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研组的创建(精选12篇)
和谐教研组的创建 篇1
“和谐”能产生美, 作为教师应致力于“创建和谐的课堂”。让课堂从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 变为师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释放活力、展示成长的空间。教师要用自身的和谐发展去创造和谐的教学, 用自己的和谐底蕴发展学生的个性。下面就如何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生活与人文并进, 凸现课堂和谐
教学是一种艺术。课堂上, 教师应依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的实际以及教学的进程, 对教育教学资源有机的融合, 让课堂有声有色, 有动有静, 有分有合。通过整合和聚散, 让语文充满“生活味”和“人文味”, 更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充满智慧, 实现课堂的和谐。
(一) 让生活走进课堂, 放大和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该把生活带进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中领悟生活, 感受生活, 体验生活, 促进师生教与学的联动与和谐。如在教古诗《所见》时, 在初读古诗、借助注释及字典理解了字词之后, 我播放了一段录音, 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并说出是根据诗中哪个词来想象的,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古诗描绘的情景;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还有的学生自编歌词, 用歌声来表现画面。此时的我随着学生, 时而朗诵, 时而表演,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在尽情表现自己的同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学习个性得以展示。在整个课堂中, 学生是灵与肉的统一, 心与情的和谐, 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师生作为不同的个体, 其生命活动的展现融合为一, 相互感动, 和谐成长。
(二) 让人文走进课堂, 丰富和谐
只有充满人文的课堂, 才是和谐的课堂, 才是有价值的课堂, 才是师生生命延续的课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挖掘语文本身人文价值, 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上, 教师与学生应是一种民主、平等, 相互协调、和谐发展的互动关系,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 不搞“语言”、“思维”、“行动”上的“霸道”, 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组织引导中, 带领学生逐步建构和完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 让语文课堂的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学生的错误, 在尊重、沟通、宽容、欣赏的氛围中, 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儿”。
二、预设和生成碰撞, 展示课堂和谐
学生的学习过程, 就其实质来说, 是一种把外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内在的认识结构的过程。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等因素, 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要想引导出色、帮助到位, 和教师自身的钻研是分不开的, 也就是教学的“预设”, 出色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和谐的必经之路。
(一) 预设为和谐课堂奠基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是教学“生成”的起点, 对教学的展开和推进有促进作用。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 所以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要有足够的认识、把握、研究, 并进行预设, 以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
在语文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如何激活, 让他们的思维如水一般的灵动, 是和谐语文课堂的生命。在课上, 教师要变“人云亦云”为另辟蹊径, 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变“单一思考”为复式思索,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变“自我需要”为群众需求, 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变“思维惯性”为思维创新, 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变“狭窄思路”为思路开放, 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让课堂活力无限。
(二) 生成为和谐课堂添彩
当今的课堂正呈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 更关注过程的体验, 关注过程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 在“动”的过程中涌现新思想, 新创意。如果说更好的“预设”是为了“生成”, 那么“生成”的精彩与否则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 也就是“课堂和谐的教学艺术”。如在教学《三借芭蕉扇》时, 对《西游记》耳熟能详的我感到胸有成竹, 认定自己一定能将课文演绎得淋漓尽致。意外的是上课仅两分钟, 我便发现有个孩子没听讲, 却专注于《三借芭蕉扇》的卡通画创作。我没有制止, 而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爱好, 因势利导, 临时改变教法:“这么喜欢画画, 不如画个故事。”没想到学生反响强烈, 于是我又提出三个要求: (1) 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发生、发展。 (2) 给每幅画配上简单的文字。 (3) 根据画面讲故事。结果, 教学效果出奇的好。教师根据课堂发生的意外情况, 进行教学方法的生成, 使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在共振中共鸣, 这样的课堂更真实、扎实与朴实, 师生的活动和交流是和谐的。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进行价值引导;要有一个智慧的头脑, 进行理性的思考。
和谐是一种美, 更是一种境界。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的语文课堂, 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 培植适宜学生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 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
和谐教研组的创建 篇2
和谐企业创建的缩影
作为机械制造业的知名企业,福田雷沃重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各环节的.和谐共赢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通过创新农机服务模式,福田雷沃重工不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形成了良好的口碑,而且实现了社会、用户、代理商以及企业全价值链的和谐共赢.
