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2024-07-01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共12篇)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1

引言

自20 世纪70 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在逐步地深入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发展使绿色建筑的发展渐成体系,且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中的体现,并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现阶段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由宏观层面的研究向微观市场推进转变,而外部经济性是绿色建筑向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障碍性因素,如何针对外部经济性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分析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外部性内涵

外部性最早由马歇尔在其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后庇古对外部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今外部性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环境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等研究中。道格拉斯认为,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承担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或者称是外部经济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能给社会其他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但其自身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而受益者无需付出任何代价。反之则是负外部性,或者外部不经济。一般来说,外部性的存在通常是指市场机制中无法合理的配置经济资源,即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需要政府适度的政策干预。

(二)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分析

1.绿色建筑的内涵简析。我们一般上所说的绿色建筑是指依据国家出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定义的,即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但从广义上来看,绿色建筑的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其他相关的建筑也相应而生,如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与此同时,传统建筑的改造,如建筑的节能化改造,屋顶绿化等,这些建筑严格来说与绿色建筑还是有所区别的,其并不一定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但从更深层次上来看,这些建筑也应纳入到绿色建筑的发展中去,最终落脚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表征。(1)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绿色建筑生产的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商参与绿色建筑的生产与发展时,绿色建筑的产出对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的环境经济效益是开发商无法得到的回报。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因其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及保护环境等特征,其存在与运营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此外绿色建筑的生产与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病问题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防治城市病所形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打造低碳、生态、宜居、健康的现代城市等具有积极意义。企业对绿色建筑进行投资或者进行绿色化改造,不仅仅是占领未来建筑领域的制高点,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2)消费的外部经济性。消费者购买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实现居有所居的目标,更是一种需要层次上的提升,满足了消费者对现代生活品质、时代潮流的追求,亦是新的生存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享受观在绿色消费领域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消费除了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效用外,亦使消费者拥有了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保效益,如减少了整个社会能源的使用,减轻了大气污染。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环保功能的消费并不能排除周围其他人从中获得的环境收益。这既是绿色建筑外部经济性的表现,也是其准公共物品的表现,在日常中难免于“搭便车”现象的发生。

绿色建筑的生产与消费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并不会因此而向绿色建筑参与主体支付报酬,绿色建筑投资与消费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收益要大于绿色建筑参与主体的个人收益。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并不能享有其全部社会效益,却承担了相应的社会成本,绿色建筑的生产与消费因此就有了外部经济性,故而外部性绿色建筑发展与推广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当绿色建筑存在外部经济性时,绿色建筑的市场均衡产量要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因而外部经济性问题也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外部经济性的存在,绿色建筑的供给量与消费量并没有达到市场最优,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因而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并不能够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就能够达成,更重要的是政府适度的政策干预,通过相关激励政策的实施,来实现外部经济性的内部化,从而达到市场最优。

二、绿色建筑推广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相关统计资料,2012 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99 425 万平方米,但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面积仅4 094 万平方米,仅占全国建筑面积的4.12%。尽管绿色建筑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具有优势,且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但是在现实推广中依然存在不少制约性因素。

(一)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知识

近些年来,虽然政府从宏观层面加强了绿色建筑的推广与发展工作,但是尚未将发展绿色建筑工作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目前,虽然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大量绿色建筑的宣传工作,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数人对绿色建筑概念仍比较模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仅限于节能的、有植被绿化的建筑,全民认知度不高,且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理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不充分影响了绿色建筑的运用和推广。

(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拉高房价,长期经济效益不明显

张巍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绿色建筑的成本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最为关键的因素。孙大明等通过对相关绿色建筑项目的分析,一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2.6%,二星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4.8%,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为9.6%。开发商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及绿色建筑材料,必然会增加建筑物的生产成本,从而会拉高房价,现有的绿色建筑中高端建筑占有多数,且主要是面对高收入水平者。虽然绿色建筑的长期经济效益回报大,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建筑的寿命周期短,且市场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开发商更加注重的是短期利益的回收,并不注重长期的环境效益。

(三)激励性政策不完善

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使得仅仅依靠市场调节的力量是无法达到最优生产水平,因而需要国家政策的适度干预。虽然针对外部性的政策主要有强制性和经济性两种,但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标准执行并不是强制性的,企业拥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因而绿色建筑的推广就应主要依靠经济性政策的激励。现有的激励性政策主要是针对二星级以上的绿色建筑,但激励强度并不大,二星级建筑奖励45 元/ 平方米,三星级建筑奖励80 元/ 平方米。依据最新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调查,二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为88 元/m2,公共建筑增量成本为268 元/m2,三星级住宅建筑增量成本为196 元/m2,公共建筑增量成本为494 元/m2,奖励仅占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的45%左右,公共建筑尚不足20%。在相关的经济性政策中,如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方面并没有细则出台,相关政策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

(四)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不健全

政府在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由于长期积累下来的制度性的问题,致使绿色建筑在政策制定和配置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另外,在监管和协调机制上的不完善,使政府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引导作用大大削弱。虽然目前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关于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但是,由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时间尚不长,整体上而言,依然存在不少欠缺。且目前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执行不是强制性的,需要政府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通过相关法规的制定积极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以不同的激励措施来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三、基于外部经济性的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许多建筑均属于非绿色建筑产品,具有外部不经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能源消耗。而绿色建筑则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即绿色建筑的社会收益大于绿色建筑参与主体的私人收益,因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鼓励生产者扩大生产以达到社会合意的需求量,从而实现外部性内部化。针对外部性的政策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强制性政策,另一种是经济性政策。不论何种政策,其最终目标应是消除传统建筑的外部不经济,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实现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内部化。

(一)强制性政策

强制性政策通常是指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强制执行来达到一定的目标,即管制。但是这种强制性政策实现目标的手段不够灵活,而且强制性政策对每个生产者都强制性的实行同一个标准,如果不考虑各个生产者之间的成本差异问题,则有可能会对绿色建筑的推广产生反作用。强制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目的在于保障与规范作用。

强制性政策主要集中在法律规范和标准执行两个方面:(1)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并规范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2)制定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强制性的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在中国绿色建筑领域应用不多,主要是针对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领域。由住建部印发的《“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自2014 年起,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商业开发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经济性政策

经济性政策是激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最主要的政策手段,主要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两种,强调通过市场来解决绿色建筑的外部性问题。通常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种激励政策鼓励通过市场信号来影响政策对象,以作出行为决策,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从理论上来说,设计得当并得以实施的经济激励政策能以更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绿色建筑的推广。按照激励对象的不同,绿色建筑的激励导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需求端的激励政策,激励对象为消费者;另一种是针对供给端的激励政策,激励对象为绿色建筑开发商。

1.需求端的激励政策。在绿色建筑的消费中,购房者是形成绿色建筑需求的主导因素,因而也是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主要导向者。需求端的激励政策应该主要面对中低收入者实施,而对于高收入者,价格并不是购房的主要因素,更多的追求的是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舒适性、增值潜力及交通因素等。中低收入者更多的是刚性需求,对价格相对敏感,经济性激励政策对其是否购买绿色建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采取针对消费者的激励政策,其优点是不仅能通过价格信号的传递作用,拉动绿色建筑的开发,而且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逐步培养大众的绿色消费意识,树立绿色、环保观念,有利于从更长远的角度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刺激绿色建筑的消费需求:(1)财政补贴,政府通过直接货币补贴政策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刺激需求的增加。(2)税收减免,减征或免征契税。(3)贷款利率优惠,对购买绿色建筑的消费者在办理住房贷款时享受利率优惠政策。针对消费者的激励政策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购房成本,对消费者行为具有较强的调节与导向作用。而对于非绿色建筑,政府可以通过征收能源消费税,增加消费者的购房成本。当绿色建筑与非绿色建筑之间的价格差越小时,消费者倾向于绿色建筑的可能性就越大,因而积极的激励性政策能够有效地引导消费者向绿色建筑的选择。

