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2024-07-09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共13篇)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篇1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2011-08-06 09:04:00 来源: 西藏日报(拉萨)

苟春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以过硬的思想作风带出好作风、好风气。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需要我们以主题主线为导向、以党性修养为途径、以岗位实践为平台、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大力培育良好的思想作风,推动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

坚持以主题主线为根本导向培养思想作风。思想作风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反映,是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是党的指导理论,是建设的指南、转型的总纲,同样是培养思想作风的根本依据和强大思想武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培养思想作风的过程中,必须把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主题主线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不断地兴起主题主线武装热潮,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真正使主题主线内化为党员干部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外化为推动党的建设和科学发展的自觉行动。应通过抓好主题主线武装,进一步打牢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科学眼光、科学方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时代要求。

坚持以党性修养为重要途径培养思想作风。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同时又与官德人品紧密关联。培育良好的思想作风,就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紧迫课题、终身任务,锤炼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党性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益观,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自觉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善于从政治上、全局上观察处理问题,坚决维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党内倡导积极的思想斗争,防止和克服党内生活原则性不够强、存在庸俗化倾向的不良风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道德和浩然正气,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影响周围的人。

坚持以岗位实践为基本平台培养思想作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正不正,只有在完成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更好的检验。因此,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与履职尽责紧密结合起来,把岗位实践作为培养思想作风的基本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在干好本职工作中培育勤奋敬业、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努力培养勇于担当、不畏艰险、率先垂范的坚强意志。思想作风的培育和形成,需要一个日积月累、反复磨练的过程,要坚持抓好日常养成,健全完善行为规范,广泛开展群众性实践活动,自觉强化思想作风养成。要在重大任务之中培养思想作风,强化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抓手培养思想作风。加强思想作风建设,要害和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发现问题、敢不敢正视问题、会不会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进一步用主题主线来统揽,进一步端正抓基层打基础的思想作风。要摸清实情,掌握解决问题的先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充分掌握情况,情况掌握越准,原因分析越透,解决问题就越主动越彻底。要坚持上移思维、下移重心,通过解剖“麻雀”,把握矛盾问题特点规律,对基层需要什么真正弄清楚,对形势与任务、成绩与问题、质量与标准、能力与作风、困难与矛盾真正搞明白,为有效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创造条件。要集智攻关,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注重发挥团队力量,在大项工作、重点任务尤其在矛盾困难面前,坚持整体一盘棋,互相配合、通力协作;注重集中群众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群策群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好;注重拓宽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采取建言献策、网络互动、上下联动等形式,寻求破解良方,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要严格解决问题的标准。解决问题重在从严、贵在较真。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和多年形成的老大难问题,必须以迎难而上的顽强作风、锲而不舍的攻坚精神,不怕得罪人,切实一抓到底,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到成效不松劲。事实证明,只要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作者为武警西藏总队副政委)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篇2

初中生思维活跃, 可塑性强, 接受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让学习习惯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扎根、成长和发展。但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对此, 思品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 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习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网。当学生心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以后, 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因此, 初中思品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 合理规划学习方案, 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每上完一节思品课, 都会让学生整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 把结论性的观点、重要的思想和基本的问题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时间短, 主观意识差, 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课堂随大流现象严重。因此, 思品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创设开放、探究的情景,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要有合理规范的学习习惯, 这样才能够统筹发展, 与时俱进。思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差异和个性,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 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 多动手实践。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可让上等生发言, 促进他们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从而使班级的优等生率大大提高。而对于容易解答的问题, 教师则可多让后进生来回答, 并及时鼓励他们, 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开动脑筋。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锻炼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初中思品课上, 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点, 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让学生感受并欣赏自己的成长进步, 营造健康的班风和学风。在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 而且会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所以, 思品课教师要以一颗仁爱的心爱护学生, 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 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学生帮助, 及时辅导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与学生互动交流, 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 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心, 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 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印象。

四、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

思品课教学时间有限, 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品德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使思品课从课堂向课外拓展, 使初中生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初中思品课要与学生家庭生活紧密结合, 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 我都会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或者家乡的习俗, 通过做游戏或者表演等方式在班级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作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 思品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说, 多听, 多练, 理论结合实际, 运用所学知识引导生活。总之, 我们思品课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 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成长, 做到学习与运用并重, 在生活中学习, 在学习中生活。