作 者:李勇 作者单位:刊 名:农机科技推广英文刊名:AGRICULTURE MACHINERY TECHNOLOGY EXTENSION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篇3
一、更新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要改变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要求“一刀切”的旧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这不仅是矫正厌学心理的要求,也是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需要。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变苦学、厌学为好学、乐学。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1.注重师生间的和谐沟通。我们的教师应努力做到:善解人意,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采用接纳性的语言而非拒绝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并耐心地聆听;对学生宽容但不纵容;针对情况就事论事,而非攻击学生的某种品格或个性;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等。
2.注重师生间的欣赏接纳。我们认为真正的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发自内心的相互欣赏、接纳和肯定。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保障,欣赏他们的点滴进步,欣赏他们的“不同凡响”,接纳他们的“与众不同”。
3.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师生间的平等合作可以使学生拥有一个既有民主生活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合作又有个人探索的自由空间。在这种师生平等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严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体会到成长的愉悦。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权利、观点和意愿,与学生平等对话。
三、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
1.倾注爱心。爱是教育的真谛,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及人格力量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2.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师生感情融洽的基础,教师只有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
3.欣赏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少一点审查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话语,从学生的思路、兴趣、态度等方面寻求闪光点并给予肯定,使学生对学习有充足的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成功体验中不断成长。
四、为学生减压,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提高教学难度和要求,不增加课时和教学时间,加强思想品德、情感和心理教育的渗透,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课堂环境。
五、全面评价,给学生激励
谈和谐校园的创建 篇4
一、建设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和谐校园的创建与发展, 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体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因此,抓好包括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在内的班子建设,就成了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位好的校长,就会带出一所好的学校。作为校长,要能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校长要把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在继承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
学校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学校。领导班子要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如果领导班子之间为名利、为地位,分帮派,彼此明争暗斗,必然造成师生、员工思想的混乱,行动的无所适从,造成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局面”。这样的局面,连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就更别谈校园的平安和谐了。因此, 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将为创建和谐校园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二、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根本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是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学校领导要以教师发展为本, 制订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的中长期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与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创设自由民主、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领导必须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 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集体的兴衰荣辱都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都关系到渴求发展的莘莘学子, 才能主动融入到和谐互动的氛围中。
三、 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要创建和谐校园, 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努力搞好与教职工的人际关系。学校领导应彻底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态度、情感、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以公平的信念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 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性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要通过沟通、换位思考、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情感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从“量化”向“能动”的转变,努力构建“以人为和、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教师心气儿顺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就会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全校上下一条心,学校何愁不和谐呢?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一办学理念要变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要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促进学科间和谐发展,努力使自己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和生力军。
创建和谐矿区的重大意义 篇5
和谐矿区是指矿区与周边的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矿业开发做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矿区社会和谐化、矿区环境生态化的矿区。和谐矿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创建和谐矿区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矿山经济转型;有利于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有利于推动矿区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通过创建和谐矿区活动,可以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创建和谐矿区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突出规范开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谐平安,实现矿产资源永续利用。用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矿山生产的全过程,用和谐平安的理念统领矿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护和及时修复生态环境、集约节约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矿区建设;以确保安全生产、保
障矿区稳定、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制度、培育和谐文化、改善矿区环境为主要内容,构建和谐平安矿区。实现矿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持续发展。
创建和谐矿区的目标任务
创建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 篇6
关键词:关系;精神管理;班级管理
一、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每一位幼儿,对幼儿表现出支持、尊重与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生间融洽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条件。我们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以及情感的需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并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作出的积极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另外,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采用多种合适的身体语言动作,如微笑、点头、摸摸头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和鼓励。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使用恰当的眼神和表情,能够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态度以及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深刻的感受。
二、幼儿之间的关爱关系
