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共9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1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研强校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研究该课题可使教师进一步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改革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体现教师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也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能够使教师寻回从事教育工作的职业幸福感,在愉悦的状态下,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课堂是学生求知、获知、发展的主渠道,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主阵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
1.《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现身为课改教师,深感课程改革将给我们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探究、展示的平台。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汀先生生前曾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很低,问题很多,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课堂教学盲目性、随意性大,教师往往偏重于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被白白浪费,学生负担沉重,厌学情绪日增。
3.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分析。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能够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愿学,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2.教师能够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通过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3.教师能够恰当地运用各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使用教具、学具,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珍惜分分秒秒,不做无用功。当我们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多背书,读好书,好读书,在语文积累和实践中逐步把握规律。总之,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1)、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喜欢学语文,愿意主动地去学习;
(2)、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高效语文教学;(3)、优化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4)、提高课堂训练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求证理论的研究思想,主要采用实验法来完成。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选择课题,初步确定研究目标。分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做好准备工作。
2.初步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6月)
加强理论学习,研究教育理论、方法等,边学习边总结,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3.实施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
重温课题研究的意义,记录研究过程。包括案例、论文等阶段性成果的材料收集与整理。4 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6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结题。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教师教学观念得以转变,教学素质及能力得以提高。
2、学生学习热情得以助燃,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3、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九、成果形式
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
语文组
2008年9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2
一、以爱赢得爱
哲人说:“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是教育的真理。”热爱是教育的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 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 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师生之间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才能建立起友好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要教育学生, “人之初, 性本善”, 一个有爱心的人才是合格的人, 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他们帮助, 而不是冷嘲热讽。
二、以尊重赢得尊重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困难时, 老师一定要专心去点拨学生, 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 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 耐心引导, 让学生能够开口, 应不断肯定学生, 使学生有成就感, 自我感觉好, 信心就更加倍增。然后再慢慢纠正他的错误, 他便能听进去, 并且牢记。由此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可以拉近师生关系, 久而久之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赏识教育
我们知道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任何人都喜欢被他人欣赏和表扬。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真挚的爱与热情的期望, 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新的生命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其实包含对学生的爱与期望。通过赏识可以更加激起学生在某一方面向深度与广度发展, 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 潜力得以逐渐挖掘, 优点得以充分发挥。表现在课堂学习上, 可以发现教师对学生越赏识, 学生就会越爱学, 而且会越学越自信, 越学越好。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 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 在师生关系上, 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的。所以, 要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 涵养好的教师才能以强大的人格魅力, 来吸引学生, 感染学生。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 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必然是有亲和力的。在走进课堂时, 不管有多大的烦扰, 露出你真诚的笑脸, 便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一个信任的眼神, 一句鼓励的话语, 一次次真诚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使教与学互相交融, 师与生互相尊重, 从而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五、树立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获得学生尊敬和产生信任感的正能量, 能产生强大的“磁性引力”, 使学生乐于受教。当一位有威信的、受学生尊敬与喜爱的教师走进教室时, 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精神饱满;而当学生畏惧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 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 情绪就会相当低落, 而且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六、用积极的情感, 创设良好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 良好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 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 感情充沛, 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 结合学情,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以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融入学生之中, 给人一种亲切感, 亲和力, 让学生喜欢你, 从而喜欢上你的课。如果老师能用积极的情感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 多几句鼓励的话语, 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 那么, 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这样, 课堂上就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地发展。这样的教学,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七、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积极的、个性化的、准确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无论表扬或批评, 都会引起学生强烈的情绪体验, 并转化为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作为教师,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认真研究教育心理学, 掌握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积极的、个性化的、准确的评价, 既不夸大也不忽视学生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 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楚地把握自己, 严于律己, 戒骄戒躁, 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3
