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良好习惯

2024-07-20

课题良好习惯(共9篇)

课题良好习惯 篇1

一、研究的背景:我们有个“阳光校园”的梦想

2011年9月, 新一届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查, 发现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58人, 占全校人数40.93%, 在校学生中离异的家庭占十分之一, 访问退休的老领导, 深入学生、教师、社区、家长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他们发现许多学生心理有一丝阴暗, 看问题很偏激, 而在当今标准化、程序化的教育体制下, 教师也缺乏激情, 职业倦怠感严重、心理问题突出、师德滑坡, 班子经过详细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成功经验, 在此基础上, 通过专家论证, 最终确定了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实施阳光教育,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有良好习惯、具有合群、合作、活泼快乐、学有所长的阳光少年儿童”。市教科所批准我们申报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为“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 (TS2011031) 课题, 同时也纳入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 (JG11CA009) “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研究”的子课题, 本课题拟从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和实施的视角, 从校实际出发, 将德育课程化和生活化, 重点研究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德育课程体系、德育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探索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二、播种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阳光成长

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迅速、发展协调、发展开放性、发展可塑性的特点, 我们在辽师心理学教授张丽华博士专家指导下, 对小学生德育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了研究, 我们发现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大好时机, 我们在全校开展十个方面十个好习惯活动、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践行让“每一位学生带着憧憬和希望走进兴文, 带着幸福与收获走出兴文”。学校以“阳光德育、阳光运动、阳光实践、阳光评价”为教育载体, 有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活动, 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且, 我们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等德育特色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达标。为落实德育工作“小、实、近”的要求, 我们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了以体验为主的“八个一”活动, 即每天多一点微笑, 每天多一份快乐, 每天多一份责任, 每天多一次帮助, 每天多一个问号, 每天多一点包容, 每天多养成一个好习惯, 每天多一份自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公德、做人、礼貌、学习、阅读、安全、运动、劳动、卫生、饮食十个方面的十个好习惯。在行为规范上落实抓小抓细抓身边的原则, 把“一周一个主题, 一月形成一个好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让课程和课堂阳光起来, 实现减负增效

在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中, 我们做到两点结合, 将德育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首先, 校本课程以校为本, 德育内容校本化, 满足本校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其次, 校本课程属于经验课程, 它注重实践活动, 这虽符合德育要求体验感悟的特点, 但它缺少认知环节, 又与德育要求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特点不相适应, 离开“知”的传授与引导, 单纯让学生进行体验活动, 就可能让学生因受错误思想的诱惑而迷失方向。

在实施德育校本课堂上, 我们采取“让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备课进行学情分析预设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 学校开展了“同研、同上、同议”一节课活动, 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已成为当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最大的优势是生生之间信息交流迅速快捷, 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骨干教师唐凤莉积累丰富的作文经验, 在学校多次展示作文教学, 还做了专题的讲座, 朴实真诚的话语, 丰富具体的内容, 提炼的都是唐老师多年实践的经验精华, 给了全校老师专业的引领, 启发教学的思考。

在德育校本课程评价方面, 制订了德育课程标准, 确定了德育课程内容, 制订了德育课程评价标准, 编辑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长大报告册》。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以丰富课堂的评价语言, 如张屏老师的课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 并能指出不足, 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 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如, 在唐凤丽老师的课上, 我们听到了:“你听得最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 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高艳老师这样评价学生的作品:“这幅作品表达了她的心声, 还有这个符号, 真贴切。”……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课题实施的反思与设想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德育特色”研究以来, 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种子已经绽放阳光校园, 让师生、家长倍感受益, 师生关系和谐了, 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不够深入系列化, 未来我们将把研究成果融入教与教学之中, 形成体系, 未来的阳光教师愿意上班, 学生愿意上学, 整个校园充满阳光。

摘要:学校要依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新课程标准,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注重培养十个好习惯, 构建学校阳光、健康、和谐的阳光校园。

关键词:良好习惯,阳光课堂,阳光评价

参考文献

黄河浪.养成良好习惯[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11.

