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

2024-05-18

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共8篇)

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 篇1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 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 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 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在绿色建筑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绿色建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新型材料的运用五个方面, 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 绿色建材的利用

绿色建材也称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等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采用了无污染的生产技术, 对天然资源和能源使用量少, 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性小,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和传统的建材相比较, 其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 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的少用天然的资源, 应将生活中的废渣、垃圾、废液等废弃物进行利用。

(2) 在生产工艺上应采用低能耗的工艺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

(3) 在产品的生产和配置过程中, 不要使用甲醛、碳氢化合物、卤化物等有毒物质;产品中不得还有汞等其他物质;不得使用铅等金属盒颜色添加剂。

(4)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 要以改善生产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服务宗旨。

(5) 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得损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而是要具有更多的功能性, 如: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防火、调温、抗静电等。

(6) 产品在使用后可以循环再利用, 对地球环境没有污染和废弃物残留。

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已经被看作为一种可以替代的能源, 用以替代化石燃料资源生产的常用能源。其中主要包括太阳能和风能。

太阳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太阳能, 具有资源总量大, 分布广, 清洁环保, 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是来自太阳能的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光电技术, 也就是光伏发电, 它是利用半导体元件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 其具有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噪音、无需燃料和机械转动的优点。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方向为光伏建筑一体化, 就是指在建筑的外立面设置相应的光伏器件, 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这样, 光伏器件就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为电能, 没有机械噪音和其他污染, 主要就是在建筑的表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体积比较小的蓄电池逆变器等设备, 不占用建筑内部的有效空间。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房以及太阳灶、采暖与空调、制冷等技术领域。但是, 在我国, 家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系统是技术最成熟、产业化发展最快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消费国, 年生产能力接近1200万平方米, 2004年累计的安装量达到了6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的出口也是我国近几年来努力开拓的市场。

风能:从建筑领域来看, 建筑上对风能的利用一般是采用小型的风力发电机, 相对于这类产品, 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一种小型微风风力发电机正在被大力推广, 只要有能使树叶摇动的微风, 发电机就能开始工作, 这种小型的微风风力发电机, 非常适合于建筑的夜间亮化照明。

3 建筑智能化

建筑是智能建筑的基本平台, 它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 利用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技术控制优化各种机电设备运行, 最终实现办公的自动化, 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优化的配置与组合, 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与建筑空间。智能建筑的根本目的就在于:

(1) 使建筑住户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安全和有效。

(2) 使建筑更加易于管理和运作。

(3) 采用各种技术手段,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智能化系统是绿色建筑的灵魂和心脏。智能建筑经过1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开始的综合布线、电视监控系统、电子消防报警系统等各自发挥作用, 再到今天实现的BMS集成, 以及在网络上实现BMS系统与交通诱导系统、各类管理系统的IBMS集成。建筑对象也从单一的建筑发展到对建筑群的远程控制, 这也正是对智能化系统的稳定性、舒适性、可操控性提出更高要求的结果, 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便利的生活环境。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 舒适性。舒适性是智能建筑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到的, 要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学习和生活的时候, 使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感到舒适。因此, 对智能建筑的空调、照明、绿化以及自然光等条件要达到最佳的效果。

(2) 高效性。在智能建筑里工作, 可以提高办公效率, 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能源和费用, 也能够提高建筑物所属设备在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 适应性。在对原有组织机构变更、办公设备或办公机器进行更新换代时, 可以不妨碍原有系统的正常使用。

(4) 可靠性。智能建筑能尽早发现系统故障, 尽快排除故障, 将故障的影响控制在最下范围。

(5) 方便性。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 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安全性。智能建筑除了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和建筑物的安全外, 还要防止信息的泄露、数据的破坏、文件的篡改和数据被删除, 从而导致数据系统的瘫痪和被非法使用。

(7) 智能建筑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能力。

(8) 所有的信息通信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内部, 而且它与外部的通信系统构成了一个外部网络。

(9) 对外来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为未来的设备预留配线空间, 是智能建筑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10) 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 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11)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的核心内容是减少建筑过程中的高耗能, 提高能源在建筑过程中的利用率。同时, 我们所说的建筑节能又要以不影响人体舒适度为前提, 也就是冬季室温不低于18摄氏度, 而夏季的室温不高于26摄氏度。

目前, 我国各地已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 开始推行建筑节能。上海、广州等城市, 开始对建筑墙的厚度、窗的厚度等设计细节进行了规定, 还围绕节能设计标准编制该地区的具体节能规范。政府部门制定建筑节能规范做到逐步完善。如果达到节能60%标准的建筑, 造价并不高。节能建筑的造价成本, 全部估算起来, 只是在原来建筑的造价基础上再增加5%至7%, 而且预计在5年到8年的时间内增加的造价就可以收回。但它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不同, 它给人们提供的室内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高能耗建筑, 虽然前期造价成本较低, 但是按长期来预计, 能源的消耗比起前期节省的成本费用已经远远超出。

