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2024-10-20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共8篇)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1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12月5日正式公布。这份由国内著名游戏网站17173和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调查报告,对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基本情况、消费行为、行为偏好等进行了详尽披露。

中国网络游戏谁在玩?

●网游玩家:学生、IT从业者最多

来自于17173的网络游戏用户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主要职业是学生,其次是IT从业者,教育/传媒人员以及信息产业人员并列第三位,分别占到调查人员总数的19%、10%和8%。占调查总数5%以上的职业还包括:军人(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文艺/娱乐人员(5%)、保险人员(5%)、服务业从业者(5%)。

●20年龄段玩家占60%

从年龄上看,网游用户仍以低龄人员为主。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35岁以下的占调查总数的95%,其中,19-22岁、23-25岁、26-30岁3个年龄段比例最高,分别占22%、21%、17%,也就是说,有近60%的玩家集中在20年龄段。

●高中生是网游主力军

调查显示,中国网络游戏用户的文化程度主要是高中/中专(35%),其次是大专(33%)和本科(23%),玩家当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分别仅占2%和1%。

●女性玩家愿意在游戏中变身男性

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然而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部分女性网络游戏玩家更愿意在游戏中以男性身份出现,用户在游戏中采用男性身份的占62%。

●多数网游用户收入不高

调研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中有12%的在读学生,有21%的用户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用户比例占24%。

中国网游用户的行为状况

●每天游戏3-6小时的最多

网游用户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在3-6小时(38%),其次是1-3小时(32%)。晚上玩网络游戏的用户比例明显高于白天,最集中网游时间段是晚上20点到24点。网游用户对单款游戏的持续时间一般在1-2年(23%),主要玩游戏的地点是家中(37%),其次是学校(29%)和单位(21%)。在服务器的选择方式上,网游用户最常选择的服务器是地域上最近的(28%),其次是人气最旺的(21%)。

●娱乐、交友、益智是主要目的网游用户玩游戏的最主要目的是娱乐(30%),其次是交朋友(23%)和锻炼智力(16%)。在选择游戏方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游戏操作难易度(23%)、游戏交际系统(12%)和游戏运营连接速度(12%)。

●离开游戏主要原因:耗时太长

在关于“离开某款游戏的原因”调查中,时间消耗太长(20%)、游戏更新太慢(12%)和亲人朋友的反对(11%)是最主要的三大原因。调查同时显示,网游用户周围朋友不玩网游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懂网络游戏(18%),其次是游戏花费太高(17%)和没有时间玩网络游戏(15%)。

●护眼、护肤受到网游玩家关注

调查显示,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常用的护眼措施是使用护眼产品(46%),其次是吃健康食品(18%)和做眼球运动(17%)。同时,有72%的网游用户认为,玩网游对他们的皮肤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保护皮肤,网游用户最常使用的护肤措施是用化妆品(35%),其次是用护肤品(26%)和经常洗脸(17%)。

中国网游用户的消费状况

●月消费额集中在80-200元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月游戏消费主要分布在80-200元之间。其中,月消费金额80-120元的占14%;121元到150元的占16%;151-200元的占14%。调查显示,这与网游用户愿意承受的月花费金额基本相符。

然而有意思的是,尽管只有1%的用户表示愿意承受每月1000元以上的游戏花费,但网游用户月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比例却高达12%,可见网游超级玩家比例不低。

数据显示,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发生过的虚拟物品交易金额主要分布在500元以下,这与网游用户心理所能承受的虚拟物品交易金额也基本相符。在关于“用户认可的代练支出金额”调查中,半数网络游戏用户不愿意请代练,20%的用户只愿意支出10-100元请代练。

●45%的游戏花费来源于个人收入

调查显示,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的游戏花费主要来源于个人收入(45%),其次来自于家长的供给(29%)和游戏交易(12%)获得。

网游用户游戏点卡和软件的主要购买地点是托朋友代购(19%)和网吧购买(19%),其次是网上订购(11%)、软件专卖店(11%)、书报摊(10%)及报亭(7%)。

●漫画、薯片最受玩家欢迎

2007年网游用户主要消费的游戏周边产品是漫画(18%),其次是玩偶(17%)、攻略(14%)和电影(14%)。网游用户最认同的网络游戏异业合作对象是保健品(23%)、体育用品(20%)和服装(16%)。在游戏过程中,玩家最经常消费的食品则分别是薯片(29%)、碳酸饮料(22%)和果冻(15%)。

中国网游用户的行为偏好

●最喜欢的游戏收费模式:小时卡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喜欢的游戏收费模式是小时卡(20%),其次是包日卡(15%)和包季卡(15%)。

●最喜欢的游戏类型:角色扮演类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喜欢的网络游戏类型是角色扮演类(31%),其次是格斗游戏/射击类游戏(24%)和战略类游戏(17%)。

●在游戏中最喜欢做的事:认识新朋友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在游戏中最喜欢认识新朋友(19%),其次是寻找/制造极品装备(16%)和完成游戏任务(12%)。

●最喜欢的游戏活动:玩家设计任务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喜欢的网络游戏活动是玩家设计任务(19%),其次是双倍经验(13%)和免费赠送测试光盘(11%)。

●最认同的游戏宣传途径:新闻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认同的游戏宣传途径是新闻(38%),其次是文章(26%)和图片(20%)。

●最喜欢的大中型休闲游戏系统:比赛较量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喜欢的大中型休闲游戏系统是比赛较量(21%)、佣兵工会(18%)和买卖物品(17%)。

●最关注的大中型休闲游戏因素:游戏故事性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关注大中型休闲游戏的主要因素是游戏故事性(18%)、游戏人气(16%)和游戏平衡性(15%)。

●最认同的大中型休闲游戏升级方式:研发配件

2007年网络游戏用户最认同的大中型网络游戏升级方式是研发配件(25%),其次是打造配件(22%)和购买配件自己调试(19%)。

●最吸引的大中型休闲游戏帮派功能:帮派的研发中心

2007年最吸引网络游戏用户的大中型休闲游戏帮派功能是帮派的研发中心(26%),其次是自定义地图(24%)和独立服装(18%)。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2

作为目前中国零售业国内最大、最权威的门户网站, 联商网 (www.linkshop.com.cn) 自2007年10月开始, 进行在线店长薪资调查, 以期提供一份广泛而详尽的薪资报告, 从而供企业及广大行业店长作为薪资的参考。

参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各零售业态门店店总、店长、副店长、店长助理。由于是采用网上自愿匿名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 因此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对于上网比例较少的人群不具备代表性。尽管采取了多种措施过滤了不合理数据, 但是仍有可能包含了某些精心制作的假造数据。尽管每次薪资调查采集样本数量很大, 但是这些样本的分布并非十分均匀的, 主要集中于零售业相对比较发达的几个区域。对某些参加者较少的地区, 本报告的数据可能没有代表意义。

部分重要概述:

本次调查的有效数据样本为2401个, 调查结果概述如下:

1、从业八年以上的资深店长多半有其他行业从业经历, 年轻店长科班出身较多, 即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零售业工作。

2、参与本次调查的行业店长的平均月薪为5559元, 其中工作年限在7年以下的店长平均月薪的差异并不明显, 薪资较大的飞跃出现在工作7-8年以后。

3、在参加本次调查的零售业店长中, 女性的平均月薪约为4388元, 而男性的平均月薪约为5865元, 比女性平均月薪高33.7%。

4、零售店长薪资水平与学历层次有密切关系, 总体看来是成正比关系。

5、百货店和大卖场业态店长的平均月薪远高于其他业态店长的平均月薪。

6、外资控股企业的店长的平均月薪远高于其他内资控股企业的店长的平均月薪。

7、参加调查的行业店长对2007年年薪的平均期望值是87104元。

8、在年终奖的发放方面, 形式相对单一, 主要是绩效奖金。以“业绩论英雄”还是目前零售业店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9、参与调查的店长当中, 超过三分之一对目前的薪资“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10、51%参与调查的店长认为本公司薪资制度“一般”, 仅有14%的店长认为“比较合理”或者“非常合理”。

11、有40%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超过28%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超过20%。

12、在对店长的未来12个月非现金报酬的期望调查 (多选题) 中, 近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13、有30.6%的店长对跳槽说“NO!”, 但同样有31.2%的店长已经打算跳槽。

14、有33%的店长认为“工作挑战性”对自己最重要, 有20%的店长认为“上级的认可”也同样非常重要。

15、有35%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学习的机会, 有20%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休闲和娱乐的机会。

对象篇:回答者的基本分布情况

本次调查的有效数据样本为2401个, 调查结论如下:

一、地理分布

本次调查参加者共来自25个省份, 主要集中在浙江 (14.0%) 、广东 (12.8%) 、湖南 (6.1%) 、江苏 (6.1%) 、安徽 (4.4%) 、河南 (3.8%) 、山东 (3.5%) , 这几个省份的参加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50.7%, 其他地区参加者则比较分散。

二、性别分布

本次参加调查者以男性为主, 共有1897人,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79%;女性504人,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2 1%。

三、年龄分布

在参加调查的门店店长中, 35岁以下的人群占到了绝大多数 (占比8 2%) , 其中较为活跃的是28岁-35岁这一年龄层的店长 (占比48%) 。46岁的店长仅占到参加调查总人数的1%。

四、学历分布

本次参加调查的门店店长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 (占比8 4%) , 其中大专学历占比最高, 达到5 3%。

五、业态分布

参加本次调查的门店店长主要来自大卖场、综合超市、百货店、标准型超市这4大业态 (占比79%) , 来自家电连锁店和便利店两大业态的店长各占4%, 另有13%的调查参与者来自其他业态。

六、单位性质

本次调查民营控股企业参加人数最多, 占到参加调查总人数的63%;其次是外资控股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参加调查人数分别占2 0%和12%;参加调查人数最少的是集体控股企业, 参加调查人数仅占5%。

七、工作年限

参加本次调查的门店店长工作年限以4-7年为主, 占参加调查总人数的41%, 为了进一步了解参加调查者的工作经历, 我们对参加调查者的工作年限和当店长年限进行了分析, 从中发现大部分资深店长在从事店长职业之外还有过其他工作经历 (例如:工作年限在12年以上的店长, 57.9%从事店长一职3-5年) , 而年轻店长则成长迅速 (例如工作年限在4-7年以内的店长, 58.2%已从事店长一职2年左右) 。

薪资篇:零售店长的薪资水平

一、零售店长薪资与工作年限关系密切

通过分析, 本次调查参加者的平均月薪为5559元, 与全国居民人均平均可支配收入相比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346元) , 这样的收入水平还是居于前列的。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 零售店长月薪水平呈现出正向增长的趋势, 其中工作年限在7年以下的店长平均月薪的差异并不明显, 薪资较大的飞跃出现在工作7-8年以后, 这也正好印证了“要成为一名优秀零售业店长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句话。

二、男性店长平均月薪收入高于女性店长

在参加本次调查的零售业店长中, 女性的平均月薪约为4388, 而男性的平均月薪约为5865元, 比女性平均月薪高33.7%。这主要是由于在大卖场等相对高薪岗位就业的店长中, 男性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同时在资深店长队伍中, 男性的比例同样也高于女性。

