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2024-09-23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共12篇)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1

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去。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进行品德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育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创设教育环境实施品德教育

(1)品德教育环境具有互动性。创设环境时,要注重幼儿和环境之间的互动,比如:在美工区张贴操作区具体的规则儿歌,既创设了自由操作的空间,又提示孩子们要学会有序操作,学会分享劳动成果,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在表演区,由孩子们讨论并形成游戏规则,然后图文并茂张贴上墙,创设互动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德。

(2)精神环境的创设需健康、和谐。幼儿模仿能力极强,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争做文明教职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之间形成文明、友爱、和谐的精神氛围。孩子耳濡目染后,自然会模仿并向老师学习,使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亲切和实在感,从而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二、通过多样教学活动实施品德教育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需激发幼儿的潜能,尊重幼儿的学习需要,调动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及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把优良品质的学习行为转化为幼儿自觉主动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例如:在故事《是谁“嗯嗯”在我头上》教学中,幼儿了解“嗯嗯”(大便)掉到小鼹鼠头上,小鼹鼠通过“嗯嗯”的形状、颜色不断寻找是谁随便“嗯嗯”的,最后找到了是大狗做的不文明的行为,使幼儿感知到大狗的行为是错误的。通过故事,使幼儿明白做错事要主动认错,才能获得谅解。

三、结合各种活动拓展品德教育

要善于捕捉对幼儿实施德育的每一个教育契机,结合多种活动,拓宽品德教育的渠道。(1)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在游戏中,能体现和培养孩子许多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我认真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及时掌握他们的各种想法和动向,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如通过玩滑梯游戏,可以使幼儿懂得遵守规则,让幼儿在愉快、形象的游戏中接受品德教育。(2)在节日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在生活中,我充分利用节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在教师节来临之前,我园组织了“向老师表达爱”的活动,学生们用幼稚的话语“老师,我爱您”,或者一个简单而亲切的拥抱,足以融化教师的心,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还通过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教育幼儿热爱老人、热爱祖国,让孩子心中充满爱的力量。(3)设计主题活动进行品德教育。为了教育幼儿从小热爱祖国,我设计了“中国娃”主题活动。通过表演儿歌《我最爱的祖国》,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成长的快乐;通过“小小升旗手”活动,让幼儿了解升旗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感;通过收集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物、图片、食物,举办民俗展览会,让幼儿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我们中国人团结、勤劳、智慧,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学习、增长本领,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在生活中相机渗透品德教育

“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比如,吃午餐、吃点心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在厨房做事的奶奶工作很辛苦,教育幼儿要尊重她的劳动成果,要爱惜粮食。生活中善于抓住教育机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一天午饭后,我带领幼儿在草地上散步,我看到地上躺着一个牛奶盒,于是把它捡了起来,告诉孩子们“: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小朋友们,牛奶盒的家在哪儿呢?“”垃圾篓。“”真棒!垃圾桶是牛奶盒的家,牛奶盒躺在草地上多难看啊,我们请同学把它送回家好不好?”我继续说“:如果以后有人乱扔脏东西,我们就提醒他好吗?”对于这番话,孩子们记得很牢。从那以后,班上乱扔废纸、果皮的现象没有了,即使偶尔有小朋友乱扔东西,也会立刻有人站出来提醒他。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并运用好身边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家园共育实施品德教育

对幼儿进行家园共育,会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班级“家园直通车”等方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达成育儿共识,从思想上产生共鸣。我还利用入、离园这些边角时间,每天有计划地和家长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并适时给他们以帮助和指导,传递给家长最新的育儿理念和信息,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对于家长一些好的方法,我们会在班级推广,让家长做一些经验交流,使其他家长从中受到启发,从中汲取新鲜的养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思想统一了,家园关系更加密切了,教育幼儿方法得当了,幼儿身心得到了阳光般的滋润,更加茁壮地成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只要及早通过多渠道、多方位,采用多种形式,抓住机会及时有效地渗透德育,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品德基础。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2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事情的联系,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能知道如何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从教育现状来看来社会环境对小学生有“三色污染”:一是文化宣传中的黄色污染,擦边球书刊。影视剧的渲染的危害就是例子;二是治安秩序中的黑色污染,一些犯罪分子的黑手伸进学校,拉学生下水;二是少数家长的灰色污染,某些家里的消极情绪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例:一些家长的扑克风,麻将风、电视瘾。使学生玩物丧忠,产生厌学情绪,另外现在社会上一些人,由于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形成了“见利就想,见钱就图”,“有钱就有一切”等错误观点。所有这一切对学生都不无影响。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思想活跃,社交面广,信息最量大,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强,但由于他们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易受到这些污染和观点的影响.要保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必须摒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做法一定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重视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充实,哲理的启迪,做人的道理。

大量的实践证明:任何道德规范,政治思想,道德准则,只有通过学生的白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才能成为学生的内在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高一级道德水准时发的内在动力,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克服那种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偏重说理,忽视实践,教育要求与实际需要脱脱节的弊端,为此,我在平时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在班上建起了“四栏”(时事政策宣传栏,学雷锋,学英模专栏,贯彻日常行为规范专栏及书报栏)并开展“五无”(地面无纸屑,地上无痰迹,桌上无划痕,墙上无漆抹,花术无采摘)和“十要”(升旗仪式、集合列队、课堂秩序、上下楼梯、做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仪表着装等十方面的规范化要求)活动。开展的所有活动中,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星期五卜午的班队活动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对表现优良者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扬。

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德育实效从高尚的的师德中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品德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教师能够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试想,一个没有良好师德的教师,怎能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者如不尊重被教育者,又如何谈被受教育者尊重?教师没有文明礼貌和良好的卫生习生习惯谈什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从心底没有环保意识行为?谈什么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要求学生做环保小卫士?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止为范。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教师要求学生时,学生也在刚要求衡量教师,孩子们常以身边的老师作为道德榜样的,一个教师若在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的道德问题一旦败露给学生,他就丧火部分教育学生的道德力量。所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一旦为人师表,就要求教师要以“德”服人,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学校、班级德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就不可能有真止意义上的发展,教师平时的知识传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孩子们遗忘,但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使他们终身难忘.

