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2024-10-08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精选12篇)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1

一、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

1.业务智能化、虚拟化。网络银行没有建筑物、没有地址, 只有网址, 其分行是终端机和因特网带来的虚拟化的电子空间, 主要借助智能资本, 客户无须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 可以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账户查询、资金转账、现金存取等银行业务, 即可自助式地获得网络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

2.服务个性化。传统银行一般是单方面开发业务品种, 向客户推销产品和服务, 客户只能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选择自己需要的银行服务, 而因特网向银行服务提供了交互式的沟通渠道, 客户可以在访问网络银行站点时提出具体的服务要求, 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采用一对一金融解决方案, 使金融机构在与客户的互动中, 实行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服务, 通过主动服务赢得客户。

3.金融业务创新的平台。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主要围绕资产业务, 针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进行资产证券化, 对金融产品进行改造与组合, 满足客户和银行新的需求, 而网络银行侧重于利用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和因特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金融信息提供企业资信评估, 公司个人理财顾问、专家投资分析等业务进行创新和完善, 提高信息的附加价值, 强化银行信息中介职能。

二、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景

随着网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它将成为一个行业, 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今后网络银行发展的潜力很大。

1.产融网络结合的趋势将会加强。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传统工作方式的更替, 资本市场的发展, 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 一大批企业将会设立自己的网站网页, 居民也会积极投身于网络银行之中, 网络企业的扩展, 网络消费者的增加, 使众多的网络企业从开展电子商务转而向网络银行结合, 网络银行的经济效益会显著提高。

2.网络银行业务将向多样化、创新化发展。网络银行的出现, 使传统银行经受了一场技术革命, 传统银行业务将受到挑战, 网络银行具有灵活强大的业务创新能力, 不仅可延伸改造传统的业务, 而且会不断设计业务新品种, 创新业务方式, 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网络银行利用现代金融技术, 大力开展网上交易, 网上支付和清单业务, 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 利用网上银行为企业和居民进行资金余额查询、账户转移、第三方支持, 银行业务通知等基本业务服务。

3.网络银行业务的创新将会推动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 并可能再现综合性市场。随着网络银行业务的深入开展, 迫切需求外汇市场、黄金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网络化长足发展;反过来, 这些市场网络化的发展也能提升和促进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网络金融市场的地区整合和行业互动将会带动金融市场结构的优化和银行合业经营的出现, 带动整个金融市场深化网络金融市场和非金融市场之间界限模糊, 距离缩短, 各类市场将混为一体, 并且可能出现综合性市场。

4.网络银行全球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发展步子的加快, 世界各国银行业运用并购重组方式积极向海外扩张, 采取“打出去, 请进来”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扩展业务, 占领世界市场。

三、中国网上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中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 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 客户群体缺乏规模, 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 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 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 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 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 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 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 缺乏内涵, 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开始规范化, 然而, 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 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 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 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四、实现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 营造中国网上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上银行的生存空间, 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 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 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 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 必须提高认识, 进一步推广应用网上银行成果, 更新理财观念, 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 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 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 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 安全性是最大问题, 发展网上银行业务, 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 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 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 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 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 (ca) 系统, 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

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 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 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 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 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 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 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 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 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在网络环境下, 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 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 银行应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 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 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

(二) 积极转变观念, 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 适应网络金融发展, 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 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 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网络中的各个成员可以直接从职能管理部门获取管理指令和反馈管理信息,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的各种授权, 授信等均可通过网络实时实现。银行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银行对金融理论、金融技术、软件开发数值分析, 法律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上升。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 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 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 只有客户这个中心, 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 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 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 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 新的操作方式, 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三) 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 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 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 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 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 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传统的监管体系正是这一理论上建立起来的。

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将网络银行业务正式列入金融机构管理范畴, 建立专门的网络银行准入制度;完善现行法律, 补充适用于网络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条文;加强网络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以便促使网络银行的经营者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制定网络银行的安全标准, 建立安全认证体系;结合网络银行业务的特点、完善现行金融监管办法;加强国际间的网络银行监管合作;加强金融监管人员的计算机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等。

参考文献

[1]饶余庆.现代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211-220.

[2]Yi, G.The Monet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During the Economic Reform[J].China Economic Review.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2

依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网络银行是指那些通过电子通道,提供零售与小额产品与服务的银行。这些产品以及服务包含;存贷、帐户管理、金融参谋、电子帐务支付,和其它1些诸如电子货泉等电子支付的产品以及服务。欧洲银行标准委员会将网络银行定义为:那些应用网络为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电视、机项盒及其他1些个人数字装备连接上网的消费者以及中小企业提供银行服务的银行。这些定义基本上是对于现有网络银行实际情况的概括,主要区分是对于网络银行外延大小的认定不同。但总的来讲,都包含了下列几个要素:(l)电子虚拟服务方式;(二)运动环境开放;(三)真正的银行业务;(四)业务实时处理。

而依据其组织结构,又可以分为狭义网上银行----纯网上银行(Internet-only bank)以及广义的网上银行两种,前者是指仅应用网络媒介提供以上5种服务中1种以上的金融机构,后者除了了纯网上银行之外,还包含电子分行(E-Branch)以及远程银行(Remote-Bank),电子分行是附属于“实体”银行的仅从事网上银行业务的分行,远程银行指同时具有ATMs、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以及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1、发展模式

纯网络银行发展模式:包含全方位发展以及特点发展两种。

奉行全方位发展模式的网络银行认为,纯网络银行不拥有局限,跟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的进1步完美,纯网络银行完整可以取代传统银行。而且统网络银行必需提供传统型银行所提供的1切金融服务,并致力于开发新的电子金融服务,以知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印第安那州第1网络银行动了吸引客户以及中小企业,正筹备推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扭转纯网络银行没有企业在线货款的历史。

走特点化发展道路的1方认为,与传统型银行相比,纯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要少患上多。他们没法为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管箱。纯网络银行若想在竞争中获取生存必需提供特点化的服务。这种银行的代表就是康普银行,这家位于休斯敦的纯网络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服务。在康普银行的高档管理人员看来,1家银行想将客户局限在自己提供的业务中是绝对于过错的,纯网络银行应当专注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发展,至于其他的业务可让客户在别的银行取得。

2、网络银行的起源地----美国

一九九五年 一0月 一八日,全世界第1家纯网络银行----安全第1网络银行(Seurity First Bank)在美国出生,它标志着银行界1个新的革命突起。客户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有1个电脑屏与 internet接口,输入该行的网址就能够享受该行的“二四×七”服务(每一同七天,每一天二四小时),服务项目触及开户、存款、转帐、申请信誉卡、申办贷款、购买保险及进行金融投资的买卖等,用户如需提取现金,用该行的信誉卡到左近的ATM上提款便可。随后,资产达一000亿美元的旧金山 Wells Fargo团体也开办了网络银行,它通过1种发达的室内系统提供网上银行服务,从开业到一九九八年六月,其在线用户从二万膨胀到四五万。1些专门为会员提供金融服务的信誉协会也不甘后进,相比于银行必需重视干净利润而言,信誉协会着眼于更好地为会员服务,因此更容易于采取新技术,具有三0三名会员及一四亿美元资产的圣安东尼奥地区的.安全服务联邦信誉协会从九七年二月起,提供基于因特网的家庭银行业务,会员们通过IE或者Netscope,就能够与协会的网站连接起来。同时,1些资产小于二五亿美元的社区银行也发现,网络是其实现营销渠道多元化的很好工具,并接踵采用各种方式提供网上银行业务,以加深顾客的虔诚度。

美国是网络银行方面的领头羊,发展也最迅速。据统计,一九九七年全美有四00家银行及存款互助机构展开网上银行业务,一九九八年增添到一二00家,一九九九年则猛增至七二00家。目前,网上银行已经笼盖了除了现金之外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以及部份投资银行业务,美国现在排名前二0位的网上银行具有七0万个银行来往帐户。网上银行之所以最早在美国兴起并如斯迅速地发展,缘由在于:首先,美国具有最发达的互联网络系统;其2,网上银行业务的巨大优势。网上银行不受时空限制,随时提供金融服务,便于银行内部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另外,网上银行还能够极大地提高银行效力,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本钱。

世界著名的会计以及咨询公司安水公司最近对于美国金融服务业的互联网利用情况进行了的调查,对于象包含银行、保险、证券以及该银行股是机构等4类地多零售业,其中五0%的公司名列《幸福》排名世界五00强之时,从一九九七年---⑵0间,对于互联网技术正从几年前的观望转向现在的快速采取状况,互联网项目上的投资占其资讯科技总投资的比例,年增幅平均达七六%;四一%的机构声称已经设立了一0个以上的项目,一二%设立了五0个以上的项目;在银行业,管理人员列出的首要项目基本上是相似的,网上银行、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贷款审批高度认为是首要项目。同时,几近所有的被调查机构都认为这些项目以及投资对于其今后经营的胜利起症结性作用。

一九九七年,全美有四00家银行及存款互助机构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一九九八年则增添到一000家,一九九九年达七二00家。目前,网上银行已经笼盖了除了现金之外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以及部份投资银行业务。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一九九八年internet银行利用软件的销售额为 九三00万美元,一九九九年达三.二亿美元以上,二000年internet银行利用软件将占整个美国银行的利用软件市场的 二/三。

事实上,一九九八年前,网络银行的发展仍处于起步时代,不管是范围仍是影响都是不大的。直到九八年初,银行界伟人----大通曼哈顿以及花旗宣告进军网络银行时,该新兴产业者实向前推动了1大步,表明网络银行业务已经被公认看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美国Gartner Group’s Dataquest公司的1份调查表明:到 一九九八年末,有 七00万摆布的美国家庭是通过家用计算机取得银行服务的,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七%,到今年年底,全美将有一五00万家庭使用网络银行,二00一年底,预计约 一八三0万的家庭会这么做,年增长率将达 四一%,也有的分析家认为增长会以此快1倍,一九九八年,美国通过银行分行的交易量降落了一/三。可见,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之下,银行业别无选择,网络银行的将是大势所趋,网上银即将成为未来银行业无比首要、乃至是最首要的1个组成竞争。

