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2024-07-26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精选12篇)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1

1 概述

2006年中国银监会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中国农村开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 以探索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导致的“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金融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新路径。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主要运用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 力图理清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 然后采取问卷调查调研法、文献综合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 考察和探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内涵及市场定位。进一步分析目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规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 中国村镇银行是以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其直接目的就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 从而实现“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改革, 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村镇银行研究方法方面, 国外学术界大多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村镇银行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如早在2002年, De Young就采用业务模式就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价值及股份制条件下村镇银行股票收益进行量化研究。当前国外学术界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村镇银行的表面问题, 并逐步走向深化。随着国内村镇银行的逐渐兴起,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以日益成为国内学术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总体来看, 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 但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 这就造成了国内学者关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经济效益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等相关研究缺乏较为充实的数据支撑。

2.1 中国村镇银行综述

2.1.1 中国村镇银行的性质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立足于县 (市) 以下的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亟需村镇银行填补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足。“发起人制度”是指根据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至少一家国内经营效益较好、符合监管条件、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银行, 且该发起银行持股所占比例必须大于等于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单个股东或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 这种由其他银行发起而创建金融机构的制度被称为“发起人制度”。

2.1.2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背景

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源头上看, 党和政府关于中国村镇银行的探索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孕育于20世纪90年代, 产生于21世纪初期。总的来看, 中国村镇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字显示, 从2007年3月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到2007年年底中国村镇银行的开设数量已达到19家, 截止到2014年3月末, 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已达到982家。中国村镇银行设立地区, 大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县 (市) 多城 (镇) 少”的格局。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省份的特定区域。山东、浙江、辽宁、四川、河南、内蒙古五省市村镇银行设立数量占到了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49%。与之相对比, 截止到2013年年底, 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如西藏自治区尚未建立村镇银行网点, 青海省也仅有1家村镇银行, 其所占全国村镇银行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性因素

2.2.1 信誉度积累薄弱导致资金来源不足

中国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经济创新性发展成果具有机构单一、决策效率高等优势, 但是无疑是一个仍处于试点阶段的弱小金融机构, 不可避免的带有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2.2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风险控制力薄弱

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特点直接提高了村镇银行的借贷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仍严重受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民生产一旦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丧失偿还村镇银行贷款的能力, 大大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借贷危险。

2.2.3 业务结构单一阻碍了经营特色的发挥

现阶段, 中国村镇银行主要业务仍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 服务内容与农村信用社、中国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差异性。可见, 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 存贷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多大差异性, 缺乏自身特色。。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 问卷调查法。笔者以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研究主线进行问卷调查设计, 发放500份问卷调查, 作为此次研究的数据支持。采用结构化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给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的消费市场潜在顾客、村镇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影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一些内外在因素及归纳总结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 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意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发展问题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区域规模、发展趋势等做出一些统计分析报告, 另外一些上市商业银行会有一些年度审计报告。

3.2 研究工具

在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和困境的基础上, 采用SWOT分析方法, 对其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其市场定位, 构建村镇银行良好发展的方向和秩序。

3.3 分析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500份, 实际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20份,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及对其进行“SWOT”分析过程中, 发现以下问题:村镇银行缺乏核心价值;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落后;金融服务能力较差;营业网点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另外, 村镇银行门槛发展比较高;村镇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以及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制约等因素, 以至都在缓慢的向前发展。

4 数据成果分析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具有的中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和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与村镇银行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展开对中国村镇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1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4.1.1 中国民生银行股本结构和资产规模分析

从民生银行所持股的股东来看, 居于前8位的是: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持股4078629247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15.27%;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3358682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99%;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5130731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3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股90576450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9%;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8897022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3%;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持股805600038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02%;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37955031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76%;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98939116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62%。同时, 民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通过有效整合银行内部相关业务, 大幅度提高银行管理费用的使用效率, 从而在保证民生银行总体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使管理费用所占营业利润的比例由3.46%下降到2.91%, 这进一步反映了民生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财务指标数据结构不断优化, 总体经营效益的显著提高。

4.1.2 以中国民生银行为发起银行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与民生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相比较, 村镇银行明显存在注册资本少的特点;从民生银行在全国各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营业网点的资产规模来看, 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所发起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更为显著的是, 民生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股本主体在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中有24家控股比例达到或超过半数, 明显高于民生银行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本比例, 从而确立民生银行在所发起的村镇银行董事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使村镇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发起行的控制之中。

4.2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4.2.1 从营业网点来看, 民生银行所设立的27家村镇银行存在经营网点少量稀少, 经营员工不多等显著特点,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以弥补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稀少、服务业务单一等问题的不足。

4.2.2 从经营业务来看, 民生银行除具有村镇银行所开展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等基本业务外, 服务职能已基本覆盖了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等各种金融服务业务。

4.3 数据分析

民生银行经过数年持续不断地对所发起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入, 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不断丰富, 经营网点逐渐健全, 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截止到2013年6月底, 民生银行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64.68亿元人民币, 除去贷款资金和其他债务支出, 净资产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 仅2013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1.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71%。然而, 相对于民生银行其他子公司, 村镇银行仍然存在着发展速度慢, 盈利数额小, 增幅相对落后等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目标

5.1.1 缓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短缺的矛盾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金融的新渠道, 尤其是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民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的空白,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局面。

5.1.2 推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进程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格局的形成, 迫使农村信用社和在村镇银行竞争过程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扶农、惠农的水平, 从而激发整个农村金融经济的活力。

5.1.3 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合法渠道

首先, 国家和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相对较低, 经营方式较为灵活,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金融资本数额情况自主的决定投资或者贷款;

其次,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模式, 为农民金融借贷和投资提供合法的渠道, 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融资的高成本风险;

最后, 通过农民与村镇银行的经营互动, 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从而挖掘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潜力, 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最终达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5.2 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对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中国村镇银行则是一个新生事物, 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服务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短缺、风险控制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然而,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与机遇并存。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必须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5.2.1 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1) 打造企业信用文化, 增强企业信誉积淀

村镇银行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使企业职工树立“立足村镇、服务农村”的意识, 从而在村镇银行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团体精神,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服务精神。

(2) 增设营业网点、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 必须扩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营业网点, “拓展网络功能, 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营造干净、整洁、敞亮的服务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服务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 增强服务对象对村镇银行的信任感。

其次, 加强村镇银行员工服务群众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塑造银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提高银行职工服务质量, 以服务赢得银行客户的信赖。

最后, 加快村镇银行现代化升级, 保障村镇银行之间、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兑渠道畅通,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降低人工造成的损失, 提高自身业务拓展、开发和运作的能力。

5.2.2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1) 坚持惠农原则, 明确市场定位

打造中国村镇银行的特色服务品牌, 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市场定位, 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扶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始终不疑的坚持惠农的原则, 以服务“三农”为目的,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探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色发展道路。

(2) 发挥本土优势, 坚持产品创新

打造村镇银行服务品牌, 必须发挥村镇银行本土优势, 坚持走本土化道路。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机制灵活等特点, 针对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资金需求规模小、频率高的典型特点, 坚持产品创新, 开发适合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需求的特色理财产品, 从而降低村镇银行资本运行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5.2.3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1)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法律监督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条件下, 有法可依是国家监管部门实现对村镇银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前提。

在立法方面, 一方面, 立法机关在制定村镇银行监管法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监管法律的适当的超前性“不仅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导向作用, 也使金融业务的拓展、金融创新从开始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立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关于农业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 如日本颁布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和美国《1916年联邦农业信贷法》都为各自国家的农业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加大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首先, 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管理金融机构的各自监管职能分工, 做到不重叠、不模糊, 机构精炼、权责明确, 从而实现监管系统联动, 监管有力。

其次, 加强监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同时鼓励监管人员探索监管创新模式, 实行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激发监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再次, 在监管手段上, 充分利用当今社会高科技手段, 在原有的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运营风险进行实施监控, 并做出客观评估, 进而重点加大对资产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低下等不良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 必要时予以停业整顿或宣布破产。

(3)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银行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和风险预防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 降低实际操作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是加强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保障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机制的畅通。

三是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贷借款的比例规定, 即“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 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四是在村镇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 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村镇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关节点进行检查和梳理, 重点排查金融风险程度高、容易造成银行资产流失的环节, 从而将村镇银行风险扼杀在银行内部, 防患于未然。

五是是村镇银行管理人员定期对银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 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预警, 对已经无法避免的金融风险应提前制定出应急方案, 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2

