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2024-08-08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精选12篇)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1

0 引言

20世纪中叶, 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 越来越引起人类担忧的是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 这些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调, 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 研发绿色化工技术势在必行。

1 化学工业现状

化学工业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工业, 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衣、食、住、行乃至当代高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化工的进步直接相关, 因此, 化学工业所表现出的“环境污染”和“特殊贡献”两重性, 对广大化工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提出了挑战。最初的办法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 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 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 发展了水处理技术,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噪声治理技术等环境保护手段, 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们发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 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污染的速度, 而且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不断上升。地球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而迅速恶化, 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 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条, 这就是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 倡导绿色化生产, 从污染源头防止污染发生,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特别是化学工业, 只有用“绿色化学工艺”来替代传统化学工艺, 实施化学工业的清洁生产, 才有可能完全改变化学工业的面貌, 使化学工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 产生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清洁生产, 即绿色化工。

2 绿色化工的原理

通过利用一系列的化学原理与方法来降低或除去化学产品设计、制造与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 使化学产品或过程的设计更加环保化, 包括所有可以降低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化学方法的技术,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无害化工过程, 被称为绿色化工。绿色化工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 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

3 研发绿色化工的紧迫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化学污染问题日益被提高到愈来愈重的位置, 在各地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 环境污染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 由此催生各类厂矿企业加大绿色环保、绿色产品的研发, 尤其是化工类企业更是下大力气进行科技研发, 探讨环境友好, 节约能源的新工艺;探索绿色原料, 尽可能选用无毒无害的化工原料进行化学合成;开发绿色工艺, 利用全新的化工技术, 从工艺上清除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做到清洁生产, 最终实现废物的零排放;生产绿色产品。近几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加大了《绿色化学与技术》院士咨询课题, 并多次召开了研讨会, 探索“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科学的挑战--绿色化学”, 由此推动了绿色化工的发展。

4 研发绿色化工的内容

1) 选择可更新的原材料;设计低公害的化学合成方法;原子经济性化学反应;应用催化转化并开发新催化剂;设计更安全的化学产品和化工过程;降低化学过程能耗, 尽可能采用在环境温度和常压下进行的合成方法;尽可能不用助剂或附料, 必要时选用无毒的助剂或附料;选用本质上更安全的化学产品;防止产生污染的过程分析;化学品的可降解性。

2) 研发可替代的原料、试剂、溶剂, 新型催化剂与合成过程等等。如通过对废弃的物质进行处理, 将其转化为动物饲料和有机化学品;利用无毒无害的原料代替剧毒的光气、氢氰酸生产有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常用的有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代替有机溶剂作为油漆和涂料的喷雾剂等。

3) 具有可回收利用性、可处理性或可重新加工性能的清洁化学产品, 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 (1) 可降解塑料。目前, 降解塑料主要分为光降解塑料和生物降解塑料。 (2) 氟氯烃替代产品。臭氧层的破坏是当前国际上面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臭氧层必须禁止使用CFCs (氟氯碳化合物) 。 (3) 绿色涂料产品:传统的涂料产品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 污染环境, 危害人身健康。不含VOC的绿色涂料产品主要为:水基涂料、粉末涂料和无溶剂涂料。在绿色产品的要求下聚合方法也得到了发展, 特别是在乳胶型涂料方面通过改进的微乳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固含量高达30%~50%, 乳化剂含量为1%~5%, 微粒小于2nm的含反应性官能团的丙烯酸酯类乳胶, 其VOC含量为零。

5 研发绿色化工的经济实用性

绿色化工是解决污染问题的一种根本方法, 与传统的污染处理不同, 绿色化工通过改变化学产品的结构与性质或产生工艺过程来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与使用。绿色化工通过设计或重新设计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 使其具备所需的特性又避免或减少有毒基团的产生与使用。同时, 绿色化学追求高选择性化学反应, 副产品极少, 甚至达到原子经济性, 实现零排放。因此, 研发绿色化工不仅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亦可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 提高化工过程的经济效益, 对化工过程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的持续推进, 绿色化工产品将以绿色优势赢得市场。短期来看, 推进绿色化工技术和生产规范会提升生产成本。长期来看, 随着社会和公众对绿色化工产品的认可, 通过推进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化, 先行的企业和产品将会赢得公众, 赢得市场;许多尚无绿色意识和改进措施的产品将被禁止而为绿色替代产品提供机会。因此, 开发绿色化工前景广阔, 应用广、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徐立青, 唐方敏.千方百计实现我国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2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任笑儒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由国家著名石油化工专家领军,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离退休专家、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学院教科研人员为基本骨干的社会团体性质的科研机构,是一支数十年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化工炼制研究的资深专家科研队伍。十多年来移军对生态农业资源的研究,旨在把石油工业的尖端技术应用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把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作为石油工业的生产资料加以充分利用。在这次全国绿色产业项目推介暨农业项目投融洽谈会上,我院重点推介的五个项目如下: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重点介绍

十二五期间,我国沼气产业将稳步快速发展。国家多项法规和政策已明确支持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从“十五”期间的35.34亿元增加到“十一五”的212亿元。而从沼气专项规划透露的信息来看,“十二五”期间的资金规模还将随着产业发展现状的不断改善有所扩大。《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类型能 源生态模式和工程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2003年至2005年,国家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沼气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至200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5亿元。2008年初,国家投资增加到30亿元。2009年和2010年,国家又分别投入50亿元和52亿元。大中型沼气工程日渐受到重视,2009年国家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额的35.1%。

国家投资沼气工程建设额度(单位:亿元人民币)

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规划》指出: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将组织实施十四个重大工程,其中第十二个重大工程为农村沼气工程。加快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我国农村地区沼气资源十分丰富,畜禽粪便和秸秆年产量约39亿吨,沼气发展潜力巨大,若全部加以利用,每年可产沼气3000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3.36亿吨,既可以解决广大农村使用清洁能源问题,又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也可有力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发展生物天然气可以补充民用、车用天然气不足,是大有可为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天然气补充替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规模化的饲养,据最新资料:猪,鸡,蛋和奶牛已经分别占很大比例,污水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沼气有很多问题,20多年来累计修建3万多个沼气工程,运用的效果非常差,不具备经济的可持续性,跟国外的利用相差几十倍。大中型沼气工程之所以示范了20多年没有越过这个阶段,关键是一种“瘸腿”的状况。造成这种瘸腿的原因,传统沼气工程利用方式达不到沼气经济工程,收益很差的。我国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在推广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许多示范工程正是由于焦油堵塞管道而停止运行,难于进行商业化运行,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形成产业沼气,实际上是要开发一种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生物天然气。沼气的提纯进化采用化学吸附,脱硫是常规工艺,每天生产生物天然气是1.2-1.5万立方米,经过净化和提纯以后甲烷含量提高至97%,其他指标,如氧气含量都比一般车用天然气还要好,燃气公司愿意来收购。售价卖到4.95元,跟当地天然气价一样,成本在2元/立方米。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t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的2800万吨秸秆和作为饲料或饲料原料的2.13亿t秸秆,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89亿t,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为3.761亿t。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我国的农村主要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其粮食作物秸秆占了总量 的90.5%。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我国秸秆资源化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如秸秆还田、制有机肥料、秸秆气化及压块燃料、动物饲料、作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原料及秸秆培养食用菌等等。但与西方某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仍被弃置在田间地头和河沟,或者焚烧。通过沼气项目的推广应用,农业废弃物经过沼气池分解还原后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通过沼气替代传统的生物燃料,减少了乱砍滥伐林草树木的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林木植被,节省了柴草,使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上升,改变了庭院村落普遍存在的脏、乱、臭现象,减少了传染性急病的传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改善。改变了农村生活用能方式,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种养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了农业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二.立项依据:

1.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2004 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3.建设厅,计委发布的《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 4.农业部《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参考);》《沼 气生产利用技术》;

5.项目单位以及洁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三.我国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原料作保证:

在我国,沼气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厌氧工艺处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途径。即工业有机废弃物、养殖场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以及农村家庭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等五个方面。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目前,我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即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发展很快,农作物秸秆在农村到处都是。尤其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村主要燃料用于炊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善,秸秆已不再作为主要燃料,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除1/3~1/2用作还田、氨化饲料和工业原料外,其余全部被废弃或焚烧,造成部分河道堵塞和水体污染,每到收获季节,出现“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大气。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农村环境。将秸秆变废为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农村能源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化)技术,是根据沼气工艺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原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并集成其它技术形成的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系统。该技术采用“粉碎—堆沤—厌氧—利用”工艺,特点是方便、安全、易管理,并可根据不同原料特点,选择具体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利用与处理模式进行综合利用。对改善农民用能结构、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和促进农业生态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必要性:

目前国内沼气利用技术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沼气的经济利用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并且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量的宝贵能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被白白地排放掉。保守估计,国内沼气年产量至少超过200×104m3,相当于1500×104t标准煤。为此,依据沼气的基本特性和天然气管网实际需求,研究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工况的沼气利用工艺技术方案,即沼气实施完全提纯技术和部分提纯技术。针对沼气产地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优选工艺流程,采用最优化工艺技术路线,使沼气经过相应的净化处理后,一是直接输入天然气管网;二是与其他燃气混配后进入天然气管网;三是生产出压缩天然气产品外运;制取压缩沼气后外运,或者在加油站建设加气系统销售,以实现沼气利用成本最低化、附加值最大化的目标;四是利用最新进口设备(工艺简单的一种新技术,是将沼气转换成柴油的大型装置小型化的技术),将沼气转换成符合国标的柴油在加油销售。简捷实用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可达到沼气低值产品高值利用的目的。