(12) 新型材料的运用。新型建材具有很多优良特性, 如轻质、保温、高强度、节土、节能、装饰等。采用新型建材建筑的房屋, 不但使房屋功能大大改善, 还可以美化使建筑物内外观, 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有的新型建材由于自身质地轻的特点, 这样可以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 为推广轻型建筑结构房屋创造了条件, 同时还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现代化, 也大大加快了建房速度。

我国的新型建材工业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已具备了较为齐全的品种和相当的规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城镇居民安居工程的实施, 我国的新型绿色建材工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4 结语

较之国外的先进技术, 我们国家绿色建筑的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 在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化, 特别是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 比如建筑节能, 与我国气候相近的国家的建筑能耗的是我们国家的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三分之一;同时我国还需在绿色建筑设计、绿色环保材料、室内环境技术、室内环境监测、持续再生能源的利用等等方面都还需加强研究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祖其根, 王世明.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J].上海建材, 2008.

[2]张瑞武主编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8) .

[3]金磊.中国建筑科技发展[J].城建工作研究, 1994, (10) .

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 篇2

2.1 墙体节能施工管理控制墙体作为建筑维护结构的主体,其节能施工管理尤为重要。一般建筑的墙体最常采用的形式为砌块墙体,其具有保温性能好、蓄热能力强及密度较小的特点,其次是复合墙体形式,包括外保温复合墙体、内保温复合墙体及夹芯复合墙体等,而内保温复合墙体由于其保温性能受热桥影响较大,且保温性能远低于外保温复合墙体,因此应用较少。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墙体节能施工更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步骤。绿色建筑的墙体一般采用空心砖承重墙,并在必要的时候采用新砖在外部进行堆砌。在墙体节能施工过程中,必须仔细分析墙体的热值、保温、抗震,开裂及渗漏多方面因素,根据施工图纸确定施工工序,有序地进行空心砖的堆砌,严格排列空心砖的位置,确保砌块均匀整齐,且着重控制砌块和梁柱交接处以及存在集中应力变化处墙体的施工质量,保证砌块质量以及砂浆质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墙体的施工质量。

2.2加强建筑施工中的能源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的能源主要有电、煤炭、液化气、柴油等等,煤炭和天然气等主要在建筑施工现场的食堂做饭、冬季取暖、给混凝土石料搅拌进行水加温等方面。电在施工现场是必须的能源,主要分为施工机械用电和施工现场照明用电两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大型机械设备采用的是汽油或者柴油为能源。从建筑工程绿色环保的范畴来分析,要节约能源,降低能源使用带来的污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分析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存在问题

引言: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能源,尽量少使用合成材料,保护环境,并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条件。做到人、建筑、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持续发展。我国是建筑大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其成为消耗能源的最大产业。在每年的资源消耗建筑业占资源消耗的35%,这是多么大的比重,而且建筑施工过程中耗水,耗电,耗费木材,最重要的是建筑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废水、废气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永久破坏。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修复,而绿色建筑则是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在不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利用风能、太阳能节约资源的同时营造出一种舒适清新的环境,使居住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前景

我国处于建筑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现有建筑量多,新建建筑多,并且也存在地型位置的多样和气候的冷暖差异等问题。不过中国自有的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让绿色建筑的发展添一分色彩。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开阔的市场前景和独具特色的优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生态建筑理念以后,经过不断完善,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个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创意。在这些标准基础下,中国绿色建筑的政策不断出台,系统不断完善以及中国政府对绿色建筑投入资金不断增多,中国的绿色建筑企业将在未来几年迅猛发展。

二、绿色建筑在低能耗方面的发展

“零碳馆”2.0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集成了众多低碳技术而且能自行发电、供水,并且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可以随意搬运就地搭建,可以搭建在海边甚至高山雪地都不成问题。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附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他们可以使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三、针对绿色建筑没能由小试点扩大到整体进行分析

1、对于建筑业,毕竟它是以盈利为目的行业,绿色建筑成本较高,这是开发商不愿意做的。开发商希望的是用最小的投资创造最大的收益,而传统建筑正好满足了这一点,成本较低且收益快。

2、国家虽然希望保护生态,使资源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主要考虑如何快速增加GDP。相比之下,对环境的保护就变的不是那么重要。

3、建筑行业的技术不够完善,缺乏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设计,而建筑行业又缺乏绿色环保的资料。这也是造成绿色建筑没能扩大的重要因素。

