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2024-07-06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共9篇)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1

浅谈托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在新教材《游戏》一书中提到:“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地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境性活动,所以游戏环境就成为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而幼儿园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的游戏水平、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也就直接取决于教师为其创设的游戏环境。因此,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工作。”

区域游戏环境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的场所。开展区域性游戏的意图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区域游戏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目标隐含在环境和材料之中;幼儿的主体性变得明显,通过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感知,积累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

托班孩子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且只是在活动中进行,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的性质。因此,针对其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激发他们与其互动,获得有效的经验,是重要的教育策略。

一、调整活动空间,便于幼儿游戏。

活动空间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都会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所以,我们遵循活动空间设置原则,对每个活动区进行了调整。包括桌椅的摆放,光线是否适宜,幼儿取放材料是否方便等等。从多角度考虑,为孩子创设好每一个区域的环境。比如,我班原先的美工区设置在教室门口,并与结构区相隔。这样导致了同伴间活动的互相影响,而且对美工区的孩子来说,洗手不方便。所以,我们考虑到美工区不仅要便于孩子用水,而且要与较安静的区域相隔,便于他们创作。最后调整到洗手间附近并与益智区相隔;又如,我们发现孩子经常会把生活区中制作的材料拿到娃娃家,为了满足他们这种需求,我们就把娃娃家和生活区统合在一起,便于幼儿游戏。

总之,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适当地调整活动空间。有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1 并且能提高游戏的质量。

二、丰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所谓活动材料,是指幼儿各种活动的进行,维持与发展所提供的各种物品、器具与材料等,它是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数量充足,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让材料开放,把原本单纯放置在玩具橱里的材料尽可能地创设在墙面、桌面,通过视觉的刺激,来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在美工区,把所有的工具摆放在桌子上,绘画作品张贴在该区的墙面上。幼儿不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而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场地操作,避免了同伴间的拥挤和碰撞。在生活区里,有一些夹夹子的玩具,我就把图片挂在墙上。幼儿只需用夹子夹上去就能完成了。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其次是让材料不同。一要体现差异性。如在美工区里的剪纸练习。在初期摆放了随意剪纸,但材料质地不同,有广告纸、图画纸等;在中期投放了沿线剪纸,有曲线和直线,有粗条和细条。又如在生活区里的穿珠练习,有鞋带的粗细、长短之分,还有皮线。这样材料不同,难易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二是体现多样性。即一种材料可以有多种玩法。如生活区里的袜子,可以用来夹袜子,又可以用来袜子配对,还可以帮娃娃穿袜子;多样性还可以体现在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材料。比如在生活区里的夹子不仅有大小,而且松紧也不一样;喂食玩具里提供的有螺蛳壳、蚕豆等自然材料,还有自制的小鱼、萝卜、蘑菇等手工材料,而且相匹配的餐具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筷子、镊子、调羹、叉子。总之,材料有了多样的变化,孩子的兴趣更高,活动的时间也更持久。三是体现趣味性。对于托小班孩子来说,他们最喜欢有角色,有情境的活动。所以,材料的投放也要具备这些条件。就更能吸引他们了。我们在美工区根据主题的需要投放了“给娃娃穿衣服”“给小动物喂食”的材料。在生活区投放了“给娃娃梳头、扎辫子”“给小动物穿衣服”等材料。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双重角色指导,促进幼儿不同水平的发展

教师在与幼儿的游戏中,应注意以自身的双重角色身份影响幼儿的行为。首先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2 相互交流,遵守游戏规则。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再就是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主体积极的创造性行为。其次,教师需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清楚地意识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工有目的地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比如,可以以鼓励性的激励幼儿完成任务;也可以是激发趣味性的。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可通过教师启发,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可以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总之,我们教师要承担好游戏伙伴与教育者的双重身份,注意以潜在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施加影响,更好地激发起幼儿活动主体的自主性,积极能动性,达到通过游戏促进发展的目的。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环境的创造者,就要学会探索,创设丰富、多样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孩子们在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学习,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2005年6月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2

如何创设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健康舒适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呢? 首先要遵循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既体现教育目标,布局合理,体现安排的科学性,又美观温馨,色彩协调,风格和谐,使幼儿感到清新美好。

一、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是生理现象, 还表现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弱。因此在所创造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创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要求的环境。小班幼儿大多以模仿为主,思维是伴随动作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活化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每个区域的游戏品种都应该是多样性的, 如果只有单纯的一两样材料,孩子玩久了就厌烦,因此在区域里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很有必要。

1.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幼儿的活动质量。因此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因此投放材料时,要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

在我班的寿司屋中, 我们为幼儿营造日式料理店神秘安静的氛围,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有三文鱼寿司,寿司卷、紫菜包饭等。还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多样化,而且操作很方便,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投 放多层次 、多样性的游戏材料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

我在美味寿司屋里投放了具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小班下学期,简单的半成品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 因此我提供了一些用橡塑纸剪的蛋卷皮,红色、粉色、绿色、黑色分别为胡萝卜、香肠、蔬菜和海苔,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

我们的超市虽然场地小,商品并不少,但是我会将超市合理地划分为三个区域:日用品区、蔬果区和饮料区,根据划分区域投放多样材料。各种不织布制作的蔬菜水果及鱼虾,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爱不释手。

