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2024-10-12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共13篇)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篇1

如何创设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环境

小三班

刘丽雅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就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心里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儿童食品)的生命。”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的游戏模式,使游戏能更深入高质量的开展,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那么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之互动的游戏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工作。

一、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习,在自主性游戏中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活。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角色游戏的主题应来自于幼儿的需要,由幼儿自己提出,但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的需要,适当启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帮助幼儿学会确立主题。例如:我班娃娃家的建立,是创设的第一个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同时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都没有,于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我们又开设了超市的游戏,孩子们还是觉得不满足,他们觉得买东西的时候需要用钱,于是在孩子们的提议下又开设了小银行,在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下,我们又开设了理发店、点心店、公共汽车站、面包房、电影院、医院等。这些角色区的建立,来源于幼儿的需要,符合幼儿意愿,他们游戏起来更投入,更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1、材料的提供要具有操作性和开放性

回顾我们开始投放角色区游戏材料时,认为游戏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实、越漂亮,孩子们会越喜欢。如“点心店”里的食品全是教师精心收集来的各种食材,饮料罐,优惠券图案非常逼真。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娃娃超市”里买的东西由 1 于不需要孩子们制作,所以厨师常常没事干,刚开始由于物品形象逼真,孩子们还比较感兴趣,但时间一长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这些材料虽能吸引幼儿注意,短时间内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时间一长,由于以物代物活动少,幼儿创造性体现不足,幼儿的游戏兴趣便很难维持。我们辛辛苦苦准备的材料,孩子们欣赏几天就不再理它了。于是我们就尝试减少游戏材料,然而材料一下子从多到少又不能满足幼儿需求。我们便在“点心店”中提供了许多半成品,开始幼儿用橡皮泥加工出了面包和点心,点心种类也丰富了起来,做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逼真了。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半成品和废旧材料更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半成品材料会使幼儿玩时任意组合、加工和变形,自己变出多种玩法。这样幼儿就会在摆弄中积极思考,充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比如,点心店的厨师王家乐找来了几个小瓶子当做调味料的瓶子。还利用一些小瓶子,当做酱油瓶与醋瓶放在餐桌上供客人使用。又如,娃娃家中,杜佳妮扮演的小妈妈用玩具积木给家里添置了饮水机,她说这是给客人喝水用的。李忠俊用纸盒做了电视机和电视遥控器,他说这样客人到家里就有事情做了。理发店的小朋友又找了个大纸盒说这是烫头发用的机器等等,通过以物代物,既丰富了幼儿游戏材料,又发展了幼儿想象力,同时能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2、提供的材料应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进行不断调整。

大家都知道材料太多幼儿不知玩什么好,材料太少又不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教师应注意在游戏中观察幼儿游戏的情况,按需要随时增减材料,引导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理发店中新增发型目录事例,一天,我扮成顾客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问:“你要理发还是要洗头?”“我要烫卷卷的头发”。理发师又问:“你要烫怎么样的卷头发?”老师启发说:“我也说不清楚,要是让我看到发型我就知道了!”那怎么办呢?理发师犯愁了,在讲评时,郁燕琳说:“我陪我妈妈去烫过头发的,他们有一本很漂亮的书的,里面就有很多很多的发型。”“我知道,我也看到过的。”“老师,我们也来做一本发型的书吧。”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设计起了发型,为此我们还专门设计了一节设计发型的活动。我把设计好的发型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精美的发型目录了。于是,发型目录就在幼儿游戏中使用起来。又如:一天,乔宇峰在玩面包房游戏的时候说 “昨天,我妈妈带我去‘克莉丝汀’了,我看见那里有许多挂在墙上的大图片,上面还有许多数字,妈妈说那是广告,告诉我们哪些东西是便宜的。我们的面包房里也有很多便宜的东西,可是,我们没有做广告,小朋友都不知道。”于是,我又根据孩子们的要求在墙上贴上了许多手工纸,让孩子们自己来做广告。但是教师有时不知道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 什么问题、需要什么,不能及时增加材料,为了及时地找到所需要的材料,教师和小朋友共同协商,决定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百宝箱,这样就能方便幼儿寻找替代物。例如:娃娃家来了客人要吃肉包子,可是“点心店”和超市都没有卖,娃娃家爸爸让超市的工作人员进点面粉来,不一会儿超市工作人员就从百宝箱找来了橡皮泥卖给娃娃家。娃娃家妈妈用买来的橡皮泥捏成包子的样子,满足客人的要求,客人吃到了肉包子非常开心。只靠老师收集百宝箱里的物品显然不够,我们发动家长为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玩具材料投入百宝箱,为幼儿游戏增加辅助材料。如:易拉罐、旧电池、饮料瓶、纸盒、挂历纸、白纸、蜡笔、扭扭棒、皱纸、积木等等低结构玩具,这些都成了百宝箱内的多功能材料,方便了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进行选择。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体现层次性。