四、针对绿色建筑实行中所产生的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目前看,国家应尽快制定低碳建筑实施标准,加速推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推广,切实促进现代建筑向绿色低碳建筑的转型,将是最为切实、有效的节能减排之路。低碳建筑不仅需要一种计算方法,更需要一种标准。”中国之家低碳发展联盟负责人建议,在标准问题尚未解决前,对低碳建筑的探索意义是积极的,但不应该盲目跟从,仅仅热炒概念。“低碳”的意义,应该建立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夸大低碳是不可取的。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国家拥有更多技术人员,从而生产出更多经济适用的建筑材料,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在科学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下,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有外表美观,而且也要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环境。而且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必将成为建筑主流。

参考文献:

[1] 临风. 科技增色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7).

建筑节能构成形式及分析 篇4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 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 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 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 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 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 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1.1 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同样形状的建筑物, 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 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如对一个长宽比为4∶1的建筑物, 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70%。在建筑物内布置空调房间时, 尽量避免布置在东西朝向的房间及东西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因此,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空调建筑的平面形状, 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 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 冷负荷越小, 能耗越小。

1.2 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及控制体型系数

如果是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 空间布局应比较开敞, 较大的窗口有利于自然通风。而设有空调系统的建筑, 其空间布局应十分紧凑, 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和窗洞面积, 这样可以减少空调负荷。

体形系数的定义是建筑物外表面积F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之比值。对于相同体积的建筑物, 其体形系数越大, 说明单位建筑空间的热散失面积越高, 研究表明, 体形系数每增大0.01, 能耗指标约增加2.5%。因此, 在建筑设计时应尽量控制建筑物的体形系数。

1.3 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

绿化对居住区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调节改善气温, 调节碳氧平衡, 减弱温室效应, 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 减低噪声, 遮阳隔热, 改善居住区微小气候和建筑室内环境, 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2 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据有关资料介绍,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1W/ (m2·K) 。在其他工况不变条件下, 空调系统设计计算负荷增加近30%。所以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能措施, 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对空调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 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0.9~1.3, 可采用聚苯乙烯板、加气混凝土等保温材料, 也可采用双玻、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

2.1 外墙的节能措施

(1)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耗电量, 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2) 隔离太阳辐射热。对垂直墙面可采用外遮阳、阳台、挑檐等遮阳设施和浅色墙面、反射幕墙、植物覆盖绿化等措施减少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

2.2 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

(1) 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 面积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30%, 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 其中传热损失为1/3。所以门窗是外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 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2) 设置遮阳设施。设置遮阳设施, 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 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3)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有资料表明, 房间换气次数由0.8次/h降到0.5次/h, 建筑物的耗冷可降低8%左右, 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 (如加装密封条) , 提高门窗气密性, 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 (塑钢门窗) 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 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 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 因而控制窗墙比在30%~50%范围内时, 窗玻璃尽量选特性玻璃, 如双层玻璃、吸热玻璃, 反射玻璃, 贴隔热遮光薄膜。

(5) 合理控制窗墙比。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 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 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传热系数提出具体要求。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 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 一般北向不大于25%, 南向不大于35%, 东西向不大于30%。

2.3 屋顶的节能技术措施

(1) 隔离太阳辐射热。隔热太阳辐射热, 减少阳光直射, 对屋顶可采用架空屋面, 浅色屋面, 种植屋面等。对屋面进行绿色覆盖, 既可遮阳, 又能隔热, 而且通过光合作用, 可消耗或转化部分能量, 也起到美化环境作用。还有设计通风屋面、蓄水屋面等节能措施。

(2) “冷屋顶”节能。所谓“冷屋顶”是指日射反射率高的屋顶, 它通过对普通屋顶涂上高反射率的涂料, 提高屋顶的日射反射率, 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 从而达到减少空调冷负荷和空调节能的目的。研究表明:采用“冷屋顶”节能可使空调负荷减少约10%~50%。

3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3.1 降低系统的设计负荷

目前我国的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 往往采用负荷指标进行估算, 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 指标往往取得过大, 造成了系统的冷热源、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都大大的超过了实际需求, 形成“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即增加了投资, 也不节能。

3.2 冷热源节能

空调系统消耗的大部分能量是在冷热源系统中消耗的。所以合理选择冷热源系统对空调系统节能至关重要。空调系统的常采用的冷热源方式是: (1) 水冷冷水机组+锅炉; (2) 热泵; (3) 溴化锂吸收式+锅炉。

夏季用水冷冷水机组制冷, 冬季用锅炉供热。水冷冷水机组制冷消耗电能。设计工况下的能效比 (制冷量/耗电量) 比较高, 一般为3.7~5左右。一般空调制冷量在300RT (1RT=3.517k W) 以上, 选用离心式压缩机;空调制冷量在150~300RT的制冷量范围内选用螺杆式压缩机比较合适;当空调制冷量小于150RT时选用活塞式压缩机较为合适。在水源比较充足的地区使用水冷冷水机组比较合适。