3、欧洲国家

比尔?盖茨曾经经预言,“传统商业银即将是要在二一世纪灭绝的1群恐龙”。预言是不是正在实现,还不患上而

知,但从网络银行在欧洲的发展趋势来看,最少传统商业银即将要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欧洲,英国以及瑞士先行发展网上银行,如英国的Barclay Bank宣告今年将关闭五0家分行,用此资金来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国民西敏寺银行也表示将在今年投资一亿英镑以发展网络银行业务。瑞典的SEB以及荷兰银行则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吞并收购,这样既避开了各国政府对于外国财团收购本国银行设下的重重障碍,又防止了合并后机构以及分行堆叠等问题,且本钱相对于低廉。摩根斯坦利上周1公布的讲演将网上银行称之为“马提尼银行”,由于马提尼酒的口号是:随时、随地、随便,网络银行爆炸性的增长将迫使欧洲传统银行大幅削减支出以维持赢利。钻研认为,在未来的三年中,欧洲的互联网银行数量将是现在的三倍,欧洲的网上银即将从今年的二0家增长到五五家。在线金融服务的金额将到达四四00亿欧元,占金融市场的一五%。到二00三年,在线银行业务在瑞典将占有最大的份额,约五0%.其次是瑞士,占三六%。第3是德国,占二五%。

该讲演预计,l/三的储蓄将在互联网长进行,总金额约一五八0亿欧元。共同基金中的在线销售将到达一九二0亿欧元,是其总值的一九%。互联网业务的启动首先将瞄准银行中最富有的用户,从他们身上患上到的利润将是平均利润的两倍。传统银即将就只剩下了利润卑微的经济帐业务,而这类业务还需要费用昂贵的分支系统的支撑。因而,在竞争中欧洲传统银行迫切德要削减开支以维持赢利。但欧洲银行在减开支方面做患上不够,在过去的三年中 ,只有半数的大银行削减开支以提高纯利,而且削减的数目很少。

4、日本

面对于汹涌而来的世界网络经济的浪潮,日本经济界人士普遍感到了危机。他们普遍认为,日本在网络经济方面至少后进美国三至五年,这与号称世界第2经济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而下决心将酝酿已经久的网络银行尽快出台。

九月七日,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FRC)在会议上抉择,向以樱花银行动主体的正在准备当中的互联网专业银行“日本网络银行”颁发准经营许可证。至此,日本首家网络银行宣布出生。并于一0月份正式营业。此家网络银即将被命名为Japan Net Bank,五0%的股分将由樱花银行所持有,而住有银行、富士通及日本生命保险则将各持一0%的股分。而剩余的二0%股分则将由NTT东日本,NTT DocOMo,3井物产及东京电力平均持有,此家网络银行料亦将成为首家旗下股东成员包括非金融机构的银行。

日本第1家网络银行的出生,金融再生委以及金融厅采用了小心的态度,以求有1个优良的起头。二000年五月,公然发表“异业种加入银行经营及网络专业银行等,新型态银行执照的审查指针方案”,在八月时,再生委以及金融厅则又收拾出新型态银行所应具备的前提指针,明确指出新型态银行须在母公司经营呈现危机或者系统产生障碍等紧迫状态时,具备有确保资金正常周转的支撑体制。因为股东之1的富士通团体,旗下具有日本最大的网络公司“nifty”;而“nifty”有大的会员人数,可说是“日本网络银行”潜伏的客户根基,因而收益规划可行。另外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樱花银行则可在紧迫情况产生时,给予“日本网络银行”资金方面的支撑。因为前述几点遭到评价,因而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才抉择认可。

日本网络银行,采用提供存户远较其母公司樱花银行更具竞争优势的利率及手续费用的策略,以达成其数年内的营运目标。据该日本首家网络银行的主管于一0月九日预测,该银行预期在未来3年内的存户数目到达一00万名,总存款达一兆日圆。

从一0月一一日起,1般群众可透过上网申请活期或者按期存款帐户。该网络银行会发给其存户1张现金卡,而存户应用这张现金卡,可从樱花银行及全年无休的便利南站内所设立的五三00座自动柜员机(ATM)中提存款项。

日本网络银行活期存款全年利率为0.二%,l个月定存利率为0.二五%,六个月及一年定存利率分别为0.三%及0.四%。这些由JaPan Net Bank所订出的利率之中,除了了5个月定存利率较樱花银行的高出六0%外,其余均较樱花银行高出1倍。同时,日本网络银行存户通过该银行作内部转帐只需付五二日圆手续费,三万日圆内的跨行转帐手续费则为一六八日元;而超过三万日圆的跨行转帐手续费则为二六二日圆。这些费率皆较樱花银行的存户透过该银行的ATM转帐所需付的手续费低一/三。

日本网络银行之所以能给予这些极具竞争优势的利率及手续费,主要是由于其营运及固定本钱远低于实体银行。据报道,日本网络银行仅以少于五0亿日圆即完成其所有的帐户及Unix电脑系统,而其总员工数亦仅患上一00名。

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转型,从以对公业务为主转向公私并重发展,其中,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渠道与盈利来源。大多数的国外银行在理财业务的产品服务创新、个人资源配置、产品种类营销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经验,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稳定收入来源的战略性业务主线,也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业务之一。在西方国家,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进行了个人理财,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最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在商业银行理财这一市场上,我国起步较晚,2004年我国推出了第一款理财产品,相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还较不成熟。尽管在这十年间,我国理财产品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有426家银行推出了理财产品,产品总数高达60,879只,但在日益变化的金融市场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

(一)理财产品的概念与分类。银行理财产品是一种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它为顾客的需要量身打造,其风险收益介于银行定期存款和股票之间。按照不同的分法,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以下几类:

按照投资方向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股票、汇率等;按照投资产品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外币产品和人民币产品。外币产品有美元、日元等,不同的外汇币种面临着不同的外汇风险。根据产品收益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看跌型产品、看涨型产品,它们与客户的基础资产跌涨相关。按照产品的设计结构不同,银行理财产品可分为结构类产品和普通类产品。结构类产品类似于“间接投资”,它的收益除了与固定收益类例如基金债券相挂钩,还与相应的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相挂钩。根据投资领域的不同,可分为资本市场类、货币市场类。根据发行机构的不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外资银行类、国有控股银行类等。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清不同理财产品与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样投资者也就能更好的进行投资,选取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商业银行理财在我国的发展迅速,其稳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再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允许破产,而这无疑无形中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推广程度,此外,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银行有大量的优质资产可用于理财产品的开发。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问题。收益保障不足。尽管在宣传中,理财产品大多数打着“高收益”、“高预期”的宣传口号,但落实到产品合约中,大多数的理财产品还是以零收益为目标的,而如若产品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旦出现意外现象,还可能出现负收益。这种实际收益结果与宣传相差较大,会造成投资者的信任缺失。产品设计雷同。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产品设计内容上,雷同现象十分严重,这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风险的集中。在市场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理财产品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一旦市场运行急转直下,将会有极大的收益受损。其次,雷同的产品无法细分市场,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从银行角度来看,产品的同质化也不利于增加市场竞争力。信息不透明。纵观目前我国银行市场,无论是外资银行还是国有银行,信息不透明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在理财产品这一领域,由于有效监管措施的缺乏、信息披露成本较高等原因,信息公开现象十分不理想,以至于投资者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做出投资决策,造成投资损失。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整体大环境来看,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还不够成熟,加之外资金融资本的涌入,竞争加剧,我国银行缺乏在设计中尝试的勇气,因此理财产品种类略显单薄。从我国银行市场来看,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我国还缺乏系统的监管法律,对其监管细化不够,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由于理财产品是一项新兴创新的金融产品,监管程序相对复杂,更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发展的速度。

三、结论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情况研究 篇4

一、网络银行的一般概念

何为网络银行 (Internet Banking) ?简单地说, 网络银行就是存在于互联网上的银行。它依附于互联网技术, 是一种并非实体形式的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网络银行的定义也随着它所提供的服务多样性的增加, 而不断翻新。

这种没有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银行存在形式, 使得银行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 轻松地网罗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业务对象。用指尖的操作为用户提供更加多样便捷的个性化服务。与此同时, 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不但节约了成本, 也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故此, 网络银行成为银行业在本世纪进行角力的新的战场。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状况及特点

1. 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

在业务功能方面, 从国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网银所提供的服务, 可以看出其功能大体一致, 缺乏差异性。

在市场状况方面, 从图1中可以看出, 近年来我国网络银行有了重大发展。伴随着国有、外资银行网络业务的相继推出, 网络银行数量快速增长, 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市场份额看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优势突出。

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数据库www.askci.com

根据图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2010年中国网银交易的规模已达549.5万亿元, 同比增长49.0%, 至201年, 这一数据达到了701.1万亿元, 同比增长35.9%, 其中企业网银做出的贡献超过总体份额的80%。但是在增长速度方面, 个人网上银行的交易规模获得迅速增长, 超过了企业网银规模的增长幅度。

资料来源:综合银行财报和银行访谈, 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及预估数据2012.7i Research inc.www.research.com.cn

就整体网上银行交易结构而言, 2006年个人网银交易规模比重占4.9%, 2010年, 该比重增长了12.1个百分点, 达到17.0%, 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 该交易额将达到18.5%。总体说来, 企业网银是网银交易的最重要部分。2010年, 企业网银占网上交易规模的83.0%。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各类生活缴费服务逐步实现了网络化, 个人网络银行的增速或超过企业网络银行, 造成了个人网银的交易规模所占总交易规模比重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 并且该趋势将继续保持。

2. 我国网络银行使用现状分析。

我国居民大约从1998年开始陆续接触网络银行提供的个人网银服务。有关数据表明, 在1998-2011这21年间, 我国的个人网银用户人数在不断增加, 在2006年间, 这一人数大幅增加, 所占比例较前一年增加了3.6个百分点, 近乎翻了一番。截至2009年底,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占总用户的比例达到12.9%。此后该比例开始下降, 这说明在2010年前, 有大量的居民开始使用网络银行, 网银业务对居民生活的渗透速度较快。但是在2011年, 首次使用网银的用户所占比例大幅下降, 由2010年的11.9%下降到7.5%。这说明存在一定因素, 对网银的推广造成了冲击。

根据图3分析, 可知大部分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的频率都较高, 其中41.6%的用户每月使用1~4次, 39.9%的用户每周使用一次或一次以上。每年使用3次以下的网银客户所占比例仅为5.3%。这说明, 网银在已有客户群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 这也就意味着, 网银为客户提供的业务是有效的, 并不是一种摆设, 而是能为客户提供便捷实用服务的银行业务形式。

