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精选6篇)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篇1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国家从2007年看是批准村镇银行的建立,在之后的6年时间里,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发展极为迅速,极大地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结合农村实际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的国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市场 解决对策
一、村镇银行发展概述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腾飞,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的小微企业、个体农业产业逐渐增多,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住宅、社会保障等制度逐渐完善,农民的投资意识以及理财意识有了较大提升。这是村镇银行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村镇银行与传统银行竞争的平台。
笔者以湖北省孝感市为对象进行分析。首先对8000名农民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投资意识比前一年增强了约20%,而当地农村的经济增长率为18%,可以判断,投资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在未来经济大环境向好的情况下,农民的投资愿望还会继续增强。其次,该地区的小微企业在2011年时共有1100多家,2012年增长到1500家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农村地区的资金压力较大,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二、村镇银行发展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网点单一化
村镇银行没有形成网络体系,单一化的经营模式从根本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银行没有分支机构、不能够进行网络结算、没有银行间的转账等业务,使村镇银行只能定位于服务于农村人口,而很难将其业务扩大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此外,这种经营模式由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加之其营业网点通常设立在较为发达的乡镇,使基层的农户存款或贷款极为不便,不利于客户的培养。
(二)支付转账不完善 的村镇银行可以办理的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和结算。存款是基本业务,也是银行周转资金的来源,贷款是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但是村镇银行在硬件上不能够与其他银行进行联网,使其转账的成本很高。又因为其不能够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不能够进行跨行转账,使得其在现代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三)社会认可程度低
相对于村镇银行,农民更愿意将钱存在熟悉的农业银行等其他传统商业银行,原因是对于村镇银行的信任度不高,认可度较低。还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的发展了解不够,使大多数农民不愿意与村镇银行进行业务往来,而村镇银行的选址往往与大银行临近,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行业竞争力不强
目前村镇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以存贷款的利差作为主要来源的,但是这种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够使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在2010年,一些村镇银行尝试将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个人或家庭生产贷款、农户担保贷款等扩大化经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差距还是巨大的。
三、村镇银行发展管理路径
根据村镇银行发展的特点以及农村社会的新变化,并结合当前美国村镇银行的成功操作模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村镇银行的建设。
(一)普及ATM机
大部分村镇银行还停留在以存折作为存取款依据的时代,而这严重的与现代市场相背离,应该加大对ATM机的投入以及使用力度,现在一些农村的年轻人愿意使用也喜欢使用ATM机,觉得银行卡要比存折更加方便。从银行的角度讲,使用ATM机,可以使银行降低人力以及结算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村镇银行拥有ATM机,是对银行本身的一种提升,更容易使客户或是潜在客户对银行的经营规模产生信任。而在ATM机网点的设计方面,可以根据用户的密度来进行规划。
(二)注重培养客户
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银行,要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以服务三农。真正做到为了使农村富裕、为了使农业发展、为了使农民幸福的宗旨和目标。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和农民的实际特点,推出简单且目的明确的理财产品,如中长期基金、保本型保险等,是符合农民心态的,切忌不要进行虚假宣传,要注重对客户忠诚度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农村特殊的社会性质中发展自身的金融业。同时,村镇银行要积极创新,工作人员要主动的走访和调查,实地了解农民对于金融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制定政策,吸引更多客户。
(三)引入股权机制
村镇银行的原有股权设置是模仿其他商业银行的股权设置模式,没有自身特点,应该在原有的股权设置基础上,加入适合村镇银行的元素以及适应当地经济环境的元素,要鼓励和引导农村的小微企业加入到村镇银行中,成为其股东。这样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客户流的问题,也可以扩大银行的经营规模,使村镇银行真正的实现与农村实际进行对接。
(四)借鉴国外经验
世界上最为成功的村镇银行经营要数美国。美国是不仅是经济大国,还是农业大国,其村镇银行的发展依托了美国经济以及农业的发展。其村镇银行是每个州政府自行筹建的,主要为当地农民提供贷款、结算和存款业务,这一点与类似。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政府以及州政府出台的每一项针对社区银行或村镇银行的法规,都会从其实际出发,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规定,并且有着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这些规定出台的目的在于鼓励和支持银行发展;
其次,准确的市场服务定位。村镇银行本身的经营规模较小,所以其对应的客户群体应该为小微企业和普通市民或农民,银行的政策导向会倾向于这样的客户群,集中银行优势服务指定客户;
最后,切实的金融理财产品。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通常会为小微企业以及普通市民设定存取灵活的产品,并且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做理财产品,这样能够保证其有稳定的客户,保证了其有稳定的存储资金,以抗拒金融风险。
四、村镇银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