2.供给端的激励政策。在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占有绝对的支配和主导地位,对开发商的激励能够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市场供给。因而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性政策能够激励开发商开发更多的绿色建筑,激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变开发商承担的绿色建筑成本,其结果是市场上绿色建筑的产出增加。

针对开发商的激励政策主要有:(1)财政补贴,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识标准的建筑实行补贴,直接补贴相应的货币金额。该政策激励的直接性强,但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2)税收减免,在相关税收上予以减征或免征,如减征或免征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附加费等。(3)贷款优惠,目前房地产开发对银行资金需求力度相当大,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开发商在利率上予以优惠,能够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亦可以通过中央财政贷款贴息政策来降低开发商的成本。(4)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开发商给予容积率返还,增加其收益。(5)设立绿色建筑专项基金,对绿色建筑的投资与开发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开始由宏观层面的政策设计、标准研究阶段向市场推广阶段转变,而外部性是绿色建筑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性因素。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的政策有多种,但从市场经济效率和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现实角度来看,经济性政策和基于供给端的政策要优于强制性政策和基于消费端的政策。但在实践中,不同地方的外部环境不一定相同,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也就应因地而异,因地制宜,灵活性地使用各种政策。但不论何种政策,其最终的目标落脚点就是使绿色建筑外部性内部化,达到市场最优,实现绿色建筑在市场的推广。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2

3评价体系的.构建内容

3.1开发商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

绿色建筑开发商的增量成本,主要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的六个方面来考虑[4]。绿色建筑为实现这六个方面的要求所增加的成本就是绿色建筑开发商的增量成本。如果开发商对绿色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分析评价,能够看出,绿色建筑的成本投入量虽然高于一般建筑,但是其运营管理阶段的使用管理成本却很低,同时,能减少大量的资金和能源利用[5]。另外,开发商对土地进行改造时,利用绿色建筑施工时采取了各种技术措施将大部分建材回收利用,同时,这也增加了开发商的利润空间[5]。最后,用于绿色建筑与非绿色建筑的价格差别,开发商可以获得较大的差额利润。

3.2消费者的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

消费者在购买绿色建筑时,付出的多于其购买一般商品房的费用,称为消费者的增量成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开发商将其增量成本转移在房价上;二是,因为绿色建筑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和措施,使其运营管理成本增加;三是,绿色建筑在拆除时,使用了一些技术方法和措施而增加的费用[6]。消费者在使用绿色建筑过程中,获得的多于消费者在使用一般商品房时的收益,称为消费者增量效益。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因为绿色建筑采用了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了许多能源消耗和维护费用而增加的收益;二是,由于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而使消费者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并获得良好的环境和健康效益[6]。

3.3社会效益

在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内产生了较好的外部效益,可是开发商却不能得到所有的外部效益[5]。主要指绿色建筑以节能环保为理念,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以及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通过上文对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三方的费用效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绿色建筑具有非绿色建筑所不具备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绿色建筑成本的承担者,绿色建筑的开发商当然希望其产生的除经济效益以外的其他效益,经过一些手段也转化为自己的经济效益,而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从绿色建筑中获得的环境效益,也为周边小区的居民所共享。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各参与方对绿色建筑持消极态度。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使绿色建筑更好地被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接受,需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以此对开发商和消费者进行激励。

4结语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本文从绿色建筑的相关方入手,分别站在开发商、消费者和社会角度,并对其进行费用效益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去激励开发商和消费者,这样开发商和消费者可以获得一些政府补贴和奖励政策作为自己的增量收益,而这些政府补贴和奖励可以看作是绿色建筑带给社会的增量成本,通过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使绿色建筑的相关方可以更清楚地对其进行经济分析评价,对推广绿色建筑和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评价起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邢莉燕,赵田田.浅析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J].价值工程,2013,(36):116-117.

[2]刘秋雁.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研究———基于碳排放量的角度[J].建筑经济,2014,(1):97-100.

[3]宋情情,李天航,陈敬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以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一中学为例[J].福建建筑,2015,(6):118-122.

[4]金龙,杨星光,姚浩.绿色建筑的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建筑经济,2013,(4):82-84.

[5]陈偲勤.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与效益以及发展对策[J].建筑节能,2009,37(10):53-56.

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建筑发展 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60

低碳经济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学者甚至断言低碳经济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即低碳革命,它与全球各个国家息息相关,没有谁可以独善起身。由于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同时,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

一、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

1.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要有效控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推行低碳经济被认为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2.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对建筑业的影响

1.建筑节能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低碳经济在给全球建筑业的发展带来重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机遇,从世界范围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都已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重点。我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2005年下降46%的基础上,到2020年,比2005年再下降40—45%,而且仍将同“十一五”规划一样,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接受法律和舆论的监督,保证承诺的实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可见,建筑节能是我们国家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工作潜力非常大。建筑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而且是刚性排放领域,一旦现在建造的建筑不节能,今后再修正难以改变。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都刻不容缓!

2.发展绿色建筑是低碳经济的目标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节省相关能源的投资、提高系统可靠性、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贫困、改善当地和房屋的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带动就业,可以说,绿色建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拓展和优化。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兴起,既是形势所迫,顺应世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潮流的重要战略转型,又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不仅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未来发展,绿色建筑既符合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日益体现出愈来愈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绿色建筑是低碳经济下建筑的发展方向

1.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政府应承担起行政责任,充分调动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环保意识,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各项措施的落实及绿色建筑的发展。

2.示范工程要贴近民生

我国自2008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双百示范工程以来,已经有多项工程入围,据悉,北京奥运场馆,上海世博会工程,广州亚运会工程均在其中。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不应该只在大城市,只是大项目,小城市小项目难见踪影,这样就很难普及推广,示范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即使数量少,也应该尽可能照顾到面上,使之均衡分布,这样可以让更多业内人士及普通老百姓都能就近有机会去看,去接触,切实感受到绿色建筑就在我们身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示范的作用会更好,效果更明显。

3.绿色建筑规范要着眼现实

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只是凤毛麟角,在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上,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越很长的气候带,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环境,经济发展也不均衡,绿色建筑设计人才严重不足,某些单项技术与系统设计整体水平还不高,全社会包括建筑业内人士对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的认识还很缺乏,观念和思维方式还没有转变过来,目前只是停留在政府层面的节能减排目标上,真正能把节能减排目标落到实处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4.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价值观

绿色建筑需要政府重视,更需要建筑全寿命周期中涉及的所有参建单位以及全社会都来积极参与并关注,改变过去高碳经济下的生产模式,建立统一的绿色建筑价值观,共同承担起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建筑设计师不能仅考虑技术设计、开发商不能光考虑盈利、施工单位不能只考虑进度与利益问题,利益各方应该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以实现绿色建筑目标为中心,通盘考虑,将传统的各自为政,变为多方多专业合作模式,才有可能实现绿色建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 绿色建筑编写组 绿色建筑 [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简介: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4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通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 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 设计出低能耗建筑。其主要特征: (1) 少消耗资源。设计、建造、使用要减少资源消耗; (2) 高性能品质。结构用材要有足够强度、耐久性、围护结构及保温和防水; (3) 减少环境污染。采用低污染材料, 利用清洁能源; (4) 长生命用期; (5) 多回收利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 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技术人员通过引进、消化、借鉴, 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 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 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 中层为铝, 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 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 它有不会生锈, 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 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2 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 尚未扩大到整体。徐州市虽然正在努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 徐州市新城区已经被评为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示范区”, 但绿色建筑的发展仍未普及。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 (2) 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 (3) 政府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4) 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 (5) 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

