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精选12篇)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若成天性, 习惯成自然。 ”也就是说, 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 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因此, 人自幼就应通过养成性教育养成好的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 做人或处世, 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从而主宰人生。 毫不夸张地说,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小学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而农村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都比较差, 不仅对学习本身, 而且对学生道德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有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 因此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为学生学习和行为的内部动力因素。 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 行为习惯培养关系一生健康成长。 所以平时教育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中, 我力求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措施, 切实改进德育教学工作, 净化育人环境, 提升本班德育水平,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使农村孩子尽量不输在起跑线上。
我校坐落在西部一个贫困的偏远山区, 属于城乡结合部。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 造成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行为习惯相差巨大。 多数孩子的家长本身文化水平不高, 学历一般只是小学或中学, 所以他们对自家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 有些家长忙于农活家务, 无暇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导致学生行为习惯出现偏差, 诸如:面对学习意志力薄弱, 对自己不能严格要求;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课后能偷懒则偷懒、作业书写挑三拣四、能少写的决不会多写一个字;不讲卫生、说脏话、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 虽然我校老师一直致力于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但由于得不到多数家长的理解和积极有效的配合, 时间一久, 老师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 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 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逐步退去。 由此可见, 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 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革新意识, 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群体, 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一、家校社三者结合, 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培养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事情, 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才能真正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 平时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方式多和家长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 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利用社会上一些关于卫生环保方面的标语、 工人求职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 经常把社会上一些由于不讲卫生而被罚款、撤职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尤其是把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讲给他们听, 这样对学生还是起一定作用的, 而且效果比较好。
二、老师要以身作则, 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由此可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的重要性。 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 因此我们平时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 小学生年龄小不懂事, 很容易受外界影响, 作为学生直接效仿对象的老师在平时生活中应以身作则、 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做到言传身教, 用自身行动教育并感染孩子。
三、及时强化, 适时评估
学生一定要及时表,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一个好典型能带动一大片。 所以我们对班上卫生习惯好的同学总是大力表扬。经常把他们叫到讲台上当做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 还让同学们用竖大拇指、拍手鼓掌等鼓动性强的动作表扬他们。 有时还把卫生方面做得极为突出的学生评为星级学生, 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这样一来, 做得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是同学们的榜样, 越发做得好。 有上进心的同学在榜样的带动下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 还有对于一些卫生习惯差、屡教不改的同学, 我也会采取适度惩罚。
四、加强专心听讲习惯培养
上课专心听讲, 注意力集中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 只有认真听老师讲, 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及表情等, 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习惯。 由于大多小学生总急着让别人注意他, 因此在老师上课过程中, 他们往往会跟随老师的讲课内容时不时插入自己的想法, 从而影响授课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可以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 小学生都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要善于抓住这一个特点, 时不时用一些鼓励、赞扬的话激励他们, 那么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五、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培养
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 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 及时了解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可农村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回答问题不够大胆, 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首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 不管对与否都要给予肯定, 然后纠正。 我在上课过程中经常这样说:某某同学真勇敢, 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他真棒;她说对了请表扬她:或她还需要努力请给她加油等;绝不能用带有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批评教育他们。 其次消除干扰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因素, 如老师的正确评价语及同学的否定和取笑等, 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很大打击, 特别是同学的取笑, 有些同学一看到回答的和老师原先所说的不一样, 或说得有些离谱了, 就会取笑乃至哄堂大笑, 想想这样怎能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呢? 所以老师要及时制止这些不良因素的发生。 再次要求不要过高, 不求一步到位。 因为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难免出现语句不完整、表达不流利、声音不够响亮等情况, 我们得多给学生一些重新表达的时间和鼓励眼神, 组织其他学生认真听。 有了这样的氛围, 学生还能没有说的欲望吗? 还会出现高年级学生不主动、不爱回答问题的现象吗?
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低年级学生中能主动回答问题的较多, 但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很少, 我认为是我们在教学中偏重于老师的教, 而不注重学生的学, 出现教与学脱离的现象, 学生只跟着老师的要求实现预定的目标。 不会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中留意随时出现的问题, 不管与课堂内容有关与否, 都要给学生一个合理、满意的答复。 同时给爱动脑筋、爱提问的学生口头表扬和鼓励, 说某某学生爱动脑筋真棒, 我们要向他学习, 这种表扬是一种比较好的带动, 带动其他学生勤于思考、爱提问题,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七、让学生爱上写作业习惯培养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心态, 无论做什么事, 急了肯定做不好。 写作业也如此, 心态不好就会导致错、乱、脏等现象出现。 大多数农村小学学生都有不爱写作业或操之过急的习惯, 即使写也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 只求不被老师批评就行, 并不在乎作业对与错, 书写工整与美观。 在很大程度上跟他们所处生活环境有关, 一是父母不重视或不懂得如何引导他们学习。 其次是农村地大村广, 学生一放学, 在没有父母看管的情况下, 就找同学同伴到处玩耍, 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全都抛在脑后, 等到学校组长要收作业了才猛然想起, 然后就是火烧屁股式地乱写一通或抄袭别人的, 目的只是应付交差。 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严格要求、认真检查, 例如教师应该提出作业的具体要求, 作业量要适度, 难易要适当, 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太难, 才会有信心独立完成, 有学生做得好的、独立完成的应及时给予表扬,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一些小小物质作为奖励, 让表现好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同时促使其他写得不好的、不爱写好的同学向好的看齐, 向其学习。
总之, 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虽然农村小学生习惯仍然很差, 但是“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足够方法和耐心。 坚持“科学方法+持之以恒”的培养策略,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学生一定会享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永久福利。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2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与家庭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我校参加校园开放周——家长论坛的活动。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习惯养成要趁早,让孩子更加专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能否把我们孩子最终培养成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习惯。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聊一聊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我们家长要做好榜样,我们自己要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被模仿。其次,小学生活正规而有序,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事,并控制好自己的意愿和行为。该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整理好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教孩子养成早起、早睡,按时吃饭的习惯等。家长要尽量保持与孩子在生活起居所有时间里的一致性,因为你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一旦孩子习惯过一种有规律的生活,那么时间观念就会内化成他自己的一种宝贵素养,自我意识的控制力和意志力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再者,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家长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要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和自立能力,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成为高分低能儿,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不要再替他背书包、整理书本、收拾玩具。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孩子开始写作业之前,您是否先敦促他养成了收拾书桌的习惯呢?先把书桌上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移除,只保留单科要做的作业,这一科做完之后再把下一科要做的作业放上来,这样做的过程其实是帮助孩子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作业上。特别对于小学一二年级刚刚开始写作业的孩子来说,这样刻意的训练非常有必要,这也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重要途径。
第二我们要关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坐姿是否端正?写字是否认真,他有没有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在草稿纸上做题,有没有标题号,是否认认真真的写清楚解题过程?