五.可行性:

1.沼气与天然气的参数与基本特性 1.1沼气的基本参数与特性:典型的沼气组分、热值及燃烧特性参数如下:体积含量:CH4为61.28%;CO2为38.09%;H2S及其他组分为0.63%;高位热值5708kcal/m3(23.90MJ/m3);低位热值5 148kcal/m3(21.55MJ/m3);

数5873kcal/m3(24.59MJ/m3);燃烧势(CP)18.52;气体密度1.22kg/m3。

1.2典型的天然气基本参数与特性:按照行业习惯,一般来说,天然气被分为两大类别:①管输天然气;②液化天然气。

1.3分析及结论:分析沼气的基本参数、特性可看出,沼气中的C02组分含量高是造成上述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使C02组分体积含量低于3.0%(国标要求值),并脱除掉其他杂质,比如水分、H2S组分等,使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际”)要求,则沼气实际上就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此时,被深度净化的沼气与管输天然气组分、热值、燃烧特性参数完全相同。按照“国标”要求,每一类别的天然气均允许其组分(热值、华白指数、燃烧势)有一定幅度的变化,杂质含量有一定的许可范围。也就是说,这种变化和含量范围只要在“国标”所规定的范围内即可。鉴于此,为减少生产成本,不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只对沼气进行浅度净化处理,甚至完全不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与天然气或接近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其他可燃气体相混合的方式,使混合后的气体各项指标符合“国标”相关要求,则可以达到沼气低成本利用的目的。这种利用方式是可 行的、经济的,应优先采用。

2.沼气利用的基本思路:依据是否对沼气进行组分分离以及分离深度的不同,将利用沼气方式分为“沼气完全提纯”和“沼气部分提纯”两种利用方式,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制取与管输天然气燃烧特性完全一致的代天然气产品。

3.利用沼气的工艺技术方案:以沼气为原料生产代天然气产品的总体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六.建设规模:项目拟建设大型沼气工程 5 处。

七.建设地点:大型沼气工程拟建在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如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和农作物秸秆充足的地区。

八.建设期限:项目建设从2012年开始分3年实施,于2015年结束。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00万元);资金拟从两个渠道筹措:一是 申请国家投资1000万元;二是地方配套与企业自筹200万元。

十.建设内容和数量及投资:每处大型沼气工程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其中粪草分离间6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厂房15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30平方米,化验计量室30平方米,泵房40平方米,锅炉房60平方米,建筑容积5650立方米,其中格栅集水池60立方米,水解酸化池60立方米,调节池30立方米,厌氧消化器500立方米,沉淀池50立方米,沼气贮气柜300立方米,简易贮液池4500立方米,发酵槽150立方米,硬化场区道路800米,建花格围墙150米,绿化 400米。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新增设备30台(套),包括废水处理,沼气生产仪器设备26台(套),,有机肥加工设备2台,车辆2台。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49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15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不可预见费45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9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63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不可预见费49万元。

十一.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需运行费用100万元,年经营收入300万元。项目采用环保——生态模式,解决了当前养殖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较好的使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粪便,污水得到综合利用,使养殖场和周围居民用上清洁能源,改善炊事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又解决了周围农田浇地用水和使用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作物。改善了周围空气质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发生,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结论:

沼气应用在城市燃气领域,利用方式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也较多,不同的工艺适应不同工况,且生产成本有差异。因此,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中央补助资金200多亿元的政策,依据沼气产地条件和天然气管网的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选取最优化的工艺技术方案加以利用,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提升沼气利用附加值的目标。

福特汽车:绿色产业链 篇3

社会效益:

福特汽车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通过使用可再生材料和新技术优化汽车生产环节以节能减排。

企业竞争力:

通过一系列环保活动以及在生产中坚持绿色环保,福特汽车与环保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提升了品牌形象,也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长期以来致力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厂商。面对汽车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福特汽车选择以绿色环保为其CSR的切入口,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整个企业之中。

今年,福特又一次启动了“福特汽车环保奖”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还推出了“绿色晋级”计划来帮助面临转折期的中国草根环保组织。同时福特公司内部的汽车产品生产,新建立的工厂等,都全面贯彻着可持续和绿色理念,积极推动企业绿色化。

“作为长期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汽车厂商,福特汽车始终将‘绿色驾驶’作为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DNA”,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萧达伟(DaveSchoch)表示,“我们期望和大家分享福特在绿色产品、绿色制造工艺和企业环保项目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持续改善中国的环境状况贡献力量。”

民间环保事业

6月,以“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2年“福特汽车环保奖”正式启动,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设立23个奖项,奖金总额150万人民币,最高单项奖金达26万人民币。

2012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已经迈入了第13个年头。2000年福特开始在中国举办“福特汽车环保奖”的时候,由企业出资支持环保项目还远不如现在这么流行。而福特是在3年之后才开始在中国生产制造轿车。“福特汽车环保奖”是中国第一个由企业承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奖项之一。多年来,福特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福特汽车环保奖”,对中国的民间环保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关注。

自2000年起,“福特汽车环保奖”已经资助了278个优秀的环保组织和个人。截至2011年底,“福特汽车环保奖”总计授予奖金1260万元人民币,共有278个中国的优秀环保团体或个人获得了奖金资助或提名鼓励,超过320家民间环保组织接受了能力建设培训。而由此奖项衍生而来的“绿色晋级”计划,也体现出了福特对支持中国民间环保事业一贯的关注与承诺。

根据福特及其培训伙伴恩派社会创新发展中心(NPI)和格诺威特(Greennovate)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和昆明等地,超过七成的非政府环保组织正在进行着组织构架方面的调整与发展。为支持中国草根环保团体的发展,今年5月,福特宣布斥资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8万元)推出“绿色晋级”计划,計划在一年的时间内,对中国100家草根环保组织进行能力建设培训。

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说:“无论今后将面对怎样的挑战,可持续发展将始终是我们企业战略的核心要素。”13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福特也以此来表示自己践行着一个承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福特将一直坚持。

不断“变绿”的汽车

许多企业CSR的追求都是单纯的公益意义,而福特汽车则将绿色环保这一理念直接同整个公司的产业链融合,减少生产和驾驶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着福特汽车不断“变绿”。

中国重庆生产新福克斯的新工厂的整体设计和布局便处处体现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所有屋面都采用反射的涂料以降低厂房的热负荷,并采用了自然照明和新型节能灯具。在建造厂房时,道路和建筑的部分地基利用了原场石材。此外,厂区所有的生产生活废水经过工厂内的废水处理站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且最大限度回收利用,同时收集雨水用以绿化。

在涂装车间内,各种设备和技术发挥着更大的环保功用。Rodip旋转浸涂技术在喷涂前让车身在浸涂池中旋转360度进行电泳,这套先进的系统能够减少50%用水量和30%的化学品使用量,降低50%电耗。而三湿高估涂装技术指的是在车身上先后涂装三层湿性涂层,然后进入烘干间进行一次性烘烤,这可减少15%的二氧化碳排放。

喷枪由智能电动变频泵驱动,只在有需要时进行作业,而不像液压泵时时都在进行作业。通过回收烘炉排放气体的热能用以加热热水,循环利用喷漆房内的空气,减少使用新鲜空气,降低气体排放。福特采用科技的力量改善生产环节,技术和环保联系起来,这种更聪明的做法使福特汽车的环保理念给人留下了更深更鲜明的印象。

不仅厂房体现节能环保,福特也一直坚持绿色材料制造绿色汽车。过去数年中,福特汽车都尽可能广泛地使用更加环保的非金属可再生生物基材料。比如以大豆为原料的泡沫塑料椅垫、以麦秸为填充料的塑料、可再生树脂制成的车身底部系统、可再生纱线制成的椅套以及天然纤维塑料制成的内饰件等。目前,福特在全球的大部分新款汽车或改款车型的座椅织物至少含有25%的回收材料。

同时,福特将使用后的树脂材料回收,用来制造车底系统,如气动整流罩、防溅保护板、散热器空气导流罩等。回收的尼龙地毯则制成尼龙树脂,这可以加工成福特3.0升Duratec发动机的气缸盖罩。福特与俄亥俄州立大学联手研究开发蒲公英用于车辆橡胶新材源,开发天然纤维成分以取代传统的玻璃纤维,还有纯粹使用可持续原材料(如玉米、甜菜、红薯等)制造塑料的方法,以及因发现巧克力中的微米级别小气泡而发明的冲入气泡的塑料。

这些神奇的材料将可减轻车身重量,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保证车辆使用寿命终了时材料可降解。最大程度地使用环保材料让福特汽车的环保性更加出众,在消费者的心中能够逐渐植入福特品牌与绿色环保之间的联系,这将提升大众对福特品牌的认同度。

福特欧洲公司材料工程师ValentinaCerato表示:“可持续材料必须符合与原生材料相同的质量、耐用性和性能标准,我们在产品质量上绝不能妥协。”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篇4

关键词:绿色工业,绿色食品,绿色农业

一、工业绿色发展备受关注, 成为产业新亮点

坚持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 用生态拉动经济增长。要实现绿色发展, 工业必须“绿”起来。目前, 在沈铁工业走廊经济隆起带上, 以专用车、换热设备和起重机械产业集群为代表的12个重点产业集群正在逐渐扩大, 成为铁岭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在产业结构迅速调整的同时, 业整合了铁岭的资源优势, 使资源有效利用达到最大化。在上个世纪, 每到一个施工工地, 首先迎面扑来的是满天飞舞的尘土, 听到的都是重机械发出的轰隆声。如今, 随着机械的更新换代和工业的绿色发展, 工地不再是吵闹的场所, 不再是噪音污染的源头。为此, 我们要让我们的工业发展持续“绿”下去。