冯 长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14期)

【摘要】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内外因素的制约。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村镇银行信用认可度较低、新型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方面。我们应当从政策上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抓紧完善农村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以促进其健康发展。【关键词】村镇银行 制约因素 改善 对策

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新型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推进的发展历程。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末,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14家,正在筹建的村镇银行有52家,但这与银监会的规划目标仍相差甚远,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既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制约。其中,外部因素制约是阻碍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

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是与内部因素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发展环境的制约。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相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尽管银监会已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对村镇银行的财政支持力度和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完全出台,很多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到位。表现在:一是大多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执行的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农村信用社的标准要高;二是村镇银行没有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优惠待遇。根据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的征收情况,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率基本都是3.3%,而村镇银行和商业银行一样都是按照5%征收;三是再贷款利率没有享受优惠待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再贷款利率一直以来都低于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表现了国家在政策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把村镇银行同商业银行同等对待,这对村镇银行的成长和发展非常不利。

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过度和不足。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模式采取的是“低门槛、严监管”,其中“低门槛”指的是国家对村镇银行的设立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较低,这对于快速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覆盖面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严监管”指的是监管机构实行比较刚性的监管措施,这有利于村镇银行设立初期的规范化操作,避免出现失控现象,造成金融风险。但在实际操作中,又很难实现政府的政策意图,如村镇银行设立时的持股比例要求就不尽合理。这些问题充分表明,我国银行监管机构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同时监管的力量还略显不足,监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社会公信度比较欠缺,村镇银行的信用认可度较低。村镇银行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相比,在社会认可度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它的知名度和信誉度短期之内很难建立起来,直接结果就是刚刚成立的村镇银行很难吸纳到农民的个人存款,而想要贷款的农民却很多。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原因:一是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开始建立的网点较少,农民不敢将钱存入;二是村镇银行没有国家背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和农村信用社都具有国有和集体背景,这些金融机构经营多年,深受农民信赖,让农民感到放心,而村镇银行却没有这样的背景。

地方政府定位不清,经常存在不当干预。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应该体现在: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积极促成和协调农村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不断提高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经济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农民存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区域内农民的资金需求和还款能力,这样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进村镇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但是,实际操作中,一些设有村镇银行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府对村镇银行的组建、管理和监管干预过多的问题,尤其是对村镇银行的放贷业务干预过深。

新型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体系的建设滞后。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信用体系还是传统占据主要地位,很多农村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农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观念,很多农民认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都是国家开办的银行,小额贷款就相当于国家发放的扶贫款、赈灾款和救济款,这些贷款不贷白不贷、贷了也不用还了,国家的钱不用白不用,傻子才还。这样的信用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民借贷不还,没有信用约束,因此,尽快建设新型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势在必行。改善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为了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就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改善村镇银行外部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要加快村镇银行的发展,不断拓展其生产空间,给予其足够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适当地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状况、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确立贷款利率;二是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发展初期不断壮大;三是央行要像支持农村信用社一样,支持村镇银行,给予其同等支农再贷款的优惠政策,以帮助村镇银行解决资金难题,扩充其资金实力;四是监管部门应出台促进村镇银行与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竞争和发展的有关政策,帮助村镇银行增强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此外,还要建立一定的政策协商机制,针对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实际困难,协商统一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帮助村镇银行尽快发展起来。

加强监管,完善政策,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加强村镇银行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审查,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政府应对申请开办村镇银行的个人或商业银行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考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突出村镇银行的支农指标的考核。监管部门要对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和资金用途严格控制,保证村镇银行对农民的适当的贷款比例。要适度控制村镇银行的担保额度和担保行为,尤其要控制村镇银行与控股银行、重要关联人的相互关联授信。要适度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求村镇银行建立与控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互支持机制,保证控股银行在流动性方面对村镇银行的支持。要积极引导村镇银行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抵御能力。

加强宣传,提高自身公信度。创建初期,村镇银行应加强宣传工作,不断地利用各种广告和公关媒体,广泛进行宣传,将村镇银行的性质、服务宗旨和自身特点,以及开展的主要业务介绍给广大农民。村镇银行还要充分利用接近农村腹地的地域优势,坚持深入农村经常拜访客户,不断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对农村的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文体活动比如庙会提供赞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自身公信度,随着自身公信度的提高,广大农民逐步熟悉其性质和业务后,就会打消顾虑。这势必会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储蓄能力,不断地增加存款。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 外部影响因素 对策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新政策,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做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这对农村金融服务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3月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四川仪陇惠民村正式营业,同年10月,全国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营业。随着村镇银行在全国建立范围的逐渐扩大,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受一些外部因素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已成为其良好发展势头的阻碍。

一、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考虑到村镇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市场风险、客户信用风险以及国家政策风险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以下11个主要因素:X1代表各地区GDP(亿元),X2代表农业生产总值(亿元),X3代表财政农林水事业支出(万元),X4代表乡村人口数(万人),X5代表耕地面积(公顷),X6代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数(元),X7代表受灾面积(公顷),X8代表农村居民纯收入(元),X9代表农村每百户电话数量(台),X10代表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程度(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大专以上学历),X11代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元)。本文选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为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

(二)分析过程

因子分析法是指通过降维的方式将一些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的因子能反映原始变量包含的大部分信息,并可有效地解释原变量。运用SPSS17.0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1、分析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进行KMO和Bartlett适用性检验

由分析结果可得知,KMO检验值为0.703>0.7,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451.731,自由度为55,伴随概率P为0.00<0.05,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2、提取公共因子

对上述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共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966%,表明这3个因子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原始信息。

3、确定因子载荷量,并对因子进行解释

在对原指标的初始载荷矩阵进行分析时,发现各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标的意义不是很突出,因此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仍为90.966%,并不改变模型对数据的拟合。依据实际的经济意义为各主因子命名,该因子的名称受高载荷的指标影响较大。第一个因子在X11、X8、X10、X9上有较大载荷,可称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因子F1;第二个因子在X2、X4、X3、X1、X6上有较大载荷,可称为地域经济环境因子F2;第三个因子在X7、X5上有较大载荷,可称为农业生产风险因子F3。

4、计算因子得分

经过SPSS软件运算,可得出31个地区的各项因子得分情况,并加以排名,结果如表1所示。

二、结论

由上述分析结果得出,村镇银行外部影响因素可分为三个,概括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因素、地域经济环境因素和农业生产风险因素。从排名情况来看:

(一)F1是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因素

依据其包含的指标,它主要反映了农户偿还贷款的能力及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从表1的数据来看,各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影响该地区村镇银行收回贷款的能力,受客户信用风险威胁,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状况不稳。同时,各地区农村居民文化程度的差距也较明显,这也影响着农村居民还款的意识性及主动性,容易形成客户道德风险,对村镇银行的良好运行构成威胁。排名前五位地区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教育事业发达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高,因此,这些地区的村镇银行发展受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影响较低。相反,排名后五位地区则受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影响较大。

(二)F2视为地域经济环境因素

它对农业生产总值、乡村人口数、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解释度都很高,反映了当地农村经济环境状况以及政府扶持程度,因此,山东、广东、江苏等地的高农业总产值、乡村人口数、政府财政支农投入表示这些地区的村镇银行发展受市场风险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小。相反,排名后五位地区则受市场风险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三)F3解释的是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农业生产风险因素

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其生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村镇银行服务的客户主要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直接影响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制约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排名较靠前的地区其村镇银行发展会受农业生产风险影响较大。相反,排名较靠后的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F1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客户信用水平和道德标准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要逐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地区的村镇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可通过加大对农村居民宣传力度等方式来培养、增强客户的信用意识;继续深化和改进农户信用档案的建立,积极推广信用村、信用乡、信用户的概念;并建立适应各地区农村特点的征信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配套措施

在F2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国家政策制约。在村镇银行发展的初期,与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较,它的盈利能力明显不足,政府应在支农资金支持、融资优惠及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如应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给与涉农贷款一定的财政贴息;根据地区差异性,实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从而引导、刺激和鼓励村镇银行持续的发展。

(三)加强村镇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提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对于村镇银行本身而言,促进其发展、分散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还是传统的存贷款,各地区村镇银行应根据其所处的环境特点,推出有地区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如针对种植户或养殖户提供多样的贷款品种;增加各项创新业务和中间业务,进一步拓展村镇银行的盈利渠道。

