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2024-07-12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通用12篇)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1

“和谐”能产生美, 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教师要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 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下面就如何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与人文并进, 凸现课堂和谐

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 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进程, 对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合, 让课堂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有分有合。通过整合和聚散, 让语文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 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充满智慧, 实现课堂的和谐。

(一) 让生活走进课堂, 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生活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生活,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古诗《所见》时, 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 我播放了一段录音,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还有的学生自编歌词, 用歌声来表现画面。此时的我随着学生, 时而朗诵, 时而表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个课堂中, 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 心与情的和谐, 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 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 相互感动, 和谐成长。

(二) 让人文走进课堂, 丰富和谐

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 才是和谐的课堂, 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 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 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 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 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

二、预设和生成碰撞, 展示课堂和谐

学生的学习过程, 就其实质来说, 是一种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 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要想引导出色、帮助到位, 和教师自身的钻研是分不开的, 也就是教学的“预设”, 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

(一) 预设为和谐课堂奠基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教学“生成”的起点, 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 所以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研究, 并进行预设, 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如何激活, 让他们的思维如水一般的灵动, 是和谐语文课堂的生命。在课上, 教师要变“人云亦云”为另辟蹊径,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单一思考”为复式思索,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自我需要”为群众需求, 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思维惯性”为思维创新,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狭窄思路”为思路开放,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让课堂活力无限。

(二) 生成为和谐课堂添彩

当今的课堂正呈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 更关注过程的体验, 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 在“动”的过程中涌现新思想, 新创意。如果说更好的“预设”是为了“生成”, 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则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 也就是“课堂和谐的教学艺术”。如在教学《三借芭蕉扇》时, 对《西游记》耳熟能详的我感到胸有成竹, 认定自己一定能将课文演绎得淋漓尽致。意外的是上课仅两分钟, 我便发现有个孩子没听讲, 却专注于《三借芭蕉扇》的卡通画创作。我没有制止, 而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爱好, 因势利导, 临时改变教法:“这么喜欢画画, 不如画个故事。”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 于是我又提出三个要求: (1) 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发生、发展。 (2) 给每幅画配上简单的文字。 (3) 根据画面讲故事。结果, 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教师根据课堂发生的意外情况, 进行教学方法的生成, 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共振中共鸣, 这样的课堂更真实、扎实与朴实, 师生的活动和交流是和谐的。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进行价值引导;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 进行理性的思考。

和谐是一种美, 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的语文课堂, 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 培植适宜学生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 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2

创建和谐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课堂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能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积极构建这种协调、融洽、温馨、和谐的课堂.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是物理实验课追求的理想目标.

作 者:周治文  作者单位:赤峰市红山区教育局电教试验教研中心,内蒙古,赤峰,024000 刊 名: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FENG UNIMERSITY 年,卷(期): 25(3) 分类号:C613 关键词:物理学   课堂   实验教学   学生兴趣  

浅谈如何创建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 篇3

关键词:语文课堂; 和谐民主; 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018-001

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同时在注重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中,有效利用课堂资源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对话。

一、巧妙导入,激趣蓄势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堂课开始的导入也应这样。教师应注重通过巧妙的导入,使学生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在教学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时,导入环节先和学生谈胡适一生不凡的成就,而这些成就来自于母亲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激发了学生解读母亲的欲望。在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导入环节给学生讲了安徒生的“反唇相讥”的故事,学生从中感受到安徒生的机智与聪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其作品的情趣! 因而,巧妙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兴趣,探求欲望或为文本的学习奠下情感的基础,从而使学生走近文本。

二、注重生成,有效对话

弗里在《被压制的教育学》中写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正如弗里所说,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合作的伙伴关系,同时课堂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学会善于倾听,注重课堂教学有效的生成,引发、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探究。在教学《羚羊木雕》一文时,在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环节,预设通过对“这能全怪我吗?”的揣摩、品析,引发学生的体会、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却发出了和预设相反的声音“这也怪我!”我并没有就此打住,“能否说说理由”,进而生成“你对羚羊木雕事件的态度是怎样的”以及“如何避免这类不愉快的发生”的话题,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学生各抒己见,说的很是激烈,最终得出结论:作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作为孩子要与家长做真诚的沟通,做任何事要学会换位思考。试想,如果当时就此打住,否定学生,不注重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或许学生就不会体验到思维的碰撞,就不会有效的实践对话教学。

