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域游戏

2024-06-22

科学区域游戏(精选12篇)

科学区域游戏 篇1

摘要: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索的生动内容,激发幼儿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

关键词:多感官,探究材料,个别化学习,教学相长

区域游戏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由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用作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在获得游戏般快乐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一、适宜的科学区探究材料

事件一:《有趣的响筒》有趣吗?

小班上学期,科学小游戏区里有个《有趣的响筒》科学游戏,当孩子们拿着进区牌自主选择游戏时,我发现很少有孩子来选这个区。这时,朱梓茜对戈伟宸说:“这个响筒太难了,我们去选别的吧!”戈伟宸说:“是的,太难了,我也不想玩。”

教师反思:因为是小班上学期,幼儿的规则意识比较薄弱,我们就请每组幼儿轮流玩。玩下来发现,游戏比较难,虽然在玩之前,我们开展过《认识各种豆子》集体教学活动,可是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很大。我就开始反思,对于这个科学小游戏,是封闭式投放,幼儿要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首先是摇一摇,猜一猜,并在记录表上圈出猜的豆子。然后打开看一看,说一说是什么豆子?)最后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看看自己有没有根据声音猜对了,最后将正确的豆子从正确的图片里圈出来。)教师规定幼儿来玩,能猜出正确豆子的幼儿不是很多。但是当幼儿自主选择的时候,就出现的上面的一幕。

启示:这个游戏虽然是高结构化的材料,可以把它变成具有竞赛性的游戏。增强趣味性,先请两名幼儿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先赢,就可以先选择听筒,听一听,然后猜一猜,打开看一看,猜对的就可以得到一个雪花片当作钱去买烧烤食物。过了一段时间,很多孩子都是自主的来玩这个区域,而且不是为了得到钱去玩烧烤游戏。一次区域活动中,邱钰涵和校铭磊说:“包老师,我们想拿出一些豆子,少一些,可以试试吗?”我说:“当然可以啦。”实验后发现,同样的豆子,数量多少,在瓶子里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校铭磊又说:“包老师,我们这次用的是酸奶瓶,还可以是其他的瓶子吗?”我说:“当然啦!”有的孩子说,我明天带口香糖的瓶子,有的孩子说,我家里有玻璃瓶,有的孩子说我家有养乐多的瓶子……第二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瓶子。我们把各种豆子、米放进瓶子里,这时邱钰涵说:“包老师,这像沙蛋的声音。”我发现她的口香糖的瓶子里装的是小米,摇晃起来沙沙沙,我们以前上亲子课的时候玩过沙蛋,她联想到了她已有的生活经验。她说:“我们可以当乐器来演奏吗?”我说:“这个主意太好了!”邱钰涵说:“我摇出来的声音是沙沙沙,像小雨的声音。”徐晗丁说:“我瓶子里是蚕豆,声音大,是夏天的雨的声音。”一首《大雨小雨》的打击乐和着欢快的笑声回荡在小三班的教室里。

二、集体教学、个别化学习共同探索科学

事件二: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万花筒》

本学期幼 儿园添置 了新的玩具——万花筒。《指南》中指出:“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纵、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我设计的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万花筒》就是让幼儿在拆一拆、装一装万花筒的过程中,了解万花筒的结构,感知平面镜反射的原理,激发孩子们探索的欲望。

教师反思:这节课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孩子学会怎么拆怎么装,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是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因为孩子的个体差异,集体活动中的很多幼儿没有更好的去探索。我把万花筒放在区角里继续让孩子玩,有的幼儿说:“包老师,我试试把手指放在下面,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手指。”有的孩子自己装对了,但听到有的幼儿一片、两片、三片镜子装错了,从万花筒里看到的不一样,他也愿意自己动手试一试,看一看,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孩子还说:“我把花片换成别的东西试试呢?”有的孩子还说:“包老师,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我来做花片,是不是就有很多的我自己了?”……这就是个别化学习可以弥补集体教学中的不足。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他想继续探索的方面继续来探索。不太会操作的幼儿,可以再多拆多装几遍,从而真正发现其中的奥秘,有想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启示:区域游戏对幼儿而言,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的活动。这种开放性的活动让幼儿处于自由之中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幼儿主体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对教师而言,它是一种实施差异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区域游戏不是集体教学活动能代替的。反而他也是弥补了集体教学中的不足。让幼儿能够在区域游戏中得以发展。对于教师,也让我们能够积极反思,也是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科学区域游戏 篇2

(一)、幼儿个人运动会项目:

1、母鸡下蛋:游戏规则:幼儿5人为1组,站在起点线上,双腿夹球跳至终点将蛋下到筐内,跑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随即站到最后。先下完5个蛋的一组为胜。(道具:乒乓球15个)

2、小刺猬运果果:游戏规则:幼儿5人为1组,站在起点线上,将沙包放在头上,保持身体平衡将果果运到对面的小房子里,中途掉下的捡起放好继续前进。先完成为胜。(道具:沙包15个)

3、小乌龟加油爬:游戏规则:幼儿3人为1组,站在起点线上,将乌龟壳放在幼儿后背上,哨声响起第一名幼儿开始爬过地垫,爬至终点接着爬回将乌龟壳交给第2名幼儿。先结束队为胜。(道具:乌龟壳9个)

4、小青蛙运气球

游戏准备: 青蛙头饰 气球

游戏玩法:由家长和孩子分别扮演大青蛙和小青蛙,大青蛙背着小青蛙运气球。游戏分3组进行,每组1个家庭,在50米的跑道上运气球,谁先到达终点,就作为胜利者,给与奖励。(道具:框子3个,气球10个)

说明:家长背着孩子运球过程中,要注意自生与孩子的安全。

(二)、亲子运动会项目:

1、袋鼠跳:游戏规则:家长将幼儿抱起,幼儿抱住家长脖子,双脚夹住家长腰间,家长抱紧幼儿一跳一跳跳过5个圈,将幼儿运到终点,先到者为胜。(道具:呼啦圈15个)

2、小脚踩大脚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幼儿双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幼儿向前跑,幼儿双脚不能离开家长的脚,看看谁先到终点。

