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互动(精选7篇)
良好互动 篇1
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能够改造人们的内心,影响人们的审美。音乐作为初中教育的基础课程,需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则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用心灵感受音乐,带领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堂上转变自己的观念与角色,探究师生间的互动艺术,为学生创造互动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使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在互动过程中引入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要想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即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主属的差别,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与鉴赏音乐,一起讨论心得。其次,学生间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在音乐课堂上,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教师都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能力总会有差别,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区别对待。例如在学习《唱脸谱》时,因为歌曲中涉及到了京剧,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些京剧的乐曲,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记录片《京剧》,让学生了解到京剧的发展与起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了解“盗御马”与“战长沙”的典故,此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解相关故事。至于京剧脸谱中的窦尔敦、关公、典韦与曹操的脸色为何分别是蓝色、红色、黄色与白色,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分组讨论,可结合生活中不同颜色代表的情绪来进行猜测,随后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来寻找答案:京剧中蓝色的脸谱一般代表人物的性格非常勇猛,又有些狡黠;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黄色脸谱表示人物的性格勇猛,但较为暴躁;白色脸谱则表示人物阴险狡诈。通过探究讨论,教师与学生都能够拓展歌曲中包含的京剧信息,既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歌词。在学习《茉莉花》这首歌时,教师除了按照教材的规定带领学生演唱经典版的《茉莉花》外,教师还可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版本的《茉莉花》,如江南版的《茉莉花》与河北民歌版的《茉莉花》。在学习了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后,学生就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江南版的《茉莉花》较为柔婉,而河北民歌版则较为干脆。此外,当代流行音乐《亲亲茉莉花》与《送给妈妈的茉莉花》两首歌则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老歌新唱的魅力。虽然当代音乐与传统音乐有一些差别,但是旋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欣赏了这些传统又现代的歌曲后,就能够发现民歌才是音乐创作的源头。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只有通过合理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才能够使学生吸收音乐的营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学生置身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够得到放松,才能够积极地去探索,进而在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歌唱,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能。例如在学习《希望的田野》时,这首歌感情真挚,旋律优美,多数学生都非常喜欢听。但是因为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加上演唱的难度较大。因此多数学生在演唱时只是简单地模仿,并没有带上感情。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营造和谐的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假如发现学生的情绪不高,就应当及时调整,教师可通过自己积极的情绪来带动学生的情绪,由此改变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欢乐颂》时,教师就需要用歌声为学生带来欢乐,让欢乐的情绪在师生间传递,通过学习歌曲来改善课堂氛围。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的影响,还能够使学生学会享受音乐。如此便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在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鉴赏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运用不同的音乐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美,提高审美水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已经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展现出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师生互动的阶段内,教师可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在理解历史背景的条件下,对《黄河大合唱》作品产生更深的感受,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与歌曲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当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层的了解后,教师就可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演唱或者大合唱。在自由演唱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同时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知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当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深入探究音乐教材,挖掘教材内容,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音乐知识,由此实现教学目标。
良好互动 篇2
【关键词】情境互动 幼儿教育 品德教育
现在许多幼儿园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向幼儿讲授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知识,注重幼儿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孩子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应当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培育和巩固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从小能够明事理、辨对错。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情境互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全面的发展。
1、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品德发展
优美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基础。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精神氛围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因此,幼儿园应当注重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创设。通过在校园内多种植一些绿色植物、花花草草,使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习惯。同时,园内要设立一些文明礼仪标语,如“小草青青,脚下留情”、“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等,使幼儿从小懂得要爱护花草,文明出行。此外,幼儿园内还可以展示一些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作品,如幼儿教师在教幼儿绘画、剪纸、手工后,可以将幼儿优秀的作品悬挂在教室或走廊里,在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审美观念。
