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2024-10-25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通用10篇)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1

摘要: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作为研讨中心,在分析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探究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列举了低碳经济时代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提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低碳经济中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希望对创新和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实际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碳经济,人力资源管理,绿色发展,转型,理念,路径

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就是在能源消耗的过程中降低碳元素的使用量和排放量,这既是转变能源消耗形式,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型经济。当前可再生资源经济、新能源经济、生物能源经济、氢能源经济都是低碳经济的构成方式,它们动态的特点即通过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应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模式的建立。作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申,我们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技术高效率创新、制度合理化整合都纳入低碳经济范畴,通过范围和内容的扩大,将社会和经济中转变发展传统理念,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模式都看作低碳经济,并将现实的时代看作低碳经济时代。

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

在解释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和概念之前,笔者认为应该先定义绿色管理,这是始终新型的管理思想,是将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观念整合在管理工作实际的先进管理理念,讲求管理的高效率,将管理看作是为社会和经济主动提供服务的思想,通过对生产过程、经营方式的管理转变,更好地适应绿色经济与绿色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统一社会认知、协调管理对象、整合各类资源的新型管理方式。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是在绿色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将社会、企业和员工看作是一个协同而交互的主体,统一社会需求、企业发展和员工要求,以差异性、高效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进员工成长、企业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和新理念。

3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功能

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功能

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讲,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品质,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特别是在竞争压力、就业压力和发展压力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调整企业岗位紧张,提高员工个人效能的功能,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协调而综合的发展。

3.2 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功能

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人才高效率、低成本地吸引和配置到企业适当的岗位,在行业间竞争加剧、企业发展任务迫切的今天,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识别人才和企业需要相互结合的契合点,将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关键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提高了企业的效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3.3 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功能

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平台,企业可以在微观上改变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和人才发展模式,起到了转变企业旧有文化、传统管理方式和落后经营模式的作用,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倡导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和薪酬制度更是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经营与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创新与发展的目标得到充分地保障,促使企业更为高效地实现变革目标。

4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内涵

研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须从企业的基本状况出发,必须结合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展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碳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低碳发展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前提,只有将企业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细胞”进行绿色理念的改造,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更好地为企业高效率运行、人才高水平发展提供可能。二是,低碳经济是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前提,只有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明确绿色发展的方向,也才能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人力资源实施的实际职责和具体工作,企业才能绿色生产和低碳运行,完成低碳经济要求的集约化、高效率发展目标。三是,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基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只有将低碳发展作为方向才能适应社会、政策和自身成长的基本要求,通过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制定出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体系,进而建立起低碳、绿色发展的模式和机制,全面构建企业管理的战略系统,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提供了组织、理论基础。

5人力资源管理在低碳经济中实现绿色发展的路径

在经济学界和管理界有句名言———发展的问题需要发展来解决,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境和难题必须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身的变革和发展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作为低碳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发展路径)必须应该从低碳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找到对策和方法。

5.1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发展理念

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告别传统人事管理中不协同、不和谐的措施和作用,将和谐理念和绿色思想引入低碳经济大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微观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管控细节和要点,将绿色做法和低碳发展措施整合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在宏观层面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将低碳理念和绿色思想作为平台,重新定义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发挥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体现低碳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为实现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低碳经济建设提供实际、工作、理论与意识的基础。

5.2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招聘

企业招聘是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提高企业效率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低碳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重新定义招聘的实质、内容和过程,使人员能够接受企业低碳发展的理念,充分认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责任和义务,看清自身对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同时强化人员低碳、高效发展的理念,严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入口”,为企业实施低碳、高效、绿色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基础。

5.3 实施人力资源的绿色绩效管理

低碳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要走绿色发展的路径,而绿色绩效管理和绩效考评是这一路径的基本形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将生态责任、绿色理念、低碳思想及社会责任等指标纳入到企业员工的日常职责范围内,积极表扬和宣传那些在个人责任范围内履行了企业生态责任及社会责任的员工,同时鼓励那些非本职工作范围内的员工,对他们的行为给予表扬和激励,这将有利于树立企业员工责任感,最终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

5.4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指企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来执行,政府应当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利的大环境。在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积极宣传“和谐”、“低碳”的绿色发展观。企业应当生产绿色产品、提供环保的服务,通过具体实践来体现其社会责任和生态责任。

6 结语

在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更加重视个性化和智能化,必须将低碳理念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融合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细节与关键中,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性转型,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与经济实际,打造低碳经济和绿色理念下管理的转型契机,在加速低碳经济成长的同时,创建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先涛,石俊.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生态经济,2014,(09):53-55.

[2]石俊,刘先涛.经济发展转型视角下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6,(02):150-154.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2

一、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绿色物流政策性的指引。绿色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让企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政府部门要构建绿色物流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绿色物流的约束,做好绿色物流政策性的建设。同时由于物流所涉及的系统十分广泛,而造成了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从而为绿色物流的运转增加了负担。

(2)缺乏完善的物流技术装备。我国物流技术装备与国际通用标准有很大的差距。导致了物流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水平低下,影响了物流运输工具的高效性。企业缺乏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订单查询、货物跟踪和库存等物流信息服务也不健全。

(3)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我国的物流教育是理论教育为出发点,缺乏大批有实际经验的物流专业人才。而企业对物流方面研究投入也微乎其微,使得高成效的成果甚微,物流人才紧缺阻碍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的进程。

二、循环经济下的物流管理

企业的绿色物流范围包含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零部件的供应、产品的销售以及产品废物后的处理等。因此,企业的绿色物流管理包括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绿色化。具体如下:

(1)首先要对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进行绿色评估,其次根据零部件的绿色性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从重视采购成本的观念向采购产品的环境友好度的理念转变,然后才去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