3、快乐传递:游戏规则:按1名幼儿1名家长的顺利站好队,每组参赛家庭5个,由第一名幼儿开始跳进圈内,由下往上套出圈,后面的家长接着同样的方法套出圈,后面的人员依次进行,5个家庭全部套完队为优秀胜。(道具:呼啦圈15个)

4、倒挂猴子

参加人数:1孩子+1位家长/家庭(游戏准备:沙包、小筐若干)

游戏玩法:每组四个家庭,孩子用手抱住家长的脖子,脚夹住家长的腰部,在起点线作好准备,哨声一响,跑向指定处,家长双手尽可能多的抓起沙包跑回起点扔进小筐,在规定的时间内,运送的沙包最多者为胜。

游戏规则:行进过程中要保证幼儿的双脚不能落地。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安全。中班运动会项目(一)、集体运动会项目 1.袋鼠跳接力: 材料:袋子,游戏规则:要求幼儿站在袋子里,两手抓住口袋,向前跳,到达终点以后跳回原点,下一名小朋友出发,哪队先完成接力哪队获胜。(道具:跳袋3个)2.赶球:

(材料:羽毛球拍3个、梅花桩12个,筐3个、球10个)游戏规则:幼儿手拿羽毛球拍,赶着球在规定的跑道绕过障碍走,最后,必须赶到指定的筐里,然后跑回起点,将球拍交给下一名幼儿,先完成的队伍获胜。3.大力水手

(材料:扁担纸箱3个、独木桥3个、跨栏3组、沙包20个、筐3个)游戏规则:每人持装有沙包的扁担通过平衡木跨过跨栏,走到终点将沙包放在指定筐内,然后返回起点交给下一名小朋友。4.同舟共济

(材料:呼啦圈3个)

游戏规则:每队各派两名选手,将呼啦圈套入,然后齐心协力到终点,转回再传给下组选手继续进行比赛。(二)、亲子运动会项目:

1、高山流水:

(材料:乒乓球3个、半水管6个)规则:家长跟小朋友面对面站好,一组家庭一个球,每人一块竹片,爸爸(或妈妈)和宝宝两手左右分别握住半根水管,水管上放一个球,采取接力的形式把海洋球运到终点,看哪一组先到达终点为胜。

2、快乐小青蛙(材料:纸板4块)

规则:幼儿移动泡沫垫,家长做小青蛙向前面的垫子跳,直至终点站。

3、坦克车:比赛的形式,一组一组家庭出发,家长跟小朋友蹲在爬行圈里面一直往前爬,爬到终点再下一组家庭出发,速度最快的胜利。(道具:亲子爬行圈3个)

大班集体运动会比赛项目

1、活动名称:挑战极限

(器械准备:沙包10个、独木桥1个、梅花桩4组、筐子1个)游戏玩法:列纵队分别站在起点线处,听到口令后,第一名幼儿头顶沙包从起点处出发,走过独木桥,绕过梅花桩,来到距离终点一米处,把沙包投掷到箱子里,随后直返回起点处拍第二名幼儿的手,游戏依次类推,先进行完的队伍为胜。

2、游戏名称:炸碉堡

(器械准备:平衡木2组、跳绳2根,山洞1组、垫子1块、沙包10个、筐1个、大纸箱1个)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三组在起点线处站好,听到口令后,第一名幼儿走过平衡木,双脚跳过小河(跳绳)钻过山洞,单手匍匐爬过垫子,拿起筐子里的沙包投向前面的纸箱里(纸箱外缘画上碉堡),再从左侧直线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拍手,游戏依次类推,先进行完的小组为胜。3.、游戏名称:跨栏前进

(器械准备:共4道障碍,由牛奶盒拼装组成。)

游戏玩法:10名幼儿分别站在起点,听口令后起点处的第一名幼儿奔跑前进,跨过4道障碍到终点后,再从左侧直线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拍手,游戏依次类推,先进行完的小组为胜。

4、游戏名称:挑夫挑担

(器械准备:桶2个装半桶水、梅花桩4组)游戏玩法:幼儿站在起点线处,听到口令后,起点处第一名幼儿挑担走s形绕过障碍,再绕s形障碍原路返回到起点处将挑担交于第二名幼儿,游戏依次类推,先进行完的小组为胜。大班亲子运动会项目

1、背运球(准备:球3个)游戏玩法:家长和孩子背对背把球夹在两人背部,绕过障碍后返回起点,比谁快。中途如果球掉下应在掉球的地方重新把球夹好,才能向前跑。

2、老虎吃汤圆

(道具:桶3个、乒乓球60个)

比赛规则:参赛家庭1人拿着桶子站在3米线后,另一人依次将20个小球投向桶内,家长在固定的圈内可以移动接球,规定时间2分钟,比比哪组接球数最多,接1个球可得一分。注意:家长不可用手接幼儿投来的球,只可移动身体,让球自然落入篓;家长移动的范围只能在圈子内,不可出圈;孩子投球不可超线。

3、快乐指路

(道具:眼罩或丝巾3个 障碍物3组)

比赛规则:用眼罩或丝巾将家长的眼睛蒙住,家长背着孩子,由孩子指挥家长前行。家长背负孩子必须按照比赛设定的路线,越过设置的路障

4、挤欢乐球

(材料:欢乐球若干,小筐6~8个)

科学区域游戏 篇3

一、科学区域游戏“主题化”

1.主题游戏节

为了展示日常科学区域游戏的成果,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科学素养,多年来我园一直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有鲜明主题的幼儿园“游戏节”或“游戏周”活动,根据幼儿特点和地方特色,我园分别开展了以小制作、小实验和区域小游戏等为主题的游戏节和游戏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渗透到幼儿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全员参与,人人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的魅力。如开展的“巧动手 乐创造”——以小实验为主线的游戏节系列活动为例,我们不仅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创设浓厚的游戏氛围,还举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和闭幕式,活动中分别开展了小班水果创意、中班金爪玉螃蟹壳小制作、大班游戏画活动,再如“小问号”游戏节开展的游戏长廊环境评比活动等等,为科学区域游戏增光添彩。