(四)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从F3分析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农业生产风险的影响。对于该现象,特别是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这些排名较靠前的地区,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研创新能力,把现代生物、农业工程技术真正融入到农业生产模式中,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最大程度的减小、化解和防范影响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①阮勇. 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善建议——从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入手[J].农村经济,2009(1)

②邹力宏,姚莹.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

③陆远权,张德钢.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研究[J]. 南方金融,2011(5)

④王修华,贺小金,何婧.村镇银行发展的制度约束及优化设计[J].农业经济问题,2010(8)

(王吉恒,1964年生,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李晓辰,1988年生,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李旭,1988年生,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4

2008年, 经潍坊市银监局和山东省银监局批准, 在寿光市设立组建了寿光村镇银行。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1亿元。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为发起单位, 占股比例71%。山东寿光农村合作银行占股19%, 山东乐义金融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占股10%。到2010年10月底, 寿光村镇银行存款余额达4.02亿元;贷款余额突破4.09亿元, 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6亿元, 实现盈利905万元, 在促进辖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健康发展。

2 寿光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注册资本少, 抗风险能力差相对四大国有银行及区域性商业银行来说, 寿光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很低, 抗风险能力差。

(2) 资金短缺, 贷款业务受限。村镇银行吸收资金较其他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困难得多, 吸收存款速度远低于发放贷款速度。村镇银行因只大多只有一家网点, 存取钱不方便。作为独立法人, 在老百姓心中信用度远低于四大国有银行。在对寿光村镇银行的调查中发现, 同一时间, 中农工建和农信社存款人满为患, 寿光村镇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的顾客寥寥无几。且农村闲置资金总额有限, 在农行和邮政及农信社早已瓜分的情况下, 村镇银行从农民手中获取资金的额度有限。

(3) 营业人员素质不高。村镇银行位于农村县域, 机构小, 发展潜力小, 如果不是高收入, 很难吸引吸收优秀专业人才。同时, 村镇银行小额大款数量多, 情况复杂, 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进行贷前调查、贷后管理。村镇银行因盈利有限, 人员有限, 很难承担对员工长期的专业培训。这就使村镇银行面临现代化管理与低成本运作之间的矛盾。

(4) 国家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小。与农信社同性质的村镇银行定位是服务“三农”, 但准备金缴存比例高于农商行;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高出农信社1.7%;财政对农行、农信社发放农业贷款进行贴息, 但对村镇银行发放贷款没有明确规定进行贴息, 这些都提高了村镇银行的营业成本, 限制了其发展。

(5) 盈利能力有限。从总体上说, 因为注册资本金总额的限制, 导致贷款主营业务盈利有限。国家金融政策的不支持导致了较高成本。占据较大比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利润率低、风险高。农民居住偏、散, 也会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经营成本。且低利润与企业追求高利润的矛盾容易导致村镇银行偏离为“三农”服务的原则。

(6) 金融服务受限。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单独的行号, 不能在人行开立清算账户, 不能进行结算业务、参加同城票据交换、参加大、小支付系统结算、办理银行卡、转账兑汇、办理房贷、开展基金理财, 并且无法进入银联, 这样就丧失了大量客户和资金来源。

3 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

3.1 深入农村加强宣传

村镇银行应当利用多种宣传媒体和渠道, 深入农村宣传, 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 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大力宣传支农惠农的特色贷款种类。增设新网点, 方便群众, 以贷引存, 以贷吸存。

3.2 合理设置、布置网点

农村信用社是村镇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 但信用社设立多年, 机构网点布置较多。村镇银行应主动在信用社覆盖较弱的区域设置网点, 优势互补, 有利于弥补寿光金融的空白, 也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

3.3 加强自身建设

(1) 大力培养基层专业人员, 提高业务素质, 同时引进有经验的高管, 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2) 加强内控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 用制度堵塞管理中的各种漏洞;

(3) 借鉴其他商业银行和国外村镇银行的先进经验, 并与其他银行合作, 利用其网络设施和网点, 提高自身业务运作能力;

(4) 开发出与“三农”服务要求及自身相符的金融产品, 弥补农村金融空白, 拓宽自身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渠道。

3.4 完善自身服务能力

尽快取得行号, 加入人民银行征信业务查询系统、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系统等, 降低风险, 同时能提供更多的中间业务, 吸引客户, 获取资金。

3.5 向有关部门申请优势政策支持

一方面向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相应政策, 享受准备金、税收、缴费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 村镇银行要主动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 扩大自己的资金来源。同时村镇银行应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 争取获得当地政府部门财政和政策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学春.乡村银行运作模式及其借鉴[J].东岳论丛, 2009, (4) .

[2]李晓春.我国村镇银行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0, (3) .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5

作者:万解秋 谢金楼

来源:中国村镇银行网(2010-8-16 10:51:26)

http:///fx_show.asp?id=fenxi0_100816105126_31813 摘要: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 问题 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

一、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2005)。

村镇银行的成立正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于农村金融的改革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局限性以及村镇银行的自身缺陷,村镇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农村金融深化还需要实践证明,但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进步是需要我们呵护和鼓励的,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研究的。本文一共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三部分提出我国村镇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不足;第四部分针对村镇银行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最后第五部分是结语。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6年l2月20日,为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1](以下简称《意见》),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2007年1月22日,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合法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的思路,被称为“增量改革”,村镇银行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有效增加了农村的金融供给,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国村镇银行从2007年3月1号开始试点,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截至2009年末,共有148家为村镇银行成立,虽然村镇银行扩张速度较快,但距离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前相距甚远,更严峻的是村镇银行的增速在放缓,2007年村镇银行开始试点,当年开业19家,2008年末攀升至91家,增量为72家,2009年57家的增量远低于上年。[2]

另外,截至2009年末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中,主发起人为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总共仅有30家,其余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其中又以城商行为主,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截至目前,五大行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9家,其中,工、建、交行分别发起设立2家、2家、2家,对农村市场较熟悉的农行发起设立3家,中行则尚未涉足村镇银行。缺乏基层网点的政策性银行国开行较为积极,现有7家村镇银行。外资银行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HSBC),发起设立了7家村镇银行,汇丰的积极可能更多是出于布局中国大陆的战略考虑,而非看重村镇银行本身的盈利性。另外,汇丰系村镇银行无一例外都由汇丰独资所有。城商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动机更多的是想实现跨区经营,扩大业务范围,而且相当一部分机构和个人是看中了金融牌照这一稀缺资源。总体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良好,但增速太慢。

三、我国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村镇银行由于身处农村发展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如经营风险很大,抵押物不足,结算系统较为落后等,村镇银行在短短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特定的问题,笔者经过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村镇银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

根据《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本质上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它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村镇”一词同时也刻画了其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

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农户具有一些“天然弱点”:抵押物不足、农业弱质性隐含的还贷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等,而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所以历来各种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打交道,村镇银行成立之初,肯定会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但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

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从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更有甚者,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如何在服务三农的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2存贷比高位运行,警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由于村镇银行是新开业的银行,社会公信力比国字号银行差,社会认知度比较低,所以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很低,加之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农民存款的吸引力,村镇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服务“三农”的规模扩张;与吸存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却颇具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至多只需三天左右。如果担保抵押措施到位(如村镇银行认可的客户提供保证担保),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这对县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这一问题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持续高位运行,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末,已开业的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148家为村镇银行)吸收存款269亿元,贷款余额181亿元,存贷比为67%,低于75%的监管高限。但事实上,村镇银行的存贷比普遍高于75%。以吉林诚信村镇银行为例,该行2007年3月1日获准开业后,截至2007年8月末贷款余额为1416万元,存款余额617万元,存贷比高达228.54%,而且存款多数来源于县域企业[3]。存贷比过高,一方面反映了县域贷款需求旺盛,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能力很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有限。按照监管层的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但出于对“三农”的支持,监管层对村镇银行有所放宽,要求其5年内逐步达标。

持续的存贷比高位运行,村镇银行要特别注意流动性风险,一些村镇银行远离母行(特别是城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而人民银行在很多县域没有分支

机构和金库,紧急情况下外部支援能力有限。村镇银行总的存款规模小,要防范存款异动风险,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将对其声誉带来毁灭性打击,使其吸收存款将更加困难。

3.3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暂行规定》对产权结构的安排是:“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但大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一般都要求持股50%以上,要处于绝对控股股东地位。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不积极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网点效益高;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此外,民营资本认为现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银行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也不利。