五、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告诫学生遵守纪律并珍爱生命

初中思品课主要以学校、家庭、公共生活和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仅依靠课本是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的, 要求思品教师要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促进初中生身心得到锻炼。比如,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 大多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所以, 我在教学中会引入安全教育, 引导学生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 注意交通安全, 做文明市民。此外, 初中思品课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把实践活动评价和课堂评价有机结合, 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荣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有效推进初中思品教学工作[J].文理导航旬刊, 2013 (12) .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篇3

关键词:思品课教学;初中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71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和构建知识结构网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接受事物的速度比较快。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引导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学习习惯在初中生的学习中扎根、成长和发展。但促使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此,思品课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作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学习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每个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网。当学生心中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网以后,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约束。因此,初中思品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优化知识结构,合理规划学习方案,为学生的长远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我每上完一节思品课,都会让学生整理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把结论性的观点、重要的思想和基本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初中生的综合实力。

二、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时间短,主观意识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课堂随大流现象严重。因此,思品教师在课堂中要多创设开放、探究的情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有合理规范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够统筹发展,与时俱进。思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差异和个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实践。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让上等生发言,促进他们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班级的优等生率大大提高。而对于容易解答的问题,教师则可多让后进生来回答,并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开动脑筋。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锻炼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初中思品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优点,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并欣赏自己的成长进步,营造健康的班风和学风。在教学活动中,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和方向,而且会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所以,思品课教师要以一颗仁爱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还要在学习上多给予学生帮助,及时辅导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在生活中多给予学生关心,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让学生改变对教师的印象。

四、与家庭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

思品课教学时间有限,初中生要想养成良好品德还需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使思品课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使初中生实现课堂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初中思品课要与学生家庭生活紧密结合,教师与家长要共同发挥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交礼仪和生活习惯。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让每名学生介绍自己家庭或者家乡的习俗,通过做游戏或者表演等方式在班级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作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课程,思品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多说,多听,多练,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引导生活。总之,我们思品课教学不仅要让初中生在课堂上学会知识,还要让他们在生活中成长,做到学习与运用并重,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五、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告诫学生遵守纪律并珍爱生命

初中思品课主要以学校、家庭、公共生活和爱国教育为主要内容。这些教学仅依靠课本是难以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思品教师要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初中生身心得到锻炼。比如,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大多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引入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做文明市民。此外,初中思品课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把实践活动评价和课堂评价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良性的循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沙荣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推进初中思品教学工作[J].文理导航旬刊,2013(12).

[2] 李金苹.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思品教学发挥成长引领作用[J].黑龙江教育,2015(2).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篇4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的确,礼貌习惯好,思想品质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幼儿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逐渐定型;因此良好的习惯应从小

培养。那

么如何

培养孩

子的良

好习惯

呢?笔

者认为:

一、适当为

孩子确

立规矩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

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我们可称之为“红灯行为”,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我们称之为“绿灯行为”。

二、教育要得法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三、把爱和严结合起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还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意志力。

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单儿,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例如,张伟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不可。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常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上学时会在课堂上走来走去,高声大叫,会为某件小事与同学打得不可开交。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大起来会懂事的。但他的举动让老师大伤脑筋,作业本忘了带、上课了,他才想到要上厕所,一会儿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一会儿又左顾右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导致张伟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会产生“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想法。现在许多家长像张伟父母那样只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知道该怎样要求,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此为武器要挟家长,慢慢地就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哭闹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孩子若发现哭闹不再起作用时,自然会自己找个台阶下——玩别的了。

四、统一要求,形成合力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对于那些被家长“放任”的孩子,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做事也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由放任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合作并良好相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

沈阳斯瑞可科技有限公司

如何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篇5

亲子关系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下面看看怎样才能建立好亲子关系现在,爸妈们都知道,应该培养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可是,有的时候,想和做是两回事。怎么培养与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如何培养良好的文明修养 篇6

