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资本的对接

2024-06-08

产业与资本的对接(共5篇)

产业与资本的对接 篇1

据工商联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1~7月我国民间资本固定资产投资141201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63.7%, 同比名义增长23.3%,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 浙江省2013年1~7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6777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6%,比上年同期增长18%, 与国有投资增幅差继续拉大。由于目前民间金融体系仍游离于国家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环境、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还是信用评级机构、 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均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的有效对接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控制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如何搭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资金缺口之间的桥梁将成为促进浙江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重大助力。

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影响因素

(一 )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集群与民间资本对接的平台,《浙江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五年规划》显示,截止2011年底,浙江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676家,居全国第三;全省担保机构已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3454.1亿元。其中,2011年全省融资新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总额1131.08亿元,同比增长86.08%;年底在保责任余额943.87亿元,同比增长60.6%。2012年4月,浙江省首批融资租赁公司在宁波保税区顺利运作,宁波保税区管委会表示,自去年底试水金融租赁特殊项目业务以来,该保税区已设立5家融资租赁项目公司,并已投入运营,租赁物标的总价近7亿元。尽管浙江在民间金融机构发展中已走在全国前列,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

(1)民间金融机构的法律定位仍不明确。民间金融机构的法律定位以及监管主体不明确带来了许多后果,比如, 民间金融机构利用法律的漏洞,在注册完成后抽离注册资金,靠合法注册的“皮包公司”获取高额利益,致使造成大量的财务纠纷。诸多担保公司经营者的个人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加大了协作银行的风险, 长此以往,担保公司的信任度降低,通过该类公司获得贷款的要求更加难以实现。

(2)民间金融机构的生存面临严峻挑战。民间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比如,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吸收社会存款,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以及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由于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小额贷款公司难以获得捐赠资金和批发资金。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承担了90%以上的贷款业务,这必然对公司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公司有固定的投资者并时刻有准备资金。

(3)民间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严重缺失。民间金融机构对内部工作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法律知识、金融知识等专业储备及能力都应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民间金融机构起步较晚,经济实力难以满足高端人才的待遇要求,导致民间金融机构高端人才馈乏,机构内部治理不严谨,内控制度失效,管理水平低下。除此之外,交易业务的风险处理缺乏明确规定,致使管理层的业务处理方式也很不规范。

(4)民间金融机构未来发展趋势不明确。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国务院将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限制。但是,即使加大民间资本在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亦很难获得控股地位。 从本质上看,该项规定与上市金融机构增资扩股区别不大,如此发展下去,民间金融机构存在被正规金融机构吞并的可能。民间金融机构的性质认定以及未来定位将影响投资者对民间金融机构的信心。

( 二 ) 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风险控制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浙江温州立人集团数十亿民间借贷崩盘,都让民间借贷监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民间借贷比银行信贷更容易引起资金链断裂,一旦民间借贷公司的资金周转困难,公司客户的资金供应就会无法保法,最终导致大规模企业金融危机。相对于传统银行借贷,民间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1)信息采集系统不完善。目前银行的征信系统、信用评级所采集的信息主要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信息,而企业集群大部分为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该类企业的信息无法在征信系统中有效获取,无法对融资对象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减弱了有效的事前控制。

(2)缺少有效预警机制。目前我国民间融资预警机制仍处于缺失状态,对于民间融资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很好的预判,针对可能会出现的民间融资问题也缺乏预案,在问题发生时难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制订解决方案,以期控制局面、减少损失。

(3)自身建设遭遇瓶径。集群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同质化突出,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群内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制治理方式,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均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风险。

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实施条件

(一 )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要求民间金融机构由于更贴近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信息对称性更高,具有突出的信息优势与成本优势,同时在投融资灵活度,融资效率方面也有其优越性,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但是,民间金融的发展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民间金融机构的差异化发展。国家已对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民间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进行了约束,出台了各类民间金融机构的管理办法,但是相关法律文件中仍存在较多漏洞,对于审批过程中如何把握申请单位的实质而非形式成为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此外,法律文件中对于民间金融机构的持续监管及退出未作明确规定,缺乏对民间金融机构运营质量的约束。

