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2024-10-24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共7篇)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1

中小学育人环境建 设是素质 教育的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教育的持续顺利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育人环境建设更是构建和谐平安校 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繁难而伟大的工程,事关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伟大事业接班人的培养,特别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不懈努力。创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的关键在于 建立和谐 的校园人 际关系 ,因此,学校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理顺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校园周边社会各界的关系, 使领导班子思想统一、职责分明 ,团结协作 ,互相信任 ,彼此尊重;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共处,共同营造一个彼此包容的人文大环境。

第一,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 只有学校领导班子之间和谐,才能形成学校“稳定的局面”,这有赖于校长的管理艺术。如校长可根据学校 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协调各分管领导及处室之间的关系,淡化“唯我独尊”的权力意识;以宽容的胸怀,悦纳雅言,高瞻远瞩,把握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做好“领头雁”;大胆分权,分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做好“将才”;做到“大事集 体商量 ,小事灵活 机动 ,不包揽,不越位,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追求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第二,以“仁和”的人格精神,努力构建“以人为 和 ,追求仁和 ”的学校管 理模式,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推行人文管理。如制订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与激励机制, 推行科学 管理,民主治校,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生活指导教师”、“职称晋升等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实施“阳光操作”增加透明度,让其成为激励教师发挥潜力的“催化剂 ”;元旦、七一 召开“教师 联谊会”,慰问退休教师和家庭贫困教师,加强年级与年级、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强化团体协作意识;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平台,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的气氛;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与兄弟学校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经常性地与他们进行交流等等。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生生 关系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新型、和谐同学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增加合作 学习的机会, 使他们长期处于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和文体活动, 来打造书香校园;以男生、女生管理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校园”为契机,落实“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观;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自我管理、和谐发展的能力,举行“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十佳学生”、“美德少年”等多种形式的评选活动;各班举行“学习、体育、守纪、勤俭、进步、爱心、自强、奉献文明、礼仪”十星评选等活动,推出身边典型事例,塑造文明校风,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

第四,以“仁和”的平等精神,构筑和谐校园的人文环境。搞 好学校中 长期规划 ,美化、净化 校园 ,营造幽雅 的育人环境;规范师生的言行,构建校内活动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和校本教材;聘请专家学者对学生做青春期心理健康辅导,进行法制、禁毒教育等;利用“校园文化”专栏、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等多种渠道, 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 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育人环境,和谐校园,创建,领导班子,师生关系,人文管理,人文环境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2

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如张贴名人名言、出板报等教室内部环境的布置;制度文化,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精神文化,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

一、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一谈到班级文化,一些人马上会想,不就是往班级墙上粘贴花花绿绿的图画,让班级好看点吗?再弄个光荣榜、评比栏,贴几张照片不就行了吗?相对用心的老师会每学期或经常更新一下内容,有的班级一张光荣榜能张贴一年甚至更久。实质上,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误区。

1.班级文化建设的简单化和理论化。有些教师简单地把教室布置等同于班级文化建设,比较肤浅和表面化。有些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注重对企业管理中与班级文化建设相关理论和经验的移植,借鉴有余,创新不足。有些教师注重教室墙面布置形式上的多样化和色彩上的亮丽变化,却没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本质,没有突出班级精神和班级形象的构建,起不到教育和引领学生的作用,反而会使班级学生眼花缭乱。

2.班级文化建设的概念化和短期化,一些班主任提出班级文化要素的各种概念,比如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等,这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只有概念的提出,没有与之相关的班级优势和特色作为基础,因而是一种“空中楼阁”式的班级文化,没有多少实际的内涵。有些班主任受到某些影响或学校的要求,不得不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努力。

3.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化,一些教师将班级文化理解为开展大量的活动,因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班级行为文化及与之相关的班级物质文化大量投入。这种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一定的特色优势,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班级文化氛围,但是由于忽视了班级精神文化在班级文化要素中的核心地位,没有适时地将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的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归结到班级精神文化中去,因此这种班级文化显得没有灵魂。

二、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

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时,我们应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应该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的复合体,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那么,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该怎么做呢?

