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素质(共12篇)
良好素质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发现, 一个人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在现代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终身的, 而中学阶段是最为关键的时期。目前,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现在, 这一现实已经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在新制定的2000年高中课程计划中, 首次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明确写在培养目标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各个学科都在努力地尝试, 而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找到心理教育的切入点,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素质教育。
一.挖掘教材中人物形象所体现出的心理特质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 是教学的范例, 是训练的凭借, 更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教材中的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比说教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比如, 大敌当前, 放弃个人恩怨, 以国家大义为重受命出使的烛之武;卧薪尝胆忍辱负重, 不屈不挠的勾践;九死一生, 爱国痴心不改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等。这些生动感人的形象都可以激荡起学生的爱国情, 激发起学生的进取心,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心灵的伙伴
按照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高中生每学期课外阅读的文学作品及其他政治、文化、科普等读物不少于50万字, 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我抓住这个契机, 加大指导力度, 引导学生在课外读物的广阔天地中寻找心灵的伙伴。首先, 我利用《语文读本》中的精彩文章去熏陶、激励学生。在优美的散文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提高美的感受力;在前沿的科普读物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积极进取、赶超时代高科技的精神。其次, 我们还指定课外阅读篇目, 共同阅读, 共同讨论, 使大家有目标、有动力、有兴趣地进行阅读。比如, 我们共读《简·爱》, 讨论在简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顽强自尊的品格, 同学们被简那种不懈地追求平等, 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打动。总之, 在课外阅读中, 教师一定要读在先, 想在先, 然后才能有目的地抓住心理素质教育的素材, 恰当含蓄地点拨, 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三.利用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 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若要写好, 必先想好。我以为思想的过程要比写作的过程更重要, 所以我在写作教学中, 更注重指导学生认识问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方法、评价人或事的尺度, 更注重渗透情感因素。这样, 学生写出的作文才是真实的、有情的、有深度的。“作文如做人”, 思考、写作文章的过程就是学做人的过程, 就是培养优秀心理品质的过程。
除此之外, 我还结合教材, 进行语段练习, 寻找心理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新颖的角度使学生兴趣大增。比如, 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 我们写的语段是《由“烛之武说退秦师”谈劝人技巧》, 学生谈得头头是道, 既理解了课文, 又谈出了许多劝人技巧, 学会了理解人、帮助人。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 我们写的语段是《善听才能国兴》, 同学们联系现实, 侃侃而谈, 表达出强烈地关注社会、忧国忧民的意识。
写“系列心理日记”, 引导同学们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教育, 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好途径。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写心理日记就是让学生学会发现心理问题, 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心理, 然后找到走出心理困境的办法。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学生乐于接受, 并能养成“参省”的习惯。不断地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是一种受益终身的心理品质。比如, 我们写系列“孝心日记”, 培养学生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写系列“我的优点和缺点”日记,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 学会自知之明;过教师节时, 我们写“老师, 您听我说”系列手记, 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 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 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我想, 这种交流是心灵的, 平等的, 其教育的价值比任何直白的心理说教都要有意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 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开展演讲、辩论、讨论等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常表现为厌学, 抑郁、激怒、嫉妒、社交恐慌等。生动活泼的活动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克服厌学情绪和抑郁性格。经常的演讲、讨论能促使学生起来讲话, 这需要信心, 需要勇气, 需要互助协作, 由此就可以使学生逐渐克服嫉妒、社交恐慌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实践证明,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行之有效的, 也是极富潜力的。我愿与同行们一道勤于探索, 大胆尝试, 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良好素质 篇2
只有严肃认真、沉着冷静地对待考试,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考前要认真复习
考试之前,我们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复习,抓住重点、难点,对自己学习当中的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好复习时间,可采用“过电影”、“同学互相提问”等办法来查找复习中的漏洞,以便及时补习。
(二)、考中沉着答题
同学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按考试要求在试卷或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涂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座号等,然后粗略地将试卷从头至尾的看一遍,一是为了检查试卷是否有错印、漏印、字迹不清等问题;二是对整个试卷做一个基本的估量,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答题的顺序一般来说应从头至尾依次进行。遇到难题时,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把难题放在后面,以免耽误时间。
