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2024-09-15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共12篇)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1

绿色, 代表着方向和未来, 于2013 年国务院出台了有关绿色建筑方案, 即《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降低建筑能耗的策略, 同时还将绿色建筑纳入到新型城镇化规划和节能减排行动中, 使得建筑技术和建筑观念更加符合人文化、现代化和绿色化的理念。绿色建筑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除了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监控以外, 注重采用绿色材料, 提升绿色建筑工艺技术也非常关键, 为此, 文中对有关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材料, 及其绿色建筑在未来建筑发展进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最终为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情况

绿色建筑是以节能、环保、舒适、无害为目标, 以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为手段,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从而建造出建筑与生态环境相融合的新型建筑物, 整个建设过程中, 绿色建筑技术非常重要, 其中包含的内容有: 空调设计技术、水循环利用技术、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室内环境设计, 其中在空调设计中, 要想达到暖通空调系统的整体化和绿色化设计方案, 在应用绿色建筑技术时, 要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相结合, 通过对整个建筑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和综合分析, 从室内环境、费用投资、能源消耗等多角度开始绿色施工; 水循环利用技术: 水资源短缺已经是全球范围内关注的问题,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 要重视水循环利用技术, 通过对污水和废水进行区分, 并且在做好排水系统设计工作的基础上, 实现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生活废水的消耗量, 而且能够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电气节能技术, 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电力与低碳节能的结合可以说是一个新的整体, 因此, 在电气工程建设中, 必须要综合考虑建筑电气并结合其他资源, 实现低碳节能的目标。建筑施工领域, 建筑电气与低碳节能的结合最大的利益便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室内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与居住着的舒适程度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在, 开展绿色建筑时, 务必要提高设计水平, 尽量从各个细节考虑设计的合理性, 使其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住户的需求。此外在设计时, 还应该尽量避免产生光污染, 场地噪声等, 实现在普通建筑居住水平条件下, 减少用户日常生活开支, 减少运营维护成本, 提高居住舒适度的目的。

2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 我国建筑市场涌现出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建筑材料, 经调查发现, 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相对比较少, 但实际施工中, 应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意义重大, 其价值具体表现在: 用户居住在绿色环保性建筑中, 舒适度大大提升, 夏不热冬不冷, 还有在建设中门窗采用的是中空剥离, 屋顶的涂料属于节能型, 外墙使用的是厚板, 等等, 绿色环保性建筑材料的应用, 不仅有着良好隔热性能和保温性能, 而且符合现代化新型建筑理念; 另外, 建筑节能、环保型材料的应用, 还可以大大降低用户的电费, 相关建筑部门测算, 在相同住户用电习惯与相同住宅面积的基础上, 相比传统建筑材料而言, 环保型建筑材料可节省至少30% 的费用, 所以说, 应用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非常有必要。

3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进程的有效对策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 可以发现, 我国当前建筑理念和建筑施工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能在绿色建筑理念的基础上,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改进, 相信一定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进步, 并且为未来绿色建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具体内容如下:

3. 1 从政府层面入手

在政府的引导下, 根据不同城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情况、经济情况等综合分析后, 制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建筑方案, 使得绿色建筑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一步落实。因此,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点具体入手: 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保障; 改进并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体系, 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绿色建筑的行政监管体制, 促使绿色建筑质量得到保证; 加强与国际合作, 积极借鉴并吸收先进建设理念, 先进绿色技术等; 加大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力度, 为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重要积极作用; 此外,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建筑的经济顾虑制度来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3. 2 加强对建筑单位的培训工作

从我国建筑领域来看, 还有很多建筑建设单位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不足, 更谈不上提倡绿色建筑、运用绿色建筑技术、运用绿色建筑材料, 这种情况下, 一些房地产、建筑设计单位等应多组织培训学习活动, 将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技术更好的运用到建筑领域, 为建筑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供资源和方法支撑, 促使我国绿色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 3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

为了实现未来绿色建筑能够在建筑行业占据更有效地的位置,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非常有必要。由于当前我国绿色建筑的推行和实施都比较晚, 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然而造成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我国绿色建筑的额理念普及还不够, 如果能提高人民群众对绿色建筑的关注度, 使其成为一种社会性认识, 这些对于发展绿色建筑市场和积极推广绿色建筑都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 要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 使得绿色建筑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让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3. 4 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深入研究

在绿色建筑施工中, 除了加强施工质量监控、提升施工工艺技术以外, 还应该在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环保等领域融入绿色理念, 积极推广太阳能的发电利用、地热吸收利用、雨水收集利用、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等, 以最低的能源消耗, 促使绿色建筑良好发展, 与此同时, 还可以将再生能源利用到地下空间, 做好采光工程和通风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推进未来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建筑建设速度和质量都在不断提升, 绿色建筑作为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 在施工设计和建设过程中, 应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其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而且可以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进一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总体来说, 将绿色建筑材料、绿色建筑技术更好的利用到绿色建筑领域, 能够有效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的水平得到提升, 保证建筑质量。此外, 笔者希望更多人士参与到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运用研究当中来, 为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对居住环境及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建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建筑技术, 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本文首先针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简单分析, 并阐述了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 结合实践及建筑特点、提出几点有关加快绿色建筑发展进程的有效建议或对策, 以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剖析, 能够保证绿色建筑施工顺利开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绿色材料,建筑

参考文献

[1]郑奥林.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节能环保, 2015, (26) :112-113.

[2]王俊生.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设计, 2015, (28) :203-204.

[3]张艳琼, 杨智良, 李燕飞.绿色建筑技术和相关绿色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03) :153-154.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2

1 民用建筑施工现状

1.1 资源严重浪费

在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诸多设备、材料、能源, 就目前民用建筑施工现状来看, 其中还存在施工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 尤其是在水资源和电能资源方面的浪费更加恶劣。资源浪费不仅不符合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理念, 同时也会影响到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施工垃圾, 如果施工垃圾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那么就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阻碍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1.2 绿色施工理念缺乏

绿色建筑中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太阳能 空调系统 节能减排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正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建筑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北京“十二五;”期间建设绿色北京,实现城市向“绿色、低碳、环保”转型的发展目标,建设生态城市,必然要把建筑行业作为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的重点领域,把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1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技术管理人员从事绿色建筑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分析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的增量成本、成本效益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早,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均开始了绿色建筑和绿色经济的研究,研究重点包括在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基础上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节水、节材、节地、室内环境质量和智能控制的内容。绿色建筑的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集成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领域,形成了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体现了“四节”和环境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

上述研究和实践表明,从建筑物节能减排的角度研究绿色建筑实现的相关技术和方法是未来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在生态和经济两方面得到双赢。在这方面日本是比较成功的,其在公共建筑中大量研究采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下面以在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费中占约30%左右的空调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见图1)。

2005年,为了应对能源危机、保护环境,推进零能耗建筑的发展,日本政府提出“将办公环境的空调温度设定为:夏季28℃、冬季20℃”,为积极响应政府的这一号召,日本企业和研究机构不断研发空调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如:太阳能空调系统、工位+环境辐射空调系统、屋顶悬吊式工位空调系统等,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们对这些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深度剖析,对我国研发适合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技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

日本太阳能空调系统应用研究

2.1日本太阳能空调系统效果

在日本,太阳能作为绿色建筑中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热水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两个方面。表1所示的是各种利用太阳能方式的转换效率。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太阳能转换方式,其转换效率差异显著。

从图2中可以看到,富士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的转换效率最高,能高达90%。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近年来,日本在太阳能的热能直接利用方面,尤其是富士热管太阳能集热器的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开发出适合不同建筑需求的太阳能空调系统,其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2太阳能与GHP余热利用高效空调系统

2.2.1系统的构成

太阳能与GHP(Gas engine driven Heat Pump)余热利用高效空调系统是由太阳能空调系统和GHP余热驱动除湿空调系统两部分组成。其中,太阳能空调系统是一个有效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所收集的热量、夏季制冷冬季供暖的高效空调系统。该系统采用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和为了配合太阳能利用而专门设计的太阳能天然冷却器。

