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2024-05-18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精选12篇)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1

摘要: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 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如雨后春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 网络银行业务正在接受着来自全球银行业的严峻挑战, 经过网络革命洗礼的外资银行, 进驻中国市场后, 已经开始在电子化、网络化方面捷足先登。对于在全球网络市场发展最快的中国来说, 外资银行看到了这块巨大的市场, 他们纷纷登陆中国, 目标要建造全球最大的网络金融帝国。电子商务引发的全球商务革命和经营革命, 预示着全球正在经历从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移的重大转折时期。伴随着网上银行、网络证券等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但与此同时, 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何积极有效地的应对全球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挑战, 不失时机的抓住机遇, 建立电子银行的发展新战略, 是摆在我国金融业界的新问题。

关键词:电子银行,挑战,机遇

一、电子银行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1.电子银行服务更全面直接广泛, 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 客户对原有的传统金融分支机构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取而代之的则是网络交易。网络交易无须面对面进行交易, 这样在客户服务方面, 金融机构所需的不再是原有的柜台人员, 而是一套套功能完善、使用方便快速的软硬件设施, 如Web站点, POS机, ATM机, 网上银行以及客户终端等等。这样, 不仅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 满足他们随时随地的需求, 标准化和规范化了所提供的服务, 而且提高了银行的服务质量, 满足客户的金融交易需求。

2.电子银行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网络金融机构无需构建庞大的办公场所, 雇佣众多的营业员工, 在各地开设分支机构,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根据美国的金融业务运行数据显示, 电子银行的开办费只有传统银行的1/20, 业务成本的1/10。联系到我国的实际情况, 金融业务的开展受到的限制相对于国外较多, 能够进行网络金融业务的也只是原有的大中型银行, 但这样也就更加方便的开展新网络金融业务, 整合原有的优势, 如资金优势、人力优势、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优势, 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3.电子银行服务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地域限制,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金融服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高科技软件的应用可以突破语言的限制, 这就为网上银行拓展跨国业务提供了条件, 使得其服务能够接触的客户群更大, 打破传统金融业的分支机构的地域限制,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规模经济。信息技术的充分投资, 就能够以相当低的成本、大批量地迅速处理金融业务, 从而降低运营的成本, 实现更大范围的规模经济。

4.电子银行将使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金融机构和和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 金融中介化加剧。网络经济的发展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快速地处理和传递大规模的信息, 原来体制下严格的专业分工将经受强烈的冲击, 各种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日趋类似, 同时, 非金融机构同样也有实力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二、电子银行的发展前景分析

(一) 面临的挑战及机遇

网络金融最重要的基础Internet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全球化当网络金融业务建置完成后, 所面对的客户将是全球性的客户因而也必然面对全球性的竞争。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 提供及时、完善的金融服务, 扩大客户源, 尽快的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是金融业首要考虑的问题。网络时代竞争的一个特色是, 交易的主动权由商家和金融机构转移到消费者和客户, 在新环境中, 客户无须到能够为自己带来方便的金融分支机构, 所需的只是一台连接到因特网的电脑, 客户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 挑选适合自己的网络金融服务。网络时代竞争的又一个特色是, 企业竞争的实力内涵发生了根本改变。以电子银行为例, 传统银行的实力, 体现在资金、分支机构数量和信贷能力上;而在网络金融时代的现代化银行里, 银行的实力则体现在如何能无间隙地把信息技术IT融合到银行的整体服务策略中去。对银行的客户来说, 传统银行取信客户主要靠的是银行的规模和服务质量, 而网上银行就必须主要靠客户看不见、但又能取信于客户的技术。因此, 在网上银行之间的角逐, 实质上就是IT应用的竞争, 对于网络金融开展的企业业务来讲, 同样如此。信息与操纵信息的能力可以转化为竞争的优势, 这样, 当IT渗透到网络金融的业务、管理和决策全过程时, IT的应用就具有了生死攸关的作用。因此, 在新的网络经济环境之中, 主要靠的不是土地和资金, 而是先进的科技所增加的竞争力。

(二) 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从我国网络金融现状的硬件构成上来看, 我国的金融网络化已经初具成效, 但是相对于全国13亿的人口, 通过网络金融所进行的交易量所占比重还相当小, 表现在客户范围小, 交易额小, 风险性大等缺点。主要体现:

1. 支持网络金融发展的大环境尚未完全建立。

二十多年的金融信息化发展, 虽然有力支持了我国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较大的差距。此外, 我国的金融业的通信基础设备还不够完善, 发展网络金融的有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匮乏等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

2. 金融业缺乏对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

由于我国网络金融业务起步较晚, 虽然已初步形成了金融信息化的进程, 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金融机构对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风险, 特别是与技术相关的风险的认识还不充分, 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善, 内部组织和管理机制尚未调整好, 不能够充分调动网络金融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并且还没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并且金融监管当局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陈旧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方法与程序已很难适应基础因特网的金融服务。故如何对网络金融业务实施科学、有效和有针对性的监管, 强化网络金融业务的风险意识, 已经成为摆在金融监管当局与金融机构的一大课题。

3. 金融认证体系尚未完善。

安全的金融认证体系是网络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 它事关网络金融系统、客户利益和银行自身的安全。中国金融认证中心 (CFCA) 成立至今, 通过该中心的注册审批机构数量还较少。并且由于在信息技术上的贸易壁垒, 中国的认证体系所采用的只是512位的RSA密钥, 且国内的SSL通信设备只能产生40位对称密钥。相对于国外证书需要1024位RSA密钥, SSL的加密强度应达到128位对称密钥, 目前国内的认证体系急待完善。

4. 网络金融的相关法律有待配套。

由于中国的金融业务开展迅速, 且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迅猛, 开展网络金融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 使金融机构经营网络金融业务面临着严重的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如国内的关于网络金融的法律都是依托于原有的法律法规, 没有完整的配套法律法规。

因此, 分析了以上的原因, 就可以为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1.大金融相互融合, 网络金融为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一站式服务) 提供了便利。从二十世纪末的近十年来, 在全球范围内金融产业重组, 兼并的趋势不断加大, 这些事件的目的是愈来愈向业务集成的方向发展, 并且还体现了当代金融服务业向综合业务集成发展的趋势。典型例子就是花旗银行和旅行者公司的合并。花旗银行是著名的国际性银行, 服务范围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设立了一千多个分支机构, 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信用卡发卡行。旅行者公司是全美最大的投资、保险公司之一, 业务涉及财产管理、投资管理、人身保险、财务报信等领域。两大公司的合并, 将得到优势互补, 使花旗银行成为一个集银行、投资和保险为一体的全能的金融服务体, 大大增强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优势。

2.未来金融业的电子数据交换量将成几何数级增长, IDSS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渗透至个人客户的理财服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所拥有的金融业务量也不断提高, 如何在理财服务中获取财富增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考虑的问题。在EDI交换量增长的同时, 获取有用的信息, 做出正确的理财决策, 就成为IDSS系统的任务。

3.内部管理的模块化, 业务服务的虚拟化、实时化。网络金融的开展, 不同于传统金融服务, 更具有如同计算机系统的模块化思想。每一个业务功能都相当于一个大系统中的小模块, 因此在进行管理时也具有了模块化的思想。对于网络金融业务, 由于依靠的是高速安全的计算机网络, 业务服务因此也就具有了虚拟化、实时化的交易方式。

三、结论

经济的发展是以科技为基础的, 在未来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 电子银行产业的兴起也是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15世纪金融业产生至今, 电子银行的出现可以说是金融业一个新的发展的转折点。但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 其发展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是全球网络金融发展的环境尚未建立, 各个国家之间发展网络金融的条件差距较大。发达国家由于科技、资金实力雄厚, 发展迅速, 而不发达国家则由于多方面原因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其次是法律真空的存在。有法可依是一个产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但由于网络金融的发展迅猛, 并且其所引发的事件往往是超出人们估计, 故存在着立法难, 执法难的问题。最后, 相关的专业人员缺失。在网络金融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金融、计算机、法律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人才缺失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

纵然如此, 电子银行产业仍会是未来一个高增长, 高增加值的产业。由其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电子化的时代需要电子化的经济模式, 网络金融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责任任重道远。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2

电子银行业务是银行通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的离柜金融服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以及其他离柜业务。