良好的校园环境固然重要,良好的精神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品德的塑造。幼儿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幼儿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一颗宽容而又博爱的心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同时也要在幼儿面前树立好的道德榜样。
2、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品德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互动的实践活动来对小朋友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一孩化,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养成了孩子的坏脾气。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幼儿参与相应的活动。如母亲节可以给妈妈做贺卡或明信片,在制作过程中让小朋友体会劳动的不易和成功的喜悦,让同学们懂得感恩,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利于孩子德育教育的动画视频,或者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形式进行幼儿品德教育。比如播放动画视频“孔融让梨”时,先让小朋友看故事的动画片,然后教师提问孔融做的对不对,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做。鼓励小朋友讲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加以引导使小朋友从小懂得谦让的礼仪,知道尊长爱幼。还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让小朋友懂得生活中应该懂礼貌,使用礼貌用语。比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上学路上的情景,分别让小朋友扮演上学路上遇到的邻居奶奶,同学小明和买早餐的阿姨,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分别向他们打招呼问好,必须使用礼貌用语。小朋友在碰到邻居奶奶时打招呼说,“奶奶早上好,奶奶再见”;不小心撞到到同学小明应该说,“小明对不起”,小明回答“没关系”;阿姨为小朋友买早餐,小朋友说“谢谢阿姨”,阿姨回答“不客气”;通过孩子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模拟溝通的情境来提高幼儿的思想意识,使他们体会使用礼貌用语时给对方带来的快乐。
3、实施日常渗透性活动,促进幼儿品德发展
日常渗透性活动是进行幼儿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注重在日常渗透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把幼儿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娱乐、交往、生活、活动等各个方面,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知荣辱、讲诚信。要在日常渗透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首先要教会幼儿使用文明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幼儿文明行为的培养。如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学会在人多的时候排队等候,不乱丢垃圾和果皮纸屑,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护小动物等等。教师还要引导幼儿间相互帮助、相互关爱。在升国旗时,幼儿教师要向幼儿讲升国旗仪式,国歌的含义,并教幼儿唱国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餐饮、洗浴、户外活动等生活细节,教育幼儿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节约意识。同时教育幼儿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做伤害或妨碍他人的事情。组织幼儿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好小小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公德意识,使幼儿养成用完物品放回原处,爱护公物等好的品德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这也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最佳途径。
良好互动 篇3
一、创设和谐环境,构建良好关系,奠定互动基础
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认为,行为产生于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表述为“行为=f( 人 * 环境) ”,意思是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课堂环境影响着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一堂课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教师得动起来;要让学生动得有针对性,参与得有时效性,教师就应该提前做好既充分又扎实的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挖掘教学内涵,努力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想方设法创设既引人入胜又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只要抓住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就等于为师生的有效互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预设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互动
美国教育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观察达到预期目标的控制手段。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基础。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往往围绕着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目的进行。因此,要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质量,教师就必须进行预设问题。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把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教学重难点加以引导,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提升学习品质。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解决中,教师给出下面的题目:老师搬新家,东西要通过家里一个门口,门高是2米。现在要搬一面平行四边形的镜子,它的面积是4.7平方米,底是2.5米,这块镜子能直接搬进屋里吗? 老师首先提问:镜子的哪个条件决定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里。学生答是镜子的高,这时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要解决镜子能否直接搬进屋的问题就是求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得出是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样,一道生活题根据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做一个学以致用的新时代儿童。
三、重视亲历体验,扮演不同角色,加深情感互动
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对话和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体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只有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那么,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等等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精确把握,对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所感悟。这样的师生交往互动,才有学生自己独特的收获与表达。
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四、关注个体差异,树立学生自信,促成同伴互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指出的:“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允许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尊重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主动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合作,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分享经验思考,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如在学习“29+4”时,各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方法:方法一:用凑十法, 先把4分解成1和3,29加1得30,30加3得33;方法二 : 用分解凑十法 , 先把29分成20和9,9加4得13,20加13得33;方法三 :用数数法 ,即在29的基础上再数4,得33;方法四:用摆小棒点数的方法,得出33。