1.引导幼儿学会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进入幼儿园初期都有个适应的过程,等他们有了自己的伙伴后,就会缩短这一过程,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爱有时会比我们的照顾更能让幼儿接受。因此,我们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幼儿的这种潜能,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有爱的相处氛围。幼儿观察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还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不善于观察他人的思想感情,缺乏对情感状态的认知。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幼儿了解同伴的各种心理情感,进而产生互帮互助的行为。为达到教学目的,在平时我们应让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和看法,使其学会观察他人的表情,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例如,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像《对不起,真神奇》之类的教育活动,为幼儿创建一定的模仿交流机会,让他们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2.建立同伴间相互关心友爱的氛围
创建良好精神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幼儿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为幼儿营造一种相互关心和友爱的氛围,这也是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这样的教育应该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做游戏时,玩具要学会共享,不可以抢夺;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撞掉时,应及时帮忙捡起来并道歉等。我们还要鼓励不善于交流的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引导其他幼儿与其进行沟通,使其得到更多的關爱和照顾,从而增强他们与人交流的信心。比如,这学期我们班里有一位刚从其他幼儿园转过来的幼儿,由于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经观察我发现他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玩,我便温和地问他为什么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说他觉得其他小朋友太闹了。鉴于此,我特意找来一位与他性格相近的孩子与他交流,并给他们玩具拼图让他们一起玩,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为好朋友,两个人无话不说,慢慢地,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
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助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行为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间的交往为幼儿同伴交往树立了重要榜样。教师教给幼儿的是互相帮助、关心与合作等行为,那么幼儿就会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反之,如果教师之间是漠不关心的关系,那么教师对幼儿互相帮助、相互关心等方面的培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之间相互关心和帮助,还会给整个幼儿园营造温馨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因此,在创建精神环境时,要注意教师之间以及全员教职工之间的交往,这对于发展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中,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工作都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因此教师要多与幼儿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因为再细致的工作也难免会有漏洞,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为幼儿更好地发展而努力着,但还是会得到家长不同方面的反映。这也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随时交流想法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达成教育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而言之,创建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精神环境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而幼儿园班级管理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教师更多地深入观察并了解幼儿,寻找最好的育儿方法,以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探讨 篇7
创建和谐企业是根据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来的。要了解什么是和谐企业, 还得先从什么是和谐社会讲起。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中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规定, 我以为, 和谐企业, 应该是以“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安全稳定, 服务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企业。
“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 就是贯彻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坚持企业决策与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依法经营、依法治企, 广泛调动企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 大力调整结构,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 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 形成保障员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有效机制, 实现企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序, 员工安居乐业, 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员工关系。
“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 就是培养“五好”领导干部队伍和“四有”职工队伍, 树立员工敬业爱企的职业品德和风尚, 弘扬“创业创效, 图强报国”企业精神。积极推进体制、机制、科技、管理创新, 不断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 就是讲诚实、守信用、保质量, 优化企业公共关系, 积极与各方合作。保护生态环境, 节约资源, 建设环保友好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企业。
“安全稳定、服务社会”, 就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 确保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确保电力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妥善处理企业内外矛盾和劳资关系, 确保职工队伍稳定。承担国有企业特殊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 为社会进步和公益事业积极奉献。
二、创建“和谐企业”的意义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1. 创建和谐企业将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
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物质载体, 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区域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企业是社会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是发展社会经济、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如果离开和谐企业的创建, 就失去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2. 创建和谐企业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键。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那么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显得非常关键。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人类获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生产载体,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既要依赖自然, 又要保护自然。只有做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 创建和谐企业是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
和谐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和秩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 催生了多元利益主体, 激发着不同群体追求利益的期望, 形成了矛盾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也要求企业更加规范经营秩序, 完善保障机制, 履行社会责任。当前, 企业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企业与员工关系、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企业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企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许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致力构建内外关系协调、安定有序的和谐企业, 才能够既为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历史性的贡献, 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创建“和谐企业”的对策