旅游中的陋习,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旅游、出行过程中最常见的十大不文明行为。

一、随处抛丢垃圾、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岂一个“随”字了得,丢者倒是随心所欲了,可方便了自己却恶心了别人。毫无疑问,随处丢垃圾、随意吐痰、吐口香糖无疑是我们在出行和旅游过程中最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媒体曾多次曝光该类恶习,今年5月1日到5月3日,通州举办的北京草莓音乐节,三天吸引游客25万人次,而观众离场后,现场垃圾遍地、一片狼藉。

二、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

不冲洗厕所,“脑补”相关画面总让人作呕。但是,在旅游景区、车站、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公厕内,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提示语往往被置若罔闻。

三、公共场所随便吸烟,污染公共空间

吸烟有害健康,而被动吸二手烟的危害更是不容小觑,但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却并不容易。自己吸烟很放松,但在人口密集之处,特别是室内等封闭空间中的其他人“被”吸二手烟,实在缺乏公德。

四、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座位、相互拥挤

在地铁或者公交巴士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请形:拥堵在车门外的乘客们在车门打开瞬间一哄而上,直接冲向车厢的空座。我们不排除不少人会让座给老人、孕妇和孩子,但如此争抢和彼此推搡拥挤,实在有失风度,更有失尊严,让陌生人之间丧失了基本的敬意。

五、不遵守秩序,插队、加塞

在景点买票,在车站候车,排队、加塞让人深恶痛绝。轻者遭人白眼或言语褒贬,重者更有游客因此大打出手。2月,海南龙王别院候车点,游客因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加塞被工作人员制止,恼羞成怒对工作人员大打出手。

六、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大声喧哗、扎堆吵闹

“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这是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在学习的基本礼仪。然而,出行、旅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游客却将这抛到脑后,三五成群不仅嬉笑打闹,对旁人的侧目甚至视而不见。殊不知,公共场所旁若无人的高声打电话等“噪音”是对他人的侵犯,同样令人反感,也是无公德心的表现,既有损个人形象,又影响他人。

七、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破坏景区草地、花木等

说道景区内随意攀爬、刻字留念以及践踏草坪、折损花木等行为,我们身边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从万里长城到埃及金字塔,“到此一游”成了中国游客负面形象的“黑色”标签;每年樱花节,诸如武汉大学校园就饱受游客们高校游之苦,樱花被各种折损,“樱花节”成“樱花劫”。

八、宗教场所嬉戏、玩笑,随意拍照

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是具有神圣和庄严氛围的场所。在宗教场所参观时游客打闹、说笑以及随意拍照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这种严肃的气氛,更是对信教群众的极大不尊重和冒犯。尊重他人的习俗和信仰,是起码的礼貌。

九、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酒足饭饱后剔牙、打嗝

特别是在夏季,游客(一般是男性游客)在旅游景点打赤脚、赤膊坦胸,实在有碍瞻观;当众剔牙、打嗝等行为更是令人难以忍受。

十、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面对部分游客在出行时言谈的粗俗、举止的粗鲁,让人不齿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社会基本公民教育的缺失。

文明旅游

这“十大”不文明行为,在旅游、出行过程中只是冰山一角,远未涵盖所有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例如,除了上述不文明行为外,旅游、出行过程中我们常会看到诸如闯红灯、乱停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随地大小便;不分场合吃零食;吃自助餐时有好东西一哄而上,吃不完浪费;不分场合地剔牙、打饱嗝等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

为了强化文明出行,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早在10月就出台《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导旅游中的文明行为。然而,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仍然没有太大改观。归结原因,部分网友表示,首要的是游客个人素质亟需提高,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公民的宣传教育,

固然,我们需要有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勇气,但人在旅途,我们更需要旅游过程中的保持良好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篇7

首先,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人的性格。它是一个人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核心, 是指人对他生活现实包括对人、对事、对自我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比如有的人做事仔细、认真, 有的人做事粗枝大叶, 丢三落四;有的人善于思考、研究和提问, 有的人则相反, 不思进取, 不爱分析, 总觉得思考、分析是件痛苦的事情;有的人爱知识、爱创造, 会异想天开并且想方设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有的人就不爱学习, 做事墨守成规。这些都是性格的体现。性格的情绪特征则体现在:有的人感情冲动、急躁易怒, 这样的人往往搞不好人际关系。有的人则平静温和, 善于克制, 脾气很好, 因此很有人缘。还有的人多愁善感, 郁郁寡欢, 没有为难的事也会瞎操心。

