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精选12篇)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篇1
青少年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 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 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研究表明, 3~12岁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期, 12岁以后, 孩子的许多习惯基本定型, 新习惯要再想扎下根就难多了。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不仅影响他自己,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笔者认为,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要从细微处着手, 不讲空话, 不盲目提要求。具体说, 应注意培养学生下述良好的行为习惯。
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时不做小动作,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
独立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能预习, 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求教于人。
与人合作的习惯。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时, 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自主读书的习惯。有选择地广泛阅读, 边读边想、圈点勾画。会写读书笔记, 懂得爱护书籍。
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姿势端正, 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书写工整, 作业、卷面整洁。
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或他人。
搜集资料的习惯。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途径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必要整理。
动手实践的习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并仔细自查作业, 自觉及时地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举止文明的习惯。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能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时, 态度诚恳。不打架, 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当同学答错问题时, 不起哄, 不嘲笑。集合时做到“静、齐、快”。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欺负外地小朋友。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诚实守信的习惯。说了就能努力去做, 信守自己的诺言, 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 能向对方说明缘由, 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尊重他人的习惯。与人交谈, 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虚心听取批评, 接受意见。不打扰他人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未经允许, 不动他人的东西。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己的家庭信息不随便告诉他人。也不有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守时惜时的习惯。早睡、早起, 不迟到, 不早退。放学按时回家, 不在学校滞留, 不在路上溜达玩耍。珍惜时间, 做事有计划, 不盲目、不拖沓。
懂得感恩的习惯。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 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 主动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孝敬父母, 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
勤俭节约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 不乱花钱。珍惜粮食, 不挑食, 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 爱护自己和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财物。
遵守秩序和公德的习惯。校内、校外遵守秩序, 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集会时有序就座,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不乱涂乱画, 不乱踩绿地, 不攀折树木花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能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 整理被褥,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
讲究卫生的习惯。勤洗澡、洗头, 睡前刷牙、洗脸、洗脚, 勤换衣服, 勤剪指甲, 饭前便后洗手,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杂物。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不吃变质食物, 不买三无食品。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篇2
经过我反复思考分析,发脾气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孩子,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但小孩子的愤怒来得急,去得也快,比如有的小孩子可能今天因为发生一些矛盾而大发雷霆,而明天两个人就可能一块儿做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发脾气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发脾气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
由于愤怒常常是突发性的情绪反应,在所有的情绪控制中,愤怒的控制是最难做到的,即使成人也会有“勃然大怒”的时候。但是,愤怒和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也是可以控制的。为此,我分别采用情境转移的方法和评价推迟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毛病。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篇3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认真做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课、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完成作业等。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做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完成作业等习惯,我做得比较多,感受和收获也比较多。
1. 培养学生认真准备的习惯
现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特别是班上的贝承锴、夏天乐等几个小同学,在家甚至连饭都要喂呢!开学初,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在班上开展了“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自己刨铅笔”“自己整理书包、课本、文具”的专项训练和比赛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每天的功课表,开始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准备好第二天所需的学习用品。每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开始可以由上节课的老师下课时提醒学生准备。经过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老师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竞争中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自由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的那段时间,一节课35分钟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这群只有七八岁的孩子,他们的注意持久性较差,要他们像高年级学生那样一节课认真的听讲很是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乐学的形式,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并能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小红花,同时还开展“你真棒”“夸夸优胜大组”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我……我……”,有的随心所欲地东张西望,有的甚至跟同学交头接耳。