的总体目标, 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形成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教师师德师风教育, 形成严谨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形成浓厚的学风。结合学校实际, 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处室文化建设, 形成以德立校和依法治教的良好育人氛围。

以“以人为本”引领人文校园建设

“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 每个作为个体的人 (包括教师和学生) 都应得到尊重、信任和激励, 校园中充满了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 校园成了师生生活的乐园, 发展的沃土。

1. 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 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品位。

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书香校园为目标, 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方式, 努力使教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实施者、自我教育者, 让教师自身的发展在长度上有终身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广度上有宽阔的视野, 能与时俱进, 与时代同步;在深度上有科学与人文的底蕴,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得到不断增强, 精神生活得到不断丰富, 心理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个体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努力实现情意与认知的高度统一。

所谓情意, 就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所谓认知就是指理智、知识、理解能力。一堂好课应追求情意发展与认知发展的和谐统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彰显了人文关怀。情感不仅指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机, 更指内心的独特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学生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在学校科研工作中应坚持以校为本, 注重研究性学习, 促进学科交融, 丰富学校课程内容。

学校科研工作应坚持理念上升起来, 工作上沉下去,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科研过程中, 注重把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统一起来, 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研究性学习中, 关注当今时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发展的最前沿, 结合学校实际, 开发了一系列新的课程, 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如“电影音乐欣赏”“课本剧”“数学与美”“美术与创意广告”“生活中的哲学”“《红楼梦》中的经济学”……选修课程涵盖各个学科, 涉及到多方面知识内容, 这既拓展了教师的视野, 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以校报刊为途径, 积聚校园文化底蕴

充分发挥校报校刊的宣传、导向、辅导、监督、熏陶和纽带作用, 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 办好学校的校刊和校报。坚持定期出版, 及时反映学校发展改革大事, 报告师生工作学习生活, 展示师生的文学艺术才华, 形成校园文化阵地, 促进校园文化的交流, 凝聚校园文化精髓, 积聚校园文化的底蕴, 使师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集力, 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以校园网络建设为手段, 拓展校园文化空间

网络为校园文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物质技术环境, 校园网不仅仅是大众传媒, 它也已成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与日俱增, 校园文化借助网络新空间, 有了新的深化与延伸。学校以校园网络为载体, 通过整合和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活动, 用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减少和避免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师生员工的影响和侵蚀, 并利用家校平台等媒介, 发挥校园文化对家长、社会的辐射作用。

以“显性课程”的开发完善校园文化

1. 激活校园集体文化。

单调、枯燥、乏味、沉闷的校园生活, 缺乏吸引力和向心力是校园文化未能很好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症结所在。改变这一状况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激活校园文化环境, 引进一些社会文化生活中生动活泼而又格调健康的内容和形式, 为校园文化注入时代的生机和活力。从教师方面看, 学校党组织、工会、共青团要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及节假日, 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 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学生方面来看, 要将学生德育工作、团队工作中的集体活动具体化、序列化, 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 增强育人功效。积极开展各项评先评优活动, 激发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潜能,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立志成才。上述活动既全方位活跃了教师、学生的文化生活, 又从多侧面多角度激活了校园集体文化。

2. 强化校园规范文化。

校园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群体, 要求师生依照一定的规范行事是绝对必要的。校园的规范文化有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约束机制的作用, 促进师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要根据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和《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 制定体现校园意志、反映师生要求的规章制度, 为学校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建设奠定基础, 在制度上切实保证校园文化建设走上健康的轨道。

3.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 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如举办校园文学刊物, 创作适合本校特点的校园歌曲以及根据本校所处具体的地域特点和环境特色, 开发乡土教材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 努力形成各自的校园特色文化, 彰显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以“隐性课程”的开发拓展校园文化

1.强规划, 重管理, 努力实现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

以校园整体的协调、美观、干净、整洁, 让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美化学生的心灵, 净化学生的思想, 提升学生的素养。

2.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在适当位置建设校园文化长廊, 同时, 充分利用走廊、教室、花园、绿地等设立名人雕塑, 悬挂宣传标语, 办好体现学生文化特点的黑板报, 设置温馨警示语, 建设好校园的“走廊文化”, 让全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效果。

3. 挖掘教育资源, 丰富校园文化。

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内涵, 建设与学校紧密联系的德育基地, 拓展社会与校园文化外延。