很多家长可能就说,孩子只要能把那个题做对了就行了,忽视了解题过程和思路,其实对于小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关注过程比关注他最终是否做出了那道题要重要的多。
如果您想让孩子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后劲,就不要怕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去检查这些细枝末节的行为。
三、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八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大多比较调皮,调皮不要紧,但要告诉孩子,你的调皮不能影响和妨碍到他人,影响到他人你就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平时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不能轻易放过,如说脏话,不讲卫生,没礼貌,拿别人东西等,要及时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父母就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我们在要求孩子讲文明有礼貌、有爱心、诚实守信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要做到。注重小孩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教他们积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四、扶起孩子自信的小树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其实,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差不大的,心理学研究,只有不到 5%的学生智力超常;不到 5%学生在学习方面相对落后,其他方面也许更突出,因为智力是多元的;那么90%多的学生智力都相差不大。而事实上为什么这90%多的学生不是齐头并进?有的表现悬殊又很大呢?就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养成习惯的不同。
“你真笨!”“你怎么不如你们班某某?”。有的家长认为这样说是让自己的孩子与好孩子相比,可以树立榜样的作用,让他能够见贤思齐。其实错了,这是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
不说小孩子,就是我们成人也不愿拿自己与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比较。试想,如果今天回去后,哪位妈妈回去对她先生说:“今天我开家长会遇到你的同事谁谁谁,你看他,谈吐文雅,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并且现在已经升到了科长了,你再看看你!”你先生会接受你的教育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其实我们不少家长将自己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也是不科学、不公平的,这是在拿自己孩子的短处 与他人的长处相比。
当然,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我们反对“打压”孩子,但也要警惕“捧杀”孩子。
五、恰当(qià dàng)的运用技巧
哄——积极的诱导。
多哄哄孩子,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接收教育。有的孩子做作业拖拉,写作业磨磨蹭蹭,一会儿倒水喝,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找橡皮,反正坐不住。这时我们可以用积极的诱导方法来纠正这不良习惯。可以和孩子约定,你的作业在 20 分钟完成,你就可以获得 40 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而你的作业在 30 分钟完成,你只有 20 分钟自由活动。还可以规定在一个时间内写完作业,并定好闹铃,如果在闹铃响之前完成作业,就满足孩子提出的一个条件,可以是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星期天游北湖逛嘉靖公园等,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作业效率就会提高,从而养成了要学就学个扎实,要玩就玩个痛快的好习惯。
吓——严厉的警示。
鼓励孩子、赏识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迁就孩子,对于有的孩子无理要求,胡搅蛮缠,不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必须果断地予以警示,并施加必要的惩戒,让其心灵受到震憾,从而产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要吃冰淇凌,家长满足了他。后来,孩子发现了一个特昂贵的玩具,孩子又要买,家长向其说明不可以买。孩子哪能听进去,非吵着要玩具不可,并哇哇大哭起来。这一哭,引来了许多顾客,有人劝家长说,既然孩子喜欢,你们就满足他算了。这孩子一听更来劲了,往地上一躺,说:“今天不给我买玩具,就不回去了。”这时,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耳边说了一句话,便转身拉着妻子走出商场,没想到这孩子也立马爬起来,跟着跑出了商场。原来这孩子的爸爸在他耳边说:“你愿躺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我和你妈妈回家去了。”可见警示教育的重要作用,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除了给予批评教育,指出危害性的同时,还要予以警示,以免下次再犯。
骗——善意的伪装。
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家长可把自己伪装起来,不必高高在上,先知先觉,可让自己变得比孩子还幼稚无知;更不必把我们的一些世俗暴露在孩子面前,可让自己变得高尚起来。如孩子做作业速度慢,我们家长可以同他比赛,并故意输给他。孩子写字不认真,我们可以和他比赛,看谁的字更工整、漂亮,同样也让他几招,给他赢几回,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作为成人,生活在这个纷繁的社会上,难免会接受许多社会世俗的思想,许多不良的习惯已根深蒂固地形成,但在我们孩子面前,应该展现出我们高尚的一面,哪怕是虚伪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例如,乘车时,上来老人,人人不让位,但当我们带着孩子,就有必要站起来让位,因为我们要教育孩子养成尊老爱幼的美德;平时我们可以随手丢弃垃圾废物,但在孩子面前,我们要管好自己的手,不乱丢乱扔,因为我们要培养孩子环保意识,这样,孩子在我们的言行影响下,就会变得更高尚,更有修养。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良好行为;养成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们在开展幼儿教育的时候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因为我们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采用一些有效措施来进行教育模式的开展,这些措施是我们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因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则,我们一直以来就是在进行合理的方法与途径的探索和研究。
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从小就应该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一个好的个人素质。但是习惯的养成不会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不断进行自我教学方法的完善。幼儿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1)道德层面的,就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进行道德标准和道德行为的操作,因为道德是一个人一生的精神财富;(2)活动习惯,就是在进行活动时对活动态度的积极性和客观性;(3)生活习惯,就是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天按照规律来进行学习和生活,这样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勞动习惯的养成是他们一生都会受益的行为习惯。劳动也是积极地热爱生活的一种具体表现。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措施
现代大多数都是一家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尤其关注,但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够科学和理性,所以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所以孩子就会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加上现在孩子都是由老人带大,所以隔代人过分地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在很多的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偏差,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调节,让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1.老师做到言传身教
老师一直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对于幼儿,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可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的观念当中,老师一直以来都是他们的榜样,他们在习惯形成的时候更多的是跟老师接触,所以就会去模仿老师的行为以及习惯。
幼儿园就要对老师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提出严格的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言传胜于身教。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教师的规范行为一定要做好,这样幼儿就会从中受到好的教育。对于小孩,有时候他们都会很任性和不讲理,我们开展空洞的说教不会有任何的用处,这个时候对幼儿进行教育,就要老师来言传身教。
2.创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
孩子行为的养成,幼儿园的外部环境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家庭教育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很多不良习惯的养成都和家庭教育不对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就是幼儿教育的不得当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生活就是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家长必须学会上好这第一堂课。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能够非常好地分清楚习惯的好坏,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老师和家长要进行紧密的配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短期内的动向,出现不良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给孩子进行双方面的一致教育。幼儿园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及时地纠正家长对孩子迁就行为的养成,其实很多孩子的坏习惯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度迁就,那么就和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了解清楚情况,说明白利弊,还要教会他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这样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就会保持一致,可以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找到孩子不良行为习惯出现的源泉,学会从根源上来矫正不良习惯。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很多的时候都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所以人际关系就会感觉异常混乱。那么我们就要对幼儿的人际关系进行调整,加强互动游戏,让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来调整学习方法,进而更好地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矫正,通过这种集体互动模式来进行好习惯的相互培养。此外,坚持培养训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说要经历很长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气馁,要有耐心和恒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适当地给他们做一些监督和提醒,来进行及时的更正。最后要有鼓励和奖惩措施,在进行纠正的时候,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问题的纠正,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以及表扬,这样他们的行为习惯就能够更好地养成,时间长了,坏的行为习惯就会被好的行为习惯代替。