1.从班级文化的硬件建设物质文化抓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班级环境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到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师可以从班级卫生抓起,为学生营造干净、整洁、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从学生入学那天起,我就让学生逐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我把班级内的任务分配给小组,并且具体到人,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并让学生从劳动中体会到乐趣,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班级良好的卫生不仅是值日生打扫的,更是靠大家保持出来的,让班级干净整洁成为每一名学生的习惯。我们班级的墙上有“我们用行动美化班级”绿色小标语,对学生随时起到温馨提示和暗示的作用。班级右手边的墙上根据学校和班级活动等随时更换栏目内容,让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班级活动中。教室后面墙壁的布置以板报为中心,经常以班会内容作为主题,黑板上方是“点点滴滴学做人,时时刻刻求进步”立体小字,弧形排列,既美观,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使班级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美的思想、美的言行、美的情操,使学生在良好教育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2.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成为优秀品质。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学生干部的设置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等。师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大家一起评选班干部,制定班规、座位制、奖惩制、值日生职责等,自己参与制定的班级制度大家都愿意自觉遵守。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学生自行制定的一些约定,如小组约定、志愿者约定、班级公约等等有利于班级渐渐形成自制自律意识强、凝聚力强的集体。久而久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强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3.落实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在学生进步的同时使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班级精神文化作为班级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是班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成果,也是班级文化的核心。第一,通过班级建立的心语信箱,建立起和学生的良好沟通;第二,利用晨读活动开展各种学习和个人展示,既让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第三,大课间操的跑步和体育课上的班级口号对班级的每一名学生都能起到激励作用,也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第四,班级应开展班会活动和文体活动,比如开展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跳绳比赛等,这些活动不能流于形式,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指导学生,给学生竞争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这样既能使学生以成熟的心态走向社会,又能使班级文化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以活动促教学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是动态的过程,通过班级文化的系统建设,可以时时激励每一名学生。只有让班级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班级群体主动参与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使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班级文化建设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师生共同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更好地成长环境。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3

学校的和谐发展是教育的内涵,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导向,创建和谐校园,推进和谐教育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其次是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关系的和谐发展,最后是学校、家庭、社区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

教育的和谐发展要面向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永续发展。

人人发展 教育不仅是关注优秀的学生,更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全体学生的成长档案,完善学生档案管理体系。依据个体特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发展层次。优秀生强化道德教育,中间生强化自信教育,后进生强化情感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划分精细、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的管理体系。在学习上将学生分块包挂到科任教师,在德育上将学生分组包挂到德育辅导员,在思想上将学生分类包挂到心理辅导员,在生活上将学生分层包挂到中层干部。将每一位学生的各个层面的问题全部分类纳入教育体系,做到不逃避、不遗漏、不遗弃。

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的发展。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相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全面发展不是各学科、各领域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是一种“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要求,更是一种“内外兼修、身心皆健”的境界。全面发展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其一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全面发展应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心理健康教育。

主动发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自我教育时曾说过:“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教育的真谛是自我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

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必须把学生放到教育活动的主体位置上,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调控。“主动发展”就是说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主体,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实践证明: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与发展学生个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持续发展 在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追求人终身的最大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康德曾说:“儿童应该受教育,然而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将来人类可能得到一种改善的境况。”追求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除旧观念,确立新观念;摒弃应试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唯学习成绩论,扎实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摒弃唯智育论,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摒弃单一课堂教育论,将课堂教育与校园活动相结合;摒弃短视教育,培养终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摒弃校园隔绝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学校、教师、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队伍始终与学校荣辱与共、休戚相关。因此,教师的和谐是关键,和谐校风的形成主要靠和谐教师。

教师与教师的和谐 在教师中大力推行赏识文化,主张互相欣赏、互相敬重、互相学习、互相激励、消除教师间的心理隔阂,提倡团队协作、集体创作,在合作互助中增进友谊、增进了解、增强感情,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例如:利用传统节日活动和学校大型活动,搭建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沟通平台;实施“青蓝工程”,新老教师共同成长;工会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让老师们在活动中增进友谊,融洽关系。