GHP余热驱动除湿空调系统将GHP冷却器的余热用于制冷空调,用除湿空调机分别独立处理显热和潜热。由于能够充分除湿,即使将温度设定在28℃也可以实现凉爽工作环境。

2.2.2系统的构成特征

该系统优先使用太阳能,由于雨天等气候的影响使热量供应不足时,启用备用的燃气发动机进行高效地补充,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控制、稳定运行。制冷时将GHP废热用于除湿空调机的驱动热源,不但大大地节省能源,而且保证了舒适性。

该系统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热水,专门设计了吸收型冷热水器(又称为天然冷却器),同时使用了真空玻璃管型高效太阳能集热器。下面对这些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特点做进一步的分析。

2.3太阳能与GHP余热利用高效空调系统的应用实例

对太阳能与GHP余热利用高效空调系统成功采用的是日本东京燃气公司。该公司位于日本横浜市、总建筑面积为5645平方米、是一栋地上4层+屋顶小屋1层的办公楼,该公司在对这栋办公楼的节能升级改造中成功地引入该系统。

为了在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减少环境负荷,1996年东京燃气公司经过研究,采用燃气热电联供系统、自然采光、自然换气、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新技术,建造了划时代的“全寿命周期节能办公楼”。该建筑比一般写字楼的平均一次能源消耗量减少约24%,CO2排放量减少约25%。

2010年对该建筑物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使用了电、热水和空调三联供系统,将节能降碳的空调系统,最先进的自然采光、照明控制系统,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供系统等组合,配合建筑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了显著的效益和效果,成为一个绿色公共建筑典范。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热、电、空调的三联动系统升级改造,一次能源消耗由改造前的2518MJ/m2a下降为1518MJ/m2a,消减率提高了66.7%。该建筑的CO2排放量由改造前的80kg-CO/m2a,下降为5780kg-CO2/m2a,排放下降量提高了88.9%,改造效果异常显著。

3 结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任重道远。空调系统在公共建筑的能源消费中约占30%左右,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为了实现“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目标,应积极吸收像日本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建筑物节能减排的成功技术和案例,着重研究开发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技术。因此,本文通过对日本公共建筑物中空调系统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分析,希望对我国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进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成长中的绿色建筑技术 篇4

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开展初期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简单应用上, 如简单定性地分析一下户型的通风通透性、外围护结构的小幅提高等。随着绿色理念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 很快进入的第二个阶段, 特点是绿色技术的大量应用, 甚至是堆砌。主要以能源技术为主, 其次是给排水和电气专业的相关技术, 建筑专业主要是强化围护结构和透水铺装等的应用。此阶段由于开发者比较强调绿色技术的广告效应, 因此比较注重绿色“硬件”技术, 主要表现在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太阳能热水和光伏发电、新风全热交换、雨污水利用等技术的大量应用。不可否认, 这些技术的应用对绿色建筑的普及与开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开发过程中存在相当的技术形象攀比现象, 使得设计者一味追求技术的“优、特、新”, 往往忽视了技术应用的相对合理性, 而且技术的进步是持续和有阶段渐进发展的, 其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优、特、新”理念的攀比要求, 设计人员很快就面临了无“新”可言的尴尬境界。

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路线的探讨

严谨而不乏责任感的设计工作者因此开始对绿色全寿命周期进行认真探讨, 对绿色技术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具体体现在各种模拟分析软件的应用, 建筑节能技术与能源技术的综合经济技术比较, 各种能源技术的耦合应用,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大幅提高, 建筑能耗的大幅降低, 各地宣称的低、微能耗建筑的不断涌现……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对绿色建筑的深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当然也伴随着很多的经验教训, 这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技术路线的确定问题。

首先, 严谨计算和大量前端技术的耦合取得的低能耗设计往往需要较高投入的支撑, 实施过程中往往开始阶段决心很大, 但随着项目的实施, 就会出现降低标准的现象, 这对于此等精细设计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比如门窗标准的降低对普通标准建筑可能影响不大, 但对于微能耗建筑将会是致命的, 也许不仅仅是能耗指标的上升, 很可能导致空调采暖工况不能实现。

其次, 前端技术的大量耦合属于定制产品, 技术不普及且对运行管理人员要求很高, 试想对一个专业技术高级工程师都比较复杂的运行系统, 如何实现安全可靠的运行和日常维护?何况独特复杂的设计技术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运行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很容易引起整套设计的失效与瘫痪。

再次, 运行主体的成本核算方式也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应用效果。这里包括维护高科技设计的运行人员成本的可行性, 还有运行资金的来源特点等。如有些运行主体单位采暖费用由财政拨款, 低能耗产生的费用大多以电费形式出现, 即使再低也要自己承担, 这就降低了运行单位的主观积极性, 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不能得到积极的解决, 甚至于放弃原有设计而采用传统技术手段实现, 从而导致设计理念的失败。

绿色建筑设计在项目中的应用体会

比如, 廊坊新奥节能楼的绿色建筑设计, 甲方本身具有强烈的绿色科技意愿, 而且配备有大量从事建筑节能和相关专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研发和项目资金也相对保证性较高, 后期运行管理也具有技术保障, 因此在设计初期, 我们同甲方充分沟通, 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以前沿科技为先导的绿色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 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而面对同样具有绿色建筑要求的一师附小的建设项目, 我们则充分考虑到资金投入压力和小学校的后期运营维护技术力量等客观因素, 采取了相对成熟可靠、运行维护简单、价格比最优的绿色建筑方案。首先强调了地下空间的合理应用, 通过能耗分析和自然通风模拟分析等技术手段, 有的放矢地提高维护结构和改善自然通风采光等被动节能措施, 同时配合太阳能和高效能源等主动节能技术手段, 并辅以适度的光导照明、光电以及风力发电等技术, 既保证了绿色建筑的先进性, 同时也使之成为少年儿童的环保科技教育窗口, 因地制宜地把绿色科技理念落实在实处, 而不是片面追求各项技术指标的“高、精、尖”。

浅析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篇5

在一栋建筑的规模、功能、区域确定了以后,建筑外形和朝向对建筑能耗将有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与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从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较小的体形系数与较小的外部负荷呈现正比关系。而用途为住宅的建筑物外部负荷不稳定其对能量消耗占主要因素。而对运动场馆、影院等大型公共用途的建筑物而言,其内部的发热量要远远高于外部的发热量,所以在设计中较大的体形系数更加有利于散热。也就是说普通住宅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由于用途不一样,其发热量影响因素也不一样,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其体形系数的设计要求是相反的。

2.2 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

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对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是一项能够大幅提高热工性能的绿色节能工程。其外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与其保温效果呈现正比例关系。外墙保温工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有效地避免室内温度的快速流失,而且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太阳光辐射而导致的外墙温度升高进而带动室内温度的上升,从而减小了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工作载荷。这样一来,通过铺设建筑物外墙保温层不但使夏季的隔热性能得到提升还使得冬季的保温性能得以加强。这样就减轻了冬季供暖压力和夏季的降温电力载荷,从而使得建筑物的能耗得到降低。所以,从考虑降低能耗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工艺与技术进行广泛的实施。

2.3 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控制以达到综合性系统节能的目的

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利用空气处理、尽可能地多采用自然光、优化完善自然通风设计等诸多综合系统,整体性多方位地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科学系统地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整体性综合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建筑当中暖通系统占其总能耗百分比高达50%以上。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有机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首当其冲就是要从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入手,其节能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对暖通系统的自动控制。而从当前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效果来看,节能效率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一般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最高可达30%左右。

2.4 充分利用洁净丰富的太阳能天然能源

就目前而言,太阳能为目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具有极为洁净和廉价等诸多显著优点。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对于我国而言太阳能资源相对还是十分丰富的,在我国年日照时数为25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达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有的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3000小时以上。这为我国开发利用洁净的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制约着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因素在于其能量转换率过低,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能利用的范围将会更广,能量转换效率将会更高。