三、零售店长薪资水平与学历层次成正比

在对参加调查者的学历和平均月薪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 门店店长的月薪与学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中、大专学历的店长平均月薪为3116元和5343元, 低于所有参加调查者的月薪平均水平 (5559元) ;本科学历的店长月薪分布基本比较均匀, 平均月薪为6771元;硕士及以上学历店长的薪资水平 (10568元) 明显高于其他学历店长, 57.1%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店长的月薪在12000以上。

四、大卖场、百货店两大业态月薪水平明显领先

从调查数据来看, 各大业态中月薪水平较高的是大卖场和百货店, 平均月薪分别为7566元和6459元, 均高于所有参加调查者的平均水平;月薪水平最低的是便利店业态, 平均月薪仅为2534元。其他业态的月薪水平差异不大。

五、外资控股企业月薪水平领先其他单位

在外资控股零售企业中, 门店店长以平均月薪8493元位列榜首;国有控股零售企业店长平均月薪为5663, 位居第二;民营控股和集体控股企业店长月薪水平则低于平均水平, 仅为外资控股企业的50%左右。

七、零售店长薪资的地区差异并不明显

从地区差异来看, 零售店长平均月薪较高的是华东地区 (5526元) 和华南地域 (5472元) , 平均月薪较低的是西北地区, 仅为3611元。

八、零售店长对2008年年薪期望

参加调查者中, 37%预计2008年年薪在5万元以下, 27%预计2008年年薪在5-8万元, 22%预计2008年年薪在8-15万元, 11%预计2008年薪在15-25万元, 仅有4%预计2008年年薪可以突破25万元。通过计算分析, 参加调查的行业店长对2008年年薪的平均期望是87104元。

九、绩效奖金、职务补贴成为年薪组合的首要来源

在参加调查者的年薪组合 (多选题) 中, “绩效奖金”以78.13%的选择比例位列首位, 其次是职务补贴 (占46.65%) 和公司分红 (27.70%) , 而留任奖金、项目奖金、培训认证等外资企业和台资企业使用较多的年薪形式, 在本次调查中的选择比例并不高, 以“业绩论英雄”还是目前零售业店长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机制篇:零售店长的薪资满意度

一、店长对目前薪资水平的满意度仅为“一般”

在对目前薪资水平的满意度调查中, 47.5%的店长选择“一般满意”, 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者对目前的薪资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 资深店长对薪资的满意度要高于年轻店长。

二、认为公司薪酬制度“合理”的店长不到两成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行业店长对各自公司的薪资制度满意度较低, 仅有14%的参与调查者认为“比较合理”或者“非常合理”。五成参与调查者认为本公司的薪资制度“一般”, 超过三分之一的调查者认为是“不合理”或“很不合理”。如何提升店长群体的薪资满意度应该引起各零售企业的重视!

三、40%店长对未来12个月内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有40%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是“10%-20%”, 超过28%的店长在未来12月内对现金报酬增幅的期望超过20%。零售业店长薪资报酬的增长与其所在门店的绩效是密切挂钩的, 而在2008年中国零售业还是处于激烈竞争态势, 因此店长薪酬递增的压力还是非常大。

三、对未来12个月内非现金报酬的期望, 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在对店长的未来12个月非现金报酬的期望调查 (多选题) 中, 近七成店长选择“深造/培训”, 说明店长们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和岗位竞争, 对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深造/培训”有强烈的渴求。也有超过五成的店长选择“休假”, 说明行业的店长们尤其是内资企业的店长们即使有休假的机会, 也不是每人都有机会享受休假;但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 这一状况将在2008年得到改善。

五、31%参与调查者对跳槽说“NO!”

在参与调查者当中, 有30.6%的店长对跳槽说“NO!”, 但同样有31.2%的店长已经打算跳槽。随着各零售企业网点数的快速增加, 但是并没有培养出相对应的高质量店长群体, 导致优秀店长成为各个企业竞相争取的“香饽饽”, 这成为加剧店长流动性的重要客观因素。如何为店长搭建事业平台, 保持店长队伍稳定性应引起各零售企业重视。

六、店长最缺乏“学习”和“休闲”的机会

在参与的调查者当中, 有3 5%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学习的机会, 有20%的店长认为2007年度自己最缺乏休闲和娱乐的机会。由此可见, 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以及巨大的工作压力, 店长既渴望能更好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 也渴望能够在繁忙工作之余有休闲放松的机会。

七、“工作挑战性”和“上司的认可”对于店长来说最重要

在参与调查的店长中, 有33%认为“工作挑战性”对自己最重要, 同样“上级的认可”也非常重要。仅有13%的店长认为“薪资竞争力”对自己最重要。由此可见, 对该行业的店长们来说, 更加看重的是事业平台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薪资反而不是大多数行业店长所追求的唯一目标。

八、店长压力指数 (3.50) 高于幸福指数 (2.78)

如果把压力指数和幸福指数都设置成5级, 压力指数越大代表压力越大, 幸福指数越高代表幸福度越高,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 店长的压力指数为3.50, 远高于店长的幸福指数2.78。有34%的店长压力指数为4级, 而仅有15%的店长幸福指数为4级。通过详细分析, 年轻店长的压力指数要高于资深店长的压力指数, 而幸福指数则略低于资深店长的幸福指数。

九、店长对薪资考核的建议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在薪资考核方面, 您认为贵公司还应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的开放性问答题。80%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有超过30%店长希望各自公司完善绩效考核;

2、希望薪资设置指标更加公平、合理, 更具有激励性;

3、应该以业绩为考核目标, “能力胜于资历”;

4、薪资考核要更加重视核心骨干及员工工龄;

5、强调薪资考核设置的弹性和人性化, 不硬性地“一刀切”;

6、有超过20%店长希望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 也很重视非物质的奖励, 比如培训/深造、假期、晋升等。

店长代表性回答选摘:

1、加强绩效考核, 工资应与员工岗位及市场行情同步;

2、内部升职的薪水应与外部招聘的一致;

3、增加调薪 (加薪) 的频率, 使员工有一种不断进取的欲望;

4、薪酬体系增加非工资性奖励:旅游考察培训休假等;

5、对于薪资基数应增加, 同时应合理加大各级之间的薪资差距;

6、主要是对基层员工的工资进行调整, 现在员工流动性太大了;

7、结合行业特性, 地区差异, 要有相应的工资差异;

8、调整绩效考核制度, 激励员工实现利润最大化;

9、根据工作难度、业绩提高工资, 而不是根据卖场面积;

10、对店长级人员考核应该更加重视激励, 而不是处罚;

11、同薪同酬应得到体现, 不能因为是总部派出的人员就比非总部派出的人员收入高;

12、把握好薪资层次, 同岗同薪, 绩效考核合理透明;

13、不能以单纯的数字考核, 应加强营运基础工作的考核。

十、店长对上级或老总说的话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如果有机会, 您最想要跟老总说的话是......”的开放性问答题。75%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感恩型, 即感谢老总给予自己的信任和平台, 希望老总注意保重身体;

2、共勉型, 希望与老总一起再接再厉, 共创辉煌;

3、建议型, 希望优化和改善薪资绩效等机制, 给予员工更多学习和休假的机会, 更加关注基层员工;

4、牢骚型, 相当部分参与调查的店长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公司或者老总的不满, 希望公司能够做出更多改善。

店长代表性回答选摘:

1、让中层干部多出去学习考察, 接受新的营销理念。

2、希望能给我们休带薪年假, 即使不带薪, 让休个年假也行!

3、我有能力胜任更高的职位。

4、增加学习培训的机会, 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5、该加薪了, 我们已经3年没有加薪了, 现在物价飞涨, 都快养不活自己了。

6、我能做得更好, 请加我工资;我已经很累, 请放我大假;我已经做得很好, 请给我升迁。

7、机制要灵活, 体制要改变;矮化管理层级, 简化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8、在给予教导的同时适时鼓励员工的积极性, 认可员工的成绩。

9、应根据员工的工龄来增加相应的工资, 多给店长一点自由发挥的余地, 不要总是一切按照总部的指令来办事。

1 0、不仅是对顾客, 对员工也同样要人性化管理, 否则很难留住人才。

1 1、给每一个店长或者副职平等的发展机会。

1 2、注重企业的长期增长, 培养管理层人文关怀的意识。

1 3、不切实际的指标, 贪得无厌的剥夺剩余价值会毁掉公司, 长远的眼光才能发展公司。

1 4、让我们也多一点说话的机会, 让我们也多一点学习的机会。

1 5、注意身体!老总的确很辛苦!

十一、行业店长2007年度最大收获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对即将过去的2007年, 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的开放性问答题。8 4%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自我成长, 表现为自我经营和管理技能获得了提升;

2、团队成长, 在2007年门店经营团队都取得了进步;

3、自我实现, 经营业绩比上年度获得极大提升, 完成或超出预期目标;

4、获得信任, 获得团队或上级领导的更大信任;

5、幸福生活, 认识了更多朋友, 家庭也更加幸福。

店长代表性回答如下:

1、做店长学到了除技能以外的很多东西。

2、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抗压能力。

3、今年新的竞争对手加入, 验证了我们企业多年的经验策略是对的。

4、更加认清了自己,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才能够把握住机会。

5、对综合性生活广场的业态组合与物业价值有更深的认识和经验

6、将自己门店的各项管理保持持续发展好的势头。

7、自己任职的新店成功开业, 经济和社会效益都不错。

8、业绩不错, 超额完成预算, 个人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9、先后带的二个团队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自己培养的主管可独挡一面。

10、顺利的完成全年的销售任务, 与工作伙伴并肩作战, 配合默契。

11、大幅提升本项目的经营业绩, 做出区域内新开店的最佳样本。

12、自己的管理理念正慢慢被更多的同事所接受, 正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

13、有了一个自己可以相伴走过一生的人。

14、通过培训, 学到很多知识, 并结交了新朋友。

十二、行业店长对2008年度的期望

在本次网络调查中, 设置了“对即将到来的2008年, 您最大的期望是......”的开放性问答题。90%参与调查的店长回答了这个问题, 其归纳如下:

1、希望团队获得更大成长, 完成公司预期年度指标。

2、希望获得更大的提升, 主要表现在门店业绩、薪资、职务等方面;

3、希望有更多的福利, 比如学习、考察和休假等;

4、希望老总给于更多的信任和提供更大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5、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发展平台, 比如跳槽或创业等。

店长代表性回答如下:

1、有一个快快乐乐的2008。

2、达到更好的职位, 赚更多的钱!

3、发挥自己的优势, 得到领导的肯定!

4、为公司多做贡献, 同时增加薪资待遇, 提高生活质量。

5、接受全新的培训, 与同行多多交流。

6、希望能找到更好适合自己, 相对有挑战性, 有激情的, 有较好薪资的工作岗位。

7、能够让自己所负责的商场有长足的发展, 能够稳定的工作。

8、换一份满意的、令人身心愉悦的、有前途的工作。

9、做出更好的业绩, 最少能增加20%以上的业绩。

10、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对商业营销活动有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11、晋升到更高的岗位, 或去更好的公司任职, 或是独立创业。

12、工资不断提升, 业务管理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并得到业界认可。

13、忠于职守, 做好本职工作!不断给自己充电!生活更充实!

14、能抽出时间和精力, 回北京陪陪家人, 和朋友聚聚!

