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开端教育(精选7篇)
良好开端教育 篇1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心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 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等都与高中有较大不同。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 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因此, 部分学生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大学生活的顺利进行, 而且对他们今后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刚入学阶段, 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做好新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
新生刚入学, 普遍存在焦虑感, 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相似性。大多数新生能够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 但也有部分新生迟迟不能适应乃至产生心理疾病,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焦虑、失落、自卑、冷漠、抑郁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休学、退学等情况的发生。总的来说, 大学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下:自我认同感的缺失、生活学习的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
(一) 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顺利经过高考的层层筛选, 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初自我感觉良好, 之后慢慢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众多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心理落差很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成绩、外貌、才艺、能力、家庭背景等处处比不上别人, 心生自卑。特别是来自农村、偏远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 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表现为内向孤僻,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渐渐丧失自我认同感。更有部分新生因高考不利, 没能如愿进入心仪的大学, 因此充满着挫败感, 对现在的大学生活完全提不起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变得自怨自艾、丧失斗志。
(二) 生活、学习的困难
由于新生自理能力、生活独立性比较差, 入学后需要自己打理一切, 因此生活上会出现一些困难。特别是外地入学的学生, 对新环境有诸多不适, 如气候、饮食习惯、方言不同等。但一般来说, 生活上的不适会慢慢缓解, 更为突出的是学习上的困难。由于新生普遍缺乏自制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离开了高中老师按部就班、填鸭式的教学, 一些学生对形式自由、内容丰富的大学学习手足无措。加上没有正确的学习目标, 或是被纷繁的学生活动所累, 渐渐失去学习动力和意志, 变得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三) 人际交往的障碍
大学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舍友关系、异性交往等。一般来说, 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处理与授课教师及辅导员的关系。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同学关系, 特别是舍友关系。同一个宿舍的学生可能来自天南海北, 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 什么时候熄灯, 睡觉打呼噜、说梦话, 煲电话粥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却经常引发大矛盾。由于每个人都把自我放在首位, 不善于去理解、包容他人,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宿舍矛盾僵持不下, 迟迟得不到解决。经常刚开学一星期就会出现好几起学生闹着调宿舍的事件, 这不仅影响了同学关系, 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外, 异性交往的问题也是心理工作关注的重点, 有些新生刚进入大学不久就过快地建立恋爱关系, 然后沉溺于“二人世界”中, 忽视了集体, 荒废了学业;有些过于敏感, 缺乏与异性相处的经验, 无法自如地同异性打交道, 有“社交恐惧症”;有些则因曾经的推说失恋问题而情绪低落、迟迟无法走出伤痛, 产生心理阴影乃至做出自残等过激行为。因此,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两性关系、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尤为重要。
二、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校之初, 要加强入学教育工作, 从学校校风校纪、文化传统、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使用、大学生涯规划、心理健康讲座等多个方面, 为新生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工作。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校园一日游”活动, 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专业教师见面会, 让新生对专业、对授课教师有更深入地认识;大学生涯规划讲座, 邀请专业生涯规划师和高年级的同学, 理论指导同现身说法相结合, 让学生们心中有谱, 面对新生活不再迷惘无措;还有形式丰富的班级活动、素质拓展等, 让学生广泛参与到集体活动中, 增加对彼此的了解, 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二) 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开学一个月内, 要尽快开展新生心理测试, 及早发现问题, 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测试结果, 学院辅导员、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灵活采取当面访谈、侧面了解、问卷调查、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不少在测试中显示异常的新生, 往往是因为处在适应期, 反应有些过度, 一般一个月左右就能很好地融入新生活。有些学生因为家庭突发变故, 如家人生病、离世、父母离婚等而情绪不稳定, 需要对症下药, 给予关心和疏导, 保持定期追踪。最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一些长期患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学生, 除了学院辅导员定期访谈、侧面了解、及时与家长沟通外, 还需要学校的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 必要时要到专业医院测评治疗。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新生在测试和访谈时有所隐瞒, 这就需要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真诚、耐心地与他们沟通, 逐渐建立信任后, 才能取得较好的辅导效果。
(三) 开展团体辅导、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团体辅导以团体作为载体, 如班级、同乡会、心理健康社团等, 让参加成员在交往中相互交流、启发、学习、成长, 在潜移默化中改进期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如同乡会、学长帮帮团等, 因地缘相近或者专业相近, 新生们容易打开心扉, 融入团体。在团体活动中, 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解决了人际交往的障碍, 清楚了未来的规划, 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 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心理健康月、心理情景剧、视频、漫画作品大赛、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 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掌握自我调适方法, 及时调整心理偏差, 不仅能强健个人心理素质, 还可以帮助身边的同学、家人调节心理问题, 达到自助助人的效果。