学校与教师的和谐 中学教师由于学校和社会施加的有形无形的压力过大,往往都心力交瘁,身体和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冷漠、偏激、自卑、焦虑、情绪失控等。为了促进教师和谐,学校应帮助教师更新角色意识,找准职业感觉,正确和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职业。要针对教师群体的特点,在管理中注入情感、人文因素,既堅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又重视精神激励。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一个老师,珍视教师的自尊,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为教师创造性教学搭建平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工作,充分估价教师的长处,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和教学个性,切忌偏听偏信全盘否定,特别是对青年教师,要信任、关爱、鼓励,使他们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心理上的自信、自尊。

教师与学生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无时无刻都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感情的接近,心灵的共鸣,知识的启发,能力的培养。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和留守儿童:思想上要加强引导,学习上要加强辅导,心理上要加强疏导,生活上要加强指导。

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在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建立和谐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的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关系融洽、学习生活快乐,是促进教育生态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具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在课堂教育中推行小组讨论制、小组竞赛制;在课余活动中推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制;在各种活动中,贯穿文明团结教育……建立和谐团结的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舞台,但它必然融入于教育者每天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学校、家庭、社区三者关系的和谐发展

学校与学校的和谐 竞争与合作是学校发展的两类基本运行机制,重视学校合作的价值,构建基于合作的校际和谐发展模式,秉承“平等自愿、求同存异、精诚合作、利益共享”的核心理念,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以及对伙伴关系的共同治理和问责制度,实现所有合作伙伴的价值和利益。构建和谐的校际关系,应遵循下列行动准则:了解合作伙伴的需求,建立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实现所有合作伙伴的价值和利益。

学校与家长的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协商制订家长委员会总则、性质、宗旨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让家长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家;开展家校合作,创新学校管理模式。

学校与社区的和谐 学校资源是特殊的公共资源,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是将学校融入社区、让社区了解学校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健全相关开放制度,规范管理,有序运作,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参与率、认可率、知晓率与满意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网络、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尽力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的必然举措。学校与社区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社区进学校、学校进社区。从整个社区教育资源的分布来看,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最为丰富和集中的。社区进学校赋予原来不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以教育意义,即教育资源社会化。社区蕴藏着丰富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学校进社区,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援。综上所述,只有“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只有实现了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校内的和谐发展和校际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创建和谐校园,从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所以说,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4

1. 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体制

(1) 健全制度, 强化责任。我校以“强化学校管理, 培养良好习惯, 铸造健全人格”为管理理念, 以“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办学品位”为管理目标, 实施精细化管理, 修改和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如《安全目标责任制》《一日校长值勤制度》《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门卫、保安值班制度》等, 其核心意义在于强化安全意识, 明确责任, 积极有效地做好安全工作。并要求本校教职工主动把安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与分管领导、各部门责任人和班主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强化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第一的工作局面。

(2) 加强组织, 统一认识。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实行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 分管领导直接抓, 全体教师共同抓, 少先大队协助抓, 使校园安全工作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为了树立“人人都是安全工作者”的思想, 我校狠抓教职工的思想教育, 让大家明确时刻强调安全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维护校园安全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居安思危, 警钟长鸣!

2. 以安全教育为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安全意识

(1) 以活动为载体, 开展安全教育。我校定期与兰州市消防支队联合举行消防疏散演练, 演习前干警们对师生进行了技术指导, 全校学生在校领导和老师的引导下, 用毛巾捂住口、鼻, 弯着腰、低着头有秩序地逃离“火灾”现场, 并迅速跑到空旷的操场集中。通过这次演练, 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 对于应急疏散及火场自救有了感性认识,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校聘请了东岗交警大队警官和派出所管段民警为法制副校长, 通过组织安全知识讲座、观看影片等, 切实增强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为纪念“5·12”汶川地震, 我校举行了“为了明天青少年平安自护教育行动”主题大队活动, 学校邀请兰州市地震博物馆的老师讲解抗震救灾知识, 开展防震自救逃生演练, 使师生们接受了一次生动、有意义的安全教育。

(2) 制定行为准则, 加强安全养成教育。一方面,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他们懂得什么事能做, 什么事不能做。另一方面,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制定了低、中、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目标, 出台了相应的评价细则。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讲文明、讲安全, 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自己, 使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田。

