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产业

2024-09-01

绿色经济产业(共12篇)

绿色经济产业 篇1

一、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原因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绿色经济类似于我们经常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以前倡导的集约型经济,绿色经济是以传统的经济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作为导向,绿色经济的发展要符合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律,绿色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理念。

绿色产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绿色产业的发展就是为了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的产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产品,绿色产业采用无毒无害或者少毒少害的生产方式,再加上清洁生产的技术,降低能源的消耗和原材料的使用,减少生产的成本[1],达到低污染、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目的,在绿色产业生产的过程中,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2.工业、农业、畜牧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和农业,以及畜牧业之间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工业的发展,过度的开采能源和资源,造成地质结构的变化,造成地质灾害,不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过量的开采树木,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排放大量的污水和废气,污染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水源,还会造成大气的污染,严重时会产生酸雨,伤害牲畜,使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过低,也会破坏生态环境,农业耕地的扩展需要开垦大量的荒地草地,减少了畜牧业发展的根据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牲畜粪便,污染大气和水资源,工业、农业和畜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突出,必须发展绿色经济,对工业、农业和畜牧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绿色生产,促进三个行业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的一体化的发展。

3.具有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优势

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以新疆为例,新疆具有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区域优势,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地理位置虽然没有沿海地区的优越,但是新疆的地域辽阔,相邻的省份和国家比较多,比如俄罗斯和蒙古,国内外销售的市场比较广阔,绿色经济贸易的发展潜力比较大。

新疆的环境质量比较优越,虽然新疆会发展一些污染环境的产业,但是新疆地广人稀,空气的净化速度比较快,农业的种植比较多,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土质和水质,以及空气都比较好,清洁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经济的调整。

新疆地区的资源比较丰富,新疆具有充足的光热水土资源,新疆耕地面积比较广,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多,充足的光热水土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新疆的土地不仅广阔,而且土地的类型比较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绿色产业的发展空间比较大,新疆的牧草地所占的面积比较大,可以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牧草。

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新疆的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日照的时间长,太阳辐射的总量大,积温比较高,但是温差比较大,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比如新疆地区的瓜果,不仅营养物质高而且含糖量比较多,而且新疆地区的农作物病虫害比较少,农药的使用量少,有利于新疆发展绿色产业。

新疆有丰富的地表水,夏季的时候形成雨热同期的现象,夏季来临,积雪融化,地表的大小冰川开始消融,再加上夏季的降水量比较大,新疆地区夏季的水资源还是比较充足,新疆地区地下水虽然不多,但是地下水的水质比较好,而且地下水的水量比较稳定,并且分布比较广泛,新疆地区水库比较多,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水资源。

新疆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比如煤炭、有色金属、钾盐、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这些矿产都可以开发使用,实现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为新疆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基础。

二、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

1.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再生产和生态的再生产,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就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在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保护自然环境,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发展绿色经济,有助于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的质量,提供安全放心的绿色产品,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工业的发展,处于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等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建造节约型的经济发展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绿色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提供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高质量产品[2]。

2.制定完善的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绿色经济进行规范化的发展,为绿色生产划分出合理化的范围,防止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超出正常的法律范围。在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之前,首先要宣传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鼓励参加各种绿色活动,进行绿色教育,宣传绿色理念,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倡导保护公共环境,实行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绿色的生活方式。

推动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还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比如建立绿色考核制度和绿色规则,为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资源的利用要在经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对绿色生产进行监督和管理[3],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规则制度主要包括绿色贸易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管理制度、绿色生产制度和绿色营销制度,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行约束,保护生产发展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产业合理化的发展,绿色考核制度主要包括绿色的国民经济制度、绿色的会计制度和绿色的审计制度,在绿色经济考核的时候,还要把治理生态环境的成本计算在内,促进经济的发展。

除了绿色考核制度和绿色规则制度以外,还有绿色激励制度和绿色基础制度,绿色激励制度包括绿色投资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财政制度和绿色税收制度,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基础制度主要为绿色经济和绿色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发展绿色技术、建立绿色市场、提供绿色资源和绿色设计、获得绿色产权等,解决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3.促进工农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高绿色生产的技术,促进绿色生产的进程,调整传统的工业生产结构,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工业的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益,运用绿色生产的技术,提高收益,减少消耗。推行清洁的工艺,号召进行清洁的生产,治理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对于传统企业的发展,要积极地进行绿色调整,推动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进行绿色转型,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集约化经济的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绿色经济。

新疆的矿产资源很丰富,形成了盆地聚油和三山藏宝的景观,新疆矿产的种类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矿产的总量在全国更是占有很大的比例,仅仅是煤炭的探测量就占全国的40%以上,天然气的预测量接近全国陆地上总量的40%,而石油的预测储量占全国的30%以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和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工业发展和转型的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开发新疆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政府加大对工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支持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发展重化工业是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坚持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理念,使用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新工艺,合理的开发大自然中的能源和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经济的发展。

我国处于农业发展的转型时期,新疆的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化肥的过量使用,降低了土壤的肥沃度,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过大,危害健康,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低,农业生产的设备比较落后,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破坏了大量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的技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的农业特色比较突出,新疆可以发展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在新疆的农业中存在很多优势的农产品,比如主要的农产品玉米和小麦,在销售的市场中一直占优势,新疆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油料、瓜果、啤酒花和番茄等,在种植业当中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可以从种植这些经济作物开始。

新疆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的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高等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高等植物包括工业用植物、食用植物、绿化所需植物和食用植物等,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这些高等的植物,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发展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促进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新疆的畜牧业也具有优势,现在新疆主要发展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新疆草地面积比较广阔,主要的草食性牲畜有骆驼、牛、羊、马和鹿等,现代化的畜牧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畜牧业养殖技术,实现对牲畜的科学的养殖,在对乳、毛、肉、绒的加工过程中采取先进的绿色加工工艺,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促进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除了工业农业和畜牧业以外,绿色产业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新疆的旅游资源独特而又丰富,旅游资源的类型比较多,总量比较大,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拥有天然的风景名胜,新疆拥有的旅游资源在全国各省区中排首位,而且拥有很多全国没有的稀缺景观,比如吐鲁番的古文化遗址和赛里木湖,以及草原、沙漠和高山等自然景观,新疆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信仰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莫名而来。可以发展红色旅游的资源,对人们进行传统的革命教育,传播红色文化,让人们参观农业和牧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在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的开采资源,加大技术投入,优化能源利用的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实行绿色经济和绿色生产的发展模式,能够促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工农业之间的联系,优化工农业生产的方式,实现农业、工业和畜牧业之间一体化的发展,为绿色经济和绿色生产的发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绿色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斯震,孙新章.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挑战和战略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3):1~4.