1. 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涌现的社会财富作支撑, 而社会财富的涌现是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 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但是, 仅仅认识到这一点还不够, 这是因为:人是财富的创造者, 企业内部“人和”才能“业兴”, 企业对外“和气”才能“生财”。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让员工感到企业如同温馨的家庭, 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乐趣,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企业也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和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 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当今世界, 工业文明正在向生态文明转变, 既不允许我们再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我们也没有了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条件。因此,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这是时代对中国和中国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以市场为导向,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 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既追求企业的发展, 更注重职工的发展, 既追求企业自身的效益, 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 更追求和谐。为此, 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 树立与时俱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 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嫉富嫌贫的旧观念, 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 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 更要提倡共同致富, 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2. 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或和谐企业最大的特征, 实现人的和谐, 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企业是职工及其附属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集合体。在这个集合体中, 职工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 企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人创造的, 舍弃了职工这一最重要构成要素的抽象的企业, 就只剩下一堆机械、厂房和土地, 还有就是企业运行的全部制度。正是广大职工借助这些物质技术条件, 在特定的制度框架内从事各种劳动, 实现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各种转换, 创造了财富, 创造了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了广大职工的劳动, 这些物质技术条件和制度体系就成了一堆废物, 机械就会生锈烂掉, 厂房迟早要倒塌, 制度就会连废纸都不如。从现代管理理念上说, 不论什么类型的企业, 职工就是人力资源, 其中的塔尖部分还是人力资本, 而且, 人力资源或资本是第一资源或资本。因此, 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有序, 在和谐、稳定中快速发展, 最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就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将员工个人利益、长远发展与企业的创业和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 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就要视职工为企业的“上帝”。尽管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 顾客才是企业服务的对象和生存的条件, 因此, 企业以人为本, 就应该以顾客为本, 视顾客为“上帝”。其实, 以顾客为本, 视顾客为“上帝”, 最终还需要以职工为本, 视职工为“上帝”, 才能得以落到实处。这是因为, 如果企业内部职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他们不去努力工作, 不去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即使营销部门对顾客的需求把握十分到位, 也是不能真正落实所谓顾客是“上帝”的经营理念的。因此, 欲把顾客作“上帝”, 首先必把职工当“上帝”。既然要把职工当成“上帝”, 建立和谐企业的劳动关系, 规范企业自身行为,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一是要大力推进劳动合同, 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为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 实现劳动关系法制化, 契约化创造条件, 使企业的劳动用工从无序到有序, 从不规范向规范发展, 最终实现企业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规范化目标;二是推进集体协调制度, 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涉及企业与职工重大利益等一系列问题上, 以进行集体协商的方式来建立企业自主协调劳动关系机制;三是完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要以《劳动法》为依据, 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强协调与沟通, 及时化解矛盾, 建立稳定协调的企业劳动关系, 规范双方的行为, 增进双方的合作, 共谋企业发展;四是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坚持把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相结合,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以《劳动法》、《公司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加快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使职工能够享受到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社会保险权利, 并使工资支付有关规定在企业得到很好的落实;五是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依靠员工办企业。要从传统的重物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 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员工办好企业的思想, 这是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3. 实施和谐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而对组织内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管理”与“和谐”有一种双向的作用, 管理得当, 则企业处于和谐状态;企业和谐, 则管理起来就顺畅。因此, 管理与和谐是一个相互推进的过程。管理是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活动, 和谐主要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步培育起来的。一个企业如果管理混乱, 必无和谐可言。由于管理不善而失败的企业并不少见。曾经显赫一时的亚细亚开业九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 外单位向公司借款800万元, 只需跟总裁打声口头招呼即可, 而不需办任何手续。三株发展到鼎盛期时, 机构重叠, 人浮于事, 互相扯皮, 甚至出现一部电话三个人管、各分支机构对总部大量造假的怪现象。飞龙在财务上缺乏详细的管理规章, 只管财务不管实际, 使得占用、挪用和私分公司货款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基础管理不牢靠, 这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自稳机制和免疫机制, 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 一有外来冲击, 企业就应声而倒。相反, 海尔的“抗斜坡球”理论告诉我们, 企业好比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 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向上的大于这种压力的推力, 球就一定会往下滑。对于企业来讲, 这个向上的推力就是强化基础管理。为此, 海尔要求职工“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全面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海尔之所以能持续地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种强化基础管理的管理模式功不可没。
管理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中, 一般来说, 一个组织有以下三个特征:有很多人构成, 有共同的目标, 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安排。从这个角度说, 管理就是将一个组织中所有人的人际关系安排好, 按照合乎规律的方法步骤, 去实现共同的目标。人际关系安排好, 指的就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 现在很多企业都已认识和实行“和谐管理”。和谐管理的真谛在于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 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的, 最终是为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的管理只有在所有相关利益人即员工、供应商、顾客等之间达成和谐, 才能实现整体的和谐共振, 突破成长和发展的障碍, 从而达到理想的管理境界, 实现组织的奋斗目标。实施和谐管理是企业提高整体竞争力的必需, 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培养出对企业忠诚的客户, 提高品牌的凝聚力和市场的战斗力;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消解企业与各级供应商以及销售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达到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只有和谐管理, 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 规划一条科学合理的经营途径, 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绩效优化。在21世纪的今天, 和谐管理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源,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动力。不进行和谐管理的企业必将因竞争过度而遭遇发展乏力的困境。实施和谐管理, 一是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利、理顺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解决好公司内部下下、左右组织的关系, 建立横向联系、垂直指挥系统, 实现企业管理从能人管理到科学管理, 再到人文管理的新跨越;三是坚持以企务公开为载体, 大力实施“阳光经营”, 通过企务公开架起领导与职工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桥梁。
4. 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