其次, 我们要明白性格意志特征体现在:有的人很有主见, 能独立决断处理问题, 工作认真负责, 独当一面, 有的人则正好相反, 遇事手足无措, 依赖性强;有的人做事有计划, 下决心后就坚韧不拔干到底, 能排除万难, 做出成果, 而有的人却在中途畏难怯懦, 遇到挫折就逃避不干……在性格的其他为人方面, 有的人善良勇敢, 待人热情, 富有同情心, 有的人虚伪做作, 冷酷无情;有的人勤劳朴素, 有的人懒惰、奢侈;有的人自尊自信, 谦逊谨慎, 有的人骄横跋扈;有的人不卑不亢, 平易近人;有的人胆小腼腆, 有的人落落大方;有的人吝啬, 有的人慷慨大方……以上所罗列的一些性格特征现象, 说明人的性格特征复杂多样, 表现程度深浅不一, 同时也令我们深深感到人的那些优良性格何等重要, 它可以使人高大、有力、美好, 可以信赖;而人的不良性格令人遗憾, 甚至让人厌恶。

良好的性格是人的理想、信念、道德的基础, 良好的性格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良好的性格是人生幸福的主要条件, 良好的性格还是智能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人的良好性格是早期就奠定的, 它主要是由家长、教师和社会三方面教育和长期潜移默化而成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在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事业中, 我接触过很多家长, 他们在社会上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孩子只要聪明好学就可以成才。其实这是十分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他们认为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很多的知识, 比如教孩子认字、写字, 教孩子学会至少两位数以内的加减法, 早早就送孩子去外语学校学习外语, 甚至有些东西本来是应该在小学学习的, 家长也给孩子学了。有的办学机构纯粹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 开设了各种各样的特色班。而在选择特色班时,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根本没有征求孩子的意愿就给孩子报了名。而孩子为了学习各种知识, 牺牲了大部分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此, 孩子连起码的户外活动时间都没有, 就更谈不上怎样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了, 造成孩子长大后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麻烦就不足为奇了。

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 那么应从小着眼于哪些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呢?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 我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孩子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从小有这六种好的性格品质, 长大了其他的优良品质就会自然派生出来。

第一, 快乐、聪明、活泼。孩子从小要快乐活泼才好, 能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生活。但是活泼不是好动, 更不等于吵闹。活泼的孩子不单表现在表情活泼, 还表现在口语表达得比较好, 就是俗话说的口齿伶俐以及躯体灵活。这类孩子喜欢唱歌跳舞, 爱做各种游戏, 而且有一定的团队精神, 初步懂得与别人合作, 学习别人的长处。比如本班的童童小朋友, 他就是一个活泼的孩子。在幼儿园里, 他各个方面都表现得较好, 有一次在玩积木时, 他做了一个较独特的造型叫我去看, 我表扬了他。可过了一会儿, 他又叫我去看他的作品, 我很惊讶地看到他又做了一个更漂亮的造型, 我又夸奖了他一番。他却说:“我看见别的小朋友做得好, 就向人家学习, 然后我自己做一个比他更好的。”一个孩子懂得观察、学习别人的长处, 然后自己开动脑筋做出更好的作品, 有这种潜意识, 有这种真情流露, 真是好得很。

第二, 安静专注, 懂得认真倾听。孩子不管做什么活动, 专注都是必要的, 就是玩也得专心。假如孩子安静不下来, 该坐都坐不好, 心猿意马, 注意力分散, 不懂得认真倾听, 做事不能坚持到底, 这种性格是很不好的。如果孩子行为没有规范, 做事情放任自由, 长大后再纠正就很困难了, 其智能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 勇敢和自信。人生应该是勇敢的, 世上有成就者必然是强者和自信者, 一切成就与懦夫无缘。孩子的勇敢, 主要表现在“不怕”上。不怕黑暗, 不怕打针, 不怕流血, 也不惧怕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孩子的自信主要表现在“自我感觉”良好, 总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 很能干, 因而也很开心、很快乐。