分类指导,差异化监管,防范村镇银行经营风险。一是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通过有效的外部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服务水平、规范业务操作行为,防止金融案件的发生,确保农民存放资金的安全。二是实施差别监管。根据村镇银行的特点和风险,探索建立村镇银行支农贷款考评体系,建立涵盖内部控制、资产质量、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方面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将村镇银行纳入非现场监管系统,对其实施动态差别监管。三是强化流动性监管。督促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避免贷款投向过度集中,防范流动性风险。四是引导和帮助村镇银行,建立完善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和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小结
村镇银行的发展是应对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为拓展新局面,村镇银行应突破原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标新立异,在合理风险控制内,大胆进行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服务创新。尽管村镇银行发展涉及的面比较广、服务的群体也比较复杂,但相比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城市金融而言,村镇银行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郑玉志,村镇银行发展困局[J],金融博览(财富),2013年06期
[2]叶文辉,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以铜陵铜源村镇银行为例[J],金融会计,2012年08期
[3]杨树荣,周家凯,对农银村镇银行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4]陈茜璐,贵州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村金融,2013年06期
作者:屠克菲;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分行,简称浦发银行绍兴分行。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福建地区
1 引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 国家金融业改革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农村金融系统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成员与重点改革对象, 其改革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 更关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运行质量。近年来,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迅速, 各种类型的村镇银行大量涌现。这些村镇银行的出现不仅发展和完善了农村金融市场, 而且为“三农”资金需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据银监会统计数据统计显示, 截至2014年底, 我国已组建的村镇银行数量为1200余家, 各项存款余额总和近6000亿元, 覆盖范围由最初的6个试点区扩张到了全国31个省份。而福建地区村镇银行的总数量也已突破40家。可以说, 村镇银行是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农村金融机构之一。
2 村镇银行创建的市场背景和理论基础
2.1 村镇银行创建的市场背景
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三农”产业的发展和农户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 农村资金需求量呈现出日益增大的趋势。但在此背景下, 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商业化、盈利化运作逐步加强, 以邮政储蓄银行、农业银行等代表的传统大型农村金融机构在逐渐减少农村金融网点的同时, 基于追求资本回报率的目标也不断将农村储蓄资金投入城市, 而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传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受制于历史遗留问题困扰, 也始终无法发挥应有效益。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信贷资金长期无法有效满足需求, 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求矛盾日益严重。而村镇银行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和地缘优势来化解农村资金供求问题并推行普惠金融理念不仅是村镇银行成立宗旨, 更是其经营目标。而在管理模式上, 我国村镇银行大都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 这种管理结构不仅符合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也符合金融市场纵向发展的要求。现阶段,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和新兴成员, 其在缓和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满足“三农”资金需求和弥补传统金融机构在乡村的服务缺口上发挥了较强作用。更重要的是, 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具有的准入门滥低、资金来源广、股权结构灵活等独特优势特点, 更是代表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思路的创新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2 村镇银行创建的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也被称为农村金融系统论, 该理论建立于金融深化理论基础之上, 重市场、轻政府是其理论核心。与农业信贷补贴论认为农村金融机构是作为政府补贴农业工具而存在的不同, 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农村金融机构最主要的职能应该是进行储蓄动员, 而且应该作为金融中介来解决农村资金供求问题。此外,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也赞同由市场来决定借贷资金的利率水平并取消由政府设定的存贷款利率。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强调市场在农村借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反对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施加过多的行政干预, 在运行原则上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因而在理论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并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2.2 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20世纪初所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所谓的创新就是指人们将某种过去不曾拥有的生产要素和条件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研究出一种全新的生产函数。而所谓的金融创新, 简言之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创造一些前所未有的成果和贡献。众所周知, 资金的融通是金融体系运营过程中的核心和生命力所在。因此, 金融活动在本质上与生产力活动是相通的。所以, 金融创新又被定义为在金融领域中通过对各种不同要素的重新排列或组合来生成新事物。具体而言, 其大致可被归结为以下三类: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3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3.1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截至2015年6月, 福建地区已经成立了包括闽侯民本、安溪民生、永安汇丰、尤溪成功等48家村镇银行。从地域范围上看, 这些村镇银行已经覆盖了福建地区全部地级市;从资金数量上看, 这些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从受益人群上看, 福建地区数百万农户都曾直接或间接得到这些村镇银行的帮助。而根据调查机构的最新预测, 截至2015年底, 福建地区各地组建的村镇银行总数量或将接近或超过50家。