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课堂的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会滋长某些不良习惯的蔓延。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暂时停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一年级学生尚未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而这一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要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也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读写姿势正确,作业自觉按时完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做作业时专心、细心、独立思考等习惯。为了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谈写姿势,我能巧妙地利用儿歌:“读书写字要注意……”时刻提示学生,让学生在吟读儿歌中端正姿势,在正确的姿势中学会读书、写字。为了培养学生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习惯,我抓住了一年级初学汉字的这一契机。每周开设一节写字指导课,从书法的角度来指导学生、训练学生。我们学校还建立了写字考级的制度,督促学生养成这一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应做到精选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有时还分层次布置作业。之后,及时地批改作业,及时地评价作业,及时地奖励和张贴优秀作品。经过多方面、多层次地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了,认真作业的习惯也渐渐地养成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年级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一年级学生应接不暇。单凭老师说教,很难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儿歌对孩子颇具吸引力,深受学生喜欢。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让学生吟读:“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人人守纪律,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成安静。在集会出操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我文明、我守纪,站起队快、静、齐。”到餐厅用餐时,我让学生 记住:“讲卫生爱粮食,有秩序懂规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和卫生习惯。这样的儿歌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适时地让学生诵读,不知不觉中良好的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必须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它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长时间的教育和培养。只有我们时时处处、坚持严格要求、示范指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立足成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篇4
叶圣陶说过“积千累万, 不如养个好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 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从乌申斯基的话中不难看出, 在道德和行为习惯中, 行为习惯又决定着道德, 所以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现在有不少学生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问题, 而且但凡是行为习惯上有问题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尽人意。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上常见的不良行为习惯有,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 随意讲话;做作业时三心二意, 粗心、浮躁;作业拖拉, 没有时间观念、任务概念;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当天学习的内容等。先来看一些案例。
案例一:一位学生, 上课时从来不会认真听讲, 爱摆弄桌上的文具, 时不时地找找地上或书包里的东西, 还爱给其他同学使眼色, 做鬼脸或随意讲话。这位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他的学习成绩总处于中等水平, 主要在于上课的听课效率差, 他的基础不是很差, 只要他用心学, 进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想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帮助其纠正课堂上的不良行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纠正制止, 用一个眼神暗示, 用一句话提醒, 或者故意停下讲课让他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点名批评, 让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以采用一些激励机制, 和他约定如果他能表现好会给予相应的鼓励。
案例二:还有一位学生, 无论做什么作业都没法一次完成, 没法让自己静下来认认真真地完成, 总忍不住发呆, 或者忙一些不相关的事, 必须有人在旁边时不时地提醒他, 才能完成任务。
这位学生似乎从来都不着急把作业写完, 也似乎天天做好了放学后留下来的准备, 反正有老师一起陪着, 如果实在太晚了还是没完成, 老师最后也只能放他回家第二天再来做。今日的作业拖到明天, 明天的拖到后天, 根本无法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这么拖着可以累计到一星期甚至更多的作业都没完成。通过与其家长的沟通获知在家的情况也是一样的糟糕, 必须有家长陪着做作业才能完成, 无法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学生的依赖性过重, 从低年级开始就习惯于有家长老师陪着做作业, 需要时时有人在身边提醒、督促;二是学生的自觉性差, 没有任务概念, 家长过于宠爱与迁就等于给他们一种心理暗示:反正我不做的你们会帮我做完。
对于这个学生, 家长和老师需要一同努力来帮助其纠正坏习惯。在家, 家长不能包办代替属于他的任务, 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 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 觉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 让孩子尝到胜利的喜悦, 增加信心, 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在校, 老师可以帮他找一个学习伙伴, 两人互相监督, 以比赛的形式看谁先完成任务来督促他, 如果他先完成就给予表扬, 使他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三:第三位学生, 学习不努力, 态度不端正, 作业也不认真去做, 总想不劳而获, 所以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太多, 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从分析的情况来看, 他的困难来自于懒惰与不诚实。他不喜欢付出, 做什么事都喜欢走捷径, 所以他根本不会想着及时地去消化吸收当天的学习内容, 因而考试成绩总是令人不满意。