第四, 爱劳动, 懂得关心他人, 富有同情心。孩子从小就以劳动为乐, 不懒惰, 有同情心, 说明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孩子关心人主要从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开始, 关心他人劳动累不累, 生病时疼不疼, 有好东西乐意与别人分享, 别人睡觉不去吵闹, 别人谈话不去插嘴, 自己也不折磨人。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性格, 长大后就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第五, 好奇心和创造性。如果孩子表现出对新鲜的事物爱听、爱看、爱摸、爱问、爱记, 爱模仿、爱实验, 做事还喜欢别出心裁、与众不同, 喜欢自己动手, 想办法做玩具甚至搞小发明的话, 就能培养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长大后就会发展成一个开拓型、创作型的人才。

第六, 具有独立精神。孩子的独立性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 不太多地依赖父母、长辈;学会自己“当家”, 有一定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能独自串门、走亲戚, 与陌生人谈话或交朋友, 等等。极少依赖别人是成才的保证, 成功者总是自我意识强, 相信自己的力量又有主见, 能独立处事。我看过一则关于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几个世纪经久不衰的报道, 是什么原因?是他们独特的教子方法。他们教育子女, 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要求代代自立、自主、自强, 保证不出败家仔。他们家族的孩子, 从小不准乱花钱, 从小就学习“理财”。长大后自己挣钱上大学, 自己找工作, 锻炼得经得起风浪后, 才把家产逐步移交给后代。这个育儿家风, 就是这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秘密之一。

如何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 篇8

一、以趣激思,循循善诱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教育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可以说,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使思维发展的源动力。而事实上,当前思品课教学中所普遍面临的尴尬局面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要摆脱这一困窘,以趣激思为良策:

首先,要善于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去吸引学生。小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挖掘,使学生有说的机会、辩的欲望、表现自我的场所。

其次,要善于发挥教师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能驱使人们在积极的行动中增强思维的活动。“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学中,教师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共振点并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定会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语、一段冲充满诱惑的悬念、一曲宛转动听的乐章……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聚焦思维”效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从而学有所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二、以身示范,相盖益彰

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以身示范,以学导思,你为孩子们树立榜样,良好素养也就在思品课中形成的了。

首先、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慧与心而秀于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衣,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又是与学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教学中遣词造句、说理叙事的逻辑性、条理性、哲理性以及准确、鲜明、生动、幽默的风格,其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常常能令学生出现哲理的顿悟,思维的火花。

其次,教师要提炼教材的方法因素。“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结论”,教材知识的内在结构与逻辑体系、此外,尝试让学生自己归纳一节、一课的知识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相关的知识结构图表,这也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思维方法教授途径。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

第四,设置精当的习题讲练。学生多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以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与巩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维方法的示范与训练。特别是习题设置应以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为宗旨,应重视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把练习过程作为开启想象、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思维品质,养成从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多角度去思考,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视角去分析的思维习惯。

此外,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或命题要求自己设计练习以及练习讲评等都是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它们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特别是练习讲评,它以学生练习中的难点和失误为实际教材,具有极强的诊断性和针对性的优点,有利于及时校正学生思维、引起思维顿悟,因而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三、设疑引思,水到渠成

从思品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从疑引思其践行的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合作的思想。教学中互动的程度、效率如何,则取决于教师设疑和激疑的艺术。以下就是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是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无思辨、欠启发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非但不能激发思维反而会导致机械刻板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是问题要有新颖性、灵活性。问题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易于集小学生注意力,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情景,促进思考;多角度、多层面的设问,在拓宽思路增添问题新颖性的同时更训练了思维的流畅性、灵敏性、多维性。

从教以来,我尝试并初步形成以“知识问题化,答题要点化,要点规范化”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在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把教材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系列,然后进行合作探究,得出科学的结论。这样,以设疑、激疑、质疑、解疑、释疑贯穿教学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主体的自觉学习、主动探究、积极思维的过程。这一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简捷明快,颇受学生欢迎。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9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 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

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

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

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

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二、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往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行为。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作为父母要懂得习惯是养成的,努力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之一。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

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如: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家长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父母首先要讲卫生,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生活中,如果家长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什么样的教育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重视孩子的“第一次”,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这样做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

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3、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孩子有了良好的行为方式时,作为家长应适时、适当地给予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感,从而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如果发现不良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点儿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