3.2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贷款发放情况
近年来,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在解决当地涉农资金需求、村镇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户消费贷款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其在运营过程中展现出了强烈的支农特征和普惠金融优势。据统计资料显示, 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 福建地区所有村镇银行的涉农贷款总余额约为15亿元, 该金额相较于2013年四季度末大幅增加了近3亿元, 增幅近20%, 位列各类贷款增速第一。统计数据同时也显示, 成立一年以内的村镇银行大多以涉农和小微信贷作为其信贷支持的重心;而成立两年以上的村镇银行对于涉农和小微信贷的贷款合计总额也均高于75%。这表明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的成立宗旨并未随着其运营年限的增加而弱化。
4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 村镇银行专项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尽管近年来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热潮, 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遭遇到了一定困难, 主要表现为专业扶持政策力度不足、数量较少。具体而言, 首先, 福建地区对于村镇银行的税收减免政策存在不到位的问题。从法人结构上看, 村镇银行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但我国相关法律却规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必须统一缴纳一定额度的营业税, 而村镇银行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薄弱、利润较低, 因此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增加其运营成本和压力, 这对于其发展较为不利。其次, 福建地区村镇银行享受到的中央财政补贴存在一定不足。现阶段, 我国中央财政在补贴发放上明显倾斜于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传统农村金融机构, 但同为农村金融机构之一的村镇银行往往受限于规章缺失、地位不明等尴尬, 无法完全享受到中央财政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补贴,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增加了村镇银行的运营压力, 也容易导致其所有者和管理者产生消极怠懈的运营心态。最后, 福建地区对于村镇银行的专门管理政策存在缺失。从规章制度和管理政策上来看, 以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其涉农业务早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管理规定, 而农信社在多年的发展中也拥有一套适应于自身业务运营的管理规章, 但村镇银行受限于成立时间较短、影响力较为弱小等因素, 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对于其在呆账核销、不良资产处理、票据置换等方面始终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这在直接增加村镇银行经营过程困难的同时也容易为其运营风险的爆发埋下伏笔。
4.2 村镇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大都暴露出了内部管理制度无法适应整体发展速度的现象, 进而可能在日常运营中呈现管理效率不足、资源无法科学配置的问题。例如, 当前福建地区的部分村镇银行存在着工作人员岗位配置与风险管理的冲突矛盾, 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是由于村镇银行在人事管理上多受制于主发起行, 而主发起行多将村镇银行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在部分管理环节上无法真正做到区域化、本土化, 这就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在运营中出现个人岗位错配、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效率低下、风险隐患较大等问题。
4.3 村镇银行自身资本实力较为薄弱
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无论从数量还是整体规模上均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 但其在发展中始终无法回避自身资本实力较为薄弱的尴尬。村镇银行之所以会出现资本实力薄弱的局面, 与其吸收存款困难和融资渠道狭窄具有较大关系。具体而言, 由于村镇银行属于近些年才出现的新生事物, 其注册资本、运营规模、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均远逊于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农村金融机构, 因此这容易导致部分公众对于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度和运营信任度等存在不足, 并不愿意将资金存放于村镇银行或与其产生业务往来。此外, 当前我国政策法规明文规定村镇银行无法自由发行债券或参与债券市场买卖, 也不能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补充流动资金, 这类规定直接导致了村镇银行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村镇银行不仅无法保障自身正常运营, 也很难发挥对“三农”的有效支持作用。
4.4 村镇银行产品单一, 金融创新不足
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业务模式较为落后、金融创新相对不足等问题。具体而言, 现阶段部分村镇银行由于受到自身服务条件和监管政策限制, 只能为客户提供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办理, 无法为客户提供手机银行APP、投资理财咨询等新型金融服务, 这不仅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对客户吸引力的下降, 也会导致其盈利能力的减弱。此外, 虽然现阶段村镇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较为完善, 但其在提供真正具有本土特色、地域优势且符合农户切实需求的金融服务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例如村镇银行在农村土地承包质押贷款、农户子女教育贷款等业务方面存在空缺, 这也是村镇银行无法对农民形成较高吸引力的所在。
