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2024-10-31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精选12篇)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1

21世纪是绿色世纪。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 是一种适度节制并以保护生态环境平衡为目的的消费模式, 以其安全性、持续性、适度性成为21世纪全球消费的呼声。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 建立绿色消费模式已刻不容缓。但是, 现实中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却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阻力, 进度缓慢。

一、我国发展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 消费者消费水平参差不齐

绿色产品作为一种无污染、质量好并有利于健康的消费品, 其价格要比普通产品高出很多。作为高消费产品的绿色产品, 相应的也对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要求较高。但是目前, 我国整体收入水平还处于较低或中等阶段。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高收入地区或群体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但还有部分地区或群体的收入水平却仅仅停留在维持温饱的水平。消费者消费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就成为了绿色消费模式在短时间内不能在我国全面发展和建立起来的重要因素。

(二)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概念

绿色消费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消费, 要求消费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责任感。但总体而言我国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还处在较低阶段,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的概念, 从行为和意识上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一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和习惯, 使“反绿色消费”还占据较大的市场空间。例如为获得“绿色天然”的产品肆意破坏自然环境;追求奢侈豪华、热衷攀比, 从而刺激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

(三) 绿色产品消费市场鱼龙混杂

绿色产品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认证机构严格审查才能进入市场。但是现实中, 一些不良企业和商家看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需求和信赖, 在产品宣传中假冒绿色产品, 谎报绿色指标。使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失去信心。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为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 以地方政府名义擅自给产品贴上“绿色”标签。使消费者很难辨别其所消费的产品是否是真的“绿色”产品。从而造成了绿色产品消费市场的鱼龙混杂, 制约了绿色消费的实现。

二、发展绿色消费的对策

传统的消费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耗竭型的消费模式,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推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绿色消费模式刻不容缓。

(一) 建立完善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由于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的缺失, 使得相关产品没有统一的绿色检疫标准和认证机制, 导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混入绿色产品市场, 造成市场混乱, 从而使一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失去信心。同时, 由于政策监管上的缺失, 我国绿色产品消费市场鱼龙混杂, 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绿色产品种类少质量差的问题很难满足人们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所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刻不容缓。例如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 增加生态税、绿色税。从而引导企业向低耗能、低污染、高产能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

(二) 发挥政府主导力加强政府监管

在绿色消费模式的建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力。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增加、鼓励和扶持绿色投资, 不再为追求经济发展而盲目破坏生态环境, 把绿色GDP的发展纳入政府工作绩效的考核。严格执行相关的环保法规, 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对高污染企业绝不姑息、坚决取缔, 并严格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同时把政府宣传和学校教育相结合, 为绿色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 建立健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概念

消费者缺乏绿色消费概念是阻碍我国绿色消费发展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没有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感都相对薄弱, 一些消费者还受到消费水平的先天限制和消费习惯的固化。要建立健全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概念, 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宣传使绿色消费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 从产品生产入手建立绿色产品生产线。

总之, 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不可逆的消费趋势, 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同时要了解绿色消费的普及不是哪个部门、哪个群体和个人的责任, 它需要我们社会全员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摘要:绿色消费是一种满足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战略的全面推进, 绿色消费作为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日益成为我国国民消费的共同追求。但是绿色消费在我国的发展确十分缓慢, 困难重重。

关键词:绿色消费,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沈根荣.绿色营销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刘长生, 简玉峰.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J].商业研究, 2003.

[3]尹世杰.需要消费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3.

[4]俞海山.可持续消费模式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5]尹世杰, 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 (修订本) [M].经济科学出版社.

[6]杨家栋, 秦兴方.可持续消费引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2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1.选题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据相关统计,2017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服务业生产总值的11.4%。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约230万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可见,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然而,现代物流业在促进整个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环境问题,如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带来经济发展的社会总成本升高,能源消耗过度及其高排放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害日益显现,并已影响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

绿色物流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物流通过利用先进物流管理理念和物流技术,集约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绿色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需求,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三者统一的重要选择。当前,绿色物流理论研究正方兴未艾,现代物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中的诸多政策实践难题亟待破解。

研究意义: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未来研究应当坚持绿色发展国家战略引领,明确现代物流业向绿色物流业发展转型和区域绿色发展的目标。本文通过梳理绿色物流促进绿色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与不足,找到当前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来促进企业绿色物流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政策创新引导价值。

2.研究基础和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基础:

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主要以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发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进行搜索,发现西方国家绿色物流的实践探索较早,其理论和政策研究也较为成熟,以此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企业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代冬芳,俞会新.绿色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价格月刊,2016(10):04-06.[2]

薛楠.我国绿色物流跨域协作机制:缺失与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4(04):07-08.[3]

孙秀梅,辛广茜.绿色物流的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10):11-12.[4]

翁心刚,姜旭.日本绿色物流发展的状况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1(01):13-15.[5]

章竟,妆宜红.绿色物流[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6]

蒋国平.尤大鹏.发达国家发展绿色物流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生态经济,2008(04):22-23.[7]

张京敏.何明珂.供应商管理库存对供应链收益的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10):32-33.[8]

曹柬.绿色供应链核心企业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9:55-58.[9]

刘荣港.绿色物流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山东:济南大学,2011:67-78.[10]

邓良.后危机时代发展绿色物流产业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基于合作创新博弈论的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1):67-72.[11]

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J].中国流通济,2004

(3):12.[12]

董骁,冯肃伟.论循环经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0-27.[13]

胡鞍刚.中国创新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4-50.[14]

张哲强.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25-34.[15]

芮明杰.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中国选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4-10.3.主要研究内容

(1)国内外研究综述:

绿色物流作为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观现有文献,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物流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绿色物流定义和绿色物流发展的实践探索等方面。

1.1国外研究现状

在对绿色物流概念方面,Muller(1991)指出,环境问题将改变物流管理方式,环境问题不是短期产生和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此后,有关物流领域环境问题的文章逐渐出现在主流的商业刊物上,但鲜有学术性刊物发表此类文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物流领域的环境问题开始真正受到学术界的重视,《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发行了一册名为“物流领域的环境问题”的专刊,Mur⁃phy

等(1996)指出循环包装是物流绿色化的一种好方式。至此,“绿色物流”这一新概念才被明确提出。国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称谓不尽相同,有的学者将其称为“生态物流”(Ecological

Logistics),有的称为“环境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也有的叫做“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依此,国内大部分学术界基本统一称为“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而不对

其另外称呼。随后,不同学者和组织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给出了不同的绿色物流的概念定义,例如,H.J.Wu和S.Dunn(1995)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RLEC)认为绿色物流就是对生态环境产生最小影响的物流过程。与传统物流相比,绿色物流更关注保护生态环境。Rodrigue等(2001)认为,绿色物流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物流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的。此外,Bjorn和Palle(2006)提出,绿色物流就是对前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和逆向物流的生态管理。

在国家绿色物流发展的实践探索方面,欧洲是较早践行绿色物流的地区之一。为了发展绿色物流,提高物流活动中的资源利用率,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欧洲国家采取了系列举措,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一是发展逆向物流。欧洲国家非常重视产品的回收利用,通过出台《标准回收法》,对多个产业的产品(如电池、家电、IT产品等)回收进行了明确规定。2002年,德国政府还出台了《旧汽车法》,对报废汽车及汽车回收流程进行了明文规定。二是倡导绿色包装。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绿色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为了发展绿色物流,美国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大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诞生于1996年,其实质就是通过采用环保理念设计和优化物流,从而达到环境友好的目的。绿色供应链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分销、绿色消费、废弃物回收等环节。二是大力推广绿色包装。早在20世纪60年,美国民众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促使一些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规范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法律法规;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近一半的州政府出台了不允许国民使用难以降解包装袋的相关法律,有36个州政府达成环保共识,出台了关于环境标识的法律制度,此举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大促进了美国物流的绿色化。

1.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对绿色物流定义方面,张京敏等(2008)认为,绿色物流是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其宗旨就是使物流作业更为环保以及节约资源,属于绿色供应链。谢泗薪和王文峰(2010)提出,绿色物流就是在物流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环境资源管理理念和绿色物流技术,实现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最终形成一种促使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王长琼(2011)认为“绿色物流”旨在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环境管理的理念,对物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控制、管理,最终达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减少的目的。她还认为,绿色物流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从终极目标来看,绿色物流最终是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从行为主体看,绿色物流涉及的主体众多,包括供应链上的全体成员、政府和物流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从活动范围看,绿色物流涵盖了产品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从理论基础看,绿色物流吸收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等诸多理论精髓。