三、心灵交流,深入对话

阅读教学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而在课堂中应有机地渗透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实践与文本的深入对话。在教学《荷叶母亲》一文时,末尾环节我用深情的语言真实的讲述了父亲令我感动的一件小事,并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其实生活中我们对父母的爱往往会很漠然甚至麻木。父母对我们的爱或许不像大海那样波涛澎湃、轰轰烈烈,但却像涓涓细流的小溪那样细腻与深沉,流淌于生活的细节中。需要我们用心感受体会,值得我们一辈子回味。”我发现所有学生的眼睛都盯着我,教室里变得很静。我感受到他们的思绪已飞到与父母的生活细节中去了。接着,我又说:“你捕捉到那瞬间的感动吗?你能用深情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吗?”学生先是沉默了一会,接着陆续有学生用饱含真挚的感情、真诚的话语传达着令人感动的亲情。接着,我顺水推舟让学生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回馈这份爱。这一环节不仅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了人世间感动的亲情,并且学着理解父母了。

四、因材施教,注重赏识

语文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尤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及要注重赏识教育。和谐、民主的课堂的创建,也渗透在教师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曾经有一段时间的语文教学,虽遵循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却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水平。自己的教学活动设置大大高于学生的水平,导致“拨苗助长”的现象。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此事让我深受启发,从那以后,教学不仅注重面向学生,而且是全体学生,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期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尤其是班级的后进生,不用说对语文学习是否有兴趣,根本就缺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于是我找他们真诚的谈心、沟通。对他们学习的困境表示理解,同时鼓励他们不要气馁,且提出了适于他们学习水平的要求。渐渐地从上课时他们的反应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发现他们已安于语文学习,而且偶尔会给你意外的惊喜——他们进步了!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巨大的,而要使这一效应产生,你必须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我们应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懂得欣赏孩子。因为赏识有着奇迹般的作用,对于学生身上一个闪光点的肯定,渐渐地,或许你会发现这个闪光点变得更耀眼,而且闪光点变得更多了。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应更注重积极的评价。

从创建和谐语文课堂开始 篇4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

《新约·马太福音》有这样一段话:“凡是少的, 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 还要给他, 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我们在班级管理当中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学生, 会得到老师越来越多的信任, 从而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他的进步随即越来越大, 表现出良性循环;而相反, 在班上不太受欢迎的学生, 对什么事都会越来越没劲, 老师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 他便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课堂管理亦然, 回答问题表现好的, 越受教师看重, 今后的课堂表现也越发“大红大紫”, 而课堂上默默无闻者, 则在教师的忽视中愈发“悄无声息”。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学生不可能都是一听就懂、一点就通, 再有魅力的老师也不可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对于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现, 教师要学会理解和科学地引导, 切忌大发雷霆, 否则, 会使课堂死气沉沉。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怎么发挥得出来呢?只有在宽容的思想指导下, 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才能以旺盛的精力、舒畅的心情、活跃的思想投入学习之中, 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教育就是唤醒”, 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 就能和作者的心灵碰撞, 产生共鸣。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我们在课堂充分尊重学生, 对所有学生的一视同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 要让能力不足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当他们回答问题讲不到点子上, 或者结结巴巴讲不出来时, 给予耐心的启迪, 尽量让他们把话讲完整, 不让一个起来发言的弱势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只有这样, 他们才敢于发言, 表达能力才能提高。帮助和鼓励是人自尊、自信、自强的动力, 课堂上应抛却偏爱和歧视, 积极为所有学生创造形成良性循环的“马太效应”的有利条件。

总之, 教师要想方设法寻找学生身上的美好东西, 给他们更多的表扬、赞许、鼓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他这方面不行, 也许别的方面比别人强, 即使最差劲的人也有优点, 最完美的人也有缺点, 所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取积极性的评价,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小张就是一个例子。他是名副其实的“双差生”, 连每天准时上学都不能保证, 更别说认真学习了。我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他虽极其调皮, 不肯学习, 基础极差, 但学习效率很高的, 特别是背诵方面。于是, 我一方面在学习上耐心辅导他, 另一方面在思想上教育开导他, 对他提出要求, 每天不要重默。因为要求少, 他很快做到了。于是我立刻在课堂上表扬他。平时, 我一发现他在语文学习上的一点儿进步就采取不同的方式表扬鼓励他。他很高兴, 从此不断努力, 语文成绩越来越好。