三、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辅导员因为长期工作在学生工作一线, 与学生有着密切的接触, 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具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不具备的优势。如有的学生半夜闹自杀,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可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解决问题。而辅导员能及时赶到现场, 即使处理的方式可能不够专业, 但让学生看到熟悉的人, 能很好地稳定学生情绪。之后可以联系心理咨询中心, 让学生尽快获得专业的辅导。同时, 辅导员对学生有多方面的了解, 通过与同学、舍友、宿管阿姨的交流获得学生更全面、客观的信息, 这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取的。在专业辅导之后的追踪关注阶段, 更需要辅导员的大力配合, 如发挥班干部的骨干作用, 给予学生集体的温暖;同授课教师交流学生近期的学业情况;及时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思想动态等。另外, 从学生方面说, 跟辅导员沟通一般比跟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更放松、更易于接受。
鉴于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同时, 要求辅导员从大局出发, 综合考虑, 做出对学生成长最有利的措施。辅导员也要保持客观的态度, 不能形成偏见, 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有同理心, 尊重个人隐私。另外,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密切配合, 各尽所能,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综上,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是多样的, 需要辅导员和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共同努力, 以诚心、细心、耐心, 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学生工作之中, 从而取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8.
[2]包启然.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与辅导员工作.教书育人, 2009.
[3]叶云明.大学生危机干预策略探析.江西教育科研, 2006 (6) .
[4]宋颖惠, 李志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重视“首因效应”,争取良好开端 篇2
三国时期,有一大才子,叫庞统。当时的名士司马徽,即人称“有知人鉴”的水镜先生,第一次见到庞统就“甚异之”,“称统为南州之士冠冕”;并且水镜先生还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他说的“伏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则是庞统。就连诸葛亮也对庞统评价很高,说他“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诸葛亮可能是自谦一点,但对庞统的评价之高,绝不在水镜先生之下。
可是庞统的相貌长得丑,也是出了名的。《三国演义》第57回有如下情节:鲁肃向孙权举荐凤雏先生庞统,并盛赞其才。孙权也是“闻其名久矣”。但见面之后,孙权“观其人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招聘者”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之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后鲁肃又作书推荐庞统给刘备,“统见玄德 (刘备字) ,长揖不拜。玄德见统貌陋,心中亦不悦”,以至这个久闻统名又有思贤若渴美誉的刘备,只让庞统做了个来阳县令。这就是“首因效应”在三国时期上演的一场历史剧。
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绝无必然联系,但是礼贤下士的孙权、刘备尚不能避免这种偏见,可见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影响之大。那么,什么是首因效应呢?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家阿希 (S.Asch) 在1946年通过实验研究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当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就通过实验证明,首因效应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先入为主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鲜明的、强烈的、过目难忘的,对方也最容易将你的“首因效应”存进他的大脑档案,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开好头,吸引住学生,给学生留下一个印象深刻的“第一印象”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语上下功夫。
教学导语,是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或正式接触课文内容之前,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所讲的具有引导启发性的话。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同时又和其他教学环节有着相互制约、相互代替的作用。导语设计得好,可以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一马当先”的作用。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如此,第一锤就应该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孟子说:“教也多术也”。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也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但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最成功的导入。
那么,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精彩的导语呢?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向他人借鉴,我认为教师只有在熟悉教材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机智、灵活地运用一些“开场白”的技法,才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导语,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创造活跃气氛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我介绍一下自己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种导语设计方法。
一、情境渲染法
情境渲染很显然是人文性的体现,俗话说“触景生情”,一定的情境就能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可以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幻灯、图片、录相带、影碟等手段做导语,这样不仅形象直观,更能达到渲染气氛、活跃情绪的效果。
如:江苏肖远骑老师在教授《果树园》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当曙光冲破黑暗,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蓦地,一轮红日越出海面,将一片金辉洒向人间。于是,农舍、山峦、树木、花草……大地上的一切宛如镀上了一层金色,显得那么有诗意。那金色的彩霞、浅黄色的薄光、偶尔闪光的露球,像甘露沁人心脾,像醇酒叫人心醉,多美的清晨啊!晨光中的大地是美的,那么,清晨的果园,果园的清晨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让我们随着作者丁玲的行踪去观赏一下《果树园》清晨的美景吧!”