3 徐州发展低成本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徐州市作为江苏北部核心城市, 正在从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 建筑业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因此, 绿色建筑是徐州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低成本路线, 减少资源的利用, 提高建筑产业的综合效益, 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建筑经济价值, 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徐州的绿色发展模式。

4 徐州发展低成本绿色建筑的途径

徐州作为江苏省第二大城市, 国务院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了徐州的定位是建设以工程机械为主的国际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中心, 成为淮海地区的中心城市。徐州的发展已从原来的以煤炭等易产生污染的行业为主转为向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位于我国南北方交接地带, 就气候条件而言, 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徐州地区的建筑不要求强制供暖,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绿色建筑的低成本化。既要考虑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的核心内涵, 又要做到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优化。具体实现过程应考虑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从建筑选址、用地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建筑的使用等几个阶段综合考虑。

(1) 建筑选址和用地规划, 这是从政府决策层面来考虑, 结合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部署, 根据徐州发展的总体规划来设置具体建筑工程的位置, 避免建筑在未到寿命期时就要拆除重建, 这种现象在我国时常出现, 一旦发生, 即使建筑本身够节能, 错误决策也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2) 应做好建筑设计工作, 选择优秀的设计人才, 通过对建筑构造的优化利用, 对影响建筑节能性的关键部位进行重点设计和改良。如建筑的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会影响建筑总体能耗的40%, 窗户及幕墙的设计也要遵循节能适用原则, 不应为了追求美观而选择大面积的落地窗或幕墙, 造成冬冷夏热的效果。应综合考虑窗户设置的位置、构造、朝向、及玻璃的选用。此外, 窗户的安装水平、密封效果都会影响节能效果。另外还要考虑建筑的通风系统、太阳能的利用、绿色植物的配套及水循环系统的设计等。

(3) 优先选择低成本的节能材料。严禁粘土砖的使用, 多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保温材料。在保温效果和材料成本之间权衡利弊, 选择经济适用的材料, 如果节能材料本身价格昂贵, 从经济角度而言也就不算节能了。

(4) 应注重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管理, 这是将合理规划、优秀设计、适用材料付诸实践的过程。工程管理人员应经过严格的培训,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负责的工作态度。项目开工前, 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对工程进度进行统筹安排, 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培训, 通过良好的施工质量来实现建筑的节能效果。

(5) 应考虑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耗费。对绿色建筑的错误理解是:建筑本身的建造过程节能环保, 事实上, 由于建筑的使用年限一般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在建筑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做到低能耗, 才是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做到了节能环保。

(6) 还应考虑建筑物的回收和处理, 即当建筑寿命期满, 剩下的不应该是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 而是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

5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评价

目前, 我国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仍沿用2006年的文件, 即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绿色建筑评价: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这六大评价指标重点强调了技术层面和材料层面的评价, 没有突出绿色建筑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国外的评估体系如美国LEED、英国BREEAM和法国HQE也都把评估重点放在技术和能耗方面, 而德国的DGNB评价体系和加拿大的GBTOOL评价体系在技术和能耗评价之外都将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作为绿色建筑不可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和考虑。

绿色建筑的生态质量表现在:水、材料、自然空间的使用、污染物、危险物和垃圾的回收和处理。社会功能表现在:热工舒适度、空气质量、声学质量、采光照明控制、个性化需求、社会环境和环境设计的协调。经济质量体现在:使用期内的耗费、面积使用率、使用灵活性和价值稳定性;此外还有微观和宏观质量控制、风险预测、扩建发展可能等。绿色建筑成本是从建筑成本、运营成本和回收成本三方面进行动态计算, 这样能从全生命周期来考虑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能,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

6 结论

徐州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态势, 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应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划出发, 优化决策和设计方案, 优选适宜的建筑材料, 经过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来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性。徐州绿色建筑的评估应将建筑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综合考虑, 从建筑全生命周期动态考虑建筑成本,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的低成本化。

摘要: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 建筑材料的不断更新换代, 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模式, 本文在简要阐述绿色建筑的基础上, 结合徐州地区的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 初步探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及其经济可行性。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保,必要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玲.基于费用效益分析的绿色建筑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2]傅岩.绿色建筑发展策略与高效益用地规划的互动[J].同济大学, 2009.

[3]黄竑榕.低成本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初探[J].广西华蓝设计有限公司, 2010.

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 篇5

低碳经济的特点表现为能耗少、排放少、污染少,主要以灵活应对碳基能源给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为重要要求,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为根本关键。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善生产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广泛使用节能技术以及完善温室气体排放、处理技术,以推进我国低碳产品开发步伐,最大限度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行低碳经济除了能满足人们对自然资源越来越大的需求,也充分体现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以及改善社会环境的巨大决心。而从一方面看,绿色建筑又是低碳经济下的重要产物,它的出现在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2低碳经济与绿色建筑

1.2.1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的能源使用

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的能源选择因环境而异,但总的来说,必须要以节能为根本核心。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能源去支撑建筑照明、暖气系统的建筑来说,能源即生命,这些高能耗建筑除了造成能源使用紧张,还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60%的全球能源都用于建筑生产和使用,因此,为了降低能耗,人们开始倡导在低碳经济下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能源使用、设计观念及技术选择都与传统建筑生产存在较大差异,它倡导改善传统的建筑生产观念,大力使用节能技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注重新能源的开发,让新型建筑减少对能源的依赖,降低建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基本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最终实现低碳生产。据统计,全球环境总污染中约38%的环境污染都与建筑生产及使用有关,这类污染主要包括光污染、电磁污染和空气污染。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切实保护环境,人们开始倡导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是综合整个建筑生命的全面性考虑,它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必须要得到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充分掌握该建筑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以采取特定手段保护环境。首先,绿色建筑十分重视新型材料,如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等的开发和优化,以实现建筑热环境性能的提高。例如在建筑的内外墙的空气层中,使用高效的热发射材料,将红外射线有效反射出去,实现建筑保温隔热。我国部分绿色建筑已引入国外新型的热反射膜去实现建筑节能;而且,绝大多数建筑都采用高效节能的墙体,如节能玻璃与硅气凝胶等,最大程度实现节能。此外,我国近年也在积极研究收集再生能源的技术,制造出可以储存、回收太阳能、核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装置。如我国部分城市已建成太阳能恒温式住宅区,该类建筑主要以建筑物自身作为太阳能收集器,实现建筑内部的取暖制冷。

1.2.2碳经济下绿色建筑的设计考虑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人类已开始利用机械设备去改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无疑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高能耗、违背气候节理的建筑物,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有效降低现今运行的建筑模式给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更为注重建筑环境和气候变化,针对人们所取环境,设计出最为满足人们舒适要求的建筑。实际上,人们想要的舒适健康生存环境在缺乏新型机械设备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获得的。正如我国常年严寒的陕北地区,当地特色建筑———窑洞即使在-24℃的温度下也能维持17℃左右的室内舒适气温;而在西双版纳建造的干阑住宅区,尽管在高温炎热的气候环境下,其建筑内部依旧维持着舒适荫凉的温度。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的设计观念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再生能源,通过一系列的辅助设备进行生产使用。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都是采用太阳光进行照明,通过空气流动实现室内制冷,采暖则通过相关设备获得。另外,通过太阳能加热也可以实现建筑采暖,利用风压、太阳浮力能实现建筑室内自然通风,而制冷则是利用水分蒸发。在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点就是地方气候特点,将建筑所处环境气候包含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当作额外的资源,以实现气候资源的有效利用,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这也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本质。