[2]薛坪,杨洋.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3,(05):15~17.

[3]孙卫青,强始学,郭军,张静亚,高瑞,罗大胜.兵团特色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8,(06):52~63.

绿色经济产业 篇2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任笑儒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由国家著名石油化工专家领军,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离退休专家、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学院教科研人员为基本骨干的社会团体性质的科研机构,是一支数十年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化工炼制研究的资深专家科研队伍。十多年来移军对生态农业资源的研究,旨在把石油工业的尖端技术应用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把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作为石油工业的生产资料加以充分利用。在这次全国绿色产业项目推介暨农业项目投融洽谈会上,我院重点推介的五个项目如下: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重点介绍

十二五期间,我国沼气产业将稳步快速发展。国家多项法规和政策已明确支持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从“十五”期间的35.34亿元增加到“十一五”的212亿元。而从沼气专项规划透露的信息来看,“十二五”期间的资金规模还将随着产业发展现状的不断改善有所扩大。《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类型能 源生态模式和工程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2003年至2005年,国家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沼气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至200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5亿元。2008年初,国家投资增加到30亿元。2009年和2010年,国家又分别投入50亿元和52亿元。大中型沼气工程日渐受到重视,2009年国家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额的35.1%。

国家投资沼气工程建设额度(单位:亿元人民币)

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规划》指出: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将组织实施十四个重大工程,其中第十二个重大工程为农村沼气工程。加快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我国农村地区沼气资源十分丰富,畜禽粪便和秸秆年产量约39亿吨,沼气发展潜力巨大,若全部加以利用,每年可产沼气3000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3.36亿吨,既可以解决广大农村使用清洁能源问题,又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也可有力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发展生物天然气可以补充民用、车用天然气不足,是大有可为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天然气补充替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规模化的饲养,据最新资料:猪,鸡,蛋和奶牛已经分别占很大比例,污水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沼气有很多问题,20多年来累计修建3万多个沼气工程,运用的效果非常差,不具备经济的可持续性,跟国外的利用相差几十倍。大中型沼气工程之所以示范了20多年没有越过这个阶段,关键是一种“瘸腿”的状况。造成这种瘸腿的原因,传统沼气工程利用方式达不到沼气经济工程,收益很差的。我国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在推广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许多示范工程正是由于焦油堵塞管道而停止运行,难于进行商业化运行,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形成产业沼气,实际上是要开发一种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生物天然气。沼气的提纯进化采用化学吸附,脱硫是常规工艺,每天生产生物天然气是1.2-1.5万立方米,经过净化和提纯以后甲烷含量提高至97%,其他指标,如氧气含量都比一般车用天然气还要好,燃气公司愿意来收购。售价卖到4.95元,跟当地天然气价一样,成本在2元/立方米。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t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的2800万吨秸秆和作为饲料或饲料原料的2.13亿t秸秆,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89亿t,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为3.761亿t。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我国的农村主要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其粮食作物秸秆占了总量 的90.5%。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我国秸秆资源化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如秸秆还田、制有机肥料、秸秆气化及压块燃料、动物饲料、作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原料及秸秆培养食用菌等等。但与西方某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仍被弃置在田间地头和河沟,或者焚烧。通过沼气项目的推广应用,农业废弃物经过沼气池分解还原后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通过沼气替代传统的生物燃料,减少了乱砍滥伐林草树木的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林木植被,节省了柴草,使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上升,改变了庭院村落普遍存在的脏、乱、臭现象,减少了传染性急病的传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改善。改变了农村生活用能方式,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种养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了农业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二.立项依据:

1.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2004 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3.建设厅,计委发布的《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 4.农业部《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参考);》《沼 气生产利用技术》;

5.项目单位以及洁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三.我国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原料作保证:

在我国,沼气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厌氧工艺处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途径。即工业有机废弃物、养殖场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以及农村家庭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等五个方面。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目前,我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即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发展很快,农作物秸秆在农村到处都是。尤其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村主要燃料用于炊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善,秸秆已不再作为主要燃料,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除1/3~1/2用作还田、氨化饲料和工业原料外,其余全部被废弃或焚烧,造成部分河道堵塞和水体污染,每到收获季节,出现“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大气。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农村环境。将秸秆变废为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农村能源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化)技术,是根据沼气工艺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原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并集成其它技术形成的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系统。该技术采用“粉碎—堆沤—厌氧—利用”工艺,特点是方便、安全、易管理,并可根据不同原料特点,选择具体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利用与处理模式进行综合利用。对改善农民用能结构、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和促进农业生态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必要性:

目前国内沼气利用技术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沼气的经济利用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并且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量的宝贵能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被白白地排放掉。保守估计,国内沼气年产量至少超过200×104m3,相当于1500×104t标准煤。为此,依据沼气的基本特性和天然气管网实际需求,研究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工况的沼气利用工艺技术方案,即沼气实施完全提纯技术和部分提纯技术。针对沼气产地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优选工艺流程,采用最优化工艺技术路线,使沼气经过相应的净化处理后,一是直接输入天然气管网;二是与其他燃气混配后进入天然气管网;三是生产出压缩天然气产品外运;制取压缩沼气后外运,或者在加油站建设加气系统销售,以实现沼气利用成本最低化、附加值最大化的目标;四是利用最新进口设备(工艺简单的一种新技术,是将沼气转换成柴油的大型装置小型化的技术),将沼气转换成符合国标的柴油在加油销售。简捷实用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可达到沼气低值产品高值利用的目的。

五.可行性:

1.沼气与天然气的参数与基本特性 1.1沼气的基本参数与特性:典型的沼气组分、热值及燃烧特性参数如下:体积含量:CH4为61.28%;CO2为38.09%;H2S及其他组分为0.63%;高位热值5708kcal/m3(23.90MJ/m3);低位热值5 148kcal/m3(21.55MJ/m3);

数5873kcal/m3(24.59MJ/m3);燃烧势(CP)18.52;气体密度1.22kg/m3。

1.2典型的天然气基本参数与特性:按照行业习惯,一般来说,天然气被分为两大类别:①管输天然气;②液化天然气。

1.3分析及结论:分析沼气的基本参数、特性可看出,沼气中的C02组分含量高是造成上述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使C02组分体积含量低于3.0%(国标要求值),并脱除掉其他杂质,比如水分、H2S组分等,使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际”)要求,则沼气实际上就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此时,被深度净化的沼气与管输天然气组分、热值、燃烧特性参数完全相同。按照“国标”要求,每一类别的天然气均允许其组分(热值、华白指数、燃烧势)有一定幅度的变化,杂质含量有一定的许可范围。也就是说,这种变化和含量范围只要在“国标”所规定的范围内即可。鉴于此,为减少生产成本,不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只对沼气进行浅度净化处理,甚至完全不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与天然气或接近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其他可燃气体相混合的方式,使混合后的气体各项指标符合“国标”相关要求,则可以达到沼气低成本利用的目的。这种利用方式是可 行的、经济的,应优先采用。