互联网让时间、空间的距离感消失,与此同时,银行也不再是矗立在城市某个角落稳当厚重的那幢建筑物,它贯通互联网、手机和电话通讯网络,以超级的速度、广泛的覆盖,为客户、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如今的电子银行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几乎无所不能:日常生活的账单都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来支付;跨行转账、跨地区转账、跨国境汇出汇款能够在线即时完成;电子银行所提供的投资理财业务为客户创造了一个证券交易、外汇买卖、国债投资、炒黄金等理财投资的最佳空间。针对不同的对象,电子银行的服务方式、服务种类也各异,无论你是热衷于手机等时尚,还是关注于买房购车等综合类消费,抑或,你的家庭消费行为正渐渐趋于理智,电子银行都致力于提供最适合的便捷式银行服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式,电子银行业务以其自身低消耗、效率高,跨越空间与时间障碍的特点,逐步接替传统的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的发展可大大节约银行成本。从电子银行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角度来看,它提供了一站式、自助式的理财服务方式。人们在办公室、家中或其他地方,可以及时方便地进行账户管理、活期转定期、缴费,购买基金、外汇、保险、理财产品,进行一站式自助理财。企业客户可以在办公室及其他任何地方,全面掌控其分布在全国的各分支机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调度,大幅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以及金融创新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客户量和交易金额也迅速增加,电子银行业务的蓬勃发展将对商业银行业更加有利的管理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促进银行本身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方面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电子银行将成为实现银行业务转型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电子银行的重要作用日趋体现,网上银行作为电子银行的分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受制于安全因素,网上银行比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以及POS刷卡购物等电子渠道都有着更加完善的安全体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便捷和安全都是其他电子银行渠道无法取代的。网上银行最早出现于1995年的美国。三年后的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银行之先河,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之后中行、建行、工行先后推出该项业务。随着2000年以来我国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网上购物的蓬勃发展,各股份制银行竞相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都已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且经营多年。发展网上银行是邮储银行目前发展电子银行的重要举措,也是邮储银行面对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挑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过去,邮政储蓄受制于体制,其在电子银行渠道服务方面几乎是空白,严重制约其形象提升和发展。在2007年拿到银行牌照后,邮储银行把网上银行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在百业待兴中高瞻远瞩,把网上银行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项目去开发落实到位:2008年年底在全国正式开通电话银行业务,而经过9个月的

建设,其个人网上银行也已试点开通。至此,邮储银行实物网点、ATM自助服务终端、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四大服务渠道基本成型。

邮储银行作为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物理网点的银行,电子银行建设也正快速赶上,这对邮储银行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邮储有由36000个网点和2.5万台ATM构成的网络优势,但在电子银行渠道方面特别是个人网上银行方面起步较晚。

近10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增长率为28.9%。在邮储有一定优势的农村市场,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全部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而另一方面,2009年,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为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62.3%和45.9%。而据CNNIC调查,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500亿元,2010年网络购物市场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展。个人网上银行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可以为客户提供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24小时全天候服务,拓展邮政金融的服务时间和服务空间,为客户节约时间,满足客户尤其是白领阶层、大学生等较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需要,有利于留住老客户、吸引潜在客户,优化邮政金融业务的客户结构,加快邮政金融业务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

个人网上银行作为邮储银行继电话银行系统之后,拓展邮政金融服务渠道,进一步提高邮政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它完善和丰富了邮政金融的服务渠道,标志着邮储银行初步构建起了商业银行较为完整的服务网络体系,既有强大的网点优势,又在电子渠道方面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迈进了一大步,树立了现代邮储银行新的品牌形象。

邮储银行个人客户超过4亿户,账户达7.9亿个,日均交易量为6200万笔,日均交易金额超过600亿元。邮政金融柜台业务占了80%以上,造成窗口柜台压力大,排队现象严重。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浪潮,电子银行的发展和使用,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开通,对于巩固这些已有客户,满足其需求,提高忠诚度,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上银行最大的问题是关键信息泄露问题,能直接导致客户金融资产的流失。对此,银行在输入方式、数据加密传输都进行了技术创新。关于数据窜改的问题,银行方面多采用信息重新交验,通过短信、数字证书等方式予以规避。为防止网上银行系统被某种恶意行为攻击,银行采用验证码等方式解决。而对于钓鱼网站(假冒网站),银行方面采取了开发“防钓软件”等措施。目前邮储银行在发展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上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安全问题,手机短信验证,电子令牌,普通UKEY,扩展UKEY客户等措施,对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安全有非常必要的安全保障。

与其他主要商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个人网银才刚刚开办,虽有后发优势,但无论是市场经验,产品结构、种类,还是客户培育,抑或是系统运营的经验等还有很大差距,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强化风险控制,在业务上,建立了一套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规范了电子银行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坚持邮储银行电子银行操作风险的可控性,安全第一,效益第二,努力把电子银行的安全放在第一,做好信息安全工作,为邮储银行的电子银行发展提供强大的安全体系和网络交易的安全保障。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大力推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在个人网上银行方面,推出了查询、转账、汇款、缴费、买卖基金、外汇、债券、黄金、理财产品等多项功能,丰富的产品基本涵盖除存取款外的所有柜面业务。在企业网上银行方面,推出了集团理财、网上收费站、B2B和B2C在线支付、银企互联、贵宾室、财务室、网上支付结算代理等各类业务,不仅大大方便了客户,而且还节约了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大力推动电子银行的普及和推广。电子银行是一项全新的业务,需要让广大客户了解、熟知和使用。为此,商业银行通过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多种营销活动、广泛进行宣传、网点和客户经理营销等多种渠道,让广大用户了解、信任并使用电子银行,同时加强服务、及时解决使用中的问题,大力普及和培育客户。邮储银行的客户数量巨大,这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努力,更需要银行做好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不仅要把电子银行的便捷,安全等让客户熟知,更要做到电子银行操作的方便深入人心。

电子银行与网上消费的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电子银行;网上消费;发展;金融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即在新时代掀起了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这场信息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增长也使当今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金融业也迈进了网络时代的大门。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传统金融业的环境已经被改变了,网络金融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电子银行的发展

(一)电子渠道成为消费者消费的转移方向。电子银行有促进经营模式转变,这种电子渠道的优点,与网点相比电子渠道的运营成本是非常低的。各个商业银行自主引导消费者日常交易活动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这使电子银行收费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采取了对消费者的优惠活动,这些措施包括:打折销售网银安全工具U盾。汇款等业务打折,电子渠道转账。有一部分商业银行作出了给客户的个人网银和电话银行提供安全保障的承诺。

(二)网上银行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目前看来,投资理财、缴费支付,转账汇款等业务已经包括在网上银行的个人银行产品功能之中。因为互联网产品具有可复制的特性,这就使各种网上银行的业务功能在不断地缩小差距。国内银行的传统柜台业务和金融产品同质化导致产品的销售渠道功能和电子银行的延伸有很多共同特点。我们国家的网上银行已经不是以前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而已经转型成为了品牌竞争。网上银行提出了做好有个性的品牌的新思路,想摆脱产品的同质化和价格战。各大银行都努力加大了银行的差异化建设。这种例子有很多,比如说,光大银行的“E路阳光”银行业务品牌。更加统一地管理渠道,满足了各种基本业务的需求。

(三)网上银行新的争夺点对公业务。目前,我国的商业电子银行业务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对私业务了,而已经转变成了对工业务,对公业务为电子银行带来了最大的利润。但是必须清楚,相对于个人客户来说,企业客户对个性化的要求要高些。怎样通过电子渠道使对公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是我国电子银行正在进行的重要探索。工商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的做法可以作为借鉴。工商银行第一个向市场推出了在线财务软件服务。这样的软件具有资金管理、财务分析、会计处理等功能。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率、更专业、快速简洁的金融财务服务,使企业经营水平迅速提高。中信银行对外推出公司网银社区服务,推出了在线客服、朋友圈、积分兑换、银行产品介绍、分行空间等服务板块,这样客户、银行客服、银行专业人员就被巧妙地连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对多的网络平台。招商银行推出超级网上银行,这使面向企业客户的网上金融服务从此步入全新的阶段。这种超级银行通过银企直连系统来连接各个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的直联接入平台,功能强大,便于操作。

(四)远程银行。远程银行是全新的一代银行,采用了全新体验、全新理论、全新技术。这种远程银行把快捷方便的远程渠道和近距离面对面的体验结合在一起,主要目标是客户价值的实现。理财专家们采用全新的科技创造了一种高度集中化,流程化的平台,让客户享受到了快速、方便、高质量的服务,这种远程银行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模式,这种全新模式不但技术领先,而且服务领先。进行内涵集约化经营,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营运成本。

二、网上支付的迅速发展

(一)网络货币。网络货币的产生促进了网上支付的发展,网络货币是一种采用了一系列加密过的数字,可以在全球网络上传输,不受银行这个实体的限制,是进行数字化的交易时使用的媒介物。目前的主要形式有电子钱包、电子支票、数字钱包、电子信用卡、数字货币等。电子信用卡等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主要是银行。为代表的主要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交易中非常常见,这也是我国使用最多的电子货币的代表。作为产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电子货币,是传统货币转化的产物。电子货币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这种货币虽然出现的时间晚,但它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实现了传统货币的功能。电子货币结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金融产业是一种复合物,有很多强大的功能。电子货币有转账结算功能、储蓄功能、兑现功能。激活后的电子货币就会超出运营商的体系范围之外,在网络上大范围并且快速地流通,当用电子货币购买市场上的劳务或商品时,就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增多。

(二)网上支付的迅速发展。网上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方式,第三方提供的和银行之间的接口是网上支付的通道。网上支付有很多优点,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汇款迅速,无需人工确认。由于电子商务的刺激,我国个人网上银行迅速发展。根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来看,截至到2013年第二季度,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4.2%,网民人数更是达到6.01亿。2013年上半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中的交易额达到了4.35万亿,较2012年同比增长达24.2%。随着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上代收费、教育(考试网上报名)、航空机票、数字出版等行业对网上支付具有极大的需求和依赖,以后,我国网上支付的市场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财付通、支付宝发展迅速在市场中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并持续领先。2013年双11当天的淘宝网交易额超过350亿元,这充分体现了大众的网上消费发展趋势。随着运营商的推动,网上支付逐渐深入到了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相关的领域,从而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

三、结束语

总体上来说,电子商务突飞猛进地发展,这是金融业的机遇,并且传统金融业的生存环境被改变了。电子银行和网上消费这种金融电子化模式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这种金融电子化将有效地保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并且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电子银行体系必须设计得合理和并且完整,否则会给电子银行带来安全隐患,造成损失。这关系到金融电子化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垚.我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刍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3(04):15-17.