课题良好习惯 篇2

我班有56人,分别来自原来中心校两个班以及龙井、白庙、进步三个分校区,是一个大杂烩班级。班上学生良莠不齐,总体表现为数学学习习惯差:预习习惯基本没有,不会做笔记,不愿举手发言,不会倾听。答题习惯尤为突出:读题、审题马虎,理解题意困难,不能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正确率低,不会主动纠错,甚至连基本的书写格式都存在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校的县级科研课题“新时期农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我选择“学生良好答题习惯培养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以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采用的方法:

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实施的策略:

一、提清要求,教学生学会读题。

在课堂教学时,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每题至少读三遍,读第一遍找出数据并标注出来,勾画出问题,点出关键词句;第二遍思考条件与问题的关系,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第三遍确定解题方法。

陈韫同学在完成一些深难度题时,总有一些畏难情绪,拿着题就喊不会做。我是不会直接教他怎么做的,只叫他把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找出来,思考之后看能不能独立完成,结果每次他都自己完成了,而且思路很清晰,方法也比较简单。经过多次鼓励,加之正确的引导,现在他解题能力提高了不少。

二、教会学生如何审题。

有了正确的读题方法,再教他们如何审题,主要是抓住数学的本质,借助画图、列举等来理解题意就要简单多了。比如:“羊吃草”的问题实质是求半径为绳长的圆的面积;乘法分配律的实质是几个几加减几个几……

三、教会学生书写作业。

参考:http:///

参考:http:///为了改善学生的书写方面的不良习惯,我提出了优秀作业六要素,并强调其中三个:一要写序号,二要带单位,答完整,三要写工整。我教育学生,连写答语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怎么能成就大事呢?学生马上说:“就像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道理是懂得的,但做起来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村小来的和转学来的学生,以前的书写习惯就不好,就连执笔、坐姿这些早该养成的好习惯都是从头开始训练的。与此同时,我还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要求。经常在全班展示书写美观、正确率高的作业,既提高了这些同学的自信,又给其他同学以榜样,激励他们不断进步,争取做到书写工整且美观,有较高的正确率。

四、要求学生会主动纠错。

给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纠错本,把平时做错了的题先照样子抄下来,再订正在错题的右边,以便对照。一学期下来,有些同学写了两个纠错本,有的先写得多,慢慢地错误就越来越少了。

取得的成绩:

多数学生会按要求读题,能读懂题意,准确审题。

少数能抓住数学的本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书写工整多了,正确率有所提高。

均有纠错本。

不足之处:部分同学找不出关键词句,理解能力差。画图困难,抓不住数学的实质。不愿意主动纠正错误。

今后努力的方向:

1、每个学生能够主动纠错。

2、学会反思。

3、真正达到优秀作业六要素。

课题良好习惯 篇3

关键词:课题研究,指导,撰写日记,成长,良好习惯

2009年12月31日, 我校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研究》, 2010年1月20日, 经课题主持人刘加民 (共青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社编辑) 批准立项。两年多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同心协力, 分工负责, 通过研究发现:指导学生坚持撰写日记,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笔者作为课题研究成员, 与同事们共同见证了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收录”于心, 归结如下:

一、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培养阅读兴趣

哲学家周国平对于坚持撰写日记的感触是:“我认为能写字的人就应该经常写日记。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件事情, 一件是看课外书, 另一件就是写日记, 从小我就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发表作品很晚, 直到41岁才发布我的第一部作品, 在这以前一直没有真正的作品发布, 但我可以说是从5岁开始写作的, 因为从5岁开始就写日记了。”

我校六年2班严宏同学因为家庭困难, 从三年级开始得到城关派出所全体干警的捐助, 感激不已, 不知何以为报, 语文老师知道后, 告诉严宏同学:你想感恩干警, 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干警的关心和你自己的成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你的每一点进步就是最好的感恩方式。从那天起, 严宏同学开始动笔写下每一天的心情、记录每阶段的足迹。