2.沼气利用的基本思路:依据是否对沼气进行组分分离以及分离深度的不同,将利用沼气方式分为“沼气完全提纯”和“沼气部分提纯”两种利用方式,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制取与管输天然气燃烧特性完全一致的代天然气产品。

3.利用沼气的工艺技术方案:以沼气为原料生产代天然气产品的总体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六.建设规模:项目拟建设大型沼气工程 5 处。

七.建设地点:大型沼气工程拟建在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如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和农作物秸秆充足的地区。

八.建设期限:项目建设从2012年开始分3年实施,于2015年结束。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00万元);资金拟从两个渠道筹措:一是 申请国家投资1000万元;二是地方配套与企业自筹200万元。

十.建设内容和数量及投资:每处大型沼气工程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其中粪草分离间6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厂房15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30平方米,化验计量室30平方米,泵房40平方米,锅炉房60平方米,建筑容积5650立方米,其中格栅集水池60立方米,水解酸化池60立方米,调节池30立方米,厌氧消化器500立方米,沉淀池50立方米,沼气贮气柜300立方米,简易贮液池4500立方米,发酵槽150立方米,硬化场区道路800米,建花格围墙150米,绿化 400米。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新增设备30台(套),包括废水处理,沼气生产仪器设备26台(套),,有机肥加工设备2台,车辆2台。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49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15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不可预见费45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9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63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不可预见费49万元。

十一.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需运行费用100万元,年经营收入300万元。项目采用环保——生态模式,解决了当前养殖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较好的使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粪便,污水得到综合利用,使养殖场和周围居民用上清洁能源,改善炊事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又解决了周围农田浇地用水和使用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作物。改善了周围空气质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发生,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结论:

沼气应用在城市燃气领域,利用方式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也较多,不同的工艺适应不同工况,且生产成本有差异。因此,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中央补助资金200多亿元的政策,依据沼气产地条件和天然气管网的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选取最优化的工艺技术方案加以利用,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提升沼气利用附加值的目标。

绿色环保新产业 引领能源新经济 篇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面临了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自然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了国内保护环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相应有一个巨大的环保产业潜在市场存在。最令人鼓舞的是这个潜在市场正在加快向现实市场转化。环保产业的发展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和日本环保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和3%的水平上,是全球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中国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环保产业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环保产业体系。目前,中国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有2万多家,环保产业年产值已超过2300亿元人民币,并且仍在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将达90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又将迎来巨大的机遇。

我国环保产业覆盖环保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废物利用、生态保护等领域。政府已将环保产业列入了今后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产业经济部门也把环保产业作为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一些传统产业部门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力求从环保产业领域找到突破口。所以说,环保产业市场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环保产业,将是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绿色经济产业 篇4

一、当前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的形势与任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从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广绿色消费模式、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为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将出台循环经济专项规划, 通过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等具体措施, 重点支持十大示范循环经济工程、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和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二、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为贯彻“十二五”时期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部署, 探讨循环经济的有效政策与机制, 促进政府、产业、学术、科研、金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循环经济与转型升级的发展。

为推广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模式,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我省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经以国家和亚行执董会批准省政府转贷市县支持产业发展的国家重大项目, 总投资15.6亿元, 实施范围涉及我省5市26县, 受益人口达184万。项目以推进产业升级、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目标, 以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 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 区域规模连片规划、标准化建设、产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为指导;以支持各地发展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为实施主体, 建设良种养殖、特色高效优势农业、现代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 规模连片开发建设优势优质农产品产业基地, 支持农户与市场联结 (农企加工、就地加工、产品质量改善) 为内容:一是实施健康养殖、饲草过腹、粪便循环利用、建设良种养殖产业基地, 投资39432.79万元, 出栏猪13.7万头、牛3.7万头、羊6.9万只、鸡595.8万只, 产蛋2293.2万公斤, 年实现产值38816万元。二是建设特色高效干鲜果经林产业基地, 投资27943.98万元,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96043亩, 盛果期预期年产出干鲜果10572.6万公斤, 花椒芽菜490.1万公斤、中药材74.6万公斤, 实现产值120511万元。三是建设温室、拱棚、旱作农业等现代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基地, 温室拱棚6000余栋、旱作农业2835亩, 产出蔬菜2594.8万公斤, 年实现产值19701万元。四是构建农户与市场联结体系、实施基地产品质量认证。通过建立企业十农户十基地的企农共建基地机制, 扩建农企加工能力和就地加工能力, 年实现加工能力3300吨;通过产地产品质量认证建设有机核桃基地、有机谷子基地, 无公害肉猪基地、花椒芽菜基地、蔬菜基地、莲藕菜基地, 改善基地产品质量。有效发展优势产业, 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010-2012年三年累计总投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94190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60.19%, 实现总产值179028万元, 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同时, 发挥循环经济产业功能的社会效应:养殖产业、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干鲜果产业等产业基地建设已列入我省转型发展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和各地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组成部分;带动了项目区畜牧养殖业、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加劳动就业30326户、就业75815人, 技术培训指导基层和农户7万户、培训13万人, 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10万余亩。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农户实施能力, 进一步提高循环农业、绿色发展观念, 进一步推广项目管理先进理念。项目建设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应, 被誉为“产业项目、富民项目、示范项目、窗口项目”, 《山西经济日报》誉为惠及三农的“农业产业化样板”、“为百万农民打开增收之门”的示范项目。

三、积极探索农业循环型生产方式, 为发展循环经济取得显著生态效应

农业循环经济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减少废物的产生排放量, 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我省以亚行贷款河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实施载体, 以支持各地发展优势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 坚持转型发展、按照循环农业、绿色农业理念, 积极推广新型生态养殖模式, 推广酿酒—养殖—青贮、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沼气或无害化处理、有机肥还田循环利用技术模式, 推广核桃经济林“礼品”新品种新技术, 推广红枣烤房气调和热风新技术, 推广温室、大田排灌、滴灌、暗灌节水灌溉技术, 实施基地产地产品认证等循环型生产方式。通过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 养殖粪便实现了无害化、循环利用、零排放、年产有机肥还田26.56万吨, 改善了环境和土壤改良, 促进了酿酒企业、养殖业发展;核桃经济林新品种技术推广, 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挂果, 增加植被覆盖105035亩、提高植被复盖率0.27%, 提高了固土防沙、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能力;红枣烤房气调和热风新技术推广, 避灾减灾作用明显;节水技术推广, 改善水资源利用;基地产品认证推广, 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对发展环境友好发挥积极效应, 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整合优势资源, 推广产业循环发展模式, 为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路径

