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2024-09-10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用13篇)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1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1、加强校园“书香”环境的建设,在校园中设置了读书标语,增设了读书橱窗,让校园处处充满书香。利用板报、教室、走廊布置读书名言,展示学生作品,从而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管理。我们不断投入添置图书,合理安全师生借阅图书,提高图书使用率。加强班级图书角建设,通过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及“献一本,读百本”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

2、阅读时间落实。每周每班安排一节阅读课,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新书、好书、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每天早读、午间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朗读经典诗文,或教材精彩片段。

3、抓好常规管理。学校把建设书香校园当作常规工作来抓,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读书笔记,摘录优美词句和百科小知识,适当写写读后感。语文老师经常检查批改,培养“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抓好经典诵读。每个学期学校组织一次阅读经验交流会,一次手抄报制作或读书征文比赛。

四、举办“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1、开展读书讲座及交流活动。今秋我们打算邀请辛集市教研员张伟老师来我校进行一次读书讲座。每学期各班也要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以互动的形式探讨读书问题。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明星”评比。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该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可申报评为“读书明星”。凡是坚持读书并作好记录的孩子都有可能得到加星的奖励。

3、充分发挥红领巾的作用:利用队会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栏目;让所有学生都“爱书”、“读书”、“以书为伴”,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成长中阅读,从小分享读书的快乐。总之,为师生打造一个书香校园是我们的追求和理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段时间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园充满了书香气息。读好书,好读书,多读书的氛围初步形成。师生通过阅读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认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2

1. 创设自然的会话环境

创设自然的会话环境。模仿是儿童行为特征, 他们十分喜欢模仿, 也善于模仿, 这是幼儿学习普通话口语的重要基础。因此, 教师应增强语言规范意识, 要十分注意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要多注意他们的口型, 辨认其音误, 认真加以纠正, 及时排除方言对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干扰。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然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讲普通话, 不管孩子听懂或不懂, 让孩子感到普通话很普通, 很自然。其次语言与普通话相搭配, 形成家庭式语境, 使孩子对普通话产生一种亲切感, 当孩子主动用普通话与老师交谈时更要尽量鼓励。当孩子讲普通话受到鼓励时, 心理就会很高兴, 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 在跟同伴进行语言交流时就会寻找表现机会, 自愿讲普通话。

2. 了解幼儿语言发展水平、深入观察, 确定不同层次发展目标

在幼儿自愿讲普通话的基础上, 教师必须深入观察, 了解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例如, 有的幼儿能轻松的完成教书大纲的要求, 学习积极性高, 上课抢着发言;有的幼儿胆小、沉默寡言、性格孤僻, 从来不敢主动举手, 更不敢站在小朋友面前表演或说话, 他们一见到教师询问的目光, 就紧张的躲闪, 在被提问到的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要么当“哑巴”要么声音小得像蚊子。因此, 对幼儿的了解与把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平时,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教师必须深入幼儿、接近幼儿、有意识与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或有意识观察幼儿间语言交流情况, 从中发现幼儿语言表达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大胆大方, 语言表达的词汇是否准确丰富, 语句表达是否有连贯性, 表达中语调是否能体现情感等。这样, 对幼儿个体差异才能有正确的认识, 才能有利于分析和掌握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 才能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正确确定使用何种形式因材施教, 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育过程中, 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必然存在层次性, 对此, 教师心中要有数, 活动前要有规划, 深或浅都要根据幼儿的能力和水平来决定, 即要针对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来决定, 让幼儿经过努力就能达到。

3. 创设家园同步的语言环境

幼儿的成长受家庭及社会的影响极大。因此, 在幼儿园推广普通话, 克服各种语言障碍, 最大的干扰就是家庭语言环境。由于受讲方言习惯的影响, 孩子一从幼儿园到家, 方言边弥漫, 我们立即通过家访、家长园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 做家长的思想工作, 动员家长要鼓励孩子动眼又动口, 坚持讲普通话。并要求幼儿把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坚持用普通话教给家长, 当小老师, 这样使得一些不识字的家长也能从孩子口里学一些普通话。有了家长的配合, 家园同乐, 有共同的目标, 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4. 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坚持灵活性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教师应扭动传统的“统一要求”、“统一体温”的倾向, 充分考虑到各个幼儿的能力差异, 分层次进行指导。例如,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组织能力强的幼儿, 引导他们看图讲述故事情节, 并启发他们归纳主题, 从中发展他们的概括思维能力。在这里“启发”是最主要的指导方法, 组织中等水平的幼儿, 着重具体指导他们在理解画面内容基础上完成故事的讲述, 通过启发给予他们在理解画面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故事的讲述, 通过启发给予他们扩展思维和表达个人想象的机会。这里具体指导、连贯讲述是最主要方法。组织能力差的幼儿, 细致指导他们观察画面内同, 逐一表达画面意思, 然后, 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讲述。这里细致指导、逐画讲述是最主要的方法, 这样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 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给他们以量力而行的机会, 不致于使他们因感到太难而退却, 或者因太简单而失去兴趣, 使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看图讲述活动。

