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2024-08-26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通用13篇)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篇1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小班角色游戏与主题内容相整合的实践研究

(2012学年第一学期)

2013年1月 小(3)班 冯婷婷

时间飞逝转眼一学期过去了,孩子们在小(3)班度过了一学年愉快而充实的集体生活。在这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商讨、一起游戏、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了各项班级工作。在我们三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与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一学期。本学期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注重游戏与主题的相融合,通过一学期的摸索我们也对此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

(一)通过环境创设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

小班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与我们班相应的角色游戏内容“动物园”所创设的环境整合,在“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将许多孩子制作或者绘画的动物作品布置在区域内,布置了“樱桃动物园”这个大环境,这个展示就成为角色游戏“动物园”的游戏环境,各种孩子的作品就成了角色游戏“喂小动物吃食”的活动材料。丰富了主题活动的环境,也充分发挥了环境材料资源的教育功能。

(二)通过内容的延伸整合游戏与主题内容

主题活动深入开展过程中,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自由表达,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之后,往往会对主题中的某项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发地产生玩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根据其价值因势利导,生成新游戏,适时地在全班推广,并使主题活动得到延伸。小班的“小司机”主题活动中,班级中随机开始开展“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戏内容,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孩子们对汽车的认知和经验也逐渐丰富,孩子产生了简单的交往,知道公共汽车上是要有买票情节的,所以我们在角色游戏中增加了“售票员”的角色,同样的在孩子们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孩子在主题学习中的经验陆续增加了“汽车美容”“上车牌”等角色游戏内容。使“公共汽车”这一角色游戏成为主题活动《小司机》的延伸。

(三)主题活动和角色游戏在目标上的整合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其相关目标还可以与角色游戏活动目标有所整合,在这目标整合过程中,主题活动开展可以为解决游戏目标实现存在的问题服务;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为深化主题活动的目标服务。

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开展过程“司机”们兴致勃勃地开着汽车在“马路”上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行驶,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通规则”,经常发生“撞车”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把“了解交通规则,学会按交通规则开车”这一目标也纳入“公共汽车”游戏的活动中去,让幼儿实现,同样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开设“遵守交通规则”这内容,引导幼儿观看马路上汽车按交通规则来来往往的录相,了解红绿灯与汽车来往关系的交通规则等。再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时,幼儿就能生成出警察叔叔的角色,而在角色游戏开展时孩子开车时也不再发生“撞车”事件了。

二、角色游戏区域间多元互动

每一个区域活动的创设,不仅是主题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角色游戏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游戏是主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它承载着展示讲述、分享合作、预生成相结合的功能,更要兼顾到孩子个体差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创设时,就要体现游戏多元互动的特点,立体化地呈现游戏,并将各个区域串联起来。

角色游戏的形态是丰富多样的,本学期我们在开学初的“娃娃家”、“小舞台”的基础上,又新开出来了“美容院”、“公共汽车”

角色游戏的内容都是自己建构的,所以他们也更爱在这里学习、创作。使孩子在游戏中能获得对相对完整的经验。

三、教师有效指导促进主题内容和游戏的整合

以往有的教师常会无目的、无方向地随意参与或出主意,走到“娃娃家”问:“你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买菜?”等。这些问题打断了幼儿的思绪,没有给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指导;有的教师长时间蹲在某个区域,不能照顾全局;还有的教师不待幼儿思考、探索,就“热心”地把结果告知幼儿。这些指导不但不利用幼儿的游戏,反而会打消他们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把握好“度”,适时、适宜、适度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具体做到:善于观察:比如,幼儿操作时为何皱着眉头?是否碰到了什么困难?指导语言艺术化:例如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孩子理解语意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老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班应采取启发诱导的语言;对于大班孩子,教师抛给孩子的指导语就应趋于理性,使孩子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重视隐性指导:教师在幼儿遇到困难(一般指他与同伴发生纠纷,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缺少材料等等),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介入区域,但对于幼儿指导留有余地,不把答案直接说给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

合作活动指导方式:如教师发现娃娃家的成员一直在无意识地摆弄餐具,个人忙活

朱家角幼儿园专题总结

个人的,成员与成员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联系,这时,教师扮成“邻居客人”到娃娃家,假装发现娃娃发烧,并劝“爸爸、妈妈”应带娃娃到“医院”看病或请医生,使原本平淡的游戏情节得以扩展。

四、释放幼儿个性,自主快乐游戏

在主题情景性区域活动开展中,我们认为在幼儿情景优化情景性是相当重要的。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投放的材料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在投放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把握操作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操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玩法,他们似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并且大胆的交流。又如,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床、衣服、鞋子等。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其次,提高材料层次性,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篇2

幼儿刚进入一个新环境,情绪波动较大,易排挤外界的人或事,同时也表现出想家、念家的情感,教师的安慰自然少不了,可一下子面对眼前这么多的幼儿, 教师该如何一一应对呢?此时,我们通常的办法是让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去。

一、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个三岁孩子的生活经验可能只来自家庭和幼儿园,因而“娃娃家”就是这个年龄阶段最喜欢玩的角色游戏。在进行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时,要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并告诉幼儿游戏材料的名称和游戏材料的用法。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和活动材料进行有效的互动。 “娃娃家”里必备的一些玩具是娃娃、家具、餐具、常用的生活用品等。在他们把对父母亲的思念转移到对娃娃的关心、 照顾上,以此来体验父母亲对他们的体贴和爱抚,这也是他们对所了解的生活的再现。

我们在进行角色游戏环境的创设时,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考虑到幼儿的性别差异。女孩子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如果班上的女孩子较多,我们不仅要在班上多创设一些娃娃家,还要在材料的投放上多下点功夫,多备一些娃娃的衣裤(女孩子有给娃娃穿衣裤的喜好)、脸盆、饰物等;如果班上男孩子较多,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圆盘(做驾驶盘)、车票、红绿灯等,在投放玩具时要数量多、种类少而且在形状上比较形似的成型玩具,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幼儿争抢玩具。这样游戏开展起来就更有意思,幼儿也更投入。

