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技术发明奖

2024-08-13

国家技术发明奖(精选10篇)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1

2009年2月6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由管道公司研制的EP系列减阻剂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管道公司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空白的减阻剂成果, 已在国内外成功推广应用, 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为管道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管道公司科技研究中心通过近10年的试验研究, 彻底解决了由聚合单体直接进行聚合反应极易产生“爆聚”的难题, 利用本体聚合防爆聚反应装置专利技术实现了“本体聚合”, 最终研制成功了与国外产品技术指标相当的减阻聚合物和EP系列减阻剂, 并且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该工艺具有收率高 (大约93%) 、产量大的特点, 成本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 生产装置成本仅为国外的二十分之一。该项技术不仅解决了当前管道运输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 还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减阻剂市场的垄断局面。

减阻剂是一种广泛用于原油、成品油管道输送的化学添加剂, 可以有效地降低管路系统的摩擦阻力, 迅速而经济地提高管道输送能力, 提高管道输送量, 节约能源, 提高安全系数。

过去, 掌握生产减阻剂技术, 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生产商业化高聚物油品减阻剂的公司仅有美国的CONOCO公司和BakerHughes公司, 所以减阻剂价格非常昂贵, 而且这两家公司只售产品不售技术。我国减阻剂的研制和应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 国家及有关部委曾进行了“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 但一直未能获得有效突破。根据这些情况, 管道公司科技中心对EP系列减阻剂进行了研制。

管道公司科技中心从2001年开始工业化生产EP系列减阻剂, 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减阻剂、降凝剂系列管道化学添加剂研发生产基地, 具备了年产5 000t、产值过亿元的减阻剂生产能力。产品成功应用于库鄯线、庆铁线、兰成渝、河石线、旅大线、湛茂线等多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原油及成品油管线, 在解决生产、安全难题的同时创造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效益。

EP系列减阻剂从2002年起已成功打开国际市场, 应用于英国、挪威、伊朗、苏丹、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多条原油及成品油管线, 管道公司科技中心在产量及市场占有率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减阻剂生产商, 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江风益教授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上台接受习近平主席的颁奖。该奖项的获得,实现了江西省在“国家技术发明奖”这项大奖中一等奖“零”的突破,也是地方综合性高校的一个殊荣。

1996年,经过3年时间的技术跟踪,江风益决定带领团队转向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在一个欠发达省份的地方高校中,拉开了从事GaN蓝光LED研究、自主创造光明“中国芯”的序幕。历经19年的科研攻关,在LED照明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发出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并在市场应用上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硅基发光,中国创造”的新路线。南昌大学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中国芯”与日美技术形成全球三足鼎立之势,打破了日本蓝宝石衬底、美国碳化硅衬底长期垄断国际LED照明核心技术的局面,中国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震动。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3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余少华副院长领衔的“城域网多业务环技术方法”, 开创了城域网国际标准, 一举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城域网是在城市范围内以IP实现信息传输与交换的多媒体通信网络, 全球每年有数十亿美元的市场。传统做法是互联网 (IP) 、广电网和电信网各自建设, 对应的数据、电视和话音业务各自发展, 但其多业务传送无法保证业务质量和可靠性。2001年, 武汉邮科院余少华博士在业界首次提出采用以太网组成环形网络传送多业务的城域网多业务环技术, 并向国际电联提出标准提案;该草案2002年得到IEEE 802.17弹性分组环技术委员会初步认可后, 经国际电联ITU-T SG17和IEEE802.17举办的两次联席会议共同推动, 经过十次会议协商达成共识;2003年10月该提案成为国际电联标准I-TU-TX.87, 这也是武汉邮科院拿到的第三项国际标准。该项目先后获得2004年全国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05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2009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评选中, 该项目先后经历了网评、初评和复评三个步骤, 历时一年, 先后与两家国内通信大公司获得超过五十亿元和超过百亿元销售额的发明项目竞争, 还与国内两所著名大学的已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的两个项目PK, 共五个省部级一等奖项目参评, 五选一投票, “城域网多业务环技术”一举胜出, 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武汉邮科院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 也是国内通信行业近十年来在固定网络方面的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4

一、特色特点

1、国家发明专利:强力骨贴采用“HBE高科技生物酶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创新制作而成,绝对不含传统的铅丹、黄丹、松香、巴布贴及激素、麻药、任何西药等成分。把中医药外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椎管狭窄、风湿骨病等得到了快速、彻底的治愈。强力骨贴没有粘性,贴在皮肤无感觉,不热、不凉、不起泡,极少过敏,即使对传统黑膏药过敏,用骨贴也极少过敏。