有位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指出:任何学生只要具有足够的时间, 就能完成任何学习课业,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是因为他所需要的学习时间量和实际所花费的时间量不同等, 这个理论也适合用于幼儿语言教育。一些学习理解语言速度快的幼儿, 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比较迅速而正确进行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对他们可以适当增加学习量, 提高学习要求, 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于一些学习理解语言慢的幼儿, 教师应多提供直观材料, 增加直观形象阶段的观察指导, 或通过边讲边表演、游戏等多种活动, 来启发诱导幼儿理解表达, 从中获得成功体验。这样使学习速度慢的幼儿在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巩固, 有利于幼儿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

5. 教师应善于在分组活动中因材施教

在传统语言活动中, 教师都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 统一要求、统一指导, 这不利于因材施教, 而个别辅导效率又不高。因此要多采用分组活动形式, 加强因材施教, 提高效率。

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乐趣 ;师生关系;语言;生活

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經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中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中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要使学生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处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换言之,如果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学生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心情舒畅,乐意与老师配合,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搞好愉快教育必须从建立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入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本身要为人师表,要敢干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朋友。其次教师要像父母好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家访的机会加强同学生的联系,使其信任、尊重教师,从而促进愉快教育成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学。数学本身是一门研究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但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实际生活,因此要把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学生认识元、角、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我结合教材,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们用自愿从家带来的玩具,生活用品以及身边的学习文具,开办“小百货商店”。首先让学生们通过在日常生活购物中,利用积累的经验,给这些“商品”标上合理的价格。其次,选出一名售货员,若干名顾客,模拟超市买卖活动,通过付钱,找零等一系列活动,来认识元角分,并请一位监督员在旁边监督,及时指出售货员的失误情况,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涨,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爱惜人民币,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学性好动,自控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学生对形象的图片,实物非常感兴趣,思维容易激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计算和图形处理功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与抽象、直观与逻辑等矛盾,这种直观的情境,让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学习数学时,不再形同嚼蜡,而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其中。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分类时,用各种各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艘大轮船的样子,制成课件,放映给学生们看,声情并茂的图片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而且把他们的注意力也都吸引过来啦,并且很顺利的把一样的三角形分在了一起,达到了这节课我想要的结果。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数学知识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以教师抑扬顿挫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优美的情景中体验成功的快乐、领会、把握数学,使信息的传递与接受变成一种精神享受,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力、陶冶了他们情操,使他们感到数学不再枯燥了、乏味了。

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样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比的意义》时,提出:“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零吗?为什么?”这时候学生的好胜心马上就被激发了,立即展开争论。一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既然除数不能是零,那么比的后项也不能是零。”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比的后项可以是零,我是体育迷,在电视上看到记分牌上有2:0的。”同学们都争相发言,课堂上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在争论中,探究出新知 。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篇4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迅速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投入课改实验,构建新课堂,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深化“引导――自学”,带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全新的教材不但改变了我,而且也塑造了我。新教材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新理念,更大胆的尝试和更放手的引导带给学生的是更灵活的思维方式,更开放的探索欲望。

一、做学生化的教师。

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上课板着面孔,学生可能会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但他们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也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更不会产生创造和发明的`欲望。所以上课时,应注意做到: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位学生,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面对学生。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让他们热爱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条件。(一)情境图的启发。(二)故事情境的引入。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获得数学知识。

三、使学生要学中乐,乐中学。

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数学迷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增长了本领。这样把教学与游戏融为一体,学生地下铁路了乐了,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以发展,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四、鼓励学生质疑,点燃创新火花。

喜欢质疑是学生的天性。而对大千世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的提问,每一次都要耐心解答,并且对他们这种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精神进行表扬。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保护。

五、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还要服务于生活,如果把数学放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之中,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有兴趣和信心,并且能深切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如:数学迷宫的活动,我们不能局限于学生在书上的迷宫图上画一画,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迷宫走一走,不但走出很多条路径,同时也走出了对数学的喜爱。学生也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