(3) 利用校本课程, 开展安全教育。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 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开发了校本课程资源包《生命生活社会》, 内容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如:《预防踩踏事件》《应对可疑陌生人》等。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 教会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和技巧, 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市、区教育局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安全工作时, 对张永红老师执教的《预防踩踏事件》一课赞不绝口。课堂上, 老师生动地讲解、认真地示范, 学生积极地演练,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领导们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

3. 以构建家校联动为网络, 形成安全教育合力

我们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校内外的行为习惯教育。同时学校向每个家庭发出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信中内容从家庭教育、家长自身修养、学生校外安全的防护措施等方面, 做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增强了学生家长重视子女身心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学校还与社区紧密联系, 就校门口环境、交通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得到了社区的大力支持, 积极派综治员加强了对校外环境的治理。

4. 加强常规安全检查, 排除安全隐患

我校定期对校园设施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 如教学楼设施、操场设施、体育器械、消防设施等, 确保设施安全、器材到位。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问题, 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教室内醒目位置张贴有紧急疏散示意图, 楼道内保证应急疏散通道的畅通, 满足师生应急疏散的要求, 有效地防止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5

近三年来,我校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岗”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党员教师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发,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一、广泛宣传,有力指导,创建活动定位高、参与面广。

广泛宣传是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学校带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博恒中英学校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在工作中坚持“六个先”、“二个后”,即:学习要先,牢记宗旨坚信念;思想要先,坚持党性讲原则;行动要先,深入实际勤研究;作风要先,雷厉风行求真实;工作要先,进取创新崇奉献;质量要先,教育改革走前列。“二个后”,即:享受要后,服务为民当公仆;名利要后,师德建设做模范。以此作为 “共产党员示范岗”示范的具体内容,同时也是衡量得失的具体尺度。并且要求全体党员在创建过程中须突出“三个结合”:一是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相结合;二是与教育教学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三是与党员队伍的经常性教育管理监督相结合。全校党员积极参加了创建活动。

二、抓好实施,讲求实效,创建活动内容实,形式活。

(一)抓“工作”带动,发挥示范岗的整体联动作用。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创建工作。

1、要求全校示范岗成员一律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用《博恒中英学校党员先进性具体标准》规范教书育人行为。

2、党支部指导工作到位,党员参与示范岗工作主动、到位。

3、全体党员加强理论学习,读三种书,读教育专著、读专家名著,读伟人原著。

4、在党员中倡导:自律学习、积极思考、勤于研究、乐于奉献。

5、明确考核内容:创建氛围浓、党员素质高、工作绩效优、师生反响好。

6、开展系列活动,每个党员通过“创一个示范岗、读一本名著、帮一名困难学生、上一节示范课、带一个科研课题、写一篇好论文”来创一流工作业绩,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抓“骨干”带头,发挥示范岗的核心作用。

一个示范岗就是一面旗帜,示范岗的作用是否发挥好,关键在于抓骨干,发挥其核心辐射作用。学校全体行政、中层干部中的党员、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中的党员都是示范岗成员,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争创一流,勇挑重担,敢立潮头的精神,为示范岗创建树立了标杆。

(三)抓“岗位”落实,发挥示范岗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示范岗的工作制度,规范和强化管理措施,使每个示范岗在创建过程中有效履行职责,严格遵守制度。要求每个党员做好“五个一”:即“帮交一名特殊学生、联系一个组内群众、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上好一门课、开展一次教育示范”。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加强党群联系,落实群众监督。

(四)抓“队伍”建设,发挥了示范岗的模范作用。

党支部整体提高示范岗成员的思想素养和工作效能,使全体人员形成集学习,研究、工作三位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是示范岗队伍建设的关键。

1、倡导学习。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提倡多方面、多渠道、跨时空学习,使示范岗始终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充满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2、攻尖克难。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岗位一片责任区。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党员领先一步带头展示教学;读书交流会,党员带头宣讲;校本研修,党员带头承担任务;课题研究,党员率先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党员最先报名„„在争创一流,攻尖克难的一线,示范岗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三、规范创建,务求实效,创建成效影响深、绩效优

