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共10篇)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1
1 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 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期是幼儿行为习惯的最佳形成时期, 教师可以将养成教育融合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1.1 耐心教育, 讲清道理
在“我当值日生”活动中, 让幼儿在学习中, 不但要约束自己, 还要监督他人, 讲究卫生, 不随便扔纸屑, 保持好卫生, 养成讲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除此之外, 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重要。如:对人有礼貌, 教师要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 要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
1.2 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
通过游戏活动, 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 思想活跃, 接受能力强,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扮演角色, 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教师可以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设计, 组织一些游戏活动, 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 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后, 指导幼儿到活动区去玩“商店的游戏”, 结合游戏强化幼儿礼貌待人。游戏活动中, 要善于观察, 对幼儿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教师的态度起到明显的导向作用。
1.3 完善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第一, 建立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的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 政府、学校和社会应该认识到家长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让家长可以接受一些培训, 让家长接受幼儿教育的一些基础知识, 使家长可以很好地配合幼儿教师教育幼儿, 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 加强幼儿教育学校管理, 增加经费投入。首先, 建立规模、布局、层次结构等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其次, 增加经费, 改善幼儿教育条件, 落实《教育法》。与此同时, 根据当地情况, 制定幼儿教学收费标准。
第三,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完善其综合素质。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关键教师。首先, 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和孩子。其次, 要有专业的知识, 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通过完善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 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幼儿教育质量。
第四, 转变陈旧观念, 促进家园合作共育。我国要加大宣传力度, 完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 形成一种关心幼儿、支持幼儿的新风尚。家庭是幼儿的合作伙伴, 学校是教学的地方, 教师是协助者, 这三者的结合, 有助于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 进而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第五, 完善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国家与政府应该根据我国现实需求, 完善幼儿园设施及办学条件, 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合理的公立学校数量, 吸引更多的优秀幼儿教师为不同地区的幼儿服务, 激励幼儿很好地学习。提高办学条件, 让落后地区的幼儿学生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健康快乐成长。
2 家园配合, 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 它不是单方面的教育而形成的, 必须家庭和幼儿园结合才能取得充分效果。因而, 家长工作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有些家长, 尤其是老人, 对孩子过分溺爱, 对孩子照顾的细心周全, 什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做, 甚至放纵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致使孩子刚形成的好习惯得不到巩固, 削弱了教育效果。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家园共享目的, 以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其一, 进行家访, 与家长相互交流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
其二, 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其三, 丰富家园联系栏, 宣传有关教育方法。
其四, 开办家长学校, 共同学习育儿知识。
3 结合社会环境, 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和家庭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但除了两者之外, 社会是幼儿接触到的另一个大群体, 所以, 社会环境对幼儿良好的行为的养成也起到很大作用。首先,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文明的大家庭里, 我们要告诉幼儿在这大家庭里需要我们共同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去维护, 如在公共场合, 集体活动的地方, 我们要遵守秩序, 不大声喧哗, 爱护公共设施, 等等。其次, 及时发现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例如, 有一次我带自己的孩子去朋友家玩, 到朋友家后, 儿子把朋友家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我就批评了他, 但朋友却说:“孩子还小呢, 让他玩吧, 没事的”, 我对朋友说:“不能让他养成这样的坏习惯, 做得不对要及时纠正”。
4 培养诚信, 让幼儿明白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
诚实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尤显重要, 所谓“一言九鼎”、“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道理等无不体现出诚信两字的重要性。现在的坑蒙拐骗不少见, 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诚实守信的旗帜。从小让他认识到要想做事必先做人, 讲话做事必定要言行一致, 任何谎言都是不应该, 而且应得到严厉地批评指正。
摘要:目前,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携手, 才能为幼儿行为习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伟.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22) :47-48.
[2]张艳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今日南国 (中旬刊) , 2010, (08) :90-91.