总之,只有我们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不断质疑,提高兴趣,促使学生“要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5

一直对如何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环境很苦恼,自以为很赞的环境创设,孩子们的关注点往往和你大相径庭。利用放假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美国朱莉·布拉德教授的《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书中运用大量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创设学习环境和建构课程的知识。

书中大量图片的插入阐述了将研究应用于实践的方法,有关研究资料的引用帮助老师更好的理解创设学习环境和建构课程的知识。具体的话题和建议帮助老师理解儿童的不同需求。课程的标准和儿童的发展和进步,与每个学习领域都相关,帮助老师们理解每个活动区的目标和内容。各种关于设计环境和课程时丰富的案例帮助老师们进一步理解书本内容,读起来就像在和作者进行直接的对话,就像在参观作者笔下的幼儿园园所一样,非常的直观、明了、简洁,也让我对环境创设充满了动力。

我相信,教室里面的区域环境该如何布置一直是老师们心头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这本书的介绍,使我对美工区环境创设有一些启发,下面我把它做了一个小小的归纳:

⒈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产生互动的材料

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儿童更容易自主选择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选择正确的材料,材料需要符合儿童的年龄发展水平,既要有挑战性,又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幼儿无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很容易选择放弃。通过一系列的挑战,儿童在玩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信心。美工区更是需要提供丰富、适合幼儿年龄段的材料,其中包括自然物材料、废旧生活用品材料、美术用品材料等,并随着主题及季节的变化随时更换、补充。

⒉有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启发资料

美工区不单只是一味的提供材料,还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激发幼儿的创意,辅助他们进行制作。如折纸步骤图、黏土制作步骤图、纸管、纸盘创意图等,就算是经历过数年的观察训练并有较强的细节观察能力的成人,也会在创作时运用参考资料。⒊通过赏心悦目的方式展示、摆放

引人注目的展示方式不仅能激发儿童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吸引儿童的眼球,激发儿童的兴趣,吸引儿童去观看并创作。甘迪尼说:“摆放良好并引人注目的材料,可以提示幼儿能做什么。如果你有透明的器皿、种子、干花、彩纸、纽扣、弹珠以及类似的材料,它们会很吸引人。”不同的展示材料的方式,即便是平时丢弃的废旧物品,如果展示得宜,也能成为引人注目的宝物。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6

(此文获获国家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并被编入国家级刊物《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坛》,同时获株洲市20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征评二等奖)

“使儿童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从国家试行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和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对改革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观念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到: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和学习着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心理学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识的80%以上。听的能力在英语四项能力中也是排在首位,因此从“听”开始不仅符合教学规律,也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对于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大多数中国小学生来说,听,是他们获取英语知识和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唯一途径。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学生有信心去说,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才能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教师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语言量中学习英语。

1、入门时讲清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小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想着早一点开口说英语,这样的.热情对学习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听”,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听”的习惯的养成,要从第一节课起就要讲清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有意识地学生培养“听”的能力。如:第一节课时,教师说一些教学中需要用的课堂用语,通过语言和形体动作使学生明白用语的意思,然后要求学生用动作表示,表扬那些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例如:Stand up! Sit down! Take out your books. 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等。通过这样的听、做练习,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能听懂英语的自豪感,而且还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学会听的目的。

2、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学习中严格要求。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有Listen. Point.和Listen. Do.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的Listen. Point.和Listen. Do.的过程中,学生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才能逐渐地养成。同时,教师还应该明确要求学生在家里要经常地听录音,看教学光碟,要注意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老师还可以把听课本录音和听电视

[1] [2] [3]

聚焦学生心理创设良好环境 篇7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 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中小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要解放学生, 必须先解放教师。彻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多个方面。作为教育管理者, 必须改革学校的管理模式, 改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彻底改变以考分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 把教师从“为考而教, 学生为分而学”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在管理过程中, 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只抓“终端评价”的单一做法, 强化“过程控制”, 着重抓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等几个环节, 重在评价工作态度, 奖励先进。对考试结果的评价, 重在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 帮助改进, 不比不压。教师的心理负担减轻了, 学习环境宽松了, 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一个好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说, 为了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必须丰富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 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增强疏导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的自觉性。