三、激发兴趣,帮助后进生树立远大理想

作为后进生,一般是想学而不懒于学,想改而义难于改见风使舵心理自卑而不甘于落后,生活、学习中都缺乏一种向上的动力和支柱。无疑,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是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必定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积极的态度,当学生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积极的求知欲时,内心活动总是十分活跃。这时候,他们或因需要而”饥渴或因强烈追求而激动,或为了达到目的而执着。因此,也是对他们实施教育的有利时机,兴趣在后进学生的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驱动学生获取知识,参加实践。改变臼己的积极和形成新的追求,当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时,就容易使他们的人脑产生兴奋灶,引起对学习的注意,提高思维活动力,增强学习效果。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在教学中注意强化学习目的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生活目的,明确知识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他

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对于那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而成为思想落后。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低下,不思进取的人。他们一旦遇到困难,不是更多地想办法克服战胜,而是想法避开。对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和“只要功大深,铁棒磨成针”的信念,同时,还需帮助学生树立起建设家乡,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远人理想,把学习知识利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有外因和内因两个因素在起作用,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关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刚。冈此,只有后进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在生活中有了止确的奋斗目标,才能积极地上进,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晶德时,应该时刻谨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逐步转化后进生的变态心理,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四、家庭、社会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社会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多方努力,创造环境,家庭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健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家长认为孩子一口.进入了学校,就是进入了“深险柜”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往往漠不关心,放任白流,认为学生交给了老师,就是教师学校的事了。殊不知学生接触和生活的环境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迹环境等。这些环境冈素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动物”学生作为社会性的人,他不仅要接触家庭、学校,还是接触社会。而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对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诱感相当大,稍不加以重视,他们就极有可能走上歧路,堕落为犯罪分子,甚至成为千古罪人。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相当人的,学生在他的一生中首先接触到的教育利一生中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教育就是家教,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家K法定的义务,义是家长的社会责任利道德责任。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德育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必须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自觉地克服或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其作用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试论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习惯 篇3

关键词:培养;幼儿;品德;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47-02

一、何谓品德

1、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心理的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个体个性社会化方面的核心,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2、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意义

《纲要》中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与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总体,任何一方面有所欠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品德教育。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得一些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的“以德兴国”道德建设,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倡导和江泽民总书记的“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等等这都说明社会呼吁具备高尚品德的人,也需要品德高尚的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标准,而品德始终是放在第一位。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的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没有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社会有用的人。因此育儿先育德,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必须从幼儿抓起。

二、影响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因素

1、教师在言行举止上的影响

《纲要》中指出:“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来源, 模仿是幼 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 孩子在幼儿时期,天真无忧无虑,在对任何事情之中,都是充满好奇感,充满了奇思妙想,所以接受能力当然是最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给孩子做出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美好的形象展现在幼儿面前,在这么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更不能出错。

2、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影响

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离不开同伴。 同伴是促进同伴交往能力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同伴交往能力的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社交障碍等均有显着作用,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幼儿就会懂得评价自己的行为,增强自我意识。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而他们所缺乏的就是同伴之间的交往,而在幼儿园里幼儿就有机会学习根据与同伴的交往来规则自己,控制自身的不良的行为。而在同伴交往中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三、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所出现的问题

1、教师在培养幼儿品德过程中出现顾此失彼

教师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是全面的。例如:我在家希望幼儿园实习时, 老师上一堂社会课叫《我爱我的家乡》,有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老师在班上也表扬了他。可是老师却没有注意到他的自私一面。值日时他很勤快,可是把自己的小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把别人的就随便一擦。这体现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品德教育完全渗透到幼儿中,而导致幼儿的品德教育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方法单调古板

在品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出现方法单调、古板的现象。教师会把成人的观念灌输给幼儿,使他们盲目顺从,这不仅不能吸引幼儿还会让幼儿觉得反感。例如:我在家的希望幼儿园实习时,上了一堂保护环境的课,教师就把成人环境保护理念强加给幼儿,让幼儿跟着这种成人的观念走,这样会使幼儿很不理解,从而使幼儿的品德教育得不到充分发展。

四、教师培养幼儿品德的方法

1、幼儿一日生活培养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一日生活当中我们将思想道德工作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对他们进行教育:从幼儿早晨入园开始,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问好;晨间活动时,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在组织喝水时,教育幼儿排队接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谦让、与人合作;户外活动前,领孩子们捡起院中飘落的树叶、纸屑等,增强幼儿文明意识。我们今天的中国家庭,多以独生子女为核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为培养孩子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2、幼儿园劳动培养

幼儿园幼儿勤劳俭朴的品质是通过劳动来培养的,幼儿劳动主要包括:一是自我服务的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洗脸、吃饭、收拾床铺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独立生活的能力。二是家务劳动。如让孩子打扫居室卫生或就近处买小物品等。家务劳动能使幼儿通过劳动获得生活的能力,增强孩子参与意识和劳动观念。通过劳动,可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辛劳,从而爱惜劳动成果,做到不浪费食物,培养俭朴的好品质。

3、家园合作

家庭、社区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单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需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构建好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我们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丰富多彩而又讲求实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方式:

1、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

2、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知识。

3、通家长开放日活动,与家长沟通信息,形成教育合力。

4、通过互访,了解幼儿在园、家庭的主要活动表现和进步状况,共商教育儿童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著.上海《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2] 《中国式家教》新成长教育研究机构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