[3]王强.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现代交际, 2013, (09) :142-143.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2
为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教育宣传工作会议和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当前教育宣传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加强和改进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教育宣传工作,努力开创全省教育宣传工作新局面,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会议。在此,我谨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辛勤耕耘在教育宣传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教育宣传工作为推动云南教育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我省教育宣传工作牢牢把握“高举旗帜、促进发展、建设价值、维护和谐”的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求真务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充分认识到教育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把教育宣传工作放在了突出位置。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全面加强和领导教育宣传工作。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在部门设置、人员安排、设备配置等方面做到统筹规划、落实到位,为加强和改进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围绕主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不断提高教育宣传影响力。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下,教育宣传部门围绕全省教育的重点工作,积极引导、组织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人物、典型经验,为我省教育改革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云南的教育改革发展为教育宣传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素材,《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中央媒体多次对我省开展的“三生教育”、初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中小学“减负”等重要教育改革发展举措进行专题报道。《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等省内媒体把教育工作列为重点报道和常规性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云南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发挥功能,为云南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年来,省教育厅党组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把教育宣传任务列为教育系统年度考核目标,制定指标,确定考核分值,宣传任务分解下达到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年终省教育厅对州、市教育局进行目标考评。这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促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十分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形成领导重视、专人负责、上下联动、左右配合、齐心协力抓教育宣传的局面,在全省教育宣传战线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工作首位,为云南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领作用。尤其是去年,我们把深入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开展好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作为教育宣传的首要政治任务,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宣传列为年度教育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宣传,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省内主要媒体及由委厅主管的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云南教育》杂志和《学生新报》主动发挥教育宣传主阵地、主渠道的功能和作用,围绕重点工作,开辟专栏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宣传效果显著。如,《云南教育》杂志和《学生新报》编辑出版的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专刊,全面报道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丰硕成果和成功经验,对下一步搞好创先争优活动起到了典型引领、经验借鉴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云南教育报刊社精心策划,编辑了“庆祝中國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专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云南地方党组织的创建、斗争历程。同时,集中宣传了一批长期扎根山区、边疆民族地区,为云南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的党员教师,用他们高尚的情操鼓舞广大教育工作者。在集中宣传学习国家和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方面,做到宣传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集中宣传、相互学习、借鉴提高的作用。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全省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的结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视教育宣传,丧失了舆论话语权,造成了工作的被动局面;有的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媒体力量,帮助化解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二、进一步增强教育宣传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教育直接联系着千家万户,寄托着亿万家庭的期盼,是全社会最重要的民生事业。同样,教育宣传工作也不仅仅是教育宣传部门的事,而是党和国家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就必须树立“大宣传”意识和“开门宣传”的工作理念,把全社会的宣传资源调动、整合到教育宣传工作中,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当前,云南教育事业正处于十分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教育宣传工作,是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需要,是全面落实国家和云南省教育规划纲要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把教育宣传工作做实做好。
(一)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做好这一工作,舆论需先行,教育宣传在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宣传重点,全省教育宣传战线的同志们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为推进云南现代教育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云南教育“桥头堡”建设的必然要求。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根据我省“桥头堡”战略规划,提出了以呈贡高校新区为依托、建设好“一个家园、三个平台”的云南教育“桥头堡”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省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探索多种教育合作模式,开发各类交流学习与合作项目,提升云南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要实现上述目标,大家一定要继续振奋精神,凝心聚力,通过教育宣传这条纽带,让世界了解云南教育,让云南教育走向世界。
(三)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云南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硬件设施逐步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又是国家现代化的领航。大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富民兴滇的必然选择。推动云南教育实现现代化,教育宣传工作肩负着神圣使命;云南教育实现现代化,离不开教育宣传工作的努力与贡献。
(四)加强教育宣传工作,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破解这些问题离不开教育宣传工作。当前,云南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潜在的矛盾和影响稳定的隐患依然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问题、合理要求与不合法方式相互交织,教育面临的复杂局面是前所未有的。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强而有力的宣传工作去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我们只有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社会各界客观、及时地了解、掌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政策和措施,理解教育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困难,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教育改革,维护教育稳定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教育宣传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宣传质量的高低。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宣传工作,我们必须开拓进取,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当前,全省教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同样给教育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创新机制、攻坚克难,努力开创教育宣传工作新局面。
一是切实提高对教育宣传工作的领导。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重视教育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教育宣传工作由“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专门负责,要把教育宣传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教育宣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舆情的分析研判,紧紧抓住舆论的主动权。领导干部不仅要做教育工作的指挥者,还要做教育宣传的策划者和教育舆论的引导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宣传部门建设,为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媒体、支持媒体、理解媒体、用好媒体、发展媒体,运用媒体力量促进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希望新闻媒体不仅要做舆论的引导者,教育改革发展的促进者,还要做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探索者和参谋者,不断创新报道方法和形式,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服务。