[2]寇宏图,周长征.我国电子银行的发展分析[J].时代贸易,2013(14):9-11.

[3]武根红,谢银存.刍议我国电子银行发展趋势及存在的挑战[J].财经界,2013(24):15-17.

欠发达地区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4

电子银行是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以网络为媒介,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自助式金融服务。它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TV银行、ATM、自助银行等,业务包括除存取以外所有传统银行的业务以及外汇买卖、证券交易、个人理财等增值业务,以及传统银行所不能提供的即时在线服务[1]。西方发达国家电子银行的起源可追溯到1995年10月,世界第一家电子银行诞生在美国——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它的成立标志着电子银行时代的到来。此后,众多欧美发达国家陆续推出网上银行业务以攻占全球市场。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早期循序渐进的发展后,随着政府对于电子银行市场的重视,电子信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日益高涨的要求,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也日益走向成熟。

《证券时报》报道,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我国网银注册用户已经达到4.89亿,2013年网上银行交易量累计达到995.8万亿元。从2013年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来看,16家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这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其中,招商银行替代率保持行业第一,电子银行替代率为91.85%。从数据上显示的惊人增长率来看,电子银行市场无疑是今后金融行业继续拓展探索的方向,而众多内资银行是否能够领先于国外同行,变革灵活,适应市场,是在这个新的领域内挖掘出无限潜能的关键。

然而在电子银行普及、使用、推广方面,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非对称的不均衡发展状况。近几年,越来越多银行业界人士把我国欠发达地区作为进一步拓展的目标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曹红辉在2009年年末的金融街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中重点提出:电子银行要走向欠发达地区。

曹红辉表示,大多数中国中小城镇、农村的客户群体是银行界不太重视或者忽略的群体,其实欠发达地区更加需要这种电子银行的服务方式。因为在发达的地区,电子银行服务设备的普及率比较高,而欠发达地区则比较落后,恰恰是这些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后发性优势,利用网银、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方式来弥补各个银行,包括中小银行在这些地区的物理网点布防的不足。根据国外电子银行分布普及经验来看,很多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居民大多数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等银行,尤其是网络银行来实现支付功能。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汶川地震之后,很多人丧失了身份证明、丢失了存折,有关当局马上表示要为这些没有身份证明、没有存折的储户提供基本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这种新型业务模式的产生为居民个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支付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发挥其“能传统所不能”的长处,弥补传统柜台业务所存在的时间、空间、办理业务方式上的缺陷。例如:紧急情况下没有存折没关系,可以调出事前备份记录好的个人信息,在网上或者是电话里,只需要银行账号和密码就行。没有身份证明也没有关系,利用新技术识别事发前已录入的个人指纹信息、声音信息、瞳孔信息等。突发性事件会给个人或者企业带来始料未及的风险,然而新技术与超前的服务理念会让突如其来的风险得以化解。

显然,电子银行业务的成熟发展在辅助城市、地区提升现代服务业、拉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创新拓宽电子金融渠道,令其更多地服务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与生活,例如开发新型移动自助终端、多条电子金融渠道支持农业发展、新农村合作医疗等。可见,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城市电子银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 欠发达地区电子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设计问题

(1)产品自主开发性低,在同类产品中无竞争优势。如果去各大银行的官网进行产品对比,客户很容易发现,产品的特点是“泛而全”。本着“人有我亦有”的原则,不同银行之间的电子银行产品设置过于雷同,很难从产品功能方面凸显属于本行的品牌特点。如何能够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研发出更适合乡县、村镇客户人群的电子银行产品就更加值得思考。目前各大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按照使用终端的不同划分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四大类。个别银行有家居银行和微信银行的业务支持,可是产品在所在地区的普及率、技术完善程度却不尽如人意。经过对比不难发现,一般的电子银行产品只是银行传统柜台服务的“电子版”。主要业务集中在以传统支付和结算为主的业务类型上,对居民日常生活、商务资金流动等业务提供的帮助有限,不能满足用户多形式的金融服务需求。

(2)产品过度强调科技化,不适合所在地区的全部客户人群。笔者到各大银行官网体验网上银行后发现,各大银行都在官网上设立了专属的电子银行频道,将本行的基础电子产品、特色产品精心罗列出来,并配以文字使用说明、宣传视频演示等。这样的设计更加适合年轻、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人群,不适合老年人群和移动终端操作能力弱的人群,甚至有些产品的开通使用说明,学习能力强的人都无法轻易掌握,需要银行专业人员加以指导。这些现状导致很多无法顺利进行操作的人群依旧依赖传统柜台业务,不愿意尝试新型的电子银行业务,或者仅仅使用容易操作的自助终端,如ATM、POS机。

2.2 银行人员专业性、技术操作能力以及设备配备普及性有待提高

在线业务往往具有涉及多领域知识、业务内容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而在欠发达地区的客户人群接受在线业务能力往往较弱,这一现实矛盾要求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很高。不仅要具有对现行电子产品的高度熟识度和理解能力,更要针对所在地区的客户人群特点,进行有效的、适宜的产品营销手段。此外,有效的产品技术开发和完善的设备配备普遍度是目前欠发达地区需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随着电子银行时代的到来,在农村、乡镇地区人们对于电子金融的认知需求越来越旺盛。由于偏远地区自助终端配备情况不够完善,覆盖度低,常常出现长时间排队导致柜台压力大、业务办理受时间限制、效率低的情况。

2.3 内部管理制度问题

(1)管理体制市场反应迟钝。缺乏具有高度针对电子银行业务的部门以站在全局角度做出联动性强、高效、适应自身地区的营销战略。

(2)员工绩效管理制度僵硬,有些银行为了提高业绩,盲目将员工的工资薪酬与电子银行业务量不合理挂钩,导致电子银行业绩“虚假繁荣”,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资源浪费。

(3)成本核算体系不完善。电子银行业务形式、种类繁多,成本核算涉及中间费用分摊问题,需要非常准确地计算成本和收益。如果核算体系不够完善,概念定义不清,很容易造成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不对称,导致银行无法科学定价。

(4)中间业务风险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于中间业务的风险认识不够清晰,疏于防范,容易给客户带来潜在风险。

3 欠发达地区电子银行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3.1 产品设计问题原因分析

银行缺乏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电子银行市场,确实很容易“追风”,从而看不清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这样必然导致产品的同质性;在产品研发中本质上以产品为向导而不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简单地将传统柜台的业务转化为电子渠道模式,五花八门的产品问世,确实可以提升银行的业绩,但忽略了使用人群、客户的使用体验等真正影响银行客户数量、忠实度的核心问题。目前,各大银行都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环节,相互很难拉开明显的距离,如何能够拥有核心产品,是留住客户、发展新客户的关键。了解本地区客户服务需求特点,“对症下药”才能形成具有地区特点的品牌效应,实现产品的真正价值。

3.2 缺乏优质的管理人才以及电子商务人才

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对于电子银行市场系统规划的敏感度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素养,导致管理层没有指定系统的营销方案、绩效管理计划进而有力实施;另一方面,员工专业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银行员工的工作内容重复性强,僵硬的程序化操作多,工作渠道缺乏多样化,使得员工无法快速适应高强度、多变的电子银行市场,从被动的、单一的传统柜台业务转化成主动多元化的在线业务推广及营销。

3.3 银行部门之间信息反馈滞后,效率较低

前台部门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电子银行的重要性,只顾及自身业务的利益发展;而电子银行主管部门又无法直接了解营销一线的信息,信息反馈有障碍导致研发部门的产品设计方向有偏差。因此,只有直接的信息反馈、有效的营销手段、准确的产品研发定位,才能使得电子银行的发展加倍扩大。

3.4 电子银行业务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银行柜员的工资收入主要由基数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和奖励工资组成。一方面,一些银行将电子银行用户的开户数量指标化,但欠发达地区经济效益普遍不高,员工难以完成指派性指标,导致出现员工使用投机取巧的方法造成虚假业绩的表象;另一方面,自助终端业务量分流会使柜台员工的工资“缩水”,这种不合理的工资绩效体系设计,不仅没有鼓励员工对于电子银行推广的热情,反而会使员工有抵触情绪,消极怠工。