严宏是个心中藏不住事的同学, 总喜欢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老师分享, 当她写下一则感觉较满意或是感觉特不对劲的日记时, 就会拿来让同学“欣赏”, 而且主动拿给老师要求修改。由于刚上三年级, 语文老师看到严宏的日记大多是文字和拼音的结合版, 甚至错字漏字、词不达意, 但无论如何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养成。于是老师又给严宏同学一个让她受益终身的建议:多看课外书籍。

如今, 看书和写日记成了严宏同学每天必做的“两件大事”, 日记铭刻着她的成长历程,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她的视野开阔了, 语句通顺了, 用词合理了, 感情丰富了。在2010年10月18日中心小学“现场日记比赛”中, 一举夺得四年段一等奖。

二、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规范书写习惯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作为教师, 要提倡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 可以避免写错别字, 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 把语句写得通顺一些。长一点的日记, 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说普通话, 写规范字, 做文明人”, 这是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现代化工具的不断普及, 青少年的许多能力逐步弱化。有了卷笔刀或所谓的自动笔, 不会用小刀削铅笔了;有了各种型号的现成塑料书皮, 不会用牛皮纸或报纸包书本了, 甚至有“一手好字被电脑废了”或“有了电脑不用练书法”的戏言。

我班级的刘冰同学感受最深的是:在表彰会上又领奖了, 心里还洋洋自得, 可在学校“优秀日记展”中, 发现所有展出的日记里, 我那篇的字最难看, 要不是玻璃橱窗上锁, 可能第一时间就被我撕了, 哎, 抓紧好好练字吧!

当天下午, 刘冰上学第一件事就是找书法兴趣班的老师, 要求参加书法兴趣小组, 哪怕“旁听”都行。众所周知, 一个人一旦认准了目标, 离成功可就不远了, 经过不到一学期的苦练, 刘冰同学的书法大有长进, 不仅参加今年中心小学的庆“六·一”书法比赛并荣获了一等奖, 而且每篇日记都用书法兴趣小组中所练习的规范字进行誊写。见过刘冰近期日记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叹:没想到, 这日记本还是书法练习本!

三、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提高自学水平

作家韩作黎认为:“写日记, 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而且可以督促自己抓紧自学。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 在今后漫长的学习道路上, 日记便会时时成为自学的督导。”

我们学校从2009年11月20日起, 遵照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 召开“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 掀开了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我们属于农村中心小学, 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工子女, 在推进的过程中, 很快发现, 这一教学模式的“先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对于农民工子女来说却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原因有三:其一, 农民工自身忙碌, 无暇顾及, 而且多数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 没有能力指导子女自学;其二, 农民工家庭, 课外书籍十分缺乏, 能够用于辅助子女自学的更是几乎空白;其三, 作为现代媒体最重要的计算机, 在推行教学改革的时候做过统计, 家中有计算机及运用网络的不足百分之六。为此, 我们参照省内外一些课改先行校的成功经验, 集体制订实施方案, 并结合学校实际, 提炼出提升学生自学、交流、展示、质疑、评价等“五项能力”的培养策略。

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结合课题的研究, 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做好自学笔记, 一些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同学, 将自学情况写成日记, 这些同学在自学检测时总是胸有成竹, 小组讨论时表现得特别活跃。于是, 多数同学都“依葫芦画瓢”, 养成撰写自学日记的习惯———有的记下自学中存在的困难, 及时向同学、老师请教;有的写下自学的心得, 经常与同学、伙伴分享;有的记录自学的遗漏, 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近两年的实施,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取得突破, 受到省内外专家、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记者多次到我校采访“先学后教·高效课堂”推行情况;省内外许多学校相继组团到我校参观考察。

六年级 (2) 班的严佳欣同学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中, 取得语文97分 (语基69、作文28) 、数学100分的优异成绩。她说:四年级的时候, 老师要求我们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学情况, 我就养成了每天完成作业后写日记的习惯, 作文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先学后教”以来, 在老师的指导下, 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快提升。自学能力提高了, 成绩自然就进步了。