尊重信任学生, 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前提, 施教者在处理这方面的问题时, 不仅要有心理准备, 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技巧。教师的扎实育人基本功, 还表现在深入学生的过程中, 能做到心中有人, 因人制宜,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 调整教学要求, 分类指导,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对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三、形成家校共教合力, 创设和谐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 它能使人奋发上进, 也能使人颓废。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里的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宣传橱窗里一期期生动的内容, 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 使学生享受到美好的心理体验, 愉悦中受到教育, 形成积极向上, 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的良好心态。除此, 更重要的是必须营造关爱、和谐的心理氛围, 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形成良好的班风, 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友善和谐的心理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在班里中都感到愉快、享受温暖, 让每个学生都有“同学因我而快乐, 集体为我而骄傲”的心理体验。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完整的家庭结构、温馨的家庭教育氛围、科学的养育态度都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 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 提高其科学育儿的水平。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教讲座、召开家长会, 帮助家长提高修养, 转变观念,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家长开放日、家校联系卡等方式, 使学校与家庭及时沟通, 统一认识, 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的环境。

四、着意提供实践体验, 创设有利成长的锻炼环境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 他们要能立足于社会, 必须有适应复杂环境的心理准备。达尔文曾说“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人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竞争中, 优胜劣汰, 适者生存。当今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竞争普遍存在于社会中, 当然也存在于学校, 班级和同学之间。我们要让学生适应竞争, 参与竞争, 并能在竞争中胜不骄败不馁。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和高度的进取心, 促进学生顽强拼搏, 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承受和应对竞争中遭到的挫折和困难注入新的活力。因此, 我们老师和家长支持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 多吃点苦, 走点弯路, 碰碰壁, 受些挫折。“吃一堑长一智”, 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跌倒中长大, 在一次次的委屈中成熟, 只有这样, 学生的心理发展才更健全。

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篇8

【关键词】环境;开展活动;心理条件

一、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1.物质环境的创设

小班幼儿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在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者看,好奇的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分享与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墙面布置中“美丽的秋天”,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印手印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片美丽的“枫林”,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有关秋天的物品来,如:照片、卡片、水果等,把它们“放”到“枫林”中,并兴奋地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尝尝。有一次,“枫林”中的橘子太少了,一下子就被几个孩子尝完了,急得直哭说:“我还没得吃呢。”这时,月月听见了说:“别哭了,我家有,我明天带多多的,给你们吃。”其他的小朋友听了也说:“我也带。”“我带苹果。”“我带梨”……最后连浩浩也说:“我带葡萄吧。”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这时“美丽的秋天”由此变成了“分享的枫林”孩子们从中感受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又如:“我们一起放风筝”、“去郊游”、“汽车叭叭叭”、“好玩的水”等系列主题,是孩子们在参与活动制作、欣赏富有童趣的画面的同时,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愿望更被激发了出来。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在一日生活中有效渗透“分享合作”内容,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粮食呢?把食物搬进洞后,蚂蚁们又会做什么事呢?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孩子们玩合作搬旧轮胎、网鱼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同时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们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做汤圆”、“水果沙拉”、“我最喜欢的图书、汽车”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苹果树”、“忧伤鸟”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合作与分享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三、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幼儿在没有进入幼儿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幼儿园后,集体教育是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中,通过系列集体活动“我们的枫林”、“我们动手做果汁”、“摘果子”、“去秋游”、“放风筝”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而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幼儿的单站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有位叫思思的小朋友,虽性格开朗活泼,却有攻击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根据对思思的观察,发现孩子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正确,同伴们都不愿跟他玩。因此,我们把培养思思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指导和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让其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品质。如常帮助思思展示自己爱大胆表演的优点,以确立他在同伴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又帮助他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一面鼓励他带书、玩具来和大家一起看、一起玩;一方面表扬他的分享行为。同时,还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合作与分享能力,京城把孩子的同伴邀请到家中来,引导他们做一些合作性的游戏;也十分支持孩子将书和玩具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他也能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与分享关系。

四、组织幼儿参加社区活动,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组织一些适合幼儿园孩子参加的社会活动。结合国庆节,把孩子们的好节目到到社区表演;结合重阳节,我们的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并为老人做一些捶腿捶背等力所能及的事,看着孤老们一张张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露出了天真灿烂的微笑,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关心人与被关心人”的幸福滋味。

五、全园共育,让问心的家庭生活成为形成分享合作良好品质的摇篮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我们把改进家教方式放在首位。通过各种形式想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有了好东西不仅要与孩子分享,更要与老人分享。如:设立家长园地,粘贴相关内容的教养心得,向家长宣传“幼儿合作与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及“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如何学会合作、学会分享”等;组织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在或者与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9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感召下,广大青年志愿者自觉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奉献爱心,奉献力量,在服务社会的同时,更昭示着一种社会的责任和精神。因此,青年志愿者工作有着它自身的特点,更在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立足本校,围绕高中学校如何挖掘资源,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作简要分析。