二、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由于独立性差,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只限于父母、亲人在内的家庭范围,和别的儿童接触很少,即使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彼此很少交往。幼儿园使幼儿周围的人增加,其每天能接触到许多同伴,这里举两个事例来加以说明。角色游戏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在小班角色游戏时,最主要的还是模仿,这时应和家长多交流,让家长有意识地扩展幼儿的生活圈子。多和幼儿交流,多带幼儿外出,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教师仔细的观察既可帮助其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明确其工作的方向,如分析正确选择游戏的内容、活动方式以及如何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等,也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帮助幼儿愉悦地开展游戏。在指导小班幼儿孩子游戏时,老师首先要做一个旁观者,运用平行游戏法对幼儿进行指导,发现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以 “角色”的身份加入角色游戏中去。例如:一位“妈妈”嘴里不停地对宝宝说: “噢,宝宝乖,宝宝不哭,妈妈给你吃东西。”可宝宝不理睬(“妈妈”表现出仍在哄宝宝的神态),这时一个在“妈妈”旁边驻足很久的男孩抢过“妈妈”手中的娃娃。教师没有指责男孩,而是以客人的身份去抚慰女孩,同时观察男孩接下来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像模像样地把娃娃抱到医院对“医生”说:“这孩子怎么一直哭,是不是生病了?”“医生”对新来的病人表现得很热情,忙以医生的职责为娃娃看病。看到眼前的一切教师应该明白,男孩已进入“爸爸”的角色,这时客人对女孩说:“原来娃娃的‘爸爸’发现孩子生病才这样做的,等一会娃娃看好病回来,你们可要好好地照顾娃娃啊!”女孩破涕为笑了。教师的观察与指导不仅能为幼儿明确角色的定位,又保证了游戏的正常进行。又如:一个男孩戴着家里带来的大盖帽,腰里束着皮带,在游戏时到处对别人讲:“我是警察。”可是无人理睬,显然同伴们不接纳这个角色。教师见状,即以公共汽车乘客的身份上前请求“警察”援助,对男孩说:“‘警察’叔叔,不好啦!前面十字路口的交通乱透啦!车辆堵塞,请你快来指挥呀!”男孩立即奔赴现场,指挥起交通,道路畅通了,司机和乘客都对“警察”表示感谢,此时“警察”就已经真正进入角色状态。事例告诉我们:没有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或许以上两个游戏都会因为问题的产生而终止。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有感情地讲评,然后和孩子一起整理游戏材料、游戏场地,慢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活动后要有情感地讲评,讲评可以让幼儿对角色有更深的认识,从而让游戏水平得到提升,又能让游戏往更深一层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试着讲讲自己的感受,加深对角色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篇3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策略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状态。在小班主题角色游戏中教师对幼儿无目的地放纵会使孩子失去导向,任意妄为,整个活动无法开展下去。教师适时介入和启发性的暗示、提问、建议,才是有效的行为,它也应当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灵活多样的指导,不应当是指令式、强加的、随意的干预。

一、善于观察幼儿,给予启示和鼓励

游戏是孩子们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成人社会的模仿,角色游戏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它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观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能了解到孩子实际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教师能准确地寻找到孩子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教师不应急于将自己认定的游戏目标、游戏内容灌输给孩子,要时刻认识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游戏,游戏满足的是孩子们的需要;教师要安于做“旁观者”,在小班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刚开始玩游戏,要观察孩子能否被游戏所吸引,正确地使用材料,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发展了,经验更为丰富了,此时孩子在游戏中会不断地有闪光点,教师此时的观察重点就是捕捉闪光点。例如,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是喜欢玩“角色的游戏”的,面对着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嘴里不停地念叨:“妈妈快来、妈妈快来……”作为教师我们没有马上对孩子的游戏进行干预,而是将观察重点放在让孩子充分自由地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背景家庭的孩子在游戏中反映出的不同的生活经验,我们的观察就落在对孩子已有的水平的了解上,熟悉孩子们各自的经验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我们班级角色游戏的主题,从而使游戏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二、从情感支持到环境提供,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充分的空间

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原因,使他们的游戏进行不仅需要情感的支持,更需要环境的提供。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形式,儿童通常将一些刚刚经历过的、看到过的新鲜事物反映在游戏中;儿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经熟悉的各种事物综合起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造,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但是由于年龄所限,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大都停留在动作的模仿,尤其在角色游戏的初期孩子并无明确的目的和角色意识,而且这些情节通常随该幼儿角色的变换而消失。因此,教师不仅应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现状,预测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从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所及出发,把握游戏中的闪光点,及时地提供支持游戏发展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的环境,适时适当地进行指导。教师应让小小的闪光点得以发扬光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既使幼儿自主游戏,又使其获得各方面的提高。如,生活游戏区的小衣服成了小演员的新装;建筑工地大型的“砖头”被用来搭建成了高楼……幼儿在活动中充满了快乐。

三、从环境创设到适时回应,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

材料提供了,环境创设了,教师并非大功告成了,还要注意幼儿在材料的使用和新的环境中的适应反馈情况,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例如,当娃娃家有了“大浴缸”后,“爸爸”洗澡时又想出用矿泉水瓶做龙头。这一新点子立刻受到其他孩子的青睐,相继仿效。但是,几天后热情很快消失了。教师经过观察发现,原来这种新“龙头”极易被碰落,“安装”也不方便。分析得出,由于操作不便,幼儿丧失兴趣,材料是干扰和影响游戏发展的因素。于是,我们在游戏中生成了用什么方法将“龙头”固定住方便孩子使用。老师和几个对解决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成立了“物业维修公司”,开始在孩子家进行研究,教师从中预设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尝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当幼儿陷入困境时,如果教师不闻不问,幼儿的创意可能就此消失,所以,需要教师细致观察,分析把握幼儿的游戏动向,预设孩子可发展的目标,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游戏中不断地推动孩子游戏水平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在主题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适时的指导,在实践的操作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如,每个班级孩子的发展不同,都有各自的特点;每个老师对“适时”的理解也不同,对介入的尺度把握更难以掌握,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及时地调整才能逐渐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和策略,但多给予孩子发挥的空间,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并及时地调整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陈芳.谈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结合[J].科学大众.

[2]张晚枫.让游戏奏响和谐之音:浅析角色游戏与其他区域活动的融合[J].家庭与家教.

小班角色游戏方案 篇4

游戏主题:

朵拉家、小魔仙理发店、巧虎医院、米奇点心店、喜羊羊超市 重点观察:

朵拉家、米奇点心店 游戏准备:

各个游戏环境,各类材料等 游戏目标:

1、初步有礼貌的进行交往。

2、进一步明确角色意识,丰富角色行为。游戏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上次老师做小客人到小熊维尼家去玩,发现小熊维尼家里整理得非常干净、整洁,爸爸招待客人时又客气又热情,去小熊维尼家做客真开心!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个有礼貌的小主人、小客人呢?