答题时,必须沉着冷静,认真看清题意。首先要把题目看完,不能只看一半就动笔;要逐字推敲题目的要求,全面理解题意;如果碰到与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相类似的题目时,不要盲目乐观,要认真比较异同,以免张冠李戴。答题时,要防止想一点,写一点,写上了又划掉,在试卷上乱涂乱抹。必须对每一道题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以保持卷面的整洁。应当把要表达的意思用本学科的语言书写完整,把话写通顺,把字写工整,不掉字,不写错别字,标点符号要规范,格式要规范。
(三)、适当运用各类题的技巧
实力是获取高分的基础,技巧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对于两个实力相当的同学,在考试中解题技巧使用的是否恰当,往往会导致两人最后的成绩有很大的差距。对于一道题往往有许多种不同的解法,聪明人当然用最直接、最简单的一种。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应多掌握一些针对某些典型题型的特殊解题方法。下面我们以数学学科为例来谈一些方法。
1、选择题
现在大型考试中选择题占很大比重,选择题客观性最强,技巧也很多,除了正面进攻的直接选择法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事半功倍的方法:
1) 排除法。逆向进行,从选项入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一个一个地排除掉,直至得到正确选项,看似复杂的问题会变得很简单。
2) 估值法。运用一些基本定义如定义域、值域或不等式的有关知识来确定一个足够小的范围,使四选项中只有一个在此范围内,那么正确答案就得到了。
3) 赋值法。又称特殊值法。在一些特殊形式的选择题中,给未知量赋一个适当的便于计算的值,如0、1、-1等,来确定正确答案,往往会使题目显得清晰。也可以将这种思想方法推广,如:特殊集合法、特殊函数法、特殊图形法等。
4) 数形结合法。就题中已知条件画出合适的图形,如数轴、集合、三角函数等图象,在图象上分析而得出答案。
5) 归纳推理法。原理如数学归纳法,但较其简单,依题目已知推理下去,来找出规律,归纳出正确答案。
6) 在做题时,除了正常的方法外,反证法是一个很简便的方法。首先假设某一备选答案正确,再通过推导或计算来证明假设与已知条件或定律矛盾,从而否定假设的合理性,以此间接地确定出应选的答案。
7) 极限法。将题目条件扩展到极限情况,采用极限思维,经常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什么方法都做不出时,可以选一个你认为机率比较大的。若是可能的话,把答案回代一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
2、计算题
计算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找到解题的切入点(突破口)和解题途径。
综合法。可以从已知条件分析,看看由此能进一步求得哪些结果(能做什么?)。
分析法。从题目的最后要求计算的问题分析,看看要得到该答案需要哪些前提(需要什么?),这样两头分析,往往能较快地理出解题思路。
跳跃法。计算题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跳步解答,当一个问题需要好几个条件才能解决,而有一个条件你始终得不到,你便可以假设这一步成立,利用它的结论来解决后边的问题。如写“可证为……”,把这一过程舍去,是为了得到后面的分。就像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格式很机械,在证N=K+1时遇到不会做的情况,可以在中间连不上的时候,用词语强行连上。老师批卷的时候只会扣中间一两步的分。
(四)、考后细心检查
试卷答完后,如果时间充裕,应当从头至尾细心检查: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二查答案是否完整;三查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字、漏字。发现错误,立即纠正。如果时间不多,应优先检查重点题目,或自己感到把握性不大的题目。
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篇3
关键词:障碍;良好;歌唱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50-01
歌唱过程的呼吸、发声、共鸣、语言和情感表现等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它并不单纯是生理上的运动和变化,而是在人的高级神经系统对歌唱器官调控之下的心理生理协调作用。歌唱过程中,由于心理障碍而导致出现技术问题屡见不鲜,有的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练习,却始终无法解决难点;有的人始终对高音望而却步;这往往都与歌唱者的心理障碍有一定的关系。更甚者,有的人已经具备一定演唱水平,但一到上台时便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紧张状态,发挥不出自己的实际演唱水平。歌唱心理障碍所造成的影响不单是歌唱者熟练的歌唱技巧不能正常发挥,给演唱者带来失败,而且会使歌唱者蒙受自我破坏的委屈而难于言表,甚至造成连锁反应,使之对歌唱表演失去信心。可见,不良的歌唱心理,是直接阻碍歌唱者进行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的重要因素。
歌唱者心理素质在歌唱的训练和表演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歌唱教学中,纯技术观念、急于求成、个人得失太重等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易间接造成学生歌唱心理损伤,妨碍学习进行和演出成功。因此,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素质,进行歌唱表演的重要前提。首先,将训练当成生活中愉快舒心的事情。练习或歌唱均发自内心的情感,保持兴奋状态,有内涵地、有感情地练声。练声是歌唱的基础,属技术性训练,较单调,易产生单纯技术的歌唱观念。鉴于此,必须要求学生练习时,既要保持兴奋的歌唱状态,还要在思维上为练声曲加上潜台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在感情变化的同时,严格把握发声方法的要求。这样,既利于减少学生因顾虑技术方法而造成的心理紧张,又可训练学生的乐感,增强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声情并茂”的歌唱习惯。其次,应坚持“循序渐进” 的原则,忌急于求成。学习的过程是由不正确到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过程也非直线上升,挫折难免,稳扎稳打,才能稳步前进,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自然地建立起来。第三,树立“业精于勤”的思想。歌唱者如尚未掌握相应的技术,定会对所演唱作品感到困难。这种情况下上台演唱,不可避免心理紧张。成功的歌唱表演是靠长期勤学苦练和积累演出经验得来的。只有平时就在技术上做得十分精确、熟练,才能从容自若上台并投入地作品的表现。最后,把考试或演出看作是一次锻炼机会,积极主动参与,树立“我要唱”而不是别人“要我唱”和“我能唱好”而不是“怕唱不好”的思想。表演前充分准备,表演时精神集中,表演后客观作自我评价并虚心听取意见。
二、培养积极和自信的歌唱心态
歌唱是心理生理协调的过程,在积极的精神状态下,发声器官才能处于灵活协调的状态。兴趣和爱好是歌唱积极性的基础。只有对歌唱有浓厚的兴趣,才会爱上它并执著地去追求其中的真谛。作为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这种感情,因为声乐艺术是通过情感抒发来表现事物的意义,并在情感表现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首先,在练习或之前,要有意识地调动内在积极性,可用暗示语言或生动的比喻,诱发其美好的歌唱欲,启发歌唱激情。第二,在各种声乐技能练习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使之产生兴趣,才能够形成完成练习的内部动因,調动学习积极性,开动脑筋,自觉进行练习,达到好的效果。反之,会使学生对练习感到乏味,容易养成机械模仿教师声音的不良习惯。第三,由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科学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选用练声曲和歌曲既能“扬长克短”,又要使学生能够充分表现情感。这样,唱得舒服,心情自然愉快,积极性必然增强,良好的歌唱心理便能得到建立和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教学以正面引导为主,学生一时未能领悟教师的要求或意图时,切忌用诸如“太笨了”、“不是唱歌的料”等“气话”训斥学生,会严重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尤其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一旦失去自信心,要重新建立将非常困难。(二)歌曲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程度。选择学生能胜任的歌曲,唱起来才得心应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已学方法来表现歌曲,歌唱自信心自然会增强。(三)演唱作品时多鼓励学生大胆投入到作品的艺术表现中去,使学生逐渐习惯于演唱时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对学生的演唱,特别是考试或演出,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减少压力。(四)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分担其演唱前(时)的心情,让其知道这种现象,别人(包括老师)都曾经历过,鼓励学生战胜恐惧。事实证明,多肯定和鼓励、少否定和批评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对培养良好歌唱心理素质的起重要的作用。
