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插入(精选6篇)
胃管插入 篇1
洗胃是将胃管插入患者胃内, 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 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 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的胃灌洗方法。可解毒, 减轻胃黏膜水肿, 为某些手术或检查做准备, 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插胃管前教科书注明用液体石蜡润滑胃管插入长度的1/3[1]。但实践工作中发现, 鱼肝油更适合做胃管插入的润滑剂[2], 并且润滑胃管的插入段更易于操作。我院2005年7月-2009年2月对148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进行了鱼肝油2种润滑长度的方法观察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2005年7月-2007年5月儿科收治新生儿咽下综合征74例, 其中男42例, 女32例, 日龄2~28h;体质量1.8~4.2kg;早产儿19例, 足月儿38例, 过期产儿17例。观察组:2007年5月-2009年2月收治新生儿咽下综合征74例, 其中男45例, 女29例, 日龄30min~36h;体质量1.9~3.8kg;早产儿13例, 足月儿43例, 过期产儿18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新生儿采用江苏省如皋恒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6号硅胶胃管, 全长50cm, 有3个侧孔并左右交替, 从顶端到第1侧孔德距离为0.7cm, 侧孔与侧孔之间的距离为2cm, 顶端到第3个侧孔的距离约为5cm。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法:新生儿平卧位, 头稍后仰, 第3个侧孔为测量长度的起端, 测量发际至剑突为胃管插入长度[3], 取鱼肝油润滑测得长度的1/3, 经口插入患儿胃内, 用生理盐水洗胃。对照组采用改良法:新生儿平卧位, 头稍后仰, 第3个侧孔为测量长度的起端, 测量发际至剑突为胃管插入长度[3], 取鱼肝油润滑测得长度, 经口插入患儿胃内, 用生理盐水洗胃。
1.4 护理与观察
在胃管插入过程中, 观察患儿有无呛咳, 胃管插入是否顺畅, 患儿有无恶心, 胃管因恶心盘在口内的例数, 胃管中途拔除重新插入的例数, 胃管插入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
2结果
观察组胃管插入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胃管插入较对照组顺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传统法润滑胃管长度比改良法少2/3, 胃管插至未润滑段时由于缺乏润滑液、食管干涩, 新生儿出现强烈恶心, 插入的胃管有时会被吐出来, 造成护士需安抚患者, 放缓插管速度, 甚至需要重新置管, 这样既延长了操作时间, 又增加了患者痛苦和护理工作量。按传统法成人患者感觉食道干涩, 插入速度快时有热痛感。急诊科阿托品中毒[4]患者由于口干、吞咽困难, 插入洗胃管时更为困难, 耽误抢救时间, 甚至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改良法能够避免上述缺陷。新生儿恶心例数少, 多数患儿在插管过程中有吸吮动作, 成年患儿不适感较传统法少, 能配合全过程, 用时短, 需重新置管少。
综上所述, 改良法确保了胃管插入过程快、安全, 减轻患者痛苦, 此外可适用于任何情况下胃管插入。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在新生儿洗胃、成人留置胃管过程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330.
[2]崔占杰, 侯秀玲.鱼肝油代替液体石蜡润滑胃管在新生儿洗胃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 2009, 11:52.
[3]梁存容, 赵丹凤.两种胃管长度测量法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洗胃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6) :69.
[4]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24.