从有关数据来看, 大约有13.3%的客户使用网银的次数占其办理的全部银行业务的80%。有超过半数的个人网银用户使用网银提供的服务办理其过半的银行业务。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 平均44.2%的个人银行业务是通过网上银行办理的。这一数值说明网上银行能为用户提供灵活便捷的服务, 使得客户愿意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业务。

根据图4分析,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看重的因素中, 排名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网银的安全性能、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和服务水平及态度。从2006年到2007年, 个人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时, 对网银的要求更为严格, 最大的变化是更多的用户注重网银的安全性能, 从原来的15.7%上升到51.3%, 是个人用户选择网银是的首要标准。通过各要素比重的增加, 能看出个人用户在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慎重。在企业用户方面, 2006年, 企业在选择网上银行时最看重的三个因素是根据原有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功能、网银的安全性能。2007年, 这三个因素变为根据原有的开户行而定、网银的安全性能和银行的知名度。过半数的企业在选择网络银行时, 基本是根据其原有的开户银行而确定的, 相较于2006年, 2007年企业选择网络银行时更加注重网络的安全性能。而相较于个人用户对网络银行的选择, 企业对网络银行的各项要素都更加的看重, 对于网银的安全性能更加的看重, 网银的功能、服务水平及态度、银行的知名度等因素也受到企业客户的关注。由此可以看出, 企业用户在选择网上银行的时候, 可能比个人用户考虑得更为周全, 要求也更高, 态度也更加谨慎。

数据来源:2011-2012中国个人网上银行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刘成娟, 程杨阳.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年06期

3.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特点。

前世之事, 后事之师。西方国家的各种发展经验, 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我国网银虽出现晚, 但更像是西方国家网银发展之路的微缩, 其大体过程是类似的。当然, 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启迪我们, 事物各有矛盾, 各具特色, 我国网络银行, 自有自身的特点, 这是在国外网银发展过程中不曾体现的。其一, 我国网银的业务功能单一, 不存在纯虚拟银行。即以前的银行有什么业务, 网络银行就有什么业务。并未做到推陈出新。故为传统所制约, 未能有新的突破。其二, 网站缺乏独立性, 部分网络银行在发展初期受到技术约束, 无法建立自己的专门网站, 而是将广告宣传放在其他网站之中, 未使用银行专有的域名和网站, 这使得用户在使用时, 不能很好地判断该网页是否是网络银行的官方网站, 形成了安全隐患。其三, 早期的网络银行处于一般网站的动态交互式咨询检索阶段, 随着我国银行业务方式的演变, 迅速转变为具备在线业务信息查询功能的专门银行网站。并且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紧密结合。其四, 以跳跃方式完成发展。相较于外国银行从传统银行发展成为网络银行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几乎跳过了内部网络电子银行的发展阶段, 直接从银行办公自动化阶段进入了网络银行发展阶段。

三、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安全和技术风险方面的问题。

由于网络银行是通过互联网存在的电子形式的金融产品和信息, 网络安全就成为影响网络银行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体系结构安全方面, 探究内部风险的来源, 首当其冲的因素是人。相对于外部人员而言, 银行的工作人员极易为巨大利益驱动, 造成银行安全问题。另外, 由软件公司承担系统开发和维护任务, 增加了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 这样就不能充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可靠。病毒和黑客入侵, 是网络银行主要的外部安全风险。非法侵入者通过盗用或改变加密交易资料, 挪用篡改账户资金, 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在应用系统安全方面, 一个安全的应用系统, 应该是一个网络安全的系统, 是一个服务器安全的系统, 也是一个主机安全的系统。数据库安全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 必须具备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等紧急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对银行局域网建设和网络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愈加重视, 网银系统安全较之先前, 有了十分明显的改观。但是, 银行应用系统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和安全隐患给网络黑客带来了可乘之机。在数据传输安全方面, 我国网银客户端的安全设置主要存在的隐患, 一是恶意程序可以采用暴力方式获取某个账户的密码;二是传统输入空间不能保证安全性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字符很容易被恶意程序捕获。如果用户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的公共计算终端处理网银业务, 就更容易发生以上状况, 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甚至造成用户的损失。很明显, 现实条件的约束使得银行并不能保用户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网络银行的服务。

2. 法律方面的问题。

我国网银在法律和制度规范方面与其他国的差距仍是不可忽视的。如:对账号、邮箱、电话等客户个人信息缺乏保护, 易被大范围泄露;相对于网络银行的发展, 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滞后性, 如缺少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法律法规, 对用户来说, 这是一笔数量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银行来说也阻碍了其成长壮大的道路。此外网上欺诈所导致的网络银行事故, 由于责任界定不明确, 极易出现用户和银行间的“扯皮”现象。CA中心尚未出台相应准入规则, 亦无法促进该法的贯彻实施。立法缺失使监管部门无法可据, 为经济纠纷的解决带来更大困难。

3. 监管存在的问题。

(1) 网上银行监管意识滞后, 监管思路和理念有待转变。银行监管方面, 尚未能以充分长远的眼光对其进行调控和干预, 计划性和强制性强, 事后调节占多数。网络银行的出现, 消弭了地域的分别, 模糊了行业的划分, 代之以综合化的形式出现。前网络银行时代的“机构监管”已不能满足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银行时代的“功能性监管”呼之欲出。同时, 传统金融市场准入按区域和行业进行严格划分和审查的监管政策, 不再适用于网络环境下金融业务迅速普及的特征。另外, 互联网的无国界化降低了主权国家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监督的单一性和有效性。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各国间合作成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必须共同考虑的问题。 (2) 监管实效有待提高, 综合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对网银的监管缺陷又可归结为日常监管方面、市场准入方面、风险控制方面的不足。日常监管不足表现在规章制度建设不足, 监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不足, 日常培训缺乏;很多时候, 监管一词只是应付了事, 规章制度也仅仅是一纸空文。监管人员将培训当作一种应付。有时监管人员的独立性不能达到要求, 还容易出现讲人情, 走关系等现象, 这都使得监管工作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就是, 有的网银业务没有通过央行的批准就进入市场运营, 这也是眼下我国网银存在的一大缺陷。再或者, 人民银行批准了, 但银行方面却不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安全评估, 形成完整详实的报告。所以其监督管理的结果也就不甚理想同时, 网络银行在战略层面、信誉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少有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行动。

4. 信用机制和发展环境方面的问题。

(1) 信用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银行交易中, 失信行为十分常见, 这种信用状况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的缺陷使得银行的信用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从银行角度,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存在很多缺陷, 不能很好地对客户进行追踪调查工作。因而也无法合理整合信用额度, 更好地开发客户资源。而作为通过互联网进行银行业务服务的网络银行, 由于其充分开放的特性, 使得其对交易客户的信用评价更为不便。而且银行通常将客户数量与员工的业绩挂钩, 这也使得银行从业人员盲目地扩展业务对象而不是对业务对象进行一定的筛选, 以确保客户的信用水平。因此信用问题给银行造成的风险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 (2) 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网络银行只有吸引足够数量的客户, 具备一定用户规模, 才有可能凝聚价值, 我国网络银行面临严峻的发展环境。在消费市场中, 客户对网银是否信任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货币的交易缺乏安全感, 不愿意选择通过网上银行来进行银行业务的操作。加之信用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缺位, 我国网络银行未来的道路就面临更多的障碍。再者有相当一部分的银行客户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银的发展。

四、我国网络银行未来可考虑的发展策略

1. 设立专门监管部门, 建立制度框架。

建立专门监管部门可以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针对内部监管, 要做好对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的监督, 进行日常的系统维护以确保网络银行的安全状态。检验每一笔操作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对于外部的监管, 应由独立第三方来执行。通过充分考虑网络银行的特点, 使监管工作更具效率和针对性, 强化监督力度。避免监管部门因思路不相同, 造成其对市场的规范和风险的判断不一致。针对网络银行的不同特点制定规则, 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 建立起全面高效的监管体系

2. 完善网上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交易中, 能否确认交易对象的合法性, 能否防止信息篡改和泄露成为影响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因此网络市场准入条件应考虑技术条件是否成熟, 是否具有相当规模的网络设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 形成良好的网络银行市场环境, 在市场准入审批时, 应该采用严制度, 宽标准;加强风险防范, 放宽业务审批条件, 严跨境业务;宽国内业务的标准。同时对于现在已开通网络银行服务的企业, 应对其网上银行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 设置Firewall, 加强监控此外, 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完善网络安全体系也有重要作用。

3.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金融监管办法。

一方面, 要弥补现有法律的漏洞, 从民事和刑事两方面, 对现有法律的某些部分修改和完善, 使其适用网络银行发展的实践。让普通民众感觉到, 即使在进行网银操作时出现问题, 也能通过正当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从而更加放心地使用网银。针对银行提出的某些霸王条款, 通过立法的途径加以规范限制。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要体现立法的前瞻性, 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考虑到网络银行的未来发展可能发生的情况, 将眼光放得更长远, 着眼于更广泛的领域, 对网络银行监管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规定。

4. 完善网上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

没有公开的资信, 就没有明确的信用, 网络市场信息也应有及时有效的披露。消费者只有在充分了解银行的运作情况后, 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投资、消费选择, 这样能大大降低银行与银行客户和投资者之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也能降低银行因客户不了解情况而对客户做出有隐瞒的业务推销。良好的信息披露能使网银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 促成网络银行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地运营, 因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当然, 对于银行披露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需要经过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检验, 以保证信息披露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一种形式。

五、结论

我国《“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 2010年, 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 用户人数一年内增长9319万人, 年增长33.1%;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商务类应用用户全年增长分别达到45.8%和48.2%。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网络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开发金融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并且逐渐成为网络经济中的准市场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结算基础。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5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业 2008级 陈训山 学号 20080512341

指导老师 何军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背景和意义上进行了统筹概括,然后针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现状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未来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策略、从产品、业务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发展研究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n the overall summary, and then for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carry out small loans business present situation advantage, inferior positi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undertook concrete analysis.Finally, the future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from product, service was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Postal saveings bank;Small loans; Development

Strategy

小额贷款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业务组成部分,主要的对象是向那些很少或不能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家庭、个人和企业提供的一种较小额度的、持续的、周期较短的金融服务活动。它以贫困或低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客户,向这一阶层的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服务,这是小额贷款项目区别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服务的本质特征。小额贷款运作的基本特征有:小金额的贷款交易,流畅、透明而且程序简单,便