试析主题酒店文化氛围营造原则 篇10

1 市场导向原则

在市场经济中, 任何产品的开发都要以市场为导向, 主题酒店产品的开发也不例外, 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市场定位。任何产品的开发不可能迎合所有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 对产品开发者而言, 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确定当地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十分必要的;二是目标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在目标市场被确定的基础上, 产品开发者要进一步掌握目标市场需求内容、规模档次及发展趋势, 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主题酒店, 营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氛围, 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 与环境相协调原则

主题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旦形成就是城市的一道风景、一处文化集散地, 酒店形象就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所以主题酒店在进行文化氛围营造时, 必须考虑到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与城市文化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并不意味着主题酒店的文化只能局限在当地的文化中, 不能采用异地文化或一些差异性文化, 而是要求主题酒店文化氛围能与环境形成整合, 对城市形象起到优化和提升的作用。

3 主题延伸和更新原则

主题是主题酒店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所有的商品一样, 主题酒店的产品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也会经历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主题酒店的主题要不断延伸和更新, 以使主题酒店的优势得以延续, 减缓衰落的时间。延伸就是要对原有的主题内容进行扩充, 挖掘新的更具吸引力的优势;更新就是对原有主题进行新的内容调整, 甚至改变原有主题。因为主题很容易被模仿, 一旦某一主题对顾客的吸引力下降, 经营管理者就应该转换思路, 寻找新的有优势的主题取代原主题。

4 与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主题经营最本质的就是要融入“文化”的成分, 它不仅仅是外观要有特色, 更重要的是在于它融入了文化的成分, 而文化则透过酒店产品外观和服务等各方面渗透出来。主题的本质是文化, 酒店选取怎样的文化品位来进行主题设计, 是沿海文化还是内地文化, 是西洋文化还是华夏文化, 是少数民族文化还是汉族文化, 都不分轩轾, 无先进与落后之别。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名副其实, 那种挂着“意大利厅”、“纽约厅”的门匾, 里面却看不到意大利文化、美国文化, 摆设的是普通沙发, 乃至红木桌椅, 这种错位只会让人啼笑皆非。

5 高效率轻便式原则

进行酒店局部的主题经营, 在设计时必须遵循高效率的原则, 主题是一种时尚的体现, 因此, 主题的设计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如果酒店设计的主题要过很久才能为酒店带来盈利, 而外面的世界一天天在发生着改变, 当你准备好时, 这样的主题或许已经过时了, 因此要注意开展主题经营的效率问题。此外, 还应该遵循轻便式的原则, 主题随着时尚而变化, 如今的世界发展迅速, 人们的观念转变得很快, 酒店在进行主题经营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今后主题的易改性。比如, 在设计一套主题客房时, 应该注意到今后这套房间的变动趋势, 也就是说在装修或布置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到现在的主题效果, 还应该兼顾到要便于今后主题的发展和改变。

6 把握多元文化与本土化度的原则

作为文化的特殊载体, 主题设定必须建立在对古今中外文化的透彻了解上。主题酒店概念本身属于“舶来品”, 且特定客源中也不乏外来文化的爱好者, 因此, 国际经典文化是主题酒店创意的重要宝库主题酒店可以巧妙融合其他外国经典文化, 把握合适的本土化尺度, 突显本国的、地域的文化内涵。当然, 文化融合不能生硬和简单地模仿, 失去创新性的不中不洋“怪胎”式主题必然无法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在中国特定的投资环节上, 决策者必须对西方经典文化、投资地文脉有深入了解和把握, 才能落下两者交融的点睛之笔, 否则会弄巧成拙。

7 系统化原则

主题酒店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 要注意其整体性。酒店内部的要素从有形要素到无形要素都要体现酒店的主题文化。首先, 在酒店的外观设计和建筑风格上要体现主题文化。酒店外观设计的风格给顾客留下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顾客对酒店的初始印象, 这对顾客的决策选择至关重要。其次, 酒店的设施设备以及室内设计要体现主题文化。如以古朴典雅为主题特色的酒店, 设备设施宜于用古香古色的木制品, 渲染出厚重和深沉。再次, 酒店的服务人员要体现主题文化。这主要体现在服务人员的着装、言谈举止上。如一家以清宫廷为背景的“太后大酒楼”, 服务人员统一身穿清宫女旗袍, 头戴辔头, 再加上她们服务顾客时举手投足间所带的宫女味道, 都让顾客觉得仿佛回到古代, 享受到皇帝的待遇, 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谢俊荣.酒店主题经营探析[J].财经界, 2007 (10) .

[2]秦浩, 孟清超.主题酒店的定位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 2004 (4) .