一、高中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现状思考

目前,虽然青年志愿者工作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在一般高中学校开展此项工作还是受到一定的制约。

(一)学生层面

一般认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在其他工作或事务上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那势必分散了学习的精力。对此,许多学生认为参与活动是得不偿失的一件事。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承担除学习之外的工作。即使现在担任班团干部的那些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思想。

特别是对于高中学校的青年团员来说,学习是他们现阶段最重心的任务,升入理想的高等学校是他们的目标。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面对日趋激烈的升学竞争,面对父母期盼的眼神,他们只能埋头于作业,埋头于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其他的事务嫌有兴趣,对志愿者工作也是如此,一般都比较被动。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长的教育还存在着较强的功利性。他们只站在子女学习、升学的角度,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读就行,要排除一切干扰,使子女在一个更纯粹的环境中学习。同时,家长本身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忽略了子女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因此,不少家长对子女参与活动并不支持。

(二)学校层面

在基础教育中,高中学校不同于小学和初中。现在社会对高中学校的期望值很高,对高中学校的评价几乎都在于高考的成绩,因此,高中学校的主要任务也是很明确的。面对着高考的压力,面对社会的舆论,学校必然将教学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所以,活动开展必须保证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时间。

同时,学校又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努力追求的目标。在这个意义上,学校也希望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载体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基于上述现实,一般高中学校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次数相对较少。

二、挖掘资源,创设志愿者服务有效途径

在现在社会中,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作用日益突显。然而,在高中学校如何使这项工作得到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校针对高中学校志愿者活动相对较少的情况,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挖掘资源,创设志愿者服务工作平台,下面就一些具体的做法作简要介绍。

(一)认清现状,探索志愿者工作合理途径

作为高中学校,我们能认清形势,明确主要任务,在不影响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的情况下开展各类志愿者服务工作。基于对现状的认识,我们明确了我校学生志愿者工作的主主要途径是以校内服务为主,以校外服务为辅。

同时,我校又是一所有60个班的大规模学校,经常性组织大规模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也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学生志愿者开展方式是以“班级自主活动为主,学校统一活动为辅”。

这样,我们也就拓宽了学生服务的范围,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

(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增强青年团员的责任意识

高中学生风华正茂,活力四射,他们内心充满着热情和激情。只要学校有合理的引导,正确的教育,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兴趣必然得到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也同时会得到加强。因此,我校平时更加注重让学生参与活动,参与工作的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提升能力,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参与必要的活动,进行有意的工作与学习并不矛盾,相反更能促进学习。

注重思想引导,为我校学生开展活动作了思想的保证。

(二)寻找契合点,把握时机开展活动

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一项讲奉献的活动,因此,我校能结合重大的节庆日,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

每年的“三五”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成人节等,我校都会组织到社区服务、老年公寓服务等形式不一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奉献与责任,增强他们服务社会的意识。

(三)充分挖掘资源,拓宽服务渠道

校内服务和校外服务相结合是我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一大特点。在校内充分挖掘服务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活动机会,是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工作。在校外,拓宽渠道,为社会服务,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我校开展的志愿服务:

(一)校内服务

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经验交流 篇10

尊敬的老师和各位家长: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学校和班主任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是抱着向各位家长学习的心态来的,因为在坐的很多家长培养的孩子比我的孩子还要优秀和出色。大家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在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外,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很多差异就体现在各自不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上。一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处事方式、原则大多都带有家庭的深刻烙印,所以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孩子一生中有很多良好的习惯需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就是对人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种习惯。那么如何使孩子养成好的读书习惯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1、阅读兴趣是孩子积极阅读的意识倾向,但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阅读逐渐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不妨从孩子最喜欢的书籍入手。这样,我们应该多陪孩子逛书店,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她喜欢的、有趣的阅读材料,可以放宽孩子的阅读范围,让孩子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发挥其天性,从而爱上阅读。

2、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她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在阅读中进行简单的指导。同时我们可以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或童话,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或共同阅读一篇文章,并一起交流,分享读书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读书的乐趣,你就有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你孩子的知心朋友。

3、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孩子最好有一个安静的书房,拥有一个独自读书、做作业的空间。静则生慧。要培养孩子有一些静气。要不然,太过浮躁的孩子做事的效果不佳。

4、最后一个建议,也是最为重要的。要用我们家长的阅读习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父母的阅读习惯,对书本的热爱程度会自然而然对孩子产生质的影响。爱看书的家长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抵得上老师无数个温馨的建议和父母无休止的苦口婆心的教导。