截止到2009年末,我国已有130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4],这些贷款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银监会规定的最大贷款量,业务扩张能力受到限制,因此转型愿望比较强烈,但是银监会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里面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必须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一规定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要把自己的控制权转让给银行,挫伤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的积极性。当然银监会坚持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最大股东必须是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县域及农村信用体系的现状。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县城以下广大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需要,三是确保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村镇银行能不能采用一种更加灵活的控股权结构将是能否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村镇银行的关键措施。

3.4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

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由于村镇银行只是在县城的一个孤零零的点(极少数开设了一两个支行),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让客户感到不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加之在乡镇没有网点,取款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村镇银行在汇兑业务上竞争不过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很多农村地区是典型的“打工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此外,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也是一个大问题。

3.5经营方式创新化与经营观念陈旧化的矛盾。

传统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是没有出路的,历史表明村镇银行要想在农

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信社的老员工,在经营观念上比较传统;而且由于《暂行规定》中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是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这一点虽然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但同时要防止大中型银行的管理输出,把村镇银行办成母行的一个支行,使村镇银行失去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三农一、吉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概况

吉林省为了更好地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决定要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鼓励发展适应吉林省“三农”发展特点的村镇银行。2007年3月1日,吉林省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和吉林省磐石融丰村镇银行两家村镇银行正式挂牌开始营业。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由吉林市商业银行发起,会同88名自然人投资组建,注册资本金达2000万元。另外一家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由辽源市城市信用社发起,会同3家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和6个自然人出资组建,注资资本金同为2000万。截至2012年年底,吉林省共设立村镇银行24家(含已获批筹建,尚未正式开业的村镇银行)。其中,长春绿园融泰村镇银行已于2012年12月26日获得开业批复,尚未正式运营;公主岭华兴村镇银行、公主岭浦发村镇银行已获批筹建。近年来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扩张较快,盈利水平大幅提升。截至2012年年底,吉林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51.9亿元,较年初增加68.8亿元,增长82.8%。各项存款余额133.2亿元,较年初增加61.2亿元,增长84.9%;各項贷款余额78.4亿元,较年初增加39.8亿元,增长102.9%。不良贷款率0.4%,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本年利润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村镇银行目前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自身必须在抓紧机遇的同时,认清各种问题的存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确保能够有效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存在偏差

村镇银行试点的目的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以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金融企业,其必然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利益驱使下很难实现其既定的经营理念。所以,从各地村镇银行的实际运营来看,其市场定位与政策性目标之间存在差异,并未把资金全部服务于农村中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部分村镇银行贷款呈现出大额化、脱农化和短期化。

(二)创新能力不足

吉林省村镇银行受软硬件环境条件的约束,一般只能办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而银行卡、电子银行、外汇业务等还无法办理。电话银行、担保咨询、投资理财等新型业务受条件限制无法开办。而且其支付结算手段单一。大多数村镇银行依托于他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基本实现了国内对公结算,而为个人结算业务大多还在使用存折。同时其在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特色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

(三)政策扶持有待强化

政府对于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尚未制定和出台扶持村镇银行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免税政策也需要有政府的文件作为依据才能取得税务部门的认可。二是中国人民银行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申请优惠贷款政策上没有明确规定,无法给予优惠利率的再贷款支持。三是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督权力分散在央行、银监会和省级以上政府等多个部门手中,致使国家及地方优惠和支持鼓励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存在层级多、环节多、过程长、操作难等问题。

(四)专业性人才匮乏

村镇银行与大规模的商业银行相比,在经营规模、待遇及未来发展前景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村镇银行中懂业务的专业性人才匮乏,熟悉农村金融环境并且能够开展特色性金融业务、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更是短缺。同时,专业性人才往往无法接受村镇银行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这就造成了目前村镇银行吸引专业性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现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的建立是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村镇银行须明确自身“服务三农”、 “农民的银行”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户和低收入家庭,以及在家从事劳动的人员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树立自身在农村市场的主导地位和稳固的客户基础,从而履行支农重任,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吉林省村镇银行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寻找和培养稳定的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展开错位竞争。

(二)加强金融创新

吉林省村镇银行应充分发挥业务经营灵活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创新。一方面,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村镇银行应探索多种抵押、担保方式帮助经济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专业农户解决其资金需求,并逐步推出与自身管理相适应的并与“三农”和微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农民除了有贷款的需求外,部分农民也有理财需求,村镇银行可依托发起银行的理财经验,设计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同时村镇银行员工要深入农村基层,充分了解农产各方面的实际,提供其他金融机构难于做到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支持村镇银行进行组织结构创新。一是探索“发起银行+当地政府”控股模式。发起银行以较少的出资金额实现对村镇银行的控制,地方政府也有动力给予村镇银行更多的实质性扶持,并推动其切实为“三农”服务。二是加快建立村镇银行控股公司,通过其专业化经营和管理,来提高村镇银行的管理水平。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政府应出台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减轻村镇银行开办初期的成本压力,落实涉农贷款补贴制度,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鼓励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二是银监会应降低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要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同时适当放宽刚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对其运用资本金向“三农”等特定领域发放贷款实行定量控制。三是畅通支付结算渠道。中国人民银行要尽快协调解决好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难题,使其具备开具票据、发行银行卡及办理银票汇兑等基本功能,加速村镇银行支农和自身发展的步伐。四是将村镇银行发展纳入农村经济金融整体规划,支持其提高对经济的渗透力,使其尽快融入县域经济发展中。

(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

甘肃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篇7

关键词:村镇银行,三农,资金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l2月20日, 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2007年1月22日, 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从2007年3月1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至2009年末, 共有148家村镇银行成立。虽然村镇银行扩张速度较快, 但距离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甘肃省作为首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省份, 积极创造条件, 各村镇银行加强风险控制、加快业务创新、加大“三农”支持力度, 各项业务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为甘肃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制约了我省村镇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甘肃村镇银行现状

1.1 发起人地域色彩明显

根据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 应有1家以上 (含1家) 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甘肃目前设立的西峰瑞信等9家村镇银行中, 一家由哈尔滨银行跨区设立, 一家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起设立。另外7家均由本省地方中小银行及信用社发起设立, 甘肃特色非常明显。

1.2 服务三农的目标明确

甘肃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 始终围绕三农开展业务, 致力于引导金融资本、实业资本及民间资本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成立至今已累计发放各种贷款7.8亿元, 惠及1600多家农户、个体经营户和360多家中小企业, 其中用于支持农民种养业、多种经营和进城经商等贷款达1100多户, 金额达4亿多元;发放涉农微小企业经营贷款260多户, 金额达1亿多元, 投向“三农”的贷款占到贷款总额的82%, 信贷客户中具有农民身份的达到了90%以上。

1.3 不断创新, 信贷产品丰富

甘肃村镇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加大创新力度。推行了以贷引存的模式, 研发了“农家乐”、“富民创业”、“企业之星”和“幸福家园”4大类10多种信贷产品, 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信贷需求。推出“强强联保”、“亲情联保”、“知情联保”担保模式, 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 解决了中小企业和农户在融资过程中担保难的问题。“品牌信贷”项目沿袭商业可持续小额贷款模式, 包括上门办贷、贷款评级授信、差别化服务、银村合作、激励约束、助学贷款等特色信贷业务。推出的阳光信贷和绿色信贷, 比“救助式扶贫”更能满足农民需要, 树立了“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形象。

2 甘肃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村镇银行数量少、规模小

截至2009年, 甘肃村镇银行只有西峰瑞信村镇银行、平凉泾川汇通村镇银行、武都金桥村镇银行、秦安众信村镇银行、会宁会师村镇银行、静宁成纪村镇银行、民勤融信村镇银行、敦煌金盛村镇银行、正宁县瑞丰村镇银行9家, 占全国148家村镇银行的6.08%。西峰瑞信作为甘肃村镇银行的典范, 至2010年6月底, 各项存款余额仅2.4亿元, 占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的1.83%, 各项贷款余额达2.3亿元, 占全国村镇银行贷款余额的2.3%。

据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工作安排》, 全国35个省 (区、市, 西藏除外) 、计划单列市共计划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 将主要分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中西部地区, 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甘肃村镇银行的发展有政策优势, 有空间, 但基础薄弱, 后续压力显而易见。

