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2024-10-03

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精选5篇)

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篇1

摘要: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 结合工程设计实践和绿色建筑方面的一些研究;概述了标准与绿色建筑的内涵, 并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环境的六要素。

关键词: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设计,优化环境

1 前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考虑, 设计、建设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我们作为设计人员, 首先要掌握绿色建筑的真正含义, 并且将绿色标准贯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其次, 在施工建造和使用管理过程中, 亦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的各项技术措施。

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内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与运营管理 (住宅建筑) 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公共建筑) 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 强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绿色建筑时, 对住宅建筑, 原则上以住宅小区为对象, 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对公共建筑, 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 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 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 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住宅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一般项数共40项、优选项数共6项。公共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一般项数共43项、优选项数共21项。

相比较而言, 美国已有了一个69分的评估系统——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缩写为LEED), 它几乎包括了从选址到水资源消耗等的所有问题。这个体系设定了四个等级, 一个普通办公楼仅能获得4分~5分。如果只是想通过认证, 一栋建筑至少要获得26分;要想达到白银等级, 必须达到33分;达到黄金等级需要39分;而达到白金等级需要高达52分。笔者认为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似更直接更系统化, 标准化。

3绿色建筑采用高密度形式的节能技术

通过采用高密度的形式以节约土地、更多的使用公共交通和低耗能的个人交通、建造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可回收材料、使用更好的保温隔热材料、使用节能的暖通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等措施减少能耗。

3.1 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建设合理的高密度或中高密度住宅区, 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居住在低密度住宅区的人们出行会极大地依赖私家车, 密度的增加会使得公共交通的高效率成为可能。据估计, 人类最舒适的行走距离为半公里 (约10分钟) , 但也能欣然接受1.5公里的行走距离。许多人乐意骑1.5公里~3公里的自行车以解决日常所需。傍晚和周末可以在步行或骑车的距离范围内解决购物、上饭店和其它休闲场所, 这就需要高密度的住宅区开发取得成功。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 高密度住宅区应作为积极的推广方向。目前设计实践中量化指标一般为容积率, 宜控制在1.5以上。

建设功能配套完善的居住区, 在居住区内能满足住户的日常生活、娱乐、锻炼和休闲所需, 将大大地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 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

3.2 合理的优化建筑设计

朝向设计合理能使建筑从阳光中获取大量的能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住宅往往需要平行布置, 并且朝向南面。同时彼此之间要留出足够的距离保证冬季的日照时间。

建筑的体形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直接影响建筑能耗的大小, 体形系数越大, 单位建筑空间的散热面积越大, 能耗就越高, 体形系数每增加0.01, 能耗指标增加约2.5%。因此, 应该将体形系数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3 建筑能源系统设计

在空调系统设计中采用蓄冷槽, 夜间用电低潮时制冷, 白天用电高峰时供冷;采用热回收设备回收空调制冷过程中散发的热量, 用来带动进风装置。这样可大大减少用电量。

在建筑物中加入太阳能装置的设计, 例如屋顶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应用大大地减少了电和煤气等能源的用量。

4 绿色建筑的优化环境

4.1 光环境

查研究发现, 在办公室和生产操作场中, 令人满意的照度为1 000~3 0001x之间, 过小或过大, 眼睛的灵敏度会下降, 易引起眼睛疲劳。为了保证良好的光照条件, 要做好天然采光的设计和建筑照明的设计。

为了获得天然光, 就要在建筑物的外围设计采光口, 采光口分为侧窗 (安装在墙上, 侧面采光) 和天窗 (安装在屋顶, 顶部采光) 。侧窗建造方便, 造价相对较低, 维护方便, 应尽可能设计侧窗, 不足之处再用天窗补充。

侧窗玻璃面积可按所处外墙面积的20%~30%计算, 然后还要考虑通风、日照、美观的要求确定侧窗的尺寸, 窗台高度不宜超0.9 m。天窗有矩形天窗、横向天窗、锯齿形天窗、平天窗、井式天窗等形式, 根据建筑物的外形和使用要求确定。

建筑室内照明的设计包括室内工作照明设计和室内环境照明设计。室内工作照明设计除了要满足照度的要求外, 还要考虑眩光、颜色、扩散、均匀度、亮度等因素, 保证照明质量。室内环境照明不仅是照明的功能, 而且具有装饰作用, 一个好的室内环境照明设计, 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4.2 空气环境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 室内装饰施工中采用了含有有毒成份的装饰材料和对人体有辐射作用的天然石材、摆设了含有有毒成份的家具, 例如采用了含有甲醛的人造板材等。第二, 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混凝土凝结和减少变形缝的使用而在混凝土中加入含有高碱的混凝土膨胀剂, 夏季温度升高时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氨。第三, 空调的普及使用使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含量增高而负离子浓度降低。