二、用亲切的教态影响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 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 但工人们怨声载道, 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 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两年时间, 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 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霍桑效应”, 也称为“宣泄效应”。其实, 人的一生中会产生许多意愿、情绪, 而最终能实现或满足的却为数不多。压抑、克制意愿和情绪, 会在心理上积蓄能量。虽然它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转移, 却不会被直接消失。人们在压抑、克制阶段往往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但如果一直找不到宣泄的途径, 就会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潜压力。过度压抑会造成人们从心灵深处与外界日益隔绝, 导致精神忧郁、孤独, 一旦控制不住, 会导致其冲破心理堤坝, 显现一种变态的行为, 甚至导致精神失常。在学校的层级关系中,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 实质上都是处在一种被管理的位置, 面对着无尽的各类竞争与种种规章制度, 难免会有意见和情绪的产生。我们经常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当学生中有不良情绪产生时,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堵不如疏。耐心倾听, 让所有的不满在喋喋不休中得以宣泄, 反而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与学生谈话, 你若语气温和地与他分辨是非, 循循诱导, 他会心悦诚服地点头, 并努力改正缺点。学生小陈是个脾气倔强的学生, 你硬来, 他比你更硬。于是, 不管他是在学习上的马虎, 还是在言行上的不当, 每次我都像拉家常一样与他亲切交谈, 分析原因, 让他从老师的亲切态度中受到影响明辨是非。现在我虽已不教他, 但他已逐步改变了自己, 与同学们相处得很好, 与我更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老师讲课时教态自然亲切, 面带微笑, 学生会很乐意听你讲课, 你微笑着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他们会大胆地讲, 踊跃地发言。对那些顽皮捣蛋的学生, 你发现他思想走神, 送给他一个微笑, 他会马上改正, 提起精神上课。

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不能单靠教师一人之力, 和谐需要所有人的共同缔造, 让人人有话能说, 才是人心所向的关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能畅所欲言, 发泄心中的郁闷, 表达自己的愿望, 继而产生出主人翁的意识, 对于学校的和谐建设必定是一种有利因素。

三、用从众的心理引导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环境,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弱势学生发表见解时, 其他学生冷眼旁观, 窃窃私语, 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那么有几个弱势学生还能够有信心来主动表达呢?可能连最后一丝勇气都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其他学生学会与弱势学生交往, 学会合作, 即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 一种不良行为的浮现, 往往总是由零开始的, 而一旦没能阻止, 对于课堂的和谐便有极大的危害。所以在课堂上发现了打瞌睡、开小差或是做别的作业的学生, 我总是停下来, 及时提醒, 避免这种现象在全班泛滥;在课间看见学生嬉闹过头就制止他们, 提醒他们做好上下一节的准备;遇到早读课的时候我会早一点到, 督促他们及时交作业, 从而保证了早读的质量。

凡事都有两面, 如果能好好利用“从众心理”, 变消极为有利条件, 引导集体当中的大多数人从众于积极的方面, 则能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功效。比如我在让学生自由诵读《雷电颂》一课时, 学生小王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他正根据课文内容一边读一边摇头晃脑, 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 那丰富的表情动作、惟妙惟肖的语调别提多美了。于是, 我立刻说我喜欢这种诵读方式。听了我的话, 他读得更带劲了, 其他同学也模仿着兴趣盎然地读开了;有的声情并茂, 摇头晃脑;有的边读边做动作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还有的竟站起来朗读……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热烈了。

总之, 和谐的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而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理想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和谐的, 关注语文学习的弱势学生, 追求和谐教育应该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应该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需要教师对语文上处于弱势的学生付出更多的爱, 利用马太效应,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利用霍桑效应, 用亲切的教态影响他们;利用从众心理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这样一来, 既能面向全体, 又能因材施教, 尤其是给处在语文学科弱势的学生不断进步的机会。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5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4-0128-01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他们垄断说话权,搞一言堂,他们说出的话仿佛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他们剥夺了学生的发言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毫无主动权,导致学生上课时如坐针毡,丝毫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甚微。心理学家关于心理气氛对儿童行为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以专制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十分讨厌集体活动,只有在领导民主、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水涨船高。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构建和谐课堂,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要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作为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承认学生特定的权利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于自己的存在,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