2.2 法人注册资本量小, 发展空间受限

甘肃村镇银行法人注册资本普遍偏少, 注册资本最多的是甘肃正宁县瑞丰村镇银行, 4200万元, 注册资本最少的是甘肃平凉静宁成纪村镇银行505万元。平均注册资本1585万元,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显然较少。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经济资金需求必然不断增加, 不仅有传统农业生产小额资金需求, 还有农村交通、医疗、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额资金需求, 而村镇银行由于受资本规模限制, 资金供给短缺, 导致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范围及其狭小。

2.3 存贷比严重失衡

甘肃村镇银行网点较少, 除瑞信银行下设有两个分行外, 其它行都没有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的辐射范围非常有限, 无法做到就近便民, 再加之社会公信力比国字号银行差, 社会认知度比较低, 致使农村本来就不多的资金严重外流, 吸储渠道被缩窄, 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而农村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对贷款的需求年年都在增加, 导致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例严重失衡。如西峰瑞信村镇银行至2010年6月底, 各项存款余额2.4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2.3亿元, 存贷比高达95.8%, 超过了监管层要求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比不得突破75%的红线。一旦存款异动, 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冲击。

2.4 政策扶持力度弱

先从税负情况看, 虽然自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小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收入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但仍显力度较小。其次是银联公司对村镇银行缺乏差别性政策支持, 入会费用较高 (达300万元) , 导致村镇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难以开办, 不仅影响了储蓄业务的发展, 也给客户支付、结算带来较大不便, 降低了同业竞争能力;第三, 人民银行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没有给予支农再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也间接影响其壮大支农资金的实力, 也没有实现共享信用信息。

3 发展甘肃村镇银行的构想

3.1 利用政策吸引银行类金融机构在甘肃增设村镇银行

根据银监会要求, 主发起人在规划内全国百强县或大中城市辖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 原则上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1:1挂钩, 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2挂钩, 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在东部规划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 原则上与国定贫困县实行2:1挂钩, 或与中西部地区实行1:1挂钩, 主发起人在这些地区没有分支机构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对前期已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发起人, 一并实施挂钩措施。

甘肃是西部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 属于该政策的受惠地域。为此应制定区域金融发展政策, 引导主发起人在甘肃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设立村镇银行, 吸引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到甘肃金融服务空白县多设村镇银行, 推动金融网点建设, 实现村镇银行合理布局, 使当地经济建设得到金融支持。

3.2 依托国有商业银行, 拓展村镇银行存量规模

(1) 农业银行和甘肃村镇银行合作, 向县域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支持, 满足农村正常融资需求。农业银行可利用雄厚的资金优势, 为村镇银行提供融资或批发贷款, 使村镇银行成为贷款零售商。农业银行不直接承担经营、管理成本但可获得固定的利息收入, 风险小于直接面向“三农”客户。村镇银行负责经营决策, 承担客户筛选、贷后管理、风险控制等职能, 利用自己与农户达密切关系, 保证贷款质量和贷款支农作用的发挥。村镇银行借助农业银行信用、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在不增设分支机构的情况下, 节约成本支出, 拓展业务范围。

(2) 其它商业银行将开发的金融产品委托给村镇银行代理销售, 收取一定的费用。避开村镇银行资金、市场占比及产品研发等障碍, 解决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网络覆盖不足和村镇银行产品匮乏及成本支出大的问题, 使信贷规模得到安全增长。

3.3 放宽发起人资格限制, 促进甘肃村镇银行增长

适度降低准入门槛, 容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成为发起人。对发起人实施补贴和配套资金倾斜政策, 逐步提高民间资本占比。依托国有银行合资组建村镇银行总行, 然后再发起设立多家村镇银行, 加大农村地区“招行引资”优惠政策, 鼓励新设村镇银行。此模式既可吸收存款, 又可通过金融市场筹资, 也可发行金融债券, 然后再由村镇银行总行向旗下的村镇银行提供批发资金, 即向产业链上游的农机具生产厂商提供中期贷款, 向产业链中游的农业生产者提供长期基建贷款和短期收成贷款, 以及向下游的销售商提供国际结算、账款保理、贸易融资等各种结算和融资服务, 同时也可以集中提供IT支持和专业化营运与风险管理, 降低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 发挥规模化经营优势, 为三农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3.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缓解存贷比例失衡问题

首先, 甘肃村镇银行可借助当地政府力量,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 稳步推进网点建设, 扩大吸储半径。其次, 村镇银行应加强与甘肃涉农上市公司的联系, 利用上市公司的影响力吸引投资人进行储蓄投资, 增加资金来源。此外, 相关部门可借鉴印尼模式, 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即助推其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 以扩大资金来源。

人民银行可对发放支农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村镇银行, 在再贷款和利息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 以调动其支持“三农”的积极性。针对村镇银行资金实力较弱的现状, 减低存款准备金缴存比率, 实行略低于农村信用社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增加村镇银行资金的流动性。充分利用控股银行资源, 积极与控股银行合作, 联合开展银团贷款等服务, 满足贷款金额较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借助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农民和涉农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 努力扩大信贷服务范围和深度, 力争使存贷比趋于合理。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对村镇银行在税率征收上再给予一定幅度优惠, 实行差别税率政策。先区分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 再区分贫困地区中重点贫困县域和非重点贫困县域。贫困地区优惠幅度高于发达地区, 重点贫困县优惠幅度高于非重点贫困县, 相对发达地区优惠幅度高于发达地区。银联公司加大对村镇银行差别性政策支持, 降低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入银联入会费用;或入会费用保持不变, 由国家及地方政府适度补贴, 补贴数额根据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力度确定。在此基础上, 积极普及村镇银行信用卡, 与农业银行惠农卡联袂发挥服务功能。人民银行加大对村镇银行再贷款支持, 缓解村镇银行的资金压力。金融系统向村镇银行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共享服务, 以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侯加林,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N].金融时报, 2010, 7, 12.

[2]殷路鸣, 张允立, 郝中玲.村镇银行发展受制四大难题[N].上海金融报, 2010, 8, 6.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困境及突破研究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在经济社会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贫富差距拉大、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去了巨大的挑战。为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改善经济, 并加大了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力度, 这对缓解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改革是在存量改革现有体制框架下, 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践的需要。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点是从原有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框架的渐进改革入手, 引入新的金融组织要素和组织成分, 融入农村金融市场。其中部分导致农村金融市场过度垄断的原因是:一些金融管理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干涉与管制过于严厉, 同时, 该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偏高, 新的金融机构很难进入这一范围, 金融服务业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的实际需要, 2015年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个极为关键的时期, 国家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标准, 这为村镇银行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村镇银行至今已有九年的发展历史, 在这九年的发展征程中, 村镇银行不仅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健全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发挥着重大作用, 更对建立一个新的农村金融供给渠道,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农村银行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但是,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 理清这些问题并探寻科学的解决思路, 对村镇银行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村镇银行的内涵

村镇银行是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为依据的, 由经过批准的中国境内自然人、境内外金融组织、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定代表等三个方面出资组合共同构成的。在农村地区创立村镇银行的主要意图就是为当地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提供金融贷款优惠服务, 这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总体看来, 我国的村镇银行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注册资本较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是在2007年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下印发的, 并具体规定这份文件是所有村镇银行成立、运作、经营的规范性组织文件, 对村镇银行的成长负担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该《条例》明确的指出, 建立在县 (市) 一级的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必须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上;建立在乡 (镇) 一级的村镇银行, 它的注册资本必须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与其他银行相比较明显较低, 于是便为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行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二是以服务农村建设为定位。我国农村银行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农民对小额信贷的需求, 在其现有资金中支付存款准备金, 要把地方农村建设投入建设, 再把剩余资金投入到其他方面, 这充分体现了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的目的。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建设村镇银行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创建, 并于2006年12月出台了《关于调整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组织机构准入战略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的若干建议》, 这表明我国对村镇银行的创立进行了明文规定, 使得村镇银行的发展趋于规范化, 并明确在了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 (区) 试点建设村镇银行。2007年3月, 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创建, 该村镇银行是由南充市商业银行提议发起的, 它揭开了村镇银行实践建设的帷幕。2007年10月,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试点成果取得一定成效的背景下, 我国银监会逐渐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的31个省市 (区) 地区, 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村镇银行又好又快的发展。截至2015年6月, 我国各地区共建立村镇银行1270家, 其中769家位于中西部地区, 资产总量达到8485亿元, 负债总额累计7262亿元, 金融支农惠农这一成果显著。目前, 我国村镇银行已经步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 在服务三农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困境