三、增加舞台实践
优秀表演者,都是通过无数的舞台实践锻炼成长起来的,在实践中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积累和表演技巧、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才能越来越对自己充满信心。然而,由于目前的歌唱教学基本上属于“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面对的只是教师一个人,除了考试外,很少有舞台演唱的实践机会,而课堂上面对着教师的练唱与在舞台上表演之间,无论是环境氛围或心理压力,明显存在很大的差别。增加学生的舞台演唱实践,使学生在学习阶段获得一定的舞台演唱经验,更多地体验和适应舞台演唱气氛,可缩课堂与舞台演唱之间的差异,也是消除舞台紧张心理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舞台紧张”已经形成条件反射的学生,要在一段时间内停止其舞台演唱,使之逐渐淡忘舞台演唱的负面“刺激”。并用较为简易的曲目,在小范围内不拘形式地、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放松的前提下进行演唱,在演唱者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的演唱过程重塑其自信心,再逐步扩大范围,直至独立走上舞台表演。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4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理
在教育教学中, 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和欣赏自己的价值并提供机会让其表现自我。让学生在锻炼中挑战自我, 培养自信心。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长, 在体育、劳动、文艺等方面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在班里委以重任, 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 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 放手他们在实践中锻炼, 就会越做越好。对那些理解能力强, 而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 可以指派他们当“小老师”,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 既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又能使他们在纪律上自我约束, 让学生表现其长处, 可以使他们发现和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使他们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 其实, 这就是一种自信的心理素质, 会使他们不断地努力, 不断地进步, 从而走向成功。
二、教师要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和信任学生是教育工作的灵魂,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 它能使师生心灵相通, 心心相印, 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 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 总是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 就会水到渠成,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我们班有个学生是天生的热心肠, 有时做事却很毛躁。一次, 同学病了, 他主动给生病的同学倒水吃药, 结果在倒水的时候不小心把生病学生的脚烫伤了, 我知道后当时就想发火, 可我突然想到, 其实我们也常常会因为不小心而犯错误, 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所以, 我不仅没批评他, 相反我先表扬他助人为乐的热心肠。听到表扬, 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此时, 我顺势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 提醒他吸取教训, 做事要认真, 不能马虎毛躁, 他欣然接受了我的批评, 以后做事从未出过差错。又如, 班级管理, 对班干部的使用, 我一贯坚持“疑者不用, 用者不疑”原则, 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相信他们, 多建议少干涉, 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信去做好他们的工作, 学生们的表现也出乎我的意料, 各项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我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也换来了学生的配合和支持, 班务工作从而得心应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创设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课堂环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心理素质培养的成功, 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融合程度。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非常重要。教师不要蔑视学生, 不要对学生使用讥讽的语言。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把他们看作自己的朋友, 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你, 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在教学中, 教师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 允许学生给老师提出不足。在师生情感上创设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不要让学生处在过度压抑、紧张、烦躁的课堂环境。在课堂教学中, 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和提高。创设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要根据课堂内容要求, 进行不同的活动。如, 分角色表演、分组讨论、才艺展示等, 给他们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 要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让他们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减轻他们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对这些学生, 不能仅从提高学习成绩上下工夫, 而要重视在造成困难的心理原因上进行引导, 发现他们的长处, 展示他们的特长。我想,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人才, 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也会给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论口译翻译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5