教师要想平等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放弃家长作风,摘掉权威帽子,铲除霸主地位,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呼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忠实听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教育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老师身上的那温暖的爱,切不可随意发号施令为所欲为。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诚心诚意地爱学生,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与学生打成一体。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树立民主教育思想,教师要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合作者,这样才可以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促使师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伙伴。这样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语文阅读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会好起来。正如魏书生所说:“我觉得,民主化、科学化,像语文教学的两翼,它承载着我们从必然王国逐渐飞向自由王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过去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厌学甚至逃学。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乐于学,学得好。比如上课时,教师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唤醒、开掘、提升自己的潜能,让他们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开启知识的宫殿,获取人类文化的宝藏。又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若能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就容易产生快乐情绪,也就乐意与老师接近,大胆地与老师合作交流,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另外,自然环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可根据美学原理布置教室,来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这样能促进和谐课堂的创建。比如,教室扫净些,玻璃擦亮些,光线柔和些,墙壁颜色柔美些,学习园地充实些,文化氛围浓一些,音乐多一些,情调浪漫些,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就想学乐学。

三、提供交流平台

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魔力仍然存在,导致教师阅读教学时总担心讲不到位,便追求面面俱到,这样老师讲的时间多,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少,学生缺少交流合作探究的平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1.要有时间保障,让学生自由阅读和交流;2.要有舞台保障,让学生有交流的场所、活动的范围、任务的方向;3.要有机遇保障,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充分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

四、实现多重对话

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篇6

关键词:和谐课堂、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学生个性

和谐课堂是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学生知识技能、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教育的和谐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和谐上,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实现教育的和谐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一、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当然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敦促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们提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而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课堂前的“导”,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答惑,体现在教学过程结束时的总结、升华。所以,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学过程的引领者、指导者、解惑者,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为学生创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是简单地表现为我讲你听,而是知识与智慧的分享、交流、沟通,从教学活动角度,以提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从教学内容,可以增加日常生活与课外知识;从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设及对学生评价角度加以改进。在教学过程中,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学习的驱动力,积极思考,合作互动,注意积累,使知识系统化。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调控,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 有利于多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及健全人格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以一个探究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变革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尊重学生的想像力与原创力,给学生进行自由发挥想像,创造性思维的机会,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教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

2、运用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

情境式家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想像,在情境中实践,获取的知识更丰富、更生动、更鲜明、更深刻。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把情境贯穿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体激活状态,能主动、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去行动,去实践操作。情境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涉及到学生的各个方面、层次,把教室内教学与教室外教学结合起来,把教学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 运用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教学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教师与学生都是以主体地位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互动可以是生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它的形式可因教学内容、课程特色、教学对象等因素而灵活设定的,课堂上进行课题讨论、课上主题发言、小组辩论等形式的尝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三、 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提高自信心。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乐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还要带头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鼓励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对方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智慧变成大家的智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包含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内的。发展其个性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就是教育和引导有个性的学生在突破某种均衡发展中,去努力实现自己发展的最高目标。当今社会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迅速,变化复杂竞争激烈,对于每个人来说,不但机遇与挑战同在,而且成功与挫折并存,这就需要有健全的个性,有较强的心理适应性与耐性能力,对于生活在社会转型年代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个性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谈小学语文教学要创建和谐课堂 篇7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激发并保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 现列举几种:

1. 上课伊始, 可以先以智力体操或音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心情愉悦, 加快投入学习的速度。

2. 在引入环节, 从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开始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将提问的方式贯穿教学过程。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和动力。一个或一串精彩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知新知的欲望, 将教学引入高潮。

二、教师要以饱满的心态投入到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教师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精神饱满, 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 学生就会受到感染, 精神为之一振, 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兴趣, 有成效;如果教师情绪低落, 愁眉苦脸, 态度冷淡, 学生就会对学习内容丧失兴趣, 降低效率。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将自己调控到最佳状态。