热泵型机组的使用对节能是很有利的, 其中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在中央空调中使用的较多, 这种机组一机两用, 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特别适用于缺水地区。

溴化锂机组的能效比 (制冷量/消耗的热能) 比较低, 外燃式为1.0~1.2左右, 直燃式机组稍高。外燃式溴化锂机组主要用于有废热、余热的地方, 如热电厂、钢铁厂等, 既利用了废热、余热, 又达到了制冷的目的。对于缺电而无废热或余热的地区可考虑使用直燃式机组。

3.3 减少输送系统的动力能耗

主要是指空调系统运行中风机和水泵所消耗的电能。采用科学合理方法使之降低, 对整个空调系统的节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的技术措施有:

(1) 提高供回水温差。若系统中输送冷 (热) 量的载冷 (热) 介质的供回水温差采用较大值, 则当它与原温差的比值为N时, 由热量计算式Q=m×C×ΔT可知, 温差为原来的N倍时, 流量为原来的流量1/N, 计算管路的沿程阻力系数为原来的1/N2, 水泵或风机的功耗为原来的1/N3, 节能效果显著。故应在满足空调精度、人体舒适度和工艺要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加大温差。

(2) 选用低流速流体。水泵和风机的功耗与管路系统中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故采用低流速能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且有利于提高水力工程的稳定性。

(3) 提高输配系统的效率。设计时合理的选择水泵的扬程, 如果扬程过高时, 靠减小阀门开度来调节系统的水力平衡, 使得系统的能耗过多的消耗在阀门和过滤器上。适当采用二级泵系统, 在送风系统中设计时应尽量维持风机工作在高效区。

(4) 采用变流量水系统。在设计空调水系统时, 如采用定水温变流量或变水温变流量的调节方式, 使供水量随空调负荷的变化而增减, 不但可以减少处理过程的能耗还能节省输送能耗。

(5) 采用变风量系统。变风量空调 (VAV) 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定风量集中空调系统是较先进的一种空调方式, 是通过改变送入被控房间的风量 (送风温度不变) 来消除室内的冷、热负荷, 保证房间的温度达到设定值并保持恒定。例如, 夏季档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提高送风量, 反之减少送风量;冬季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就减少送风量, 反之提高送风量。该系统最适合应用于楼层空间大而且房间多的建筑。尤其是办公楼, 更能发挥其操作简单、舒适、节能的效果。

3.4 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的节能措施

国产风机盘管从总体水平看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不多, 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 主要差距是耗电量、盘管重量和噪声方面。因此设计中一定注意选用重量轻、单位风机功率供冷 (热) 量大的机组。空调机组应该选用机组风机风量、风压匹配合理, 漏风量少, 空气输送系数大的机组。

3.5 提高送风温差及合理调节新风比

人们对舒适感的要求差别很大, 故舒适区范围较宽。在满足空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提高送风温差来提高节能效率, 利用最少的耗能实现舒适性空调要求的空气环境。为了节能, 在夏天取较高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冬季取较低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就可减少围护结构的传热负荷和新风负荷, 从而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在建筑物的空调负荷中的新风负荷占的比例很大, 一般占总负荷的20%~30%, 因此在满足卫生条件下, 冬、夏季尽量减少新风量, 而在过渡季节, 尽量较多采用新风甚至采用全新风。

3.6 利用冷却塔供冷技术

冷却塔供冷技术是指在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较低时, 关闭制冷机组, 利用流经冷却塔的循环水直接或间接地向空调系统供冷, 提供建筑物所需的冷量, 从而节约冷水机组的能耗, 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较快的节能技术。如当室外湿球温度降至某个值以下时, 冷却塔出水水温与空调末端装置 (如风机盘管) 所需水温接近, 此时可关闭人工冷源, 以流经冷却塔的循环冷却水向空调系统供冷, 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7 蓄冷技术

在实施峰谷电价的地区, 可利用低电价时段采用冰蓄冷系统将水制成冰来储存冷量, 高电价时段再将冷量释放出来。

采用冰蓄冷技术有利于减少国家对电力建设的投资及压力, 有利于均衡电力负荷、提高现有发电设备与供电电网的利用率和改善电力建设的投资效益, 有利于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还有助于调节送风温差, 是一举多得的节能好举措。

