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精选11篇)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 篇1
(一)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环境的创设不是摆设,只能看的环境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需要与幼儿互动起来。一般我们会把墙面布局的重点放在孩子作品的展示或主题资料的陈列上,其实这样的“死”环境对于幼儿游戏并无帮助,如果能让环境活起来,能够根据孩子的想法不断的变动,那孩子游戏的乐趣就来了。如娃娃家内的“白天黑夜窗”,教师只是布置了底版,黄色是白天的背景,深蓝色拉上百叶窗的是黑夜的背景。并在一旁提供了很多的图片(太阳、月亮、星星、云朵等)及幼儿的生活照(刷牙、洗脸、游戏、看电视等),让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布置今天娃娃家的窗外景色。这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重要,因为多次的摆弄能提高孩子的操作能力,积累更多的主题经验。再如主题《小司机》的主题墙,背景是幼儿在玩具车的车轮上蘸上颜料,在纸上开过时留下的车轮印组成的马路,马路上贴有几条塑封纸作为车道。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种类的车辆图片(消防车、轿车、卡车等),车辆的行驶方向不同;给幼儿提供了车辆外形的拓印底版、海绵、颜料、纸;给幼儿提供了楼房、树木等路边场景的拓印底版,幼儿可以拓印车辆;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车辆图片,让车辆行驶在马路上;还可以布置马路旁的景色。每天我们对马路都不相同,这让幼儿产生了极大的游戏兴趣,同时主题墙也活起来了,真正为幼儿所用。
(二)环境对于游戏方法的暗示性角色游戏重视幼儿运用游戏材料进行自主探索,但小班幼儿,对于游戏材料还处于认识阶段,因此让他们自主探索,能力很弱。游戏中经常出现孩子在不停的换游戏材料,仅仅停留在摆弄阶段,这对于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提高游戏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因此在游戏环境创设时需重视环境的暗示作用。如在娃娃家内用幼儿的游戏照片(能反映出孩子的生活经验)作为墙饰,增加美观性的同时,也给了来参与游戏的其他幼儿极强的暗示性,使他们在娃娃家内有事可做。再如水果吧的游戏,我们也运用了照片来暗示幼儿如何进行游戏。照片上幼儿生动的演示,不但给来参与游戏的孩子带来了更多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顺利的体验到游戏的成功。
(三)游戏环境对于幼儿交往的鼓励性小班幼儿的年龄限制着他们的游戏水平还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但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运用游戏的材料、环境鼓励幼儿和同伴交往,推动他们的成熟很重要。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也考虑了这方面的内容。如在送水果的游戏,在单纯的按照图示进行组合的基础上,将水果盘替换成水果篮,组合后送入娃娃家,这就需要孩子们进行语言交往了。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关系,玩过的游戏很容易遗忘,这对于他们互相之间的交流带来不小的影响,在水果吧的游戏中,我们提供了饮料单,在孩子调配饮料的同时,用自己的照片和饮料的图片制成饮料单,有了这样的依据,孩子交流起来就方便了,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激发了幼儿说的愿望。还有水果吧的活动场所在餐厅,孩子们游戏时环境逼真,大家能边聊边喝,心情放松,交流也就自然多了。
(四)游戏区域的功能整合性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娃娃家区域,传统的娃娃家的主要功能是幼儿的情景扮演。而我们在创设时,融合了多方面的功能。加入了美工活动的内容。如制作花朵,将纸做成花朵后粘到粗麦管上,然后插入“阳台”上的花盆里;加入了生活方面的情景。如洗衣服,幼儿首先要看清衣服箱子上的标志是笑脸还是哭脸,是笑脸的话代表衣服是干净的,是哭脸的话代表衣服是脏的,就需要将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清洗了。加入了与日常生活经验相匹配的经验。在两个窗口分别做出了白天和黑夜两块,将幼儿平时生活中会做的一些事进行了照片的拍摄,孩子们可以选择相应他们在白天或黑夜做的事、看的到的东西分别贴在不同的窗口。为此,我们大胆地将娃娃家场地进行了扩大,将各个功能区融入此区域内,使得幼儿在扮演的同时将美工、生活、日常经验等结合,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当然,情景扮演仍是娃娃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投放了领带、围巾、头套、拐杖等带有明显家庭成员特点的道具,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情感。
1、为幼儿提供更为真切的情景感。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如若在游戏中没有很真切的情景感是很难真正投入到游戏中去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更为真切的情景感十分重要。例如,在娃娃家中给娃娃洗澡的环境中放入一个真实的浴盆,幼儿就能将其与在家中的实际洗澡经验相结合,更好的投入“给娃娃洗澡”这个角色中去。
2、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是我们很难理解的,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才会发现很多孩子的交流方式。我们班上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我常常带着我的“宝宝”去坐公交车,上车后,我“买票”,到站后,我下车把我的宝宝送入“幼儿园”,然后去“上班”。经过我第一天的参与,在后面几次的区角游戏中,我惊喜的发现,幼儿都会模仿我的做法。因此,我在其后的几次游戏中,刻意的加入一些我希望幼儿模仿的东西,例如:“你好”“请”“谢谢”一类的礼貌用语,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3、在游戏过后应该及时的对游戏进行总结。总结分两个部分:首先,总结一下部分幼儿的闪光点。例如:幼儿在游戏时将脱下的鞋子摆放整齐等。其次,在总结的时候教师应有意的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例如:“某某,你今天做了谁呀?”在教师潜移默化、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培养中,幼儿会自觉形成角色意识。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1、缺乏角色意识,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浩浩平时最喜欢当娃娃家的爸爸和汽车组的司机了。他当爸爸时看见汽车司机玩的特别高兴时,他就会放下手中的小锅子去当司机,可当他看见老师去娃娃家作客了,他又放下方向盘回到娃娃家当起了爸爸招待客人。又比如:班里新增的一个主题点心店,时常会出现许多不是点心店的成员在点心店“卖力”地做点心。
2、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做别的事了。又比如:冷饮店里顾客买冷饮,嘴里还没说要买什么,手已经去拿自己需要的冷饮了。
3、游戏中反映出的内容比较简单,情节比较单一。例如:娃娃家反映的内容就是妈妈烧饭、爸爸烧饭;你喂娃娃、我也喂娃娃。这与孩子们生活经验有限有极大的关系。并且由于他们的能力有限,即使有一些经验也不能在游戏中反映出来。
二、小班幼儿角色游戏外环境的创设
1、提供合适的玩具,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小班孩子提供的玩具应以形象玩具为主,以引发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和简单的游戏行为。我为娃娃家买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锅、碗、瓢、盆、煤气灶、娃娃、奶瓶、围裙、,还准备了用纸盒做的冰箱、彩电、洗衣机、微波炉等,这些玩具都是符合孩子们日常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喜欢操作,能够模仿的。他们在娃娃家烧饭、烧菜、喂娃娃喝奶、看电视、洗衣服、往冰箱里放食物等游戏行为。又比如:我为汽车组做了一辆能开门、关门的汽车(用大纸箱),还添了“远光灯”、“近光灯”、“牌照”等装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除了开车、停车,还改换牌照、修理车灯,游戏水平还真不低呢!