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习惯。

三、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幼儿的行为习惯

除了家园共育,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社会环境中锻炼自己,从而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可以定期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加爱心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去当地的社会福利院,帮助福利院的老人做一些事情,跟他们谈心等。

综上所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础工程。孩子的良好行为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只有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塑造出一个身体健全的、健康的幼儿,一个“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2010-05-16 15:38:08| 分类: 请您关注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随着独生子女比例的日益增大,许多孩子造成了唯我独尊、骄傲、依赖性强等现象,殊不知,这不但大大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发展,而且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影响甚大。因此,在幼儿期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迫在眉睫,尤为必要的。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间的联系与配合的重要性从幼儿刚入园接受教育开始。我认为,应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延伸到幼儿的家庭,让家长参与教育,配合幼儿园培养幼儿在家要多注意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在家一定向亲人打招呼,促进孩子文明礼貌的形成。通过幼儿上幼儿园时,主动向老师问好,幼儿在班里时主动向同伴的家长问好。这样做就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且了解做坏孩子有哪些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知道做坏孩子是不好的。从小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幼儿学做环境小主人是我们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幼儿时期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最容易看到自己的长处,很少认识自己的过失,爱当“官”爱“告状”,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的行为。教师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使幼儿初步懂得粗浅的道理,在比、看、赛的参与中取长补短,正面强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幼儿学有榜样,行有准绳。要求幼儿礼貌待人,教师首先就要使用礼貌用语,早晨入园时,经常有些幼儿忘记向老师打招呼,这时候,如果老师能先向小朋友问好,我想,这将是你教育幼儿主动向老师问好的最好语言,在活动中我门常常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游戏结束时,要求幼儿收拾玩具,用语言指示很难收到实效,但当你亲自俯下身子收拾时,就会发觉有许多幼儿主动跟上来了,和你一起整理玩具。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我们都要教育幼儿学会谦让、合作和谅解:在活动中教育幼儿不争抢玩具,爱护公物,不欺负小朋友。引导幼儿踊跃参与献爱心活动,通过献爱心活动使幼儿学会如何分享别人的快乐,理解别人的痛苦。

总之,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贾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云县县城中心幼儿园 张正梅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儿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炉了幼儿培养的新理念。当前,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已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日常话题,本人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阶段性引导,帮助幼儿快速有效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1、幼儿课前认真准备、课下整理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从家庭的羽翼下,进入幼儿园的大门,要让他们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学生了,自己要逐渐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增长一些学习与合作的本领,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如:每天晚上都要学会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每一节课前学会把书本摆放整齐等等。初步养成一种认真的习惯,下课后要把暂时学习用具收好。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幼儿在校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坚持一段时间后,开始教师要多一些指导与要求,让他们慢慢养成习惯,学以致用了,教师就会省了很多日常要求。进而培养了幼儿的成长。

2、幼儿认真听讲习惯的培养

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懂得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的习惯,常常打岔他人说话。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既是幼儿得到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具体体现。但刚入园的孩子不懂得认真去聆听别人的讲话,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老师讲,常常走神,想入非非。刚入学的幼儿这方面最为突出。比如我让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某些想法时,幼儿往往两个人一起说,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乱作一团,说的热烈,但谁都不知对方说的是什么。这些都有效的说明幼儿没有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因此,我在课上与课下经常交给他们正确育人交流的方法,随时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幼儿园的孩子小,慢慢地进行引导,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多一些细心,多一些指导,多一些帮助,就会达到育人育德的目标。

幼儿的好奇心强,幼儿都喜欢好动,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同时没有持久性,这些可以说成了每一个幼儿的天性。他们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是愿意多看看、细瞧瞧、好动、这正是孩子们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努力培养幼儿认真聆听的习惯,这对幼儿接受信息、吸取知识都有极大的好处,甚至使幼儿终生受益。

3、幼儿语言表达习惯的培养

课堂上幼儿除了学会听课,还要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故事,让幼儿以小组的形式互相探讨,经过交流发言,让每一位同学都说说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要求幼儿学习用普通话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别人能听明白。对于说得、讲得好的,我们加以鼓励,对于说的不成功,我们也要肯定,别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呵护幼儿的成长心灵,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幼儿认真做事习惯的培养