15、2008年销售业绩要有新的突破, 最大限度的扩大市场份额。

16、上升一个层次, 全面管理区域市场。

17、在公司与客户之间希望双方互利互惠, 达到双赢。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3

相关事件一:完美时空、巨人网络、网龙先后上市

1、中国网络游戏开发和运营商完美时空(纳斯达克:PWRD)于北京时间7月26日晚在纳斯达克市场首次公开募股,发行价为16美元,开盘价为17.5美元。

2、11月2日,国内网游开发及运营商网龙(8288.HK)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发行价13.18港元,开盘价19港元。

3、北京时间11月1日国内网络游戏商巨人网络(NYSE:GA)成功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5.5美元,当日开盘价18.51美元。

相关事件二:截止2007年Q3中国网络游戏行业共有11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

iResearch艾瑞咨询公司根据ChinaVenture发布的数据整理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网络游戏行业的风投案例数量为5起,与Q2持平,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仅次于电子商务行业。从2006年Q1至2007年Q3这7个季度总数量上,网游获得投资的数量为17起,其中有10起集中在2007年Q2和Q3,由此可见,资本市场对游戏行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相关事件三:盛大风云计划“拉动内需”国内资本浮出水面

盛大领军人陈天桥在7月11日的Chinajoy高峰论坛上,一连提到三个计划:“风云计划”、“18计划”和“20计划”,计划主旨是收购国内中小型游戏团队和产品。这预示着中国游戏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开始萌芽,代理游戏不如研发游戏,研发不如收购成熟的产品和团队。从成本计算来看,收购是一种风险较小,收益相对有保碍的扩张产品线方式,预计类似收购在2008年还会出现更多。

艾瑞咨询点评:透过2007年资本市场活跃的表现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热潮现在仅仅是个开局,真正的高潮远未到来。上市企业的增长意味着整个产业的资金流充裕,这部分企业为了扩张和发展会掀起另一波投资热。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境外上市企业数量不会出现太大增长,类似盛大“风云计划”的国内资本将逐步浮出水面,成为投资主体之一。

盘点二:产品之争引发纠纷韩国T3渔翁得利

相关事件:《劲舞团2》“一女二嫁”久游上市被迫搁置

T3旗下游戏《劲舞团2》在中国的版权归属问题炒得沸沸扬扬,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T3上演了一场“一女二嫁”的闹剧,最终久游以4500万美元和上市计划搁浅的代价从九城手中夺回《劲舞团2》运营权。T3则在这场交易中赚得盆满钵盈。

艾瑞咨询点评:随着中国本土游戏研发能力的提高,海外游戏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且不说《劲舞团2》是不是能沿续前作的巨大成功,就其4500万美元的成本就高得令人咋舌,久游签下《劲舞团2》到底是看中产品本身的价值还是为了争口气我们不得而知,但在这场纠纷中,更大的价值在于让中国企业看到受制于人的无奈。

盘点三:日系游戏水土不服卷土重来有待时机

相关事件一:世嘉SEGA(中国)解散全面退出在华网游运营

5月30日日本最著名的游戏开发公司世嘉在上海宣布解散。世嘉(中国)公司之前运管的包括:《彩虹骑士》、《桶桶OL》、《嘉游游戏平台》等多款产品,由于经营不善,在线人数过低,无法持续运营。

相关事件二:《大航海时代online》经营惨淡代理商变更难救市

《大航海时代Online》这款网络游戏由日本光荣株氏会社出品,2006年北京盛宣鸣公司独家代理引进。8月7日中午盛宣鸣发布声明,称由于游戏运营商自身原因而暂时停止大航海时代Online的服务器,声明中没有提到恢复服务的时间。随后光荣公司发布声明,称已取消盛宣鸣的代理资格。

艾瑞咨询点评:日本是世界最大的游戏生产国,其开发和运营能力毋庸置疑的,在中国试水却频频失败,究其原因一是日本不了解中国市场,游戏的宣传方式和策略都存在不小缺陷;第二则是日本企业自身不够重视所至。《PSOBB》、《大航海时代OL》、《三国无双OL》等游戏无一例外均是由单机游戏移植,游戏元素单一,缺乏创新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日本绝对是不容小觑的,日系企业通过总结失败经验,其在中国市场肯定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盘点四:网络游戏开拓多元化经营之路

相关事件:ChinaJoy游戏内置广告(IGA)论坛在沪召开

2007年7月13日,网络游戏内置广告(INGAMEADVERTISING)论坛在上海东锦江索菲特大酒店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相关资深人士:从广告业主、广告代理商、网络游戏运营商到第三方咨询公司……旨在就中国网络游戏内置广告的现状及趋势展开研究和探讨,以期推动中国IGA事业的稳步发展。

艾瑞咨询点评:虽然中国网民及网络游戏玩家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还是无法跟上游戏运营商的发展速度,运营商之间的用户争夺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无论大小企业要开拓新用户所需要付出的单位成本都是相当高,此时,我们不妨转换思路,学习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将收入来源转向上游企业,一来可以保障企业的收益,二来可以通过上游广告主支付的费用降低下游玩家的游戏支出,用比较低的游戏成本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盘点五:游戏推广另辟蹊径异业合作日渐成熟

相关事件一:网龙签约中影开发电影同名网游《投名状》

2007年11月2日,国内网游厂商网龙宣布取得中影集团旗下电影《投名状》的同名网游改编权。网龙表示,“网龙将会确保游戏原汁原味、充分体现电影故事本身的内容与特色,保证游戏像电影一样好看好玩。”

相关事件二:《赤壁online》名字归属权引发争议

为了搭上大导演吴宇森新片《赤壁》的便车,天畅和完美时空均宣称自己是《赤壁online》名字的合法拥有者。网游名字的归属权争议在中国共发生两次,另一次则是在两年前,网易的《大唐OL》在宣传时发现名字被天畅抢注,最终只得将游戏名改成《大唐豪侠传》,白白为天畅的《大唐OL》做免费宣传。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4

——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理论与实践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今天,我能代表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的编辑编委会,向各位汇报《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与学术报告》(下面简称《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编委会,向支持本次调查的几百家企业的领导,表示最真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百忙中间给与研究小组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提出诸多的宝贵意见,使《报告》能够顺利完成。

我要向各位编委会成员,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正是因为各位专家牺牲了大量宝贵休息时间,使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分享这么精彩的思想、方法和案例。

我想,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今天可能关心三个问题:

1、《报告》的主要目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

3、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将有哪些措施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围绕这三个问题,我给各位做简单报告。

第一部分:《报告》的主要目的、编写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编写《报告》的主要目的有三个:就是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的之一:系统调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在全国开展,但是,企业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我们只有更深入了解企业在文化建设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实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的办会宗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目的之二:深入分析广大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需求

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遇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确实很多,到底哪些问题是根本问题?哪些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可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才能帮助企业抓住这些问题的“牛鼻子”,才能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

目的之三:找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系统解决之道。

通过集合各方面的专家力量,开展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方法总结和案例推广,才能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持续提升各级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不仅是广大企业的广泛呼声,也是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需要联合社会各界来共同的解决时代性命题。

二、《报告》的编写过程的三个关键:企-学-研联合研究模式

《报告》的编写过程是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开辟了一种企-学-研联合研究的模式,这个模式将会对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管理者的问题,需要企业要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多年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体验。然而,企业很多问题自己也解决不了,需要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成熟方法论的组织帮助提供解决之道,这需要学术、研究、咨询机构能够联合起来,真正贴近企业,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次研究,对大部分企业和参与者来说,并没有过多的投入,却可以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理论和方法。实践将会证明,这种模式是一次前景广阔的合作模式。

三、《报告》的主要内容:理论、方法和案例

报告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既有机统一,又独立成章,围绕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这个时代课题,从理论、方法和案例等角度深入研究。

第一章:系统分析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

《报告》从企业文化的兴起与进入中国,分析了欧美日等国际企业文化的趋势,梳理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阶段,肯定了中国对世界企业文化发展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首创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内涵体系

《报告》,响应中共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号召,顺应广大企业对突破和提升企业文化的需求,在中国,首次前瞻性和创造性提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概念,在广泛汲取国内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来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维度和四种类型,指出了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和基本策略。

第三章: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

《报告》以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模型为分析工具,通过定量、定性和综合分析等手段相结合,分析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分布状况,指出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优势和存在不足,提出了建设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策略。

第四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10大趋势

《报告》从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的角度,提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品牌文化、诚信文化、文化变革、社会责任、竞争文化、跨文化融合以及和谐文化导入与建设等十大趋势。

例如:《报告》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六大价值、四个基本法则、四个基本阶段、四种形态、安全文化导入的六个阶段、八个一工程和九大策略,系统设计了安全管理演变为安全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形成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推广的总体纲领。

第五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七大策略

《报告》高屋建瓴,从中国化特色、国际化视野、职业化发展、专业化服务、系统化导入、精细化运作和品牌化推广七个角度,系统提出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软实力提升的七大策略。

第六章: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六项加强措施

《报告》以加强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研究与导入为基础,提出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加强行业文化和专题文化的调研与规划、加强中国企业文化咨询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中国企业文化成果的展示与宣传、加强国际间企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六个面的加强措施,以此来整体上推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七章: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案例分析

《报告》介绍了呼和浩特铁路局在安全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等放年的独到经验,特别总结了中铁大桥局集团打造桥文化的基本做法,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报告》总结了蚌埠烟草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经验,提出如何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破析了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路径、基本流程和关键要素,值得借鉴和参考。

第二部分: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状况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提出

1、从“企业软件”、“国家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源起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研究,是国家和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以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

20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软性”竞争的思想,他们把战略、组织和系统成为企业“硬件”部分,把以共享价值观、管理风格、技能、人员统称为企业的“软件”,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他们的研究证明:成功的企业应该软硬兼备、刚柔相济。

1990年由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助理、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教授小约瑟夫·奈最早提出来“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他认为:相对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地跟随你。

中国共产党的17大报告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把“企业软件”变为“企业文化软实力”,以“软实力”驱动“硬实力”。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多企业的“软件”逐渐具备起来。例如,一些企业提炼设计了价值观理念、行为规范和VI,做了不少册子,开了不少培训班,上墙、上窗、上网也上报了,但是,就是没法“入心”,并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形象力并没有改善,这就是典型的有“软件”但是没“软实力”。“软件”看似很好,如果不能变成“软实力”,并且能够驱动“硬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就会陷入了误区。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作为最高境界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成就和持久竞争力。

企业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把企业文化变成促进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建立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改进和提升的体系,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应有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培育和融合等功能作用,进而有效增进企业硬实力。

二、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体系的构建

1、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九个驱动因素

《报告》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软实力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划分为九个维度,也就是企业发展的九大驱动力。其中共享价值观是最核心的驱动力,管理模式、领导能力、组织氛围、员工敬业是4个内部的驱动力,创新能力、客户忠诚、股东关系和社会责任是4个外部的驱动力,它们共同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体系。

《报告》没有局限在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建设,而是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构建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报告》以东西方的管理哲学为依据,以企业经营实践为落脚点,在中国首次提出“企业文化软实力”概念及其九力模型,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起到了开创性尝试和奠基性工作。

2、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四种类型

《报告》根据企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对外与对外,控制与灵活),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4个内在驱动力和4个外在驱动力合并成为四种企业文化软实力模型,即管理型、和谐型、创新型、责任型,为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准确定位和选择具体模式的方法与工具。