3.投放结合近期的教育目标的材料

每个主题都是不同的, 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符合主题的变化,这样既不会像炒冷饭一样反复玩这些材料,又能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在区域环境的创造中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中,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春天到了,我们在生活区结合自然角新增开心农场的区域游戏,用栅栏划分为土地和草地两块区,提供许多菜场里没有的蔬菜、水果、青菜、胡萝卜等,规定幼儿每一排只能插一样蔬菜,每段时间请农场管理员收割,并且将它们贩卖到外面的菜场里,从而获得收益。另外,还可以结合之前用刺毛粘贴苹果,等到苹果熟了摘下贩卖。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投入,并且按照要求游戏,对这个区域的游戏非常感兴趣。

我们会根据主题变化提供符合主题的阅读材料。在进入书屋前, 我会先选择一名图书管理员, 他是负责整理和看管的,经过上学期训练孩子们基本知道阅读的规则:“轻轻拿,轻轻翻,认真看。”娃娃家的姐姐弟弟、爷爷奶奶等都可以进入阅读区看书和借书。活动结束后借书者和阅读者将书放回原处,由管理员进行最后检查和整理。

4.投放具有安全性的游戏材料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自大自然和幼儿, 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我们通过很多途径收集废旧材料,但是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发霉,有很多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凯蒂工程队提供的材料是相对比较安全、卫生的,我们用软垫拼成一大块游戏区域,随后将“施工中”的牌子竖起来,这样孩子们就知道这里是搭建房子的地方,不能靠近,我们还让家长从家里带来奶粉桶和旺仔牛奶罐,将它们清洗干净,考虑到牛奶罐喝完以后会有一个比较尖锐的洞口, 因此在每一个牛奶罐上用橡塑纸将洞口封闭起来。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3

一、自主商定,游戏环境更适宜

《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让环境与幼儿进行有效互动,既美化环境,又起到教育功能。让幼儿自主协商制定规则,然后将规则以图画的方式粘贴在墙上,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如此实现让墙面说话的教育价值。

如,幼儿经过协商,幼儿觉得在游戏时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于是他们用表示音量的符号画成规则图,贴在区角的墙壁上,以此提醒自己和同伴要声音轻;另外,每个区角侧重的规则重点有所不同的实际情况,孩子们还设计了不同的区角规则图。如,科学区墙面上画的是小孩的头、问号以及记录纸和笔,表示在科学区要动动脑,玩一玩,做记录;美工区墙面上画的是颜料盘、彩笔、剪刀,表示在美工区要动手画一画,涂一涂,做一做,等。由于这些规则都源于幼儿的自主协商,因此能够促进幼儿内化这些规则。总之,通过协商,幼儿将制定的规则以自己喜欢的形式画下来,并粘贴在相应的区域墙面上,能够很好地提醒和制约幼儿在相应区角中的行为,促进其进区意识与学习品质的良好发展。

二、图示展示,游戏活动更自主

《指南》的“说明”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这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點就是做中玩、玩中学。同时,根据幼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性,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示例,提供幼儿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

如,在美术区,提供折纸的步骤,幼儿根据图示,对照学习,一步步折,自主探索新纸工;在数学区提供各种不同排列的图片,让幼儿自主选择物品,设计排序,进行排列等;在建构区张贴生活中具有美感的建筑、幼儿喜闻乐见的公园等图片,让幼儿自发地设计,或者和同伴一起设计,根据设计图自主搭建;生活区提供编辫子,系鞋带,做点心等各式分步图例,当幼儿游戏需要时,随时选择进行游戏等。通过这样的图示暗示,可以为幼儿创设一种自我学习的温馨环境,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探究的欲望,让幼儿游戏活动更自主。

三、合理规划,材料摆放更有序

《指南》特别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指出成人应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生活自理的条件,让幼儿有机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教师要适当放手,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在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收拾和整理也是游戏的环节之一。

只有合理规划,材料摆放有序,在游戏中,幼儿能既快又好地收拾和整理。在区域材料摆放中,教师可有意识地按照各区材料的性质进行相应的分类,以便幼儿有序收放。如,美术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涂鸦类、折纸类、捏泥类。涂鸦类包括笔、颜料、画纸等材料;折纸类包括彩纸、图示、装饰线等材料;捏泥类包括图示、模具、彩泥等材料;数学区可以将材料相应分为益智类、数学类。益智类以棋类、迷宫、七巧板材料为主;数学类以数的组成、排序、图形等材料为主。通过这样合理地规划摆放,并图文并茂地贴上标识,如观察类画放大镜,测量类画尺子,益智类画迷宫等,一方面有助于引起幼儿对符号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设了条件,让其学会主动有序摆放材料,培养文明习惯和秩序感。

四、家园配合,材料更生活化

材料作为幼儿游戏的主要物,在收集整理上,光靠老师的力量是片面、微弱的,要发挥家长作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制作游戏中所需的游戏材料,既大大提高了游戏材料的开放性,丰富了游戏情节,又激发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幼儿游戏的质量和水平。

家园合作、共同收集的自然生活中的废旧材料,更贴近自然生活。我们将之投放到区域游戏的材料箱中,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废旧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游戏行为的限制比较少,目标隐蔽,但对幼儿来说自主操作和创作的空间更大,幼儿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力、兴趣,充分地进行想象,并赋予材料独特的意义。如,木片可以变成娃娃家的饼干,美术区的装饰物,表演区的打击器材。纸箱、铁罐用于建构游戏,搭建出创意建筑,用于娃娃家,作为盛物的器皿等。适逢中秋,家长提供了中秋月饼盒,孩子在游戏时,用橡皮泥做好各种形状的月饼,用水果印章刻在月饼上,把水果月饼放在月饼盒子里,开起了月饼店。这些自然生活中的材料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一物多玩,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在区域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创设适宜的环境,投放合理的材料,都有助于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活动平台,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动机,让幼儿通过自主学习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促进幼儿全身心的发展。