2、创设能安静的独自游戏,互不干饶,干扰较少的环境,便于孩子们大胆地操作、摆弄和模仿。我用桌子、橱柜、积木将大活动室分割为小区域,使孩子们有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合适场所。有时候,环境布局的合理与否还设及到游戏的发展。例如:表演组,一开始在活动场地中间,没有舞台的概念,不管有没有节目的演员全部站在台上。我在布局上稍做了改动:用积木在地上围出一块空间,用橱柜把台前台后分割开来,这样一来,孩子们马上有了台的概念,有了报幕、演出、不演出的分工,游戏又有了发展。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 篇2
某幼儿园小班教师设计了以农场劳动为主题的情境游戏,A组幼儿扮演农民的角色,主要负责种植、施肥、收割等任务;B组幼儿担任机械操作手,帮助农民收获;C组幼儿为肥料商家,负责运货;D组幼儿扮演风、雨、太阳等自然角色;E组幼儿扮演城市超市人员,负责采购农场蔬菜。然而,该游戏并不受欢迎,很多幼儿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第一次试验后,再没人愿意参与。
其实,这个游戏在设计上并没有太大毛病,只是所选主题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至于每个幼儿都不愿参加。因此,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主题一定要适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就小班而言,很多实践都已证明,娃娃家和幼儿园类的家庭生活类游戏最受欢迎。所以在最初应以此类游戏为主,创设相应的情境,之后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可适当开拓新的主题。
上面这个游戏,可进行如此改革:A幼儿扮演爸爸,B幼儿扮演妈妈,C幼儿扮演娃娃,某天娃娃病了,“爸爸”和“妈妈”很是焦急,在教室内走来走去。很快就联想到自己生病时,父母会带着去看医生,于是向教师求助,而教室还没有设置医生的角色。此时可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出演,并帮助娃娃看病。
可见,如果创设的游戏情境合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发现新问题,不需教师设计,新的主题就会自然生成。
二、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受年龄限制,小班幼儿缺乏主动意识,在扮演角色时多是教师指定角色。即便是自主选择,其动机和目的也不明确。教师指定角色扮演并没有错,但这种方式不能长久使用,随着幼儿之间熟悉度的加深,应培养其主动意识,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角色,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游戏情境。一方面,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体现幼儿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必然结果。如果每次游戏都由教师指定,表面上看,也许竞争和争抢较少,教室秩序很和谐,但长期下去极易导致幼儿主动意识的丧失。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自己在旁指导协调。
某小班教室,老师让学生分6组扮演娃娃家,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另外的学生分组扮演超市收银员和医院护士。因为幼儿都在此学习了一年左右,对普通的娃娃家游戏已经很熟悉,多少表现得有些喜新厌旧。在选择游戏角色时,很多幼儿因为蒙古族家庭有蒙古包可以居住,都争相去抢;有些幼儿因为觉得收银机新颖,抢着去扮演收银员的角色,以至于其他角色无人扮演,而且很快便起了冲突。
对此现象,教师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看待,在这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出自人之本能,还是心理特点,幼儿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先考虑自己,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且这也是以后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躲避冲突,而在于发生冲突后如何合理解决。教师可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有些幼儿会选择谦让,有些会据理力争,有些会选择包剪锤的方式,有些则要求建立新规则。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对其日后成长也大有帮助。
三、幼师与幼儿要多互动
自主选择并非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在框架规则中凸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更加活跃、活泼。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依旧不能忽视,应多与幼儿互动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根据他们的行为变化,适时调整方法。当然,互动沟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介入游戏中扮演角色。
某天的小班游戏中,进行的是娃娃家游戏,“爸爸”“妈妈”都去超市购物了,只剩娃娃自己在家,因为手中有特制的工具代替货币,“爸爸”和“妈妈”感觉很新奇,在外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教师发现后,以路人甲的角色在超市跟“爸爸”“妈妈”相遇,并问他们宝宝的情况。妈妈说:“宝宝想吃蛋糕,我出来买蛋糕。”爸爸说:“宝宝想喝汽水,我出来买汽水。”老师问他们在家时,爸爸妈妈是否同时长时间离开过,他们想后说没有。老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宝宝在家遇到坏人怎么办。于是,爸爸叮嘱妈妈购物,自己匆匆赶回家。以后再出现妈妈出去购物后,宝宝又想要新东西的情况,爸爸会直接以手机通知。老师只是以几句话引导,幼儿就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而且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与家庭协作交流
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殊不知,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才最适合教育幼儿。老师会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发给家长观看,并反问他们幼儿是否有所改变。经此提醒,家长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活泼、快乐,更懂礼貌,也会经常体贴父母。在不断的交流中,父母很快和学校展开协作,加入到游戏中来。
在小班幼儿的教育中,角色游戏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主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境,教师都不可或缺。若能够加上家庭父母的理解和参与,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岚,王慧茹.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幼儿同伴语言交流能力[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5).