除了以上银行内部原因,在大环境上与大城市相比,欠发达地区的人群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给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带来一定阻力;而村镇组建银行步伐缓慢,成为目前电子银行“下乡”面临的大难题。由于欠发达地区村镇经济总量小,发起银行成立的头5年回报率低,而且前期投入较大,除了股本投入,还要对人才储备、固定设备和技术研发等资源进行投入,使得很多潜在发起银行不会选择在欠发达村镇设置网点[2]。村镇发起银行尚且难寻,电子银行推广就更加困难。

4 欠发达地区发展电子银行对策

4.1 建立真正以客户为核心的研发、营销体系

由于电子产品的使用都是在线完成,很多客户在使用电子产品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解决,产生厌烦感后就会放弃使用,回归到传统的柜台业务。针对这个问题银行应给予足够重视,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辅助产品的宣传推广,及时进行市场调查以得到产品使用的反馈。只有始终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才能在研发产品时根除产品面世后“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不是等产品研发出来后,才发现研发失败。大力拓展第三方支付业务,挖掘电子银行的无限潜力。银行应加强第三方专门化行业服务,比如小额支付、灵活支付,并鼓励银行支持第三方和后台共同做大产业链,打破大银行垄断网上银行支付方式的局面,各地区银行要尽力为本地区的人群提供有地区特色的线上业务。

4.2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网点的建设投入

网点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水平,具有电子银行业务推广意识以及专业敏感度,发扬“干中学”精神,更新知识储备,在透彻了解本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业务宣传。加快自助设备建设进程,拓展自助交易新渠道。让银行网点、自助终端设备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而不仅是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繁华地区。让办理在线银行业务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尤其是大力推进村镇设备建设,弥补村镇银行网点不足的劣势,加强村镇用户使用电子银行终端的意识。开展多方面电子渠道业务的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深入群众,把电子银行产品的便捷尤其是与生活支付息息相关的功能,例如网上银行的余额查询、转账划款、手机银行缴费等基本知识,介绍给不同人群——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让人们全面认识电子渠道高效、快捷的服务功能,引导客户利用电子渠道自助交易,形成良好的使用“在线金融”的意识。

4.3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会直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从而贡献于银行的业务发展。任务与员工的收益挂钩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法,但是如何挂钩是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国外银行的人力绩效工作做得非常好,不管是“五次谈话”模式还是其他模式,本质上都是根据柜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意愿来制定相关的绩效任务。通过业务经理与员工沟通,来制定、完成、反思员工的任务。这些成功的模式和思路值得借鉴。

4.4 加强信用管理

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管理系统建设取得进步,但仍不完善,大部分局限于负债信息。我国覆盖了3亿多城市人口的负债信息都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但是资产信息没有纳入系统,而且更广泛的农村居民个人信用信息也没有纳入系统,使得银行在推广电子银行业务时存在顾虑。如果填补了农村市场个人征信的空白并逐步改进、完善,我国的电子银行市场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巨大的。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各大银行网上银行线上线下使用体验,以欠发达地区电子银行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主流电子银行产品进行剖析。从产品设计、银行人员自身专业性、银行绩效体制以及欠发达地区本身行业环境等多方面阐述行业现状,分析发展瓶颈所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电子银行,发展现状,发展策略,欠发达地区

参考文献

[1]谢平,尹龙.网上银行:21世纪金融领域的一场革命[J].财经科学,2000(4),11-15.

电子银行发展措施-营业部 篇5

1、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点员工对电子银行业务重要性认识,主要内容包括网银业务、手机银行业务、最新活动等,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转“重知识型”培训为“操作型”,进行“人人操作过关”培训。通过培训来促进了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电子银行业务推广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提高大堂经理、柜员的营销技能、技巧,提高营销的成功率。

2、一方面充分发挥柜员的营销作用,利用好柜台的便利条件,向客户宣传和演示电子银行产品的优势和便利,实施“一户一银” 战略,即对新开卡的个人客户做到一张银行卡,组合开办一个电子银行(建议将电子银行申请表整合到开户单中去,避免开办业务填写一堆的单式)。另一方面大堂经理(至少保证两人)利用大厅内网银体验机和无线网络,主动为客户演示电子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引导客户使用电子银行办理查询、汇款等业务,同时结合我行近期举行的一些优惠活动向客户详细讲解电子银行在成本、时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使客户对电子银行业务有深层次的了解,并合理利用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提高电子银行激活率,做到“柜面签约一户,现场开通激活一户,体验教会使用一户”。

3、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实施联动服务,捆绑营销,差别服务的对策。对新客户时,重点推荐U盾,并联动营销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商易通等业务。针对存量客户,重点开展升级换代工程,将普通客户转化为电子令牌或U盾客户。在营销信贷等各种产品及服务时,借机配套开展电子银行推广。并利用优惠政策推广营销,主动向我行VIP、理财基金等中高端客户免费赠送个人U盾。

4、根据市分行政策建立可行的考核办法和产品计价,激励网点人员的工作热情,并将激励措施和产品计价等办法,向员工说清讲透,狠抓落实。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6

关键词:信用社;电子银行;发展策略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入各行各业,作为信息技术与银行业务紧密结合的产物,电子银行有着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前景,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将其作为获得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相对落后,但全国有4万多个乡镇、40多万个村庄,以及8亿农村人口,应该说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农村信用社的网点多、分布广,存在任何其它银行都无法企及的优势,因而电子银行业务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电子银行业务

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服务类商品,其存在区别于普通服务商品的典型特征,即一是无形性,电子银行产品的构成不能看到与触摸到,只能凭感知。二是易模仿性,电子银行产品易于复制,容易被模仿,如现今各大银行的电子产品相似性较高,同质化竞争严重。三是客户自助服务,这主要是区分于常规柜面业务,是传统柜台业务处理的创新。四是全方位服务,主要得益于电子技术,通过互联网让顾客享受全面的金融服务,如电子商务、实时化生、现金监管等,借助终端、网络等让客户随时随地享受全方位服务。综上而言,电子银行业务也呈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即产品使用便捷化、成本费用低廉,以及通过差异化的顾客服务理念进一步拓展客户群,通过更庞大的信息数据处理进一步提升银行信息管理能力等。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农村信用社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地改革、发展与创新,各省信用联社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有效助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形成。但是,社会、经济、政策等环境时刻在变,农村信用社会必须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长远规划不足。因为农村电子普及化相对不足,农村环境不能等同于城市环境,电子银行业务拓展更困难,虽然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取得一定的农村经验,但整体信用社依然没有形成长期的战略运作愿景,同时农村业务的竞争性不强,对开发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视性不足。

二是产品功能不完善。电子银行的价值可以从常规网点的业务信息化中体现,但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运作落后于四大国有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产品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基于电子商务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除基本银行业务交易类型外,产品性能尚未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

三是营销机制不健全。面对着广阔的农村市场,信用社未能做很好地市场细分,顾客层级普遍低端化,中高端客户开发不足,市场营销乏力。比如,在银行柜面,电子银行的宣传手册不健全甚至缺失;销售人员本身对电子产品熟悉不够,营销能力有限;银行因重视性不足而导致其在产品推广上付出努力较少。

四是风险管控不强。基于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银行业务是存在风险的,但因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顾客群体与运用空间达不到工行、招行等银行的规模,使其弱化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需要,网站平台易于植入木马,手机信息易于让非法人员获取等都是潜在的风险需要加以防范。

三、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思考

基于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为更好的整合资源,促进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对策供思考。

一是制定长远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预示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趋势,信用社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与其他银行分享电子银行业务这一市场大蛋糕,其必须注重长远的战略规划,将电子银行业务提到银行发展的战略层面。要想解决这一困境,关键在于银行中高层人员的意识培养,只有领导重视了,并制定了长远战略规划,银行上下才会全力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力争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银行现有业务的有效补充,助推信用社的竞争力提升。

二是完善产品功能类别。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毕竟发展时间不长,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不高,产品的功能类别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同质化的产品虽然可以给信用社发展银行业务提供借鉴,但产品背后的服务、网络支撑、安全保障等因素产品受顾客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电子银行业务,若不能保障安全,再好的电子银行业务都难以吸引顾客。因而,通过金融创新不断丰富产品功能类别,并通过考虑安全性、便捷化等配套措施的改进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三是健全营销管理机制。产品能否有市场,关键看营销,健全的营销管理机制是确保电子银行业务快速被市场认可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拥有具大农村市场的信用社而言,其可以广泛借助网点多、分布广等特性作为市场营销的主阵地,不同网点间通过竞争、激励等手段推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健全的营销管理机制对于营销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非常重要。

四是强化风险管控意识。电子银行的开放性必然带来一定的风险,信用社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必须以最大化规避客户风险为基准点,通过风险管控来强化风险意识。通过验证码、U顿、风险告知等措施减少客户支付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等降低银行坏账风险。只有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才能获得较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荣. 农村信用社电子了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

[2]孙世超,李娟. 如何加快发展电子银行业务[J]. 现代金融,2012(05)

[3]张诚. 未来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展望[J]. 现代经济,2012(09)