班级环境区域创设活动方案 篇4

区域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定时间里,让幼儿在设置的各活动区内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展开活动,例如角色活动区(娃娃家)、建构活动区(建筑角)、科学活动区(数学角)。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具有年龄段特点,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大班幼儿的区域活动是为5—6周岁幼儿的自主性活动需要而创设的。与中小班幼儿相比,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情绪情感表现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和不同,游戏经验也更丰富,幼儿间的互动交流也更频繁有效了。因此,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应该针对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自主性、合作性游戏需要,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发展幼儿创造、探索、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各区域活动的地理位置以及互补关系如何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一般以动静原则为主来划分场地。较为吵闹的、幼儿互动较为频繁的活动区域通常集中在相邻不远的场所。例如角色区的“新鲜水果店”“电脑形象设计中心”“飘影发型设计中心”集中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形成了热闹的“商业一条街”。较为安静的、幼儿单独或二、三人共同活动的区域可以集中设置在教室的一端,或

分散于教室僻静角落。如进行美工创作的“艺术工作坊”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走进科学”集中设置在教室北边较为宽阔的地带,便于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自由操作;“乐乐书吧”设置在远离其他区域采光条件好的大窗户下,两个硕大的蘑菇形书架就像两堵墙使书吧自成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天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活动,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具有开放、自主的特点,能更多的体现幼儿的自主愿望和行为。但是怎样做才能既让幼儿遵守必要的活动规则,又不影响区域活动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呢?怎样让幼儿在秩序井然的活动中体验与材料、同伴的协调互动?答案在于建立“具有规则提示”的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理解活动规则的运用和意义,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客观上也能保障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般规则提示包括活动区域人数的提示、活动时间的提示、操作过程以及评价的提示,不同的活动区域可以利用墙饰、图文标志、操作材料、家具、建筑物等形成不同的规则提示。

由于活动空间、活动区域的自身特点等因素的限制,各活动区域只能容纳数量有限的部分幼儿,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幼儿和活动区域数量确定各个活动区域的人数;从另一方面来说,大班幼儿活动目的性和计划性已经进一步增强,能够根据自己的游戏愿望和游戏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项目。各区域活动标志用图文两种形式表示,对应各

区域名称有一排小插袋,插袋总数大于幼儿人数,以放宽幼儿的选择范围,充分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一般说来,大班区域活动时间为四十分钟左右,整个区域活动过程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幼儿的活动、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及评价三个部分,大部分活动时间完全由幼儿自己掌握。在游戏的某个阶段或合作游戏中,时间提示既能帮助幼儿安排自己的游戏进程,与同伴约定游戏次数,又可锻炼幼儿的时间概念,增强幼儿对时间的认识。

区域活动材料时幼儿操作,探索的学具和物质基础,教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就会引发相应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不同区域的活动,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

角色区是幼儿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通过模拟、想象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游戏,需要在游戏中运用各种逼真的玩具以及玩具代替品和半成品材料支撑游戏的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玩具物品不仅要坚固耐用、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而且要数量适宜,仿真度高。

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已经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意识和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能够有意或无意地将生活经验自然地运用到游戏活动中。仿真度高的玩具物品或是真实材料的运用,更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和活动兴趣。在现实情况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景象却是,角色活动区里一排排、一堆堆已经破旧的塑料仿真小玩具充斥孩子们的游

戏空间,数量并不少,足够幼儿把玩一段时间,可是其中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操作程度低,使用功能有限,不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使用物品的兴趣和探索热情。玩具的数量应该与幼儿的人数相匹配。适宜的玩具数量不仅可以减少因争抢玩具物品而导致的人际纠纷,而且可以引发幼儿间的合作、轮流使用、等待的意识。如果说角色区需要的材料主要是逼真的玩具或替代品,这些高结构性材料,那么美工区就绝对需要纸、布、线等低结构性材料,以及笔、剪刀、胶水等工具。美工区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丰富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创作的灵感,无论最终作品“好看”还是“不好看”,“像”还是“不像”,对于幼儿来说,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不同材料的特性,在尝试中摸索出符合自己内在建构需要的材料的使用方法,体验自由创造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也许不比在教师指导下学会做一件作品的收获小。就是所提供的材料不仅应从市场上购买,而且还应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以及大自然中的物体进行美工创作,这不仅是为了提倡“美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用美的心灵巧的手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大班幼儿的学习目的性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在大班的数学活动区中,一定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不然幼儿不感兴

趣。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此外,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个体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差异。科学探索区与数学活动区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活动材料更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幼儿在动手动闹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例如,给幼儿一艘轮船模型,让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认识轮船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作用,并不是真正的探究活动。如果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轮船模型中的门、窗,让幼儿自己拼装出一艘轮船,就是一种探究活动。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5

程磊 08-06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造型,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在考虑区域环境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红、黄、蓝、绿这些为小班年龄幼儿所认识、所接受的大色块,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种童话城堡般的视觉感受。

例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选用了嫩绿色的基调制作了一个“春姑娘”,使教室一下子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每天都会认真的为春姑娘的绿裙子“锦上添花”,还会洋洋得意的向同伴介绍自己为春姑娘做了一朵什么颜色的小花。

在“夏天真热呀”主题活动中,我用蓝色制作了一把古色古香的大扇子,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夏天来了”。孩子们在这把大扇子下,用他们灵巧的小手或用彩纸折,或用蜡笔画,或用雪花片搭出了一把把可爱的小扇子。