2.5 引入中水系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及使用避免浪费

我国的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2200m3,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年平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中国属于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之一。在正常生活中使用量占95%的洗涤及排污用水使用的都是饮用水,这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饮用水的处理要求极高,但是使用量只占5%。引入中水系统后95%的非饮用水(浇灌、洗涤、冲刷)将不再使用饮用水,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即可循环使用,这样极大地节约了对饮用水的浪费性使用,减少了水处理成本,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2.6 应用昼光照明技术降低照明能耗

在建筑的能耗排行中,建筑照明是排名前列的选项。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建筑物中,建筑照明所消耗的电量有时候可以占到总耗电量的30%以上。而且由于照明发光制热的因素,在一些需要降低环境温度的区域空间里,因为照明制热的原因还导致制冷系统载荷的被动性加大。昼光照明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理想和质量更好的照明。昼光照明减少了电力光源的需要量,减少了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研究证明,昼光照明能够形成比人工照明系统更为健康和更兴奋的环境,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15%。昼光照明还能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3 结束语

当今世界对低碳排放的追求越演愈烈、人们对健康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态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适应的开发行为。建筑行为要素是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变和转化,绿色建筑行为在各方面都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情况下,有效地开发与推广建筑物绿色节能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并实现节能创效。面对我国各种资源都相对紧缺的现实情况,推广节能建筑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邹锦开.生态节能技术及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J].广东科技,,(2).

[2] 邹江,贺珉,朱华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J].浙江建筑,,23(10).

[3] 涂逢祥.建筑节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庄迎春.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建筑学报,,(3).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空气保障;技术实例分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against a green building workshop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requirements, different pollutant treatment principle, the use of effective control of air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case analysis and HVAC system energy-saving operation.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gained hop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s, have some positive impact.

【Key words】Green building;Air security;Technical Case Study

二十一世纪人类回归自然,追求返璞归真,对绿色环保生产、生活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以最低资源最少的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高效的适用空间。下面就喷漆间、炼钢车间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的特例分析及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一下:

1. 喷漆间空气净化控制技术

1.1在工业生产中,钢材涂装手喷面漆污染物,漆雾起始浓度159mg/m3,本节侧重于有害气体的净化处理,主要技术方法有三:

1.1.1高空稀释排放,从消减大气中污染物总量和避免造成酸雨和引起光化学反应观点出发,应尽量少用。

1.1.2物理方法:(1)用吸附剂吸附有害物,使排气得到净化;(2)水洗法仅能用于易溶于水的物质;

1.1.3化学方法:(1)氧化法用氧化剂将有害成分氧化分解;(2)药液吸收法(含酸碱中和;)(3)化学吸附法吸附剂需经化学处理。

1.2喷漆间空气净化改造实例。

某企业喷漆间长11米、宽7米、高7米,原设计油侵吸附有害物,效率低,选用55KW通风机一台,气流组织下进上出,占地面积大,不经济又不适合生产要求。进行改造后气流组织为吹吸式、主要使用三台风动式水幕漆雾处理设备排气得到净化,单台排风量可达到15000 m3/h,产生漆雾污染瞬间排除。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既满足要求又经济节能。风动式水幕漆雾处理净化器工作优点:

1.2.1利用排风负压诱导提升水箱中的水形成循环水幕,省去了水泵循环供水系统。喷雾的处理效率≥96%,运行噪声≤80dB;

1.2.2风动式水幕漆雾净化器净化介质为普通自来水,水体自成循环,正常使用中,不需排放,不需大量加水,仅需添加由于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因此,耗水量小,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当使用频率很高,使得水体黏度达到1000时,即严重浑沌,无法形成水幕时,此时,需彻底更新水,因此,在使用中,需定期清捞漆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2.3专用喷漆用絮凝剂,混凝、凝集、絮凝效果好,实现外排大气达标。

1.3经济效益分析。

选用风动式水幕漆雾净化器三台,通风设备运行耗电7.5*3=22.5KW,工作一天节电量8*(55-22.5)=260KWh。这种技术无水泵及复杂的管道系统,避免了水泵、管道堵塞的难题,不仅可用于喷漆间喷涂作业,用于其它行业的铸造、电焊作业排毒排烟仍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该系统特点:

1.3.1净化率高运行费低,主要风机同比,可节省功率45%,安全环保;

1.3.2操作灵活维修方便,占地面积比原除尘设备节约80%,维修量小,使用寿命长;

1.3.3适应面宽,对生产行业的有机废气、酸性废气、碱性废气可同时吸附,能对焊接烟尘、含尘废气进行处理,对甲醛有害物释放净化有推广价值。

2. 炼钢电弧炉排烟空气环境保障技术

合理的排烟量与冬季补风量的确定,这是东北老工业炼钢厂房,达到空气平衡,节能的重要参数。

2.1碰撞射流通风技术在暖风系统的应用。

某炼钢厂房面积长66米,宽36米高15米。通风系统风量78000m3/h 、40KW(风机型号苏式BPC-12)采用碰撞射流技术,冬季补新风经过热水加热器预热由8个双面分布器送风,矩形风口距地面1.2米高度, 5 m/s风速,2000年改造,主、支管道从外改在房顶梁架、立柱内侧,使用至今没有损坏,满足生产要求,又保证人体处在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碰撞射流通风在厂房内气流状况,比混合通风和置换通风还优越,主要特点如下:

2.1.1可以保证较好的室内空气品质,使热风迅速均匀的分布,改善了置换通风不适于送热风的问题;

2.1.2适用于送风口位置和大小不受限制的建筑,可以承担室内较大的负荷;

2.1.3扩散性能较好,受地面障碍物的影响较小,可以应用在跨度较大的建筑内。

2.2炼钢电弧炉除尘系统改造实例。

该厂房内有两台五吨和八吨电弧炉,采用吹吸式炉顶排烟,其中主要参数,处理风量和风机功率分别是:5吨炉排风罩的排风量33200m3/h、75KW;吹风口1200 m3/h、3KW。8吨炉排风罩的排风量55200m3/h、90 KW;吹风口2400 m3/h、5.5 KW。净化方式:布袋除尘器,两台型号:144ZC500 。夏季选用六台轴流风机通风换气,功率45 KW。改造后基本满足空气环境技术要求。

2.3经济效益分析。

两台电弧炉的暖通除尘系统,一共耗电能218.5 KW,经调查上汽一台8吨电弧炉通风除尘系统耗电能218 KW。由此可见,这个企业在通风方面节能效果比较好。如果采暖合理利用余热,采用太阳能资源,天窗改为遮阳自控,取得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3. 暖通空调系统运行

绿色建筑与配套设施,动能的合理使用,控制空气环境,对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东北地区。对于一个已经建成的暖通空调系统来说,运行管理人员的任务就是科学地管好系统,合理组织暖通空调设备运行。

3.1暖通空调冷热源节能运行的方法有:

3.1.1根据负荷变化规律对运行台数进行合理组合,使机组在高能效比区运行。因此,在室外温度高于某一数值后,要提高运行负荷率,须将全天的供冷热量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运行。

3.1.2因地制宜地增加冰蓄冷系统,最大限度消除负荷变化对冷水机组的影响,为在高能效比区运行创造条件。

3.1.3对使用功能复杂的系统,必要时可增设调峰冷水机组;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增设独立冷源。

3.2合理调度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数量,确保设备在高效和管网的输送效率,是暖通空调系统降低水泵输送系统电耗必须下力量解决的问题。降低水泵系统电耗措施有:

3.2.1合理采用水力平衡设备,解决系统失调问题,避免大流量小温差运行。

3.2.2合理改造泵的型号,有利于提高系统能源利用率,避免过大的循环水泵。

3.2.3采用新的节能技术,降低电耗如:一次泵提供冷源压头,将二次泵提供网络用户压头改为变速调节。

3.3用于气候过渡区、取代传统空调采暖方式的相变蓄热-通风设施:在墙体、楼板夹层内放置相变蓄热介质,并预留气流通道。夏季夜间室外气温较低时启动通风机,将室内存储热量送到室外;冬季白天室外阳光较强时启动通风机,将向阳墙体内热量转移到其他;四季新风换气为自动控制,根据室内外温湿度和空气品质信号,选择最佳换气机,使室内获得需要的新风。其他节能还有:

3.3.1太阳能热水器: 1m2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可替代400W电热水器,按热水器年利用率190h计,可节能120Kgce,减排CO280Kg,SO2 2Kg;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巨大的环境效益;独立电源安全可靠,安装灵活多样。

3.3.2在欧洲采用遮阳尤其办公室可以节约空调用能约25%,节约采暖用能约10%。活动窗的机械锁可以在窗户开的时候有所感应并自动关上暖通空调系统。北方冬季窗户耗能约占建筑采暖耗能的一半。夏季因为建筑里没有冷凝剂制冷系统,使用吊扇、活动窗和排气扇进行制冷可以减少65%的总电能消耗,既经济又环保。

3.3.3外墙和照明系统措施更新的成本回收期大约是3年,而设备系统效率的提高和自然采光的使用将会带来4~5年的成本回收期。超过8年的使用期,暖通空调系统和自然采光的联合措施,将具有更高成本效益,因此它值得很多建筑考虑。

4. 结语

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篇7

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方面的应用, 旨意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优质的居住环境或工作氛围, 但其暖通设计在节能方面的问题表现出严峻形势。 由于传统设计的应用致使无法跟上高层建筑对设计需求的脚步, 因此, 有必要在建筑建设中改善暖通设计的综合理念, 对工程的图纸、空调安装系统等进行全面性的分析、优化, 增强暖通设计的科学性, 才能有效降低设计总成本, 并实现节能、环保的设计新理念, 有利于在建筑行业发展下实现持续发展的新目标, 加快城市绿色建设的步伐。

2 暖通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2.1 绿色建筑中的蓄冷技术

在暖通设计中采用蓄冷技术, 就是指在用电低峰时, 运用能源进行制冷, 并对其进行储蓄, 在需要冷量时对其进行释放。 其蓄冷技术的优势体现在能够避免用电高峰, 降低能源的占用率, 实现环保节电的目的。 对冰蓄冷系统进行优化不但能够降低用电量, 提高其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够减少能耗, 实现节能以及低温送风。 其主要的技术应用方式为: (1) 在用电低谷的夜晚对冷量进行蓄积, 并在白天的用电高峰期对积蓄的冷量进行释放, 用于供冷, 进而降低电费的支出; (2) 一般而言, 在相同的条件下, 冰的蓄冷量要远远高于水的蓄冷量, 因此, 设计人员应该把暖通的蓄冷池设计为较小的容量, 其在热容量损失小的情况下, 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 (3) 当暖通空调中冷水的温度达到3%左右时, 应该使用低温送风, 降低风机动力与风量, 进而起到节能的效果, 此外, 在夜间制冷剂基本处于满负荷的状态, 其设备的利用率与工作效率较高, 能够达到冰蓄冷系统优化的良好效果。

2.2 设计结构与材料的优化

实现暖通设计的节能环保, 最重要的就是对其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 近年来, 暖通的设计主要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设备来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 然而其成本造价较高, 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以及噪音污染。 因此, 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结构的内部对其进行优化。 比如:对室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可以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对建筑物结构与材料进行改进, 针对建筑物窗户的选择, 为了能够使其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以及具备良好的照明效果, 就应该选择材质特殊的玻璃, 在寒冷的冬季应该向其中充入双层惰性气体, 提高光源的通过率, 进而形成良好的温室效应。

2.3 对自然通风的有效利用

太阳能是现目前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同时也是取用不竭尽的再生能源,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看, 太阳能是最符合的一种能源。 暖通设计中应用太阳能光电或光热等技术, 可实现太阳能向热能的转换, 同时在组合相关加热设备与热水箱为集热器, 以及构建循环控制系统, 即结合温度控制器和地板采暖, 便可根据季节对室内气温进行良好的调节。 合理应用太阳能, 对能资源的节约至关重要, 更能带给各个方面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看, 太阳能节能技术无疑是最佳的实现途径, 其既能满足暖通设计绿色环保的要求, 更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4 太阳辐射暖通节能技术

作为一种理想型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是最为绿色环保的能源。 在进行暖通设计过程中, 通过对太阳的光热以及光电的等技术的应用使其太阳能转换为热能, 把热水箱以及响应的加热设备组成集热器, 把地板采暖与温度控制器构建成循环控制系统, 进而实现对室内气温进行季节调节的良好效果。 如此一来, 通过太阳能节约的资源与能源所蕴含的经济效益可观, 通过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 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以及资源的节约, 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环境的污染, 实现了暖通设计的绿色环保目的。

3 实例分析

某宾馆是五星级宾, 于1983 年首次开业, 于2011 年开始整体停业, 进行更新改造。 建筑地上34 层, 地下1 层, 主楼及裙楼总占地面积约3 万m2, 本次进行更新改造的建筑面积为87064m2。 建筑的主要功能有酒店客房及附属的商业配套区、会议服务区、餐饮服务区、办公区等。 更新改造工程主要包括结构补强工程、装修改造工程、室外配套工程、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工程等四大部分。 该项目设计满足绿色建筑二星设计标识的要求。 同时, 已立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 年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3.1 做好操控设计

面对气温变化问题, 暖通设计在高层建筑中显得格外重要。 根据实际情况使设计在操作上具有调节性, 但系统要想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还存在一定难度, 该自动化系统是运用室外温度变化情况对该系统的运行作出适宜性调节, 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对系统运行以及资源使用造成影响。 当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时, 能够实施发送出报警警示, 在控制方面有效减少暖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其自动化控制的暖通系统已经实现了昼夜变化、四级暖通系统的设计, 实现了操控设计的目标, 使系统操作降低了能源影响程度。 因此, 做好其控制设计部分对暖通系统设计具有较大影响, 有利于实现具有创新性暖通设计。

3.2 暖通系统重点项目的改造设计

3.2.1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

该项目改造后, 外墙填充墙选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为筑体实现自保温, 钢筋混凝土墙部分采用发泡玻璃形成内保温系统的综合性外墙保温系统。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1.55W/ (m2·K) , 平均热惰性指标Dm=3.40。 外窗的材质根据房间是否为空调房间选用: 非空调房间采用普通6mm白玻璃, 外窗传热系数为6.55W/ (m2·K) , 窗自遮阳系数为0.86;天窗选用10mm+10mm双层夹胶玻璃, 传热系数为5.00W/ (m2·K) , 窗自遮阳系数为0.55。 对围护结构进行权衡计算, 得到改造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能耗可比参照建筑降低1%。 通过围护结构的改造, 单独考虑围护结构的节能贡献, 改造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能耗比原建筑降低约8%。 改造前后维护结构热工参数的比较如表1 所示。

3.2.2 生活热水系统

改造之前, 该宾馆生活热水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燃油蒸汽锅炉供应热水, 改造后的生活热水系统以2 台水-水热泵全热回收冷热两用机组为主要热源, 机组热水量供应不足时, 才使用燃气锅炉作为热源。 水-水热泵机组同时将冷量供应给空调系统。 即只要建筑内存在空调冷负荷, 优先开启该套设备, 以满足建筑的用热水需求;该系统不能满足冷负荷时, 再进一步开启只有制冷功能的制冷机。 由于该系统同时供冷供热, 在生活热水进出水温度为16/60℃、 空调用冷水进出水温度为15/7℃的工况下, 机组的供冷量、 供热量之和与耗电量之比为8.3;这种制冷水和热水的方式, 远比锅炉制热水的方式节能。水-水热泵机组通过设置分级压缩机、冷凝器逐级串联、蒸发器逐级串联等措施, 使生活热水的温度从16℃提升到60℃, 满足用水需求。 采用蓄水式热水系统, 其中热水罐的设计采用串联连接方式, 使冷热水有效分层, 避免掺混。 这种连接方式的具体介绍可见文献。