以项目建设为平台, 结合各地实际, 推广种植项目集中连片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片区开发和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农户入园标准化生产经营、企业或合作组织提供产后服务的模式”;推广企业或合作组织牵头、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饲养管理的“示范小区健康养殖模式”和“联户小规模集中建设健康养殖模式”等。既发挥了政府部门资金整合、完善配套设施的优势, 又调动了农户为实施主体、企业或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政府部门、企业或合作组织参与项目建设的带动作用, 促进了项目建设规模开发, 推动了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发展, 减轻了农户前期投入压力, 推进项目实施进度。

五、建立和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机制、办法、制度,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撑

发展循环经济, 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一是强化管理机制。建立了重大事项由各级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制的项目领导组协调决定的决策机制和领导组成员部门负责项目资金配套和技术支持服务机制, 财政部门负责贷款和配套资金管理、全程参与管理, 项目办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二是建立项目实施管理制度。按照外资项目管理要求, 制定了工程、财务、验收、报账、采购、培训、监测等方面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完善和印发了《工程实施和财务管理》、《加快提款报账和资金支付进度》的意见, 严格项目报账支付制度、项目进度实施计划安排。三是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坚持从工程规划选址、项目户确认、施工监管、完工验收, 工程财务计划安排、提款报账、资金支付等环节, 多措并举, 强化农业循环经济产业政策、项目技术支撑和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 强化了各级项目办、项目市县的职责, 从各环节明确任务、规范管理。四是严格工程质量验收、评价制度。为确保项目工程质量, 大力推行“专业化设计、标准化施工、多元化管理、全程化监督”措施;建立行业专家工程验收评价制度;农户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县全面验收负全责和《完工总结报告》、省市抽查验收评价制度;各级实施项目工程检查、观摩、典型交流制度, 提高项目质量。五是开展审计监督。积极配合亚行委托的审计部门完成各年度审计检查、跟踪问效, 保障了项目建设管理符合有关要求、贷款转贷和资金使用安全。

六、强化能力建设,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是以科技支撑绿色发展。广泛推广应用作物多样化、多种作物轮作、养分管理、水土保持、环保境保护、生产实用技术、建设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等技术措施, 推进项目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进一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先进理念。二是以支持农户能力建设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为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结合项目建设要求, 组织编著8部相关技术指导丛书和资料、印发给7万多农户 (企协) , 开展现代农业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环保境保护、建设管理、产品市场营销等培训;开展农户实施能力培训, 指导服务基层、培训13.2万人/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10万余亩, 进一步提高了农户实施项目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发展循环经济对策建议

1.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日本发展

循环农业立法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先后制定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可持续农业法》、《堆肥品质管理法》、《食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日本生物资源综合战略》等法律法规, 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确定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将健全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和执行监督机制, 作为日本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对稻田转作、油菜栽培实行补贴。美国实行“绿色补贴”, 政府要求受补贴农民必须检查自身环保行为, 定期调查其农场所属区域的野生资源、森林、植被情况, 检验土壤、水、空气, 根据环保质量, 决定是否补贴及补贴额度、减免农业所得税。西欧等国对过剩施用农药、化肥征收环境消费税。

2.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必须从制度

创新入手, 实施系列配套的有效政策, 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

3.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 制定整体发展

规划, 重点推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实践, 创造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 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结合,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 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4. 开发以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

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 遵循“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合理组织农业生产;综合治理中低产地区、强化高产地区生态功能, 实现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5. 建立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政

策和奖惩机制, 通过价格、税收、信贷等机制调节, 激励和惩罚或影响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制订清洁生产计划、提供生产技术, 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引导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生态管理;建立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补偿的绿色经济核算和惩罚制度, 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篇5

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认证步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是从2000年开始抓起的,在全省各县区中起步较晚。几年来,在省、市绿办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努力,先后培育、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为发展全区高效种植业,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一定贡献。

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宣传地方优势,坚定发展信心

在2000年以前,由于我们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宣传不够,致使全区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是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从宣传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入手,争取各级领导对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重视,坚定了广大群众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信心。

我区地处**省中南部,境内山低岗缓,川阔谷坦、沿河两岸土质肥沃。丰富的森林资源对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起着巨大作用,为人们营造了一个蓝天碧水的生态条件。区内无客水注入,境内又无污染型工业企业,这一切对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省农业环保检测部门对我区大气、水体和土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完全符合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要求。

因此,区委、区政府从“十五”开始,就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发展高效种植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先后成立了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绿色食品产业十年发展规划,区编委于2001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区绿色食品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分批推荐申报

在各级领导认识得到提高、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区绿办依据**区“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和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按照先易后难、分批申报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逐步推进的原则,先后申报、认定、认证了一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

到目前为止,全区共认定了一个绿色水稻基地、**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了*个绿色大米、*个绿色甜糯玉米和**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几年来,基地无公害蔬菜总面积达****亩,绿色水稻面积****亩,绿色甜糯玉米产量达***吨。这些无公害、绿色品牌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加大监管力度,提升产品档次

我区自2001年申报、认证、认定全区第一个绿色水稻基地,第一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来,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基地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和形象。

一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区绿办主动协调执法办、工商、公安、食品药品监督、技术监督等部门,从源头上严控假劣农资、高毒、长残留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禁用、限用农资流入基地,切实保护生产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合法权益。

二是我们切实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每年我们都结合冬春培训和各主要农时环节的技术现场会,对基地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并印发技术资料给每一个基地农户,使每个农户都至少有一名掌握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加强对基地的监管力度。每个基地都成立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组织,并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档案管理。我们还于去年4月,初步整合了农业、牧业、水利等产品监督检验资源。编制了**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开展了部分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其中无公害蔬菜市场质量检测、农药残留检测就进行了*次,抽样**余份,对促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对基地和产品的年检、审查工作。2001年以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绿办要求,对基地和产品及时进行年检和审查工作,对不能按规定时间年检,长时间拖延年检的产品及时进行了除名处理。

几年来,由于我们扎实、认真地狠抓了全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得到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今后,我们将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绿办的指导和扶持下,创造性地做好本区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全区绿色食品产业朝着快速、有序、协调方向发展,争取在不远的将来,使我区绿色食品产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让全区农民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攀登绿色产业高峰 篇6

从一筐鱼到几百万

延君老家在宾县松花江南岸的一个小山村。

当初上有老下有小,长年摆弄几亩地,尽管一天到晚辛勤劳动,日子还是紧巴巴。情急之下,这个不甘受穷的小伙子突然想到打点鱼试试。第一次赶上风大浪急,几十网下去,连个鱼鳞也没捞着。第二回不错,三个小时打了一花筐鲤蛋子。拎到附近畜牧场换了二十元钱。现在说这俩钱不叫钱,但二十多年前,对一个穷汉子来说,真是个意外的惊喜。这也给他以深深的启示。他沉思良久,终于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做买卖!”