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在选择区域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班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熊、小青蛙等动物为主要造型,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动物时,情不自禁的就去投入区角游戏的活动中去。

在主题活动“熊的故事”中,我制作了可爱的“小熊一家”。小朋友可以在家里用吸管为熊爸爸做一条漂亮的领带,为熊妈妈烫卷卷的头发,给熊宝宝可爱的蝴蝶结贴上美丽的图案、花纹。

在“打电话”的活动中,我在版面上绘画了可爱的小动物的造型。孩子们会很认真的将他们折好的电话送给这些“朋友”,还会和他们通过“电话”说悄悄话呢!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游戏化情景强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选择的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娃娃家”中,我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家”:桌椅、沙发、小床、梳妆台、煤气灶……活脱脱地环境让孩子们觉得这里就是娃娃的家,他们就是娃娃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很乐意在里面抱抱娃娃、给娃娃吃饭。

同时,教师要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活动兴趣,不断的添加一些小道具用以丰富游戏的情境性,从而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洗衣坊”里我们先放了一些晾衣绳、夹子和箱子,孩子们就把娃娃的衣服晾一晾、叠一叠,然后按裤子和衣服分别放到两个箱子里,但是很快他们就失去了兴趣。然后我们又陆陆续续的添加了水龙头与水斗,孩子们就多了开关水龙头、洗衣服的情节;添加了洗衣机,孩子们就出现了按一下洗衣机按钮,让衣服甩干的动作;添加了熨斗,他们就会像模像样的把衣服摊开熨熨平。“天气越来越热,宝宝都出汗了”有一天我在“娃娃家”里大声的自言自语,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相应,他们纷纷提议给娃娃洗澡,于是娃娃家中有多了一个“淋浴房”,有浴盆、淋浴器、沐浴露……现在,爸爸妈妈们每天都会给娃娃洗澡,还要给娃娃扑粉、擦花露水呢,还不忘把娃娃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一洗、晾一晾呢!

又如在“嘀嘀叭叭呜”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汽车城”的游戏内容。孩子们先是在“汽车城”中摆弄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小汽车,并按汽车的颜色、大小停放到不同的停车场,后来用收集来的废旧纸盒、积木制作自己喜欢的汽车,玩了一阵又觉得不过瘾,我又帮他们找来大的纸板箱,这下他们又忙开了,有的为乘客穿“花衣服”,有的给汽车贴“油漆”……可汽车造好了要到哪里去开呢?教室里又变出了一条“大马路”。马路上会有什么呢?有警察、有红路灯、有标记……瞧,小司机们开着漂亮的小汽车神气的上路了!

正是有了不断提供的小道具,才使得幼儿在这个游戏中的游戏情节、游戏情景被不断的丰富、推进。

三、选择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而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

活动材料,更便于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比如在“夏天的小池塘”里,为了配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我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美工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刷子利用“油水分离”的特性刷荷叶;能力一般的幼儿可以用蜡笔给小青蛙涂色,能力稍强的幼儿还可以剪贴小青蛙;绘画能力强的幼儿用毛笔按压的方法画荷花。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班幼儿,我在“小池塘”里摆放了几片标有1——4数字的“荷叶”供幼儿数一数、跳一跳。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小青蛙在荷叶间跳来跳去并发出“呱呱呱”“噗通噗通”的声音,能力稍强的幼儿可以按照荷叶上的数字顺序来有选择的挑荷叶跳,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荷叶上的数字来决定站几只“小青蛙”,并按数字改编儿歌《数青蛙》。

在“小青蛙捉害虫”时,不仅“虫子”有粗粗圆圆的、细细长长的不同难度,连工具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有勺子、筷子、镊子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

科学创设户外游戏环境论文 篇6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欧美的“游戏场运动”,到现如今风靡国内的浙江安吉的户外游戏,人们一直在探究如何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户外环境。一个好的户外游戏场应该是怎样的?它应当是幼儿的户外乐园,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能够满足幼儿运动和游戏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想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那么,幼儿园在进行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时候,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又有哪些具体方法?

户外环境规划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在户外动作幅度较大且运动较为激烈,发生意外伤害的频率较高。因此,保障幼儿安全,是户外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保障幼儿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户外游戏场地的设施器材、玩具、绿化等,都要保证无毒无害、无尖锐突出物,坚固结实,不存在安全隐患,攀爬类设施下应铺设一定厚度的具有柔软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沙、碎木头、胶垫、木屑等;二是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需要有成人在场进行督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设施器材;三是对游戏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与清洁。

多样性原则。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需要多样性的户外环境支撑,而户外游戏环境的多样性又反过来激发了幼儿多样的玩法,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条件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是创造不同的游戏场地。户外游戏活动场地应规划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以活动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静态游戏区与动态游戏区;以场地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跳落区、游戏区、通道区、转换区、服务区;以游戏用具划分,可以分为沙水区、装扮游戏区、大型器械游戏区。二是游戏器材应多种多样,兼有简单、可运输的、固定的和复杂的设备,支持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三是应考虑幼儿性别差异,使得游戏场地与游戏器材可以兼顾男孩与女孩的需要,使幼儿都能成为游戏场的主人。

适宜性原则。户外游戏场设计的适宜性原则,一方面是对幼儿年龄的适宜性,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因地制宜性。

户外游戏场的设施设备应当适合于幼儿的年龄、身材、活动能力的特点,具有发展适宜性,并让幼儿容易接近、乐于接近。户外游戏场的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应当重视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利用,能够就地取材,例如盛产竹子的地区,可以尝试利用竹子作为游戏场的主要材料,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也符合经济性原则。还应注意与人文环境相和谐,游戏场的创设要注意与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相和谐,吸收当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也可吸收到户外游戏场的`设计中来,不要盲目求新求异。