3.3 锅炉房系统

在改造之前, 该宾馆的锅炉房使用的锅炉为3 台8t/h燃油蒸汽锅炉 (两用一备) , 锅炉供热满足生活热水、厨房蒸汽、洗衣房蒸汽、冬季供暖蒸汽等;改造后, 综合考虑锅炉房整体的能源转换效率和改造空间的限制, 锅炉房系统采用多台立式燃气锅炉, 包括8 台2t/h燃气蒸汽锅炉、1 台2t/h油气两用蒸汽锅炉和2 台0.5t/h的燃气蒸汽锅炉, 蒸汽满足厨房蒸汽、生活热水辅助热源、洗衣房蒸汽、冬季供暖蒸汽等用途。 总设计蒸汽用量为16.8t/h, 其中, 厨房蒸汽用量2t/h, 生活热水蒸汽用量7.5t/h, 洗衣房蒸汽用量1.6t/h, 供暖蒸汽用量5.2t/h, 新风加湿蒸汽用量0.5t/h。 在建筑整体改造后, 生活热水主要由前文所述的热泵机组满足需求, 生活热水用蒸汽、供暖蒸汽、新风加湿蒸汽等蒸汽需求集中在时间很短的冬季, 夏季的蒸汽设计用途为厨房蒸汽和洗衣房蒸汽, 设计用量约为3.6t/h。系统改造后, 多台锅炉的搭配能满足各种用热场合, 同时单台锅炉设计效率不小于95%, 要求锅炉房系统年实际运行效率不小于90%。 而2t/h的蒸汽锅炉, 起蒸时间仅为6~8min, 负荷切换的时间少于10s, 负荷响应速度比改造前系统大大提高。通过采用这种改造技术方案, 包括运用合理空气量供应、冷凝热回收、高效换热装置等的技术措施, 锅炉房产生单位蒸汽的用能强度下降3%。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运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新设置的锅炉房监控系统掌握建筑用蒸汽规律, 进一步使供需匹配, 优化锅炉房系统的运行控制。

4 结束语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绿色环保理念已经贯穿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 其中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工程的暖通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因此, 相关人员在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对暖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的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 进而保障暖通工程的绿色环保, 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

摘要:当前,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消耗很大一部分的能源, 暖通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针对建筑节能设计而言暖通设计占据的位置无法被取代, 对运用和实现绿色节能技术意义重大。本文对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即暖通的绿色节能设计具体措施。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暖通,设计,节能

参考文献

[1]许红涛.试论如何在暖通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48) :204.

[2]许亚男.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节能的应用[J].工业, 2015 (4) :219.

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的应用 篇8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建设总体规模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每年都新建大量建筑,预计到2020年,全国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m2[1,2,3]。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大都配备了采暖通风或空调设施,消耗大量的能源,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对自然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行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本文以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围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4](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的各项细则要求,以绿色建筑三星级为目标,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运用多项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探讨绿色建筑技术在暖通设计中应用,以寻求一个舒适健康、技术适用、可持续发展和可推广的方案。

1 项目概况

泰州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以下简称“展示中心”) 位于泰州市五巷传统街区南面,用地总面积约60 000 m2,地上一层办公,地下一层为展示空间;南北侧展示空间之间,地上为展示中心入口空间,地下为报告厅、设备间及库房。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0 518 m2,其中地下层为4 178 m2,首层为4 322 m2,二层为2 018 m2,建筑实景如图1所示。展示中心以低碳为目标,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打造绿色建筑典范。

2 节能与能源利用

绿色建筑首先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能源问题。在建筑能耗中,大约50%~60%用于供暖空调[5],因此,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是实施绿色建筑的重要保障。展示中心在设计上结合泰州地区的气候特点,综合考虑周边环境可利用的地热资源情况,采用多项先进实用技术,实现空调系统低碳节能运行。

2.1 空调冷热源系统

展示中心空调冷热源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空调计算冷负荷为1 356 kW,热负荷为1 085 kW。选用2台水冷螺杆式热泵机组,一机二用,夏季供冷,冬季供热。供冷时,提供7/12℃冷水,单机容量为700 kW,耗电量125 kW,制冷能效比(COP)5.6,供热时,提供45/40℃热水,单机容量为770 kW,制热能效比(COP)4.8,能效等级达到国家一级。设置两台容量为90 m3/h闭式冷却塔,平衡放热和吸热季节波动,稳定地源侧土壤温度,避免土壤出现“热堆积”现象,实现空调冷热源系统高效和稳定运行。

空调冷热水系统均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每台热泵机组搭配一台冷水泵、一台热水泵和一台冷却水泵,空调冷热水泵流量为132 m3/h,扬程为280 kPa,效率≥80%;地源侧循环水热水泵流量为100 m3/h,扬程为230 kPa,效率≥80%;冷却塔侧水泵流量为80 m3/h,扬程为250 kPa,效率≥80%。空调冷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0.016 4,优于“标准”中对水泵输送能效的要求。

2.2 变频调速技术

“标准”要求通风空调系统在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对此,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空调负荷的动态特性,在空调循环水泵和空气处理机组配置变频调速电机,使得水泵和风柜可以适应空调负荷的变化规律。当空调负荷低于峰值负荷时,通过变频器调节风机和水泵的转速,减少送风量和水泵循环流量,明显地节省风水系统的输送能耗。

2.3 热回收技术

考虑到展示中心人员密度大,所需新风量大,新风能耗高,在设计中采用了切实可靠的空气热回收措施。在部分空气处理机组中设置了新、排风全热交换装置,利用室内空调排风,在夏季对室外高热高湿新风进行预冷除湿,在冬季对室外低温干燥新风进行预热加湿,从而减少新风能源消耗,降低空调冷热源机组的装机容量。

2.4 置换式通风技术

“标准”鼓励采用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因此,展示中心设计在大空间的空调场所采用置换送风方式,将略低于室内人员活动区温度的新鲜空气以很低的速度直接送人人员活动区,在地板上形成一层空气湖,当送风遇到室内的热源时被加热,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形成室内空气运动的主导气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污浊空气排出。置换通风与传统混合式通风相比,不必考虑消除全室性余热和不洁空气,仅需要考虑人员活动区的余热和不洁空气,因此,其能耗仅为全室混合通风系统的57%~59%[6],与此同时,又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人员活动区的不洁空气浓度仅为传统混合式通风系统的50%[6]。可见,采用置换通风技术,不仅节约能耗,并且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度。

2.5 多元通风技术

针对“标准”中对利用室外新风空调的要求,在空调通风系统采用了多元通风技术,这是一种以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空气调节交互使用来保持满意的室内环境的空调技术。在全空气系统的新风入口及其通路均按全新风配置,通过调节新、回风阀门的开度,实现空调季节按最小新风运行;过渡季节利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室外新风,或通过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消除室内的余热,最大限度地减少空调机组的运行时间,减少了空调运行能耗。图3模拟了4、5、10和11月份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室内逐时温度。统计分析表明,室内温度低于30℃且高于15℃的时间为1 320 h,超过总工作时间的90%以上,其中,极个别房间在少数时间内温度高于30℃,在过渡季节室温高于30℃的总时间数为11 h,多在中午13:00前后,此时室外温度在27℃左右,可加大机械通风风量,消除室内余热;室温低于15℃的时间有95%以上分布在20:00~8:00,该时间段不属于工作时间,不考虑人体舒适度要求。因此,在过渡季节,关停热泵机组,室内基本上可满足热舒适性要求。