她的同学温奕静说:知其所以然, 自学不困难。

课题组的老师有个共同的感受:学生坚持写日记,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水平, 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校长的总结可谓一语中的:学生掌握的知识, 一转身就忘了, 但能力的形成, 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四、指导坚持撰写日记, 强化自制能力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库中《学会管住自己》一书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小朋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多年后, 不仅学会了管住自己, 而且以突出的表现参加了考察夏令营的活动。细读发现——这位小朋友读小学时, 调皮捣蛋管不住自己, 三年级开始写日记, 日记本上经常记录了老师、家长的循循诱导, 学会了自我反思, 渐渐懂得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慢慢由任性不羁, 走向自觉自律, 强化了自制力。

读一读书中男孩日记所叙述的故事, 你会发现许许多多“似曾相识”的现象:上课时浮想联翩, 老走神;做作业时东张西望, 没正形;迷上小说后精力分散, 不专心;玩蟋蟀时得意忘形, 忘作业……这些毛病, 让最调皮的同学读了也觉得脸红。书中的小男孩之所以可贵, 在于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而且在日记中不断反思, 在反思中走向自律, 在自律中不断成长。

或许, 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日记, 成了正、反面教材, 不断催人自省。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 但又往往缺乏自制, 管不住自己, 特别是儿童。怎么办?我们可以告诉这样的同学, 书中男孩的故事, 像他那样, 勤写日记, 是管住自己的好办法。经过三年五载, 或许更短时间, 你也会管住自己的。

学者胡昭衡指出:“现在的青少年, 对于未来满怀热情, 他们都希望自己将来能干一番大的事业, 但大事业往往要从小事业做起, 而写日记, 是培养严肃认真地做事的最佳途径。”

小学英语良好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 篇4

杨赟

一、课题的提出:

自小学开设英语课,我们在日常授课中运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英语也较感兴趣,上课气氛活跃,参与率高。但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问题,过早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音,正确的听说读写习惯和运用英语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接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方法。”显然,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不是枯燥、孤立的语言知识,而是学习英语的良好的习惯和方法,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裨益无穷。就我班上的同学而言,他们的基础是很不足的,淡淡就读这一方面就很薄弱,不仅语调不准确,连词的读音也不太正确。

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提出了《小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一研究课题。希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让他们更好的来学习英语。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学习习惯是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行为方式。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听:课上听老师读,课后听磁带,留心电视、广播等

读:早自习要大声读,课上一起读,课后自读

说:同学用英语交流,也可与英语老师探讨

写:老师布置写作任务,同时要花时间自己练习

三、研究的方法:

1.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a、课上静心听,不要走神

小学生爱模仿,善模仿,还好表现。课堂上常有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急于开口模仿或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静心听的习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b、课后听磁带、看电视、听广播

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英语磁带的习惯。

②在课后,培养学生听英语磁带的习惯。

③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他们看英语电视节目的习惯。

学生能够正确地听懂最基本的交际用语。

2.培养学生读的习惯:

a、坚持晨读的习惯

b、听录音跟读的习惯

c、大声朗读的习惯

让学生正确读准单词,纠正好各种语音、语调。

3.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a、培养学生大胆说的习惯

b、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

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进行交流。

4.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a、入门阶段要规范书写

b、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书写时间

c、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能够通过练习,写出一些最基本的语句或段落,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 篇5

学生说作文难, 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点:一是难在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二是难在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生活积累受其年龄限制, 不够丰富;其二受其知识基础、阅读量的限制, 文章内容干瘪, 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其三是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 使文章缺乏条理性。

针对以上三个原因, 这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 在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

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 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 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 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 语文课本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例子, 要想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使其转化为能力, 就必须加大阅读量。高一语文课本节选了一些名著, 例如《雷雨》、《祝福》、《巴黎圣母院》、《辛德勒名单》等, 当时学生希望能看相关影片, 但我没有这么做, 却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部原著作课外阅读, 并完成两篇读书心得。结果证明,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感悟。