由于不同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差距较大,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区金融市场发展、民间金融、地区产业、高校资源等情况,为本地区制定民间金融机构管理规范。比如,浙江省温州、宁波、嘉兴等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发达,金融体系建设较其他城市比较完善,均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同时,以上地区都有高等院校,能得到大量民间金融机构建设发展所需的专业意见。因此,该地区民间金融机构不仅仅以赚取贷款利息为目标,而应将自身发展与该地区产业发展联系起来,提供该地区特有的定制化服务。

(2)民间金融机构的引导与扶持。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仍处于探索期,政府还应积极引导与扶持,以期扩大资金来源、降低运营风险。比如,政府出台有针对性的民间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民间金融的运营压力;由政府出资建立民间金融风险基金,并将该风险基金列入各地政府预算,对于不可抗拒的损失按适当比率进行补偿,降低民间金融机构运营风险;建立民间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机制,建立评估投融资效果的指标体系,对于效率较高的民间金融机构给予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较高的损失补偿,以此激励民间金融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以及产品创新,从而促进地区乃至国家投融资效率的提升。

(3)民间金融规范运作的错位发展。虽然政府已出台规定放宽民间资本对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限制,但从长远来看,民间资本仍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控制权,如何协调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成为促进民间金融正规化运作的关键。比如,在现阶段,针对国有资本主导的金融机构定位服务于资金需求大且周期较长项目的状况,民间资本主导的金融机构可服务于资金需求相对较少且周期较短的项目,消除部分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正面竞争,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错位发展。同时,由政府牵头建立民间金融机构人才基金,对民间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补贴,帮助民间金融机构吸引专业人才。比如,政府可引导高校、研究所、事务所等专业人才在民间金融机构进行兼职,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总之,民间金融机构的建设在各地均处于探索阶段, 就浙江省而言,地级市的民间金融机构建设应以兼具融资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披露等服务一体化的综合型金融机构为目标,而县级市的民间金融机构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主要目标。在地级市的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发展方式引进至各县,从而实现各地民间金融机构的网络发展。

( 二 )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风险管理的实施条件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集群对民间资本有效使用的后续保障,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运转。

(1)完善基础工作———民间金融信用评估体系。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评估并建立资料库,为金融机构受理业务提供参考依据。具体的做法是:将集群内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引进征信系统平台,通过该平台使金融机构在受理业务时可根据系统提供的企业风险信息进行跟踪比对,评估企业信息的真伪度, 规避因企业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融资风险。对于借款企业的资信应设立专项考察机制,即在金融机构审批贷款前, 对借款企业的借款资格、借款条件、经营状况进行审查。此外,借款企业法人代表以及主要管理人员的个人品质也应列入考察行业,以减轻投资人的贷款风险。

(2)完善运作机制———民间集群融资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由各地政府、各地银监分局、各地人民银行、各地行业协会组成小组,对各地区民间金融规划进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融资风险进行评估并出具相应的应急预案。制订民间金融应对担保和损失的对策,指导各不同产业集群的民间融资管理与风险规避、控制。比如,规定民间金融机构必须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以及机构合理的存贷款比率范围,制定机构具体的风险防范制度等,要求不同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在设立时按比例缴纳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在民间金融机构面临突发状况时, 以此基金帮助民间金融机构及其客户度过难关。

(3)完善自身建设———民间金融机构与集体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管理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引导、行业协会推进, 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民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自身的建设。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中小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整合、协调地区内资源,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信息、管理、财务等方面进行培训。对民间金融组织督促其设置内控制度,进行会计、金融、管理、法律方面培训,促进中小企业与民间金融组织自身实力的提升。 比如,海宁皮革、诸暨袜业、宁波服装等产业集群内均有代表性品牌企业,由行业协会组织集群内的品牌企业对普通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经验分享。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政策建议