生态性原则。人造的攀登架形成不了适应自然所需要的“真正”的攀登能力,沙坑和沙箱无法比拟真正的海滩、河滩所能带来的快乐,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使儿童远离了大自然,丧失了在野外自由嬉戏的乐趣。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弗罗斯特说:“提供一个创造性游戏场的最经济标准,乃在于保留其最原始自然的特点。”因此,专为幼儿设计的户外游戏场地应坚持生态性原则,注意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应选取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场所,充分利用好土壤、自然通风、日光、降水,配以良好的植物配置,使得户外游戏场地可以形成—个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且在设计中加强对泥沙、石头、鱼虫、花草等自然元素的应用。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调节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小气候,如降低风速、减少辐射热、降低噪声等,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无障碍设计原则。户外游戏场地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在智力或身体上有残障的幼儿,帮助幼儿克服交通、技巧和信息障碍,保证场地环境及设施器材具有良好的接近性以及适宜的尺度,使这些幼儿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

具体来说,对盲童来讲,游戏场地中要具备多样材质,加强肌理感的游戏设施以及有悦耳声响的设施,以便于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触摸、嗅、听等来感知。地面要绝对安全、平整,没有障碍物,游戏设施边缘材料要连续地微变、有节奏的凹或凸以有效暗示。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幼儿,应在游戏空间中设置显示媒体以及指示系统,以此来提高安全性和空间识别性。

户外环境创设的方法

首先,要有大小合适的空间。一般意义上来说,户外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助于幼儿充分地施展与活动。我国规定幼儿园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场地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屋顶与走廊等区域。

其次,要对空间进行科学的分区。一是表现性活动区。表现性活动区可以允许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环境创设中,可以在户外为幼儿开设角色区、表演区,提供多种多样的道具服装。在户外建构区,有更大的空间允许幼儿进行建构,因此可以投放数量更多、体积更大的玩具,使幼儿获得与室内不同的体验。户外美工区既可以将室内的材料投放到户外,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幼儿园的沙地、土地,幼儿可以直接用木棍作画,树叶也可成为幼儿的美工材料。

二是探索性活动区。玩沙玩水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将绘画、建筑、塑型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户外玩沙区应设置在幼儿园的一个角落,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活动,或者与水区相连,也可以扩展幼儿的玩法。在沙区配备沙铲、筛子、沙锄、小桶和一些小型的玩偶。水区的设计应以蓝色为底并配上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容器、导管以及沉浮物品等。种植养殖区是较为受孩子欢迎的户外区域,在这个区域,幼儿通过照顾植物动物,既得到了一些关于自然常识性的知识,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与责任意识。在此区域需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服装、手套以及清洗用品。

三是运动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是户外占地面积最大,使用程度最高的区域。固定运动器械区是活动范围较大且幼儿活动较为激烈的区域,该区域的场地一定要松软,不能够设置在水泥地上,应设置在草坪、塑胶或者软性材料上,并与其他区域隔开一定的距离。固定运动器械区宜为幼儿提供多功能式的复合型设施,满足幼儿钻、爬、滑、攀等多项活动的需求。可移动运动器材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多种多样、多种玩法的运动器材,并在器材的存放处放置器材玩法与收整的方法,引导幼儿玩完之后收整。自然游戏区则要保障幼儿不被植物挂划或绊倒。

第三,户外绿化带。绿化带是户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全活动的小天地。与此同时,绿化带也成为户外游戏区域的自然划分物。

幼儿园的绿化物应高低错落、轮廓多变、色彩多样,能够体现四季不同的特点。户外低矮植物要定期裁剪、合理布局,有造型的变化与美感。树木宜高低疏密、错落有致,既能提供阴凉,又不会影响建筑物的采光。户外的盆栽花卉应放置在幼儿容易欣赏与观察的地方,要四季有变化,时刻有新意。

创设良好环境促进游戏发展 篇7

一、在民主化环境中诱发幼儿自主游戏

1. 使用平等的语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常用讨论和商量的口吻与他们对话。如经常说“能不能?” “让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等等,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这样他们就敢于与老师交流、提问,可为下次活动打好基础。如, 在主题活动“三只熊”中,幼儿对大、 中、小物体配对有疑议,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大的人 (物) 就配对大的,小的人 (物)要配对小的。在多次的讨论后,我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并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2. 把握介入的时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穿梭于不同的区角间,幼儿的活动往往因教师的问话而中断,使教师行为无法与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先听听幼儿在说什么,然后再决定对幼儿说什么话。通过倾听幼儿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点,把握了幼儿活动中的矛盾,并从幼儿现有矛盾入手,然后再提出问题,推动幼儿活动向预定目标进展。

3. 拓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幼儿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教师可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寻答案;不断地深化、拓展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发问、在情境中释疑,然后达到拓展幼儿问题意识的目的。如,在游戏中幼儿问:“如何能将彩泥压成扁圆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只是告诉幼儿可以从周围选圆形的东西试试看。在试过后幼儿兴奋地告诉我,各种小圆盖可以压出扁圆,并且还发现随着瓶盖大小形状的变化,压出的彩泥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接着幼儿又引发出“如何将压好的圆从瓶盖中取出来”的新一轮问题讨论。

二、在调整环境设置中启发幼儿深入游戏

1. 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环境。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发动各方面的作用,使大家都关注环境的创设,让环境真正地会“说话”。