教育实践证明,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学生,用热情去感染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师生心灵相容,心灵相互接纳,关系融洽。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课程标准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积极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各不相同,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有“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说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知识的重新编码组合的过程,已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个体差异性,决定着学生认识和体验的独特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各不相同甚至迥然相异的理解和认识时,要给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感受和体验。一个宽松的、尊重个性的氛围,最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感,迸发创造的火花。当教师肯定地说“你的表达方法虽然不是书中提示的,但我认为很有特色,很有灵气”时,或许一个天才的作家就会诞生。
一个教师在面对爱钻牛角尖的,认识常常出现偏差的学生时,耐心地说:“你的求异思维精神非常可贵,你的辩论才能有目共睹。老师相信,你准确的、惊人的发现将会在系统而全面的思考之后。”这样循循善诱的启发,多么尊重学生的个性。
二、付出爱心,使学生信任
爱是教育的保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在被爱的氛围中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真心和诚心,学生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才会出现一条心与心搭起的彩虹。教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轻松。教师的爱更多体现在看似平凡琐碎的事情中,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困惑时的悉心开导……教师举手投足间洋溢着爱,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有利于师生交流。教师要满怀信心地期待他们取得进步,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并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到对英语学习的极大兴趣中。教师尤其要关爱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勇于尝试。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爱让学生亲近教师,产生信任,对教师乐于接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师是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炬。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兴趣的有效方法。建立和谐融洽、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怎样使学生在极大的兴趣中乐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尝试,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教师要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教材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 and speaking”“question and answer”“reading”等教学材料,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对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运用录音机、图片、简笔画、多媒体、情景剧表演、动作表情演示等方式,创设和渲染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互动的情境中,在不知不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灵活掌握运用语言知识的目的。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才能不断地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内驱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融洽和谐的师生氛围中,学生的乐学才能得以实现。实践证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了解学情,与学生沟通
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是偶然的教育。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不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谈心,多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授课和辅导时因人施教,进行阶梯式的分层要求、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要注意难易适中,知识梯度、密度合理;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通过努力能达到一定的目标,切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否则,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提不起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因个体而异,恰到好处地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环境、条件、机会,让他们享受到进步带来的喜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无止境,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能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师生的交流更加默契,师生间彼此更加平等,情感上更加水乳交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潜能,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特约编辑熊叠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4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包括心理方面的环境和教室布置的环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信任你,才愿意接近你,和你的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现代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学生,师生在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既不能因为教师是管理者、教育者、有知者就高学生一等,也不能因为学生是被管理者、受教育者、无知者而低人一等。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在交往中教师要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诚心,彼此尊重,自由、平等 相处。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耐心地去雕塑、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中,给予每一个学生无私的爱。比如平常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
给予关心和帮助;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
三、构建和谐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调。新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唯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提倡把对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因此在评价主体扩展的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舞台,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体验收获,成果得到充分、适当的肯定。以评价为媒介表达了师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同学们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四、塑造和谐的开放课堂
第一,教师要在讲授课文时,巧妙构思,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帮手,帮助他们扫除障碍,克服困难。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指导学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将学生由怕学转变到爱学,很多学生最怕写作文,提笔便感到无话可说,简直是厌烦透了写作文。此时,教师要让学生去深入地体验生活,例如:带领学生郊游,寻找春天的脚步,这样学生就不会无景可写,无情可抒了,有了直观的感受自然就有话可说,有物可
写了。
