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插入

2024-10-31

鼻胃管插入(共5篇)

鼻胃管插入 篇1

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病, 吞咽障碍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 因而脑梗死患者常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营养支持、给药、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等, 但插胃管时常屡遭失败, 有时因反复插管造成患者鼻黏膜损伤、出血, 也耗费了护士不少时间和精力。为了提高该类患者插胃管的成功率, 笔者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及自己插胃管的体会将插管技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男11例, 女性4例;年龄55~81岁, 平均62岁;经CT证实均为脑梗死, 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及内囊。15例于入院48~72 h内留置胃管, 置管时间最长43 d, 最短8 d。

2 结果

本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14例, 2次插管成功1例, 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3%。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脑梗死患者多无意识障碍, 但发现自己失语、肢体瘫痪、不能正常进食后, 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 拒绝治疗及护理。有些患者焦虑不安, 易激惹。此时应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 消除患者悲观、焦虑的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多体贴关心患者, 经常与之交谈, 举例讲解治疗成功的病例, 插胃管前详细向他们解释管饲的目的与方法, 消除患者的顾虑, 以取得合作。

3.2 体位的选择

由于患者意识清醒, 故笔者认为插管前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更有利于减轻其恐惧心理与不适感,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也可选择平卧位, 将2个枕头垫于患者头下, 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 以增加咽腔的弧度, 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总之插管体位的选择应以患者的舒适为度, 协助取卧位时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提出建议, 同时也要征询患者的意见, 这样可使患者在插管过程中更信任与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

3.3 鼻胃管的插入

3.3.1 鼻胃管的准备

因脑梗死后患者咽喉肌麻痹, 插管时不能做吞咽动作配合, 故应选择硬度较大无弯曲的一次性硅胶管。黄冰等[1]提出, 鼻胃管冷冻后置入法, 即将质地较软的聚四氟烯鼻胃管放入冰箱速冻致硬后再置入, 冻硬的鼻胃管插入口、咽、食管不久即受热软化, 不会损伤插管路径。用石蜡油充分润滑鼻胃管至插入所需全程长度, 润滑程度以提起鼻胃管石蜡油刚好不能滴下为标准[2]。

3.3.2 清洁润滑鼻腔

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洁鼻胃管, 预插入侧鼻腔后, 先滴数滴润滑止痛胶于同侧鼻孔, 再将0.4~0.8 ml润滑止痛胶经口腔滴入舌根部, 使药物布满咽喉起局部麻醉作用, 再行置管。司秀梅[3]认为此法可降低咽部喉上神经对鼻胃管刺激的敏感性, 减少患者痛苦, 提高置管成功率。做此项操作时动作要简捷准确, 一边做一边解释, 从而解除患者疑虑, 使其彻底放松。

3.3.3 插入鼻胃管

按常规方法确定插入所需长度后, 从准备好的一侧鼻腔缓缓插入, 动作轻柔, 一边插一边和患者做简单的语言沟通, 如:请不要紧张, 您配合得真好, 马上就快插好了等, 几句安慰鼓励的话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与不适感。胃管尖端通过鼻腔至咽喉部后, 双手向同一方向稍作捻转胃管, 以增加胃管的韧性并快速插入。

3.4 鼻胃管的固定

经试验确认鼻胃管在胃内后给予妥善固定, 取静脉延长管的1/3在鼻腔外的鼻胃管处打结, 用胶布在打结处交叉缠绕固定, 把静脉延长管的2/3段经一侧面颊部绕头1周, 在另一侧耳后两段静脉延长管汇合处打结固定;或取静脉延长管的中段在鼻腔外的鼻胃管处打结, 用胶布在打结处交叉缠绕固定, 把静脉延长管的两端分别经面颊、耳廓后, 在下颌处两端静脉延长管汇合打结固定, 胡叶文[4]认为对于意识清醒可下床活动的患者此法可有效防止胃管脱出。

4 体会

总之, 为脑梗死致吞咽障碍患者插胃管时, 真诚耐心的解释安慰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是插管成功的必要保障;插管前适宜体位及胃管的选择是插管成功的前提;鼻腔的润滑与操作者娴熟的技巧则是插管成功的关键。因此, 为减轻患者不适感, 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应根据患者特点, 选择正确的且行之有效的鼻胃管置入方法, 并采取适当的插管技巧, 以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黄冰, 朱美玲, 沈佩英, 等.胃管速冻后置入法用于昏迷或全身麻醉患者[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9 (4) :79.