[3] 王风野主编《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4

树立儿童道德观的最佳时期就是幼儿期, 所以在这个时期, 家长和教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提高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幼儿品德形成的过程中, 情感是动力, 行为是关键, 习惯是归宿。如果将情感品德教育从细微处着手, 渗透到日常生活活动之中, 并注意家园配合, 因势利导,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整合活动的功能, 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

1. 利用游戏萌发幼儿情感, 渗透品德教育

鲁迅说: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游戏可以让儿童全身心投入, 乐在其中,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寓教于乐, 幼儿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 完成德育任务,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 1)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在该年龄段中, 快乐活泼的音乐活动也能体现品德教育。如在上次春游活动过程中, 我班经过操场边的小树林时, 周××小朋友摘了一片树叶扔在了地上, 这一举动被小朋友看在眼里, 好多孩子跑过来给我“告状”, 见此情景, 我认为这是一个开展爱的教育的好机会。我灵机一动, 很动情地唱起了《小树叶》这首歌, 并随机改了一下歌词: “春天来到啦, 小树叶长出来啦, 小树叶却离开了妈妈, 飘呀飘向哪里, 心里可害怕?”我边唱边做动作, 表现出离开“妈妈”后很难过的表情。我唱着唱着孩子们也跟着唱起来, 有的孩子眼睛里还闪着泪花。于是我说: “孩子们, 你们看, 小树叶离开了小树妈妈多伤心呢, 我们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说: “以后再也不能摘小树叶了。”有的孩子说: “咱们把小树叶送到树妈妈那里吧”。这时, 只见周××小朋友一句话也没说, 捡起那片小树叶向小树走去……再如音乐游戏《好娃娃》《李小多分果果》、歌曲《我的好妈妈》, 幼儿在演唱、表演这一系列活动中, 能形象地体验到劳动的辛苦, 从而培养了幼儿尊重长辈、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格。

( 2) 在生活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角色游戏是社会性的, 它来源于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的学习性很强, 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 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一次下午的生活游戏活动中, 我们设计了“我为娃娃过生日”的角色游戏, 孩子们最喜欢的莫过于玩“娃娃家”了。游戏一开始, 孩子们经过自己协商各自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角色, 不一会就进入情境之中。只见扮演“奶奶”的彤彤系上小围裙在厨房里刷锅、洗碗、掌勺地忙活起来, 还大声地喊道: “‘老头子’, 还不过来帮忙。”扮演“爷爷”的小佳成赶紧跑过来说: “来啦! 来啦! 我来帮你洗菜、切菜吧! ”“爸爸”“妈妈”也没闲着, 帮着布娃娃整理床铺、穿上漂亮的裙子、梳理头发, “妈妈”还小声对“爸爸”说: “今天是宝宝的生日, 我们给他打扮的漂亮些。”等他们准备好了饭菜后, 老师也以朋友的身份给宝宝送生日蛋糕加入了游戏, 敲门说道: “我们来给娃娃过生日了, 你们怎样招待客人呀?”这时“爷爷”急忙跑过来说: “老师好, 老师好, 欢迎欢迎, 快请进! ”这时“奶奶”“爸爸”“妈妈”也都很有礼貌地向客人招呼。大家唱着生日歌, 还请“爷爷”“奶奶”先吃蛋糕, 开开心心地为娃娃过生日, 其乐融融。在为娃娃过生日的角色游戏中, 老师不断地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学以致用, 从而让幼儿在家懂得尊敬长辈、有礼貌地与他人交往, 培养了幼儿初步的亲社会行为。

( 3)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

在户外游戏活动中, 老师放手让幼儿自主选择户外游戏或自选活动内容, 给孩子们提供表现爱心、责任心的机会和条件。如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大带小”的户外游戏活动, 老师先对活动中的角色提出明确要求, 并给予指导, 充分体现了大帮小、大让小、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目标。活动中, 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带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分散到各个活动区域, 开始了他们的献爱心活动。如带领“小弟弟”“小妹妹”有秩序地排队滑滑梯, 并告诉他们不能拥挤, 要互相谦让; 当“小妹妹”摔倒时, 马上把她扶起来说: “小心点, 没伤着吧, 吓死我了”。“大哥哥”想去厕所, 还嘱咐中班的姐姐帮着看会“小弟弟”, 当“小弟弟”不见时, 他们会着急, 并马上把他找回来, 告诉他们“不能乱跑, 会被坏人偷走的, 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小妹妹鞋带开了, 大姐姐主动帮着系鞋带, 还给小妹妹讲解系鞋带的方法。小弟弟口渴了, 大姐姐忙着去接水, 还试试烫不烫等。孩子们此时俨然变成了“老师、爸爸、妈妈”, 他们把成人为他们的付出, 都真实地反馈到了弟弟、妹妹身上, 从而强化了幼儿爱心、责任心的情感体验。

总之, 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德育, 老师应善于观察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 抓住每个教育契机, 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意识地将一些良好的品德赋予故事中, 促使他们表现出积极的情 感倾向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 具有情境性、直观性和说服力, 恰当运用并将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园配合, 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巩固幼儿 良好品质的形成

可见,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 家长的处事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幼小的心灵, 孩子们的表现, 犹如一面镜子, 映射出家庭的美好, 也呈现出不足。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好的模仿对象, 要以身作则, 做孩子的表率。让孩子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总之, 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 不能仅靠老师的说教, 特别是良好的品德行为更是应从生活中去挖掘。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培养他们的进取心, 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一次次的竞争中, 锻炼他们沉稳应战, 胜不骄而败不馁, 使他们的人生变得更丰富、更快乐。

参考文献

[1]隋波.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成才之路, 2011, (1) .

[2]程小玲.优化幼儿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J].教育艺术, 2010, (6)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德 篇5

品德,又叫道德品质,是指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品德来进行评价判断。学生的品德好坏是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故此学校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和竞争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一所学校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呢?

