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区小游戏一组

2024-09-21

科学区小游戏一组(共3篇)

科学区小游戏一组 篇1

在科学游戏的设计中, 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材料要安全, 二是材料要容易获取, 三是材料要易操作, 四是游戏要有明晰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在幼儿多次反复操作后, 引导幼儿共同进行讨论, 探究科学现象之后的科学原理。

一、旋转陀螺

准备材料:

白色卡纸、圆规、火柴、剪刀、彩色水笔。

制作步骤:

1. 在卡纸上用圆规画一个直径为6~8厘米的圆, 并顺着轮廓线仔细地剪下来。

2. 在剪下的圆上用水彩笔进行装饰。

3. 在圆心部位戳一个小小的洞, 将火柴头朝下插入三分之一, 尽量卡紧。

游戏玩法:

1.用手捻转, 让陀螺转动起来,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陀螺的图案、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试着以圆心为中心, 将陀螺等分成七份, 按顺序分别涂成赤、橙、黄、绿、青、蓝、紫, 做成一个七色陀螺, 看看当陀螺转动时, 它的七彩颜色是不是“消失”了?

原理:

1.当陀螺转速飞快的时候, 旋转可以调节它的平衡。

2.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如果按七种光的色彩和比例涂在纸片上, 当陀螺旋转起来时, 由于人眼有视觉暂留现象, 在视网膜上七种颜色的光反复叠加就引起白色的视觉, 使快速旋转的陀螺看起来呈白色。如果看到的颜色是灰白色, 是因为我们使用的颜料颜色不纯所致。

二、不倒的小猴

材料准备:

圆罐子、铁丝、卡纸、螺帽、橡皮泥、胶棒、剪刀、斜坡。

制作步骤:

1. 找出罐子上下的圆心, 用剪刀钻出和铁丝粗细相当的孔。

2. 将铁丝穿过易拉罐的上顶盖和底中间的小孔, 一边留得稍长些, 另一边留得稍短些。

3. 把长的一端弯出一个直角。

4. 在纸上画两个小猴的图像 (也可以换成其他小动物) , 并剪下。

5. 把两只小猴背对背粘在铁丝上。

6. 把铁丝的另一端向反方向弯成摇把形, 并把螺帽拴在铁丝上 (或用橡皮泥粘在摇把上配重) 。

游戏玩法:

1.用手把罐子轻轻往前推, 罐子滚动时, 小猴始终保持站立的姿势。

2.也可以把易拉罐放在稍有坡度的斜坡上, 让易拉罐沿着坡度向下滚。易拉罐滚动的时候, 小猴始终不会倾倒。

3.如果小猴倾倒, 那就是小猴一端重了, 失去了平衡, 只要在另一端用重物加以调整。

原理:

铁丝通过罐体的轴是支点, 小动物这一端和另一头的重物是两端的平衡点, 它们在一定重力下取得了平衡, 所以在罐子滚动时, 小动物可以始终保持站立。

三、小球落杯

材料准备:

玻璃杯、沙子、大号纸盘 (或锡纸盘、泥工板) 、长短不同的卷纸筒、小球。

制作步骤:

1. 在玻璃杯里装满沙子。

2. 把纸盘放在玻璃杯顶端。

3. 把卷纸筒放在纸盘中央。

4. 把球放在纸筒顶端。

游戏玩法:

1.用手对准纸盘处快速挥出, 纸盘与卷纸筒飞出去了, 小球却没有跟着它们飞走, 直接掉进杯中。

2.尝试用长短不同的卷纸筒放在纸盘上, 小球会同样掉进去吗?

3.还可以将小球换成煮熟的鸡蛋, 将杯中的沙子换成水, 试试看是否能让鸡蛋“跳水”。

原理:

这是惯性在帮忙呢!每一个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倾向。当纸盘被快速抽离时, 卷纸筒和小球都会受到惯性的作用保持原有状态, 但卷纸筒受到纸盘飞离时的摩擦力会往旁边倒, 而上面的小球则掉进杯中。

四、会玩平衡的小丑

材料准备:

卡纸、水彩笔、剪刀、硬币两枚。

制作步骤:

1. 画一个两手朝下、左右对称、倒立的小丑, 彩笔装饰好, 并剪下两份。

2. 将装饰好的两个小丑背对背贴在一起, 同时将两枚硬币分别贴在小丑两只手的里面。

游戏玩法:

1.将小丑的鼻子处放在手指上, 他就会为我们做倒立表演了。

2.小丑还可以在桌角、铅笔尖上、杯子边上, 或者在一根线上表演精彩的平衡呢。

原理:

贴在小丑手里的硬币在这里起了作用, 因为手上硬币的重量, 小丑的重心转移到了小丑的鼻子上, 于是, 他就能保持平衡了。

五、听话的罐子

材料准备:

奶粉罐、牛皮筋、铁块、细铅丝。

制作步骤:

1. 把铁块用细铅丝拴牢。

2. 将两根牛皮筋打结连接起来。

3. 打开奶粉罐, 在罐底钻两个小眼, 用细铅丝将皮筋的一端固定在罐底。

4. 同样的方法将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盖子内侧并盖上盖子。

游戏玩法:

1.将奶粉罐向前一推, 让它向前滚动。

2.当罐子不再往前滚时, 向罐子招招手, 轻轻喊一声:“罐子罐子快回来!”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罐子真的听话地往回滚了。

原理:

由于铁块比较重, 随着罐子的滚动, 皮筋会一圈一圈缠绕, 并越来越绷紧, 当罐子不再向前滚动时, 皮筋不受力, 就会往反方向一圈一圈打开, 从而带动罐子往回滚, 看起来像是罐子自动回来一样。

科学区小游戏一组 篇2

目标:

1.发现沾了水的.“小船”会吸附在塑料板上的现象。

2.探索让“小船”转动的方法,发现塑料板倾斜时“小船”会出现转动等现象。

准备:

1.将乒乓球对半剪开成半球形,可将边缘修饰成花瓣的形状。

2.塑料垫板,装有水的容器,抹布。

玩法说明:

幼儿将乒乓球剪成的“小船”底部沾一点水,放在塑料垫板上。只要倾斜垫板,“小船”就会旋转着向低处移动。

指导要点:

1.在材料投放初期介绍操作步骤,引导幼儿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2.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如果幼儿不能让“小船”动起来,可引导其观察学习同伴的操作方法,借鉴经验。

3.引导幼儿观察“小船”的移动方式,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所有幼儿都尝试过后,可用开放式问题如“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在集体中表达、交流自己的发现。

延伸活动:

创新肋木游戏一组 篇3

目标: 互动合作,发展柔韧性。

方法: 两人一组,单脚支撑地面,另一脚搁于肋木最低档。游戏由划拳开始,赢者保持原位;负者单脚搁至上一档。以此类推,对手如若搁脚直至能力所限档,比赛结束。

要求: 双方出拳同步,积极而为。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深得学生喜爱,竞争性强。游戏可拓展成分小组依次PK进行,考验团队整体柔韧性。

猜拳攻擂

目标: 互动合作,发展抓握能力。

方法: 两人一组,单脚支撑地面,另一脚搁于肋木最低档。游戏由划拳开始,负者保持原位;赢者爬升至上一档。以此类推,先到达最高端者为胜。

要求: 双方同时出拳,结合口令。

分享与讨论:此游戏可以变换划拳方式与行进格数,也可拓展为小组比赛,由两组组长负责猜拳,组员根据本组组长猜拳输赢依次晋级,肋木晋级路线可以是先由下至上,再由上至下;也可翻越肋木后至背面而下。

大象举重

目标:互动合作,发展腿部力量。

方法: 双人组合,两队竞赛。一人双手扶肋木站立,另一人则骑于站立人肩头单手扶肋木。肩上人负责猜拳,输队由站立人做下蹲一次;起身后继续猜拳比赛。力竭一方为负。

要求: 根据体重安排上下分工,也可根据能力自主分派角色。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考验的是上下齐心,队友间相互鼓励、打气;负队的肩上人可用双手牵引自身帮助队友蹲起。

大力水手

目标: 培养刻苦顽强意志,发展手臂力量。

方法: 双脚悬空,只用双手向上攀爬,先到顶端者为胜。

要求: 双脚不允许蹬踩肋木,徒手攀爬。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可作为日常锻炼手臂力量的手段,竞赛形式更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过人桥

目标: 加强团队合作,发展平衡及翻爬能力。

方法: 小组8~10人,两腿直立后俯身低头,双手扶肋木杠形成人桥。排头从一端爬上队友背上匍匐前行,至另一端下落后跑至排二队友处拍打其背提示其接替爬行,排头返回另一端连接人桥,依次类推,小组队员全体完成后即算完成。

要求:人桥队员上体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可采用比赛形式,与其他组计时决出胜负。

千手观音

目标: 加强团队合作,发展平衡能力。

方法: 小组队友分别由低到高成纵队排列,单手单脚踩握肋木杠一端。由排尾最高处发指令提示队友向外伸展单臂上下轮转,肋木千手观音即成,以造型规格予以评价。

要求: 注意安全,指挥与动作展示同步。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提倡团队形体展示,高处单手握杠人须胆大心细,指挥得当。

脚垫球

目标: 互动合作,发展腰腹力量。

方法: 练习者背向肋木,双手反挂于肋木杠上。同伴给予抛球,练习者积极抬举双脚如排球垫球般将排球击出,以垫球次数以及准确性评判高下。

要求: 练习者两腿并拢,积极迎击球。控制力度、击球方向。

分享与讨论:该游戏通过排球垫球的逆向思维,手脚翻转,新鲜刺激。学生既能体验成功快乐,又能不知不觉中锻炼腰腹力量,一举两得。

肋木追拍

目标:提升攀爬能力和动作敏捷。

方法:利用六档以上的连体肋木架。以小组组长通过猜拳,选出一名追者,其他人都当逃者。预备时,逃者全都攀爬上肋木,游戏开始,追者攀上架去追拍逃者。在追拍过程中,谁脚触地即为失误。被拍及者可换当追者,如果觉得能力有限,难以胜任,可换其他人来代替。每次追拍后,可适当休息调整。

要求:追拍必须在同一面上追拍到方为有效,隔档拍及无效。注意安全。

上一篇:制度变迁方式下一篇:创新企业政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