2、想想今天你要去做谁?

3、让我们一起装扮一下,上班喽!

二、幼儿游戏

 主题一:朵拉家

观察要点:

1、能否有礼貌的做客、招待客人。

2、所扮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是否丰富。教师指导:

 教师以客人身份进入朵拉家,爸爸/妈妈,你好!

 你们怎么招待客人?  主题二:米奇点心店 观察要点:

1、是否能模仿服务员热情招待客人。

2、是否能模仿厨师烹饪点心。教师指导:

 客人来了怎么招待客人呀?

 最近有什么新的点心推荐吗?

三、分享交流

1、鼓励幼儿畅言:说说今天你做了谁?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

小班角色游戏的反思 篇5

上学期我班就投放了“小超市”区角游戏内容,创设游戏的最终目的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既可以根据物品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又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角色交往。但在对游戏过程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存在着几种现象:

1、学期初我们发现幼儿物品的摆放漫无目的,随意的摆放,虽然投放只有(水果、蔬菜)两种货物,但幼儿在摆放时并不会根据货物的类型进行分类摆放,于是我们在货筐里贴上了货物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经过观察我们又发现让幼儿单单根据图片进行摆放,好像对于部分幼儿并没有难度,很快就能把所有的货物都分完。

2、娃娃家的幼儿喜欢到超市购物,并会买回一大筐的食物,教师试问:这是什么?买回去干什么?幼儿都回答不出。于是,我们创设了买菜购物单,让幼儿手持购物单去购物,让幼儿购物成为有目的性的行为。但观察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情况:娃娃家的幼儿一直热衷于买菜,一会儿出来买一次,一会儿又来一次,虽然在买菜的过程中幼儿语言进行了交往,也通过交往使幼儿知道了这些物品的名称,初步建立了目标意识。但买回家的菜一大堆,孩子并不会去烧成一桌的菜,而只会堆放在一边。

现场指导:

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材料及给与幼儿进一步的指导

反思与调整:

当我观察了幼儿活动的过程,我认为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游戏场景,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上或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调整策略如下:

1、原有层次为按筐内图片放入相应的材料,对部分幼儿没有挑战,现增加相应的难度,一种增设货品:荤菜,为幼儿摆放创设障碍;另一种创设摆放图,溶入了数字配对、颜色配对、图片配对的难度,让幼儿挑战更高层次。

2、解决第二种现象:

(1)制定相关游戏规则:引导娃娃家的人员先做些自家的事情,然后等超市营业员摆放好货物后超市开张了,才可以进行购物。

幼儿小班角色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成人扮演娃娃的“爸爸”和“妈妈”,尝试做一些爸爸妈妈的日常工作。

2、通过自己的亲身扮演,充分体验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产生爱爸爸妈妈的美好情感。

材料准备

1、爸爸妈妈逛街使用的小包包。

2、发动孩子收集自己家中的毛绒娃娃。

3、电脑歌曲《让爱住我家》。

活动流程

回忆父母照顾自己的日常情节——谈一谈自己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幼儿自主扮演角色游戏——交流演示、评价——提升要求

一、温馨谈话:我亲爱的爸爸妈妈

1、教师: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你会这么爱爸爸妈妈呢?把你的原因告诉我们大家。

(幼儿1:我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会和我一起做游戏;妈妈会陪我去公园玩耍。幼儿2:我爱爸爸妈妈,因为爸爸力气大,在家里要做很多的事情;妈妈长得漂亮,会帮我梳好看的发型。……)

2、教师小结:对呀,世界上的爸爸妈妈是最最爱护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家里有了爸爸妈妈的爱,还有孩子的爱,才会充满笑声。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歌曲《让爱住我家》,把快乐的歌声也带到每个人的家里,好吗?(好)

(播放电脑歌曲,全体孩子一起跟唱。)

二、角色畅想: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

1、教师:今天,我们需要自己要做一做娃娃的爸爸妈妈。请你好好的思考一下,你会做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呢?

2、鼓励孩子与朋友一起轻声地交流,获知他人的感想。

3、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必要补充。

三、自主选择角色,开展角色游戏“迷你一条街。”

1、(出示毛绒娃娃)教师:看!我们班来了这么多没有爸爸妈妈的娃娃,等会儿请你来做娃娃的爸爸妈妈,好好把你的爱送给娃娃,好吗?(好)

2、扮演顾客群的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娃娃,成为娃娃的爸爸妈妈,开始进入角色游戏。

3、重点进行游戏进程中的有效指导。

具体方法:教师也以“妈妈”的身份抱着娃娃去用餐、看病、拍照、购物、理发,并随机观察其他爸爸妈妈的一些表现。还可以采用“攀谈”的方式,与爸爸、妈妈们成为搭档,一起去逛街。把教师自身丰富的游戏语言、动作、内容,在平行、互动的氛围中让孩子得到感染,从而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同时,教师也要随机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亮点展示,并与其他孩子一起分享成功爸爸妈妈的经验。

四、爸爸妈妈们的经验交流展示,评选出最优秀的爸爸妈妈。

1、教师:现在的娃娃们好开心,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陪着他们度过了快乐的一天。那,哪个娃娃的爸爸妈妈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带着娃娃度过这一天的?

2、个别孩子抱着娃娃来用动作、语言与大家一起交流自己的玩法,并进行颁奖。

五、提升再次游戏的要求。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篇7

【案例二】仔细观察孩子们, 就会发现他们玩时往往会重复一个动作。比如, 一棵“小包菜”或一棵“小蘑菇”放在碗里, 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舀着吃, 重复着“舀”和“吃”的动作;他们喜欢炒菜, 拿个小铲在锅里搅啊搅, “搅”的动作让他们很享受;他们喜欢切菜, 就反复切……

【案例三】孩子们玩的时候, 会有简单的交往, 说上一二句话, 出去串串门儿……但他们的交往一般不需要对方的回答, 也不在乎对方的反应, 更不需要“一起玩”“配合玩”等等。他们的言语交流, 更倾向于自言自语, 他们的“共同游戏”, 更偏重于“游戏中的背景”, 他们一起在一个空间里忙着各自的事情, 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案例四】他们一会炒炒菜、一会吃吃饭、一会抱娃娃、一会摆弄碗筷, 动作琐碎不定, 频率短促快速, 就像一刻不停的灵活的小老鼠。他们转换游戏的时间可以用半分钟来记时, 甚至更短。