1. 加强自身修养

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个性和修养。教师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本身既要有广博的知识, 又要有良好的品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学生无私的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大量广泛的阅读,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培养良好的兴趣和性格, 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当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热爱教师, 热爱学习,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 精心备课, 有备而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有两方面:一是情绪上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自觉、自发地酝酿自己的情绪, 提前进入状态, 即使心中有烦恼的事情, 也应进行调控达到最佳状态, 不能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 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知识上的准备。如果教师充分了解授课内容, 钻研教材教法,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提前充分设想课堂上出现的种种状况, 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反之, 则会手忙脚乱, 甚至情绪失控。

三、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离开感情的层面, 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 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跟教师交流心得体会, 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同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去爱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 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占有平等的地位, 没有贵贱之分, 没有优差之别。只有你走进了学生的心, 他们才会向你打开心灵之窗。

2. 转变角色, 放下架子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 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下进行被动的学习。教师作为知识的拥有者,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成为了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充分而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才能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放下严肃的面孔, 改变“命令”式的语言, 认真倾听学生的建议,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 让师生之间少一些漠视和冷酷, 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3. 勤沟通, 多交流

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沟通是用一个心灵去感动另一个心灵。要想充分了解你的学生, 就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在课下, 我们要尽量多与学生在一起, 一起游戏, 一起谈心, 了解他们的想法、学习上的困难和障碍, 并进行及时的帮助。在课堂上, 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既有知识的传递, 又有情感上的沟通。对学生的见解予以重视, 对学生的进步予以肯定, 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宽容。多一些表扬, 少一些批评, 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理想、让思维畅游的平台。

四、调控课堂节奏, 使教学有序进行

课堂节奏的调控是一门艺术, 也是高深的学问。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潜心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节奏, 完善教学过程。

1. 快与慢的交错

合理的课堂应该是疏密相间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往往注重教学链条的完整性, 一环扣一环使教学紧张有序地进行。这样做有一个弊端, 学生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 容易产生疲劳感。

2. 松与紧的和谐

“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 平静无波的教学让人昏昏欲睡, 紧锣密鼓的设计让人疲于奔命。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思维过程一般是“活跃———疲软———活跃”的周期运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 张弛有度, 让学生合理用脑, 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 教学语言艺术化、教学方法灵活化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 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使用不同的语速和语调。教师简洁优美的语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心灵的共鸣。同时适合教学内容而又灵活多样的教法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 使师生活动相得益彰。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篇8

目前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教媒体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已走入课堂教学,这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显示了它巨大的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能力、审美能力有着很好的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巧设情境激趣

教师在备课时,应设计出最佳的教学媒体使用方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对于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对多媒体展示的图像和声音效果很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播放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以在教学时,请学生欣赏一段美景,学生被优美的独特景色所吸引,情感正处于最佳状态,老师再通过充满感情的语言启迪,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愉悦地、主动地学习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有些语文教材内容属于叙事、写景、抒情的记叙文,画面感、形象感较强,在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中语言描述的画面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就更能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他们接受、理解。采用直观、形象的场景再现,播放的乐曲,结合老师的感情朗读,学生自然会被熏陶感染。有些课文可以为学生展现画面使学生有一种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身临其境之感。

三、借助多媒体,培养审美情趣,拓展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便可借助多媒体来激发学生表现美的热情,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训练其表现美、创造美的技艺。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你恰当地运用它时,你会发现:原来语文教学可以更美的。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教材,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创建中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秩序 篇9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注入现代教学传媒的新课堂, 课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融洽, 不仅反映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还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 “生态”一词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 (Waller.W) 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具体而言, 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师生彼此互为参照构成教师生态群体和学生生态群体,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 形成有机的联系。所以站在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教育教学, 将诸如“相互依存”、“协同合作”、“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生态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 将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无视人性、缺少和谐的课堂作一番彻底的改造,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教育层次, 因而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必然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特点。然而从现实来看,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果用生态观的观点来衡量, 这些问题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

首先, 课堂生态主体的角色严重错位, 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特色造成了现在的“教师失趣”和“学生失序”的不和谐的局面。

我国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沿袭中学的教学方式。一项面向中职生的测试显示,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令人担忧, 他们的数学和英语为能达到小学毕业和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教师当发现学生学不进去时, 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多数学生上课表现为从众和退缩、批判性较差, 喜欢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懒于思考。