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特殊对待。首先从思想上教育, 告诉他学习上走捷径与社会上的偷盗行为别无两样, 同样是属于窃取别人劳动的成果, 性质很恶劣。然后再在学习上给予他帮助, 单独辅导他, 知识点让他逐个过关, 他的作业必须在有人监督的状态下确保独立完成, 或者教师时不时地对他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进行抽查。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好习惯要从小抓起, 而且需坚持不懈。学校是人生的第二课堂, 教师的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做出不懈努力。作为一名教师, 就应该抓住时机, 运用适当的方法教育学生, 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 不吝啬表扬。对那些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 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 以及有进步的, 哪怕平时很差的学生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逐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 通过建立班内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所担任英语学科的班级, 设有课代表, 每一小组有正副组长, 组长分工明确, 背书、收各类作业本都责任到人。层层有人把关, 每一种习惯有示范, 有学习榜样, 有追赶目标。这样每一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问题都有具体人员负责, 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互影响, 最终使全体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 制订良好习惯养成计划。为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习惯, 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制订好习惯养成计划。例如:课堂上应专心听讲, 发言要先举手, 做作业要认真, 作业要按时交不拖拉……这样的计划制订好后, 教师应严格督促, 让学生按照要求完成, 并反复训练。渐渐地在帮助学生改掉某些不良习惯的同时, 也就会使他们在这些方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第四, 培养学生有条理的习惯。生活有条理、学习有条理的习惯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 书本存放在书包里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 做各科作业都要先易后难。东西存放要有规律, 找的时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做作业要讲条理, 先完成一门作业再完成另一门, 不能东做一题西写一道, 做作业时要专心致志。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5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书写工整,必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充分、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等等。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有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通过做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调控后续的教学工作。所以探索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班学生平时做作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如下几点:
1、做作业时不知道需要哪些用具,做时发现不全,还要去找。
2、写作业时玩橡皮、尺子等。
3、不认真审题,正确率低。
4、数学题在草稿纸上算对了,或想对了,但写出来又错了。
5、有不会的先空着,但完成后又忘了前面还有没做的。
6、前部分写得认真,后部分却很马虎。
7、遇到不会的就问家长,没有自己思考的习惯。
8、写完后不及时放到书包里,第二天忘带作业。
9、部分学生比较贪玩、懒、不爱学习等原因而没有完成作业。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以上问题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采取了一些对策和措施,具体方法是:
为了提高学生们做作业的兴趣,我重点布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实践性强的作业,锻炼学生的思维力和探索实践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努力寻找机会,通过做作业,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为了减少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效率,我在布置作业时尽量做到少而精。尽量留那些概括性强,覆盖面广的作业,减少重复性内容。
为了提高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我努力做到布置作业有层次性。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为了落实以上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始终坚持对作业及时批阅,针对作业情况适度奖罚。学生作业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书写工整程度如何,质量高下,批阅日期和次数,都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们根据老师的批阅适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学生作业情况不断完善,从而将优点形成习惯。对于作业中出现的些微进步,我及时表扬并鼓励其坚持;作业中屡次出现的习惯错误,我及时指出。建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学习风气。如开展小组评比活动。学生的好胜心都很强,我注意加强对学生好胜心的调控,以组为单位,哪一组的作业齐了,这一组就会获得一面红旗,并且每天都通告每组交作业的情况。这样除了督促学生按时交作业,还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让学生认识到做什么事不能只顾自己,还要考虑别人。
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还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是因为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完成作业有较大困难的学生,我就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个别的指导,以提高他们的作业情况和自信心。
对个别依赖家长完成作业的学生,我和家长及时取得联系,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身份。在家适时地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但不要做“陪练”;当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应该提醒他进行检查,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走进学生心灵培养良好习惯 篇6
一、童谣唱一唱,学习习惯早培养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孩子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往往还把自己当做幼儿园小朋友,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是小学生的角色。所以《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4课提醒他们“小学生活开始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不一样了,小学生是讲规则、守纪律的,特别是小学生是有学习任务的。
课文首先用生动有趣的童话形式来启迪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个好学生?然后用儿童画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要“认真学习,积极发言”。课文还留了两张空白儿童画,给学生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到这,我让学生自由补白,尽情发现、创造,随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学生一起创编了一首童谣:“上课铃声响,回到座位上。学具摆放齐,坐好看前方。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要积极,声音要洪亮。”我还把这首童谣与拍手歌结合起来,课间游戏的时候一边拍手一边唱童谣。这首童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有孩子成长的脚步和心声,明确指出了学习行为要求,通过反复呤唱,孩子们熟记于心,自觉对照。
二、童谣配游戏,文明礼貌要牢记
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和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讲文明懂礼仪的谦谦君子,是受到大家拥护和欢迎的人。反观我们刚刚入校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了霸道、自私的个性,有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情感淡漠,还有的不愿或不会与别人沟通,不懂得友爱团结,互助谦让。因此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讲文明懂礼貌习惯,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1课《拉拉手交朋友》一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了解并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初步养成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课文用拍手拉钩、交换名片、做游戏等方式,鼓励儿童文明交往,渗透文明礼貌教育。品德教学要立足课堂,超越课堂,使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课堂结束前,我为同学们补充了两首童谣作为课间拍手拉钩游戏的内容,第一首是:“小学生,起得早。背书包,上学校。见老师,问声好。见同学,要微笑。”第二首是《两只小狗》:“两只小花狗,一对好朋友,昨天吵了架,今天一起走。都说‘忘忘忘,又笑又点头。”在孩子们快乐的童谣游戏中,渗透友善、宽容等文明礼貌教育。
