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育人环境

2024-08-31

良好育人环境(精选10篇)

良好育人环境 篇1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其灵魂;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与教学秩序的维护的基础。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学校学风建设欠佳, 会呈现出许多负面问题。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 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学风状况欠佳的主要表现

学生的学习风气立足于基层,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与学习目的等方面。学风建设同时还体现出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学风的形成不仅能对周围的人形成强烈的感染和熏陶, 也能让人心中形成奋进的决心。就目前而言, 学风建设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 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学风不正有如下主要表现:

首先,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爱学习, 比较调皮。不少同学在初中, 甚至小学阶段就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 以至荒废学业。同时, 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 受家庭影响, 注意力不能放在学习上。不少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 其目的主要是怕孩子流失到社会上, 放在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照看孩子。这些原因导致许多学生不思进取, 不愿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 课后不按要求完成作业, 有的作业是别人代写, 有的简单照抄别人。

其次, 考试风气不正。作弊现象比较多, 手段五花八门。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 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校中, 学生的考风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

再次, 教风与校风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的主客性是随着教与学而发生变化的。因此, 教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任何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好坏。因此, 教风的优良与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校风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各个班级中教师的作风中。良好的校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控制力, 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良好学风的基础是优良的教风

正“学”必先正“教”。《三字经》有云:“教不严, 师之惰”。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 更是教师的问题。新课改以来, 教育面貌方面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无情地侵蚀着社会的肌体, 教风就是其中受污染的灾区之一。部分教师治学不严, 得过且过;还有部分教师抄袭别人的成果不以为耻……显然, 教风是形成学生学风的直接载体之一。良好的教风不仅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 更是这个社会的良知和底线。

同时, 人作为环境的产物, 会受到各种环境的不同影响。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借此来完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例如,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分不清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因此,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 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兴趣爱好, 借此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充满生机活力, 为期待的目标努力奋斗。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挫折, 要在自我调解中养成自我激励的信念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如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 感知成功人物的奋斗实例, 让学生重新拾得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让学生明确人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遇到逆境时更要积极向前, 才能让自己成长。

三、改善学风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学校基本建设之一, 学风在教育中渗透到德智体各个层面, 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 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树立理想的同时端正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养成善于思考、勇于面对社会的习惯, 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 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依托。改善学风, 学校首当其冲。为此,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 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 培育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体系。其次, 努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 打造技术精湛的教育队伍。还要加强管理, 倡导严谨治学、抵制学术腐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形成良好学风提供一线保障。此外, 改善学风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 社会上存在许多诸如考场作弊、论文抄袭、学历造假等不良风气, 这也是导致学生学风不正的重要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学风问题也会逐步改善与好转。

学生完善奋斗目标, 并找到正确的奋斗方法, 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幅度增强, 就可以自觉地努力学习。良好的学风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孜孜不倦。学风作为学校的灵魂, 不仅需要学校创造浓郁的校园文化, 也需要教师的优良教风, 只有教师、学校让每一名学生都活跃起来, 才能让学风充满灵性。■

良好育人环境 篇2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校的主体也是其灵魂;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与教学秩序的维护的基础。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校学风建设欠佳,会呈现出许多负面问题。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改正措施,势必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一、学风状况欠佳的主要表现

学生的学习风气立足于基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与学习目的等方面。学风建设同时还体现出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学风的形成不仅能对周围的人形成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也能让人心中形成奋进的决心。就目前而言,学风建设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某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学风不正有如下主要表现:

首先,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比较调皮。不少同学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就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以至荒废学业。同时,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受家庭影响,注意力不能放在学习上。不少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其目的主要是怕孩子流失到社会上,放在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照看孩子。这些原因导致许多学生不思进取,不愿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有的作业是别人代写,有的简单照抄别人。

其次,考试风气不正。作弊现象比较多.手段五花八门。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中,学生的考风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

再次,教风与校风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性是随着教与学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教风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师的任何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好坏。因此,教风的优良与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校风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各个班级中教师的作风中。良好的校风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控制力,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下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

二、良好学风的基础是优良的教风

正“学”必先正“教”。《三字经》有云:“教不严,师之惰”。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更是教师的问题。新课改以来,教育面貌方面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毋庸讳言,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无情地侵蚀着社会的肌体,教风就是其中受污染的灾区之一。部分教师治学不严,得过且过;还有部分教师抄袭别人的成果不以为耻„„显然,教风是形成学生学风的直接载体之一。良好的教风不仅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更是这个社会的良知和底线。

同时,人作为环境的产物,会受到各种环境的不同影响。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借此来完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例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分不清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真审视自己,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兴趣爱好,借此来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充满生机活力,为期待的目标努力奋斗。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勇于面对挫折,要在自我调解中养成自我激励的信念并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如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感知成功人物的奋斗实例,让学生重新拾得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让学生明确人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遇到逆境时更要积极向前,才能让自己成长。