【案例五】一个女孩子抱着娃娃说:“娃娃口渴了。”她就去找老师要一只水壶, 老师给了她, 她有模有样地放在灶上烧起水来。一个男孩把娃娃放在床上, 他说娃娃要盖被, 就跑去找老师, 老师就给了他一块布。

【分析】根据以上观察, 小班初期角色游戏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没有角色意识。尽管教师喜欢在游戏前明确分配给孩子爸爸或妈妈的角色, 但孩子根本不予理会, 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喜好模仿着成人的各种动作。

2.游戏内容简单。主要反映家庭生活中基本的吃饭、炒菜、抱娃娃等内容。而且以重复“动作”为主, 非常享受“动作”带来的乐趣, 重复操作、摆弄玩具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3.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意识。每人都在玩, 体现出孩子们好玩的天性。但他们之间相互交往较少, 往往不期待对方的回应, 倾向于与同伴玩相同或类似的游戏。

4.注意集中时间短。孩子们玩的时候虽然十分投入, 但不会专心致志地玩某个东西或某件事情, 常常频繁地变化游戏内容和形式。

5.对材料会有新需求。小班的孩子虽然刚接触角色游戏, 但他们玩的时候, 也会根据需要, 向教师索要新材料。

【建议】在组织小班初期角色游戏时, 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教师总担心刚入园的孩子不会玩游戏, 不自觉地用模式化的方式教孩子, 用预设的目标要求孩子。其实,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小班的孩子虽小, 但已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生动地在游戏中反映简单的生活内容, 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因此, 教师不必过多地干预小班孩子的游戏, 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学会发掘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

2.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小班初期的孩子喜欢玩相同内容的游戏, 并且喜欢模仿或重复别人的动作。因此, 多设置相同内容的游戏是最好的选择。如教师可设置4个~5个“娃娃家”, 每个“娃娃家”相对隔开, 提供小床、小桌、小沙发、小灶具等材料, 让大多数孩子都能进入“娃娃家”游戏。

3.从最简单的材料投放做起。小班初期的游戏材料投放不易过多, 否则幼儿会无所适从, 影响游戏效果。投放的材料要尽可能形象生动一些, 以成品玩具为主, 重在引发孩子游戏的热情。当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新的材料时, 教师应及时予以提供。

浅谈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 篇8

关键词:角色游戏;小班孩子;经验;材料

幼儿是天生的游戏高手,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小班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戏就是孩子们最真实的生活反映,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极大地满足了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带孩子们玩角色游戏。原因有两点:一是每次到了玩角色游戏的时间,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催促我快点、快点。二是角色游戏具有神奇的力量:活泼好动的孩子在这里得到尽情的释放,享受着角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和快感;性格内向的孩子也变得与平时完全不同,沉醉在角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无穷欢乐中!所以,我喜欢上了它,我决定,要好好利用这支“神奇的力量”为我和孩子们“服务”。那么,如何让角色游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下面就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教师安于做“旁观者”,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玩伴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生活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就越积极,角色扮演越逼真,情节越丰富,孩子们自然玩得越开心。反之,游戏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甚至不能持续。因此,教师要先安于做“旁观者”,在小班孩子游戏水平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观察重点。

幼儿游戏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在面对教室里琳琅满目的玩具时,孩子们会忍不住地去摆弄摆弄,在与玩具的“交流”中他们会很简单地模仿成人的一些动作。比如,我们班的饶某爸爸妈妈是开餐馆的,她就会问其他孩子,“你要吃什么,很好吃的……”点点会抱着娃娃,用调羹喂娃娃吃饭;孩子们还会出现一些相当简单的语言比如:“你别哭!”“快吃呀!”……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以自我为中心,游戏中大多是平行游戏,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的话,专心于自己的游戏,有时也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都是围绕模仿的材料开展的。所以,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材料的自由、选择角色的自由。如果遇到几个幼儿同时争当同一角色,应让他们通过“石头、剪刀、布”,“黑白”配等形式让孩子自己做主,也只有通过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玩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游戏更符合孩子们的需求。

二、转化幼儿生活经验,使之成为幼儿游戏开展的直接经验

由于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原因,他们的生活经验很肤浅,只停留在模仿当中。孩子操作使用的通常是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游戏中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缺乏交往的能力。例如,娃娃医院里的医生负责看病,护士负责为病人打针、吊盐水。可是,孩子由于平时很少接触,缺乏一定的感性经验,他们通常认为看病、打针都是医生的事。我们就利用晨间谈话、观看视频等形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提升游戏经验,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教师着重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帮助孩子扮演好角色,并成为孩子游戏的支持者、参谋者。通过这种方法,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协商,学会了礼貌待人。有了这样的氛围、空间,孩子们的交往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乐,游戏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三、我的游戏我创造,在玩中提炼游戏经验

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造性的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学科教育的最高价值趋向。教师应培养小班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情感,提高游戏水平,并及时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一次游戏,我去娃娃餐厅做客,慧慧“妈妈”说:“娃娃肚子饿了,想吃汤圆。”厨师说:“我们这有米粉、面条,没有汤圆。”慧慧愣了一下,看了看附近的美工区的孩子在玩橡皮泥,随即找来黄某、田某等几个孩子帮忙,用橡皮泥做了一盘汤圆。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创造性的举动无处不在,老师要善于发现并保护好孩子创造的欲望。

在午餐后的一次偶然机会,我看到班里的几位男孩子用几把小椅子围坐在一起,玩起了“勇夺城堡”的游戏。第二天,他们又围起来,玩起了“坦克大战”的游戏,没有逼真的玩具,也没有任何环境设计,他们却玩得异常投入。于是,我班有了一个“自由区”的游戏角落,孩子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他们想玩的任何游戏。有时,这里成为“娃娃家”;有时,这里成为“小部队”;有时,这里成为“临时医院”……有时,他们还会提前商量好游戏内容,从家里带来相关用具,展开游戏。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它对小班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或许,我们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美娟.我的游戏我做主[J].山东教育,2013(5/6).

[2]刘丽.我班的自由角色游戏[J].山东教育,2013(12).