在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上对绿色物流的理解和认知不足,绿色发展理念淡薄。一些企业认为,绿色物流仅是一种环保理念,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减少企业经济收益。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发展绿色物流是政府的责任,跟企业无关(孙秀梅等,2007;杨国川,2010;董葆茗,2011;刘丽娜,2016);二是绿色物流政策法规和行业制度滞后,管理体制和政策不健全,缺少宏观层面的引导机制(杨国川,2010;薛楠,2014;刘丽娜,2016)。当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明确,政府物流管理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导致绿色物流发展成本较高;三是绿色物流发展所需的高新技术和装备落后(孙秀梅等,2007;杨国川,2010;董葆茗,2011;薛楠,2014;刘丽娜,2016;代冬芳等,2016)。我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低、物流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落后,包装废弃物利用率和物流配送效率低;四是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孙秀梅等,2007;杨国川,2010;刘丽娜,2016)。我国各方面对物流研究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很多物流管理工作者没有经过专业学习,这从根本上影响绿色物流的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通过以上系统梳理和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实践探索较早,发达国家的理论和政策研究也因此较为成熟。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绿色物流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理论和政策研究两个方面均有进展,还有部分学者运用博弈论、实证研究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问题进行的有深度的实证研究。但从整体上看,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现代物流绿色发展理论和政策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理论指导和前导性研究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价值大打折扣,研究难以产生实质性突破。

(2)主要内容: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进行,第一章是绪论,分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进行;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基础,分为绿色物流的含义、特点、发展历程;第三章是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第四章是针对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提出的改进措施;第五章是总结。

框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绿色物流的含义

(二)绿色物流的特点

(三)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二)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相关绿色物流宏观调控欠缺

(2)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3)企业缺乏专业人才

四、发展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措施

(一)国家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

(二)加大投入现代物流基础设施

(三)企业加大物流先进技术的应用

(四)企业加强人才引进

五、结论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的支撑。

(2)描述性研究法。首先通过对绿色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中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技术路线:

首先,通过搜集整理关于我国企业绿色物流的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程度及状况,做好基础研究的准备;其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熟悉中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第三,明确好论文的框架,撰写开题报告;最后,行成初稿,反复修改,定稿。

5.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

第1周——毕业设计题目开题,提交开题报告;

第2-3周——毕业设计资料收集,明确论题思路,接受中期检查;

第4-7周——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审查;

第8-9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获得删改意见,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

第10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以规定格式出稿;

第11周——论文二次纠错审阅,以规定格式提交;

第12周——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学部(系、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二级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俄罗斯的绿色经济:问题与前景 篇3

绿色经济主要的特点是: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加;减少污染;低碳排放;防止生态系统设施与生物多样化的缺失;增加就业与收入。

这里绿色经济被看成是与全球气候改变的一场斗争,是摆脱金融经济危机后未来的方向。绿色经济增长的首要特点是能源效率根本地提高。由此,“低碳经济”这一概念开始普遍使用。绿色经济的概念没有替代持续发展的概念。但是现在不得不承认,很多领域的持续性成果都取决于绿色经济。

因此,我们应动员并重建全球经济以增加对净化工艺技术和自然基础设施的投资,推动经济生态化,防止全球气候改变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要实现新绿色方针,依靠对再生载能体投资为生产电能而使用的非再生资源要降到最小值,同时必须节能。

对俄罗斯来说,“绿色经济”本身是新的概念,实际上还没有在官方文件中使用。然而,俄罗斯近十到二十年国家制定的目标主要还是转向绿色经济的。这在资源使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政策中都有所体现。如,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主要文件中及俄罗斯联邦总统、总理的发言中均提到现阶段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脱离经济原料模式,而这一任务是绿色经济概念中的中心任务。

绿色经济的社会生态目标总的来说已写入俄罗斯2008年到2020年前国家社会生态发展的长期规划中,绿色经济的最主要目标是提高能源效率,这也是对俄罗斯来说首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已纳入2010年制定的到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及2008年颁布的“关于提高能源及生态效率”的俄联邦总统令,同时还纳入2009年制定的能源效率法律中。绿色经济的长期规划中优先发展的资源有:1)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这在2030年之前的能源发展战略中有所提到;2)水资源——已纳入2010年制定的2020年之前俄联邦水发展战略;3)土地资源——已纳入2012年制定的2013-2020年间国家发展农业、调整农业产品、原料及食品市场的规划中。

从90年代开始,俄罗斯就已经很积极地制定生态立法与战略发展文件。除了上述提及的公文之外,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1996年颁布的“关于俄联邦持续发展转向规划”的俄联邦总统令;2002年发布的俄联邦生态学说等等。2002年还确立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新联邦法。不久前刚刚通过了水法典和森林法典。近期还即将通过关于改进作为现代化技术结构改善与生态经济基础的可行性技术的相关法令。

俄罗斯为转向绿色经济提供了大量良好的资源——人力、物质、技术工艺及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是俄罗斯国家财富重要组成部分。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俄罗斯国家财富结构中的自然资产份额约占70%,而人力资源约占20%,设备资源约占10%。

俄罗斯巨大的自然资源潜能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的地下资源占全世界储量相当大的份额,包含各种矿产:燃料动力资源(石油、天然气、铀、煤);黑色金属(铁矿、锰矿、钛矿、铬矿);有色金属与稀有金属(镍、铜、铅、锌、锡、铝、铝土矿等);合金金属(钼、钨、钽、铌、锆、钒);金刚石和贵金属(金、假铂等);非金属矿产(磷灰石、磷灰岩、钾盐、萤石晶石等);还有宝石等等。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在世界也占领先地位。淡水、森林资源的巨大储量、未被经济活动动用的生态系统、大量的生物多样化,这些都构成了俄罗斯绝大部分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自然资源在全球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对发展世界经济来说是自然储藏室;另一方面,大部分资源都是未被经济活动破坏的,大规模对其进行加工、将未开垦的资源纳入经济运营,这一切都对全球经济平衡造成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土地资源。国家占地面积共17亿公顷(相当于1,700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中最宝贵的部分就是农业用地,共占地2.2亿公顷(也就是22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农用地在面积上仅次于超过国土总面积一半的森林覆盖面积。沼泽地占总面积的13%,居民和工业用的人工改造集约用地约占总面积的2%。

俄罗斯领土的大部分没有进行经济活动约占60-65%,这使这部分土地在调整全球生态环境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使用土地资源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农用地被破坏。事实上,俄罗斯的所有地区都存在土地状况变差的情况。土壤侵蚀、通货紧缩、沼泽化、土壤盐渍化、沙漠化、全球气候变暖、农用地上灌木及小林地区滋长,以及其他导致农用地肥力丧失和因经济运营而造成的改变情况都在加剧发展。

俄罗斯属于有丰富水资源保障的国家。俄罗斯多年平均的再生水资源占全世界水流量的10%,每年4300立方千米。俄罗斯水资源的基础是河流水量,河流总长度约为800万公里,河流的主要流域都流经俄罗斯领土,仅有5%流域流经其他毗邻国家。

在利用水资源的时候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水在俄罗斯领土分布不均衡。在已开发的俄罗斯欧洲部分集中了超过70%的生产能力,却仅有不到10%的水资源。

近几年来自然资源的引水量为70-80立方千米或者大约是再生水资源的2%,河流流域的引水量达到50%或更多。俄罗斯用于运输的水流失量达到每年8立方千米。由于技术水平低、土壤改良系统和水利建筑工程的大量损耗每年超过4.8立方千米的水量。由于集中给水系统技术方面的不合格状况每年大约有3立方千米或者超出注入自来水网总水量的20%的损耗。俄罗斯联邦每年有约17立方千米的污水产生,污水主要来源于住宅与公共事业、工业及农业系统,它们排放超过90%的污水。