一、重视从小培养从小抓起。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也应该从小培养、从小抓起,因为良好的品德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需要一个较漫长的时间才培养出来的,是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磨练和熏陶下形成的。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形成某种品德行为习惯,就很难改,并随时随地都显示出来。如:小偷就难改“偷”的动作习惯。我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这个道理,就决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遵循小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小学生进行从小培养良好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从学前班、一年级学生抓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如:让学生认识怎样是讲卫生、怎样是尊敬师长、怎样是团结友爱、怎样的行为是好的是道德的等等。

一、二年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情感,初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形成尊师友爱、爱护公物、热爱集体、勤奋学习、互相帮助等优秀品德。

三、四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初步具有辨析是非好坏、善美恶羞的能力。

五、六年级,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较高的辨析能力,能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入侵,敢与坏人坏事作斗争。就这样通过分阶段班班把关,级级抓落实,又通过道德品质的知识竞赛、辨析现实生活的事例和争做“三好学生、优秀队员”等形式,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校园里拾金不昧、为同学修理课桌、帮同学补课、主动打扫校园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正所谓:“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

二、加强《守则》、《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必须要有行为的准则。知道应该怎样做,知道什么不应该做等等。这样,老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逐条明白理解领悟。学生就会“行”有标准,“辨”有依据。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会运用《守则》、《规范》来判断同学之间的行为,自然就会互相督促,互相指正,互相学习帮助,互相进步。做事就会谨慎、认真。在平时,老师以《守则》、《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做到心灵美,行为正派。长此下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三、推行制度,促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良好品德呢?我们要有计划,要有制度,要按部就班。计划完成得怎样,要有制度来推动实施。如,我校本学期针对在集会、早操时,学生纪律散漫、队列不整齐,开小会等不良的现象。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了早操、集会班级评分评比奖励制度,每一周对每一班级进行评比,对表现好、分数高的六个班颁发流动红旗。又把它作为评先进文明班的一个重要条件。结果这个制度的推行,得到班主任的重视,班主任不甘落后,就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集会、早操要求去做好,毫不放松。而每一班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取得流动红旗,同学之间就会互相监督,认真做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全校同学就养成自觉守纪、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热爱集体荣誉、尊重他人等良好品德。

四、在活动中培养良好品德。

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活动场所是培养人良好道德品质的最好的地方。一间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往往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出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临危不惧的勇气等良好的品德。如,我校结合第十二册语文课要求学生走出去调查各地厂家、商店招牌写错字的情况,并让学生找各行业的老板、工人谈读书无用的看法。结果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工作的困难情况,了解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又如,在三月份,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刻苦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一日,开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活动;六月一日,开展“珍惜幸福生活”的活动;七月一日,开展“热爱伟大的党”、歌颂党的征文、谈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家乡变化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榜样激励,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此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目标,立理想,勇往直前”的专题校会上,我们以近几年我校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和考进邓发纪念中学、云浮中学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

浅谈培养孩子良好品德 篇6

第一,培养孩子懂礼貌。有礼貌是孩子们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当孩子咿呀学语时,就要学会“您好!”“谢谢!”“请坐!”“请喝茶!”“请留言!”“欢迎你再来!”“再见!”等礼貌用语。要使孩子懂得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一个真正懂礼貌的人,将是备受社会欢迎的人。

第二,培养孩子懂得孝敬父母。当孩子会喊爸爸妈妈时,就应该教会他(她)如何孝敬父母。如果父亲或母亲生病,要启发教育孩子学会给父母按时端水送药,问寒问暖。父母下班了,孩子要学会说:“爸爸(妈妈)辛苦啦,请喝茶”等等。当然,要求孩子孝敬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孝敬父母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让“孝敬”这个古老的词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那种“父母病了或老了,孩子连一口汤也不端”,甚至“不理睬父母”等等悲剧少一点发生。

第三,培养孩子懂得谦让。当孩子懂事时,就要懂得谦让:“吃饭时让年长者先动筷”,“吃零食时要给长者留一份”,“让孔融让梨的精神真正体现在孩子的行动上”,“长辈们带孩子坐车,不论孩子走得多累,要养成孩子给长辈们让座的好习惯”,你也不要用“他坐着我放心,老骨头不怕挤”之类的话娇惯孩子。须知,一个不懂谦让父母的人,以后指望他(她)孝敬长辈,指望他(她)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不大可能的。

谦让,不是家长和社会向孩子索取情感报尝,而是必须让孩子吸收的道德营养。

谦让,这一永远不落后于时代的美德,对我们做长辈的而言,只有和孩子一道发扬光大的权力,而绝没有遗忘它的权力。

第四,培养孩子懂得尊重父母与尊重别人。尊重,是指尊敬或重视个人、集体或有关的抽象事物。(如意见、权利、劳动成果等)。当孩子开始懂事时,就要逐渐教会他们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重视父母及亲属朋友们的各种正确指点等等,如果连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很难会使人相信他是个尊重同志、尊重领导、尊重人民的人,也很难使人相信他会是个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人。

第五,培养孩子懂得爱。当孩子懂事时,要教会他(她)“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小朋友”、“爱护家中的一针一线”、“爱护公物”、“爱惜粮食”、“爱护小鸟”……一位情感丰富的家长能从帮助一只带伤的小鸟或一群受困的蚂蚁中引发儿童真挚善良的同情心。“爱”是多么圣洁的字眼。

第六,培养孩子懂得团结邻居。要使孩子懂得,邻里之间尽管既无血缘关系,又无法定关系,但朝夕相处,要和邻居搞好关系。团结邻居要做到:主动关心、帮助邻居。在与邻居相处中,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之道,是不符合社会主义邻里道德要求的。相互谅解,礼让待邻。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摩擦和矛盾是难免的,要调节这些矛盾就要互谅互让,做到无理要认错,有理要让人。那种蛮横无理,各不相让的态度是不对的。为邻居着想,不干扰邻居的正常生活。如任何时候都不大声说笑,不能把家电的音量放到最高点等。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家庭琐事往往和左邻右舍相联系,这就要做到以邻为友,处处为邻居着想,那种旁若无人,甚至“以邻为壑”的态度是不符合道德要求的。