[2]侯田臻, 邱会芬, 崔玉芳.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插入技巧探讨[J].山东医药, 2002, 42 (28) :76-77.

[3]司秀梅.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8) :601.

[4]胡叶文.用静脉延长管固定胃管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2A) :52.

改良式鼻胃管固定法 篇2

1 材料

取棉质肤色布条1根, 修剪成宽度约1.5cm, 去掉毛边, 长度根据病人胖瘦而定, 一般90cm~105cm。

2 方法

插入鼻胃管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 用宽约1cm胶布于鼻胃管插入长度标记处缠绕3圈, 再用备好的肤色布条在缠好的胶布近鼻端处打结, 然后将肤色布条经过左右两耳郭上方, 在枕后 (仰卧时在耳郭后方) 打活结固定, 也可固定于下颌处, 松紧度以能置入一手指为宜。

3 优点

改良鼻胃管置入法的效果观察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普通外科需进行鼻胃管置入的神志清醒的成年患者120例,年龄19~82岁,其中男87例,女33例。病种: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腹腔肿瘤。排除有食管梗阻、狭窄、麻痹、静脉曲张等症状。120例患者按置管的前后顺序交替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法,B组为改良置管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种等无差异。

1.2 方法

1.2.1 常规法

按《广东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基础篇)》[1]插胃管法进行准备及操作。

1.2.2 改良置管法

(1)备物:按常规法备物,另用注食器/注射器抽吸10~20mL温开水备用。(2)操作方法:首先给患者出示一张“鼻-咽-食管-胃”的解剖图,置管前利用图片解释置管的全过程,强调患者配合的重要性,让患者知道置管的关键不仅在于操作者“插”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患者自己“吞”的好不好,护患两人的配合协调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及训练患者,直到掌握如何做张口呼吸、深呼吸及有效的吞咽动作。告诉患者如何听口令“1-2-吞”进行吞咽动作。置管时先让患者张口呼吸,把胃管插入鼻前庭后使胃管前端向内下方向进入固有鼻腔(5~7cm),用预先准备好的注食器/注射器经患者口角缓慢注入温开水,然后让患者分2~3次把水吞下,伴随患者的吞咽动作把胃管插至所需长度并固定。

2 结果

本文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见表1~3。

注:恶心:“-”表示无恶心,“+”表示恶心1次及以上;呕吐:“-”表示无呕吐,“+”表示呕吐1次及以上;呛咳:“-”表示无呛咳,“+”表示呛咳1次及以上;鼻黏膜出血:“-”表示无出血,“+”表示有出血

2.1 插胃管导致患者不适症状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呛咳、黏膜损伤,从表1可以看到,改良法与常规法相比,改良法所导致患者的不舒适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从置管效果来看,改良法与常规法相比,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而没有发生误入气管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通过两组患者在插管解释前、解释后、插管后对插胃管操作是否接受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插管解释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解释后及完成插管操作后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3.1 虽然多项研究证明,留置胃管在腹部手术中的不必要性[2,3],但在临床还是作为一项常规操作出现在大多数腹部手术的术前准备中,如何减轻患者置管时的不适症状和提高插管的一次成功率是当今护理的需求。常规的操作是一项基本操作原则,它不能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高度需求,我们如何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让技术操作更人性化一些,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成功率以及接受程度,这需要护理操作者在熟悉操作原则、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充分结合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制定出更好的操作方法和解决某些细节问题。

3.2 患者视插胃管为一项不可接受或难以接受的护理操作。常规的解释工作比较抽象,指示比较模糊。改良法通过解剖图片让患者清楚胃管是如何通过鼻-咽-食管进入胃的,简单易懂,容易取得配合。指导患者的吞咽协调配合操作,让插管时“咽”和“插”达到同步,因吞咽动作可暂时封闭咽和气管的通路,呼吸暂时停止,以使胃管顺利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滑进胃内,提高一次成功率和避免胃管误入气管。