3.8 采用热回收与热交换装置

新风的引入必然要求排出一部分旧空气, 而大气温度与排气温度有一定的温差, 如制冷时若室内温度为27℃, 室外温度为35℃, 则将27℃的气体排入大气会带来能量损失, 采用热回收交换设备使新风在被处理前与排气进行热交换, 新风温度便有所降低, 就可减少新风机组的负荷, 减少了能耗。这种装置一般用于可集中排风而需新风量较大的场合。

3.9 充分利用自然冷源

常利用的自然冷源是地下水和室外空气。地下水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的温度, 所以地下水不仅可以在夏季作为冷却水为空调系统提供冷量, 而且冬季还可以利用水源热泵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热量。春秋季和冬季的室外冷空气温度较低, 可用于空调系统供冷。

4 运行管理节能技术措施

在实际运行中, 对于系统形式相同和建筑规模相似的建筑物其运行管理能耗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 加强运行管理、合理降低设备的运行能耗可大大的节约能源, 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4.1 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

一个设计上节能的空调系统, 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安装起来后, 能否真正节能, 在于运行管理的水平。故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行管理人员从业证书制度。

4.2 合理的用能计费制度

集中空调实行计量收费, 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目前在欧美等国热量计量已是成熟的技术, 据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实行集中空调计量收费后, 其节能率在8%-15%。我国在计量方面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4.3 运行管理中一些重要的节能手段

(1) 管路系统的检漏、检垢。管路系统中的水或空气都是携带冷量或热量的介质。它们从系统中泄露就直接造成了能量的损失。所以, 经常对管道设备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在一些保温管道表面, 如果泄露的水打湿了保温材料, 就会大大生气保温性能, 造成能量损失。换热设备的结垢会造成设备性能的下降, 所以, 需要对水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对水系统进行合理的清洗。当风系统中过滤器上截留的杂物过多时, 阻力升高, 导致风机压力上升、能耗增加, 并且增加了漏风的可能性, 应时常对其进行清洗或更换。对于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还要注意保证空气流动的畅通、换热器表面的清洁和不受腐蚀。

(2) 调节新风量。新风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较大。在实际使用中, 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需要设计新风量。在一些人员变化有规律的场所, 运行人员可以根据人员的变化进行新风量的调节。对于间歇运行的系统, 在预冷或预热的过程中, 应该关闭新风。

(3) 在过渡季节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冷量。在供冷季当室外空气的焓值低于室内空气的焓值时, 就应该尽量利用新风供冷。此时, 应尽可能开启非空调区域的门窗。

(4) 合理设定设备的启动和停止的时间。在系统间歇运行时, 应根据围护结构、室内物品的热工特性、气候的变化及房间使用功能等确定预热预冷的时间和提前停机时间。这往往要在实际运行中总结规律。

5 结论

本文列举了建筑物自身的节能和空调系统的节能的各种组成形式, 并分析了每种形式对于节能的贡献。指出了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来提高节能效率, 达到国家标准所指定的指标。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 篇5

当今各公司内的各级关系层比较多,工程建设的任务传到施工人员的手上需经过很多的程序,这便明显的使工程成本增大,也不便于最终的决策可以有效的传达给施工的人员,延误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在施工环节,因为工作人员缺少节约成本的认识,导致工程所用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建筑工程在建设过程当中,大部分的企业均以牺牲附近周边的环境来换取工程建造的方便。这很明显的是增大了工程后续复原周边生态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最后还会导致工程成本预算的增加影响工程整体的成本投入。在大多数的施工团队当中均有类似的问题,缩减工期,不但快速而且非常好的达成建筑工程的目标。这在不同程度上需工程的机械超负荷非正规的运行,长此这样的工作加大了机械损坏的机率与风险,还无形中加大了工程成本的投入。

3.2新型绿色建筑成本控制的创新方法

①需建立并且要健全工程的成本控制系统,这便需在体系上实行创新改进,削减企业各级的关系层,运用责任制,确定各岗位的负责人员及其工作的责任。决策层的人员需拓展成本控制的途径,从各方面采集工程成本的相关信息与数据。不断的改进,载培工作人员对于成本控制的认识,例如在采购材料中需清楚了解各类材料的价格和工程的需要,不应该大量的采购防止浪费;在建筑用材的生产储存过程中,也需坚持节约的理念,针对材料可反复使用再利用方面,在施工当中,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损坏程度,减少工程后续绿化的资金投入。②确定成本控制的目标,指引工作人员有目标的工作。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进一步分析整体绿色建筑工程,探寻出可以实行成本控制的有关环节,并且建立成本控制的规范。在实行这个规范的时候,需严厉的监督,不可以让它只形成于表面。企业可把控制成本的小部分来当作奖励来发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实现奖罚机制。③如工程的建设质量不达标,存在不合格的工程,整体的工程便需重新的建设,这会增加成本的投入,所以在工程的建设中需严格的管控好建筑的质量。思考工程工期的增加后所导致成本的增加,需对建设的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明确合理有效的工期,并且严格的按规范执行;如有突发的事件而导致工期加长,需申报工程的决策部门,利于找寻最合理的处理方案。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新型绿色建筑项目的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来说,和以往普通的建筑工程相关事项比较,它更为复杂,在此同时便需要专业的人员更加给予重视,慢慢提升它的管理水准,选择使用专业性强的技能来提升成本节约率。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事项作用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其是一种涉及范围大,综合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需相关的部门各尽其职,紧密的相互配合,一同来完成工作,为本单位创造经济与社会的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赵文博.浅议如何搞好工程造价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18.