三、改善学风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作为学校基本建设之一,学风在教育中渗透到德智体各个层面,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树立理想的同时端正对社会的看法和态度。养成善于思考、勇于面对社会的习惯,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依托,改善学风,学校首当其冲。为此,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校园氛围,培育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体系。其次,努力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打造技术精湛的教育队伍。还要加强管理,倡导严谨治学、抵制学术腐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形成良好学风提供一线保障。此外,改善学风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社会上存在许多诸如考场作弊、论文抄袭、学历造假等不良风气,这也是导致学生学风不正的重要原因。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风问题也会逐步改善与好转。

良好育人环境 篇3

要营造依法治教的育人环境,教师必须依法执教,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知识,才能建立强有力的依法治教育人和宣传队伍。为此,我校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统一安排下,以学校党、政、工、团为核心,以教研组为学习小组,以“六.五”普法活动为契机,要求每个行政领导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中,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联络点,督促和指导学习,重温《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以自我剖析和分组讨论相结合。在学习中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聆听专家的讲课,吸取了同行的先进经验,在学习讨论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检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把法律当作一面镜子,教师们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培养人才的神圣使命,人人站住时代发展的高度,以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树立教师形象、依法执教等方面为出发点,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掀起了学习法律的新高潮。

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掌握了现代教育规律和法律法规,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法制观念,增强振兴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遵纪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来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用法律来清除社会上的各种精神污染和精神垃圾。建立了强有力的依法治教育人队伍和宣传队伍,人人能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和爱心去感化学生,把依法执教和以德育人结合起来,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当学生生病时,教师们捐钱为学生治病,当学生违纪时,不是粗暴的罚站、逐出室外,而是乐于做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关心爱护学生入手,同学生谈心、交心,与心换心,耐心教育,讲清道理,逐步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打开学生闭锁的心。

为了使全体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学校领导利用升旗仪式,团总支和学生会利用校园之声、法制专刊,班主任利用班会课,科任教师利用课堂,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学生懂得受教育不仅是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是自己的义务,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举办法制知识競赛,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精彩绝妙的小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又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遵纪守法中得到乐趣,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并内化为一种品质。

学校不是孤立的,必须得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依法治教的育人环境。在过去,由于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认为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学校的事,子女成才与否是学校的事,不能成才是班主任、科任教师无能。家长指责教师教不好,教师指责家长不管不问,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提高家长素质,为此,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主动出去, 学校教师自愿组成一个法制宣传小组,利用节假日到村寨、学校周边的各营业室、辍学学生家中,用法律和科学知识清除家长和社会成员的陈旧观念,使其猛然醒悟,辍学学生家长刘某自觉履行送子女入学的义务,把远在外地打工的子女及时送到学校,招用未成年人的服装店老板岑某把学生王某送到学校,并主动出钱帮其购买学习用品和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娱乐场对未成年人拒绝观看,当地派出得力干警经常到学校及周边巡逻,清除学校及周边的不安定因素,共同营造良好的依法治教育人环境,使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另一方面成立新的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分期分批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义务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讲解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发放培训资料,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他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普中是子女求学最理想的学校。同时家长们通过培训和沟通,提高了法制观念,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改变了以往棍棒育人和不管不问的失职行为,自觉履行家长的职责,人人以《家长教育行为规范》和法律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子女树立了榜样,乐于做子女的一面镜子,建立了平等、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育人环境。

良好育人环境 篇4

一、构建快乐教育体系,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处武汉开发区腹地的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 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程度大不一样。学生群体的显著特点是学生之间存在巨大而明显的差异。

这种巨大差异严重制约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各科教学,包括思品课在内,因此难以提高教学效率。

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第一,没有一个适用于评价任何人的统一标准。每个人都是独特和出色的,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

第二,差异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巨大的优势。差异显示了学生丰富的个性,展示了学生多样化的生活。只要改变认识角度, 学生群体间的巨大差异就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因此,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帮助学生获取自我进取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成为我校的美好愿景。

“快乐教育”体系——“快乐童年,多彩人生”就诠释了这个美好愿景——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多彩童年,在快乐体验中获得发展。

以乐为本、寓教于乐、以乐施教。实施 “尊重、关爱、公正、信任、理解、发现、赏识、激励”原则。从培养目标到校训、校风、 教风、学风、学校形象定位——生态校园, 人文乐园,和谐家园,其中,我们着力打造了快乐课堂——构建“融入——尝试——快乐——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由此,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就在我校比较完美地创设与构建成功。

二、落实快乐教育理念,提高品德教学效率

构建快乐教育体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各科教学的高效课堂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但是,如何在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落实、 在学科中渗透呢?

斯宾塞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真正的自然教育是快乐的,孩子从具体的实物中得到的快乐远比抽象的要多”。 遵循这一理念,我们尝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和落实快乐教育理念,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笔者以《感受身边的变化》 (鄂教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十二课《日益富强的祖国》中的话题)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快乐教育理念的。

活动一:初识老物件

(课前播放《越来越好》的歌曲)

师 :给学生展示老物件

a.出示蒲扇

b.出示粮票

c.出示钱币

总结: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物品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寻找这些身边的变化。(板书课题)

活动二:物质的变化

1.请学生谈自己的发现。(学生边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讲述)

生1 :我在家里找到了几张全家福照片, 发现了以前的照片是黑白的,现在的照片是彩色的。而且人们的着装也不一样,以前爷爷奶奶穿得很朴素,款式很老土。现在穿的衣服款式时尚,而且布料也越来越舒适。