3、企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根据企业文化软实力成熟度,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分为默默无闻期、暂露头角期、企业公民期、全国领先期、国际著名五个阶段,并且建立了企业文化软实力评分卡,帮助企业准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企业文化软实力阶段。

三、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的总体状况

1)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总体并不乐观

此次样本量为305家企业,大都是业绩优秀的企业,代表着中国的优秀企业群体。从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来看: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仅有3.45分,而专家组对国际先进企业的评分为4.5分,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先进差距较大,也说明了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任重而道远。

2)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重外功”而“轻内功”

从企业文化软实力类型上来看,以注重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为内核的责任型文化特征较强,达到3.66分,其次是以创新、客户忠诚为内核的创新型文化特征达到3.47分,以组织氛围和员工敬业为核心的和谐型文化特征仅有3.31分,以管理模式和领导能力为内核的管理型文化特征仅有3.43分。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处于改革开放的稳步上升期,企业显示强大的外部扩张力,特别是对社会责任和股东关系的重视,是中国企业新一轮腾飞的靓丽文化风景线。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和谐型”和“管理型”较弱,“创新型”动力不足,显示中国企业普遍不注意“练内功”,缺乏长跑的内在动力机制与能力基础。如果这种状况不能被有效改善,对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造成潜在的内伤。

3)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五大短板亟待提高

2007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数据库显示:中国企业在员工敬业、组织氛围、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急迫需要加强。这五项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的短板,也是2008年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需要苦练内功的重要任务。

以员工敬业度为例,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仅为3.29,参照盖洛普的国际数据库(接近4分),相差非常大。具体表现在绩效面谈与绩效辅导、富有竞争力的薪酬、知名雇主和向往的单位、发挥员工潜能的工作机会、员工有教育和成长的机会、认可员工的各种成就等方面得分都较低。数据显示:员工不愿额外努力帮企业成功,员工不喜欢向外人说公司好,员工不会考虑留职。

总之,我们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在巩固“责任型”的同时,加大“和谐型”、“管理型”和“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开发企业的内部潜能。中国企业只有只有扎实练好内功,最终才能在国际上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交叉分析

1)各个行业文化软实力分布不均:商旅餐饮、农林牧渔、信息软件、批发零售、社会服务等行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排在前列(3.5分以上),最高行业高达3.86分,而制造业、电气水业、采矿业、房地产业、交运仓邮等行业分数较低,最低达到3.10分,值得关注。

2)各个所有制文化软实力差别明显:国际化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分别达到3.74、3.64、3.63,而国有企业分数仅为3.36。为什么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不仅不敌国际化企业和外资企业,甚至与民营企业也差距不小,值得分析和思考。

3)各个地域企业文化软实力比较:华南、华北、东南三地企业文化的软实力指数靠前,分别为:3.69、3.63、3.53,东北、西南、西北、全国性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指数靠后,最低达到3.27分。

4)职工规模:在50000人以内,职工规模越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50000人以上,企业文化软实力开始下降。说明50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需要在方法进行突破。

5)企业年龄:5年以内和5-10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较高,10-15年企业出现文化软实力较低的拐点,15-20年,25年以上开始回升。说明软实力与企业年龄不成正相关,10-15年的企业文化软实力最虚弱。

6)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与企业文化软实力基本呈正相关。企业的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越

大,企业文化软实力指数越高,说明企业文化软实力与企业营业规模和盈利规模方面呈现了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3、中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需求

1)落实行为规范和开展规划是企业最紧迫工作:32%的企业急需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3%的企业希望做出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2)六大特色业务文化将成为08年企业文化新突破点:企业最希望突出文化分别是:人才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诚信文化。以点带面,从具体的业务文化着手,塑造特色性企业文化,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3)专业工具和方法成为企业的提高软实力的利器。30%的企业遇到最主要困难是“缺乏专业工作和方法”,19%的企业领导不够重视,15%的企业中层重视不够。所以,30%以上企业希望在08年得到专业的方法和工具,19%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实战技能培训”和“实战顾问辅导”。所以,实战、实用和实效将是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关键词。

第三部分:2008年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推进的举措

一、不断优化和完善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体系

我们将在普遍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企业文化软实力的评价模型、理论与方法,积累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和各类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进一步开发适合各类企业使用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个子指标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的技术服务。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来的10多种、各个系列的企业文化软实力评价工具。例如,企业文化软实力、共同价值观、经理优秀度、员工敬业度、客户忠诚度、品牌美誉度、社会责任、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诚信文化、人才文化、跨文化冲审计等等方面,都已形成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一些企业在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初步形成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数据库、工具库、案例库和人才库。

二、推广“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引领全国企业提升自身企业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推行“企-学-研”联合课题研究的模式,成立各行业、各个地区、各个专业的企业文化软实力专题研究小组,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咨询师加盟,共同开展理论性和实用性研究,定期开展企业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成果分享,使中国企业得到最新的理论、方法和案例。

研究课题的纵轴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企业文化的评价、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规划、企业文化行为化、企业文化制度化、企业文化传播教育和激励等等。横轴为企业管理的业务文化,例如安全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创新文化、绩效文化、诚信文化等等。各个模块可以自成一体,又能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我们准备选择部分优秀企业,发展部分来自企业一线的企业文化研究人员,选择合适课题,走进企业,共同研究如何把企业文化软实力变成硬实力的具体途径、策略和方法。三: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推广和普及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方法与案例。

2008年,为了解决报告所阐述的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将组织相关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的课程和方案,在全国进行推广和交流。目前,我们已经把一些专家和一些企业多年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一系列短训课程和实用方案,形成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先进实用的“武器库”和实战专家团队,以便有效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管理能力。

我们将在各个行业选择典型企业,结合优秀的具体实践,和企业内外专家一起总结经典

案例,及时与全国企业分享优秀经验。

我们将通过网站、杂志和活动等媒体手段,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活动,使广大企业朋友能够及时分享到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最新成果。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2008年,对每一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2008年,对每一个企业文化工作来说,也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希望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投入到提升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事业中来,使企业文化软实力在每一个企业结出丰硕的结果。

祝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新年新气象,心想事就成!

谢谢!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5

2007-07-11 09:14

桂林路标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互联网

本月,受外盘期价动荡不安及消费季节性转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国内食用油市场先扬后抑,中下旬以来,国内食用油价格明显回落,但整体均价仍较上月有较大幅度上涨。本月二级花生油全国平均价为11618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

2.3%;二级菜籽油全国平均价为8460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10.82%;二级豆油平均价为91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8.09%。

国内各食用油品牌涨至历史高点

本月,国内食用油市场淡季不淡,上旬延续了上月末的走势,继续大幅上扬,国内豆油、菜油价格均涨至历史高位,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60%以上。但应看到,此次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并不是由于真实需求的增加,而是市场对生物柴油的炒作,预期菜油、豆油、棕榈油需求将可能大幅增加,供需基本面将偏紧。而实际上由于豆油、菜油、棕榈油价格暴涨,如此高的成本已失去了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意义,需求预期并没有成为真实需求。目前市场仍处在食用油消费淡季,虽然动物油脂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今年檀物油需求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短期内并不会改变供需基本面,因此本月各食用油品种价格高位回落也是理性调整。销售转淡国内豆油价格宽幅振荡

由于外盘大幅波动,市场无法判断何去何从,本月国内油厂继续看涨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中小厂商纷纷跟风抛售,对豆油等食用油价格形成趋跌打压。同时,进口毛豆油的到港成本与国内豆油价格继续倒挂;对国内豆油市场带来短期利空指引。但应看到,由于目前外部市场仍运行在历史高端,进口大豆加工成本仍明显趋升,这将继续对豆粕、豆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由于禽畜养殖恢复周期延长,国内豆粕价格走势乎平,油厂的大面积停工,对后期国内豆油市场行情的下跌趋势将起到抑制作用。受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短期国内豆油市场上有压力,下有支撑,将保持振荡行情。

短期国内菜油市场仍将弱势整理

由于豆油、棕榈油油市场近期走势偏弱,导致菜油市场成交较少,尽管大型油厂菜油价格依然较高,但小型油厂巳开始抛售残存,从而调低菜油价格,带动整体菜油价格下挫,本月国内菜油市场供需两不旺现象明显。另外,目前菜油价格又明显高于豆油价格,这均抑制了菜油市场需求。6月8日郑商所菜籽油期货合约正式上市交易,而郑州商品交易所菜籽油价格持续下跌也对菜油现货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受成本影响,菜油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后期菜籽油价格仍将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预计短期菜油市场将维持弱势振荡整理格局,远期仍有走高可能。

菜籽加工利润下降收购价格下跌

本月国内菜籽收购价格持续下跌,局部地区巳跌破3600元/吨。主要是受菜油价格大幅下跌、水产养殖对菜粕的需求增加缓慢、莱粕价格较往年偏低的影响,按照当前菜籽收购价格和油柏销售价格推算,大部分油厂加工菜籽都处于盈亏平衡的状态。贸易商和油厂收购菜籽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农户和贸易商出售菜籽的积极性较高,油厂收购谨慎,不断下调收购价格,并且严格控制菜籽质量,这是今年菜籽上市销售以来,收购价格首次出现下降。目前油菜籽收购经历了短短的2个月时间就已经逐步进入尾声,菜籽市场可收购数量巳所剩无几,随着菜籽市场供应的减少,价格将趋于稳定,远期仍有上涨可能。

外盘波动国内棕榈油价大幅振荡

6月上旬,由于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降低以及印尼推迟提高棕榈油出口关税等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出现暴跌,跌幅达到15%。受棕桐油期价暴跌的影响’,国际市场棕榈油现货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同时,国内棕榈油价格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出现恐慌情绪,进口厂商开始大量抛售棕榈油,导致棕榈油价格大幅下跌u.而在印尼政府大幅上调棕榈油出口关税后,马来西亚棕榈油期价大幅上涨,也使得我国棕榈油价格止跌并小幅回涨。目前国内天气连续高温,部分港口出货较为顺畅,对市场看多人气形成巩固。由于我国棕榈油完全依赖于进口,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走势是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目前国际市场棕桐油价格持续振荡的情况下,国内棕榈油价格将会继续保持振荡走势。

5月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同比大增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69万吨,与上月进口量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39万吨的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增加30万吨,增幅达76.9%。今年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322万吨,较去年同期233万吨的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增长89万吨;增幅为38.2%。根据我国装运进口植物油进度推算,6月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将会出现降低,当前预计将会低于55万吨,尤其是豆油进口量将会大幅降低至10万吨左右,7~8月份国内食用植物油进口量仍将会保持在60万吨左右的水平。

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 篇6

(本文图均略)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上的内容日趋丰富,用户对互联网的应用逐渐从传统的浏览新闻、查询信息、收发邮件等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短信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网站短信息服务作为最近

一、两年兴起的一种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发展引人瞩目。网站所提供的丰富精彩的短信内容,吸引了大批的移动电话用户,通讯与网络的结合不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时尚多彩,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为网站经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利润。另外,随着互联网上各种内容、服务的增加,宽带接入服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03年6月,我国的宽带上网用户数已经达到了980万,占6800万网民的14.4%,比半年前增加48.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0%。