第 1 页(共 12 页)

于顾客的理解和操作,而且可靠度高。小额贷款是近几年发展中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采用的一种普遍且有效的做法,我国也具备推广小额贷款的市场基础,但受资金和政策的两大限制,目前国家出资或民间自发组织的小额贷款服务机构难以满足众多的市场

需求,尤其来自广大农村地区的需求,而邮政蓄银行的成立能够有效地缓解这这一问题。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定义,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面向农户和个体商户以及小企业推出一种金融产品。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2005年12月,中国银监会批准在福建、湖北、陕西三省开办邮政储蓄定期小额贷款试点,并于2006年8月将试点扩大到全国13个省份,2007年3月正式扩大到全国。这是中国邮政恢复开办储蓄业务以来首次推出的资产类业务,标志着邮政储蓄持续20余年的“只存不贷”历史正走向终结。邮储银行开办的小额贷款业务,突破了现有业务范围局限,不仅给邮储资金回流农村提供了新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还可催生农民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有效支持农业经济发展。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邮储资金返回农村,支援农村发展。

(二)意义

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意义深远,主要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来讲。

1、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加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而且更重要

第 2 页(共 12 页)的是有助于资金返回农村,支援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农民长期的贷款难,贷款无门的发展局限性。这样就有助于我国的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的贫富差距,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2、是关于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能够保证邮政储蓄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资金多元化的方法和途径以及长期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小额贷款因其办理的手续方法简单快捷,而且服务面广、风险小而且能分散很多风险,是邮政储蓄银行发展资金有效、高效、合理、运用的重要途径。开展小额贷款,不仅能够增强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和其他的服务功能,而且还能提高吸收存款的效率,进一步加强资金的实力。同时,也为邮政储蓄资金合理运用找到了出路,收入渠道得到了拓宽和加广,使邮政储蓄银行持续发展有了强有力的保证。

3、由邮政储蓄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对农村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实现邮政资金返回农村的有效途径。邮政储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开展小额贷款,利用邮政储蓄银行自身的相对优势,实现邮政储蓄资金返流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及其现状分析

(一)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

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始营运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己在我国的金融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2011年10月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万亿元,存款规可以排列全国第五位;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8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3.1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2..3

第 3 页(共 12 页)

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3500万户,跨行交易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而且交易中出错率却保持全国最低水平,为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城乡居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2006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2007年3月20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资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二)邮政储蓄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国的各大银行都处于改革潮流的推动下,而邮政储蓄也不列外。而邮政则主要围绕是否脱离邮政金融机构展开了讨论和分析。大部分的专家都认为邮政储蓄银行总体上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逐步过渡的发展为像四大一样的专业性的商业银行,但又不能和邮政机构脱离关系要保持一定的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邮政的发展。另一种是邮政金融完全脱离了邮政机构,在政府的支持下,邮政邮政储蓄银行机构转变为真正的公共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而第二种在目前看来已经不可能,邮政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股份制银行。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应该目标重点放在 “三农”业务、零售业务、和个体工商户具有成本、虽然这些业务具有高投资、盈利少、客户分散等特点,但对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邮政储蓄机构内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案件频发,目前邮政储蓄机构违法违规经营仍然比较严重,资金案件不断发生,造成了较大的资金风险损失。据报道,整个邮政储蓄系统2007年上半年,发生资金案件16起,涉案金额约500万元,而最新发生的一些案件,所涉金额高达数亿元。从犯案人员的分布看,内部人作案则成为了主要了原因。而追究其根本的原因,关键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2、资金运用不尽合理。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难以得到灵活的、有效的、高效的、合

第 4 页(共 12 页)

理的运用。随着新增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资金运用难的问题日益明显,不少邮政企业挤占挪用了邮政储蓄资金。

3、邮政储蓄贷款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虽然邮政储蓄贷款经办人员经过了统一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但基础薄弱,管理经验少,且业务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源复杂,实际工作水平相差很大。

4、宣传的方式方法单一,媒体宣传和海报、传单散发等宣传的方法,这样就很难深入到广大农村,对农民做更仔细的宣传,让他们真正了解邮储贷款简便、快捷的特点。

5、小额贷款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自然风险。信用风险是小额贷款最大的风险。当一些借款人信用意识淡薄,赖债、逃债思想较严重,往往相互影响形成连锁反应。加之小额贷款分散,执行成本高,因此难以对借款户的不良信用行为给予有效的法律约束。自然风险则主要来自于对农业的扶持,从小额贷款扶持的产业分析,农业的弱质性决定了其生产经营对自然条件及生产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农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

我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策略

(一)小额贷款业务产品的特色

邮政储蓄银行从自己产品的特点、服务对象、市场估量、利率回报、风险评估方面来看,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产品主要有以下特色:

1、数量繁多,单个业务的回报率较低。小额贷款与大额贷款、大型企业和公司贷款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额度小、涉及范围广、风险分散等特点。但是,额度小不等于效益小,邮储银行小额贷款的回报率据数据显示都在2.5﹪,这样就能确保每笔小额贷款业务都能盈利。

第 5 页(共 12 页)

2、运用的范围广,可以形成统一的产品。小额贷款涉及的金额、期限等设计都相对相对固定,申请条件、还款方式、贷款程序、业务流程相对简单。一方面,方便快捷、简单可行的贷款手续有利于吸引目标客户;另一方面,标准化的产品、流程化的制度、模板化的技术便于贷款人员操作,使小额贷款产品成为可在全国大力推广能够形成统一的,放之四海都能用的产品。

3、风险较低,能够分散风险。小额贷款由于涉及的金额较小,而产品涉及的人群较多所以这样就能把风险分散到每一个客户头上,而不需要像大型贷款那样把风险集中化。

4、所服务的目标客户具体明确。邮储的主要客户以农户、商户和微小企业为主的“长尾”客户。长尾理论指出,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中低端的“长尾”客户数量庞大,开发大量中小客户市场可以产生累计效应,带来可观效益。总体上讲,小额贷款产品是符合邮储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小额贷款产品设计的建议

1、增加贷款的品种,让贷款的品种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试点省市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对存单质押贷款可以考虑将质物范围扩大到中行、农行、工行、建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定期存单和国债上,还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开办小额抵押贷款和农户联保的小额保证贷款。小额贷款的偿还可以采用分期支付的方式,即客户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月或两周就可还贷,或者在贷款期限的末期一次性支付,保证满足借款客户有效需求,从而扩大贷款的覆盖面,真正发挥深入农村优势,起到全面服务“三农”的带动效应。

2、可以适当的调节调高贷款金额,贷款的期限也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小额贷款所覆盖的面广即有农村农户的个体带款,也有城镇

第 6 页(共 12 页)的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实际操作中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尽心个方面的调整。

3、因地,因人,因地方的实际情况调整贷款利率。利率的高低是借款人能否贷款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人能否获得利润的关键。农户和微型企业由于经营风险高和缺乏抵一定的物质保证和一定的质押物,而且业务规模小,使得一般金融机构对其服务有较高的风险和交易成本,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其提供贷款。但是,他们忽视了农户和微型企业有急切的资金需求,而且愿意接受较高的利率水平的现实,只要设计能让双方共赢,实际上还是有利可图的。

(三)小额贷款业务的市场开发战略

1、加大宣传的力度,邮储作为一家近年来才转型的商业银行,它的品牌效应没有其他传统的商业银行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方对邮政储蓄的业务范围和业务转型还存在一定舞曲,所以加强农村地方的宣传,对邮政储蓄银行也无范围的加广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额业务贷款这种重点客户在农村的业务更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2、打造自己的品牌业务。随着自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信用度较高公司客户获得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元化,贷款占其融资的比重越来越低,加上激烈的同业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就很难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生存下来。小额贷款产品凭借其庞大的市场空间、广泛的客户群体、较低的风险水平,能够吸引起了国内金融同业甚至外资银行的普遍关注,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复制创新的代替品。所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独特的相对优势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3、建立可持续开发的产品链。小额贷款业务具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如何占领这片市场并占据其主导地位,光靠起其中龙头产品

第 7 页(共 12 页)

和几个方面的业务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延长其产品在市场上存活时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产品的设计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不断的适应客户的新的需求,保证能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和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最终达到双方共赢的有利局面

4、探索“积少成多”的发展方案。小额贷款产品是一个可大量复制、规模开发的标准化产品,但是由于每项业务所涉及的金额较小,相对来讲他的利润基数也会较小,所以如何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把较小的利润基数扩大,不断考虑顾客新的需求,发展更多的业务项目,把原来“一 ”利润额扩到“二”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利润不会因为小额贷款业务而受到影响。

(四)建立高效、合理的考核制度

1、严格要求贷款还款制度。传统的银行贷款一般是平时付息,到期还本,但是,小额贷款必须严格做到每月等额还本付息。坚持每月等额还本付息的本质,这不仅对邮储自身而且对贷款人都有好处对于邮储来说一方面是随时监测客户实际经营现状,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每月等额还本付息通过加大还款量,及时发现问题,随时采取措施,对于客户来讲因为每月还本,得以在到期时,客户对银行支付的利息要少于合同规定的利率计算出来的利息

2、制定严格的事前监测制度。这就要求小额贷款要打破传统的监测方式,传统的贷后检查不是流于形式就是只贷不查。虽然这样会付出较多人力、但从总体上来讲这对于小额贷款的所发生烂账、坏账、死账能起到有效地监管作用。

3、制定严格的事后管理制度。很多商业银行的贷款在出现问题后不能第一时间解决,不能坦然的面对文体,这就将问题越来越严重化。所以小额贷款在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合理有效而且果断面对和解

第 8 页(共 12 页)

决问体,面对问题绝不犹豫。

4、建立一群高素质、搞质量的考核队伍。要解决和完善上面的所反映的问题,建立这样一群高素质高质量的队伍迫在眉睫,而且还有必要对每个信贷员进行单独的绩效考核,制定标准的业绩考核方案,让业绩和员工的工资直接挂钩,业绩好的给与奖励,业绩坏的给与一定的惩罚。这样既能保邮储小额贷款的高质量,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必能让小额贷款业务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