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方略谈 篇7

1. 我国电子银行发展现状

1.1 创新产品少、发展层次较低

1997年, 我国网上银行业务首先从招商银行开通, 之后网上银行业务便开始逐渐遍布各大商业银行。截至2015年, 我国使用网上银行的个人用户达一亿人次, 交易额突破百万亿元。我国近200家商业银行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 不少企业开始通过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但是, 值得关注的是, 很多电子银行只是传统银行延伸至互联网上的业务, 网上业务基本都属于传统业务范畴, 业务量也多集中于存取款、转账等内容, 并无更多创新型产品。尽管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较早, 但整体层次较低, 创新型产品微乎其微, 并且电子银行的服务尚不健全, 很多客户利用电子银行还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1.2 业务发展水平较低, 后期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 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约七成的家庭使用电子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几乎涵盖了70%的银行业务量。我国现阶段使用电子银行的商业银行较多, 但发展水平不高, 很多业务内容受限。但是电子银行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交易总成本却不会因为业务量大幅度提高而受到影响, 因此后期电子银行的发展潜力巨大, 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挖掘和利用。

1.3 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日趋成熟

现阶段, 在我国金融业发展领域, 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近年来, 我国成立了金融监管体系, 并且以金融信息化作为重要课题, 在支付系统中也不断在强化现代化体系的发展和运行, 全面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中央银行广泛推广的管理模式。我国也正是进入推广应用现代化支付系统的时代。从金融服务到经营管理, 再到宏观货币政策, 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了一体化。整个金融服务系统由支付服务系统与清算系统组合而成, 我国的支付服务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000年, 我国成立金融认证中心, 电子证书成为当下电子商务中为实体办法的唯一凭证, 且难以造假, 有效保证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 便于检验和管理。我国也针对当前电子银行广泛发展的趋势, 颁布了众多条例、管理办法等内容, 有效监管和保障了电子银行在我国顺利发展。

2.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电子银行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早, 但是农业银行开设电子银行业务的时间较晚, 因此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的发展较晚, 后期发展速度迅猛, 如今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电子银行业务体系, 包括网络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范围, 客户规模也逐步壮大。2015年底, 我国在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的客户已经超过4亿户, 传统业务在电子业务中分流高达七成。很多地区, 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已经初具规模, 电子银行业务在农业银行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超过60%的总银行业务量都是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办理的, 业务量也随着客户对电子银行的熟悉程度不断呈现攀升趋势。

2.1 网上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初在推广网上银行时, 农业银行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介产品的, 让客户不断熟悉网上银行的使用方法。现在农业银行已经在门户网站上建立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不仅可以实现账户资金的管理, 还能通过网上银行投资理财、交纳各类费用, 并且享受各类营销服务内容, 大多数传统农业银行网点办理的业务, 均已实现了在网上银行办理, 网上银行正以十足的发展势头发展, 从交易规模来看, 网银交易量也呈现大幅攀升态势。

2.2 电话银行的发展现状

利用电话网络办理完成各类金融业务的方式便是电话银行, 客户可以通过拨打银行电话完成金融交易内容。此项业务出现于1992年。最初, 农业银行开通电话银行时只是作为银行信息查询的方式之一, 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转账、还款等金融业务。之后, 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 农业银行开始借助电话银行开通更多的特色服务, 帮助客户实现网上转账付款, 直接订购产品等金融业务。

2.3 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2005年, 农业银行开始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短短几年里, 手机银行已经成为农业银行一个重要的金融交易平台, 很多客户利用智能手机便可轻松掌握账户信息, 并进行个人理财管理, 在线消费、享受公共服务等内容也可轻松实现。这个平台上多种金融业务的开通, 使金融服务内容不断优化和丰富。客户只需扫描二维码, 手机上便可以轻松利用农业手机银行办理各项业务, 也可在微信客服中寻找需要办理业务的内容, 这无疑为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发展空间。

2.4 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瓶颈

首先, 定位不够准确。农业银行开通电子银行业务, 并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主推内容, 而是将它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补充, 因此, 无论是传统产品的推广、同步都未及时将电子银行开展的相关业务同步开展。第二, 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现阶段农业银行的管理机构停留在残缺不全的现状, 并且不同部门间取法协调互助, 很多网点的管理能力薄弱, 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有碍各类信息的广泛普及。第三, 营销机制有待健全。无论哪种业务都需要科学的营销机制, 而农业银行中并未将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独立的品牌来营销, 在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农业银行显然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很多客户并未充分了解电子银行业务, 参与电子银行业务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第四,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现阶段, 农业银行中的从业人员普遍精通传统银行业务, 但是对电子银行内容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 农业银行在选拔人才队伍时没有按照人才引进计划, 及时更新对人才知识内容的要求。掌握专业而全面的电子银行方面知识的人才稀缺, 这也是导致农业银行在开通电子银行业务后, 创新力度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五, 电子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尚未构建。从农业银行内部发展来看, 它们并未建立电子银行业务统一标准的操作规范, 在流程设置方面也缺乏必要的规范内容, 权限制约方面来看, 不同的部门间规划不清晰, 并且技术层面的保障力度不足, 这也给电子银行业务未来发展中带来一定的数据安全隐患。

3. 加快农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策略

3.1 加强电子银行品牌建设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内容, 农业银行应当给予电子银行业务足够的重视, 不断强化对电子银行品牌建设的力度。过去, 农业银行一贯以产品至上为发展理念, 如今应当转变发展理念, 将客户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导向, 将业务流程不断简化。尽可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特别是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 要让客户看到农业银行可以提供的贴心服务, 更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内容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针对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反馈的需求信息, 农业银行应当合理利用好这些信息, 对客户需求做出预测, 超前开发, 将电子银行业务产品领先研发。此外, 农业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的农业优势, 拓宽渠道, 吸引更多农业电子银行业务, 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 这也是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可以将电子银行的特性与金融同业有机结合, 将提供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在创新层面上, 农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市场更新换代快的特点, 不断研发覆盖能力更强的金融业务, 将所有银行开通的电子银行业务囊括其中, 并利用农业优势, 加快发展特色业务, 扩大电子渠道, 提高业务覆盖面。要注重技术研发队伍的人才培养力度, 让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 不断年研发和推广电子银行新业务, 实现现有银行业务的优质升级, 在增值业务方面, 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 实现银行与企业的有机合作, 扩大宣传范围, 树立品牌形象, 将过去保守的观念突破, 让客户充分感受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带来的便捷条件和优越性, 并且重视客户体验及反馈信息, 将这些作为不断改善电子银行业务的源泉, 将品牌打造地更加深入人心。

3.2 打造过硬电子银行人才队伍, 健全考核机制

提高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定期寻找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人才前来授课, 让专业人才掌握的内容不断更新, 与时俱进, 并且强化管理岗位、业务营销岗位的综合素质, 在培训中着重对员工开展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营销策略等内容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全方位素质。在员工掌握过硬的传统银行业务素质基础上, 还应当让员工意识到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 并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技能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 鼓励员工积极主动营销, 将电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 对新开户的客户介绍电子银行业务的优势, 鼓励他们使用电子银行相关业务等。并将考核指标逐步向电子银行相关产品方面倾斜, 建立好相应的考核机制后, 让员工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 以此来引导员工认识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内容。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客户的信息反馈, 可以建立专门的客户体验中心, 将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的体验真实记录下来, 作为后期改进业务内容的主要参考内容, 在体验过程中还可以使很多潜在客户加深对农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和了解。

3.3 加强电子银行维护, 提高电子银行使用率

除了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外, 还应当积极开展激活活动, 不少电子银行用户虽然开通相关业务, 却从未使用过, 这部分用户称之为睡眠户。为此, 农业银行应当不断加强对这部门客户的回访和指导工作, 帮助他们解决使用过程中的疑问, 提高电子银行业务的使用率。针对企业用户还可开通上门推介活动, 不仅负责使用的辅导, 还应当负责后期的维护工作。电子银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无论是产品销售的竞争力还是吸引力都需要不断提高, 农业银行在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 应当利用好成本优势, 为开通某些电子银行业务的用户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 提高打折力度, 鼓励客户使用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交易内容, 让客户在使用电子银行业务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和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战军, 楮海山.浅析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若干问题[J].现代物业 (下半月) , 2008, S1:157-160.

[2]管晓珂.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9, 31:11-12.

[3]胡磊, 王雪平.农行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以农业银行苏州分行为例[J].现代金融, 2014, 05:25-26.