1.2.3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的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它具有高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其采用的建筑外层材料与结构,这类材料、结构不仅要能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以收集、转换自然能源,有效避免自然能源的流失;还要具备一定的气候调节能力,尽可能地降低、减缓、消除或改变气候变化给建筑温度带来的波动,让建筑室内温度长期稳定。要想实现低碳经济下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不得不依靠先进建筑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的基础材料是环保节能材料,因此建筑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绿色建筑所需的全部材料与施工技术,随后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环保、节能评估,针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科学合理的技术改良措施,让建筑设计更满足环保、节能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自动化、信息、新能源以及新材料技术日趋完善,并且在绿色建筑生产使用过程广泛应用。目前我国部分建筑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将有机体原理引入到结构设计中,将光导纤维埋置在混凝土结构当中,以实时监测建筑构件在各种荷载作用的受力情况,再对混凝土进行自我修复,并加以运用。而绿色建筑采用的表面材料,利用其自身的综合性组织进行呼吸,以净化建筑室内空气,同时降低室内温度,实现环境保护,建筑内部多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进行百叶窗调整与空调系统风口阻挡或关闭,根据实际所需调节太阳光亮度;绿色建筑设置在表面的太阳能电池,也能为建筑内部提供暖气和光度。总之,绿色建筑始终坚持以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以及资源生产为生产的基本原则。

2结语

当全球都在积极参与、建设低碳经济时,绿色建筑也以极快速度遍布世界各地,以真正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唯有我们结合我国实际经济实力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提高绿色环保意识,重视绿色环保的实质意义,充分考虑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切实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系统,方能有效保障人类得以长久生存。

浅谈发展绿色建筑经济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经济;必然性;价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51-0206-01

1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同时在建筑物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中实现充分利用建筑资源(能源、士地、水资源、材料等)、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在最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

综合实力比我们强大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们在国际分工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都是关键推手,但是以先进的经济学说构型的消费经济互动体系,则如同其心脏。其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美国的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的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美国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都直接推动了发达国家实现消费社会的历史转型,同样,这些理论对中国实现现代化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础和可行性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在经济低迷时期,美国仍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择选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明确希望这个产业焕发历史的爆发力量、成为再造美国的龙头产业,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然而中国拥有一个比美国大得多的绿色建筑革命的市场,仅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目前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近70亿平方米,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大约为20公斤/平方米·年,如果推进分户供暖计量新制,每年预计可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过亿吨,每年可直接节省费用过千亿,如果投入1万亿元以上资本,彻底改建节能化的中国供热系统,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中国建筑项目的实际运转而论,倘若现有建筑每平方米增加20%~50%的建筑成本,通过强制性推广节能膜、断热材料、新风系统、防水材料、防湿材料、防音材料、遮音材料、外壁材料、建筑金属技术、黏接性建筑材料、恒温调节、湿度调节、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雨水处理和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可以带动中国城镇房屋优先梯次分布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和环保建筑,而且这个增建成本是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可以整合出来的。

3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3.1国际环境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3.2国内发展环境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发展现实。

3.3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镇房屋建筑面积已经达到560多亿平方米,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50多亿平方米左右,其中村镇住宅280亿平方米左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近200亿平方米。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年起,通过发展绿色建筑,中国每年有能力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跨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創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参考文献

[1]武建东著.中国绿色建筑创新发展战略报告.科学时报,2009,2(26).

[2]林宪德著.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

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篇7

(一) 绿色建筑产业经济的现状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 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 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现有的43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中, 95%为高能耗建筑, 每年新建建筑面积中80%仍为高耗能建筑。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期, 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 约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在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中, 在城镇化领域里,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了优先项目。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约束性指标为契机,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 通过实现绿色建筑的“四节两环保”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

(二) 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

1、政府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没有得到广泛参与重视

在当前的我国建筑行业中, 绿色建筑的开发量相对较小, 尚未形成规模, 得不到人们的认同, 如此的现状使得开发商们都不愿意去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不仅耗资巨大, 利润空间还十分狭小。在近期, 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势虽然较为冷清, 但还是保持着供不应求的事态。作为卖方的地产商更注重短期效应, 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利润, 不愿意去花大价钱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品味, 所以绿色建筑的源动力十分短缺。

2、产业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导致推行效果不佳

综合性的节能减排体系尚未建立, 不能使建筑行业的环保设施综合运行, 只是简单地强调各部分的技术, 却缺乏对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的综合控制, 这样也会对市场和人民形成一定的意识上的干扰和误导。

3、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难以得到保证

当今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但很多建筑师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构思和研究, 很多设计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赶任务, 这就造成了工作成果质量低下。如果说设计师的设计激情不能被调动出来, 那么, 绿色建筑大范围推广的最重要保证就不存在了。

4、建筑改造投入欠缺

我国现阶段民用建筑还处于“自由阶段”, 缺乏对节能方面的重视。政府部门对于民用建筑节能方面的投入和补贴力度不足, 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共鸣。

二、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发展的激励策略

(一) 政策手段——政府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1、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逐步完善, 例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可再生能源法》等。实施有利于绿色建筑推广的法律条款, 加强专项审查和竣工验收等相关措施及制度, 以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

2、建立有关标准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相关的实施规范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例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 从而使与施工相关的各个责任部门按照较为合理、标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

3、制定有效的推广政策, 奖励先进

要重视绿色建筑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作用, 将其纳入工作重心;制定更加有效的推广措施, 财政支持绿色建筑的大范围推广, 兴建新型生态村庄;对于有损于节能减排事业发展的建筑, 增收有关税务, 以经济制裁起到警告的作用;加强节能减排的环保思想教育, 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绿色建筑的优点和重要意义。

4、对绿色建筑增强模范激励

一是单体低能耗与绿色建筑的示范激励, 如“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农村农房节能改造”等;二是单项应用技术的示范激励, 组织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新型节能材料与结构体系应用”等。

5、研究与完善绿色建筑产品技术支持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机制, 编写《绿色建筑技术产品推广目录》, 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

6、加强社会各阶层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首先要加强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就要从人们的环保意识做起,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的宣传力度, 开展示范性教育, 让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对我们的重要性, 使人们的消费观逐渐向环保方向靠拢, 形成良好氛围。

(二) 市场手段——经济杠杆撬动绿色建筑

由于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高投入, 特别在前期, 地产商还没获得收益时, 就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成本, 所以虽然绿色建筑有很大优势, 长远讲对人类更有利, 但前期的巨额投资还是给地产开发商很大压力。将目光转向消费者又会发现, 绿色建筑高昂的价格, 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同时由于各项环保措施使得各种费用负担增加, 降低的绿色税收又不能抵消这些费用, 使绿色建筑的市场十分有限。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 在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期阶段, 一定要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 要想取得稳步发展, 有效激励政策十分重要。当前我们建筑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是绝好的机遇, 然而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却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 迅速发展和强化绿色建筑产业, 为资源节约、促进建筑节能减排做出努力,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做进一步探索。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兴盛, 该行业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绿色建筑的兴起成为了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现实问题, 尤其是在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方面。本文拟就如何在我国建立相关的有效、成体系的绿色建筑产业的经济发展策略, 提高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产业经济,激励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志强, 邓雪.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建设科技, 2008, (06)

[2]李庆.绿色建筑再认识[J].建筑创作, 2008, (08)

[3]吴金升.绿色建筑需要经济政策激励[J].建筑节能, 2008, (09)

[4]仇保兴.中国的绿色建筑不是一个梦[J].绿色建筑, 2010, (03)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8