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例如:在理发店中,我提供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夹子,有操作较为简单的,也有操作相对较难的夹子,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运用的操作材料,这样能力不同的孩子都可以使自己的小肌肉得到发展。

总之,要创设一个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以幼儿为主体,能够让幼儿自主探索与创造,从而有利于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篇2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模仿和活动,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得到发展。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刚入园的幼儿缺乏角色意识和交往经验,接触的人较单一,因此在为他们创设游戏主题时也较为单一,例如“娃娃家”游戏,一个班中约有3~4个家,比如“甜甜家”“美美家”“贝贝家”“宝宝家”等平行的角色游戏主题,虽然主题单一,但是幼儿只要玩得开心,得到锻炼,就达到了幼儿教育的教学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角色游戏的主题也有了扩展,情节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为中班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角色游戏主题,如“美食一条街”上有:“宝贝甜筒店”“小熊奶茶铺”“迷你甜心蛋糕店”“尚可爱烧烤店”,还有“鲜芋仙”等一系列游戏主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游戏主题。这时候的幼儿在主题的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空间,他们更加乐意参加角色游戏的活动,进行与同伴之间交往。由于选择空间变大了,幼儿在游戏中所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更加丰厚,更加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的角色游戏材料

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他们之间一定存在差异,并且他们的能力发展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注意孩子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开展角色游戏,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甜心迷你蛋糕店”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材料,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了一些灵活的材料,如美工刀、彩色纸等,为能力较弱的幼儿准备了固定的游戏材料,如各种形状的蛋糕模具,只要把橡皮泥往模具上一按就能做出各种形状的蛋糕。在美工区,我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来提供材料:有涂色的,有撕贴的,有绘画的,有皱纹纸直接粘贴的……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材料来活动,这样,每个幼儿在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三、根据心理需求,确保开放的角色游戏空间

开放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自主安排游戏空间,自由拓展游戏情节,能够突破由预先设置的空间、材料而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局限,也有助于幼儿与他人合作、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例如:除了在教室提供“百宝箱”,还可以在各游戏主题中投放不同的材料,既满足了幼儿在象征性活动中的需要,又能让幼儿邀游在想象的世界,极大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如:打破布局的限制,让幼儿自己创设游戏环境,幼儿竟把“娃娃家”开到了阳台上,玩得很尽兴,能力得到了发展。

开放的空间满足了孩子行为上的自由,而封闭的空间满足了孩子心理上的自由。在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有归属感,在空间的“开放”与“封闭”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张力。

主题模式角色游戏环境创设一例 篇3

一、主题模式游戏环境的个性

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我们尝试进行了主题模式的游戏环境创设,即班级中的角色游戏环境围绕同一个主题创设不同但有机联系的游戏区环境。相对于一般的角色游戏来说,主题模式的游戏环境创设更具有实践性、联系性和交往性。

实践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获得新知识、新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是幼儿获取经验最快捷的方式。由于主题模式的角色游戏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的,这为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带来了便捷性,幼儿只要进入到这样的社会模式中去参观、实践,就能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各个事物,以及各个事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联系性。由于主题模式下的各个游戏区都是围绕该主题生成出来的,是由一个大枝分流出来的各个小枝,所以各个游戏角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紧密不可分的。

交往性。首先,主题模式游戏环境更能激发孩子之间的交往。正因为主题模式的游戏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所以也使幼儿之间具有很强的交往性。在游戏过程中,各个游戏之间一直在不断发生交往互动。其次,更利于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活动模式,即本班幼儿走出班级去其他班级邀请同伴来参与游戏。《指南》提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一般传统的角色游戏,平行班之间的游戏内容创设都大同小异,所以即使你去邀请他班幼儿,其兴趣也不会很高,而我们的主题模式的角色游戏,使得班级游戏更具有个性,对他班幼儿就更具吸引力。

二、“开心农场”游戏环境创设及效果

在捕捉孩子们的兴趣,适应孩子们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了“开心农场”这一游戏主题。游戏具体内容有哪些,如何来进行布局呢?在与孩子们进行“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游戏内容与格局。(这些内容与格局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游戏过程中随着孩子们的兴趣不断调整的。)

(一)与孩子们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设计布局图。

(二)渗透在环境中的游戏规则。

(三)各个游戏区的创设。

中班上角色游戏 游戏目标 篇4

游戏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参加各种游戏,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巩固幼儿对角色游戏玩法和规则的掌握,逐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3、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能主动利用一些替代物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自由想象活动的情节,对积极创造游戏情节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深化游戏主题。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游戏的规则,收放、整理玩具时做到迅速、有序、整齐。评价时能安静倾听老师对游戏的讲评,不随意插嘴,下次的游戏活动中能主动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游戏。