俄罗斯的森林供应居全世界第一位,拥有超过世界林地和木材储量的20%。从经济和环保的意义出发,从森林管理角度来看,森林分为三类。第一类森林是有防护性、水源性和消遣性功能。这部分森林仅占森林总面积的22%,这类森林不会用于开采使用。第二类森林(约占森林总量的6%)由于前些年砍伐过度,已不具备很大的开采价值。通常这类森林分布在居民高度密集地区和地上交通要道,以及亟待恢复森林资源的地区和靠近工业中心的地区,主要是要保护这类森林。这类森林在不破坏其再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大量开采。第三类森林实际上占总量的72%。这是用于经济发展和开发储备木材原料的主要来源。

nlc202309051836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木材储量超过830亿立方米,其中包括超过50%的成熟木材与过熟木材。木材总储量中占75%的是针叶树种。木材储备在俄罗斯领土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供应木材的地区在东西伯利亚、远东和西西伯利亚经济区,占总储量超过70%。俄罗斯的地下资源包含了世界上碳氢化合物能源的大部分储量:石油的13%,天然气的34%,煤的12%。俄罗斯国家巨大的自然资源潜力取决于各种资源开采的复杂性、为将资源投放经济运营而必须进行的大量投资以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与此同时,可盈利的资源在逐渐耗尽。对俄罗斯来说,近20-30年来石油资源匮乏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可盈利的可开采的矿物储备正在耗尽。伏尔加-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矿物储备也在耗尽,首先就是石油和天然气。为实行绿色经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划分出十个首先必须投资的部分。即,农业,房屋的供暖与照明,能源供应,渔业,林业,工业,旅游业,交通运输,废料,水和动力。

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来说,最关键的是优先转变动力能源部分的发展。它的发展会对俄罗斯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耗尽和处女地的变质有重要的改善作用。向绿色经济转向的主要方向是农业的生态化。现在俄罗斯是世界农业产品最大的生产者之一。俄罗斯能够从农业转向中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农业转向应该基于从传统集约型农业生产向生态化转换。这种转向的合理性在世界三大主导机构都有提到。就是联合国世界粮食与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保健机构和世界银行。这些组织经过多年的研究比较了生态土地使用和传统土地使用(2009)。研究的结论形成了决议案,决议案中强调生态农业能促进人类群体的健康化,解决生态问题,消除粮食危机。

现在正在研究一系列为提高住房能源效率的促进机制,并已对能源效率有所要求,甚至制定了房屋动力能源费用的定额指标。使用这些机制应该能够废除能源在建设与改造房屋时候的不合理使用。为发展能源效率,还要求实施节省能源的措施,为房屋修理提供经济支持必须履行的条件。

绿色经济增长的首要特点就是能源效率的合理提高。能量的大量储备和损失问题在2008年俄联邦总统令,至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世界银行、麦肯锡公司、俄罗斯动力有效利用中心近期的研究中均已强调过。俄罗斯借助很普通的技术工艺就可以节省几乎一半所使用的能源。

能源效率技术工艺必须要在电能的产生和运送、热能的运送、住宅与公共事业效率、工业及绿色动力领域发展。

渔业资源稳定繁殖的最大威胁就是由于捕鱼与经济活动的大范围扩展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在全球,而且在地方都是如此)。国家方针指出,要以各种生物水资源的有价工艺形式增加天然水塘和人工水塘的原料基地。

长远发展方向中应当指出的是发展捕鱼业材料技术基地,发展世界海洋区域的捕鱼业,改造现代化鱼苗场,实现主要生产资源的现代化以降低设备损耗和无形老化的程度,以提高所研制产品的竞争力。

对俄罗斯来说,在绿色经济林业发展的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改进对所砍伐木材的使用,加强木材的重新加工以获取高附加值的产品。根据全俄经济活动分类,工业可分为三个活动领域:矿产的开采,加工生产,还有电能、天然气及水的产出和分配。这三个领域在总商品劳务总量中的比重分别占22%,65%和13%。可以看出在工业活动中加工生产占据领先地位。从自然资源使用与环境污染总量来看,这种比例对于实现绿色经济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在俄罗斯采矿工业的比重比加工工业减少了三分之一。然而,如果要分析加工生产结构的话,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将是“褐色领域”,也就是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石油产品与焦炭生产相关的领域。这些领域所占比重占加工工业商品及劳务总量的37%,这里说的加工工业是除了不环保的化学生产及纸浆制造的生产。

这样对于由“褐色”原料经济模式向绿色经济模式转型来说,针对能产生高附加值技术工艺并且能够实现原料的深入加工并产生某种生态影响的领域,在提高该类技术工艺领域的比重方面,工业活动中结构工艺的改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任务。这个发展方向已由俄罗斯联邦总统及俄联邦政府最新的决议确定。对向绿色经济转型来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提议首要目标是为工业活动提高能源效率。俄罗斯所有企业中用于加工生产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5%。

旅游业的发展在绿色经济转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其中也包括支持经济偏弱区域的发展,解决区域社会经济问题,增加就业和利用地区资源。对于运输方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绿色经济转型的目标是为达到能源需求和投放的目标指数而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增加公共运输的使用。对运输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收纳燃料税,提高运输税,严格要求燃料使用效率标准和排放标准,奖励选择更有效运输手段的驾驶人员。

为形成绿色经济,废料问题是最难的。这个问题对全世界和俄罗斯来说都是很现实的。俄罗斯积聚的不能使用的废料总量大约有820亿吨,约有11000个试验场和垃圾场。因此生产废物的二次利用比例为35%,固体生活废料二次利用的比例为3-4%。积存在俄罗斯的废料和垃圾堆、剧毒废料和有毒物质的埋葬都证明了多年以来积聚了生态破坏问题的严重性。

对俄罗斯绿色经济转型来说,必须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结构技术工艺改变、新经济模式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转型时期内,任何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首要部分就是能源。因此主要任务是降低经济转型的花费,合理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必须加强国家在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领域调控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效力。其次,在转型期具有重要正面意义的应该是建立竞争环境、强化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脱离现今占优势的动力及经济垄断。

今天,俄罗斯同其他国家一样,对我们来说,保障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的持续发展是最具现实性的。

关于发展绿色经济模式问题的探讨 篇4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1989年经济学家皮尔斯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即区别于传统产业经济。绿色经济是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主导,旨在全面绿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再造的一场伟大革命,是创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物质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形式,是绿色文明时代经济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需求增加,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指引不断增强,绿色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推广,很多地区成立了绿色经济研究会。以辽宁省为例,其研究会以“创新绿色经济理论,实践知识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开展绿色辽宁建设工程,促进辽宁省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多次强调,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经济新格局是十分必要的。

二、绿色经济模式的重要意义

绿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绿色经济合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绿色经济发展,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全过程构建中国环境政策和经济体系。倡导生态文明,不仅对于中国自身发展影响深远,也是我们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绿色经济注重人类与自然及经济的协调关系,将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作为经济发展内容,将自然资源与环境纳入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其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人类将自然、环境当作对立面,且只考虑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与对象的结合,并将自然生态环境排斥在外。绿色经济将环境改善和资源节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容,有利于增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和谐的关系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途径的分析

1.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如表1所示,由各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逐年增加,但其所占比重的增加并不明显。因此,在绿色经济系统中,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是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途径,即加快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继续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低碳工业,做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2.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由图1可以看出,2012-2014年中二氧化碳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有所减少,但粉尘排放量却没有很好地改善。而在发展绿色经济模式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废气的排放强度,因此节能减排、加大低碳环保的支持力度是首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5

摘要:绿色贸易的国际潮流已势不可挡,绿色国际贸易规范条件应运而生,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贸易强调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顺应了当代绿色环保的潮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绿色贸易与只关注市场上发生的费用的传统国际贸易不同,它将市场外的环境因素也考虑在内。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还处在较高的水平,远远高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绿色贸易基石相对脆弱。我国节约、综合利用资源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绿色贸易的技术保障也相对薄弱。一些发达国家披着保护环境的合法外衣,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自我国的产品设置障碍,使得我国部分产品出口严重受阻。本文介绍了何谓绿色贸易,分析了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贸易;绿色技术;环保;绿色营销

绿色贸易的国际潮流已势不可挡,绿色国际贸易规范条件应运而生,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中的绿色潮流促进了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绿色贸易强调保护环境,以人为本,顺应了当代绿色环保的潮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凭借其环境保护的优势,利用WTO规则的例外条款和我国的`环境问题大做文章,绿色贸易演变成了绿色贸易壁垒。[1]同时,也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国环境法律和标准相对宽松的条件,向我国转移有害环境与健康的产业,使我国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为引起国民对绿色贸易的重视,本文将重点讲述我国发展绿色贸易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还为我国发展绿色贸易出谋献策。

一、绿色贸易概述

绿色贸易是指在贸易中预防和制止由于贸易活动而威胁人民的生存环境以及对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损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形式。[2]广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分国内绿色贸易和国际绿色贸易。狭义上来说,绿色贸易就是指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与只关注市场上发生的费用的传统国际贸易不同,它将市场外的环境因素也考虑在内,扩充了贸易的成本范围,增加了环境成本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成本两大内容。其表现形式有:环境友好产品贸易、资源集约型产品贸易和安全健康产品贸易等等。