[3]黎花.主题酒店产品的设计原则[J].饭店现代化, 2004 (4) .

建设廉洁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篇11

一、深化认识,突出重点,提高尊廉崇洁的思想素质

廉政建设是贯彻集团公司政治安全和形象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作为廉政建设有效载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对于扩大企业廉政建设覆盖面、推进企业廉政文化面向基层面向职工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加大源头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基础,更是我们提升管理、搞好生产、保证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尊廉崇洁机制。在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党委要从宏观上把关定向,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指导。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始终对管理人员任用、财务、资金、物资采购、安全生产管理等事关大局的管理环节紧抓不放。不断扩大工作范围,将廉洁文化建设延伸到职工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准军事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的各个方面。把领导最关注、群众最关心和管理中最薄弱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对廉洁文化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部署和检查。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新自上手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发挥作用,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走访、座谈、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督察,帮助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疏通信访渠道,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廉洁履职的监督,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强化尊廉崇洁意识。开展尊廉崇洁主题教育是建设廉洁文化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廉洁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基础上,对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权利观和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教育,认真开展廉洁做作业先进典型和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努力把廉洁思想变为廉洁规范,廉洁规范变为廉洁行为。近几年来,矿上把“诚信守法,廉洁敬业”作为廉洁文化理念的核心,加强“四好班子”建设,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廉洁文化“六进”等活动。对党员管理人员注重教育引导,开展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的“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自律有规定和集团公司廉洁从业规定,组织党纪条规知识测试和党性党风知识竞赛,开展征集廉政警语廉政故事、读书思廉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党员、管理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是塔建活动平台,营造尊廉崇洁氛围。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搭建尊廉崇洁的平台是建设廉洁文化的有效载体。要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班子”,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力和带动力;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岗位”,增强干部职工对岗位廉洁做作业的自控力和执行力;大力推进廉洁文化“进家庭”,增强家庭成员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推动力;大力推动廉洁文化“进基层”,增强舆论宣传对反腐倡廉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反腐倡廉意识。

二、调动力量,群防群治,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合力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源头治理的重点环节,以先进廉洁理念推进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人业制度,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形成承诺“倡廉”、自查“报廉、述职“述廉”、谈话“正廉”、责任“保廉”的良好氛围。结合工作实际和岗位需要,要制定相关的工作、业务流程、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把廉洁从业融入到岗位职责之中,促进岗位保廉。坚持抓制度规范与抓制度执行相结合,要求各级党员、管理人员在严格执行制度上做出表率,依据制度法规严格规范行为,做到不以资历深而姑息,不以职位高而免责,不以违者众而放任。

二是建立责任体系,健全预警机制。要继承和发扬好的做法,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认真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等方式,使党风廉政建设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分明,任务落实。继续加大对党员、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各级廉洁从业规定,组织职工代表等对中层管理人员遵守廉政规定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党风廉政建设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动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近几年来,矿上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延伸到区队,通过层层落实责任,进一步规范了各级党员管理人员的从业行为。

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保障机制。要重视廉洁文化规范行为的功能,充分发挥廉洁文化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树立风清气正的凝聚激励功能。在廉洁文化建设中,必须拨出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用于廉洁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廉洁文化建设报批项目一个不减,廉洁文化建设活动需要经费一分不少,对安排部署的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交流,年终评比奖惩。对重视程度高、工作有创新、实际效果好的单位,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三、拓展领域,讲求实效,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首先,将廉洁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保证企业发展。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与矿务公开、健全规章制度、民主管理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企业内部关系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依法推进矿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和形式,健全公开监督保障措施。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过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职代会等形式进行述职述廉,对新提任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廉政谈话。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以促进降低成本、强化管理、增加效益为重点开展效能监察,通过查问题、找原因、定责任、建制度、促整改,既推进规范管理,又提高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还要开展好治理商业贿赂、打击不正当交易自查自纠的专项工作,使廉洁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力。

其次,将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升企业形象。要坚持把提升企业文明程度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促进廉洁文化“上路面、上版面、上台面、上墙面”,树立企业形象。近年来,我矿借助企业文化建设、准军事化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职工基本行为规范和禁忌标准,提高廉洁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职工群众的参与度,通过各种看得见、摸得着、通俗语易懂的文化载体,寓教于乐有益的文化活动,增强廉洁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使广大职工随时随地都有一种“廉风”扑面而来的感觉。实践证明,要使廉洁文化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必须运用各种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增强载体的新颖性,促使廉洁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项”推进。