6、通过游戏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手部肌肉,自我协调和控制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言语交往的能力。

具体措施:

本学期开展的主题游戏有农工商超市、大头贴、汽车城、DIY坊、银行、乾生元、串串烧、冰糖葫芦、休闲小站和朱鸿兴,在以后的活动还将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适当的增减游戏区。

1、在丰富幼儿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幼儿产生新的游戏主题,展开有情节,培养幼儿进行游戏的独立性。

2、多给幼儿说话的机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能够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不局限于他们的发展。

3、发动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和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

4、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教师以适当的方式参与指导游戏,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深化,情节继续发展。

5、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建立和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6、通过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7、在讲评活动中,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中好的一面,提供幼儿讨论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讲评中得以解决,并能在讲评中整理和分享经验。

具体安排:

预见主题:农工商超市。

准备:

收银机(里面有放东西的口袋)、有几个购物区:水果、蔬菜、糖果、蜜饯、彭化食品、服装。根据季节变化印有服装、蔬菜、水果的图画纸和蜡笔两盒、剪刀两把。经理证一个和外出证二个。

要求:

1、继续引导孩子了解在超市购物的过程,先选东西后付钱。

2、丰富幼儿对各种蔬菜、水品、商品的认识,通过模仿顾客与售货员之间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懂得使用礼貌用语及简单的计算。

3、引导幼儿在扮演角色时初步学习分工,明白自己的任务,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4、要随时添置物品,游戏结束时要整理好。

5、继续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通过《家长园地》及家长交谈,让家长抽空带幼儿逛超市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倾听有关人员的对话。

6、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大力鼓励幼儿带回废旧物品,师生共同制作游戏材料。

中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5

经过小班一年的游戏活动,我班幼儿已学会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有初步的角色意识,能反映角色的简单职责。但是,游戏中幼儿在商量分配角色的同时往往会产生冲突。因此,本阶段的角色游戏中,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在游戏中进行交往,逐步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二、游戏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体验游戏的乐趣。

2、继续学习与同伴商量分配角色。

三、游戏准备:

1、娃娃、炊具、餐具、家庭成员标志;各种食品袋、生活用品盒;取款机、纸币玩具、银行卡;剪刀、洗发水瓶、电吹风玩具、围脖;玩具烧烤串、包子、春卷、帽子;方向盘、警察帽;各主题标志等。

2、师生事先共同布置好各游戏主题的部分场地。

四、游戏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引入,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游戏意愿。

引导语:“今天玩角色游戏,你想玩什么主题?”

2、介绍游戏材料,师生共同讨论游戏规则。

引导语:①在商量角色时,如果很多人都想玩娃娃家,怎么办?

②顾客去银行领钱、到超市买东西时怎样有礼貌地和别人交往?

3、鼓励幼儿按意愿分组协商角色分配,协助幼儿进行场地布置。

(二)游戏部分:

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进行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幼儿学习商量分配角色。

(2)鼓励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运用礼貌用语。

(3)指导玩烧烤店的幼儿明确角色职责。

(三)结束部分:

1、组织幼儿共同收拾玩具材料。

中班角色游戏案例反思 篇6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正在“美发厅”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美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XX小姐,你要美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美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主意打定我放下手中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美发师,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小女孩菁菁站了出来,“我是美发师,绝对给你做好。”“听张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原来这么简单。

一场顾客与美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美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

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菁菁叫了小文文、亭亭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

美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做很随便的样子。美发师:“你会唱《青藏高原》吗?” “不会”我如实回答。

“你唱歌不行!”美发师评价到。“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吗?”,“不知道。”我索性装糊涂到底。

“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是一个叫韩红的人,她是一个胖猪猪。”美发师越发得意起来,“这首歌很难唱,我姨妈会唱。”她一边做一边说。“我给你做个韩红式的发型。”

“好吧!”顾客答到。美发师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拿剪刀,象模象样地剪起来。闲聊更深入了。

“我以后教你唱。”多么自信、自主的孩子。我笑了。案例分析:

《纲要》指出“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是促进师幼互动的有效途径„„”如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幼关系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言行、想法,与幼儿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案例中,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这仪观点:当小女孩菁菁直呼其名,请她理发时,教师笑眯眯的应答孩子,转身投入到孩子发起的游戏中。再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幼儿为游戏的主体,适时的点拨。

其次,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做平等中的首席。《纲要》告诉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诚然是要教师准确定位角色。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美发厅”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发生在“美发师”与顾客之间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朋友式的老师。在“美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最妙的是教师的隐性引导。在此时教师做个“一问三不知”的“无知人”:“装得很随便”;“索性装糊涂到底”,正是教师的这种看似不导的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篇7