生2 :我发现开发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听爸爸说以前开发区都是泥巴路,下雨到处是黄泥巴。现在,到处是水泥路、沥青路, 还修了高架桥,四环线也正在建设。现在开发区新修了很多建筑:体育中心、万达广场、 实验小学,也新建了许多小区,如万科、东风阳光城……

2. 播放视频,学生谈感受。

生1 :我知道了当时生活很艰苦,冬天只能吃大白菜。而现在,冬天有各种各样的蔬菜。

生2 :我们知道了当时人们买生活用品都要用小本子和粮票,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买了。

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物资从限量供应,凭票购买到现在供应充足,自由购买,折射出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过渡:刚才4个同学介绍了我们身边的变化,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谈到灯的变化、书包的变化、饮食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

4.师小结:大家的发现可真多!了解了身边发生的种种变化,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生1 :科技变发达了。

生2 :笔者觉得生活变好了。

生3 :笔者觉得周围的环境变美了。

师小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笔者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天都不一样, 每天都在进步。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武汉每天不一样”。

活动三:精神生活的变化

1. 过渡:同学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笔者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读书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1)一群孩子在新华书店读书

(2)图书馆里同学们都在认真读书

(3)市民街头自助图书馆借书

(4)市民在流动图书车借书

看到这四幅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2. 出示第二组图片(爱心义卖、义捐)

这是我们班3月份开展的义卖活动。在这次义卖活动中,你们献爱心了吗?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多捐一些钱给需要帮助的同学、家庭)

师:以前助学、助残、扶贫等爱心帮助都是爱心单位或成年人参与,现在,连我们自己都可以尽一份力了,我们变得越来越友善,互助意识越来越强。

3. 出示第三组图片(地铁排队)你发现了什么?

几年来,武汉地铁志愿者从100余人扩展到万余人。这支充满着能量的志愿队伍, 随着武汉市一年通一条地铁,以燎原之势, 迅速扩展三镇,每天服务百万乘客。在他们的引导下,武汉人乘地铁越来越文明。

4. 你还发现身边人有什么变化,你能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故事。(小组交流)

5. 学生汇报。

6. 师小结:同学们,改革开放30年来, 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意识越来越强。同学们,未来我们的城市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交流。

整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差异成了动力。老师和孩子们热烈互动,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快乐教育在课堂中渗透。

(一)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课前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从身边去寻找变化,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鼓励学生做成PPT,调查表,或者学会讲故事……课堂上孩子们说得绘声绘色,而且思维开阔,视角独特。

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 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也通过探索性活动,促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养成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

(二)通过搜集老物件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课前,教师和学生搜集了马灯、蒲扇、 粮票、布票等一些有特点的老物件,在教学环节中逐一展示,从而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快乐融入课堂。这种体验学习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而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三)选准切入点,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时空

教学内容的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人在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变化。变化范围很广,虽然看得见,但摸不着,只能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教师在授课时, 要善于选准切入点,从爱阅读、友善、文明3个角度切入,这也契合了武汉市“书香江城——全民读书月”“关爱弱势群体”“地铁刮起排队风”3个热门话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也很快联想到学校开展的读书漂流活动、经典诵读比赛、学校捐款活动……通过3个话题,从而有效拓宽了学生思路。小组学习交流的学习方式更是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

摘要:只有将思品课的教学置于良好的育人环境之中,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良好育人环境 篇5

松江河镇小学 于海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从理论的高度关注“校园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我校教育工作中一直思考和努力探究的课题。

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的育人目标,坚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校实际,摸索出适合本校情况的管理方法,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努力实践,争创特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丰富学校外部文化,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1、丰富走廊文化,发挥环境育人优势。以学校发展为基础,以学生参与为主体,以发展校园文化为目的,把创建走廊文化作为人文关怀的一个突破口,在学校的走廊里布置了五彩斑斓的特色展区,创建了独具特色的走廊文化。把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教风、学风、三字经、千字文、校歌、小学生守则、民俗文化、家乡美景、师生作品、名言警句等制作了多块牌板,分别悬挂在学校的走廓。每一面墙都是一幅生动的字画,在和学生传递着信息,交流着思想,激励着学生们追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现在,走廊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让师生时时呼吸着文化的空气,它已经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教育园地。

2、改善校园外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近年来,学校新建围墙,购进一些 小树苗,栽种在操场周围。用“我们需要您的关心爱护”、“以爱护花草为荣,以践踏花草为耻”等无声的宣传标语牌影响、规范着全校师生的行为。学校的绿化树,精心的剪成圆型和长带型,小鸟在其间做巢,体现了人文环境的和谐。树园内的“松柏林”、“百草园”、“柳树巷”„„不仅给师生以观赏绿色的空间,同时在观赏中看到柳树的茂盛,青松的苍劲,各种植物的生长,从而更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建构校园“石文化 ”,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学校购置了十余块大石头,妆点于各景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均以大字形式刻在石头上。石刻名人警句,立于碧草之间,精心建构了校园“石文化”。学校校园处处是育人之地,放眼均为育人之物。学生学在校园,乐在校园。