鉴于此,我们在每半年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本次热点调查,期望通过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的用户特征、用户对服务的使用状况及用户对服务的相关看法、意见等进行调查,为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网站短信息服务、宽带服务乃至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部分

调查内容

本次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网站短信息服务和宽带服务。具体包括: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

(二)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使用情况

(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

(四)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

二、宽带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

(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

全体用户

家庭用户

(三)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

(四)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原因与未来一年内的使用意愿

第三部分

调查说明

一、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全国有住宅电话的6岁以上人群(不包含住校大学生)。

二、调查方法

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次调查对总体按省进行分层后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进行。

¢抽样指标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省的城市住宅电话与乡村住宅电话的比例差异很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差异很大,所以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拥有住宅电话的人数(或称住宅电话覆盖的人数);采用地市的住宅电话数目作为抽样指标。为了得到地市住宅电话数目的近似估计,借助省一级的住宅电话数目与有关的经济、人口指标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再利用地市一级的有关经济、人口指标的值来计算。

¢样本量

根据成本与精度的结合,在95%的置信度下,取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2%。考虑设计效应和发生率等,本次调查设计样本量为15500。样本分布全国31个省,并按各省电话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分配各省的样本量。

¢省内各地市的抽样方法

采用pps抽样方法。

第一步:用pps法每省抽取7个地市(此处的地市包括地级市和地区行署,每个地市下都包含城镇和乡村,为不引起歧义,以下简称为地市),其中广东省和四川省由于地市较多,对其抽取8个地市进行调查。在地市多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抽中各地市中按抽中的次数平均分配,在地市少于或等于七个的省中,各省的样本量在各地市中的分配与各地市的住宅电话成比例。

抽取地市的方法:在各省中抽取地市,根据所确定的入样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使用这一服务主要看重的是其方便性、娱乐性以及网上信息的丰富性;网站提供的文字短信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站短信息服务类型;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给朋友。

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

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用户最看重的因素是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占46.2%。

总的来讲,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五分制),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内容再丰富一些、费用要合理、速度要快、稳定是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提出的主要建议。

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这一服务的主要原因是不需要,比例为34.6%。

通过对宽带服务的调查发现:

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大致相等。

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公共管理/社会组织、教育业、制造业、it业和批发零售业是用户相对比较集中的行业。

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占20.7%。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

adsl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为70.8%。

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是信息查询,占70.7%,其次是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

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

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超过四分之三的用户认为网上现有的内容、服务等能够满足个人需求。

针对目前的宽带服务,用户希望提高速度、费用要合理以及内容要丰富,减少不健康内容。

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主要是因为没有条件和暂时还不需要。

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一、网站短信息服务

(一)用户基本特征

1、性别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男性占60.9%,女性占39.1%(如图1-1所示)。男性占据用户主体。

图1-

1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性别分布

2、婚姻状况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已婚者占50.7%,未婚者占49.3%(如图1-2所示)。已婚者与未婚者所占比例基本持平。

图1-

2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的婚姻状况分布

3、年龄

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18岁以下的用户较少,只有5.7%(如图1-3所示)。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追求时尚,喜爱与朋友沟通,是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主要用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

58.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不超过10元,其中20.4%的用户最近一个月内并没有在网站短信息服务上有任何支出,21.3%的用户花费不超过5元,16.7%的用户花费在6-10元;21.3%的用户花费在11-30元;20.3%的用户花费在30元以上(如图1-12所示)。

图1-1

2用户最近一个月内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所花的费用

6、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

46.2%的用户经常使用某一网站的短信息服务是因为经常使用该网站,对该网站较熟悉,选择这一原因的用户最多;其他依次为:内容丰富(11.3%)、操作方便(7.7%)、发送/下载速度快(7.5%)、他人推荐(4.1%)、收费低(3.1%)、服务质量好(1.9%)、规模大、知名度高(1.5%)、有特定服务(1.4%)、邮箱在该网站(1.2%);还有6.4%的用户在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比较随意,没有固定常去的网站,也没有特定原因(如图1-13所示)。

图1-1

3用户选择短信息服务网站时最看重的因素

(三)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与建议

1、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

55.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上是非常简便或者比较简便,35.2%的用户认为一般,9.7%的用户认为非常繁琐或者比较繁琐(如图1-14所示)。

图1-1

4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操作方面的看法

2、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

61.1%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上是非常丰富或者比较丰富,30.2%的用户认为一般,有8.7%的用户认为不太丰富或者很不丰富(如图1-15所示)。

图1-1

5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内容方面的看法

3、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

46.9%的用户认为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上是娱乐性很强或者娱乐性比较强,44.4%的用户认为一般,8.7%的用户认为娱乐性不强或者基本没有娱乐性(如图1-16所示)。

图1-16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娱乐性方面的看法

4、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

69.8%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上是非常及时或者比较及时,23.5%的用户认为一般,有6.7%的用户认为比较滞后或者非常滞后(如图1-17所示)。

图1-17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发送速度方面的看法

5、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

36.3%的用户认为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收费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36.7%的用户认为一般,27%的用户认为不太合理或者很不合理(如图1-18所示)。

图1-18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收费方面的看法

6、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58.2%的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在总体上是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34.9%的用户认为一般,6.9%的用户认为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如图1-19所示)。如果以5分代表非常满意、1分代表很不满意,则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用户对目前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之间。

图1-19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7、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

用户对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内容、费用、速度以及操作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内容的建议较多,包括内容再丰富一些、内容要健康、内容更新要快、增强娱乐性、内容要有一定的专业性、个性化、内容要精致、有内涵、有深度、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减少广告等;关于速度,用户希望速度要快、稳定;在费用方面,用户希望费用要合理、收费要明确;在操作方面,用户提出操中,个人月收入在1001-1500元的用户所占比例最多,为20.7%,其次是无收入和月收入在501-1000元的用户,分别占16.8%和16.5%,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用户占12.5%,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用户随着月收入的增加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如图2-7所示)。

图2-7

宽带服务用户的个人月收入分布

(二)用户对宽带服务的使用情况

¢全体用户

1、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里、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在家里上网的用户最多,达到56.3%;在网吧/网校/网络咖啡厅和单位使用宽带上网的用户各占36.6%和32.1%;还有6.4%的用户在学校使用宽带上网(如图2-8所示)。

图2-8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地点

2、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

adsl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有70.8%的用户使用;24.6%的用户使用以太网;使用cable

modem方式的用户最少,只有7.8%(如图2-9所示)。可以看出,adsl是目前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方式。

图2-9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的方式

3、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

信息查询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其比例高达70.7%;网上游戏和网上聊天也是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使用较多的网络服务,分别有39.5%和35.6%的用户经常使用;使用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和多媒体娱乐的用户各占18.2%、16.5%和16%;还有一定数量的用户在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软件上传或下载和vod点播,其比例分别为8.9%和8.5%(如图2-10所示)。

图2-10

用户使用宽带上网时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

¢家庭用户

1、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

速度快是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最主要的原因,33.7%的用户因为这一原因而接入宽带;享受多媒体服务、网络游戏等也是用户提及较多的原因,所占比例为28.3%;18.5%的用户是因为使用方便而接入宽带;6.3%的用户是为了节约费用;因为赶时髦/好奇、稳定可靠和24小时在线而接入宽带的家庭用户分别为2.5%、1.8%和1%(如图2-11所示)。与窄带相比,速度快是宽带最大的优势,这一优势应该是促使家庭用户接入宽带的最主要原因。

图2-1

1家庭宽带用户接入宽带的主要原因

2、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最看重的因素

当问及家庭宽带用户在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所最看重的因素时,有22.5%的用户回答没有选择余地,只能接受某一家服务商的服务。在用户可以选择的条件下,技术水平、速度和服务是用户相对比较看重的因素,各有11%多的用户选择;品牌和上网费用也是用户比较关注的,分别有9.9%和8.1%的用户选择;用户所考虑的其他因素还有他人推荐或影响(6.5%)、安装使用的方便性(5%)、初装费用(4.3%)、稳定性(3%)等(如图2-12所示)。

图2-1

2家庭宽带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服务商时最看重的因素

3、用户支付宽带上网费用的方式

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这一比例高达88.1%;9.1%的家庭宽带用户采用计时付费;还有2.8%的用户采用其他付费方式(如图2-13所示)。可以看出,包月或者包年的支付方式深受广大家庭用户的欢迎。

图2-1

3家庭宽带用户支付宽带上网费用的方式

4、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宽带上网费用

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其中以每月花费51-100元的用户为最多,所占比例为48.2%,每月花费低于50元的用户占26.3%;16.7%的用户每月花费在101-20包括家里没有电脑或者居住地无法接入宽带;23.5%的用户是因为暂时还不需要;18.3%的用户因为对宽带服务不了解;上网费用高、没时间上网/上网时间短也是用户目前还未使用宽带的原因,分别有10.2%和9.1%的用户选择;初装费用高、宽带服务少、技术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用户对宽带的使用,选择这些原因的用户分别有5%、1.6%和1.3%(如图2-22所示)。

图2-2

2非宽带服务用户不使用宽带服务的主要原因

2、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是否会使用宽带服务

当问及非宽带服务用户在未来一年内是否会使用宽带服务时,一半的被访者表示出乐意尝试的意愿。表示肯定会的人为15.9%,表示可能会的人为34.4%;27.8%的用户不知道/不好说;还有21.9%的用户表示可能不会或者肯定不会(如图2-23所示)。总的来看,我国宽带服务市场的前景比较乐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宽带服务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和宽带上网成本的不断下降,用户对宽带服务的需求也将会日益增加。

图2-23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7

一、存款分析

(一) 各项存款增长回升

2007年9月末,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9.49万亿元, 同比增长16.00%。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8.30万亿元, 同比增长16.84%, 增幅比上季度末高0.85个百分点, 比上月末高0.32个百分点。1~9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4.75万亿元, 同比多增589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增加7621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加2.89万亿元;财政存款增加1.03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5565亿元, 同比多增1693亿元。

2007年9月末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593亿美元, 同比下降0.84%。前3季度外汇各项存款减少22亿美元, 同比多减105亿美元 (上年同期增加83亿美元) 。9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4亿美元, 同比多减36亿美元 (上年同期增加2亿美元) 。 (见图表1)

(二) 存款继续呈现活期化趋势

人民币存款分期限看, 居民和企业更加倾向于活期存款。2007年9月末, 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7.2万亿元, 同比增长6.9%, 增速比上年同期低9.2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7621亿元, 同比少增9710亿元。其中, 居民户活期存款同比少增405亿元, 定期存款同比少增9305亿元。第三季度在连续加息、降低利息税政策及资本市场风险加大的情况下, 居民的储蓄意愿有所回升, 居民户存款比第二季度少下降2130亿元。9月末, 非金融性公司存款余额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24.9%,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9.1个百分点。其中, 企业存款余额15万亿元, 同比增长40%, 比年初增加2.4万亿元, 同比多增1.2万亿元。企业存款中, 活期存款同比多增5098亿元, 定期存款同比多增7147亿元。

二、贷款分析

(一) 贷款增长较快

2007年9月末, 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7.4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 同比多增7656亿元。其中, 人民币贷款余额25.9万亿元, 同比增长17.1%,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3.36万亿元, 同比多增6073亿元;外汇贷款余额2057亿美元, 同比增长27.3%,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9.6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370亿美元, 同比多增252亿美元。分机构看, 各类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普遍多增。 (见图表2)