三、童谣夸一夸,争当小小发明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能够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发明创造是科学技术繁荣昌盛的标志和民族进取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我们那些在校学习的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后备力量。孩子的创造发明不同于科学家的创造发明,学会思考是教育的真谛,学会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长大后便可去进行真正的发明。因此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和会创造的习惯,就显得极其重要。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15课《 生活中的小创造》,就是从培养学生爱提问、善思考、会创造的习惯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体验发明创造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课文中有一个金点子行动:废旧物品再利用,“变废为宝”。于是在第二教时教学环节中,我布置了一个小制作博览会。曹子煦同学利用旧太阳能帽子上的电动机,制作了一艘电动船,上面悬挂着五星红旗;吕佳佳同学利用断了的钢皮尺,制作了一架精巧的小飞机;赵诗灵同学用饼干盒做了一个精美的抽纸房……“变废为宝”培养了学生善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创造意识已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但这种意识须要持续的激励才能成为习惯。打铁须趁热,我用童谣对获奖学生进行表扬:你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发明,大脑会创造;你心灵又手巧,生活更美好!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将正确的认知融合在童谣中,可以激励学生形成持久性的行为和习惯。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篇7
一、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一个问. ”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 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 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 例题21×48是看做20×50进行估算的, 学生质疑提问:“48看做50后, 21×50也可以口算, 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做整十数? ”问题的提出, “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有的赞成这意见, 有的则说:“48看做50, 看大2, 积就增加了2个21, 如把21看做20, 就看小1, 积减少1个48, 估算结果就比较接近精确值, 口算也更方便了. ”有的说:“在日常生活中, 有的估算只要求得到一个估计数, 不要很精确”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 又如, 低年级学习“小统计”的例1、例2后, 学生质疑:“每小格可以表示1或10外, 还可以表示几? ”全班顿时“兴奋”起来:“可以表示20, 100, …”“可以表示任何数……”“每小格不可以表示任何数, 0及比0小的数就不行. ”提得多好呀! 尤其是后者不但对前面的提法敢于质疑, 还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经讨论后学生们知道了根据需要每小格可以表示一定的数量, 但不可以表示0 (无意义) , 而比0小的数是可以参加统计的, 只是这个内容要长大一些再学习. 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 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 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 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 注重实践的习惯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手脑结合, 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仍以“统计”为例, 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 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 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既使学生初步知道怎样收集、整理、解释数据, 又进行了爱长辈的情感教育. 又如引导学生从已有长方形面积计算中探究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 课上让学生在一个长方形中任意画出一个最大的三角形, 思考: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相应长方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并边思考边动手验证, 学生想到各种剪拼的方法, 发现了三角形面积是相应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还有的想到不用剪, 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关系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思维形式. 对数学而言, 题目答案可以是唯一的, 而解题途径却不是唯一的. 课堂上有了一种解法后, 还要求两个、三个直至更多, 甚至能从不同侧面来探讨和否定已有的答案, 使学生善于打破思维定式,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材中一些看似一般的题目都是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素材. 在教学时不片面追求题量, 不找“各种各样”的习题让学生操练, 不增加过重学业负担, 摆脱“题海”, 充分运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40分钟的教学质量来提高学习水平. 例如 , 解答“有两筐苹果共重71千克, 如果从甲筐取出苹果7千克放入乙筐, 那么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 原来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时, 要求学生不满足于求答案, 而是用多种思路解答. 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 有的列算式求解: (71 - 7×2) ÷2 (乙筐) , (71 +7×2) ÷2 (甲筐) ;71÷2 - 7 (乙筐 ) , 71÷2 + 7 (甲筐 ) . 有的列方程求解:设乙筐苹果重x千克, 2 (x + 7) = 71;设甲筐苹果重x千克 , 2 (x - 7) = 71. 通过交流 , 学生开拓了思维 .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思维, 勇于创新, 学生的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这些课堂实例表明: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能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为思维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条件.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8
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行为习惯宣传体系
1.规定“示范月”强化训练
每学期初, 我们都要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行为规范专项训练, 充分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 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 学生自己制定本班班规, 自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儿歌, 强化开学初在校自觉排队意识 (上下楼排队、入厕排队、上学、放学排队) 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直观概念, 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把学科教学作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要求每位老师挖掘教材的内涵, 渗透教育。要求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握笔的正确姿势, 朗读的语调、语气,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下要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 规范学生的言行, 对学生进行礼貌教育等等, 要大肆宣扬好的习惯, 树立好的榜样。