(2)企业的生产物流要向绿色化过度。以清洁技术为引导,加强生产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可能少的减少废弃物的产出。同时,对物流运输路径优化实现装卸的效率,从而实现物流生产活动的高效性。

(3)要实现产品的物流分销绿色化,必须保证分销网络有利于环保运输方式的选取,同时要保证物流包装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的重复利用。

三、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策略建议

(1)加强政府在绿色物流发展的作用。在政府的干预下,建立完善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对绿色物流发展提供贷款性的优惠、政策补贴机制,引导企业的绿色物流行为。政府也要对绿色物流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宣传,为绿色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企业从观念上对绿色物流带来的益处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道路规则和停车规则规范,使物流的运输效率最优化。

(2)物流技术装备技术的规范化。物流技术装备的规范化与绿色物流的发展密不可分。用新的`物流标准代替陈旧的制度,完善不足的物流技术标准,修订不符合实际的物流技术标准,对尚缺乏的标准抓紧时间定制,从而使我国物流技术装备在物流术语、技术标准、物流运作和管理模式上的标准化,各项技术装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3)加强绿色物流化研究与物流人才的培养。设置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需的相关专业,长期的专业教育与短期的培训相结合加强对物流操作、管理和相关的信息人员的培育,培育出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满足我国现代绿色物流发展的需要。按需求层次进行培育,使各行业所需的物流人才均衡。同时,对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进行转配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物流人才的水平。

(4)废弃物循环物流的建立。废弃物的合理处理,会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的层次。而废弃物循环物流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企业不仅仅要考虑自身的物流效率,还应该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联合,建立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循环物流体系。同时,政府对整个供应链废弃物循环物流的建设中,给予优惠政策和激励。

四、结束语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城市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又有力促进着经济的发展。

一、创新城市管理,是开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继2014年国家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后,最近中央专门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工作要“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重庆市在《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意见》中,要求“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这两个文件,不仅为城市管理指明了方向,更指出了城市管理上水平的实现路径。

按照国家和重庆市的总体部署,开县未来的目标,是建设“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三峡最美滨湖城市”。按照这个目标,开县的城区面积、人口都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城市管理面临的挑战会更大、更多。只有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才能在加快建设美丽开州上有新的作为。

二、创新城市管理,是提升开县经济竞争力重要支撑

未来的经济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在“万开云”发展板块中,开县自然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交通运输便捷,区位优势独特,如果城市管理跟不上,这些比较优势就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影响到开县的经济发展。

1.创新城市管理,事关开县的对外形象。开县的发展需要大项目、好项目的强有力支撑。必须大力引进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必须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有技能、有特长的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必须做大做强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开县休闲、旅游观光。我们要通过城市管理,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增强开县的吸引力,让开县成为一方发展的热土,创业的乐土。

2.创新城市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论自然条件,开县有山有水有风光,但是这些不会自动转化为居民的幸福感受。从幸福指数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三项指标来看,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参照“幸福指数三项指标”,对照不足找差距,补短板,着力推进“三峡最美滨湖城市”建设,打造“中国最佳宜居,宜业城市”,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感受和幸福指数。

3.创新城市管理,事关开县经济发展后劲

经济发展后劲关系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当前的发展,更要注重长远发展。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没有吸引力,物流、人流、资金流进不来,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当下,更关系长远,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发展后劲。

三、创新城市管理,助力开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彻底转变粗放型城市管理方式”,是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要求,也是开县城市管理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通过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打造设施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优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城市环境。

1.坚持依法治市。坚持挺法在前。一是发挥县人大的法律监督作用,加强对国家和重庆市有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推动法律法规落地生根。二是实现管理体制法制化,解决好城市管理中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问题。三是实现责任法制化,依法管理城市,解决好有法不依,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四是强化市民的法制意识。坚持不懈开展法律“进电视、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楼院”活动,加强常态化宣传和突击性宣传,让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占领电视、报刊、校园、社区宣传窗口和村镇宣传阵地。讲好“城管法制故事”,提高法制宣传的实效性。

2.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开县已经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部门的综合目标考评,需要进一步作细、作深入。一是设置好考核指标。能量化的尽量量化,建立起科学、配套、有说服力的指标体系评价,用数据说话。二是严格考核。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统计分析,定期拿出城市管理状况分析报告,找出症结,提出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年终考核积累客观凭据。三是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结果与干部职工的升迁、奖惩直接挂钩,对排名后三名的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实行约谈、诫免,真正发挥考核的刚性约束和激励作用。