虽然我国村镇银行这些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不菲的骄人成绩, 同时其规模和管理层次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使得它逐渐成为了农村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尚属起步阶段, 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一是吸引存款较为困难。我国的村镇银行多数分布于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 比如;思想观念、教育、开放程度等等方面, 使得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收入来源单一, 客观上导致了存款量较少的弊端。于此同时, 村镇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相比较, 因其成立时间较短, 农民对它了解程度不是很深, 使得农民不愿意将自己的“血汗钱”存入村镇银行。二是办行定位出现偏差。尽管以"服务三农”为核心是村镇银行建立的宗旨, 但是由于它是以"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 自负盈亏, 自我管制”为原则的独立企业法人, 这就使得发起人或出资人必将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 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 村镇银行的办行定位难免出现偏差, 导致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职能受到弱化。三是风险承担能力较为脆弱。农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 是个高风险产业。村镇银行的重要功能是贷款给农民, 支持农民发展、支持农业发展、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在农业高风险、农业保险不够完善和农村金融环境较差的前提下, 村镇银行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恶意贷款、欠账不还等现象客观存在, 使得村镇银行发展困难重重。

四、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策略

我国村镇银行要取得更为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上述问题,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突破:

(一) 提高村镇银行科学化管理的水平

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村镇银行的运作效率, 增强吸资能力, 坚固其发展的根基。我们要以良好的业绩和丰厚的利润来回报股东, 坚定其投资信心;要加强宣传的广度和力度, 使更多的人认识村镇银行, 增强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同感;以优质的服务态度为客户提供服务, 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村镇银行的建设, 积极给社会各方面塑造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职业形象。同时, 村镇银行在选址时, 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的经济特点、生产力发展情况等因素, 做到科学布局。

(二) 加强村镇银行扶持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的办行定位之所以会出现偏差,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国家的大力扶持。因此, 国家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事业, 为农民的财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政策的激励功能和引导作用, 全方位使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 并且不可忽视货币政策在鼓励农村金融发展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中具体方式有通过实行减免税收和成本补贴, 来引导村镇银行正确的延伸和发展符合农村和农户的金融服务模式。

(三) 健全村镇银行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是村镇银行的必修课, 我们要健全内部风险评估体系, 对信贷风险审批流程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避免因信贷人员素质或主观性评估而造成的信贷风险。同时, 我们可以考虑建立"村镇银行-贷款服务中心 (信贷员) -金融服务站 (村) -村民贷款小组”的市场机构, 并明确各级机构的具体职责, 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信息的不对称和恶意贷款等现象的发生。

(四) 创新村镇银行担保体系

担保体系是村镇银行建设的重中之重, 系统的完善程度对贷款的回收情况起着直接的作用。当前各地村镇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既能满足农户利益又能满足银行利益的担保体系。以吉林省农安北银村镇银行为例, 其分别选择"银行+责任担保公司+华港二手车”、"银行+助保金池”、"农户+经销商”、"农户+农机补助”等多样化的组合担保形式, 采取"一户一策”的信贷政策, 对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篇9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 为我国经济转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投入较少, 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构想, 其中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成为重中之重。2006年12月, 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支持金融机构和资本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建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包括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 经过精心的策划与筹备, 于2008年10月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牡丹江东宁润生村镇银行, 截至目前已经批准成立20家村镇银行, 17家已经开业, 运行良好。然而,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成立时间尚短, 仍处于摸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经营模式和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 在与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当中往往出于劣势, 因此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吸储比较困难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成立时间较短, 网点相对也较少, 但对于农民而言并不能够完全了解村镇银行, 因此对于村镇银行存在一定的质疑, 因而农民更愿意把自己多年来辛苦存下的积蓄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同时, 农业产业弱质性的特点决定了其生产的高风险和低收益, 农户自身存款有限也造成了村镇银行吸储困难。

(二) 业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当前, 村镇银行开展业务的范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其主要业务仍然停留在基本的存款业务、小额贷款、抵押质押贷款和一些传统的票据业务, 对于针对农户日常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针对性业务涉及较少, 而对于中间业务的开展尚出于初级摸索阶段。

(三)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村镇银行现有从业人员在数量上相对较少, 具备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经验和从业经验的人数比例较低, 员工整体素质一般, 缺乏对农村金融有深刻认识和了解, 专业知识储备充分、业务经营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骨干人员。同时, 由于村镇银行处于发展初期, 社会认知度偏低, 经营规模较小, 盈利能力不足, 导致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待遇往往不如城市银行业从业人员, 加之村镇银行地处农村地区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 工作环境较差, 加大了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盟村镇银行的难度, 导致了当前村镇银行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四)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银监会在村镇银行设立初期就强调了要从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各方面多管齐下, 加大对风险的防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村镇银行仍然存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业务操作不规范等情况, 影响了村镇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首先, 由于发起银行的绝对控制权, 其他股东实际上根本没有在董事会上行使实际权力的机会, 他们无法改变董事会在成员变更、公司经营管理上面的重大决策, 导致村镇银行实质上成为发起银行在县域以下区域的分支机构, 无法实现其独立法人的地位。其次, 目前村镇银行大都实行两级管理的模式, 由大股东指派专门的董事会成员, 行长及其他工作人员通过当地招聘, 农村当地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 没有明确的业务操作意识和风险防控概念, 进而产生了较大的操作风险。

三、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政府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村镇银行作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立足于服务农民、农业和农村,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较, 其自身发展又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同一个政策体系下很难真正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帮助村镇银行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真正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体系当中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说, 可以从国家层面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各地方政府地方性政策的角度分别给予政策扶持。

(二) 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村镇银行成立初期, 社会声望相对较低, 农户对村镇银行的性质和经营目标尚没有一个完整而清醒的认识, 因此不能奢望迅速吸收大量存款。首先, 村镇银行应该维护好现有客户, 依靠现有客户带动其他客户, 逐渐做大做强, 提高社会知名度。其次, 应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通过社会媒体和其他平台宣传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和服务目标, 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和了解村镇银行, 重点介绍针对农村地区和广大农户的特色业务, 吸引农村地区客户, 不断提高村镇银行的社会声望, 逐步建立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与此同时, 政府部门应该从官方角度明确村镇银行的地位和性质, 加大宣传, 扩大村镇银行的影响范围和知名度。

(三) 结合市场需求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发展具有个性化的特色产品和服务做支撑, 贯彻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强调个性化的服务关键在于打造特色, 以及在村镇银行内部为优质客户建立一套全方位的信用体系。村镇银行要多方学习, 开阔视野, 借鉴其他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创新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 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拓展盈利空间。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衣, 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 不能简单延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 而是要改造自己的工作流程, 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 在客户信息的搜集、贷款风险的甄别、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等细节方面, 要进行切实的“转型”, 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四) 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村镇银行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才能使村镇银行得到长久的发展, 具体做法包括几个方面:第一, 实施审慎会计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村镇银行的会计准则应逐步与国际标准靠拢, 并且尽快出台村镇银行基本业务会计准则, 强化会计财务方面的信息披露。第二, 严格岗位责任制, 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和岗位明确其工作任务、职责和权限, 加强对重点岗位、业务和重要财务的监控和管理, 对资金交易、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等重要岗位实行轮岗制度, 同时实行责任分离制度等。第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第四, 及时更新内控制度, 定期修改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 完善一些临时性制度和草案, 定期对制度进行梳理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李玉晶.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组建与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0

[2]刘津慧.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 2011

[3]周梦琳.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 2011

[4]汪涣涣.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10

1. 公司治理状况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股东大会有12名大股东及一名内部职工代表共同组成;董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 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 薪酬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由3名成员组成、设一名监事长, 两名监事独立履职;高级管理层由5名人员构成、其中行长一名, 行长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经营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副行长3名, 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工作, 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营业业务工作, 一名主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审合规、风险管控工作, 监事长一名, 监管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运营工作。内设职能部门4个, 分别为内审合规部、综合管理部、业务管理部、营业部。

2. 内控状况

为加强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控制, 健全内部审计体系, 2013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根据上级监管部门要求设立了由高级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内审合规部, 并配备了相应的内审员。其部门职责是依据国家的经济法令、法规、金融方针、政策和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绳, 对全行内控制度建设的建立和执行、业务办理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客观评价。

内审合规部坚持以业务经营为中心, 以督促政策和制度落实为目的, 以防控风险为重点。2014年针对对公核算业务、储蓄柜面业务、账务核对业务、结算账户管理及反洗钱工作、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信贷档案管理共计6个方面开展了内部审计。提高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能力, 有效促进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