五、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丰富的知识和健康的体魄来影响学生,使他们与教师之间产生亲和力。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互重的教学观念,构建互相理解尊重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在互相尊重中化解角色沟通矛盾。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意志品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我展示、自我实现,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进取的性格和心理,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度。学生要充分相信,教师不但可以成为学生的良师,给学生传授知识,释疑解惑;也可以成为学生的朋友,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教师的慈爱是一种教育,教师的严厉也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因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是教师的巨大收获。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在倾听中师生可以实现理解与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人课协调相处。
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
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使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丰富自己,以育人为本,大胆创新,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5
摘要:师生冲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师的原因,还有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对于课堂师生冲突不仅要看到其负面作用,还要看见其正向功能。本文通过对课堂师生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课堂冲突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所具有的正向和负面作用,最后提出了应对课堂师生冲突的策略,旨在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校园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课堂;师生冲突;策略;师生关系
课堂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教学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管理、学生个体、课堂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以及不可预测的课堂偶发因素。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冲突的发生必将使课堂教学秩序遭受负面影响,影响教学进度,导致教学计划无法正常完成,而且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和工作,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进而有可能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这不利于良好课堂环境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乃至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
一、课堂师生冲突的定义及表现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师生间产生一些课堂冲突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正常的。加之中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和受教育者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师生冲突更容易发生。
(一)、师生课堂冲突的界定
冲突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国社会学者乔纳森·H·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1] 社会冲突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课堂中师生冲突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过程。[2]师生冲突主要表现在课堂冲突方面。这是因为师生交往互动的时间和场所主要在课堂上,在日复一日的交往互动中,教师和学生直接暴露在对方面前。教师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传递给不同学生不同的信息。这些行为被不同学生接受、认可,亦或排斥抵制。学生在互动中的行为反应也使教师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期待。这种产生于师生之间的不同期待与师生自身条件的局限之间的矛盾不易调和。这些都说明了冲突在师生之间存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
师生冲突是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归纳起来有三大类型:
1、语言冲突。表现为师生因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严重分歧和矛盾激化,采取直接的语言上的对抗。
2、行为冲突。当学生不服从教师管教时,或老师多次批评不改时教师即采取命令学生站立、走出队列、离开教室或没收学生物品等措施,对学生实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因行为意志受阻,自尊心受到伤害而进行反抗。
3、心理冲突。即教师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差生采取的心理惩罚。
(二)师生课堂冲突反应方式
课堂中师生冲突由于条件、情境不同而类型各异。师生课堂冲突可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
一般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出现的可由教师控制的对立或对抗行为。一般性行为冲突一般不影响课堂教学,仅是课堂中的小小插曲。师生对立不严重,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控制整个局面。学生的表现往往是消极应对教师合理的教育教学要求,如上课讲话,做小动作,搞恶作剧等。如果不重视对一般性行为冲突原因的诊断,教师的威信会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教学质量。一般性行为冲突处理得当,就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活力,处理不当则容易转化成对抗性行为冲突。对抗性冲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激烈的对抗性失控行为,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以及对对方的攻击或诋毁。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特殊地位控制局面,而往往表现为行为失控。学生在这过程中也往往怀有强烈的抵制情绪。若不控制,双方僵持下去将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有时会出现过激言语或行为。对抗性行为冲突对师生关系造成深重的破坏性影响。
二、引发课堂冲突的原因探析
课堂师生冲突现象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引发课堂冲突的因素也很多,但课堂师生冲突主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亚文化之间的冲突无法协调所。
(一)教师方面
在课堂上,导致师生冲突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学生的违纪、违规问题,表面看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的某些行为有关。导致师生冲突的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教师教学行为
(1)教师误解学生
有些教师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了保证教学任务的畅通无阻,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按照教师的意旨恰到好处地配合教师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学生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有的对压制表现出不满,教师就会认为学生故意破坏课堂,这样师生冲突也就不可避免。(2)教师语言失控
有些教师的急于求成思想严重,盲目冒进,结果却欲速则不达,没有重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和学生的口头言语的互动过程中, “ 对于学业成功者, 教师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 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要求高, 在言语互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对于学业失败者, 教师倾向于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言语表达,在言语互动的进程中, 教师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3] 许多教师在上课中常常担心纪律问题,管理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轻者训斥、恐吓,重者讽刺、挖苦, 使课堂里责备声不断。这样一来, 实际上把学生看成了威胁教学的力量,教师言语的“出格”,导致师生情绪对立,这样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3)教师惩罚学生
有些教师师道尊严的观念严重,过分地强调教师权威,学生如果稍有不从,就会认为和自己过不去,就会体罚学生。虽然教师权威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但它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压制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学生的自愿服从的基础之上。
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
教师缺乏教学法的灵活性往往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原因之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没有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教研中去,从而导致业务不精,上课内容枯燥无味,教学方法呆板。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真正的课堂行为问题,有些教师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经验,常常担心纪律问题,因而采取生硬的措施控制学生,维护课堂纪律,这样也容易导致师生情绪对立。