(一)完善创建机制,使创建工作成为党建工作的一个品牌

1、确定岗位目标:制定出示范岗岗位目标与个人师德建设计划

2、作出岗位承诺:根据岗位实际,选定主攻方向,作出庄严承诺,争做教书育人的示范,学习修养的示范,爱生奉献的示范。

3、参加岗位实践:以教书育人为基点,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上有研讨突破和创新,以铸造师魂为重点,在教书育人实践中创品牌。

4、促进岗位成才:通过创建活动,让每一个党员在创建实践中成长成才,引领全校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断成熟。

5、产生岗位辐射:发挥榜样力量,使示范岗的行为实践成为全体教职工的榜样,发挥党员模范示范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努力培育专业上的领军队伍,使党员示范特色鲜明突出 党员教师有各自不同的岗位和专业,在创建活动中学校党支部帮助和鼓励他们充分利用示范岗这个舞台,成为本岗位和本专业行家里手,同时也为党员教师成为驾驭本专业和岗位的领军人物提供条件和平台。

1、价值引领。推出并强化一系列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如“工作者、学习着、快乐着”“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会有魅力”、“有作为才会有地位”。使示范岗成员带头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理念与需求,并带动感染周围的党员。

2、项目管理。制定示范岗成员个人发展规划,进行生涯设计,目标导向、分层培养;依托龙华新区教管中心、大浪教育办开展个性化辅导,继续聘请区域内知名教师带教,组织走出去看特色学校、特色教师,开辟党员教师论坛等。

3、强化执行。在考虑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尊重教师需求的前提下,组织“学、考、研、评、赛”。“学”即学新理论、新技术,“考”即组织新理念、新技术、专业知识的考试,“研”即以课题为抓手开展教育研究,“评”即进行专业发展评价,包括领导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点评、学生参评、甚至家长评价,“赛”即举办各种比赛,促进专业成长和成熟。

4、注重激励。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物质奖励的同时采用精神激励,如目标激励、感情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等。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6

关键词 营造和谐 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89-02

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始终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健康成长,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团结向上的班干部集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个人素养对班级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班主任如果包办一切班级工作,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阻止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班级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积极分子,并挑选出一批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开学初,我首先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通过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出学习较好,思想先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班委会成员。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和要求。班级的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井然有序,而他们也必会成为班级的中间力量。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支柱,是班级工作和班级目标的实践者,是班主任的必要助手。有了团结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组织班级活动,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

选好、使用好班干部,尊重班干部的工作,还要阶段性地调整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的调整,可以不断地激励班干部以及全体同学的进取心,也可以提高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的素质。

二、明确班级、个人奋斗目标

我认为在班级建设中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班集体真正的主人,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在第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共同思考、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训、口号等。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后把大家共同确定的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张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完毕后都让学生制定出自己想要超越的奋斗目标,写成小纸条由我保管。一个班级要有个目标,就像一个人要有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知道朝哪努力;这个目标如果由老师决定,学生会认为集体的事老师说了算,自己没有发言权,必然会压制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由学生讨论发言,共同制定的目标代表了同学们自己的意愿,因此同学们就会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会慢慢形成。因为只要有了共同的追求,就能把几十名学生迅速凝聚在一起,步调一致地共同努力,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使我感触到,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班主任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班主任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

四、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和谐班级的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育活动中地位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之分。班主任的爱要体现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不歧视每一个学生。正如大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学习的进步给予肯定,对学生学习的退步给予激励,对学生激动时给予理解,对学生犯了错误给予宽容,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地、和谐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心理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自卑、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要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多与学生合作与协调,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向上发展。

陶行知说:“师生接近,人格要相互感化,习惯要相互锻炼。”给学生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欣赏与期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之的注意,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都有信心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真心关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过错,善于改正过错,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班级。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篇7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家校合作 教育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毋庸置疑,家校合作是实现高质量学校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纽带,是完善和深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中职教育由于学生年龄的特殊性、生源的特殊性、育人目标的特殊性,在教育和模式上明显区别于中小学教育,这种特殊性使中职教育“家校合作”成为一种十分必要的行为。

一、中职家校合作的现状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委员会等方式进行一些有计划的家校合作活动。尽管家校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观念认识存在不足。