2、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骨病,容易反反复复易复发,不能工作干重活。其原因就是腰椎、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劳损无力,致使腰椎、颈椎不稳定,才出现好复发、不能工作,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在病灶部位治疗,二天一次,一般3-10次就可完全治愈,不易复发,且可恢复工作,干重活。例如:我们曾治一位25岁的女性患者,因为患腰椎间盘突出而不能工作,在家休息半年进行多种治疗,均不能消除其腰腿痛恢复工作,十分痛苦,找到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在腰、臀、下肢的病灶压痛进行治疗,一小时疼痛减轻,二天一次,9次而愈,疼痛消失,还恢复工作,正常上班。后自己又为其母亲治好了肩周炎,为其同事、朋友治好了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骨病。

3、治疗期间,照常工作不休息:这是“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的一大特色,不像按摩、理疗、针灸、针刀、注射、传统膏药等传统疗法,在治疗期间要配合休息,本法在治疗期间可继续照常工作,不用休息,因此,患者不用担心治疗会影响工作、收入。例如:我们曾治疗一位33岁男性患者,做铸造工作,很累的,患腰椎间盘突出2年多,坚持工作,不敢休息,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在腰臀下肢的病灶压痛进行治疗,一小时疼痛减轻,二天一次,10次而愈,疼痛完全消除,治疗期间,患者大部分是晚上过来,从没因为治疗而停止工作。

4、急性期、慢性期的优势:目前的传统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的急性期(锐痛为主,即刀割、针刺样疼痛,活动严重受限,甚至影响睡眠等日常生活)效果还可以,而对于慢性期(以钝痛、麻木、凉、肿、酸、胀、沉重,活动受限较轻)几乎无效。而“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不仅对急性期效果好且快,对慢性期也完全可以治好,治疗时间也不会太多。例如:我们曾治疗一位男性患者,45岁,患腰椎椎管狭窄2年多,传统疗法几乎用到,就差手术了,始终效果不佳,走路150米左右就疼痛难受,必须休息10分钟左右,待疼痛完全消失后才能走路,每走150米左右必须因疼痛而休息。患者痛苦不堪,在挣钱养家的时候却休息花钱,其痛苦可想而知。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在腰、臀、腹股沟进行治疗,治疗一次,走的距离略远些,疼痛也轻了些。二天一次,8次而愈。在石家庄东方购物中心转了4个小时而无任何不适,甚为高兴,特来门诊致谢。我们还曾治疗一位女性患者,52岁,腰椎间盘突出3年,表现为腰臀、下肢沉重感,小腿内下侧微肿,一点都不疼痛,去遍省市各大医院,均不接治,原因就是不疼。患者是又痛苦、有发愁,真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去哪里治疗。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在腰、臀、下肢进行治疗,一小时感觉舒服,二天一次,18次而愈。

5、突破时间窗:病程1天、1月、1年、10年、20年、30年,在这样一个大的时间跨度,其效果基本一样,相差不会太多。不会因为患病时间短好的快,患病时间长好的特别慢。例如:我们曾治疗一位男性患者,58岁,患腰椎间盘突出31年,传统疗法基本都用过了,开始轻轻重重,到近10余年,就干不了活,就连做饭端水都做不了,都感到绝望,真是痛不欲生。我们采用“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治疗,一小时疼痛略轻,二天一次,16次而愈。愈后来门诊致谢时说:现在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其夫人说:他现在倒成了家里的壮劳力了。

6、网站有所有加盟者的姓名、手机、地址,患者可到较近的加盟店或我处治疗。

二、“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操作方法

具有起效快,效果明显,安全无创伤、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成本低,一次5-10元。

以腰椎间盘突出为例:先在患者腰中间和两侧、患侧下肢的臀部,查找所有压痛,用指甲切痕做标记,在腰臀喷强力骨液至皮肤湿润,先在压痛拔抽气罐,再在压痛周围拔罐。要点:拔劲要小,拔住即可;拔罐10分钟。

起罐后,再次喷强力骨液至皮肤湿润,盖上保鲜膜,然后用TDP或红外线加热,家庭可用热毛巾热水袋加热,保持“热而不烫”30分钟。

通过上述方法治疗,就可达到“一小时见效”,然后用卫生纸擦干皮肤,再在较明显的压痛贴骨贴,2天1次,轻症3-10次治愈,重症10-20次治愈。愈后能干活,不易复发,一次一个效果,患者满意,医生高兴。