因此,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室内设计尽量简洁, 少用木板、石材等装饰材料, 选用无毒、无害、有益人体健康的装饰材料, 装饰施工结束后通风换气半年以上时间再入住。第二, 建筑结构设计中避免使用混凝土膨胀剂等添加剂, 按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变形缝。第三, 建筑设计过程中做好室内的通风设计, 例如设置抽风机, 抽风时室内形成负压, 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进入室内;空调系统设计采用换气功能设计, 空调系统具有自动过滤空气、除臭、灭菌的设备。

另外, 提高住宅区的绿化率, 搞好住宅区内的环境卫生, 提高住宅区的空气质量, 也是绿色建筑的空气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4.3 声环境

这里的建筑声环境主要是指如何消除或减少室内外噪音, 给住宅区一个安静舒适的声学环境。噪音由噪音源经传播途径到达接受者, 从噪音源控制噪音是最根本的措施, 但噪音发出后, 只能从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 而传播途径只能从城市规划、小区规划、单体建筑设计上进行考虑。

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首先, 应当依据城市的基本噪音源, 作出噪音等值分布图, 据此以调整各功能用地和交通规划。商住、医院、学校、办公等对噪音敏感的小区规划在城市的中心区, 工业区、码头、高速公路、铁路等噪音较大的规划在城市的外围。其次, 对于不能抗拒的噪音, 例如市政道路车辆的声音, 可以通过临街建筑物尽量远离道路、将对噪音不很敏感的商业建筑作为屏障、道路两旁种植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宽度并且浓密的绿化带等措施减低噪音。作为绿色建筑, 日间噪音应小于35分贝, 夜间噪音应小于30分贝。

4.4 水环境

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住宅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高绿化率和带有水景的楼盘越来越多, 这些楼盘的用水量非常大, 如果这些用水全部由自来水供给, 将会加剧城市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因此, 必须充分利用污水和雨水的处理回收利用, 由原来的污水、雨水直接排放的方式改为“污水、雨水-排放-存储-处理-回收利用”的循环使用方式。回收的水可用于冲洗厕所、浇灌植物、提供水景。回收利用水的比例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以上, 才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

4.5 热湿环境

作为绿色建筑, 室内的适宜温度为:夏季22 ℃~27 ℃, 冬季20 ℃~24 ℃;室内的温度为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

室内热量的主要来源有室外传入的热空气、太阳辐射热、邻近地面和路面的辐射热、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室内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热量。要保证室内的适宜温度, 就要阻止室外热量的传入和排出室内的热量。设计的措施有:

(1) 屋顶隔热。

可通过设计浅色屋顶饰面、在承重层和防水层之间增设一层泡沫混凝土以增大屋顶的热阻与热惰性、设计通风隔热层、采用蓄水屋顶和淋水屋顶、屋顶种植植被等措施达到屋顶隔热。

(2) 外墙体隔热。

以往, 采用两面抹灰的粘土砖实体墙是一种常用的做法, 但粘土砖的生产破坏了农田, 国家已限制使用这种墙体材料。采用中空双排混凝土空心砌块加上内外抹灰后, 有较好的隔热性能;或者采用复合板墙 (例如墙体内侧加石膏板或轻质混凝土) 也可达到隔热的要求。

(3) 做好室内的自然通风设计。

方法有根据地理环境和风向设计好建筑的朝向、间距及建筑群的布局;做好建筑平面的设计, 主要的使用房间布置在夏季的迎风面, 门窗空气对流等;设计合理的房间开口宽度和开口面积, 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 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 有最好的通风效果。

4.6 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

建筑物中的废弃物主要是人们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我国城市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 并且在逐年增加, 因此, 垃圾的收集与处理成为建筑设计中不能忽略的课题。绿色建筑的废弃物处理系统设计分为两个方面:

(1) 废弃物的分类收集系统设计。在建筑物内每层公共部分设计有分类功能的垃圾箱, 垃圾一般按可回收垃圾 (废旧电器、金属、塑料、玻璃、皮革等) 、不可回收垃圾 (剩余饭菜、果皮等) 和有害垃圾 (废旧电池、电灯、光管、过期的食物和药物等) 进行分类, 同时设计垃圾垂直运输通道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运送到设计在首层或地下室的大垃圾箱内。建筑物外也要分散设计分类垃圾箱, 以方便居民投放垃圾。