胃管插入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60例胃肠减压置管的患者进行比较。其中男46例, 女14例, 年龄26~67岁。食管癌7例, 胃穿孔12例, 肠梗阻37例, 急性胰腺炎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两组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P>0.05) 。统一用扬州桂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 规格为16~18号胃管, 弹性适中的胃管, 有3个侧孔, 顶端致第一个侧孔约0.5cm至第三个侧孔约9cm。
1.2 方法
(1) 对照组:按传统插管法, 测量方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 长度约45~55cm。 (2) 观察组:测量方法采用发际到脐的距离来确定, 此体表标志简单, 长度为55~68cm, 约增加10~13cm。 (3) 胃液于每日8Am用同一量筒测量, 记录单位为m L, 胃液量每日>300m L无腹痛腹胀。
2 结果
2.1 术中发现
对照组插管见胃管顶端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 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可达胃窦部, 全部侧孔均在胃内。
2.2 两组插管长度与效果比较表
见表1。
3 讨论
有效的胃肠减压将胃内的气体、液体引出, 减轻胃内压力, 减轻腹胀。若胃管插入的侧孔达不到胃内, 势必影响引流的效果。人体解剖学显示食管长度为25~30cm, 咽部长度为12cm, 鼻咽部长度为8cm, 总长度为45~50cm[2], 采用传统经鼻腔置入胃管45~55cm, 从解剖角度分析, 此时胃管顶端仅达胃内, 而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约9cm, 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 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 胃肠减压时不能将胃内的液体充分吸引出来, 影响引流的效果。有文献报道, 要证明使胃管侧孔完全到达胃内, 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 置入胃管长度必须在55cm以上[3]。普外科术后患者一般采用半卧位, 胃内潴留液首先积聚于胃体低位, 因术后肠蠕动未完全恢复。若按照传统胃管置入长度45~55cm置管, 胃管顶端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 形成的负压小, 达不到有效胃肠减压的效果, 易引起胃扩张, 增加吻合口张力, 影响缝合口的愈合。观察组将胃管长度增加10~13cm, 胃管的顶端可达胃窦部, 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 患者无论采取任何体位均能引流通畅[4], 使肠内的液体气体容易逆流入胃而排出体外, 既能达到置管要求又不出现打折现象。胃肠蠕动恢复快, 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 胃管插入长度因人而异, 但也不是插入越长引流效果越好, 插入过长, 使之在胃内打折变曲, 影响减压效果。插管前要了解病史, 如是否做过钡餐透视、有无胃大部切除史, 以便确定胃管插入深度, 使患者尽快减轻痛苦, 达到满意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胃管长度对胃肠减压的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肠减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插管长度为45-55cm, 观察组插管长度为55-68cm。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及引流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引流量多, 患者腹胀减轻及患者恢复快, 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 观察组能使胃液引流通畅, 患者腹胀明显减轻, 能尽快减轻患者的痛苦, 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胃管长度,胃肠减压,康复
参考文献
[1]甘兰君.基础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37.
[2]陈咨夔.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116-118.
[3]朱月玲.球麻痹病人鼻胃管置入法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0) :44-45.
胃管插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6月在我科行腹部手术需术前插胃管的清醒患者70例, 男37例, 女33例, 年龄19岁~83岁, 平均年龄55.6岁。排除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创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后, 以6个人为区组单位, 采用区组随机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患者置胃管前禁食12 h, 禁饮6 h。
试验组患者使用改良式胃管插入法, 患者取坐位, 插入前将胃管前段40 cm置于装有石蜡油的治疗碗中浸泡2 min~3 min后捞起备用。嘱患者口服5~10 m L石蜡油后, 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 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 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14 cm~16 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同时迅速送入胃管到所需长度, 确定在胃内后胶布固定并接上负压球。
1.2.2
对照组患者按传统方法插管, 患者取坐位, 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 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 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 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14 cm~16 cm时, 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使胃管沿咽后壁滑行徐徐插入到预定长度。
1.2.3评定标准
(1) 插管顺利, 无拔管重插者为一次性插管成功; (2) 患者无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为舒适度好, 发生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为舒适度差。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3.1
置胃管是腹部手术患者常规的术前准备, 目的是抽尽胃内容物, 便于术中探查、暴露、手术操作;防止术中麻醉药引起的呕吐, 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置管, 对胃管有排斥心理, 又由于咽部黏膜神经分布丰富, 胃管置入极易引起恶心、呕吐、呛咳[1]。若胃管反复插拔, 更会加重患者心理、生理的痛苦反应, 以及在插胃管时恶心呕吐引发患者心理抵抗, 导致插管困难。
3.2
石蜡油是一种人体消化的和吸收有限的碳氢化合物, 是一种润滑性泻药, 按推荐剂量短期应用是安全的[2]。插管前口服少许石蜡油, 对食管起到润滑作用, 可以减少插管阻力, 避免或减少胃管与食管黏膜的直接接触, 使胃管易于插入, 提高置管成功率。由表1可以看出, 给予充分润滑胃管、插管前口服石蜡油的试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3舒适护理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3], 多次插管可导致咽喉部疼痛, 损伤黏膜而致出血、感染。
表2显示, 改良插胃管法大大减少了多次插管的可能, 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P<0.05) , 成功地置管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 减轻了恐惧、焦虑情绪, 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改良式胃管插入法, 其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患者舒适度好, 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适用于大部分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前置管, 安全有效,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清容, 易凤琼, 梁小明.全麻手术患者安置胃管时机的选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3B) :41-42.