浅谈如何创设良好的语文课堂环境 篇11

关键词:语文课堂;环境;创设策略

语文教学活动的成功离不开语文课堂环境的影响。语文教学的环境即语文课堂氛围,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进行。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深受课堂环境的影响,比如,学习氛围浓厚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兴趣就强烈。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会被浓厚的学习气氛所感染,加入学习的队伍中来。课堂氛围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自然就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课堂氛围也影响着教师上课的情绪,比如,学习环境差、课堂秩序混乱的班级中,由于教师需要花时间维持课堂纪律,教师的情绪便会受到影响,如此就会降低教师授课的效率,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可见,课堂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一、创设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语文具有人文特点,所以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人文性的展现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具有民主性、平等性的和谐课堂,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语文课堂需要轻松、和谐的氛围,语文知识具有灵活性、丰富性,和谐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想法和意见,在课堂中彼此合作、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在轻松、和谐的课堂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语文学习。在和谐课堂氛围的影响下,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就能把管理课堂的时间用到教学中,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二、营造充满赞扬魅力的课堂氛围

清代学者颜元认为:“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赞美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产生巨大的激励效用。赞美不仅仅来自于老师的欣赏与表扬,也来自于同学的掌声与鼓励。人类本质就渴望被赏识、被认可,所以,老师赞美的话语、同学的掌声、小小的奖品都能给予学生学习的力量与激励。

课堂中能够给予学生赞扬的方式很多,比如,赞许的话语:“你说得真棒!”“你做得太好了!”“你想象力真丰富!”等;鼓励的动作:拍拍学生的肩膀、微微一笑、摸摸头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采取多种奖励制度:问题回答正确奖励星卡或者小红花,评选“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创造之星”等。通过赞美与奖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来。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习的基础。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便能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 篇12

如何创设语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能力呢?近十几年来,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 对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课堂导入营造情境

课堂导入是新课的序曲, 不仅要给学生带来亲切, 新鲜的感受, 还能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 进入“我要学”的最佳心态。而且课前三、五分钟是学生由心理准备进入角色的时刻, 是造成课堂气氛, 引起学生兴致的关键, 也是学生练习听说的一次机会。因此, 我常以“Free talk”“值日报告”“讲故事”“Talk about a topic”等来开始新课。有时让学生朗读一篇短文, 并向其他同学提问, 检测听的效果, 最后根据中考朗读标准, 给予打分, 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些英语问答和交谈的方式, 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英语思维的轨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又为下一步语言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图片、简笔画呈现情境

简笔画具有简便易操作, 幽默风趣, 通俗易懂等特征。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形象直观, 生动活泼, 易于学生加深印象, 理解所学内容。在教“现在进行时”, 我画了几个简单的动作, 让学生猜:“What is he/she doing?”, 还让学生上黑板画和演示某一动作, 让学生猜, 他们非常踊跃, 而且表达流利。在教个子高、矮、胖、瘦时, 简笔画形成强烈的对比,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单词。

三、语言描述情境

对于某些难以用画显示的情境, 可利用语言进行简洁易懂的描述, 并可以配上表情、手势, 做到绘声绘色, 使学生进入情境。如在教“have to do”时首先我提供了这样的语言情境:Today is Sunday.I want to see an interesting film.But my mother is ill, so I have to look after her at home.在这种语境中, 学生很容易理解“have to”的确切含义, 再通过一些提供上下文情境的练习, 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它的用法。

四、电教丰富情境

电教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教“bad-worse-worst”时我制作了三张幻灯片分别是三位同学在考试中的成绩:Jim 60分, Tom 50分, Jack 40分, 鲜红的分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出:Jim is bad.Tom is worse.Jack is the worst.这就说明了学生们在所给语境下能理解运用所教的知识。多媒体具有容量大, 信息多, 趣味浓、效率高的优点。例如在教“Ann's birthday party”一课时, 学生对外国人的待人接物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不甚了解, 而且文中生僻单词较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用多媒体播放了课文的全过程录像, 让学生看图像简述, 台上台下都为party的活跃气氛所感染, 学生也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社交方法。总之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条件下利用多媒体教学, 学习语言, 讲解清晰, 声情并茂, 动静并蓄, 使学生能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

实践证明, 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可以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虚为实,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便利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施教学目标, 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可以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 化虚为实,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具体化。这样,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能便利快捷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施教学目标, 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儿童应有良好的环境 篇13