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 我们发现:“小超市”中顾客拿了商品就离开或不愿排队, 插队付钱;“娃娃家”里妈妈把宝宝弄丢了;“理发店”里, 曈曈和嘟嘟都是理发师, 两人都要抢着给顾客理发, 谁也不肯让步……这些现象都表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缺乏规则意识, 从而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规则, 引导他们遵守并执行规则。

面对上述现象, 我一直在找其中的原因, 可能就是因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如果有了规则意识, 上述现象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 规则意识要如何养成呢?在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

一、物质支持不限“量”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也十分喜欢玩角色游戏。但是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规则意识刚开始萌芽,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如果角色区域空间狭隘、材料数量有限, 那么势必会导致幼儿为了争抢而发生争执。为避免出现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规则意识。

1.创设区域数量。区域的数量能满足幼儿自主地选择角色区域并进行游戏。所以, 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创设了5个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开展的角色区 (娃娃家、 小医院、理发店、小超市、小吃店) , 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进区游戏。

2.创设区域空间。如有良好的游戏氛围, 那么中班幼儿会进行一系列连贯、有序的角色游戏。因此, 教师在布置场地时要保证各角色区域的独立性, 这样幼儿才不会受混乱的影响, 胡乱游戏。教师要合理规划室内、室外的场地, 保证各角色游戏区域的相对独立并保持通道的畅通。

3.创设区域图标。如“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 老师和孩子商量后,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则:洗手→穿上工作服→摆放医务用品→病人来看病时使用礼貌用语→轻轻打针→下班前, 整理医务用品。再如: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时, “顾客”用完餐后, 总习惯把垃圾随手一丢, 导致“小吃店”垃圾成堆, 很不美观。后来, 我们在 “招牌小吃介绍牌”上, 贴上了把吃完的杯子、食物等放到“垃圾箱”的提示牌, 提醒幼儿用完餐后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 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自从有了“图示”提醒, “小吃店”的环境卫生大有改善。

二、指导策略重在“妙”

1.静静观察, 适时指导。游戏指导, 观察在先。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甚至发生纠纷。教师只有沉下心静静观察, 才能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发展, 提升游戏的技巧。

2.投放材料, “无声”指导。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玩具是游戏的中心, 如果没有中心, 那么游戏就玩不起来。”由此可见,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适宜的材料可以推进游戏的开展。教师要合理投放材料, 并利用多种记录手段进行有效的观察。适宜的材料就像是无声的指导, 自然地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尽情地玩。有了充足的材料, 幼儿之间的纠纷就减少了, 自然而然也就会遵守角色游戏的规则, 进一步养成了规则意识。

3.语言提示, “有声”指导。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教师的语言有着提示、启发作用。当幼儿不自觉或故意违反规则时, 教师可以语言提醒或阻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直接的干预, 帮助幼儿明确想法, 使游戏顺利开展。

4.角色介入, 有效指导。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后,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并干预。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 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合的角色, 以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 利用语言、行动的暗示和示范, 带动幼儿一起遵守游戏的规则, 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能力。

三、精神支持讲究“快”

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 游戏兴趣显著提高, 且游戏水平也逐渐提高。但由于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往往不能有始有终, 看到别人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 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状态下, 第一时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帮助幼儿加深、巩固规则意识的自主形成。而鼓励的方式有很多, 如口语激励、肢体鼓励等。对于理解能力弱、胆小、懦弱、规则意识差的幼儿, 可以采用口语激励和肢体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在自主的角色游戏中, 发展能力、锻炼意志, 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四、游戏规则遵守 “好”

角色游戏中, 有很多规则都是基于幼儿已有经验的, 也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将约定俗成的规则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基于幼儿经验, 另一种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着玩着, 出现矛盾后讨论而得的规则。

1.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如在“小超市”购买商品后顾客就需要去“收银台”排队付钱;“小医院”里扮演医生的幼儿就不能跑来跑去、大声喧哗。这些规则就是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前事先约定好的。那么事先约定的规则, 幼儿就得遵守“好”。

2.出现矛盾后再讨论。角色游戏结束后, 幼儿向我发出疑问:“老师, 超市里的货柜上每层的商品都不一样, 摆放多不方便啊?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来整理呢!”老师回答道:“那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正在埋头整理商品的咪佳, 突然站起来说:“我在‘浙北超市’看到, 水果放在一个货柜上, 吃的放在另一个货柜上的。”咪佳刚说完, 其他幼儿连连点头, 表示同意。就这样, 规则产生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 幼儿就得归类摆放、整理物品, 就得遵守自定的规则。