[4]陈颖亭, 陈彦波.农行加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14, 05:33-34.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8

一、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在我国, 自1996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电子银行业务以来, 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 电子银行的功能日益强大, 几乎可以涵盖各种传统的柜台服务。各家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电子银行的巨大价值, 纷纷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一) 电子银行客户规模迅速扩大

经过几年的发展,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客户得到了迅猛扩大, 不管是网上银行客户还是手机银行客户都得到成倍增长。

(二) 电子银行的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以某商业银行某支行为例, 该行一直重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据测算, 目前该行电子银行渠道业务笔数与柜面业务量笔数之比为9:1, 大大减轻了柜面人员的压力, 降低了银行经营成本。

(三) 电子银行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几年, 虽然各家商业银行均加大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 客户规模得到迅速提升, 但是, 伴随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及银行客户基础的不断扩大, 基层行签约电子银行产品的客户占比仍然较低。

二、电子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电子银行客户规模持续增长, 产品功能与服务渐成体系, 在减轻柜面压力、扩大服务半径、增创中间业务收入作用日益显现的同时, 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 电子银行定位及认识存在欠缺

近年来, 通过电子银行业务轰轰烈烈的发展, 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机构及人员对发展电子银行的认识都前进了一大步, 但是这种对电子银行重要性的认识, 部分基层行仍然停留在表面, 他们看重的仍然是存款、贷款等能够带来更多短期中间业务收入的业务, 对电子银行的战略地位没有清晰的认识, 没有真正意识到电子银行客户正处于被各家银行激烈争抢的阶段。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 电子银行业务只是被作为一般银行业务对待, 本应大力发展的电子银行业务在部分基层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 营销偏重短期行为

由于以前年度电子银行客户覆盖度及电子银行签约客户新增是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 加之同业竞争激烈, 部分基层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 存在被动应付突击的现象, 在电子银行营销工作上局限于任务目标, 认为只要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就行, 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 售后工作没有到位

当前基层行在产品营销与售后服务方面配合并不紧密, 在单纯为了完成任务而营销的思想主导下, “只卖产品、不管服务”的问题较为突出, 能够提供的售后服务也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层网点员工人数偏少, 大部分支行都未针对电子银行的售后服务配备专门工作人员, 再加上基层行员工日常工作及业务的较大压力, 在电子银行产品向客户营销后, 不能做到售后服务的及时跟进。

三、电子银行业务良性健康发展探讨

如何将电子银行打造成集交易、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使电子银行业务全面、均衡、稳健发展, 须在思想认识、营销机制、客户服务、防范风险等方面有所突破。

(一) 从思想认识上把握发展方向

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未来业务的发展方向, 决定着银行未来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竞争优势, 各商业银行都在电子银行业务上发力, 积极主动实践传统柜面服务和电子银行业务“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员工尤其是基层行员工要改变现在对电子银行存有的一些错误看法, 牢固树立并全面践行以产品服务电子银行客户、拓展电子银行客户的意识, 充分认识到电子银行不是“我求客户, 而是我给客户送方便, 送利益”。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 基层行员工才会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 基层行员工才会主动认真的学习电子银行产品, 了解产品的卖点, 才能自信的向客户推荐电子银行产品, 及时准确的解决客户使用中遇到疑难问题。也只有这样, 电子银行业务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 从市场细分着手健全营销机制

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 对产业集群的特点及对客户年龄结构、行为偏好、个性化需求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 实行差异化服务, 有针对性地营销电子产品。对学校园区, 可以批量营销手机银行和代发工资等业务;针对客户需求及贡献度大小, 可以为高端客户提供VIP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大众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同时还可为年轻学生等潮流一族推荐手机银行及学生惠等产品、为有理财需要又没有时间往返银行的工薪一族介绍网银购买理财产品的功能、为出差在外又需要审批账务变动的企业人员推荐主管手机审批、为需要统一管理集团账务的公司企业网银的账务归集功能等等。

(三) 从体验入手完善服务体系

与银行的其他产品相比, 电子银行产品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的突出特点, 所有交易完全依靠客户自助完成。客户体验是电子银行发展的生命线, 是电子银行发展的根基, 也是电子银行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只有客户体验满意了, 客户规模、综合贡献度才会快速提高。“超级网银”上线后, 各类客户共用一个平台, 客户在银行之间的流动性大大增加, 商业银行很难再有固定的客户群体, 客户在选择使用哪家银行的网上银行时, 是依据其自身的亲身体验做出的, 因此, 客户体验是商业银行电子银行经营中的重要内容。

(四) 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寻找发展契机

电子银行是物理网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是一项完整化、系统化的工程, 目前, 电子银行业务与个人业务、公司业务、机构业务、信用卡业务、房金业务的发展均有交叉, 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可以说, 唯一能够覆盖银行全部产品、联系所有客户的就是电子银行渠道。只要提高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把握电子银行全渠道化、智能化和平台化的发展趋势, 把电子银行业务做强做大, 就可以顺利带动其他业务健康发展。

(五) 从防范风险角度保障健康发展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使得电子银行业务与传统柜面业务相比有更大的风险, 坚持审慎发展和业务安全的原则、加强内外部风险防范是保障电子银行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 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 应正确处理业务发展、指标考核与规范操作的关系, 为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风险, 务必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 务必保证员工合规操作。二是关注客户风险。积极宣传电子银行安全知识, 通过网站通知、短信提示、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给客户以足够的风险提示, 提高客户的操作处理能力, 避免客户误操作引发资金风险。三是规范银行与当事人之间的相关协议, 分摊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电子银行业务涉及银行、客户、网络服务商等当事人, 在协议中应尽可能详尽地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应重视有关责任分担的合同条款, 对于由网络服务商提供的服务, 应明确约定由网络服务系统故障引发损失的处理, 同时在与客户签约时给客户以明确的提示。

摘要:电子银行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直接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出发, 指出基层行当前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电子银行业务良性健康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电子银行

参考文献

[1]梁环忠.我国商业银行电子银行营销攻略的几点思考[J].河北金融.2012 (4) .17-20。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9

一、电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再提升的重要平台

我们看到:由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变革和进步给金融业带来了新要求。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前, 同样带给了商业银行空前发展和壮大的机会。作为现代银行对外和营销的主渠道—电子银行将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我国银行业电子银行部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中心, 自创立起即以打造服务业领先品牌的优势、打造业界领先服务水准、打造业界领先客户满意度为工作宗旨, 承担着各商业银行面向客户服务的重要职能。

作为电子银行集中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窗口—客户服务中心, 正是通过人工座席、电话系统自助语音、语音信箱、传真等手段, 全年365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银行咨询、投诉、查询、交易等一系列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国所有商业银行的客户服务中心, 它与银行各职能部门和各分支行均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 它向有关部门传递着客户的信息和需求, 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相关部门的反馈处理情况与客户回访以及总、分行各部门和各分中心的业务办法和相关信息传送客户中心。它肩负起汇总客户的意见、建议和需求, 将用户反馈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给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所以它是银行日常交易、服务和销售的主渠道, 也是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再提升的重要平台。

二、优化服务手段, 注重技术创新带来了电子银行功能和发展的新空间

我们了解到, 商业银行实施的所有金融产品要创品牌, 服务质量要上台阶, 只有通过优化服务手段, 注重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的电话银行功能, 扩大服务范围, 增强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将是银行未来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产品创新、客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始终是每个电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同时是提升银行品牌形象的努力目标。作为电子银行部门对外的主渠道—客户服务中心是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银行要想发展离不开服务, 客户对服务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一个银行的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品牌形象。所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 尤为重要。我国各银行设立的客户服务中心从建立开始至今, 始终以创一流、精专业、创效益的管理和发展方向, 在全面落实银行主管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动态工作要求的同时主动在深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 努力创建独特的客户服务文化, 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银行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 是业务品种的竞争。谁赢得了客户、给客户提供了更好更周到的服务, 谁就是竞争的赢家。银行的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品牌形象。

三、电子银行对客户服务中心管理、交易、营销职能的要求

据调研:电子银行部门对客户服务中心质量管理的要求始终是以数据来体现。这些数据指标包括:电话接通率、电话放弃率、平均通话时长、平均响应速度、平均事后处理时长等反映工作效率的指标。完善和实施监控机制, 要求每一位员工与客户之间建立的关系不仅限于服务, 而是能不能更好的与客户沟通交流, 架起友谊、互利的桥梁, 享受更贴身、更值得信赖的金融服务。客户服务中心正是通过每一位员工的优质服务, 最大程度的为客户谋求利益, 提升客户对银行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我们看到:客户服务中心在未来岁月里所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并存。作为银行受理客户咨询和投诉的窗口, 业务功能比较单一。但随着银行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 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能已经从传统的服务职能向交易职能和营销职能转化。在交易职能方面, 目前商业银行的人工座席可以提供转帐、缴费、外汇买卖、基金买卖等多类的代客交易服务, 能够帮助客户完成除现金之外的几乎全部交易业务, 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资金的流动, 不但节省了客户的时间, 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交易成本。在营销职能方面, 客户服务中心正日益完善呼出业务, 除客户回访和催收、催透外, 营销也成为外呼的重点项目之一。营销内容既包括银行自身的银行卡以及银行开展的多项金融产品, 使中心实现了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型。电话营销必须要具有产品简单、优惠度高的专属产品, 而且要有一套不同与柜面营销的专业考核机制, 才能充分调动座席人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电话营销的规模效应。更好地发挥出交易和营销的职能, 成为银行中间业务增长的又一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 金融业呼叫中心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高品质的服务质量和高水平的管理手段, 已经成为国内呼叫中心行业的领跑者, 并且已经进入了业务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在运营上还面临一些普遍性问题, 但我们相信,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 金融业呼叫中心必将能够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 为金融业客户服务带来更大效益。