3.发挥班会课和晨会课的阵地作用
班会课和晨会课是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每周都会布置行为规范训练要点, 然后班主任根据自己班中的情况具体展开。例如, 上周学校布置的教育要点是开展“弯弯腰”活动。各班具体开展教育的内容有:学习中节约用纸、不乱扔纸杂物、见到纸杂物主动捡起……
4.教师要言传身教
从育人方面看,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向学生展示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 对学生施加正面的影响。教师的举动成为学生的楷模, 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怎能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随地吐痰, 随手乱丢垃圾, 又怎能说服我们的学生爱护校园和社会的环境?如果我们随口讲脏话, 又怎能教育我们的学生讲文明?教师的习惯养成是学生习惯教育的前提, 教师应当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教育我们的学生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的榜样, 学习的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完善一套积极有效的行为习惯监督评比机制
1.行政值日制———每天由一名行政人员和一组执勤学生值日, 7:30前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并相互问好,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 中午巡视校园, 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 如发现偶发事件由值勤老师及时教育处理。
2.学生监督制———学校少先大队部设立了执勤生, 课间设立了值周班, 每天巡视检查学生的行为规范并作记载, 值勤生、值周班会把检查到的违纪现象写在“友情提醒”单上送班主任处理。同时, 班级内部也相应专门设立了以劳动委员为班里的行规监督员, 专门检查班内的不良习惯。
3.每周评比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 比眼保健操、广播操、黑板报、手抄报、卫生、纪律和礼貌用语。每周评比一次, 颁发流动红旗, 每月累计各项评比的积分, 月底评选行为习惯示范中队。同时也把各项评比结果作为期末文明班集体考核的重要依据, 由评比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
训练指导分层细化, 促进理性认知向感性行动转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既要有满腔热情, 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它是互相促进, 互相转化的, 其中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行, 即道德行为习惯, 也是小学生品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不仅要“听其言”, 还要“观其行”。在小学生明确行为习惯要求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规范》落实在行动上, 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 使“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营造氛围。小学生年龄小, 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给不良习惯以情境压力, 促进好习惯成为稳固的品德态度。早上进校要与值周的教师、学生互相敬礼问好;一进教室看到的是雪白的墙壁, 干净的地面, 整齐的桌椅, 明亮的玻璃窗, 评比栏中展览着同学的优秀作业, 板报上宣传着班里的好人好事……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熏陶。
分层细化训练习惯。学生明白了这样做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危害, 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变成自觉的行动, 还需要将好习惯标准具体到学校每一个时期的突出现象, 需要分层至学生的每个年龄段, 需要教师的细致的指导和训练。如针对学生课间打闹的现象, 向全校提出了:脚步轻, 不奔跑;小声说, 不干扰;轻轻做, 不吵闹。根据年龄段不同, 提出进行习惯训练的重点:低年级———喝水穿衣讲卫生, 坐立行走要端正。中年级———会看书, 会写字学习习惯来养成。高年级———认真做, 认真听, 认真思考样样行。
在习惯训练中, 教师还要手把手地从每个细小动作上给予具体指导:如, 在接受别人东西时, 首先应该立正站好, 眼睛注视着对方, 行过礼后, 双手接物, 并且说“谢谢”。指导握笔姿势, 看书姿势, 行礼姿势, 站、立、走姿势, 凡是学生应该能做到的, 必须要求大家一律做到。个别学生没做到, 就要强化训练。让学生逐步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出好习惯, 使习惯成自然。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9
一、学生应具有的学习习惯
1. 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 在学习时间里, 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 成人不能轻易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在开始学习之前, 提醒学生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包括喝水、撒尿、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间一开始, 就必须专心学习, 不离开座位, 不干任何其他事情;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 要等学习结束再说;做事有条理, 文具等学习用品的摆放要有秩序和规律。
2. 养成专心听讲、乐于表达的习惯
能专心听别人的讲话,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 听别人讲话要注视讲话的人, 不东张西望;坚持说普通话, 口齿清楚, 声音响亮, 语调自然, 语流畅达, 语速适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和交流, 听说时有礼貌。
低年级:上课时能注意力集中, 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 大胆发言, 声音响亮;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教师和同学。
中年级:上课专心听讲, 边听边思考;独立思考后能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并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高年级:参与讨论时, 能抓住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 并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听课、听报告等能做适当的记录。
3.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握笔姿势正确, 做到“3个一”;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做到在任何场合下写字, 只要一提起笔来, 就能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写, 确保能把字写正确、写端正, 力求做到笔画清晰, 间架合适, 行款整齐, 文面整洁, 爱护文具等。
4. 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能及时、认真、限时地完成作业, 完成作业后再做别的事情或玩耍;作业中有错要自觉订正。
低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错的作业能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中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养成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订正的习惯;做错的作业能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高年级:能先复习再做作业;能按时、按要求, 自觉完成口头或书面作业;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作业要有一定的速度;遇到难题能独立思考, 认真完成;做完作业自己先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订正;对做错的作业能自觉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修改或重做。