2.根据幼儿的关注点,及时更换环境。环境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 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无形老师”。所以, 在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和利用环境,提供相关材料,注重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引发幼儿生成问题,支持幼儿探索问题的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生成问题的能力。

3. 根据活动的发展,及时增添材料。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他们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各种材料的使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如,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益智类游戏“花篮”。在操作中有的幼儿就“春天的花”生成许多问题:“春天有迎春花、梨花、桃花、李子花,还有什么花?”对于幼儿的种种疑问,教师可本着鼓励的策略,灵活调整原有计划,追随幼儿思维,投放幼儿感兴趣的花。不久之后教室的“小花园”中就会贴满幼儿拿来的照片、图片、回言条等,这使幼儿生成的问题得以更深入地挖掘。

三、开辟多种渠道,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究游戏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不能替代的, 更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在教育活动中,需要各方面综合全面的知识, 而靠教师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很系统很深入地开展的。很多幼儿在“小问号”栏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也难以搜寻到。而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收集,或是将家长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则可以满足很多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在“苹果和橘子”的主题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进一步观察、操作,我们让家长采用部分变换的方法, 把水果蔬菜做成各种娃娃和水果幼儿园,使材料增添了新鲜感和可操作性; 还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赏、制作水果娃娃、箩卜船、黄瓜鳄鱼、土豆刺猬等。 这些形象可爱的造型牢牢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在家长、幼儿、教师三者共同的参与中,大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相关材料、制作玩具,更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中班美术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篇8

关键词:美术区域活动;班级环境;互动

班级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隐性资源,在开发幼儿智力、促進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和功效,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班级环境创设也成了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班级环境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而美术区域活动的开展,能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身心发展,适合兴趣、认知水平,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全面主动发展的条件。相信资源和条件的同时具备,更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从幼儿生活最多的活动室环境创设做起,尊重幼儿,把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和幼儿的智慧,将美术区域活动的资源融入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支持、引导幼儿和环境之间互动,使环境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经过一年多时间对美术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互动的实践、探索,我有一些收获和想法,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有效的利用区域空间为班级环境做准备

在开展美术活动以前,不是盲目的自己创设各种空间环境,而是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使活动室内的每个角落尽可能地成为幼儿游戏的主场。中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已经逐渐丰富起来,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也相对提高了许多。空间的布局要合理巧妙,比如:用玩具柜分割区域,正面的柜子里放各种材料或立体作品等物品,背面的版面可以用来张贴幼儿的页面作品;还可以利用走廊、转角处设置活动区域,比如:把表演区设置在走廊,既节省了空间,也便于美工区幼儿制作的成品展出或投入其区域使用。我们还可以把美术区域和其他区域结合起来,创设区域间的互动环境。比如:根据其他区域的活动要求,在美术区域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其他区域所需的道具或者材料。而在墙面装饰中要体现幼儿的认知特点,以板块分类,色彩上以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以结合主题内容,幼儿在美工活动区制作的作品为主。

如何合理、科學的安排、划分区域让我们老师也费了很多心思,起初在活动前、活动中我们不断调整,以充分利用班级有限的空间环境来设计各个区域。我们还利用废旧材料把墙面装扮成和主题有关的情景,幼儿在操作时可以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自由添加到墙面的环境中。在秋天的主题中,我们用废旧的报纸做成了秋天的大树,孩子们利用各种方式装扮出来的树叶就添加到了大树上和地面上,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天的落叶飘飘的景象。

二、丰富的美术区域材料为班级环境做提升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也积极的采用绘画、剪贴、泥塑等多种美术活动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体验,发展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术欣赏能力。材料的提供要求必须具有多样性,因为不同的美术活动所使用的美术材料是各不相同的。

大自然中的材料能引发幼儿的制作兴趣,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特点提供自然元素的材料。如:在秋天的主题中,我和幼儿一起捡树叶拼画,幼儿兴致盎然的利用树叶的天然造型拼出了金鱼,蝴蝶,长颈鹿,小姑娘等等;秋天水果熟了,家长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幼儿合作用水果做成了小车,娃娃,水果拼盘等。当这些可爱而真实的作品布置在班级环境中时,就像那秋风吹进了我们的活动室里……

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更让幼儿所熟悉,制作起来得心应手。在一次美术区域活动中,我们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来表达对毛毛虫的喜爱,他们决定分开做出自己喜欢的毛毛虫。于是,幼儿有的用手指点画出了可爱的毛毛虫,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七彩的毛毛虫,有的用硬纸版剪成的小圆拼成了看似平面又具有凹凸感的毛毛虫,当各种各样的毛毛虫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们班级有关“春天”的一角时,让我们真心感叹:这不就是孩子眼中的春天吗?五彩、充满生机……同时,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因此,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形式本身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同时,一种美术形式有时可选用多种材料来表现,产生不同效果,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更是丰富了班级环境。将可爱、真实的幼儿作品展示在班级环境之中,这不仅仅带给幼儿一种成就感,还能在幼儿成长的环境中促进他们之间相互发展。

三、合理的班级环境为美术区域活动做展现

班级环境是幼儿美术区域活动展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展现,有时是美术区域活动的起始,有时是美术区域活动的延伸。我们班级环境中的许多作品是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所制作,它不仅是装饰、丰富幼儿生活环境的优秀之作,还能为幼儿间相互学习而所用。在班级环境与幼儿美术区域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班级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幼儿自己有效地将班级环境与美术区域活动相结合起来。在我们班级环境布置与更换中,幼儿积极的参与其中,将手工、美术绘画等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并且我们还及时根据主题进行更换,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环境中的变化,促进幼儿投身美术区域活动的欲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四、班级环境与美术区域活动共促幼儿发展

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完成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在班级环境中的展现,还是班级环境中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如:在“迎新年”的主题活动中,部分幼儿制作的新年贺卡受到大家的喜欢,为了能和同伴互赠卡片,班级幼儿纷纷参与进来,他们制作的卡片还摆放在了公共区的展示台上,供全园幼儿欣赏。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能力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幼儿的相互学习,何乐而不为呢!