3.在与其他幼儿相处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都是善于模仿的,他们更加喜欢模仿同龄人的动作和习惯,那么我们就要在孩子玩的时候,让他们来学习和模仿同龄人的好习惯。比如,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比较爱干净,就会去认真洗手,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树立孩子的这个典型,让其他孩子以她为榜样,发扬这个好的习惯,孩子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就会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还有就是在进行游戏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地设置一些团队合作比较多的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能够照顾其他团队成员的感受,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两人三足的游戏,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可以分小组运用小组竞争模式,在竞争的过程中来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现在是高速、激烈竞争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让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孩子直接的接触都是同龄的孩子,每天和他们一起嬉戏打闹。如果我们培养孩子向其他孩子学习的好品质,这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就会对其他孩子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学习,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们在进行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的时候,一直都是遵循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再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老师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进行教育体制创新的核心人物,因为老师一直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老师教育的时候要积极地重视方式和方法,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说教,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还有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不但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学校环境,更多的时候还要给孩子创造好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就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夏冬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操作[H].科教文汇,2011(05):73.
[2]朱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科学大众,2014(01):39.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4
1 学前教育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 教育对象是3~6的幼儿, 也有的家长会把不到3岁的幼儿送到幼儿园, 提前接受这种教育, 学前教育的执行者是拥有幼教资格证的幼教老师和身心健康拥有健康证的保育员, 教育场地是具备教育资质、拥有正规教育场地、具备各种合法手续的幼儿园。同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相比, 学前教育有其独特性。
1.1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
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学知识, 当前有些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其实是一种错误倾向, 3~6岁的孩子健康活泼, 对未来世界和未知领域充满好奇, 如果把他们的学习时间过多的集中在学习小学知识上, 变相的抹杀了他们的探索更多领域的知识的时间。学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多元的动手能力, 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
1.2 游戏是学前教育最好的教育手段
幼儿园的教师和保育人员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按照幼儿的心理和兴趣, 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和学习计划, 多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达到教学效果。从实践效果来看, 参加游戏活动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游戏教育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游戏教学还可以使娱乐与学习到达完美统一, 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知识能力的形成做到有机结合。
1.3 学前教育重在挖掘孩子们的发展潜力
学前教育是人生中第一次接受的正规化教育, 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 是最基础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应过早灌输书本知识, 而且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重点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的方面, 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 为幼儿走上可持续成长道路打下基础。
2 学前教育应遵循的教育规律
学前教育是孩子们人生中对教育这个概念的第一次体验, 是除了接触自己家里亲人之外第一次近距离与老师接触, 也是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 还是幼儿交下人生中第一批好朋友的场合。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到正规化教育,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 第一次教育体验最难忘, 记忆最深刻, 对他们以后的教育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他们喜欢上了老师和教育生活, 以后他们上小学中学就不轻易产生对教育的逆反情绪, 由此可以可见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园和老师而言, 要想让幼儿们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愿意接受幼儿教育, 除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外, 还应遵循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
2.1 学前教育应注意改变孩子们在家养成的不良行为
现在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小皇上小公主, 是家长的宠儿, 双方家里老人和父母都会时时刻刻呵护着自家的小宝贝, 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久之便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任性的不良习性。通常上来说, 幼儿们都多多少少的带着一些不良习惯走进幼儿园。因此, 对老师而言, 学前教育这一时期学习多少书本知识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们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们共处,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这样以后才能健康成长, 形成良好的品格。
2.2 学前教育应以鼓励为主, 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有位幼教专家曾经说过, 幼教应遵循三无原则, 即:即无错、无批评、无压力原则。在幼儿的心灵世界里, 是非观念没有完全形成, 有些事情他们也分不清对错, 即使做错事情了老师也不能直接指出来, 应侧面引导, 不能当面批评幼儿, 否则严重伤害幼儿们的自信心, 以至于在他们心里过早的带来了心理阴影, 不能给幼儿带来太多的压力, 让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欢乐, 让他们在轻松、开朗的环境中成长。
2.3 学前教育应实施个体差异化教育原则
幼儿健康活泼,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之处, 因此幼儿教育不应追求共性, 而应重视其个性, 因此,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 应突出一个重点, 即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 精心营造一个多元发展的教育环境, 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的教育。
3 学前教育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培根曾经告诫世人,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教育, 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经论述道, “习惯养得好, 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 终身受其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先生认为在幼儿园接收到的教育使他受益终身。这些专家学者的话都道出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它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幼儿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尤为最旺盛, 可塑性很大, 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内接收正规的学前教育, 有助于他们培养很多良好的习惯。