(二) 居民户贷款增速逐季加快, 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增速有所下降

人民币贷款分部门和期限看, 居民户贷款增速逐季加快, 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有所下降。受部分地区住房价格明显攀升、居民收入预期改善等因素影响, 居民贷款需求有很大提高, 主要是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多增较多。2007年9月末, 居民户贷款同比增长30.4%,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1.8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 同比多增5164亿元。其中, 居民户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6873亿元, 主要是中长期消费性贷款比年初增加5837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增长14.4%, 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比年初增加2.3万亿元, 同比多增909亿元。其中, 票据融资下降较快, 比年初减少14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 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 (见图表3)

单位:亿元, %

单位:亿元

注: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单位:亿元, %

(三)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和制造业, 但投向房地产业和高耗能行业的新增贷款占比有所下降。2007年前三季度, 主要金融机构 (包括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 投向基础设施行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房地产业和制造业的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共计1.1万亿元, 占其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54.3%。但其中投向房地产业和6大主要高耗能行业 (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 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15%和11%, 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2和5.7个百分点。

(四) 贷款利率继续稳步上升

2007年第三季度, 1年 (含) 以内、1~3年 (含) 、3~5年 (含) 和5年以上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50%、7.80%、7.43%、7.16%, 比上季度分别上升了0.41、0.62、0.42、0.28个百分点。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5%, 比上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 下浮利率贷款占比较上季度上升1.74个百分点, 基准利率贷款占比较上季度下降2.48个百分点, 上浮利率贷款占比较上季度上升0.74个百分点。

三、流动性分析

尽管2006年以来央行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多项货币政策措施, 紧缩流动性, 但当前市场资金面仍显宽松, 流动性依然过多。

2007年9月末, 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9.3万亿元, 同比增长18.5%,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4.3万亿元, 同比增长22.1%, 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4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 与企业经营效益较好、资本市场活跃有关。从货币供应量构成看, M1增速较高主要是因为活期存款增速较高;在构成M2的准货币中, 企业定期存款增速较高, 其他存款尤其是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增长迅速, 但居民储蓄存款增速自2006年以来持续回落。流通中现金MO余额2.9万亿元, 同比增长13.0%, 增速比上年同期低2.3个百分点, 2007年前三季度累计现金净投放1958亿元, 同比多投放302亿元。 (见图表4)

单位:亿元, %

四、银行间市场分析

(一)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持续活跃, 交易期限仍以隔夜为主

2007年1~9月, 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持续活跃, 交易量大幅增加, 前9个月同业拆借累计成交63, 684.5亿元, 同比增长364.4%。同业拆借市场月交易量继续快速增长, 9月份, 同业拆借成交13, 214.1亿元, 较上月增加6.5%, 交易品种以1天为主, 1天品种占本月全部拆借交易量的71.2%。 (见图表5)

(二)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2007年9月, 质押式回购利率持续历史高位, 主要原因包括建行、神华、中海油等大盘股密集发行使短期内资金面承受较大压力, 3期特别国债也在9月密集发行, 同时央行在9月先后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此外国庆长假前银行通常需要多留备付资金。综合这些因素, 尽管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事实上并未缓解, 但本月已经出现阶段性资金紧张局面, 导致回购利率飞升。R07D从9月初的2.49%快速上升至9月25日的历史高点7.19%, 并且连续半个月时间持续高于4%的水平。R01D也从9月初的1.832%一路上行至9月26日的3.931%。随着大盘股申购资金的解冻, 9月末R01D和R07D均有所下行, 分别收于1.999%和2.008%, 较9月初分别升高16.7个BP和下跌48.2个BP。9月份, 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60%, 较8月份大幅上升160个基点;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4.75%, 较上月上升238个基点。同样受上述因素影响, 央票发行利率9月发生了小幅上移。3个月期央票月初中标利率2.828%, 月末升至2.909%, 上升8.1BP;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月初中标利率3.307%, 月末中标利率3.435%, 上涨12.8BP。 (见图表6)

五、资金投向中外汇占款持续增长

从金融机构人民币资金运用情况来看, 信贷投放多余的资金主要运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外汇占款, 这表现为央行外汇储备的增长;二是投资于有价证券, 由于我国存款类金融机构不允许投资股票和实业, 所以这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和流向货币市场。2007年三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数据显示, 三季度末金融机构有价证券及投资余额为51, 159.05亿元;外汇占款为12, 5736.15亿元。

第二部分 银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与总负债稳定增长

(一) 总体情况与结构

截至2007年9月末, 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50.62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0.3%。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47.84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9.4%。 (见图表8)

从分结构来看, 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仍占主体, 占比达54.3%, 较三季度末的54.5%略有下降。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比, 分别为13.6%和6.1%。 (见图表9)

(二) 分机构情况

分机构类型看, 2007年三季度末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7.46万亿元, 增长17.0%;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88万亿元, 增长34.6%;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3.09万亿元, 增长27.7%;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18万亿元, 增长19.0%。

2007年三季度末, 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5.89万亿元, 增长16.3%;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6.58万亿元, 增长33.2%;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92万亿元, 增长25.8%;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12.45万亿元, 增长18.2%。 (见图表10、11、12)

单位:亿元

单位:亿元, %

注: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一) 不良贷款率降至6.2%

2007年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了不良贷款余额与比例“双下降”的稳健态势。三季度末, 我国境内商业银行 (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不良贷款余额12, 517.8亿元, 比年初减少3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2%, 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

(二) 不良贷款结构

从不良贷款的结构看, 2007年三季度末, 损失类贷款余额5437.6亿元, 占不良贷款合计的43.4%, 余额比年初增加751.8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4795.7亿元, 占不良贷款合计的38.3%, 余额比年初减少392.8亿元;次级类贷款余额2284.5亿元, 占不良贷款合计的18.3%, 余额比年初减少393.8亿元。 (见图表13)

(三) 分机构不良贷款情况

分机构类型看, 2007年三季度末, 主要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余额11741.8亿元, 比年初增加40.0亿元, 不良贷款率6.6%, 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 0 7 9 8.2亿元, 比年初增加88.2亿元, 不良贷款率7.8%, 比年初下降0.9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43.6亿元, 比年初减少48.3亿元, 不良贷款率2.4%, 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07.2亿元, 比年初减少51.5亿元, 不良贷款率3.7%, 比年初下降1.1个百分点。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5.1亿元, 比年初减少19.2亿元, 不良贷款率4.2%, 比年初下降1.7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8亿元, 比年初减少4.1亿元, 不良贷款率0.5%, 比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 (见图表14)

注: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邮政储汇局、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单位:亿元, %

注: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范围与2006年不同, 因此与2006年数据不可比。

单位:亿元, %

注: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范围与2006年不同, 因此与2006年数据不可比。

第三部分 银行业政策及改革开放动态

一、三季度政策动态

(一) 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分别在2007年7月21日, 8月21日, 9月15日分别三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3.06%分别上调至3.33%、3.60%、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由6.57%上调至6.84%、7.02%、7.2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与此同时,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 每次相应上调0.09、0.09、0.18个百分点。

当前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 房屋销售价格还在上涨, 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控制, 出现与房屋销售价格的叠加及其相互的作用, 也存在着引发价格上涨的风险。利率是资金的价格, 上调贷款利率会增加贷款需求方的资金使用成本, 有利于减少贷款需求, 抑制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 同时, 也有利于抑制贷款和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长。加息可以说是央行对未来价格上行风险作出的前瞻性反应。

(二)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在2007年8月15日和9月25日, 分别将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截至9月, 这是央行第7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连续出台加息和上调存款准金率的紧缩政策, 再次打出调控组合拳, 充分说明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 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意图。这表明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数据持续高企、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局面的担忧, 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思路。

单位:亿元, %

单位:亿元, %

单位:亿元, %

注:1.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2.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范围与2006年不同,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数据与2006年数据不可比。

(三) 央行公布《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2007年7月9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7]第3号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同业拆借管理办法》, 经2007年6月8日第13次行长办公会议通过, 现予公布, 自2007年8月6日起施行。

为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机构对同业拆借市场新需求, 以及配合SHIBOR报价制改革, 央行此番对同业拆借管理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办法》扩大了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范围, 同时放宽了绝大多数金融机构的限额核定标准和同业拆借期限, 简化了期限管理的档次, 适当延长了部分金融机构的最长拆借期限。因此, 《办法》的出台有利于促进资金供给和需求主体多元化, 活跃同业拆借交易, 进而促进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稳定和完善。

(四) 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7年7月24日公布的修订版《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和监督管理将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 这意味着三大政策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被要求保持在8%以上。资本金不足是近年来三大政策性银行面临的共同问题。根据各行年报数据, 截至2006年年底, 国开行资本充足率已逼近8%的“红线”, 由2005年底的9.15%降至2006年底的8.05%, 而同期农发行的资本充足率仅为6.27%。尽管进出口银行在年报中没有披露其资本充足率的数据, 但业内人士指出, 从其业务规模和原有的50亿资本金数据来看, 其资本充足率也处于较低水平。

(五) 存单质押贷款上限不得超过存单本金的90%

银监会2007年7月25日消息, 由银监会颁布的《个人定期存单质押贷款办法》、《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日前出台, 对个人和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做出了详尽规定。都规定存单质押贷款金额上限, 原则上不得超过存单本金的90%。并同时指出, 各行也可以根据存单质押担保的范围合理确定贷款金额, 但存单金额应能覆盖贷款本息。

(六) 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

2007年8月16日消息, 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放宽了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北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 对农村小额贷款的限制。《意见》规定, 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 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贷款额度。原则上, 对农村小额信用贷款额度, 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0万~30万元, 欠发达地区可提高到1万~5万元, 其他地区在此范围内视情况而定;联保贷款额度视借款人实际风险状况, 可在信用贷款额度基础上适度提高。

(七) 银监会发布《银团贷款业务指引》

中国银监会2007年8月17日宣布, 《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已于日前颁布实施, 以有效防范集团客户风险, 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同业合作, 改善金融服务,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公平竞争。我国的银团贷款业务发展较为缓慢, 银行信贷业务主要采用双边贷款方式, 即由一家银行与借款人单独谈判, 银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审批贷款, 并签订一对一的借款合同。相比较而言, 银团贷款作为多边贷款方式, 能有效解决双边贷款方式下存在的多头授信、过度竞争等问题, 改善对项目建设、集团发展的金融服务, 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八) 银监会下发《金融机构间货币经纪和交易行为指引》

为更好地规范金融机构间货币经纪业务和交易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 提高货币经纪和交易的运作效率,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 于2007年8月30日印发了《金融机构间货币经纪和交易行为指引》。引入货币经纪制度, 是我国深化金融对外开放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国外发展经验表明, 货币经纪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很大程度上, 有赖于市场交易各方严格遵守统一规范的交易行为标准。无论是货币经纪发源地的英国, 还是亚洲新兴市场如新加坡、香港, 货币经纪和交易行为准则, 都是不可缺的基础性制度, 也是金融机构参与金融市场交易活动所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我国现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 相关行为标准缺失,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货币经纪服务的效果, 也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九) 加强业界联系共同促进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为构建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交流平台, 提高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监管的有效性, 推动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银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建立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联系机制的通知》, 从多个方面对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联系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要求。建立中国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业界联系机制, 是银监会根据原则导向监管理念对创新监管方式的一种探索。这种机制既有利于监管当局及时了解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衍生产品交易领域的竞争新动向、交易的新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有利于跟踪监测银行业衍生产品业务的潜在风险, 及时更新衍生产品监管政策, 尽可能降低监管的滞后性;也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银监会衍生产品监管政策的理解, 减少被监管机构为规避监管政策所做的博弈,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促使银监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在衍生产品领域建立一种相互的、积极的信任关系, 提高监管有效性, 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发展。