5. 养成良好的复习、预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在课前学习内容;能在课后自觉记忆有关的概念、公式、规则或课文的精彩片断等;中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预习学习内容;能掌握一定的方法 (比如归类、比较、积累、运用等) 进行自觉的复习;高年级学生能在课前独立预习,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能在课后根据重、难点和课后习题进行复习。
6.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爱惜图书, 喜欢阅读, 爱读、会读课外读物并达到规定的量, 善于使用工具书、参考书;阅读时, 能边读边思考, 在读中发现问题, 在读中解决问题, 阅读时, 会圈、点、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遇到精彩的段落、句子, 能反复诵读, 甚至能背诵下来印在脑子里, 直到心领神会。
低年级: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有关读物读完、读通, 了解大致内容。学会使用字典, 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 不轻易放过, 要认真查字典解决或者向教师、家长、同学请教,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圈画生字、新词, 好词、佳句, 标小结号等。
中年级: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选择有益的读物;阅读时, 边读边想, 读懂主要内容, 遇到不认识、不会写、不理解意思的字、词, 能自己查字典或词典;能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不同的符号圈圈画画, 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习做适当的批注。
高年级:积极主动地选择有益的读物, 阅读时能从读物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吸纳;不仅能自觉查阅字、词典, 还能按需要从报刊、书籍、网络中查找资料, 并作摘录、剪贴和下载;读书时能熟练使用各种符号圈点批画、摘录、做卡片,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 做好课堂笔记。
7. 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
有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别人, 发现别人发言中的问题能大胆提出, 敢于对教材内容或同学、教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自己的想法;喜欢刨根问底, 在学习过程中,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喜欢一题多解。
8. 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
乐于与人合作, 在合作中既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在合作中做到既分工, 又合作, 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在合作中学会欣赏别人, 并能正确的评价自己。
9. 养成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习惯
善于观察, 善于向生活、社会学习有益的知识;能主动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 0. 养成记日记、写随笔等书面表达的习惯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善于积累, 勤于动笔;注重修改, 书写工整。
低年级:喜欢书面表达, 能经常写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话, 写好后能读一读, 改一改。
中年级:能自觉地关注当天的新闻趣事, 学写日记和观察笔记, 并逐步养成习惯, 文章写完后反复读、看, 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高年级:坚持写日记或随笔,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整理自己的思想, 反思自己的言行, 矫正自己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法
1. 从小抓起, 抓好开端
培养习惯要从小抓起, 从早抓起, 抓好开端。因为学生年龄小时, 学习习惯容易建立, 也易于巩固。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发现也容易纠正。但若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纠正。
幼儿园、小学时期, 孩子比较听话, 这时要以严为主;孩子进入青春期后, 独立意识较强, 这时应以宽为主。“小时严, 大了宽”, 符合孩子心理特点。
2. 点滴抓起, 夯实基础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 微观的, 必须从小处着手, 从点滴抓起, 从日常生活中看上去不起眼的细枝末节抓起。像如何打开书包, 书本如何装进书包, 文具盒摆在什么位置, 读书写字的姿势, 如何答问、发问等等, 这一件件细微的平常小事, 如果训练得法, 日积月累, 就会为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 逐渐形成的过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逐步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要求, 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不断更新, 到了小学高年级, 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 勇于创新的习惯等。
4. 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首先,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要在精神风貌、生活态度、学习工作等方面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典范,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学生的身上。其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是比较容易的。因此, 我们要在学生中多树立一些榜样, 如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5. 明确要求, 严格训练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某一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操作的要领, 比如写字的姿势, 以及怎样一步步地完成。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 总是再三叮嘱孩子“要专心听讲……”。可对于孩子们来说, 他们并不知道要怎样做才是具体的专心, 因为小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不是从概念开始, 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教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听课习惯的培养, 就要从训练“眼睛”开始的。“眼睛看老师”、“眼睛看黑板”、“×组的小朋友的眼睛都看着黑板了, 非常好。”“小朋友真会听课, 一双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听着老师讲课, 多专心啊!”通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来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 把抽象的概念变为直观的、易行的操作,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坚持不懈, 必见成效。
6. 整体发展, 互相促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坚持整体性观点, 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各方面配合, 协同努力。首先, 培养良好的学风, 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 起督促和约束作用, 造成集体舆论, 起促进和推动作用;其次, 统一步调, 各学科教师紧密配合, 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 在不同的阶段突出训练重点;再次, 循序渐进, 不断提高;最后, 家校配合, 要让学生家长了解有关的要求, 督促和帮助学生, 做到课内外一致、校内外一致。
除了学习习惯外,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道德习惯、思维习惯、劳动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 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三、如何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1. 目标具体, 便于操作
我们要改变的是学生的某些具体的行为, 而不是学生整个人。所以, 不能笼统地说学生“不听话”、“太闹”等等, 应该理智的分析和找出学生到底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表现, 学生做的哪些事让你不满意?你究竟希望他怎么做?