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正在蓬勃发展

2008年,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达到2772亿元, 出口额达到24.8亿美元。前段时间, 新浪微博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 视频上播放的是几个韩国年轻人吃中国的老坛酸菜泡面, 边吃边称赞味道好。可见, 中国的绿色食品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 占有一定的市场, 在国外更是受到热捧。此外, 绿色建材、绿色电器和绿色能源等行业也借助国家节能减排的东风实现了较大的突破。以风电行业为例, 2008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200万千瓦, 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的28%, 仅次于美国, 名列全球第二位。绿色农产品与生态旅游形成一条产业链。近来来, 中国的大多数新城规划, 一直把生态旅游作为完善城市功能、聚集新城人气的重点。今年, 以铁岭的莲花湖湿地为代表推出了43个重点旅游项目, 精心策划了20余次旅游节会活动。让游客可以体验到吃、住、赏、乐“一条龙”休闲方式, 感受生态之城的独特魅力。

三、绿色包装体现着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

现在, 大多数民众都有环保意识, 去超市购物都喜欢自带布袋子或纸袋子, 并且还无限循环利用。厂商也开始注意到绿色发展, 在其产品包装上倾向于环保。例如:现在的大多数面包店、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的外卖包装都是使用纸质包装。这样不仅干净卫生, 还利于环境保护, 是值得全社会倡导的做法。

四、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要重视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环境污染大国, 人口众多的国情, 让我们在环境治理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在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 不能忽视环境的保护, 不能一味追求指标热舍弃环境本身的根本。长期以来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模式, 为我们的绿色发展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我国土地资源辽阔, 人均耕地资源少, 要实施耕地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农业。然而, 现状是, 农村中的中青年人外出务工, 留下老人儿童在家, 一栋栋楼房成了“鬼屋”, 一块块耕地成了荒漠。这样一来, 就造成了资源浪费, 不能有效的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只有农业发展好了, 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此, 国家应该出台有关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吗,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村年轻的一代投入到农业建设当中来, 合理利用耕地, 保有底线。同时, 加强宣传工作, 提高全民的绿色观念认识, 让民众一起参与绿色建设。

也许, 与其他国家的绿色发展相比, 中国却有不足之处, 但是, 只要我们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正, 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绿色产业。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人, 是有觉悟人;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民族, 是有救的民族。中国的绿色发展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 需要依靠全国人民的力量来实现并做到最好。我们不应妄自菲薄,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参与其中。事实是, 你走在大街上不乱扔垃圾, 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垃圾箱里这样的小举措就是在参与中国的绿色发展。每到一个旅游胜地不乱涂乱画, 就是在参与中国的绿色发展。上一年有一个新闻, 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万分羞愧, 新闻是这样的, 中国的一位游客到国外旅游, 在人家的文物上乱涂乱画。新闻一经传出, 国外的舆论导向全指向全体中国人民, 以偏概全地指着中国人没有素质, 没有涵养。这件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教训, 要想发展好绿色产业, 还需把全民素质提高到一定的档次, 这样才能事倍功半地发展好绿色产业。

五、结语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5

青理东

南江位于四川东北边缘,毗邻陕西汉中,辖48个乡镇、522个村、2411个村民小组,幅员3383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南江是一座绿色的宝库,被中外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有国家级优良品种南江大叶茶4万亩,茶场158个,年产量达60万公斤。近年来,南江县委、县政府为加快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迅速掀起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新高潮。

基本做法

一是强力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巴中境内茶叶资源和品牌,鼓励私营业主与有先进加工工艺和市场资源的加工大户、有规模的茶园基地合作,在政府扶持下成立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品牌创建、申报财政贴息、项目申请、银行信贷、税收、工商物价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加强龙头企业内部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和品牌打造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南江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主力军。

二是大力发展良种茶园。用好现有的黄草坪茶树良种场,进一步完善规划,增强投入,落实专人、举措,加快推进县级良种场建设速度,以南江大叶茶为主栽品种,适当引进和搭配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高氨基酸的特色优良品种,如:名山

213、安吉白茶、迎霜、龙井长叶等品种,以丰富南江县茶树品种资源,弥补当前茶树品种单一的局限。同时加快已选育的优良单株南大1号、2号、20号、21号、93号、99号的扩繁及省级区试和审定。

三是积极壮大基地规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要求,一方面抓好燕山、红顶等地老化低产茶园的改造,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下两、正直等地无性系良种茶园。结合国家现有的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和调动宜茶区农户集中成片发展新茶园,集中人力、物力打造“六条产业带”,即以元顶子茶场为中心,辐射下两、黑潭、双流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叶基地4万亩;以燕山茶场为中心,辐射燕山、八庙、高塔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5万亩;以红顶茶场为中心,辐射长赤、赤溪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以水洞村、林河村为中心,辐射南江镇、东榆镇、流坝乡、杨坝镇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以汇滩乡高矮头村为中心,辐射汇滩、贵民、沙坝、柳湾、上两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5万亩;以大河、兴马茶场为中心,辐射大河、兴马、北极等乡镇建设良种茶园3万亩。

四是引进先进加工工艺。重点对原有的茶叶加工厂房进行改造、整治加工环境和增加名优茶加工机具,在南江镇双元村规划建设一座集茶叶加工、拼配、产品贮藏、包装、理化检测、形象展示、文化交流等于一体的花园式加工厂,新建茶叶清洁化、自动化生产线2—3条,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各专业村建立健全名优茶加工点,利用省内外加工新成果新技术,采用微波辅助杀青,微波、红外、远红外干燥技术和精加工自动化等新技术,提高茶叶综合利用率,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加强市场运作,扩大市场影响,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国内外影响大、知名度高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南江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品种资源优势,不断开发高香型、花香型、高鲜型、富硒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及茶的综合利用产品等,以丰富全县茶叶产品种类,增大市场空间,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发挥茶叶的综合效益。并不断开发特色新产品,在生产春季名优茶的同时,大力开发夏秋名优茶,同时还要利用丰富的粗老原料(如修剪枝叶)和低档下脚茶开发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色素、脂多糖等茶叶深加工生化产品,以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

五是努力开拓茶叶市场。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特色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产品宣传,以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发展高峰论坛、茶叶年会、农博会、西博会为主,开展茶文化活动、茶旅游活动和促销活动等,将南江茶叶整体向外宣传和推荐,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营销人才,组建营销队伍;开展网络营销,特殊终端促销,娱乐营销,寻求产品代言人。选择消费群团建立“桥头堡”市场,构建成都、西安、重庆金三角,再向两广、华中等市场积极渗透,扩至全国市场。

六是积极培训管理人才。加速实用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从事茶叶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对于紧缺急需的人才,除本地培养外,还以优惠政策和待遇挖掘和引进外地人才,为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强与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研究所等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性成果,积极推广茶叶实用新技术,强化科技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把南江建设成为四川的茶叶大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茶叶总产量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规模便无以求名牌,无规模也难以求得整体效益。总体来说,南江茶园还存在面积小,布局零星分散、茶园老化、单产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南江茶叶总产量的提高。南江还需通过扩大茶园总面积;改造老茶园;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茶叶生产集约化、市场化进程;调整茶叶产品结构等方式来提高茶叶总产量。

二是茶叶品质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品质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由于卫生、农药残留;茶园树龄老化,良种化程序低;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能满足全县茶叶生产的总体需要影响了南江茶叶的品质。南江还应采取“堵导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通过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立体生态茶

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扩大良种茶园种植面积,对老茶园进行改造;建立高层次的茶叶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提高茶叶科技含量等措施以提高南江茶叶品质。

三是附加值较低的问题。目前,茶叶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开发已成为全球性的生产趋势。作为传统的产茶区,南江县的茶叶生产仅仅进行了粗加工,附加值低,影响茶农的收益和茶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南江还应通过研制开发高品质的速溶茶,以适应快节奏的生活;研制生产含有茶叶末的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食品,扩大茶叶销量;对茶叶中的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研究,从中提炼出有益的成分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或中药等,以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来增加茶叶附加值,提高茶农的收益,使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是打造知名品牌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南江茶叶已创出了“茗兰”系列品牌。但总体来看,名牌数量少,对本县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尤其是没有适合中低收入者消费的大众知名品牌。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争创大众品牌,南江县还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宣传力度、健全营销网络、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机制等以打破只靠“茗兰”创品牌的历史。

关爱绿色 油墨产业链在行动 篇6

洋紫荆油墨是香港上市公司叶氏化工集团的成员之一,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集凹印、胶印、网印油墨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油墨生产商,在广东中山、浙江桐乡、河北黄骅均设有生产基地,策略性地覆盖和辐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年产能达到7万吨。

调研小组参观洋紫荆油墨:中印所所长陈彦(右四)、中印所副所长 褚庭亮(左二)、油墨专家杨红(左四)、叶氏油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顺权(左三)