课堂文化氛围 篇12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 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我们应以文化经营学校, 以文化孕育质量。

一、精心梳理文化内涵发展的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和统帅。理念的塑造是学校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观、教育观和学校观。理念的规划要依据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规模、办学特点以及学校的文化传统、人文环境等, 结合时代的特征, 本着个性化、人文化的原则, 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宗旨。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历史, 一所学校有一所学校的文化。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不同的学校必须要在继承历史、正视现实、顺应时代和着眼未来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理念。换言之, 办学理念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 反映了学校的社区背景, 以及学校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一所学校精神的培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创新。同时, 又要符合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我校秉承“崇德尚学, 追求卓越”的校训, 逐渐形成了“诚信、勤奋、团结、创新”的校风, “真爱、善导、务实、奉献”的教风和“乐学、博习、多思、进取”的学风, 这是我校文化的特色和内涵以及精神的积淀。历史赋予我们中枢人必须立志高远, 立足常规和细节, 追求卓越, 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挑战。我们在学校显眼的地方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 让师生从显性到隐性、从物质到精神等不同层面深切感受到学校优良传统和精神的熏陶的激励作用。

二、构建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学校环境文化是以静态的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文化形式, 我校根据学校发展态势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理念, 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的和谐统一, 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包括具有美育和激励作用的校园布局;各功能室的安排设置;校园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导向作用的墙报、校训、宣传窗和走廊画像等墙壁文化。近两年, 我校在学校环境建设方面, 着力在突出文化特色和内涵上下功夫, 着力突出“崇德尚学, 追求卓越”的校训, 努力让学校每一面墙、每一块草地渗透着积极、进取的文化蕴涵, 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空间。草木劝学、让墙壁说话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

优化学校大门口的橱窗文化。校门口利用四个大橱窗刊出“每周一诗”, 弘扬中华古诗文的诵读魅力;“每周一句”, 用英语谚语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学生的语言;“礼仪六必”, 规范学生的礼仪要求、“校长寄语”和“家教知识知多少”等, 架起学校与家长、社会沟通的桥梁, 充分发挥橱窗的育人作用。

规范学生的礼仪文化。在综合楼大厅正面, 立一面镜子, 镜子上卡通图案米奇调皮的话语“让我看看你衣冠整精神爽”, 提醒学生进入校园注意仪表美。在镜子上面放置一块书匾, 启发学生积极徜徉于书海中。

完善建筑物的楼道文化。教学楼和综合楼的走道上悬挂了名人名言图及学生作品, 让墙壁开花, 让墙壁说话, 启迪学生的心智。“不许”、“禁止”的招牌也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弯弯腰, 留下文明”等温馨提示语。学校环境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 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

学校绿化设计体现教育性。大量的事实表明:成功教育的特点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种教育往往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环境文化在这方面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绿化区的位置、造型都体现实效性。37%的绿化面积将整个校园装点一新, 草坪里植出“勤学向上、守纪活泼”的字样。花园般的校园绿草如茵, 美丽的布局熏陶着学生, 使学生不断有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 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力度。班级也是一个文化场所, 它的每一个活动, 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 无形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班级是学校的基础, 建设积极的班级文化必然为学校构建一个整体的人文环境。认真落实班级文化建设“七个一” (一面国旗、一条班风标语、一块黑板报、一块展示板、一块导语牌、一道班管橱窗、一张班级名片) 。设计精美的班级名片体现了班级的奋斗目标和文化理念, 小小的班级一角彰显了教师的管理艺术, 图文并茂的黑板报让你百看不厌。这一系列的班级布置, 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把教室当成了学习的乐园, 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 既美化了班级, 又增强了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每月举行班级文化建设观摩评比, 不断优化班级文化建设,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班级育人氛围。

提升办公室的文化品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文化也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 实现人类的最高本质, 追求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办公室内各具特色地布置座右铭 (教师集体编写、聘请当地书法家书写, 学校统一装裱上墙) , 使校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教育气息, 时刻提醒着每一位师生以中枢为荣, 为中枢争光!