由于口译工作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译员要面对众多的听众。临场经验不足的译员总有一种怯场心理,尤其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或有高级别领导在场。怯场的原因多半是自信心不足,译前准备不充分,怕其他同行挑剔等。怯场难免会影响译员的情绪和口译的质量。为此,译员要注意突破心理障碍,努力战胜自我,培养从容面对听众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方法是平时要注意锻炼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胆量,每一次会议前都要认真做好译前准备,尽量找机会与会议的组织者、发言人有所接触,尽可能多地了解会议的背景情况。如果是专业性较强的会议翻译,事先还要阅读一些有关方面资料,强记专业术语,做到心中有底,以防情绪紧张而影响翻译质量。
现场口译,语言信息交换得相当快。若对某些专业不熟,真正能出口成章的极少,像这种情况边想边译、卡壳、重复、废话、颠三倒
四、兴口开河时有出现。口译要求译员不仅能吃苦耐劳,适应持续的紧张状态,而且心理状态要稳定,领悟能力要强,反应机敏,记忆非凡。虚心好学,嘴勤、眼勤、手勤、腿勤,尤其是大脑清醒,善于控制自己,思想集中,不能心不在焉、口误迭出,要有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除了来自译员本身的气质外,主要来源于良好的应变前准备——即业务准备及心理准备。“机会与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有所准备的人。” 有些人因为准备不够,情况不明、匆匆上场,自然显得心虚,译得语无伦次,有些初出茅庐的译员,由于怯场,外宾开口就慌神,大脑里一片空白、心跳加速、脸色苍白、急出汗来,译员显得十分狼狈。而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如演员上舞台,可使演技得以正常发挥。临场紧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译员将注意力集中于零散的词或词组,而忽略对发言人整体意思的理解和表达,尤其是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信息时,更容易思维断线,无法继续。译员要具备自控力,防止情绪波动,这样可避免失误和不利影响。自信心不足并处于被动或持种种担心,如专业不熟、术语不清、译时卡壳,怕别人挑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效果。当翻译活动现场有本专业同行时,要报着交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同行,而不是“比”的心态,这样更容易使自己心态平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钢琴演奏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6
学生中会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家里弹得不错,可一到笔者这里回课就紧张,总卡壳,曲子弹得不完整。表演、比赛、考级时更是有许多学生发挥失常,大打折扣。也有些表演型的学生,很有表现欲,平时弹得一般,人越多反而越兴奋,到了关键时刻反而表现得更好。所以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
一、提高学生的表现欲望
定时举行一些音乐会,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表演,即便弹的是很简单的曲子,也让孩子穿上演出服或自己喜欢的衣服去完整的演奏,让其自己去体会、感悟、享受这个过程。两次的厦门鼓浪屿旅行,岛上的免费钢琴演奏会笔者一场不落。其实很多孩子的演奏很青涩,有的小孩子甚至一首简单的曲子都弹得不完整,但没有关系,相信几年之后,他们的演奏会更加精彩。真的是太羡慕这里的孩子了,有这么好的演奏厅,有这么好的表演机会,他们的成长会比其他的孩子快很多。因为这是个良性循环,音乐会上有了好的表现孩子就更加自信,为了让自己在音乐会上有好的表现,孩子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用更加科学的方法练习。
二、培养和谐、积极的心理状态
给学生上钢琴课的这几十分钟的时间非常重要,除了教给孩子乐理和演奏知识,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方法,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并使孩子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回课时,教师要耐心听完,即便有问题也不要打断,让其完整的演奏。结束后,充分肯定做得好的地方、进步的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提出你的希望。相信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如果不等他弹完就打断,或弹完后劈头盖脸指出一大堆的不足,孩子一定会非常沮丧,会觉得自己很糟糕,那对接下来的课也提不起很大的兴趣。还可以告诉他,即便出错也很正常,老师也会出错,就连音乐家演奏时也会出错,所以不要有太大思想负担,练习的时候把不足的地方挑出来练、分手练、慢练,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学生一旦有做得好的地方要挑出来肯定他,表扬他,相信他会更有学琴的兴趣和动力。多年的钢琴教学经验证明,孩子掌握弹琴技能不是最重要的,保护好他的兴趣、他的创新能力、提高孩子审美水平才是更困难和更重要的。有时可能就因为教师的一句话就让学生失去了学琴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很愉悦的体验,效果则自然不一样了。
三、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笔者有一个学生在一次“六一表演”诗朗诵中担任钢琴伴奏,因为是在室外表演,当天刮了很大的风,几次谱子吹下来老师帮捡起来了,最后又吹掉了,这孩子没有停下来,也没有任何的惊慌,索性就没要谱子,按照记忆来弹,不记得的地方还自己临时创编,保证了节目完整地呈现。笔者时常拿这个例子告诉孩子们,如果在演奏时错了、断了,或出现别的意外情况,别停下来,继续演奏,也别做些吐舌头、挠头等小动作,这等于在告诉别人“注意啊,我这里出错了”。有经验的演奏者会当没事一样,继续往下弹,如果对曲子不熟的话,根本就不知道弹错了。结合学生后面的表现情况,多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这样孩子的演奏会更完整,出现各类情况时也会处理得更加成熟。
四、培养心理练习的习惯
心理练习是指没有钢琴和乐谱,在头脑中去演奏,酒瓶里没有酒却能喝到酒才是水平。有一位演奏家,说他经常全球演奏,每天很大部分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没有琴,那怎么办?他就会闭上眼睛,开动大脑,把他要演奏的曲目一页一页,一个一个音符在大脑中弹出来。这真是太强大了,难度也是相当的大,但可以讓孩子试着去做这样的练习,如果坚持正确的练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7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 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 面临升学压力, 心理脆弱, 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 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 由于家庭的残缺, 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 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 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 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 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就目前状况而言,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在教育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 勇往直前。所以, 良好的自信心对一个人成就事业十分必要。那么,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呢?