要真正使孩子懂得:“远亲不如近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许多重要的工作得靠一个团体的密切合作才能够完成”等至理名言的真谛。

第七,教育孩子不撒谎。当孩子具备了一般思维能力时,就要使他们真正懂得撒谎是一种不良道德行为,这种行为轻则引起别人的讨谦或看不起,重则会引起“狼来了”的悲剧。一旦发现孩子说谎,父母们要耐心引导。一方面明确指出说谎的危害性,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可依赖的,是诉说的对象,促使孩子主动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育。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要向孩子说谎。例如,有些父母为使孩子不闹,而向孩子许愿,结果没“实现”,这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另外,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要有分寸。若强逼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讲道理,也会引起孩子用说谎来“消极抵抗”。只有教育孩子不说谎,才能防止孩子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不跌大跟头,不犯大错误。

第八,树立孩子的“慎独”精神。什么是“慎独”·“慎独”最早是古代儒家提出来的,见于《礼记·中庸》篇。对此,刘少奇同志曾经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虽然这是对成年人而言的。对于孩子,我们可以把这段话理解为:当你一个人独自玩耍时,无人在旁,有做各种错事或坏事(如偷窃东西,损坏公物等)的可能时,不做错事和坏事,这才是好孩子。要懂得“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偷油,长大偷牛”的道理,从小养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的良好品德。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共产主义新人道德品质上的突出特点是,他们对人类一切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已经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遵守。所以,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单靠动机的激发与行为的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即一种不需要任何意志约束和监督的自觉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道德习惯正是推动孩子做出正确行动的全部动力。

第九,要培养孩子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今天的孩子来说,21世纪是他们的世纪,他们有没有赤诚报国、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有没有苦干实干、辛勤创业的革命干劲,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民族的振兴与衰亡。因此,当孩子步入学堂时,就要不断地要求他们不管做什么作业,干什么活都要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牢牢记住——“勤奋是人生唯一的救星”,慵懒散漫乃是耽误终身的大敵。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篇7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品质,培养方法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 我深知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应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那么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 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成为摆在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项课题。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我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年龄比较小, 那么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单单依靠文字教育, 而是应该如何把德育教育活动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下面, 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为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我通过班会和课外活动, 经常设置些德育方面的活动, 让学生从小、从日常中感受正能量, 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同时, 设置些情景, 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去与他人友好相处, 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宽容地对待别人。

例如, 我会经常设置些主题班会, 像如何孝敬长辈, 如何帮助同学等等, 让学生去讨论、去表达。这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身教重于言教

俗话说的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 学生的模仿性极强, 可塑性很大。我们都知道在家庭中, 家长要做学生的模范, 这个道理相信每一位家长都知道也都懂得。但在实际生活中, 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 特别注重家庭教育, 我把家庭教育分为两部分。

一方面, 在开家长会时, 总会不厌其烦地提到这个话题。让每一位家长永远树立这个意识, 让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生活中能时刻看到榜样, 另一方面, 在学校工作中, 我把自己置身于家庭环境中,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学生, 让他们能从我身上体会到榜样的力量。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十分有益, 同时对家长、对我自己而言也是时刻提醒着我们自己。对我们成人来说也是一种规范。

三、用细心、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 理解学生

只有走进学生、理解学生, 才能发现学生的问题, 在信息化的今天, 学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 社会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有好的影响, 也有不好的影响。作为班主任, 我们应该从方方面面去关心学生, 走进他们, 理解他们。用一颗细心、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去帮助他们成长。尤其是对后进生、顽皮的学生更应该去包容, 用爱去感化他们。

四、耐心教育, 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学生的天性, 有时候一个表扬可以让一个学生终身受益, 改变学生的一生。有时候一个严厉的批评或许让学生对这门功课失去兴趣, 在我们的身边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

例如, 有一位三年级的数学教师, 因一位差生做错题, 批评这位学生:你怎么这么笨, 猪脑子啊!从此这位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直到初中毕业, 数学成绩一直不好。

我想说的是, 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自尊的,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与生活中, 一定要永远怀揣一颗爱心, 用爱去感化学生。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 习惯树立榜样, 表扬为主, 减少批评。对于顽皮的学生, 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不对的地方不轻易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五、做学生的朋友, 倾听学生的心声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做学生的良师。我们更要做学生的益友。只有把学生当成我们的朋友, 他们才会把平时遇到的问题和我们交流。我们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会逐步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

六、引进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道德品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 国学进课堂,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仁义礼智信, 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爱和善。近些年传统文化成了热门话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提到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社会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对小学生来说, 意义更大。学生时代是一个接受外部事物和知识的积极阶段, 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一些传统的、精髓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会终生受益。

七、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 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 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 启发学生的良心, 利用舆论扬善抑恶, 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 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 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不讲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 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 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强化三种意识,培养良好品德 篇8

一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

当前的中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纪律意识淡薄, 具体表现为:逃课、抽烟、喝酒、经常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沉溺于网络、打架斗殴等。而且逆反心理强, 不服从管理。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纪律意识, 步入社会就没有法律意识, 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 加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 如何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呢?