二是不断提高教育宣传队伍素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归根到底靠队伍、靠人才。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队伍建设,要高标准严要求地建设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精、作风好的宣传队伍。广大教育宣传工作者,要热爱本职工作,加强学习和锻炼,发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作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切实增强教育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宣传工作要维护广大师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切身利益;要多宣传教育工作者中的先进典型;要探索教育工作与新闻报道结合的新路子。注意利用现代传播技巧,采用受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做到言之有物,把思想性、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教育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宣传凝聚力、穿透力。
三是加强主阵地、主渠道建设,提高教育宣传的主动性。要进一步树立阵地意识,整合各级各类传媒资源,形成合力,大力加强教育舆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主流媒体在教育宣传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准确、及时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及我省教育政策,正确、完整传达教育部门精神的教育主流媒体的声音,占据教育系统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千方百计让那些弘扬主旋律、传播优秀文化的教育媒体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要努力办好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云南教育》杂志、《学生新报》等委厅主管的宣传媒体。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所办网站、报刊的质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行政指导力度,使之成为教育工作者、人民群众了解教育政策和工作动态的重要窗口和载体。全省教育系统必须积极做好委厅主管报刊的宣传、征订和发行工作,并将这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工作考核,加以认真落实。要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全国和省内两支通联组织机构和通联队伍建设,通联工作要做到横向到省、纵向到州市县。各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确立通讯员,建立起全省教育宣传网络,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为努力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当前,云南教育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重要时期。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要紧扣云南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中心工作,准确把握形势,深入分析舆情,突出宣传重点,创新宣传方式,利用现代传媒,为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建设鼓与呼;要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及省教育厅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确定的2012年全省教育工作要点,扎实抓好教育宣传工作。在此,我强调以下几点:
(一)唱响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云南教育目前面临着资源总量扩张与质量加快提高的双重压力,承载着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和千家万户子女健康成长的双重期待,担负着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教育宣传工作者承担着坚持正面引导与消除负面影响的双重使命。全省教育宣传系统的同志要切实增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理解“优先发展、育人为先、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深刻理解云南教育改革發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全省教育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教育工作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二)舆论要先行,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2010年,我省被列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我省教育综合改革将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招生考试制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国际化教育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确定的12项改革任务。
云南教育综合改革的成败关乎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大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教育宣传工作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云南教育综合改革的宣传报道,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这一重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与此同时,2012年还要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生营养餐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及时将各地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推进这些重点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
(三)树教育品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
我省开展的“三生教育”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全省实施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所取得的新成绩、新经验。要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以“三生教育”为载体、以“教真育爱、淳民强国”为根本的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建设,切实注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认知性、体验性和感悟性,将“三生教育”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过程之中。要加强“三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三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推进“三生教育”的课程化、实践化、学术化、国际化和品牌化。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3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 良好的品德习惯, 主要包括诚实勇敢、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关爱同伴和文明礼貌等, 其中文明礼貌是反应幼儿道德品质的主要体现, 也是与他人较为的基本准则, 所以, 幼儿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常识与行为。第二, 良好的生活习惯, 主要包括大小便习惯、睡眠习惯与饮食习惯等, 其中饮食习惯是培养孩子进行规律生活的关键方面, 而且还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对于幼儿饮食习惯可以使用“少食多餐”的培养方式, 但是要求饭前不能吃甜食与零食, 以免孩子不想吃饭。第三, 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包括正确的握笔、坐、写和读的姿势, 专心学习和热爱学习等, 并能够按照要求阅读图书, 爱护文具, 整理学习用品。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一生来说十分重要, 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 才能够更好的在社会生活中生存与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1.给予幼儿适当的期望。在幼儿教育阶段,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教师可以给予他们适当的期望,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对幼儿不设期望, 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如果设定的期望过高, 一旦幼儿难以达到, 则会影响他们的自信。所以, 幼儿教师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期望, 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实践中, 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小红花以及“好孩子”的小卡片, 对于那些表现较为优秀的孩子给予奖励。例如,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幼儿提出期望:如果你们能够在一周之内吃午饭之前不吃零食, 就给你们每人发一朵小红花, 如果孩子达成教师的期望, 不仅给他们发小红花, 并在班内提出表扬。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2.充分鼓励幼儿的表现。对于幼儿来说, 往往比较喜欢得到教师或同伴的认可与肯定, 得到一定的表扬或奖励, 所以, 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 对于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学, 并鼓励幼儿的表现, 继续坚持。教师在表扬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 需要帮助他们认识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 而且鼓励需要及时, 以提升教育效果, 让孩子认为自己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认可, 在接下来的学习或生活中, 将会继续保持这些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 在午间休息期间, 有的孩子突然会想去厕所, 此时, 他们往往会不及思索的大声喊叫教师, 这样的话很容易影响同伴的休息, 针对这种情况, 幼儿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 在午休期间不能大声喧哗。当下次在发生此类现象时, 幼儿往往能够谨记教师的教师, 小声的告诉教师, 此时, 教师应对他们的正确行为表示肯定与鼓励。
3.言传身教与做好榜样。在幼儿教育中, 孩子尚未形成较强的独立意识, 而且比较喜欢模仿别人, 因此, 幼儿教师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 应做到言传身教, 并在孩子中间树立榜样, 起到模仿作用, 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的良好习惯习惯感染和影响幼儿。同时, 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 要求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 以及禁止他们做的事情, 家长应积极配合教师, 实现家校联合, 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 教师应做到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注重自身的仪表与着装, 并注重饮食与卫生等,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和感染孩子。例如, 为帮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在吃饭时, 教师自己不挑食, 并告诉孩子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 帮助他们改掉挑食的坏毛病;再如,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文明用语, 让孩子也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良好行为习惯。
三、总结
总而言之, 在幼儿教育时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所以, 在幼儿教育中, 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与意义, 并付诸到具体行动中, 从多个角度和全方位出发,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郝志敏.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J].才智, 2015, 02:143.