小班下学期角色游戏计划 篇9

情况分析:

小班第一学期幼儿已玩过娃娃家、菜市场、汽车、加油站等主题游戏。幼儿能借助教师提供的玩具及启发性语言,提出游戏主题和按意愿选择角色游戏,但由于生活经验所限,游戏时反应的内容简单,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虽然在游戏中,幼儿基本能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并能履行简单的角色职责,但往往显示出不稳定性。

根据以上特点,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积极用语言进行交往,逐步能够以物代物进行游戏,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礼貌待人,爱护玩具,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品德行为。

第一阶段:2-3月份

游戏主题:(预定)娃娃家、菜市场

一、游戏目的:

1、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2、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3、愿意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良好品德行为。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娃娃家玩具:炊具、餐具、家用电器、家俱、角色标志等。菜市场玩具:柜台、菜类、鱼类、肉类、熟食等。百宝箱: 幼儿可用之替代其他物品。第一次指导:

1、引导幼儿回忆以前玩过什么角色游戏?

2、幼儿自由交谈,说说自己喜欢玩什么游戏,当什么角色?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并提出要求。

(1)小朋友自己选出角色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当好。

(2)分配角色出现问题时,可用“石头、剪刀、布”或轮流的方法来解决。(3)游戏中应爱护玩具,轻拿轻放。

4、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履行简单角色职责的情况,必要时给予提醒或参与游戏及指导。

5、让幼儿评价本游戏主题中,哪个角色当得最好。第二次指导:

1、情境表演“我和妈妈去买菜”,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启发幼儿说说:你想和谁一起玩?

3、提出要求:在游戏中坚守岗位。

4、幼儿游戏,师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合作游戏。

5、评价:引导幼儿说说今天和谁一起玩? 第三次指导:

1、师以“客人”身份引入:“今天,我要到娃娃家做客”,引导幼儿说说怎么招待客人。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

3、教师参与幼儿游戏,重点观察“娃娃家”幼儿如何礼貌待客。

4、采用再现式评议,请玩“娃娃家”的幼儿说说是怎么样招待客人的。第四次指导:

1、出示玩具,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2、启发幼儿说说:娃娃家的“哥哥”“姐姐”是怎样做妈妈的小帮手?

3、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帮助协调角色。

4、幼儿游戏,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启发幼儿发展情节。第五次指导:

1、出示“玩具哭了”挂图,让幼儿说说:玩具为什么哭了?怎么办?

2、提出要求:(1)不与同伴争抢玩具。(2)玩具玩完后要帮助老师收拾整齐。

3、幼儿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玩具的情况,并帮助幼儿及时解决争抢的玩具纠纷。

4、采用再现式评议:组织幼儿参观玩具收拾较整齐的游戏。

第二阶段: 4月份

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交通警察、加油站、公共汽车

一、游戏目的:

1、学习在游戏中进行的交往,遵守游戏规则。

2、培养幼儿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

3、在游戏中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百宝箱一个

新增设:银行玩具:柜台窗、钱箱、取钱卡、钱。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妈妈买钱没有钱,怎么办?”,引出“银行”这一主题。

2、启发幼儿谈话,“玩银行需要什么材料?”

3、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

4、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5、评价:表扬在游戏中懂得谦让的幼儿。第二次指导:

1、针对上次游戏声量大,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

2、鼓励幼儿按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

4、根据游戏情况进行小结。第三次指导:

1、情境表演,教师扮演“银行”的工作人员,幼儿扮演“顾客”领钱,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提出要求:在游戏中要用礼貌用语与同伴交往。

3、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进行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使用礼貌用语情况.4、表扬游戏中礼貌待人的幼儿。第四次指导:

1、以“玩具找不到家”引入,要求幼儿游戏后应把玩具放回指定地点。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师帮助解决角色纠纷。

3、幼儿游戏,师重点观察幼儿交往情况,并指导幼儿学习“领钱”的简单程序。

4、以“玩具找到家”形式表扬认真收拾玩具的幼儿。第五次指导:

1、启发幼儿说说:“今天喜欢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

2、提出要求:不争抢玩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履行简单职责情况,提醒个别幼儿坚守岗位。

4、以表扬形式讲评收拾玩具情况。第六次指导:

1、结合上次游戏情况提出要求:游戏时要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开;做到“三轻”;

2、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解决纠纷。

3、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坚守岗位,并及时给予指导。

4、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第三阶段: 5月份

预定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交通警察、加油站、公共汽车

一、游戏目的:

1、乐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

2、能按意愿参加游戏,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继续培养幼儿注意卫生,礼貌待人,爱护玩具的良好品德行为。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银行玩具、百宝箱一个

1)交通警察玩具:岗台、警帽、红绿灯2)加油站玩具:电脑加油机、加油枪、收钱台 3)公共汽车玩具:方向盘、车头、票夹、钱袋、椅子等

2、知识经验准备:带幼儿参观中班爸爸妈妈的角色游戏,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带娃娃到姥姥家,可是路很远怎么办?”引导幼儿提出“公共汽车”新主题。

2、提问:你坐过公共汽车吗?你是怎么上车、下车的?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思路,总结出游戏规则:

4、教师以乘客的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性作用。

5、评价幼儿是否遵守新的游戏规则。第二次指导:

1、自编故事引入“小刚乘车去参加篮球比赛,没等车停下来就跳下车来,结果摔断了腿”。教育幼儿乘车应等停下来后才有下去。

2、组织幼儿讨论:乘车还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把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把手或前排的椅背等)

3、为汽车售票员提供哨子或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4、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

5、表扬能干的售票员及注意乘车安全的幼儿。第三次指导:

1、表扬上次游戏中认真扮演角色,履行简单职责较好的幼儿,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2、了解幼儿本次游戏的意愿。

3、针对幼儿游戏中,许多人等着轮流当警察及说话提高嗓门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1)很多人想当警察怎么办?

2)游戏中说话应注意什么?(如:轻声、有礼貌等)

4、教师参与交通警察游戏,以队长身份带领队员进行训练,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5、评价幼儿解决角色分配冲突的情况。第四次指导:

1、以情境表演《搬新家》引入,指导幼儿如何把玩具、用具排列整齐。

2、提出游戏要求:玩具应轻拿轻放,掉在地上应马上捡起来;各游戏主题的玩具都应排列整齐后再开始游戏,玩后把玩具放回原处。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及时提出合理性建议,帮助幼儿提高场景布置能力。

4、游戏结束时,选出物品排列最好的游戏主题,组织幼儿参观评价。第五次指导:

1、增添“馄钝、铰子、肉丸”等熟食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2、组织幼儿讨论:卖熟食要注意哪几方面的卫生。

3、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熟食卫生要求:

(1)卖熟食不能用手抓,应用夹子或勺子。(2)熟食不能和生菜装在一起。

4、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教师重点观察菜市场,娃娃家是否注意熟食卫生。

5、根据幼儿处理熟食品的行为组织评价。第六次指导:

1、针对幼儿游戏中,娃娃家买回来的熟食与生菜堆在一起,以及食品掉在地上捡起来没洗,直接放进锅里或盘里的现象,设计情境表演《娃娃肚子疼》。

2、组织幼儿讨论:(1)娃娃为什么会肚子疼?(2)不卫生的食品你敢吃?