绿色建筑指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做到无污染或低污染,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环保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建筑[1]。绿色建筑的理论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将生态学和建筑学合并而提出的“生态建筑"概念。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建造、使用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实用功能的同时,能有益于使用者的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结构[2]。绿色建筑也可看作是一种理念,运用于旅游区和旅游基础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改造等各个环节,能使旅游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绿色建筑因其具备资源的高效率循环利用、废物排放的污染最小化、建筑的可审美性、近自然性与舒适性、长效节能与安全性、建筑选址布局的合理性、适应性、可扩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绿色建筑技术是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将多种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以达到使建筑具备实用、舒适和环保的综合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绿色建筑的形成基础,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推崇。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有绿色建材系统工程建设技术、能源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水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气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声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光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热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绿化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建设技术等。

2 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简介

GG21全称“绿色环球21”(Green Globe 21),是在全球环保先行者、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毛瑞思·斯特朗先生的建议下,由世界旅行旅游理事会(WTTC)于1993年创立,并于1994年正式公布的,是全球旅游企业和社区达标与认证的一个国际性的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它源于由182个国家首脑签署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首脑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阐述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因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在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和英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并创新性地引入了ABC(加盟、达标、认证)3个阶段的参与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其标准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作为一种旅游产业的自律机制,绿色环球21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国际旅馆饭店协会、国际导游协会同盟等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是目前全球旅游业公认的可持续旅游标准体系。

绿色环球21标准体系由五大标准和相关指标体系组成,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是其五大标准之一。其它四大标准分别是:绿色环球21旅游企业标准、绿色环球21旅游社区标准、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和绿色环球21景区规划设计标准,各标准侧重点不同,宗旨也不同。本文将要探讨的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主要针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区设计规划提出要求,是绿色环球21这一全球性的可持续旅游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的加盟、达标评估和认证评估项目的基础。“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旅游业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的环境可持续性,它针对参与绿色环球21项目的旅游业基础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改进和评估其环境、社会及经济表现的要求,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与运营管理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旅游建筑承建商若加入了GG21认证体系,便可得到GG21认证组织的指导,从一开始的建筑设计上就充分关注设计与建设的环境责任,关注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并在GG21认证评估体系的指导下进一步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进行改进,通过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生态效益来增加商业利润,这与绿色建筑环保高效的可持续性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 绿色建筑在旅游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3.1 绿色建筑是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旅游循环经济把旅游看作为一个生态化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改变以往“资源—产品—废物”的物质循环模式,实行“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生态化循环模式,实现了旅游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降低污染。旅游循环经济是以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为基本特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的可持续增长模式。从产生与发展来看,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而旅游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为现实的必由之路。从特征与原则来看,绿色建筑强调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符合旅游循环经济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特征,也符合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基于旅游循环经济的绿色建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有效应用将更好地实现建筑的高效利用和低度污染,延长旅游建筑的生命周期,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建筑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领域

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各种旅游设施为依托,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服务,从整体上为游客提供一个令人难忘的旅游体验经历。对游客来讲,享受游览期间的各种服务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只有高质量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才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使游客觉得在旅游活动中进行的消费物有所值。而大部分旅游设施本身就是建筑,若能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建筑中并加以推广,则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环境效应,提升旅游景区(点)的竞争力,并为旅游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绿色建筑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如下4个方面。

旅游基础设施:在旅游业基础设施建筑领域中,绿色停车场和旅游景区(点)绿色公厕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绿色停车场应强调对停车场环境的优化,并广泛采用绿化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即在停车场内人为地创造绿色植物以优化环境,改变以往封闭式、水泥地板和固定停车位置的停车场格局,崇尚露天的绿色植物环绕的亲近自然的停车场。绿色公厕应强调对周边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并广泛采用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建设技术和水环境系统工程技术,即将中水循环系统设备设施、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系统设备设施和节水设备设施引入其中,达到节水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目的。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在旅游业接待服务设施建筑领域中,绿色旅游饭店建筑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在绿色旅游饭店建筑中可综合应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达到节水、节能、降噪和优化环境的目的。在绿色旅游饭店建筑中,以节能为目的主要可综合应用能源系统工程建设技术、热环境系统工程建筑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即以饭店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为代表的节电设计技术和以饭店供热系统为代表的太阳能等多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饭店的客房;以节水为目的主要可应用水环境系统工程技术,即多种节水设备设施的应用以及中水循环系统在饭店建筑中的应用,这些技术主要应用于饭店客房和餐饮部门;以降噪为目的主要可应用声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即在饭店中以选址、绿化、建筑内部设备降噪、新型降噪建材的应用为代表的降噪技术。此外,在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筑领域中,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建筑可广泛应用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系统建设技术和热环境系统工程技术,即将太阳能、沼气能等多种新能源技术与建筑结合应用。

旅游经营管理设施:在旅游经营管理设施领域中,绿色办公用房建筑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空间。绿色办公楼可采用多项绿色建筑技术,达到节能降耗、优化环境、降低污染等目标。如采用绿色建材,以及采用新能源技术和采光技术,并集合多种节能节水设备设施,开发出具有环保理念的多功能办公大楼。

旅游游憩设施:在旅游游憩设施建筑领域中,绿色景观小品建筑的推广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开发空间。旅游景区(点)的景观小品可应用绿色建材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景观小品以对环境无污染并易于回收利用的绿色建材为建筑材料进行建造。

3.3 绿色建筑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途径

绿色建筑主要可通过节地、节能、节水、节材4个途径应用于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①节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建筑用地应适度密集,充分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应立足于创造宜居环境来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设施,合理规划用地;高效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②节能。一是降低建筑能耗,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以及采用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二是提高用能效率,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应考虑在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三是使用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用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③节水。一是节水规划。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二是提高用水效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空调冷却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提倡使用免冲厕技术等;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三是雨水综合利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确定节水指标。④节材。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体系;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的建材;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使用可节能的功能性建材;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的建材;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上各项在旅游业绿色建筑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点应用阶段见表1。

注:根据国家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导则》整理。

3.4 以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指导绿色建筑

对旅游业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指导:在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中,针对可持续建筑设计提出了七大建筑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建筑设计时应考虑的问题(表1)及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达标评估要求。这种可持续建筑设计要求的提出可以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参考标准。其中建筑设计的原则从大方向上保证了建筑的环保性能,而对可持续建筑设计的评估要求和应注意问题的分析给绿色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量化的考核指标,使绿色建筑的设计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旅游业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应采用可持续设计方法,从如何选取合理的设计方法、如何合理地选址、如何合理地进行能源和水资源保护、如何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和工艺、如何妥善地保护土地、空气和水资源、如何实施合理的建设过程以及如何妥善地处理社会和文化问题等方面来考虑,确保项目在初期就采取可持续设计措施,并且贯穿于整个设计和运作过程。

注:资料来源于绿色环球中国网《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

对旅游业绿色建筑施工建设的指导:在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中,针对可持续建筑的施工设计提出了七大建筑设计施工建设原则和两大建设施工策略,并提出了评估检验建筑建设施工过程能否做到环境污染的最小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能源的节约化等6个评估方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绿色建筑建设施工过程的零污染和高效率。旅游业绿色建筑的建设应采取合理的建设政策和理念,根据“绿色”环保资质合理选择承建商,尽量减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改善能源使用结构来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能耗,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以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注意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保护,选择合理规范的建设体系,控制建设活动在土壤、空气、水资源以及噪声等方面的影响,降低环境负荷,尽量减少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促进当地经济和社区发展(如合理、有效使用当地原材料和劳动力)。

GG21对旅游业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的指导:GG21可持续设计建设标准在运营管理方面针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建设和建成后这3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在建筑的设计阶段,提出了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具体要求,包括建筑设计高层领导的任命、建筑设计规划工作人员培训需求分析、建筑设计过程中文件的管理与等级制度、高层管理者的检查制度、“计划—实施—检查—行动—总结”的可持续设计模式等8项具体要求。在建筑施工建设阶段,提出了可持续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具体要求,包括建筑施工阶段应建立的过程控制体系(CPCS)、优先考虑雇用当地社区劳动力参与建设和资源采购、向施工队伍、承建商和材料供应商传达绿色环球21建筑设计项目建设施工目标等11项具体要求。在建筑建成正式运营阶段,提出了可持续性建筑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体系具体要求,包括积极提高社区和利益相关方对当地和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定期编写并向社区和利益相关方发布可持续性实施报告,鼓励顾客和供应商参与项目及其环境和社会活动等7项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是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得以顺利完成并通过评估审核的重要保障,也为建筑完工正式运营后建筑的维护和社区居民环境认识的提高等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建设部.绿色建筑技术导则[S].2005∶1.