(五)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

1、选择客户的业务风险,有以下的客户不要考虑。第一有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信用卡恶意透支等不良行为的。因为贷款业务经营的是信用,承担的是风险。第二财务管理混乱、有严重偷漏税行为的。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较为重要,同时税收的刚性很强,对借款人有严重偷漏税行为的情形应引起我们警觉。第三生产技术落后、严重污染环境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现代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观念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非常重要。没有观念创新就不能与时俱进。在落后的生产技术条件支撑下的企业也肯定没有发展前途。如果选择了它,就可能会被拖累,所以应避免与这类企业为伍。第四中型以上盲目扩张的企业。企业盲目扩张应引起重视,特别是高负债搞建设,实施激进的财务政策的企业。

2、转移风险。与借款企业的担保公司、农业担保公司开展合作,建立政府支持、企业和银行多方参与的担保制度,共同承担风险构建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转移机制。、积极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客户信息信用系统,这方面可以借助其他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可以对现有客户进行信用评级,对一些又问体的客户要提早做好一系列的事前控制。对以后邮政储蓄银行的可

第 9 页(共 12 页)

持续发展做好第一步。

(六)促进小额贷款业务的政策建议

政府的支持和奖励绝对是小额贷款在我国发展的最强动力,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能够强有力的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小额贷款这方面业务的投资,为小额贷款在我国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而具体的方法则有下面的四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个人信息系统的完完善和成熟度对银行系统有很大影响,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为邮政储蓄银行提供低成本的个人信用信息为邮储小额贷款业务的推广降低成本,为邮储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明确的信息和保证。这是邮储银行降低小额贷款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和最直接的手段。在征信系统建设过程中,对履约诚信的客户,在贷款政策上应予以适当奖励和邮政储蓄银行,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对信誉较差,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的违约客户,要辅以必要的严厉制裁和惩罚措施,以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减少违约行为的出现,营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这是邮储开展业务的根本保证。邮储银行的业务创新需要法律作为约束和准绳,同时需要法律作为依据和支撑。邮储银行需要一个公平有序良好的竞争环境,需要相应的法律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小额贷款业务的监管适用相对宽松和审慎性原则,这样邮储的小额贷款业务才能有效、健康、稳定的、可持续的向前发展。

3、确定以客户为宗旨的经营理念。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不满意的客户。因此,一方面,从服务客户的角度,小额贷款业务应足够的简单和快让客户尽可能少的往返,邮储的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去找客户而尽可能少的让客户来营业厅。这样会避免客户花大量的时间奔

第 10 页(共 12 页)

波于企业与银行之间,使客户集中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打理自己的生意,这样对邮储的自己也是有好处的,能让贷款的风险降低。另一方面,邮储自己应该也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保证低矮款业务的公开、公正、严明和搞效率

4、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发展的机制,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证小额贷款业务能平稳有效可持续的向前发展。目前的状况邮储不能否认小额贷款业务毕竟是发展有待欠缺和完善的地方,在改革推进上步伐一定要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稳步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宜过大。在贷款这个问题上不管是面对个体户还是单个企业法人多要谨慎特别是贷款的额度。虽然调高贷款额度可以降低银行的业务成本,但不利方面则是其风险也会相对的提高,而这样的话小额贷款业务的优势也不就不能突显出来,这也就说明小额贷款业务的优势在于其小额度,这一点能够对贷款人形成道德和行为上的双方面约束,所以邮储银行在考虑利润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所以邮储应该充分的起小额贷款业务优势稳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小额贷款业务的成熟发展和不断壮大,需要一步一步稳定向前而千万不能大步伐的改进这需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实事求是稳定向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培,“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岂玲丽,“邮政储蓄银行发展方向”,《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期。[3]门阁,“浅析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取向和发展策略”,《邮政研究》,2009年第2期。

第 11 页(共 12 页)

[4]陈浪南、谢清河,“我国小额贷款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2期。

[5]唐敏、马丽斌,“我国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业务发展探析”,《河北金融》,2010年第2期

[6]门阁,“浅析邮政储蓄银行的业务取向和发展策略”,《邮政研究》,2009年第2期。

[7] 谭小芳,“邮政储蓄银行的市场定位探讨”,《辽宁经济》,2010年第12期。

[8] 郑询,“中国农村贷款市场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现状;问题;发展;创新

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点

中间业务开展业务的方式大多数以接受委托的方式,其收益也往往体现为手续费的形式,一般具备如下特点:

(1)非独立存在

(2)风险相对较低

(3)产品种类繁多

(4)对人员素质、技术手段要求高

(5)科学量化考核存在难度

2. 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2.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取得成绩

(1)从规模来讲,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增长迅速,未来增长潜力可期

(2)从结构来讲,农业银行的传统和新兴业务各有千秋,齐头并进

2.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1.经营观念不到位

虽然在20多年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经过了不断地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小有规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引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存贷款的主营业务上。中间业务的发展的目的简单,只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需要、市场需要、形象和品牌需要,显得被动和缓慢,对可改善的资产负债结构、服务理念和增加收益等方面存在认知上的欠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经营观念的不到位,让客户对中间业务产生了是一种免费增值服务的认知。

2.收费不合理

没有具体的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各项收费就显得错乱复杂,管理收费紊乱,岁商业银行本身的信誉产生影响;其次,正是因为收费标准不统一,现实中存在严重的恶性竞争的现象,比如随意确定收费,以牺牲中间业务的正常价格来抢夺金融市场,有的甚至出现垫付资金的非法行为。

3.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总分行形制的组织结构,设立了复杂而庞杂的结构体系,各个阶层权力关系分散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还是重视存贷业务的部门,特别是中间业务部门权利小,管理弱化,考核业绩不成熟,加之各部门之间交流合作也少,不能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和反应;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人才和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得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显得举步维艰,对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政策也不能有效的执行。

4.金融管理政策制约金融创新空间

在《暂行规定》中对中间业务的明确概念,规定了中间业务的的可开办范围、准入制度、审批程序以及收费标准等,表明与保险和证券相关的中间业务必须要在不会违背分业经营的大原则前提下进行的。

3. 解决中国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不足的对策

3.1 推进经营理念更新

1.确立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

中间业务的性质确定了其市场的需求大导向性,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开发各种创新性和实用性增收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尤其是经济全球化,金融竞争加剧的环境下,要想在金融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分得一杯羹,开发高质量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产品必须长期持续,全面展开,加速执行。加强对成长性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的开发,尽量延长产品使用年限,控制开发成本,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客户的需求和满意程度是银行实现利润目标和发展壮大的源头。

2.明确业务定位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下中国农业银行在思想上对中间业务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要重新定位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较存贷业务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商业银行要发展,首先要把中间业务彻底摆脱原有传统业务的依靠上,逐步建立其独特独立的市场,从经营理念、人才培养、管理系统、创新体制上加大其发展的重视力度。

3.2 推进产品、机制和组织结构创新

1.大力推动机制创新

中间业务要推动机制创新,首先要实行科学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通过引入新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合理划分中间业务种类的成本核算机制,把每一项业务的成本精确归总到每个业务项目,是收入和费用更加的清楚明了,提高业务的内部控制力度和风险控制机制,明确各个业务之间的利润分配和风险管理。让灵活的中间业务带动银行的经济创收点。

2.大力推动业务产品创新

要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加强高科技技术与中间业务的融合。电子化系统快速准确的计算处理能力对于收付结算和业務开发都可以提供很大的支持。高科技手段融入中间业务将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借助网络可提高中间业务的创新速度,以此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竞争力,创建品牌优势,形成品牌效益;再其次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网络自动扣收中间业务手续费过程。由此不仅可以杜绝手续费的漏收、错收现象,还可以解放人力资源,加大高端客户服务、维护的投入力度,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经济收益。

3.大力推动组织结构创新

一方面,在内部组织结构上,成立产品创意部,作为专门负责研发和改善产品以适应各类客户的高层机构。从新产品的市场需求调查,市场信息采集到市场体验调查,应成立专门的市场信息分析部门,设置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从新产品推广面市、销售和客户维护上建立专门的市场拓展、销售团队、大小客户维护主管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环境的市场,设立专营的产品机构,对不同性质的客户采用不同类型的维护团队,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形成一个统一有层次、有关联的有机组织管理机制。最后还要建立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设立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互动平台,提高中间业务产品服务质量和信息反馈。

3.3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营销模式创新

归根结底,银行之间的竞争无非还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速度的提高与否直接依赖于银行是否培养出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平常业务中,要注重培养人才,引进高校高素质、高学历的学生,把留住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营销方面,要根据客户需求,灵活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要求,实现产品效益的最大化。

3.4 制订中间业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目前发展中间业务的特点和现状,农业银行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制定战略性的方案,对未来的发展区分阶段并做出明确的目标。形成长期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作者单位: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长春丰越公司)

参考文献

[1]曹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28).

[2]李廉.如何加快中间业务发展[J].现代金融,2012(10).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银行,发展趋势,对策

未来的银行, 将是建立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计算机通信高端技术基础上的网络银行, 它正在成为金融机构拓宽服务领域、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网络银行业务近年来有了初步发展, 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等几家银行在网络银行业务上做了尝试, 这些仅仅是“点”的尝试, 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还需要从“面”的角度谋划和建设。

一、网络银行的发展优势

(一) 跨时空性

跨时空性是指网络银行的客户在使用网络银行时, 可以摆脱传统银行在业务办理上的时间和空间约束而拥有一定的自主性。网络银行依托于网络媒介, 而网络这一高端的信息技术平台本身就具有超时空性的特点。

(二) 低成本性

网络银行的低成本性主要是指通过网络银行的办公, 能够节省一部分开支, 降低经营成本。首先, 网络银行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从而节省了物力资源。其次, 网络银行实现了人力成本的降低, 银行电子化使银行的人力从业务岗位逐渐向管理岗位转移。

(三) 业务全能性

传统的银行业务办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网络银行通过全电子化的方式, 智能地办理银行业务, 能够为客户提供全能化的服务, 从而减少了传统银行业务办理和发展的局限性。

二、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发展环境还不完善, 基础通信设施建设不全, 终端设备不完善, 缺乏规模性的用户群体, 现代性的支付体系尚未完全构建起来, 用户的信用理念不健全, 认证中心 (C A) 体系不完善, 国内没有一家银行完全开通了所有的网络银行业务。

(二) 市场主体发展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实际只是将柜面业务进行网上办理的“上网银行”, 它是在现有的银行格局上发展起来的, 将现有的传统银行业务进行外延, 只能满足简单的存取款、汇兑等业务。