[2]蔡国蓉.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 篇3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班幼儿;角色游戏
一、确定适宜的主题
某幼儿园小班教师设计了以农场劳动为主题的情境游戏,A组幼儿扮演农民的角色,主要负责种植、施肥、收割等任务;B组幼儿担任机械操作手,帮助农民收获;C组幼儿为肥料商家,负责运货;D组幼儿扮演风、雨、太阳等自然角色;E组幼儿扮演城市超市人员,负责采购农场蔬菜。然而,该游戏并不受欢迎,很多幼儿都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第一次试验后,再没人愿意参与。
其实,这个游戏在设计上并没有太大毛病,只是所选主题不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至于每个幼儿都不愿参加。
因此,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主题一定要适宜,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就小班而言,很多实践都已证明,娃娃家和幼儿园类的家庭生活类游戏最受欢迎。所以在最初应以此类游戏为主,创设相应的情境,之后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可适当开拓新的主题。
上面这个游戏,可进行如此改革:A幼儿扮演爸爸,B幼儿扮演妈妈,C幼儿扮演娃娃,某天娃娃病了,“爸爸”和“妈妈”很是焦急,在教室内走来走去。很快就联想到自己生病时,父母会带着去看医生,于是向教师求助,而教室还没有设置医生的角色。此时可鼓励其他幼儿主动出演,并帮助娃娃看病。
可见,如果创设的游戏情境合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发现新问题,不需教师设计,新的主题就会自然生成。
二、突出幼儿的自主性
受年龄限制,小班幼儿缺乏主动意识,在扮演角色时多是教师指定角色。即便是自主选择,其动机和目的也不明确。教师指定角色扮演并没有错,但这种方式不能长久使用,随着幼儿之间熟悉度的加深,应培养其主动意识,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角色,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游戏情境。一方面,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体现幼儿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必然结果。如果每次游戏都由教师指定,表面上看,也许竞争和争抢较少,教室秩序很和谐,但长期下去极易导致幼儿主动意识的丧失。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角色,自己在旁指导协调。
某小班教室,老师让学生分6组扮演娃娃家,有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另外的学生分组扮演超市收银员和医院护士。因为幼儿都在此学习了一年左右,对普通的娃娃家游戏已经很熟悉,多少表现得有些喜新厌旧。在选择游戏角色时,很多幼儿因为蒙古族家庭有蒙古包可以居住,都争相去抢;有些幼儿因为觉得收银机新颖,抢着去扮演收银员的角色,以至于其他角色无人扮演,而且很快便起了冲突。
对此现象,教师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看待,在这个年龄阶段,不管是出自人之本能,还是心理特点,幼儿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先考虑自己,如果违背自己的意愿,很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而且这也是以后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躲避冲突,而在于发生冲突后如何合理解决。教师可引导幼儿展开讨论,有些幼儿会选择谦让,有些会据理力争,有些会选择包剪锤的方式,有些则要求建立新规则。在此过程中,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融洽相处,对其日后成长也大有帮助。
三、幼师与幼儿要多互动
自主选择并非随心所欲的自由,而是在框架规则中凸显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更加活跃、活泼。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依旧不能忽视,应多与幼儿互动沟通,随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根据他们的行为变化,适时调整方法。当然,互动沟通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介入游戏中扮演角色。
某天的小班游戏中,进行的是娃娃家游戏,“爸爸”“妈妈”都去超市购物了,只剩娃娃自己在家,因为手中有特制的工具代替货币,“爸爸”和“妈妈”感觉很新奇,在外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家。教师发现后,以路人甲的角色在超市跟“爸爸”“妈妈”相遇,并问他们宝宝的情况。妈妈说:“宝宝想吃蛋糕,我出来买蛋糕。”爸爸说:“宝宝想喝汽水,我出来买汽水。”老师问他们在家时,爸爸妈妈是否同时长时间离开过,他们想后说没有。老师进一步引导,如果宝宝在家遇到坏人怎么办。于是,爸爸叮嘱妈妈购物,自己匆匆赶回家。以后再出现妈妈出去购物后,宝宝又想要新东西的情况,爸爸会直接以手机通知。老师只是以几句话引导,幼儿就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而且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与家庭协作交流
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殊不知,游戏教学、寓教于乐才最适合教育幼儿。老师会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然后发给家长观看,并反问他们幼儿是否有所改变。经此提醒,家长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的确有了很大改变,变得更加活泼、快乐,更懂礼貌,也会经常体贴父母。在不断的交流中,父母很快和学校展开协作,加入到游戏中来。
在小班幼儿的教育中,角色游戏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使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首先,主题要符合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其次,创设的情境要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当然,不管是何种情境,教师都不可或缺。若能够加上家庭父母的理解和参与,教学效果将会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晓岚,王慧茹.在角色游戏中提高幼儿同伴语言交流能力[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5).
[2]蔡国蓉.在角色游戏中发挥小班幼儿自主性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
[3]龚丽丽.创设生活化的小班角色游戏情境[J].当代幼教,2014(1).