这段导语,既传神描述了客观景物,又抒发了主观情感,语言形象生动,一幅多姿多彩、极其绚丽的晨光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激起了学生对清晨果树园的美好憧憬,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又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将符合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不仅有利于学生背诵,更能让学生沉浸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体会诗人的情怀;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父亲和我》,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学生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可见,描摹具体的实境可以让学生如临其境,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二、开门见山法
课题,是讲授内容的眼睛和窗口,因此教师对某课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大可发挥开门见山之功效,使学生抓住重点,能促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同时还极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
比如我在教授鲁迅的《药》时,设计了如下导语:是谁买药?谁在吃药?又是谁在谈药?药来自谁家?药效怎样?华家吃了夏家的药,那拯救华夏民族的良药又是什么呢?这样学生很自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探求答案。这样导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了中心或主题,是语文课常用的方法。
三、比较导入法
语文教材有的课文就是将两篇反映同一主题、感情基调不同的课文合为一篇,这样更适合用比较导入法。如《乡愁诗两首》就可以这样导入:“乡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题,对故乡的怀念是许多离乡文人蕴藏在心底最深最真的情结。情郁于中,发泄于外的风格却各不相同。今天我们所学的《乡愁诗两首》就表现了这一点:余光中的《乡愁》浓郁低沉,而席慕蓉的《乡愁》则清新缠绵。那么除了风格外,在写作技巧上还有什么不同呢?”这段导入是两首新诗的比较,同一主题的诗却存在差异,通过比较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设置疑问法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文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巧妙设疑。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学《岳阳楼记》这样导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从南宋人编的《宁文鉴》开始,直到当代的各类散文选,都选有这篇文章。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岳阳楼记》,想想其中的道理。”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愿我们都能灵活运用“首因效应”,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即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良好的教学引入学生成功的开端 篇3
一、教学引入要注意与趣味性相结合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古今中外, 凡有大作为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 可以说是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从而取得成功。兴趣与人的性格、成长环境以及遗传因素等方面是息息相关的, 但兴趣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 兴趣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要归功“有趣—乐趣—志趣”这样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按照这样的规律, 我们教师应当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而这个趣味性不一定要来自数学知识本身, 在教学引入的合理设计下同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例如, 我们在教学引入时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数学知识方面的名人典故, 介绍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小故事, 一定可以吸引学生关注接下来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
比如, 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个公式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先把印度国王和国际象棋的发明者之间的小故事介绍给学生。众所周知, 等比数列这一部分要学习的公式较多, 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会比较枯燥, 如果在教学引入时将这个小故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愿望,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也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给学生灌输真善美的理念。
二、教学引入要注意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 要让学生学好数学, 必须把数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这样既能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又能将知识传授与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 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数学以及如何用数学。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 掌握技能,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主动的地去观察, 去操作, 去测量, 让他们自己去整理, 亲自获取信息, 从中探究某些规律, 逐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必须在教学中有目的地介绍数学相关知识的应用问题。