3、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存在片面性
教师的期望值过高,教师往往期望学生能够达到某种目标,但是学生往往达不到这种要求。教师就会对学生提出批评。教师在批评的过程中,往往一吐为快,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多元化存在、个体差异性以及他们丰富的内心体验。学生认为自己的尊严、地位等可能受到损伤,就会和教师发生冲突。
如果教师对那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给予高的评价,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出众,但其他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给予负面评价;对自己喜欢的学生就特殊照顾,对不喜欢的学生就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怨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就容易导致师生冲突的发生。4.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包括智能和非智能因素两方面,前者如知识系统、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后者如监控能力、应激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教师智能因素的欠缺会引起学生对其价值功能的质疑和挑衅,教师知识权威的威慑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和组织能力的凌乱也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排斥;而教师对班级问题的监控不力或手足无措使部分学生更加肆无忌惮的捣乱,引起课堂的混乱,爆发师生冲突。同样,教师在职业与生存造成压力时的沮丧与无助,往往引起情绪激昂,一遇到课堂的突发事件时无法适应,会使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显得更加非理智性、情绪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个性特征发展的差异性
在现行班级授课下,每个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兴趣的选择、目标的追求各不相同。但在实际上,教师还是采用的是整体性的教育,来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这时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去做,包括认真听讲、正确回答课堂提问。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行为的过分张扬,有时就不服教师的管束,就会引起师生冲突。
2、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需要在心理学上指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有机体就会通过各种行为达到心理平衡。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教师往往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进度安排上考虑班级的平均水平,有些“学困生”无法掌握教师所讲的知识,无法满足自己对学习的需求,就会去干扰其他学生。有些“学困生”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不加思考就回答了,或者在课堂上扮鬼脸、发怪声、骚扰同学等,导致课堂纪律涣散,“易于冲动的孩子更容易引发令人头痛的课堂纪律”[4]这些学生会因为这些行为“引人注目”或“逗人一笑”而获得一种在学习中得不到的情绪体验。
3、学生行为的偏差和品行障碍
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是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有些品行障碍的学生往往做出违反和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和纪律,妨碍别人的正常学习。这些学生渴望成功,但由于其个人原因,往往得不到期望的表扬的时候,会产生挫折、焦虑,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并直接转换为课堂问题行为,通过捣乱、欺骗、懒散来缓解内心的压力和获得教师的关注,如果教师关注的方式方法不符合他们内心的期望,就会引发师生冲突。
(三)社会方面
1、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教师所传授的文化是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选出来的,是一种理想的文化,而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的选择吸收文化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验等受社会的影响,难以达成共识,从而产生对立和冲突。
2、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大。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独生子女、再婚家庭数量的增加,造成学生出现了一些如任性、自命不凡、骄横的问题行为。这些行为一旦在课堂上出现,教师就会出于职责去加以规范,师生之间的交往就易发生冲突。
3、学校的一些针对师生的管理制度和自然形成的心理氛围和师生冲突的产生有关系。严格的师生管理制度,对班级管理失误的教师进行处罚,对学生进行退学,而学生又将教师视为学校的代言人与制度的执行者,将矛头指向教师,导致师生冲突。
4、尊师重教氛围的淡薄。在现实中,社会对师生关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上存在对教师职业理解的片面性,一些家长对教师有消极的、讥讽的、轻蔑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学生无法对教师产生肯定的情感。
(四)课堂的软件因素
课堂的软件环境则是指与课堂学习有关的软件因素,包括课堂学习气氛、班风、校风等。学校的校风不正、班级的学风不佳,以及某一科目的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都会引发诸多形式的课堂突发事件。而这类课堂的软件因素是在学校、班级的学风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长期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也是引发课堂突发事件的诸多因素中最难以改变的。
三、对师生冲突的反思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冲突就是矛盾,矛盾则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因此,师生冲突具有二重性,它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作用,也具有负面的、消极的作用。
(一)师生冲突的正面功能
第一、冲突可以让教师和学校行政管理者及时发现到自己工作中以及学校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反思这些问题,从而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和角色期待,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第二、师生冲突也让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学生是一个未成熟的个体,需要社会化,学生的社会化主要通过对社会规范的习得和内化来实现。学生正是在与老师的冲突中意识到了社会规范和规则的存在,懂得了遵守它们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意义,从而真正接受了它们,并且内化了它们,最终向人的社会化迈进了一步。
第三、师生冲突有利于师生双方的共同成长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因为冲突使师生双方把内心的压抑和不满释放出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可以促使双方自我反思,教师可以对自己以往的教育手段进行再认识,从而努力提高教育的水平;学生则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态度作一个反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师生双方可能以此为契机完善自己,共同成长。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我国教育目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人本主义教育家马斯诺认为:对学生或孩子独裁、专制、过度保护等都是危险的。他们会使孩子失去发展个性的能力。他主张进行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体验中发现自我,在体验中学会容忍和宽容别人,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5]因此,过度控制、压抑学生是不能形成其独立个性的,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分歧和对立的存在,即冲突的存在。因为学生在冲突中,可以增强主体意识、独立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独立个性的形成。
(二)师生冲突的负面影响
第一、如果师生冲突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引导和解决,冲突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即冲突次数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深,这样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无从谈起。第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在冲突中形成的敌对情绪破坏力很大,轻者表现为学生将敌对情绪转移到学业中,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更严重的是对自我的遗弃。教师则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对学生态度冷漠,不管不问,最终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身心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合格的教师角色的实现。
第三,师生冲突发生到一定程度会引发一系列的法律和社会问题,影响学校和教师的声誉和形象,也会导致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学校产生信任危机等等。第四、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冲突一旦发生教师必定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处理,这样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就被打乱,从而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甚至整个课堂教学将会陷入难以控制的混乱之中。