4.5 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专业人才吸纳能力不足、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具体而言, 由于当前村镇银行所提供的工作环境、薪资水平和晋升空间相较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均不存在较强竞争力, 因此其在就业市场中往往难以吸引到高质量优秀金融人才的加盟。此外, 由于当前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中有相当部分都来自于主发起银行的外派人员和网点驻地的外聘人员, 这类人员往往较为欠缺科学的管理经验、专业的金融知识和超前的创新研发能力, 因此也会对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制约。
5 推动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的策略建议
5.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完善专项配套政策
政府的支持、政策的便利是助推村镇银行发展的强心剂。因此, 福建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可以考虑出台专项政策, 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优惠待遇, 以便其在享受国家政策支持时能够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均等化。例如, 政府可以规定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能够享有专项税收减免政策, 并为其开辟更加多样和灵活的融资渠道, 以增强村镇银行的整体资本实力。这不仅能够直接降低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成本、提升村镇银行的利润空间、树立村镇银行利农、惠农的良好形象, 更能够增强村镇银行辐射面积和覆盖能力, 最终有助于方便农村群众的金融业务办理。此外, 由于村镇银行的业务运营具有一定特殊性, 因此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也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开对贷款利率的控制, 允许村镇银行根据自身条件和当地金融环境来更加灵活地调节贷款利率, 以便村镇银行能够保持区域化、灵活化和本土化的独特优势。
5.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拥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村镇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针对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管理效率相对不足、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错配等问题, 村镇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应该引起重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例如, 在行政管理层面,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强化对行内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查, 并建立起公开透明的信息公示和管理制度, 以提高村镇银行风险的防范能力;而在日常经营中, 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程度的权力下放, 按照村镇银行的具体网点区域来实行区域化管理制度和本土化运营策略, 以便让村镇银行真正富有本土特色并融入地方社会生活, 最终提高其运营管理效率。
5.3 增强自身资本实力, 加大银行宣传力度
拥有一定的资本实力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在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因此, 针对当前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暴露出的资本实力不足问题, 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其自身的业务发展需要, 在法律和监管规章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各类融资运作, 以便优化自身资产结构、防范结构性风险, 最终提高资产质量、增强自身资本实力。与此同时, 针对现阶段村镇银行知名度不足、吸纳存款能力较低等问题, 村镇银行自身也要积极开展营销宣传活动, 致力于提高银行服务影响力, 例如, 通过加强银行折页宣传、利用网点工作人员向自身亲朋好友推荐等形式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此外, 在推进外部宣传工作的同时, 村镇银行也要强化业务队伍建设, 提高业务能力, 争取将自身打造成为富有当地特色、服务优良、客户首选的精品型涉农银行类金融机构。
5.4 强化金融产品创新,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供给、创新性的金融服务提供、高水平的金融服务质量是村镇银行赢得客户口碑、拓展市场占有率、推动自身发展的强大保障。因此, 针对当前福建地区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涉农金融产品单一、各类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 村镇银行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金融创新工作, 努力提供更适合农村客户群体的金融服务。例如, 村镇银行内部业务研发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农户特殊需求, 创新传统业务类型并推出与之相关的涉农金融产品, 以便增强对农村客户的吸引力并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此外, 村镇银行也可以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当前移动金融的发展趋势, 从多重渠道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专门化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5.5 加强村镇银行的人才培养
人才是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拥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人才不仅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更是其竞争力的特殊体现。为此, 福建地区的村镇银行应坚持人本发展理念, 在努力吸纳高层次员工加盟的同时强化对内部已有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以便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 促进银行健康发展。具体而言, 村镇银行可以考虑建立起科学的员工培训体系, 努力落实岗前培训、岗后学习和定期培训, 并可以考虑向当地金融监管机构发出申请, 由金融监管机构出面牵头业内业务处理技能较为成熟、管理体制较为健全的大型商业银行为其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或从业经验交流, 以从整体上全面提高员工素质。此外, 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也可以考虑提高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并实行竞争上岗的晋升制度, 以便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吸引到更多优秀的金融人才加盟, 并助推村镇银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吴少新, 许传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
[2]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8.