3. 经营指标情况

(1) 贷款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37%, 完成年初计划的105.23%。累计发放贷款同比增长0.31%, 其中涉农贷款余额占比86%。累计收回贷款同比增长13.16%。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全行正常类贷款占比98.5%;关注类贷款占比1.05%;次级类贷款占比0.45%;不良贷款率为0.45%。

(2) 存款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全行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3, 632万元, 增长21%, 完成计划的104%。其中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0, 109万元, 增长28%;对公存款余额比年初下降6, 477万元, 下降59%。储蓄存款占比97.7%, 对公存款占比2.3%。

(3) 中间业务、同业业务和票据业务完成情况

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8.2万元, 减幅84.45%;同业存款余额较上年同期增加7, 871.58万元, 增幅34.96%。

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未开展票据业务。

4. 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

(1) 存款指标。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增长21%, 完成计划的104%。

(2) 贷款指标。截止2014年12月31日,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贷款余额增长20.37%, 完成年初计划的105.23%。

(3) 利润指标。2014年,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完成净利润计划的102%。

(4) 利息回收率指标。2014年, 全行贷款利息收入完成计划的100.74%。

(5) 贷款回收率指标。贷款回收率为97.4%, 比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

(6) 不良贷款指标。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划分, 不良贷款率为0.45%。

(7) 营业网点布局指标。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新增设支行, 完成营业网点计划。

(8) “四防一保”工作情况。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四防一保”工作全年安全无事故, 完成计划指标。

5. 经营方式及金融产品, 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

(1) 金融产品

2014年, 面对整体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把握信贷投放节奏, 合理高效运用资金, 并强化了信贷审慎经营管理,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健康、稳步发展。一是发挥产品创新优势, 不断做大信贷规模。2014年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惠农直通车”、“企得利”、“商易通”、“宅易通”业务品种开展良好。“办事效率高、法人机构地位优势突出、担保方式灵活多样、提供免评估、免公证贷款”已成为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标志性特点, 在广大客户中深得好评。2014年,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累计为737户企业及个人提供信贷服务, 共发放“惠农直通车”贷款45, 464万元、“企得利”贷款29, 614万元、“商易通”贷款22, 099万元、“宅易通”贷款9, 181万元。二是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让利惠及广大客户。2014年,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从自身实际经营出发, 根据市场利率水平变化、业务发展需求和同业竞争策略导向, 综合考虑资金成本、风险、利润等因素, 对贷款利率水平进行了2次灵活调整。根据不同客户对象、贷款品种、贷款方式、贷款期限、风险种类等, 在进行成本、风险、收益等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利率定价。对涉农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优惠, 对其他贷款利率相应下调上浮幅度, 切实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2) 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

(1) 高度重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牢固树立保护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观念, 认真学习银监会有关文件要求, 挤出时间进行“发生紧急情况妥善处理客户投诉”演练, 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意识, 逐步建立健全了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机制。顺利完成消费者投诉统计工作之后, 尚未发生客户投诉事件。

(2) 完善机制。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总结过去的经验和管理制度, 明确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及时限, 严格按照银监会有关客户投诉处理时限的要求, 着力提升营业网点现场投诉处理能力和畅通客户投诉的受理渠道, 建立专门的投诉部门和管理人员, 如有客户投诉电话, 负责及时的处理并上报到主管行长。明确首问负责制, 要求各网点及相关人员及时妥善解决客户投诉事项。

(3) 加强沟通。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保持与银行监管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加强客户投诉源头治理, 深入分析客户投诉热点问题, 有针对性予以改进有关银行业消费者保护机制。

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风险

2014年,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各项经营指标和经营效益取得较高水平。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存款结构不合理

2014年末,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储蓄存款占比97.65%, 对公存款占比2.35%。由于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银行卡及网上银行支付结算渠道欠缺, 使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对公存款一直在低位徘徊, 存款结构严重失衡, 低成本资金占比较低,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经营效益。2014年9月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新系统正式上线, 银行卡也在申请中, 2015年随着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银行卡上线, 支付结算渠道日益畅通, 存款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也有所改善。

(2) 传统业务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银行卡及网上银行业务没有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业务发展, 不能带动相关的中间业务收益,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开展, 将带动相关的中间业务发展。

(3) 利差空间缩小, 经营压力增大

随着央行存款利率一定空间的浮动和贷款利率的放开,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目前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空间比前几年明显缩窄, 经营压力有所增大。

二、村镇银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1. 增强对粮食主产县和粮食生产企业的支持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经过了五年多的发展历程, 扶持了多家涉农企业, 其中××粮食有限责任公司是该行在粮食生产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粮食收购、烘干、存储、销售等, 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2014年初, ××粮食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资料认为2014年玉米将有一个较大的上涨空间, 并且通过反复测算, 计划收购玉米7, 000吨, 需流动资金约800万元, 但该公司自有资金无法满足生产所需, 故向该行申请抵押担保贷款300万元。

2. 增强对当地特色农业的支持

苗木花卉产业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正是因为辽北某地区富饶的沃土打造出了“全国第六, 东北第一”的美誉。

××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是该项产业中的佼佼者, 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看好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 “与时俱进”大力研发新型嫁接苗木品种, 但培育要求条件比较高, 需要建设近40个高科技无公害绿色大棚和购进相应的附属设备, 培养观赏性价值更高的苗木。但因在资金运转方面出现一定的困难, 于2014年9月向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提出贷款申请, 该行在得知该情况后, 行领导立即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积极的调配资金。相关人员快速、有效、合理地展开贷前调查、审查和审批等环节, 决定向该企业发放贷款100万元, 用于其承建高科技大棚, 培育优良苗木花卉品种所需资金。

3. 增强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

农业科技的研发是我国大力提倡的重点产业项目, 可以说科技力量融入的多少是决定百姓能否快速奔上富强之路的法宝, 粮食亩均产量若能得到提高, 便可使农民种植粮食的信心大大增强。对此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同样给予资金支持, 以××农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该公司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 综合多方面科技信息,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批产量高、质量佳的农资产品, 适合推广使用, 通过反复测算, 仍缺少资金300万元, 此时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伸出了援助之手, 为其发放300万元贷款, 不仅农民种上了高产的种子, 企业也得到了市场的开拓, 使银、企、农三方共赢。

4. 增强对农业市场体系的支持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本着“抓小不放大”的原则展开市场营销, 在“视小为宝”的基础上对形成规模的龙头企业给予资金投入。

地区苗木花卉产业的发源地, 连带周边乡镇附应形成了苗木花卉产业专业生产区, 该区域多以小规模分散式农户经营为主, 几乎家家包地, 户户种苗, 形成了供、产、销一条龙的苗木商业经济网, 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的加入弥补经济网络中各个环节连锁效应点的缺失, 挪走“产”前的“绊脚石”, 运来支撑循环的“经济点”, 将经济点融入到经济网中形成供、贷、产、销四位一体的商业运作模式, 对农业市场体系的调节起到了“经济杠杆”的作用。

5. 支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也是市场经济改革推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对××干果加工厂的资金支持正是这一产业发展的体现。××干果加工厂经营范围及方式为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生产、销售等。因近几年国家对农村二、三产业的大力扶植, 使很多农村中小型企事业得到了优厚的经济保障, ××干果加工厂的经营者看好了这一前景, 决定扩大生产规模, 故向辽北某市某村镇银行申请贷款75万元。

6.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村镇银行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挑战 篇11

感謝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美丽、现代、大气的鄂尔多斯和大家一起讨论村镇银行的发展问题。

我是第一次到鄂市来。在若干年前,关于这座城市、关于这座城市云集的豪车、关于这个城市的繁荣和一部分人的暴富、关于这个城市的房地产,我们听到了许多神话。如今,看到这个神话变成了现实,就相信奇迹,相信了创造神奇的力量。

后来,又听到了一些关于这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关于鬼城、关于一些债务高筑老板自杀的传闻。如今,看到这座城市,就宁愿相信这些传说不是真的。这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建筑物的设计现代而时尚,广场空旷而气派,马路宽阔而通畅,城市绿化立体而葱郁,天空湛蓝而高远,夜晚的灯光柔和而细腻,城市的管理有序而细致。只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接触不到市民的生活。无论怎样,这个城市的故事一定很多,留给对此感兴趣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去考证和研究发掘吧。作为金融从业者,我们感兴趣的是在这个城市高速发展阶段,金融投入了多少?在这个喧嚣退去之后,金融被拴住了多少?损失了多少?真希望如果能有100万人迁入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夜晚的灯光会更加明亮。毕竟,鄂尔多斯全市存款2760亿,但贷款2817亿,多了2%。

村镇银行已经十岁了。第九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 融合 发展”。是的。经历过十年的我们也在深入思考如何创新、如何融合,以达到发展目标。

应该说,和十年前相比,村镇银行面对的发展环境、面对的挑战不可同日而语。深入分析和认识发展环境和挑战,才能更好地前行。

我们的挑战有哪些?