调研小组抵达位于广东中山的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后,受到了叶氏油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顺权、采购总监孙洁芳和洋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冯文照的热情接待。在与大家分享了洋紫荆油墨近年来的新产品、新技术之后,冯文照带领大家参观了中山工厂,以及距离中山工厂不远处刚刚建成投产的新厂区。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严格区分,宽敞明亮的厂房、高规格的设备配置、科学规范化的管理,以及现代化的实验室等充分展现了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风姿,给调研小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洋紫荆油墨目前所销售的产品中,环保产品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这主要是为了顺应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据悉,洋紫荆油墨已采用独立的无苯车间,率先在中国油墨行业导入QC 080000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严格实行6S现场管理体系;建立了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取得国内外标准能力范围的包装油墨生产企业实验室,为绿色产品保驾护航;很早以前就开始致力于开发环境友好型油墨,在无苯无酮油墨、水性油墨、聚氨酯树脂复合油墨(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大豆油平版胶印油墨(已顺利通过美国大豆协会许可使用大豆油标签)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以说,洋紫荆油墨已在环保油墨领域颇有建树。

成立十几年来,洋紫荆油墨已被赋予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诸多令人艳羡的光环。今后,洋紫荆油墨还将继续坚持“实施持续改进、确保产品质量稳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与顾客共同发展”的承诺,致力于为业界提供环保、安全、专业的油墨产品。

明日涂料 环保是一种责任

调研小组参观明日涂料:中印所所长陈彦(右二)、中印所副所长褚庭亮(左三)、油墨专家杨红(左四)、明日涂料总经理廖建雄(右三)

如今已是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日涂料”)总经理的廖建雄早在2000年就开始致力于研发、推广一种应用于现代印刷油墨的新型材料—聚氨酯树脂。为了满足市场日益发展的需求,2010年,廖建雄正式创立了以生产、研发涂料和油墨所用聚氨酯树脂的明日涂料材料有限公司,初期年产能为2万吨,最终总年产能可达6万吨。

尽管在聚氨酯树脂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廖建雄表示还是有很多方面要继续学习和努力,尤其是在绿色环保方面。廖建雄认为,明日涂料应该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向德国巴斯夫等一些世界顶级供应商学习。聚氨酯树脂是制作油墨最主要的原材料,其环保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墨产品环保性能的高低。为了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环保产品,明日涂料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生产车间采用现代科学生产布局,在安全、环保方面的高规格配置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质量目标。在产品研发方面,明日涂料把环保要素放在首位,已研发出适用于无苯无酮油墨的聚氨酯树脂。“油墨市场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升,尤其是《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之后,对油墨的环保需求将更为迫切。作为油墨原材料供货商,我们更应具有环保意识。”廖建雄坦言。

竞争的激烈和残酷让不少同行转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或者兼做其他产品。面对如此情况,廖建雄表示自己不会盲目跟风,相反,他认为这个领域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做。如果明日涂料能坚持做精、做细,在绿色环保材料研发上有所建树,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环保是一种责任,专注是一种艺术。”廖建雄从容把握现在、坚定未来的信心值得我们学习。

调研小组参观东田:中印所所长陈彦(左二)、中印所副所长褚庭亮(右二)、油墨专家杨红(左三)、东田总经理陈松洲(右三)

东田 绿色让热转移更具魅力

汕头市东田转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田”)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热转移印刷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的大型专业公司,并已被评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东田除了提供热转移膜的制作、印刷等服务之外,还为客户提供其自行研发的针对木材、塑胶、玻璃、金属制品表面热转移的设备。

在总经理陈松洲办公室的展柜里,杯子、铅笔、化妆品等一系列精美展品让调研小组大开眼界。“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日用品的漂亮外衣都是采用热转移印刷技术制成的,这真是一项神奇的技术!”

热转移印刷技术的无所不能使其应用范围广泛,市场广阔。然而“蛋糕”虽大,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却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从1985年正式下海经商起,陈松洲就开始接触热转移印刷技术,亲眼见证了热转移行业近三十年的市场变迁和技术进步。正因为对行业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认识和预见性,陈松洲在确定了东田“产品定位高端,善于竞争、不断创新、不断求变”的基本发展思路之后,还要求企业领导团队具有高度的敏锐度,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做出战略调整。这两年,陈松洲明显感觉到环保对热转移行业的重要性。“很多热转移产品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用品,其安全、环保性关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陈松洲果断地把研发和生产绿色环保热转移产品作为东田近几年的目标。对于热转移产品而言,在原材料上把好环保关很重要。东田尽量选用环保的薄膜材料、胶黏剂产品;由于油墨层最终要转移到产品上,所以对油墨的环保性要求最高,寻找既保证质量,又安全、环保的油墨是东田经常要做的尝试。

绿色、高质量的热转移产品,让东田在业内的美誉度不断提升,其客户不仅分布在全国各地,更不乏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海外客户。绿色环保让热转移印刷技术更具魅力,也让东田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调研小组参观新大成:中印所所长陈彦(左二)、油墨专家杨红(左一)、新大成总经理杨辉(右二)

新大成 新色彩 新绿色

“如晨曦中奔腾的骏马,驰骋于粤东大地。同心协力与时俱进,奋力领先,不断超越自我;倡导‘给我一个要求,还您十分满意’的服务宗旨……”

这是汕头经济特区新大成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成”)的企业理念,正是在这种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新大成一步步走向强大,已成为塑料凹印油墨、复合黏合剂专业生产商,引领行业发展。位于汕头市的第二家生产工厂不久将正式投产,这预示着新大成的年生产油墨能力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新大成总经理杨辉热情接待了调研小组,并亲自带领小组成员参观生产车间。凹印油墨的环保性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今后凹印油墨肯定要走环保之路,否则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杨辉总经理坦言。作为专业的凹印油墨生产商,几年来,新大成对内强化环保意识,要求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开发环保性高的产品,强调“技术推动型”经营策略;对外,新大成做得最多是积极引导客户关注环保产品,针对客户的环保需求,积极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以卓越的性价比使环保产品获得客户的信赖。目前,“永成”无苯无酮一体化复合油墨已经取得不错的市场销量。

油墨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在新大成看来,企业所生产的油墨产品是创造美的基础。今后,新大成仍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依托,以质量为根本”,赋予油墨产品更绚烂的色彩,更安全的环保特性,让美永远延续下去。

调研小组参观乐通化工:中印所副所长褚庭亮(右三)、油墨专家杨红(左三)、乐通化工董事李华(左二)、乐通化工研发中心副总监何喜森(右二)

乐通化工 将环保进行到底

珠海市乐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乐通化工”)成立于1996年,作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专业油墨制造商,年产各类油墨涂料产品超过2万吨,产品涵盖5大类近1000个品种,目前公司已成功上市。

调研小组到达乐通化工后,乐通化工董事李华和副总监何喜森首先带领大家参观了北理工-乐通化工联合研究开发中心实验室,并就技术创新、产品环保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乐通化工,只要客户有需求,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乐通化工的团队都会抱着积极的心态予以解决,这种“高调做事”的态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责任、一种气魄。“我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开发和改进油墨产品尤其是环保产品上。市场满意、客户认可才是对我们最好回馈。”李华介绍道。环保是油墨行业的大趋势,为客户提供性价比高的环保型油墨自然也成了乐通化工近几年的首要任务。如今,乐通化工在油墨环保的道路上取得了不俗成绩:特设环保产品生产制度,设立全程质量监控点28个,以全方位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积极改进环保配方,2008年同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了专门用于油墨生产的环保树脂——高品质醇水性环保树脂,从根本上解决了油墨环保问题;产品环保性能向国际标准看齐,其生产的PVC收缩膜印刷油墨和珍珠膜凹印油墨达到国际标准……乐通化工的积极努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馈,据悉,2011年仅珍珠膜凹印油墨一项产品就获得了上亿元的销售佳绩。尽管有曲折、有艰辛,但未来,乐通化工将在环保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并期待可以带动更多客户和同仁关爱绿色,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走访感悟

为期四天的一线走访调研,让调研小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当前油墨产业链的环保新技术、新动向,可谓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1)本次调研走访的企业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他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规范化的管理、安全的生产意识、强烈的市场敏感度,值得其他企业学习。为了严把环保关,这些企业在原材料和成品检测上均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与此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油墨产品的环保认证,如乐通化工的主要环保油墨产品均通过SGS机构认定,获得了ISO14001、RoHS等证书等。而这些环保产品认证也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并持续地保持下去,如此良性循环,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令人欣喜的是,所有被访企业都已在环保道路上做出积极的尝试,并致力于推动油墨行业的绿色化进程。可以说,当前一些大型油墨企业已完全具备技术能力,时刻准备为市场提供环保产品。但国内外对于环保油墨的概念不清晰,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大多油墨企业只能以相应行业标准作为参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油墨的推进。

(3)环保油墨的推广还需要包装印刷企业的大力支持。作为油墨的直接用户,包装印刷企业能否向市场上提供绿色印刷品,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是否能主动采用环保油墨。但环保油墨价格一般高于普通油墨,包装印刷企业对环保油墨新品的印刷适性、操作方法等问题不了解,导致这些企业在应用环保油墨上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尽管油墨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为市场提供环保油墨产品的能力,但碍于市场的需求,他们的“潜能”并没有完全得到释放。不过,相信随着国家及行业对绿色印刷推动的深入,这种现象将得到明显改善。

(4)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些高档环保油墨和特种环保油墨目前仍依赖于进口,且价格不菲,中印所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印刷信息服务与科研机构,将会积极配合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7

1 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在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以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友好相处为前提, 积极倡导人们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中进行减量化 ( Reduce) 、再利用 ( Reuse) 、资源化 ( Recycle) 活动的一种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经济产业链, 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危机和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 以资源的集约利用为目的而进行的产业链的搭接、延伸, 使产业链丰富, 作用更加重大。