二、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面临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生产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较大;农业生产农药。化肥施用过多过滥,导致农业资源污染和农材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一些外商投资企业披着“投资兴业”的外衣,将一批批污染密集型产业(如化丁、印染、电镀、农药等)向我国转移,一些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和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出口也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再加上我同城乡生活污染严重,环保基础设施滞后。全国有75%的湖泊明显受到污染。在调查评价的10万km河段中,47%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丧失使用价值。这些都使得我国污染物排放量还处在较高的水平,远远高于环境的承载能力,绿色贸易基石相对脆弱。[3]

2.绿色技术方面

绿色技术是指根据环境价值,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部潜力的无污染技术,要求企业在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考虑减少从生产原料开始到生产全过程的各环节对环境的破坏,即必须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的选择。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目前我国绿色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2/3的设备属于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我国绿色环保产品的总体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大多数产品落后发达国家左右,节约、综合利用资源的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绿色贸易的技术保障相对薄弱。

3.绿色贸易壁垒方面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6

【关键词】绿色金融;环境保护

一、引言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要有效治理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以改变目前污染型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据初步估计:我国未来每年至少需要2万亿元至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而财政资金最多只能提供其中的15%,而85%以上的绿色投资必须来自于社会资本。这就要求我国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大量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特别是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總体战略。

二、绿色金融的含义

绿色金融是在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的,其又经常被人们称为环境金融或者是可持续性融资。绿色金融在世界范围中发展的20多年里相关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研究,通过对其研究将绿色金融的概念分为四种情况。下面我将对这四种不同内容的概念进行一一阐述。

首先一种概念是在《美国传统词典》中描述的,在这个词典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如下的定义:绿色金融是环境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保护环境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使用金融工具来进行,从而使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绿色金融的第二种概念是针对金融业来进行规定的,在这个规定中相关的研究人员指出金融业对贷款政策以及贷款对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策如果想要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将绿色产业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项目,并且在信贷投放、投量等方面对其进行支持。

绿色金融的第三个概念是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准则,利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发展绿色产业就能够使企业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绿色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带动企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最后一个概念是将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资本市场手段进行发展的。对于这个定义,相关的研究人员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就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含义就是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应该要从环境与金融两个方面入手,在发展金融的过程中引入生态观念,并且在发展的时候使用金融手段对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引导,使企业的发展方式能够因此得到改变,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标。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绿色金融概念的表述上虽然都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看都有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绿色金融是一种为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融通资金的活动,它要求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环境变化视为一种营运风险,在投资决策时考虑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相关成本、风险及报酬融入到考核项目的体系中。

三、我国绿色金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体系不是十分的完善

尽管绿色金融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绿色金融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在实行的过程中所依据的体系不是十分的完善,除此之外,我国也没有建立起能够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以及政策。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我国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关部门忽略了对投资以及监管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尽管在我国的制度中存在一些与绿色金融有关的制度,但是其建立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很难适应我国当前的国情。因此,在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这种不完善的体系就会使实施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于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针对绿色金融实行的政策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出现与政策不相符的情况。绿色金融存在的这个问题体现的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些企业在进行高碳与低碳的转换之后,企业运行的成本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进而使企业的盈利减少,从而使部分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2.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内部的驱动力

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中,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绿色金融对企业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很愿意在企业中实施绿色金融,但是相关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实施绿色金融的时候还要需要相关的政府对其进行推动,并且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少企业自身及金融机构产生的驱动力。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早已经习惯了高消耗、高利润的发展能力,因此要想使企业完全接受这种能够对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所获得的利润比较少的发展模式还是十分的困难的。尽管绿色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潜能,但是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绝大多数企业对绿色金融存在的潜能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即使在企业中开展了绿色金融业务,但由于其具有的专业能力十分有限,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因此,企业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时候就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针对这个现象相关的政府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驱动。

3.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战略准备并不是十分的充足

我们之所以说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准备不是十分的充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还局限在行业信贷的短期目标之上,对绿色金融长远的发展的管理还不是十分的完整。除此之外,一些已经在其内部实施了绿色金融的企业对其进行刮泥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比较长远的管理目标以及规划,对企业的文化以及组织的保证也十分的欠缺。二是一些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学习以及宣传的力度并不是很大,这种行为就会使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绿色金融的了解不足,所以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环保意识就很容易被高利润的诱惑所打压,进而使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三是相关的单位进行绿色金融的时候需要对金融业、环保以及法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实施绿色金融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个比较强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种全面型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说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4.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以及市场缺少创新

我国的绿色金融还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够。尽管相关的金融机构针对绿色金融推出了很多对节能减排具有一定支持作用的产品,但是将这些产品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比较就能够知道其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产品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停留在绿色信贷这一个十分浅显的层次之上,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产品涉足的领域也都是一些中下游环节的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的水平都比较低,获得的利润相比于其他的产品来说也比较小。除此之外,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还存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绿色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十分的完善。在当今世界中,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在发展产品的过程中,仍然主要是对绿色信贷进行融资的,这就导致参与的单位中很少有非银行性质的单位,因此,在金融市场中绿色证券的发展就不是十分的完善。

5.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

众所周知,要想使我国的绿色金融获得比较长久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金融系统进行格外的关注,并且还应该要保证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与环保部门以及企业进行协调,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应该要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问题越演越烈。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并没有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评估的标准,对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共享机制的建立也不是十分的完善。对于环保问题很多的企业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隐瞒,进而使信息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我国绿色金融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创新,完善绿色金融的基本制度

要想使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出发,使制度的制度能够真正的实行。另外,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对政策支持进行一定的努力。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制定支持政策的时候应该要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具有激励意义的机制,从而使相关的企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建设当中。

2.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对其进行创新

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发展的情况影响的最为严重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的时候应该要树立一个绿色金融的理念,并且还应该对绿色金融与时代发展的意义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使相关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绿色金融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另外,为了能够使绿色金融受到更多的人的了解,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对绿色金融的优势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与相关的企业都能够接受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做绿色金融的实践者,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得到很大的优化,企业的能力也能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

3.对监管的体制进行创新,对于实行绿色金融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防范

要相对监管体制进行创新,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相应的环保信息进行完善,并且在完善的过程中应该要与相应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环保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相关的环保单位在制定环保标准的时候应该要与时代的发展进行结。另外,相关的银行机构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纳入的信息应该要全面,如果相关的银行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使环保的意识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如果绿色金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的风险对企业的运行产生太大的影响。还有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风险的产生。

4.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使其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要想使绿色金融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要对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引入到产品当中。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大力的推行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产品,通过对这些产品的支持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还有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加强对相关工具的创新,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取长补短。

5.对相应的市场体系进行创新,使市场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要想使绿色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要对相关的参与主体进行扩大,并且还应该要调动其他企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实现绿色金融。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管理机构,进而使企业在实施绿色金融的时候能够实现有据可依,绿色金融对企業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得到很大的高,绿色金融就能够由此深入到企业的运转当中。

五、结束语

从上面文章中描述的内容我们就能够知道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趋势,相关企业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共同发展,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管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对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很多大型企业也没有真正的实现绿色金融,针对这个内容,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积极地借鉴,并且选择性的将其实施在我国的企业当中,使我国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霖.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2(24).

[2]宋晓玲.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 ,2013(24).

[3]李仁杰.绿色金融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金融,2014(10).

[4]张兆曦,赵新娥.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武汉金融 ,2013(5).

[5]张文中.绿色金融: 现状、 问题与趋势[J].新疆财经,2015(6):38-43.

[6]曹秀芬.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论坛,2015(11): 153-154.

[7]徐瑞娥.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J].经济研究参考, 2014(66):41-45.