3.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实施生态工程,创建靓化城市,抓好“点线面结合,四季有花、一街一景”的生态绿化、美化工程。在“三纵十横”的基础上,借助高山移民政策,对县城周边实施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同时向乡镇延伸,提高全县的道路景观水平。对在滨湖公园开展的生物沟、屋顶花园、雨水花园等五个方面绿化美化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推广到整个城区,让屋顶花园、雨水花园形成开县新的生态景观。二是实施秩序整治,创建净化城市。突出抓好市场管理、占道经营、停车秩序、环境卫生、石材(铝材)加工五个薄弱环节,完善环卫设施,增加公用停车场,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水、治差、绿化、亮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广“以克论净”精细化保洁模式,“改人工清扫为主,为机扫和冲洗为主,保洁为辅”的作业方式,实行环卫作业、设施作业和执法GPS实时监控,同时做好背街小巷的提档升级;三是实施容貌整治,创建美化城市。规范户外广告管理,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依规设置户外广告,同时对影响市容美观、破损的,进行整改或拆除;编制灯饰规划,逐步加强灯饰工程建设,美化夜景;在汉丰湖湿地公园、明镜石公园、月潭公园等公共娱乐场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增添历史、文化厚重感,让来客有看的、有玩的、有品的,做到常来不怨、回味无穷;对城区裸露的电线,进行入地改造;对城区的路灯进行LED节能改造,实行绿色照明;四是加强交通建设,创建畅通城市。借助开城、开达高速公路,配套环城快速通道,解决进出城交通拥堵问题;对人口密集区的工业品批发市场、农贸批发市场、长途汽车站等公用设施,进行外迁,缓解中心区的人流、车流,解决区域性的交通拥堵问题;五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创建平安城市。人口密集区、公共场所、阴暗角落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安装公安电子眼,实行数据化、网络化管理,安装危险源化粪池、井盖丢失和灯杆倾倒监控。把我县建成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家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4.抓好管理创新。在管理创新上着重抓好,一是结合数字城市建设,搭建统一平台,促进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推进手持终端应用,提升城市管理动态监管水平。二是实行“痕迹化”管理,对行政监督检查重要环节、检查结论、发现问题的反馈通告、整改过程的监督等,实行规范化文书,实现履职尽责情况的可追溯,可查证,并与考核挂钩,解决领导干部“不担当”、中层干部和一般职工“中梗阻”的问题,提高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三是推进实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规范,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定事、定岗、定人、定责,定标准,对每个环节制定出详细的作业标准,按标准提要求,使每一个干部职工明白按什么要求去做,做成什么样,做到什么程度,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四是加强地下管网建设和整治。按照建设“海绵城市”的要求,启用管道维护机器人,解决雨、污管网混流、堵塞,畅通地下管网,解决路面积水和污染问题;科学布局雨水调蓄设施,加快渗水人行地砖改造,提升城市品质和舒适指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公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新华社,2014年3月16日.

[2]重庆市.《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意见》.重庆日报,2014年10月18日.

[3]开县政府办.《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县府发〔2014〕12号.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4

湖北省大冶市是国务院首批确认的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我们研究湖北大冶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不仅对湖北黄石、潜江和钟祥等新增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借鉴作用, 而且对其他以矿产为生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指导价值。

资源枯竭城市要持续发展的要点是:既要选择城市突围的新兴产业, 又要面临恢复矿山环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压力;既要选择高端的绿色产业, 又要选择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转型的难度在于:资源型产业生产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导致城市发展失去资源收益的支撑, 大量沉淀成本的存在使资源型产业结构呈现刚性;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间的关联度较低。因此, 转型战略方式应采取多元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 跳出产业衰退循环;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战略, 确保产业政策与城市政策的统一;实施集约整合战略, 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新途径。

因此, 笔者认为, 探寻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冶的发展途径, 首先要大力推行绿色管理, 走绿色低碳经济之路。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推行绿色管理势在必行

绿色管理是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 以追求人类生态环境的最终改善为根本目标的, 逐步降低人类给予大自然环境承载负荷的一系列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面的全过程管理活动的总称。人们已经认识到:生活质量还应包括环境质量, 若环境恶化, 生活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反过来会降低人们的劳动生产率, 最终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益的“双降”。如G8峰会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征收低碳税, 以及最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的《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的协议, 这些因素的传导机制最终将产生新的钢铁贸易壁垒, 必然会加剧国内钢铁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国家钢铁产业政策的框架下, 一些钢铁企业将被纳入落后产能的淘汰对象, 企业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有如下手段。

1、法律法规手段

运用《大气污染法》、《安全生产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作为依法关停落后产能的执法依据。所谓落后企业,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朱宏任局长认为, 是那些能源消耗高、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落后企业的统称, 并不以它是用先进设备还是手工生产作为是否落后的标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认为, 对于企业和行业内部, 落后企业是指生产工艺和技术, 而发改委现在强调的“落后”, 更多的是从公众利益、生态、环保的角度来说的。所以在规划中, 对钢铁、有色金属、轻工等产业落后产能的界定, 都要依据《环境保护法》。

2、技术指标手段

湖北省要求“2010年底前将3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20万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纳入淘汰范围”;《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了淘汰落后的步伐, 要求“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万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可见, 这些技术经济指标将中小型钢铁企业纳入了淘汰落后的范围。

3、市场歧视手段

以提高中国钢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目的, 限制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 减少企业数量 (由现在具有进口铁矿石资格的112家企业, 拟减少到10家左右) , 迫使中小型钢铁企业因原料成本攀升而失去市场竞争力。

4、行政问责手段

实行节能减排、淘汰落后问责制, 各级政府相应加强了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检查, 建立了国土资源、金融、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在这一调整大环境下, 大冶市冶金钢铁企业必须尽快推行绿色管理, 才能在夹缝中获得生存空间。

冶金钢铁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特征, 也决定其必须率先推行绿色管理。从大冶市冶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看, 未来的5—10年, 谁能率先成功推行绿色管理, 谁就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安身立命。新冶特钢、华鑫实业、兴成钢铁、航宇鑫宝等龙头企业, 应率先树立绿色管理的观念, 推动钢铁企业的绿色管理。以牺牲环境效益为代价,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是一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当代不顾后人的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只有推动钢铁企业的绿色管理, 才能有利于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 有利于树立企业绿色形象, 有利于与政府和公众保持良好的关系, 有利于获得公众和消费者的青睐。总而言之, 冶金企业如果不树立绿色管理观念, 没有相应的控制污染技术能力, 其生存将变得越来越艰难。

二、大冶市推行绿色管理的基本对策

从上文分析可知, 大冶市推行绿色管理势在必行。具体而言, 要从绿色制造、绿色再循环、绿色沟通三个方面推行大冶市冶金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管理战略。

1、树绿色制造之灵魂, 走生态工业之路

绿色制造是指一种综合考虑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现代制造模式, 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制造既是清洁生产, 又体现了生态工业与循环经济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的思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的“三干” (指干熄焦、高炉煤气干式除尘、转炉煤气干式除尘) 与“三利用” (指水的综合利用, 以副产煤气煤炉、高炉、转炉为代表的二次能源利用, 以高炉渣、转炉渣为代表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技术, 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推广“三干”技术, 能够提高能源的一次使用效率和二次回收利用率, 减排二氧化碳, 减少粉尘、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 可以尽量多地回收电能, 减少发电用煤量, 提高企业用电自给率, 使企业力争做到“不买电、不买油、只买煤”, 推动节能环保。实际上也就是建立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组成一个“资源—产品—二次能源利用”的物质反复循环过程。