2.主题科学区域游戏

园本课程的开展,形成了一个个从幼儿身边收集到的科学主题游戏。如:《有趣的电》主题系列游戏,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的各种电动玩具、遥控器、电视机等等,而对于电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为了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着意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

二、科学区域游戏“日常化”

我们在科学区域游戏的开展中注重日常的落实,即遵循游戏的价值,也遵循游戏各要素(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协调、整合原则,从而有效地发挥游戏活动中各要素合力的持续效能。

三、科学区域游戏“社会化”

开放性是科学游戏的一个特点,社会实践是园内科学游戏必要的延伸和补充,为此我们十分重视社会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幼儿园科学区域游戏与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条件,为拓展幼儿进行游戏考察、调查等方面的渠道,我们依靠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游戏实践活动。如幼儿走进社会开展的“生活中的工具”、“哪来的刺耳声”、“马路上的汽车”等一系列活动,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科学区域游戏“电教化”

为配合课题研究,我园申报了武进区区级电教课题《幼儿科学园本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电脑课件等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幼儿兴趣的优势,并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为我园科学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得科学区域游戏目标培养达到和谐、高效。

五、科学区域游戏“家庭化”

为使科学区域游戏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科学区域游戏的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位幼儿的家庭。1.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我园结合学习型家庭的推荐评选,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把科学区域游戏作为重要内容,通过访问家庭、在园接待、家长学园、家长会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2.举行亲子小实验活动。通过发放科学小实验系列活动方案,让家长了解科学小实验目标、方法、原理等,再指导幼儿一起游戏,在亲子小实验活动中获取科学道理,培养科学兴趣,提高家长与幼儿的科学素养。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活动非常支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说明这项活动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已渗透到家庭这块阵地。

我园的科学区域是以生态式游戏为主要方式,尽量以趣味性、生动性、可操作性吸引幼儿,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猜测、独立验证的空间,对待幼儿的提问不敷衍、不推辞,尽可能予以解答,不能回答的带领幼儿进行验证或查阅相关资料,时刻注意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和鼓励幼儿求异思维。

时代在前进,游戏也在日新月异发展。本着以幼儿发展为主的理念,我们将为幼儿在游戏的天地里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在领略、感受游戏魅力。

科学区域游戏 篇4

自主游戏,快乐第一。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活动的主体,我班从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坚持有机整合与合理兼容的原则,创设了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活动区,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通过观察、对比、操作、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个我班幼儿百玩不厌的小游戏。

一、开心农场

“种菜、种蘑菇”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两人轮流扔骰子种菜比赛,根据骰子上扔出的数字,种出相应个数的菜,幼儿相互检查监督是否正确,先种满的幼儿为获胜者。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游戏,幼儿积极性比较高,在游戏中巩固了数字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同时锻炼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但是,一个游戏,幼儿玩的时间长了,兴趣就会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又将这个游戏进行了升级: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大菜、大蘑菇”,谁先种满菜园就栽下一个大蘑菇或一颗大菜,最后看谁的大菜、大蘑菇多,谁就获胜。

二、神奇的风铃

在蔬菜接龙卡片的两端打孔,让孩子用丝带串过卡片,利用废旧材料纸杯,串成风铃。这个游戏是在幼儿玩桌面接龙的基础上生成的,从桌面接龙转换到悬挂空间接龙,对幼儿来说游戏意义不是一点点,幼儿先将第一张卡片正面串好,然后找到与这张卡片后上蔬菜的个数一样数字的卡片将它串在一起,幼儿需要一边动手,一边动脑,怎样用丝带穿孔,幼儿要看、要练,怎样把图形都串成正面,也需要他们动脑动手,还要图形与数字接龙,那就需要更高水平了。

三、管子总动员

管子的学问真不少,我班幼儿最近爱上了各种各样的管子,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玩哪种管子、怎么玩,真正体验到了探究与发现的快乐。

1.有趣的迷宫

上学期,我班开展了区域游戏———“走迷宫”,幼儿每人都带来了自己的迷宫图书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有空他们就聚在一起,在一张张迷宫图上走得不亦乐乎。这学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在纸上走迷宫了。于是,我们在管子上动脑筋想办法,鼓励幼儿利用纸管、吸管在操场上、在铁盒子里自己动手摆起了地上迷宫、盒子迷宫, 摆完了他们可以亲自在纸管迷宫里走一走,也可以搬起铁盒子上下左右摇动,让小珠子在吸管迷宫里快速移动,幼儿开心极了!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还发现小珠子也可以在吸管中心走,于是游戏又有了新的进展、新的玩法,探索欲望就更强了。“吸管迷宫”相对“纸管迷宫”而言,幼儿的动作更精细,自主性更强,他们玩得更投入、更专注。

2.梦幻城堡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打破桌面操作、材料单一的一贯模式,将游戏空间从桌面延伸到墙面、从室内拓展到大操场,不断更新游戏材料,即使是投放同一种材料,也会提供多种层次的材料,以供不同能力的幼儿自主选择,引领每个幼儿朝着“最近发展区”不断前进, 并鼓励能力强的幼儿不再驻足等待,而是不断开拓。他们兴高采烈地取放篮子,搬运纸管,搭建城堡,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看,梦幻城堡搭起来了,精致、漂亮又有创意,数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其中并得以轻松快乐、不留痕迹地实现与达成。

3.小小水电工

废旧的水管材料成了孩子们的最爱,这是一群小小水电工,他们按照设计图纸认真、细心地进行施工。用管子、弯头、三通拼接、敲敲打打,竟然完成了初具规模的管网结构,最后让小珠子在管道里穿越,来验证管道是否畅通。瞧,他们已经成功了!