( 一 ) 金融体系的多元化改革我国的金融体系仍然以银行体系为主导,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证券、期货、基金等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并不发达。据统计,我国的银行资产约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2%,证券业和保险业仅8%,虽然各级政府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金融体系多元化建设的进程依然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浙江省应抓住中央建立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契机,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方案及细则: (1)丰富区域金融体系。在现有地方商业银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区域性银行及中小金融机构,完善区域银行体系。 同时,支持地区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公司在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在浙江各区域建立金融中心城市,浙北以杭州为中心,对杭嘉湖地区进行辐射;浙南以温州为中心, 在对温州进行金融改革的同时,对附近城市进行辐射;浙东以宁波为中心,浙西以金华为中心。(2)发展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体系。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定制化服务,企业可以各取所需,发挥融资的最大效率。(3)发展区域性票据交易中心。组建区域产权交易所,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转型及发展。

浙江省其他县市采用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充分发挥现有地方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人才优势,促进商业银行从以存、贷为主的“金融中介者”转变为以充分利用、分配信息以实现资金高效运用的“金融协调者”。积极推出应收账款、库存等动产抵押贷款等业务,研发门槛低的短期融资产品,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二步,出台中小金融机构细则,明确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条件、运营标准,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让中小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保证中小金融机构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第三步,对中小金融机构制定政策进行扶持,通过税收优惠方式,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营业费用,对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息收入的营业税等进行减免。

( 二 ) 民间资本的政策性引导民间资本大多依附于当地的传统产业或投资于房地产、金融等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投机化严重。虽然国务院已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提出民间资本可以进入垄断行业。但是如何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以何种方式进入,如何协调与正规金融的关系等相关细则并没有体现。因此,研究民间资本投资非上市公司、创新企业,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等实体产业时的有关个人所得税和资本所得税的优惠措施;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项目,设立不同的民间资本准入标准和准入时限。建立民间资本投融资体系,以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为媒介,需要进行融资的项目通过民间资本服务中心向社会进行发布,投资者可向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进行投资项目咨询,由其帮助投资者进行项目投资规划,为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集群之间搭建桥梁,规避信息渠道不畅通带来的投资风险,使民间资本及时有效地对接合适的项目。

民间资本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营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在政府的管理机构下开展所有工作,各地政府应设立一个对中小企业具有综合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直接对民间资本服务中心进行工作指导与管理;(2) 必须具有大量法律、金融、会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中小企业集群提出的融资需求进行专业评估,对于其预计风险、收益、资本使用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社会公众发布,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3)必须引进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具有完善的企业负债情况、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记录,以此为基础对企业融资需求及其融资风险进行评价; (4)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应确保提供给征信系统的信息可靠完整,降低融资信用风险。

(三 )民间资本退出机制有法可依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主板市场、二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三部分组成,而民间资本退出机制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产权在投资者之间的转移,通过资本市场运作是实现该目标最直接的方式。国际上较为常用的退出方式有:企业并购、股票回购、 证券市场,但以上方式均不能完全套用在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民间资本的退出大多以投资对象倒闭退出为主。

浙江省产业集群主要集中于生产制造领域,集群内大部分企业为家庭作坊式企业,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以及集群内上下游供应链提供的便利获取经营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场外交易市场获得投资者青睐。因此,民间资本要利用场外交易市场作为其退出机制的前提是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仅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从事低技术水平的工作来吸引投资者。从目前情况看,地区性的票据交易中心可以实现企业间所有权的转移。票据市场能实现资金短期、小额度、灵活的交易,可以满足于投资者短期投资、及时退出。通过票据交易完成资本退出主要局限于与被投资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企业或个人,其作用范围较为局限。除此之外,参照《公司法》出台相关政策,将民间资本对于各企业、项目的投资视为股东入股,民间资本需要退出时,只要经过股东会过半股东同意,即可以通过转让自己股权的方式退出投资。当项目出现重大变故时,民间资本也应有权利退出。