1. 以名人为榜样认识自我培养自信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小学时却是一个“笨小孩儿”。有一次老师叫每个学生做一个小板凳, 当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时, 同学们都大声嘲笑起来。他告诉大家, 这个不像样儿的板凳, 是他做的第五个, 前几个比这个还要差。很显然, 小爱因斯坦有一种自信心理, 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 事实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 正是有这样一种自信心, 才使得他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 最终取得丰硕成果。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力, 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
2. 在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
学生锻炼的方式很多, 我平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一是让学生自己组织班队活动。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总结各个环节, 老师均不参与, 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 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二是实行轮流班委制, 让每个学生都有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 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 也干不好班干部,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 使每个学生都可当上班干部, 参加管理班级事务。实践证明, 只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舞台, 他们都可以成为出色的班干部。三是交给学生办的事, 老师最好不要插手。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打扫卫生时, 有的老师往往帮学生甚至替学生扫地、抹桌、擦窗;办黑板报时, 有的老师往往帮着学生设计、排版、画刊头、写美术字等, 这种担心学生‘小’做不好事而事必躬亲的做法, 恰恰丢失了许多让学生锻炼的机会。我在工作中力戒这种做法, 结果是, 同学们分工合作, 有的去找相关的板报资料, 有的画画, 有的写字, 同学们兴致勃勃, 板报很快就办好了。实践证明, 只要放手让学生去做, 他们会越做越好, 学生在锻炼中不断增强了自信心理。
3.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是集体中的一员, 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爱护这个集体, 时时刻刻想着为这个班集体争光。要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每当班上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获得一点荣誉, 我都会让学生知道, 这个荣誉来之不易, 都凝聚着全班每个学生的心血和汗水。还要开展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 给学生讲清楚, 我们班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分子, 爱国就得爱我们班集体。平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 强化集体荣誉感意识。原来, 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 非得老师督促不可, 有的学生甚至逃避劳动任务。班上有几个调皮的学生经常带零食到学校, 而且随手就丢。自从我让他们当了学校和班上的卫生协管员后, 他们的上进心越来越强, 那些不良习惯都没有了。受他们的影响, 学生懂得了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 要自觉维护集体, 都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现在, 老师不在场, 同学们也能认真打扫, 班上的卫生工作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同学们不仅自己不随手乱丢乱扔, 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 还监督别人。
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1. 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 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再加上校园里繁花点点, 绿草茵茵, 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创设育人情境, 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目前, 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 同时, 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 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 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 性情暴躁, 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 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 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 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 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 拣起的是品质”活动, 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 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 花坛内竖起木板, 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切的话语, 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 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 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 创设各种情境, 通过心理认知暗示, 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 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 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 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为了加强组织纪律性, 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在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的实际情况谈体会,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守纪的重要性。从那以后许多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纪律, 并能大胆地制止违纪的行为。
2. 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告诉我们:“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而良好的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可见,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 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 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放下架子, 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 使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接受你, 教师才有资格做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诱导者。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 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批评。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 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 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 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3. 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8
一、正确的心理疏导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 促进成功心理
“自信心”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基石, 是事业航船的风帆。如果人受过大的压力, 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以至健康。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自信是冷静的自我评估而非妄自尊大, 可使人处变不惊、反败为胜。尤其对后进生来说, 教师应有信心, 鼓励他们发挥特长, 多交流, 多运用鼓励性评价。对他们哪怕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并注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这样才能逐渐地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促使良好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此外, 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教育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二、形成正确舆论, 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教师要特别重视建设“健康、进取、和谐”的班风, 并培养正确的舆论来激励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 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心理学家说过, 任何伟大的成功, 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要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把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具体化。如开好主题班会、多开展课外活动等,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和老师有课下接触的机会。只要坚持不懈, 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责任心, 就会取代自卑感, 学习、工作才会不断进步。
三、正确引导学生对待心理压力, 培养学生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 因人而异地学生会产生课业负担的有形压力和精神负担的无形压力, 为此, 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锻炼心理素质。
首先, 要使学生明白有压力不是坏事。无论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 处处都会有压力, 关键看怎么对待它。明白适度的压力与适当的放松正是“成功”的最佳心理状态。
其次, 使学生弄清压力的来源及如何“抗压”、“减压”。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帮助学生明白压力来源, 对症下药。使学生掌握懂得如何“抗压”、“减压”。既然人生时时处处都可能遇到压力, 那么面对挫折、面对压力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让学生坚强地面对来自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困难, 并将它们视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去对待, 坚定信心, 增强意志, 不断提高自身抗压力。
兴趣是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师要有意识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相结合, 多方面、多途径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鼓励他们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读报集报、增长知识和阅历, 提高文化修养。
四、密切联系家长, 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不可少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作为家庭的一员, 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言谈举止无不直接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古往今来, 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 大都受益于父母或长辈的教育。
现在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很多与家长的心理品质和家庭教育有关, 特别是那些父母离异、丧失父母、暴力较多、只顾赚钱经商的家庭, 孩子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应设立好学生家庭档案,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状况, 应常采用召开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 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让家长们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使学生正确健康成长。
五、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
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首先应加强自我修养, 不断充实自己。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艺术语言”表达力, 努力扩大个人情感世界。经验启示我们, 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素养、言行举止如何, 都在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 教育者首先要正己, 育人方可使人诚服, 取得效益。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9
一、培养幼儿的进取的动力:勇气
如今, 幼儿无论在家还是在园, 都处于一个安全的行囊中, 这个不准摸, 那个不许动, 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形成胆小、懦弱、畏缩的性格。当然, 担心幼儿受到意外伤害, 是我们经常考虑的事, 但如果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而使幼儿失去锻炼的机会, 那么勇气也就无从培养。更深层次地挖掘我们这样做的初衷, 其实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幌子, 其实对我们的一种保护, 因为如果孩子受到伤害, 那么我们的感情将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锻炼孩子的勇气, 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
在成年人看来危险的、认为不合适幼儿做的事情, 实际上幼儿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只不过出于爱心并且对幼儿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时我们会阻止幼儿去探索新的事物, 熟悉新的环境, 无形中剥夺了幼儿锻炼自身的机会。受到过多呵护的幼儿, 必然缺乏勇气, 又怎么敢迈出大胆尝试的一步呢?在幼儿园的自然角区域内, 有一块空地, 我常常和小班的孩子们带上小铲子、小锨去“寻宝”, 使孩子们体验到挖洞洞、捉虫子、捣鸡蛋等富有乡土特色的游戏的快乐。试想我们如果以“孩子还小, 太危险了”为出发点, 又怎么能使幼儿获得自己动手实践的满足感呢?