三、国家发明专利(ZL200810079827.0)“朱氏骨液拔罐+骨液TDP+强力骨贴”发明人朱利平,主任医师,国家第一批执业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教授,国务院“赢在中国新一轮发展高峰论坛”授予“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杰出人物”;中共中宣部授予“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当代名医”;《中国专利发明人年鉴》授予“建国60周年百名优秀发明家”;央视《成功之路》会员;卫生部《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特约编委,文化部《和谐之光》之“人物风采卷”和“理论成果卷”收录。《科技引领未来》和《当代影响力人物金典》收录;中国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医药外治专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

四、加盟合作

A班:朱氏特色疗法:一次拿药5000元即为加盟,有区域保护。面授免费赠送BCDEFGHI班。

试用装:骨液298元1瓶,骨贴600元12贴,【加盟补药,凭收据一月】

专治: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脱出、腰椎滑脱、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棘上韧带炎、压缩性骨折,颈椎病,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半月板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跟骨骨刺,风湿;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跌打损伤、滑膜炎水肿。

B班:朱氏骨病特效技术一小时见效班:不需要记经络、穴位。

1、无创疗法:理疗、按摩、整脊、正骨、点穴、火疗、拔罐、刮痧等20余种疗法。

2、微创疗法:朱氏热电针、火针、穴位注射、埋线等20多种疗法。

朱氏骨病123诊疗法:1分钟诊断,2分钟定位,3分钟治疗。保证当场见效。

C班:朱氏偏瘫一次见效班;D:针灸班;E:前列腺尿频尿急班;F:哮喘感冒鼻炎(有配方)班;G:产后风湿痛班;H班:慢性咽炎班;I班:静脉曲张班。

随到随学,无基础学习一周。全新视角,效果好,易操作。

QQ微信号:1063552620【长期免费技术支持 免费学习新技术】

邮政卡号:6221 8812 1000 8602 075朱利平

石家庄·颈腰骨病·一小时见效·康复中心

总店:石家庄正定恒洲南街59号

分店:石家庄光华路与长征街交口东50米路南

门诊电话:0311-89281238

加盟热线:15032146668朱利平

中国颈腰新论网:www.jingyaoxinlun.com

代办劳动部高级康复理疗证 2000元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5

2015年元旦过后不久 , 借孔祥清教授赴京参加学术研讨会议之机,本刊记者就此获奖课题的研究背景, 以及他倡导并坚持的医、 产、学、研“跨界联合”,汇聚创新合力,推进我国医疗器材创新发展的科研理念,做了独家专访。

国际首创,领跑世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采访一开始,孔祥清教授首先对“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做了简要回顾。

孔祥清教授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外就开始研究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这一疾病了, 而且治疗的目标, 就是要用最简单的器械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但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早期封堵技术的临床应用发现至少有三分之一病人的室间隔缺损无法用这些封堵器关闭,而能用这些封堵器关闭的病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7%……”

孔祥清教授继续回顾说:“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当时临床应用的封堵器设计存在着 ‘三难’:一是室间隔缺损附近有主动脉瓣膜、心脏传导系统等重要组织, 一旦受到植入封堵器的损伤, 便会威胁患者生命。二是左心室内压力可以超过100mm Hg, 封堵器在此高压力下容易移位甚至脱落。 三是室间隔缺损形状各异, 有窗型、喇叭型、膜部瘤型等,因此感悟到封堵器的设计要相当精巧,既要在不影响邻近组织的情况下牢固固定在缺损处,还要满足缺损不同形状的需要。 ”

对此孔祥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操作也有两难:一是大部分室间隔缺损小于5mm, 用导管寻找该小缺损困难。二是从外周血管到达缺损的路径呈S形,导管很容易打折甚至断裂;而且儿童患者血管纤细、弯曲, 操作难度更大。后来在珠海的一次国内学术会议上,我突然被触发了 ‘灵感 ’,产生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工’字型结构作为固定物体的一种方式, 如果把这个‘工’字竖起来,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固定和堵住缺口的上下段呢? 于是,我在随手携带的笔记本上画出了一个‘工’字型的架构,并找到工程设计师进行设计和修改,制造了一个镍钛合金丝编织成的‘工’字型双盘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经过不断完善后,到了2007年,我们成功地用这种创新的封堵器为一名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6岁儿童完成了国内首例新型封堵手术。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和时间的延续, 这种封堵器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这项研究也很快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 。 此后,我们再接再厉,又创新性地在封堵 器表面使 用纳米镀 膜技术,在‘从无到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型介入治疗器械的 ‘从有到优’,并且制定了一整套翔实完善的临床操作规范, 包括适应证选择、 手术操作流程和并发症预防措施,实现了创新器械的‘从优到用’……”