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将终生受益。老师和家长发现很多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这时我们就要:注重示范作用,教师力求把字写的工整、美观,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活动要提出常规性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做好常规性的评价,做完回头看。进行阶段性展示活动。进而让幼儿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5、幼儿热爱劳动习惯的培养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备受家人青睐,家人照顾体现出无微不至,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幼儿该懂的,该会的,该掌握的几乎都丧失或缺失。幼儿缺少劳动的机会。尤其在大城市,幼儿表现更为突出,让人值得深思。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首先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篇10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例:学生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一边做作业。除了自己的作业没有注意,其他风吹草动都在他的眼里。一心不能二用,更何况注意力分配还没有完善的小学生呢?这样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有的不到十分钟的作业磨磨蹭蹭要二个小时,由此影响到学校里,作业不能及时完成。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常言道“习惯决定性格,细节决定成败”,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良好的作业习惯,使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严格要求,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就要从一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要求学生写字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使学生逐步改掉粗心马虎的现象,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二、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小学生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错误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低年级十分常见。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

三、要重视作业的讲评。

每次作业批改后,老师要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要对书写与正确率都进行评价。对正确率高,书写端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由于态度原因造成质量低下的同学进行批评。并通过实物展示台把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大家向优秀看齐。

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作为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对待学生的作业情况也是如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可布置一些难度高,较复杂的作业。能力稍差的学生可布置一些较简单的作业。对一些后进生,由于错误比较多,或者态度不端正,有时候做作业比较慢,或者订正不出来,要求他们可以向结对的同学请教,或者其它同学请教,但重要的是要把题理解了。并且制定面批的名单,来一个勾一个,不面批,放学时留下来面批。

五、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以往枯燥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学习很乏味。要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完成的。

如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些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身作则,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初期和习惯培养中期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儿童处于心理发育初期,个性还没有形成,可塑性较强。如果在这个时期就对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会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的劳动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学生的表率。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模范行为为榜样,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行为,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一种生动而有效的德育方法,对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均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以榜样引路,弘扬文明行为,抑制不良行为,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榜样示范包括仪表示范、语言示范、性格示范、行为示范、人格示范等,以性格为例来说,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稳定情绪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班规是不行的。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我首先组织学生逐条学习,理解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再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为规范,并实行定量与定级相结合,鼓励学生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去做,并结合实际,提出“管好自己的生活”、“管好自己的口”、“管好自己的学习”、“管好自己的手”等要求。要求学生把好人好事都记录在册,每周操行评比一次,做到公正、公平,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从“个别教育”入手,抓住一两个典型,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质熏陶。比如:培养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宗旨;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到时时讲、日日讲、月月讲,以防为主。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树立善于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的意识。形成维护集体,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培养高度的主人公意识。同时还应培养小学生在突发事故中的应变能力,以便使突发事故中的各方面的损失减小到最低。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行为习惯的影响,“昔孟母,择邻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时期模仿力最强,所以教师应注意班风的建设,如果说学习成绩是一个班级的生命,那么良好的学风将是它的保障。所以,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过去,做到心中有数。在排位置时,做到让先进带动后进,真正发挥榜样的力量,对于极个别“顽固”分子,可以采用四周包围策略,当他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他自然而然地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再则,良好的班风与建立一支关心集体、工作认真负责的班干部队伍也是密不可分的。因为班级的干部,尤其是班长,是班级的主心骨,班主任应肯定他,做他坚强的后盾,给他加油鼓励,让他更大胆地开展班级工作。采用两周一轮换,人人都能当班长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次班长告诉我课间检查时被扣了0.5分。原来是有两位同学不遵守纪律,还对班长说“谁要你管,你管得着吗?”这样的话,使得班级纪律一度混乱。得知这一情况后,我立刻找到那两名同学,与他们谈心,让他们思考这样做的不良影响,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再也不会这样无理取闹。

三、发挥“三结合”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当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并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社会、学校、家庭也是学生生存、学习、成长的环境。他们都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如果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标准、教育目的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12