区域游戏讲稿 篇5

小1班

姚丽珍

上个学期,我班游戏共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建构区、手工区、图书区、益智区以及娃娃家等,几个区域分界线比较明显,缺少必要的联系,整个班级缺少鲜明的主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另外老师商量,本学期,我们先确定了一个班级主题:糖果乐园,在糖果乐园这一大的主题下衍生出以下几个版块:分别是:糖果乐园、果果书屋、果果的家、美丽的糖纸及糖果超市。

托班区域游戏四则 篇6

设计意图:

托班孩子喜欢做喂食游戏。我们以前制作的喂食玩具一般都是在桌面上操作的,游戏的场景感、情趣性不够强。这次,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的动物园场景,并将长长的管道运用到喂食玩具上,让孩子体验到探究和去户外游戏的快乐。

制作方法:

1用画纸绘画出斑马、绵羊、长颈鹿、大象等动物的双面对称头像或金身像,然后塑封,也可直接在纸板上绘画并剪裁。

2用布料(也可用画纸替代)给小圆凳裁剪大小适宜的围边,分别用丙烯颜料在布料上画上斑马、长颈鹿等动物的花纹。

3将硬质纸管(卷筒纸芯、复印纸轴、即时贴纸轴等)架到小圆凳(也可用大奶粉罐、纸盒、小方凳等替代)上,进行固定连接,作为小动物的骨架。

4将动物头像或全身像固定在已搭好的骨架两边。

5用发泡材料做成栅栏,作为动物园的围墙。

玩法:

1用夹子、勺子等工具给小动物喂“食物”,“食物”会顺着硬质纸管落到小动物“肚子”里。

2可以将游戏场地移到户外,在“大象”等动物的肚子里放置一个密封容器,请孩子用勺子喂水给动物喝。

3除了喂食以外,也可以将绉纸团成小花黏贴到地上,美化动物园。

建议:

1可观察孩子在喂食后是否会寻找食物的去向,鼓励孩子观察小动物的内部构造。

2引导孩子与材料互动,鼓励他们与小动物交流。

摸一摸

设计意图:

为了满足孩子触摸不同物品的需求。我们设计制作了触摸墙,让孩子们通过触摸感知事物的特征。同时,孩子操作该材料要运用掀开薄纱、揭开揿钮、摁上雌雄搭扣等动作,有利于锻炼手部肌肉。

制作方法:

1在不织布上画上蓝天、草地、池塘等背景,挂在活动室墙上,并按适当的间隔缝上雌雄搭扣,用来黏贴小动物。

2用不织布或纸板剪出各种小动物形象,然后用不同质地的材料装饰动物身体的某一部位。如,用羽毛制作小鸟的翅膀,用棕色摇粒绒布制作小熊的身体,用豹纹绒布制作豹子的身体,用板刷制作刺猬的刺,用羊羔绒布制作绵羊的身体,用亮黄色鳞片制作鳄鱼的身体,用马赛克拼贴成龟背,用瓦楞纸制作象鼻子的皱褶,用细沙皮纸制作小猫舌头。等等。

3剪裁相应大小、形状的薄纱将小动物遮挡起来。

4裁剪长条状不织布,装上雌雄搭扣或揿钮,制作成猛兽笼子的围栏,再用透明桌布给笼子裁剪“玻璃罩”。

5用不织布制作若干花朵及正方形砖。反面缝上雌雄搭扣或揿钮。

玩法:

1孩子掀开薄纱,摸一摸住在里面的小动物,感受不同物体的触感,并用语言表达,如“乌龟的背硬硬的”等。

2将已装上揿钮或雌雄搭扣的不织布条贴到同样装上揿钮或雌雄搭扣的背景布上,将猛兽关到“笼子”里。

3根据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动物归类黏贴到相应的背景布上。如乌龟、河马和鳄鱼生活在水里。

4将小花黏贴到动物园中,将正方形砖黏贴到底板周围,当作动物园的围墙(事先已在底板上缝上相应的雌雄搭扣或揿钮)。

建议:

1在做三角形笼子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不织布条的长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及时引导孩子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鼓励孩子边玩边表述自己的触感。

开开、找找

设计意图:

托班孩子特别喜欢小动物。该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将真实的小动物形象和卡通小动物形象进行链接,同时了解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制作方法:

1用丙烯颜料在布料上绘制森林背景,在相应位置开若干个门洞,当作小动物的家门,门的方向和开启方式不同。

2准备两套各种小动物的形象图片,一套是真实形象,一套是卡通形象。

3制作与动物形象相匹配的影子图一幅。

玩法:

1在森林背景图上找到小动物的家门并打开,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及其生活地点,如:老虎住在山洞里。然后在小筐里找出与其相匹配的小动物卡通图片黏贴到门上。

2根据影子底板上的图案,寻找匹配的小动物,将其黏贴在一起。

建议:

1鼓励孩子观察门洞的开启方向和方法,然后将其打开。如,有的门藏在大树洞里,有的门藏在云朵后面,有的门藏在荷叶下面,等等。

2观察孩子将小动物的真实形象与卡通形象匹配的情况,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

开电梯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有坐电梯的经验,让爸爸妈妈抱起来按动电梯的楼层数是托班孩子喜欢的事。因此,我们设计了“开电梯”的游戏,让孩子通过拉绳子模拟电梯升、降、停等运行状态,练习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通过“去朋友家做客”的游戏情景发展语言,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制作方法:

1用KT板或硬纸板剪出楼房轮廓,然后分割楼层,给每户人家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并适当美化,再在窗户后贴上孩子的照片。

2用长条纸盒包上黑色纸制作电梯梯井。用长方体积木做电梯间,对准电梯井用丝带悬挂,丝带的另一头从楼顶上横向穿出。下系小铃铛。

玩法:

1拉动系小铃铛一头的丝带,电梯就会上升;松放丝带,电梯就会下降。电梯间可以贴上孩子的照片,就像孩子在开电梯。

2让孩子打开窗户看看住在房子里的朋友是谁,鼓励孩子说说谁在家里,这是谁的家。

3让孩子将自己的照片贴到电梯间上,先说“我想去××家做客”,然后拉动电梯到相应的楼层,打开朋友家的窗户,表示到朋友家做客。

建议:

1游戏开始时,可让孩子先让自己的好朋友都住到楼房里,直到所有房间都住满。

科学区域游戏 篇7

一、围绕教学主题,创设区域游戏

在创设区域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与主题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吸引幼儿主动去探索、思考与实践,让其获得启发与收获。教学实践表明,幼儿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很难把握,需要通过对孩子的不断观察与互动,对孩子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的重点分析,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得以实现。如,“环保秀”就是让儿童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环保”为主题,创办一场走秀的游戏活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紧密结合的教学。此外,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还应当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让其能在熟知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感知、探索与发现。