3.1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专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 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热爱劳动一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 同时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在幼儿园内,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一起从事简单的劳动, 如:摆放好桌椅、擦桌上的灰尘、拣教室和校园内的纸屑果整理图书角、带幼儿一同到种植园除草管理种植区等等, 以此培养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劳动兴趣, 持之以恒, 反复强化, 使他们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
3.2 培养形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 也是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 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时吃饭, 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 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玩脏的东西等等。老师可以幼儿宣讲各种食物的好处, 编成歌谣教孩子唱, 给他们讲偏食的害处, 号召大家样样食物都要吃, 种种青菜和食物都吃才能身体更健康。在具体实施时, 老师们可以为幼儿们立下规矩, 如:餐前便后必须洗手, 进餐时不准将饭菜撒得满桌满地, 吃饭时不玩玩具、不看书、不看电视、不说话, 饭后要擦嘴巴、漱口, 要吃完最后一口饭才能离开座位、不准在校园教室扔纸屑果皮, 睡觉前要小便、必须洗脚、学会自己脱衣服, 要养成叠好不乱放衣服好习惯等等, 平时在幼儿园内让孩子们互相监督, 做得好的应该鼓励, 做得不好的让他下次改正, 久而久之, 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们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好习惯。
3.3 培养幼儿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自古以来就是富于文明礼貌的民族, 历史上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从表面上, 文明礼貌一个人的是外在行为的表现, 但实质上这种表现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心修养, 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体现, 对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内, 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强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 要让幼儿们学习首先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在上学、放学要求幼儿主动向爸爸妈妈和老师问好、做“再见”;在街上遇见老师要主动打招呼, 主动说“老师好”。在课堂上可以注意训练孩子举止文明, 比如:站有站相、坐有坐姿, 养成不打人、骂人, 不说脏话怪话、不争抢玩具、放学自觉排队的习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尊敬老师、尊重长辈、尊重他人。鼓励孩子们和更多的人接触, 见识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懂得如何使用礼貌语言称呼叫人, 学会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场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法。课后还可以告诉幼儿们,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 要有礼貌地问候, 别人问话要认真倾听, 并有礼貌地回答;在父母和客人讲话时不要随意打扰, 客人走了要送别, 到别人家里做客要先问候, 不要乱翻东西, 得到允许后才能玩人家的玩具等等, 久而久之, 幼儿们就在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3.4 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幼儿的成长过程, 不仅仅是幸福和快乐, 也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困难和挫折对幼儿来说, 是一种不愿意见到的障碍, 他们会发脾气, 哭、闹等等, 不知道如何曲面这一障碍。在这方面的教育时,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而正确的引导, 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困难和挫折, 而且他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在生活中只有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及时理顺和调整受挫折的消极情绪, 才会逐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才会逐渐形成健康而成熟的人格。在具体操作时, 老师们可以根据幼儿对事物认知往往是具体形象的特点, 可以用讲故事、看影视作品等方式进行抗挫折教育。讲故事, 可以讲家长和教师的亲身经历, 也可以讲一讲孩子们熟悉的身边小朋友遭受挫折而能正确面对的小故事。看影视作品时, 可以选择那些经历挫折后不折不挠最后终于成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直观而形象的故事和影视, 可以加深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可以放孩子们明白困难和挫折是中不可避免的, 人生中永远有欢笑、也有眼泪, 有逆境、也有顺境, 有平坦的征途、也有崎岖的山路。幼儿有了这些理解和认识, 才能树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才能主动而积极的接受新事物, 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抗挫折习惯。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5
融合实验研究个人学习计划
(2008—2009学第一学期)
根据“十五”规划教育和我校承担的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的学习,特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一、加强学习:
1、理论学习,学习搜集资料,学习课题指南中的相关书籍。
2、再学习《新芽》一书中的相关经验和课例。
3、边学习边整理读书笔记。
3、边学习边整理读书笔记。
5、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操作实务》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等书籍。
二、学习的方式:
1、积极参加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加课题组的学习培训,认真作笔记。
2、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有关健康教育活动的相关资料。
三、本学期我的子课题是《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不向老师打小报告》。
1、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和学前班的学习不一样,这个学期主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是一年级的学生,上课时不能随便讲话,老师说话不能随便接嘴,上课要专心听讲。同时告诉学生坐、立、行及写字的正确姿势。
2、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每周检查两次。班级卫生随
时保结,争取做到两天打扫一次。
3、要求学生知道自己的事勤自己做,自己洗脸,自己穿衣,自己收拾书包。在学校和家里正确摆放物品。
4、引导学生会使用文明语言、有礼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不向老师打小报告,当发现同学有错时,要主动帮助别人,实在不能解决,才悄悄的告诉老师,给班级争光。
四、学习要取得的成成绩:
1、通过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学习,通过相关活动课的研究的学习,反思自己的工作成果。
2、认真总结、研究、交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息烽县云环小学教师:周 霞
抓住教育契机 培养良好习惯 篇6
【关键词】 教育契机 良好习惯 班主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5-098-01
0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会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作为班主任,我们因该肩负起这个重任,时刻抓住教育契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记得我刚接到这个班不久,就有学生来告状,说李莉在座位上写作业,作业本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地上了,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同桌王强和别的同学说着话就从本上踩过去了。周围的同学说:“李莉,你的作业本掉在地上,被你同桌踩了。”李莉马上气嘟嘟地走到她同桌跟前,大声呵斥“你为什么踩我的本子还不告诉我?”,“谁叫你本子掉地上也不捡?”“那你踩完了为什么不给我捡起来?”,“你掉地上的本子为什么等我捡?”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争得面红耳赤,差点动起手来……好在当时被周围的同学拉开了。我听了以后,赶紧回到了班里,还好她们已经没再撕扯在一起了,但从他们一望见我的表情来看,好像一幅谁也不认输的样子,甚至都气鼓鼓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谁也不理谁。刚好下节课就是我的,我随手从课室电脑里找到一个名为“宝贝”的文件夹,那里面装的可全是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一些教育类的动画、短片和故事等,上课铃声一响,我就马上给孩子们选放了一个“两只小羊”的动画,同学们都不解的看着我,心想:“这次老师居然没有批评刚才犯事的两个同学,难道不管他们了?还给我们看动画,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孩子们满脸疑惑的看着动画,美丽的河边风景秀丽,河中央有一座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走过的小桥。两只小羊分别从河的两边要经过这座桥,它们同时走,都走到桥的中央,怎么办?桥那么窄,只能容下一只羊经过。“你让我先过。”,“凭什么?你得让我先过。”,“好啊!那我就用角触你!”,“谁怕谁?我也触你!”两只小羊互不相让,用角顶了起来,只听“扑通”一声,两只小羊都掉到了河里……同学们看完动画片大笑了起来,笑小羊的“互不相让”。我也笑了,但一会儿变得很严肃,我问李莉:“通过看动画你看到了什么问题?”,李莉回答:“它们互不相让,最后都掉到了河里。”“那你怎么看待今天发生的事情呢,你觉得你的做法对吗?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那样处理吗?”,被我这么一问,李莉使劲地摇头,突然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趁热打铁说,“同学之间每天在一起相处,难免有不小心犯错的时候,如果都互不相让,那肯定会产生矛盾,破坏同学之间的友情。如果我们都能互相谦让和宽容,那就什么事都没有,而且心情也会很舒畅。”李莉似乎突然醒悟,“老师您说得对,我应该原谅王强同学,我想他起初肯定也不是故意踩我作业本的,我不应该跟他大吵大闹的。”在当月学校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卡”中,我发现李莉在卡片上清晰的写着“我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不吵架,不打架,不骂人,养成文明的好习惯”作为自己的“改进点”。看来教育效果不错啊!