这个主意得到了他的妻子陈振芬的支持。于是俩人东挪西借,凑了几百元,在屯里第一个开起小卖店,相继又做起了卖菜籽、啤酒、牲畜等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尝到了甜头,竟一发不可收,索性把土地让给亲属,全家搬到县城。先后经营煤炭、天燃气、粮油加工等。尽管在经营天燃气过程中赔了五十万,但他没有气馁,从头再来。他硬是以不服输的犟劲,经过千辛万苦,又赚回几百万。

走上绿色亚麻之路

下步咋办?凭借他多年走南闯北的所见所闻所感,经过一番缜密的市场考察后,在头脑中逐渐形成这样一种理念:人们最向往的是绿色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城乡汽车数量与日俱增。亚麻是具有防水、不易腐烂、有韧性、富弹性、最环保的天然纤维。手工编织的镂空亚麻汽车座垫具有透气、吸尘、吸湿、清凉、散热快、耐磨擦等特性,要比机编座垫好上许多倍。南方不产亚麻,而东北亚麻汽车座垫企业又是凤毛麟角,市场前景大为可观。“对,就干这个行当!”于是他便在1998年与亲属合伙在城外租赁厂房,办起了亚麻汽车座垫厂。

以延君的睿智和坚韧,加之几年时间实践的磨炼,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等已全部谙熟。在合作伙伴的通力协作下,企业越办越好。随着中国入世,尤其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省里大力发展亚麻绿色产品战略的提出,他们这块蛋糕也越做越大。在这个龙头的带动下,该项产业在全县形成了气候,先后有一百多家亚麻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于宾州大地。

面对此情此景,徐延君的血液沸腾了,创造丰功伟绩的“野心”更大了。鉴于周边县份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剩余劳力和树大分支的自然规律以及交通便利等诸方面的考虑,他毅然决定独树一帜,应招到双城开辟新的战场。公司从2004年4月开始立项,10月投产,并逐步走上正规,进展神速。

诚实守信,深得客户信赖

谁都知道,产品销售是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

为打出齐峰这一绿色品牌,让客户充分认识手工编织亚麻汽车座垫绿色环保的良好性能,进而信任齐峰,他干一看二想三。在土建的同时,便超前运作,精心设计生产出美人鱼、枫叶、九星、天路等十余种品牌系列座垫样品,而且不惜代价印制一批精美的宣传画册和光盘,广为散发,使广大用户一目了然,并寄予热切期待。全国除西藏外各省经销网点也随之得以顺利筹建。

在销售过程中,公司信守合同,供货一天不误,质量一点不差,售后及时向客户征求意见,稍有差迟,便立即改进。徐总不无感慨地说:“产品利润虽然比不得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打着亚麻幌子的化纤机织座垫,但架不住薄利多销,照样挣大钱。” 人心都是肉长的,信誉也是相互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各地用户定货时纷纷主动打来预付款,产品投入市场以来,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

徐总认为:“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其核心必须奉行以人为本,说白了,凡事要替员工着想。”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齐峰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就把三千将士吸引麾下,并能同心戮力共创绿品辉煌,这绝非一纸广告便可奏效,而是公司的人性化管理具有很大吸引力。员工按月开薪,分文不欠。新员工编织技术难免生疏,公司便安排技术人员前往分布在大庆、齐市、北安、阿城等18个市县的分厂网点现场培训,手把手传授。为解决主厂区远道员工食宿等生活问题,公司在办公大楼内辟出标准化宿舍、食堂、卫生间和开办小卖店。重大节日,主厂区都要举行篮球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楼前国旗、企旗高高飘扬,厂区水泥通道平整美观,路边花草树木令人陶醉……

在这优美的环境下工作,员工们其乐融融,为是齐峰一员而骄傲。

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篇7

(一) 绿色建筑产业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 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 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现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 95%为高能耗建筑, 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耗能建筑。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 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在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 在城镇化领域里,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优先项目。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为契机,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通过实现绿色建筑的“四节两环保”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1、政府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没有得到广泛参与重视

在当前的我国建筑行业中, 绿色建筑的开发量相对较小, 尚未形成规模, 得不到人们的认同, 如此的现状使得开发商们都不愿意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不仅耗资巨大, 利润空间还十分狭小。在近期,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势虽然较为冷清, 但还是保持着供不应求的事态。作为卖方的地产商更注重短期效应, 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 不愿意去花大价钱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品味, 所以绿色建筑的源动力十分短缺。

2、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综合性的节能减排体系尚未建立, 不能使建筑行业的环保设施综合运行, 只是简单地强调各部分的技术, 却缺乏对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的综合控制, 这样也会对市场和人民形成一定的意识上的干扰和误导。

3、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难以得到保证

当今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但很多建筑师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思和研究, 很多设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赶任务, 这就造成了工作成果质量低下。如果说设计师的设计激情不能被调动出来, 那么, 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的最重要保证就不存在了。

4、建筑改造投入欠缺

我国现阶段民用建筑还处于“自由阶段”, 缺乏对节能方面的重视。政府部门对于民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不足, 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共鸣。

二、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发展的激励策略

(一) 政策手段——政府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完善, 例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有利于绿色建筑推广的法律条款, 加强专项审查和竣工验收等相关措施及制度, 以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

2、建立有关标准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相关的实施规范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例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 从而使与施工相关的各个责任部门按照较为合理、标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3、制定有效的推广政策, 奖励先进

要重视绿色建筑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作用, 将其纳入工作重心;制定更加有效的推广措施, 财政支持绿色建筑的大范围推广, 兴建新型生态村庄;对于有损于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建筑, 增收有关税务, 以经济制裁起到警告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的环保思想教育, 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4、对绿色建筑增强模范激励

一是单体低能耗与绿色建筑的示范激励, 如“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农村农房节能改造”等;二是单项应用技术的示范激励, 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新型节能材料与结构体系应用”等。

5、研究与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编写《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 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6、加强社会各阶层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首先要加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就要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做起,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宣传力度, 开展示范性教育, 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对我们的重要性, 使人们的消费观逐渐向环保方向靠拢, 形成良好氛围。