(2) 设计水平的垃圾运输系统。在小区的地下设计垃圾水平运输管网, 管网连通各栋建筑物的地下垃圾收集箱。垃圾经过水平运输到收集站后, 经过压缩包装, 运走处理。

作为绿色建筑, 垃圾应分类收集, 分类率要达到50%以上, 并且垃圾的收集率要达到100%。

另外, 在建筑材料选用方面, 尽量选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3R材料。

作为设计人员, 必须在光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热湿环境、废弃物处理等六个方面按绿色标准贯彻在设计过程中, 才能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篇2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规范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党政机关公文适用规则的不同,造成体例不统一、格式不一致、衔接不顺畅等问题,影响了机关公文处理的整体水平。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条例》)对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作出统一规范,建立起统一的党政机关公文标准。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GB/T 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GB/T9704—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格式》标准)。《格式》标准首次将适用范围扩大到党政机关;首次将公文用纸统一为A4型国际标准用纸,并对公文排版、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公文式样等作了较多修改。

公文格式是公文的表现形式。公文格式的范畴包括:一是公

— 1 — 文的组成要素及其标注位臵;二是承载公文的介质,主要包括纸张的开本、规格、印刷、装订等要求;三是公文数据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的使用规范。公文格式由公文内容决定,又服务于公文内容需要。我们如果有漂亮的外表,又有丰富的内涵,就堪称完美;同样,公文如果有规范的格式,又有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完美的公文。我们要像维护自己的形象一样规范公文的格式。

绿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素分析 篇3

1 绿色建筑

所谓的绿色建筑, 具体的说尽最大可能的节省物质, 而且降低其对于生态以及人的健康的干扰。在开展该项设计的时候, 要高度分析其设计和物质的选取以及水质的维护、资源的功效等很多要素。

1.1 关于设计

此类建筑在设计的时候, 要重视建筑和附近的环境的有机结合, 涵盖所在区域的气候以及文化要素等, 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建筑对于附近的生态的干扰。在设计的时候要高度的关注如下的四项内容:建筑布局、空间、形体和立面的设计。第一, 对于布局来讲, 要切实的结合场地的具体状态开展布局, 要积极的发挥出所在区域的光照以及通风等要素的有利特征。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光照特征, 经由合理的布局来打造出最为优秀的采光等效果, 在较为干燥的天气情况之中, 可以结合建筑本身或是两个建筑生成一种遮挡阳光的意义, 进而为道路带来阴凉, 例如, 福斯特在马斯达尔学院的建筑布局规划中, 采用密集式的建筑布局, 利用建筑物的排列、间距、高低等设置手法, 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因为高低错落形成遮阳的效果。经由缩减建筑之间的距离, 确保其之间出现一种冷巷, 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处于阿拉伯炎热干燥地区所需的建筑制冷能耗。第二, 集合自然通风的思想, 经由有效的布局, 充分利用当地的夏季主导风向来设置建筑冷风系统。

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要在让人获得空间使用舒适性的同时, 引导人们更为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天井等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的空间类型, 尤其对于大型组团建筑来说, 天井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建筑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合理性, 减少建筑对于机械通风和机械采暖上的依赖。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中,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将疏散楼梯间等消极空间转变为对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通过对疏散楼梯间采光和通风的设计, 加上合理的绿化, 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空间。

在建筑形体的设计上:要平衡好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的良好自然采光通风系数。如果建筑的进深太大的话, 其本身的采光和通风等就无法合乎平时的功效规定, 尤其是在冬暖夏热地区, 环境对于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不是很高, 这个时候大的进深就会成为建筑节能方面的一个障碍。在一定程度内减小建筑的厚度, 可以更好地将自然光、对流空气引进来, 例如马来西亚生态建筑大师杨经文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的设计当中, 通过一个街道把建筑分为两部分, 中间为采光和通风良好的中庭,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厚重的体块。

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 (1) 外墙构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遮阳百叶、雕刻窗、突出墙面的阳台等建筑构件不但可以形成很好的遮阳效果, 还可以丰富建筑立面, 让建筑更具美观性。 (2) 建筑立面上没有明显的遮阳构件的时候, 通过建筑自身体块的凹凸来形成大面积的阴影, 使比较大的采光窗都能处于建筑自身体块形成的阴影之下, 从而减少过多日照造成的建筑制冷系统方面的能耗。