对待学生的错误,我没有大声地呵斥,也没有喋喋不休的责备和痛骂。但两个孩子骨子里透露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倔强和小气,那也许是这个独生子女的年代所固有的。我太了解他们了,因此我采取了一种他们都能接受的,对他们管用的方式去教育,结果果然奏效。现在,同学们每个月都会带回学校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卡”让家长依据他们在家的表现从文明、安全、学习和生活四个习惯方面来给他们作出客观地评分。也会在学校让同学和老师给他们评分。同学们每个月都能很好地确定三个自己学习的好榜样,并写明为何值得他们学习;总结自己的三个“闪光点”,也就是做得好的方面;另外树立三个“改进点”,也就是自己暂时未达到但想要达到的目标。在综合同学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和学校老师三方(各三颗星)的评价后,多位同学竟然多次得到了九颗星满分的好成绩,因此,他们也多次被评为每月的“榜样之星”和最后的学期“榜样之星”,他们的照片也被贴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成为其它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每次经过“宣传栏”时,总会拥来一大堆同学驻足观看和羡慕,甭提他们有多自豪了。就这样,经过了一学年的坚持与努力,我们班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期中和期末多次获得“读书先进班”,“文明安全星级班”,“英语先进班”,“卫生模范班”,“葫芦丝先进班”等荣誉称号。同学们从最初只想得到“榜样之星”的称号,到现在他们在文明、安全、生活和学习各方面都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这完全归功于我们学校举办的“小小镜子,促我成长”的德育活动啊。
孩子的个性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成长环境也各不相同,这注定了教育不能简单重复复制,教育无处不在,教育需要见缝插针,适时进行教育。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班主任工作是个痛并快乐着的工作,它是门艺术,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以人为本,从学生出发这是基础,做学生的好朋友,好老师,用心灵与他们沟通,处处以身作则,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坚信最终他们必能长成棵棵参天大树!
[ 参 考 文 献 ]
[1]魏书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
[2]班华,高谦民主编.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略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7
一、注重文明礼貌用语教育
由于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 幼儿园的孩子大部份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子女, 他们对礼貌用语知道得很少, 幼儿园就要求幼儿入园后, 各班老师充分利用来园、离园时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如“请”、“您”、“早”、“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随时提醒幼儿也要使用礼貌用语, 并渗透于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 并随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幼儿, 每周用发小红花来进行鼓励。通过一段时间后, 幼儿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对常规、行为习惯认识不足, 有些幼儿就跟本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 各班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活动和环境, 使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 创设情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谁有礼貌”、“谁不摘幼儿园的花草”, “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 “谁不涂老师画的画”等, 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风尚。
三、争取家园配合, 形成合力
1、家庭是幼儿人生的第一学校。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老舍曾深情地说:“从私孰到小学、到中学, 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 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 我的真正的教师, 把性格传给我的, 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 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幼儿的任何活动都与家长的支持密切相关。因此教师们把家教工作联系起来, 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1) 利用接送时间要求与家长交谈该孩子在园内外的情况。
(2) 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选择有关行为习惯的好材料和经验供家长参考, 对幼儿行为习惯要求一定要与幼儿园同步进行。使幼儿在园内养成的好习惯得以巩固, 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 有助做好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由于幼儿年龄差异大, 幼儿入园的年龄越来越小, 又来自不同的家庭, 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因此他们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也有所不同。入托初期, 有的幼儿爱大声喊叫, 有的幼儿爱乱扔纸屑果皮;有的幼儿爱咬人打人;有的幼儿饭前便后不洗手;有的幼儿不讲卫生、不勤洗澡和换衣服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幼儿园要求教师在活动实施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如:曾天宇小朋友由于年龄小, 才来时什么都不懂, 整天都在哭, 甚至老师把她抱在怀里她也要大声哭叫。于是我就及时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在家是她妈妈一个人带的, 连她爸爸带她都要哭, 因此比较任性。又如:小阳刚来时发现其自控力较差, 经常咬人、打人, 通过与家长交谈, 了解到孩子到她奶奶家以后, 爷爷、奶奶十分溺爱, 想什么样就什么样。又比如:左云龙小朋友她爸爸妈妈是打工的, 又是彝族, 衣服穿得很脏又不洗澡。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 我利用午睡时间给他洗澡, 并把我儿子小时后的衣服拿给他穿, 让他感觉洗澡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是不是很舒服。针对以上情况, 我和班上老师及时与家长商讨教育方法, 要他们坚持接送小孩, 要求他们每周来园与老师交谈, 同时, 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习惯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任性。
(2) 严格法——对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 无论怎样哭闹, 决不能迁就, 态度要坚决, 而且要坚持到底。
(3) 民主法——即有权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 能培养出情绪稳定, 善于控制自己和约束自己的孩子。
(4) 诱导法——调动积极因素, 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5) 强化法——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表扬、鼓励, 负强化就是批评和惩罚。
(6) 知识法——传授幼儿易于接受的各种知识, 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
(7) 交谈法——为孩子创造条件, 给他们提供交谈的机会, 使其与同龄人和睦相处。
(8) 示范法——为孩子勤洗澡和勤换衣服, 父母同时也要做到。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 幼儿园各班幼儿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 从不愿意上幼儿园变为喜欢上幼儿园了。左云龙小朋友也讲卫生了, 看到孩子们的进步, 家长们非常高兴, 老师们也感到欣慰, 真是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8
一、明理悟情,培养自我教育能力
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因此,只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变成动态的学习,将学习的道德认知很好地消化吸收后,行为训练就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一种个体能力的主动表现。