1. 加强养成教育

从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通过演讲、主题班会、讲故事等多种形式, 使学生懂得“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的道理。规则带来和谐, 规则带来美丽, 社会的规则就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就能约束自己的行为, 正确处理出现在自己及周边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2. 严格管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要提醒学生注意用纪律文明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严格约束自己, 做到自尊、自重、自爱。同时辅有一定的处置, 做到小错误, 轻处置;大错误, 重处罚;原则性错误, 要毫不客气地处理。从而起到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的警示作用。

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台湾知名教育家、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先生在大陆做过这样一次演讲, 开头是这样的:同学们, 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 (台下声音:“匹夫有责”) ——不, 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 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 “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好一个“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 真是令人震撼。他举起了民族大义的旗帜, 主张“天下兴亡, 我的责任”, 表现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高度负责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有“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富, 则国富……”也是强调少年所担负的国家民族强盛的责任。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班集体的主人, 学校的主人, 家庭的主人, 社会的主人, 世界的主人, 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呢?

1. 班主任以身作则, 从自身做起, 做学生的表率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模仿能力强, 他们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得最细, 感受最深, 并时时在模仿着。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学校的其他工作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责任心, 久而久之, 通过老师的潜移默化, 就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2.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是一种自觉行为, 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 而不能靠各种强制手段。要让学生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作决定, 尊重学生的选择, 帮助和教育学生无论是发表意见、作出决定或选择, 都应该持一种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由于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后果, 也要勇于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责任心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强化学生的做人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 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 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师的职责是“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学生的职责是“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一个人, 只有先学会做人, 才能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生存;如果一味停留于只求学好文化知识为己任, 忽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熏陶, 这是很危险的。

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呢?

1. 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在《说文解字》中“人”字的一撇代表“做人”, 一捺代表“生活的技能”。什么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 不至于成为家庭的负担和社会的负担, 这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然后服务于社会, 为社会积极工作, 并能作出哪怕一点点的成绩和贡献, 这就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在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 都是为实现这两种价值做最好的准备和最深厚的知识积累。

2. 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原则

如教育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 要有孝心, 为人要谦虚、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要做个真诚、正直、善良、勤劳、节俭的人。

3. 指导学生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指导学生并和学生共同学习一些国学经典, 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诫子书》、《劝学文》等。特别是诸葛亮的《诫子书》, 不足百字的文章, 却深刻地阐明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和修身治学的方法。如果学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将终生受益。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9

关键词:利用,基地,培养,良好品德,策略

张自忠将军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1940年5月16日, 在湖北宜城南瓜店率部抗击日寇时壮烈牺牲, 同年11月16日安葬于重庆市北碚区梅花山。1946年, 梅花山小学与张自忠陵园配套建成。1982年学校成立第一届张自忠中队。在长期的办学中, 我校坚持以张自忠烈士陵园为载体, 以西南大学为依托, 努力探索利用爱国教育基地,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途径, 取得显著实效。

队员刘兰骏被评为北碚区“十佳”少先队员, 江胜军、黄玉禧先后出席重庆市少代会。辅导员谢开宇荣获北碚区“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 重庆市先进德育工作者称号。张自忠中队多次被评为区先进集体, 第五届张自忠中队被重庆市命名为首批“红岩班”。少先队大队荣获全国红旗大队殊荣。学校成为西南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先后获北碚区综合办学效益考核一等奖、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民主管理示范学校、示范小学, 爱国教育特色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 安全文明校园, 绿色学校, 少先队工作重点联系学校以及国家“十五”重点德育课题“先进实验学校”等光荣称号。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 湖北电台, 重庆十家新闻媒体相继到校调研和采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炼办学理念, 突出德育为首

针对辖区内的张自忠烈士陵园, 缙云山, 北温泉, 梅花村蔬菜基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以及西南大学人才优势和良好的社区育人氛围资源, 我们在不断实践、总结基础上, 提炼并确立了“继承爱国传统, 培养科学精神”的办学理念,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 强化了德育首位, 突出科学创新, 用它统领全校师生思想, 指导学校发展。

二、聘任顾问和校外辅导员, 充实德育队伍

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我校除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外, 还聘任了德育顾问、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大学生辅导员, 来充实德育队伍。聘任的顾问有西南大学知名教授, 退休老校长, 区关工委的老同志, 社区书记、主任等人员。大学生辅导员是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共有一百多名。其中就有2006年毕业, 在海南勇救落水少女, 而英勇牺牲的熊家维。校外辅导员的加入, 丰富了德育内容和手段;德育顾问的参与, 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三、依托张自忠烈士陵园, 传承爱国精神

首先, 我们用将军的名字命名“三队七组一室”, 增强学生荣誉感。即“张自忠中队”、“张自忠鼓号队”、“张自忠合唱队”, 以及张自忠护墓组、义务解说组、小记者组、演讲组、科技组、舞蹈组、美术书法组和“张自忠中队陈列室”。我校通过建立“三队七组一室”, 让全校学生都为成为其中一员而努力, 让每个学生都为是其中一员而感到无比光荣和骄傲。

其次, 我们用将军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报效祖国。二十多年来, 我们坚持开展读将军事迹书、讲将军故事活动;坚持举办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和“护墓扫墓”活动;坚持将参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中队陈列室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坚持定期举行中队主题队会和“5.16”纪念活动;坚持保持与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女士的书信往来, 汇报成绩, 聆听指导。坚持每年5月16日隆重颁发“张自忠奖学金”, 为全校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每次给学生颁奖时, 都要久久拥抱学生, 甚至流泪, 这让全校师生都非常感动, 也深受教育。

第三, 邀请张自忠将军的亲属、部下到学校勉励学生。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女士每次到北碚, 都要到校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并要下到班级, 看队员, 问情况, 勉励同学好好学习。她为我校学生题词: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美国Cleveland State大学教授, 张将军70多岁的孙子张庆隆先生, 到我校为同学们讲了他的成长经历, 并用颇具感染力的声音, 为全校师生朗诵了张将军的最后遗书。通过他的朗诵, 张将军的浩然正气、民族气节再次震撼了全校师生的心灵, 使现场每一个人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第四, 依托张自忠烈士陵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近五年来, 我校以张自忠烈士陵园为载体, 开展大型革命传统教育15次、行为规范知识竞赛20次、法制宣传展览6次、心理健康讲座5次、交通安全联谊活动9次、绿色环保行动12次, 配合市、区开展纪念张自忠将军活动5次。培养小义务解说员30人, 小记者17名。张将军的爱国精神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梅小学生, 张自忠烈士陵园也成为我校得天独厚的德育基地。重庆市到北碚区检查德育示范区的领导们, 听了我校小解说员的精彩解说, 深受感染。他们说:“这个德育基地利用得好, 学生会从中得到很好的教育和锻炼……。”