1.2 材料选择

当选取材料的时候, 最好是使用所在区域就有的物质, 而且要对废弃的物质合理的使用。许多区域的过去的建筑体在使用材料的时候都积累了很多的经验, 在开展设计的时候, 要认真的分析所在区域使用较多的一些本土性的物质。除此之外, 因为目前很多区域都在积极的开展老城改造活动, 此时就会有非常多的建筑要拆除, 这些拆掉的物质, 由于时间的变革, 使得它们有着很多的独特意义, 因此在建设的时候, 要切实的使用那些废弃的物质, 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省能源的使用, 同时还能够提升其文化意义。我国著名建筑师王澍在这方面就有很多的经典作品, 例如其在宁波五散房的建造中采用的砖墙, 一些很厚, 而一些却较薄, 而且既有完整的也有残缺的, 其带给我们的视觉意义非常好, 其使用的砖墙均是在老城改造的时候获取的, 它们都是通过最初始的一些夯土科技等生产出来的。由于时间的累积, 其具有很独特的意境, 将其用到新的建筑中可以将这种独特的意境有效的体现出来。

1.3 水质保护

当前的水资源总数不多, 我们国家更是显著。因此在开展绿色建筑的时候, 要把对水的维护放到非常关键的位置之中来分析。在设置地基的时候, 要切实的提升土的保水性, 在建筑中应用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建筑设备中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 通过以上手法使建筑达到在水资源上的低能耗以及降低建筑在日常运行中的经济成本。

1.4 能源效率

此类建筑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是节约能源, 所以在能源效率上要做到充分利用。经由对风以及太阳能等洁净能源的使用, 降低建筑体对于燃料的过度依靠性, 不但能够减少石油等的使用量, 同时还能够降低有害其他的排放总数。现在, 像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群中的大型并网电站、家庭用的小型太阳能电站都陆续应用到绿色建筑中。

1.5 室内环境

此类建筑不单单要确保能耗非常少, 同时还要为我们供应一个非常舒服的使用氛围。对于空气的质量来讲, 要认真的掌控建筑物质和它的装修物质中的有毒要素的比例, 在设计的时候要确保厨卫等高度的通风。可以将室内的油烟等物质释放出去。

2 结束语

当前使用的能源一般都是不可以再生的, 如果使用的太多的话, 就会使得后续的人们的发展受到阻碍, 不合乎可持续的思想。在总的资源的使用之中, 建筑活动和它的平时的维护等使用的能源总数非常多, 因此要切实的推广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吴硕贤.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建筑学报, 2011 (9) .

[2]孙捷.卡斯卡迪亚地区绿色建筑协会专访[J].世界建筑, 2010 (8) .

建筑环保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解读 篇4

关键词:建筑环保设计,绿色建筑理念,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下,建筑行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其不断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行业发展的可持续。基于此种发展状态,绿色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断地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实践活动中,以有效缓解当前发展下的能源枯竭问题,以全新的途径为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全新的途径,在最根本的环节起到环保和节能的效果,以在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下提升建筑物的质量和应用的高效性[1]。

1绿色环保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特征

1.1设计原则。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要求下,将建筑环保设计理念融入绿色建筑理念时需要重视能源的高效适用,以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有效提升现有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技术的支撑下需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开发,当然,在具体的能源应用和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环境效益的建设。

于自然环境而言,建筑环境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在建筑环保设计中需要体现出对自然环境充分的尊重,以有效促进自然环境同建筑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另外,还要确保建筑的舒适度,在现代化的发展设计下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具体建设中强化对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环境的优化,进而加强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并有效提升建筑外部的生态效应,为居民提供一个相对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

1.2设计特征

1.2.1节能。在不断的发展下,能耗问题一直阻碍着建筑行业的快速有效发展,在现代化的绿色建筑理念下,体现了对于能耗的高度重视性,在建筑设计和应用中广泛应用节能新工艺和新材料等,比如在对建筑平面布局进行优化时,应用双侧墙开口设计,以有效改善室内的自然通风效果,并且在屋面节能系统和墙自保温系统的应用下,有效减少了建筑内热能的消耗问题,也可以在玻璃幕墙的应用下强化室内照明效果等。

1.2.2环保。环保是绿色建筑理念的核心,所以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强化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并在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以有效增强建筑的生态性能。另外,在建筑施工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地影响和危害,进而产生环境污染,在现代化的绿色建筑设计中,污染处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体现,污水排放设计和消除噪音设计是常见的处理方式[2]。

2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环保设计中的体现

2.1节能设计。在绿色建筑理念的要求和引导下,重视环保设计中的节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并在建筑设计中有极为明显的体现。