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篇9

一、绿色建筑经济本身的含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使用期限内, 实现节约能源最大化, 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降低环境破坏率, 减少能源消耗, 对建筑工程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和创新, 提高建筑的品质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可以实现节能减排, 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基础。

关于绿色建筑经济, 它是一种新的理念, 其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还能够降低能耗, 并且这种建筑在建设的时候, 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比较的小, 想要更好地利用建筑资源, 便必须发展绿色建筑, 实现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一) 政府对其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在认识绿色建筑经济的时候, 对其认识还不够深入, 这便导致了政府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管理的时候, 力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且也没有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保护机制的建立, 这也导致了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方面, 政府的束缚力不够。

(二) 人们对绿色建筑经济认识不够

人是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 也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主体。然而在现代社会, 人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建筑经济归入到可持续发展中去, 并没有重视其发展前景。

(三) 对绿色建筑经济扶持力度不够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 还停留在嘴上说说的阶段, 并且, 现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的时候, 原料成本比较的高, 若是经济基础达不到要求, 那么绿色建筑在发展的时候, 受到的限制便会比较严重, 所以必须提高对绿色建筑发展扶持的力度, 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发展。

(四) 依旧停留在理论方面, 实践比较的缺乏

建筑企业是绿色建筑发展的主体, 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 绿色建筑仅仅靠先进技术堆砌是不行的, 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此外, 在进行绿色建筑发展的时候, 有些企业仅仅将其作为一个宣传手段, 来进行利润的获取, 并没有真正重视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也不是真正的绿色建筑, 无法真正达到建筑节能减排指标。

三、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目前, 在我国, 绿色建筑经济还在初级的发展阶段, 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必须通过以下措施, 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对政府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进行完善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政府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 所以,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 政府必须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帮助绿色建筑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 政府应该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经济资金补贴的水平,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投入, 这样才能够给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物质基础, 帮助其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时候, 做好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 这样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群众绿色环保方面的意识, 所以, 应该大力的进行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政府在宣传的时候, 应该经过调研, 将媒体的力量利用起来, 通过媒体来进行绿色建筑观念的宣传, 这样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很容易提高, 这也能够给绿色建筑经济更好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只有人民群众真正地认识到其重要性, 才会愿意支持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更好的实现良性循环。

(三) 加强培训工作

想要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 仅仅通过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好培训方面的工作, 在进行培训的时候, 通过实体培训, 能够更好地落实绿色建筑经济思想。高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可以加大对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经济人才的培养, 确保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满足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四) 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想要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长期有效发展, 必须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建筑耗能认证体系、建筑节能认证体系、建筑能源消耗统计体系等。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可以调动社会积极性, 加快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建筑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 加强绿色建筑产品的认证, 实施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 推动绿色经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五) 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去, 帮助我国绿色建筑更好的发展

参与国际交流合作, 能够将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引入进来, 这对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国在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 要提高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里的国际组织指的是与绿色建筑经济有关的国际组织, 要跟随国际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趋势, 善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还应该鼓励技术创新, 重视相关技术的研发, 提高自主研发方面的能力, 提高绿色建筑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一切技术水平。此外, 参与国际技术合作, 还能够对市场的融合进行推动, 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六) 坚持可持续发展

我国建筑行业想要更好的发展, 便必须真正地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应该不断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并将其和绿色建筑思想理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不断对建筑行业结构进行优化;其次, 在贯彻绿色建筑经济理念的时候, 还应该重视建筑行业的投入和回报的比例, 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建筑行业经济方面的效益。只有这样, 我国的建筑经济效益才能够提高, 从而发生质的变化, 真正推动绿色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国也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这给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绿色建筑经济发展, 是符合我国建筑发展需要的,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不但应该给其政策上的支持, 还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去, 引进先进的技术, 提高科研方面的能力, 不断提高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水平, 推动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帮助我国建筑行业更好地实现良性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建筑行业的进步不但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后盾, 还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推动了产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说自然资源消耗过度, 给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等。人们也愈加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也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了。

关键词: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维良.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 2014, 10:48

[2]张淑芬.关于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企业导报, 2011, 21:112-113

[3]梁春艳.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3, 15:17+37

[4]任宏, 陈婷, 叶晖.可持续建设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19:8-11

[5]王继旺.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门窗, 2013, 12:368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10

1 绿色建筑经济的内涵及发展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低耗能的居住或经营活动的建筑空间, 同时在建筑物生命周期 (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等) 中实现充分利用建筑资源 (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等) 、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 也被称为生态建筑、低碳建筑、可持续建筑。其主要内涵包括在建筑选址、设计、施工、使用运营、管理及报废的过程中, 在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条件下, 充分利用资源, 满足人类经营及活动的安全、健康、高效、舒适, 达到人与建筑的生态和谐。这种建筑要求更低限度的损害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当代与后代的生活质量, 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环境资源进行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居住者的生活环境、区域性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时间上就是在建筑物的存续的生命周期, 包括建筑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加工、建筑物的建造、使用、运营、管理、拆除、回收等每一环节。总的说来绿色建筑主要是:节能、环保与自然和谐。

综合实力比我们强大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体系之所以比我们在国际分工中拥有更为优越的地位, 全球化、技术创新、市场经济和先发力量都是关键推手, 但是以先进的经济学说构型的消费经济互动体系, 则如同其心脏。其中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美国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国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和美国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等等, 都直接推动了发达国家实现消费社会的历史转型。同样, 这些理论对中国实现现代化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减排任务的不断落实, 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正逐步由理论走向现实操作实践。

2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基础和可行性

2009年1月25日, 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 提高其节能水平。在经济低迷时期, 美国仍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择选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 明确希望这个产业焕发历史的爆发力, 成为再造美国的龙头产业, 由此可见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社会价值, 然而中国拥有一个比美国大得多的绿色建筑革命的市场, 仅以供热管理市场为例, 截止到2008年底, 中国目前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近70亿平方米, 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大约为20公斤/平方米·年, 如果推进分户供暖计量新制, 每年预计可节省采暖用煤亿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过亿吨, 每年可直接节省费用过千亿, 如果投入1万亿元以上资本, 彻底改建节能化的中国供热系统, 由此说明绿色建筑的生产也是一种经济活动, 其中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就中国建筑项目的实际运转而言, 倘若现有建筑每平方米增加20%~50%的建筑成本, 通过强制性推广节能膜、断热材料、新风系统、防水材料、防湿材料、防音材料、遮音材料、外壁材料、建筑金属技术、黏接性建筑材料、恒温调节、湿度调节、污水处理、废水处理、雨水处理和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和材料, 可以带动中国城镇房屋优先梯次分布升级转型为世界先进的节能和环保建筑, 而且这个增建成本是在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可以整合出来的。