3.3通过鼻腔的解剖图[4]可以发现,每侧鼻腔有4个壁:顶壁狭窄,底壁较宽,外侧壁复杂,有上、中、下鼻甲突向鼻腔并形成相应的鼻道,其黏膜内有丰富的海绵状静脉组织,鼻中隔前下方有“黎氏动脉丛”,即鼻前庭部的“易出血区”,受刺激或外伤易引起出血,内侧壁即鼻中隔,一般较平整,前经鼻前庭通鼻孔,后经后鼻道通向鼻咽部和口咽部。所以胃管进入鼻前庭后并不是往同一方向进入固有鼻腔的,而要往前下方前行经内侧壁及底壁进入,这一点在基础护理操作中并没有提及。如果不熟悉解剖结构一般会使用“盲插”去尝试,结果患者因胃管反复刺激引起不适及导致鼻黏膜出血。改良法强调把胃管插入鼻前庭后使胃管前端向内下方向进入固有鼻腔,使胃管很容易进入,避免“盲插”损伤鼻前庭异出血区,以减轻不适。置管时让患者张口深呼吸以充分放松身心,同时避免鼻的呼吸动作及收缩鼻孔增加插入的难度。这种方法让患者容易接受,不再对插胃管产生“畏惧的、抵抗”等心理。

3.4 当胃管进入固有鼻腔还没到达咽部,患者的、呛咳、恶心感还没产生时用注食器沿口角喂水,让患者含10~20mL水,继续缓慢插进,随患者的真正的吞咽动作及协调的“吞”-“插”动作把胃管顺利插至所需长度。“含水吞咽”符合人的吞咽习惯,引起吞咽的条件反射,转移了吞咽胃管的异物感,患者容易接受及更加舒适,减轻了恶心、呕吐及呛咳感,也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

插胃管是临床中一项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在腹部外科作为一项常规的术前准备中为绝大部分的清醒患者,如何充分利用清醒患者的配合和提高清醒病的舒适性,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患者的接受度,最大限度的减少误入气管是临床工作的需求,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要求。本改良法很大程度满足了上述要求,值得在临床推广及不断改进。

摘要:目的 减少鼻胃管置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感及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择住院的普通外科需进行鼻胃管置入的神志清醒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法,B组为改良置管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接受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舒适症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接受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置管法可以减少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感及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容易接受。

关键词:鼻胃管,置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雪琴,彭刚艺.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S].广州:广东卫生厅,2007:245-246.

[2]刘军麟.腹部手术后是否应用鼻胃管[J/CD].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2(2):155-161.

[3]雷文章,赵高平,李卡,等.胃肠减压在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后应用的必要性评价[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5(3):203-205.

鼻胃管插入 篇4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11月—2008年10月住院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病人194例, 均为鼻胃管。其中男108例, 女86例;年龄48岁~89岁, 平均69岁;缺血性脑卒中84例, 出血性脑卒中110例;昏迷病人63例, 气管切开病人15例;留置胃管时间为5 d~210 d, 平均28 d。

2 留置胃管原因分析

①假性延髓性麻痹:多发生于反复多次脑卒中的病人, 双侧大脑皮质均受损, 此型10例。特点是症状较重, 胃管留置时间长, 康复训练效果较差, 不易拔除。②单侧大脑或脑干病变:延髓肌肉受大脑双侧支配, 单侧病变不致引起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首次发病的大脑单侧病变的病人也表现出程度不同的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 影响单侧口腔及舌肌导致吞咽功能障碍。还有一部分病人属于外周性颅神经损害致单侧延髓肌麻痹。此型121例。特点是症状较轻 (健侧保留功能) , 胃管留置时间较短, 康复训练效果较好, 一般不留后遗症。③其他:此型63例, 如气管切开或昏迷病人, 此时胃管留置时间不定, 与气管切开或昏迷时间有关, 一般此类病人均为病重或病危病人, 预后不良。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因为脑卒中病人起病突然, 病情重, 根据病情不同而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失语、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 病人及家属常常会产生焦虑、恐惧、失落、无助等心理问题。而留置胃管加重病人及家属的此种心理, 并会产生抗拒心理。护士应以积极的态度、温和的语言稳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 耐心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方法及如何配合, 使病人了解目前病情及疾病预后的重要性。让清醒病人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及家属心理顾虑及抗拒心理, 取得配合。同时, 我们在插胃管时选派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 保证一次插管成功。在操作中注意与病人沟通, 即使是昏迷病人, 也要有语言交流, 增加与病人的亲近感。

3.2 鼻饲管道的护理

3.2.1 插管前评估

详细询问病人或家属病人有无义齿、鼻咽部手术史、鼻中隔缺损、鼻出血史等。插管前认真检查胃管的完整性及通畅度, 清洁病人鼻腔。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病人的感染, 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3.2.2 插管深度及方法