(一)设置情境,让学生自己设身处地,自己认识自己、教育自己
自我教育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愿望和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学要求,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启发诱导他们培养自我意识。如学习《杨洋练字》时,教师给学生讲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墨染池水的故事,引导他们同杨洋比一比,看看自己是否有过乱写乱画、作业马虎的缺点,激励他们勤学苦练;在学习《老山来信》时,可结合当今国内国际形势,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会、英雄报告会、革命故事会、讨论会、给老英雄写信、拜访军属等活动,使他们产生明确的动机,明确自我教育的方向。
(二)树立榜样,让学生以榜样对照自己
榜样的教育是无穷的。小学生立于善于模仿,在学生心目中最能产生影响的人物是革命前辈、名人、少年英雄、老师及生活中最受尊重的人。《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表率、感染作用,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班集体中全优的榜样,也要发现某一方面较突出的榜样,并充分发挥榜样的表率作用,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发挥榜样的对比作用,引导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指出落后人物的不可取处,让学生自己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如学习《你说谁勇敢》后,就让学生来门辨析小松和小勇谁勇敢,从而得出表现自己去冒险,是逞强蛮干;为人民的利益不怕危险和困难,挺身向前,才是真正的勇敢。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自己
道德情感是实现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而道德行为过程又能进一步培养和增强人的道德情感。小学生的自尊心、同情心、羞辱心都会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进一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学习了《身在福中不知福》后,带领学生到幸福院拜访幸福老人,通过幸福老人讲述新旧社会的对比和学生自我的讨论,知道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是无比幸福的,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道理,同时也更加增强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二、明理育情,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材中有许多意志品质教育的良好榜样,如《遵守纪律的邱少云》一课中,邱少云同志在烈火烧身时一动也不动,除了高度的纪律意识外,更有一种坚强的意志;《积极进取》一课中,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凭的不仅是勤奋刻苦,还有一种积极进取、持之以恒的精神;《与土壤打交道的人》中“死神在倔强的老人面前败退了”一句更体现出侯爷爷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意志和信心。在教学《成功的秘诀》时,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凭着坚强的意志取得事业成功的“秘诀”后,然后让学生收集有关名人故事,举行一系列故事会、演讲会、报告会等活动,使学生从生动形象的事例中更加懂得成功的秘诀在于认准目标,执著追求,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就象鲁迅刻“早”字一样,强化他们对意志的认识,保证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
三、以情促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传授知识,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但它的着眼点在于通过知识的传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一)注重情感的升华,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人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教学活动中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借助情感导之以行。如学习《助人为乐》后,学生初步形成关心、帮助别人的动机。当他们在学校、放学路上以及公共场所帮助他人解除困难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赞扬体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当学生帮助他人越多,这种体验越强烈,其热爱人民的情感会越来越厚。
(二)训练形式和评价应多样化,有儿童的情趣
行为训练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教学活动要注意连续性,把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结合起来,采取操作练习、表演练习、竞赛活动、参观访问、追踪考察、集会、劳动实践、服务实践等生动形象、新颖活泼的多种形式。对评价要注意阶段性、情景性、随意性,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做到灵活、渐进,通过反复达到深化,最终养成习惯。
(三)开展全方位的综合教育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9
一、创设宽松的环境,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中, 我们围绕“文明礼仪”这一主题, 选择了活泼可爱而又热情待客的小白兔、彬彬有礼的一群小鸡、助人为乐的小花猫等图案作为墙饰内容, 并在教室里设置了“有礼貌的好宝宝”专栏。这些教学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另外, 教师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处处为幼儿作出榜样。如, 同幼儿一起用餐时, 注意保持地面、桌面的整洁, 不挑食, 不随意浪费粮食。
同时, 我们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我们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进行交流, 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作表率, 并主动带孩子外出, 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 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我们把每周礼貌教育对幼儿和家长的具体要求告知家长, 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 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 让幼儿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还向家长积极推荐有关幼儿礼貌教育的故事书、动画片等, 让幼儿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 并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注重行为训练, 有计划地实施文明礼仪教育
1. 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如, 通过《熊猫的客人》《金花学说话》《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 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 没关系》《再见》等歌曲表演, 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交往的一般礼仪;通过《小羊过桥》《好娃娃》等讲故事活动, 使幼儿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 要与同伴分享快乐, 要关心他人等。
2. 制定系列化的文明礼仪工作方案, 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到各项教育活动中。
如, 幼儿初入园时的热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我们要求家长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 在外出做客时, 让孩子观察成人间的交往, 家里来了客人, 则让孩子参与接待等。通过“客人到我家”、“学做小客人”和“我是小招待”等主题活动, 使幼儿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学会简单的社交礼仪。
三、寓文明礼仪教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使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 做事缺乏持久性, 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 教师和家长必须密切配合, 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幼儿谈话、游戏、入园、离园、吃饭等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并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