一个人是否具有勇气和自信心, 是他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幼儿处境困难或遇到棘手的难题时, 我们应相信孩子一定能行, 鼓励幼儿充满自信, 使幼儿鼓起勇气去面对, 从而有信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幼儿过于保护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和勇气, 久而久之, 幼儿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对于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我们大可不必事事包办, 应放心地让幼儿做自己的事, 使幼儿认识到“我能行”, 如在每次离园前, 我总是请小班的孩子把自己的小椅子扣放到小桌子上, 开始孩子的动作略显笨拙, 但在我信任的目光中, 几经摸索, 孩子们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感觉自豪。
无论是在园还是在家, 我们都应为幼儿创造实现自我的机会, 让幼儿随时随处学习生活的本领, 尽管他们可能做得并不完美, 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我们应使幼儿明白, 失败并不可怕, 要勇于面对, 不能因失败影响幼儿发现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幼儿的独立意识, 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是对自我的认识, 这种意识使幼儿乐于自己独立完成事情。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独立的人, 但怎样培养其独立意识呢?
首先我们应正确客观地认识幼儿的能力, 并且相信他们的能力。出于对幼儿的爱, 许多家长对幼儿都是无微不至地关爱, 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能代劳, 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能力很差。其实替幼儿做他们能做的事, 是对他们积极性的最大打击, 使他们失去实践锻炼的机会。在新生入园时, 我们常会发现有些不会自己吃饭, 不会自己穿衣穿鞋的幼儿, 表现得惶恐、烦躁不安、手忙脚乱, 在心理上出现了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由于他们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去应付要处理的问题而产生的, 安全感从何而来呢?应从幼儿对自己独立能力的自信中来。但幼儿不具备独立能力, 又何来对自己有信心呢?所以不要认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孩子是最无私的爱, 这种超常甚至过分的爱产生的最大的负效应就是导致幼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在家庭成员的庇护下, 幼儿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失去独立的可能。我们应对幼儿保持理智的爱, 让其切实感受到独立是他们自己本身发展的需要, 让他们在这种需要下学会独立。
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要从平常点滴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应适当给幼儿独立的权利, 让他们去锻炼去挑战困难。我的孩子在蹒跚学步时, 经常摔倒在地, 我会微笑着鼓励他站起来, 给他一个战胜困难的机会。有时调皮的孩子会趴在地上固执地要求我去抱扶, 我仍不理会他, 而且继续鼓励, 但孩子会淘气地哇哇大哭, 不再做任何努力, 我便不再理会他, 当他发现自己的哭闹得不到大人的同情时, 便开始尝试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幼儿的成长谁也替代不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条件, 创造锻炼的机会。让幼儿多吃点苦, 多受点罪。虽然这种行为有些残酷, 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真正具有独立精神的人对自我意识有一种强烈的需要, 不惜借助任何依赖就形成具有自己特征的意向, 从而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正是我们期望幼儿达到的最终目的。
三、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挫折简而言之就是遇到困难, 或者失败。在遭遇挫折时, 有人会垂头丧气、萎靡不振, 有人却表现出笑对挫折, 迎难而上的风范。要想让幼儿具备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 必须从小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 在幼儿眼中, 父母是无所不能的, 父母的言行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幼儿, 这就要求家长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在挫折面前冷静、勇敢、积极应对, 使幼儿从父母那里学会忍受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渐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把挫折看成一种财富, 深谙只有失败才能成功, 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上的道理。
积极引导幼儿勇敢地面对挫折, 当幼儿真正遇到困难时, 我们不要轻易为其扫除障碍, 鼓励幼儿不要逃避, 勇敢地克服困难, 同时也给予一定的指导, 当幼儿表现得勇敢和坚强时, 一定要不失时机地给予充分的肯定, 使幼儿受到良好的心理刺激, 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只有这样, 幼儿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遇到挫折时, 才能真正靠自己的力量、充满斗志地战胜困难。
给幼儿制造挫折, 磨练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和机会, 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 如当幼儿与小伙伴发生不快时, 我们应鼓励幼儿自己寻求解决的途径,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良好心态:班主任必备的素质 篇10
融入的心态。
班主任管理学生时,应更新观念,调整心态,不能总是板着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重则喝斥,轻则批评,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和距离感,而应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学生,既做师生,又做朋友。课下和学生在一起多活动,多谈心,多做游戏,相互融入,消除隔阂,拉近距离,用更人性化、更和谐的手段来管理班级。
学习的心态。
即使有多年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时,还是会面临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因为,社会在变,学生在换,人的观念也在转变,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学习的心态,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不能固步自封,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学习逐步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再由内行变成专家,然后由专家变成高手。
抗挫折的心态。
俗话说:“挫折是上帝对你的考验。”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时时面临着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这就需要培养勇于面对挫折的心态,敢于迎难而上,而不应放任自流,甚至自暴自弃。记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应是一个历经挫折、千锤百炼而从容依旧的人。
谦虚的心态。
大海之所以成其大,是因为它永远处在地球的最低处。毛主席有句至理名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作为班主任无论带班时间长短,都应永远谦恭,吸收他人带班之长。毋庸置疑,一个骄傲自满、唯我独尊的人是无法胜任班主任工作的,虚怀若谷才是班主任最具感召力的心态。
舍得的心态。
俗话说:“舍得舍得,先舍后得”。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要舍得什么呢?首先,要舍得时间,做到早到校、勤下班,挤出业余时间多学习。其次,要舍得金钱,舍得利益,乐于清贫,甘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最后,要舍得给每一名学生上台表现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多给光环,把所有鲜花和掌声送给学生,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支点和坐标,学会挖掘自身的潜力优势。
感恩的心态。
一个人培养感恩的心态非常重要且很必要。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给了自己一个无上光荣的神圣职业;其次,要感谢上级组织和学校给了自己展示才华的机会;再次,要感谢帮助过自己的领导和同事;最后,要郑重地感谢学生,正是他们一次次的淘气和顽皮才给了自己成长磨练和挑战的机遇。