其次, 课堂生态环境过于封闭, 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然生态环境时时刻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然而很多职业教育却无视课堂生态规律。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 不要求洞察结论产生的过程。但是不能回避的是, 很多中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学生如果不能亲自动手是很难领会运用的,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们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和谐的音符, 在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 我们的课堂改革是否也应该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课堂,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求得自身的更加良性的发展。

3 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思考

创建和谐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 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 而是对新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 这就决定了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 学校要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 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 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 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里笔者要专门提出的是, 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以外要注意做好的工作: (1) 职业教育应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把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 我们应该正视中职生学习能力低下的现实, 对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实施补偿教育, 使他们达到专业教学的起点要求。 (2) 把人文素养教育摆上重要地位,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 人文科学对提高人的心智和实际能力特别重要, 它可以支撑人的价值追求、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所以中职学校全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传统的观念往往将教师视为“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 而现代知识观认为:“文本没有原意”, 这种观点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结论或知识可以进行批判反驳, 使对知识的认识成为师生双方交流、对话、合作以达到视界融合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善于演活自己的新角色: (1) 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向社会学, 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要学会不断地“充电”, 与时俱进。 (2) 做科学评价学生、赏识学生的教师。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业的同时, 也要关注和赏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自信, 不断进步。 (3) 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既要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做一个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第三, 要实行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转向以关注学生体验为核心。中等职业学校应实行新的“探—研—练”课堂教学模式, 它以教学任务为核心, 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自学自悟、多向思维、注重实践和应用为特征, 知识学习过程由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探、研、练”有机结合。师生关系要建立对话式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对教材的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面向实际的应用, 在“学”的方面, 要大力引进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要切实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 要突出作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化, 要从单纯的掌握知识变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并重。

4 结语

课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所实施的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 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 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 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10.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

浅谈如何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 篇10

教师: 抱怨———学生根本不听课; 郁闷———没有职业幸福感。

学生: 睡觉———我们根本不会, 听不懂; 迷茫———职业教育学英语没有用。

课堂: 老师滔滔不绝, 学生趴桌子睡觉, 玩手机; 老师无奈学生无状。

状态: 四分之一正在睡觉、四分之一玩着手机、四分之一还在迷茫、只有四分之一想学习。这是没有生气、缺乏活力的课堂: 老师单纯地讲, 学生被动地听; 老师一言堂、满堂灌, 学生不想学, 厌学。在课堂上学生呆板、不自信、不开口、不动脑、不动手。总之, 一句话, 你讲你灌, 我玩我睡。老师郁闷, 学生痛苦。

拿什么来吸引我们的学生? 怎样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找到快乐? 这是我们职业教育英语教师一直的困惑。

一、树立“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教学理念

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 文化课教学一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文化课教师有一种被忽视感。如何淡化这种被忽视感, 这就要求文化课教师自己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有一个崭新的定位和认知。新的职业教育的目地是:“用职业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了这一目标的完成, 英语教学也应适当转变教学思路, 立足于实际、实用、适用的原则, 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的英语教学。如在文秘、酒店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中, 英语课堂应以听说为主, 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模拟情景课堂教学, 强化听说训练。如排练酒店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日常交际对话,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计算机、平面设计、电子技术维修专业, 英语教学以学习实际理工科涉及到的英语单词为主体, 多加强机床、电器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的为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服务。总之, 转变教学观念, 发挥英语语言教学优势, 让英语学习在各个专业中发挥恰当的辅助作用, 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 让文化课能更好地为所学的专业服务。

二、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升, 使教师成为和谐英语课堂的创造者

常言说得好: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是一个要求不断再学习的职业。特别是英语教学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们英语教师要像一块海绵一样, 不断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知识。同时, 加强自身人文修养, “师者, 人之模范也。”学生具有天然的“模仿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教师自身学识和自身修养的双向提高让自己的课堂充满魅力, 学生才会尊敬你, 喜欢你。例如, 在学习《英语》拓展模块 ( 语文出版社) Unit 7 Popular Music一文时, 在Leading - in导入环节教师会提问一些相关的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题。

Q1. Do you know any western pop singer?

Q2. What types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popular music?