(二) 市场手段——经济杠杆撬动绿色建筑

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高投入, 特别在前期, 地产商还没获得收益时, 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 所以虽然绿色建筑有很大优势, 长远讲对人类更有利, 但前期的巨额投资还是给地产开发商很大压力。将目光转向消费者又会发现, 绿色建筑高昂的价格, 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同时由于各项环保措施使得各种费用负担增加, 降低的绿色税收又不能抵消这些费用, 使绿色建筑的市场十分有限。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期阶段, 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 要想取得稳步发展, 有效激励政策十分重要。当前我们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是绝好的机遇, 然而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却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和强化绿色建筑产业, 为资源节约、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做出努力,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进一步探索。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兴盛, 该行业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绿色建筑的兴起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尤其是在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方面。本文拟就如何在我国建立相关的有效、成体系的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提高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产业经济,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邓雪.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建设科技, 2008, (06)

[2]李庆.绿色建筑再认识[J].建筑创作, 2008, (08)

[3]吴金升.绿色建筑需要经济政策激励[J].建筑节能, 2008, (09)

[4]仇保兴.中国的绿色建筑不是一个梦[J].绿色建筑, 2010, (03)

绿色经济产业 篇8

近年来, 作为大气污染重点防控行业, 玻璃行业先后颁布实施了《平板玻璃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26453-2011) 、《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工信部联原[2015]309号) 等文件, 《日用玻璃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玻璃纤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即将颁布实施。而“十三五”期间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强化实施, 无疑对玻璃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污染减排、产业升级、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玻璃产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定位、如何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需求及更加严峻的市场形势、如何承担起更艰巨的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重任, 已成为当前全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副会长在会上畅谈新环保法对玻璃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认为玻璃产业实施环保法, 在法律上分为3个层次:一是绿色生产, 这是最低要求, 即环保要求, 也是硬性要求;二是绿色产品, 即以绿色占领市场, 这是法律上倡导的鼓励性规定;三是绿色标准, 企业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 自觉适用和创制绿色标准, 特别是创新产品, 标准即意味着竞争优势和品牌, 一定要积极有所作为。

绿色经济产业 篇9

当今世界,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核心问题, 绿色经济将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领域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向。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愿意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引进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经济产业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绿色包装,对策研究

包装是物流增值的重要环节, 其在保护商品、塑造品牌、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已经成为物流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部分。但虚假包装、过度包装的弊端已显, 尤其是包装废弃物、不合格包装材料等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绿色包装的理念被提出, 并且在实践中逐渐成为趋势和主流。

一、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是指遵循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原料采购、原料加工、包装物制造、包装物使用到包装物废弃再回收利用的整个产品包装过程中, 均符合绿色、环保、生态、再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是一种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无公害的适度包装。

绿色包装强调两个方面的价值: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环境保护。绿色包装要求包装减量化、包装材料可再利用、包装废弃物不形成永久垃圾, 要求尽量降低包装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要求在实现包装的功能性基础上充分考虑环境稳定性的要求。另外, 绿色包装是一个不断演化中的概念, 尤其是随着材料科学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使许多包装材料从“白色”变为“绿色”, 如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应用,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 绿色包装的内涵会不断变化, 在变化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

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经济长期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20世纪中后期以来, 许多国家已经明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所以要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 需要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强调“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一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循环流程, 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包装业是消耗资源较多的产业, 同时其对环境破坏 (主要是固体污染) 也比较严重;循环经济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 以低排放和循环利用为特征, 将绿色包装引入包装业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

绿色包装对包装材料要求“3R1D”, 绿色标志成为一种无形的通行证。绿色包装也是有效规避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ISO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通用, 其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环境审核认证等6个子系统, 其对绿色产业推动巨大, 当然这也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技术壁垒, 绿色包装的推广使用可以有效规避这方面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提高我国产品的国家市场竞争能力。绿色包装也是促进包装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绿色包装促使包装资源的循环利用, 促进包装与环境的协调共赢, 客观上能够促进包装工业转型升级最终于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包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组成部分, 绿色包装产业是其发展到现阶段的自然选择。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包装产业发展, 推广绿色包装, 需要从市场主体——企业、市场客体——消费者和市场环境——政府等三个方面着力。

1.绿色包装企业方面

首先是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绿色包装材料的选择要求遵循“3R1D”原则, 包括Reduce (包装减量化) 、Reuse (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 、Recycle (包装材料的回收再生) 和Degradable (材料的可降解性) 。必须指出的是:正如绿色包装的内涵会不断变化一样, 绿色包装材料的内涵和标准也是不断演进的。绿色包装材料的可选比较多种, 其中有代表的是四种:①可降解的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材料在包装中应用广泛, 可降解塑料材料是有效降低其对环境污染的核心措施;②纸包装材料, 纸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和回收再生性较好, 但造纸阶段的污染也需要关注;③自然性包装材料, 自然性包装材料包括竹、木、草、条、秸秆等, 其属于可再生能源, 而且有地方特色, 现在在包装设计中受到广泛关注;④食用性包装材料, 主要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的包装, 其可直接食用被人体吸收, 目前技术层面已经可以达到应用。

其次是绿色包装方式的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材料需要绿色包装方式的推广, 其要求包装产品制造的绿色和材料消耗的最低化。目前在绿色包装方式应用上主要应该一方面可以使用可多次重复使用的绿色包装方式, 另一方面应用集合包装方式, 诸如托盘集装、集装箱集装、框架集装、集装袋集装等都可以降低社会成本, 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推广。

2.政府方面

一是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活低能耗、资源利用高产出的角度宣传循环经济理念, 让消费者接受循环经济、低碳生活, 鼓励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包装材料、推广使用绿色包装方式。

二是政府制定绿色包装方面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和消费者接受绿色包装, 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或补贴;同时对在包装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或者二次污染进行有效的约束, 从惩罚、禁止的角度鼓励绿色包装产业发展。

三是合理配置绿色包装资源, 以绿色产品认证等形式激发企业应用绿色包装的兴趣。绿色产品的认证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 这是企业塑造品牌、创造高额利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将绿色包装的应用列入绿色产品认证的考核范围, 促使企业自觉应用绿色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

3.消费者方面

绿色包装与人们的健康、生存、生活密切相关, 因为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各类包装, 绿色包装产业化离不开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而且从市场角度来看消费者的接受和追求正是绿色包装产业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多数消费者对价格高的绿色产品认识不够, 当然绿色认证的权威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消费者要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 自觉接受并选择绿色包装品, 使绿色消费成为主流, 这将从基础上促进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嘉, 李纶, 陈亮.绿色包装与循环经济略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52-54.