[2]姚健梅.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探讨[J].中华少年, 2015, 09:15+17.
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 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自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该首先考虑。社会需要幼儿为其输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能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间接或直接地反映社会的需要,打上时代的烙印。
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一方面,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請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儿童在3—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利用每周礼仪教育对幼儿和对家长的具体要求,告知家长,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并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幼儿教育要更好地担负起双重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势,开拓思路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要从小开始,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是礼仪教育的实质性,也是培养人的教养,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教师,并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班乐乐的妈妈临走时给他说再见,可乐乐并没有理会,我看见后忙走了过去,主动和乐乐的妈妈有礼貌的告别,其他小朋友听到后大声说道:“阿姨再见!”看到这个情景,乐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急忙跑过来说:“妈妈再见!”。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好坏要快,而且看得很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地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对小朋友说今天睡午觉的时候,我发现张景然对朱梦含说“请你帮我把裤子拽下来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礼貌行为,我都会加以鼓励并告知和引导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些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三、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幼儿的卫生习惯的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到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类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餐、睡眠、午睡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进餐时不说话、不撒饭、不剩饭菜、睡觉时不影响别人,不能趴着睡、要右侧卧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的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5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中, 我们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 选择了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白兔、彬彬有礼的一群小鸡、助人为乐的小花猫等图案作为墙饰内容, 并在教室里设置了“有礼貌的好宝宝”专栏。这些教学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另外, 教师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处处为幼儿作出榜样。如, 同幼儿一起用餐时, 注意保持地面、桌面的整洁, 不挑食, 不随意浪费粮食。
同时, 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进行交流, 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作表率, 并主动带孩子外出, 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 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我们把每周礼貌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告知家长, 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 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 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还向家长积极推荐有关幼儿礼貌教育的故事书、动画片等, 让幼儿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 并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注重行为训练, 有计划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
1. 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如, 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 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 没关系》《再见》等歌曲表演, 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羊过桥》《好娃娃》等讲故事活动, 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要与同伴分享快乐, 要关心他人等。
2. 制定系列化的文明礼仪工作方案, 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
如, 幼儿初入园时的热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我们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 在外出做客时, 让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 家里来了客人, 则让孩子参与接待等。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 使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
三、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使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 做事缺乏持久性,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教师和家长必须密切配合, 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并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1.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把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 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如, 让幼儿勤洗手、不乱扔东西等, 并将每周卫生检查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内容之一, 以督促幼儿注重卫生习惯的养成。
2.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主要包括睡眠、进餐、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幼儿进餐和午睡习惯较差的问题, 如, 吃饭时不专心、挑食, 睡觉时影响他人等, 教师则适时地予以提醒并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 睡觉时不影响他人、进餐时不讲话、遵守活动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 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 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 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为此, 我们对幼儿积极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 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 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如, 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 出操时能自觉迅速地排队, 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时不大声喧哗等。
4.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幼儿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应包括: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大人说话不打岔、要与人为善等。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持之以恒。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6