3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然性

3.1 国际环境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2007年l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有里程碑意义。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 发展低碳经济, 既是责任, 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3.2 国内发展环境

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 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中国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 这决定了能耗的主体是工业, 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中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 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 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追求, 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带来了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 “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 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 如何既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 是中国必须面对的发展现实。

3.3 发展绿色建筑的内在价值

村镇房屋建筑面积已经达到560多亿平方米, 村镇房屋建筑面积350多亿平方米左右, 其中村镇住宅280平方米左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近200亿平方米。将我国新建和在建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 将造就中国最有前景的产业, 推动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也是打开中国内需的战略大通道。2010年起, 通过发展绿色建筑, 中国每年有1~2万亿左右的消费市场, 并利用中国现有的生产体系对称性生产出这个新增规模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研究并推进跨越式产业的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大战略, 造就中国经济增长的力量。目前所有的产业之中, 商品化程度最快、产业体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大、拉动GDP增长最有效的产业, 就是中国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创新转换传统建筑从高能耗发展方式向低碳绿色建筑发展方式的转变, 抓住绿色建筑的开发、建设和推广环节, 大规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市场。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绿色建筑”的转型, 现目前建筑经济面临新的机遇, 也是新的挑战。在分析走向绿色的决策时, 业主考虑的不仅仅是内部效果, 而应该是建筑投资的总体回报, 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预期净现值或者资产使用期的内部回报率, 绿色建筑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经济责任,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发展节能绿色建筑推进住宅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中国绿色建筑生态住宅与房地产循环经济论坛大会的发言

绿色建筑及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篇11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状;发展

绿色建筑已经是未来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建筑节能减排也是各个国家当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大多数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较模糊,认为这些绿色建筑离普通百姓生活比较远。绿色建筑是一种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它可以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也可以是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还可以是建筑外部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2绿色建筑的特征

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1.3绿色建筑的含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实际上是一个宽泛的理念,既包括建筑本身的“绿色”,又要求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应该是绿色的。对于建筑本身而言,需要实现与内外部的和谐。内部的和谐指的是应该不危害在其中居住的居民的健康,不应散发有害气体,有效阻断外界的有害物质的进入,营造良好的内部生态系统。与外部的和谐指的是建筑要与环境相和谐,应尽量减弱或避免产生外部性,不要向外部环境输出污染。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需要从开始施工、建造、使用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都与环境相和谐。这就要求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都要精心对待。需要评估设计的建筑是否能够与内外部环境相和谐,使用的材料是否“绿色”,建筑施工的过程能否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果建筑废弃不用需要拆除时能否尽量恢复原有的自然环境,拆除的材料是否可以循环再利用。

1.4绿色建筑的理念

1.4.1节约环保

节约环保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護环境、呵护生态和减少污染,将因人类对建筑物的构建和使用活动所造成的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和生态的再造能力范围之内。

1.4.2健康舒适

创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人们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活动空间。对于经受过非典SARS肆虐和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困扰的人们来说,对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

1.4.3自然和谐

自然和谐就是要求人们在构建和使用建筑物的全过程中,亲近、关爱与呵护人与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关爱世界和改造世界自然和谐与相安无事地统一起来,做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5绿色建筑的意义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CO2少污染 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大厦,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时周而复始的。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雨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1环保意识

在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营造绿色建筑、健康住宅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建筑师追求的目标。

人们已不但注重单体建筑的质量,也关注小区的环境,不但注重结构安全,也关注室内空气的质量,不但注重材料的坚固耐久和价格低廉,也关注材料消耗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时,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今天,人们除了对于煤气、电器、房屋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隐患日益重视外,对一些慢性危害人体健康的东西的认识也在加强,人们已经意识到“绿色”和我们息息相关。

2.2开发生产了一批“绿色建材”

通过引进、消化、借鉴,先后开发出环保型、健康型的壁纸、涂料、地毯、复合地板、管道纤维强化石膏板等装饰建材,如“防霉壁纸”是壁纸革命性的改变。“塑料金属复合管”,是国外20世纪90年代刚开始的替代金属管材的高科技产品,其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中层为铝,塑料与金属铝之间为两层胶,具有塑料与金属的优良性能,它有不会生锈,不使水质受污之优势,目前国内已研制成功。

2.3重视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主要的环境因素有噪声的排放、粉尘的排放(扬尘)、运输的遗撤、大量建筑垃圾的废弃、油漆、涂料以及化学品的泄露、资源能源的消耗如生产生活水电的消耗,装修过程中引起投诉较多的油漆、涂料、胶及含胶材料中甲苯、甲醛气味的排放等。一些企业已通过150l400l环境管理标准认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我国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包括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等在内的6个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主办,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承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是指国家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评价活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两类,分别用于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年。

这次公布的首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包括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过程研究中心办公楼、深圳市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等众多在建以及已建成的重点建筑。

2007年11月,原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对绿色建筑作出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可见绿色建筑取决于三个要素:一是节能,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三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2]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报.2009(5).

[3]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建筑学报,2005(1).

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篇12

绿色建筑, 也被称作生态建筑或者可持续发展建筑, 真正的绿色建筑不是狭隘意义上的对房屋立面、屋顶进行绿化又或建造屋顶花园, 而是指能在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的建筑。绿色建筑在为它的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环保健康、运行能耗低的居住和经营活动空间的基础上, 能同时在它的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即“四节一环保”) , 实现建筑最大限度的资源节约。传统建筑业大多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的粗放式经营模式,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对于这一时期的我国建筑业以及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运动”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西方, 随着这一运动的逐步发展, 绿色发展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到20世纪80年代末,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认同的发展模式。建筑领域也自然而然地出现了“绿色建筑学”的概念。我国关于绿色建筑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 约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绿色建筑”的概念。2001年, 我国开始逐步探索、研究并开始推广绿色建筑。同年, 我国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定并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要点及技术导则》。在此基础上, 基于我国建筑业发展特点, 众多科研、设计专家研究讨论了国际上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后, 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而后出版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 (第二版) [1]。

多年来, 我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截至2015年12月, 全国已评出4 071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总建筑面积达到4.72亿m2, 其中设计标识3 859项, 建筑面积为4.44亿m2;运行标识212项, 建筑面积0.28亿m2[2]。现今, 我国的绿色建筑总体数量较少、位置分布分散, 并且根据地域性呈现不均衡分布, 各省市发展情况均有差异。总体趋势是东部沿海地区 (如广东、上海) 数量较多, 而如甘肃、青海和宁夏等西部地区数量较少、发展较慢, 总体上南方发展又较北方快。但近年来, 由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以及对生态建设的重视, 绿色建筑的发展呈现稳步加快现象, 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从绿色标识项目的数量和面积上来看, 2008年至2010年阶段, 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数量及面积的增长速度较缓慢, 2011年至2015年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2015年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

2 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

2.1 绿色建筑的节能经济价值

20世纪60年代, 逐渐兴起的节能建筑以及利用太阳能的建筑, 可以算作是绿色建筑的发展雏形。但是不同于一般的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更致力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的节能拥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通过一系列方法, 比如:绿色建筑可以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条件下, 对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条件加以利用, 降低对于室内照明的要求, 同时减少空调的使用;利用新型的复合墙体, 配合多层窗、墙面及屋面保温材料等建筑围护体系节能方式, 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热损失, 降低运行期的能耗;更新设备, 采用绿色高效的新型设备为建筑的供能系统提供支持等方法, 同时为开发商与居住者双方带来经济效益。