通过实践, 我们获得了一系列规则意识形成的路径, 我们惊喜地看到:现在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能较好地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 游戏也变得不那么枯燥无味、单一重复了;最主要的是幼儿会自主协商、自定规则、自然遵守了。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折射出对婴幼儿进行小肌肉群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在婴幼儿存在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普遍现象,大多是用手抓握勺子,把勺子斜着送到嘴边,大部分食物洒掉,动作的准确性很差,更有个别婴幼儿还要老师一口一口地喂。技能上对捡豆子以及拼插雪花片、拼装关节玩具望而兴叹。精细动作是由小肌肉群所组成的随意动作。婴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实际上是指婴幼儿手的活动,主要包括眼手协调、手指屈伸和指尖动作等局部活动。如抓、舀、捏、剪、夹、倒、转等小肌肉,精细动作的练习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强婴幼儿的专注力和分析能力。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所以在环境的创设上,尽可能促进婴幼儿多种感官的活动。而角色游戏是婴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使托班的婴幼儿自由学习,自由操作,自由摆弄,使婴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能力得到发挥。角色游戏情境化环境的创设更是大大提高了婴幼儿在游戏中的创造性和坚持性,使每个婴幼儿都能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因此,我们利用情境式角色游戏的优势对托班婴幼儿进行小肌肉群发展的练习。

二、实施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前提和基础

《纲要》里指出:教师要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需求以及教室空间布局等实际情况,在师幼互动中共创个性化班级小环境,使环境成为婴幼儿展示创意、与人交往、获得认同的重要场所。在互通式走廊中,创设了“温馨家园馆”,馆中设“娃娃卧室”“娃娃餐厅”“娃娃书房”以及“娃娃洗浴室”。让婴幼儿初步了解爸爸妈妈在家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婴幼儿明确自身的性别和所扮演的角色,并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提供情景化的角色游戏材料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条件

《纲要》指出,“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婴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情境式角色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观察婴幼儿,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自己的角色适时地引导婴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使婴幼儿能够进行多一些的精细动作练习。

案例:“老师,我会捡纸屑和扫地啦!”

游戏开始,每位托班的孩子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到各个单独套间里进行游戏,乐乐到了“娃娃卧室”,在抱着娃娃,看到墙壁上挂的“衣服”,就给宝宝穿上,认真地一颗颗扣好纽扣后,哄着宝宝入睡后便无所事事。这时候,张老师就以“客人”的形式进入游戏中进行指导。“请问有人吗?”乐乐开了门。互相问好之后,张老师就故作惊讶状:“妈妈,为什么这个地上这么脏呢?快,用扫帚来扫一扫好吗?”乐乐拿起扫帚,开始扫地。老师發现在床下有小的纸屑,并引导孩子如何才能够扫干净的问题,和乐乐一起把地上的纸屑用小手先捡起来,再扫,这样才能够把地扫干净。最后当地扫完后,抱起“孩子”到隔壁的“宝宝餐厅”用餐。

分析:教师的指导在婴幼儿游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婴幼儿游戏时要根据每种游戏的特点及婴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兴趣来指导。当探索出现困难导致婴幼儿想要放弃时,教师可以游戏者的身份坐在小朋友不远处用略带夸张的语气和动作进行平行游戏,婴幼儿做出关键玩法的示范间接地引导小朋友再作尝试。这种平行示范以尊重婴幼儿的独立操作为前提,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平行示范者也可由探索胜利的婴幼儿来担任。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指导不能强行介入,当婴幼儿全神贯注于游戏时,不能打扰婴幼儿游戏,应全面关注游戏的发展。

(三)游戏评价情境化是发展婴幼儿精细动作的重要保证

《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要以“婴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成功的游戏评价能够引导婴幼儿对游戏中的各种体验、感受进行梳理、整理,帮助婴幼儿分享并形成正确的经验,以便提高下一次游戏的水平。婴幼儿对成人评价的依赖性与他们的年龄成反比,特别是托班年龄小的孩子。因此,我们在组织婴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时,经常运用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如爱抚的眼神及手势、点头微笑、语言夸奖等)方式表扬婴幼儿的行为,同时多用肯定的鼓励的语言与婴幼儿交流。尤其当婴幼儿遇到困难时,鼓励有利于婴幼儿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主动想办法,大胆尝试解决问题。

在情境式的角色游戏环境中,小班孩子对精细动作学习兴趣浓厚了,持久的时间也更长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生活上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自信了。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为婴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组织训练活动中和开展游戏时,为婴幼儿提供更多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决定事情的机会,真正做到解放他们的双手、头脑、眼睛、嘴、时间、空间等,从而促进他们除在精细动作发展上有长足的进步以外,更能够促进他们头脑、思维等各项潜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素华.师幼互动策略的认识与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6(6) .

[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官水凤.角色游戏中被动型婴幼儿的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早期教育,2007(02).