第五、引发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属于课堂中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处理,可能会因为教师的失误而造成学生的伤害,这将会受到行政处理,甚至刑事法律制裁。这对教师和学生都将造成终生的遗憾。
四、师生冲突的应对策略
虽然师生冲突的意义是双重的,其正向功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实际中,师生冲突往往被看成是病态的,非正常的现象,它的“负面影响” 和“负向功能”往往大于其正面功能,因此。需要对师生冲突进行合理的审视,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或者发生了的师生冲突要向其正面功能转换。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教师权威包括人格权威和制度性权威。人格权威是建立在专业知识、知识面和阅历的基础上;制度性权威是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由教育制度所赋予的合法地位,这是教师职业所固有的,如教师奖赏或惩罚学生的权力。[6]作为教师,如果仅靠制度性权威,而不注重个人的素质提高,那么这种权威就很难为学生所认可。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真正树立个人威望,增强自身吸引力,2、教师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例如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放一放就可以过去,教师就不要去管理;一些课堂突发事件,教师一时无法掌握足够多的资料,或者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教师就不要急于做出处理,待冷静下来,重新分析问题,然后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这样也可减少课堂师生冲突。
3、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对他们进行讽刺、挖苦;教师要抽出时间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很多时候学生的课堂过错行为是由于其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所以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
4、教师要树立教育法制观念,依法执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权利,要保证自己在课堂中的行为不侵犯教育法所赋予给学生的权利,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把自己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行为、方式限定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不要以自己的非理智行为来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
5、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促成学生良好的纪律行为,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只有各学科教师互相配合,长期坚持,才能让学生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才能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和控制,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
6、争取学校的支持,学校对于控制师生冲突也有一定的责任。学校要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要给教师和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例如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师生的沟通,增强师生的相互理解和情感的疏通。
7、学校要主动承担心理干预的责任。经常发生冲突的学生心理都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学校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宣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校要想方设法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免心理矛盾和冲突激化。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的推进,我们的课堂开始活泼了,教学形式、新潮别致了,教学手段丰富花俏了,学习氛围也自由热闹了,可学生到底得到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提高了没有,课堂教学的效度值得我们深思。为此我校教研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校本研究”的经验,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学校师生为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学校地方与学校课程为平台,坚持文化兴校、科研强校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地方与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努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师生之间不和谐的因素,使学校成为教师幸福人生的家园,成为学生美丽成长的沃土。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理念,创新教育机制,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改革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努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体现教师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也能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通过理论引领和专家指导,积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科研型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要教育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审美素质;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加强“感恩”教育,使学生养成尊敬父母、尊重老师、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良好习惯。
三、实施内容:
1、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构建融合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我校每学期都对地方与学校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测评,测评分为两部分,一是每位任教教师都执教一节课,二是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来测评教师,测评结果应用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和师生关系的改善。
2、抓好课前准备这一关。
★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前提
常有人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的确,教师的根本任务在于用自己的全部精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学生的智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是越来越广,学科知识相互渗透。例如:科学课有时包含有数学计算知识,数学课有时又包括有语文的理解能力等等。如果一个教师的知识水平不高,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可能胜任工作的。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掌握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其次,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的学科,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使自己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有一定的进取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要不断地进行学习,这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必要前提。
★熟悉教学内容是充足课前准备的根本
新课程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书,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习实际情况,确实熟悉教学内容,从而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此外,教材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
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其中“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横向联系。这样便于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避免前学后忘,这是充足课前准备的根本。
积极的心态就是把好的、正确的方面扩展开来,同时在第一时间投入进去。可是我们应该看到克服这些困难后的一片蓝天,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师良好的心态是充足课前准备的保障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是如此。也许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而且一个班级、一个人肯定都有很多好的方面,也会有不够好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上课前十分钟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看待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从正面引导他们,他们才会被我们所感染,和我们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同时,我们应该就正确的、好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去投入,惟有在第一时间投入,才会唤起彼此的信任,惟有在第一时间投入,才会使困难在我们面前变得渺小,好的地方在我们面前光大,使学生受益更多。