二、优化班级文化环境,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1、创建温馨的班级环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各班从班级布置上入手,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温馨、育人环境。在布置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比如说墙壁报的设计,在形式上注意了与教育环境的和谐,注重了对衬美、结构美和颜色美,并且力争做到与黑板上方的标语搭配,相互映衬。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做真正的设计者,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设计和布置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美,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同时,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2、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保障学生的行为规范。

在班级集体中,各班建立适合本班级的制度、公约、纪律等,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成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 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而且使每个学生时刻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3、确立班风、班训,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班风、班训是班级整体面貌、整体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班风主要是体现班级的整体面貌、风气,是班级的凝聚力体现。班训主要是对学生的要求、训导、告戒或防范,着重抓学生的文化人格和非智力因素的养育和训导。要求各班确定本班的班风、班训,通过班风、班训这几个字提示同学们为人要真诚,做事要有诚信、务实,要有集体荣誉感。同时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都应该在这个集体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实现自我并超越自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凝聚成一个集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成为小主人。

首先,学生要对班级负责。各班都有一块板,以“我负责,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学生要积极参与到班集体活动中,让班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负。事事责任到人,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

其次,学生要对家庭负责。在家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让学生自觉帮父母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利用节日创设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家人,增进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明确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出份力。

最后,学生要对自己负责。让学生明确自己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尽心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是主人翁精神的体现,马虎随便不仅会带来严重的损失,自己还会受到惩罚,以自己高度的责任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每到课间,同学们都簇拥在走廊,观看各班的精彩展示,了解各班的特色建设和班级形象,形成了一种比特色、比文明的良好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了积 极推动作用。

三、构建课程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1、构建课程文化,营造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氛围。

学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讲座、研讨、反思、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提高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课堂教学改革能力,树立了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教育价值观念,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2、构建课程文化,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根据学校的实际及学生的发展需求,深度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编写了《美丽的长白山》、《精典诵读》教材,学生们非常喜欢校本课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构建课程文化,加强学生文化社团组建。

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社团,如绘画、剪纸、书法、武术、音乐、舞蹈等文化社团,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并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各类比赛陶冶学生的情操。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精神指导下,最有特色的“大课间”,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体师生融合在一起,跳绳、玩球、舞蹈、踢毽子、做游戏,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通过“庆六一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庆国庆快乐游园”等多种艺术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快乐地参与中体验到快乐,并看到自身的价值。

4、构建课程文化,注重倡导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及当地自然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爱我家乡,找 宝,探宝,荐宝”主题活动,已申报为国家级重点课题。9月24日我校两名教师同县、市综合实践教研员远赴广东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届年会,我校喜获“全国先进实验单位”和“全国综合实践基地”。并于11月在我校召开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开题现场会。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资源,在寻宝、探宝、荐宝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还达到了育人目的。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四、注重教师文化,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坚持做到每周政治学习制度,定期进行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座谈会,观看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和道德之星事迹展示,开展师德演讲、写师德自查报告,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自身的职业的崇高、伟大,认真解读、诠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做到处处事事为学校、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2、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工作的最直接的工作者,他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选择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有组织能力、有感召力、凝聚力的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同时加强组织和强化培训指导,除学习理论外,更在实践当中指导。还组织班主任定期进行研讨、反思交流、集体会诊,使班主任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能手,学生交往的良师益友。把校本教研定位在“研究课改中的问题”,让课改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学校提出课改的总体思路的“小班化教学模式研究”前提下,提出如何开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研究。各年组根据所教年级的不同,学科的不同提出了各自的研究问题。如中高年的语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问题,带着问题教师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广大教师不仅读教育专著、读本专业知识书籍,他们也读关于成长的书,同学生们一起读书,在建“书香校园”中起示范作用。

3、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尊重行为。

⑴、教师要有对全体学生负责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他们,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促进他们各方面健康发展。对于后进生要耐心开导,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顺利成长壮大。

⑵、要有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远见。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很难确认是哪位教师的责任,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造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

⑶、要有对自己所授知识负责的严谨态度。有的教师认为上完几节课就万事大吉,没有课前准备,高兴就讲,不高兴就活动,将传授知识视为儿戏,这样就误了学生。

⑷、要有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负责的使命感。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之路,是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以往我们传统认为教好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作为教师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

⑸、教师自觉形成尊重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切入口,促进尊重意识的接纳、理解、形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知识本身规律和学生的预备经验,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尊重学生的发言权、选择权。

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尊重领导、同事、尊重老人、子女、亲戚朋友;学生尊重知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五、发展学生文化,培养健康、快乐的人格。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礼仪”教育为抓手。

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深刻认识到“规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训练的。如:具体指导学生做一名文明生,应当怎样上课、怎样听课、怎样完成作业、怎样讨论交流、怎样上楼、怎样下楼、怎样同同学 交流、怎样同教师讲话等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最后还要通过监督检查让学生养成习惯。我们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成的指导检查组,每天监督检查。建立奖励机制,结合各班争星活动,使学生在争星中不断矫正自身行为,每星期对优秀班级和学生进行表彰。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礼仪习惯的养成指导监督之中。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