2.6 可再生能源

展示中心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为冬季热源,年提供采暖空调热量24万kWh,土壤热泵承担100%采暖空调负荷。土壤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地热资源进行能量转换的供暖空调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通过将传统空调器的冷凝器或蒸发器延伸至土壤地下,使其与浅层岩土进行热交换,冬季从土壤里提取的热量,转移到建筑物室内供暖,同时储存冷能,以备夏用;夏季又从土壤里提取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室内供冷,同时储存热能,以备冬季使用。这种储存于地表浅层的能源可以无限循环使用,是一种典型的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形式[7],是绿色建筑技术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展示中心的玻璃廊道天窗设置水喷雾系统,把玻璃表面温度降至28~29℃,同时吸收了部分太阳辐射热,明显地降低玻璃廊道的空调冷负荷。

3 室内环境质量

根据不同房间、区域划分不同的空调系统,每个房间或空调区域均可个别调节,使房间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外墙、内墙、屋顶和外窗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80、2.0、0.63、0.44和2.0 W/(m2·K),门窗采用气密性良好的断热型塑钢窗框高透低辐射中空Low-E玻璃,从而避免围护结构的内部或表面出现冷凝现象。设计新风量如表2所示,新风采气口和室内排风口的水平距离均大于10 m,保证建筑物吸入的空气为室外新鲜空气。空调通风系统设置过滤器过滤空气尘埃,室内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可根据浓度调节新风量。上述所有举措,既保证了室内环境质量舒适、健康,又节能环保,是绿色建筑的一个关键环节。

4 能耗分析

建筑能耗分析是进行建筑节能诊断的必要手段[8]。为了比较设计采用空调方案与传统空调方案的能耗,在设计建筑的基础上分别定义两种工况,分别命名为方案一和方案二,方案一已在2.1~2.6详细描述。方案二冷热源采用冷水机组+燃气热水锅炉;风机、水泵与性能与方案一相同,但控制方式不同,采用定流量控制;空调房间的排风系统未考虑热回收装置,大空间空调采用全室性混合通风方式,全年空调和机械通风。冷水机组能效比(COP)为4.2,新风全热回收器回收效率为0.7,锅炉效率为0.9,电力生产和输送综合效率为0.5,锅炉燃气量折算成电能,各方案空调通风系统逐月累计耗电量如图5所示(采暖月份因制冷耗电极少,予以忽略;同样,制冷月份忽略采暖耗电),方案一全年耗电总量254 000 kWh,方案二全年耗电总量621 600 kWh,方案一比方案二节能59%。绿色建筑要求“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和地方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综上所述,仅作空调系统设计优化后,已达到目标节能率的75%。

5 结语

展示中心是泰州地区第一个绿色建筑三星级工程,本文深入研究了建筑系统节能理论[9,10],系统把握各种因素在建筑能耗中的耦合关系,把暖通专业中多领域协同攻关的节能模式落实到设计中去。展示中心于2011年8月12日投入使用,空调系统制冷运行期间,室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新风量、噪声和气流速度等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示中心的暖通系统并没有运用非常复杂的新技术,而是通过采用使用合适、低成本的技术——土壤源热泵、变频调速、空气热回收、置换通风和多元通风等技术。不仅所耗能源大为减少,而且通风带来了健康效应。低碳环保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方向,本项目的设计完全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导下展开,空调系统也经历了一段供冷和供暖期的运行考验,节能效果明显,为今后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万蓉,刘加平,孔德泉.节能建筑、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建筑[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2):150-152.

[2]建设部.中国楼市[N].中国建设报,2005.8.2.

[3]孙志娟.绿色建筑面临的技术与经济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5):171-179.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周辉.办公建筑空调能耗指标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6]苏登超,张强,杜清义.置换通风房间负荷及通风效率的非稳态数值模拟及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9(2):172-176.

[7]庄迎春,谢康和.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J].工业建筑2004,34(6):21-23.

[8]殷文强,李春生,邹卫明,等.建筑能耗分析思路及节能诊断方法[J].节能技术,2011,29(5):446-449.

[9]陈光,方正平,江清阳,等.建筑系统节能初探[J].节能技术,2007,25(1):30-35.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9

为此, 2012年5月, 我国财政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国内建立财政机制, 健全标准、规范以及评价标识体系, 推动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 力争到2020年,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超过30%。

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 在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中, 从总图、建筑、结构、给排水、通风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等各专业紧密配合。根据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JGJ/T229—2010《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并结合建筑物所在的地域、环境、气候、资源、生态条件、经济和人文等特点, 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并实施。

以下就本人参与设计和建设的具体项目, 谈些有关目前绿色建筑情况和体会。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南区C-44、C-59地块。总建筑面积约20万m2, 地上建筑15层、地下2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 通过绿色评估以及专家论证, 确定项目规划设计, 建设均按绿色三星级标准执行, 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建设方入住并通过了绿色三星级的报验、评审, 取得了绿色三星认证。此为未来科技城入住的众多央企项目中, 首先采用绿色设计、建设的项目, 且绿色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该项目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简要如下。

1地热资源的利用

根据项目建设场地条件, 利用了150 m深的浅层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中的热能 (北京地区约为15℃) , 通过热泵技术, 实现水热交换。提取地下冷、热能量, 用于建筑物的供冷与供暖。项目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只取能量, 不取水。地热资源具有清洁、环保、节能、可再生等优点, 系统运行费用仅为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的50%~70%, 对于有恒温精密要求的项目, 试验室可另设冷热源系统。

2建筑的外遮阳

建筑设计按照被动措施优先原则, 对北京地区建筑物的西立面建筑设计采取了可调节的外措施。实践证明, 该措施对降低空调负荷及提高室内舒适度有重要作用。

通过考察和调研, 项目的外幕墙窗设计中, 除采用了断桥铝合金、中空Low-E镀膜玻璃外, 还在中空玻璃外设置了电动铝合金遮阳百页 (百页外侧设置了固定清玻扇以保护百页) , 这起到了活动外遮阳与天然采光兼备的节能效果, 这与传统建筑外挂遮阳构件以及单纯室内悬挂窗帘相比其在于:不影响建筑立面美观, 不会有遮阳构件坠落危险;遮阳与采光可任意调整。

3其他绿色设计和建设措施

(1) 建筑外窗及幕墙采用断桥铝合金结构, 并采用中空Low-E镀膜玻璃。

(2) 建筑外围护结构除200 mm厚空心砌块外, 设100 mm厚岩棉, 保温隔热层。

(3) 建筑客梯采用并联布置。通过群控, 提高运送效率。

(4) 在建筑内空调区与非空调区之间的隔墙楼板均设置保温隔热层。

(5) 采用温控空调风机温管节约能源, 回风进行热回收装置。

(6) 给水与中水均接入市政管网系统。

(7) 建筑内的卫生设备均接入中水系统。

(8) 公共区域照明及建筑泛光照明采用智能控制系统, 并采用LED节能灯具。

(9) 结合实外绿化布置。在地下一层顶板上, 设置导光管, 为地下室引入自然光线。

(10) 在地下一层外墙设置采光井, 为地下车库进行天然采光。

(11) 裙房屋顶采用藻井式玻璃天顶, 为大堂引入自然光, 既节能, 又显得生机勃勃。

(12) 中水及供水系统采用变频及减压阀供水。

(13) 室外场地、人行便道以及停车场采用透水砖, 增加雨水渗透。

(14) 室外绿地采用喷灌, 并利用下凹绿地搜集和利用雨水。

(15) 场地内设置多个雨水收集池, 供喷灌及洒帚使用。

(16) 设置建筑屋顶绿化系统, 改善小气候, 增加绿化面积。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10

我国每年消耗的建筑材料是全球建筑材料消耗总数的占有比例较多的国家, 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的严重, 而建筑环保、节能问题也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因而推广并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势在必行。 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要注重设计方案的模拟, 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对于设计方案生态性的提升有着很大帮助。

2 BIM技术的基本优点

2.1 可视性

利用BIM技术不但能够做出类似于3DStudio VIT以及3DMAX的建筑效果图以及建筑动画, 还能够对结构进行计算, 并对绿色建筑进行分析, 生产相关的施工图纸, 对构件的参数进行注释等。