(四 )民间投资的合法监管由于缺乏民间金融合法化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监管难度。政府监管过严或者过于频繁地干涉将制约民间金融的发展,但过于宽松的监管政策又容易加大民间金融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监管内容与监管体系的缺乏使监管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比如,民间资本合法化的判定、资金来源,民间资本进入各产业的出资要求、进入方式、业务范围,民间金融机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不同行业的差别化管理以及不同的借贷利率等,这些问题使监管更加复杂化。二是监管主体、职责范围以及监管程序不够明确。监管主体必须具备审查并发现民间金融机构设置、资本准备情况、资本结构构成、风险防范能力等各方面资质的能力。民间金融行业协会接受监管主体的领导,并在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中扮演内控者的角色,负责检查民间金融机构是否在规则内运行;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所需的金融专业、法律专业等知识援助;实行民间金融机构相互间的监督,营造民间金融机构良好的自查与互查氛围。中介机构在监管系统中充当信息搜集者的角色,中介机构作为联系集群企业和民间金融机构的中间组织,通过与集群企业和民间金融机构的不断合作,丰富集群企业和民间金融机构的信息,及时把不符合法律规范的行为披露给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在监管体系中充当执法者的角色,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规范,严格监管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民间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准入条件、市场定位、业务范围是否满足法律规范的要求, 民间金融机构是否依照法律规范要求建立风险防范制度。 此外,监管部门还应关注民间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比如,民间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比率、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情况等进行定期不定期监督检查。

摘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实现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风险控制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对接的实施条件,并提出对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集群融资,民间资本,影响因素

创业与资本如何完美对接 篇2

“当前创业面临的最大瓶颈还是资本。”谈到“创业与资本”,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说,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重大时代命题。目前我国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投、投资发展的许多障碍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标志着我国创业投资发展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并面临全新的历史机遇。

创业最大瓶颈还是资本

周禹鹏认为,我国要努力优化和完善创业环境,积极营造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引导各种形式的资本支持创业,探索资本与创业结合的多种创新方式,开创乐于创业、敢于创业、能创成业的新格局。现代服务业是引领创业、创新、创意的重要领域,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样需要资本的嫁接和支持,需要涌现不同形式的资本与项目的对接平台。

现实中,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就业岗位的社会需求迅速膨胀,但实际就业岗位却受限于种种条件不能对应,加之城市居民就业心理价位偏高、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佳,使得社会失业、待业人口激增。创业正是释放社会就业压力、引导失业人群的出路。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顾乃达就此问题表示,目前市场上紧缺具备创新性、实用性等特质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应加强在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工作、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而大学生的创业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包括创业机会、资金、技术、经验等各方面的支持,需要通过与成功企业家之间更多的沟通交流来点燃心中的创业火种,为共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

“创业需要发现,也需要资本。”上海报业协会会长孙洪康认为,解决资本困难可以先从无本经营、微型经营开始,从低组织成本、低人力成本、低管理成本的“三低”起步,总之“没有票子靠脑子,没有金子靠点子”。有了初始资本以后还要有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保证资金链不出现断链现象,为项目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就我国报业领域来说,孙洪康称,也同样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持和合作。我国的新闻出版市场正在逐步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传统媒体报业领域将对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开放,在发行印刷领域也全开放。先在少量报纸的运作中进行资本合作,在数字新媒体领域开放合作的力度将更大。近年来我国报业集团已经在进行资本运作,完全改变了中国报业多年来的单一广告盈利模式,这一领域应该成为更多投资人的商业投资选择。

创业与资本对接需要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蔡来兴认为,创业与资本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接。

“对接的要害和桥梁、核心是什么?应该是创新。”他认为,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我国要在未来30年从经济大国成为经济强国,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一定会发生重大的根本性转变。需要从追求GDP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从比较重视生产要素的投入转向真正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人的素质提高为主导;从以外需为主导转向以内需为主导,从经济建设以城市为中心转向以农村为中心。现在是我国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但又是社会矛盾突显期,这是由于社会体制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造成的。而今后这一些对重大的转变就是我们的资本和创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除此以外,蔡来兴称,还需要企业组织的创新、政策上的创新。

“创业离不开企业家不屈不饶的毅力,离不开一支精诚合作的团队,离不开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原创,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张江高科技术中心总经理、上海股份公司联合会副秘书长曹琦说。

据了解,上海股份公司联合会就是一个企业上市专业咨询辅导团队,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园区内的部分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高新技术明星企业,形成了张江园区内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亮点。