[5]陈国梅.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中班角色游戏方案3 篇9

11月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东昌幼儿园丽苑部中二班 陶莉芳、尤晓霜

一.设计方案

(一)幼儿游戏现状分析

在之前的游戏中,我观察到随着孩子们的游戏主题的展开,他们的游戏情节开始复杂起来,游戏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积累。孩子们的交往也摆脱了对现有游戏玩具的依赖,开始与同伴进行言语的交流。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会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来模仿,如买菜、烧饭,招待客人。

他们会带娃娃去看病,在家中还会开生日会等。爸爸还会穿上工作服煞有其事的去上班。他们游戏角色越来越逼真,游戏行为也形象具体起来。其次在每次游戏前孩子们也从原先挣抢角色到开始互相讨论、协商各自的角色,如孩子们会表示以换班的办法轮流担任角色,或是角色谦让给没做过的一方来做。他们绝大多数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浓厚兴趣,能主动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讨好的角色的任务去游戏,有时还会创造性地发展一些。如在牛奶棚游戏中,孩子们会分配好营业员、服务员等这些角色。但在游戏中也逐渐出现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较薄弱,游戏的独立性还不够。

(二)新增游戏材料与环境准备 游戏主题:牛奶棚

材料投放:彩泥、皱纸、餐巾纸

(三)近阶段游戏目标

1.激发幼儿了解自己的扮演的角色的角色行为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互相交流,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四)教师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能够形象的模仿社会角色的语言、行为,并且反应角色的职责。2.幼儿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是否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二.游戏观察记录

(一)观察记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纷纷涌向自己喜欢的区域。各个区域的职员各司其职,只是客人很少。仔细一看才发现,娃娃家里挤满了“小客人”。

师:“这里怎么有这么多小客人哪?” 生1:“是我先来的,我是妈妈。” 生2:“我带着围兜,我才是妈妈。” 生3:“我在烧饭,我是爸爸。”

生1:“他不是爸爸,最早来的是旺旺,他在照顾宝宝。” 其他的孩子分别说自己是姐姐、妹妹亦或是客人。一群“家长”们自顾自地在家里做家务。

师:“可是娃娃家的人太多了,外面的医院、牛奶棚、理发店为了招待你们展出了许多好玩的玩具呢。”

钱姿伊听了,拎起宝宝往医院赶。

薇薇是妹妹,她听后拿起菜篮子就“离家出走”。刘婕是妈妈,她说,“那我去理发店看看。”

师:“爸爸妈妈是主人,他们都出去了,谁在家照顾客人呀?”

主人和客人听了,哈哈大笑。

观察分析:

这是给孩子划清区域、材料摆放与角色分配后第一次不加教师提醒的角色游戏。孩子们虽已分清了游戏区域、游戏材料与角色。但中班上学期的孩子思维依然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之前详实的经验梳理与情景示范帮助他们记忆了区域但没有有效理清其角色经验。

他们是在真实的情景中看到了区域摆放、角色分配以及教师对于角色行为的示范,但由于没有集体主动尝试角色行为,所以部分能力弱的儿童对于角色行为并没有足够认知。

中班孩子的经验终究有限。他们都做过客人,也做过主人。但对成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与语言没有深入观察。对于做主人,他们缺乏前期经验。此外,本班孩子角色分配能力与欲望并不强烈。孩子们还没有分配角色与人数的意识。

活动调整:针对这些情况我做了以下调整: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在讲评时,老师可将娃娃家内的部分用具拿到孩子面前进行讲评,邀请对于娃娃家较有经验的孩子与他们一起示范,共同表演。在此过程中使孩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具体的角色行为,使教学情景化。

此外,我还梳理经验,建立规则,情景暗示。系统梳理娃娃家内的角色经验。

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班角色游戏方案

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作为主人的职责与待人接物的正确礼仪。如:问候、礼貌语、端茶送水、告别。为娃娃家制作门、门铃与脚印。提示客人进门先按门铃。帮助孩子用公平的手段分配角色。如轮换、讨论与猜拳。而调整后的角色分配与角色行为我将进一步观察。

(二)观察记录:

游戏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穿上了美发师的工作服,拿起了电吹风、各色发夹、彩带招呼着跟前来回走过的小伙伴“快来美发呀!我们的美发技术是一流的,保证你满意。”在她的宣传下果然有几个“爱美一族”的姑娘受不了诱惑走了进去尝试一下。

“我想做个新娘头,”翻开了桌上的美容书,指着其中的一页说。刘妤马上热情相迎,并像模像样的拿起吹风机为她塑造发型,用橡皮筋扎了个马尾,选了几个彩色发夹固定发型,最后插上了彩色绸带,西西满意地点了点头。此时一旁的王奕嘉急着说:“我也做一个发型,但你要做得和美容书上一模一样,头发也要彩色的。”刘妤一时为难起来,说:“这里没有染发剂,我给你戴上两个假发圈吧,也很好看的。”王奕嘉一看说:“黑色的我不要,还有好看点的假发吗?”当得知没有时只好失望地离开了美发店。刘妤又接待了几个客人后生意显得冷清了一些。虽然仍在热情地招呼着,但生意似乎不太理想。观察分析:

中班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10

行为分析:

美容院游戏一直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孩子也一直很关注这个游戏。观察其中玩的人员的变化。鑫鑫、小陈是属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游戏总能玩起来。这个案例中,两个人所做的事情不过是美容院里的常规行为,但是她们能坚持较长的时间,不为旁边走动的其他游戏的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她们始终配合默契,有始有终,有对话,有商量,有妥协,有解决的办法。这是游戏中难能可贵的现象。

教师后续的支持:

⒈角色游戏能促进孩子许多能力的发展,很明显,美容院的游戏中社会性交往能力最能体现,此外,孩子的初步审美能力也隐含在其中了。在游戏中,老师只要冷眼观察,多多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给予幼儿充分地自主权。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篇11

【关键词】角色游戏 中班幼儿 合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8-02

中班幼儿身心发展相对特殊,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相对特殊,如果能够参与有趣的游戏,不仅仅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合作行为的养成。然而,究竟如何创设恰当的角色游戏情境,为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1.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策略

1.1游戏开展前的言语引导很重要

在创设角色游戏之前,一定要注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言语引导。我们以“搭积木”的游戏为例,基于孩子们之前在游戏中出现的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教师可以首先提出要求,要求孩子们必须文明用语,如“我们可以一起玩吗?”“你愿意加入我们的游戏吗?”“需要帮忙吗?”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学会彼此分享自己的观点。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游戏情境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详细、准确介绍游戏的方法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等。如果在建构区放置了小木条和易拉罐等日常材料的话,教师一定要让孩子明确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游戏的过程等,为进一步实现角色游戏情境中孩子合作行为的养成提供有力的保障。

1.2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尤为关键

在角色游戏的实际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幼儿,他们的情绪、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等都应该在教师观察的范畴。通过观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参与程度,可以发现在参与角色游戏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改进。尤其要注意的是,这种观察要是具体的、要是有针对性的、要是有助于加强幼儿合作行为的。

事实上,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察者,更需要适时的介入,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有一次,角色游戏开始后不久,理发店里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两个小发型师在争抢客户,谁也不愿意让给谁。为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只有一个客户,那你们两个想想能有办法解决吗?”过了一会儿,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再去找一个客人啊,而另一位小朋友则说“你来给老师理发好吗?”这个时候,教师不仅仅要对幼儿之间的合作行为给予鼓励,同时也要及时参与进去。

另外,在游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科学搭配,充分发挥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行为,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

1.3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不容忽视

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的,同时也应该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既有助于共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会倾听、学会理解的能力。因此,游戏结束后的交流一定要让中班的幼儿们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努力去理解其他小朋友的想法。

教师在进行点评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观察时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来观察这些图片,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试着想各种办法进行合作:遇到矛盾如何协商解决;当玩具或积木材料不够用时,如何谦让、轮流或共同使用;当自己遇到困难、一人无法解决时,如何找小朋友协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如何主动帮助他等。通过这些合作情境的描述,使幼儿逐渐学习了合作的方法、策略,并在合作中学会了合作。

我们在点评时,还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中班幼儿的同伴意识已逐渐增强,榜样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影响也非常大。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对在角色游戏有合作行为的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以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

1.4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没有一个角色游戏是完美的,也没有办法在游戏开始之前完全保证游戏规则的准确性。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观察,及时调整游戏规则,保证所选择的角色游戏的确是适合中班幼儿的,而且有助于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参与进来,都能够找到恰当的角色,保证角色游戏的确是有助于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对角色游戏有更加充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调整的素养,保证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保证其积极效用的发挥。

2.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角色游戏对于幼儿合作行为的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确实是有着积极的作用的,但是要想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角色游戏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加强学习,在深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角色游戏情境创设,为真正实现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奠定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的体会 篇12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现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新《纲要》第一部分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经验。随着《纲要》的颁布、贯彻和落实,教师们更认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教师创设怎样的环境指明了方向。

课题《农村幼儿园地方性体育游戏的开发研究》已在我园开展多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改造与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基于环境和材料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开发利用和组织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同时,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创设,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投放。

一、多方位,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

1. 丰富的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及身心放松的环境。我们根据本园研究课题,在室外环境的创设方面,注意创出本园特色。

2. 多彩的室内环境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大部分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所以在创设幼儿园大环境的同时,也注意创设多彩的室内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3. 宽松的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前提条件,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它对幼儿学习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多角度,投放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

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间体游开展的优劣,决定着民间体游组织的成效。材料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的适宜投放、有序投放,对指导幼儿玩民间体育游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各种因素,尽量使幼儿对材料和游戏感兴趣,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