[2]王贤才.临床药物大典[J].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21-22.
胃管插入 篇4
传统插入胃管的长度成人为45~55cm (前发际至剑突) , 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插管长度与患者身高有关, 为此我们对不同身高的患者插管长度作了初步探讨,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4例腹部外科的患者, 其中男79例, 女55例, 年龄21~8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 对照组68例。其年龄、性别、腹部手术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均无显著性, 且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无胃管插入禁忌证, 也无不良反应。
1.2 分组实验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6例, B组:69例。分别给予不同的胃管及不同的插入长度, 即B组用传统胃管及传统插管方法, 测量耳垂至鼻尖再到剑突约45~55cm, A组用多孔胃管并在B组插管长度的基础上再延长插入10~15cm, 约55~70cm。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手术时观察, 胃管达贲门部及胃窦部的长度并记录胃肠减压引流效果。
2 结果
见表1。
在观察134例胃管插入长度为45~55cm中有87例 (占64.92%) 达贲门, 在贲门上0.5~1cm的5例 (占0.3%) 。仅44例 (占32%) 达贲门下2cm左右。对92例引流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根据前发际至剑突的长度再加插10cm, 术中证实胃管末端可达胃窦部, 术后引流效果很好, 得到患者的满意。
3 讨论
3.1 传统胃管与多孔胃管比较分析
传统胃管侧孔少且多集中在胃管的插入端, 胃肠减压时范围较局限, 易引起胃黏膜损害致糜烂, 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1]。多孔胃管交错排列的数个侧孔可扩大负压吸引的范围, 加快胃内容物的吸出, 缓解负压对胃黏膜的吸引力, 不易引起胃黏膜的损害[2,3]。
3.2 传统插入长度与延长插入长度的比较分析
(1) 胃管延长插入长度的依据与临床观察, 人体鼻部长度约8cm, 咽部长度约12cm, 食管长度约25~30cm, 从贲门到幽门长约15cm, 总长度约60~75cm。传统胃管插入长度45~55cm, 从解剖学角度讲此长度胃管侧孔显然不能完全进入胃内, 胃管顶孔仅达贲门下, 最多到达胃体部, 由于不能将全部侧孔都留在胃内, 尽管患者取左侧卧位, 胃内液体, 特别是血沉渣, 有时不能及时吸出。传统胃管负压吸引胃液流出缓慢, 有间断不彻底。多孔胃管延长插入至50~70cm后, 其顶端可达胃窦部, 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 故患者不论取何种体位, 均达到负压吸引满意效果。
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 多取半卧位, 利于患者的呼吸循环, 在进行胃肠减压时, 如胃管长度不够, 胃管不能充分接触胃内容物, 影响引流效果, 术后恢复也很慢, 插入适宜的长度胃管, 使患者翻身、活动、恶心时, 胃管不易脱出, 能保证治疗效果,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探讨多孔胃管在胃肠减压中延长插入长度。随机选取来我院诊治的134例腹部外科的患者, 在通过传统胃管于多孔胃管的插管长度的比较。多孔胃管插入可加快胃内容物的吸出, 缓解负压对胃黏膜的吸引力, 能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一次性硅胶管,多孔胃管,延长插入长度,传统插入长度,长度比较,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减压
参考文献
[1]方咏梅, 王霞, 张桂兰, 等.洗胃胃管插入长度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7) :536-537.
[2]庄雪珍.2种插胃管方法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 1996, 12 (12) :532.