(三) 监管服务存在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网络银行管理上的相关法例, 市场准入制度也逐渐的开始规范起来, 但过去以往发生在商业银行上, 想尽办法避开监管的顽疾现象还是会出现的, 因此网络金融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三、加快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 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网络银行发展环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国各银行应将眼光放长远, 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在平等、公开、开放的环境下竞争, 将网络银行这块大蛋糕不断地做大做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网络银行未来的发展空间, 因此应该不断的加大科技投入, 鼓励创新, 提高电信的业务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电信业用户的收费, 真正使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畅通起来, 为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 加快立法工作, 确保业务交易顺利进行

网上银行最重要的服务只能就是便捷和安全, 为确保网上银行各种业务的顺利开展, 应尽快立法, 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对电子银行、虚拟银行等金融服务监管的经验, 规范网络银行各类参与者的行为, 加大对网络黑客的惩治力度, 形成有效的金融体系, 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严格规定并细致要求网络交易流程, 最大程度的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方面网络交易。

(三)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竞争实力

重视业务培训, 培训内容不能浮于表面。应以更新银行观念、加强实际操作技能、重视市场开发与推广等方面为核心内容。重视银行网络方面人才培养, 此类人才应该同时具备网络方面与金融方面的知识, 提高银行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银行网络方面的培训, 应以软硬件以及各种技术难题的解决为主, 而金融方面的培训应该加强管理技能、紧跟最新市场理念、重视市场价值。既有网络知识, 又懂金融业务的银行人才, 能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网络银行竞争中站稳脚跟, 准备把握市场脉络, 赢得最终的胜利。

(四)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加强内部控制

网络银行需要很先进的技术作为其支持力量。首先, 采用防火墙、乱码、滤波等加密技术, 防止黑客对网上银行所存的信息进行非法的询问和干扰。其次, 应加强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 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制订落实各项登记制度, 详细记录各种设备和网络的工作情况, 以防止对程序的非法修改。最后, 要制订一套具有权威认证和仲裁的规则, 来弥补没有柜台上面对面的交割和仅凭几条计算机上记录来认证用户的不足, 以便及时鉴定电脑黑客的犯罪动机和犯罪事实。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扩大适时监管范围, 开发现代化的金融监管网络系统, 提高管理水平。

(五) 统一网上认定, 提高服务质量

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 只能建议起国家权威认证的CA系统, 网络银行才有最后真正实现的可能。我们必须结合国情, 同时借鉴国外建设CA的成功经验, 由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起全国统一的CA认证, 确定网上支付以及数字签名的准绳, 将金融监管的重点, 由现在的控制货币供应量, 转移到未来的网络安全支付中的审查和监督, 不断地加强网络银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平西.湖南网上银行问题研究[A].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2001.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8

2006年中国银监会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中国农村开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 以探索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导致的“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金融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新路径。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主要运用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 力图理清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 然后采取问卷调查调研法、文献综合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 考察和探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内涵及市场定位。进一步分析目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规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 中国村镇银行是以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其直接目的就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 从而实现“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改革, 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村镇银行研究方法方面, 国外学术界大多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村镇银行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如早在2002年, De Young就采用业务模式就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价值及股份制条件下村镇银行股票收益进行量化研究。当前国外学术界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村镇银行的表面问题, 并逐步走向深化。随着国内村镇银行的逐渐兴起,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以日益成为国内学术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总体来看, 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 但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 这就造成了国内学者关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经济效益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等相关研究缺乏较为充实的数据支撑。

2.1 中国村镇银行综述

2.1.1 中国村镇银行的性质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立足于县 (市) 以下的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亟需村镇银行填补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足。“发起人制度”是指根据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至少一家国内经营效益较好、符合监管条件、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银行, 且该发起银行持股所占比例必须大于等于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单个股东或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 这种由其他银行发起而创建金融机构的制度被称为“发起人制度”。

2.1.2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背景

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源头上看, 党和政府关于中国村镇银行的探索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孕育于20世纪90年代, 产生于21世纪初期。总的来看, 中国村镇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字显示, 从2007年3月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到2007年年底中国村镇银行的开设数量已达到19家, 截止到2014年3月末, 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已达到982家。中国村镇银行设立地区, 大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县 (市) 多城 (镇) 少”的格局。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省份的特定区域。山东、浙江、辽宁、四川、河南、内蒙古五省市村镇银行设立数量占到了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49%。与之相对比, 截止到2013年年底, 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如西藏自治区尚未建立村镇银行网点, 青海省也仅有1家村镇银行, 其所占全国村镇银行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性因素

2.2.1 信誉度积累薄弱导致资金来源不足

中国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经济创新性发展成果具有机构单一、决策效率高等优势, 但是无疑是一个仍处于试点阶段的弱小金融机构, 不可避免的带有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2.2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风险控制力薄弱

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特点直接提高了村镇银行的借贷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仍严重受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民生产一旦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丧失偿还村镇银行贷款的能力, 大大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借贷危险。

2.2.3 业务结构单一阻碍了经营特色的发挥

现阶段, 中国村镇银行主要业务仍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 服务内容与农村信用社、中国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差异性。可见, 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 存贷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多大差异性, 缺乏自身特色。。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 问卷调查法。笔者以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研究主线进行问卷调查设计, 发放500份问卷调查, 作为此次研究的数据支持。采用结构化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给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的消费市场潜在顾客、村镇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影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一些内外在因素及归纳总结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 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意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发展问题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区域规模、发展趋势等做出一些统计分析报告, 另外一些上市商业银行会有一些年度审计报告。

3.2 研究工具

在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和困境的基础上, 采用SWOT分析方法, 对其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其市场定位, 构建村镇银行良好发展的方向和秩序。

3.3 分析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500份, 实际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20份,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及对其进行“SWOT”分析过程中, 发现以下问题:村镇银行缺乏核心价值;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落后;金融服务能力较差;营业网点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另外, 村镇银行门槛发展比较高;村镇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以及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制约等因素, 以至都在缓慢的向前发展。

4 数据成果分析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具有的中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和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与村镇银行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展开对中国村镇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1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4.1.1 中国民生银行股本结构和资产规模分析

从民生银行所持股的股东来看, 居于前8位的是: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持股4078629247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15.27%;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3358682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99%;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5130731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3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股90576450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9%;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8897022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3%;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持股805600038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02%;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37955031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76%;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98939116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62%。同时, 民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通过有效整合银行内部相关业务, 大幅度提高银行管理费用的使用效率, 从而在保证民生银行总体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使管理费用所占营业利润的比例由3.46%下降到2.91%, 这进一步反映了民生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财务指标数据结构不断优化, 总体经营效益的显著提高。

4.1.2 以中国民生银行为发起银行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与民生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相比较, 村镇银行明显存在注册资本少的特点;从民生银行在全国各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营业网点的资产规模来看, 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所发起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更为显著的是, 民生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股本主体在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中有24家控股比例达到或超过半数, 明显高于民生银行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本比例, 从而确立民生银行在所发起的村镇银行董事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使村镇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发起行的控制之中。

4.2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4.2.1 从营业网点来看, 民生银行所设立的27家村镇银行存在经营网点少量稀少, 经营员工不多等显著特点,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以弥补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稀少、服务业务单一等问题的不足。

4.2.2 从经营业务来看, 民生银行除具有村镇银行所开展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等基本业务外, 服务职能已基本覆盖了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等各种金融服务业务。

4.3 数据分析

民生银行经过数年持续不断地对所发起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入, 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不断丰富, 经营网点逐渐健全, 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截止到2013年6月底, 民生银行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64.68亿元人民币, 除去贷款资金和其他债务支出, 净资产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 仅2013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1.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71%。然而, 相对于民生银行其他子公司, 村镇银行仍然存在着发展速度慢, 盈利数额小, 增幅相对落后等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目标

5.1.1 缓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短缺的矛盾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金融的新渠道, 尤其是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民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的空白,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局面。

5.1.2 推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进程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格局的形成, 迫使农村信用社和在村镇银行竞争过程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扶农、惠农的水平, 从而激发整个农村金融经济的活力。

5.1.3 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合法渠道

首先, 国家和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相对较低, 经营方式较为灵活,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金融资本数额情况自主的决定投资或者贷款;

其次,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模式, 为农民金融借贷和投资提供合法的渠道, 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融资的高成本风险;

最后, 通过农民与村镇银行的经营互动, 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从而挖掘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潜力, 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最终达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5.2 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对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中国村镇银行则是一个新生事物, 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服务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短缺、风险控制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然而,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与机遇并存。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必须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5.2.1 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1) 打造企业信用文化, 增强企业信誉积淀

村镇银行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使企业职工树立“立足村镇、服务农村”的意识, 从而在村镇银行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团体精神,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服务精神。

(2) 增设营业网点、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 必须扩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营业网点, “拓展网络功能, 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营造干净、整洁、敞亮的服务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服务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 增强服务对象对村镇银行的信任感。

其次, 加强村镇银行员工服务群众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塑造银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提高银行职工服务质量, 以服务赢得银行客户的信赖。

最后, 加快村镇银行现代化升级, 保障村镇银行之间、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兑渠道畅通,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降低人工造成的损失, 提高自身业务拓展、开发和运作的能力。

5.2.2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1) 坚持惠农原则, 明确市场定位

打造中国村镇银行的特色服务品牌, 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市场定位, 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扶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始终不疑的坚持惠农的原则, 以服务“三农”为目的,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探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色发展道路。

(2) 发挥本土优势, 坚持产品创新

打造村镇银行服务品牌, 必须发挥村镇银行本土优势, 坚持走本土化道路。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机制灵活等特点, 针对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资金需求规模小、频率高的典型特点, 坚持产品创新, 开发适合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需求的特色理财产品, 从而降低村镇银行资本运行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5.2.3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1)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法律监督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条件下, 有法可依是国家监管部门实现对村镇银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前提。

在立法方面, 一方面, 立法机关在制定村镇银行监管法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监管法律的适当的超前性“不仅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导向作用, 也使金融业务的拓展、金融创新从开始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立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关于农业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 如日本颁布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和美国《1916年联邦农业信贷法》都为各自国家的农业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加大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首先, 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管理金融机构的各自监管职能分工, 做到不重叠、不模糊, 机构精炼、权责明确, 从而实现监管系统联动, 监管有力。