1.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我们把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 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如, 让幼儿勤洗手、不乱扔东西等, 并将每周卫生检查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内容之一, 以督促幼儿注重卫生习惯的养成。
2.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主要包括睡眠、进餐、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针对幼儿进餐和午睡习惯较差的问题, 如, 吃饭时不专心、挑食, 睡觉时影响他人等, 教师则适时地予以提醒并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 睡觉时不影响他人、进餐时不讲话、遵守活动规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3. 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 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 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为此, 我们对幼儿积极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 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 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规范之下。如, 积极参加值日生活动, 出操时能自觉迅速地排队, 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时不大声喧哗等。
4. 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幼儿期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 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其培养内容应包括: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大人说话不打岔、要与人为善等。文明礼貌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常规训练, 持之以恒。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10
一、儿歌串串唱, 习惯里面藏
教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 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 找寻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采用儿歌、歌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熏陶, 便于习惯记忆。并且此种方式简单易学, 能够对学生习惯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在进行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非常开心, 可是玩耍完毕之后却总是忘记洗手, 一些学生在吃饭的时候, 会很快坐在饭桌前, 对于洗手之事早已经抛至九霄云外。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创作歌谣, 加以提醒“:小朋友, 真叫棒, 游戏学习都很强, 游戏之后手也脏, 洗手记得打肥皂, 手儿干净身体棒。”在每次吃饭之前, 让学生们念一念这首《洗手歌》, 此时没有洗手的学生总会自觉地去水池边将手洗干净, 并且还会用上肥皂。慢慢地学生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有的学生还会主动让老师检查, 直到老师夸他们手洗得很干净, 才会开心地吃饭。在平时, 学生们会一边洗手一边念着歌谣, 好习惯在学生中间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教师所创作的儿歌尽量要保持词语的押韵, 使儿歌念起来顺口, 引起学生们日常使用儿歌的兴趣, 帮助学生进行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 多创作蕴含好习惯的儿歌、歌谣,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习好榜样, 大家互帮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让学生向着标准不断努力, 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意识, 感受到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同时, 教师要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意识, 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能够让好习惯尽快在学生中得到普及。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有一次学生们在玩玩具, 一个学生将自己的玩具扔到地上, 跑去玩其他的玩具, 而另一个学生小强将玩具捡起来放到了桌子上, 并将自己的玩具与大家分享。我抓住这个机会, 对学生进行教育:“同学们, 随地乱扔东西的行为对不对呀?”学生们大声地回答:“不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有的学生说:“要将东西放到原来的位置。”有的学生说:“乱扔东西不是好学生。”我因势利导, 肯定了学生们的说法, 并表扬了小强:“大家说得都对, 小强就做得非常好, 既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管理又分享了玩具。我们要向小强好好学习, 好不好?”学生们大声回答:“好”。有了学习榜样, 学生们都向小强看齐, 进行自律管理, 小强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整个班级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 建立了好的秩序和习惯。班级要树立学习榜样, 教师要指明榜样身上值得大家学习的好习惯,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习惯, 鼓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彼此鼓励, 彼此协助, 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鼓励是良方, 孩子喜洋洋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鼓励为主, 激发学生坚持好习惯的信心和耐力。批评要委婉,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 便于以后的改正。鼓励和赞扬是学生进步的良方, 教师在习惯培养过程中, 要善于加以运用。例如, 在进行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 有一个学生从前喜欢在课堂上大喊大叫, 我耐心地告诉他, 上课大声喊叫会打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并对其进行了批评, 但是收效却并不显著, 经常还会听他大喊大叫的声音。我依然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服教育, 给他讲懂礼貌的故事, 直到有一次他乖乖地坐在桌前的小凳子上看书, 我不禁赞扬道:“哇, 你这样好乖啊, 给班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自己也学习到了知识。”他竟然有一点害羞和不好意思, 我惊奇地发现, 他比之前更加懂得遵守纪律了, 走路的时候会放轻脚步, 在班级中大喊大叫的行为也减少了很多。于是, 我又在班级公开对他进行了表扬, 赞扬他进步非常大, 其他同学应当向他学习。之后他更加努力学习, 还帮助老师对班级进行管理, 教导其他同学好好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幼苗, 鼓励的语言就像灌溉幼苗的泉水, 只要合理运用, 勤于浇灌就能让幼苗茁壮成长。教师在教学中, 要多运用鼓励语言, 给学生创造一个坚持好习惯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好习惯能够让学生的成长沿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能够让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应当多开拓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让好习惯成为学生成长的好伙伴, 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1]苏爱萍.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 (07) .
[2]杨仕平.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幼儿的养成教育[J].贵州教育, 2011 (14) .