一个企业有很多员工, 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 靠什么使全体职工对企业有高度的认同感呢?除了经济利益外, 更重要的是企业独有的文化。美国兰德公司和麦肯锡公司对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30家公司进行跟踪考察后, 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TCL集团总裁李东生说:“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 哪一个企业就能建立起竞争优势。”TCL倡导的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TCL在完全没有国家资本金投入的情况下, 从一个小型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壮大, 跻身中国最大的10家电子企业行列。TCL一直倡导用企业精神激励员工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TCL之所以能够高速增长,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体TCL人、尤其是管理干部, 能将企业精神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TCL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建设, 把最能推动TCL发展的思想、观念、精神、作风进行总结、提升, 使之规范化、系统化, 并广泛地为全体员工理解、接受, 并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海尔集团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海尔集团“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的企业精神不仅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凝聚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而且赢得了众多的客户, 使海尔成为著名的世界品牌。全国民营企业五百强之一的浙江正泰集团有1.5万名员工, 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 如何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使员工与企业和谐发展?正泰集团顾问戴知谦有一个精辟的概括:影响企业战斗力有很多因素, 比如物资方面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精神方面因素、员工自身因素等。员工和企业搞好和谐, 第一, 员工必须认同企业文化, 第二, 员工要有敬业精神, 第三, 员工对生活要有平实之心, 第四, 员工之间要互相理解。由此可见, 著名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培育。合理的经济报酬是员工愿意工作的物质基础, 加上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才是促使员工间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打拼的内在动力。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引导下, 员工与企业能够建立和谐关系, 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共识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团结协作, 共同努力。因此, 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是形成和谐企业的有效的“黏合剂”,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建设的必有内容。和谐企业文化要求应完整包括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构建企业内部的整体和谐和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等三个方面:首先, 准确地界定企业使命。企业作为经营组织, 当然要创造经济效益。但企业决不能以利润作为唯一的追求。企业与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共生的关系, 必须努力达到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帕累托最优”, 努力实现企业内部各部分、企业与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 企业利润追求与社会和谐发展经常是有冲突的。为此企业就必须有一个优先选择的价值观念问题, 具有远大战略眼光的企业还是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要为国家振兴、民族兴旺尽自己更多的义务。其次, 要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和谐, 包括企业文化本身不同层次之间应该具有内在的高度和谐, 即企业文化的表层 (厂标、厂歌、员工行为等) 、中层 (企业的制度、规章) 、深层 (企业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 应该达到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高度一致, 而且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应该互相适应, 互相促进。最后,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推进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 对任何一个利益相关者, 企业都应该尽量做到在保持他方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为其增加收益, 实现双赢。
5. 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 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处于特殊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讲, 有没有社会责任, 敢不敢承担社会责任, 愿不愿意主动尽到社会义务, 既是和谐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 也是检验企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
要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企业要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逐步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从生产过程中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
要坚持诚信经营理念。诚信是经营之本, 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 才能内有和谐, 外有形象, 才能为净化社会风气贡献力量。因此, 在企业内部要树立“诚信为荣, 不诚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坚决杜绝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 坚决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要坚持践行社会道义。认真履行SA8000社会道德责任国际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反哺社会, 回报国家。
摘要:和谐企业是以“依法治企, 科学发展;公平协调, 团结有序;敬业爱企, 创新创效;诚信合作, 环境友好;安全稳定, 服务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创建和谐企业, 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企业, 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和谐管理, 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关键词:和谐企业,内涵,意义,对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 2005-10-19.
[2]彭道伦, 陈玉德, 王干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讲座[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7:9.
浅谈和谐班级的创建 篇8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班主任要转变师生角色。师生关系在学校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 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孔子曰: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做到了时刻尊重学生, 从不用侮辱性的词语去批评他们, 课堂上不搞“一言堂”, 给学生自由, 让他们成为课堂中心,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展示风采的机会。作为班主任, 平时应做到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谈话心平气和,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不盛气凌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关心和帮助;多些微笑, 多些表扬, 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真诚恳切。只有师生关系处在这样一种关爱、平等的和谐气氛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 大胆投入到学习之中, 学生信任你, 才能更愿意接近你, 师生关系也就会越来越融洽。
其次班主任更要展示良好的人格风范。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水平, 还应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用丰富的知识, 良好的行为修养和做得正、行得直的作风去影响学生。有着良好形象的教师, 更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来。当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 才愿意亲近老师, 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建立起来。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在学生面前, 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就要先做到, 比如要求学生集会时要做到“快、静、齐”, 平时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 特别在听讲时要认真, 为此我就会带头按要求做到, 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意识到老师都是这么做的, 自己也应该做到。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 同时也让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2、创建和谐的班集体还要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 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是学校中最常见的人际关系, 同学关系处理好坏与否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 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行为方式等不同, 也难免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班主任老师应加以正确的引导, 找到妥善解决的方法。以此来融洽同学间的关系。另外通过主题班会、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兴趣小组活动等集体活动来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样会使同学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管理