[3]李树生, 何广文.农村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
[4]任常青.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5]李玉晶.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组建与发展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0.
[6]周梦琳.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1.
[7]汪涣涣.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 2011.
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挑战 篇3
感謝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美丽、现代、大气的鄂尔多斯和大家一起讨论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我是第一次到鄂市来。在若干年前,关于这座城市、关于这座城市云集的豪车、关于这个城市的繁荣和一部分人的暴富、关于这个城市的房地产,我们听到了许多神话。如今,看到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就相信奇迹,相信了创造神奇的力量。
后来,又听到了一些关于这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关于鬼城、关于一些债务高筑老板自杀的传闻。如今,看到这座城市,就宁愿相信这些传说不是真的。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建筑物的设计现代而时尚,广场空旷而气派,马路宽阔而通畅,城市绿化立体而葱郁,天空湛蓝而高远,夜晚的灯光柔和而细腻,城市的管理有序而细致。只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接触不到市民的生活。无论怎样,这个城市的故事一定很多,留给对此感兴趣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去考证和研究发掘吧。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个城市高速发展阶段,金融投入了多少?在这个喧嚣退去之后,金融被拴住了多少?损失了多少?真希望如果能有100万人迁入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夜晚的灯光会更加明亮。毕竟,鄂尔多斯全市存款2760亿,但贷款2817亿,多了2%。
村镇银行已经十岁了。第九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 融合 发展”。是的。经历过十年的我们也在深入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融合,以达到发展目标。
应该说,和十年前相比,村镇银行面对的发展环境、面对的挑战不可同日而语。深入分析和认识发展环境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前行。
我们的挑战有哪些?
一是竞争。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之后,金融业的竞争就更加充分起来。
民营银行已经正式踏入银行业,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这几年异军突起,吸收了资金,吸引了客户,也吸收走了我们一部分业务。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悄悄地扩展。此外,供销社金融正在蓄势待发,他们的业务地域和资源对象,恐怕和村镇银行有比拼。
而大银行已经在转型发展中,把小微金融作为新的业务增长源,工商银行的小微金融广告已经做到了机场。所以,我们的对手多了。
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之后,大银行在定价权是主动的,作为小型金融机构,我们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这对我们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贷款资产和负债的定价,资产、负债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资产配置变化,都是新的管理重点。
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过剩产能的调整,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质量;另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减缓也会渐次影响到小微企业,这方面有一个滞后期,我们对客户的资信的评估应更加小心。
而同时,新型城镇化,会有一部分富裕些的农户选择到县城居住和创业。我们的客户从村镇银行流失了一部分。
所以大家看到,几大银行今年上半年年报中,员工已经在减少,工、农、中、建四大行共计减少了25260人,招商银行离职率超过10%,银行员工薪酬也在下降,民生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36%,净利润增长了1.66%,是首家增速跌破2%的银行。
2013年,我在海南三亚说过“银行的好日子过去了”,有人也许把我当做说“狼来了”的坏孩子,我真不希望狼来。
四是央行的调控机制和手段正在变化,从机制上更关注市场、更注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更重视市场的力量,更尊重市场的规律。汇率的报价机制在去年8月11日放开了,利率市场已开放,利率走廊的建设正在进行,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推出了,而且这种工具的使用对象都是地方金融机构。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后,地方金融在利率调整时,容易撞墙,央行有必要将他们拉回走廊内,以避免整个市场利率过大波动。
五是人民币走向了国际,人民币加入SDR,说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肯定与重视,但对人民币稳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压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后,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货币稳定的新因素。在开放的市场中,我们对离岸市场的变化会更重视。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差价会产生投机,资本流动加速,进而货币会更波动。
坦率地说,我们习惯了管制状态下的货币稳定,对货币波动的心理准备如果不足,就难免会应对失策。
六是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要求我们关注一些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如欧洲央行零利率,实际上,欧洲货币市场去年已经负利率,瑞典央行已经连续6年的负利率。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等国国债收益率也相继转为负值。负利率不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么?