(十) 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

2007年9月27日, 央行、银监会联推商业性房地产信贷新政。通知规定:对已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 (含) 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0%, 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对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空置三年以上的商品房不得作为贷款抵押物;商业用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 期限不得超过10年, 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同档次利率1.1倍。为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授信, 维护金融稳定, 《通知》特别规定了商业银行不得发放“随房价上涨追加贷款”即“个人住房循环授信”等贷款。

此外, 通知还严格限定了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对项目资本金 (所有者权益) 比例达不到35%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 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对空置3年以上的商品房, 商业银行不得接受其作为贷款的抵押物。

另外, 通知严格规范了土地储备贷款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房地产开发企业, 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金的贷款。对政府土地储备机构的贷款应以抵押贷款方式发放, 且贷款额度不得超过所收购土地评估价值的70%, 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

二、改革动态

(一) 各城市商业银行分行纷纷成立

2007年7月9日, 北京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于上海筹建分行。这使得该行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在京津沪三个直辖市设有网点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设立, 使北京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同时在环渤海经济区域和长三角经济区域拥有分支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同时对正在筹谋上市的北京银行而言, 上海分行的开设将有利于提升其品牌形象, 拓展其经营领域, 进而提升其投资价值, 也可为其上市带来一个较好的发行价。

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2007年7月19日正式开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正式施行以后获准筹建的第一家外 (合) 资银行分行, 也是在北京开设的首家合资银行分行。截至2006年末, 厦门国际银行税后股东权益收益率达到16.23%, 税后资产收益率达1.04%, 不良资产率为0.49%, 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银行业的优秀水准和国际银行业的较好水准。该行的中期发展目标是成为一家具备优良国际资信评级的中等规模的上市银行, 并在中高端市场和新兴业务市场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 也将考虑逐步在广州、武汉、重庆等地增设分支机构, 实现银行资源的最佳配置, 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 天津银行北京分行获准开业。2007年9月28日消息, 天津银行北京分行已经筹建完毕, 正式获得北京银监局批准, 将于近期开始对外营业。这是自2000年以来, 全国首家被批准进京设立一级分行的中资金融机构, 也是全国唯一在首都设立一级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

(二) 首家农商行入股农信社战略合作启动

2007年7月11日消息,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与启东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日前正式签订了《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入股启东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框架协议》。这一《框架协议》的签订, 标志着国内首家农商行入股农联社战略合作正式启动, 也拉开了国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引进境内战略投资者的序幕。据悉, 目前江苏省还有7家农商行与8家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就战略入股事宜正在积极商洽之中。上述举措是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探索和创新, 有利于解决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不合理、公司治理不完善的问题, 推动农村信用社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

(三) 股份制银行进行战略重组, 努力实现业务多元化

华夏银行2007年8月29日公告, 其第二大股东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将持有的8.15%华夏银行股权 (计34240万股) 全部转让给国家电网公司, 本次权益变动通过双方协议无偿划转的方式进行。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全资公司。本次股权变动前,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持有华夏银行34240万股股权 (有限售条件流通股) , 占华夏银行总股本8.15%, 变动后不再持有华夏银行股权。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清理处置工作和金融资产管理工作要求, 对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单位持有的部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股权, 划转至国家电网公司总部集中管理, 华夏银行股权划转项目为其中之一。

2007年9月25日, 民生银行和陕国投分别发布公告称, 民生银行拟以现金方式认购陕国投本次非公开发行的A股普通股1.43亿股, 认购价格为16.38元/股, 支付金额约为23.4亿元人民币。增发完成后, 民生持有陕国投不低于25.04%的股份。民生银行此举表明其正在谋求长期发展, 民生银行入股陕国投为其将来成为金融控股集团打下了基础。在双方正式开展合作之后, 民生银行将会注入优质的市场资源。同时, 合作还可以弥补陕国投营业网点少等方面的不足, 陕国投可以充分利用民生银行现有的发行和营销网络开展业务创新。而民生银行则可借助陕国投进而开拓其在陕西乃至西部市场的业务。

此外, 2007年9月27日, 中国银监会批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筹建金融租赁公司。该公司将由交通银行独资发起设立,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 注册地为上海。所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将主要经营电力、电信、船舶、飞机、工程机械等大型设备的租赁业务, 为客户需求提供创新租赁产品和优质服务。目前, 该公司的各项筹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四) 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家私人银行亮相

2007年8月6日, 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 成为国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 是个人金融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 招商银行将为这些客户提供私密、专享、创新、高贵的私人银行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更强调高级的投资顾问性, 站在客户个人的立场上, 根据客户所拥有的个人金融资产和金融需要设计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而非单一的金融产品, 或金融产品的简单堆积。在以往的财富管理中, 客户只能购买银行提供的标准产品, 进行标准产品的投资组合。在私人银行业务中, 则会为客户单独制作金融产品, 如专属的信托产品等个性化产品。

(五) 国家开发银行参股英国巴克莱银行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巴克莱银行2007年7月23日正式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备忘录。此次合作是国开行应巴克莱银行之邀, 对其进行投资入股并参与收购荷兰银行。根据战略合作备忘录, 双方将进行全面合作, 巴克莱银行将向国开行转让管理经验和技术, 提供人员培训。国开行支持巴克莱银行的全球发展战略, 支持其打造成多样化、全方位的全球领先银行。国开行这笔金融投资是从自身的战略、商业和财务考虑的, 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决定和市场行为, 是国开行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改革进程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巴克莱银行是欧洲的大型跨国银行, 此次合作是建立在双方过去良好合作的基础上, 是双方新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开始。

三、开放动态

(一) 外资银行首次在中国推出转加按揭贷款

花旗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2007年7月12日宣布推出一款新的房贷产品, 花旗转加按揭贷款, 该产品是外资银行面向国内居民推出的首个同类产品。通过花旗转加按揭贷款, 客户可以将在其他银行的现有住房按揭非人民币贷款, 转到花旗银行以获得更优惠的利率。如果客户现有的房贷为人民币贷款, 则可申请延长贷款期限, 最长可达25年, 减少每月还款压力。

(二) 外资银行首推个人消费信贷产品

2007年7月4日消息, 渣打银行日前宣布推出首款无担保、无抵押个人信贷产品——“现贷派”。这是渣打银行改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后在内地个人信贷市场中迈出的第一步。这款产品也成为外资银行推出的第一款针对个人生活消费的信贷产品。

(三) 渣打上海私人银行开业

渣打银行 (中国) 2007年9月13日宣布, 正式在上海地区启动私人银行业务。这是渣打私人银行继2007年6月在北京开业后又一重要战略部署。渣打私人银行业务将专注于流动性金融资产高于100万美元 (或等值800万元人民币) 高额净资产的私人客户群体。它是渣打现有银行业务的一个伸延——利用与全球各类知名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合作资源,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创新的产品。渣打私人银行开放性架构模式的投资概念可以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定制符合他们个人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四) 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增加

荷兰银行 (中国) 有限公司于2007年7月3日正式成立, 总部设于上海, 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这是第三批完成本地法人注册的外资银行。据上周末上海金融办人士透露, 近期将有4家外资银行完成本地注册并开业。依据荷银计划, 未来5年内, 中国业务的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3倍。荷银大中华区主席邱致中表示, “这包括荷银中国的营业额、市场占有率等。”此外, 荷银计划在未来2、3个月内新增3个梵高贵宾理财中心, 在2008年底前把营业网点增加到20余家。德意志银行表示已获得中国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 将筹建本地法人银行, 总部设在北京。而在此前, 摩根大通已于2007年7月23日获得银监部门的最终批准, 成为首家在北京注册成立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汇丰获准在中国筹建村镇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2007年8月9日宣布, 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 筹建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 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

此外, 苏格兰皇家银行设北京分行。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8月22日宣布其北京分行正式开业, 该分行将进一步增强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同主要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 并且加强该行在中国地区的影响力。

第四部分 银行业展望及主要银行效益分析

一、2007年银行业展望

(一) 主要政策走势总体仍将适度偏紧, 金融改革将获进一步推进

当前, 我国货币政策总的走势是稳健偏紧, 今后央行仍将进一步加强改进金融宏观调控, 努力保持币值稳定;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继续实施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采取综合措施, 完善和创新政策工具;适当加大调控力度, 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融创新仍将是银行业的主线之一, 监管层将在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两方面齐头并进, 不断改进金融创新的市场机制和环境, 鼓励银行进行多样化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业务创新。同时, 我国金融企业改制上市的浪潮将由聚焦银行扩展到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整个金融领域。由此使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 混业经营进程加快

国家将加快推进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进程, 利率、汇率以及债券市场改革也将加快, 上市银行将面临多种发展机遇, 随着商业银行向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保险等业务领域的渗透, 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人民币理财、债券投资等创新产品将会加速推出, 而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及利润贡献率将会加大, 银行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轨道。

(三) 宏观调控的累加效应将逐步显现

尽管历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从单次来看甚微, 但随着2008年的临近和央行数次调控, 宏观政策数次微调的累积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如果整体宏观经济过热的形势不能有效缓解, 当准备金利率高达15%以上或者贷款利率继续上调, 宏观调控, 对银行资产质量和规模增速的不利影响将可能出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特别是对非上市的中小银行流动性带来较大的紧缩压力, 进而可能会逐步影响其信贷投放的增长。

二、股份制银行效益分析

(一) 华夏银行

华夏银行2007年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6.32亿元, 同比增长19.58%, 每股收益0.39元, 同比增长25%。其中, 第三季度贡献的净利润为6.22亿元。截至三季度末, 华夏银行总资产为5296.19亿元, 较上年年底的4449.4亿元增加了19.03%;

该银行每股净资产为3.01元, 较上年年底的2.77元, 增加8.66%。2007年1~9月, 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79.31亿, 同比增长49.26%, 占全部营业净收入的比重约为95.2%。这显示贷款业务和资金业务依然是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与此同时, 受惠于资本市场的火爆, 华夏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亦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数据显示, 2007年前三季度, 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47亿元, 同比增长54.63%。不过, 这一数据与其他银行相比, 无论就绝对规模还是增速仍嫌较低。

值得注意的是, 2007年以来该行采取了比较谨慎的风险管理措施, 加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力度。资产减值损失1~9月份达到29.12亿元, 同比增加了74.97%。与此同时, 公司的所得税费用增加比例较高, 前三季度, 华夏银行共计为此支出了10.43亿, 同比增长61.41%,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当期的利润增速。 (见图表15)

(二) 浦东发展银行

截止2007年三季度末, 浦发银行实现净利润392, 310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9.80%;每股净资产6.29元;每股收益0.90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5.00;净资产收益率14.31%。该行不良率为1.61%, 比年初下降21个BP;拨备计提增长为负, 但拨备覆盖率高达175.36%, 比年初提高了23.90%。 (见图表16)