1978年,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里, 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 他说:“在幼儿园里, 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 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就是幼儿园教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也提出:“习惯养成以后, 就会变成一种信念, 一种自动化行为, 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也是这样养成的。”在幼儿教育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不仅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好习惯变为下意识, 还从源头上扼制住了很多疾病的传播, 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现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是幼儿长进之大策, 然而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一根本点。纵观当今的幼儿教育, 很多幼儿园重知识、轻习惯, 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 只注意工具理性的培养, 却忽视了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情感、价值、精神、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由此导致一些幼儿已显露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性格孤僻、缺乏健全人格、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共处、不诚实等性格行为。诸如此类的状况, 让不少家长也尝尽了苦头, 人们逐渐认识到, 一味注重知识学习、潜力开发, 而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 有可能是在花掉巨资干了一件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事。因此, 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趁早培养, 习惯既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 又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的特点。从小养成好习惯幼儿将终身受用;反之, 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低劣的道德信念, 幼儿一生都会深受其害。一言以蔽之, 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一)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考虑, 教给他终生有用的东西。阅读习惯是人一生发展的利器, 爱读书、善读书, 随时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对发展有用的信息, 是所有成功人士相同的经验。一方面, 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发展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 教师要好好把握。像美国学前教育就允许幼儿到处乱涂乱画、带图书回家;德国把禁止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写进了宪法。教学中不把识字、获取较多的知识当目的, 而以亲近图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早期阅读的诉求, 这应成为我们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也应成为我们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另一方面,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乐意亲近、观察、了解大自然, 对世间万物都感兴趣, 都有创造性的构想和了解的意愿。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 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比如图画书是连接幼儿想象与现实的通道, 幼儿对其充满了兴趣, 他们会把图书当玩具珍藏、涂画, 凝视书中神奇玄妙的世界。他们有时或边翻边自语, 来了兴趣还会就其中的一幅图, 要求教师“再讲一遍”, 这是没有任何功利和压力的“原生态阅读”, 完全出自渴望了解世界的本能, 教师如果因势利导, 将很容易养成终生受用的阅读习惯。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为幼教工作者, 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 必须要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 克服挑食的问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 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 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实际上, 我们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 致使孩子任性娇惯, 只吃想吃的, 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严中的就是挑食的习惯。遇到喜欢吃的就会暴饮暴食, 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 甚至一看见不喜欢的菜就会恶心、呕吐……营养摄入得不平衡、不全面, 会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 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 必须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 克服挑食问题。怎样才能纠正幼儿挑食的坏习惯呢?坚持正面引导, 耐心教育是关键。比如有的小朋友吃饭时不吃菜只喝汤, 刚开始的时候, 我就满足她的要求, 只盛汤不盛菜, 慢慢地我就给她少盛一些菜并告诉她:“老师盛的菜不多, 相信你一定能吃完。”果然她吃完了。后来我就慢慢地加多菜量, 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 这位小朋友终于不再挑食了。
(三) 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的, 比如说要看书, 可刚拿出书来摆在桌上又说要喊着画画, 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 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首先不要随便打断幼儿的活动, 无论他在专心致志地玩还是做其他的事, 教师一定不要随便打断, 如果随便打断, 会引起幼儿的对立和反感, 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 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其次, 不要同时给幼儿安排多件事。幼儿年龄小, 往往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任务, 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 会导致幼儿一事无成。最后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教师要对幼儿适时做一些指导, 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 这样有利于幼儿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摘要: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也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本文简要论述了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 笔者从多方面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具体论述, 以期引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幼儿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徐雪兰.浅谈幼儿习惯养成教育[J].新课程学习, 2011 (5) .
[2]王联苏.浅谈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山西教育, 1999 (1) .
[3]祖冲燕.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 2012 (15) .
[4]张淑慧.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J].陕西教育, 2012 (4) .
[5]王丹.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27) .
[6]曹伊娜.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3) .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7
一、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目前的现状
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现状调查表明,有73.3%的家长懂得要对孩子进行良好习惯培养。有26.7%的家长认为, 孩子还小, 待长大后自然会懂事, 循规蹈矩的。于是.随他们自由发展, 哪怕是不良的行为习惯, 也任其发展。这样没有一贯性, 又缺乏耐心、耐力的教育, 会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稳定。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 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正确地对幼儿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作为家长, 我们应该如何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二、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 生活习惯的好坏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养的体现。如讲生, 不吮吸手指;按时睡眠、起床;不挑食偏食, 独立进餐;能衣、叠被;用过的玩具、学习工具能随时归位, 摆放整齐;能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擦桌、倒垃圾、整理床铺等。
2) 道德习惯的养成。这是每一个人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的重。早期家庭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应包括:遵守各种行, 能用礼貌用语主动问候长辈;爱惜东西, 珍惜别人的劳动能换位思考, 考虑他人感受;能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爱吃或爱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并能善始善终等。
3) 学习习惯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绩有很大的影响。大凡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 习不好的孩子, 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 而是没有良好的学。喜欢阅读、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提问、关注周围生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4) 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主要包括礼人、尊重他人、能够平等地与他人交往, 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是孩子社会性发展。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 是十分重要的。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儿期是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一夕。父母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 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培养孩实证明, 人的成功取决于人的能力, 而人的能力来自于习惯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个根本, 孩子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理想的。要让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就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从现在开始。