小班角色游戏 篇4
1.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逐步懂得角色职责。2.在老师的提醒下,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3.愿意与同伴交往,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良好品德行为。4.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会整理收拾玩具。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理发店的角色分工,明白角色的职责。
2.在活动中学会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友好与他人合作,分配工作。3.遵守游戏规则,能将生活中的理发知识与体验运用到游戏中去。活动准备:
理发店里的各种理发用具:大量的皮筋、发卡、头梳、电吹风、镜子、洗发水等。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班上某某小朋友的头发很长了,你们说一说要怎么办呢? 师:现在小朋友们想一想理发店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
2.介绍理发店的工作程序,以及一些工作材料,激发幼儿的游戏的兴趣。
师:理发师现在要给我们班上的某某小朋友理发,你们说一说理发师都要做些什么?(一一介绍不同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老师归纳总结以上的步骤,也请小朋友从头示范一遍。3.介绍游戏规则,确定游戏人数。
师:小朋友们去理发店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怎么做才会令你们满意呢? 4.幼儿游戏,教师指导游戏。
重点指导担任理发师的幼儿,指导扮演理发师的幼儿怎样为顾客设计发型,指导他们在游戏中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游戏。
5.师生共同评价,指导幼儿将游戏材料分类整理。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二)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集体的扮演活动,并愿意在其中扮演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角色。2.愿意与同伴进行协商和交流,学习简单的集体活动的要求.规则和方法 3.懂得收拾的简单步骤。活动准备:
各种有关理发店的玩具;一些半成品;一些洗发水的空罐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假日去理发店的所见所闻。2.教师与幼儿一起商讨理发店的角色与人员的分工。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理发店的设置.工具的使用等。4.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理发店。
5.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并与同伴进行协商。6.幼儿有条理地进行收拾。指导重点: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见闻,并鼓励幼儿大胆指出自己与同伴不同的见解。2.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协商角色的分工,提示幼儿轮流进行活动。3.教师提示幼儿收拾的顺序和步骤。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喜欢参与角色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感兴趣。
2.通过扮演“理发店”角色,用语言、动作进行交流,让幼儿学会反映简单的现实生活和自己对所扮的角色的认识,并能有礼貌的交往。活动准备:
1.用大积木或大插塑围合构成理发店空间,用大纸箱或其他物品装饰理发店的门,并在门上挂上理发店的标记。
2.准备有关理发的物品:剪刀、剃刀、头梳、电吹风、围布、镜子、毛巾、热水器、洗发水、洗发膏、桌椅等等。活动过程:
1.以情境的形式导入,激发兴趣。
师:前两周理发店已经开张了,也来了很多理发的顾客,昨天理发店的经理接到一位顾客的电话,他说理发店的发型太单一了,所以今天理发店的经理提供了很多发行,有男生也有女生。2.介绍理发程序。
师:那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担顾客。其他小朋友仔细看我是怎样帮客人剪头发的?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剪头发吗,我们店里有很多的发型,您需要剪什么发型呢?(例如选的是卷发)。她选的是卷发,帮客人披上布,仔细看我是怎样帮她头发弄卷的?用头梳梳器头发,然后用电吹风把它吹一下这样就卷了,头发弄卷以后我们喷上定型水,这样就可以了,然后用海棉把客人脸上脖子上的头发弄掉。客人付钱,欢迎下次光临!提问:
(1)刚才张老师是怎样帮客人头发弄卷的?(2)客人进来我们要说什么?然后问她什么?(3)剪完头发收完钱我们要说什么? 3.介绍其他头发的剪法。
(1)刚才某某选的是卷发,那如果要把头发弄直怎么办呢?(用电吹风吹直)。那男生的头发要变竖起来怎么办呢?(用店吹风吹一下然后喷上定型水)。
(2)小结:我们都知道要把头发变直可以用电吹风,弄竖起来的可以用电吹风吹一下然后喷上定型水就可以了。4.幼儿游戏。
5.评价:“刚才小朋友们在玩理发店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反思与推进:
活动内容:角色游戏――《理发店》
(四)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扮演角色表现人们劳动的兴趣。2.培养幼儿友好合作的态度。活动准备:
游戏用的玩具电吹风、梳子、剪刀、洗发水等理发用具的替代品;设置理发店。活动过程:
1.复习已有知识经验,对角色进行区分。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角色游戏室新开了一家(引出理发店),并且知道理发店里有谁? 恩,在上次玩理发店时,我都不知道谁是理发师,谁是洗头师傅,谁是客人。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到理发店就知道谁是××(进行提问)总结:在你们平时,老师是怎么知道哪位小朋友是扮演谁呢?那我们今天新老师也为理发店里的理发师和洗头师傅准备了两张角色牌。
2.引入新内容--装饰头发师:小朋友都知道顾客到理发店里洗发、剪发,那老师发现在前几次当理发师的小朋友很快帮客人洗完头发,就没事干了。小朋友想想,在理发店里还可以添些什么新的内容呢?(进行提问)总结:今天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理发师为客人剪完头发后,可以为客人装饰头发。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装饰头发的物品。如:假发、发夹、小花等。(个别举例如何操作)待会理发师根据客人的需要为客人装饰头发。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重点指导理发店里理发师对装饰物品的操作。(2)提醒娃娃家的小朋友不要待在家里,可以出去逛逛。
(3)提醒在超市的小朋友,限制来买东西的小朋友,一次只能买3样。(4)引导小朋友要监守自己角色的任务,不能随意走动。(5)提醒幼儿玩角色时不能争吵。4.结束活动。
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 篇5
实录:蔡语婷刚做娃娃家时,只会抱着娃娃坐在桌子旁边,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孙乐怡拼命的把各种豆类放进了锅里,然后再倒出来,然后再放进去,这样一直重复,没有任何交流也没做其他的事。
反思:娃娃家小朋友们的表现,反应了小班小朋友处于操作材料自我满足的阶段。他们的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样玩具可以玩很长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样做,不会与人交往。
指导:教师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抱娃娃喂娃娃吃饭等,让孩子了解娃娃家的物品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游戏中我有时做妈妈,有时做奶奶和幼儿一起玩。
第二阶段:角色与现实的冲突
实录:陶嫒怡“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走上前问“陶嫒怡,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 陶嫒怡指着陈浩说。“陈浩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她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当的什么角色?”“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会不会抢东西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反思:小班的幼儿对角色游戏很感兴趣,而且很喜欢扮演其中的角色,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幼儿之间出现共同争夺某一件他们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