根据孔鹏志等[1]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定义, 将绿色建材产业链定义为: 在建材产业中, 以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为手段, 以价值增值为导向, 以环境友好为目标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链式企业组织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同时具有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 其结构属性表现为: 将原本单向开放的线性产业链条变换为循环闭合的产业链环, 通过对废弃建材的资源化处置, 使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逆向回流; 其价值属性表现为: 通过对废旧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创造出新的经济收益, 实现了价值的回流, 不在将建材使用、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代价置之不理, 而是将其纳入该产业链中, 不在仅仅考虑其经济价值, 而是上升到了社会环境价值层面。

2 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链与传统建材产业链的比较分析

传统的建材产业链是单向线性的产业链条如图1 ( 见下页) 所示, 原材料进入资源市场, 经过生产加工后投放到产品市场, 然后经过销售到达使用者手中, 最后转变为建筑废弃物垃圾, 是典型的“原材料———生产———使用”的开放式线性链条形式, 没有考虑废弃物回收利用, 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再对图2 ( 见下页) 进行比较分析, 建筑原材料不仅包含传统原材料还包括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后的再生原材料, 该产业链转变成了“原材料———生产———使用———再生利用”的闭式链环, 使整个产业链更加丰富化, 这样引导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 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博弈分析

可以总结出无论传统产业链还是绿色建材产业链涉及主体代表都有政府、企业和客户, 实际上客户对物质和环境的消费并不必然的推动物质减量化发展, 因此客户对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同样, 企业只有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代际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反, 政府作为集体利益的维护者, 应充分发挥其理性作用, 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 激励或者惩罚企业, 从而实现资源材料的再生利用, 促进绿色建材产业链环 ( 如图2) 的形成。

3. 1 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为了更好地分析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 提出如下假设:

( 1) 绿色建材产业链中的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特征, 不能完全对外部信息进行掌握, 决策时会存在失误, 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可能使企业最优决策远离最优方案。

( 2) 企业所具有的理性层次属于慢速学习类型, 而不是快速学习类型。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开展绿色建材创新的意识仍然较差。

( 3) 由于企业各自独立进行生产决策, 因此我们将其博弈关系定义为同时决策、反复进行的静态博弈。

3. 2 静态博弈分析

绿色建材产业链与传统建材产业链的区别在于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 故本文重点分析此环节上垃圾回收利用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是构建绿色建材闭口产业链, 实现建筑废物再生循环利用的关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将施工过程中和建筑物报废拆除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为建材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 提供给建材生产企业使用。但由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加工处理废弃物的过程需要消耗资源, 也可能需要新增设备和技术投资, 设单位投资成本为b。因此,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另一个选择是不合作, 即采用粗放的方式填埋、焚烧垃圾, 支付成本c。而建材生产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购买经由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 它需要支付采购成本a, 否则视为不合作, 将从原有途径获得原材料, 投入为d, 具体见下表1。

根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不同策略选择时支付的相对大小, 表1 中的博弈会有不同的均衡, 但惟有 ( 合作, 合作) 这一纳什均衡才能维持绿色建材闭口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因此, 我们只关心实现 ( 合作, 合作) 均衡需满足的条件。由表1 看出, 实现均衡条件为: a - b > - c, 其经济意义为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收益a需要大于其增量成本 ( b - c) , 同时a < d, 即建材生产企业从废弃物处置企业处的采购成本a需低于原有途径的采购成本。满足上述两点, 需要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将其增量成本控制在及其小的范围内, 使再生利用的原材料价格低于建材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

3. 3复制动态进化博弈分析

设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比例为: x ( 0 ≤ x ≤1) , 则选择不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的比例为1 - x。企业间的复制动态进化模型及推导过程如下:

对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来说, 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平均期望收益为:

选择合作策略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经静态博弈分析知道, 为实现绿色建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目标, 达成合作的前提是a > b - c, 故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相位变化如图3。

图3 说明, 某一初始时刻的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比例为, 合作型企业在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群体中达到一定规模, 由于进行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效益明显, 其示范效应和效仿效应逐步加强, 该类合作型企业逐渐增加, 最终以的概率收敛于x = 1. 。x = 1 时, , 这些条件构成了微分方程的“稳定特性”, 纳什均衡 ( 合作, 合作) 的策略得以验证, 因此, 动态复制的结果是建筑垃圾废弃物处置企业均会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当x在, 合作型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的数量会出现逐渐减少的情况, 并最终稳定在x = 0, 即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会最终消失。这些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合作策略的消失主要原因是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比例不充分, 很难在企业群体中起到示范和被效仿的作用, 由于企业群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无法清楚了解对方的成本状况, 所以会认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是不经济的, 这种观念阻碍了其他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对合作策略的选择。

同理, 对于建材生产企业来说, 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平均期望收益为:

选择合作策略的建材生产企业的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经之前的静态博弈可知, d > a, 故建材生产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相位变化如图4。

对于建材生产企业而言, 只要a

从上述分析得知, 该复制动态结果为所有建材生产企业均将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这是因为只要建材企业的供应链是有利可图的, 它就会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 而在企业群体中, 只要有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出现, 其采购行为容易被其他企业观测, 故示范和效仿效应立即产生, 建材生产企业最终全都转化为合作型企业, 但是这演进过程基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定价。

4政府行为对进化博弈的影响

基于企业的“慢速学习”理性特征的假设, 运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的演化路径, 可以看出企业将自发逐渐转化为合作型企业, 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增量成本及原材料定价, 再无政府干预下, 较难达成上述的演进路径, 故引入政府补助、环境污染惩罚, 考察其对企业动态演化路径的影响。

4. 1引入政府补助的影响

引入政府补助, 假设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补助为s, 给予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为t, 则表1 的支付矩阵将发生变化, 见表2。

相应的, 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将发生改变:

根据b - c - s ≤0, b - c - s > 0 两种情况, 对应两种不同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复制动态相位图。由图5 ( 1) 可得, 当b - c - s ≤0 时, 表示政府的补助已经超过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增量成本, 只要出现合作型策略企业的示范, 该企业集群就将收敛于x =1, 即所有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在政府高额补助下, 最终都将进行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由图5 ( 2) 可得, 当时b - c - s > 0, 虽然仍有的可能性使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收敛于非合作企业, 但是这个概率小于没有政府补助的可能概率。[5]

可以看出, 政府补助促进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向合作型群体的转化, 当合作型企业比例x落入区间内, 企业会以一个更大的概率向合作型企业演进。同时, 在b-c-s>0的条件下, 仍有部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尚未觉察其经济效益, 不愿意进行建筑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

同理, 对合作型建材生产企业有:

此时分两种情况, t≥a - d和t < a - d, 如图6 所示。当t ≥ a - d, 政府对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已经大于其采购所增加的成本, 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所有建材生产企业都会最终演进为合作型企业。当, 即政府的补助还不足以完成弥补建材生产企业的增量成本, 由图6 ( 2) 可以看到, 企业会以t a-d的概率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但仍有部分企业拒绝合作。

综上可以看出, 在引入政府补助后,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都更加倾向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且补助额度的高低影响了企业的增量成本和原材料定价, 对企业的演进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4. 2引入环境污染惩罚的影响

采用环境污染惩罚措施, 与政府补助的效应是相同的, 采取的方式确是相反的, 政府补助是对采用循环再生的企业进行经济支持, 而环境污染惩罚则是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经济制裁, 对采用粗放式处置建筑废弃物的企业给予罚款m, 此时支付矩阵如表3所示。

由于建材生产企业的支付矩阵没有变化, 故在此只讨论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 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变为:

从图7看出, 当合作型企业进入区间, 将已概率向合作型企业演进, 这一概率大于引入环境污染惩罚前的概率, 说明环境污染惩罚措施确实对建筑废弃物处a置企业向合作型企业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5 结论

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 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解释了闭环绿色建材产业链内涵, 并将其与传统建材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是绿色建材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模式。通过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体的进化博弈分析得出, 企业主体的合作行为取决于进行建筑物再生利用的增量成本, 依靠企业主体的自发行为较难实现合作均衡, 故引入政府主体行为, 发现在政府补助和环境污染惩罚措施下, 企业主体向合作均衡演化的概率增大, 故政府主体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是绿色建材闭环产业链影响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发挥好其调控作用, 制定恰当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支持, 使建材产业向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鹏志, 杨忠直.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9) :132-136

[2]于斌斌.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 32 (11) :45-48

[4]胡绍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非合作博弃分[D].复旦大学, 2008

[5]陈瑾瑜, 王朝全.博弈论在构建生态产业链中的应用分析[J].生态经济, 2007 (10) :87-90

[6]芮隽, 汪霄.既有大型公建节能改造中的进化博弈论分析[J].生态经济, 2010 (5) :150-152

[7]罗梦醒, 刘艳涛, 刘军.绿色建材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建材科技, 2009 (4) :80-83

[8]屠立辉, 瞿富强, 李慧慧.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我国成品住房推进工作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1 (25) :2-6

[9]刘轶芳.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10]包菊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重构研究[J].技术经济, 2007, 26 (4) :14-17

[11]KAMPSTRA R P, ASHAYERI J, GATTORNA J L.Realitie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6, 17 (3) :312-330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8

绿色建筑产业链体系涉及了众多社会机构参与建设与管理以及技术领域的参与建设, 从而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与健康运行管理保障, 对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众多方面的相互结合是实现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有力基础。