一、正确的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 促进成功心理

“自信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基石, 是事业航船的风帆。如果人受过大的压力,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以至健康。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可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尤其对后进生来说, 教师应有信心, 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多交流, 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对他们哪怕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逐渐地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促使良好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此外, 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教育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二、形成正确舆论, 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教师要特别重视建设“健康、进取、和谐”的班风, 并培养正确的舆论来激励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心理学家说过, 任何伟大的成功, 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把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具体化。如开好主题班会、多开展课外活动等,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和老师有课下接触的机会。只要坚持不懈, 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责任心, 就会取代自卑感, 学习、工作才会不断进步。

三、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因人而异地学生会产生课业负担的有形压力和精神负担的无形压力, 为此, 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锻炼心理素质。

首先, 要使学生明白有压力不是坏事。无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 处处都会有压力, 关键看怎么对待它。明白适度的压力与适当的放松正是“成功”的最佳心理状态。

其次, 使学生弄清压力的来源及如何“抗压”、“减压”。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帮助学生明白压力来源, 对症下药。使学生掌握懂得如何“抗压”、“减压”。既然人生时时处处都可能遇到压力, 那么面对挫折、面对压力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让学生坚强地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困难, 并将它们视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去对待, 坚定信心, 增强意志, 不断提高自身抗压力。

兴趣是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要有意识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相结合, 多方面、多途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鼓励他们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读报集报、增长知识和阅历, 提高文化修养。

四、密切联系家长, 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不可少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作为家庭的一员, 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 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 大都受益于父母或长辈的教育。

现在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很多与家长的心理品质和家庭教育有关, 特别是那些父母离异、丧失父母、暴力较多、只顾赚钱经商的家庭, 孩子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应设立好学生家庭档案,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 应常采用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 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使学生正确健康成长。

五、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首先应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艺术语言”表达力, 努力扩大个人情感世界。经验启示我们, 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素养、言行举止如何, 都在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育者首先要正己, 育人方可使人诚服, 取得效益。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篇13

幼儿早期教育是人类接受教育的关健时期,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形成及各类习惯养成的关健时期。

当今的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已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这使孩子形成一种“饭来张口”的不良饮食习惯,存在不愿自己吃,挑食,边吃边玩等现象。这些不良的进餐习惯将会影响孩子身体的正常发育,家长也因此深感头痛,那么,怎样使孩子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呢?

一、孩子的不良进餐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一个比较艰难,漫长的过程。林林自从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后,我就让他自己吃,从来不喂他,一开始经常会把饭洒到桌子上,地上,但是时间长了就不太会洒了,熟能生巧。不要认为孩子舀不好,就不让他去做,其实每个孩子都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这是孩子的本性,只不过受到家长的限制罢了,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要让孩子意识到吃饭是自己希望去做的事情,不是在完成家长交待的任务。让他意识到不吃饭长不高,容易生病,肚子会咕咕叫。如果不吃,饿一顿也无大碍,让他体会到饿的滋味。千万不要看孩子一顿没吃就觉得不得了了,赶紧想方设法,连哄带骗的把饭塞进孩子的嘴里,久而久之,就会使得孩子养成不好的进餐习惯。孩子会意识到原来家长这么害怕我不吃饭呀,甚至有些孩子会拿吃饭来和家长谈条件。饿了想吃,困了想睡,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自然的事情,现在反而成一个令家长头痛的大事情呢?

二、食物多样化,要让孩子从小尝试不同的食物,否则,宝宝小时候接触的食物种类太少,长大后再让他尝试以前未曾吃过的或是很少吃的食物,他就会抗拒。小时候是关健,如果长大后要改变是要费一番功夫的。林林小时候由于过敏很严重,接触的食物种类比较少,导致他现在有点挑食,不过在老师的引导下,已经改变很多了,一些以前不吃的,现在也开始吃了。所以要家园共育,家长也要让孩子平时在家尝试不同种类的食物。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自身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餐习惯,如果家长存在挑食,边吃饭边看电视等一些不良习惯,那么孩子也会向家长学习的。

四、饭前不要吃太多的零食,特别是巧克力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零食吃多了,自然就吃不下饭,家长看孩子没吃饭,怕孩子饿着,又拼命给孩子吃零食,只会导致恶性偱环。

上一篇:2018-2019学年度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活动实施细则下一篇:吉安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