指导:我们老师经常会提醒他们,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经过老师的提醒,争抢的事慢慢少了。第三阶段:情节简单发展
实录:秋游活动刚刚结束,星期一早上,沈皓敏来到娃娃家,就抱着娃娃,往教室外走,我就问:“沈皓敏,你干什么去?”“我带娃娃去公园玩。”
今天,从娃娃家里传出了“生日歌”。我过去问:“你们为什么唱生日歌呀?”妈妈说:“宝宝生日,我们在给他过生日。”我又问:“爸爸今天烧了什么好菜给宝宝吃呀?”“烧了青菜、胡萝卜。”“我们还买了生日蛋糕。”
反思:小班幼儿的思维有极强的具体形象性,只有当孩子经历过,才能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游戏。孩子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
指导: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情节的发展依赖孩子的生活经验。老师要帮助孩子多积累生活经验。我们会利用游戏讲评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利用自由活动,让孩子听故事、看碟片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我们也要求家长配合,经常带孩子散步、参观、听故事、看电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或外出旅游,扩大幼儿的眼界。“见多识广”,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就有了基础。
第四阶段:游戏中出现简单交往
实录:“买蛋糕了,买蛋糕了”从垒高活动区内传出了一阵阵的吆喝声。高逸凌听见了,赶忙从兰兰家跑了出来,对夏磊说“给我一个蛋糕”。
反思:游戏的渐渐深入,孩子们自发的开始了与同伴的交往,这一阶段的孩子往往是边游戏边构思游戏情节,游戏的情节简单,还会随时变更内容和角色。虽有交往意识,但语言交流简单,不会用角色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情节。
指导:教师发现孩子在游戏中的新创意时要注重游戏的评价作用。在讲评时我们先帮助孩子回忆、再现刚才的游戏情景,肯定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并让别的孩子进行模仿,这样孩子在一种直观、积极、愉快的情绪下,对下一次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幼儿角色游戏活动,这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我觉得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
凉城四幼
滕蓓瑾
小班角色游戏:公共汽车 篇6
1、继续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2、逐步懂得角色职责。
3、在老师的提醒下,4、初步能与同
5、伴合作游戏,6、友好相处。
7、学习在游戏中进行初步的交往。
8、培养幼儿礼貌待人,9、爱护玩具等良好品德。游戏准备:
公共汽车:方向盘、投币箱、钱等。游戏指导: 第一次指导:
1、导入:师问:“小朋友们,2、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
3、引导幼儿说说公共汽车上的司机是怎样开车的?乘客是怎么上车和下车的?并请幼儿进行模仿。
4、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5、提出公共汽车的游戏规则:
(1)、乘客应买票后才能上车。
(2)、乘客应该把想去的地方告诉小司机。
(3)、乘客要等到到站后,车停下来才能下车等。
6、幼儿游戏,7、教师以乘客身份平行介入游戏,起示范作用,并重点观察幼儿按意愿选择主题的情况,帮助幼儿解决角色纠纷。
8、评价:表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的小朋友。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在玩游戏过程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够强,出现抢的现象严重,幼儿都想当司机,不会正确的处理,而是通过你争我抢的现象,教师观察并及时进行引导。教师通过顾客的身份介入游戏中,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第二次指导: 对上次游戏中声音大的问题,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要小声地与同伴交往。4 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游戏,扮演什么角色。5 教师提出本次游戏的规则(1)、在游戏中要使用礼貌用语。(2)、游戏时玩具要轻拿轻放。(3)、在游戏中要监守岗位。幼儿游戏,教师重点观察幼儿遵守常规的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小声交谈。11 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反思与推进:
本次活动增添了新的材料,红绿灯,让警察来指挥交通,这一材料的添置,更增添 了游戏的趣味性,幼儿角色的扮演也跟丰富了,规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次活动相对于上次活动而言在语言、礼貌用于方面都有进步。第三次指导:
1、引导幼儿讨论:乘车应注意哪些安全?(如:不能将手和头伸出车窗外,手应扶住前排的椅背等)
2、为售票员提供哨子和铃铛,到站后为乘客发出信号。
3、鼓励幼儿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主题和角色.4、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先扮演售票员,游戏一段后换班当乘客.了解售票员履行简单职责情况及乘客是否等到站后才下车
5、根据游戏情况,教师进行小结。
反思与推进:
幼儿对公共汽车非常感兴趣,仍出现抢玩具现象,本阶段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此游戏。乘客应如何表现,不将手头伸出窗外,注意安全。警察正确指挥路况。幼儿都想玩此游戏时,可以轮流玩或者是锤子剪刀布来看谁先玩谁后玩。第四次指导: 1 教师以交通警察的身份表扬上次游戏能认真做好售票员和小乘客的小朋友并给他们佩带小奖牌。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主题和角色,教师适当调适。3 幼儿游戏,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公共汽车的游戏,引导幼儿丰富玩法。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语言、情感及与同伴间的交谈等,根据幼儿的需要以游戏的方式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引导胆小的幼儿大胆与人交往。收拾玩具,要求幼儿分类收好。讲评: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往。观察与推进:
大部分幼儿会在游戏中使用礼貌用语,但游戏情节还较简单,缺乏与同伴间的交往,在收拾玩具方面还较薄弱,还需增强。在下阶段游戏中应注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及收拾玩具能力。
2008年(1月2—4日)第五次指导:
1、教师提出司机碰撞的例子,让幼儿讨论如何解决。如“司机看到红绿灯应该怎么办?看到乘客应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要团结友爱提问幼儿:娃娃家中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大家应该怎么玩?
3、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引导幼儿在待人接物上要有礼貌。继续引导幼儿分类收拾玩具。
4、讲评:重点讲评分类收拾玩具情况及司机工作情况。阶段小结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 篇7
一、教研实录
组长:周一上午,我们每位教师对小(1)班的角色游戏进行了定点观摩。现在,请大家依次来交流一下,你所看到的游戏区中,幼儿和材料的互动情况如何?
(一)糖果店
教师A:我看的是“糖果店”。三名幼儿在糖果店,乐乐不停地吆喝:“卖糖果喽!卖糖果喽!”他把已经包好的糖果放到盒子里再盖上盖子。放了三个盒子的糖果以后,一名顾客来了。顾客说:“我要草莓味的。”乐乐就把红色的三颗糖放到了小熊形状的盒子里,然后把盒子放在一个礼品袋中,说:“给你糖果。”顾客拿着糖果袋,去娃娃家了。顾客走后,乐乐又开始将散装的糖果分别装进糖果盒中,旁边的两名幼儿也开始用糖纸包糖果。过了两分钟后,又一名顾客抱着娃娃来买糖果了。乐乐同样将糖果装进糖果盒,放进袋子。顾客拎着袋子开心地回家了。
组长:今天的“糖果店”,明显比上次活动时候热闹了许多,顾客多了。“糖果店”中的幼儿也明显忙碌了许多。其中,有两样关键性的材料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使幼儿有事可做,是什么?