(一) 社会各部门的有机结合为建筑建设的各个阶段提供了有效的基础保障。在建设城市建筑投资建设管理的阶段:有建设项目的设计与规划部门, 为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保障的组织, 社会建筑行业的工商会组织, 为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的信息咨询与意见的部门, 为建筑项目建设所提供建设材料以及各方面所需要的机械设施的企业与部门, 与供应方相对应的材料技术设施的建设方的采购部门, 对于项目建设的前后所进行的环境监控与管理部门等许多部门共同参与为项目建设提供基础的保障, 也是绿色建筑建设的基础要求。

在项目建设的构思, 建设方案, 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想的规划阶段:需要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建筑投资方的参与, 设计与规划的研究部门, 提供行之有效意见的咨询部门, 对建设项目部分与总体进行综合性的可行性的评价审核部门, 同时也需要行业组织参与规划。此阶段为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付诸于项目建设方案当中。

在项目的整个建设与管理阶段:需要有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 供应建设项目建设所需的绿色材料与机械设施部门, 政府的环境监管部门, 以及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施工垃圾等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企业, 对减少或消除施工当中造成的各种如噪音污染的企业部门。将可循环, 绿色的建设理念付诸于最终的项目建设当中, 这也是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完成项目建设的建筑投入使用的管理阶段:需要有政府方面的监管与服务部门, 投资方的管理, 评估机构的信息意见与咨询部门, 对环境方面进行管理与治理的部门。这是对绿色建筑的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 绿色产业链构建需要的科学技术的有力保障因素。

1.城市建筑的方案设计阶段所需要的保障因素。需要有对建设过程中和建筑其它辅助场所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保障建筑外部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有力技术因素保障。建筑物周围的交通与建筑区要做到有机, 科学, 人性化, 环保化的结合。建筑物周围的绿化景观设施要与周围环境相切合, 做到绿色, 美观, 环保, 安全。

2.建筑物在施工建设的整个期间所需要的保障因素。在施工项目的施工现场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建筑垃圾, 遵循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合理的处理。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避免对于周边外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做到可协调发展, 和睦共处。项目建设的同时也要保护好现场周围的水利设施与景观设施的保护。

3.对施工建设所需要的能源, 水资源, 机械设施和施工材料所需要的技术保障因素。科学合理地使用与分配施工能源, 大力采用高科技, 新技术, 做到节能, 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使施工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在建筑所用的材料方面要做到安全性高, 可循环利用, 实用性, 性价比, 科技含量要高。

二、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构建的评估标准系统

循环经济是绿色建筑产业结构链的重要意义和表现方式所在, 是在有科技资源, 社会众多部门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绿色建筑产业链体系对环境, 资源, 能源, 城市发展的资源进行科学, 可持续性的发展与分配。因此循环是对这一体系构建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评价方式。

(一) 评估标准体系所需遵循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在项目建设的规划准备的前期阶段, 建筑物的施工建造阶段, 建筑物的后期管理阶段这三个阶段来约束和管理整个过程中的循环利用情况。循环利用是最为基础的城市建筑建设标准。

2.整体把握的原则。循环经济必须要体现在整体的建设进程中。在三步走的阶段过程中各个指标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综合性地评价经济的可循环性。做到对立统一,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3.实事求是的可变动原则。循环经济要表现于整个的三步走阶段的战略进程中, 同时建立一条高效的反馈系统根据事实求是, 与时俱进的原则, 不断调整标准, 充分挖掘出循环经济的潜力。

4.遵循科学发展观原则。要充分了解整个过程运行中的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可以评价出实用性, 理论性, 科学性。

5.可行性原则。评价标准要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 数据分析, 投入实际的可行性分析。

(二) 评估标准。评估标准要充分分析出整个进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并进行可控制性调整, 不断完善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循环经济的效益。把握建设过程中的各阶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整体到各阶段的数据和情况进行综合性的标准评价, 以循环为标准反映出实际情况的可行性。

(三) 评估标准的因素。

1.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对于经济的贡献能力表现在对建设工程的回报效益,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对绿色建筑产业链的推动能力。

2.在能耗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使用。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单位效益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和能耗, 产品及机械设施的磨损情况, 以及产生的建筑垃圾量和回收率。

3.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投入的科学技术。表现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程度, 营造的城市环境质量。高科技利用于机械设备运作的贡献能力, 利用科学技术投入于环境的维护效益等。

4.新技术材料的运用效益。表现在新材料投入运用而产生的效益, 材料循环回收方面新技术的贡献能力。

三、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实现的层次结构

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产业链是从各个社会单位部门内部的可持续循环经济, 各个社会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可持续循环经济, 整体社会高度的可持续循环经济基础上来实现的。

(一) 社会单位部门内部的循环经济。绿色建筑产业的循环经济首先要从单位部门内部开始推动, 推动材料的可循环利用, 环境的保护, 土地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二) 社会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的循环经济。通过各社会单位部门的相互协作可以让新的科学技术, 新材料, 新理念, 新设计汇集运用到绿色建筑产业当中来, 实现了各部门的循环经济的相互推动。

(三) 整体社会高度的循环经济。实现整个社会部门的相互联系, 扩大了效益。进一步扩大了绿色循环经济的辐射范围。

四、结语

城市绿色建筑产业链的形成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是在当前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发展模式, 是循环经济该发展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 2005, 12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链优化研究 篇9

进入21世纪以来, 伴随着现代化, 食品工业和农业快速发展, 各种食品添加剂、激素、杀虫剂以及化肥等的滥用, 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同时, 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食品安全问题, 消费者不再仅仅关注食品的数量和价格, 而是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1,2]。绿色蔬菜由于避免了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其他化学产品, 大大降低了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3]。本文是基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绿色蔬菜生产成本以及销售价格很高, 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安全生态蔬菜需求的条件下, 从产业链优化视角对我国绿色蔬菜的发展进行研究。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对绿色蔬菜产业链的优化有助于解决这两大问题, 另外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绿色蔬菜产业链优化过程中, 不仅能确保蔬菜的“绿色”,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而且可以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 绿色蔬菜产业链优化的路径分析

2.1 绿色蔬菜产业链延伸

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分为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 纵向延伸主要是指农产品从种植、收获到销售一系列过程的延伸, 而横向延伸是指将第二三产业的加工、旅游业等一起纳入农业产业链的范畴中。比如说西红柿、黄瓜等绿色蔬菜便于采摘, 营养价值也高, 很适合发展目前比较流行的观光农业。

2.2 绿色蔬菜产业链整合

我国绿色蔬菜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 竞争能力不强, 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比较弱。小企业的无序竞争必然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发展绿色蔬菜的龙头企业, 扩大种植生产规模, 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发挥其在绿色蔬菜产业链中的主导作用, 带动产业链中资源的整合, 将产业链中各个利益主体很好地联合起来, 实现产业链中资源有效合理的整合, 降低产业链整个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

2.3 绿色蔬菜产业链提升

绿色蔬菜产业链的提升指的是绿色蔬菜产业链整体素质的提升。我们知道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是研发及营销环节, 因此绿色蔬菜产业链提升即提高产业链中各环节的技术层次、知识的含量、资本的密集度和各环节所产生的产品附加值。品牌是产业链发展中实现产品增值的一个重要手段, 品牌可以带来产品效益的溢价作用, 对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经过精心包装的绿色蔬菜产品以及品牌效应的带动, 价格往往可以提高数倍。

3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链优化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

3.1.1 集中发展绿色蔬菜优势地区

由于绿色蔬菜与普通蔬菜相比, 生产标准高、成本大, 分散的一家一户生产模式, 再加上不同区域适合生产的蔬菜品种也不一样, 这样就需要政府的引导, 集中发展绿色蔬菜优势区, 形成绿色蔬菜种植基地。这种集中优势地区种植绿色蔬菜的生产模式, 有助于实现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促进当地农户增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

3.1.2 维护绿色蔬菜市场秩序

政府在市场秩序的维护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良好的市场秩序对绿色蔬菜市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绿色蔬菜交易市场, 对违反规定的交易进行严厉的惩治, 维护消费者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实现市场有序发展。

3.1.3 发展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等组织

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组织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力度, 比如说对龙头企业或者合作社等组织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采取积极有效的规划, 正确引导绿色蔬菜企业的发展, 在完善市场秩序的基础上,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政府要鼓励绿色蔬菜企业间的合并、兼并、重组等来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 实现绿色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整合。

3.1.4 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

绿色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天气、基础设施等环境的影响很大, 政府应增加对我国绿色蔬菜产业在财政上的专项支出。完善蔬菜产业链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蔬菜生产的基础条件, 比如运输设施、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工保鲜等冷冻设施建设, 对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补贴、以及对农资和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等。

3.2 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等组织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作用

龙头企业、合作社以及科技园区等, 是产业链整合后的一种形式表现, 在绿色蔬菜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要在市场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及价值。要致力于新品种、种苗的研发;对农户提供的绿色蔬菜原料进行深加工, 生产速冻蔬菜、蔬菜罐头等保质期长的产品, 销往国内市场或者国外市场, 增加加工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在新鲜蔬菜以及加工蔬菜产品的销售环节, 加大对蔬菜品牌以及营销队伍的建立, 进行品牌营销, 明确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 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知名度, 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增加绿色蔬菜销售环节的附加值。

3.3 绿色蔬菜种植农户积极参与产业链优化建设

农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 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对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送渠道没有充分利用, 造成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好,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种植计划, 使市场供需不平衡, 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 造成资源的浪费。积极加入蔬菜相关合作社, 或者与龙头企业等签订购销协议, 降低市场风险。农户要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 通过土地承包等措施, 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并且积极参与农业保险。

4 结论

我国绿色蔬菜产业链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 这些会制约我国绿色蔬菜的发展, 因此, 对绿色蔬菜产业链进行优化非常必要。本文中产业链优化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产业链延伸、产业链整合以及产业链提升。我国绿色蔬菜产业链优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带动, 以及每个农户在产业链每个环节中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高铭营, 李宝聚, 石延霞, 谢学文, 孙军德, 张建中.蔬菜食品安全中的生物学危害与控制[J].中国蔬菜, 2009 (5) :4.