1)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增强培养意识。长期以来, 幼儿良好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 他们认为刚生下来什么也不懂, 教育为时过早, 缺乏早期教育意识。甚至把智同于知识, 以为教育就是教知识, 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这项工作应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艰巨性, 对孩子严格要求, 反复强调, 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期严格的教育, 严格要求, 才能逐渐养成。“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式的教育, 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2) 整合家庭教育资源, 合力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 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
(1) 家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 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 情绪稳定, 得到爱心的熏陶, 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 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 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 爱护物品, 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 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 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 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 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对孩子进行学习的熏陶。比如, 在房子的墙上, 挂满了幼儿学习的图片;在家里, 我们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看书, 孩子也会拿起自己的书本;每隔一段时间, 都要给孩子教一些词语, 并坚持把它们记录下来……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中的问题, 及时纠正孩子缺乏耐心、毅力, 以及做事草率、学习三心二意等不良习惯。在家庭中养成尊重知识, 热爱学习的气氛, 使孩子感到勤奋学习值得仿效, 拥有知识值得自豪, 以促使孩子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 成人要尽量以优美的语言, 用丰富的形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就会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从得到熏陶, 受到启发, 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家人带幼儿出玩时会打招呼, 打扰了别人说“对不起”。幼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养, 这是因为幼儿具有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所以, 父母应较多地注用自己的“身教”去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惯。
(3) 要及时评估, 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 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法。孩子爱听好话, 喜欢被人称赞, 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 受激励而改造很容易的, 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 家长应该及时表和鼓励。这样, 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会使幼儿固下来, 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8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幼儿, 每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解每个幼儿, 及时发现和肯定每个幼儿所取得的进步, 从而建立起对幼儿发展的信心。
例如:男孩东东他已经六岁了, 生活能力很差。不会上厕所不会自己吃饭, 不会下台阶。他老实腼腆, 比班上孩子胆子都小, 不敢大声说话, 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 每天到了幼儿园, 总是默默地呆在一旁。于是我就找来东东最喜欢看的书给他看, 慢慢地我发现他有时也可以跟我聊聊书以外的内容。在玩区域游戏时, 我也经常去和他一起玩, 除了老师的帮助外, 活拨可爱的小朋友, 是使他进入集体, 培养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条件。孩子从此以后性格变的活泼开朗了, 小时候的胆小、腼腆的性格, 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这样的孩子, 如果当时老师嫌弃他, 不注意他的个性特点进行耐心、细致地培养教育, 而使他感到压抑, 他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在个别教育中要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通过家园沟通,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进步与不足, 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 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这种德育教育。
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开展关爱教育
现在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尤为突出, 如:一次, 一位幼儿带来了一件新颖的电动玩具, 小朋友都围了上去, 可他竟把玩具往身后一藏, 生气的说:“这是我的, 不给你们玩”, 别的孩子见状说“明天我也拿玩具来, 我也不给你玩”, 有的嘴里不说, 手却一直伸在那, 大有非玩不可的架势。于是, 我抓住这一时机, 对进行了玩具交换训练。
在活动区设立一个“玩具之家”,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选择一件幼儿非常喜欢的玩具, 贴上名字放入“玩具之家”。通过拥有一个玩具, 二个玩具, 到许多玩具, 使幼儿明白:一件好玩具, 一个人玩, 只是一个人高兴, 而大家交换玩, 能使大家都高兴。从那以后, 小朋友常把自己心爱的玩具主动借给别人, 争抢的行为明显减少。分享互惠是人们得以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心理品质。当代生活中, 任何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各方人士的合作与各种力量的互助互惠。孩子们能够在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起共同享用、共同拥有的观念, 主动与他人分享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游戏活动中有效融入关爱教育
幼儿园一切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游戏为载体, 因为游戏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基础, 能具体反映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态度, 所以移情训练应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 加以适当的启发诱导, 使幼儿自然理解并接受。
如:在角色游戏“医院”中, 通过扮演“爸爸妈妈”让幼儿体会到“孩子”生病时, “爸爸妈妈”忙前忙后细心照顾地辛苦体会, 然后深层游戏, 当“爸爸妈妈”生病时, 也非常需要关心照顾, 我为他们倒水、拿药、盖被子、送上亲切温暖地问候;在“乘车”游戏中, 让幼儿懂得乘车要按次序, 上车不争抢, 先照顾老弱病残孕, 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 使幼儿感受到他们需要照顾的一面, 从而产生我要先让他们坐, 照顾同情他们的心理;在“请客”游戏中, 我特意让平时在饭桌上专挑自己喜欢的菜吃的佳佳扮演“小黑狗”, 通过游戏使她体会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自私, 要学会替其他人着想, 这菜是我爱吃的, 也可能是爸爸妈妈爱吃的, 你一筷我一筷, 大家一起吃才是最有味道的。
我们要培养孩子大方、谦让等品德, 老师和家长有效配合, 家园一致才能培养好幼儿良好的个性。父母的一言一行, 都给孩子以深远的影响。其实家长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 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 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 他们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并以他们为楷模。所以, 家长应该时刻提醒自己, 孩子正在观察你, 待人接物做到大方, 诚实, 谦让, 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教育孩子, 家长要先教育自己, 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格, 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 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我们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 依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品德习惯形成发展规律, 把系统深刻的关爱教育主张融入幼儿一点一滴的日常言行之中。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2]梁志焱.学前教育学 (第2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2004.