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研究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前言:

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了人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不仅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同时也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也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1 綠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1.1绿色建筑的产生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就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文中的“巢”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对附近环境没有产生副作用。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繁荣、经济增长,但是却助长了某些无知而又贪欲的人无休止膨胀的欲望,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1993年的斯图加特生态建筑展览会上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各种设想和模型。至此,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的研究与实践达到了高潮。

1.2绿色建筑的涵义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拆除/再利用)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词,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与环境共生建筑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2 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认识

2.1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建筑材料的本质在于“源于自然,融于自然”。适应自然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建筑技术是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出来的,虽然它没有现代建筑技术的华丽外表,但其朴实的内在却包含了许多现代技术原理,如众所周知的窑洞建筑所具有的“冬暖夏凉”特性,实质是其蓄热性能较好的厚重性围护结构,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较大的室外温度波动的衰减作用的一种表现。我国各地民居中也有许多宝贵的绿色建筑的经验。譬如关中民居,关中地区气候干燥,夏热冬冷,风沙多,因而关中民居自然形成了狭长的四合院式的庭院。这种庭院充分反映了关中地区特有的深宅、窄院和封闭的地方特点,这样不仅节约用地,也解决遮阳、避暑、通风和室外排水等问题。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却没能很好的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下来。究其原因,可能是在传统建筑的实践中,环境观只是一种模糊、自发的观念,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完整的理论。

2.2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纪后半叶,是以绿色建筑的核心内容———建筑节能入手逐步推广的。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在21世纪中的工作准则。随之在一些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进行了绿色建筑实践,还进行了与此相关的“生态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2年年底,国家对绿色奥运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绿色建筑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进一步引进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并应用到我国现在以及未来蓬勃的建筑市场中,让绿色建筑的观念深入人民大众。

3 绿色建筑的主要表现

3.1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通风方式,它具有节能、改善室内热舒适性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优点,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赖以调节室内环境的原始手段。自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而且可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带走潮湿污浊的空气,有利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自然通风的实现方式:①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最基本的动力是风压和热压。在具有良好的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大量的非空调建筑中,利用风压促进建筑的室内空气流通,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质量,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段。②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的另一原理是利用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差———即通常讲的“烟囱效应”———来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上部设排风口可将污浊的热空气从室内排出,而室外新鲜的空气则从建筑底部被吸入。热压作用与进、出风口的高差和室内外的温差有关,室内外温差和进、出风口的高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明显。③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在一些大型建筑中,由于通风路径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风压与热压往往不足于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直接的自然通风还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常常采用一种机械辅助式的自然通风系统。该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辅以符合生态思想的空气处理手段(如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 ,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加速室内通风。

3.2 双层维护结构

双层维护结构是当今生态建筑中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被誉为“可呼吸的皮肤”。双层维护结构一般由双层玻璃或三层玻璃组成,在两层玻璃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空隙形成空气夹层,并配有可调节的深色百页。在冬季,空气夹层和百页可以形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的装置,提高建筑外墙表面温度,有利于建筑的保温采暖;在夏季,则可以利用热压原理将热空气不断从夹层上部排出,达到降温的目的。

4 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一般讲,建筑活动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的40%,而造成的建筑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永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恰恰是在这个领域,可持续发展工作最难推动,最难取得成效。

对我们国家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发展任务迫切,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10年我国只有20种资源能够自给,而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我国国土内的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后代的需求,甚至许多资源都满足不了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5结束语

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 篇7

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之后, 经济进入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 为了更好的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贯彻, 环节工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新的举措, 并且凭借着节能环保的先进理念, 在同一类型的行业当中占据着十分明显的优势, 虽然说建筑行业所造成的污染不能够与很多的工业污染相比, 但是建筑工程会对周围民众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确实事实, 这种污染比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绿色节能建筑的出现完全能够满足现在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 在绿色节能建筑当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以及设计内容