[2]张淼, 王家传, 张乐柱, 张培正, 张涛.我国蔬菜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食品安全, 2005 (1) :12-14.

绿色产业的产业链 篇10

关键词:产业销售起飞,绿色农业产业,起飞阈值法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引出

产业成长一般会经历从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发展机理。为此,Foster(1986)和Utterback(1994)在他们的技术管理文献中提到类似起飞概念和作用描述,认为新产品导入借助于技术创新通路,提高产品性价比,激发出需求,造成新产品销售增长的惊险一跳,由此进入成长阶段。后来研究者却转而采用关键事件法来划分阶段,其中Golder(1997)就把产业销售“起飞”界定为从产业导入期和产业成长期为分界点的关键事件。

上述两者的研究方法和对起飞问题明确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前者主要属于新产品市场扩散研究路径,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现已形成一套规范研究模式。最初的新产品扩散模型, 主要从宏观角度研究新产品被市场接受的程度及新产品在市场中的扩散速度, 以此来探讨影响扩散规模和扩散速度的主要因素。Bass于1969 年对12种耐用品建立起的一次购买模型(以后简称Bass 模型) 是此类模型的典型代表。该模型把一项新产品在市场中的扩散速度归结为两大因素的影响: 一是创新的或外部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大众媒介(如广告) 来实现, 它对具有搜寻产品性能(如价格、色彩及其功能等)尤为适用,把这类通过接收外部信息就可能去买, 称为“更新者”;二是模仿的或内部影响,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难以识别的新产品性能(如可靠性、使用方便性及耐用程度等经验特性) 上, 这类必须接收到内部信息才可能去买, 称为“模仿者”。

Bass 模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建立在多个假设前提之上,所以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价值。近年来, 研究者们努力在更广泛的领域(如营销组合变量、竞争、随机性、多阶段决策、重购等) 探索新产品市场扩散模型问题。这些模型中有的试图放宽Bass 模型的假设, 以扩展其应用范围; 有的则侧重于个体角度(如从消费者购买心理和行为角度先研究个体消费者的采用模型, 继而整合成一个总体扩散模型)[1]。总之,扩散研究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新产品销售起飞概念(Mahajan,1990);产品扩散模型没有把产品的信用特性(credence attribute,如绿色食品的内在质量并不能通过广告或重复使用而被消费者所把握)纳入到它的研究视野,也是不完全的,不适合研究绿色农业产业;而且研究人员经常利用的是起飞后的数据。因此,也就不能清晰地用模型描述起飞事件。

产业销售起飞是个时间性的二分事件。即如果过去没有发生起飞经历会影响到它当前发生的可能性。特别地,当条件适宜时,起飞的概率将进一步提高。这种现象能够用危险率函数(hazard function)很好地模拟(Allison,1984;Cox,1972;Helsen 和Schmittlein, 1993;Golder 和Tellis,1997)。生存时间可以广泛地定义为一给定的(销售起飞)事件出现的时间,而在分析生存时间方面,危险率函数具有下面几个优势。首先是它能够识别横截面和时间序列影响;其次,它可以处理如删失数据情况;最后在预测生存时间时,可不受水平时间限制(可以有不同起始时间)。这方面典型的研究有Golder和Tellis(1997)利用Cox(1972)比例危险模型,分析31个家庭耐用消费品危险率函数。通过运行SAS的PHREG程序或SPSS的Cox回归程序,可得相关统计量和预后因素识别,从而揭示相关销售起飞内在规律。

研究产业销售“起飞”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关联主题:(1)何时逼近“起飞”时机?(2)“起飞”有何系统性内在规律和模式?(3)“起飞”是否可以预测?正因如此,产业销售“起飞”成为产业组织和市场营销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主要研究产业销售起飞时机问题,即绿色农业产业何时起飞。

实践表明,许多新产业首次大规模销售产值“起飞”时机是较为清晰的。产业研究者常用“曲棍球杆”销售成长来描述新技术产品销售情况(Moore,1991)。但有些在低销售额处长久徘徊。因此,了解销售“起飞”原因和时间表,对于产业分析师和管理人员来说很重要的,因为这影响到他们所作的重大长短期资源配置计划,如用于研发、产品改进、市场开拓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而此时的产品尚须改善,价格颇高,产业市场急需培育扩大,厂商处于资本净投入阶段。如果得不到产业中成员共同体协同努力和推广,市场发展将变得更加前途未卜,稍有不慎,新产业可能夭折或僵化。

二、起飞时机衡量方法

测量起飞时间有多种方法,常用的一般有两种方法:“起飞阈值”法(threshold rule),逻辑斯蒂曲线法(logistic curve)。

(一)逻辑斯蒂曲线法

逻辑斯蒂方程通常被用来描述单产业系统的演化,即认为系统状态的特征变量(企业数量、产量和产业销售值等等)增长符合S形曲线[2]。设X是系统状态的特征变量,则

undefined

其中,参数N代表的是产业系统中特征变量增长的饱和值,代表着一个产业的最大可能发展的空间容量,它取决于产业收入弹性的高低、产品价格变化、产业政策、资源等因素。参数α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代表该产业生产率的高低。方程右边随时间增长的因子X称为动态因子,N-X称为减速因子,它的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说明产业系统的演化机制是非线性的,存在正负反馈机制。

先用四点法估计参数N,然后利用线性化方法求出其余两个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形回归(如麦夸法)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拟合精度[3]。逻辑斯蒂曲线是通过拟合销售时间序列数据,找到曲线的第一个拐点作为起飞时刻。但是正如方法本身所要求的数据需要包括起飞时刻数据,因此,它是一种事后测量法。另外逻辑斯蒂曲线是连续变量,与起飞的离散事件之间有矛盾。

(二)“起飞阈值”法

Golder(1997)提出“起飞阈值”法(threshold for takeoff)来测量耐用消费品的起飞时间。当销售基数很小时,有时会出现销售产值相当大幅度的增加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起飞到来;反之,如果销售基数很大,那么一个并不十分明显的销售产值增长幅度却宣告进入起飞时段。因此,以销售产值为横坐标,年度销售增长率为纵坐标作图,然后定义“起飞”年份就是首次达到“起飞阈值”的时刻。

这个方法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因为不用面板数据,直接对相关产业进行判定。图1是Golder用来研究耐用消费品产业销售起飞,笔者称谓Golder曲线。该曲线反映出耐用消费品产业销售量在40万单位时实现起飞。他所研究中的31个产品大类有29个都符合该规律(>90%效度),所以可以对一般耐用消费品直观地加以判断,是否达到销售起飞时机。

三、绿色农业产业起飞时机实证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萌芽可以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人类面临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五大问题的挑战,这五大问题首先集中投射在农业系统上,表现为人口剧增带来了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增长的追求,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超过农业生态系统自净化能力,引起农业生态危机,并污染食品。为此,国内外社会各界无不将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研究课题。许多新的解决方案被不断地提出,如循环农业、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等等,但是它们只能实现部分生态与价值,终究不能被经济主导型社会所认同,也就是说没有找到一个“桥梁”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机统一起来,其关键之处是不能提供一个产品载体来推进新范式建立和发展。只有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外兴起一股绿色消费浪潮,发展成绿色农业模式,直接地刺激绿色农产品的需求。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开始推行绿色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表1是从1996年到2005年的销售产值汇总。

对表1数据,利用起飞阈值法,可得到图2结果,与Golder研究结果基本类似。从图2中可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1)绿色农业产业起飞时机

图2中黑线为Golder曲线,在2002年开始出现一个转折平台,根据起飞阈值法,2002年就是销售起飞时刻。回顾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情况,当年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出关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绿色食品认证(互认)进入规范化阶段,极大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飞也在情理之中。

(2)起飞阈值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2002年的销售额为597亿元,也就是绿色食品产业起飞值,此时的销售增长率为19.4%。

四、结束语

产业销售起飞规律对于掌握产业发展动态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它处于产业成长敏感阶段。研究表明,这个规律是可以被掌握的,最新研究主要借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预后变量的辩识。是仅对绿色农业产业销售时机做一个操作性判断,所获结论能用事实做合理的解释。

资料来源:《绿色食品统计年报》(1997-1999,2002)、中国绿色食品网

参考文献

[1]盛亚,吴健中.新产品市场扩散Bass模型族的研究[J],预测,1999(2).

[2]刃刚.主导产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殷祚云.Logistic曲线拟合方法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1).

[4]彭非,王伟.生存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5](美)埃弗雷特.M.罗杰斯/辛欣译.创新的扩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Peter N.Golder,Gerard J.Tellis,Will it Ever Fly?Modeling the Takeoff of Really NewConsumer Du-rables[J],MarketingScience,1997 Vol.16,No.3:PP256-270.

[7]James M.Utterback,Mastering Dynamic of Innova-tion[M],Cambridge,MA:HBS Press,1994.