所有病人均选用经鼻插管, 长度为发际至剑突水平, 一般为50 cm~60 cm。插管前用液状石蜡润滑胃管前端。病人去枕平卧或半卧位, 头后仰, 待插入深度为15 cm时一手托起病人头部,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以增加咽部通道的弧度, 缓慢插入至预定长度。如为清醒病人, 可在插入15 cm时嘱病人配合做下咽、深呼吸动作, 随后, 较快速度送管。确认胃管在位并通畅后拔出导丝。切忌不要在植入人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导丝, 以免损伤病人。

3.2.3 确认胃管在位及固定方法

采用《护理学基础》上的3种确认胃管在位的方法, 抽吸胃液检查、听胃区气过水声、看有无气泡等[1], 经双人确认后, 再向胃管内缓慢注入20 mL~30 mL温开水。固定胃管采用丝质胶布双根固定, 一根固定在鼻头, 一根固定于面部靠近耳垂部位, 这样既起到牢固固定作用, 也可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每日更换固定胶布及面部胶布的位置, 使用新胶布之前, 认真清洁病人鼻头及面部胶布印迹, 增加病人舒适感。

3.2.4 留置胃管的时间

研究表明, 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为21 d~30 d[2]。我们均选用进口复尔凯鼻胃管, 其为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 材料为聚氨酯, 使用说明为最长可使用42 d。有报道称可以留置42 d~90 d[3], 根据临床实践及病人的实际情况, 可40 d~50 d更换1次。更换时选用对侧鼻孔, 以大大减少因反复插管引起的并发症。

3.3 鼻饲的护理

3.3.1 鼻饲方法

鼻饲前抬高床头30°, 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有无脱出, 病人有无腹胀、胃潴留、胃液颜色是否正常等。如有异常, 及时汇报医生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病人痰液多, 或为气管切开病人, 应先予以翻身叩背促进病人痰液咳出, 或机械吸痰后再予以鼻饲。在鼻饲后30 min内尽量避免吸痰, 清醒病人避免用力咳嗽, 防止诱发病人呕吐及误吸[4]。鼻饲液温度为38 ℃~40 ℃, 薄稠均匀。鼻饲前后用20 mL温开水冲洗管道, 每次鼻饲液量为200 mL~300 mL, 缓慢注入, 一般10 min~15 min鼻饲完毕, 每日1 600 mL, 除鼻饲营养液外, 在20:00增加200 mL温牛奶, 这样既可增加病人营养, 又能促进病人夜间睡眠。因病人不能经口进食, 水分摄入减少, 在不影响病人治疗及睡眠的情况下, 根据病人实际需要, 每日增加3次或4次温开水, 每次150 mL, 以保证病人水分的摄入。鼻饲后, 保持床头抬高位30 min。鼻饲使用一次性灌注器, 每位病人1个, 做好标记, 每日更换1次。

3.3.2 鼻饲期间的口鼻腔护理

第一次置管后, 测量病人口腔pH值, 根据结果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以后每周进行2次口腔pH值的测定, 结合病人口腔分泌物及痰培养结果选择口腔护理溶液。按照江苏省卫生厅行政处编写的《实用临床基本知识操作篇》中口腔护理的要求每日口腔护理2次, 仔细检查病人口腔黏膜的变化, 特别注意口腔软腭处, 痰液易在此聚集, 需要及时清理, 以保证病人舒适, 预防口腔感染的发生。在进行口腔护理时, 用温开水棉签清洁鼻腔, 液状石蜡棉签润滑鼻腔, 或用复方薄荷滴鼻液[5], 防止鼻黏膜干裂、充血、破损。在口腔护理结束时用液状石蜡棉球滋润口唇, 增加病人舒适度。

3.3.3 药物的注入

几乎所有脑卒中病人患有高血压, 口服药物治疗在脑卒中病人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遵医嘱按时按量注入药物对于留置胃管病人尤为重要。在鼻饲前, 尽可能研磨碎药物。鼻饲前后采用温开水20 mL冲洗胃管, 既可防止堵管, 也可使药物充分利用吸收。

3.4 并发症的护理

留置胃管期间的并发症包括胃管脱出、堵管、胃潴留、腹泻、消化道出血、反流、口腔疾患等。需严格认真做好留置胃管期间的各项护理操作,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于烦躁病人, 可适当采用上肢约束器具。在鼻饲前, 认真检查胃管是否在位、通畅、有无胃潴留、胃液颜色是否正常。鼻饲前后均应严格注入温开水冲洗管道, 认真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只要严格操作, 可减少病人留置胃管期间因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并发症, 减轻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脑卒中,鼻胃管,护理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70.