二、结合主题,创新区域游戏内容

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张扬个性,将主题活动游戏的教学内容融入区域游戏中,能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在主题活动游戏的基础上实施区域游戏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主题内容是可以设置为区域游戏的,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需求随时调整区域游戏方式与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依据区域游戏教学效果对主题活动游戏进行必要延伸。这里以区域游戏为例,进行一个“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览区”“美劳区”“科学区”以及“体验区”等不同范畴的几个游戏区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游戏方式,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游戏,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主题活动教学中,实现幼儿课堂的教育性功能。在主题活动游戏伊始,教师可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对已有的区域游戏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如,在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的伊始阶段,教师可邀请孩子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来展开一次“幼儿园与小学不同之处”的研究调查,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走进校园,通过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到小学课堂所需的学习用品。这种区域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实现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的有机融合。

三、融合教学主题,实施有效指导

结合教学主题活动而生成的区域游戏在指导方面要求教师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尝试,对此进行有效指导才能确保幼儿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活动场所不足、材料器材混乱、准备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区域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腾出足够的游戏空间,建立清晰完整的材料展示区、工作区以及存放区,为孩子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过程奠定基础。但如何在已有的教学条件下为儿童创设出最大的活动空间,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与挖掘教学空间资源,如墙面、窗台以及桌面等可利用空间。例如,在“环保秀”这一主题活动中,由于教室活动空间较少,能活动的区域不大,而“手工区”内容较多,需要制作各式各样的模具,而这些基本上都需在桌面进行,为了避免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教师可以将这一桌面游戏改为“窗台游戏”,为儿童创造更多活动空间。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游戏环境,将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相融合,调动孩子的全部感官,让其在区域游戏中更好、更快地掌握教学主题内容,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幼儿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主题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拓展与补充,已成为目前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活动形式,前者主要是通过某一明确主题来进行相关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接受,而后者则是强调在某一区域内,由儿童自行选择游戏活动进行游戏。这两种游戏活动都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果,激发儿童的兴趣。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题活动,游戏,融合

参考文献

[1]许春兰.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6(21):95.

科学区域游戏 篇8

一、参与创设,享有自主

将空间、内容留给孩子自己规划, 是游戏设计的最高境界。于是我们努力放手让孩子规划、布置。开学初,我们与幼儿共同商讨,喜欢玩什么游戏,并且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生活坊、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让孩子们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二、适时调整,满足兴趣

我们充满期待投放的游戏未必能吸引孩子, 或者孩子原本喜欢的游戏因为一定时间后的兴趣转移、经验重复,游戏热情逐渐减弱。这就需要我们对游戏进行分析解读,调整已有环境或材料,使其焕发出新的价值。如在最初创设《走近科学》游戏主题墙时,我们只是将中国、外国一些科学家的照片、科学小游戏的图片粘贴上,但孩子们对其似乎不感兴趣。于是,我们进行了调整, 每一个阶段以一个点进行科学探究游戏,如“纸的力量”。

游戏中的所有材料只有在幼儿摆弄操作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意义。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引发幼儿与之互动的愿望。如“开锁”游戏。最初我们提供的只是彩色卡纸画出的锁和钥匙,游戏时无人问津。为什么会这样?缺少材料情感性、操作性的设计。于是,我们进行了整改,从生活性、情境性、操作性、挑战性等角度设计,以激励和推动幼儿的游戏行为。现在游戏调整为:将生活中的包裹盒上加上真实的锁———包裹盒里藏着许多图片———必须找到相应的钥匙打开锁,才能知道里面的秘密。

三、有效观察,积极回应

游戏是幼儿与材料、环境互动,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是如何与材料活动的? 材料合适吗? 喜欢吗? 是否有新的发展? 所有这一切只有通过现场细致观察与反思,才能做到积极回应,从中找到调整依据,才能精准投放适合幼儿兴趣与能力的材料。如游戏“谁不见了”中,刘沐阳和马振哲在争执:“你给我的时间短, 我记不住。”“你数10下, 我也数10下的。”“你数得快,我数得慢。”“这不公平”……原来在玩游戏中,他们数数计时数的节奏不一,导致记忆时间不等,出现分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和孩子们共同探讨,最终增加“沙漏计时器”,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所以,有计划地观察是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观察幼儿、读懂幼儿。

四、不断跟进,点燃火花

我们在观察与交流中捕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 生成游戏,并不断跟进。在科学“水上的小船”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速度有一定的关系。活动后,孩子们对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共同寻找还有哪些纸?正好结合主题二“中国娃”中科学“聪明的中国人”,孩子们知道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更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于是,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设计“纸的秘密”科学游戏。

首先,游戏前讨论:纸是谁发明的? 都有哪些纸? 纸都有什么用……孩子们共同收集有关“纸的秘密”,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探究有关纸的游戏:纸可以玩哪些游戏呢? 漂浮在水上的纸能像小船一样运东西吗? 如果放硬币,能放多少呢? 孩子们开始了“纸的力量”游戏探索历程……为什么相同的纸放的硬币不同呢? 都放多少枚硬币? 不同的纸放的硬币一样吗? 谁放的硬币最多? 纸在水里可以放许多硬币,力量“真大”。不放在水里纸还有力量吗? 怎样让站着的纸承受书的力量? 能承受多少书? 孩子们继续探索,将纸折成不同形状、高度的纸。

五、重视交流,提升经验

组织有效的交流分享是游戏的重要环节, 也是其指导作用最显性、最集中的表现。但以往游戏交流分享经常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游戏评价,教师将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一一罗列、逐一“纠错”,幼儿很少有提出问题的机会;或幼儿汇报自己的内容等。那究竟交流分享什么? 怎么分享?