天津股权交易所代表李建伟介绍,目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但中国有16万家股份制企业,能得到资本市场主板支持也就3000多家,是因为中国原来没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而天津股权交易所就承担起了这一部分的责任。

对接的平台

襄阳会馆董事长李有德说,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进入新投资时代和新创业时代。现在的投资不同于以往,市场空白点越来越少,创业要求越来越高,挑战越来越大。

也正基于此,金秋九月,由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求是《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上海报业协会协办,江苏昆山巴城镇政府和襄阳会馆(巴城馆)承办的“中国创业与资本(巴城)峰会”在蟹肥水美的阳澄湖畔顺利举行,金融专家和企业齐聚阳澄湖畔热议创业金融。

该峰会以“创业与资本市场”为主题,致力于让更多的中小型企业以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为契机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创业型企业的高成长及跨越式发展。通过深入的探讨与交流进一步确认了现代服务业是下一步我国整体经济转移的重点方向,并推荐了部分优秀企业和项目。

李有德认为,举办峰会活动是搭建了一个思想观念碰撞的平台,峰会传递的是信息,建立的是网络。荟萃精英共商攸关国家发展的民生大计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沪办主任、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驻沪办事处经济合作协会理事长胡庚泉介绍,这几年上海和内蒙古的联系在不断加强,在合作项目方面也有很多深入发展,历史上上海长期对内蒙古资金、物资、人力上的支援很大,同时内蒙古对上海支持也很大,传为民族团结的佳话,两地的合作交流也是源远流长,相信前途也会越走越宽广。

产业与资本的对接 篇3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其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同时,我国民间社会却存在着巨额的剩余资本在寻找合法、合适的投资渠道。民间融资往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民间资本在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民间借贷涵盖的风险因子包括价格、结构、规模、违约等错综复杂,这使得民间本市场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莫过于相当比例的民间资本没有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钱生钱”的投机性利益链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

备受瞩目的“吴英非法集资诈骗案”从2009年4月案发至2012年初的判决与复核,一直受到众多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以及普通民众的热议。我国民间借贷市场总规模已超过4万亿元,约为银行表内贷款规模的10%~20%(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尤其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民间借贷更是在市场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2011年温州地区中小企业主因民间借贷陷入债务危机而集中爆发的“跑路”(潜逃)现象,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出来,并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内生优势的理论指导下,基于民间资金供需主体具有发展目标一致性以及功能互补性的原理,系统地研究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路径选择与运作模式,既是一项技术层面上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具有重要金融及财务制度创新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工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对民间资本利用的普遍性研究。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一课题组将民间资本的主要来源分为四大类:一是商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二是城乡居民的劳动收入和历年积蓄;三是来源不明资金,如高利贷;四是借入他人资金。民间金融更多的是自下而上发起的对于主流金融压制的缺补,通常带有强烈的合作互助性。

在发展中国家民间借贷往往更为普遍。Christopher Woodruff (2001)调查发现,在墨西哥,从家人或朋友处借款比银行信贷更为普遍。Michael Aliber (2002)研究发现,在印度和乌干达地区,非正规金融是非正规部门企业家设立企业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Ernest Aryeetey (1998)则考察了加纳等非洲国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小企业可能会遭遇被银行拒绝的情形。我国史晋川等(1998)、史晋川和叶敏(2001)、史晋川和朱康对(2002)、程蕾(2001)等学者通过对温州民营经济融资特点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抑或是具有一定规模后,民间融资都是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之一。

2. 民间融资形成机理研究。

首先,交易成本节约机理。刘瑞明、白永秀(2007)认为,外生交易成本和内生交易成本的节约构成了民间借贷形成的充分条件。其次,自发性制度创新机理。张友俊、文良旭(2002)通过对甘肃省合水县民间借贷情况的个案调查,发现民间借贷具有纯市场交易的特征。第三,金融歧视存在机理。杨天宇(2003)从制度的角度分析民营企业在间接融资方面所遭受的所有制歧视,认为只有从根源上进行制度改革才能使中小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3. 企业集群融资理论研究。