老师提问:谁还有什么发现? 某生说:上面的方法都是先把9和4相加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总结,得出先从个位加起的规律,比老师的方法要好得多。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的建构。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典型;从研究任意方法到发现从个位加起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
良好互动 篇4
关键词:幼儿;性格;宠儿;感谢
“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固然是每个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老师也是人,而人与人的差异又很多,我们不能排除一些老师因为家长的苛刻而减少甚至收回对孩子的爱,而现实中这种情况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家长成功与老师相处的经验有以下八条,做到了马上让你的宝贝成为老师的“宠儿”。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
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宽容地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
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委婉地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无需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八、和老师沟通要适度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宝宝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每天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良好互动 篇5
所谓“师幼互动”指的是教师在应对具体的师幼关系情境时, 为了建构良好的师幼关系, 实现促进幼儿发展的根本目的而采取的有效方法。我们大部分教师对师幼互动的认识还停留在观念层面上, 特别是在师幼互动过程中存在着幼儿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幼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等问题, 为此, 我们进行了建构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研究, 针对教研组教师老中青的现状, 以课堂为切入口, 以理论提升作为关键, 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 从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 最终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二、以师幼互动的一课二研为镜子, 实现提升改课重 点教学连连看
为切实发挥教研组的研究力量, 实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 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师幼互动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使教研组活动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摇篮, 我们借助课题活动为载体, 开展了一课二研的教研组活动, 实现了提升改课重点教学连连看。
( 一) 一研: “思”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达成
一课二研的目的是引发教师对教学的思考, 在活动中教师们应该思考什么, 我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否达成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学的衡量标准, 在一研中, 教研组的教师们就带着这样的“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观课。一研执教的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把目标定位在认识竖线, 初步尝试用剪刀沿着竖线剪。在如何实施这目标上使用了孩子们熟悉的红绿灯的规则, 引导语变成了“横线竖线见面握握手, 喊来好多好朋友, 一二一排好队, 太阳公公看见了, 对它点点头, 请来小剪刀, 沿着绿线剪剪剪, 剪到红线停一停”。这样孩子们就知道了什么该剪, 什么不该剪, 目标在有趣的红绿灯的游戏中得到落实和很好的达成。
( 二) 二研: “研”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递进
大家在观摩后, 从目标的定位, 整合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不同地方进行分析, 经过讨论提出了更完善的设计思路和一些内容, 然后, 由组内教师再次实践。二研就是在一研的基础上, 通过执教教师反思、教研组听课评课、修改教案后, 进行的公开教学。在目标上除了有认识竖线, 初步尝试用剪刀沿着竖线剪, 还增加了知道竖线能变很多很多东西。在投放的材料上也进行了完善, 有报纸、卡纸、包装纸, 让孩子们在与不同材质的材料交互作用中感受到剪出的竖线藏在梳子里, 躲在毽子里, 还在灯笼的流苏里。对目标的递进使孩子们学习得更主动、更具有神秘的探究感, 也使教学内容更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迎合了小班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
修改实施后的二研聚集着教研组的所有智慧, 活动方案在实践中更趋完善。随后, 在教研组长的总结梳理中组内其他教师们对师幼互动的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这次一课二研的教研活动, 每位教师都有所收获, 不但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牢固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促进观念与实践的统一, 实现了老带青的交互作用, 提升了教师教学上的相互促进和递进式的教学连连看。
三、以师徒结对为平台, 展示改课中的课堂加油站
师徒结对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很好方式, 我们还以师徒结对为契机, 有效地把老教师的示范课和新教师的学习课结合起来, 解决新教师在师幼互动上的困惑, 使新教师尽快地熟悉教育教学业务, 也可以使老教师在指导新教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展示了改课中的课堂源源不绝的教育能力和教学动力。
( 一) 师徒结对中有效的师徒互动方法的探索
1. 活动一: 老教师的示范课“让节日成为师幼活动的桥梁”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 信息交流, 其中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内容, 而这时教师就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 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 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 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 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老教师开展的是《有趣的万圣节》剪纸活动。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冲破了国度的限制, 失去了宗教迷信色彩, 成为孩子们的一个愉快节日。为了让孩子感受西方文化的有趣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结合班级剪纸特色, 教师尝试用撕贴的方法来制作参加万圣节的帽子, 并通过扮演, 进一步感受万圣节的气氛, 体验节日的快乐。整个活动从孩子的需要出发, 敏锐地与节日活动相结合, 是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开端。
2. 活动二: 新教师的学习课“让细心观察成为师幼互动的关键”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观察者, 为了不妨碍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 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 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 我们常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 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刚开始工作的新教师, 开展的是《大狮子》的活动。教师一改直接进入活动的平淡方式, 而是讲述了与被活动对象有关的一则故事, 通过故事中一只有着浓密鬃毛、形象威武的狮子与一只光秃秃的狮子的对比, 发现问题: 狮子的心情变化与浓密鬃毛有关系。然后提出问题, 引发幼儿思考: 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让大狮子高兴起来呢? 整个活动条理清晰, 但对于讲解操作要求需要更加规范和关注孩子的能力。
( 二) 师徒结对中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的探索
师幼互动是在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策略, 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师幼双方和谐互动。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 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1. 策略一: 诠释教师的角色, 学会做孩子的大朋友