据记者了解,经过孔祥清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完善后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这一临床应用新技术,不仅是由中国医生在国际首创的一种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新器械, 也是我国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出口到国外的封堵器系统; 这一技术目前领跑了世界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领域, 成为具有国际尖端技术水平的创新科研项目。 同时,该项目还荣获了2013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采访中孔祥清教授谦逊地说:“此次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不仅是对我们团队这项技术的高度认可和鼓励,更是对正在努力实现 ‘中国创造’ 技术的广大专家们的鼓励和认可,也是对转化医学未来蓬勃发展的鼓励和认可。我心中的喜悦不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获奖, 也不是简单地解决了某一个疾病, 而是发明了这项技术和产品后,能让更多的患者从这项新的技术中获益,这是最值得开心的。 ”

再成热点,创新经导管瓣膜置入技术

采访前记者还了解到,另一项由孔祥清教授主持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自膨式主动脉瓣膜植入装置, 已完成动物实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当记者提及这一话题时,孔祥清教授说,由于老年瓣膜退行性变发病率不断上升, 主动脉瓣狭窄 (AS)已成为西方老年患者接受瓣膜置换的首要病因。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瓣膜病也正成为继冠心病、心律失常后受到高度重视的一项老年心血管疾病。这项研究就是针对这一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老年疾病开展的。

“事实上 ,早在2002年 ,国外学者Criber教授便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开创了微创主动脉瓣膜治疗先河。”孔祥清教授继续说,“近10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该项技术能够很好解决不适合外科手术病人的主动脉狭窄病人的治疗,也为此类病人提供了出路,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成为近几年心血管领域的热点,受到了心脏内科和心脏外科医生的青睐;但是,由于这项技术才经历了1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如治疗适应证还不够广泛,70岁以上病人是基本要求;器械还是很大,运送到体内还要很大的输送系统; 器械还不是可以回收的,要求一次性释放成功;瓣膜寿命还不长,一般还不超过10年;手术过程中还有各种并发症,有些并发症还很严重,中风、主动脉瓣膜反流以及局部血管并发症有时还是致命的。针对上述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一些问题,全世界的医生们在不断努力, 进行新器械的研发, 手术过程的优化等等……”

孔祥清教授坦陈:“尽管我国医生在此领域做了多方面的探讨, 而且我们的探索热情一点儿也不比国外同仁低,但我国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落后许多,其主要原因有:我国还没有市场化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器械,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有些医院已经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但是没有作为常规手术开展。进口的产品还非常昂贵,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机会享受该项新技术的成果。我国还没有固定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治疗团队,缺乏足够的经验。 ”

孔祥清教授继续介绍说:“在上述情况下,从2004年开始,我们课题组即与浙江杭州启明医疗公司合作,开始设计并研发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相关器械。经过艰苦的努力,2007年在国家863高科技技术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和经导管肺动脉瓣膜植入术的相关器械,在2011年完成了国家体外检测和大动物实验。 2011年,我们首先在越南心脏病中心完成了首例人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和经导管肺动脉瓣膜植入术, 并于2012年通过SFDA的备案,并且很荣幸地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润霖院士作为首席研究者,开始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完成近20例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 初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这一科研成果凝聚了医院、医疗器械公司的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将是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一大进步和提高, 也将为我国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治疗,成为他们的福音……”

尽管如此, 孔祥清教授仍认为:“我国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各项工作还刚刚起步,与世界范围内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一样,仍面临很多的挑战。 但不管怎么说,国产瓣膜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经导管瓣膜置入技术的热点话题,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大事,也将对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作出积极的贡献。 ”

利国利民“,跨界合作” 推进医疗器材国产化进程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要汇聚全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合力,并进一步指出:“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 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就在于不断创新。 ”而孔祥清教授领衔的这项荣获国家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科研课题,事实上已经成功地将来源于医疗一线的创新思想与当今先进的工程技术有机结合, 不仅实现了 “跨界合作”,更实现了“中国创造”。