阅读更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 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 切忌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 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教学生学会观察, 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让学生写作文,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观察。观察到才能写出来。作文的命题本着“小”的原则, 将某一事物分割成若干小块、多个小项, 以减小难度, 利于学生对某一点做细致观察。比如写母亲, 我就让他们观察妈妈的手、妈妈的眼睛、妈妈的额头,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母亲的变化, 感悟到母亲的付出。季节更替, 我还会带他们到校园里, 观察周围景色的变化, 毕竟是刚进入高一的小孩子,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积累, 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 指导写文章要遵循几个原则:1.师生共同审题, 找出题眼。2.根椐问题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这个内容你准备分几部分写。5.所写的文章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一一落实后, 再进行重点指导, 对于文章重点部分教师要分类指导, 也可以结合学过的作文指导学生怎样把事情写详细, 怎样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得准确、生动……

三.“模仿”对于中学生学习作文依然必要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 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 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 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 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 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 模仿是学习写作的重要手段, 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 没有今日的模仿, 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 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 学生才会有法可依。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不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应试的“机器”, 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情操,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我一直主张学生从经典中汲取智慧, 我建议他们从高一开始, 选择一部经典, 反复读, 等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 我还会要求他们选择不同作家的作品, 比较读, 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学习语言的过程, 我觉得一篇佳作, 不能仅仅满足于它的语言, 我更希望能读到它内敛的智慧, 语言的平实决不是平淡!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6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1、人文化的外部环境。

我们从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入手, 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如:一进幼儿园, 就可以从墙面

上看到醒目的“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名人录;幼儿园院内的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王晓

示:“小草对您微微笑, 请您把路让一让”, “小草给我一片绿, 我给小草一份爱”等标志牌;在户外游戏场地上的“慢慢上, 别着急, 大家不推也不挤”等, 处处体现出本园的养成教育理念。

2、生活化的内部环境。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 首先我们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 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其次根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养成教育方面的不良习惯, 我们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如:在指导小班幼儿学习洗手、漱口等生活教育的内容时, 我们用相机把幼儿正确的洗手、漱口时的情景拍下来, 每个幼儿都有镜头, 分别代表其中一个步骤, 然后我

们按流程把照片排好, 贴在盥洗池的墙面上。这样, 幼儿就可以边看照片上的提示步骤边模仿学习了。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由于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同伴, 甚至还有自己, 所以他们很自豪, 也非常乐于模仿学习。

二、优化一日活动

在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一日活动各环节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 而且充分体现了每一处细微环节最大的教育价值。随着我园养成教育的启动, 通过全园教师及各年龄组教师的多次教研, 自主研发, 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的养成教育园本教材。

1、我们将养成教育的目标按年龄特点进行了划分, 通

过把目标明确化、具体化, 各年龄班教师对目标更容易把握, 在一日活动中也能得以更好地落实。

2、在养成习惯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

采取分类分层的方式, 根据层次提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 梯度分明, 便于指导。横向上, 根据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个别化地展开矫治、培养工作, 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习惯培养上获益。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及养成教育目标, 结合我园的实际, 组织教研员共同讨论, 制定出了“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评价表”和“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跟踪措施表”, 让教师把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幼儿, 继续跟踪指导, 让每一个幼儿在习惯养成中都不掉队。

培3、在养成教育的目标落实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于是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让教师把问题养提出来内容是“,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生活习惯评比栏的墙。如饰有:必要要吗一次教研”活, 持动幼肯定意见的认为保留生活习惯评比栏能够提高孩儿方觉得不可取, 认为发展好的孩子就容易得到鼓子的积极性, 强化习惯的养成。持否定意见的一的化励, 。讨论双方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我们最后达成发展慢的孩子永远在后边, 容易将孩子等级良共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中设置这样的墙饰, 但好是同的在奖使励用要时求, , 不让能孩全子篇知一道律, , “要我根哪据方内面容习设惯置好, 不习的目标老师为, 又提高了孩子什么会表扬我”, 等等的自信。心这。样既达到了培养惯三、赢得家长的配合