2. 集中解决一个问题
我们确定了要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之后, 也许会觉得学生的毛病可真多, 恨不得能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不管教师和父母怎么着急, 学生不可能睡一觉醒来就变成另一个人。我们应该克服急躁情绪,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 等这个问题解决了, 再转移到其他问题。
3. 要求统一, 说到做到
学生的不良行为改变起来并不轻松, 必须学校、家庭协调一致, 要求统一。包括家里的其他成人也应该与学校及孩子的父母采取一致的行动, 对孩子提出一致的要求, 并且坚持到底。做不到的就不要对孩子提, 提了的要求要坚持到底。
4注意学生细微的进步
学生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 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只能逐渐达到改变学生行为的愿望。比如, 一个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 经过努力, 能每天坚持做作业, 尽管作业的质量很差, 我们也应该让学生知道这就是进步, 要给予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使其能在此基础上能更进一步。
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篇10
一、教师要有培养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
良好的书写习惯应从小培养,不少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非常淡薄,只顾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写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匀,教师批改作业时只着眼于对错,对书写质量不做评判。如此下去,学生便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惯,出现近视、斜肩、驼背、脊椎弯曲等现象,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因此,每位教师要有强化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责任意识,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站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持高标准育人观,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当成自己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常规任务去认真完成。
二、教师要用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不仅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关,也与教师的身教有关。教师一手漂亮的书写,如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谱出优美的乐章,那苍劲有力、清新俊秀的笔画会给学生美的享受。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尽快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用优美的书写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三、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书写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不仅有利于书写规范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编写字口诀。把正确的书写姿势、坐姿及握笔的要点通过幻灯片,详细、生动、形象地做出示范,然后把书写姿势编成口诀:“写字时,要做到:头正、身直、脚平;握笔摆好‘三个一’;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
2.查病果,治根本。对于学生写字出现的错误姿势,要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查出不正确书写姿势的病果,方能治根本。让学生体验各种错误执笔的姿势:笔尖太低、四指分家、靠点不对、拇指包笔、关节突出、毛笔姿势、勾腕执笔、抱拳锄地等,体验后学生就会发现这样的执笔方式不仅容易疲劳,而且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此时让学生体验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学生就容易接受。
3.树立榜样,多鼓励。结合教学,给坐姿及握笔姿势正确的同学拍照,展示给大家看,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用身边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书写习惯。
4.家长配合。家长开放日时,把家长请进学校,让家长观看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一是观看自己孩子写字的姿势,二是让写字姿势正确的学生成为家长提醒自己孩子书写姿势的一扇窗户,每周家长反馈学生在家书写姿势正确率的情况。教师、家长齐抓共管,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
小学生写字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写字前要做到“看、思”两个步骤,看字的笔画,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知道哪个笔画应写在哪里、占多少位置,然后再认真书写,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五、培养学生爱好书写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书写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调动学生对写字的兴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每次的写字课后,展示写得好的作品,分析写得好的原因,然后张贴表扬;班级开展作业评比“看谁的‘优’多”;每学期班级安排1~2次写字竞赛活动。赛前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比赛后把优胜者的作品进行张贴展览;选送学生优秀作品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书法展示,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严格控制抄抄写写的作业量,每次抄写生字、生词,不求多,只求好。
六、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品质
教师在写字教学时,可讲述从古至今知名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几十年如一日,一池清水变“墨池”,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等,用故事教育学生学习勤学苦练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练字计划,每天回家练习书写,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
七、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学生写字有时会出现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写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书写的好习惯。为此,教师要要求学生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按照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书写,让其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11
【关键词】作业习惯;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小学生“态度”、“习惯”的培养。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课堂作业因为有老师督促检查,学生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如:做作业时,做做玩玩,心神不定;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拼命赶速度,草率马虎;依赖家长或抄袭同学的作业等。作业中错误率较高,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书写不工整,字歪七扭八、添字、漏字、抄错搬错数据。甚至反反复复订正好几遍还是错。尤其在学困生身上尤为突出,成为课改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难题。学生发生这些错误主要是没有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作业习惯。可见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正确地布置作业,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特别讲究所布置作业的质量,坚决不让学生反复做一些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要体现知识的巩固性、系统性,使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敷衍了事。
其次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就语文作业而言,要有书面作业、阅读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可以说,作业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通过完成作业,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最后,还要注意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一样,有高也有低。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应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发展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教师布置的作业才会收到如期的效果。学生们就会摆脱传统应试式作业的桎梏,走上快乐作业之旅程,就会在作业中找到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成为学业和心理的成功者。否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就会抄袭别人的作业,学生的思维、智力就得不到开发。
二、严之有度,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对学生而言,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化过程,而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作业中不规范的错误一定要订正;书写不工整一定要及时指出,并在作业本上写上:“字写端正,争取优秀。”“相信你一定能把字写工整。”等简短评语。对普遍出现的错误在课堂上详细讲评,对重复出现错误的学生“开小灶”,对规范执行情况让学生进行自查、互查。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作业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要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也就是不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要把握分寸,做到“严之有度”。