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是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一个小孩子在诡诈恶劣的环境里生长,到大来也会变成诡诈恶劣的。一个小孩子在忠厚勤俭的环境里生长,到大来也是忠厚勤俭的。这是什么缘故呢?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都给他坏的印象,那他所反应的大概也是坏的;假使他在很好的环境里生长,他所听见的,所看见的,都给他好的印象,那他所表现的大概也是很好的。

有一次,我从普陀乘船回上海,船上的环境,非常恶劣。船上有一个16岁的小茶房,他看起来倒很聪明,但是受了环境的影响,他居然也吃起香烟来了。我就劝告他说:“香烟是有毒的,你这样小小的年纪,怎么可以吃呢!”他就不声不响地走开去了。过了一息,我看见他居然大叉其麻将。这小孩子曾经读过四年书,看起来玲珑可爱,但是生在这种环境之下,也就同化了。我们不能说他坏,我们不得不归罪于环境,你说要小孩子不受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有几个?有几个能超出环境之上的?对于我们的小孩子也会发生更大的关系,发生更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为小孩子创造优良的环境。

小孩子生来一点没有什么观念的,但是他有几种基本的能力;(一)接受外界的刺激;(二)这种刺激在脑筋中或者可以保留着;(三)他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发生相当的反应。? 这三种基本的能力,是他一生做人的基础。刺激就是从环境来的,好的刺激,就得到好的印象,坏的刺激,就得到坏的印象。他听见家庭里常常骂人的声音,他后来就不知不觉的也会骂人,他虽然不晓得骂人是好是坏,他看见成人是这样做,就这样学。他看见成人随地吐痰,他也不知不觉地随地吐痰,他不晓得随地吐痰是好是坏,他看见成人这样做,就这样做。

反过来说,他生活的环境是很优美,他听见很好的音乐,会不知不觉地歌唱起来。他看见美丽的图画,他也来画画看。他看见别人说话文雅,走路轻快,他也会慢慢儿说话文雅,走路轻快的。

总说一句,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从所得的印象中,发生与印象有关的动作。所以古时候孟母要三次迁居,这是孟母深深明了小孩子到了那种环境,就会做那种动作来的。

环境究竟是什么意思

“环境”两字,普通是指儿童所接触的那些静的、呆板的物质。其实,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且人的环境,比较物的环境还要重要,这是什么缘故呢?

因为人的动作,可以直接影响小孩子的动作,他看了就可以模仿,一张死的桌子,一把死的扇子,虽然可以给小孩子一种刺激,但是有时候桌子、扇子竟会不发生什么效力的。

小孩子应该有什么环境

一、 游戏的环境

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的敲手踢脚,独自玩弄。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这里,忽而爬到那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动了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游戏动作比从前还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的玩了;从前,他只得敲敲棒头,听听声音,现在,他要背着棒头当枪放了。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精神比从前更加充足,知识比从前更加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动作也和从前不同了。他喜欢玩各种游戏,什么放风筝、踢毽子、斗蟋蟀、拍皮球、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

游戏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游戏的环境,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做父母的应当让小孩子有适宜的伴侣,得着优美的影响。这样,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很快乐,知识就会增进,思想就会发展了。

以打球来讲,外国八九岁的儿童,就能打棒球。从前我在美国巴尔的摩读书,看见一个邻居的小孩子,歪戴了球帽,肩了棍棒,在路上打球,打得很好,每次都打得很远,而我打起来,总是打个一空。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们所看见的,所接触的,所玩的都是棒球的环境,而我是初次看见的。不过相当的环境包含相当的设备。

有一次,我到南京去,在火车上看见一个母亲,带了两个小孩子,一个大的,大约四岁,一个小的,大约二岁,小的抱在手里,大的在椅子上。母亲叫大的坐好不要动,大的小孩子坐了一息,就吵起来,要弟弟的摇铃,母亲不给他,他就哭了。母亲叫他不要哭,对他说:“你做哥哥,年纪大了,还要哭吗?不许哭,不许哭!”但是他还是哭,还是吵,后来母亲打了他几下,他哭得更加厉害。那时候我就想到这样小的小孩子,哪里可以象成人一样地坐得牢,他应当有东西玩玩,有图画看看,有事情做做,就不会厌倦了。他哭了好久,母亲就买了一个摇铃给他,他一拿到之后,揩揩眼泪,就笑嘻嘻的玩了。