(一) 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领域当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 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能够在不对环境造成破坏、能够充分的对环境当中的资源进行利用并且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之下进行的一种建筑工程, 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 一般都是需要采用相关的设计理念将人、环境以及建筑三者来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 这样能够将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创造力进行一个充分的结合, 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 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我们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建筑物的整体进行布局, 进行布局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施工现场当中的地理环境, 对周围现场当中的环境因素进行一个充分的利用, 另一个方面还需要对建筑物本身的功能需求进行考虑。其次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我们主张对建筑物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相应的设计以及优化, 这一个环节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建筑物是一个整体, 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单元, 通过对这若干个单元的优化来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最后就是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建筑物各个单元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这一个优化的过程主要就是更好的实现对建筑物每一个内部单元的设施以及布局的优化, 更好的发挥每一个单元的功能。我们在对建筑物当中的内部设施进行优化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需要保证内部设施能够发挥自己的基本功能, 第二个原则就是要实现对能源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 使得能源以及资源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效益。

二、对绿色节能建筑的分析

所谓的绿色节能建筑就是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作为自己的知道理念, 在这个基础上来完成的建筑工程, 同时绿色节能建筑也可以看做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种根本性表现, 也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推广的一个环节。在绿色节能建筑当中, 主要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原理以及自身节能环保的理念, 来对建筑物进行一个全面的思考设计, 比如说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来对建筑物的建设方向、朝阳方向以及风向等进行仔细的分析以及研究, 然后根据建筑物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对最后的建筑计划进行制定。绿色节能建筑当中作为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节能, 主要就是表现以下的几个方面当中, 第一个就是对室内热环境的调整, 第二个方面是对建筑物当中空气质量的调整, 第三个方面是对建筑物当中的声音以及光环境的优化。笔者以室内热环境的调整为例子来进行一个简要的说明, 这种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给人们带来的舒适的感受, 另一个方面就是在舒适程度得到保证的情况之下能够对能源资源进行最优的处理。在进行室内热环境调整的过程当中就是通过对空气流动速度以及室内外热交换的利用来对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温度进行调整, 这样不仅仅能够将室内的环境控制在一个舒适度比较高的范围当中, 还能够有效的节省建筑消耗的能源以及资源。

三、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

我们从上面对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绿色节能建筑的介绍当中就能够看出, 在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这两者之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并且两者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绿色节能建筑其实就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种产物, 而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则是需要绿色节能建筑来进行体现。随着现在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 并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人们对于自己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建筑物当中的照明、空调以及通风等是提高人们居住舒适程度的最为主要的一个途径, 我们通过对建筑物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改善能够给建筑物当中的居民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我们通过对空调多样化功能的应用能够保证建筑物室内的温度, 通过对室内热环境的调整能够保证居民在室内就能够呼吸道更加新鲜的空气。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功能多样化、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节约资源这三个要素之间并不是鼓励存在的, 他们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的, 这三者是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共同目标, 使得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有了共同点, 是这两者的本质以及内涵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 使得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在现在的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的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 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

摘要:随着现在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各类能源以及资源的消耗迅速增加, 但是地球上能源以及资源是有限的, 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能源以及资源进行利用, 我们倡导进行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一直都是能源以及资源消耗的大户, 为了能够更好的节约能源以及资源, 在建筑行业当中人们开始对绿色建筑进行思考, 利用绿色建筑技能设计的思想来对绿色节能建筑进行思考。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 实现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节能建筑,关系

参考文献

[1]程肖琼.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材, 2009, 04:99-100+103.

[2]杨海泉.探讨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门窗, 2013, 04:225-226.

[3]郝向玲.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17:252.

[4]常征征.浅议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J].四川建筑, 2006, 06:63-65.

[5]赵志刚.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26:220.

绿色建筑设计分析 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 节能设计 生态设计 策略 可持续性

绿色生态是人类探索的永恒命题。今天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全球生态遭到破坏,多种污染日趋加重,人类赖以生存的矿物燃料大面积开采和消耗,能源危机不断加剧。

城市及河流被污染、土地沙漠化、废弃物排放已经成了环境恶化的大问题,河流被污染,这些情况在很多地方触目惊心。

当环境问题危及国计民生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反省自己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现在国际社会开始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改善环境。建筑作为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活动,更被时代赋予了强烈的使命。把绿色生命的概念赋予建筑是为了让建筑有健康和再生的机理,使建筑与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并可持续的生活工作环境。只有健康的才能再生,绿色建筑是很具体的东西,基本上包括四个特征,第一节约资源,第二利用可再生资源,第三材料循环再利用和再生,第四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这是四个基本的原则。我们国家公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把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作为设计师,我们所要做的所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在国家的良好政策下,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合理的优化的设计,实现建筑的绿色化。