2.2 模拟性

BIM设计初期能够有效模拟一些参数, 并有效的优化相关的方案, 例如其能够对日光照射进行模拟, 进行通风模拟, 对室外的噪声进行模拟, 对紧急情况下疏散人口进行模拟, 模拟节能环保以及对热能的传导进行模拟等。

2.3 协调性

利用BIM技术能够有效在同一模型中实现将建筑业、机电业以及结构等多种专业的协同, 防止由于业务之间沟通阻碍导致设计以及施工出现问题。

2.4 可优化性

BIM技术能够有效的优化项目方案, 以及特殊项目例如屋顶、裙楼、幕墙以及异性结构的设计等, 合理的利用到了模型的几何、规则、参数以及建筑信息等。而BIM技术不单单是3D的建筑模型, 其还能够做到将时间以及成本结合在一起, 对动态进行5D的施工管理, 还能够在虚拟的施工模型中生成相关的工程量的统计表、采购材料计划表, 以及施工进度的相关报告书等。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具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 具体如下所述: (1) 有效的分析绿色建筑的采光效果; (2) 分析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环保型材料的使用比例; (3) 分析建筑的通风情况、采光情况、视觉效果以及噪声情况; (4) 预判人们的心理感受; (5) 通过对地形以及风环境的模拟, 实现建筑环境跟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此外,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BIM技术还同时能够有效兼顾空间、环境以及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使得建筑的设计效率得到较好的提高。此外, BIM技术还能够整合、模拟并分析好大量的建筑信息以及数据, 所以, 其还能够有效的预判并优化设计的效果。

3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 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异型建筑总用地面积:99892.33m2, 总建筑面积:58995m2 (地下建筑面积:13955m2, 地上建筑面积:45000m2) 。建筑层楼:地下1层, 地上4层, 局部有夹层。建筑高度:49.6m。主要功能:设展厅、临时展厅、儿童乐冈、科普教室、科技实验室、报告厅、穹幕、巨幕、4D动感演示厅、办公会议、餐饮及配套附属用房等。在改项目中应用了BIM技术后提高了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以及工作效率, 从而减少了后续施工期间的返工, 保障了施工周期, 节约了项目资金;尤其是在机电管线在异型结构、钢结构中的综合排布为机电管线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协同工作中, 各个专业的BIM工程师与项目现场工程师紧密配合, 也证明了BIM技术应用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已经可以为现场施工提供实际有力的支撑, 其具体的细部应用如下所述。

3.2 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2.1 节地及室外环境

(1) 提升周边居住建筑的采光, 降低光污染

建筑周边民用建筑的采光以及日照会受到所设计建筑使用的玻璃幕墙的类型的影响, 一般国家规定的住宅建筑的日照时间不能够低于2h, 因此要看其是类似于镜面式还是反射度较高的一些装饰外墙, 室外的景观照明能否直接向室内进行照射, 而这些问题都需要利用到BIM技术软件进行协调。建设方需要提供的一些信息都需要利用到BIM软件, 例如:建筑的总平面图、建筑设计的说明、建筑的效果图、立面设计图等有关专项的报告, 而第三方则需要事先对建筑的采光进行试验, 并写好相关的分析报告, 建筑的总平面图对设计空间以及跟周边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幕墙的光污染等情况进行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 采光分析报告中包含了对日照时间的模拟计算。将上述专项信息输入到BIM软件中后, 并对其格式进行转换, 确保其可读, 利用模型进行简单的调整后, 则能够对建筑的日照进行模拟,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防止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误而引发不必要的失误。

(2) 确保建筑通风, 提升室内室外的舒适性

国家有关规定中, 建筑物周边的人行区的风速不能够低于5m/s。由建设方提供建筑的总平面图, 并由第三方对建筑风环境进行事先的模拟, 需要注意的是, 要对建筑周边的人行区内1.5m范围内的风速的结果进行模拟, 若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要及时的作出提醒。将上述信息输入到BIM软件中, 并对其格式进行转换, 转换成风环境分析软件可读格式, 经过模型的简单调整后, 则能够模拟风环境, 而后得出结果, 才能够对人行区内风速的要求进行判断, 若有不适合的地方, 则可以及时的调整, 以便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

3.2.2 节材及材料利用

选择建筑材料时在确保材料的安全性以及环保性的前提下, 选择能够循环再利用的才, 确保所有的建材汇总可循环材料的使用比重不低于10%。建设单位则需要对可循环材料表以及相关的比例进行计算, 并对可循环材料的利用率进行说明。进行BIM建模时, 利用明细表的基本功能, 对可循环材料的种类所具有的节能要求进行判断, 并对其节能的要求进行判断, 确保其能够跟围炉结构的热工性能相类似。

3.2.3 室内环境质量

(1) 室内自然通风模拟

模拟分析园区建筑的通风情况, 通过调整通风口位置、尺寸、建筑布局等改善室内流场分布情况, 并引导室内气流组织有效的通风换气, 改善室内舒适情况。

(2) 自然采光模拟

对园区建筑所处区域内的天光的可用性进行分析, 并对我国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采光的要求进行参考, 模拟好建筑所处内外光环境, 并对建筑自然采光设计进行指导, 同时, 为了对室内自然采光效果进行改善, 则需要对建筑布局、围护结构的可见光透射比进行调整, 并按照采光的效果对室内的布局布置进行调整。

(3) 园区热环境模拟分析

根据规划及建筑方案, 建立该建筑地内水系、草地、道路、建筑模拟模型等, 模拟计算中根据广州市实际气候条件进行边界条件的参数设置, 分析园区的热岛强度。采用合理优化建筑单体设计、群体布局和加强绿化等方式消弱热岛效应。

(4) 园区环境噪声模拟分析

对建筑场地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利用计算机对环境进行模拟, 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 通过材质的变化, 房间内部装修的文化情况对建筑声学的质量进预测, 并预测好建筑声学改造方案的可行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 BIM技术是集建筑模型和数字化信息为一体的高科技技术, 可以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与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能够帮助绿色公共建筑的建造使用更清洁更高效的技术, 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消耗, 它为绿色公共建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摘要: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的发展追求和发展理念, 它强调的是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建筑设计过程对建筑信息的处理要求较大, 要满足这种需求, 只有依靠现代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正是诞生于这样一个信息时代, 它是一种技术理念, 可以为绿色建筑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 本文主要对BIM技术的基本优点以及基于BIM技术的绿色设计实践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卉.试论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9) :23.

[2]邓喆, 王晓峰, 崔瑞.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17) :56.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11

【关键词】绿色节能技术;建筑改造;围护结构;建筑设备

一、绿色生态节能技术概念和研究范围概述

1、绿色生态节能技术概念

绿色生态节能技术是通过科学的整体没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传统和高新技术,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2、绿色节能改造的研究范围

将绿色生态节能技术应用于旧建筑改造,主要包括对建筑构造、建筑立面、建筑空间、建筑设备以及建筑能源系统的改造。针对不同气候和地域环境,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改造方法,以达到节约资源、健康舒适、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研究綠色节能改造的意义和现状概述

1、绿色节能改造的意义

在日益关注地球能源危机、环境问题的今天,建筑改造不仅要做到节能,还要兼顾居住条件的改善,利于人们的健康,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大批能耗巨大的既有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无论对节约能源还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绿色节能改造的现状

我国的绿色节能建筑改造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正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

筑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已经有了不少高质量的绿色节能建筑改造案例,如黄土高原的新型绿色窑洞改造。

三、以长安大学建筑系馆为例进行建筑改造

1、该建筑概况

位于长安大学小寨校区,建筑面积4174平方米,地上五层,占地面积1137.35平方米。该建筑为5层砖混结构,外墙为实心粘土砖,无保温措施。外窗为单玻璃单层窗,部分教室采光不足。该建筑为典型的内廊式布局,因此走廊内部采光亦较差,且室内通风不佳。

2、该建筑改造方案概述

2.1外墙保温改造

由于该建筑无任何保温措施,从而造成南侧室温及壁面温度较高,因此改造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安装有玻璃的墙面。