影响绿色医疗发展的问题分析 篇7

2011年4月, 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 在制定绿色医疗建筑指南之后, 作为有很大影响力的评价绿色建筑工具的LEED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在医疗建筑委员会现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与医院日常运作相结合、并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内容, 其中包括:与室外休养场所的空间连接、节约用水测量的方法、减少PB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 化学品的污染、灵活有弹性的设计以适应新技术的运用及强调自然采光和景观等。

更为重要的是, 该委员会还推出了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 (Integrated Project Planning and Design) , 这是基于医院设计的复杂性而制定的。该方法强调组成多学科、多部门团队进行共同协作的重要作用。通过研讨会, 团队采取一体化的设计手段, 共同制定可衡量的目标和原则, 并以此为依据, 不断调整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优的目的。

尽管当前绿色医疗建筑发展势头喜人, 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当前影响医疗行业的几个问题——

气候变化将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在美国, 医院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的排放单位, 仅排在餐饮服务之后成为第二大耗能建筑类型, 其能耗是商业办公楼的两倍。美国绿色医院通常相较普通医院减耗15%~25%, 远远高于欧洲同类型建筑。目前美国严格的医院设计导则, 例如限制利用自然通风等, 则较大程度地阻碍了能源的节约。

医院用水量过大

目前美国平均每个床位每天耗水量300加仑 (约1136升) , 特别是受干旱气候影响的南部各州, 在水质及水量上都面临着挑战。如何减少医疗机构用水, 并在控制感染的前提下安全利用再生水, 是今后必须考虑的问题。

自驾就医造成二氧化碳含量过多

对汽车的依赖性使医院区域的二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并威胁人们的健康。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署分析发现, 汽车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量的18%, 只低于建筑直接排放量的4个百分点。

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建设分布于社区内的小型医疗机构。患者看病时可以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到达医院, 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医生和护士进行交流。医疗设施也可以与零售商店结合起来, 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如能构成灵活分散的网络, 可以大大缩小医院的新建规模并减少患者数量, 同时人们也可以选择更为绿色健康的就医交通方式。

医院应成为人性化设计的典范

良好的自然采光和景观、采用绿色无毒的建筑材料诚然是一个好设计的基本要素。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医院里充足的自然光线和优美的景观可以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减少止痛药的用量以及降低医疗失误的发生率。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应该拥有良好的护理或工作环境, 以及由合格的建造材料和洁净措施所带来的健康的空气质量。

新医疗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造成医疗支出增长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8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 在运输中不但保护环境, 还把物流运输途中的废弃物引入纳入物流中, 形成物流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循环物流体系。与传统物流相比, 绿色物流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 传统物流以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运输, 而绿色物流是把环境保护和利润最大化两个方面作为原则, 进行物流的运输;第二, 绿色物流的运输过程中时刻以环境保护的概念作为物流运输的重要评价指标;第三, 绿色物流环节不是单向流程的传统物流, 而是把废弃物纳入物流环节的循环物流过程;第四, 绿色物流需要多方面的合作, 不但是物流公司和企业之间合作, 还纳入了政府约束在其中, 于是绿色物流是在政府进行环境监管和测评下, 企业和物流公司三方面需要精诚合作的内容。

绿色包装是指对于产品的包装时对于环境等方面无害的, 可以循环利用或者可以降解的包装,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包装行业产值近十分之一的产品都会产生包装废弃物, 这不但对于资源造成了浪费, 包装废弃物还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一般认为, 绿色包装应该做到包装减量、包装可回收使用、包装可降解、包装无害化处理和包装对环境无公害五个方面的内涵。

在发展绿色物流时, 很多物流过程中需要循环使用的就是包装废弃物, 如果在发展绿色物流师, 能够解决包装废弃物等问题, 形成良好的绿色包装体系, 那么将对绿色物流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物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

在研究为了在绿色物流中发展绿色包装原因即是在物流过程中包装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具体如下:

第一, 过度包装。在物流环节中, 物流包装大多是一次性包装, 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且因为“面子”等中国特色问题, 导致我国包装注重奢华、高档等, 导致物流包装过度。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包装废弃物占城市固体废弃物近五成, 其中城市无法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有三成是包装废弃物。

第二, 包装质量不过关。我国很多企业对于物流包装的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关注度不够, 导致很多物流包装在运送一次后就不能够循环使用, 此外, 因为物流过程中包装不合规格, 导致物流途中商品受到破坏, 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第三, 缺少对于物流标准化的重视。在物流运输过程中, 应该关于物流运输物品标志、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多方面进行系统化的规定, 在物流运输前, 物流公司应该对于包装严格按照标准化收取, 而不是“差不多就行”的思想。包装的不标准化, 不但能够较易产生运输途中的破坏, 还会导致物流作业的时间延长, 所以无论是从时间成本还是财富成本两方面都容易产生问题。

三、发展绿色包装的策略建议

从上文可见, 在物流过程中包装是否得到对于发展绿色物流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作者认为在基于绿色物流的前提下, 努力推广绿色包装能够解决大部分物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展绿色包装在物流运输上, 从上文可知, 绿色包装具有五个内涵, 从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方面看, 发展绿色包装正可以形成可循环的绿色物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绿色包装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 通过循环使用可以减少在包装的浪费。本文认为发展物流包装的策略有如下几点:

第一, 统一规格。绿色包装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所以应该对于绿色包装的生产技术、规格等各方面进行创新, 便于绿色包装在运输中的装卸, 通过绿色包装的大型化、集装化等方面的特点, 来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 实现绿色物流。

第二, 对于包装进行技术创新。绿色包装的可循环性利用, 要求其具有较好质量, 可降解的绿色包装能够对环境不产生负担。这些绿色包装的特性均要求对绿色包装材料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 使绿色包装易于回收实现对于环境的零负担。

第三, 提高对于绿色包装的废弃物再生利用能力, 减少废弃包装成为固体垃圾的机会。

第四, 改进物流包装技术。在产品运输过程中, 提高运输过程中物流机会包装技术, 尽量减少物流在云上过程中出现的损失情况, 节省物流成本。

第五, 利用物联网技术, 发展绿色包装。物联网是新型的物流模式, 目前处于试验阶段, 因此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物联网起步阶段, 就应该包绿色包装问题思考进入这个大战略中, 为绿色包装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尤其是互联网商业的发展, 我国物流行业不断的蓬勃发展起来, 于是物流对于环境造成的压力, 不断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于是绿色物流的概念被提出。在这个背景下, 绿色包装的问题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尤其是作者发现包装垃圾占城市固体垃圾达三成之多, 绿色包装在物流环节中的使用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定义了绿色物流和绿色包装的内涵, 其次, 基于绿色物流提出了发展绿色包装存在的问题, 最后, 提出了基于绿色物流发展绿色包装的策略。

摘要:随着雾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多地走入了大家的视角, 我国的经济政策发展不再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对于环境的影响。企业和个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所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企业和个人不断规范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在具体到物流行业, 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在物流中发展绿色包装, 形成物流行业的绿色化。

关键词:绿色物流,绿色包装,规格

参考文献

[1]金国斌.中国物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包装学报, 2011 (04) :1-6.

[2]刘彩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包装物流[J].包装论坛, 2010 (10) :10-13.

[3]尹兴, 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 2006 (08) :104-106.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9

绿色经济融合了人类的现代文明,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市场化和生态化的有机结合,也是一种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经济。绿色经济的范围很广,其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有机食品、可再生能源、绿色服务业等,其特点对环境友好,不必投入过多资源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2 临沧发展绿色经济的优势

2.1 气候优势突出

临沧既是太阳转身的地方,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的地理分水岭,最高海拔3504m,最低海拔540m,兼有山地气候、低纬度气候、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有来自印度洋的西面季风,带来大量的蒸气和云雨,使地面恒温,清凉舒适。到了冬季,哀牢山、无量山和高黎贡山高大的山脉屏障,挡住了来自西北部和东北部的寒流,而且在西南暖流的影响下,晴多少雨、阳光充沛、气候温和、四季温差小、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具备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和条件。

2.2 物种优势明显

临沧生物多样性富集,是滇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农作物种类、畜禽品种、渔业资源和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珍贵树种20多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野生动物种群725种、野生植物种群4200种、经济林1238.4万亩、种养业品种133种,其中优良品种85种,是云南的“动物王国”、“植物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被誉为我国滇西南“动植物基因库”,国内大多数动植物均能在临沧生长。

2.3 生态环境优良

临沧森林覆盖率67.5%,工业经济处于起步阶段,环境污染小、空气质量优、水质好。农业生产监管严格,土壤污染小,区域性原生态农产品生产条件优越。临沧先后被授予“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中国精品咖啡豆示范区”等称号,是享誉世界的“滇红之乡”、“红茶之都”。在土壤、空气、水源无污染的洁净临沧,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2.4 农业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丰富,该市热区面积7886km2,占总面积的32%,占云南省热区面积的11.4%,土壤多为中性至偏酸,适宜发展甘蔗、橡胶、咖啡、坚果、热带水果、木薯、香料、辣木、冬季蔬菜、生物药材等热带作物,中高海拔地区适宜发展核桃、茶叶、烤烟和冬桃、冬梨、生物药材等特色产业。该市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面积超过2000万亩。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有天然草山面积1646万亩,年可产饲草960万t以上,同时临沧是云南省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甘蔗种植面积160万亩,年产蔗梢(叶)150万t左右,若利用率达50%,年产粗纤维饲料20万t以上,加之种植的玉米200万亩、水稻70万亩、小麦65万亩等农作物秸秆,该市各类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300万t。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可大力发展畜牧业。库区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临沧境内已建成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4个百万级千瓦大电站,库区面积84万亩,发展高原淡水渔业资源丰富。