七是科技的发展,对金融发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区块链技术进入了金融将带来无法预计的变化。全球第一个区块链资产收益权转让,于9月7日在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完成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信用证方式被替代了,英国巴克莱银行完成了第一笔贸易结算。
我们也知道,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一旦发行,不仅是货币发行机制的改变,货币乘数、调控方式、传导机制等等,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八是谈到创新、融合,对于村镇银行,不能不谈到和主发起行的关系。主发起行当年是村镇银行的孵化器,然后是监护人。现在村镇银行壮大了,就要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村镇银行资产多元化问题,也期待管理政策上的突破。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篇4
2010年03月22日00:00 金融时报 [李彦东] 访问次数:3892 字体:大中小
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设试点地区之一,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这些机构存贷款增长较快,各项业务发展迅速,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
一、吉林省村镇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且存款来源不足。一是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少,缺乏现代化金融服务手段,对储户的吸引力小。二是村镇银行设立的地区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少,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三是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短,人们对其缺乏了解,认可程度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些因素导致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来源的问题”的出现。2009年11月末吉林省6家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在当地的市场份额最多是12.35%,最少只有0.42%,镇赉国开村镇银行2009年11月末储蓄存款余额只有790万元。
(二)金融产品单一,服务功能不完善。村镇银行目前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由于受网络系统建设影响,结算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结算业务量非常小,中间业务更是无法拓展。
(三)政策支持不足。村镇银行设立以来,相关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有些地区政府许诺的营业税、所得税、开办费用减免等政策也没有完全兑现。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
(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省内村镇银行虽然制定了公司章程和各项内控制度,明确了产权关系,但具体执行情况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部分村镇银行大股东至今未召开过股东大会,未对经营决策和利润分红等重大事项进行研究或部署,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努力拓展资金来源。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正面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并认可村镇银行,增强公众向村镇银行存款的信心。二是支持村镇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所在县域储蓄资源较丰富的城区、乡镇增设储蓄网点,组织储蓄存款。三是支持村镇银行参与同业拆借市场,在季节性支农资金需求高峰或临时性周转资金需求时,得到同业支持。
(二)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较高资本金有利于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更有利于村镇银行在初创阶段存款不足的情况下,开拓农村信贷市场,满足“三农”资金需要。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可为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必要时可以考虑允许外资进入。比如浙江永嘉恒升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达到了19800万元,其中: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达到了1 980万元,永嘉县鸿鑫电梯销售有限公司出资达到了1600万元。
(三)推广制度创新,为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大型银行相比,村镇银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加快制度创新,为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一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解决存款人的后顾之忧,使客户在办理业务选择上不过分追求银行的大小。二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村镇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定价,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三是加快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为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切实的风险保障。四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五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支持其发展壮大。六是明确村镇银行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资格,增加资金补充渠道。
(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如果村镇银行改变目前由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的做法,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农村。例如:可以进一步放宽银行业机构发起人组建村镇银行的条件,探索境内外各类出资者,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企业和自然人共同发起组建专司控股村镇银行的金融控股公司,逐步尝试由控股金融公司发起组建村镇银行,形成投资多元、主体多样、形式多种的银行格局,更好地为农村小额农户、农村种养殖专业户、农村及县域小企业等不同层面的金融需求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篇5
李德
2010-11-05
摘 要: 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 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信贷投放,政策支持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弓J》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1、村镇银行是银行类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是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唯一具有股份制性质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其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注册资本数额相对较大,服务功能比较齐全,信贷支持力度较大,风险分散能力较强,社会的认知度相对较高,商业特性比较明显。
按照《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制度安排具有如下特征:一是村镇银行可在县、乡两级设立,在县(市)级以下开展存款、贷款等银行业务。二是村镇银行坚持“主银行制度”以及股权适度分散原则,即发起人和最大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其持股比例不低于20%,同时其他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高于10%。三是放宽注册资本要求,在县(市)设立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