例如, 在讲到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 我们会涉及到三角形的相关图形。面对不断重复的三角图形问题, 再有耐心的学生也会逐渐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因此, 如果我们在教学引入的时候能够尽量地从一些实际问题着手, 相信教学效果会有所改善。比如, 我们可以把航海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思考进而掌握解三角形这一问题的方法和应用。又比如, 在讲到概率部分知识点的时候, 如果我们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抽奖问题、保险的理赔问题等进行教学引入, 相信一定会给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引入要注意有针对性
我这里所指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所学的专业。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职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 这些学生在中考中失利, 未能进入自己所向往的普通高中, 带着些许的失意进入了职业学校。在他们的眼里, 进入职业学校就是为了今后的工作而学习的。因此他们对于专业课较感兴趣, 相对地, 也就普遍把数学这类基础课不太当回事。甚至有些学生会说, 我今后是在流水线上工作的, 这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和我今后的工作不会有任何联系。
当遇到这样的学生这样的问题时, 我就常常在思考, 应该怎样来调整我的数学课教学, 使学生们改变先前的这种观念呢。我发现, 如果在数学课的教学引入中把所要介绍的数学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密切的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学生们以前的那种基础课与专业无关的想法在渐渐的改变。
例如, 如果是面对财会专业的学生, 在教学的时候, 我通常会加强对他们的计算器使用的教学, 在讲到与他们的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知识点时也会多加讲解。比如, 统计这一章的知识点跟财会知识有较多的联系, 像特征值的分析, 频数频率分布表的制作和分析等等。
为此, 在介绍这些知识点的时候, 我会先用财会中的一些专业性问题引入来进行讲解, 以期能够让学生感兴趣。那么如果是面对的机电或者数控专业的学生, 在讲到平面几何或者解析几何的相关章节时, 我也会尽量以他们专业中的一些知识点来引入。当然这样做的话, 对于我们这些基础课老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将数学知识讲解透彻, 同时也要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所了解。
总之, 不论是用哪种方法进行教学引入, 不论是以哪方面为侧重点来进行教学引入,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选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为新知识点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开端教育 篇4
张琪介绍, 截至目前, 无线传感网标准组已成立14个标准项目组, 已正式发布传感网《总则》、《术语》等6项标准意见征求稿;CCSA TC10目前立项58项, 有12项完成报批, 11项标准送审;电子标准工作组已经有31项RFID国家标准立项, 16项电子行业标准立项, 其中已经进入报批阶段的项目有10项, 正式批准发布的项目有4项。
此外,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已经成立总体、标识和信息安全三个项目组, 正在组织标准立项建议工作;行业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以首批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为依托, 正在组织标准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 公共安全行业正在组织的申报也包括公安物联网的标准。而一些行业与物联网相关的标准已实施, 比如智能交通国家标准。
良好开端教育 篇5
一、激疑法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 觉悟之机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激疑法是教师不立即给出答案的设问。在课堂教学伊始, 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 符合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激疑法运用的好坏, 主要在于问题设计的巧拙。
(1)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独具匠心, 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 切合实际地、从新的视角和维度规范地、科学地提出问题, 不能为了求新而新。提出的问题必须概念明确, 意思简洁清楚, 没有歧义。
(2) 教师需注意提问的技巧。提出问题只是激疑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打开学生思维。教师要在提问时讲究语音、语调、体态, 善于引导, 把疑问推进至更深层。
二、激趣法
1. 故事激趣
教师既可以用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引出所学内容, 也可以将新讲授的内容融于故事中, 简单明了,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 故事激趣有很好的效果。在运用这个方法时, 教师一定要把握故事的内容, 不可以偏离主题;要掌控课堂氛围, 不可以沉浸在故事情节中一发不可收拾。
2. 多媒体激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教师可以用经典影视片断、经典歌曲、流行音乐、精美图片、Flash动画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 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 恰到好处地配置生动的影视画面或精美图片, 或播放情景交融的音乐等, 以营造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气氛, 深深地吸引学生, 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3. 知识激趣
知识激趣, 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广博的知识, 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学生一般喜欢诗词、格言、对联、成语、典故。诗词、格言、警句, 语言精练, 含义丰富, 生命力强, 对学习语文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特别是有些诗词, 往往和所教的课文内容相关联, 如能用来导入, 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成语言约意丰, 有的成语就出自文言文中, 用成语导入水到渠成。
三、激情法
1. 教师独白式
激情法的主要方式是教师独白式的演讲, 运用这种方式时,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要情真意切, 切忌矫揉造作。人最美的情感莫过于真实, 教师在导入时要符合实际和教材的基本内容, 不可过于夸张以致失真, 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
(2) 教师在导入时要把握尺度,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的教师一旦感情爆发出来便不可收拾, 越讲越远, 以致离题甚远;有的教师只顾自己的情绪, 学生情绪得不到照顾, 师生没有互动也是达不到预想效果的。