我们学校常年坚持由领导、教师、学生组成的“国旗下讲话”制度及每周一句名人名言宣传制度。通过讲古今中外的名人、身边先进人物事迹、讲各种纪念日的来历、背诵名言、解读名言,使学生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坚持主题性的感恩教育、家乡教育,利用各种节日的活动,如“十一”快乐游园、增进体质体能的各种竞赛活动、开展“扶贫助困捐款助学”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国教育,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感恩、感激、感动、感谢的浓浓的爱国之情。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我们除坚持聘请法制副校长及法制辅导员讲法制课外,学校也开设法制教育专题课,订了课本并坚持备好课上好课。为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学校坚持常年的“少年模拟法庭”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定期对学生关爱生命的教育活动,开展“爱惜生命,拒绝毒品”、“消防自救”演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危险来临时知道怎样自我保护,怎样求生,增强了安全意识。同时,坚持学校晨检、夜查制度,使学校的各项设施保证学生学习、生活的安全。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等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

4、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作用,使学生的教育遍布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

学校坚持学校每学期2次家长会制度,坚持每学期家长开放日活动,坚持校长周五接待家长日制度。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近学校、了解学校,同样,学校也了解家长、教师了解家长,增进亲子关系,也增进家校关系。各班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教师定期组织开会座谈,既达到沟通的目的,同时又增强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良好育人环境 篇6

关键词 营造和谐 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89-02

一个好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始终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健康成长,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回顾自己的教育实践,汇聚点滴小事,深深感到,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班集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团结向上的班干部集体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和个人素养对班级建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班主任如果包办一切班级工作,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阻止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班级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品学兼优的积极分子,并挑选出一批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为班主任的助手,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开学初,我首先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通过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对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最后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从中选出学习较好,思想先进,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作为班委会成员。并明确给他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和要求。班级的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井然有序,而他们也必会成为班级的中间力量。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的支柱,是班级工作和班级目标的实践者,是班主任的必要助手。有了团结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才能更好地组织班级活动,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

选好、使用好班干部,尊重班干部的工作,还要阶段性地调整班干部队伍。班干部队伍的调整,可以不断地激励班干部以及全体同学的进取心,也可以提高他们在不同方面的的素质。

二、明确班级、个人奋斗目标

我认为在班级建设中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班集体真正的主人,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我在第一次班会上让同学们共同思考、讨论,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班训、口号等。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后把大家共同确定的结果形成书面文字,张贴在班级显眼的位置。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完毕后都让学生制定出自己想要超越的奋斗目标,写成小纸条由我保管。一个班级要有个目标,就像一个人要有理想,有了目标,才会有方向,有动力,才知道朝哪努力;这个目标如果由老师决定,学生会认为集体的事老师说了算,自己没有发言权,必然会压制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由学生讨论发言,共同制定的目标代表了同学们自己的意愿,因此同学们就会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就会慢慢形成。因为只要有了共同的追求,就能把几十名学生迅速凝聚在一起,步调一致地共同努力,班级凝聚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三、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通过班主任的工作,使我感触到,班主任爱学生,首先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为前提。能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对象来看待,人都是有自尊的,班主任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差、相貌的美丑、经济条件的好差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对学生要始终表现出关注和热情,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批评。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在这个集体中有温暖、有希望,从而更加热爱这个集体。

班主任关心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爱护。

四、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着和谐班级的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

“师道尊严”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育活动中地位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之分。班主任的爱要体现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不歧视每一个学生。正如大家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学生学习的进步给予肯定,对学生学习的退步给予激励,对学生激动时给予理解,对学生犯了错误给予宽容,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善于随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之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地、和谐的发展。其次,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心理的变化与发展。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特别是那些性格孤僻、自卑、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要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自信。多与学生合作与协调,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积极向上发展。

陶行知说:“师生接近,人格要相互感化,习惯要相互锻炼。”给学生多一份关注,多一份欣赏与期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之的注意,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都有信心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真心关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过错,善于改正过错,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班级。

良好育人环境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大学校园,诚信

诚实守信, 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 是道德建设之基石, 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 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 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支撑和标志。“一诺千金”, “言必信、行必果”等古训, 已将诚信深深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血液里。当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 但是, 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 少数人思想混乱, 道德缺失, 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 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 损害了社会风气, 也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 我们在大学校园中能够看到这些不同程度的诚信失范现象:一是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二是恶意拖欠学费、助学贷款;三是为得到助学金谎报家庭情况;四是作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五是求职时虚夸造假;六是轻易与用人单位毁约等等。显然, 一部分同学的诚信失范必然影响到了周围的同学, 影响着整个大学校园的诚信氛围。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进一步加强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丰富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 提升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水平, 革除当前大学生道德缺失底线失守的问题, 弘扬诚信文化, 建立诚信校园, 培育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 倡导诚信、文明、和谐、向上的教育理念, 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做好师德培育工作, 打造和谐诚信校园