1.将个体兴趣变成群体热点。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可积极运用交流分享的方式,用同伴的行为、发现、作品激发其他幼儿探索兴趣。如第一次投放“纸的力量”(一张站着的纸能承受多少书 ), 交流分享时请游戏的两位幼儿讲解游戏过程、结果及发现引起大家的关注,激发同伴试一试的愿望,孩子们跃跃欲试。于是在第二天活动中,为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些书,孩子们不断尝试、探索,最后找到“垒书小达人”,竟然垒了91本书 ,全班沸腾欢呼着 ,为其喝彩。同时再次启发引导大家观察思考:为什么他能放许多书? (发现矮、厚、封口……)这里,我们有意放大个别幼儿的游戏,以引发大家的兴趣。

2.让偶发性行为变为探索性行为。在游戏中 ,幼儿个体的活动一般由兴趣引发,他们喜欢哪个材料就选哪个游戏。而这种操作和摆弄常常是偶发性的、随意性的, 兴趣是不够稳定的,容易转移、游离。教师适时组织交流分享,引导幼儿讲述活动中的经历体验、经验与方法等, 引起大家的有意关注和思考,激发起新的、有意的探索行为,从而增强幼儿参与游戏的目的性。如一次美术活动后,桌面上有水粉颜料,天天拿起面巾纸擦拭,打开后无意发现印染后的花纹,孩子们很惊喜,从而引发讨论: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以怎么印出漂亮的花纹? 可以怎么折叠? 除了印染手帕外,还可以印染出什么? 于是生成“印染手帕”游戏。孩子们通过偶发性行为,发现了问题,引发了讨论,从而变成了探索性行为,知道了不同折叠方法印染出来的图案是不一样的, 甚至还将印染好的手帕剪了几下,变成美丽的窗花。

3.让发现问题变成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许多困惑,如在操作技能、认知经验、游戏规则、同伴合作等方面都可能遭遇问题,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正是幼儿学习和经验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害怕和回避这些问题,而应主动提出问题,甚至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如:“磁力小车”游戏中,发现有的磁铁推着汽车走,有的吸住汽车。通过自主探索,解决磁铁两极问题。

4.将交流分享变成情感体验。在游戏中 ,幼儿通过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不仅获得操作经验,更获得各种能力和社会情感的综合体验,他们在其中亲身感受到成功、挫败、输赢、等待、困难与求助等丰富的情绪、情感。教师通过组织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幼儿讲述经验,表达情感,激起同伴在情绪、情感上的共鸣,使幼儿再一次体会游戏的快乐、合作的愉悦、成功的欣喜、战胜困难的自豪、不断尝试的坚持……使幼儿全面发展。

在“纸的力量”中,陈雨嘉和张晋昊分享自己的游戏过程。张晋昊说:我放了14个硬币。雨嘉说:一开始我只放了5个硬币,后来我能放到29个硬币。

在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材料互动,积极地建构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成功经验,也存在个人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都急需与同伴、教师分享。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进行经验交流、情感分享,能更好地发挥活动环境与材料的作用,解决幼儿当下游戏中的问题,对幼儿游戏活动形成挑战和激励,推动幼儿不断探索与实践。

游戏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窗, 也为幼儿的自主创造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发展空间。我们亲临其境地参与幼儿游戏,和幼儿共成长、共发展,受益匪浅,以后将一如既往地追随幼儿,共同游戏,互学互长。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所以在游戏探索与实践中,应采取参与创设、享有自主;适时调整、满足兴趣;有效观察,积极回应;不断跟进,点燃火花;重视交流,提升经验等策略,尽可能立足幼儿追随幼儿、支持幼儿,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区域游戏讲评的有效策略 篇9

策略一:认真观察———讲评的坚定基石

区域游戏毕竟是孩子的自主游戏, 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的游戏过程作系统、全面的观察, 这样讲评的时候才有针对性, 才有准则, 那么这个准则就是:在游戏中幼儿无意识流露的东西, 积极的要加以肯定, 使之好上加好, 消极的要加以转化, 使之成为积极的因素。

一次, 几位小朋友在“表演厅”里表演各种各样的服饰, 因为我事先给她们准备了供表演用的纸帽和纸裙, 一会儿, 她们又找来了几条纱巾和围巾, 踏着轻快的步子表演起来, 讲评的时候我表扬了她们, 并特意问她们以后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表演, 这样就扩散了幼儿游戏思维的多向性。又如“饭店”里的生意不太好, 经理就召集他的员工想办法开设了一个“快餐公司”, 而原来的一些服务员就变成了送快餐的, 再到后来生意不好, 部分人“下岗”了, 他们又到别的单位去“应聘”, 这中间孩子的角色发生了几次变化, 孩子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遇到问题也会自己解决了。角色转换后幼儿经常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 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孩子游戏状况的基础上或是提供材料, 或是提供方法, 或是启发引导, 要满足幼儿合理的物质需要和指导帮助, 以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

策略二:角色扮演——讲评的点睛之笔

讲评游戏时, 老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身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讲评“特色小吃”时, 经理说:“我们店里的服务员对人很热情, 厨师的菜烧得香喷喷……”于是我就接下去讲:“是啊, 今天我也去他们店里吃了一顿饭, 服务员热情地把我拉进去, 并且还根据我的口味特别添加了醋和辣椒, 他们的菜烧得真好吃, 价钱也不贵。”有的时候, 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有一次“娃娃家”来客人了, “爸爸”陪客人聊天, 不一会儿, 他们拿起“香烟”来抽, 他们把纸头卷起来当作香烟, 他们有了以物代物的创新意识 (这让我很欣慰) , 但是毕竟学抽烟是不好的, 讲评时我扮演他家的孩子说:“唉!我今天咳得真厉害, 今天爸爸和叔叔在家里抽了好多烟。”引导幼儿讲出抽烟不仅对自己身体有害, 还影响到他人, 污染环境, 从此再也没有孩子“抽过烟”。这时候的讲评, 教师是以游戏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 这种特殊身份、游戏口吻式的讲评容易让幼儿接受意见, 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较平等融洽。

利用角色扮演来讲评也可以穿插在游戏进行时, 如在“小不点影楼”的游戏中, 顾客对所拍摄的照片不满意, 与摄影师争吵了起来, 我马上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进去, 摄影师二话不说将我按在一张小椅子上就想照, 我连忙说:“哎呀, 不行, 我想摆一些特别的造型,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才好看啊!”结果我的照片很美, 摄影师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向那位顾客道歉, 并为他重新拍了照片, 特意多拍了几张, 供顾客挑选, 顾客这才满意而归。