1.家庭方面认识不足。

在家庭方面,有的家长忙于生计,在子女生活上给予了物质保证之后,就无暇顾及他们的精神生活,导致一些“富二代”孩子产生了自私享乐等消极思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就是让孩子进了“托儿所”,老师只要保证孩子不出大问题就可以了。在家长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学生在学校对自己毫无要求,每天混日子;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教育,导致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和老师,学校教育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中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父母离异或再婚,支离破碎的家庭导致一些父母破罐子破摔,对孩子不管不问甚至不出现,完全放弃了对子女的管教。

2.学校方面认识不足。

一些学校未能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缺乏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理解,家校活动流于表面形式。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角色之一——班主任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班主任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先进理念的引领,与家长沟通缺乏科学性;部分班主任和家长缺乏积极的沟通,告状多,报喜少;一些班主任只会抱怨学生,抱怨家长,而自己不愿采取有效行动;有些班主任观念陈旧,认为家校合作就是发几条短信,打几个电话……

(二)家校合作欠广度和深度。

家长与学校之间正常的联系因缺少制度化的保障而流于表面化,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流,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被动式的合作关系。家委会等家校联系途径只流于表面,有名无实,缺乏互动深度。在家庭与学校的关系中,家庭更多的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思想或行为出现异常之时,停留在“问题解决式”的层面上,只有“问题”出现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

(三)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内容狭窄。

目前,家校合作多采用开家长会、电话联系和家访等形式。电话联系和家访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才会采用的方式。家长会一般在期中或期末才开展,这是大部分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唯一途径。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内容大多围绕孩子的学习、纪律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审美、修养、心理波动等层面考虑较少,对家庭教育方式的交流更是很少提及。

二、中职家校合作的新思考

基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应朝着以下几方面作努力:

(一)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教育能力。

西方有一句教育格言: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家校合作努力的首要方向要让父母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奠定良好的家校合作基础,使家校之间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学校和老师要搭建平台加强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与有力后盾。

(二)增强教师的学习和合作意识,提高家校合作技能。

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具体策划人和组织者,还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正在不断地接受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的新要求。因此,新时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名“施教者”,还在逐步演变为集“施教者”、“沟通者”、“协调者”和“受教者”于一体的综合角色丛体。尤其是在中职学校,教师面对是各种各样的家庭,以及由此催生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为此,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原有的旧观念,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和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相关理论学习和合作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和家长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合作技巧。

(三)创新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家校合作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创新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并不是摒弃原有的合作方式,而是根据中职学校不同家庭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家长需求和实际情况,在立足传统合作方法的基础上,挖掘广度和深度;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改善家校合作关系,形成家校合力。

三、中职家校合作新途径的尝试与实践

基于对家校合作方面的一些思考,我对本班的家校合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尝试和实践:

(一)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班主任要让家长意识到:要给予孩子良好教育的前提就是家长自己要懂教育、会教育、善教育,自己要继续学习,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并能和其进行良好的沟通。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指导家长继续学习: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QQ群、微信、家校联系单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和技巧,推荐家长阅读一些有助于和孩子沟通及提高自己教育能力的书籍,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卢勤的《卢勤谈如何爱孩子》等。

2.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交流。

邀请优秀家长代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教子心得、体会。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升教育水平。

3.鼓励家长利用好苏州网上家长学校。

苏州网上家长学校是一个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平台、宣传平台和学习平台,是家长继续学习的网络主阵地。网上家长学校成立了林老师讲师团,每月有4次公益性讲座,以林老师短信咨询、林老师热线、林老师在线、林老师面对面等形式为家长答疑解惑。同时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父母课堂”、“家教百花园”、“家教论坛”等栏目,家长们能从网站上获取许多切合实际的知识,从“自然家长”转变到“合格家长”。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从家长调查问卷中,我发现班内相当一部分学生和父母的关系紧张,交流较少。为了加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我在班内开展了一些亲子活动,让融洽的亲情成为家校合作的催化剂:

1.亲子摄影活动。

为了让学生们在双休日能远离电脑,走向大自然,家长们能在工作之余和孩子们有良好的互动,我在班内开展了亲子摄影活动,让父母带领孩子外出观赏和记录家乡美景,并选择一些优秀作品在班级文化墙上展出。