具体落实到大冶钢铁企业, 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现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最小化、使用高效化。即少用铁矿石及其他天然矿物资源, 多用再生资源如废钢等, 鼓励本市企业采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少用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油、天然气等) , 回收利用社会废弃能源 (如热水、蒸汽等) ;少用淡水资源, 发展节水技术, 强化水循环, 减少废水排放。二是生产过程清洁化, 即充分利用资源、能源, 少排放废弃物、污染物和含毒物质, 不用有毒物质。三是产品绿色化, 即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环境负荷低, 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产品的使用寿命长, 使用效率高;产品及其制品对环境的污染负荷低;产品使用报废后易于回收, 实现再循环。四是与相关行业及社会形成代谢循环关系, 向社会提供余热和副产品 (煤气、热水、高炉渣、钢渣等) ;可消化吸纳社会的废弃物 (如废钢、废料、垃圾、残次品、各种合金返回料等) ;与大冶市铸造加工业形成工业生态链。

为了推动绿色制造战略, 按照政府主导、环保部门运作、企业参与的模式, 在2009—2011年, 适时启动CDM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简称CDM) , 推动排污权 (碳) 交易工作, 筹集部分援助资金和技术支持, 确定金湖工业园组、城西北工业园组、罗家桥工业园组等钢铁企业污染治理重点工程。积极开展清洁生产, 加强“三废”综合利用, 废渣、煤气利用率基本达到100%, 工业用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 废钢利用率达到20%以上。

2、打绿色再循环之牌, 争循环经济之益

绿色再循环是指将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废物和残次品加以充分有效的再利用, 以使其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系列活动。绿色再循环的好处有:减少初级材料的加工处理, 可节省能源;再循环使用可减少污染;通过消除处理或处置废物的需要, 可降低生产成本;废物材料的收集 (如钢、铁、铝、铜等金属的再回收利用) 、分类、加工处理, 可创造较多就业岗位。大冶市的宏泰、晨茂、华厦、美阁、正明等铝材延压企业在废铝回收再循环利用方面做得较好, 其他冶炼延压企业在钢、铁、铝、铜等废旧资源的回收再循环利用方面略显滞后。大力推动绿色再循环战略, 应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股份公司运作的模式, 由相关企业按股份制形式, 成立废旧金属回收公司。

3、唱响绿色沟通之歌, 兴工业遗址之游

绿色沟通是指企业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公关活动的总称。企业进行绿色沟通是为了获得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密切配合, 以便更有效地推行绿色管理, 保持竞争优势。沟通的群体包括顾客、社区、雇员、媒体、投资者、民间环保组织以及环境保护执法部门等。认真进行沟通的公司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杭钢把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通过技术改造、综合利用和科学管理相结合, 逐步解决钢铁低水平、高能耗和重污染的通病, 2002年向市民推出了工业旅游项目;首钢在2002年10月1日也开展了工业旅游项目, 向全社会展示出融科技、绿色和人文于一体的首钢新形象, 传达出钢铁企业发展新面貌。

大冶市应整合铜绿山古矿遗址资源, 开发以青铜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 唱响冶金工业的绿色制造之歌。旅游业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具有特殊意义, 与之直接相关的产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产业有124个, 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还可以有效改善环境。因此, 大冶市可充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 “十二五”前期, 与黄石市相关部门紧密协作, 推动矿山地质公园暨冶金工业遗址游项目, 变输血式的灾害治理为造血式的旅游开发, 建成绿色环保、永续利用的工业遗产旅游区。“十二五”后期, 大冶市可依托独特的亚洲最大露天采矿坑、汉冶萍公司开凿的平窿、张之洞视察大冶铁矿遗址、日本侵华期间的日铁竖井以及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旅游资源, 由政府主导转为企业自主经营的运作模式, 成立湖北铜绿山旅游股份制公司, 从特、奇、精方面, 推动黄石大冶市工业遗址旅游项目, 培育鄂东南旅游产业新的集群增长点。

因此, 像大冶市这类资源型城市, 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契机, 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目标, 以培育新型支柱产业为抓手, 以实施项目建设为突破口, 着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 拓展延伸产业链, 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积极推进经济由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 着力发展矿区经济, 全面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论水资源需求管理中的经济措施 篇5

本文在探讨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内涵和论证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经济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证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的模式;研究了水费结构的设计方法,并对多种水费结构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等分类用水的具体需求管理经济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作 者:阮本清 张春玲 黄明聪 作者单位:阮本清,张春玲(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44)

黄明聪(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福州,350001)

低碳经济与绿色管理探究 篇6

1 低碳经济与绿色管理简介

1.1 低碳经济简介

1.1.1 内涵

低碳经济从理论上讲是指在科学发展观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 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创新、制度的完善创新、产业构成的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来减少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因为消耗引起的大气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 从而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状态。

1.1.2 特点

(1) 能源消耗生态化。能源消耗生态化主要是指利用新能源来降低能耗,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譬如风能、核能、水能等污染相对较少的能源, 减少电能、煤炭资源的使用量。

(2) 科学技术创新化。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低碳经济, 譬如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创新、乙烯的运用以及汽车行业中的汽车驾驶培训器等各方面, 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表现了技术在其发展中的应用。

(3) 经济发展持续化。低碳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改变, 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企业绿色管理简介

1.2.1 内涵

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其特有的管理方式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通过各种途径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方式。