教师B:是糖果盒和糖果袋。新投放的糖果盒、糖果袋这些材料吸引着幼儿投入到游戏中。在操作这些的过程中,幼儿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而是不停地分分糖果、照看生意。
组长:对。糖果盒的添置不仅使幼儿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职责,增强了他们的角色意识,也丰富了幼儿的角色行为。礼品袋的作用也显而易见,它使各游戏区的幼儿之间有了互动的桥梁。因此流动性材料的添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点点家”
教师B:我看到“点点家”中的奶奶把锅拿到餐桌上,把菜都放在里面,开始炒。菜不时地掉到桌子上、地上,然后捡起来放进去再炒。旁边的妈妈从一个柜子中取出袜子,一直忙着叠袜子、熨烫围巾等。
组长:从教师的客观描述中,可以发现:较上次观摩,幼儿的角色意识明显增强了,奶奶、妈妈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但是大家想想,奶奶为什么把锅拿到餐桌上炒?菜又为什么总是从锅中掉下来?(出示奶奶炒菜的照片)
教师A:可能当时有别的幼儿在用灶头。从图片上看,菜很大,锅较小,所以菜就容易掉下来。
教师B:当时厨房里就奶奶一个人,没有人用灶头。可能是由于她不知道灶头在哪里,所以才把锅放到桌子上炒。
组长:大家分析得有道理,今天教师提供的灶具上只有两个圆,幼儿不易认出灶头。建议贴上形象一点的灶具图标,暗示幼儿可以在什么地方炒菜。另外,材料的匹配性不够,炊具太小,而蔬菜、馄饨等食物又很大,放几个就装满了,不利于幼儿的翻炒。
(三)“妮妮家”
教师C:我在“妮妮家”中看到一名幼儿将一个胡萝卜、一个洋葱、一根香蕉、一个橘子洗好了以后,放在砧板上用刀切了切后放进锅中开始翻炒起来。炒了两分钟后,拿来一只碗,用铲子把“菜”盛进了碗里,端着它来到客厅,放在桌子上。接着,他以同样的方法,炒了七八盆这样的“水果蔬菜大杂烩”后喊起来:“开饭啦!”娃娃家的其他幼儿就围拢过来,坐在桌子旁吃起来了。
我还看到一名幼儿在卧室里,拿起袜子一个一个夹到网格上,大约一分钟后,夹了四五只就离开了。
组长:请大家分析一下“妮妮家”中炒菜幼儿的角色意识。
教师C:这名幼儿对于炒菜的过程、步骤已经很清晰了,先洗菜、再切菜,然后炒菜、盛菜。
教师B:他还能在炒完菜后招呼大家一起用餐,说明有“爸爸”的角色意识。
组长:但是,教师也发现了问题。他把水果也放在蔬菜里一起炒了起来。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
教师B:这与教师材料投放的地点不适宜有关。厨房中放了水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只能是干扰,没有益处。
组长:是的,材料摆放的地点也会影响到幼儿的角色行为。那再想想,为什么教师认为有趣的“袜子对对碰”没有受到幼儿的欢迎?
教师C:可能是缺少情境性,小班幼儿喜欢一定具有游戏情境的材料,对于单调的袜子整理,肯定缺乏耐心和兴趣。
教师B:是的,可以增加材料的趣味性,如:增加袜子整理盒,上面贴上不同人物头像的照片,请他们为不同的娃娃整理袜子。
组长:所以“袜子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材料提供了,但是幼儿不感兴趣怎么办?教师要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四)理发店
教师D:我看的是“理发店”。今天“理发店”内的幼儿比前几天多了一些。教师新添置的材料有三个新吹风机、两把剪刀和10个卷发器。幼儿A把卷发筒放到幼儿B的头上,用吹风机吹头发。过了一会儿,幼儿A说:“好了,你的头发做好了。”于是幼儿B站了起来,准备走了。幼儿A说:“欢迎下次光临!”说着就站到门口大声招呼:“谁要理发呀!谁要理发呀!”过了一分钟,同时有两名顾客来到理发店,他们说:“我们要卷头发。”“好的。”幼儿A请他们坐了下来,然后拿出卷发工具一一给他们卷头发。
总体来说,店内的几名幼儿都已经有了理发师和顾客的角色意识,理发师会招揽顾客、给顾客吹头发、做发型,会使用礼貌用语,顾客会表明自己想要做的发型。
组长:那么,为什么今天的理发店内的幼儿有较好的游戏状态?与教师提供的材料有什么关系吗?