[2]车杰.硅胶胃管留置时间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2) :690-691.

[3]黄慧君.复尔凯胃管在临床应用中的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10) :2950.

[4]胡荣.管饲病人护理的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15 (13) :1854-1855.

鼻胃管插入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施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25例采用不留置胃管的治疗方法;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的留置胃管的治疗方法。其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30~77岁, 平均62.5岁;50例中左半结肠11例, 右半结肠9例, 乙状结肠7例, 直肠23例。所有病例术前、术中或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 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1.2 方法

1.2.1 胃肠道准备方法

对照组:术前3d严格流质饮食, 口服抗生素, 甲硝唑0.4g及庆大霉素80 000U/次, 3次/d;术前1日禁食, 口服泻药, 术前晚及术晨再分别予清洁灌肠, 目的是保证肠道清洁, 预防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的发生;实验组:仅在术前1d口服肠道缓泻剂及肠道抗生素, 13:00、15:00、17:00、19:00各口服甲硝唑0.4g及庆大霉素80000U/次, 麻醉前6 h禁食固体食物, 麻醉前2 h禁清流质, 术前2 h可饮含糖水300~500 mL, 可补充水分和能量, 减轻术前饥饿及口渴感等不适。

1.2.2 术后处理方法

对照组:术后5~7d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拔除鼻胃管;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前, 胃肠道基本处于休息状态, 至少禁食约1周左右, 拔除鼻胃管后给予口服全流食, 排便后逐步转为半流质饮食, 根据耐受性逐渐过渡到普食。实验组:不常规放置鼻胃管, 术后6h患者取半卧位, 术后6~24h开始口服清流质, 术后24~36h对于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的患者开始增加全流饮食量, 根据耐受性逐渐过渡到普食。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无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通过本临床实验观察, 两组术后的发热、肺炎、肺不张、鼻咽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见表1。

3 讨论

快速康复外科最早由丹麦Henrik Kehlet医师提出, 其内容主要强调术后止痛、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等。近年来, 快速康复外科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许多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与传统的常规处理已有很大的不同[2]。对于腹部手术, 尤其是结直肠癌患者来说, 术前放置鼻胃管是一项常规的操作。传统观点术前放置胃管, 是考虑手术创伤、麻醉等因素, 在术中只是起到使胃空虚的作用, 避免麻醉后术中术后呕吐物导致误吸, 术后行胃肠减压, 防止恶心、呕吐、急性胃扩张, 降低吻合口张力, 从而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等待胃肠功能恢复、排气后再拔除鼻胃管, 常规留置鼻胃管, 给患者的鼻咽部带来刺激, 造成患者鼻咽部不适, 引发恶心呕吐, 痰液粘稠, 咳嗽等等, 甚至有可能导致或者加重肺部感染, 影响患者早期进食, 从而延缓患者的康复。然而, 近年来,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不再常规留置鼻胃管, 结直肠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安全可行的,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 减少鼻胃管引起的术后不良应激反应作用。不常规放置胃管, 以降低患者术后肺炎, 肺不张等的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 如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 经采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 可以放置鼻胃管, 置管后注意观察胃肠功能, 当患者胃液减少, 肠蠕动恢复或排气, 即可拔管。同时, 要重视营养的补充:采取术前不常规灌肠准备、术后早期进食和饮水等措施, 为早期停止静脉输液创造条件[3]。术后早期进食, 不仅有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而且还有利于控制和缓解术后炎性反应的发生。

总之, 结直肠癌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快速康复外科 (FTS) 体系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胃肠外科手术领域是安全的、科学的方法, 结直肠癌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目前在我国虽然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但它是一项有价值的科学的医学研究, 在其他外科领域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

摘要:目的 探讨鼻胃管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施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 (不留置胃管治疗) 和对照组25例 (传统留置胃管治疗) , 对两组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术后的发热、肺炎、肺不张、鼻咽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结直肠癌手术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快速康复外科体系中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 在胃肠外科手术领域是安全的、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鼻胃管,结肠癌,直肠癌

参考文献

[1]赵高平, 雷文章, 李卡, 等.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科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4, 11 (6) :512-514.

[2]江志伟, 黎介寿, 汪志明, 等.加速康复外科用于直肠癌前切除患者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8, 28 (1) :59-61.

上一篇:绿色经济发展问题下一篇:能耗标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