以良好习惯培养促进“绿色德育” 篇11
一、以体育工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以体育工作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生活、健体、行为、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要抓好体育工作,我们首先要确立的工作准则是第一要“实”,第二要“严”。实践表明,不论搞一项活动,还是开展一项工作,如果仅仅注重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最后往往无实质性收获。究其原因往往是工作做虚了,没有从根本上落到实处。因此,必须把体育工作“落到实处,讲求实效,真抓实干”,实实在在地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训练。“严”是贯彻体育工作的主线。一是检查评价要严肃,每天上午大课间出操走步、整队、做操、长跑,对每个活动项目,每个环节都从严要求、规范要领,尤其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从严把握。从课间操的快、静、齐,到队形纵横斜向的整齐排列;从规范每个学生的动作要领,到要求全体学生的整体协调;从步伐的整齐到摆臂的一致;从走步的姿势,到上下肢的协调统一;从长跑的动作,到速度、耐力都要有明确要求,具体要求做到“六个一”;即全员参与一个不落,课间操走步一个不差,集体站排一声不响,整队时间不超一分,前后左右一条直线,千人跑步一个声音。眼保健操也应“快、静、齐”,按照要领动作到位。这样做,就能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抓德育环节的全面辐射,促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对每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教他们成才,要先教他们做人;教他们做人,要先教他们做事,而教他们会生活则是会做人会做事的基础。食堂就餐,教室打扫卫生,课桌椅等物品的摆放,加强教育指导、引导,让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消失,促使良好生活习惯逐步形成。
(二)通过活动全面培养行为习惯。首先,在校内及其他公共场所,不乱扔纸屑,不乱倒垃圾,养成讲卫生习惯;不打架、不驾人、不说脏话,并养成有礼貌的习惯。美化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下楼不大声说话,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自觉认真参加校内、班级各项有益活动,养成热爱集体、热爱公益事业的习惯。其次,坚持自觉阅读、记忆(尤其是诗歌)养成善于各种积累的习惯。回家帮做家务,接受劳动锻炼。……对这些在日久天长中所做的看起来不屑小事,都要“立足于一种行为规范,着眼于一种习惯的养成。”
三、通过方法迁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1、改革教学思想,做到“两为主”。首先是确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要甘居二线,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与学生互动中的和谐、平等,实现课堂上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优差生互动。其次是坚持“主动学习为关键”。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课上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进行。要求我们每门学科、每节课上都能够体现“先学后教”,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施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养成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能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求索的习惯。
2、注重教学过程,做到“三个三”。一是要求学生做到“三级预习”:开学前对全册教材的预习(大预习), (下转第3页)(上接第1页)每个星期前的单元预习(中预习),每天晚上对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小预习),这种预习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出预习习惯。二是实行“三级备课”:先集中备课,再各自分备,然后互相交流补充,这样备课不仅时间、人员固定,而且确保了质量。共备时,做到对教材拓展有广度,挖掘有深度;分备时,体现个性特色,保持了个性与创新。三是实行“三层教学”:我们要在整个教学中从目标设计到辅导、训练都可以分出三个层次,使好、中差学生都学有所进、学有所得,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用规范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的习惯,教师要首先养成良好的“教”的习惯。课前准备充分,课上讲究教学艺术,提升掌控能力,追求“三种课堂”。
1、互动生存型课堂。随着新课改的突进,互动已成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互动生成的课堂是我们所追求,所倡导的课堂。叶澜教授提出:“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在新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对知识进行创新、改造,进而实现动态生成,课堂随之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
2、民主和谐型课堂。课堂互动生成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民主、和谐。只有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产生与教师、同学、教学中间互动的欲望。“互动”意味着交往,对话和平等参与,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互教互学,形成“学习共同体”。没有“民主”,谈不上互动,也无法生成。在新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肢体语言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
3、合作共生型课堂。新课程学习方式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合作学习正是讲究学习的自主教学的开放,尽力地促进创新。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我中小学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尽管有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同桌合作学习的真正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但是我们广大教师已确信合作学习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长处。
四、营造绿色德育氛围,全面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来自于每一天不间断的时间过程,也来自于耳濡目染的空间环境。营造绿色德育的育人氛围,有助于实现培养习惯做到无闲时无空地。首先,要努力做到“情感育人”:通过谈心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学其道”育人成效。其次,做到“知识育人”:以丰富知识引领学生。第三,注重环境育人:包括硬环境——文化设施和文化熏陶,和软环境——人文环境,不断提升人文素养,有效促进学生各种良好习惯养成。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篇12
一、重视活动管理, 养成良好行为
1. 有机整合活动的功能。
不同的活动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 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全面养成。例如:在第一学期中推出系列进餐主题:“自助餐”“我们的食物朋友”“我们的粮食从哪里来?”以前有的孩子挑食, 不爱吃的东西就扔掉, 饭粒掉得满桌子、满地都是。通过这么一系列进餐活动, 这些情况得到了大的改善。现在我们班上的孩子不管什么饭菜都能吃完, 而且桌面干净。这就收到了我们预期的教育效果:不挑食、不浪费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养成幼儿自我约束的良好道德意识及文明的进餐习惯。
2. 挖掘活动的价值。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有意识地挖掘活动中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将教育要求渗透在活动中, 引导幼儿的自主行为。例如, 幼儿在“客人来我家”的活动中, 让幼儿做到客人来了要有礼貌, 为客人沏茶, 陪小客人玩自己心爱的玩具等。通过这些内容让孩子了解同伴的喜好, 感受分享的快乐, 提高自我服务和为同伴服务的能力。
二、创新设计环境, 引导幼儿行为
1. 通过环境暗示法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因此, 在生活教育中, 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 还得在环境方面下工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盥洗室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之一, 有些幼儿洗手时很马虎。特别是到天冷的时候, 因为怕水冷, 把手冲湿就算完事了。针对这一情况, 可以一方面把放大的细菌图片贴在盥洗室的墙面上, 让幼儿知道小手上有许多的细菌, 必须用肥皂才能把它洗干净;另一方面, 把正确洗手的步骤图贴在水龙头上方, 幼儿洗手时就能看到。有了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 幼儿自觉地就会按照图片上的方法去认真洗手了。
2. 重视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幼儿期在道德上是自利的, 当结果或规则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会很好地遵守。幼儿道德的自律行为为幼儿个体的道德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动机。例如:红花栏的设置, 如果今天某某小朋友做好事了, 奖一朵小红花;某某小朋友今天哪方面有进步了, 奖一朵小红花等等。让孩子明白, 只要行为是符合社会规则的, 就能够得到肯定。红花栏使每个孩子奖到小红花的数量的多少, 哪个孩子表现更优秀, 一目了然, 从而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 使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 能自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们认为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 同时还包括心理环境, 良好的心理环境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有利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在进餐教育中, 我通过餐前引导, 帮助幼儿巩固用餐习惯, 认识即将食用的食物, 使幼儿在进餐前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在对以前不熟悉或不太爱吃的食物有了充分的了解后, 心里不再恐惧, 能尝试着接受各种食物。例如:小班幼儿不爱吃胡萝卜的人数较多, 因此在吃胡萝卜前, 教师以故事、儿歌等的形式帮助幼儿认识萝卜, 孩子们都喜爱小动物, 当老师说:我们一起来做小白兔, 尝尝胡萝卜时, 大多数孩子都愿意尝试着把以前不爱吃的胡萝卜吃掉。
四、通过表率的作用,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 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具体形象而直观的示范。幼儿的模仿力极强, 在幼儿园里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 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 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07-12
修改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05-22
幼儿教育随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09-14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09-09
课题良好习惯07-20
良好预习习惯10-21
良好的习惯06-23
良好倾听习惯09-13
良好反思习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