首先,企业集群融资具有内生优势。Altenbury (1997)和Meyer-stamer (1999)等比较了集群内外企业的融资差异后发现,同行业内集群企业的融资条件要比非集群企业好。罗正英(2010)则对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完整的分析,提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存在内生优势,并进一步研究了企业集群信用优势的可持续性问题。其次,集群融资运作模式存在多样化。周运兰、蔡根女(2008)以股权融资作为切入点回顾了中小企业的再融资问题,总结了中小公司股权再融资的发行方式,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应该多选择配股方式;而蒋志芬(2008)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可以选择互助担保模式、企业间融资模式、团体贷款模式和区域性中小企业商业银行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色,均是对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创新。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设计思路

1. 对接路径的安排。

(1)“体内对接”的路径设计。根据“存续期内单个企业期望效用———整个企业集群的预算约束———集群融资与集群内民间资金对接水平”这一分解过程,利用效用模型和预算约束方程,推导计算集群成员拥有的民间资本与整个集群需要融资的对接水平。假设一个中小企业集群有i个企业,其中i=1, 2,…,I,则企业i存续期内期望效用为:

式中:状态变量sj表示了每一时期的不确定性,在每期t都具有S种可能,其中j=1, 2,…,s;pt (sj)是状态sj发生的概率,且是企业i在第t期时状态sj下的需要融资量;bit (sj)是状态sj下企业i面临的外生偏好冲击;β是折现因子,且0<β<1。整个企业集群的预算约束为:

根据上述模型分析各集群成员的需要融资量变动趋势和整个企业集群平均提供的资金量变动趋势的对接水平。

(2)“体外对接”的路径设计。根据借贷双方博弈矩阵,进行企业集群与民间资本对接过程的纳什均衡分析,寻求最优混合战略的收益效用均衡点,从追求双赢角度分析信用基础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影响。

2. 对接的运作模式。

(1)“体内对接”下的运作模式。一是运用双层优化模型来分析企业集群内商业信用决策,同时考虑相关联企业各自的优化目标、激励相容格局有效实现集群“体内对接”。二是利用Log的tic计量模型进行计算,具体包括:

A:直接融资下的商业信用运作模式等。采用双层优化模型,激励商业信用,有效协调买卖双方的利益。双层优化模型的基本框架可表示为:

式中:s表示集群内的上游企业;Us代表其效用;Ω表示决策参数空间;α是上游企业的其他非决策参数;b为下游企业;Vb为下游企业效用;下游企业决策参数空间表示为Θ;β是下游企业的其他非决策参数。

B:间接融资下的基金运作模式或群内财务公司、信用组织等。由集群内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企业集群基金,运用混合战略博弈模型分析企业集群基金与其成员企业的纳什均衡点,以及运用成员企业期望效用模型,通过推导计算成员企业对融资项目风险的最佳分担比例。

(2)“体外对接”下的运作模式。一是建立基于信用共同体的对接模型来分析以互助联保、股权集资为基础衍生的信用共同体信贷规模和集群内风险管理机制;二是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假设和模型对各主体行为进行分析。

A:中小企业集群无论是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还是向民营银行融资,其Logistic计量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Pi是在影响因素Xij=(Xi1, Xi2,…,Xin)下中小企业从非正规民营银行融资的概率;1-Pi代表中小企业不从非正规民营银行融资的概率;α是截距;βj是待估计的参数。

通过对样本企业选择融资渠道的影响因素的筛选,计算找出有利于选择非正规融资渠道的影响因素,即显著性因素,针对这些显著性因素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B:集群企业以互助联保、互助担保的方式向集群外民营银行贷款(限于篇幅,分析省略)。

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具体模式

运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成立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实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的对接,由于产业集群各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其运作模式也有适用性的差异。目前,适应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对接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1. 设立产业集群内的民营银行。

分析在集群内设立民营银行的政策环境,设计民营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运作程序。比如,由民营企业出资,成立城市信用社或小额贷款公司等。由于民营银行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具有产权明晰、决策程序简单,并且能够低成本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坏账率低,有利于降低监督管理成本。