对此认识,孔祥清教授首先介绍说:“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上,我们的国产产品一直处于不被认可的尴尬境地。过去我们一直都是跟着国外的医械企业在做,虽然近年来也有一些好的产品不断应用到临床上,但总的来说原创性的发明创造还比较少。 事实上,我们有很好的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更好的‘中国创造’。 ”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推进‘中国创造’的步伐? ”孔祥清教授坦言,“对此问题, 我有这样几个体会:一是要创造一种有利创新的社会氛围。这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 ‘要营造鼓励探索、 宽容失败和尊重个性、尊重创造的环境,使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导向、 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形成浓郁的创新文化氛围’。 二是要形成一种机制, 让更多的医生愿意主动去创新。 在这方面,2014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出台了支持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研究转化的科技九条,鼓励有创新和开发能力的临床研究人员进驻相关企业, 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医学成果在江苏地区的快速、有效转化。 三是我们要更好地搭建平台,重视研究力量的整合,促进医、 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推动临床医学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联盟等建设,并让这些‘有想法’的医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能够通过类似于‘中国介入治疗论坛 (CIC)’ 这些平台来解决 , 实际上这也是创新。 ”

孔祥清教授还认为:“当然,创新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 既可以搞应用创新, 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也可以是系列性的创新,更可以是从无到有的原创性创新, 这些都属于创新的范畴。 所以说创新不是局限于在某一个‘点’上的,它应该是全方位的。 我们既可以是‘点’上的创新,也可以是‘面’上的创新,这都应该是我们支持和鼓励的。 ”

谈到如何打造临床专家、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产业和投资界紧密沟通探讨的平台问题,孔祥清教授认为:“有人将企业和投资者看作科研的赞助商,其实这个说法完全不正确。 ”他举例说,“比如在‘中国介入治疗 论坛 (CIC)’这个平台上,企业和投资者实际上不是赞助商,而是类似于会员制下的一个平等参与者,应该看成是这个平台的会员。 在合作的过程中,临床专家、 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以及产业和投资界是在共同创建这个平台。 我们要把它当成一个实现医疗器械创新的机制, 而不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会议。这样,大家有了创新的想法,才更容易变为现实。 类似CIC这样的平台搭好之后, 在平台上就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产品,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创新。 这样也就形成了一种医生、企业、投资者共同获益的机制。 ”

孔祥清教授继续阐述说:“要实现‘中国创造’,我们就不能纯粹地从经商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搭建CIC这样的平台 ,大家可能不一定能够立即从这个平台中获得什么, 但在搭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研制出新的产品来,这本身就是大家对整个医学事业的贡献。某个企业来参与平台建设,今天也许没有你理想的产品, 但也许明天、 后天,平台上产生了你认为比较好的发明, 那么你就可以拿去做,然后再产生利润回馈企业。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不断创造出更新的、 更适合临床需要的产品,之后企业再去生产,并取得利益———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

采访即将结束时孔祥清教授强调说:“总之,医疗器材的国产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与国外成熟的产学研结合模式相比,我国的医、产、学、 研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相关企业也还面临着技术相对落后和规模较小等制约条件。通过这些年与企业的合作,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国家很有必要建立一整套的产学研的协调机制。现在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宝贵想法,但我们还没有一系列的政策和环境来帮助他们将想法变成现实,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就这样流产;也有一些有想法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掌握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知识,满腔热情,但要么不知道怎么做,要么凭想象做,这样做成的产品往往不符合临床实际, 临床不能用。因此我建议要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模式,让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到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中,同时让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到医疗卫生工作中,使他们浑然一体。 这样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到医、产、学、研的全方位 ‘跨界合作 ’,更好 、更快地推进我国医疗器材的国产化进程……”

专家简介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6

1. 建立了定/ 动子接触动力学模型, 提出了瞬态/ 稳态的运行特性的预测方法, 为提高电机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有效途径。

2. 揭示了定子/ 动子接触频率与速度、推力的关系, 发明了单定子多驱动足直线电机, 其推力/ 质量、最大速度、输出效率比原来单足式电机提高1 倍多。

3. 提出定子采用d33 效应、连续变截面结构及定子/ 柔性铰链夹持元件一体化设计方法, 发明了V型和U型直线电机, 实现了大推力、高精度及高结构稳定性。

4. 突破了采用叠层压电堆作为激振元件的非共振型直线压电电机的关键技术, 发明了非共振直线压电电机, 实现了大行程和高精度。

5. 发明了一种新型直线超声电机驱动控制器, 实现了对直线压电电机的精确控制。

该项目已授权国家级发明专利20 项, 出版专著两部, 发表SCI和EI学术论文32 篇, 发明并研制成功15 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线压电电机及4 种精密定位平台, 实现了大行程 ( 20 ~ 100mm) 、高位移分辨率 ( < 50mm) 、高定位精度 ( 0. 36um) 、高加速度 ( 5 ~ 10g) , 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部分指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