1、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语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校纪班规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评判作用, 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制度保证。因此在创建和谐班级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班纪班规,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但在执行班规时应做到严与活相结合。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既要严格遵守, 在处理问题时, 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 应体现“人性化”。例如学生在公共场合犯了错误, 一定要视其性质, 做出不同的处理, 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 还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让班级制度具有“人情味”。只有这样才能为创建和谐班级提供一种制度保障。
2、培养一支高凝聚力的班干部队伍。
在和谐班级的创建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同时也是班级管理制度实施的主力军。他们与其他同学朝夕相处, 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 能为班主任及时提供班级信息。因此, 班主任老师创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是十分必要的。我在选拔班干部过程中进行了精心挑选, 多选一些责任感强、主动性好, 又有特长的学生做班干部,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作用, 能带动其他同学遵守班规, 增强集体意识, 使每个同学都尽可能的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实现他律和自律的完美结合, 为创建和谐班级尽心尽责。
三、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
1、建设和谐的班级环境文化。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 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 精心布置, 使其既温馨舒适, 又催人奋进。如学习园地、黑板报、图书角等, 让学生自己分工合作设计完成, 能说的就说, 能写的就写, 能画的就画, 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 定时更新, 进行评比总结, 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中华高技能人才的图片……这些积极向上的文化的创建, 一定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 最终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形成和谐的班级环境文化。
2、注意与学生家长沟通, 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成长环境。
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电话、书信联系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家长能够达成共识, 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 使学生能够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
3、加强学生安全管理。
树立“以学生为本, 安全第一”的思想, 在班级内营造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需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通过开展安全自救演练, 强化安全管理措施, 将不安全隐患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
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 篇9
1. 树立先进管理理念。
学校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实施集体领导、分层管理、权责明确, 使刚性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学校要通过教师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对学校管理、校风、教风、学风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 听取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 在合理合法、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感情、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达到“管理与自律的和谐”。
2. 健全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层层分解目标任务, 签订目标责任书, 形成从学校到部门、从部门到教师的分解式目标网, 使学校目标具体到人, 具体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根据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实施竞争激励机制, 激活教师的积极性和潜能, 达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挖掘和优化人才资源, 让人才得到充分利用, 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3. 制定政策措施。
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分配制度。注重“三个合力”, 即全校教职工的整体合力、同年级组的小集体合力、同班级科任教师的合力;另外还要强调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协作。在政策上既注重整体利益、合作精神, 又鼓励教师个体劳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教师的发展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4. 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要与时俱进, 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既体现制度的实用性、操作性和人文性, 又体现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在执行制度时要处理好考核与评价的关系、约束和激励的关系、奖励与处罚的关系, 实事求是, 坚持原则,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二、以生为本, 实施和谐教学,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 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地指出:“今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 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 教学要一切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全面发展要求出发, 加大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启发诱导的力度,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知探索。关爱弱势学生, 实现差异发展,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2. 学科和综合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 要求教育教学必须跳出封闭的学科观念, 提倡学科渗透和学科综合,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科知识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
3.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以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和谐教学, 要求教学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自然科学学科要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 社会科学学科要反映时代特点, 注重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社区、入工厂、下工地, 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 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实践和创新的空间, 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德育为先,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实施和谐教育、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和宽松的育人环境, 必须以德育为先导。“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教师既是科学知识的开拓者, 又是知识和智慧的引渡者, 更是学生成才的领路人,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要时时处处优化自己的情感, 用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鼓舞学生, 从身边小事入手, 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立德修身教育,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健康人格和坚强意志。特别是班主任, 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心理变化, 及时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 同时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 消除学生集体中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采取结对互助、送温暖等形式, 使学困生融入团结友爱的班级大家庭, 为全体学生创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
创建和谐办公室的思考 篇10
一、创建和谐办公室的现实要求
(一) 创建和谐办公室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都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创建和谐校园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质量、规模、效益等诸多矛盾的关键所在。和谐办公室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校园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的综合协调服务部门, 办公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实行科学管理、凝聚全校力量、提升办学水平, 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新任务的要求, 从而更好地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 创建和谐办公室是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
办公室是学校的综合办事机构, 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桥梁和纽带, 具有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职能。办公室所处的地位和工作性质, 决定了它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 办公室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 我们看到办公室自身建设也存在着如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公室职能的发挥。因此, 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和谐办公室建设, 是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创建和谐办公室的主要内容