互动中, 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把自己当成幼儿的朋友, 走进幼儿的心中, 了解幼儿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并能从幼儿的真实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的需求。老教师上了一节泥塑活动课《棒棒糖》, 棒棒糖是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教师出示小兔子, 利用故事情节, 激发小朋友制作棒棒糖的兴趣。在小朋友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强制要小朋友做什么样的棒棒糖, 而是自己想象, 给了他们一个宽松的环境, 让他们自己制作棒棒糖,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对师幼互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做孩子的大朋友, 这也是促进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2. 策略二: 把握孩子的兴趣点, 学会做孩子的引路人
兴趣, 是一切活动顺利进行的引导线, 特别是幼儿的活动, 更应该以兴趣为主。在泥塑活动课《请客人老师吃点心》中, 教师以幼儿为主体, 主要是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互动学习。在活动的一开始, 教师请小朋友去摸她口袋里的东西, 让小朋友猜猜是什么? 引起了小朋友的兴趣。然后再把每种点心一个一个地“请”出来, 让小朋友说说它的特征。对于这个环节小朋友非常喜欢, 都争抢着要去摸老师口袋里的东西, 并能简单地说出点心的特征, 改变了在互动中以教师为主、幼儿听从的方式, 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 三) 师徒结对中有效的师幼互动语言的探索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 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 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我们教师的这个语言环境应该是积极的、富有童趣的, 更要有启发性, 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幼儿有互动的兴趣。因此, 教师的语言应该走进幼儿的世界, 创设幼儿喜欢的语言, 才能激发幼儿互动的积极性。
1. 方法一: 师幼互动语言的童趣是激发孩子兴趣的敲门石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积极的师幼互动, 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 懂得如何去满足孩子的需要, 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为此, 开展了编织活动《卷卷的羊毛》, 在活动中注重与孩子的师幼互动, 生生互动, 为幼儿创设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动画片的情景美羊羊, 孩子们特别喜爱, 在活动组织中教师用游戏化的口吻与幼儿交流, 这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使幼儿参与游戏更投入、更主动、更快乐。
2. 方法二: 师幼互动语言富有情感是改善教学方法的问路石
新教师认真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有效的方法, 开展了编织《树叶》活动, 在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基础上, 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用心关注师幼互动过程, 抓住教育的契机, 语言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用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 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 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 此刻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是师幼互动的问路石。
参考文献
良好互动 篇6
传统产业指应用传统技术占所有技术总数的55%以上并以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1]。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同时具有“战略”意义和“新兴”特征的,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 目前虽处于成长期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如何使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 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1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关系的理论发展与争议
1.1 平衡发展与非平衡发展理论
在产业发展升级理论研究中, 主要有两类发展理论的争论, 即平衡与非平衡发展理论。平衡发展理论认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各种生产要素之间有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作用, 其中某一个部门或地区过度的资源集中会阻碍其他部门和地区的发展, 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缓慢甚至瘫痪。此类理论的典型代表有Rosenstein Rodan[2]的“大推进理论”和RagnarNurkse[3]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非平衡发展理论根据地区和产业部门发展不平衡是实际情况主张可以通过资源集中配置使某一地区或部门优先发展, 再通过投资及其它传导机制带动其它地区或部门最终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产业升级。如Hirschman的“产业关联度标准”和Rostow提出的“主导产业”相关理论。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并不冲突,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将此两种理论结合起来, 以非平衡发展为手段, 最终实现产业的平衡发展。
1.2 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理论
渐进式发展理论认为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有充分发展的传统产业基础;跨越式发展理论认为战略性产业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应重点发展的产业, 应在这一领域实现全方位的跨越, 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跨越”传统产业的充分发展阶段去实现。国内学者熊勇清、李世才[4]将理论界关于我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关系归纳为“坚守———漫步”“放弃———跨越”和“协调发展”理论, 提出通过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双轮驱动”, 形成良好互动的国民经济发展局面。
2 内蒙古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内蒙古自治区依靠资源和区域优势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幅度2002年起连续8年位居全国首位, 2010年开始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全国前列。2010年的人均GDP总量为4.72万元, 全国排名第6, 位列西部地区首位。但实现增长过程中存在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协调、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急需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
2.1 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整理
内蒙古国民经济虽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但三次产业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 尤其在2008~2010两年间,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总体出现下滑趋势, 从2010年开始有所增加。
%
数据来源:各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通过比较内蒙古自治区近5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发现内蒙古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1) 农牧业基础薄弱,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发展依靠自然环境因素较多, 技术含量少,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 有待进行现代农业建设改造。 (2) 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逐年增长, 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也存在产业结构单一,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不协调、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 急需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建立多元化产业体系。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 2010年该市实现的2643.23亿元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占有50%以上, 且主要还是来自资源型产业。 (3)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不能为第二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内蒙古GDP增长仅36%来自于服务业。