《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整体性,就是要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通过区域活动和班级环境的有效互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感受生活中美的事物,为幼儿利用各种形式表现美提供机会,促进幼儿全面的、整体性的发展。

在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方法策略,争取在研究中班美术区域活动与班级环境有效互动的道路上一直不断收获!

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9

总结:浅析本班区域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存在的问题

这次学习了陈老师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研析》,让我对自己创设的区域产生了很多的思考,一开始甚至将问题归咎于一些主观原因(教室环境空间小等),其实自己客观原因上也欠缺很多,现将我班区域活动的存在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调整策略。

一、存在问题:

1、区域环境设置形式化

我园现是一所硬件设施还比较弱的幼儿园,班容量小,但区域活动也已初步全面开展起来。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活动形式重学习、轻游戏,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兴趣,孩子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有些区域游戏规则复杂,不适合幼儿的自主学习,使得区域设置变得形式化,往往孩子们只喜欢去的是建构区和手工区。例如,表演区虽然也准备了一些作为表演的道具,但由于幼儿缺乏游戏经验,教师又没有适切的指导,刚开始幼儿还有一点新鲜感,他们会去摆弄一翻,过两天那些地方就再也无人问津了。

2、材料投放复杂混乱化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活动区域的材料一投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不再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满足不了幼儿的活动需要。活动材料与活动目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投放的目的性不明确。随意性很大,想放什么,就放什么,看到别人有什么就放什么,求新求异中却忽略了游戏的“主人”。在外出参观后,在小班数学区投放了认识二维序数的“动物公寓”,完全高出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有就是材料单调,没有新意。另外,在投放材料时没有层次性,把所有的区域活动的材料全部摆出来,或者投放未归类,难易层次材料混杂,层次性体现不够或未逐步体现,失去了原有的设计价值也忽略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二、调整策略

1、区域设置适宜性

为了让区域设置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调整区域的内容和形式,使区域活动真正体现游戏性。首先要做到吸引幼儿的兴趣,其次要符合低结构游戏的特点,便于幼儿自主操作和游戏,最后要做好幼儿进区活动记录表,以便教师在统计中对比发现,哪种区域形式和内容更适合幼儿。区域设置还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来考虑和安排,每一个区域设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促进幼儿某些方面的发展。区域设置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让幼儿掌握有规律的活动安排。要避免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区域设置,或者因一次特殊活动一时兴起而设置区域。区域活动的设置要能成为幼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且提供给幼儿机会来自主地决定和操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教师对于区域的划分以及各区域的标记方式上也要进行选择和设计,无论是区域还是材料都要有明确的标记。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独特的标记形式,也可以采用图形、美术字等来标记,但标记一定要规范、正确,易于幼儿理解。此外,各区域活动的规则也可以通过标记的方式让幼儿了解。

2、材料投放丰富性

幼儿的兴趣来源于对材料的操作,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如果材料设置不合适,很可能导致幼儿无从下手。幼儿的发展也存在着差距,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其发展状况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速度不同,兴趣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投放材料应以幼儿为主,要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年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来投放材料,教师对投放的区域材料的目的性要有充分认识。在选择材料时,要以幼儿为中心。因此,第一,要选择最贴近幼儿生活的开放性材料。因为,一方面,这些材料对于幼儿来说他们非常熟悉,易于幼儿主动地使用,同时也能及时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或间接经验相联系。另一方面,从生活中而来的材料,对幼儿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第二,要选择最接近自然地开放性材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原始材料。幼儿的天性与自然有着不可阻断的联系,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是需要与自然亲近和沟通。第三要选择最能挖掘幼儿潜力的开放性材料,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教师无法估计,因此应尽可能地发挥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阅读区,是设置在幼儿园班级中供幼儿自主阅读图书的专门区域,它是一种典型而有效的早期阅读环境。有专家指出,在幼儿园班级中设置适宜发展的图书角不仅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的板块,还是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语言表达、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其早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最为关键。那么,如何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小班的孩子创设更多的阅读机会和更好的阅读条件,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呢?接下来我将从本班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自己对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一些调整策略。

一、阅读区环境创设

1.本班实际:我们选择了靠近光源、安静的角落,避免了和喧闹的音乐区等相邻。为了保证空间不拥挤,我们对这一区域做了人数的限定,人数的限定是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好的。除此之外,本班空间小,隔断基本上无法实现,并且在环境上也没有过多的修饰。

2.情况分析:

(1)语言区的划分考虑到要选择安静靠近光源的角落,但是划分不明显。

(2)环境的创设上欠缺装饰和考虑。

(3)由于空间的限制,在物品的提供上可以多一些安全、柔软的的物品。

(4)规则意识靠和孩子商量是一种方法,但是还可以贯穿到环境当中。使规则潜移默化。

3.改进策略:

(1)为突出个体自主学习的空间,区域明显化。

可将这一区域的进行明显的划分,选择蓝、紫、绿等冷色调为主进行这一区域的环境设计,这类颜色清新淡雅,易使人心绪宁静。

(2)在物品提供上,应是安全、柔软的。

可以提供一些软垫、靠垫,供小班幼儿坐和靠,挂上可爱的布制图书袋、简易书架,用于摆放书籍。

(3)创设有序、方便的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空间布置上,教师悬挂书袋、摆放书架时,要保证幼儿伸手能取到柜中最上层书。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将大书小书分开放,便于幼儿学习区分大小,并养成按序收放的良好习惯。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区域内宽松、和谐的氛围,受到丰富的图书刺激后,就会自然激发起主动阅读的兴趣。

(4)环境创设中隐含规则要求:

在地板上贴小脚印标志,表示入区的人数。

通过提供靠垫,来限制入区活动的人数

图书角的一侧墙上设计了一组图标,分别表示:脱鞋入区、鞋放在脚印上,从袋中取书,看书时不大声说话,将书放回原袋,穿鞋出区。这个规则的系列图主要是在托班初期起到提示作用。

二、投放合适的阅读材料

投放丰富的阅读材料是决定幼儿能否主动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阅读兴趣。

1.本班实际:我们的书籍量还是很多的,基本上能保证人手一本,由于书本是纸质的,加上小班幼儿手眼协调差,随着时间的增长,书本损坏度高,因此在日益减少。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有图画且色彩鲜艳的书籍较多。有时为了结合主题内容,我们也会适时增加一些有关主题内容的书籍。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画的有关主题的作品,我们也会一起制作成书籍投放在区域。

2.情况分析:

(1)小班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还比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图书撕破,不当的翻阅很容易使图书损坏。

(2)班级基本上都是幼儿园提供的书籍,而幼儿熟悉的、有趣的书籍提供的较少,(3)书籍量虽大,但更换率不勤,大大降低幼儿的阅读兴趣。

(4)自制图书是比较单一性的画。

3.改进策略:

(1)投放纸质好、可摆弄的阅读材料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除了保证图书的数量充足以外,对书的质量要求较高。由于小班幼儿,手、脑、眼的协调能力还比较弱,常常“眼”不由衷,“手”也情不自禁把好好的图书撕破,不当的翻阅很容易使图书损坏。因此,提供的图书最好为硬壳封面,硬或厚型纸张,装订牢固的。此外,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声响的图书,可以摆弄的图书。

(2)选择幼儿熟悉的、有趣的、简单的阅读内容

熟悉的内容使得幼儿首先在情感上易接受。阅读区中的书可以是幼儿自己从家中带来的,体现了幼儿在区角创设中的参与性,也能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主,对自己的物品会比较关注。每位幼儿都有自己带来的书,一方面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读书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幼儿自己带书,不仅保证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幼儿读物适宜性的要求。

小班的孩子比较适合故事内容简单的,画面色彩鲜艳,有简洁生动插图,语言简单、准确,内容短小、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可以给幼儿一定想象力的空间的图书。

(3)结合主题教学内容,定期更换图书

定期更换一些图书,给予幼儿一些新的刺激,会增进其阅读兴趣。在区角中可以选择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物(其余的大量图书暂时收起)。小班幼儿读图相对于图文要快很多,经过反复翻阅之后,他们对熟悉的图书兴趣会逐渐减小,为此,我们将图书的更换与主题活动的开展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比如,在班级进行有关“小蝌蚪”的话题时,及时在区角内提供了几本有关蝌蚪、青蛙的科普书籍和故事书,自然地调动了幼儿阅读的愿望,丰富了他们对蝌蚪的认识和了解。

(4)各种自制图书:

合适的书是幼儿自主阅读,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关键,所以为了使图书能更好地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可以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自制自编图书。因为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编制图书的内容,还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增加、丰富和调动幼儿的感官,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搜到的几种自制图书,以供参考:

A.巧用手帕自制图书:

手帕图书的优点:第一,柔软安全,便于消毒。第二,像纸张一样的轻巧,但比纸张更牢固不怕挤压,可叠可折耐摆弄。第三,取材方便,可以任意组合。我们可以根据手帕图案内容进行分类,如:《可爱的小动物》、《小汽车》等。利用印有童话故事的小手帕,编制成一本故事书。

B.可以玩的立体图书:

利用一些纸盒的立体性,在6面进行图画编制。孩子在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和游戏相结合,边玩边看上面的图片,然后再说说上面的内容,集娱乐和学习为一体。

C.照片书:

照片是每个家庭比较常见的物品,里面有孩子熟悉的亲人形象和喜欢的环境,有的是孩子亲身经历。这样的书是孩子最有感受、最能理解的书。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收集制作一些照片图书。如:《宝宝的生日》、《我的一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这些图书比较个性化,而且每个孩子都能准确告诉朋友书中的内容,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D.广告纸做图书:

广告纸色彩鲜艳,广告上的形象比较夸张,有很多广告是孩子经常接触的、比较熟悉的。所以,这种类型的自制图书也能成为孩子喜爱的图书。

E.绘画、粘贴编小书:

孩子喜欢涂鸦,也喜欢看成人的画。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将原来画面复杂的图案简单化,突出主题。同样,用布贴制作的图书,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自己绘制或粘贴的图书,可能牢固程度不够好,可以给这些图书穿上一件透明无色的外套,就是把一张张纸塑封起来。这样,图书就坚韧无比,不怕撕、不怕折、不怕水、不怕脏,能很长时间安然无恙。

F.布艺书

随着外来图书理念的充实,自编自制布艺图书正成为老师们新的尝试。这类图书内容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自定,而且不易损坏,非常实用。

G.各种材质制作的图书

上一篇:加弹工艺小节下一篇:高举团旗跟党走 奋力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