Q3. Why did popular music develop very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 实际上它要求教师对当今西方流行歌手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对流行音乐的发展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这样在学生回答后, 你进行总结评价的是否精彩将成为整个课堂的亮点。如果你给出的歌手, 和歌曲类型都是上个世纪的, 那显然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还会认为你out了, 于此同时, 也弱化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反之, 你给出的答案幽默, 富有朝气, 贴近时代, 贴近生活, 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你所掌控的授课节奏, 由此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课堂环境。

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英语课堂“原生态化”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一口号已经提出了好多年, 但是真正能够自然、流畅地执行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又能有多少人? 传统的中式教学强调师道尊严, 教师总是端着、绷着很难和学生打成一片。此外,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求的特别的严格、苛刻, 这样的的课堂氛围必定压抑的, 死板的。当今的英语课堂必定是开放性、双向性、互动性的。尤其是职业教育的英语课堂, 学生本身英语基础差, 底子薄, 厌学情况严重, 全英教学的目标很难达到, 可以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学习情况, 降低教学目标要求, 采用英汉双语教学模式, 简单的课堂用语坚持每节课必须说, 遇到重点、难点可用汉语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多说英语, 哪怕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用一个单词回答, 说出的句子有严重的语法错误, 教师都应鼓励、表扬学生, 让他们不害怕说英语。营造出宽松, 自在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能保持自然, 平和的心态经行学习。传统的教学地点就是班级, 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地点。如在学习《英语》拓展模块 ( 语文出版社) Unit11 OnReading Books根据这一单元的授课内容可将授课地点定于学校的图书馆, 或阅览室。又如, 《英语》基础模块上 ( 语文出版社) Unit10 Sports可把授课地点定于学校的操场, 便于师生互动, 创设“原生态化”的授课环境, 促进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强调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句话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 在生活中学习。

四、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营造和谐的英语课堂服务

随着时代科技水平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 电子白板的应用对视频教学帮助很大。如学习《英语》拓展模块 ( 语文出版社) Unit6 Being Opera时, 可播放有一些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谭鑫培、尚小云的视频唱段, 不仅带给学生视觉的享受,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愉快的课堂氛围自然形成, 同时也为后面篇章的学习奠定基础。英语语法课的教学, 一直是我们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 由于内容枯燥, 教师总是采用板书加讲解的模式学生特别不喜欢。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 教师可采用课件讲解加上网答题的教学模式, 边学边练, 讲练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相对宽松, 必然会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 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上所举例子, 都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中的典型应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切记不要喧宾夺主, 为了应用而应用。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才能为搭建和谐的英语课堂服务。

五、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二课活动, 是和谐英语课堂的课外延伸

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环境, 还是不够的。一节课毕竟只有40分钟, 完全地利用也是无法提供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 锻炼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 举办英文歌曲卡拉Ok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校园英文小品大赛, 等等。今年, 我校举办了校园英语小品大赛, 学生报名踊跃, 这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每名参赛队伍在选好脚本之后都会主动找老师纠正发音或找原文听音模仿, 再找出语言点进行理解, 脚本反复背诵练习, 在这种自我主动学习的气氛之下取得了比课堂教学更好的学习效果。以小品《新梁祝外传》为例, 如台词中出现:

L: I’ll miss you so much!

Z: I’ll marry you as soon as I’m back.

L: I’ll kiss you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Z: I’ll kiss you from the other side. Wait for me.

Bo Bo! 这段对白生动、活泼, 台词全部由一般将来时组成, 便于学生对一般将来时的学习和掌握, 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比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得到宝贵的锻炼机会, 培养了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使课堂中的英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 让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延伸到课堂之外。

综上所述, 创建和谐的英语课堂, 并非一句空头口号, 需要每一位教师的辛勤不懈的付出与努力, 在这种付出和努力下, 我们必将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条通往英语殿堂的康庄大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 让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携手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沈银珍.多元文化与当代英语教学.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家骥.著名英语特级教师教学艺术丛书.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浅谈和谐数学课堂的创建 篇11

一、“身边的数学”与“身边的生活”互相渗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简”书本知识,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用好用活每一篇教材。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引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作为一堂课的开幕式,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领悟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例如《导数》这一节的引入,举一个事例,以爬山滑雪实际生活展开,问学生是坡度大一些还是小一些爬起来更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抽象问题好理解,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2.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课程和教学的发展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思考的途径,随着学生的思路层层递进,把数学条理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活泼多变,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可服务于生活实践。