1.2.2 特点

(1) 企业规范化发展。企业绿色管理是在企业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才会考虑的一个问题。只有企业规范化发展, 企业绿色管理才会被纳入发展的计划中。企业绿色管理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约束完善。

(2) 绿色管理意识。绿色企业管理意识是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树立绿色管理意识, 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够从实际行动中落实绿色管理, 发展低碳经济。

1.3 低碳经济与绿色管理的关系

低碳经济是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的主力, 绿色管理作为其发展的产物, 两者之间关系密不可分。

1.3.1 低碳经济催生了企业绿色管理

在全球环境普遍污染、气候变暖的情况下, 全球内发达国家率先推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理念”, 通过技术创新来发展低碳技术, 着力发展“低碳技术”, 率先推出了发展低碳经济。随后发展中国家大力跟随发展低碳经济, 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绿色管理。可以说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企业绿色管理, 通过绿色管理来达到低碳经济的目的。目前, 绿色管理是很多国家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1.3.2 绿色管理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需要绿色管理, 绿色管理又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 按照绿色管理的要求, 把环保和低能耗的要求纳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 以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科技以及战略决策上的发展,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的绿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绿色管理技术和制度的完善又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低碳管理技术的水平。

2 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

2.1 必要性

低碳经济发展是目前全球化的现象, 是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目前, 联合国环境署建议把大量资金投到新的绿色产业, 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从国际方面讲低碳经济发展有其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 中央政府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来推动节能减排, 既延续之前的单位能耗指标, 又出台了“单位能碳耗”的约束指标, 这些要求使得我国企业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降低能耗。

2.2 重要性

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这里的产业结构主要是加大发展第三产业, 减少环境污染程度, 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高我国经济水平。

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 节约能源资源的利用, 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 并限制那些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和消费行为。

3 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的企业都将低碳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然而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传统供应链模式发展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主要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 忽视环境以及能源的利用性, 这样对企业发展有极大的弊端, 主要表现在供应链没有整体观。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发展的标准, 这样就不考虑其服务态度与质量, 且目前很多企业供应链发展都是独立操作进行, 譬如生产链与市场链的脱离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 企业的传统供应链模式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发展, 因此对传统供应链模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3.2 低碳经济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很多企业仍是以追求企业利益为主要目的,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他们的影响不大, 绿色管理意识不强。譬如当需要他们投资进行设备更新和改善的时候, 他们通常会认为这样的投资很大, 而不考虑设备的更新和管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对环境的改善以及效益的提升都有好处。没有这种绿色管理意识, 就不能从根本上来发展低碳经济。

3.3 绿色科技水平不高

这里提到的绿色科技水平不高, 主要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环境保护水平不高。由于企业发展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现象、酸雨污染甚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都存在;另一方面是指产品研发的科技水平不高。我国大多数企业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 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较落后。譬如一台在美国市场售价为5000美元的电脑鼠标, 中间商拿走2500美元, 品牌商拿走2000美元, 而中国的中小加工企业只能拿到500美元。因此, 科技水平不高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极其不利。

3.4 缺乏绿色理财管理概念

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反映环境资源的变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它主要是用会计运算的方式计算企业获得利益对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 这里主要是受益或者是损坏程度。可以说注重绿色理财管理概念对于企业发展尤其是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都有好处, 然而很多企业都缺乏这种概念, 总是以为企业自身经济方面的财务会计做好就好了, 殊不知对绿色理财管理概念的匮乏对其经济增长的分析都有影响。

4 企业绿色管理发展形式

企业的绿色管理发展形式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开拓企业绿色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企业发展中, 开拓企业绿色产品供应管理模式, 对于企业的低碳发展以及绿色管理都极为重要。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 供应、需求、市场都是企业可以盈利的过程。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摒弃以往的利润攫取观念, 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不能像以前一样把渠道伙伴视为产生利润的来源, 以商务伙伴的利益牺牲作为自身利润目标实现的惟一途径, 而必须树立双赢合作思想, 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久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 对于企业发展更具挑战。

4.2 提高绿色管理意识

提高绿色管理意识, 从意识层面注重绿色管理是一个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企业管理者, 要意识到绿色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要知道绿色管理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映, 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提高企业发展速度的必然途径。只有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这些重要性, 才会从根本上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推动绿色管理, 推动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4.3 提高绿色科技水平

根据上述提到科技水平不高的两个方面, 我们这里提高绿色科技水平也是相应地从两方面开展, 一方面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譬如如果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造成水污染, 那么其企业必须发展科技治理水污染。另一方面, 要提高对产品的技术水平, 加大技术产品的革新。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努力调整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 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 开拓市场, 促进经济发展。

4.4 培养并提高绿色理财管理概念

培养并提高绿色理财管理概念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譬如企业可以在财务管理方面增加“绿色理财受益”管理, 这样通过防治绿色污染而获得的利益直观化,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受益;另一方面让企业管理者可以看到治理污染或者低碳经济同样可以受益, 这样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利用三废产品减免税款的利益、政府资助利益这些方面都可以分类到绿色理财方面。通过这些绿色理财手段来分析企业利益, 推动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5 结语

低碳经济与企业的绿色管理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视低碳科技和绿色管理。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用绿色管理去发展低碳科技;另一方面在发展低碳科技的过程中要提升绿色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推动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3) :14~19.

[2]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 2009 (8) :10~13.

[3]郭万达, 郑宇.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 2009, (8) .

[4]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 2005, 8.

[5]DTI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 Energy WhitePaper: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 2003.