“绿色产业”富万民 篇11

“如何运用信贷杠杆撬动绿色产业?农发行湖北恩施州分行按照‘生态立州、产业兴州’的发展战略,在鼎力支持武陵山少数民族产业扶贫战略中,充分利用烟、茶、林果、药材等绿色资源优势,运用信贷杠杆,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积极探索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兴山富民的‘绿色银行’,截至10月末,累计投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40亿元,支持林、茶、养殖、物流等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从而实现了绿色产业富万民的目标!”这是农发行恩施州分行行长张祥艾的肺腑之言,也是恩施州农发行创新“绿色信贷”支持武陵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行动的写照!

物流打开“山寨门”

为让“山货”走出“山门”,农发行恩施州分行按照“立足恩施、依托资源、连接江汉、辐射武陵、涵盖西南”的经营理念,投放2亿元信贷资金,扶持发展起来的集一站式批发、一次性采购、专业化生产的恩施华硒农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市场拥有电子信息及交易结算、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冷链物流配送等专业区,货物年吞吐量200万吨,交易额在100亿元以上。

走进交易市场,上千个专业批发门店整齐有序,前来交易的客商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迎面的电子显示屏上,“改善交易环境,服务农民兄弟、支农惠农强农”的交易宗旨十分醒目。

在蔬菜交易市场,一个“女老板”正忙碌着搬运一卡车新鲜萝卜,卡车的旁边摆满了新上市的时令蔬菜。她叫涂祖梅,是恩施市大龙潭村蔬菜经销商。当我们问起她交易情况时,她随手拿起一个鲜嫩的萝卜笑着说:“每天天不亮就走村串户收萝卜,每斤萝卜0.25元,一车10000多斤,每月可批发20车,加上其他蔬菜批发,年收入可达10万元。”

“蔬菜批发到那些地方?”我们关切地问道。

“主要是恩施州附近县市和重庆、宜昌的超市。”

“像你这样的蔬菜批发经营户有多少?”她指着一个个正在忙着搬运蔬菜的门店说:“有50多家吧!”

说着,只见一车装满鲜鱼的卡车停在对面的恩施州昌渔清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门店上方一块十米长的广告写着“打造恩施鱼类产业第一品牌”。

经理向晓平指着门口一排鱼池边如数家珍地介绍鱼的品种,边告诉我们:她们是由五户农民投资入股开办的鱼产品专业合作社,已形成养殖、批发“一条龙”,目前有197个网箱,养鱼品种达20多个,6辆鲜鱼配送车每天送鱼上门,年批发鲜鱼收入达800多万元。

看到一车车新鲜的农产品打开“山寨门”后,近1000种农产品通过与各类种养殖、加工、批发专业合作社联合交易,实现了恩施州优势农产品外运、外地农产品内调,农产品买全国、卖世界的“大物流、大流通”的目标。董事长陈莉高兴地介绍说:“截至10月末,已有1210家农产品批发商进驻交易市场,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达100多家,开辟了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今年已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华硒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能成为武陵山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农发行恩施州分行信贷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魔芋富了“花果山”

魔芋是世界公认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润肠、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等功效。恩施州魔芋面积达到20万亩,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振兴魔芋产业”是恩施州实施“绿色产业”战略重点之一。近年来,农发行恩施州分行结合恩施地区资源优势,运用信贷杠杆,按照政府补贴、返利、分红的模式,帮助企业把魔芋产业和农户捆在一起,有力推进了优质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实现了育一个龙头企业、兴一片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湖北花果山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魔芋粗加工为主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在农发行恩施州分行的支持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发展魔芋产业,现已成为闻名国内的“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

谈起这一变化,总经理赵星选十分感慨地介绍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公司是在农发行建始县支行信贷支持下,牢记“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科研开发、创新品牌”的经营理念,以无偿向订单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等方式,在官店、景阳等10个乡镇建立了15魔芋专业示范村,建立了无公害魔芋示范基地2.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1.5万户,培植魔芋科技示范户42个,通过魔芋的深加工、规模化生产,带动全州75个魔芋专业合作社发展魔芋面积达20万亩。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生产的高效特异性甘露聚糖酶,通过对魔芋进行精深加工,年产“双歧因子” 达到2000吨。目前,公司年魔芋收购量达9000吨以上,加工生产的花果山牌魔芋精粉、魔芋方便面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其产品已获得2个QS食品安全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新研发的保健食品魔芋胶囊、富硒虫草胶囊、甘露低聚糖等系列产品,即将投入生产。今年1-10月,实现销售收入7900万元,使魔芋真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土家畅销“状元肉”

秋冬时节,站在古城利川天上坪海拔2300米的山岗上,放眼望去,只见崇山峻岭的天山坪沟壑纵横、山体雄秀、林野苍茫。在山清水秀的山凹上,三五成群的黑色“野猪”在草地上自由奔跑、打滚,不停地吃着种植的高山蔬菜和野草…….

陪同的土家牧业总经理李冠东指着正在山野间撒欢的“野猪”介绍说:这是放养的4000多头富硒黑猪,又称“状元肉”。古城利川一直流传着“状元肉”的传说。宋元佑3年,哲宗赵煦立博学宏词科,遴选贤才,相传利川人詹邈赴京赶考临行时,祖母将家中放养的黑猪宰杀、割肉,供他饱食三日,并说:“吃了黑猪肉,定能中状元”。结果詹邈被钦授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从此“状元肉”成为土家族土产黑猪肉的代称。

恩施州土家族素有“土植五谷、牲具六畜”的传统。 恩施有“世界硒都”之称,长期以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下,以舍牧结合的饲养方式养殖黑猪,采食的是无污染的富硒菜叶、野果、野花、中草药及各种天然野生昆虫和牧草。圈内补喂玉米、土豆、红薯等精料。

为延续“状元肉”这一传统食品,农发行恩施州分行把 “状元肉”开发,作为土家族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的产业,给予信贷支持。从2008年开始,累计投放贷款4400万元。土家牧业公司充分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传承土家族传统养殖方式,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兴建了3000多亩的天然养猪场和高山蔬菜基地,与20多家养猪合作社、575个村的养殖户签订了7万头的“土家猪”养殖收购订单,新建了两条黑猪肉系列产品生产线,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产销模式。

我国推广绿色包装产业的意义分析 篇12

当今社会的背景下, 提到“绿色”, 人们更多地把它理解为一个环保名词, 它所代表的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环境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包装也在传统包装物的基础上, 结合时代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 而产生的新型包装技术。

绿色包装包括四个要点:第一, 选择使用低碳、环保、无毒无害的材料, 包括各种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第二, 生产、制造可以反复使用或者再利用的包装。第三, 实现生产—流通—弃置的整个过程中不破坏环境。第四, 包装要适度。既不使用过分奢侈的材料, 也使得包装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2 推广绿色包装产业的意义分析

2.1 提高低碳生活意识, 降低资源消耗

绿色包装要求控制单位产品包装的数量, 提高包装的使用效率, 节约资源;控制包装的数量能够遏制废弃物数量的增长, 有利于减少处理废弃物占用的空间。绿色包装能够维持生态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减轻由于包装材料不能降解带来的环境污染。

低碳生活的核心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 减少包装数量可以降低生产包装所消耗的各种能源, 减少排放废弃物, 包装被丢弃之时能够实现低污染。可以说, 低碳生产是低碳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推行绿色包装则是实现低碳生产的途径之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 只有加快发展绿色包装产业, 建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2.2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推广循环经济

我国很早就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要求。社会普遍认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各种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低排放、零排放, 循环利用各种资源。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宏观层面的循环经济, 而循环经济的微观层面则要求每一个经济个体在生活中做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发展绿色包装则是实现微观层面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实现包装的一物多用, 经济发展方式会更加合理。目前, 可食用的食品包装膜已经诞生, 如果这一项技术被广泛推广, 现有的塑料保鲜膜迟早将被淘汰, 食品保鲜领域将率先实现零排放, 真正做到循环发展。

除此之外,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应只在企业内部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 它还应包括消费者与企业之间资源的循环转移。企业生产能够反复使用的包装, 在消费者不需要包装之后将其还给企业, 供企业继续使用, 从而实现绿色包装在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循环流动。

2.3 促进消费观念变革, 推动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一种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 以最终实现人的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既要求不污染环境, 也要求注重保护资源, 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要与健康, 同时要满足后代人的消费需要与健康, 真正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绿色消费的推广与升级, 促使消费者转变消费方式, 更新消费理念, 最终实现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促使企业生产绿色产品, 推动发展绿色包装产业, 从而实现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销售领域整个消费过程的绿色环保。

2.4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丰富GDP增长方式

包装工业已逐渐发展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 要实现包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推行绿色包装产业是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可以预见, 以绿色包装产业为代表的各种环保产业将会成为我国GDP新的增长点,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逐步发展成为又一大新兴部门产业,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走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2.5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提高技术水平

绿色包装概念的引入必将激励各类企业加大对产品包装研发的投入, 鼓励他们设计生产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产品包装, 在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绿色包装的研发。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包装研发技术水平的提高, 引导企业追求绿色环保的生产销售方式, 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 实现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效益。

2.6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规避贸易壁垒

我国的包装产业早已推向海外市场, 出口包装产值已经超过我国包装总产值的70%。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各国之间逐渐形成绿色贸易壁垒, 我国整个包装生产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只有大力推广绿色包装产业, 淘汰落后的包装生产方式, 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维持我国包装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

3 总结

通过阐述绿色包装的概念, 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绿色包装产业的意义, 期望能引起社会对我国包装产业的重视, 能够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上一篇:手术治疗犬肠套叠下一篇:多Agent系统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