策略三:教育机智———讲评的独特魅力

幼儿在讲评的时候往往会一鸣惊人, 有一次, 游戏进行到一大半的时候, 菜市场关门了, 菜农们纷纷将菜装好准备回家, 我一问原来因为天气太冷, 他们就想早点回家休息了。讲评时, 我拿着玩具电话机接电话:“你好, 我们这里是饭店, 来两桌客人呀, 好的, 我这就买菜去。”放下电话, 我引导幼儿讨论, 菜市场关门对不对, 为什么?最后幼儿形成共识, 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到底, 不怕困难, 教师通过这样富有教育机智的讲评, 既保证了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 又对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

策略四:互动参与———讲评的创新升华

幼儿在游戏中有许多喜怒哀乐, 因此孩子对于讲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 好的讲评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大班的孩子已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对的, 哪些事是错的, 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可以做。例如, 在讨论“厨师”的工作时, 大家都认为“厨师”除了炒菜外, 还可以组织人员做各种可口的点心, 有时还可以到“客人”中间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一个小小的“厨师”就可以发展许多情节。那么在讲评的时候, 我就尽量创造机会, 创造条件, 让孩子有充分多的时间去讨论, 去争执, 也正是这些讨论、争执提高了孩子的理解力和分辨力。通过讲评, 幼儿对自己的游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并为今后的游戏指明了方向。

总之, 在区域游戏讲评时教师要善于营造利于幼儿讲评的环境氛围, 引导幼儿自由交流, 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身份, 引导幼儿整理经验。通过讲评使孩子以后的游戏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身心在游戏中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真正体现游戏的享乐功能和教育功能。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幼儿园《纲要》和《指南》都明确指出:我们要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 充分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开始学习通过分享、协商、谦让和互助等方式相互交流与合作, 区域游戏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那么通过哪些讲评策略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呢?现通过四个策略进行尝试。

区域游戏里的童话世界 篇10

1.在区域命名中寻“童话经典”

幼儿熟悉了故事后, 共同商量、选择, 将故事里的经典场景、情节、人物与区域巧妙结合, 以“七子山路”为主干道的“葫芦山社区”诞生了。

(七子山路9号) 金刚娃健康美食城

(七子山路4号) 老爷爷绿色环保家

(七子山路10号) 水娃配送中心

( 七子山路6号) 隐身娃生态展览馆

( 七子山路2号) 火娃写真摄影棚

(七子山路3号) 大力娃建筑探险乐园

( 七子山路8号) 聪明娃创意工作室

(七子山路1号) 七子山演艺厅

(七子山路5号) 七子连心材料库

2.在环境设计中现“童话魅力”

“葫芦山社区”以赭色、绿色突出典雅的童话色调;以藤蔓、葫芦、假山营造海、陆、空三维游戏环境;以飞翘的屋檐、镂空的窗棱、古朴的篱笆, 以及孩子们收集、自制的具有民族元素的对联、灯笼、福字、国画等营造浓厚的童话意境。

古建筑飞檐

用篱笆装饰的“爷爷家”

古典的卷轴式挂牌

国画点缀的房间

鞭炮、对联、灯笼等传统装饰

3.在材料投放中留“童话印记”

随着对故事认知经验的丰富, 我们不断引入新材料。

大力娃探险建筑乐园

孩子们用收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 设计了“勇闯妖精洞”各类关卡。

先来布局

开始搭建

蛇蝎洞

乌龙潭

茅草屋

兵器库

智慧墙

山神桥

搭建成功

闯关喽

隐身娃生态展览馆

巧手加创意, 展馆的展品琳琅满目, 向社区免费开放。

葫芦文化展区

展览馆开放中

葫芦工艺品展区新制品落户展览馆

水娃配送中心

葫芦山土特产大受欢迎, 接受预定, 送货上门。

仓储式货架

嫩葫芦上市

接受预定

金刚娃健康美食城

美食城是“葫芦娃们”的健康加油站, 主推特色葫芦风味菜, 顾客可根据需求自由选配。

前店面后作坊

菜品自由选

隆重推出风味菜

清炒嫩葫芦

火娃写真摄影棚

火娃摄影棚中提供大量的拍摄道具, 幼儿按喜好自由装扮童话人物, 选择背景, 给自己留个影。

接待区

童话人物自由装扮

拍摄场景区

照片诞生

4.在游戏开展中显“童话色彩”

游戏区中, 孩子们可以是带有个性色彩的具体人物:拿着宝葫芦的七兄弟在小舞台表演童话剧、穿着粗布衣服的老爷爷在葫芦生态园里种植……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徜徉在童话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

葫芦山生态园

老爷爷照顾动植物, 精心培育葫芦种子

七子山演艺厅

道具库

剧本、节目单

今日剧务

新剧宣传海报

好戏上演啦!买票看微童话剧《葫芦娃诞生记 》《七子连心》

依托主题课程 “活化”区域游戏 篇11

一、主题目标定位准确,引领美工区材料投放内容的选择

教育目标是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而教育的内容选择与确定是以教育目标作为标杆,确定受教育者应该学习、认识的知识要素和相应的能力,以及教育者应该教授的知识要素和培养、赋予受教育者的能力。

大班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以幼儿发展为本,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幼儿现实环境,考虑到幼儿学习的启蒙性与趣味性,制订了以下目标:

(1)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人们的活动、生物生长的变化等,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生机勃勃的景象。(2)积极参加郊游、种植活动,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经历和情感,提高讲述、绘画、表演等能力。(3)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主动、互助、合作的行为。(4)会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并能创造性地运用。

在“春天在哪里”主题目标的引领下,美工区怎样选择材料的投放来提升与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呢?