教师A:有很大的关系。直观、形象的吹风机、梳子和剪刀等材料让幼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职责,在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角色意识。
教师D:我在观看的过程中,还发现新材料——卷发器的添置,吸引了不少幼儿的眼球,好几名理发师都愿意尝试着用它为顾客卷头发,丰富了这些幼儿的角色行为。
组长: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材料,适时地添置新材料能够激发幼儿进一步的游戏兴趣,从而推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二、反思和启示
(一)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游戏材料呈现方式更能激发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材料。上述研讨中,教师观察到理发店中的幼儿在游戏中角色意识较强,这与教师提供的形象、丰富的理发工具吹风机、卷发筒等材料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这些生动的材料激发起了幼儿参与角色扮演的愿望,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角色职责,产生了与自己角色相符的语言和行为。
但是在满足幼儿数量充足的材料之后,如何将它们呈现出来也是一个需要细细琢磨的问题。如小(1)班中的“袜子对对碰”的材料呈现方式就受到了幼儿的冷淡,没有幼儿主动去玩,这就需要教师思考产生这种现象背后的实质原因。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情境、缺乏一定趣味性的袜子配对版面,是没有趣味的。教师可以从满足幼儿对情境性游戏的需求入手,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
(二)高结构材料与低结构材料的配合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高结构材料的结构相对比较固定,它们一般形象逼真,可以直接用来代替或者模拟其他物体进行游戏。但由于高结构材料不易改变的特点影响着幼儿持续角色行为的发生:不能够促进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以物代物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低结构材料的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角色行为。
如:糖果店中的真实糖果和糖盒是高结构材料,幼儿对于这两份材料,只能不停地装糖果,没有更多的角色行为的产生,但是提供了橡皮泥、糖纸等低结构材料后,他们有了制作糖果、变换糖果口味等相关经验的产生,角色行为因此丰富起来,与顾客互动的话题也多了。
(三)提供一定数量的流动性材料能够丰富幼儿角色游戏行为的内容
创设适宜游戏情境搞好小班管理 篇8
一、优化班级管理之首要前提----良好的师幼关系
如果说亲子之爱是血缘关系的本能的爱,那么老师的爱则更多的是博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要素就是教师与幼儿。这两者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教育、管理的效果,只有在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助于对幼儿的管理,培养其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与幼儿共同的身心健康。
我班新学期入园不久的孩子时常会因为想念妈妈而哭闹不止,此刻教师的做法是---主动上去亲亲、抱抱情绪不好的孩子,安慰道:“老师就是你在幼儿园的妈妈啊,看老师多么喜欢你,抱着你。”时间一长,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就会逐渐减弱,就会喜欢上幼儿园,喜欢亲近老师,对老师的话特别在意;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孩子,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开发孩子自身的潜能,在师生协力合作融洽的人际氛围熏陶中,孩子身心才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两位教师再次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对老师说句甜蜜的话,和老师来个拥抱,与幼儿身体的亲密接触,使幼儿对教师立刻产生了亲密感,他们在爱抚中从中获得了满足感。从情感入手,幼儿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感和信任感,幼儿就能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管理。
二、优化班级管理之重要因素----注重个别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幼儿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各项规则都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习得的,孩子接受事物的能力有强有弱,因此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的等待幼儿的进步,注重个别差异。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对全班幼儿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看到老师在照顾其他孩子,一些敏感的幼儿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了,这时教师的一些哪怕是正常举动都会造成幼儿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因此教师不能偏爱个别幼儿,要做全班幼儿的朋友。
三、优化班级管理之主要途径----在游戏情境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班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在适应集体生活时经常表现出,自由散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教师如何行之有效地帮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各项流程,建立良好的秩序,引导幼儿养成遵守常规的习惯,是两位笔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现从常规教育所涉及的案例试述我班如何开展幼儿常规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户外活动后休息----“是谁叫醒我”
在每天的晨间体锻结束后,幼儿的情绪往往处于亢奋状态,如何避免乱哄哄走进教室,争先恐后的混乱场面?教师以动物形象带领幼儿安静走入教室,坐下后弹奏一曲《摇篮曲》,并以动作示意幼儿趴在桌上休息片刻,之后,教师会以动物妈妈形象啼叫数声,如“喔喔喔”(公鸡叫),幼儿听叫声,会立即作起床状,此时教师适时提问----“今天是谁叫醒你?”“大公鸡” “大公鸡叫了几声呀?”“大公鸡叫了三声”,每天幼儿都非常好奇地期待教师扮演的各种动物形象,此后,在走进活动室的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安静走到座位上休息并等待“神秘动物”的出现。我们帮助幼儿逐步形成了常规行为习惯,从而内化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正确做法,使幼儿对一日活动的常规形成一种自动性。
四、优化班级管理之保障------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坚持一贯性
坚持一日生活常规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例如我班,根据活动室的面积大小、场地适用等情况,并告知幼儿饮水不能走来走去,要坐到“休息区”坐下;进餐完毕的幼儿在红色“等待区”坐下休息或看书,不能随意大声喧哗、走动以免影响其他正在进餐的幼儿等等,这一些对幼儿的选择行为加以约束的规则。除此之外,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每个“工作”(如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商店里的营业员、点心店的厨师、服务员、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等)都有相应的胸卡、挂牌或者头饰,每个角色区门口都贴有“进入”标记,这样既可以提醒幼儿该在什么地方进行这些活动,又能暗示幼儿要遵守规则排队进行这些工作。在一日活动中,两位老师对幼儿的游戏指导要求也应是一致的。
五、关于优化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一)师师之间应分工明确、紧密协作
两位搭班教师配合是否密切、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真正的合作不是工作不分彼此,或界限太清,而是在明确各自职责的前提下,在分工的基础上,每个人都优质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在班级总体工作目标下,互助互补,才谈得上是成功的合作。教师之间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
(二)家长、教师之间和谐关系能更好优化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童: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间的互相信任、理解和相互支持才能让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班级管理中,我们应本着平等、公平、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作为班主任更应积极支持、帮助、尊重家长,倾听家长的心声,共同推进班级管理。
综上所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本班教育教学环境并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观察记录 篇9
桃幼 肖洁英
案例:
这是第一周玩角色游戏,我们的材料还没有达到完全丰富的状态。在今天开放的游戏情形下看,孩子们喜欢角色游戏,一到时间就各自冲进喜欢的地方,其中小工地、娃娃家、美食店人数最多。从游戏现场来看,孩子没有角色的认知,“娃娃家”里菜和盘子堆了一桌,孩子不去理会客人想吃什么,不停的把菜端上桌;“妈妈”总是重复的给娃娃穿衣服、烧饭,妈妈喂娃娃,爸爸也喂娃娃„„同样,在其他地方也是东西摆放杂乱,孩子不停地将东西摆出、放进。分析:
小班初期的孩子还没有角色扮演的概念,他们现阶段最喜欢的就是摆弄玩具。其中,对于角色的认知仅处于知道我是谁,但也总是容易忘记自己的身份,尤其还不明确什么事情是自己这个身份该干得事情。措施:
1、从身份介绍上先打开幼儿了解角色游戏的大门:介绍娃娃家中的各个角色,从角色装扮上让幼儿分清自己的角色身份。此外,利用观察知道询问幼儿是谁,在干什么?以及在讲评中鼓励幼儿说说自己今天是谁,明确角色身份。
2、充分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大胆扮演。对整个游戏进行讲评,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鼓励他们上进。并为幼儿进一步游戏提出了方向。如请大家说一说“娃娃家”中我最喜欢的家人是谁?为什么?肯定角色扮演成功的孩子,同时,给其他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3、场景再现,回忆自己的表现。由于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刚刚在扮演的角色还有声有色,一会到讲评时已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更不要说让他来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了。这时候,多运用照片、视频来再现幼儿的活动,帮助幼儿回忆再现活动的过程显得由为重要。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 篇10
(三)活动目标:
1、进一步掌握理发店的程序,知道电吹风和定型水的用处。
2、会进行礼貌、丰富的对话。
3、学习用协商、合作等友好交流的方式分配角色,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活动准备:
1、发型书:男生发型图4张、女生发型图4张。
2、理发店玩具(新增电吹风、定型水等玩具)。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不同的发型导入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昨天理发店的经理接到一位顾客的电话,说理发店的发型太单一,所以今天理发店的经理提供了很多的发型,有男生也有女生的。(教师出示不同的发型图,让幼儿欣赏。)
2、介绍几种发型的做法:
(1)卷发——用卷发器把头发卷上,用电吹风吹一下,然后喷上定型水。(2)卷发变直发——用电吹风吹直。
(3)竖起的男生发型——用电风吹,使头发竖起,然后喷上定型水。
二、通过提问,丰富游戏中顾客与理发师的对话。
教师:客人来了,理发师要说什么?怎么问?顾客怎么答?剪完头发收完钱要说什么?