2. 设立中小企业集群基金。

根据中小企业集群基金可能的资金来源,设计中小企业集群基金的运作模式。基金可由财政资金带动,主要从集群内所有中小企业的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组成,并可利用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降低风险。同时,也可设立行业协会、商会等互助基金的运作模式,适当增加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基金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如果一家企业出现信用违约,那么将会传导到网络内其他成员,就会产生道德博弈,即一些成员企业产生违背道德原则的欲望,而集群基金管理者则想消除道德风险,与此同时双方都无法准确预见对方将要采取的策略,所以这个博弈只能是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可通过构建存在道德风险的成员与中小企业集群基金博弈模型、集群基金成员道德风险控制模型,利用博弈支付矩阵,分析集群基金管理者应采取的策略。

3. 设立产业集群融资租赁公司。

根据融资租赁机构的特性、优势,设计集群融资租赁的运作程序。金融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以租赁物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新型融资方式。相对于银行贷款,租赁对担保要求比较简单,租金的支付方式也比较灵活。对中小企业来说,这类融资租赁公司的进入门槛也比普通金融租赁公司低。

4. 设立民间资本参股的产业集群典当行。

典当行对客户信用要求几乎为零,典当行放贷的依据在于当物的价值大小。中小企业集群可以聚集其抵押物解决个体应急资金需求。另外,绝当物品可以拍卖给有更高利用价值的客户,以变废为宝,增加资金总量。典当行“闲了置、忙了用”的融资理财功能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 设立民间资本定额投资公司。

民间资本定投是指将民间资本定期定额投资于由银行开设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新设的微型金融机构,然后由微型金融机构根据考察审核标准贷款给合适的中小企业,该贷款还需担保机构给予担保,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可从中提取部分手续费。民间资本定投使得微型金融机构解决了资金来源的后顾之忧,同时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加入又使得微型金融机构与以往相比降低了贷款风险。民间资本、微型金融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中小企业构成了四段信用联结的新模式,即构建了一个完整有效循环的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相结合的体系。

五、结束语

本文研究基于三个基本学术观点:一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商业信用与交易成本的优势;二是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实体经济具有政策导向与转型升级的要求;三是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存在内生性路径和可操作性的运作模式。本文将民间融资置于企业集群这一特定环境来研究,认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有比较优势,由此设计出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与民间资本对接的路径与运作模式。而从企业角度通过集群可增强对外控制融资风险的能力,从民间资本角度通过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可实现闲置资金的再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金融研究, 2002;10

[2].Michael Aliber.“Informal Finance in the Informal Economy:Promoting Decent Work among the Working Poor”,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working paper on the informal economy.www.ilo.org/public/English/employment/infeco/download/wp14.pdf, 2002

[3].史晋川, 孙福国, 严谷军.浙江民营金融业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 1998;5

专业与产业对接的三个层次 篇4

一、专业与企业对接要由线型向多型转变

校企合作过去往往是中职校向企业抛去“绣球”,表现为“解决毕业学生就业”的单一指向。因此当前中职校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头等大事就是根据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实际,及时开展学校专业规划,牢固确立区域“有什么样的产业就开什么样的专业”的专业理念,坚持“改造老专业、扶持小专业、培育新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组建“教学工厂”,开辟“企业课堂”,实施“企业进校、校进企业”工程,构建“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新模式,切实加强专业与企业的整体融合。

例如我校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调研,贴近地方支柱产业市场办专业,瞄准产业岗位定培养规模,着力改造传统专业,稳步提升骨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强化特色专业(精细化工工艺专业、船舶制造与维修、食用菌栽培),加强专业群(链)组建与建设,巩固提升机电专业,做强做优船舶制造与维修专业,做特做精化工专业,培育发展食用菌栽培专业,努力提高专业“三服务”(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学生)的能力。

二、专业与企业对接要由散型向聚型转变

中职教育是就业教育,本应与行业联系十分紧密,但是当前中职校与行业之间实际常常是隔离的,各自平行发展。因此中职校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有效对接行业,构建“市场——专业——企业——专业——产业——市场”相互衔接的产教产链条。由单一线性的校企合作连接发展到与行业内企业集群的块状合作:招生与企业用人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工种紧密对接,教学方式与企业生产经营要求紧密对接,实训模式与企业生产紧密对接。实现校企合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