2.5 开放潜力巨大

从临沧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至缅甸皎漂港仅970km,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内陆“黄金口岸”,是云南建设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是昆明通往印度洋缅甸海岸皎漂港最便捷的陆上通道,用中国地图看临沧,临沧是中国的边疆;用世界地图看临沧,临沧是亚洲的中央。临沧市与缅甸接壤的缅北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常年温差小,雨量充足,土壤肥沃,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适宜开发种植甘蔗、橡胶、咖啡、坚果、热带水果、木薯等热带经济作物的轮歇地、荒地达上千万亩,与缅甸合作发展外向型特色优质农产品的潜力较大。

3 临沧发展绿色经济的现状

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以调优农业内部结构主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强化现代农业庄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优势,提出把蔗糖、茶叶、核桃、咖啡、坚果5个产业打造成云南第一,把木竹、烤烟、橡胶3个产业打造成云南最优,把临沧打造成中国西南重要的肉牛生产基地,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高原淡水渔业生产基地等10个发展目标。

3.1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建立

坚持“三万”工程为抓手,建成了一批规模在全省甚至全国前三位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临沧市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基础。2015年末,该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2102万亩,农民人均13.4亩,其中“万元田”45.34万亩、“万元山”101.8万亩,培育“万元人”25.69万人。共建成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基地147.1万亩。坚果面积149.5万亩、产量4687t,产量、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咖啡面积61.5万亩、产量1.7万t,面积全国第二;甘蔗面积146.6万亩、总产量599万t,面积和产量云南第一;茶园面积135.4万亩、产量11万t,产量全省第一;核桃面积800.4万亩、产量23.5万t,面积全省第二;橡胶面积100.91万亩,产量3.8万t,面积和产量云南第三,孟定创区域性橡胶单产全国最高,最高单株产量8.36kg,亩产209kg;烤烟跃进百万担大烟区行列,烤烟面积40.56万亩,产量92万担;早熟油菜连创三个全国最高产量,2014年创造了单产456.47kg和百亩连片平均单产360.8kg的两个全国最高记录,2015年又创造了千亩连片平均单产298.08kg的全国最高记录。蔬菜、生物药材、蚕桑、特色水果等产业稳步发展,蔬菜面积43.44万亩,产量67万t;生物药材46.2万亩。

3.2 农业庄园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至2015年末,该市建成现代农业庄园62个。以凤庆滇红茶叶庄园、双江戎氏茶叶庄园、云县幸福高原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庄园等为代表的集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为主兼具有拓展“自然生态、田园景观、采摘体验、休闲观光、餐饮娱乐、民俗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庄园已取得明显成效;以华叶临沧庄园、临翔荷塘庄园、耿马华裕庄园、临翔天颐茶庄园等为代表的集“绿色生态、立体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度假、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庄园进一步升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产业在林中、林中有产业的生态农业景光效果。

3.3 特色绿色农产品加工水平全面提升

围绕“世界佤乡、天下茶仓、大美临沧”和恒春之都品牌,坚持以开发绿色食品、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按照“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为基础,以环境友好型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以休闲农业为补充的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网络化销售,全市农业逐步进入了由数量型向规模、质量、品牌、效益型转变的新阶段。沧源碧丽源(云南)茶业获国际“雨林联盟”认证,双江县勐库大叶种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凤庆县被批准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该市累计通过“三品”认证企业33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9个、绿色食品7个,认定基地面积585.2万亩,认定农产品15.3万t。该市获云南名牌农产品27个,凤庆县安石村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一村一品”村镇“中国滇红第一村”,双江县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4 临沧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农业企业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意识不强,特别对“三品一标”认证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在品牌制胜的时代,临沧市农产品品牌多乱杂,基本上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有的甚至是一个企业几个品牌;大品牌小产业表现突出,虽然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等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生产销售规模小;大产业无品牌也较突出,畜牧业产值已超过60亿元,核桃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等,但仍没有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保障能力与需求不相适应

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专职人员少、投入不足,检测经费得不到保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遇到许多困难。

4.3 农村人才缺乏越显突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村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表现突出,对农业技术的普及、良种的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影响越来越大;大中专业毕业生普遍不愿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和特色产业开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普遍缺乏。

4.4 农产业大而不强、广而不精

该市农业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但综合效益普遍较低。农业产业种类多,每个县甚至每个乡镇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产业,但真正形成规模效益的特色产业不多,综合效益普遍不高。该市农村土地一家一户经营占的比重仍较大,仍以“小而全”、“小而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发展方式粗放,与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差距仍较大,农业竞争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村休闲旅游服务业层次不高,休闲农业多以农家乐为主,层次低,效益差。

4.5 农业产业争地矛盾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口的增加,可用耕地在减少;另一方面,临沧生物资源多样及产业发展区域性,决定临沧产业发展多样性,“小而全”的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5 临沧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世界佤乡、天下茶仓,恒春之都、大美临沧”品牌定位,高度重视地理标识认证和产地认证,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规模,集中打造一两个特色鲜明、生态优质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临沧高原特色生态农产品影响力和市场占有份额,从而形成产业特色鲜明、规模大、效益好、产业美的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具体措施如下。

(1)坚持开发绿色食品,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围绕“世界佤乡、天下茶仓、大美临沧”和“恒春之都”品牌,积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建。

(2)在循环农业上下功夫,推进资源利用向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转型。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要求,从转变资源利用、生产方式入手,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低碳、安全循环农业。积极推进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到2020年全市建成年亩产值达1万元的‘万元山’300万亩、‘万元田’100万亩、年收入达2万元的‘万元人’100万人”目标,推行“核桃+魔芋”、“林果+魔芋”、“坚果+咖啡+摩芋”、“核桃+薯类”、“林下生物药材”、“生态茶园+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多种模式,推进“万元山”建设;推行标准化蔬菜种植、热带水果多样性种植、“优质水稻+冬马铃薯”、“优质水稻+蔬菜”、水产池塘精养、马铃薯与甘蔗套种、粮食作物与魔芋套种等多种模式,推进“万元田”建设;抓好蔗稍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畜牧+沼气+有机肥生产+饲草+粮经作物”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作制度,减少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行农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等新型高效农作模式,改良生态环境、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临沧市工业发展潜力在农产品加工业,要坚持抓农业生产发展,做强一产,做精二产,做活三产,扩大市场营销,搞活流通,构建农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运作模式,合作社起到上连龙头企业连市场、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生产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订单收购,直接进入加工、进入市场。

(4)突出庄园经济引领,推进农业多功能发展。坚持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农业庄园建设中,围绕创建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加工体系、特色展示、庄园品牌、文化内涵、商业会馆、市场体系“八星”庄园创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集中打造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养生、购物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庄园。

(5)加快推进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临沧农业生产方式仍以分散小规模经营为主,投入大、资源浪费大、产出低、效益差。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多种形式的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民土地经营权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合理流转,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林木使用权入股开展生产合作,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和连片开发经营农民自愿流转的土地和林地,推进分散的农民承包土地向农业庄园、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集约化经营,促进人、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效益发展。重点是要注重优良品种、先进种养技术推广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应用;注重抓好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大数据农业应用;注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注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摘要:阐述了临沧市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优势,分析了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临沧绿色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拓展绿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可循环的可持续农业转型;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多功能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关键词:绿色农业经济,优势,存在问题,临沧市

参考文献

[1]陆亚琴,安靖博.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李若芳.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13(1).