其次, 加强监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同时鼓励监管人员探索监管创新模式, 实行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激发监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再次, 在监管手段上, 充分利用当今社会高科技手段, 在原有的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运营风险进行实施监控, 并做出客观评估, 进而重点加大对资产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低下等不良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 必要时予以停业整顿或宣布破产。

(3)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银行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和风险预防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 降低实际操作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是加强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保障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机制的畅通。

三是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贷借款的比例规定, 即“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 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四是在村镇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 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村镇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关节点进行检查和梳理, 重点排查金融风险程度高、容易造成银行资产流失的环节, 从而将村镇银行风险扼杀在银行内部, 防患于未然。

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发展研究 篇9

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是指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交易头寸的不足或准备金不足而在相互之间进行的借贷活动, 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市场。其形成除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需要以外, 同时也是二级银行体制建立, 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建立与发展的需要。银行与金融机构作为经济各部分间分配资源的最重要的渠道, 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发展客观上要求相互调剂和融通资金, 同业拆借市场便应运而生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其起始于1978—1984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发展沿革至今, 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见下图) 。

二、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拆借渠道不畅。在我国同业拆借市场上, 资金较为宽裕的大银行是拆借资金的提供者, 而中小银行及其他机构常常需要拆入资金, 是资金的需求者。但由于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等问题, 其所需拆入资金从数量和用途上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是政策规定中资银行同业借款比率不得超过4%, 这必然限制了以银行作为交易主体的同业拆借市场的活跃性和交易渠道的畅通性。

(2) 拆借金用途不尽合理, 资金短贷性质明显。同业拆借资金主要应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的不足、票据清算的差额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但是我国一个月以上的短期拆借比重过大, 从某种程度上具有短期贷款的性质。

(3) 缺乏有效监管。银行间市场在为金融机构提供短期融资平台的同时, 不可避免地也为一些偏离拆借本身临时性头寸调剂基本职能的违规行为提供了某种契机。比如市场成员用拆入的资金进行其他方面投资或弥补贷款缺口、拆放资金套取高利、某些外资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组织大量资金外逃等。这严重影响了拆借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们对同业拆借市场还缺乏及时明确的规划和管理办法, 缺乏合理又规范化的业务运作程序, 同业拆借市场的管理业务尚未完全理顺, 对期限上的短拆长用、流向上的高风险投资和假回购真拆借等行为监管不力, 这就会造成拆借市场流动性不足和风险不稳定因素增加。

(4) 缺乏有效的经纪人制度。由于同业拆借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资金拆出者对资金拆入者资信状况了解不够或尚未了解对方真实的资信状况, 而且缺乏有效的诚信评估标准或经纪人担保制度, 因而不敢轻易将资金拆给对方, 尤其是中小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这表明同业拆借市场现行的直接交易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太合理。在此背景下, 引进经纪人制度是一个降低信用风险的有效方式, 可以为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经纪人队伍还不规范, 经纪人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需要我们发展专业的经纪人队伍, 建立具有合格的法人资格, 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同业拆借市场专业经济机构, 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降低风险。

(5) 头寸限额不够灵活, 市场统一性不足。一方面, 头寸限额制度不够灵活。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的外汇头寸实行额度管理, 超过规定额度的外汇头寸必须卖给中央银行。在汇率急剧变化的时候, 过紧的持仓部位限制有时会限制市场交易量, 放大风险。另一方面, 同业拆借市场统一性不足。目前我国拆借市场交易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融通中心统一调剂本地区各金融机构间的资金, 各地区的融资机构需要调剂资金则必须经过一级融通中心。这造成地区间融资相互分割, 资金配置的效率低下。

(6) 市场地区发展不平衡。从中国货币网和中国金融网公布的拆借交易日评来看, 拆出、拆入资金量的前几名经常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东部地区, 总量超过90%, 而中西部地区的交易量只占很少份额。这种局面的形成一方面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失衡有关, 另一方面与金融机构的地域设计和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有关系。这种结构性的地区不平衡制约了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三、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1) 完善同业拆借市场的法律体系。虽然在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 央行不断制定各种法规和条例来配合拆借市场, 但仍然有很多法规的盲点存在, 譬如对资金的用途、使用范围、期限、授信额度、运行体系和处罚规定等。为此, 应加快同业拆借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制定出一部总则性的、完整性的、系统性的和前瞻性的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管理办法来保障市场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 使在拆借交易中的各交易主体受法律法规规制, 强化对各主体的管理与约束。

(2) 建立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随着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不断发展, 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日益增多。这些主体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 这无疑将增大拆借市场的风险。因此, 信息披露机制和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和准确定位尤为重要。要做到监管双方信息的公开化, 具体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资金流动状况和偿债能力的信息, 通过信用评估体系对市场成员每个阶段的信用进行评估。建立有效、统一的信用等级制度, 使拆借机构能获得充足的信息, 并根据信用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授信体系, 并且有效控制风险。

(3) 建立健全经纪人制度。考虑到交易主体、交易币种和交易数额三方面因素的持续增长, 三者信息的不对称将导致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的扩大化, 加剧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潜在危机, 因此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经纪人制度势在必行。目前, 我国尚缺乏专门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经纪人考试制度, 经纪人确认资格不规范, 其素质差距较大, 因此首要任务是建立经纪人确认制度的良性循环。其次对于同业拆借市场的经纪机构, 要将其与原有母体剥离开来, 实现专门化、专业化,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最后, 完善对同业拆借市场的法律法规规定, 使同业拆借市场各相关主体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可究。

(4) 完善市场利率, 扩大拆借币种。一方面,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 国际市场利率曲线对我国银行拆借市场利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加之目前诸如彭博、路透等金融信息资讯巨鳄在经济金融领域的渗透, 对我国的利率传导不可规避, 将越来越明显。因此积极完善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促进我国拆借市场利率的灵活调整, 是加快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 自2002年6月1日我国推出统一的国内外币拆借市场以来的较长时间内, 拆借币种一直比较单一, 仅限于美元、日元、港元以及欧元。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 国际资金交流将会更加频繁, 数额也会日趋庞大, 币种也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此时同业拆借市场拓宽拆借币种将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管理, 创新同业拆借市场衍生工具, 在增加交易品种数量、提高市场活跃度的同时, 进一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提高市场有效需求。

(5) 放宽额度限制, 加大抵押担保拆借比重。在外币拆借业务方面, 应适时调整现行的管理办法, 逐渐放宽外汇头寸额度限制, 对银行外汇业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放宽额度的同时, 应逐步加大抵押担保拆借的份额, 通过开展各类抵押担保拆借业务来有效防范和分散风险。同时, 适时在外汇市场上研发和推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开发诸如外汇掉期、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交易, 为外汇拆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也为金融机构规避外汇资金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和工具。

参考文献

[1]顾翠华, 孙丽丽.简析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3) :70-72.

中国商业投资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篇10

一、世界商业投资银行的发展现状

首先, 从资金实力上来看, 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资金量大, 根基雄厚已经占据世界金融市场上的雄霸地位。从业务范围来看, 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十分广泛, 并且传统型的业务比如证券承销、经纪和自营业务的比重已经逐步下降, 而创新型的业务比如资产管理、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利息收入等业务所占比重明显增加, 导致投资银行利润来源多。从人才的角度看, 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人才的培养, 并且采用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激励制约机制, 切实做到业绩与薪酬挂钩, 提高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也为投资银行的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从外部环境来看, 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 监管部门也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作用, 为投资银行的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而中国的投资银行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相比差距甚远, 中国的投资银行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业务过度集中、缺乏创新人才、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总而言之, 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已走向成熟与繁荣, 而中国的投资银行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二、中国商业投资银行存在资产规模较小, 缺乏国际竞争力的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主体是证券公司。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最新统计, 截至2012年底, 中国有114家证券公司, 虽然总量很多, 但大多规模小, 导致国际竞争力不足。至2012年底, 总资产排名前四的证券公司总量不少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 分别约为人民币1302亿、1086亿、898亿、825亿, 折合美元约为214.8亿、179.2亿、148.2亿、136.2亿。然而被收购前的美林总资产为8757.8亿美元,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前的总资产为6390亿美元。由此可见, 中国投资银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 规模差距巨大。资产规模较小必然会导致我国整体的证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 同时也会限制拓展新业务的能力, 当然无法投身于世界投行的竞争中去, 从而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较晚有关, 资本市场的发展仅仅只有30多年的时间, 因此证券市场发育的还不够成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扩充资本金, 增强券商实力

在重新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关键时期, 打造一艘中国金融航母, 是建设和改革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投资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 规模经济效应体现的最为明显, 也就是说, 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投资银行的资本量越大, 其效益越好, 实力也就越强。中国投资银行的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就在于资本金上的悬殊差距, 我国目前的投资银行规模都很小, 因此扩大规模是关键。就目前情况看来, 扩充资本金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 证券公司上市融资。这样做可以得到几个方面的益处。其一, 可以通过增量发行, 带来充足的资本金, 还可利用增发新股的方式筹集到后续资金。其二, 公司上市必须定期披露如财务报表等信息, 这样一来, 如果出现问题, 投资者、新闻媒体、金融机构会对公司追究责任, 在法律和社会的双重监督之下, 券商定会严格要求自己。其三, 通过上市公开发行股票, 将股权分散给投资者, 使产权结构多元化,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起到监督作用, 同时股权转让也更为便利。其四, 通过上市发布关于企业的相关信息与公司经营状况, 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增强企业信誉, 为扩大融资渠道奠定基础。

第二, 证券公司并购重组。我国投资银行的数目多, 但规模小资金不充足也不够集中化。通过证券公司的并购重组, 可以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或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扩大资本量。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中国的投资银行同行业的竞争压力, 而且还可以整合资源, 参与到同国际投资银行的比拼中,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摘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 商业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在证券市场的建立、满足资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已经显示出优势。对于投行的研究是因为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和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 使国人认识到研究投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现阶段, 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却遇到很多现实性的问题。本文经过剖析当前我国及世界的投资银行发展近况, 探究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例如“机构数量过多”、“资产规模较小”、“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并据此提出一系列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推进中国投资银行更加全面、健康的发展, 使其在世界投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投行,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程文卫, 杜征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基于券商角度[J].证券市场导报, 2011, 11:11.

[2]钟丙祥.我国投资银行盈利模式变革的探讨[J].财经界, 2013, 24:35-38.