四、企业文化和多种服务手段的融合是电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发展的趋势

电子银行的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服务严谨、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因为银行业务和普通业务还是不同的, 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当电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在线为客户提供服务时要严谨, 特别要注意风险控制。首问责任制是电子银行对客户服务中心的责任要求。因为我们每一天面临客户提出的问题并不简单, 这就要求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 要解决客户的问题, 可能不是靠话务员一个人就能做到的, 这就需要客服团队一起通力协作为客户排忧解难。

在线客服、电话回拨将在客服工作中日益普及。在等待客户呼入提供服务的同时, 客户服务中心需要更加注重交叉营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实现金融产品的无缝营销, 发现更多的利润源, 逐步走向盈利。除此之外, 每一位工作人员还要将自己置身于客户服务中心的发展中, 树立团队的精神, 为上级的决策献计献策。目前随着我国银行的对外开放, 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服务质量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可见,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我们都应以客户的需求作为目标, 以客户的满意度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坚持将优质的服务, 完善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以及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 提供给客户始终是客服工作的努力方向。只有紧紧抓住维护与顾客的关系这一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 以高质量、多样化、特色服务满足顾客多层次需要, 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 才能更好的实现电子银行快速发展的愿景。

当前, 客户服务中心的发展已经从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基础的接通率时代, 转换为以客户分层为特征的个性化服务阶段, 而且正朝着以提高运营效率为基础的运营管理阶段和呼叫价值创新阶段迈进。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业务的拓宽, 赋予了我们每个员工管理和实践的责任, 正是这种责任, 发挥了每位员工的潜能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产生创造最佳绩效工作的动力。以客户为中心, 不仅是国内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成功经验,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蒋丹.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J].时代金融, 2011. (9)

[2]雷刚.浅谈我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发展[J].大众商务, 2010. (5)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10

(一) 电子银行的定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 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 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根据依托形式不同, 电子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电子银行是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 狭义电子银行则专指网上银行。

(二) 电子银行业务的产生与发展

伴随着90年代信息通讯技术在银行业迅速广泛的运用使银行业演变成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应用最为显著的行业。1995年, 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成立, 开始通过网络开展金融业务。由于网上银行的方便快捷, 其客户规模迅猛扩大, 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而随着电话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手机客户的几何倍数增加, 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应运而生, 成为客户的应用渠道。总体来说, 国外电子银行通过若干年的发展, 依托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良好的信用发展环境, 得到了快速发展, 已成为各家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

1、实现时间和空间突破。

电子银行用电子手段突破银行上班的时间限制和“水泥加柜台”的空间限制, 以开放的网络和自助的方式将这种传统桎梏打破。客户通过各种电子渠道, 在银行提供的电子银行服务系统中7×24小时随时获得服务, 在办公室、家中或其他地方, 随地获得电子银行服务, 从而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同时银行不仅将传统的柜台交易转移到了电子渠道, 还可以将广告、宣传材料及公共信息的发布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进行, 极大的拓展了受众范围。

2、实现交易成本降低。

电子银行无须固定场所, 可以节省大量的营业网点及其他银行机具所需的构建、维护和管理费用, 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美国, 传统银行网点的单项交易成本为1.07美元, 电话银行为0.54美元, 网络银行为0.10美元。而客户在办理银行业务时, 不必来回奔波于银行网点与办公室之间, 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 提高了社会的运行效率。

3、实现了综合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融合。

目前, 客户可以通过电子银行渠道了解本人名下的账户信息, 如查询账户余额、账户明细;可以通过电子银行实现账户交易如转账汇款、基金国债、保险等理财产品的买卖, 涵盖业务种类丰富。与银行营业网点相比, 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 避免了由于个人情绪及业务水平不同而带来的服务质量的差别, 更好的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同时, 为方便客户操作, 电子银行会通过记录客户的使用习惯, 定制出客户满意的服务菜单, 充分提升客户对电子银行的满意度。。

二、国内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2000年以来, 我国电子银行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客户规模急剧扩大, 交易规模迅猛增长, 各家银行纷纷加大电子银行发展力度, 电子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量。

(一)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随着国内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各家银行纷纷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宣传营销自身品牌, 以期获得客户的认可。招商银行于1997年建立了“一网通”网站, 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企业网银、个人网银、网上支付、网上商城等一系列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 在国内商业银行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建设银行的“E路通”品牌的宣传效果较佳, 建行的家居银行、重客系统和现金管理系统在同业内更是独树一帜;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以“金融@家”为品牌, 凭借其雄厚的客户基础和丰富的业务功能在同业表现突出, 客户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占据领先地位。

(二) 创新意识逐渐增强。

电子银行推出初期, 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以信息咨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功能为主只是将网点柜台业务搬上了电子银行平台。随着客户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家银行纷纷进行创新, 创造出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电子银行产品满足客户需求。银证转账、基金国债、外汇买卖等纷纷登上电子银行舞台。如交通银行手机银行先后推出手机银行无卡取款服务和手机银行无卡消费新功能, 以实现基于手机银行的无卡取款、无卡消费、无卡理财、无卡特约商户等系列无卡服务。

三、我国电子银行发展存在不足

(一) 电子银行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电子银行是银行的战略性业务, 关系到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网点前台业务繁琐、客户排队压力巨大的情况下, 电子银行可以分流部分交易, 缓解柜台压力, 节省人力成本和提升服务形象, 间接效益巨大。但目前各家银行考核重在存款、贷款和收入等直接经济效益指标, 而对电子银行重视程度不够, 仅仅将电子银行作为柜台传统业务的补充, 缺乏大规模的宣传营销策划。网点工作人员受考核指标指导, 在服务客户时, 更多推荐传统业务, 缺乏主动推荐电子银行产品的意识。虽然近几年各家银行加大了营销力度, 但与电子银行战略业务的定位相差甚远, 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 电子银行产品功能有待丰富。

近几年, 各家银行纷纷加大了对电子银行的科技投入和研发力量, 但更多是将银行的传统业务转移到了电子银行渠道, 而没有结合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特点和现代金融发展趋势, 研发出适合电子银行特点的产品。很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种类单一, 经营特色不足, 各家银行产品雷同, 缺乏特色业务, 不能满足各类客户群体和各层次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严重阻碍了电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三) 售后服务水平亟待加强。

电子银行是新兴渠道, 体现了较多的创新技术运用, 客户在最初签约和使用电子银行时会有不同程度的陌生感和一定的适应期。但目前很多银行较多关注客户规模的增长, 售后服务力量薄弱, 具体表现为专职电子银行从业人员较少, 与庞大的电子银行客户群体不相匹配;无法及时收集整理客户对电子银行应用的建议和意见, 客户受重视程度不高;客户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在线帮助, 导致客户体验降低。

(四) 安全防范水平亟需增强。

电子银行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产品的诸多特性, 而两者在现代经济运行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其安全性是客户尤为关注的问题。目前, 国内网络运营中包括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植入木马程序等不断发生, 严重威胁着资金安全和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信心, 成为制约电子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国内针对电子渠道发展缺乏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 信用环境缺失, 都阻碍了电子银行下一步的发展壮大。

四、我国银行业电子银行发展对策分析

(一) 加强组织管理, 提高电子银行重视程度。

首先银行应成立电子银行业务指导委员会, 提升全行各部门包括信息技术部门、财务部门、个人和公司部门等部门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意识, 形成全行发展电子银行的局面。其次应调整银行考核指标体系, 加大对电子银行考核力度, 以充分调动银行员工宣传营销电子银行的积极性。第三银行应加大对电子银行宣传力度, 特别是对自身特色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宣传。

(二) 加大业务创新, 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首先银行除将现有传统业务转移到电子银行渠道意外, 应设计出更多结合现代金融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其次可建立电子银行客户体验中心, 在推出新产品之前, 充分调查客户体验, 不断完善产品特性;最后应对客户进行细分, 根据不同客户推出不同系列产品, 最大限度提高客户兴趣。

(三) 健全服务体系, 提升电子银行服务水平。

首先银行应采取各种形式建立专门的电子银行售后服务团队, 增加售后服务人员规模, 扩大售后服务范围, 提高售后服务力度。其次加强银行员工的电子银行业务知识培训, 不仅要知道什么是电子银行, 还要熟练应用, 以方便对客户进行指导。第三应建立客户信息反馈快速通道, 采取电话调查, 网上留言等方式收集整理客户对电子银行的建议和在使用电子银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不断完善电子银行产品。

(四) 强化风险管理, 保障电子银行安全运营。

首先现行的《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人民银行法》等法律, 均未对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进行规定。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出台相关立法, 为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银行应加大科技资金和开发的投入, 加强电子支付的网络安全建设, 防范计算机、银行卡、手机银行在支付环节的信息遗漏风险, 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第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 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体系和机制, 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制度规定, 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安全管理, 以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川.电子银行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大众商务, 2010 (4)