胡锦涛曾说“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 严谨笃学, 淡泊名利, 自尊自律, 加强师德建设, 弘扬优良教风, 提高业务水平, 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古语有云“其身正, 不令而从;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是教育人的, 如果本身不诚信, 说话就没有力量, 甚至学生还会自觉而不自觉的模仿。只有教师本身诚信, 才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对此, 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 揭露打击学术腐败, 重塑学术正义, 为大学生树立诚信榜样。教师是“传道、解惑、授业”的人, 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 是学生的表率,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应率先做到。因此, 应将诚信教育列为师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建设一支学术作风正派, 教学科研能力过硬的高校教师, 才能真正搞好大学生诚信教育。

对于专业课教师而言, 要把所教授的专业课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把德育工作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效整合,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把诚信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上培养大学生诚信的品质。对于管理教师而言, 尤其是辅导员老师, 要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与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优良美德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在处理学生事务时, 要本着公平、公正, 公开的原则, 加大教育力度, 构筑诚信理念,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诚信意识氛围。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学生诚信理念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中国历代思想家都非常重视诚信, 崇尚诚实无欺, 言行相符。孔子就认为“信以成之, 君子哉!”“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胡锦涛说“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科技是关键, 人才是核心, 教育是基础。”他强调“同学们要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开展诚信文化活动, 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也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不可缺少的培育阵地。

归属于道德范畴之内的诚信意识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抑恶扬善中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 守信才能成为自觉的行为。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工程”,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等学校思想阵地, 唱响时代主旋律, 把中华民族崇尚诚信的传统美德融入其中, 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如“诚信宣誓”“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征文、诚信演讲等活动”) 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培育诚信理念, 使诚信理念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闪出新的亮点。培育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园风气, 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

三、建立诚信机制, 提高学生诚信意识

诚信环境的形成涵盖了诚信道德, 诚信规范, 诚信监督建设等各个方面, 不可能一蹴而就。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 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 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这是党中央针对近一段时间以来“见利忘义、诚信缺失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 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不良社会现象进行标本兼治的战略部署,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由此可见, 健全的法制体系不仅是诚信规范的前提和基础, 也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的保障。可见, 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将“法制”与“德治”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虽然,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包括“明礼诚信”为主要内容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2004年, 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对加强道德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信用管理体系, 社会信用管理制度体系还相当落后, 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 对于个人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和惩戒机制。

因此, 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把以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制定出大学生诚信管理方案。

首先,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 法制上健全的时候, 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 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而大学生更应该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为打造诚信社会出力, 由此来培养道德的自觉。

其次,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学校有必要建立校内信用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的特点, 确立相应的评估标准。同时, 把它和社会诚信制度结合起来, 使之延长学校教育的制度链, 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制度保障。通过运用诚信评价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 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 要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 作为评比奖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推优入党等的重要标准, 并作为今后求职、升学的重要基础。

第三, 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对诚信建设而言, 教育是前提, 制度是根本, 监督是关键。把监督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 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诚信教育, 普及道德知识与道德规范, 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同时, 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 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遵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 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总之, 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加强大关注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力度, 帮助大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与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成才的关系, 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立人之本, 成业之根, 德行之基;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 办诚信事, 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 自觉加强诚信建设, 养成诚信待人, 诚信处事, 诚信学习, 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 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诚信美德, 主动为建设诚信社会做贡献的高素质的文明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团委.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2]上海交通大学团委.试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方法.

良好育人环境 篇8

1 端正态度、提高认识, 增强校园绿化美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加强学校的绿化美化, 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对于充分展现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 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加快校园绿化美化, 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通过绿化会创造出更加适合学生活动的环境空间,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绿化可以缓解师生心理疲劳, 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 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 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校园环境还寓教于乐, 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2 加快校园绿化美化, 是创建文明校园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

校园的绿化美化是展现了校园精神, 孕育着校园文化, 对传承精神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 搞好校园绿化还会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办学目标, 形成景色宜人、舒适和谐的校园空间, 创造新的生态文明。

1.3 加快校园绿化美化, 是完成普九任务, 实现校园标准化的迫切需要。

为了干净彻底的全面实现普九任务, 实现校园标准化, 从现在做起, 从每个人做起, 我们要秣马厉兵、充分准备。其中, 校园的绿化美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检查标准之一。

2 分析现状、找准差距, 掀起春季校园绿化高潮

近几年来, 我们的绿化美化工作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档次低, 不少学校仅仅是在空地上栽些树、植些草皮, 标准低, 效果差, 缺乏有特色、有品位的苗木品种, 多少年过后, 也不会给后人留下些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二是缺少科学的规划设计, 想怎么绿化就怎么绿化, 物种选择及配置随意性强, 品种一年一换, 缺乏连续性, 结果导致重复建设, 浪费大量资金。校园绿地设计只注重视觉效果, 没有考虑工程投资及日后养护管理的承受力。三是管理不善, 特别是中后期管理更是保证绿化效果的过程, 修剪、浇水、防治病虫害等, 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往往只是“重栽植、轻养护”, 导致绿化效果不尽人意。四是有的苗木已经到了寿命年限, 残枝败叶, 大煞风景, 需要及时更换、补充。

3 加大投入、科学规划, 全力以赴打好校园绿化攻坚战

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 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标准、特色明显”的原则, 最终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草木结合、春华秋实”的绿化效果。