★立足学生实际编制学校课程是充足课前准备的关键
我校自编了学校课程,分年级有梯次的课程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教材的编写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3、依托教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舒瑞老师执教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立标课《纸的研究》,张姝婧老师在县级优质课评选中执教了地方与学校课程环境教育《一张纸的“旅行”》。
4、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话说、有事做、有反思、有收获、又有疑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研究活动,并对这门课程充满兴趣。
四、保障机制:
朝阳小学地方与学校课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生本高效课堂”领导小组
组 长:李杰
副组长:王燕秀张永亮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7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 是有深刻体会的。在一组毕业生调查中, 请他们回答问题: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 “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 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 “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 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 毕业生的这些话无不触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 这不也是当今整个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吗?
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 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苦学, 使学生厌学, 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使学生乐学, 教师必须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通过改善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区别于父子和母女, 区别于兄弟姐妹, 区别于朋友同事, 在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教学效果就越好, 反之, 教学效果就愈差,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 诚然建立和谐融洽, 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 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 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既做先生, 又做学生, 只要尊重学生, 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 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 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 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 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第二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 野蛮产生野蛮, 仁爱产生仁爱, 这是教育的真理, 热爱是教育的保证, 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 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 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第三要了解学生, 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 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 教学更是如此, 不了解学生的学情, 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 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求鱼, 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了解他们的学习水平, 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 让他们跳一跳, 够一够, 达到在原有的起点, 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 否则, 标准低了, 学生学起来注意力不易集中, 觉得不够解渴, 造成兴趣提不起来;标准高了, 学生容易丧失信心, 失去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 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 要因人而异, 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 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 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其次, 要想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必须创设好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美好的情境, 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 为学生乐学创造了条件, 第一, 教师要在讲授对话、课文时, 巧妙构思, 随之介绍一些外国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 名人轶事,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像帮助小孩走路, 扶他一把, 要随时准备放, 能放手就放手, 在教学中要“学会”到“会学”转化, 指导学法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的目标之一。例如:对话教学, 老师可先带学生共同操练;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 还可以让他们表演小品。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
另外, 提高课堂效益, 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 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习气氛, 变死学为活学, 无论对话、课文还是写作, 都要避免死教、死学, 老师一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课堂提问板书、练习等教学活动都要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 丰富知识, 增强智能。第二, 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 学生的学习既是自身的任务, 又是自身的需要,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当然,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潜能和学习水平不同, 其学习需要也不同, 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拨, 有的需要辅导, 有的需要鼓励, 有的需要补课, 尤其是对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 下到功夫。第三要减轻学生的负担, 发展个性特长, 语言学科注意发展个性特长, 既要学扎实, 又应学得轻松, 然而机械地死记硬背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如:几十遍地抄词, 千篇一律地机械重复, 严重地忽视了教学理论与记忆规律。改变这种有百害而无一益的教学弊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因为它对于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 更是一种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摧残。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8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效率;Collegiality;交流;信任;平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96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们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关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关注课堂生活质量,通过情感教育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相对较少。然而,“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能有真正的生活”。而课堂上的生活更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郑志恋,2009)。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课堂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对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合作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邵晓枫,2008)。的确,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正是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理论界一直都十分关注师生关系问题的相关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上。在近期的教学论著作中,有关师生关系的讨论也进行了新的拓展。比如,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ick Allright就开始关注并运用这种师生生命价值的教学理念,并命名为“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 Practice),简称EP。探索性实践的六个主要原则中,第四个就是协作性(Collegiality),它所强调的就是师生是课堂上的共同掌权体,打破了教师具有绝对权威的传统课堂(Allright, 2003)。