例如我校面向县域内省级船舶工业园、省级化工园、省级农业生态园的50多家大规模以上企业发出“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订单培养企业用工人员”的征求意见函,召开“校长与企业老总(厂长)”、“专业骨干与企业技术人员”座谈会,优化选择合作企业,完善“订单”培养机制:“走出去,把学校搬进企业”,“请进来,把企业建在学校”,逐步形成“招生与招工一体、教室与工场一体、生产与教学一体、师傅与教师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的“五合体”办学新模式,实施校企“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为内容的五“共”合作,紧紧围绕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船舶制造与维修三类专业群,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和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化、就业化建设,“突出一条主线(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三项能力(装配能力、维修能力、营销能力)”,在校企的融合渗透上创特色、出经验,倾力打造专业内涵发展。

三、专业与企业对接要由平型向立型转变

中职校要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实训场所、教材建设、就业空间、产学研等方面人手。努力构建学校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立体型校企合作网络:专业设置要服务产业发展。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多元化:专业培训要服务“三农”大局,拓展职业教育服务新领域,更大程度上提高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产业对接 篇5

按照国务院的资料显示,金融向航运高端服务业迈进,全球船舶贷款、融资业务几乎被全球公认的三大船舶融资业务中心——伦敦、汉堡和纽约掌控。国内船舶融资租赁业形成不了气候,主要是由于国内融资租赁的成本太高。船舶贷款、海上保险、资金结算等业务是今后有利的结合点。

保险资金在上海市场进行运作。在证券方面的保险资金,第二个投资商业银行,第三支持保险结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是扩大保险资金在投资方面的一种办法,把上海当做资金运作的场所。一个基地是指把上海建成为保险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加入WT0以后,跟国外竞争的主要方面有哪些?我认为其中一个是保险业务,中国能不能做国际航运保险和国际再保险。

所以南京一定要错位于上海。

南京金融中心发展的特色是什么?南京金融中心的商业基础是什么?江苏省和浙江省、福建省和广东省不同,江苏是个抓生产过程的省份。我们的金融是为工业服务。不是为商业、农业服务。南京作为国内金融中心,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属于互补关系。举个例子,美国纽约是国际金融中心,芝加哥是衍生的期货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十年后,南京就成了“芝加哥”。作为二级中心与上海互补,但是南京要有自己的行业和产业定位。

南京究竟从哪几个方面定位?南京除了和上海国家金融中心互补以外,就是独立发展,要选好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在今后的竞争中,按现在标准竞争的三种战略,南京应该怎么办?第一个追随者的战略,人家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行不行?不行。第二个参与者战略,我参与你的标准,跟你一样做事,也比较难。第三个领导者战略,要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所以南京应该采取领导策略。

但是南京要想成为国内银行中心非常困难,第二个南京成为国内证券交易中心不可能,南京成为衍生交易中心也有困难。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建设,我们还缺什么?国内到目前为止还缺一个,保险交易中心,中国的保险市场只有一个,叫公司保险市场,并没有一个保险交易场所。南京可以做这个。大家都知道伦敦有一个劳埃德保险市场,专门的保险交易场所。

我们可以这样,在前十年内,做好长江流域一些保险和再保险。比如先做长江下游的三农保险,江苏、安徽、江西。江苏北部是全国的三农保险的试点,我们江苏的保费收入将近800亿,这是一个强大的基础。这还仅仅是江苏地区。三农保险是一种财政补贴的形势,但政府能不能始终补贴下去?如果遇到大风险怎么办?就需要再保险。第二步做工业的保险与再保险。从南京开始,长江下游两边都是城市。工业的保险与再保险市场广阔。

链接

2009国际资本总部高峰论坛暨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说明会

2009国际资本总部高峰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南京市人民政府、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国际金融财务策划师学会、国际城市资本联合主办,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等协办。

300多位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先进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及权威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就新情况下金融业发展新趋势、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新思路、中外企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金融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课题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上一篇:对外贸易竞争优势下一篇:创新教学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