(3) 教师要研读教材,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水平, 丰富人生阅历才能又准又快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 教师是引导者, 不能用自己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
2. 聊天法
运用聊天法导入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话题要贴近教材。导入聊天的话题并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 设计的话题要与教材有内在的、自然的联系, 不能太生硬。
(2) 话题要适合学生。聊天的话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话题的起点要低, 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话可讲,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能力参与;话题要有吸引力, 让学生愿意加入到聊天的行列中;话题要有延展性, 聊天的话题不能就事论事, 应该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打开学生广阔的思维, 而不是让学生的思维囿于一个小范围之内。
(3) 话题范围要适中。聊天的范围一定要适中, 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范围过大, 让学生感到漫无边际, 找不到重点, 分散学生注意力, 降低课堂效率;范围过小, 聊天的主题直指文章所学内容, 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课堂效率仍然低下。
良好开端教育 篇6
关键词:导入,插图视频,复习对比,创设情境,设疑
一、利用插图或视频导入
初中物理教材配有不少插图,教参上还有视频光盘,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视频,利用它们进行教学的导入.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意境,产生与课堂教学相同的思想感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它还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自己从课外精心选取,或者自己专们创作的画图或相关的视频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在《运动的描述》一节中,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镜头如何拍的?是孙悟空自己在动吗?还是什么别的在动呢?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以极大的探究热情进入学习.
二、复习对比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与新课有关的过去学过的知识,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我们学习《光的折射》这一节,我们可以复习《光的反射》的定义、定律、作图来引入.这样我们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还可以在对比上进入新知识学习.老师可以提问:“什么物质光可以照射进去?进去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这样可以将定义进行对比,增加概念的准确性,也可以在对比中加强记忆.
三、创设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是指教师从学生和教材实际出发,利用情感共鸣的心理机制,通过语言描绘或者借助于小实验,创设出一个与教材相近的情境,使学生移情于所创设的情境的一种导入方式.
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常识》一节中我自己利用一块板上面装上电能表、保险装置、漏电保护器,然后接上电灯、开关、插头,模拟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将学生带入这种情境,让他们眼见为实,在情境中学习,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气氛就十分活跃,效率很好.
四、用实验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旺盛,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师在讨论“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引入:用一块大石头(约20千克)压住左手(最好用毛巾垫着),用右手举起一个铁锤(约2千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造成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五、讲故事或新闻报道导入
爱听轶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精心选讲一些逸闻故事来导入教学,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对新课学习的强烈愿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教学中我以一则新闻报道的小故事引入的:本报讯5月29日晚6时,从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旅客列车经过上海铁路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 km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窗飞出一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工作人员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倒.看完后,学生先是哈哈大笑,接着就问我:“老师,这是真的吗?”当我肯定是真的时候,他们陷入了思考:“小小馒头为什么能击倒彪形大汉?”这个新闻报道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就起到了好的效果.
六、设疑导入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生疑、探疑、解疑的连续过程.所以,物理教师要注意利用导语设置疑念.有一次,外校老师到我们学校讲《密度》,开始时,他从兜里掏出一串黄色项链对学生说:“你们璜塘的东西真便宜,我今天20元钱买了一个黄金项链.”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一边笑一边说:“老师,你被骗了,那不是真的.”那位老师故意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今天我们想个办法帮我检验一下,好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加入探究中.
七、游戏导入
所谓游戏导入,是指教师利用与学生做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在游戏中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情景,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学习《运动的描述》这一节课中,我们的老师在讲解运动与静止以及参照物时,将下面这样的一道物理题设计成一个游戏,由同学们亲自参与演示.由此顺理成章的引入运动、静止、参照物的讲解.