3.1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与各种功能区建

设有机结合。要精心规划设计校园绿化美化方案, 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搞好校园绿化美化, 各校可以找专业人士结合学校实际共同谋划。加强对校园内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劳动实践区等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各区域之间要加强绿化, 形成楼房、平房、绿化带相互点缀;校园内外墙壁, 各种室内外文化建设要科学、规范, 营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保持以前绿化美化水平, 补栽死亡乔木和花草, 新增绿化项目, 教室前栽绿化覆盖面积大的乔木, 校园空地全部用绿地草皮覆盖, 不留裸土地面。在校园内的主要干道两边、操场四周、校园外围合理种植大树、名树、景观树。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愉悦,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校园”的意识, 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绿意葱茏, 生机盎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在校内大块空地上建设小游园, 充分利用原有绿地、花园、道路、植被, 同时兼顾学校总体绿化格局, 形成一个绿化体系, 便于师生游憩、晨练。

3.2 突出重点, 强化特色, 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 就是要形成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而这种价值取向的形成是长期积淀的一个过程, 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作为物质文化建设的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 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 以植物造景为主,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消尘、增湿等生态功能, 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 突出个性化特点和文化特色。让校园的每一棵草木、每一块墙壁、每一个景点都产生育人功效, 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重视发挥环境育人和人文育人的作用, 坚持科学规划与环境育人相结合, 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种植与养护相结合, 为师生创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场所。按不同绿化区域的条件、类型、作用以及植物不同生长习性, 种植各种花卉、树木、草坪, 有机地配置花坛雕塑、亭、台等建筑小品, 落叶树与常青树相结合, 乔木与灌木相结合, 草本与木本相结合, 点、线、面相结合, 形成立体生态的绿化格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苗圃、花房等形式的绿化、美化基地, 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广植树木、多栽盆花, 同时集思广益, 组织广大师生参加绿化、美化活动。

3.3 因地制宜、合理搭配, 与本地区自然条件有机结合。

校园绿化要坚持实事求是, 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实际出发科学谋划, 按照节气特点, 宜早不宜晚。各个地方土壤、水质、环境等存在一定差异, 不能盲目照搬一个模式, 要选择适合本地特点的花草树木, 能花则花, 宜树则树, 适草则草。做到既要注重绿化效果, 又要讲究投资效益, 选择旺盛的乡土物种。校园内要提倡建设开放性的绿地, 增加师生的活动空间;应尽可能栽植冠大荫浓的落叶乔木、草坪和攀援植物, 做到黄土不露天。加强对绿化美化成果的管理,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落实工作责任制, 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观念,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及时浇水施肥, 加强植物修剪造型, 科学防治病虫害, 使校园绿树成荫, 草地、花坛和各种观赏植物错落有致, 形成“硬、绿、净、美、亮”的优雅环境。并对校园内的花圃、花坛全部进行修护, 从而使整个校园更加亮丽和生机勃发。同时, 对布局不合理的花草树木进行移植和改种。

3.4 以种植带绿化, 与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有机结合。

各校结合学校实际, 利用校园内的空地开辟劳动实践区, 让师生通过种植各种农作物带动校园绿化, 增强绿化效果。

4 加强领导, 广泛发动, 确保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取得实效

校园绿化美化, 工作量大, 投入资金较多。对此, 各学校应该高度重视, 把这项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把校园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

4.1 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各学校应该成立校园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负责绿化美化的具体实施。定期讨论研究绿化美化工作, 规划设计绘制学校绿化平面图, 使绿化工作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当前, 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抓好绿化工作, 认真落实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标责任, 做到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资金到位, 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4.2 强化督查, 奖惩并重。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把学校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每年度的学校管理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 对学校进行考核。特别是暑期前, 要对校园绿化美化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检查成绩计入学校管理综合评估总分。以投入力度、绿化效果及评估标准作为主要依据, 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应进行物质和精神表彰;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到期完不成任务的学校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

4.3 广泛宣传, 深入发动, 大力营造绿化美化氛围。

各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宣传校园绿化美化工作, 形成全校师生关心、支持、参与绿化工作的氛围。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到校园绿化美化活动中去, 提倡师生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参加校园绿化。激发师生责任感和积极性, 人人动手、个个出力, 植树栽花改造学校环境。各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应该早谋划、快行动、高标准、大力度, 在短期内实现大改观、大变样。

营造绿色纷呈、环境优美的校园, 使全体师生都能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以此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责任编辑:张春拥

摘要:分析校园绿化美化的作用, 探讨各高校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良好育人环境 篇9