2.2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根据工业化发展理论, 工业化进程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以资本密集型为主导———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导的3个阶段。内蒙古自治区虽有少数盟市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 但大多数盟市经济发展刚刚实现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变,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内蒙古自治区总体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201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实现GDP 2643.23亿元, 位居自治区榜首, 而兴安盟同期GDP为261.4亿元, 仅为鄂尔多斯市的1/10,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3 工业总产量中高能耗行业产量占较高比重, 依靠资源和环境实现经济增长现象严重
内蒙古自治区有较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区域优势, 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于存在投入多、产出少的问题, 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2010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产量最多的前10个行业中, 占一半以上的行业都是高能耗行业 (1) , 加剧了自治区生态环境恶化, 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内蒙古自治区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经济面临着平衡增长和优化结构的双重任务, 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摆脱能源及资源约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好符合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的特征,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
3 内蒙古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3.1 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其奠定了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如新能源领域有金骄、中兴、伊泰;新材料领域的稀土高科、华业特钢、神州硅业;高端制造业有腾飞飞机制造, 北方重工等;此外以金河、中网福通为代表的生物工程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也有较快发展。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在产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双双下降的情况下, 利润总额达到31.1亿, 同比增加43%, 表示自治区高技术产业正从产业链低端逐渐转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业转变。同时内蒙古自治区高技术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2010年出口交货值达到6.6亿元, 比上年同比增长18%。
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1
3.2 内蒙古产业集聚和趋异趋势有利于通过产业对接和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区域布局来看, 随着内蒙古产业围绕着多元、升级的要求有逐渐向呼市、包头、鄂尔多斯和通辽、赤峰两个地带聚集的趋势。呼市地区主要以生物产业为特色, 初步形成了牛羊良种繁育、乳业、兽用疫苗、中蒙药和以玉米为原材料生产生物制品的产业链。鄂尔多斯、包头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优势, 形成了载货汽车、风电设备制造、铁路车辆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产业链。内蒙古东部地区以通辽、赤峰和乌兰察布为中心, 正在建设风电能等新能源基地和绿色农业基地。
3.3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规划指导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政府在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在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 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转移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在《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同时对一些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政策。政府适时的规划指导及相关立法规定, 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 对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
4 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互动发展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4.1 总体思路
处理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调整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中应借助传统产业, 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 确保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
4.1.1 梳理好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关系, 可以促进资源整合, 扩大市场需求。传统产业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传统产业注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完成向新兴产业的升级改造又可以为其提供更广泛地市场需求及发展机会, 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比如高端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促进服务业发展, 而服务业又可以为高端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提供给消费者熟悉该产品的渠道, 扩大产品的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
4.1.2 确立好政府在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
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创新创业环境还不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受其制约。政府实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指导和规划, 并应给与资金和政策支持, 但政府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应把握好“度”的问题。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特征之一,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如果过分依赖政府必将影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4.1.3 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
现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可能成为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是脱离了传统产业而去搞另一套, 任何一个时期都离不开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共同发展, 而作为整体为实现经济增长服务。
4.2 具体措施
4.2.1 对传统产业进行生产技术升级改造