胃管插入 篇5
1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 肩下垫枕, 头向后仰。备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1支, 于胃管插入前在双侧鼻腔各滴入2滴或3滴, 轻捏鼻翼, 使药液均匀分布, 等待5 min~10 min, 使鼻甲充分收缩。也可将药液直接滴在面片上, 填入一侧鼻腔, 5 min~10 min后用镊子取出。用手电筒观察, 选择一侧鼻甲收缩完全, 腔隙宽大, 畅通, 易于胃管通过鼻腔, 轻轻插入。拔出胃管时也可采用此法。
2 优点
使胃管易于经鼻插入, 降低了经口插管引起口腔感染的发生机会, 减少了疼痛刺激, 易取得病人的合作, 积极配合治疗, 促进康复。
3 注意事项
胃管插入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我科需要洗胃病人100例, 男42例, 女58例;年龄18岁~75岁;入院时均为清醒状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插管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备齐用物, 用液状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端15 cm~20 cm, 一手持纱布托胃管, 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 沿一侧鼻孔插入, 胃管通过咽喉部时14 cm~16 cm, 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病人吞咽时, 将胃管迅速推进, 胃管插入鼻腔至胃内, 全程需8 s~15 s。②观察组采用口服胃镜胶法后插胃管。按常规法准备, 另备胃镜胶1支, 插管前协助病人口服胃镜胶3 mL~5 mL, 用胃镜胶润滑胃管45 cm~55 cm, 采用左侧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左侧卧位[3] (心功能欠佳者除外) , 将塑料咬嘴置于口腔内, 使上下颌牙置于咬嘴外部, 根据年龄选择插入胃管深度[4], 将胃管插入胃内。
1.2.2 观察指标
观察一次插管成功、重插管成功 (插管2次以上) 及插管失败情况;插胃管时, 观察病人恶心、呕吐、呛咳情况及不适感觉程度。不适感程度的评定标准:病人能忍受为轻度;胃不适, 病人难以忍受为重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中度。
2 结果
3 讨论
3.1 减轻插管不良反应的方法
从解剖学上看, 插胃管时要经过鼻腔、咽喉、食管及贲门后达到胃腔, 咽喉位于呼吸道与消化道的交界点, 有喉上神经分布, 对刺激敏感;洗胃时所用胃管管径粗, 较一般硅胶胃管直径大3倍~4倍[5], 刺激性更强;采用常规插胃管时液状石蜡仅能起到润滑作用, 但不能减轻对咽部喉上神经的刺激, 也不能减轻喉上神经的敏感性, 胃管通过咽喉部时, 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导致插管失败。对意识清醒和吞咽能力好的病人可通过口含温开水动作插入胃管[6], 或在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胃管内注入5 mL~10 mL温开水, 嘱病人吞咽的方法。减少胃管对喉上神经的刺激, 适当处理咽喉部也是插管成功的重要环节。胃镜胶局部麻醉消泡黏合剂, 其通透性强, 黏膜吸收快, 用药安全, 副反应小, 能使咽部局部麻醉, 从而减轻病人以异物的刺激反应, 使胃管插入顺利, 缩短洗胃病人插胃管时间, 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7]。
3.2 心理护理
洗胃多见于服毒自杀或误服的病人[8], 由于某种因素而拒绝洗胃, 为了挽救这些病人的生命, 常采用强制手段进行洗胃。强行洗胃, 不但给抢救工作带来麻烦, 也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创伤及痛苦。服毒后拒绝洗胃的清醒病人, 应根据情况, 抓住病人最薄弱的心理环节, 用心理学知识使病人接受洗胃治疗。病人一旦同意配合洗胃, 应尊重病人, 避免指责、嘲笑、训斥, 应给予应有的关心和安慰, 以免病人产生难堪心理而不利于进行洗胃操作, 影响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龚海蓉.国内洗胃法的临床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3) :44-46.
[2]梁丽, 侯中丽, 刘玉清.改进胃管插管方法和插管长度对洗胃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和研究, 2005, 2 (5) :33-34.
[3]孔德莲.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鼻胃管置入方法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1) :60.
[4]周复兴.改进洗胃胃管侧孔和插管长度前后洗胃效果的观察[J].现代护理, 2002, 8 (4) :315.
[5]肖金花.橡胶胃管与硅胶胃管的洗胃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 2002, 11 (6) :664-665.
[6]常乃, 鞠贞会, 曲静.口含液体置胃管法用于中毒洗胃病人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5-7.
[7]刘开渊.口服胃镜胶在胃镜检查术前的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08, 16 (5)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