三、提出游戏要求。
1、理发师要主动与顾客问好,顾客要做文明的顾客。
2、理发师在理发时要看理发程序示意图理发。
3、要协商分配角色。
四、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开展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主动适宜地摆放游戏材料。
2、重点观察理发师与顾客之间的语言交流情况。
3、观察理发师如何根据顾客选择的发型进行理发。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篇11
关键词:角色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0-01
一、角色游戏及其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或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而产生,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角色游戏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是幼儿独立自主的活动。他们可以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情节,分配角色,制定游戏规则,并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
2、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为顺利实现角色任务,还必须以物代物,如将玩具当成自己的娃娃,实现当“妈妈”的愿望。
3、角色游戏的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冲动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它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4、角色游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
二、角色游戏的价值
1、角色游戏能够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看法的总和,它是人社会化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基础。
幼儿在角色扮演与体验中学会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并初步进行自我调节,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发展了自我意识。
2、角色游戏能够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将自己所认同的社会角色规范贯穿于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从而使角色规范从外部强制转化成内在品质,这个转化过程实质上是幼儿社会交往意识与社会角色规范不断强化的过程。可见,角色游戏不仅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强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
3、角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与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加强,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团队精神的形成。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相互协商、相互监督、相互配合,逐渐训练了自己的协作意识与协作行为,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4、角色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某一特定的社会角色,就必须完成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失败的忧伤,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
三、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
1、合理选择区隔物,创设游戏大环境
(1)注重区隔物的可变性,增强游戏灵活性。角色游戏中的区隔物是否灵活,将会影响幼儿主体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以及游戏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因此我们要选择结构灵活、易组合、可变化的区隔物。我们经常把游戏主题的区隔物做成可以伸缩的低矮屏风或栅栏,这样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区隔不同的空间,使区隔显得灵活起来。
(2)注重区隔物的通透性,促进游戏交往。例如在游戏中,我们把两个娃娃家公用的阳台、煤气灶作为区隔物,阳台上设置可以打开的通透小窗,因其独特的作用与情趣,引发幼儿最初的主题交往,有时,幼儿会在公用的阳台上种上几盆花,晒上娃娃的被子,通透的区隔物,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游戏空间小的问题,更是提供了可模仿、可交流的条件。
2、合理使用各种标记,点亮游戏小环境
(1)利用空间垂挂,营造游戏氛围。角色游戏是一种想象游戏,因此营造一种游戏氛围,让幼儿身临其境,有利于游戏中情感的流露。例如设置游戏主题招牌,根据教室的布局与主色调,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主题招牌垂挂在空中,有了这些招牌,寻常的教室仿佛一下子变成了热闹的城市。为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老师们往往把主题招牌设计成可以替换的,让幼儿可以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自己在上面设计文字与图案。除了主题招牌的垂挂,还可设置摇篮的垂挂、纱帐的垂挂,从空中垂下的摇篮,让娃娃家的妈妈有了哼着摇篮曲,轻轻哄宝宝入睡的真实体验,伴随着妈妈摇摇篮、盖被子、拉纱帐等一系列动作,一幕温馨的游戏场景跃入眼帘。自上而下的垂挂延伸了游戏的空间,使游戏情境更真、更美,也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到拟真的游戏环境中。
(2)利用平面标记,推动游戏发展。为了方便幼儿在游戏中有序地取放材料,可以设计照片式标记、对应式标记、说明式标记等多种显性标记,通过图片、符号、说明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取放游戏材料的良好习惯。照片式标记是老师将单个游戏材料拍成小照片,张贴在主题区域里,在照片下面挂上与之相一致的游戏实物材料。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取这些实物进行游戏,结束后再运用照片与实物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材料的整理。由于照片式标记明显的具体形象特征,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有序地取放游戏材料。
幼儿角色游戏是一个不断充满着变化、创新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位幼教同行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让角色游戏这个世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潘月娟,《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适宜性方法》,教育导刊,2003(1)
[2] 葛玲秀,《发挥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作用》,甘肃教育,2008 (6)
[3] 钱 旻,《浅谈幼儿自定角色游戏规则能力的培养》,幼教天地,2010(3)
【小班角色游戏创设要点】推荐阅读:
小班角色游戏05-22
小班角色游戏主题08-26
小班角色游戏超市10-15
小班角色游戏活动方案05-27
小班角色游戏案例分析11-04
浅谈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培养09-04
中班角色游戏环境创设10-12
小班角色商店教案09-15
角色游戏06-17
角色游戏案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