二、创建师生平等的课堂学习环境,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让每个学习者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只有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从而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三、把数学文化渗入课堂教学

数学这门学问是完美而井然有序的理论体系。为了创建这个体系,很多先哲进行了大量的努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历经了千辛万苦,另一方面,在这个进程中也感受到在很多发现和发明中的无穷乐趣。所以在学习数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也追踪一下相同的过程,学习数学文化,使学生一开始就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是一门趣味性很深的学问。在数学课堂上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将使数学课堂增添很多趣味。

四、设计多样开放性的试题,采用开放动态的课堂学习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立足于全面启迪学生的隐性智力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与思考,初步采用一种开放动态的数学学习评价新模式。在探索新的评价模式过程中,多尝试采用操作题、口试题、创意设计、课题报告等灵活多样、开放的评价手段与方法,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状况,具体直观地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减轻学生的压力,凸显其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凸显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力争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1.操作性题。以简单的推理能力、直观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评价重心,开发创设“操作性试题”。如:一块豆腐切三刀,最多能切成几块?

2.创意设计题。可以尝试通过对学生的创意设计(作品)展开测评,来评价学生的创造潜能。

3.口试题。在考查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应用时可设计这样一道题目:f(x)=cos2x,则f'(x)=?

利用开放性试题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各层次、各侧面的表现给予关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山县高级中学)

浅谈中职高效和谐英语课堂的创建 篇12

一、中职英语课堂现状

从教近十年,我发现如今的中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以我任教的15级学生为例,全班30多名学生中,只有两名学生基础尚可。有的学生连最基本的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正确拼读。大多数学生不认识英语音标。更有学生告诉我:“老师,我从小学三年级英语就一点也不会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英语课堂往往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一脸茫然,不知所云。面对这种无奈,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打造和谐高效有趣的英语课堂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二、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一)精心设计中职英语第一课,帮助师生之间“破冰”,让英语课堂在轻松愉悦中顺利起航

人都有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老师的第一堂课如果精彩,自然会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期待。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其次,第一堂课往往是师生相互认识的过程。师生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二)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从简做起

比如:我的英语第一课除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外,还设计字母游戏。要求学生按照四线三格写出26个英文字母,比一比哪个学生写得既漂亮又准确。再以每个英文字母对应1~26中的每个阿拉伯数字,算出hard work,luck,knowledge,love,money,attitude等字母相加的结果,告诉学生“态度决定一切”。其次,通过前面的自我介绍,对学生的基础有一个简单了解。另外,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生英语音标的学习,培养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三)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

1. 首先,在英语课堂的第一课,我便对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

(1)准备一个英语笔记本,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以便复习。要求字迹工整、清晰、有条理。

(2)准备一本英语词典,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养成积累的习惯。

(4)培养课前准备好英语课堂学习用具的习惯。

(5)培养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6)培养开口说英语的习惯。

2.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他们觉得我听了,但我没听懂,我记了,但我没记下来,所以我放弃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积极鼓励。比如:有的学生英语不好,但英文书写得好,我便夸奖他的书写漂亮;还有的学生一上英语课就睡觉,喜欢玩电脑游戏,时不时冒出几个英语单词,我也要对其进行鼓励,使其得到肯定,并告诉他英语无处不在,学好英语很重要。当然我们的鼓励要及时,使其获得一种成就感。

三、提高教师的课堂艺术

(一)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课前,教师精心准备,巧妙构思,真正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标,腹中有书,目中有人,心中有法,手中有技”,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二)巧妙构思,激情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比如,在讲授Merry Christmas这节课时,我用Jingle bell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知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讲授body language这节课时,我则采用学生示范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在讲授places to go in Shandong这节课时,运用“好客山东”的宣传片导入新课,让学生以一种游客的身份畅游山东。这些方法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采用团队竞赛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所任教的班级采用团队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全班分为4个团队,学生亲自制定自己团队的口号、队标、队歌以及选出团队的队长,在队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团队的学习任务。

(四)坚持长期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改变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学习是最佳的改变途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通过观看新闻、报纸,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等形式,不断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思想,以获得更好地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创建出高效和谐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思学、乐学,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摘要: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上课艺术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建立高效和谐的课堂,让学生思学,乐学,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关键词:中职英语,高效课堂,和谐

参考文献

上一篇:毕业生职业竞争力论文下一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