[3]熊清华,程厚思.走向绿色的发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分析 篇10

绿色建筑主要指的是给人们床在健康以及舒适并且安全的居所或者是工作以及人们进行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并且在建筑物整体使用周期中去高效的使用相关的资源,并且极大限度的对建造符合环境要求的建筑物,因此其也被称之为生态的建筑,或者是能够稳定发展的建筑。

其主要内涵有建筑选址和设计,以及施工还有具体的运营,以及管理还有进行拆除的过程里,在对环境基本生态平衡加以维护的情况下,充分运用相关的资源,去对人们安全和健康,以及高效并且舒适的居住与使用加以保障,使其能够达成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这种建筑在不对生态环境加以损坏的情况下,去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日后我们子孙后生存的生活质量加以保障,其绿色的本质属于无污染,并且不存在多余废弃物,开放式的整体的良性循环建筑使用系统。绿色建筑在时间以及空间上对环境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空间上就是绿色建筑对附近的生态环境,使用者的生活环境,全球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经济外部性的相关理念

我们在资源配置的角度去进行分析,外部性显示不在决策者考虑范围中的时候所出现的一种低效率情况。经济外部性能够分成外部经济性与外部的不经济性。生产者与消费者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对他人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并且他人又无法获得相关的补偿因此也被叫做外部的不经济性。当前有很多经济学家在多个角度去对外部性问题予以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且明确的指出了一些治理外部性的对策。罗纳德·科斯真伪应该在“产权界定”去进行分析,其对外部性的治理进行了总局诶,进行博奕论方向研究的经济学家则针对囚徒困境式的博弈问题去进行外部性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对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很多人使用外部性理论去对环境的问题进行解释,并按照其去寻找能够持续发展经济的方式,因此也就成为了外部性发展的理论:使用不可分割性去对环境外部性加以将诶是;使用非竞争性去对环境的外部性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资源是一种公共的物品,其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非竞争性。

3、研究内容

绿色建筑的生产也属于一种经济方面的活动,所以也会出现一定的外部性,绿色建筑出现的节能与环保就是比较突出的一种外部经济性的例子。因为建筑行业属于一种耗能比较高的行业,按照相关资料的统计:大概有一半的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和建筑材料的生产以及运输,还有建筑物自身的与运行管理相关的能源方面的消耗。建设活动还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酸雨提升,还有臭氧层的损坏等。按照欧洲的相关数据,建设活动产生的环境负担占到了总环境负担的15%到45%。在英国制造以及运输建筑材料所损耗的能源占到了我国能源总损耗的10%,而建筑照明就占到了整体能耗的20%到40%。整个欧洲其消耗的能源大概有1/2被用在了建筑的运行上,此外还有25%被使用在交通上。这些能源很多都是来自于不断降低的无法被再生的能源,并且这样的一种能源损耗的模式当前已经不能够被持续的使用下去。能源与环境问题当前已经变成了21世纪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因此我们能够看出非绿色建筑有着外部不经济性而绿色建筑则有着外部的经济性,因为很多绿色建筑的生产者内部的收益要比社会的收益低一些,这个时候也会使得市场产生失灵的问题,这也是绿色建筑发展产生制约的主要原因。

本文主要针对外部性理论去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提出绿色建筑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

4、绿色建筑外部性的相关分析

生产者运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使得最初在成本的投资上有所提升,开发商依照新的建筑节能设计的标准去进行绿色建筑的建设一定会使得施工的成本有所提升。按照相关的测算,大概在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就会提升100元左右,这一些增加的成本只可以使用对住宅的销售价格加以提升去进行分担。当时,对房价加以提升则一会会使得开发商进行开发的风险有所提升。在我们国家城市房价不断的上涨,其整体的趋势还呈现出了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很多开发商都在观望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一般不会随便的对建筑成本假议题是。而消费者因为属于住宅销售的最后的需求方,因为缺少相关的节能思想,又并未购买比普通建筑价格超出10%之上的节能住宅的急切需要,所以建设节能住宅无法变成开发商的自发行为。

景观使用绿色建筑为生产者带去了一定的收益,同时还节省了很多能源上的损耗,并且降低了二氧化碳自身的排放,使得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给后代与同代人了节省了能源,可是后代人与当前的人们并不会为此去就进行报酬的支付,按照当前能源价格的发展水平,至少要消耗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将资源收回,这么长的一个投资回收期,是缺少吸引力的。

5、处理绿色建筑外部性问题的相关对策

1.财政补贴

因为生产绿色建筑产品有着外部的经济性,因此其能够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予以适当的补贴,为了激励企业多进行生产,就一定要使用给予补贴的形式。使用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以及消费者完成财政上的补贴,以此去对绿色建筑的价格产生影响,并且使得用户有进行绿色建筑购买饿想法。绿色建筑经常在建筑密度以及容积率上相对来说要铺张一些,其能够对建筑的密度以及高度予以补贴。

2.税收政策

使用政策性的课税,对生产非绿色建筑的单位或者是个人进行税务的征收,然后使用征收的这部分去对外部不经济性的部分加以抵消,运用这种形式去对这部分产生的损失给予实弹国的补偿,对出现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征税数额应该与这一企业为社会其他成员或者是为后代产生的损失保持一直,从而使得这一企业中的私人成本正好与会的成本保持相同。

结语

外部性理论属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的主要参照,外部性问题不仅产生经济理论上的创新,并且在环境保护以及能源节约等很多实践活动上获得了普遍的使用。

非绿色建筑物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得建筑高耗能的情况无法获得合理的环境,因此也就出现了资源在进行配置的时候产生不合理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产生了能源上的浪费,所以应该合理的使用财税政策去把一些外部不经济性进行内部化,使得社会的成本变得内部化,并且对生产绿色建筑的生产者予以适当的补贴,提升其进行生产的积极性,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摘要:绿色建筑开始变成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使用经济学的原理,去对绿色建筑的经济行为做出了分析,提出了绿色建筑外部性问题已经变成了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关的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意见,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税收,补贴

参考文献

[1]魏后粦.对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科技资讯.2011-12-03.期刊

绿色经济发展问题 篇11

【关键词】 绿色农业经济 对策

在2003年10月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主办的“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绿色农业的概念后,得到了与会代表和亚太经社理事会官员的广泛赞同。引起广泛关注,因而促成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基于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归属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范畴,同时它又是传统农业经济的一种创新,是冲破传统农业经济藩篱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式。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更高层次和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细致研究当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才能够准确分析和判断发展绿色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找出症结,才能够扬长避短地探索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2004年,农业部在黑龙江省开展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并于2005年在全国范围正式启动。近年,全国各省市发挥区域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发展适合当地的绿色农业产业基地。据国家农业部网站及中国绿色发展中心介绍,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有340个单位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超过0.073亿hm2,生产总量超过1亿t,产品年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企业总数达6391家,对接龙头企业1256家,带动农户1686万户,每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8.4亿元以上。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品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000家。仅2010年,全国共有80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绿色食品产品1387种,成为绿色食品发展的新兴主体,有效加快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1.2绿色农业经济品牌效益不断提高

随着我国绿色农业的不断发展,打造了诸多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绿色食品日益丰富和多元化,涌现了一大批绿色食品知名品牌,绿色农业经济品牌效益不断提高。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不仅已在国内第1、2、3、5、29~33类等以食品为主的九大类产品上注册,而且在日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葡萄牙、芬兰、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注册。2010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在国内大中城市,绿色食品品牌认知度超过80%;在国际上已有法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4个国家的7个企业2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使用我国绿色食品标志商标,2009年国内年销售额达到3162亿元,出口总额达21.6亿美元,在国际市场日益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1.3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引导和规范绿色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建立了认证管理基本制度。目前农业部发布绿色食品相关标准102项,地方发布标准235项。近年来,我国绿色农业经济以品牌带动龙头企业、促进标准化基地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了绿色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各省市陆续培育了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其中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490多家,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190多家,湖南省绿色食品企业140多家。目前,江西省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最大的绿色茶油基地、最大的绿色食品脐橙基地和最大的绿色水产基地。湖南省的天龙米业有限公司和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形成了现代化精米生产线和国内最大的集生产、研发、销售茶籽系列高档植物油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河南、山东、北京等省市的部分地区也因地制宜推进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2. 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上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1土地资源利用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近几年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用地和企业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大幅锐减,据《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2173亿hm2,人均耕地面积(1.38×667)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流失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绿色农业经济设置了客观环境障碍,土地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基础载体,怎样充分利用好仅有的耕地,是摆在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战略面前的一道天堑。

2.2市场能力适应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t,比上年增长0.4%;2010年全国粮食总產量为54641万t,比上年增加1559万t,增产2.9%。尽管在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化耕作技术的支撑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但农业的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要求,农业生产效益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生产成本高而品质不高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低价农产品的需求。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发展途径以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农业经济实体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是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关键环节。