[6]Stern N.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7]王爱民.绿色营销创新的理论研究——基于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D].武汉理工大学, 2003.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7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使用科学技术,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人类的生存环境正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与破坏、物种减少、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全球环境不断恶化, 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必须,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 企业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下, 对企业进行绿色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思维和新趋势, 其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值得企业不断研究与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面对绿色管理的浪潮,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绿色管理的研究和应用, 是未来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的趋势, 也是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人力资源越来越体现其重要价值的必然需求。

一、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坚持将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个环节, 保护企业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内部员工的心态和谐、人态和谐和生态和谐的三大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崇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观念, 不仅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倡导环保意识, 将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更应当将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要求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机的发展”。如图1所示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的示意图。社会和企业健康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正是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表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指引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促进企业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 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企业能够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意义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爆炸的年代, 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所有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此, 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变得更加迫切,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掌握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 针对性的制定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决策, 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 对现代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不仅是企业生产运营的迫切需求, 也是企业相关的外部使用者的需要, 更是时代发展对企业提出的需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与管理学两门学科的综合运用, 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在未来必然对企业的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对人力资源的整体行业产生影响,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社会风气与企业行为。而这种社会风气与企业意识,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 尤为重要。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素质, 推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升级有重要意义。

三、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实践

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招聘中的应用实践。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下的人员招聘时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十分重要的步骤, 人员选聘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至关重要。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下, 人员招聘过程必须给予企业的环境与政策方针、人才需求方向、人才培养战略以及环境、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招聘人员不仅能够应对招聘过程中应聘者的提问, 还应当对于企业的政策方针和策略以及专业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绿色人力资源招聘过程必须考察应聘者对于环境的政策法规的了解, 以及应聘者的环保意识。同样, 对于企业来说, 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品牌影响力对于招聘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应聘者和科学技术人才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和企业声誉都十分看重, 只有企业有良好的声誉和品牌价值以及环保意识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在绿色人力资源招聘过程中,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意识、绿色价值以及绿色环境往往比单一的福利待遇更能够吸引人才。

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实践。

自古以来, 我国就有“千金易得, 一将难求”的谚语, 充分表明了人才的重要意义。企业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即是应当体现在人才培养、培训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性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的绿色管理, 除了应当对企业员工进行日常培养培训工作外, 还应当不断给员工灌输绿色、环保的企业生产管理意识和思想, 将员工的培养与培训形成长效的制度, 使员工的培养与培训制度化、持续化, 使员工在企业中不断成长与进步。绿色人力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还体现在应当节省企业资源, 减少企业浪费, 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引导员工养成节约能源的意识和习惯, 养成全员参与节能减排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员工需要企业的平台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技能, 在贡献的同时也获得自身事业的成功, 并且实现自身知识、能力和价值的积累与成长。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培养中的理念与实践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激励中的应用。

对于现代的企业来说, 人才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 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根本, 企业如何留住人才, 合理使用人才, 培养人才, 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需要, 也是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激励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作为激励机制的最基本的手段, 也是最核心、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没有物质激励手段的支持, 精神激励手段都是空谈, 都只会让激励手段更让企业员工反感。人们常常将物质利益作为衡量自身劳动成果的标准,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必须。物质需求在现代社会主要表现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个人薪酬、奖金、福利待遇、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属于物质激励的范畴。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构建激励机制, 必须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薪酬待遇, 包括奖金、福利待遇等都是员工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同时在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合理”、“按需激励”的激励原则下, 构建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是人的特有需求, 精神激励的根本也是满足人们的精神上的需求。精神激励作为高于物质激励的需求,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精神激励的方法运用得当往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首先是企业引进人才的需要。企业要不断发展, 不仅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 为企业创造价值, 更要留住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采用各种激励措施是吸引人才的最有效的方式, 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最符合市场化发展的方式。其次, 为了实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需要和企业的经营目标, 管理者需要不断用学习激励的方法, 运用各种激励方式, 引导员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创造成绩,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共享, 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再次,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也是企业员工、人才实现个人价值, 发挥自身聪明才智和学识的需要。

三、结语

水资源管理绿色经济 篇8

1 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1.1 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 主要是把绿色理念运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去, 形成一种既满足企业和社会目前发展的需要, 同时又不对企业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利用绿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保护, 这种保护不只是保护企业员工的心态和谐, 还有保护员工的“人态”、生态和谐。所谓心态和谐是指企业员工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 同时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人态”和谐是指企业与企业中的员工共同发展以及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生态和谐就是企业员工、企业、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现。

1.2 石油化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石油化工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企业的人力资源也需要科学的管理。据一项统计数据显示, 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染占总的企业污染的百分之七十, 这样严重的污染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而石油化工企业也需要绿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2]。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石油化工企业本身的污染减少, 保持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二是保持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和谐发展, 员工对于企业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 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三是员工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较高的职业技能。

2 石油化工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2.1 企业中员工的活动绿色化

石油化工企业中与员工有关的活动与其它企业基本相同, 主要包括企业招聘新员工的规则、员工的招聘、员工培训、员工工资薪酬、员工内部关系。石油化工企业在进行制定企业员工招聘规范时要考虑绿色化, 制定完整、合理、有效的招聘规范。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将招聘信息透明公开化, 在网上或者运用其它手段将企业的招聘人数和招聘要求向大众公开。员工培训时要减少一些繁琐的形式, 重视员工学习的效果而不是是否进行了员工培训。员工的工资薪酬除了最基础的底薪外, 其它的薪酬应该与员工自身的绩效相关, 这样才能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3]。应当建立和谐的员工内部关系, 对于企业内部的官僚效应和其它不正之风, 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当有效控制。

2.2 围绕企业的各种关系绿色化

围绕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各种关系主要有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间的关系、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关系、企业与外部大环境的关系。目前, 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企业与环境间的关系在逐步恶化, 石油化工企业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 将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绿色化。

2.3 企业能力绿色化

石油化工企业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型的企业, 作为我国经济的命脉, 石油化工企业在环保责任方面应该承担更多。石油化工企业应当提升自身的能力, 包括员工的环保能力、员工的技术能力。企业应当重视提升自身的能力, 在员工的环保能力方面, 首先, 企业在招聘时就要注重应聘者的环保意识, 在发布招聘信息时, 可以说明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 并且具有一定的环保能力。可以在面试时询问应聘者的环保习惯和环保事迹。另外, 针对企业内部的员工的环保能力, 石油化工企业要经常组织关于员工环保能力的培训[4]。

3 结语

综上所述, 石油化工企业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石油化工企业运用绿色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能使企业不仅在环境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改善企业原本的高污染化, 而且能帮助企业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以及保护企业员工的心态和谐, 促进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石油化工企业在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 从员工招募到员工培训、员工薪酬管理、内部关系, 甚至小到员工请假管理、日常纪律作风等方面建立一个全面的链式结构, 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 构建完整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石俊.石油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 2014.