3、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引导各游戏主题中的角色轮流回家吃饭,重点指导娃娃家的成员注意食品卫生。

4、组织幼儿评价:今天“家”里给你吃的食品卫生吗?为什么?

第四阶段: 6月份

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菜市场、银行、公共汽车、幼儿园

一、游戏目的:

1、喜欢参与角色游戏,在游戏中使用常见的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2、懂得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知道所扮演角色的简单职责。

3、在巩固原有常规的基础上,学习遵守新的游戏常规。

4、能够围绕教师的启发,提出新的游戏主题。

二、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

1)、娃娃家玩具、菜市场玩具、银行玩具、公共汽车玩具、百宝箱一个

2)、增设幼儿园玩具:铃鼓、琴、图书、笔、纸、杯子、糕点及“教师”“阿姨”“保健医生”的标志。

2、知识经验准备:

1)、通过参观、谈话,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中有关人员的工作。2)、事先有意识引导幼儿观察教师、阿姨、医生在幼儿园做些什么事?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以娃娃家里的哥哥姐姐都长大了,呆在家里学不到本领怎么办引入,引导幼儿提出新的游戏主题-—幼儿园。

2、出示幼儿园玩具,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并组织幼儿谈谈:老师怎么用这些玩具教小朋友?阿姨及保健医生为小朋友做哪些事?

3、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协助解决角色纠纷及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增添所需的玩具,以满足幼儿的愿望。

4、教师以“园长”的身份参与幼儿园游戏,指导“教师”“阿姨”“医生”做好接待“幼儿”的工作。

5、重点观察“幼儿园”的“老师”“阿姨”“医生”如何组织“幼儿”游戏,学习及生活保健等环节,并在游戏结束时评价。第二次指导:

1、针对上次游戏时“幼儿园的小朋友”自己上幼儿园自己回家的情况,组织幼儿谈话“早晨谁送你到幼儿园”“傍晚谁接你回家?”帮助幼儿明确入园前,小朋友应该在家里,然后由家长送到幼儿园,离园时又由家长接回。

2、要求“小朋友”路上应注意安全,不离开“家长”。

3、教师以“家长”的身份参与娃娃家游戏,在接送“小朋友”的过程中,有时带“小朋友”乘公共汽车,有时骑摩托车或自行车,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4、老师重点观察各个主题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情况。

5、游戏结束时,请一对配合较好的“家长”与“小朋友”重复他们在接送路上的行为。第三次指导:

1、针对幼儿游戏中,娃娃家洗菜时用洗脸及用手抓煮好的菜等不卫生现象,设计情境表演。

2、组织幼儿辨别表演中的行为错在哪里?

3、启发幼儿谈谈游戏中各主题存在的不卫生行为(如菜市场用手抓熟食;银行工作人员拿钱后,回家吃饭没洗手等等),教育幼儿注意卫生。

4、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参与游戏,通过领钱买菜,乘公共汽车,送“小朋友”入园等,全面观察各游戏主题角色的卫生意识及行为。重点注意娃娃家是否改变洗菜、煮菜等不卫生现象。

5、评价:组织幼儿谈谈游戏中,你看见谁注意卫生? 第四次指导:

1、表扬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各种礼貌行为(如:银行、菜市场、公共汽车的礼貌服务行为;娃娃家里的尊老爱幼行为;幼儿园中师生间互相尊重的行为等),鼓励幼儿争当礼貌冠军。

2、引导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主题,教师引导幼儿协调角色纠纷。

3、游戏中,教师以“园长”身份指导“老师”“阿姨”“医生”用语言、动作与“小朋友”“家长”进行交流。

4、教师注意各主题交往中的礼貌行为,选择一组最好的,游戏结束前,请其他组前往参观学习,并授予该组为礼貌冠军组,奖给该组成员每人一面小红旗。第五次指导:

1、出现桌面玩具(小兔、小猫、小狗等)激发幼儿兴趣。

2、告诉幼儿这些“小动物”簋想玩角色游戏,可是不懂得怎么玩,今天是来向大家学习的,希望小朋友教它们怎么玩。

3、引导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布置好场景。

4、教师把“小动物”分别送到各个游戏主题中,鼓励小朋友向“小动物”介绍并示范自己所当的角色该做些什么事。

5、教师巡视指导,重点从幼儿的介绍中了解角色意识的程序。

6、游戏结束时,以“小动物”的口吻与小朋友再见!并向那些“教”得好的小朋友致谢!第六次指导:

1、结合认识各种水果,事先在活动室附近布置一个果园。

2、出示“小动物”寄来一封信,介绍信里内容:“为感谢小朋友教给它们游戏的本领,特地送来我们一个果园,欢迎小朋友去参观。”

3、提出问题:“可是我们正要玩游戏,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如:可以边游戏边参观;娃娃家的人怎么去中呢?(乘摩托车或自行车);幼儿园的小朋友不会走远怎么办?(乘公共汽车);正在上班怎么去呢?(轮流)。

4、提出游戏要求:参观时不能挤,不能摘花。

5、教师以公共汽车司机的身份参与游戏,帮助协调参观人流。

6、组织幼儿评价遵守游戏规则情况。

洪濑开心幼儿园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论文 篇10

摘要:

小班幼儿在整个幼儿园中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群体,在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等方面的积累非常贫乏,所以实际教学中的很多教学方法都需要在老师指导学生的情况下落实,最为典型的便是角色游戏,因为很多小班幼儿对角色扮演的理解不到位,且扮演角色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通过角色游戏进行教学时,需要老师对小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指导,以尽可能教会所有小班幼儿学会角色游戏,从而积极参与到游戏教学中来,最终提高小班幼儿教学质量。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角色游戏的了解,结合相关经验,分析了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之指导策略。

关键词:

小班角色游戏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角色游戏 材料 投放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刚开始从一个小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绝大多数孩子会焦虑、会不安、会沉默、会自我……让小班的孩子开口交流、动手操作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如何让小班的角色游戏“活”起来,让小班孩子爱玩游戏、会玩游戏,让他们在语言、数学、艺术、健康、科学五大领域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研究者探索研究和指导的重点。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小班角色游戏,发现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小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成败,以下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心得经验: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高结构的游戏材料外观逼真,操作方便,但是创造性不强;低结构材料更能够体现幼儿的自主操作性,有幼儿参与制作的痕迹,但是对于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且外观没有那么美观和完整。因此,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孩子们游戏的兴趣。

小班幼儿动作大于语言,刚接触角色游戏,动作技能和语言表达都不成熟,游戏中幼儿都是处于自我重复操作的状态,没有交流,没有声音。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为幼儿多提供一些色彩鲜艳、外形可爱、逼真的仿真游戏材料。例如:娃娃家各式的桌椅、梳妆台、厨房用品、床、毛绒玩具、洋娃娃等,让幼儿感觉都家的温暖,从而提高幼儿的兴趣。考虑到小班幼儿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的材料,便于幼儿熟练操作。

二、提供能创设情境的材料

在实践中发现,具有情境的操作材料更能吸引孩子的参与。例如:小班角色游戏《爱心医院》,玩具小熊宝宝生病了,幼儿扮作熊妈妈带着小熊看医生,活动中幼儿一直作为妈妈的角色时刻照顾小熊宝宝,不时把小熊毛绒玩具抱在手里安抚,幼儿有了自己的角色,整个活动都很感兴趣,也完成得很自然。因为他现在不是小朋友,他是小熊的妈妈,他要照顾小熊,要带她去医院看病,这次游戏下来,该幼儿的角色意识明显增强,语言交往能力进步很多,最关键的是孩子爱上了医院游戏,会玩医院游戏,游戏不再是老师安排孩子怎样发展,而是幼儿会根据主观意识促进游戏进程的发展。

三、根据主题的内容及时跟进材料

主题教学活动与角色游戏相结合既能让游戏活动为主题教学服务,使之为其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生成新的学习内容,又能较好地成为教学活动的延伸,让幼儿在教学活动后,再通过游戏活动中的实践操作,从而不断探索、发现、激发创造欲望,较好地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持续性。

如:在小班《亲亲热热一家人》主题中,我们在主题开展之前让孩子先收集和爸爸妈妈家人的全家福照片,了解各自的家庭成员,开展制作爸爸的领带、绘画全家福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与《娃娃家》游戏相结合,教师及时增加绘画笔、纸、油画棒、胶带等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绘画全家福装饰、点缀娃娃家环境;游戏中爸爸可以佩戴上幼儿自己制作的领带上班;既让《娃娃家》的游戏更加丰满,让孩子在游戏中充分体会父母的艰辛和对自己的爱,又锻炼孩子的手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创造力。

四、投放有层次的材料

小班孩子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每一个角色游戏区域,我们提供给孩子的材料切忌“一刀切”,而应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如:在《小吃店》中制作饼干的活动,这是一个锻炼手部小肌肉和幼儿创造力的游戏,我们不仅给孩子提供橡皮泥,还要提供简单的饼干模子,便于幼儿自己制作花形或者圆形、三角形的饼干,幼儿只会用模子完成。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需要,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的特殊发展的需要。

五、随时根据幼儿活动的进程调整材料

游戏材料的设定不是不变的,它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游戏的目标转变随时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不断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

案例实录1:

小班上学期末我们班级的《娃娃家》游戏又开始了,孩子们都各自找到角色还是玩起来,诗琪带着娃娃来到澡盆前给宝宝洗澡,一会儿洋洋看见了,也带着宝宝来这个澡盆洗澡,不一会儿彤彤也带着宝宝来了,三个人围在一个澡盆洗澡,一会儿三个人挣一个龙头,一会儿三个人挣一瓶洗头膏。三个孩子整场游戏都在争抢中度过,我过去询问,为什么你们今天都要给你的宝宝洗澡?孩子们回答:现在是夏天了,宝宝当然要天天洗澡。顿时我茅塞顿开,夏天到了,要天天洗澡,那一个澡盆肯定不够的,于是我在娃娃家旁边又增设了三个澡盆和三套洗浴用品,这样孩子再也不会拥挤,而且洗澡成了孩子们每次游戏必玩的项目,对于孩子的手眼协调、手臂肌肉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案例实录2:

今天又到了玩游戏的时间,游戏一开始几个小朋友就带着自己的娃娃去洗澡,他们很快就洗完了,然后就开始拿着娃娃在澡盆里翻来翻去,有的孩子甚至将宝宝扔在澡盆就去其他地方玩了,这对于孩子语言和交往都是大大不利的。我想到了减少材料的投放,第一个澡盆里没有洗发水;第二个澡盆里没有沐浴球;第三个澡盆里没有吹风机,果然材料不够,孩子们游戏就没法继续,这个时候我开始引导幼儿相互借用材料,这样孩子之间不再是独自游戏,没有兴趣,他们开始交流、交往,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交往能力,又让原本快要“枯竭”的游戏重新“活”了起来。

角色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造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更自由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商店角色》 篇12

活动目标

1、了解商店购物的基本程序:选择商店→付款,能到商店。

2、初步使用礼貌用语。

3、懂得商店卖的东西不只是一种,会有很多。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投放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玩具,饮水机,收银台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游戏材料,导入游戏。

1、教师:之前我们也玩了“买东西”的游戏,学会到商店购物。懂得要怎么样去买,上星期我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开了一家商店,我们也看过商店里都有哪些东西,但是在看的过程中我发现到小朋友们对商店还不是很了解,他们总觉得很好奇但是不不知道怎么玩,他们也会混了以为商店里只有一种东西可以,不对的哦!商店里可以有很多东西是可以买的。(教师出示新增的商店材料,如洗发水、沐浴露、蔬菜等。)今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到商店里买东西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忆商店购物的流程:选择商品→付款。

二、教师:在上次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一直忙着煮饭炒菜,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还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有了商店,那么,爸爸妈妈也可以去哪里呢?

爸爸除了在娃娃家他还可以去哪里呢?有谁知道而且娃娃家新增的商店要谁来看店呢?

三、提出游戏要求。

1、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做家务要分工。

2、商店的.营业员与顾客之间要使用礼貌用语,上次啊!老师发现到很多小朋友们都很没礼貌,不管是当老板还是当营业员,还有客人来了他们也不会去招待。

四、幼儿自主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观察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到商店购物的情况。

2、帮助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丰富游戏情节,提醒他们去商店买东西等。

3、提醒营业员和顾客使用礼貌用语。

五、整理游戏材料,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

2、交流游戏情况。

教师:今天你们扮演了谁,都做了些什么?你们到商店买了些什么?