四、借助西南大学人才优势, 融德育于科技活动中

课改实验以来, 为充分发挥周边教育基地的德育功能, 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我校坚持借助西南大学人才优势, 积极寓德育于科技活动中, 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1、邀请西南大学赖守悌、黄德惠等教授开设《做新世纪

环保小卫士》、《柑桔病虫害防治》专题讲座, 并指导学生进行花卉栽培, 柑桔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活动。以此, 增加学生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2、邀请在校大学生辅导员带领学生到缙云山捕捉昆虫, 采集标本。

用大学生来影响、熏陶小学生, 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科学意识和良好的自信心。

3、开展《美丽缙云我的家》、《缙云山植物基本情况调查》、

《家乡茶的基本情况调查》、《北碚特色农业土壤调查研究》和《对白云竹海生长情况调查》以及《“黄油一号”油菜的基本情况调查》等活动,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等良好品德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4、开展《白鶺鸰生殖繁衍及生活环境的研究》、《“白色污染”

的现状调查与防治》、《“天空死神”酸雨的危害及防止》、《白云农家乐隐患情况调查》、《白云古松死亡之迷调查》和《水资源现状与节约型社会》等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 珍爱生命, 勤俭节约品德。

5、开展《生态农业调查》、《果树的栽培》、《种植无公害蔬菜》

和《野生蔬菜食用调查》等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爱人民、讲公德、守纪律、讲协作等品德。

6、进行《引起城郊结合部农村孩子学习障碍原因的调查分析》等活动,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通过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严谨作风。

我校学生发明了《望空作业方便头盔》、《易穿绳旗杆》、《方便不脱鞋》《可折叠的锅》、《下水道堵塞报警、防溢装置》。

8、建立素质教育成果室, 用一个个荣誉教育、激励学生。

成果室定期开放, 让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我校学生在重庆市第18-24届青少年创新大赛中, 就获二等奖以上奖43个。其中, 实践活动《家乡茶的基本情况调查》获全国三等奖。创造发明《望空作业方便头盔》和《易穿绳旗杆》选送第三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青年科学节参展。《望空作业方便头盔》获第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创造发明《方便不脱鞋》走进央视《异想天开》栏目。

五、加强德育科研, 提升德育品位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10

一联系实际, 晓之以理

思想品德课要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晓之以理。一种行动是好是坏, 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应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一件事是否应该去做, 不能简单地提倡或禁止。有一段时间, 我班提出禁止砸纸牌, 可是禁止不了。后来, 我在“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这堂课里,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禁止砸纸牌, 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学生们认识到, 在地上砸纸牌不卫生, 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还容易沾染赌博的坏习气。学生们弄清了禁止砸纸牌的道理, 就产生了相应的行为动机, 形成了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 从此以后再不砸纸牌了, 代之以其他有益的活动和游戏。

二创设情境, 动之以情

思想品德教学, 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应用自己的感情去激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富于幻想, 好胜心切, 模仿性强, 他们特别需要有具体的、值得尊敬的人物来学习和模仿。他们看了战争故事片就想当解放军, 看了科教片就想当科学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可利用历代伟人、英模人物、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教育。因此, 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不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 而且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抓住人物的道德情感, 能促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沟通思想, 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 逐步启发学生进入“角色”, 把英雄人物的情感自然转移到学生身上, 推动学生迈出化知为行的第一步, 而不是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一来, 学生们想起史光柱的事迹, 便会产生对英雄的敬慕与爱国主义的情感;想起李四光、雷锋的形象, 就唤起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牺牲的精神。

此外, 思想品德课上的师生感情是否融洽, 对教育效果影响极大。我班有个学生调皮倔强, 作业潦草而且经常不交, 经多次教育, 但效果不佳。在教学“团结友好”一课里, 我讲了解放军在抗洪救灾中不怕劳累不怕牺牲, 救出了一批批灾民, 还有人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听后非常感动。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 当众表扬他并选他当生活委员。从此以后, 他每天一早到校就扫地, 擦黑板, 有时, 还主动打扫教室。实践证明, 将学生的行为及时反馈给学生, 让他们对道德行为产生愉快的体验, 强化了道德行为, 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良好习惯。

三通过事例, 导之以行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不能只让学生明白道理, 辨别是非, 还要使学生把已经懂得的道德规范变为行动, 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品德形成, 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或一通说教所能奏效的, 常常会出现具备一定的道德知识却不能转化成相应的道德行为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课文事例, 导之以行。如我在上“讲卫生”一课时, 不仅向学生讲明随地吐痰的危害, 指出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并且告诉学生, 痰要吐在痰盂里, 或吐在废纸里, 放到垃圾箱中, 或者吐在手帕里, 回家洗净。由于要求具体, 并且坚持监督了一段时期, 学生们终于养成了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另外, 我平时还重视社会和家庭的配合, 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如我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三管教育”, 以思想品德课的“热爱劳动”为专题, 对学生家务劳动提出了“十会”的要求, 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家务劳动, 养成了劳动的好习惯。同时, 教师本身要给学生做出榜样, 让学生模仿、学习。以身作则是一种力量, 它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怕脏怕臭, 不愿打扫本班负责的厕所。我发现后, 主动打扫、冲洗, 结果这些学生也跟着干起来。