[2]刘俊振, 张亚君, 刘诗悦.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框架与战略生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 19:26-31.

[3]唐贵瑶, 孙玮, 贾进, 陈扬.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 10:82-96.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设备管理 篇9

所谓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设备管理, 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建立符合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的设备发展战略和保障体系,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优化运行和精细管理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减少设备及其高碳能源、材料等相关资源的占用与消耗, 实现设备技术管理综合水平提升与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设备管理新理念、新模式。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设备管理, 就是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发展主线, 实现设备及其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利用, 为打造一流企业提供坚实的装备技术保障, 切实向设备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一、积极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 促进设备结构实现新转变

一是围绕胜利油田发展大局, 积极转变角色定位, 更加重视发挥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主体中的支撑作用, 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高度, “跳出设备看设备, 立足全局抓设备”。着眼于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取得良好设备投资效益, 主动与油田勘探开发需要相结合, 主动与计划、技术、工程等横向部门相结合, 使设备管理工作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 成为推动油田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非安装设备配置方面坚持上市和存续一体化, 科学细致地开展设备现状调研分析, 谋划了控制设备总量、提高设备档次、走精机高效之路的中长期发展路径, 提出了设备构成总量中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一般水平各占三分之一的构想, 使设备管理工作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二是围绕生产关键点和效益增长点, 突出工作重点, 积极做好新装备的更新换代。投资16多亿元更新钻机59套, 钻机整体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 平均机械钻速由21.38m/w提高到21.47m/w, 平均钻井周期缩短7h, 各种井型、不同区域的施工能力普遍提高, 既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又为开拓外部市场创造了条件。此外, 在钻井系统持续组织网电钻机改造, 每套钻机年可增加效益15万元。在井下作业系统, 大力推广应用网电作业机、液压蓄能修井机, 逐步调整作业设备能源结构, 网电作业机和蓄能修井机的数量逐年上升。

三是围绕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致力于改善船舶装备结构和提高装备水平, 保证胜利油田海上勘探开发和安全环保用船的需要。加大船舶结构调整力度, 建成国内最大的溢油回收船、6 714kW多用途工作船、一艘5 960kW和两艘3 730kW多用途工作船, 形成了集“抢险救助、溢油回收、消防和远距离拖航”于一体的海上油区综合保障体系。

四是围绕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 坚持设备一生管理一体化, 配置设备时以设备全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原则, 降低设备维持成本。重大、关键设备购置前认真开展技术、经济论证, 除了对设备的适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提出明确要求外, 还十分注重设备的能耗指标与安全环保性。

二、积极推进设备技术创新, 促使设备能力实现新跨越

技术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设备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胜利油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不断提升设备技术水平, 对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

一是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针对油田实际需求, 按照仪器设备与石油装备的使用、制造一体化思路, 整合优势力量, 在开发、物探、钻测录井等领域, 自主研发了滩浅海地震勘探检波器水下声学定位系统、LWD无线随钻测量仪器、SL6000型高分辨率测井系统及井下仪器系列、海上自升式钻修平台等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端仪器设备, 有10余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实现了批量制造和规模化应用, 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局面, 有力提升了胜利油田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

二是设备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引进一批国外先进设备、研制一批先进高效设备、改造一批高耗低效设备、淘汰一批技术状况差和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显著提高了主要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从国外引进了膜制氮设备、GEO6000型综合录井仪、Advantage型综合录井仪、FEWD无线随钻测量仪器、DPC2804压缩机组等国际先进技术装备, 增强了油田勘探开发攻坚能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录井技术, 掌握了色谱分析、现场数据采集、计算机联机采集、资料处理及现场录井信息传输等先进技术, 研制了色谱仪、综合录井软件、录井仪数据采集接口、国际认证防爆型仪器房等核心产品, 实现了录井仪器装备自主研发的系列化、规模化。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DM无线随钻侧斜仪达到同类进口仪器技术水平, 每套可节约购置费用约400万元。

三是与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在重点先导试验项目, 为配合孤岛中二北氮气泡沫蒸汽驱先导试验项目, 组织研制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过热注汽锅炉。该设备额定蒸发量30t/h, 额定工作压力17.2MPa, 蒸汽干度80%~100%。在作业系统, 积极实施绿色环保作业战略, 根据不同油区的地层压力和施工工艺需求, 组织研制了整体式和分体式通井机、分体式修井机等三种带压作业机, 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技术鉴定。对水井而言, 由于作业前不需要停注放压, 可以缩短施工周期, 同时可以免去常规作业所需压井液及处理费用。对于油井而言, 由于油气层得到了保护, 油气层的产能会得到相应提高,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油气资源。

四是大力实施设备管理信息工程。经过多年努力, 油田设备系统已建立了功能相对完善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软件升级的契机, 进一步提升完善功能, 全面满足了设备一生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的需求, 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设备信息网上传递、设备配置网上查询、设备管理工作网上布置。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上做好设备文章, 不断提升设备机电仪一体化控制水平, 加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管理, 重视控制检测系统的维护和参数整定。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加强设备动态信息的源头采集和实时监控, 提高设备受控能力和故障诊断水平。