电子银行发展分析 篇11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电子金融;中央银行;银行职能

由于电子货币在发行和流通的速度上较一般现金更快,因此电子货币对传统的货币供给和市场需求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给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子货币从形式上脱离了中央银行的控制。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分析了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的挑战。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职能挑战分析

1.对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挑战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完全拥有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电子货币的调节和发行权,并且一些实例雄厚的信用机构甚至代替中央银行进行电子货币的发行,彻底打破了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权。

由于电子货币的效率性和安全性成反比关系,和央行发行的货币有着极大的差异。效率较高的电子货币的安全性较低,反之不然。这也直接导致面对效率性与安全性无法兼顾的困境。部分国家央行对电子货币发行权进行了垄断,尽管这提高了电子货币的安全性,但是这种电子货币的效率性比较低,并且对本国电子货币的流通和使用产生了障碍,有损于本国电子货币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电子货币正在客观上逐步地取代纸币的地位。因此,电子货币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和纸币同时存在并流通于市场中。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地位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2.對中央银行铸币税收入的挑战

铸币税,是指国家由于货币的研发、铸造和印刷的成本低于其本身面值而产生的差额。尽管严格来说,铸币税并非传统理念中的税,但是作为一个能够实现收入的手段和方法,铸币税也成为了一个特有的经济存在。

由于铸币税收入在弥补中央银行操作成本方面有着重要的调节性作用。因此铸币税收入的减少会使得中央银行操作成本大幅上升。就我国而言,由于民众使用现金非常广泛,加之现金的发行和使用数量巨大,使得央行的在现金方面的操作和管理成本非常高,而铸币税的收入减少如果无法支撑央行管理和操作成本,会让中央银行各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转和货币的运行能力带来严重的阻碍。

二、解决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职能挑战建议

1.全面改革中央银行的货币管理制度

首先,政府必须站在全局高度,制定符合全国情况的电子货币体系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必须对全国电子货币体系所面临的风险做出预见,并对相关的责任制定做出明确的规划,从而让电子货币体系的发展和运行实现有法可依,最终实现电子货币更好更快的进步。

其次,中央银行所制定的电子货币管理制度必须實现对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等全方位覆盖,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明确消费者、商家、货币发行和清算机构所享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建立全面、安全、高效的认证体系。另外,在制定电子货币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基本原则,彻底杜绝信用水平低、实力薄弱的机构在电子货币发行中的一切欺诈活动,从源头上避免电子货币危机的发生。

第三,执行严格的监管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并对监管人员实行有效的监管。这要求在从业人员的选拔阶段必须实行严格的考核,所有申请准入的人员必须参加现场检查资格和统一考试。考试与检查合格后,申请准入人员还要经过岗前培训、锻炼和实践,使其能够胜任信贷风险、资本市场、资产管理等领域的各项监管工作。

最后,在对外开放的金融国际环境中,相关部门必须严格审核境外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市场准入资格,从而有效预防国内外金融机构电子货币风险的相互影响。

2.完善电子货币发行和使用制度

现如今,我国的电子货币发行和使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对此,中央银行必须制定明确的监管战略目标,并建立以风险防范为基本理念的全面风险管理。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对电子货币发行权的控制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逐渐放开,并对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核机制,同时对非银行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中央银行应当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统一电子货币的发行与使用规范,把电子货币的发行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中。针对这一点,中央银行要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市场的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以保证电子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从而有效缓解电子货币在发行过程中的公共与私人利益间的矛盾。

另外,实施电子货币机制还应当制定和实行足够的技术、组织和程序的各项安全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造假的风险。对此,所有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随时能够响应电子货币持有人的要求,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

3.对电子货币的实现全方位的监管

建立健全我国的电子货币监管体系,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货币发行、监测与统计机制,从而保证电子货币系统能够正常、健康、快速地进行工作。针对这一点,中央银行必须充分发挥协调作用,进行有效的研究政策制订,并建立相应的电子货币自动化监管体系,实现电子货币系统运行的规范化。

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我国电子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正处在初期阶段,并且目前货币的主要流通方式依旧是现金,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出现电子货币和普通货币同时流通的现象,这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时间差。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各方的合作和沟通。提高对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监管,保证电子货币的正常发展。

总之,电子货币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央银行的职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中央银行必须在这个电子货币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减缓中央银行因此受到的冲击,实现电子金融市场能够正常有序地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小瑞.电子货币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探究.经济论坛.2011.8.

[2]陈颖.电子货币发展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的思考.广东经济.2009.7.

[3]何光辉.电子货币系统和风险及其控制.金融研究.2000.11.

探究银行业的电子化发展 篇12

关键词:银行业,电子化,信息技术

一、电子化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 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推动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大量先进信息技术的采用, 极大地提高了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 促进了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传统的银行经营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电子银行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了全新的“AAA”式服务, 即以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点 (Anywhere) 、任何方式 (Anyhow) 与客户交换信息和服务, 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方式的限制, 为客户提供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金融服务。金融电子化不仅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业面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时刻关注着电子银行的发展, 并把电子银行的规划和发展确定为深化改革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电子银行的建设, 我们把前一段改革的成果连接起来, 使各岗位和职能形成整体, 为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二、电子化大大促进了银行业生产力的提高

(一) 拓宽服务领域

金融电子化能够融合银行、证券、保险业等分业经营的金融市场, 减少各类金融业针对同样客户的劳动重复, 拓宽金融业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的空间。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引入, 使银行界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开始时, 是使用权银行的传统业务处理实现电子化, 接着, 大量新的自动银行服务项目应运而生。银行的电子化, 使银行同往来银行、企事业单位、商业部门、政府管理部门, 以至每个家庭, 都建立了紧密的有机联系, 使银行的业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二) 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金融电子化建立虚拟化金融业市场, 银行将不受营业网点的空间局限。只要网络和通讯能够到达的地方, 都可以成为银行的市场范围, 银行除了向客户提供传统的金融业务服务, 以及前述的新的自助银行劳务服务外, 电子化银行还能从各种金融交易中提取各种有用的信息, 向客户提供各种能增值的金融信息服务。这是现代银行的一个实质性的变化, 是银行真正进入电子银行时代的标志。

(三) 降低服务成本

传统的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经营业务, 而且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建设网点, 做广告宣传, 而金融电子化使得客户的交易成为一种空间的交易, 金融业的营业网点已从砖墙式建筑向ATM、POS、网络等系统转移, 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 降低了经营成本。经计算, 传统银行的经营成本占经营收入的60%, 而电子银行的经营成本仅相当于经营收入的15%~20%, 成本的降低也就意味着收益的增加。

三、银行业电子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 存在问题

1. 电子银行的安全问题。

作为银行业务运行的平台, 电子银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较高, 其风险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金融风险的概念, 电子银行的风险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还包括技术风险等。同时, 银行风险已不仅来源于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关系, 很大程度与第三方行为有关。

2. 相关法律问题。

同传统银行相比, 网络银行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性, 它传递信息 (包括契约) 采用的是电子化方式;它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自然疆界, 其业务和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可达世界的任何角落。从理论上讲, 国外客户使用银行服务的便利几乎同国内客户一样。这样, 就向传统的基于自然疆界和纸质合约基础上的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

3. 银行的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电子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原有的只能适应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电脑操作人员将逐渐被淘汰, 因不适应日益发展的新业务、新技术的运用而导致的银行内部待业人员将不断增多。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在新业务中的广泛运用, 应用软件开发所需的尖端人才将严重不足。银行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 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精通电子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 解决措施

1. 由于电子银行的安全和技术风险。

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 系统的设计开发水平, 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及其供应商的选择等, 银行依靠传统的风险管理机制已很难识别、监测、控制和管理相关风险。同样, 监管机构也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准确评价和监控。因此, 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依靠外部专业化机构定期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办法, 提高对电子银行安全性和技术风险的管理和监管。

2. 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建立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法。首先要制定《电子银行法》。《电子银行法》作为电子银行市场发展的核心法律规范, 应对电子银行的性质、监管、市场准入、业务范畴与标准、金融创新、法律责任、市场退出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 其次是《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的问题是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最大的盲点, 因为关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 一些国家现有法律尚未对其做出明确的规范。再次是《电子资金划拨法》。在该法中主要规定有关客户与银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明确电子资金划拨的法律责任承担形式、损失赔偿的范围、禁止欺诈等。

3. 加强对高级复合人才的培养。

金融电子化需要一批既掌握计算机、通信等相关技术知识, 又对金融知识和管理知识有造诣的高级人才, 要吸引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敏锐的洞察力、顽强的斗志和敬业精神等全面素质的人才加入网络银行。建立利润工资含量制度, 在工资奖金分配、职称晋升上体现区别对待的政策, 再如实行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年薪制, 坚持效益优先、稳健经营的原则, 坚持责任与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以促进银行整体效益的稳步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就亮, 程蔚明.浅谈网上银行风险管理架构[J].广西金融研究, 2002 (8) .

[2]吴一兵.网上银行的发展和对策[J].甘肃金融, 2002 (2) .

上一篇:绿色建筑的构成分析下一篇:内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