[4]石磊, 管旅华.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一、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大家都感到非常惊奇,他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教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也提出:“习惯养成以后,就会变成一种信念,一种自动化行为,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也是这样养成的。”在幼儿教育中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仅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将好习惯变为下意识,还从源头上扼制住了很多疾病的传播,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共同成长。
二、当前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现状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是幼儿长进之大策,然而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却忽略了这一根本点。纵观当今的幼儿教育,很多幼儿园重知识、轻习惯,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比比皆是,只注意工具理性的培养,却忽视了幼儿作为一个个体在情感、价值、精神、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由此导致一些幼儿已显露出“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性格孤僻、缺乏健全人格、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人交往共处、不诚实等性格行为。诸如此类的状况,让不少家长也尝尽了苦头,人们逐渐认识到,一味注重知识学习、潜力开发,而忽视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有可能是在花掉巨资干了一件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事。因此,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从多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趁早培养,习惯既是通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又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的特点。从小养成好习惯幼儿将终身受用;反之,一旦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低劣的道德信念,幼儿一生都会深受其害。一言以蔽之,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考虑,教给他终生有用的东西。阅读习惯是人一生发展的利器,爱读书、善读书,随时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对发展有用的信息,是所有成功人士相同的经验。一方面,幼儿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发展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好好把握。像美国学前教育就允许幼儿到处乱涂乱画、带图书回家;德国把禁止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写进了宪法。教学中不把识字、获取较多的知识当目的,而以亲近图书、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高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早期阅读的诉求,这应成为我们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成为我们做好学前教育工作的“指南针”。另一方面,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意亲近、观察、了解大自然,对世间万物都感兴趣,都有创造性的构想和了解的意愿。幼儿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比如图画书是连接幼儿想象与现实的通道,幼儿对其充满了兴趣,他们会把图书当玩具珍藏、涂画,凝视书中神奇玄妙的世界。他们有时或边翻边自语,来了兴趣还会就其中的一幅图,要求教师“再讲一遍”,这是没有任何功利和压力的“原生态阅读”,完全出自渴望了解世界的本能,教师如果因势利导,将很容易养成终生受用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必须要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克服挑食的问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幼儿,对营养的需求非常广泛。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理应不存在营养问题。但实际上,我们却看到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迁就,致使孩子任性娇惯,只吃想吃的,结果饮食中出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严中的就是挑食的习惯。遇到喜欢吃的就会暴饮暴食,看到不喜欢的饭菜就摇头,甚至一看见不喜欢的菜就会恶心、呕吐……营养摄入得不平衡、不全面,会对幼儿的身体、智力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让幼儿健康成长,必须让他们注意全面饮食,克服挑食问题。怎样才能纠正幼儿挑食的坏习惯呢?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是关键。比如有的小朋友吃饭时不吃菜只喝汤,刚开始的时候,我就满足她的要求,只盛汤不盛菜,慢慢地我就给她少盛一些菜并告诉她:“老师盛的菜不多,相信你一定能吃完。”果然她吃完了。后来我就慢慢地加多菜量,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这位小朋友终于不再挑食了。
3、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的,比如说要看书,可刚拿出书来摆在桌上又说要喊着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幼儿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首先不要随便打断幼儿的活动,无论他在专心致志地玩还是做其他的事,教师一定不要随便打断,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幼儿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其次,不要同时给幼儿安排多件事。幼儿年龄小,往往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任务,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导致幼儿一事无成。最后适时地给他们一些指导。教师要对幼儿适时做一些指導,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幼儿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 篇10
一、音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打击乐、歌唱活动、音乐欣赏等五大类型。在我们看到一个音乐教育教材时,首先要确定它是特性。如果是歌曲,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各项音乐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及不同音色的感受力;如果是韵律活动,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强度及表演力……总之,都应考虑到幼儿在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怎样实施良好的音乐教育
怎样才能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良好地实施五大类别的音乐活动呢?我分别就这五类音乐活动的不同特性进行剖析:
1. 韵律活动
幼儿园韵律活动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是通过人体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教师怎样有效地组织活动呢?
(1)分析教材——随着幼儿的成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在幼儿园阶段应鼓励幼儿学会倾听,区别音色、强弱、快慢、节奏及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名族的音乐类型。
(2)调节韵律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韵律活动是一种情绪相对不稳定的学习活动,集体教学又是比较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的情境,因此活动中应尽量让幼儿的情绪始终保持在适当的兴奋状态。
(3)正确处理好韵律活动的空间——如何处理空间是韵律活动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自由状态空间下,应学会避让,让幼儿学会做动作时不会使别人影响自己,也不会使自己影响他人。
2. 打击乐
幼儿园的打击乐音乐活动能提高幼儿感受表现节奏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要让孩子愿意参与打击乐活动,首先必须营造能鼓励幼儿动手参与的氛围。
(1)认识、了解乐器——对于各种各样的乐器,学生兴趣浓厚。作为教育者应好好把握这个契机,可以利用幼儿园或家长的一些有利的教育条件,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类别、民族、国家的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及不同的音色。让幼儿认一认、看一看、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自己找出操作某种乐器的方法从而产生一种初步的成功感,为接下来的开展正式的打击乐活动铺好道路。
(2)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幼儿是动态发展的个体,有自身的想法和感受。教师要抓住这点运用较为适宜的方法引导幼儿自身去感受节奏。孩子喜欢动动身体、模仿声音这些都是很好的可利用途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选择不同的感受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节奏。
(3)活动中启发引导方式应渗透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打击乐最重要的是让幼儿体验节拍、节奏以及掌握使用各种乐器的技能和学会手眼协调地开展活动。打击乐活动整体合作性很强,它需要不同声部、乐器的配合,这样对孩子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合作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总之要开展好打击乐活动,教师本身对活动的认识和评估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把握好要点带动孩子全情投入活动。
3. 歌唱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幼儿毫无表情地唱歌,老师反复提示小朋友要有表情地唱歌。那么老师该怎样诱发幼儿歌唱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让幼儿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每次在学习新的歌曲时,我们总是让幼儿先欣赏歌曲的旋律,初步了解乐曲的风格,理解乐曲的整体结构,了解节奏型。
(2)怎样在较短的活动中让幼儿理解歌词呢?(1)倾听欣赏,通过发挥老师的表现力和幼儿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使幼儿更准确地掌握音高、节奏、歌词。(2)观看欣赏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为了弥补音乐的形象不具体,我们在活动中要充分使用直观教具来形象地表现歌词。(3)运用图片:比如在学唱歌曲《小熊过桥》时,我们选用代表歌曲内容的小图片,如小竹桥、小熊、小鸟、小鱼等,按照乐曲的结构形式排列,让幼儿看着图片编歌词。(4)创设歌曲情境:比如在学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时,我们让幼儿操作木偶,让幼儿身临其境,同时理解和熟悉歌曲的内容。
(3)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在新授歌曲时如何激发幼儿唱歌的兴趣,对以后表演歌曲是非常重要的,有表情地演唱绝不是笑嘻嘻的,而是自发地、自然地表现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作为老师,应给幼儿更多的灵感和启示,让他们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 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是一种聆听感知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充分地动起来呢?