付出的心态。
付出是磨练心境。要学会付出且不能计较。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养成超越报酬工作的习惯,如饥似渴地学,千锤百炼地讲,用心用脑去悟,随时随地去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创造和谐班级的工作中去。
归零的心态。
中国乒乓球队有句名言:“一切从零开始”,每一次冠军奖杯的获得,既是对第一阶段训练工作的总结,又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始。班主任能具备归零的心态,极其难得!尤其是优秀班主任,更要忘掉过去的光环和荣誉,把鲜花、掌声、成就感及失败、挫折、毒骂、诽谤等都平等地视为工作及人生中的必修课,保持一颗平常心,如饮甘露,如沐春雨,并能生感恩之心,那么,自己的心态及人生境界就一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浅谈良好声乐表演素质及其培养 篇11
关键词:声乐表演;心理素质;表演者
声乐是人们生活中最为熟悉、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舞台表演艺术形式,它是人的一种高度立体性的表演活动,它与人的心理素质有着很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在表演过程中它要求表演者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声乐基础知识以及正确的发声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状态
虽然歌唱的整个过程是由人体的发声系统完成的,但从心理和生理表现过程来看,它依然是生理与心理调控、调节以及两者配合起来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声乐表演歌唱艺术的整个过程中,演唱者要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而心理调控能力始终贯穿于歌唱训练技术和歌唱的表演之中的。虽然从生理上说歌唱者的演唱过程是一个很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过程。必须把声乐表演和心理素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进行表演和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演唱水平。心理素质与歌唱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依赖、互相联系,又缺一不可。
二、良好声乐表演状态的条件
(一)充足的唱前准备
我们常常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有一个充足的演唱准备,对作品有着十分精准的把握,在登台时自然不会那么紧张,不会有太多的顾虑。首先,我们必须要非常精准的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对歌词、节奏以及歌曲中的各种表情符号都要做到非常熟悉,再次就是找出歌曲中的重难点,并分别对其进行一一解决,如歌曲中出现的比较高的音或是很复杂的节奏、歌词、发音等等的问题。最后就是要能很好与伴奏相结合,听准歌曲的音高、前奏间奏等。只要做到了这些在上台之前自己再在心理默默过一遍,这样对歌曲有着十分的把握,当我们上台也就不至于那么紧张恐惧,也会让自己更有信心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二)自然与放松
所谓的自然与放松指的是指心理处于一个很自然的状态,它是由人体的放松转化为歌唱放松的一个过程,由纯粹的自然变成歌唱的自然。我们要让自己的心理必须要保持在自然状态下,各个发声器官的肌肉群和各个功能才能处于一个很平衡的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各个发声器官对我们所学的技巧的运用和反馈。否则难以到达一个好的演唱状态,特别是在音区较高的地方解决高音时会更为突出,常常因为紧张高音上不去,这不是自身条件而受限,而是由于自己太过紧张,身体得不到放松全身的发声器官和肌肉僵硬而导致的。所以在歌唱表演的整个过程中自身的心理调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让自己随时保持一个自然而又放松的状态才能更好歌唱。
(三)建立必胜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是人对自己的一些预想和愿望,并希望通过他们能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人具有自信心也是自我意识较为成熟的一种表现。自信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和胜利的根本保证。在表演过程中,很多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而常常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导致失误。缺乏自信的的产生原因很多,但主要的一点是不相信自己,心理负担过重,总是担心自己在演唱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对自己不肯定以及自我怀疑,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长期下去自己就会越来越缺乏自信。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并随时提醒自己,自己是最棒的总有一天一定会成功的。用自己的信心去战胜那些不良的紧张心理,这样才会离成功更近。
三、良好声乐表演素质的培养
(一)意识
意识指的是人有目的的自觉反应,是人特有的一种反映客观现实的高级形式。“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人的意识是在动物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和语言的作用而产生的。”它是人的心理素质和基础的关键。因此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应多去接触和了解与音乐活动相关的东西,锻炼自己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并不断地去克服不良心理对我们演唱造成的干扰。与此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不断增强和积累自己的声乐艺术表演的经验和信心。
(二)歌唱欲望的培养
歌唱欲望它是来源于歌唱者自身对歌唱事业的一个兴趣爱好。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是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我们都必须要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兴趣,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强烈的欲望我们才会去主动做好并与此建立深厚的感情。但兴趣爱好还只是最初的要求。而对声乐而言兴趣和爱好就是基础,我们得要拥有最强烈的歌唱和表演欲望,才会促使我们去追求声乐表演感情的真谛。
四、结 语
声乐表演的心理状态它来源于表演者的大脑的反应,同时又作用于表演者的演唱过程。在声乐表演整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它是起着最重要的地位的。好的心理调控能够极大改善和提高人的行为功效。声乐表演作为人的一种高度的立体的心理活动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它与我们的心理素质是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唱者在舞台表演整体演唱效果。也就是说在声乐表演的现场的表演过程中,我们能不能发挥出真實的水平,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表演者自身心理素质,可以说在声乐表演这一艺术形式中,表演者的心理素质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的。
本文根据笔者平时在声乐表演实践中以及经过对一些相关资料的查阅后,对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普遍出现的,因不良心理素质所导致一系列问题作出了部分研究和探讨,找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作出了一些简略论述。
【参考文献】
[1]韩勋国.吴晓娜主编.音乐表演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凤云.浅谈歌唱中的呼吸运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3]严峻.声乐技巧学习与表演时的心理调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
[4]苏向丽.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调控[J].青年文学家,2009(03)
[5]赵大海.如何克服声乐表演时的恐惧心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篇12