1. 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难易不同。

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有很大区别。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所以在投放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育存在的不同,尊重幼儿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2. 结合具体的开展情况,注意由易到难。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十分重要,在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始终做到保持新颖度、连续性、层次性。

第一,根据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安排,不断地变更游戏材料,保证新颖度,以激发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如学期初,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学习认知规律,制订好计划,每周根据计划的安排,投放不同游戏的材料,使游戏材料始终保持新颖,这样,幼儿参与民间体游的兴趣一直很浓。

第二,一个游戏玩了几次,幼儿已充分掌握了其规则和玩法后,难免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应当充分挖掘游戏的内涵,在变更游戏方法、增加游戏难度的基础上,投放创新的材料,让游戏再具挑战性,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扎手绢》游戏,先提供两块手绢,让两组幼儿对着玩,在成功地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后,随着新规则的出现,增加手绢的数量,可三、四组轮流对着玩。如《跳绳》游戏,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根绳子,让幼儿学习单人跳,在熟练掌握单人跳绳的基础上,增加绳子的长度,让幼儿学习多人跳绳、变换动作跳绳等,随着材料的不断更新,随着游戏规则的不断增加,幼儿的兴趣始终不减,玩得不亦乐乎,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优质环境,提供与发展相协调的良好材料,为幼儿提供开展游戏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关键性因素,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条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全方位环境,包括材料的适宜投放,让环境充分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2, 04.

[2]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体育.2003, 10.

[3]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 2003, 10.

浅谈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上传 篇13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

一、细心观察,间接或直接参与幼儿游戏。

观察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更能使教师把握时机,有的放矢的指导幼儿游戏,从而扩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

1.观察游戏的主题和情节。如,幼儿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幼儿在玩什么?再现的是什么经验?

2.观察幼儿的行为。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

3.观察选择和操作材料的情况。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

4.观察幼儿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是否能主动选择伙伴?是否能协调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5.观察幼儿的表征能力。是用模拟实物的玩具替代,还是替代物?或言语动作替代?玩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教师通过细心的观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形采取相应的指导方式。1.教师作为游戏伙伴的隐性指导

教师以游戏参加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或游戏的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这是创造性游戏的主要指导方式。

例如中班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大家都在忙着做点心,出现等客人来的现象,教师以“客人”的身份加入,说:“你们今天有促销活动吗?这样幼儿开始画广告告诉顾客今天优惠的小吃。游戏得到了深层次发展。在隐性指导中,教师始终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游戏,在不知不觉中指导幼儿游戏,这种方式也更易为幼儿所接受。2.以教师身份直接点拨的显性指导

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或当游戏中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时,有必要进行及时的直接的指导。如游戏中幼儿有过激的行为,有不安全的倾向,有遇到困难想退缩的表现或有了特殊的困难等等,都应该及时加以指导。

例如:教师看到一幼儿非常热衷于去“超市”买东西,手里拿着一大堆的东西还在跑来跑去,于是就直接提醒他:你的东西要掉了,是不是该找个袋子装一下?或者建议他去娃娃家做客,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二、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对中班幼儿的观察与指导: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不管是规则上、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教师应针对中班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玩多种主题的游戏;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

三、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1、评价内容:

评价的内容一般为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或者遇到困难时、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你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你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一起出主意吗? 为了使下次玩的更开心,你们还需要什么?怎么做?这样,孩子们既能与他人一起分享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可以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又为下次游戏主题的深化做好了铺垫。但评价内容应随游戏的情况和内容灵活调整。

2、评价的形式和时机:

从评价形式看:可以是集中评价、小组评价、也可个别评价; 从评价时机看: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评价,也可以在游戏结束时评价; 从评价主体看:可以是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我评价。但评价的形式和时机也要随游戏的内容和需要灵活调整,如“点心店”的“大师傅”制作了新的“点心”,客人们怎样能够方便又快捷地了解呢?有的幼儿建议服务员向客人介绍,可客人那么多,服务

员根本忙不过来呀。这时,有幼儿想到了店里的“大菜单”,可以把新点心画下来贴到“大菜单”上,这样客人们就都看得到了。于是,“点心店”里多了一叠小纸片和水彩笔,幼儿可以随时推出自己的新式点心贴到“大菜单”上,还可以自己写上标价呢。

四、适时介入,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1、当游戏内容贫乏时,需要教师画龙点睛地启发、诱导,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游戏。

如幼儿在玩“点心店”游戏时,“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东西,没有“客人”时他们也只是等待。这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点了几份“点心”,并表示有事马上就要离开,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节,后来他们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但“客人”非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3、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介入指导,支持和鼓励幼儿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

如一幼儿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但是,当他拿起听诊器时就是不知怎么用。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老师用手势对他示范了一次,幼儿一下子明白了听诊器的用法,高兴地为病人检查起来。

上一篇:自愿放弃社保说明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