传统产业多是以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具有高能耗、高投入和高污染“三高”特征, 由于生产技术落后, 机器设备陈旧, 处于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递减阶段, 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具有的先进技术水平可以向传统产业渗透和辐射, 在传统产业中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延长产业的边际收益递增阶段, 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4.2.2 对传统产业进行研发创新改造
自主创新能力的低下会直接导致产业发展中的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化水平低、盈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 会远离“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事实上, 传统产业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产业规模较大, 有进行自主创新研发的潜力和优势。传统产业的创新研发优势正好弥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力量不足的问题, 实现共同发展。
4.2.3 对传统产业进行先进的组织模式改造
充分发挥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对其进行改造和整合, 通过市场竞争壮大具有整体竞争优势的大企业, 通过政府的培育和扶持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小企业, 逐渐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为补充的企业发展格局, 保障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顺利实现。
摘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摆脱依靠资源实现增长的约束, 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和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 传统产业还将继续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 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而应通过其良好互动发展共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 48~50
[2].Rosenstein-Rodan, P.N.Notes on the Theory of the‘big push’[A].H.C.Wallich (ed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tin America[C].London:Macmillan, 1961:57
[3].Nurks, R.Patterns of Trade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iview, 1992:82
[4].熊勇清,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10) :57~58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
[6].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年鉴.2011
[7].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1
[8].苏多杰.培育和发展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J].攀登, 2011, (1) :97~99
良好互动 篇7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有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交往能力、创造力等发展。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很好地进行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指导,进行师幼互动,使幼儿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更全面发展,有助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关键词
角色游戏 师幼互动 策略
一、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拥有绝对的权利,玩什么、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进行游戏等,都应由幼儿自行决定,教师只能是给幼儿建议,使得他们的游戏活动更加完善,而不能强加干涉。只有当幼儿在游戏中成为主人,拥有主体地位时,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若是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思路进行,就会极大地挫伤幼儿游戏的主动性,他们将成为一个模仿者,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应该成为游戏的主体,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挥,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创设环境、丰富材料,架设师幼互动的桥梁
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借助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所以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适应的角色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
1.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宽松的游戏环境,不能为了达到游戏的教育目的而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不能用太多的指令性语言对待幼儿。如“不能这样说”“这样做不对”等等,太多的限制和要求会让幼儿失去自由感,从而失去了游戏的意义。角色游戏应建立在一种宽松愉快充满想象空间和安全感的环境,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支持幼儿、等待幼儿,问题从幼儿中产生,又到幼儿中去解决,允许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
2.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材料选择得当、花样多,就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欲望,主动积极地探索,接受信息,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在创设娃娃家的游戏环境时,各个年龄班我们就不能准备一样的材料。如果都只为他们准备“娃娃”和“妈妈”两个角色的材料及情节,就不能激发大、中班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因为大、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需要的是一些社会交往,因此角色数量就必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游戏中的内容才会丰富、新颖。所以游戏材料的提供必须不断变化,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多种兴趣,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明确角色有效引导,增强师幼互动的实效
《纲要》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游戏活动通过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适时、适度地进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合作。
1.善于发现,成为幼儿自主探索的引导者。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具有启发性的引导更能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如“爱心医院”游戏中,我发现护士对给病人打针的方法不是很清楚,关注到孩子的困惑后,并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而是启发她“我们一起看看墙上的示范图或问问身边的小伙伴吧”,通过幼儿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相关经验,促使活动不断深入,将幼儿推到了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在与环境、同伴相互作用中获得了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形成共生共长的有效互动。
2.有效参与,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
在游戏活动中,由于知识经验及能力水平有限,幼儿常常会遇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能茫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应分析原因,用巧妙的方法给予言语鼓励暗示,在孩子即将放弃时要作为伙伴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他们继续活动的积极性。如“购物超市”游戏开展一段时间后,幼儿对购物和导购失去了原有的兴趣,我以购物者的身份进入“购物超市”,及时赞美他们物美价廉,服务态度好,同时建议他们可以再增加些物品的种类,吸引更多人购买他们的商品。对此,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满腔热情地张罗着新增商品,有的在摆放玩具,有的则忙着去发宣传广告了……这些行为上的支持与引导,让幼儿对活动保持了高度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