在墙的外侧加一层玻璃,形成收集太阳辐射的设旋,减少了之前建筑对流和辐射造成的热损失,从而使墙面温度升高,也使得玻璃和墙壁之间的间层温度高于室外温度。

2.2门窗洞口改造

由于该建筑采用统一的单玻璃单层窗,面积较小,造成部分教室空间采光不足,因此采用改造技术为——改变门窗洞口面积。

窗墙面积比不仅影响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还影响建筑立面、室内采光通风以及人的视觉感受。如增大窗户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照明的能耗,冬季南向窗户有利于接收太阳辐射热以减少采暖负荷,但过多增大窗户面积,也会造成夏季不利的太阳辐射热,进而增加空调负荷。

该建筑运用传统单层玻璃窗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改造中采用中空玻璃窗、单框双玻窗或双层窗,通过中空玻璃及双玻间的空气层,减小外窗的传热系数,降低建筑能耗。

2.3遮阳改造

该建筑在夏季使用中,其一至四层房间温度过高,因此遮阳改造中采用遮阳技术为——垂直绿化遮阳。

结合之前的墙体改造技术,在玻璃幕墙中特殊构造部位增加垂直绿化,从而阻挡夏季太阳光的直射,达到遮阳的目的,且可以形成丰富的建筑立面形象。

2.4屋面改造

屋面能耗占围护结构总能耗的22%,也是能量损失的重要部位,此次改造中采用的技术为——绿化屋顶。

这里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叶面的蒸发作用以及对太阳辐射热的遮挡作用来减少太阳辐射热对屋面的影响,从而降低屋面室外综合温度,采用集观赏、休憩、活动于一体的屋顶绿化,使得人们可以进入到该建筑的屋面,为建筑系师生提供创作与交流的生态空间。根据该建筑荷载允许度和屋顶生态环境及功能的实际出发,采用简式轻型绿化,以草坪为主,配置多种植被和花灌木等植物,讲究景观色彩,用不同品种的植物结合步道砖铺装出图案。

2.5过渡空间——楼梯间的改造

该建筑由于采用内走廊式布局,其办公室通风不畅,为改善建筑通风效果,此次对楼梯间处进行改造。利用端部楼梯间做玻璃拔风烟囱,外加热回收风帽。

在楼梯井位置加设拔风烟囱+一般风帽,拔风烟囱自建筑首层到屋顶以上位置,高高的拔风烟囱结合中央排风系统设置,冬季新鲜的空气进入拔风烟囱中的中央送排风系统进行预冷和预热,再送入教室,在解决通风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室内的热舒适度,从而为建筑创造适宜的室内热工环境。

2.6内廊改造

内廊式的建筑布局形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建筑廊道内的采光不足,因此改造中采用的技术为——设置太阳能光电板提供照明。

在屋顶加设光电PV板发电系统,当光线照射太阳电池表面时,一部分光子被硅材料吸收;光子的能量传递给了硅原子,使电子发生了越迁,成为自由电子在P-N结两侧集聚形成了电位差,当外部接通电路时,在该电压的作用下,将会有电流流过外部电路产生一定的输出功率。这个过程的的实质是:光子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从而解决该建筑室内廊道采光不足的问题。

2.7建筑设备系统的改造

由于该建筑建设时间较长,许多设备系统都出现较多问题,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此次对于建筑设备系统亦进行适当的改造。

针对采暖管网老化,效率低,照明系统效率低等问题,改造中更换为采用高效管网设备,增加节能照明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从而节约该建筑在冬季采暖及日常照明方面的能源使用。

以上便是此次针对长安大学建筑系馆所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的绿色生态节能改造技术具体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为建筑学院的师生创造良好室内外环境的目标。

结语

在当今的建筑改造中,绿色节能技术的使用正在受到愈加重视。回顾本文对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于建筑改造的实例,我们看到绿色节能技术其实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它更是一种思路,一种既需要丰富想象力并且要勇于实践才能进行下去的思路。同时它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就是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多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那些斥资巨大的“示范工程”不是人们期待的;人们想要的是利用较为廉价的材料,以方便易行的技术,兼顾美观,而能完成的达到预期效果的改造。这需要更多智慧,同时也需要建筑师具备更多的知识。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师了,他们需要涉足更多的领域,才能与相关专业的人合作,这样才可能产生更有创造力、对社会更有意义的设计。在未来,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展,我相信更多的绿色生态技术会随之而来,作为从事建筑设计的一员,我们不需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绿色生态节能技术,为建筑设计与改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能源与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维·纪森,大且绿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建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2]中国建筑协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绿色建筑与建筑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李静,刘煜,办公建筑表皮的绿色生态改造研究,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04

建筑设计中的绿色技术 篇12

1 绿色建筑技术的概念

绿色建筑技术, 指的是在绿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 完成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 加大力度降低对环境污染与能源损耗, 让人类能够拥有舒适、美观、健康的室内居住环境的同时, 有效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 要根据建筑类型、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等综合进行考虑, 虽然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 但是追求的建筑效果都是一样, 这不仅符合现代建筑行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国情。

2 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优化与结合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逐渐增加。只有根据住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建筑设计, 才能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 以此推动整个建筑领域的向前发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 主要包括室内与室外两方面, 而绿色建筑技术, 是深入到建筑设计的深层, 注重的是后期的可持续效果, 与建筑设计相互结合, 相互优化。

2.1 建筑工程项目规划阶段的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中, 项目的规划阶段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地勘察与调研, 对建筑工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了解。首先, 对施工中的噪音、光、通风等基础性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尽可能的利用绿色建筑技术, 降低建筑材料的耗损, 要注重对室内环境的通风设计与室外环境的生态环境设计。建筑的布局形式, 应该遵循冬暖夏凉的基本原则, 从而达到日照情况良好与能够充分利用土地使用率的目的。同时, 在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上, 应该采用屋顶绿化、生态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 达到隔热、防尘、降低环境污染、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尽可能选用性能高、耗损低、耐久性好的新型低碳环保型建筑材料, 结合先进的绿色环保节能技术, 从而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可循环、可再生的利用;其次, 由于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比较多, 且在不同施工阶段也会有不同情况出现, 为此, 对于施工的总平面应该进行多次的、深度的优化, 以确保后期的施工能够顺利进行, 不要因为任何不利因素而对施工造成影响;最后, 在实施绿色建筑过程中, 应该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 加大对新型装饰材料、新型施工技术、新型施工设备以及新型施工工艺的利用。运用新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智能技术, 实现建筑的智能化。

2.2 建筑工程项目气候适应性设计优化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中, 气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随着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与污染, 从而导致很多地方的气候条件都表现出了极为恶劣的情况, 通过简单的环保技术无法进行有效的改善, 为此, 在施工中, 应该对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进行优化。首先, 施工中应该选用低污染、低成本、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筑的整体施工, 以此来降低天气因素对建筑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应该充分融入绿色建筑的思想理念, 使得建筑能够对周围的气候环境进行适应, 同时应该预留出足够的空间来建设保护性的建筑。

2.3 建筑工程项目形态与节能设计优化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 其形态的设计与节能的设计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为此, 在进行形态设计时, 不仅要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更应该注重绿色建筑技术的充分体现。由于中国人口数量众多, 对于建筑的需求和要求也相应更加强烈。因此, 如果形态设计与节能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建筑效果, 相信这能够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 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从而确保后续施工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优化与结合绿色建筑技术, 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朝着低成本、低消耗、低碳环保、科技含量高的新型道路发展。将绿色技术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 能够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为人类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极度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而伴随着低碳环保概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色建筑技术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有效的结合与优化绿色建筑技术, 有利于推进建筑行业向前发展, 从而降低污染与资源带来的问题。

关键词:绿色建筑,优化与结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30) .

[2]林艺清.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选择探讨[J].福建建材, 2016, (1) .

上一篇:培训优化下一篇:少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