养成教育在幼儿园里固然重要, 但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思想单纯, 可塑性强,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幼儿人格思想的形成, 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幼儿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 必须家园同步进行, 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先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 通过园长对养成教育理念的总介绍及各班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分析, 让家长了解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及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并愿意积极地配合。我们请家长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除了自己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己也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爱与和谐的重要。其次幼儿园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习惯养成方面的书籍资料, 便于家长借阅。我们还充分利用宣传栏, 将习惯养成的优秀家教方法及时张贴, 让家长能够借鉴。各年龄班将每个主题目标和习惯养成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 这样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表现, 并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到教育的目标。

课题良好习惯 篇7

在多年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发现一个现象:综合每月的各项评比情况, 能获得星级宿舍荣誉的常常总是同一个宿舍;而评分低、被没收违规电器、出现乱垃圾问题的宿舍也容易集中在某一个宿舍反复出现。平时和任课教师讨论班级学习情况, 教师说出的几个常在课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 也会和我心里想到的几个名字不谋而合。

经过对学生长时间的观察、交流谈心和分析后, 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明知各项校纪校规, 但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大, 自控能力差, 在反复违纪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渐渐被不良习惯所支配。而各种习惯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 能够融会贯通, 将认真的习惯融入做任何事的过程中。相反, 有一位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曾和我说:“老师, 我知道我自己的毛病, 我就是懒。”懒惰的习惯不仅体现在他的学习过程中, 同样也体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他懒得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而直接从窗户扔出去, 懒得洗衣服, 甚至懒得想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它可以帮助我们, 也可以控制我们。

二、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性行为, 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科学家认为, 大脑中的这个变化过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回路 (Habit loop) 。第一步是暗示, 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 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是一个惯常行为, 可以是身体、思维或者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励, 让大脑分辨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循环, 成为习惯的基础。当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时候, 习惯就诞生了。所以习惯并非一成不变的, 一旦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了变化, 习惯就会随之变化。没有了习惯回路, 大脑就会被琐碎的事情占据, 大大降低了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习惯回路是大脑寻找的一种省力的方式, 当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 大脑将得到更多的休息, 反应效率得到提升。如果学生可以理解习惯的意义和运作原理, 将有助于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 并有意识地训练形成更多正面的习惯回路, 打破不良习惯回路, 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习惯

当然,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特别需要班主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习惯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往往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所以, 在班级初期建设过程中, 班主任应明确各项校纪校规和班规, 相当于设置习惯循环的暗示, 例如明确要求上课前将手机统一收集到一起, 并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 帮助学生将上课前上交手机变成一个惯常行为, 并明确奖惩措施, 一旦学生触发奖励或惩罚的标准, 就要马上执行提前商定好的奖惩措施, 完成一个习惯回路。反复多次后, 学生将会获得的就是上课不玩手机的习惯。在这个过程开始时, 班主任应做到要求明确, 设置一个较为简单的触发惯性行为的暗示。紧接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面的行为, 并全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如果缺乏适时的奖惩, 学生将形成一种意识, 认为教师的要求是有弹性的, 是可以选择性执行的。一旦学生因为违反了校纪校规或班规而没有得到任何批评时, 学生将会形成一个负面的习惯回路, 即班主任要求———不遵守要求———随心所欲/没有惩罚, 这个结果远远背离班主任工作的初衷。所以在形成良好习惯回路过程中, 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尤其是奖惩环节。奖惩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口头表扬或批评, 可以通过操行评定成绩体现, 它既可以是具体事物, 又可以是一种情感态度的表达。奖励的目的是肯定学生的行为, 从而形成班主任提要求———按要求完成任务———奖励的良性习惯回路, 久而久之使“习惯成自然”。