2.1.1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于建筑物的整体而言,围护结构是其构成主体,主要表现为内围护结构和外围护结构两种不同的形式,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外围护结构的优化方面,包括有门窗、地面、外墙、屋面等四个部分,通过对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进行优化,进而合理有效的提高整体结构的人工性能。

2.1.2对通风、供暖、空调等进行优化。在开展具体优化时,需要实现冷却塔免费供冷、全新风供冷等技术的充分应用,以确保过渡季节公共建筑制冷的有效性,减少电动冷机的开启时间。另外,对空调进行优化时,需要对其系统内的风机和水泵等进行变频控制,或者也可以在主要功能区域进行独立系统的设计,以有效降低建筑过程中系统能耗的载荷。

2.1.3照明节能控制。对该环节进行优化时,需要针对建筑内的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区性的照明设计,比如对于门厅、楼梯、地下停车场等公共性的区域采取感应节能、定时等措施。通过对光亮和声音等要素开展传感设计,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进行自动控制。另外,还可以在优化中将照明功率的密度进行降低,可以通过高效灯具的应用或者在进行灯具安装过程中进行高度的适当降低等方式来实现照明效果的增强[3]。

2.2节地设计。在现代化的发展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建筑用地的规模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所以在就爱那个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环保设计中进行融入时,需要实现具体应用中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节约。在进行节地设计时,需要实现集约土地利用的节约,根据人均居住用地指标的相关要求对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用地面积进行确定,以确保建筑设计的整体科学合理性。另外,还需要对绿化用地进行合理的设置,不仅需要根据规范化的要求保证设计过程中的公共绿化面积,还要确保整体的建筑绿化率,并实现人工化的绿化环境同自然生态之间的有机结合。最后,还需要对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基本设计和建设中,需要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在实现地下空间开发的基础前提下,使空间利用率得到大范围的提升,比如进行地下商场和地下车库等的建设,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节地效能,进而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2.3节材设计。在建筑环保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导下,所选用的建筑材料需要体现出环保和节能的特点,多应用可循环和可再利用的材料,并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求下严禁适用性能差和污染高的建筑材料。在融入绿色建筑理念的建筑环保设计中需要体现出建筑造型的要素简约化风格,在减少大量装饰性构件应用的基础上体现出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并且选用的建筑材料尽量的选用本地生产,以有效减少建筑运费。另外,在现代化的理念引导下,可以采用高强的建筑结构,比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等[4]。

2.4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对于室内环境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实际建设中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室内光、声、空气质量和湿热等各项指标的要求。在体现出环保设计时,需要对室内进行隔音墙的设计,实现对噪声的有效控制,并在隔音墙的隔振、隔音效果的保障修啊,最大化的消除室内的噪音污染。另外,可以对建筑门窗类型、房间表面的分析精度和反射比等进行分析,以实现对房间采光参数的合理有效控制,并在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下充分利用采光隔板、光导纤维、棱镜窗等的利用,以实现对天然光的利用与控制,充分体现出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结束语

建筑环保设计与绿色建筑理念当下时代发展和环境的基本需求,是可持续发展下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在建筑设计体现出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需要在充分体现出环保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遵循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并在遵循基本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开展综合分析,在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节地、节材的前提下,加快环境效益和建筑经济的快速健康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融于建筑设计的绿色建筑理念[J].江西建材,2016,6:58.

[2]吕贺.绿色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4,5:189.

[3]朱琴美,黄军山,曾庆东.基于节能理念下的建筑环保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3,17:283.

解读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篇5

五、《导则》之施工与质量控制

精细化施工是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重要保障。超低能耗建筑的施工不同于传统做法, 施工工艺更加复杂, 对施工程序和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 应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队伍承担;在施工前要对建设、监理、施工人员进行性能原理、施工技术措施、操作细节方面的强制培训, 对施工次序的合理安排和全过程控制, 强调精细化施工, 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气密性检测, 保证气密性性能达标。

六、《导则》之验收评价

为保证超低能耗建筑的实施质量, 推动其健康发展, 超低能耗建筑建造完成后, 应对其是否达到超低能耗建筑的要求给予评价。评价应以单栋建筑为对象, 对设计中以户或单元为设计单位的建筑, 可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 以户或单元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工作贯穿整个设计与建造过程, 包括设计和施工两部分。

七、《导则》之运行管理

超低能耗建筑应针对其在建筑围护结构、暖通空调系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维护和管理。针对对象为物业单位和业主, 关键环节为日常运行和二次装修。物业管理单位应提供针对超低能耗建筑特点的用户手册和用户注意事项。

上一篇: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病下一篇:日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