一是竞争。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之后,金融业的竞争就更加充分起来。

民营银行已经正式踏入银行业,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这几年异军突起,吸收了资金,吸引了客户,也吸收走了我们一部分业务。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也在悄悄地扩展。此外,供销社金融正在蓄势待发,他们的业务地域和资源对象,恐怕和村镇银行有比拼。

而大银行已经在转型发展中,把小微金融作为新的业务增长源,工商银行的小微金融广告已经做到了机场。所以,我们的对手多了。

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之后,大银行在定价权是主动的,作为小型金融机构,我们只能处于从属地位,这对我们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贷款资产和负债的定价,资产、负债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资产配置变化,都是新的管理重点。

三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之中,过剩产能的调整,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质量;另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减缓也会渐次影响到小微企业,这方面有一个滞后期,我们对客户的资信的评估应更加小心。

而同时,新型城镇化,会有一部分富裕些的农户选择到县城居住和创业。我们的客户从村镇银行流失了一部分。

所以大家看到,几大银行今年上半年年报中,员工已经在减少,工、农、中、建四大行共计减少了25260人,招商银行离职率超过10%,银行员工薪酬也在下降,民生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了1.36%,净利润增长了1.66%,是首家增速跌破2%的银行。

2013年,我在海南三亚说过“银行的好日子过去了”,有人也许把我当做说“狼来了”的坏孩子,我真不希望狼来。

四是央行的调控机制和手段正在变化,从机制上更关注市场、更注重市场的培育和完善,更重视市场的力量,更尊重市场的规律。汇率的报价机制在去年8月11日放开了,利率市场已开放,利率走廊的建设正在进行,常备借贷便利工具、中期借贷便利工具推出了,而且这种工具的使用对象都是地方金融机构。这是因为利率市场化后,地方金融在利率调整时,容易撞墙,央行有必要将他们拉回走廊内,以避免整个市场利率过大波动。

五是人民币走向了国际,人民币加入SDR,说明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肯定与重视,但对人民币稳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压力。人民币走向国际市场后,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货币稳定的新因素。在开放的市场中,我们对离岸市场的变化会更重视。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差价会产生投机,资本流动加速,进而货币会更波动。

坦率地说,我们习惯了管制状态下的货币稳定,对货币波动的心理准备如果不足,就难免会应对失策。

六是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要求我们关注一些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如欧洲央行零利率,实际上,欧洲货币市场去年已经负利率,瑞典央行已经连续6年的负利率。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等国国债收益率也相继转为负值。负利率不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么?

七是科技的发展,对金融发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区块链技术进入了金融将带来无法预计的变化。全球第一个区块链资产收益权转让,于9月7日在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完成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信用证方式被替代了,英国巴克莱银行完成了第一笔贸易结算。

我们也知道,央行正在研究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一旦发行,不仅是货币发行机制的改变,货币乘数、调控方式、传导机制等等,也会发生新的变化。

八是谈到创新、融合,对于村镇银行,不能不谈到和主发起行的关系。主发起行当年是村镇银行的孵化器,然后是监护人。现在村镇银行壮大了,就要求更多的发展空间,比如,村镇银行资产多元化问题,也期待管理政策上的突破。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1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大部分县市都大力发展了村镇银行,并以此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逐渐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1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早在2006年末,银监会就开始调整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机制,并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职责,则为县域的“三农”提供支持与服务,以有效解决乡镇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问题。截止到2008年2月,已有二十多家村镇银行相继开业。

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具有自身的优势,如流程简易、迅速快捷等,因此对于农村及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大的驱动力,非常符合村镇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村镇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其自我发展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不断提成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因此,就目前而言,县域的经济发展还是与村镇的银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的。

2 村镇银行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存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村镇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过小,难以满足村镇群众的创业需求。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严格规定,贷款实行存贷比率管理,且上限在70%左右,而对于一个客户的最大贷款额度不得超过资本金的5%。

一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比较晚,早期发展的规模较小,供需失衡。且在《村正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对村镇银行实行存贷比率管理,上限为70%。而一个需要大量贷款的客户,则无法贷款所需数额,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这意味着,一个客户在村镇银行中所能贷到的款项是非常有限的,这种小额度的贷款对于县域的优质客户而言是完全不具备影响力的。另一方面,存贷利差过小,并不利于银行的收益。村镇银行属于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其自身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而过小的存贷利差更进一步加剧了其存在的经营风险。但是,村镇银行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且在短时间内,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给村镇银行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此外,村镇银行是新生的机融机构,因此,其无论是在财力还是物力方面,都非常匮乏,且客户群体少,客户质量不高。而由于县域群众的文化素质比较低,在推行村镇银行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国有银行及农信社等大型的银行对乡镇银行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这也是村镇银行发展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些都是当前村镇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对于新兴的生命力而言,在国家的扶持下,能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但是,走出困境还需要更大的努力,需要时间和人力等资源的投入。

2.2 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

一是村镇银行本身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一般的国行不同,它以追求世实际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其自身就具备着逐利的本性。但是,《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定位是服务县域经济,因此经营的原则是“小额、分散”。但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而大型企业风险小,经营稳定,因此,绝大部分的贷款目标均倾向于大规模的优质客户。因此,村镇银行还无法“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

二是村镇银行的定位与风险相矛盾,村镇银行的运行目的主要是支持相关的涉农支小政策,但是村镇银行在其运行过程中又离不开商业化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当前的县域经济环境下,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高,村镇银行在保持自身盈利和促进相关政策业务的开展方面越来越难以保持平衡。

2.3 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为有效提高村镇银行的业务水平,凡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均可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而要达到这些条件,则需要不断提高网络设备的研发,加大网络技术的支持。而大多数的村镇银行都刚刚起步,在资金方面存在困难,对于大量的成本投入,给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担。所以,村镇银行要想更好的发展,当前面临的网络问题主要有:①支付手段问题,目前村镇银行还未能实现全面的网络化和电算化,还没有在线支付系统,很多业务无法正常开展;②网络公信度问题,村镇银行无法实现信息化,就无法通过网络实现认证,导致企业和个人在进行核查时,无法及时认证银行的信息,导致整个机构工作效率低下,还增加了工作任务量;③反洗钱问题,村镇银行规模下,资金处理能力有限,与外界的合作和联系比较少,对于资金的处理不够及时,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实现网络化,无法接入现代的互联网信息系统,导致财务管理能力缺陷,账户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3 村镇银行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为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其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并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发展。一方面,从税务方面,对起步阶段的村镇银行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快建立“三农”政策性保险机构,降低村镇银行的运行风险;第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及相关的激励机制。

3.2 拓展资金来源

村镇银行的发展,除了国家需要给予相应的信贷支持以外,还需要不断拓宽其资金来源,努力降低村镇银行的操作成本。为此,需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下,不仅要做好实体服务工作,还需要加大网络宣传,利用互联网信息为自身打广告,以进一步增强群众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其次是加强设立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以充分扩宽其业务范围;三是加强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对“三农”领域的了解,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同时,为银行的循环发展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最后是不断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

4 加强网络设备建设

在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网络设施建设对其发展的影响,加强网络设施建设。一方面,多渠道创新服务模式,以村镇银行的总行为依托,不断开发其在农村、社区建立起自助服务站、服务网点以及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以有效解决目前各县域村镇银行网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化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或同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来弥补自身的网络技术落后的劣势。最后是加强核心业务系统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以提高其网络运行管理水平。

5 总结

针对于目前村镇银行的发展,对县域的经济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二者可谓是协同发展。但是,由于村镇银行是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县域的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相关部门还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飞.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路径[J].中国金融,2015(04).

[2]梁继锋.村镇银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J].经济师,2015(07).

[3]容县桂银村镇银行大力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壮大[J].区域金融研究,2015(07).

上一篇:植被生态恢复下一篇:安全自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