(一) 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办公室的重要方面。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既能使个人自由发展, 又能使同事之间紧密配合, 形成合力, 进而提高办公室的整体水平。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关键要做到四点:一是互相尊重。同事之间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强弱, 彼此都应互相尊重、和谐相处, 形成齐心协力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互相沟通。办公室工作任务重、事务杂, 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同事之间要互相沟通、换位思考, 做到“三分三合”, 即职能上分, 思想上合;工作上分, 目标上合;责任上分, 决策上合。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利于同事之间的协同合作;三要互相宽容。同事之间要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一些宽容谅解, 少一些求全责备;多一些坦诚支持, 少一些互相拆台;多一些当面沟通, 少一些背后讥讽, 要将心比心, 做到求同存异;四是互相关心。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支持才能更加幸福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同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 珍惜共同相处的时光, 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二) 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工作机制。
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工作机制对于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 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创建和谐办公室的前提和基础。那么, 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工作机制则是创建和谐办公室的核心和关键。
1、健全规章制度, 提升工作水平。
创建和谐办公室要有制度作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工作制度, 努力做到制度完善, 有章可循, 措施严密, 程序规范, 从而提升办公室的工作水平。按照办公室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 建立层层分工负责、一级负责一级的内部管理体制, 做到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 要求具体, 从而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同时, 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 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从而为创建和谐办公室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狠抓规范、长效的学习机制, 把打造“学习型办公室”作为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在学习内容上要求全方位学习, 不仅学政治、学理论, 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同时结合岗位特点和要求, 学业务、学经验, 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拓宽知识领域, 加强对写作、调研、办事、协调等综合能力的锻炼, 以强化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积极创造条件, 搭建对外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及培训进修等途径, 促进工作人员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提高素质, 推动办公室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3、坚持工作创新, 做好协调服务。
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 多、忙、繁、杂, 但并非无规律可循。必须坚持工作创新, 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克服办公室工作难以创新、不需创新的思想, 做好综合协调服务。通过不断创新, 使办公室工作创出新特色, 达到新水平。创新办公室工作, 关键在于实现“四个转变”, 即创新工作思路, 实现由一般的事务性服务向综合的参谋助手型服务的转变;创新工作方式, 实现从常规的被动型服务向全方位、多层次的主动型服务的转变;创新工作方法, 实现由抓具体工作向善于谋全局、抓重点转变;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由传统的手工管理向现代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管理转变。
4、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激发工作积极性。
激励机制是办公室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良好的内、外部激励条件, 可以激发和调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好地发挥“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作用, 推动办公室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因此, 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激励机制, 要遵循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等原则, 确保激励机制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充分激发全体人员的潜能, 共同创建和谐型办公室。
三、创建和谐办公室需要努力的方向
和谐办公室的创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是一个随着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强化责任、严格考核, 促进办公室和谐发展。
一是增强和谐意识, 为创建和谐办公室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用和谐的理念引领和谐办公室建设, 使办公室上下形成创建和谐办公室的良好氛围,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创建和谐办公室的长效机制。要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 丰富和深化和谐办公室的内涵, 进一步完善办公室作风建设、素质建设等方面的长效机制, 保障和谐办公室建设成果, 推进和谐办公室深入发展。
三是强化责任, 严格考核。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 建立和完善和谐创建工作的考核机制, 通过加强考核考评, 表彰先进, 鞭策后进, 切实形成人人思和谐、人人讲和谐、人人创和谐的生动局面。
四是积极进取, 创造新的业绩。保持积极进取的意识和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大胆探索, 尝试新方法、新途径、新路子,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和谐办公室创建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摘要:创建和谐办公室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 其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和谐人际关系, 加强内部管理, 改善工作机制。和谐办公室的创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是一个随着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 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强化责任、严格考核。
关键词:办公室,和谐,创建
参考文献
[1]俞国锋.论构建和谐型高校办公室.运城学院学报, 2007.
创建和谐企业 助推社会和谐 篇11
随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论的不断践行,“和谐”一词在经历了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后,重放光彩,再绽魅力。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一个企业,应通过自身的和谐来推动社会的和谐,从而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笔者从三个层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注重理念的和谐
企业理念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行因素。
一是人本理念。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依靠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抓住根本,就是把经济活动中最有能动性的人放在重要位置,更加重视人的因素、人的管理和人的塑造。
二是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的和谐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一项内在要求。制定企业经营理念必须以其发展的现实条件为背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为参照,以企业战略需要与干部员工的实际要求为切入点进行。
三是诚信理念。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树立诚信理念就是要把对和谐、诚信的追求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实现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有机融合。
四是竞争理念。要把企业的竞争力孕育在良好的体制和结构中,同时要强化人才管理,以人的全面进步为中心,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使人才资源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
二、注重管理的和谐
企业管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是人力管理。人力资源包括人的主体积极性、责任感,主体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及能将这种能力发挥出来的素质。现代人力管理观念提出,不仅要“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而且要“为合适的人设置合适的岗位”。
二是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提高安全认识,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安全层次管理,强化执行力,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三是经营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能力等方面的条件,把现代企业制度和现有的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形成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