2.“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感恩活动。

在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PS或CDR软件为父母亲制作电子贺卡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也让他们的父母在工作之余能够收获孩子带给他们的一份感动并看到孩子们在专业上的成长。

3.开展“100天我能坚持什么?”活动。

在职二年级学期初,我在班内开展了“100天我能坚持什么?”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拟定一个目标,坚持一百天,到学期末进行总结。有的家长坚持和孩子一起锻炼100天,有的家长坚持做到100天不对孩子发火,有的家长坚持每天发一条短信给住宿的女儿……后来有家长反馈说:“感谢这100天,女儿现在跟我亲近了好多。”还有家长说:“一开始以为做不到的没想到真的坚持了下来,希望不止这100天,好的习惯每天都要坚持!”

(三)挖掘家长优质资源。

虽然中职学生的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但其中不乏一些优质资源,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并充分挖掘家长的优势和潜能,向家长借智、借力。

1.把家长“领进来”——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开设家长讲堂。

根据家长所填写的资料,动员和鼓励班上家长参加“家长志愿课堂”活动,发挥个人专长给孩子呈上多姿多彩的课堂。

镜头1:惠佳的爸爸是位公交司机,通过平时积累的不少实际案例教育学生应文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注意交通安全。

镜头2:杨晓明的妈妈从事个体水产养殖,在课堂上,她向学生们讲授了水产养殖中放苗、繁殖、培育、收获的整个过程。学生们不仅从中了解到了水产养殖的特点,还体会到了家长们赚钱养家的艰辛和不易。

镜头3:王艳的妈妈平时喜欢种植多肉植物,她带了一些多肉植物来让学生观察并和学生分享了一些常见的多肉植物及其种植方法,这堂课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一次次的家长讲堂中,学生开心地看到自己的家长成了令人崇拜的老师,家长们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了更多的孩子,收获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2.让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去”——充分挖掘家长职业特点,带领孩子走向家长工作岗位,丰富学生职业体验,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毕业之际,我带领本班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前往一位家长所在的锦绣家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在活动中,通过和设计师近距离对话,学生们对家纺花卉设计、软件PS和CDR的应用价值,家纺行业及产品的特点有了清醒的了解,同时对设计公司在人才需求等方面要求有了认识,今后就业有了一定的努力方向。

(四)拓展家校合作互动空间。

除了传统的电话、短信、家访等家校合作方式之外,我还尝试使用网络等载体拓展家校合作互动空间。

1.建立班级家长QQ群。

家长QQ群的建立,为家校合作创建了新途径。我把班级家长QQ群的名字命名为“和孩子共成长”,同时推荐了两位富有管理参与热情的家长作为群的管理员。我在QQ群上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及时将学生学习和活动信息和家长进行分享,主动创造家长们聊天的话题,将学校各类教育教学的活动信息、假期安排等都及时告知家长,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学校方面的诸多信息,并每周推荐上传一些家长共读文章,鼓励家长间相互交流。此外,我还及时关注家长们的聊天内容,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给予回答和解决。

2.推行家校联系本。

针对所带班级寄宿生比较多的特点,我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长进行每周的书面交流。联系本上设置了学生在校表现、班主任反馈、作业布置、温馨提示、学生反思、家长意见等专栏,以书面的形式将每个星期学生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并提前告知家长下阶段的工作计划,同时分享家庭教育知识,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相对一些不经常上网的家长,家校联系本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反馈更具有针对性。

3.发送每月喜报。

很多中职生在初中时成绩并不理想,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而家长习惯了老师的种种“告状”。为了让家长多欣赏和鼓励孩子,每月我都会把学生所得的大大小小的奖统计一次,用红色的纸打印成喜报,并写上班主任寄语,装进信封,让孩子回家的时候带给家长。一张小小的喜报,调动了班内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和共赢。

以上是我对家校合作的初步尝试和实践。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家校合作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形式上,也不能满足于一些已有的改革和尝试。在家校合作的道路上,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形式,赢得学生家长支持,在家庭和学校教育间搭建起一座美丽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上一篇: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下一篇:读书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