绿色兴宁 产业兴林 篇11

2010年,全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亿元。

兴宁区拥有林地4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36%,拥有公共绿地287.95万平方米,人均绿地达到15.25平方米,辖区范围内处处都是树的世界,花的海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辖区内的朝阳花园、人民公园、狮山公园,是人们很好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广西药用植物园、乡村大世界、嘉和城、九曲湾温泉、凤凰谷等景区,则是最受欢迎的森林休闲和乡村采摘场所。

近年来,在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各有关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兴宁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这一主题,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334.82万元,有力地推进了造林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城区的绿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首府南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单位”、“首府南宁争创‘联合国人居奖’突出贡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造林绿化成效显著

城镇园林绿化方面。2006年以来,兴宁区每年认真组织实施南宁市种植百万株树木工程,5年间建成区累计新增绿地46.89万平方米,累计新增种植大中规格乔木15.4万株。2010年末城区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了2092.7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了41.86%;公共绿地面积为287.9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15.52平方米;义务植树尽责人数累计达到了45.34万人次,收到代劳植树费30.75万元;累计创建花园式单位53个,累计创建绿化达标单位98个。

营林生产及生态方面。2006年以来,全城区累计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65万亩,完成迹地更新5.86万亩,完成四旁零星种树15.62万株,完成义务植树178.9万株,完成中幼林抚育16.07万亩。2010年末,全城区共有371个木材加工(销售)经营场所,林业总产值达到了6.1668亿元。5年间,全城区累计建设沼气池7771座,建户农户达到1.93万户;建设沼气服务网点10个,服务范围涵盖了所有的重点村屯。

林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速生丰产林产业逐年扩大。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营造绿色银行,是林业发展的最佳方向,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途径。在城区各级各部门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公司租地造林、公司+农户合股造林、农户联合造林等方式,全城区目前种植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到到20万多亩,实现了每山皆绿、四季皆绿的目标。5年來,累计进行林木采伐33.5万立方米,其中2010年采伐量达到10.36万立方米,年产值达到6000多万元。速生丰产林产业的发展,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促进了劳动就业以及交通运输、加工生产等行业的发展。

花卉苗木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兴宁区党委、政府把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造出了“三条线”(“十里花卉长廊”至邕武路花卉苗木基地;路东村至九曲湾农场公路一带;昆仑大道三塘至五塘路段及邕宾二级公路一带)和“两个市场”。“两个市场”(广西花鸟市场;药用植物园花鸟市场)。2010年,全城区花卉苗木种植面积约13276亩,涉及花鸟市2个、花卉苗木企业860个(含花店)、种植户200个,从业人员5200多人,产值约为3.92亿元。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培育出经济新的增长点。

通过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兴宁区的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绿化美化工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兴宁区的公园、街道、庭院、乡镇、村屯,繁花似锦是时常景象,绿树成荫是四季光景。

绿色经济产业 篇12

1 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在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以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友好相处为前提, 积极倡导人们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中进行减量化 ( Reduce) 、再利用 ( Reuse) 、资源化 ( Recycle) 活动的一种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并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的经济产业链, 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危机和与日俱增的环境压力, 以资源的集约利用为目的而进行的产业链的搭接、延伸, 使产业链丰富, 作用更加重大。

根据孔鹏志等[1]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定义, 将绿色建材产业链定义为: 在建材产业中, 以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为手段, 以价值增值为导向, 以环境友好为目标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链式企业组织形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同时具有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 其结构属性表现为: 将原本单向开放的线性产业链条变换为循环闭合的产业链环, 通过对废弃建材的资源化处置, 使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逆向回流; 其价值属性表现为: 通过对废旧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创造出新的经济收益, 实现了价值的回流, 不在将建材使用、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代价置之不理, 而是将其纳入该产业链中, 不在仅仅考虑其经济价值, 而是上升到了社会环境价值层面。

2 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链与传统建材产业链的比较分析

传统的建材产业链是单向线性的产业链条如图1 ( 见下页) 所示, 原材料进入资源市场, 经过生产加工后投放到产品市场, 然后经过销售到达使用者手中, 最后转变为建筑废弃物垃圾, 是典型的“原材料———生产———使用”的开放式线性链条形式, 没有考虑废弃物回收利用, 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再对图2 ( 见下页) 进行比较分析, 建筑原材料不仅包含传统原材料还包括对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进行资源化处理后的再生原材料, 该产业链转变成了“原材料———生产———使用———再生利用”的闭式链环, 使整个产业链更加丰富化, 这样引导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 符合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博弈分析

可以总结出无论传统产业链还是绿色建材产业链涉及主体代表都有政府、企业和客户, 实际上客户对物质和环境的消费并不必然的推动物质减量化发展, 因此客户对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的发展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同样, 企业只有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才会考虑代际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反, 政府作为集体利益的维护者, 应充分发挥其理性作用, 维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 激励或者惩罚企业, 从而实现资源材料的再生利用, 促进绿色建材产业链环 ( 如图2) 的形成。

3. 1 博弈分析的基本假设

为了更好地分析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 提出如下假设:

( 1) 绿色建材产业链中的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特征, 不能完全对外部信息进行掌握, 决策时会存在失误, 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可能使企业最优决策远离最优方案。

( 2) 企业所具有的理性层次属于慢速学习类型, 而不是快速学习类型。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开展绿色建材创新的意识仍然较差。

( 3) 由于企业各自独立进行生产决策, 因此我们将其博弈关系定义为同时决策、反复进行的静态博弈。

3. 2 静态博弈分析

绿色建材产业链与传统建材产业链的区别在于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 故本文重点分析此环节上垃圾回收利用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博弈关系。上下游企业的合作是构建绿色建材闭口产业链, 实现建筑废物再生循环利用的关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将施工过程中和建筑物报废拆除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为建材生产企业所需的原材料, 提供给建材生产企业使用。但由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加工处理废弃物的过程需要消耗资源, 也可能需要新增设备和技术投资, 设单位投资成本为b。因此,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另一个选择是不合作, 即采用粗放的方式填埋、焚烧垃圾, 支付成本c。而建材生产企业的合作行为表现为购买经由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 它需要支付采购成本a, 否则视为不合作, 将从原有途径获得原材料, 投入为d, 具体见下表1。

根据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与建材生产企业的不同策略选择时支付的相对大小, 表1 中的博弈会有不同的均衡, 但惟有 ( 合作, 合作) 这一纳什均衡才能维持绿色建材闭口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利用。因此, 我们只关心实现 ( 合作, 合作) 均衡需满足的条件。由表1 看出, 实现均衡条件为: a - b > - c, 其经济意义为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收益a需要大于其增量成本 ( b - c) , 同时a < d, 即建材生产企业从废弃物处置企业处的采购成本a需低于原有途径的采购成本。满足上述两点, 需要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将其增量成本控制在及其小的范围内, 使再生利用的原材料价格低于建材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价格。