考虑到班级人数和班主任的工作量, 可以分阶段来进行习惯的培养。第一阶段按月提出重点考核内容并说明要求和奖惩措施, 借助班委的力量, 记录每日班级情况, 出现问题班主任要仔细了解原因, 与学生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切不可草草了事或者只是简单惩罚。科学家认为习惯循环的形成中, 在暗示触发环节, 大脑活动加剧帮助寻找最佳习惯行为, 所以班主任要协助学生在找到最佳策略, 刺激大脑活动, 完成习惯回路。第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各项校纪校规有明确认识, 帮助他们培养习惯。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 习惯的链条很容易打破,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自我要求降低而失去已形成的习惯, 在本阶段中应加强奖惩力度。第三阶段是保持习惯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鼓励学生保持良好习惯, 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向学生渗透习惯形成的机制和培养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习惯, 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主动进行习惯循环的训练。

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来说,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学生个人的内在动力, 也需要外部激励。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多久, 自我效能感越强, 其努力越能持续。结合班主任工作,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第一, 利用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避免学生将失败的结果归结于自己能力的不足, 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失败的原因, 改进策略, 从而提高自我效能。第二, 利用小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同学互助模式, 通过同学间分享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 既可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又可通过环境影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第三, 班主任使用评价、劝说手段来影响学生提高自我效能, 尤其是基于事实基础和直接经验的言语劝告效果最大, 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发展, 有的放矢地鼓舞和激励学生。第四,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避免出现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的情况。

五、总结和反思

从学生成长变化的过程来看, 习惯培养的效果因人而异, 也和班主任付出的多少成正比。我们常说班风建设、学风建设, 什么是班风和学风呢?在我看来就是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应利用科学的方法,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鼓励每个学生, 传递正能量, 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习惯。

摘要: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应利用习惯回路 (Habit loop) 这一科学概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来协助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习惯的培养,中职生,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 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13 (3) .

激发写作兴趣养成良好习惯 篇8

可现在的学生, 一上作文课, 就眉头紧皱, 做痛苦状。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为此, 我在课改之后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以下是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尝试。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首先, 应先让学生认识到善于观察的重要性。

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 究其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不注意观察, 没有做好生活的有心人。而老师的引导又仅仅是口头上的几句话, 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等等, 其实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观察, 又该观察什么。为此我专门上了一节体验作文课。

在课上我先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两类成语, 一类是:肢体或动作。一类是:五官或表情。然后让学生分组对抗, 一组为星星队, 一组为花儿队, 看哪一组派出的代表模仿得像, 猜得又准。学生表演时, 我又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表演者的一举一动。结果学生的兴趣极浓, 每组表演了3个成语, 模仿的同学惟妙惟肖, 猜的同学表情各异, 现场的气氛异常热烈。我借机转入了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描写你刚才观察到的表演者的表情、动作、神态等,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我们看那个组写得更生动、传神。

结果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 他们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的, 平时写作文的痛苦状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经过调查发现, 学生之所以能写得如此流畅, 与他们已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最后我在总结中说:同学们的片断描写十分成功, 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由此可见“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我又进一步说, 要写好作文, 不仅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要善于捕捉这样的瞬间。同学们重重地点了点头。从此我发现学生的日记和作文不仅有了内容, 更有了细节。

其次, 写日记片断, 为作文积累素材。

有了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体验, 而不去写下来, 作文仍然经受无素材之苦。有一次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没交日记, 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问他不交日记的原因, 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竟然说:“老师, 我们时间很紧, 我没有空写。”听了他的话后, 我感觉学生并没有把日记当成习惯来完成。为此我专门给同学们开了一节日记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告诉学生, 日记并不是你想起来时就写, 忘记时就不写。而是你在生活中看到某个瞬间, 并引发了你内心的独特的感受时, 你就应该拿出你的日记本很自然地写下来, 不用东拼西凑。