四是环保管理。十七大提出了“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企业应加强环保管理,倡导绿色经营、节能环保,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注重文化的和谐
企业文化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
一是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企业文化有着助推作用,要提高职工素质,以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为目的,倡导感恩、善念、包容快乐理念,深化感恩教育,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共同价值观。
二是营造文化氛围。要通过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使企业成员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与企业整体统一,从而使各部门在统一的文化氛围下消除障碍,为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形成内部愿景。一个经营成功的企业,必然是和谐的团体。我们要确立企业的共同文化追求,把企业变成上下趋同、目标一致的命运共同体,逐渐形成共同愿景,使企业获得发展的持久动力。
四是塑造外部形象。提升企业外部形象,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对自己企业文化自觉认识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向社会展示一种焕发生机的企业精神风貌。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企业有着其社会责任。企业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形象,而且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作为现代企业,要通过注重理念和谐、管理和谐、文化和谐等有效途径,不断创建和谐企业,助推和谐社会发展。
创建中职教育的和谐生态课堂秩序 篇12
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其组织运行过程是否和谐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注入现代教学传媒的新课堂, 课堂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协调、融洽, 不仅反映出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还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 这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作为一个科学概念, “生态”一词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1932年美国教育学者沃勒 (Waller.W) 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课堂生态学”这个概念。具体而言, 课堂生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师生彼此互为参照构成教师生态群体和学生生态群体, 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塑造, 形成有机的联系。所以站在生态学的角度透视教育教学, 将诸如“相互依存”、“协同合作”、“灵活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生态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 将教学超载、关系失衡、无视人性、缺少和谐的课堂作一番彻底的改造, 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2 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应用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教育层次, 因而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必然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和特点。然而从现实来看,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确实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果用生态观的观点来衡量, 这些问题足以引起人们的警醒。
首先, 课堂生态主体的角色严重错位, 长久以来形成的教学特色造成了现在的“教师失趣”和“学生失序”的不和谐的局面。
我国很多职业学校仍然沿袭中学的教学方式。一项面向中职生的测试显示,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令人担忧, 他们的数学和英语为能达到小学毕业和初中二年级应有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教师当发现学生学不进去时, 通过批评学生的行为和通过提出明确的、硬性的要求和作出评价, 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以达到控制课堂的目的。多数学生上课表现为从众和退缩、批判性较差, 喜欢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懒于思考。
其次, 课堂生态环境过于封闭, 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然生态环境时时刻刻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才能保证自身的正常发展。然而很多职业教育却无视课堂生态规律。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 不要求洞察结论产生的过程。但是不能回避的是, 很多中职课程的实践性很强, 学生如果不能亲自动手是很难领会运用的,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们给予学生这样的机会太少了。
纵观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和谐的音符, 在实践能力和素质教育越发受到重视的当今社会, 我们的课堂改革是否也应该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课堂,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求得自身的更加良性的发展。
3 创建和谐生态课堂的思考
创建和谐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 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 而是对新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对传统课堂的解构和合理性超越。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 这就决定了创建和谐的生态课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一, 学校要做好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学校教育是由四个不同的过程构成的: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体系的形成, 那么教学目标的定位就必然要立足于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 不但要建立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 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里笔者要专门提出的是, 中职学校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必须要有足够的教学实践课程以外要注意做好的工作: (1) 职业教育应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职业教育要把学生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 我们应该正视中职生学习能力低下的现实, 对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实施补偿教育, 使他们达到专业教学的起点要求。 (2) 把人文素养教育摆上重要地位,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 人文科学对提高人的心智和实际能力特别重要, 它可以支撑人的价值追求、涵养人的精神、塑造完整的人格。所以中职学校全面开展人文素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传统的观念往往将教师视为“真理的化身”、“知识的权威”, 而现代知识观认为:“文本没有原意”, 这种观点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结论或知识可以进行批判反驳, 使对知识的认识成为师生双方交流、对话、合作以达到视界融合的过程。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善于演活自己的新角色: (1) 做学习型的教师。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网络学、向社会学, 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要学会不断地“充电”, 与时俱进。 (2) 做科学评价学生、赏识学生的教师。教师在关心学生学业的同时, 也要关注和赏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功的自信, 不断进步。 (3) 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既要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做一个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第三, 要实行课堂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传统的课堂学习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应该转向以关注学生体验为核心。中等职业学校应实行新的“探—研—练”课堂教学模式, 它以教学任务为核心, 以学生的主体参与、自学自悟、多向思维、注重实践和应用为特征, 知识学习过程由教师的“满堂灌”转变为“探、研、练”有机结合。师生关系要建立对话式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对教材的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面向实际的应用, 在“学”的方面, 要大力引进研究性、探究性学习, 要切实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 要突出作业的多元化和创新化, 要从单纯的掌握知识变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并重。
4 结语
课堂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建立和谐生态课堂正是从生态的视角所实施的对人整体生命发展的关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 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创建一种符合人文精神的和谐生态课堂, 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和谐课堂气氛中得到提升, 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10.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8.
【和谐教研组的创建】推荐阅读:
和谐班级的创建12-18
和谐数学课堂的创建06-21
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07-12
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0-24
创建和谐的地理课堂11-11
创建和谐的班集体09-19
创建和谐的演讲稿11-16
和谐企业创建的几点体会07-27
关于创建和谐型国税机关的思考12-03
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