利用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06-01

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学校教育需要正能量,德育工作更需要正能量。那么,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该如何利用正能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选择“知时节”时机传递正能量

1.教材编排本身含有“知时节”内容

其实,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除了依据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编排外,还大体上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和意义重大的节日跟随教学进度来编排,为课堂传递正能量创造了前提条件。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四个单元均含有“知时节”内容,像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正好是春节刚过不久,学雷锋纪念日、妇女节、植树节、消费者权益日都是在三月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机让学生体验家人的关怀和学校、社会、政府对自己的关爱。

2.“知时节”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知时节”需要教师根据班情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上学期,我任教的其中一个班级的纪律较松懈,教师的严厉管理只是短时间内有效。后来,我用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展开实验,非常有效。即在教学上大体按照“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行)”的五大教学环节来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并将班级分成若干个5-7人小组,每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以小组为单位,以积分累计为评价,展开课堂学习、表现方面的比赛。结果,学生个个不甘落后,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很快由“不能入耳”变成“声声入耳”。这就是“雨”与“时节”的紧密配合和“好”与“知”的相互融合,为传递正能量铺路搭桥。

二、讲究“随风潜入”艺术输入正能量

1.在激励赞扬中输入正能量

春雨随着春风潜入,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了万物。思想品德课的育人“春雨”也应随着课堂教学的“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而课堂语言的核心是教师的激励性用语,因为真诚赞扬就是一种正能量,所以课堂上教师要不吝惜鼓励和表扬,给所有的学生以学习信心。如一句“你的作业做得很正确,如果加把劲在书法上练一练,你一定会更加出色”能给文笔好但字迹潦草的学生以温馨提示和真心鼓励。

2.在讲究方法策略中输入正能量

俗话说“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作为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既要通过课堂活动寓教于乐,又要讲究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既要注重在童真童心童趣中走近学生,又要蹲下来指导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既要公平公正合理地对待学生,又要严中有爱、有度地要求学生。记得有一次临近上课,我刚走进教室,一位女生就向我告状:“老师你看,他(男生)把脚踩在我的桌面上。”对于该男生的行为,我面带微笑地转向那位男生问:“这个脚印真的是你踩的吗?老师可不相信你是一个没有公德意识的学生,毕竟只有尊重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尊重,你说是吧?”这句话让该生愣了一下,随即拿起抹布将女生的桌面擦得干干净净,还郑重地向那位女生道歉了。由于我没有直接批评该生,而是通过暗示和讲道理的方式给予他信任感,所以他乐于接受我的正面教导。

三、追求“润物无声”意境植根正能量

1.在无痕教育中植根正能量

近年来,很多教师对美国小学语文教师教《灰姑娘》的教学细节拍案叫绝,对美国教师向学生传递坦诚、幽默、宽容、自信心、人文精神等教育方式赞叹不已。仔细想来,美国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同样适用。若思想品德课教师也像美国教师那样自然、朴实、毫不做作、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就能使学生“润物无声”地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交流中抓住契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行,使课堂成为无痕的“教育场”。

2.在活动体验中植根正能量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讲的,他会容易忘记,看到的会记忆不深,而亲身实践和体验的会理解透切、印象深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拓展教材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体验,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此时无声胜有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责任》一课“展示赏学”环节时,我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把不会做的事情做好,其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可着重向同伴介绍一下。学生在班级汇报、展示自己学洗头、学洗衣服、学择菜等家务的过程中,能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形成正能量行为。

总之,善用正能量,就能让正能量在课堂中不竭涌动。一堂“知时节”的思想品德课将扬起学生正能量旅行的风帆,一堂“随风潜入”的思想品德课将打开学生通往正能量的心窗,一堂“润物无声”的思想品德课一定会更有效地植根于学生心底,引发学生向着良好品德的道路前行。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 篇12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想品德,途径,作用

目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知识的单一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学科,恰恰能够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习惯的载体。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成为一种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习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解释和渗透更深层次的思想感情与情怀。这样学生更容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际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与语文知识相融合,更好地体会国家精神、民族精神。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意义

小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正处于变化较多的时期。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并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浮于表面。教会生字词、理解句子意思,似乎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但是,忽视了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影响和要求。在语文课程设置与安排中,其实也有对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相关的课程体现。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表现了八路军战士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爱,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恨,要怀着崇高的敬意去看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体会,真正感悟和领会到民族大义。如果教师因为教育教学理念未能及时跟上,教学方法传统落后,墨守成规,导致学生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在涵义,那就会让实际的课堂教学背离教育教学的初衷。

教师要真正理解和正确把握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意义,它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能够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正确的道路与动力。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能够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知识接受上更加全面,在精神层面也能够更深层次地探索。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语文课堂由此也会变得与众不同,增添了乐趣和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方法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升华与落实。

语文教学需要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栋梁,更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为其树立一个良好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品德习惯。这对以后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也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途径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首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够互相交流和分享心得。在这一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深刻体会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课外的相关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就能够体现学生的奉献精神,体会到与同伴之间一起学习的快乐。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思想品德的习惯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学校和课堂上的时间是肯定不够的,所以需要学生首先培养意识,然后在课外进行积累与养成。学生在课外探索的过程中,也能够掌握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与技巧。比如阅读技巧、写作技巧、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有新的突破与进步。

最后,教师可以举办相关的课堂活动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课堂成果。比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体会现今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然后,互相交流自己所查到的资料,这样课文的思想感情与内容便会印在学生心中,使得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好地完成。这也符合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要求。语文课堂在这些条件的作用下也会散发新的活力。

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校园课程的安排和对教育目标及要求的解读也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摸索与总结,才能够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且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魅力和活力,给传统的课文解读带来新的内涵,赋予新时代特有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毛苏华.浅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思想品德的灌输[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2):27.

[2]周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2):4.

[3]盛利.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2).

上一篇:竞争情报能力下一篇:初中生写作兴趣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