师生的教与学关系是一个充满影响力量的相互作用过程,因此学生和教师都有能力使之发生改变。教育理论及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教师和学生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并达到亲密合作和愉快情绪体验的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且学生在体验到快乐学习的同时,身心也能获得和谐发展。相反,当师生关系紧张时,学生常常会对教师产生戒备和逆反心理,从而厌恶学习,不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帮助,甚至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和举动。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进行探讨。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英语教师在其教育活动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关系,而师生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又是最为重要的。顾名思义,师生关系即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人际关系。根据《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段志光,2007)中的定义:师生关系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也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中,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渠道。而师生关系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满堂灌,学生全部装的教学模式。但这个模式并不是新课改所希望延续的,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并不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应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探索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对于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学家都深有研究。中国古人曾经提出过: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个教师的课感兴趣并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这门学科及相关知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会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1. 师生关系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英语课堂是较为活泼、实践性较强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师生双边互动较多,而互动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课堂上,教师明白自己的主导地位,通过可亲可信的语言、关怀、鼓励的目光以及和蔼恰当的动作来积极引导学生;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活跃地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来。这种由良好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英语课堂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很重视与教师的关系,甚至超过了与父母的关系。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讲,他们如果与教师相处融洽,就会觉得自己被教师认可。同时,在得到教师鼓励和支持的同时,他们也会在生活中支持别人。他们能体会友谊,感到自信。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如善良、团结、自信等。在充满关爱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在形成自身良好的品质的同时,他还会把这种品质扩展开去,达到爱集体、爱他人,甚至是爱祖国的高度。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心理及品质形成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乃至整个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每年的问卷调查中,总有不少学生对教师存在着不满意的地方,也就是说,有很多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改变这种情况呢?郑志恋教授在对EP的六个原则及两个建议进行分析并概括成以下三个方面:1. 语言教学要把理解课堂的生活质量放在首位;2. 教学中能使拥有相同权力的每个学生与教师在关系更加和谐的情景下共同发展;3. 教学过程通过探究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使探究成为人的存在状态(郑志恋,2009)。根据笔者对EP理论的理解,为有效构建良好的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关注以几个方面:
(1)坚持转变观念,变师为友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的位置之下。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对其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少之又少。这种观念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是十分有害的。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EP原则来讲,教师应首先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朋友来看待,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以一颗慈爱之心去对待学生,让学生时刻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说的话,把学生当作是平等的主体,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他们才会受到鼓励,才会听教师的话,以更高的热忱来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2)坚持尊重学生,促进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当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无论是在英语课堂上,还是在平时的接触上,都体现着师生关系,也在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师生间的交流是实现教学目标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这种交流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教师都应把学生当成朋友,不仅要热爱学生,更要尊重学生。因为得到别人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高中生身心的发展都决定着他们在师生关系中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信任及尊重。只有觉得教师尊重自己,学生才会打心眼里去尊重自己的教师,听从教师的教导。只有在这种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中,教师的教学任务才能得到学生的配合、实施,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四、结语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9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把纸飞机飞的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有关原理,对于小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种合理、公平、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朝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体育的评价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大部分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较,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与同学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相互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也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和他们之间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推荐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0-05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11
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09-05
小学语文提高课堂效率07-27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08-12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05-30
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10-27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6-15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08-14
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心得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