我们可以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做一个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两者有着一定差异(见表1)。首先,两者目标类似,均立足于解决农户和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两者实际上选择不同的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道路”。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都大幅度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不过小额贷款公司不限制股东资格,而采取限制负债来源(不能吸收公众存款)的方式来控制制度风险;与此相反.村镇银行不限制负债来源(可以吸收存款),而采取限制股东资格(银行是绝对控股的最大股东)的形式来控制制度风险。
表1:小额信贷公司和村镇银行模式比较
2、村镇银行主要从事小额信贷等业务
小额信贷组织是从第三世界国家产生的,它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比较早地发展起来。在亚洲,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最发达,其次是菲律宾、印度、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在拉丁美洲,小额信贷在玻利维亚、墨西哥、秘鲁发展得最为成熟,其次是巴西、智利、萨尔瓦多等。非洲国家中包括南非、乌干达、坦桑尼亚等。但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小额信贷而且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从世界各国小额信贷组织不同经营模式的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小额信贷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经营主体具有自生能力。小额信贷组织主要通过团体担保连带责任等模式,共担风险和分散风险,以及实行灵活多样的信贷方式和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客户信用评估等,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二是它们都带有非营利性组织的特点。许多小额信贷组织享受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并且为中低收入阶层服务,因此注重社会效益。
表2:国际小额信贷组织的构建和特点
我国的现实情况与孟加拉、印尼、印度这些国家有所不同,也与日本、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中国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国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农村地区的小型和微型企业、中低收入和贫困居民开展储蓄、贷款、结算、贴现、银行卡、代理以及同业拆借等业务。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作为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金较为充裕,资金来源广泛,依托发起行的产品和技术优势,在小额信贷投放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村镇银行在自身建设和业务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
总体来看,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试点进展比较缓慢。如果与小额贷款公司做一个比较的话,差异就更加明显。截至2010年4月末,全国各地在试点中已设立小额贷款公司1700多家,资金来源约1300多亿元,其中所有者权益1100多亿元,贷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无论从已设立机构数量,还是业务发展规模上看,后者发展速度都快于前者。
(二)资金来源受到一定限制
大多数村镇银行作为新设机构,社会知名度较低,公众认可程度不高,存款增长较为缓慢,在贷款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导致资金来源和需求很不
匹配,小额信贷投放规模受到很大局限。
(三)信贷投放力度不足
村镇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机构,投资人和管理者往往注重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服务“三农”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村镇银行人员少,对农村地区情况不熟悉,导致服务覆盖面低,贷款难以真正发放到种养殖业的农民;授信、担保网络建设滞后,业务处理手段落后,限制了村镇银行扎根农村地区、支持“三农”的服务水平。
(四)盈利能力有限
由于村镇银行发展刚刚起步,业务品种单一,很难吸收到来源于企业、政府对公客户的低成本存款;同时,同于其规模较小,为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资金需求,需留存超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存放同业),高流动性资产占比高,盈利能力往往低于其他商业银行。
三、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一)加快发展步伐
按照银监会的规划,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总体解决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问题。根据银监会2009年7月23日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再在全国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1294家,其中村镇银行设立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银监会2009年6月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
国务院2010年5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在加强有效监管、促进规范经营、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投资限制。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近期我国在已出台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部于2009年3月发出《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又于4月发布《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对达到监管要求并实现上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存贷比还需大于50%),自2009年至2011年,由中央财政按照上年末贷款余额的2%给予补贴,纳入机构当年收入核算,以增强机构经营发展和风险拨备能力。财税部门2010年5月出台《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决定在2009-2013年间,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其发放的5万元以下农产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并按90%计入所得税应纳税额。
二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和发展,促进其在“支农支小”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年5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明确了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在存款准备金、利率、结算、现金和征信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2.村镇银行可比照当地农村信用社享受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11%,比大型商业银行低6-7个百分点。
3.村镇银行可申请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2009年将支农再贷款对象由农村信用社扩大到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
4.村镇银行的利率政策。村镇银行利率政策与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基本相同,而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则不得高于中央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基准利率的2.3倍。
(三)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国家控股的大型银行和各商业银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办农村金融业务,以及投资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注意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产品。