活动反思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 篇13

2018 学年上学期

教师:詹丽清 柯萍

第 1 阶段:2018.9.预定游戏主题:娃娃家 游戏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幼儿园一日生活里,要创设宽松、自由、丰富的活动环境,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而且在情感上有较大的依赖性。娃娃家游戏能创设自由、宽松、舒适与温馨的环境。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让幼儿在自由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创造性的、自由的进行自我表达。另外,娃娃家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情感方面、能力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扮演爸爸、妈妈,模仿着大人的举动:给娃娃穿衣服,喂食等。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们的爱,内心自然地萌发了关爱他人的情感。

一、游戏目标:1.观察幼儿是否对“娃娃家”游戏感兴趣。2.观察幼儿能否初步友好的分工与合作。3.观察幼儿能否在游戏中和同伴交流。

二、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一些生活经验,观察过家长做饭、打扫。2.物质准备:锅、碗、铲子、布娃娃等玩具若干。3.环境创设:设立“百宝箱”。

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2018年9月 4日)第1周

(一)游戏目标

1、围绕“娃娃家”主题开展游戏。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游戏准备

1、娃娃若干、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三)游戏过程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娃娃家物品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幼儿了解娃娃家物品的名称并讨论其使用方法。

1、让幼儿说说桌上有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物品?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认识的物品的使用方法并示范。

三、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使用各种炊具、餐具等。

2、在游戏中教师可充当某个角色和幼儿一起玩。

3、教师在游戏中进行随机教育,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具玩完后要及时归位。观察与推进

从本次游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小朋友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兴趣,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地方脱离游戏,以下是几游戏片段。

片段1:有一个小朋友抱着布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什么都没有做,一个下午的游戏时间浪费了。

片段2:另外一组一个小朋友拼命的把各种蔬菜水果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最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和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游戏反思

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现在仍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久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改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教师在今后的游戏中要继续的引导,使幼儿有更多互动和分享经验。

第二次指导(2018年 9月11日)第 2 周

(一)游戏目标

1、萌发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2、围绕“娃娃家”开展游戏,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电视机、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以娃娃家环境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游戏兴趣:

二、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

1、幼儿自由抱娃娃并互相交流:“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

2、教师小结抱娃娃的要点:

〈1〉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

〈2〉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拖着娃娃的臀部。

三、学习给娃娃喂饭:

1、让幼儿回忆平时爸爸、妈妈怎样给自己喂饭的。

2、请个别幼儿示范给娃娃喂饭。

3、启发提问:“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滴在身上,要怎么做?”

四、教师小结抱娃娃、给娃娃喂饭的要点。

五、幼儿分组活动,教师指导:

1、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扮演某种角色进入游戏与幼儿一同游戏,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

2、教师创设若干个娃娃家,幼儿自由游戏练习抱娃娃、给娃娃喂饭。

3、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4、在游戏中及时纠正、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观察与推进:

针对上次观察推进的结果,这次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照顾娃娃的方法。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对照顾娃娃很感兴趣,而且学习的很快,但是观察游戏中又发生了另一个问题:因为娃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小朋友们都想抱娃娃照顾她,所以在游戏中,很多小朋友都去抢娃娃,这样会出现争执和混乱,大家都说我要娃娃。游戏反思: 在下次游戏中,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够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要进行幼儿的角色分配,可以让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爷爷、奶奶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分工合作,这样游戏中也不会发生争执。

第三次指导(2018年 9月18 日)第3周

(一)游戏目标

1、引导学习抱娃娃的方法及如何给娃娃喂饭等。

(二)游戏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教师根据幼儿扮演角色的意愿,将幼儿分为两人一组,并带领幼儿到“娃娃家”的场景中开展游戏。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让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并能说出对方所扮角色的称谓如“他是爸爸。她是妈妈。”

〈2〉提醒幼儿掌握正确抱娃娃的姿势及给娃娃喂饭的方法。

〈3〉鼓励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体验和同伴游戏的乐趣。〈4〉继续提醒幼儿要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会轮流使用玩具。观察与推进

通过2次的游戏后,幼儿对如何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于是这次活动将小朋友们进行角色分配,有的人演爸爸有的人演妈妈。在观察中发现小朋友们有了自己的角色后玩的更开心了:比如倩玉会抱着娃娃说“不哭我是妈妈”而扮演爸爸的伟锋会在一边像模像样的煮东西。游戏反思

从此次游戏的情况看,前2次小朋友出现的问题和娃娃家中的游戏材料的使用和一些常规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游戏角色的分配和教师对常规的强调,使的幼儿慢慢形成了较良好的游戏常规。

第四次指导(2018年9 月 22日)第 4 周

(一)游戏目标

1、继续巩固游戏常规,能正确使用各种游戏材料。

(二)游戏准备

1、娃娃家所需的材料:娃娃、炊具(煤气灶、锅、铲、勺等)、餐具(碗、盘子、茶壶、杯子、小勺等)、食品(面条、鱼丸、饺子、各种饼干等)。

2、布置若干娃娃家的环境(内有桌、椅、电视、电话、床等)。

(三)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一、教师出示若干游戏材料,让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及用法,启发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游戏材料还能怎么用?”初步激发幼儿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到游戏区活动。

2、教师巡视,介入指导:

〈1〉继续提醒幼儿明确自己所扮角色的简单职责,能愉快地与同伴一起游戏。

〈2〉重点用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尝试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乐趣。

〈3〉带领能力差的幼儿参与游戏,及时肯定他们表现。

〈4〉督促个别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如轻拿轻放玩具,不争抢玩具,不乱跑等。

(四)观察与推进

本次游戏中教师发现幼儿对爱护玩具材料的常规要求做的还不太好,比如:在游戏中,几个男孩子在抢娃娃家的灶,于是他们吧桌子旁边的东西碗啊盘子啊什么的,全部扫到了地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去捡,而是继续的去抢;还有的小朋友不玩的东西不重新放在篮子立,而是随手一扔就不管了。

(五)游戏反思

在活动中出现的这种行为在下次游戏的开始,教师要先进行强调,先给小朋友们说一说让幼儿思考这种行为对不对,哪错了,应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游戏材料要爱护,如果损坏了小朋友们就没的玩了,大家要把幼儿园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玩具好好爱护,不要互相争夺,要互相谦让。

(六)小结

上一篇: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下一篇:项目总结报告多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