2.3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小规模农业生产模式是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无序经营,在这种模式的主导下,农户势必以自身效益最大化来使用土地资源。这种短期效益的索取导致耕地质量的逐年降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但极大地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掠夺式生产也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不断降低,怎样转变这种生产方式,形成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合理生产方式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同时以农户为单位的耕作方式成为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重要障碍,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不利于集约化、集团化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3.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建议

3.1加快绿色农业经济市场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针对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问题,加快新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健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好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开展技术指导,为发展绿色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健全绿色农业产品的标准体系,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和卫生标准、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标准、产品包装标准等。完善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完备的基地建设、环境监测,产品质检和市场监督等管理体系。促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市场服务能力。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市场公平和效率。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的作用,根据我国现有耕地分布情况,认真研究并制定详细可行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对绿色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设计,明确发展绿色农业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根据区域间不同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做到绿色农业产业合理布局。要根据规划制定出台相关的推进措施,来保障规划目标的稳步推进和最终实现,使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较强的操作性,将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纳入到各建议:

3.2.1中央和省市二级都应加大产粮大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提高对粮食主产区县财政转移支付水平,取消粮食风险基金配套,增强粮食主产区县特别是产粮大县的“造血功能”。

3.2.2建立粮食主产区县与主销区县的利益平衡机制,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实现粮食主产区县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省市)平均水平。

3.2.3建立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动态调整机制。由省级财政部门牵头,会同省级农业、统计等部门建立对产粮大县的动态监测制度,对每年分县的粮食生产等基础数据实行动态管理,根据跟踪结果调整每年产量大县奖励资金量,由中央财政直接转移到县,更好地发挥财政奖励政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

3.2.4对“地方财力困难有较大缓解”进行进一步界定,督促地方政府在财力状况转好后,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支持粮食生产。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将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发挥各级政府宣传引导作用,切实转变农户的传统生产观念和思维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夯实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全力提高农业生产实力

绿色农业经济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常规农业向科技农业转变的一次革命,不但需要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生产技术作为支撑,更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关键环节的统筹。因此,需要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为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同时要在生产开发、市场开拓各个环节上给予必要的税收、信贷、财政等方面的支持,营造宽松的发展氛围。要通过减税、减费、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等综合措施加大绿色农业开发与科研的投入,着力打造一支掌握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质量认证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科技人员队伍。为绿色农业生产、加工、贸易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流通服务,不断增强绿色农业经济实体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3.4规模经营、集约管理,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要选择客观环境好、生态标准高的绿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病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农副产品率先进行试点,以试点引领基地建设,以基地推动区域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基地生产、科技院所研发、企业生产销售一条龙的绿色经济产业链条。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品牌,提高产品档次和知名度,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主导促进绿色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结语:

总之,要力求把农业发展、保护环境、增进人们身体健康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绿色食品的投资力度,扩展绿色食品建设范围,促进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还须树立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循环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式,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地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有生资源。

参考文献:

[1]严立冬.绿色农业发展与财政支持[J].

[2]赵艳春.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J].

[3]杨唐盛,张长厚.浅析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的发展[J].

[4]赵排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面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绿色施工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篇12

关键词: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环境污染,建筑能耗

引言

多年来, 我国的建筑施工一直采用的是传统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 我国建筑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并且在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 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依旧是一个人力资源较大、以能源作为支柱产业的粗放型经济, 尤其是建筑行业依然是高能源、高浪费、高污染的状态。有资料显示, 近年来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的在建住宅工程中, 每建造1万m2的住宅就要产生500~600 t的建筑垃圾, 这些垃圾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30%~40%。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施工使用的建筑模板质量较差, 周转次数较少, 最少的只能达到1~2次;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方法落后, 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大多采用的是用水养护, 这种养护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而且混凝土养护效果并不好;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噪声污染也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 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为节省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提供有力的保证。

1 绿色施工的提出

2002年11月,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十大重点科技项目之一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课题正式启动。2005年, 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这个标准是围绕“四节”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和保护环境的准则制定的。2006年,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的实施, 为我国的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提供了评定依据和等级。纵观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可以发现, 建筑施工过程是各种资源和能源浪费最严重的阶段, 也是产生建筑垃圾最多和污染环境最严重的一个环节。2007年, 建设部印发的《绿色施工导则》 (建质[2007]223号) 对绿色施工作了明确规定, 旨在改变以往高消耗、高浪费、低效率的运行模式, 把对环境的污染、对大自然的破坏、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降为最低, 这对于建筑市场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2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的区别

绿色建筑的概念比绿色施工出现要早, 但两者均处于探索阶段, 并未发展成熟。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 从业人员大多不太关注国家的有关“绿色”的政策, 因而对这些概念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

2.1 内容不同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不同的概念, 其中绿色建筑不一定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 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也未必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 而绿色施工的着重点在施工阶段。在建筑评定上也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定, 而缺乏对绿色施工的评定。由于绿色施工在我国刚起步, 因此相关政策和规定还不完善, 目前只是注重设计阶段和使用阶段, 而对施工阶段关注很少。绿色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应该达到绿色施工, 而并不只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 因为施工阶段是浪费资源、使用能源、产生建筑垃圾等最多的一个环节, 这些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后期很难进行弥补, 也偏离了最初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而另一个方面, 如果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不是绿色建筑, 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建筑的维护费用, 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2.2 施工技术的改革

在我国刚刚提出绿色施工的概念时, 有很多施工单位以为绿色施工就是文明施工, 没有考虑到绿色施工带来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其实绿色施工与我国过去一直倡导的文明施工有着质的区别。文明施工大多是规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如安全施工等, 并没有对施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绿色施工不仅包含了文明施工, 还包括通过节约资源和能源来降低施工能耗, 实现节约、经济、无污染的一体化。

2.3 共同职责

绿色建筑是开发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职责, 因此绿色建筑如果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则与设计单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 应制定一个绿色施工方案并贯彻实施, 《绿色施工导则》明确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一个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建设单位作为工程的投资方和业主, 如果其没有要求建设绿色建筑和采用绿色施工, 则施工单位也没有责任去生产绿色建筑, 但是绿色施工是施工单位应该贯彻实施的, 这不仅是因为节省资金, 而且对环境有利。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是一整套体系, 绿色施工只是绿色建筑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一部分, 因此在施工生产时不能仅仅做到绿色施工, 而且要努力争取做到生产绿色建筑, 这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职责。

3 绿色施工的推广举措

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的建设规模占到世界建设规模的45%, 而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占绝大部分。绿色建筑的寿命周期是漫长的, 在一个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内, 施工工艺一直在更新和发展, 绿色建筑的定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但工程的施工周期是相对短暂的, 因此推广绿色施工势在必行。在现阶段, 如何能够首先推行绿色施工, 其次利用绿色施工来带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再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深化更有实际意义[2]。

3.1 完善管理体系

由于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 使得现在的开发商来自各行各业, 他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认识相对薄弱, 其宗旨是利益的最大化, 所建造出来的房屋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利益就已经满足, 不重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所带来的内涵价值, 反而可能以为会增加工程成本。其实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降低日后生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因此, 建设绿色建筑和推行绿色施工应该确定在立项之前, 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明确建设绿色建筑和采用绿色施工, 具体实施方案交付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 各自出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 做出周密、全面的准备和安排。

3.2 加大绿色施工的力度

目前颁发给施工单位的奖项有“鲁班奖”、“詹天佑奖”等, 但是尚未设置绿色施工奖等鼓励措施来推广绿色施工, 而且“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评选也不包括绿色施工。这些奖项已经给很多企业做了“活广告”, 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排行, 而很少有企业因为绿色施工方面做得突出而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和知名度。因此, 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予以重视和鼓励, 例如设置奖项等鼓励措施来推动绿色施工, 采取这些实质性的鼓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3.3 设计阶段倡导绿色施工

在设计阶段就应提倡采用绿色施工, 使绿色施工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施工阶段是规划和设计的实施阶段, 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采用节材和节能的方案, 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绿色施工难以推广的问题。

4 结语

近年来, 我国房地产行业一路“高歌猛进”, 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能源和资源, 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和全局上改变建筑行业高消耗、高浪费和高污染的状况, 因此推广绿色施工意义重大。加强推广绿色施工, 带动生产绿色建筑, 已成为利在千秋的大事。尽管我国已经倡导发展绿色施工, 但是在施工现场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 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力度, 使工程项目尽快向绿色建筑靠拢, 使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就具有相关的条件和基础, 并向最终目标———绿色建筑迈进。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王有为.绿色施工离我们有多远[J].施工技术, 2007, 36 (9) :1-3.

上一篇:云南武定下一篇:鼻胃管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