一、环境育人

“学校无闲处, 处处教育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一种直观的文化, 对师生来说都是无声的课堂。山海关二中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内有2400平方米的花园, 假山、池沼、亭台、轩榭、雕塑错落有致, 葱绿的草坪与照明地灯、爱护环境的提示牌更是构成了一道亮丽的育人风景线。不锈钢的护栏上镶嵌着彰显二中独特文化的宣传牌与高大的公开栏遥相呼应, 公开栏里不仅有办事公开的流程, 还有我校的办学目标、校训等内容, 呈现着二中办学理念和与时代同步的办学思想。迎面映入眼帘的影壁墙上赫然写着“迎着晨风想一想, 今天应该怎样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 今天你有什么长进”的警句, 时刻警醒着师生们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天。领奖台式的教学楼时刻鞭策着二中人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精心构建的楼道文化长廊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的奥秘之中, 如中外名人画像惟妙惟肖, 名人语录令你志存高远;航天、“神五”、“神六”、基因、转基因等科普知识尽收你的眼底;各种法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宣传图片及资料, 让你明确了是非, 正确了方向;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的名人事例、名人名言, 让你从中领略到做人修善的真谛……当你走进校史展馆的时候, 五十年的峥嵘岁月, 五十年的灿烂辉煌, 一张张端庄秀丽的学子照片, 一幕幕往昔岁月的珍贵画面, 定会使你驻足停留。艺术展室可谓是山海关二中艺术的殿堂, 一件件饱含深情的作品, 一幅幅洒满孩子们心血汗水的佳作, 凝聚了山海关二中学子的艺术天赋。凡此种种, 不胜枚举。富有创新精神的二中人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无论你走到哪个角落, 都会感到春色满园, 朝气无限。

二、文化育人

1. 教师文化的创建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优质的教师文化, 就必须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学习性组织, 创设专业学习氛围。第一, 为帮助教师理清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认同, 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列校本培训, 如“教师自我评价”“如何备课”“教师如何做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新义务教育法”“教师礼仪”等等。第二, 倡导教师读书。很多教师由最初的任务式读书变成自觉自愿地读书学习, 把学习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 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让共享的知识在学校里流动起来。最初我们要求每学期读两本书, 写一篇读书心得, 现在教师们到图书馆借书读书已成为习惯, 很多教师已不仅局限在写读书心得, 他们利用学校校园网写博客, 有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个人感怀等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志趣高雅。在利用网络交流与对话的同时, 教师们的素质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专业得到了发展, 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与认同。第三, 我校的校本课程也独具特色, 教师们自主编写的校本课程有十几种, 如书法、漫画等,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引领学生走进了书本以外的世界, 更显示出独特的魅力。第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我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如2006年评选了感动二中的优秀人物;2007年评选了“超级红烛”, 奖励十年以上的班主任。这些活动的开展, 使二中的校风更正, 学风更浓。第五, 利用校报向师生及家长全面展示我校的精神风貌、工作要点、教育动态等。第六, 每周的工作安排, 不再是单纯的、呆板的日程安排, 周程上的每周赠言, 温馨而亲切, 富有感染力。第七, 成立教师社团。2008年伊始, 我校自主成立了师生的各种社团。我们共成立4个教师社团:六七情怀社团、阳光健身社团、长城文化社团、漫羽社团。这些社团活跃在校园里为学校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我们总务处努力为这些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使得我校的教师文化得以顺利开展。

2. 学生文化的创建

我校本着“进步就是优秀”的理念, 在学生中倡导每天进步一点点,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激发。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地学习, 健康地成长, 为此我们开展了“诚信”少年的评比。德是立身之本, 本学期我校把系列感恩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 每月都有主题。

19个教学班各具特色, 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班的名称, 如梦之队、亮剑班等, 有符合自己班级特点的班歌、班训, 每节课课间播放获得文明班的班歌, 增强学生团队的自豪感。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组建了23个社团, 定期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我校还把每年的10月定为读书节, 以读书丰富校园文化, 以读书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营造书香校园, 让书籍启迪学生心智, 滋养心灵, 熏陶人生。

3. 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规章制度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 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校风, 才能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 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我校2003年就系统完善了《山二中章程》, 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应充分发扬民主, 经过教工职代会充分酝酿和讨论, 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我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 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 内容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三是严, 纪律严明, 赏罚分明。这样就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三、活动育人

活动是育人的最好载体。我校为了培养男孩子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铸就他们奋发有为、志在四方的远大理想, 锻造他们自立、自强、血气方刚的气质秉性, 2007年5月14日举办首届“男孩子日”。为培养女孩子的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意识, 2007年10月22日我校又隆重举办“女孩子日”系列庆祝活动。我校还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 积极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快乐一辈子”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我们创新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每年召开一次趣味体育运动会, 有千虫走、左撇子大王比赛、智力拼图游戏、悠悠球展示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装扮着二中, 充实着学生的生活, 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激发了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热情,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校园文化建设方方面面离不开后勤总务工作, 具体来说, 要做好以下几点: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条件, 做好教学用品及办公用品的及时供应;做好教室照明, 道路场地整修, 校园绿化等;加强对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思想, 合理安排好总务人员的工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促进总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

以情育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10

在本次事件中,黄老师把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失踪的乐谱”作为矛盾冲突的焦点,最终又引导这个焦点成为问题完美解决的亮点。黄老师通过细节的描述,把真实的教学情境客观展示出来,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教师在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在保证音乐教学顺其自然、流畅和谐进行下去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

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小状况”,在这个案例中反而已经成为了师生彼此友好信赖的例证。我们感动于黄老师的宽容与智慧,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鼓励支持的态度和期望性、肯定性、引导性的语言,进一步树立了学生进步的信心,使之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在潜移默化中也会纠正自己的行为偏差。

上一篇:天津电力下一篇:思想道德法律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