1、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广泛性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推广微贷技术,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全面加快建立覆盖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多层次信贷体系。突出创新重点,着力满足符合“三农”实际特点的金融服务需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零售、批发等多种方式着力扩大农村小额贷款投放,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样化信贷需求。积极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农村商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配套金融服务工作,为农民扩大消费提供融资便利。
2、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结合地方实际,改进金融服务流程,完善贷款营销模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多元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信贷员包村服务、金融辅导员制度、“贷款十技术”等方式,大力推动信贷服务方式创新。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动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积极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方式,逐步实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3、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积极开展农产贷款流程再造,缩短流程环节,促进农户贷款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切实提高审批效率、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制定标准化农村金融服务合同,创新并推广标准化的涉农存贷款和理财产品。全面披露金融产品尤其是复杂金融产品的必要信息,准确揭示金融产品的风险特征。健全客户评估机制,对客户的金融服务适应性开展有效评估。建立和健全客户投诉处理机制。
4、健全农村抵押担保体系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涉农担保资金或成立涉农担保公司。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制度,不断创新基于多种信息获取方式上的贷款技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加强涉农信贷风险管理。
(四)加强金融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和财务可持续性较弱,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监管不足和缺失、风险处置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系统性风险。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犯罪和逃废债力度,建立和健全农村支付网络体系和征信体系
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大力推广非现金工具支付,减少农村地区现金使用。继续加强城乡支付结算服务的互补发展。加大农村信用法制与信用知识宣传力度。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加快农村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与信用评价机制。
2、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谁处置风险”的原则,科学安排好中央、地方两个层面的权责明确、分工合理的金融监管体制
加强金融监管协作,统一同类业务监管标准,合力消除农村金融监管空白和重叠。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互通监管信息,明示监管意图,磋商重大金融事项。
3、努力实施分类差别监管
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金融企业,确立分类监管标准、程序和方法,建立差异化监管指引,对不同风险程度的机构,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突出监管重点领域、环节和对象,确保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例如,类似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只贷不存”特殊实体处于一极,而存款性商业银行处于另一极,前者风险集中于股东,而后者风险则为小额储户分担而具有较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对不同风险属性的机构,对其实施不同的监管标准。
4、健全农村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 篇6
银监发[2011]81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
自2006年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以来,各银监局积极引导村镇银行的组建和发展。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较好地坚持了支农支小、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初步探索出了在金融资源供给上的“东补西”、在金融服务改善上的“城带乡”的科学发展模式,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体系、整体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累了有益经验。为支持优质主发起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有效解决村镇银行协调和管理成本高等问题,促进规模发展、合理布局,提高组建发展质量,进一步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现就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
二、完善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在地点上,由全国范围内的点与点挂钩,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在次序上,按照先西部地区、后东部地区,先欠发达县域、后发达县域的原则组建。
三、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要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规模化、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主发起行除监管评级达二级以上(含)、满足持续审慎监管要求外,还应有明确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战略规划、专业的农村金融市场调查、详实的拟设村镇银行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足够的合格人才储备、充分的并表管理能力及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能力、已经探索出可行有效的农村金融商业模式以及有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意愿和具体计划等。
四、有意设立村镇银行且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向银监会提出申请,并附本行村镇银行发展战略、跨区域发展自我评估报告、村镇银行发起设立规划等材料。对于实施属地监管的法人机构,应同时抄送属地银监局。属地银监局应在收到相关申请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出具意见,报送银监会。经银监会核准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分别向拟设村镇银行所在地银监局、银监分局申请筹建及开业。
五、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已获准筹建的村镇银行,可继续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开业。对于筹建申请已受理但尚未核准筹建的拟设村镇银行,银监局要将其主发起行情况报送银监会,由银监会审查并核准主发起行。对符合规模化、批量化组建村镇银行条件的,银监会将予以积极支持。
请各银监局将此文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和措施分析】推荐阅读:
甘肃村镇银行发展问题07-16
村镇银行发展05-23
村镇银行面临问题10-16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07-04
村镇银行加快发展的核心工作就是创新09-14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概述10-16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07-26
村镇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08-17
村镇银行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