该项目已初步用于神光- 3 试验、物理光栅结构光三维扫描仪和细胞穿刺试验, 将在航天航空制导装置、核聚变点火装置、MEMS制造准备、机器人和医学器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高性能直线压电电机产业化及打破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奠定了基础。

石粉变塑料国家发明专利 篇7

我厂发明的用90%以上的石粉,加入几种化工原料,经混溶乳化,密炼裂解膨化,改性造粒,使普通石粉瞬间变成新型塑料颗粒,广泛用于吹塑、拉丝、拉管、注塑、造粒五大系列塑料制品,加入量约可达20-300%,每吨成本约1300元,售约2000-5000元,全套生产线一人操作,二人日产约八吨。石粉变塑料塑化剂的全新生产配方及制做方法,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号ZL2011102216721。许多加盟办厂者走上了成功的创富之路,多家杂志社曾派记者到多家成功厂家进行过采访,我厂曾经举办过三届石粉变塑料创富联谊会。

二十多年来,塑料制品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使用废旧塑料颗粒,回收加工废旧塑料富了一大批人。由于加工废旧塑料颗粒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质和空气,为治理环境污染,现在国家对废旧塑料加工颗粒厂进行强制关停,过去那种废旧塑料加工厂遍地开花的现象不会再出现,塑料制品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大量的石粉塑化剂,石粉变塑料塑化剂将迎来巨大的的市场需求,产品永不饱和。

我厂现对外提供技术及设备,上门建厂。欢迎更多的有识之士前来我厂考察加盟,把石粉变成塑料,变出自己一生的财富和幸福!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8

由上海烟机公司技术开发部研发的关键零件化学复合镀镍新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为了解决关键零件Ni-P化学镀层在机器高速运行中损坏率较高的问题, 经过对镀液配置和施镀工艺无数次的试验, 最终获得了最佳复合镀层的工艺, 使零件表面的抗摩擦磨损和磨粒磨损的性能大大提高。在高速包装机上使用半年以上, 未发生磨损, 极大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大大地提高了机组的整体效率, 且零件单件的制作价格仅为进口件的1/9。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9

据项目发明人之一,硕力机械董事长焦和桐介绍,多年来,国内外船厂对曲面分段中的三维曲面(双曲度)船体外板进行加工,一直是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由于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经验,技术复杂,工作条件差,熟练工人日渐缺乏,加之存在生产效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已成为现代化造船的生产瓶颈。

武汉理工大学王呈方教授介绍,全新的复杂曲面成型装备,是集成了先进的工艺技术、测量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能够根据造船软件系统提供的船板加工数据,使用专业计算和控制软件,自动进行曲面造型和三维曲面船板成形加工,使三维曲面船体外板冷压及自动成形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获得基本解决。

面对世界造船业“大型化、高性能、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国内造船业急需数字化造船装备的支持。因此,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该装备适应了造船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具备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了解,该装备已在湖北、山东等地落地。

(科技日报)

国家技术发明奖 篇10

在行业内要做就做最好, 要做就做最精。这是江苏南通超力卷板机制造有限公司经理赵非平立下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超力机床不断超越自我, 摆脱传统卷板机生产方式, 用科技创新注入生产, 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新年伊始, 该公司就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通知, 他们开发的一种可卷制多边形板的数控二辊卷板机获得2010年第一批发明专利。在我国, 传统的卷板机均用于卷制弧形、规则圆柱形板材制品, 不能卷制异形板材, 功能单一。而且目前广泛应用的三辊卷板机需要对加工板材进行两端预弯和切边以及人工上料, 工作效率低, 机器成本高, 占地面积大。这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数控二辊卷板机, 不仅可卷制多边形板材, 而且采用数字控制运动轨迹, 经无间隙机械传动, 实现一次性成形, 彻底解决了三辊卷板机加工两头必须预弯的工艺, 同时解决了人工调整操作液压阀等诸多不便, 大大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实现了数字化操作, 工作效率高, 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这一新型卷板机先后出口10多个国家, 市场反馈良好。

上一篇:胃管插入下一篇:领导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