图1中(a)和(b)是从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先后拍摄下的两张照片.从在石块上的小女孩看到编号为______和______的小孩运动了,这位小女孩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
良好开端教育 篇7
一、温故知新, 自然导入
目前使用的初中生物新教材中各章节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而“温故而知新”导入法是成功联接新旧知识的支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能自然引入到新授内容。譬如, 我在执教“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课时, 鉴于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概念比较抽象, 许多学生往往感到云里雾里。为了让学生轻松攻克这一难点, 我就引导先学生复习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常识, 接着鼓励学生围绕典型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讨论、分析, 从而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去, 逐步得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结论。
二、开门进山, 直接导入
俗话说:“小曲好唱口难开”, 生物新课导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采用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譬如, 我在执教“练习使用显微镜”一课时, 就直接把光学显微镜放到讲台上, 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玩意啊?”不少学生露出惊讶的目光, 只有一个学生小心翼翼的回答道:“好像是显微镜吧!”我翘起大拇指一边表扬, 一边来个顺水推舟:“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此时, 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了。
三、巧设问题, 悬念导入
清代著名学者陈宪章指出:“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可见,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开端, 是探究性学习的原动力。但是, 人的思维离不开一定外部环境下的某种刺激。因此,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绿色开花植物包含哪些器官?其中, 哪些属于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讨论红总结出如此的规律: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 其中, 根、茎、叶与营养有关, 其余的与生殖有关。接着我继续设问:“那些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此时,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花的海洋, 深入了解花的内部结构以及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诸多奥秘。这样, 学生通过在积极的解剖和观察桃花的过程中, 进一步理解了花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效果显著。
四、联系实际, 趣味导入
生物学科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从生活情景导入, 不仅增添生活气息, 而且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兴趣同步提升。譬如, 我在执教“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信息交流”时, 就展示问题:“假如你吃月饼不小心掉到地上, 此时恰有一只蚂蚁经过, 那也许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齐声回答:“马上有一群蚂蚁聚集在这里……”我反问道:“其它蚂蚁是怎么晓得有美食的地方的?”顿时, 教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 热闹非凡。又如,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蒸腾作用”一课时,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炎热的夏天, 人坐在操场中的大洋伞下与坐在大树下相比较, 哪个地方比较凉爽?”有个男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在大树底下好纳凉啊!”当我他们大家说出其中的道理时, 室内鸦雀无声, 有的学生甚至目瞪口呆。于是, 我直接点拨道:“由于大树具有蒸腾作用, 它既可以提高周围空气湿度, 又能降低空气的温度, 所以大树下乘凉感觉比较舒服”。话音刚落, 我在黑板上板书:“蒸腾作用”四个大字, 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的感染下, 学习积极性更浓厚了。
五、用多媒体, 生动导入
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得到全面推广。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多媒体技术, 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譬如:我在执教“骨骼”一课时, 制作了相应的多媒体课件:栩栩如生的展现了三维立体人体骨骼的转动和行走动画, 并配上悦耳的音乐, 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初步感知了人体骨骼的组成、人体骨骼与直立行走相适应的特点以及少年儿童坐、立、行走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后果。
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将画面作艺术对比性处理, 从而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心灵上震撼。譬如:我在执教“环境保护”一课导入时, 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如下画面:小兴安岭的森林美妙无比, 一望无际的农田边上有几头水牛悠然的吃着嫩草, 茫茫的草原上有一群绵羊欢快的奔跑着, 辽阔的黄海上空不时飞过成群的海鸟, 白鳍豚在长江里展现其优美的体态, 正当学生陶醉如此的大自然的美景时, 突然画面转换:在被乱砍滥伐后的森林里只留下长短不一的树桩在哭泣, 龟裂的农田上寸草不生, 汹涌洪水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水环境污染造成无数鱼类死亡……, 如此强烈对比画面触动学生的灵魂深处, 他们心中呐喊着———环境保护, 人人有责。
【良好开端教育】推荐阅读:
开端10-11
成功的开端作文11-19
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11-26
以开端为题目的高一作文06-05
初中数学课的开端教学11-08
开端初三优秀作文550字06-11
良好的教育方法05-22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07-12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