在居住者方面, 绿色建筑能有效地减少照明、保温等多方面的费用。简单来说, 如果选择绿色建筑居住, 可以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照明费用、空调费用、采暖费用等。在开发商方面, 在建造中, 通过对于绿色建筑建造新技术的使用, 可以在某些方面降低建造成本。同时由于绿色建筑对购买者的吸引力提高, 开发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房屋价格, 来获取经济效益。

2.2 绿色建筑的节材经济价值

目前, 我国传统的建筑业是一个资源消耗高、循环利用率低的行业, 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用钢量约55 kg/m2, 这一数据较发达国家高出约10%~25%;而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为221.5 kg/m3, 比发达国家多出80 kg。2010年我国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率平均仅为8%[3]。

绿色建筑通过采用新型、高强度、高性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产品生产工艺;开发新型设备降低消耗, 提高生产率;在建筑中采用轻型钢结构体系等方法有效地节约材料, 降低造价, 这对于开发商来说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 绿色建筑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价值, 对整个社会也有积极的影响。

2.3 绿色建筑的生态保护经济价值

绿色建筑在它的全寿命周期中, 尤其设计阶段、施工阶段, 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及有效的管控措施, 最大可能地降低了建筑物的碳排放。这在当今国际的碳排放交易中, 可以为我国取得基于CO2减排经济效益的增长。

与此同时, 通过对废弃物加以利用, 进行资源回收, 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 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保护。更重要的是, 绿色建筑的环境保护能为我国带来外部性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不体现在具体的某人或某组织上, 但是却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价值。

3 绿色建筑的经济成本效益研究

3.1 概述

多年来, 关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多集中于建筑技术及国家政策方面的研究, 对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以及建造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的研究较少。随着绿色建筑的逐步推广, 这一部分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较传统非绿色建筑多投入的增量成本与建造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效益, 这两点已经成为了影响绿色建筑发展的关键之处。

3.2 国外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

2003年, 吉斯等研究者对位于美国加州的33栋绿色建筑物进行了分析研究, 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关注于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与成本效益情况的研究。该项研究的结果证明, 建筑物若要达到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标准的“基本认证”, 需比非绿色建筑多投入约1.84%的成本;若要达到“金认证”等级, 则需付出约为2%~5%的额外成本。2004年, 美国联邦总务办事处 (GSA) 对LEED认证成本进行了调查, 结论指出, 美国的新建或改建建筑为了达到LEED认证, 需付出的额外成本约为:0 (基本认证) ~8% (金认证) [4]。

以上研究都是针对绿色建筑的成本。近年来, 研究者们对于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开始了更多的研究。米勒等研究者在2009年通过对500位绿色建筑的使用者进行访问调查得出结论: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使用者的生产力提高。菲尔斯特和麦卡利斯特在对一系列绿色建筑的数据进行分析后, 得到这样的研究结果:相对于一般的建筑, 绿色建筑拥有更低的房屋空置率, 并且其平均租金要高于非绿色建筑的租金水平。

3.3 国内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

对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方面, 我国的研究相较于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减排的政策下, 这一问题也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现阶段对绿色建筑产品的增量成本的研究, 多是在参考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一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的。

3.3.1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研究现存的问题

大众一直对于绿色建筑存在诸多误解, 比如:绿色建筑是使用了很多新型技术的高端建筑产品, 建造成本以及购买成本都会非常大。造成大众此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的绿色建筑试点运行的多为高档的地产项目, 开发商将其作为卖点, 大肆宣传“高档的绿色建筑”这一概念, 使得大众对于“绿色”和“贵”产生了强制联想。这是导致大众对绿色建筑并不买账的现状的原因之一。

2) 对增量成本具体如何该界定存在误解。个别购房者在计算购买绿色建筑产品的增量成本时, 由于对增量成本定义不清, 误将昂贵的装饰费也算在其中, 而这部分费用其实与绿色建筑产品本身并没有关系。因此, 导致购房者产生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较高的误解[5]。

事实上, 对2008~2015年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增量成本的资料进行统计, 发现各星级的绿色住宅项目与公共建筑项目的平均增量成本如表1所示。

元/m2

这一数据相较于2010年统计的一星级绿色住宅项目的增量成本在60元/m2左右;二星级绿色住宅项目的增量成本平均在120元/m2;三星级绿色住宅项目的增量成本平均在300元/m2左右[6], 已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增量成本降低了约一半以上, 证明了我国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不是十分高昂, 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产业化发展, 增量成本存在大幅降低的可能性。

我国传统建筑在经济效益分析考虑时, 主要关注的是财务方面的分析, 考虑现金收益。一般是利用一个相对合适的折现率, 将未来可能发生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然后通过对比成本与未来现金收益的折现值, 来评估项目的成本效益情况。例如工程经济学中财务净现值 (NPV) 的计算方法:

式中, ic为设定的折现率;CI1为财务各年现金流入量, CO1为财务各年的现金流出量;n为计算时间。

但是, 这种传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没有全面考虑到绿色建筑所能带来的全部收益, 并没有真实地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与财务可行性。在计算收益时, 由于没有将绿色建筑的真实收益效果纳入计算, 才会产生绿色建筑较传统建筑而言, 能创造的经济效益小的假象, 使得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开发商不愿意选择绿色建筑项目, 这也是造成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推进缓慢的原因之一。

3.3.2 改善我国绿色建筑成本效益发展现状的建议

1) 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实际需要。在制定绿色建筑方案时, 应前期调查居民支付意愿与购房要求。抓住购房者对于房屋的需求点, 以相应的产品特色使他们产生对于绿色建筑的购房意愿, 绿色建筑产品才能达到较好的效益。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 通过效益的提高来改善成本效益状况。

2) 控制增量成本合理范围。在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 开发商和物业管理机构应对增量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较缺乏的就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意识, 开发商不能只关注前期成本, 还应有效地控制在运营期的成本效益 (如运营期物业成本等) 。并且, 在售房时, 可以向业主展示绿色建筑的成本效益评价结果, 利用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低耗能等优势来吸引业主, 打消他们对于高成本的顾虑, 从而改善绿色建筑以往市场认可度低的状况, 让业主更乐于选择绿色建筑产品。

3) 建立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机制。绿色建筑不仅能为开发商和业主双方带来利益, 更重要的是带来的全社会外部效益。因此, 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 应当由政府做出相应的努力, 比如:建立新的绿色建筑经济激励制度, 利用较优惠的税收比率或者对于绿色建筑项目的资金贷款优惠政策来刺激市场, 建立对于绿色建筑项目的特殊补贴等, 以改善绿色建筑成本效益状况, 从而鼓励绿色建筑发展。

4 结论

建筑业是我国现今阶段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力巨大。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推动我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举措, 可以帮助建筑业转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这也就意味着绿色建筑对于当今社会追求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 认识到绿色建筑的发展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 并且改变以往开发商和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高成本的错误印象, 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意义重大。[ID:003471]

参考文献

[1]刘春江.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与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2]宋凌, 张川, 李宏军.2015年全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J].建筑科技, 2016, 15 (5) :13-15.

[3]张建国, 谷立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 2012, 34 (12) :21-22

[4]叶祖达, 梁俊强, 李宏军, 等.我国绿色建筑的经济考虑:成本效益实证分析[J].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1, 2 (4) :28.

[5]马素贞, 孙大明, 邵文晞.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J].建筑科学, 2010, 26 (6) :91-92

[6]高泉平.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32 (15) :195-198.

[7]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 2012, 21 (9) :264.

[8]杨文.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探索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8.

[9]张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 2013.

上一篇: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下一篇:中欧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