教师还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告诉家长学生回家作业不能家长读一题 ,讲一题,学生做一题。或作业完成就了事,把检查的事交给家长。更不能看到孩子的作业有错误时直接指出还告诉孩子怎么改,这样会形成孩子作业不认真,等待父母检查的习惯,其实,老师要求家长检查签名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作业态度是否端正,有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书写是否端正,卷面是否整洁。而至于正确与否,只要家长告诉孩子今天作业有错误,并要求孩子自己主动查找订正。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以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字、抄错题之类的,这些都属于不仔细,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而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只有让学生觉得有兴趣,那么学习的全过程才会是一个主动的、轻松的过程。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业我给予不同的激励机制。对平时作业就很好的孩子,对正确、规范,书写工整的作业,我会画一颗星,或一个笑脸,或给他一个“优”,对平时不爱交作业的学生,只要按时交了,我也给他“优”,并鼓励他以后也这样做。有的学生作业明显进步就写上“你进步了,希继续努力。”“字越来越端正、美观了。”“真棒!”等激励的评语。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当然,孩子们也会有反复的时候,我就表示理解他们,并想方设法鼓励他。我反复抓,抓反复。用心,用爱,用情,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们的作业书写、作业质量越来越好。
四、探求科学的训练方法,强化良好的作业习惯
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不容易的,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它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一两年的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反复训练,逐步发展是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的最基本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要求,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在校时间按时完成作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在校时间的作业,还要及时完成家庭作业。并且作业量也要逐渐、适度增加。特别是学生处于低年级的时候,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学得轻松、愉快!
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能时时发现自身在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时时提醒自己不断矫正。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立即做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12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兴趣, 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阅读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要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 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 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小细节。例如, 在讲授辛弃疾的《破阵子》这首词时, 有一句话是“马作的卢飞快”, 在书下注释中解释“的卢”是刘备的宝马, 于是我就适时提问, 谁知道这个历史典故?学生的表达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一下子好几个举手想要给大家讲述这个故事的, 一个学生讲完了, 又有学生有不同意见, 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我就把“刘备跃马过郯溪”写在黑板上并且告诉大家, 这是三国有名的故事, 可以在《三国演义》中查到, 于是一段时间内我们班级掀起了读三国的热潮。
在阅读课堂中, 我努力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 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 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 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加以补充、归纳。就是在这样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 加上流畅的语言, 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 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 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阅读的乐趣。这样做, 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 让学生喜欢阅读, 并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不待人教, 自能读书”。这就要求学生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起阅读行为中的思维方式, 即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 边读边思考, 就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 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 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初中二年级有一篇文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里面人物众多, 各具特色, 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能够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 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找出图中人物分别是哪位, 同学们各抒己见, 课堂讨论热烈, 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 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 学生往往会有困难, 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联系上下文, 仔细琢磨一下, 就能够确切地理解。如在阅读《最大的“书”》中, 有“刨根问底”一词, 学生明白它的意思是:“认真盘究查问, 弄清根底缘由。”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把课文中川川说的话用课件显示出来, 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另一方面从这6个问句中体会川川是个爱提问的孩子, 总爱把问题问清楚, 弄明白, 从而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这样一来, “刨根问底”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习惯
不分课内课外, 不避大俗大雅, 只要内容健康, 行文规范, 任何报刊书籍都可以去读。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 细细揣摩, 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 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 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 最后浏览全文, 综述大意。在精读时, 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在略读时, 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 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浏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时, 我们不但教学生要根据读物内容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而且要遵循课内带课外, 扶放相结合的原则, 要让学生掌握一种阅读方法后再学另外一种, 切忌拔苗助长。
五、培养学生阅读后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 一篇文章读完了, 总会有所感, 有所悟, 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 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 科学珍闻, 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 增长知识, 启迪思维, 陶冶情操;可以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 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 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 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还可以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 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可以给一篇课文或一本读物续编故事, 改写故事, 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 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 提高学生做读书笔记, 做小练笔的能力。
摘要: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开阔视野, 丰富精神生活。作为教师, 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应从激发兴趣入手, 再配合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既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推荐阅读:
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论文07-30
培养良好习惯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07-20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07-09
《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10-14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08-22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05-21
“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演讲比赛活动方案讲解07-03
谈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07-18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08-20
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