澳大利亚未来学会会长埃里亚德博士认为, 现代社会你要想成功, 必须具备三张通行证。第一张是知识或者叫学术性的通行证, 比如读、写、算的能力;第二张叫职业通行证, 是一种职业技能。社会发展很快, 职业分工越来越细, 你要想在社会上找到生存发展的位置, 需要有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知识。现在高中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相比, 从知识宽度来讲, 高中毕业生知识宽, 但从就业市场看, 高职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有一技之长, 马上就用得上, 而普通高中毕业生就没有就业技能, 还要重新培训, 所以在就业市场上优势就会少一些, 因此职业培训很重要;第三张叫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具体地说, 拥有这张通行证的人其特征是, 视变化为正常、为机遇, 而不视为问题。积极、自信、独立、从容, 具有创造性的思维, 敢于负责任, 善于与人交流沟通, 团结协作, 善于施加影响。这些都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前两张通行证一般人基本都可以获得, 第三张通行证才是试金石, 才是觉得成功人才的关键。
现在, 世界各国面对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 都在培养未来人才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上下功夫。譬如, 日本以前的教育目标都很具体, 小学和中学读写算要达到什么程度, 现在则更强调人的素质。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胸怀宽广、自律, 在国际事务中坚强能够的人。我们国家很早就发出:“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意见》适时出台, 2005年1月17~18日,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会议又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进行细腻健康教育等等。
我们可以清楚看出,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是人才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和基础, 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
2 良好心理素质的内涵及其特征
结合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可将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概括为七个特征:
一是客观的自我评价。即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有什么所长, 什么所短。怎样扬长避短, 怎样悦纳自己, 肯定自己, 完善自己。
二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人每时每刻都有情绪, 有些是积极的, 帮组我们成长;有些是消极的, 会影响妨碍我们的发展。所以要善于管理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让自己的情绪适度。
三是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与IQ (智商) 有很大的关系, 意志品质好的人生活有目标, 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战胜困难, 达到目的。意志品质不好的人, 也就是常说的意志比较薄弱松散、比较脆弱消沉的人, 就可能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绕道走或裹足不前。
四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生活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希望, 有一种强烈的追求和期待。倘若你觉得什么都没有, 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五是健全的人格特征。人格是统一的完整的, 不是分裂的。有些人表面看很活跃开朗, 但实际很内向;有些人表面很随和, 但内心有很多仇恨。健全的人格应该是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 完整的。
六是善于与人和谐相处, 团结协作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应当注意培养适应未来高科技经济内在要求的协同精神与合作能力, 否则, 很难适应现代化事业及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 当做高尚的风格来培养。
4 怎么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方面, 从学校来讲, 可以提供一些心理健康课程让同学们选修, 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 给同学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 作为大学生自己, 则更应积极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我建议, 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 平时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掌握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 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在你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第二, 要主动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人的个性品质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需要、动机等等,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形象。要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 分析自己, 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和能力, 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肯定自己, 悦纳自己, 欣赏自己, 发展自己, 完善自己。
有人会说我还不知道我自己吗?其实未必。心理学很多理论研究发现人对自己的认识都是有盲目点的。心理学理论中有个很重要的理论叫做“窗口理论”, 这个窗口是个田字, 横坐标是自知自不知, 纵坐标是他知他不知。这样就有四个板块ABCD (如图1) 。
A他知自知, 我们称它为公开的自我, 比如你是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学生, 大家都知道了, 这是公开的自我。B是自不知他知, 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我们称它为盲目的自我。C是自知他不知, 很多人有自己的隐私, 或者拥有自己独享的东西, 我们称它为秘密的自我。D是自不知他不知, 我们称为未知领域, 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属于潜意识中的, 有时做一些事情自己说不清原因, 可能就是受潜意识的支使。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自我形象应该是公开的自我很大, 未知的自我很小。当你对自己了解得越多, 把握得越准确, 你就适应得越好, 你能以一个真正的自我与人交往, 与自己交往, 和自己内心与灵魂沟通。如果心理不健康, 常常是公开的自我很小, 盲目的自我很大。当你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 别人怎么能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呢, 你就会有很多的困惑。
第三, 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挫折是人生的伴侣, 人人都会遇到, 关键是你对挫折的态度。巴尔扎克说过:“挫折是块石头。”你不能说石头是好是坏, 当它做垫脚石的时候, 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它帮助你, 是你能力的延伸;但是, 当它作为绊脚石的时候, 把你绊了一跤, 你变得一蹶不振, 气馁消除, 那它就成为你人生发展的障碍。
第四, 要积极主动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拓展你交往的范围。大学是塑造整个人的一个重要场所, 一个人的发展包括知识、智能、情绪、行为、思想、道德、美育等诸多方面, 你必须积极主动地拓宽社交圈子, 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融入到集体中, 融入到广泛的人群中, 融入到社会活动中, 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学业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只把眼睛盯在学业上, 那视野就未免太狭窄了。“行千里路, 胜读万卷书”,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情商能力. (美) 戈尔曼 (Daniel Goleman) 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良好素质】推荐阅读:
良好的心理素质12-07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09-21
树良好师德师风 塑良好教师形象06-29
良好体验05-15
良好互动05-16
良好载体06-30
良好沟通07-04
良好形象08-26
良好意志09-09
良好背景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