[3]中国证券业协会.2012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情况[E R/OL].http://www.sac.net.cn/ljxh/xhgzdt/201305/t20130529_62416.ht ml.2013, 5.

[4]翟丽娜.金融危机后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 11:56-57.

[5]沈张熠.浅论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距[J].科技经济市场, 2010, 4:66-67.

[6]姜占英.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监管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11, 1:10.

[7]李勇, 陈耀刚.全球金融危机下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论坛, 2011, 4:7.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网络语言;中国;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得益于此计算机也快速的应用和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网络语言的研究。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的研究也获得了显著地成就。仅以当前查看的资料显示,有很多研究的专著和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网络语言概说》等,同时还有很多的论文。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研究网络语言的起因和发展,然后探讨了研究网络语言的现实情况,最后揭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规范国内网络语言的研究。

一、网络语言研究缘起及发展

我们都知道,网络最早出现于美国,所以,对网络语言首先进行研究的国家也是美国。因为当时网络的普及度较低,仅仅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关注并研究网络语言现状。他们研究计算机语言的交际功能。以专业的眼光来看,计算机专家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和探讨的方式还不够专业,但是是他们开创了研究网络语言的先河,为今后网络语言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语言现状被社会所重视,并非仅仅是网络专家以及语言学专家在关注网络语言,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对网络语言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和自己研究的领域相结合,开发出新的研究方式,从此之后网络语言的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研究收获颇丰

为了详细的了解社会生活以及传统语言被网络交际的影响,对网络文化更加深入的研究其本质,研究人员在其中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时间、金钱,他们以科学的眼光,严谨的态度对网络交际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他们对这种新兴的语言种类抱有浓厚的兴趣。笔者经过不完全的统计,最近和网络语言有关的研究著作、字典等超过10种,发表的学术论文更多。这些研究的成果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深入的指导并深入的了解网络文化这一现象,其实用价值较高,不容忽视。

2、研究学者多种多样

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一种新的人际交流的形式出现了——网络语言,这一语言种类的出现吸引了一大批的研究人员进行研究。研究人员的不同,其理解的网络语言也千差万别。我们可以形象的把网络语言看成一个没有科学界限的学术论坛,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都可以在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研究内容驳杂

就网络语言的研究而言,已经走出了解释网络语言概念的层次,也不再停留在对网络语言进行收集,分类并研讨其特点、成因的阶段。如今已经形成了符号学、文化学等跨学科研究体系,从内容上来看,也不再单一不变,呈现出显著的驳杂性特征

三、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视角将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已经由早期的大惊小怪,很少知道并对其进行贬低走向用宽容和辩证的眼光加以理解,并深入的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也不再局限于对网络语言进行分类、特点、成因、类型等,进而提出了对其加以规范的相关建议和对策等。该领域的研究也呈现出较强的跨学科和多元化发展的特性。网络语言中存有很多的微观话语和宏观现象,网络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容忽视的内在规律,研究人员也已经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并在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更加细化和深入研究内容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前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在查看研究的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很多研究人员发表的观点重复、累赘,鲜有真知灼见的研究者;没有足够的创新。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全面、扎实、系统的研究网络语言这一现象。相信随着深入的对网络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学术界研究的力度将会更大,对其内涵也会更深入的挖掘,那些没有被揭示和认知的现象、规律将会被发现,进而建立起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的学科体系和研究体系,这对今后网民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极为有利。

3、具有更加理性化的研究心态

在网络语言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普遍称之为“语言垃圾”,对其嗤之以鼻。如今,人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已经趋于缓和,对其也抱有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学术界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从最开始认为会极大地破坏汉语的规范,对汉语的纯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严加防范,走向承认网络语言之所以会出现自有其出现的内在原因,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对待网络语言我们要抱有宽容的态度,使用柔性的原则对待,我们必须相信网络语言具有自身的调节能力,会保留其中的精华部分。研究心态的变化直接的导致研究成果的进步,这对网络语言的良性发展和进一步的研究网络语言极为有利。

结束语: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虽然国内研究网络语言还处于初始阶段,但是研究的成果和取得的成绩已经非常的显著,这对今后我们对网络语言的收集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相信,随着社会各界深入的研究网络语言,今后的网络语言会更加的趋于成熟,研究的成果会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这不仅是对网络语言负责,更是对汉语言负责,这一点需要我们谨记。

参考文献:

[1]沈艺虹.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2]欧红秋.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语言的挑战[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5).

[3]王用源,李爽,薛雨晴,王乐乐,吴雨伦,郎心雯.网络语言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4).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研究 篇12

20 世纪80 年代, 伴随金融自由化的影响, 全球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一直处于迅速的发展变革之中。而此时中国的商业银行业组织体系才刚刚形成。步入20 世纪90 年代, 国际金融领域形势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再一次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 金融业务与工具的不断创新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明显, 势必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走向改革的道路。商业银行上市以后, 无论是资产、负债还是现金流量方面都比上市前产生较大的变化。

二、公司概况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 年, 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2005 年10 月25 日,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由财政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 2006 年分别在A股、H股上市。伴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 工商银行已经从成立之初的主营工商业务成长为具有高质量效益和规模发展的综合性银行。

三、中国工商银行2009~2013 年财务状况

中国工商银行近年持续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银行以及最盈利银行。纵观其近五年来的财务报告, 我们可以逐一进行分析:

(一) 资本充足率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 最低资本要求是商业银行监管的重要支柱之一, 所以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稳健经营的一项重要指标, 有着深远的意义。从表1 中我们看到2009- 2013 年中国工商银行的资本净额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且每一年的资本净额相较于前一年的增长率都有20%左右。这五年期间, 资本净额翻了整整一倍之多。从表2 中也可以看出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超《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要求的8%, 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超4%。虽然资本充足率只是相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而言的, 资本充足并不一定说明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 但是由于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较高, 若出现突发性风险, 可通过留存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资本来弥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减缓压力。并且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较强, 通过利润留存等内源性防护又可以补充核心资本, 平衡资本的供给与需求, 能够保持长远稳健的发展。

(二) 负债规模与结构

中国工商银行近5 年负债规模随着资产总额的增加而逐年增加, 至2013 年负债规模增长放缓, 很大可能性是因为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规模以及资产规模比较庞大, 为了可持续性发展, 做到大而不倒, 通过放缓规模增长的脚步以实现结构性的改变。

我们比较一下负债结构的变化。从2009 年至2013 年, 可以看到工商银行有意调整负债结构, 客户存款的占比每年都有所下降, 从2009 年的88%调整到2013 年的82. 9%。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也是逐年递减, 由8. 4%降至4. 9%。相反, 拆入资金和已发行债务证券占负债总额比例逐渐上升, 从而改善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和对存款的过度依赖, 使得银行的资金结构可以实现多元化, 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三) 流动性状况

流动性和盈利性作为商业银行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相互制约。如果银行的现金资产占全部资产比重过高, 就会导致盈利水平下降。近年工商银行人民币的流动性比率始终保持在30%左右, 而外币的流动性比率除了2011 年底过高以外其余时间均保持在60%左右, 存贷款比例也同样保持在60%左右, 所有指标均达到监管部门要求。这与工商银行动态调整流动性管理策略, 有效应对阶段性、季2015年第12期中旬节性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上表8 展示了工商银行近5 年的流动性缺口。2009 年以来, 流动性缺口总额、逾期/ 及时偿还、一个月内项目的负缺口也逐年增加, 说明客户的短期存款在不断增加, 而2013 年末的一个月内流动性负缺口减少, 主要由于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拆入款项减少所致。除2012 年外, 其他各年1- 3 个月的负缺口逐年增加, 主要原因是该期限内的客户存款增加, 而2012 年是由于同期的同业或其他金融机构拆出款项增加所致。3 个月至1 年期限的缺口变化是由于客户存款以及债券投资的变化导致。1 年至5 年的缺口变化主要由客户中长期贷款及中长期投资的变化引起。然而工商银行的活期存款沉淀率较高, 再加上持有高流动性的央行票据等资产, 总体上来看流动性储备充足。

(四) 贷款规模与结构

表9 中我们看到, 2009 年以来工商银行每年的贷款总额都在上升。事实上, 随着前一年贷款总额基数的逐渐增大, 每一年贷款的增长比率逐渐在减小。

从贷款结构方面来看, 工商银行的贷款业务类型主要是公司类贷款、票据贴现和个人贷款三大类, 其中公司类贷款一直是贷款的主体, 平均每年的占比都达到了70%以上, 其次是个人类贷款。从行业来看, 较重要的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电力热力业、水利环境业及房地产业。2009 年起, 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贷款占比逐年上升, 其他四大行业均逐年下降。2009- 2010 年,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占比最重的行业, 2011 年后, 制造业迎头而上, 成为贷款占比最大行业。同样作为第二产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由于是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 具有垄断和相对饱和特点, 所以贷款占比近年来有所下降。房地产行业由于国家对房价政策的相关规定以及房屋的供求关系, 贷款占比也在逐年下降。

(五) 非利息收入及主要来源

工商银行不断发展中间业务, 如信用卡、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规范银行理财产品设计, 推进贵金属、资产托管、养老金业务的发展, 同时稳固现金结算与管理的优势。根据下表看出, 近年来工行的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其他非利息收益均表现出逐年上涨。

四、经营问题与改进

综上对中国工商银行分析后, 我们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具有较好的盈利性, 能够通过保持资产和负债的结构来保证较好的流动性来稳健经营。但工行80%以上的负债都来源于客户存款, 这样就对保持充分的流动性提出了较大难题。日后的发展中可尝试再增加发行债券、拆入资金等渠道进行融资, 提高安全性以防范客户提前支取的风险。从贷款结构来看, 工商银行大规模进入的行业相对比较保守, 有些行业可能收益不是很大, 日后可尝试增加一定比例的新兴产业的贷款, 如环保、节能等行业, 使得贷款的结构和风险更加均衡。从非利息收入这个角度来看, 该行的非利息收入每年增长率很不稳定, 包括其中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以及其他非利息收益, 说明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还不是很完善, 依靠中间业务来取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还不是非常可靠。在日后的经营发展中, 尤其是目前我国利率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 工商银行应该着重中间业务的收益, 拓展客户、提升服务质量, 进行产品创新以及完善营销手段, 从而提升银行的收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概预算有线电视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