1.基地策略

基地环境的整体组织与利用是一个项目的首要考虑,因其决定着建筑小环境的质量及其大环境的关系协调。

例如:霍普金斯设计的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其设计重点是13, 000平方米的线性人工湖,使其成为有机的缓冲体,将新建筑与郊区住宅连接起来,对于整个城市则成为一新的“绿肺”。在这一水体的设计上,人工化被尽量避免,而试图营造一种人工的自然平衡:通过建筑边缘的水渠对雨水进行自然的回收利用。通过培养水生动植物去带动水体的生态循环,从而减少人工保养费用等。另外,通过沿湖廊道的设置,自然的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衔接起来,互相渗透。在营造自然环境的同时,另一方面就是如何通过建筑的空间组织,有效的利用这一环境资源,这是最基本的生态设计手段,也是最有效简单易行的。在考虑优化朝向与视野的基础上,主要的教学建筑朝向西南主导风方向,以获得最大的对风源与日照的利用;同时,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建筑内形成“风道”。夏季时,主导风经过湖面得到自然的冷却;在冬季时,靠近住宅区的树林则成为有效的风屏障。

2.采光通风策略

采光是影响人工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将其分为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两种方式。采光的低能耗策略就是在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即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而充分利用自然光。对于自然风的利用是体现可持续性与生态设计的另一重要方面。有效的自然通风可以创造一种清新自然的人工环境,同时减小依靠机械通风的能耗。

例如:诺曼.福斯特在改建德国议会大厦的设计中,议会大厦的圆形穹顶对大厦的采光照明和通风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核心是一个称之为“光线雕刻家”的倒锥体光反射装置,锥体上的反射板可以将水平光线反射成柔和的漫射光,照亮整个议会大厅。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白天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要人工照明。此外,一个360度转动的舌形遮阳板装置可根据一天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旋转,以遮挡过强的阳光照射和刺眼的光线。夜幕降临时,这一过程会颠倒过来。锥体上的反射板将大厅内的灯光反射进玻璃穹顶,穹顶变成了美丽的灯塔,也达到了减少人工照明的目的。

议会大厦的自然通风策略很有新意,夏季的新鲜热空气通过建筑前的花园草坪和树林得以过滤,降温后通过门窗开口进入侧厅,经庭院进一步降温后进入议会大庭,再经由砖拱和新建玻璃拱的两重穹顶产生的有效正负压差将暖空气由上部玻璃穹顶的开口排出。玻璃穹顶倒锥体光反射装置内安装的通风管和热转换器也起到吸收排除室内热空气的作用。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策略

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的所占比例或基于现状建筑CO2排放平均水平上的减排贡献率来定义太阳能建筑,是符合当今社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太阳能光发电,太阳能供热水,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空调,太阳能通风降温以及可控自然采光等高新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建筑设计中,还有风能发电,生物物质的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现状,并为将来的多种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性的支持。

例如:现在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建筑的运行成本有所降低;太阳能光发电板在一些节能建筑上的使用,农村大沼气池的建设,都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使用中的利用。

4.水资源的利用策略

雨水的收集和污水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建筑节水的有效措施,通过低技术的建筑处理及后续工种的配合,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浇灌,用于景观水景,改善了建筑的生态环境。污水的回收利用是建筑內的洗漱污水经有特殊设备的净化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或者浇灌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及灌溉技术的应用,使水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且节省投资,运行费用低。

5.其他策略

在保温隔热的处理上,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处理,玻璃采用LOW—E玻璃等K值小的节能玻璃,可以减少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能量交换,这样在建筑运行中节省了很大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屋顶处使用人工覆土可以减小屋顶的热损失;屋顶种植绿色植被既增加了绿化面积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建筑节能设计常用方法包括:外墙保温,屋顶保温和节能玻璃等。建筑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节能设计,通过以上手段,计算耗煤量来判断是否达到节能标准。在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制约下,该措施是最适宜的也是最有效的节能技术。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不断完善,建筑师也可大胆的尝试各种方法,即基于对建筑的可持续性与生态的考虑,如何将城市景观环境建筑与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建筑形态与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可持续性或生态在这里并不只是时髦的词语和概念,它们在建筑上的实现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研究与资金支持上的;是严谨科学与建筑师创造力相结合的产物;走向真正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的实践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学习的过程。

6.结束语

绿色建筑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观相符合,因此很有发展前景,值得大力推广。但鉴于我国目前很少有设计师具备这方面的综合能力,开发商也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扶持,加之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但是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建筑节能方面的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实践的积累,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参阅《建筑创作》, 08/2007

[2]参阅《建筑学报》, 02—12/2006

[3]参阅《百年建筑》; 03/2007

[4]参阅《诺曼.福斯特》

上一篇:性格内向下一篇:电子银行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