这节课以后, 我发现我的学生有了一个独有的习惯, 每个人的口袋中都装着一个极微小的日记本, 而他们记录下来的瞬间也都有血有肉很精彩了。

选择几篇学生的随笔供老师们欣赏:生一: (写老师生气的) 物理老师又发火了。这已经是本周物理老师第二次在课堂上发火了, 她眼睛瞪得大大的, 眼里喷射出愤怒的火焰, 脸色通红, 头发随着身体的颤动而抖动, 顽皮得从头上滑落下来遮住了眼睛, 仿佛想阻止老师眼里的凶光把我们“杀死”, 同学们都把头埋到书下面去, 没有人敢看老师的脸, 我分明看到做题的同学手在发抖。老师的手里紧紧攥着试卷, 好像要把试卷吃了一样, 这场面太恐怖了。生二: (写运动会的) “嘟——”刺耳的哨声直往耳朵里钻, 第一个上场的是号称“二郎真君”的女将张茜。只见她倒退几步, 深吸一口气, 如猛虎下山般向球冲去, 在离球一步多远的时候, 只见她抬起右脚, 用尽全身的力气将球踢出去。球在空中发出“呼呼”的吼声, 向球门正中飞去, 对方守门员迅速跃起, 张开双手, 身子矫健的好像燕子一样, 可惜, 跳得太高, 球从腰间穿过飞入网底。

如果没有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记录, 相信写不出这样的好作品。

最后, 老师要多加鼓励。

学生的每一次作文和日记, 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作为老师, 我们要先看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 并大加赞扬, 不仅书面表扬, 有必要时我们也可以在全班面前口头表扬。这样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才会越来越高涨。当然这并不是不提他们的缺点, 否则他们的作文又怎么会进步呢?作为老师应该在大加赞扬的同时, 委婉的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缺点, 并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学生既乐于接受, 又打击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对写作的热情。在作文实践中我就是这么做的,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并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让他们由厌恶写作到热爱写作, 只有这样, 写作才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篇9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更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小学生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 不仅影响他自己, 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笔者认为,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要从细微处着手, 不讲空话, 不盲目提要求。具体说, 应注意培养学生下述良好的行为习惯。

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时不做小动作, 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

独立思考的习惯。专心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前能预习, 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敢于提问的习惯。勤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与人交流, 不怕说错。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求教于人。

与人合作的习惯。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时, 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自主读书的习惯。有选择地广泛阅读, 边读边想、圈点勾画。会写读书笔记, 懂得爱护书籍。

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姿势端正, 正确执笔, 做到“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执笔处离笔尖一寸) 。书写工整, 作业、卷面整洁。

自评互评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 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或他人。

搜集资料的习惯。能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途径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 并对各种资料进行必要整理。

动手实践的习惯。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中锻炼和提高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认真完成作业, 并仔细自查作业, 自觉及时地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举止文明的习惯。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 能向别人致谢。向别人请教时, 态度诚恳。不打架, 不骂人。不给同学起绰号。当同学答错问题时, 不起哄, 不嘲笑。集合时做到“静、齐、快”。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欺负外地小朋友。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诚实守信的习惯。说了就能努力去做, 信守自己的诺言, 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 能向对方说明缘由, 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尊重他人的习惯。与人交谈, 不随便打断对方说话。虚心听取批评, 接受意见。不打扰他人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未经允许, 不动他人的东西。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 自己的家庭信息不随便告诉他人。也不有意打听他人的隐私。

守时惜时的习惯。早睡、早起, 不迟到, 不早退。放学按时回家, 不在学校滞留, 不在路上溜达玩耍。珍惜时间, 做事有计划, 不盲目、不拖沓。

懂得感恩的习惯。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 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 主动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孝敬父母, 努力以自己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树立“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

勤俭节约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 不乱花钱。珍惜粮食, 不挑食, 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 爱护自己和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财物。

遵守秩序和公德的习惯。校内、校外遵守秩序, 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集会时有序就座, 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 不乱涂乱画, 不乱踩绿地, 不攀折树木花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能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 整理被褥,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

上一篇:基本规范下一篇:营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