1. 装饰美的环境,营造艺术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营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审美环境使幼儿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启示他们获得审美的灵感,激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主题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可以把美工区布置成春天的景象,使幼儿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如墙面环境以嫩绿色为主调,装饰春天美的景象,悬挂柳树、桃花、蜜蜂等关于春天的动植物。

2.提够丰富的材料和绘画工具

活动区材料投放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幼儿通过对材料的充分操作,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但是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材料与幼儿需求的关系,不断丰富、调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

二、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生成:源于孩子们的需求与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纲要》在关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方面强调:“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春天里放风筝是幼儿接触较多且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制作风筝的材料,并写出制作步骤与方法,让幼儿自主了解制作风筝的过程步骤,然后自主制作风筝,还可以自己来设计风筝的图案,培养与提升幼儿创造的能力。还可以以幼儿写生的方式开展活动,幼儿喜欢春天,希望到春天的世界里走一走、看一看,直观地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通过自己的笔勾画出一幅幅美景。

因此,在挖掘生活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时,我们应尽可能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并能引发他们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表现欲望和灵感,为幼儿审美表现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并使幼儿不断体验到创美过程的快乐。

三、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内容要具有互动性和可操作性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的欲望,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因为只有具有操作性的活动材料,才能真正地引起幼儿的兴趣,使活动具有持久性,才能起到发展幼儿创美能力的作用。

例如,我们的主题活动是“我们在春天里”。在春天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各种争相斗艳的花朵。在美工区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插花工艺角,为幼儿提供一些成品、半成品及多种类的材料,让幼儿制作出美丽的花朵,再把花朵插到自己手工绘制的花瓶中,摆放到展示架上,让幼儿欣赏到春天花朵的美。

四、衡量材料价值的最终标准是:是否能让年龄阶段的儿童获得新经验

良好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不断地探索、交往和表现,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不同程度成长的一个有效平台,让区域活动在幼儿园不断焕发其生命的活力。

例如,美工区中的风筝制作、插花艺术都能让幼儿获取新的经验,促使其发展与提高。

美工区的材料是幼儿进行艺术表现与艺术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载体,能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开发和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能唤起蕴藏在幼儿身上“沉睡的力量”,使幼儿在无穷的乐趣中学习、体验、实践,发现色彩世界奇特的变化。

参考文献:

“六大解放”让区域游戏更自主 篇12

关键词:六大解放,幼儿,区域游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大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嘴,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区域游戏是一种自由、自主、创造的游戏活动, 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 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 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所以, 区域游戏不仅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 也是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落实体现。

一、解放双眼, 让幼儿学会观察

解放儿童的双眼, 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区域游戏中,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学会观察, 让幼儿从观察中有所收获。如种植饲养区, 是增长幼儿自然常识、认识生命变化的活动区域, 我们可以在教室或走廊一角开设室内自然角, 也可开辟室外种植饲养园地, 多提供一些易于饲养、符合季节的动植物, 让幼儿在种植、采摘、饲养、照料等直接体验的过程中, 学习长期观察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 并可以指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在此过程中, 不仅培养了幼儿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也让幼儿初步形成了做事的坚持性和责任感。

二、解放大脑, 让幼儿学会思考

陶行知先生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 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为孩子投放丰富的材料, 特别要多提供半成品材料。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来了”中, 我们在美术区先投放的是画有桃树开花的白纸, 让幼儿用彩笔随意地涂色;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投放可以拓印的桃花样板, 同时投入彩色颜料, 让部分幼儿自主探索, 发现它的制作方法;如果孩子对此区域仍然感兴趣, 再投放一些真的桃树枝、皱纹纸、彩色橡皮泥等材料, 让幼儿制作立体桃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让幼儿动脑思考, 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

三、解放双手, 让幼儿学会动手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他主张放手让幼儿去“做”去“想”, “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 “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经验。

解放儿童的双手, 给孩子以动手的机会, 让儿童自己动手操作, 使他们在手脑并用中发展创造力。如今的孩子, 总给我们动手能力太差的感觉, 归根结底是父母、教师包办的太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学会放手, 相信幼儿的能力, 充分调动自己的动手能力。小小的生活区, 就能给孩子们提供自己动手的机会, 比如在“快乐小厨房”中, 孩子们可以自由的洗菜、切水果, 制作出甜美可口的蔬菜水果沙拉, 别提有多高兴了, 吃起来也格外的香呢!这样的区域活动, 不仅满足了孩子亲身体验的欲望, 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特别能激发起幼儿动手操作兴趣, 让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中的小主人。

四、解放嘴巴, 让幼儿学会交流

解放儿童的嘴, 是要让儿童言论自由, 要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允许他们对事情有疑问。

在区域活动中, 我们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遵守规则, 不允许孩子流动, 不允许孩子交流。相反的, 我们要鼓励孩子学会积极思考、充分交流、积极提问。教师可通过“玩前说”、“玩中说”、“玩后说”等形式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玩前说”, 就是在区域活动开始前, 和孩子商量活动规则, 让幼儿根据自己制定的规则参加游戏。“玩中说”, 支持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边说边玩, 如遇困难, 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玩后说”, 在活动结束后,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遇到的困难, 并说说是如何解决的。通过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语言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发展。

五、解放空间, 让幼儿尽情玩耍

陶行知先生多次告诫我们老师, 不要把孩子关在笼子里, 要学会“解放孩子的空间”, 带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中去开阔眼界, 帮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

解放儿童的空间, 就是给儿童提供广阔的创造舞台, 为他们进行创造活动打下基础。要让小孩子“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在幼儿园, 可开设自然游戏区, 即在室外草坪区开辟富有野趣的自然游戏场所。富有趣味性的草坪、鹅卵石小路、沟渠、帐篷、小屋……, 在这样的场地上奔跑、追逐、捉迷藏、打野战, 幼儿不仅获得了运动经验, 也满足了幼儿尽情玩耍的愿望。

六、解放时间, 让幼儿随时玩耍

陶行知认为应该给儿童个体学习活动的自由时间。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一般也有固定的时间进行, 但有时幼儿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针对这样类似的情况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区域活动的时间。班级中创设了各个区域, 允许幼儿可以随时进区玩一玩。如早晨来园玩一玩、午餐后玩一玩、离园前玩一玩, 幼儿在生活的闲暇时间玩一玩。教师应根据班级活动及幼儿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区域活动时间, 尽量满足每个幼儿的个体学习时间, 也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启示、指导作用。我们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 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围, 有效开展区域游戏, 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 让他们大胆地观察、尽可能地去想象、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 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区域活动中的主人!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2]《陶行知教育文集》.

上一篇:手机出版与传统出版论文下一篇:西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