3. 3复制动态进化博弈分析

设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比例为: x ( 0 ≤ x ≤1) , 则选择不合作策略的企业所占的比例为1 - x。企业间的复制动态进化模型及推导过程如下:

对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来说, 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平均期望收益为:

选择合作策略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经静态博弈分析知道, 为实现绿色建材产业链循环经济的目标, 达成合作的前提是a > b - c, 故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相位变化如图3。

图3 说明, 某一初始时刻的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比例为, 合作型企业在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群体中达到一定规模, 由于进行废弃物再生利用的效益明显, 其示范效应和效仿效应逐步加强, 该类合作型企业逐渐增加, 最终以的概率收敛于x = 1. 。x = 1 时, , 这些条件构成了微分方程的“稳定特性”, 纳什均衡 ( 合作, 合作) 的策略得以验证, 因此, 动态复制的结果是建筑垃圾废弃物处置企业均会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当x在, 合作型建筑垃圾处置企业的数量会出现逐渐减少的情况, 并最终稳定在x = 0, 即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会最终消失。这些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合作策略的消失主要原因是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比例不充分, 很难在企业群体中起到示范和被效仿的作用, 由于企业群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无法清楚了解对方的成本状况, 所以会认为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再生利用是不经济的, 这种观念阻碍了其他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对合作策略的选择。

同理, 对于建材生产企业来说, 选择合作与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平均期望收益为:

选择合作策略的建材生产企业的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经之前的静态博弈可知, d > a, 故建材生产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相位变化如图4。

对于建材生产企业而言, 只要a

从上述分析得知, 该复制动态结果为所有建材生产企业均将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这是因为只要建材企业的供应链是有利可图的, 它就会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的原材料, 而在企业群体中, 只要有选择合作策略的企业出现, 其采购行为容易被其他企业观测, 故示范和效仿效应立即产生, 建材生产企业最终全都转化为合作型企业, 但是这演进过程基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定价。

4政府行为对进化博弈的影响

基于企业的“慢速学习”理性特征的假设, 运用进化博弈复制动态模型进行分析, 得出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的演化路径, 可以看出企业将自发逐渐转化为合作型企业, 但是这主要取决于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增量成本及原材料定价, 再无政府干预下, 较难达成上述的演进路径, 故引入政府补助、环境污染惩罚, 考察其对企业动态演化路径的影响。

4. 1引入政府补助的影响

引入政府补助, 假设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补助为s, 给予采用由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为t, 则表1 的支付矩阵将发生变化, 见表2。

相应的, 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将发生改变:

根据b - c - s ≤0, b - c - s > 0 两种情况, 对应两种不同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复制动态相位图。由图5 ( 1) 可得, 当b - c - s ≤0 时, 表示政府的补助已经超过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增量成本, 只要出现合作型策略企业的示范, 该企业集群就将收敛于x =1, 即所有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在政府高额补助下, 最终都将进行建筑废弃物的再生循环利用。由图5 ( 2) 可得, 当时b - c - s > 0, 虽然仍有的可能性使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收敛于非合作企业, 但是这个概率小于没有政府补助的可能概率。[5]

可以看出, 政府补助促进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向合作型群体的转化, 当合作型企业比例x落入区间内, 企业会以一个更大的概率向合作型企业演进。同时, 在b-c-s>0的条件下, 仍有部分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尚未觉察其经济效益, 不愿意进行建筑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

同理, 对合作型建材生产企业有:

此时分两种情况, t≥a - d和t < a - d, 如图6 所示。当t ≥ a - d, 政府对建材生产企业的补助已经大于其采购所增加的成本, 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所有建材生产企业都会最终演进为合作型企业。当, 即政府的补助还不足以完成弥补建材生产企业的增量成本, 由图6 ( 2) 可以看到, 企业会以t a-d的概率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但仍有部分企业拒绝合作。

综上可以看出, 在引入政府补助后, 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和建材生产企业都更加倾向演进为合作型企业, 且补助额度的高低影响了企业的增量成本和原材料定价, 对企业的演进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

4. 2引入环境污染惩罚的影响

采用环境污染惩罚措施, 与政府补助的效应是相同的, 采取的方式确是相反的, 政府补助是对采用循环再生的企业进行经济支持, 而环境污染惩罚则是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经济制裁, 对采用粗放式处置建筑废弃物的企业给予罚款m, 此时支付矩阵如表3所示。

由于建材生产企业的支付矩阵没有变化, 故在此只讨论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 合作型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的复制动态微分方程变为:

从图7看出, 当合作型企业进入区间, 将已概率向合作型企业演进, 这一概率大于引入环境污染惩罚前的概率, 说明环境污染惩罚措施确实对建筑废弃物处a置企业向合作型企业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5 结论

本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 结合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概念解释了闭环绿色建材产业链内涵, 并将其与传统建材产业链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绿色建材产业链是绿色建材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模式。通过对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主体的进化博弈分析得出, 企业主体的合作行为取决于进行建筑物再生利用的增量成本, 依靠企业主体的自发行为较难实现合作均衡, 故引入政府主体行为, 发现在政府补助和环境污染惩罚措施下, 企业主体向合作均衡演化的概率增大, 故政府主体在建筑废弃物再生循环利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是绿色建材闭环产业链影响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发挥好其调控作用, 制定恰当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支持, 使建材产业向循环经济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孔鹏志, 杨忠直.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循环经济闭环产业链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9) :132-136

[2]于斌斌.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 32 (11) :45-48

[4]胡绍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非合作博弃分[D].复旦大学, 2008

[5]陈瑾瑜, 王朝全.博弈论在构建生态产业链中的应用分析[J].生态经济, 2007 (10) :87-90

[6]芮隽, 汪霄.既有大型公建节能改造中的进化博弈论分析[J].生态经济, 2010 (5) :150-152

[7]罗梦醒, 刘艳涛, 刘军.绿色建材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建材科技, 2009 (4) :80-83

[8]屠立辉, 瞿富强, 李慧慧.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我国成品住房推进工作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 2011 (25) :2-6

[9]刘轶芳.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8

[10]包菊芳.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价值链重构研究[J].技术经济, 2007, 26 (4) :14-17

[11]KAMPSTRA R P, ASHAYERI J, GATTORNA J L.Realitie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6, 17 (3) :312-330

上一篇:毕业舞蹈论文下一篇:液体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