(三) 招商银行

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末, 招商银行发布实现营业收入106.8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76.67%;营业利润61.05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94.86%;净利润38.5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28.09%;每股净资产4.28元;每股收益0.26元;净资产收益率6.12%。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股市活跃带动同业存款、信用卡等发展, 衍生品发展迅速。 (见图表17)

单位:千元, %

单位:千元

(四) 民生银行

2007年前三季度, 民生银行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零售、贸易金融、资产托管、信用卡等业务均出现高速发展势头。同时, 风险管理不断加强, 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均比年初进一步降低, 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截至2007年9月30日, 该行资产总额达9446亿元, 存款总额6872.64亿元, 贷款总额5564.90亿元, 净利润43.12亿元, 比上年增加70.44%, 基本每股收益0.33元。 (见图表18)

(五) 兴业银行

2007年前三季度兴业银行基本每股收益达到1.23元, 净利润达到60.24亿元, 净资产收益率16.28%。三季度末, 兴业银行的总资产达到8576.15亿元, 和2006年年末相比增加38.89%, 每股净资产从2006年年末的4.19元增加到7.40元。2007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为23.81亿元, 每股收益0.48元, 净资产收益率6.41%。 (见图表19)

(六) 交通银行

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 交通银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22, 242.02亿元, 比年初增长29.35%;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44.86亿元, 同比增长60.65%, 如剔除一次性所得税因素的影响, 同比增长75.27%;资产回报率 (年度化) 为0.87%, 股东权益报酬率 (年度化) 为15.40%, 分别比上年上升0.16个百分点和1.83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14.36%, 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2%;减值贷款比率为2.07%, 比年初下降0.46个百分点;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由上年末的72.83%上升至92.94%, 如果考虑已计提的一般及法定准备金人民币106.36亿元, 减值贷款拨备覆盖率已达到139.22%, 比上年末提高47.53个百分点。 (见图表20)

单位:百万元

单位:千元

单位:千元

三、城市商业银行效益

(一) 北京银行

截至2007年9月末, 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24.36亿元。其中,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1.17亿元, 与2006年同期相比多增47.01%。截至2007年9月末, 该行总资产突破了3000亿元大关, 迈入国际性中型银行之列, 为3067.53亿元, 比上年度期末多增12.38%, 每股净资产4.20元, 比上年度期末多增114.29%;每股收益为0.48元, 净资产收益率9.32%。

(二) 南京银行

2007年三季度, 南京银行实现净利润2.97亿元, 占前三季度净利润的46%, 至三季度末, 南京银行每股收益为0.48元。截至2007年9月末, 南京银行吸收存款余额为524.43亿元, 比年初增长1 9.5 8%, 发放贷款和垫款项余额为297.43亿元, 比年初增长19.80%。

单位:百万元

单位:百万元

单位:百万元

单位:百万元

四、农业银行效益

2007年前三季度, 中国农业银行财务目标完成良好, 实现经营利润705.68亿元, 同比增长65.76%, 完成计划的100.24%。前三个季度, 农行中间业务收入得到了长足发展, 通过构建中间业务系统管理组织体系, 重建中间业务价格体系, 强化资本市场服务能力, 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增幅达六成, 比2006年同期提高14.7个百分点。

五、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在第三季度延续了上半年迅猛的增长势头, 盈利能力再度大幅攀升, 2007年前9个月实现税后利润641亿元, 比2006年全年多142亿, 同比增长66.0%, 实现税后利润639亿元, 比2006年全年多146亿元, 同比增长65.5%。远远超过其在2003年至2006年连续四年30.2%的复合增长率。信贷业务收入稳定、收益结构有效调整、负债成本控制良好、中间业务增长强劲是其前三季度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 工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下降, 不良贷款率由2006年底的3.79%下降至2007年三季度末的3.06%, 拨备覆盖率则由70.56%上升至88.12%, 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 (见图表21)

六、中国银行

2007年前三季度, 中国银行实现营业利润人民币749.76亿元, 同比增长37.01%。股东应享税后利润为人民币454.74亿元, 同比大幅上升40.10%。若剔除第一季度一次性税务调整因素的影响, 股东应享税后利润实际跃增52.97%。截至2007年9月30日, 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60, 155.82亿元, 较上年底增长12.91%。负债总额和股东应享权益总额分别较上年底增长13.33%和8.66%, 达人民币55, 698.13亿元和4, 160.83亿元。其中, 客户贷款净额增长17.28%, 至人民币27, 417.43亿元, 客户存款增长6.31%, 至人民币43, 492.32亿元。前三季度内, 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2.72%, 达人民币267.18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19.46%。 (见图表22)

七、建设银行

截至2007年9月底, 建行实现净利润571.01亿元, 利息净收入1393亿元,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9.26亿元。其中, 第三季度这些指标分别为228.46亿元、500.87亿元和102.66亿元, 非利息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07年9月底, 建行总资产64, 060.41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9, 575.30亿元, 增长17.57%;总负债60, 161.19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8, 978.12亿元, 增长17.54%。不良贷款率为2.83%, 拨备覆盖率为97.01%。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60%, 资本充足率为12.53%。 (见图表23)

八、国家开发银行

2007中国网络游戏调查报告 篇8

1.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本地门户日趋成熟

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较2006年增长33.8%,预计2008年较2007年增长率将达34.1%。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地区分布中,广东用户比例最高,广东互联网用户占全国互联网用户比例为13.1%。

互联网用户的分布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多;二是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较多。互联网应用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普及,但是西北、西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入互联网、应用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和比例依然不足,数字鸿沟问题依然严峻。

2007年本地门户市场营收规模为6.1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5亿元人民币增长22%。互联网从综合向细分、从全国性市场向地方性市场的快速扩展,以及本地互联网生活与消费群、网络商圈的日益成熟,将促动本地门户不可避免的崛起。从2007年前后开始,本地门户、本地生活资讯服务网站将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预计2008年地方门户营收规模将达7.9亿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29.5%,2009年有望超过10.3亿元人民币。

2.2007年综合门户市场规模达到123.5亿元

2007年中国互联网综合门户市场保持健康增长,市场规模达到123.5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22.3%。受2008年奥运、网络游戏、社区发展等有利因素促动,2008年中国互联网综合门户服务市场增长速度将有所提高,预计年增长率31.1%,市场规模将达161.9亿元。

2007年第一阵营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四者占中国综合门户企业营收额之比例为76%,市场营收的集中度CR4(前4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达76%,市场集中度属于“非常高”。

门户传统内容矩阵服务营收主要来源于广告,而2007年中国综合门户企业收入非广告比例为72.8%,远高于广告收入比例(27.2%),收入多元化导致门户竞争差异化、市场加剧。

新浪和搜狐处于广告收入高而非广告收入相对较低的阵营,腾讯和网易处于广告收入低而非广告收入高的阵营。未来1~2年,两个阵营之间的互相渗透、深度竞争将加剧。

3.2008年综合门户服务市场趋向

趋向一:传统基于内容资讯服务矩阵的门户模式逐步演变为价值链超长的复杂系统,受技术创新、服务聚合力不足、市场分流等因素影响,用户聚合速度和市场规模增长速度逐步放慢。综合门户在与Web2.0、互联网其他核心应用的深度融合中获得蜕变与新生。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karketing.cn。

趋向二:促动“受众”向“用户”转变,门户从一站式的以资讯互动为中心的网站服务向一体化的完全以用户行为、需求、体验为中心的整合网络服务系统的转变。

用户原创内容在综合门户内容资讯中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既改变了门户的资讯服务方式,也正在深度改变用户对门户资讯、内容的阅读方式,以及用户与门户之间的参与、互动方式。博客等Web2.0服务、视频等应用对于2008年门户内容和流量,用户的贡献度将超过门户自身编辑制作内容的贡献度。

趋向三:从广泛注意力的售卖转向底层技术、内容、受众的深度整合,实现精准售卖。

门户广告售卖模式2008年将开始有明显变化。依托联盟等广告渠道系统,门户在自身系统之内实现集中采购、分布投放、效果聚合,以此应对市场的分流、竞争。与广告的分发相并行的将可能有另外一种门户扩张轨迹——内容分发,内容从中心平台分散到各个合作平台。2008年,我们甚至将有可能看到两种“分散”结合在一起,导致综合门户市场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发生。

趋向四:各综合门户差异化趋向加剧,继即时通讯之后,电子邮箱的用户锁定效应及价值将开始显现。除了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电子邮箱、广告联盟、互动社区、即时通讯将是2008年门户之间竞争形成分差的关键所在。

趋向五:奥运经济将促进主流门户广告收入、用户规模、流量规模大幅度提升,也将改写门户市场竞争格局。

不同奥运联盟背后的门户图谋2008年将逐一兑现,央视国际等网络奥运实质上的主导者将是市场最大赢家。

4.首次对用户访问网站时长进行调研

2007年中国互联网人均月访问网站时长达716分钟(合11.9小时)。而在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人均月网站访问时长中,以24小时以下比例最多。

5.体育网站

2007年中国体育网站市场营收规模达4.7亿元,由于奥运会的推动,预计2008年中国体育网站市场营收规模将达9.8亿元,增长率达到109%。

2007年体育网站总体竞争格局可分为四大阵营,总体呈现门户派与垂直派相互博弈,而门户派遥遥领先的格局,尤其是在奥运报道战略中,门户派以绝对的技术、资源等优势领先,具体表现为:

第一阵营由门户派系的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组成,市场领导者。

第二阵营由包括新传宽频、华奥星空等领先的专业体育网站组成,市场挑战者。第二阵营往第一阵营发展仍需较大努力。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karketing.cn。

第三阵营由综合门户市场第二、第三梯队网站的体育频道、第一梯队的地方门户体育频道、针对体育爱好者的资讯类专业网站、体彩类网站组成,市场参与者。

第四阵营为市场的补缺者,由第二、第三梯队的地方门户体育频道、中小体育爱好者资讯类网站等组成。

6.财经网站

2007年的牛市对财经类网站营收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底财经类网站市场规模达到9.2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58.6%。预计2008年财经类网站市场规模将达到13.1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42.4%,2009年将达18.4亿元人民币。

2007年借助牛市崛起,财经类网站价值得到最大体现,财经网站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专业的财经网站(如东方财富网、和讯网和金融界等较专业的财经网站)和各大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如搜狐、新浪、网易等的财经频道)。

7.电子商务

1)B2B市场分析

2006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9957亿元人民币,2007年增长率高达25.5%,交易规模达到12500亿元人民币。能源、化工、制造、流通等领域大型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深入介入,是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的核心动力。预计未来两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2008年将达到约16200亿元人民币,2009年交易规模有望达21300亿元人民币。

2)C2C市场分析

2007年我国各C2C电子商务网站交易规模为410.4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90%。C2C模式一直是我国网上购物的主要形式,预计未来两年我国C2C电子商务网站的总营收规模将继续迅速增加。2008年C2C电子商务网站交易规模将达到678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65.2%,2009年交易规模将达到约1023亿元人民币。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www.vkarketing.cn。

3)B2C市场分析

上一篇:地理老师学期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大本科物流管理形考册题目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