净化校园常规化。强化“一日四扫”制及“红领巾监督岗”制。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 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 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 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设立楼道安全值日及卫生责任区, 卫生间管理及要求, 让学生不仅是校园美的欣赏者, 也是校园美的创造者。同学们参加了“一天四扫”的清洁活动, 看到校园在劳动中变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看到花更艳、草更绿、路更净, 劳动美、生活美、社会美的情操在他们心底得到了升华。同时, 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环境, 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而且给人以求知的欲望和美的享受。

三、用心经营和谐融洽的文化制度

以人为本, 建立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 是凝聚集体力量实现办学目标的必要保障。我们在处理工作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以尊重教师为前提, 多一些理解支持, 少一些纲纲条条;多一些调查鼓励, 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关心帮助, 少一些威迫要挟,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 打造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地运行。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领导值日制度、班级管理制度, 制定了学生礼仪要求、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标准等, 还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 组织值勤学生进行检查督促, 在二楼楼道设立中枢小学行为规范一览表登记, 设计中枢小学荣誉证书, 发挥班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用人文管理增强教师服务意识。实践证明, 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能促进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当教师把日常工作当作自己成长的载体时, 会把知识的传授与生命情感交融为一体, 他们便把敬业升华为乐业, 去尽心的改变自己、超越自己, 去追求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利用每个节日组织教师活动, 做到教师生病住院必探望, 教师家庭有重大事务必慰问等。齐心协力的麦子河野炊活动、欢乐祥和的三八篮球赛等, 都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 打造了一支健康乐观、齐心协力的团队,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良性的运行。在文化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服务人。要把尊重教师、服务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要搭建民主的平台、理想的舞台;要营造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通过教职工良好的服务去陶冶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用激励机制优化学校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如奖励激励、评价激励、情感激励等。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管人, 重在管心;用人, 贵在用人所长, 挖掘人的潜力, 形成人的合力。用人, 更要发展人;留人, 做到感情、待遇、事业三留人。每学期开学召开校会表彰先进, 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营造校园竞争与协作的氛围, 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把学校营造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工作上要给教师充分的自主权, 尊重教师的教育思想, 支持教师的教改实验, 要为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尽量减轻其心理压力, 避免无效劳动, 让有效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条件, 满足他们心理的需求。要鼓励教师学习, 帮助教师学习, 为教师的学习创造机会、提供条件。如学校坚持按人均每学期三十元的费用补贴给教师, 以鼓励教师购买和订阅教育教学书刊。对教师购买的教育教学书刊实行登记、报帐、考核制, 并且购买图书送给教师阅读, 创办校园网站, 激发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潜能, 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培育良好的团队精神。在生活中, 领导做教师的益友, 关心他们的生活, 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体现服务者的亲和力, 把学校营造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四、努力构建活跃校园生活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 而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是校园的主体, 没有学生参与的文化, 不能称其为校园文化。在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 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要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前提,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 在参与和探究中提高。

培育优秀的学生文化, 规范学生的行为。坚持对学生进行“十个好”的教育 (上好课、读好书、看好片、写好字、健好体、唱好歌、扫好地、行好路、讲好话、护好校) 。通过活动去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每年“十佳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的评选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 又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学生创造多种活动平台。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严格执行教学常规, 开齐并且上好每一门课程, 并从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实际出发, 开展每月一主题的活动, 包括有感恩教育、科技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技能训练、个性特长展示等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活动可选择学生喜爱的, 也是比较新的教育形式去开展, 开设球类、乐器、歌舞、书画、手工、学科竞赛等课外活动课程,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认真组织好每年的“三节一会”活动。例如, 科技节中的科技手抄报、科幻绘画、科技小论文、电脑小报、小制作的比赛让观摩的家长大为惊叹, 电脑小报的制作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知识, 一幅幅精美的叶画折射了学生的奇思妙想, 一件件颇具创意的小制作展示了灵巧的双手,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节时, 课本剧表演、三独比赛、教师卡拉OK赛等, 激发了师生参与的热情, 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情趣, 为卓越人生添砖加瓦。

读书节活动的书市上, 家长、教师、学生共同购书的热情, 学生们如饥似渴的阅读, 声情并茂的故事演讲比赛, 手抄报、读书笔记、优秀作文竞赛等, 都为激发阅读兴趣搭建了平台。

冬运会校园舞蹈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比赛、师生篮球赛、乒乓球赛等, 都达到了强身健体, 锻炼意志品质的作用。

规范的入队仪式、每年十一月的主题队会竞赛、关爱他人的献爱心活动、校园网站上学生网络学习平台的创设等既检阅了学校的办学情况, 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 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 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无论在教室、走廊、操场, 都能随时随处得到知识的滋润和美的熏陶, 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创新大赛等, 为学生创新等实现高远的理想打下基础。

上一篇:基本建设管理下一篇:IgM抗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