(1)了解教材——在设计和实施活动前,我们先得认真地分析教材。我们要利用老师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使之更便于让幼儿理解和感受,来方便进行教育教学。
(1)优化活动程序方法。通过优化活动程序,能使幼儿在活动中边看、边听、边做,从而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欣赏活动。(2)激发幼儿兴趣。我们常常就用课件、幻灯片、录像、故事、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欣赏作品。
(2)引导幼儿多动脑筋——在幼儿听懂音乐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后,我们还训练他们对音乐的分辨能力:分辨音乐的性质、情绪,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分辨出二拍子、三拍子的节奏等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多表演、多游戏——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让幼儿合着音乐的节奏、旋律通过表演和游戏来表现、反映主题,从而加深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4)引导幼儿参与活动——音乐欣赏不是安静的聆听活动,要幼儿在更多的活动中感知、想象、思考,获得体验,在理解熟悉作品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并获得欣赏音乐的愉悦情感,真正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充分活动起来。
5. 音乐游戏
怎样探寻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策略,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游戏价值,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1)音乐游戏的指导要点——音乐游戏的组织设计:活动组织合理与否,不仅是有效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决定因素之一。
从音乐的某一要素(如节奏、旋律)开始:如“快乐的小鱼”从感受乐句入手,引导幼儿表现鱼游、鱼吃食的情节。
以动作学习为主体的组织设计方式:动作是音乐游戏的“血肉”或“色彩”。韵律活动通常采用音乐感受在先、动作学习在后的组织程序,但音乐游戏往往采用动作学习的方法,根据幼儿的行为发现特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
(2)音乐游戏中的教师语言——与其他类别的音乐活动相比,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大部分时间都会处在比较不稳定的状态之中,那么,如何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幼儿取得更大的提高和满足呢?我们教师的语言、形态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1)提问、小结、过度、评价语言的应用。在相对动态的音乐游戏中,教师的语言应努力做到:讲解语言精练,注重讲解与示范、讲解与练习、练习与反馈的紧密结合。提问应采用直接提问与间接提问相结合,多使用“幽默语言”“情境语言”进行即时评价,及时小结幼儿的表现,并给予肯定。(2)体态语言的应用。在音乐游戏中,教师的体态语言格外重要,它具有三种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及积极性;示范或榜样的功能;解释或强调讲解内容的功能。
(3)音乐游戏中的情绪调整——在音乐游戏中,将幼儿群体的情绪保持在适度兴奋的水平,使他们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活动,而避免兴奋点转移或扩散,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
综上所述,幼儿园实施良好的音乐教育,对其幼儿会有怎样的影响,又会促进其哪些方面的发展呢?
三、良好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良好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力量,它能够触动人的情感。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听者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也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育就能大大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使其懂得对美好的喜爱和对丑恶的憎恨,产生同情心和自豪感。
2. 良好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都需要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孩子们的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品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其情操,为将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如领唱、领奏、当小指挥、小鼓手,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同时在共同的活动中,为了完成任务使幼儿之间达成了共识,增强了团体合作意识,形成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处事的应变能力。
3. 良好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发展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内容,也是美育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音乐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同时,在音乐的感染下提高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起健康的审美观点,使每个幼儿都感到“心情愉快,情绪安定”,真正获得美的体验,进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正确良好幼儿家庭教育】推荐阅读: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08-13
幼儿教育随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09-14
小班家访 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教师家访总结08-25
幼儿良好个性培养08-04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09-23
培养幼儿良好常规10-25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09-30
幼儿良好性格特征培养10-07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10-09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