小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相当的事情做。要晓得不玩不做,不会发展的,譬如他不去玩水,哪里知道水是往下流的,不去玩冰,哪里知道冰是冷的。不要因为玩水、玩冰有危险,就禁止他。一到冬天,就被父母紧关在家里,他看见雪,看见冰,想去玩做父母的总是禁止他。冰雪原是很好的环境,做父母的不晓得利用,反而把小孩子关在家里,无怪小孩子要吵要闹。但是小孩子吵起来,做父母的总是说小孩子的不好,其实是因为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教小孩子。

做父母的往往有一种成见,以为小孩子总是错的,父母总是对的。好象在专制时代,大家以为“皇帝是不会错的,错的是在百姓;皇帝是不会犯罪的,犯罪的只有百姓”。所以从旧式父母的眼光看起来,小孩子总是错的。其实是相反的,错的往往是在父母,小孩子往往是对的。象上面所说的那种情形,做父母的不准小孩子玩冰玩雪,这明明是父母不知道利用环境来教导小孩子,哪里可以说小孩子的不好呢!等到小孩子吵闹起来,还说他是会哭会吵,这岂不是冤煞人吗?所以做父母的,应当给小孩子预备适当的环境,充分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正当的游戏。

二、艺术的环境

(一)音乐的环境?

父母能够随时随地唱唱吹吹,使家庭里充满了音乐的空气,这样小孩子不知不觉也喜欢音乐了。假使家庭中有乐器的设备,如收音机、留声机、风琴、钢琴、提琴、笙、箫、笛等,那就更好。总之小孩子应有音乐的环境,小孩子学音乐,要从小学的;可以说世界上的音乐家,没有一个不是从小学起的;就是普通的小孩子,要学音乐,也必须从小学起。大了学起来,是学不好的,现在我把我的经验说出来做个例子:

我的大女儿秀霞,从小就有音乐的环境,到了七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学弹琴,学弹琴耳朵是很要紧的。耳朵不能辨别琴声,琴是学不好的.,但是我们不晓得秀霞能不能够辨别琴音。? 钢琴上的声音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一种是相对的。所谓绝对的,就是在琴上不论那一个音,一弹就听得出;相对的是刚听了c音,或f音,再弹别的音,这个音他能听得出来。相对的音容易听,绝对的音很难听出来的。

有一天,我到秀霞的音乐老师的家里去玩,看见她的六岁的女孩子光光,会听绝对的音了。我想音乐家的小孩子,大概从父母那里得着了相当的遗传,所以会听绝对的音,没有什么奇怪。但是,秀霞对于声音的辨别有没有遗传呢?我想是没有的,因为我们俩对于音乐是不行的。所以我一回到家里,就开始教她听c、f、e的声音,我先教她闭了眼睛猜猜看,在半小时内,猜了20次,她就能把琴的c、f、e三个音,差不多都能辨别出来了。从那天起,我就再教她听音,过了一个星期,在中央c的音程内的音,都能听出来了。过了两个月,在三个音程内的c、f、e三个音,弹两个音,三个音,五个音,甚至于七个音,她都能辨别出来,这个小小的试验,虽然不能说出重大的原理,但是可以说小孩子的听觉,是可以从小训练的。

(二)图画的环境?

小孩子从小就喜欢图画的,我们做父母的不晓得怎样去教他,反而常常把他画图的兴趣打消了,摧残了。有时候小孩子要画图,拿了木炭或毛笔在墙壁上或桌椅上乱涂,做父母的看见了,就要骂他,打他,这样一来,他就不敢尝试了,其实这种现象是给做父母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墙壁上是不应该画的,桌椅上是不应该画的,这是我们都承认的,但是他的画图兴趣,我们不应该摧残的。我们可以给他几张纸,几支蜡笔,一支毛笔或一支铅笔,好好的教他画,他就可以发表他的意思,得着相当的快乐。将来他或许变成一个艺术家,也未可知。

(三)审美的环境?

在家庭里面,墙壁上的布置,桌子上的摆设,都应该有种审美的意味;甚至于房间里的各种用品衣服等等,都应当放得整整齐齐,不应该随便乱摊乱挂。审美的观念,不到一岁的小孩子,已经有了,就是三四个月的小孩子,看见红绿可爱的东西,也显出快乐的样子。假使房间里的装饰布置,都是杂乱无章,小孩子不知不觉也会犯这种毛病。反过来说,家庭里有较好的布置,小孩子不知不觉受到审美的影响,也会养成一种审美的习惯。

三、阅读的环境

目前,阅读的环境非常缺乏,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尽量布置阅读的环境,使小孩子从小就喜欢看书。

上一篇:描写蚯蚓中学生优秀作文下一篇:发电公司春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