五是设备管理手段不断创新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不断增多, 仅靠眼看耳听手摸的传统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设备管理的需要。为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和问题, 把设备故障和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不断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含量, 油田分级成立了油田设备监测站、二级单位设备监督站和三级设备督查组,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三级设备检测体系。积极运用故障诊断工程、润滑工程和可靠性工程等现代化的技术成果, 重点实施了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强制性设备安全技术性能监测、设备点检等措施, 及时消除了设备隐患。设备监测站建立了大型动力设备的光谱数据库、铁谱直读数据库及分析铁谱图库, 注意总结设备磨损的内在规律, 在部分大型设备上可预先发现设备隐患的部位和程度, 提出不同工况下的换油周期和维修建议, 对设备的运行及维护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二级单位设备监督站和三级设备督查组配备了方便实用的泵效测试、温度测试、振动测试、噪声测试等设备检测仪器, 对设备进行全面测试, 坚持以数据为依据, 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及时提出设备整改意见。

三、充分挖掘现有设备资源潜力, 促进设备使用效益新提升

一是坚持各单位设备资源一体化, 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加强设备调剂和调拨管理, 盘活存量设备资产。对于利用率不高或是参数不适合工况需求的设备, 在油田内部及时进行调剂使用, 确保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生产需要, 使原来的部分闲置设备和低效设备成为高效或创效设备。在做好生产工作量优化的前提下, 努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品合格率。大力推行设备的适度集中和专业化管理及租赁使用,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有利于统筹安排和调度设备, 实现设备和工作任务的合理匹配。

二是加强设备经济管理, 积极推行设备单机经济核算。关注成本预算及实际消耗, 在基层单位推行设备单机核算制, 将设备材料、油料消耗、维修费用等内容与设备承包人员的奖金直接挂钩, 控制管理漏洞和消耗不当造成的浪费。为实现设备管理与安全生产、成本效益的有机结合, 充分展现设备管理的成效和水平, 每年坚持组织开展长寿高效设备竞赛和星级设备评比。这些设备运行时间长、维修费用低, 使用效益十分显著。

三是重视设备挖潜改造, 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同行业先进装备技术, 对性能下降、工艺匹配不良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探索出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装备发展新路。胜利发电厂按照轻重缓急, 实施了40多项重大技术改造, 积极实施以技术组合型为主体的技术创新, 使胜利发电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全国一流电厂水平。

四是提升主要能耗系统的运行效率。油田企业既是产能大户, 也是耗能大户。机械采油系统、注水系统分别占电力总消耗的55%和32%。在机采系统实施推广应用节能系列产品 (电机、节电器、变压器) 、抽油机冲程改造、变频调速改造、调整平衡及油井电网优化运行等技术措施, 较好地解决了抽油电机“大马拉小车”、电网及电机功率因数低、抽吸参数不匹配等问题, 系统效率由2005年的26.3%提高到目前的27.5%。在注水系统, 通过新建产能和老区调整、一体化治理地面工程项目和单项工程的实施, 加大注水系统优化技术集成推广, 采取分压注水、系统整体降压与局部增压等方法, 以及大小泵合理匹配、拆级改造、管网调整、自动优化调控注水运行参数等措施, 系统效率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目前的53%。

四、深化专业化和基础性管理, 实现设备有效使用寿命新突破

一是推行设备精细化管理。设备管理既影响企业的产出, 又影响企业的投入, 是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油田企业设备资产数额庞大, 倘若能够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1年, 则经济效益就十分可观。油田在操作层面持续推广应用设备“十字”作业法的同时, 在管理层面提出并践行了以“优配、监测、润滑、安稳、高效”为核心的设备“十字”管理法。基于“十字”管理法的设备系统节点管理办法, 不仅包括了设备管理的相关制度、标准和规范, 而且涵盖了设备管理的目标、责任、运行和考核, 细化了设备管理单元, 能够确保设备管理各项工作高效、准确、到位地落实。

二是强化设备监督检查。实践证明, 设备检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能够提升现场执行力度, 确保设备合理使用, 保护企业生产力。设备监督检查包括定期的设备检查和随机的设备督查。定期设备检查包括油田年审、二级季检、三级月检和基层周检。其中油田年审和二级季检结果与各单位设备管理年终评比挂钩, 三级单位的月检、基层周检都与当月奖金挂钩, 根据检查结果奖罚分明。油田制定了设备现场管理随机监督检查办法, 按照不定时间和地点、不事先通知、不需要陪同的“三不”原则, 坚持开展设备监督检查, 督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始终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 确保设备监督检查的覆盖范围和检查力度, 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现场管理和缺陷消除。根据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把设备主要缺陷分为A、B、C三类。追求零缺陷就是要求在用设备不允许出现A、B类缺陷, 尤其是影响设备安全生产的缺陷。注重抓好设备现场管理规范的落实, 建立一套包括设备巡检、标准化操作、维护保养在内的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流程, 切实促进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制定设备缺陷管理规定, 建立缺陷发现、报告、登记、整改的管理体系, 将各类设备缺陷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追求零故障就是通过加强设备状态监测, 探索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的有效方法, 提高人机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重视不同设备故障停机分析和同一设备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故障停机规律研究, 坚持搞好持续改善, 努力减少设备停机、调整待机等损失。追求零事故就是要通过加强人机系统的综合管理, 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建立超期服役设备台账, 严格超期服役设备管理程序, 加强对超期服役设备的监控跟踪, 确保老化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

四是实施绿色维修管理。绿色维修管理是以设备全寿命周期设计和管理为指导, 以节能、节材和环保为标准, 以修复改造失效设备零部件和提高设备使用性能, 并改善工厂环境、安全性、环保性为目标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的总称。维修管理实践中, 一是规范维修管理, 重视维修资金预算、修理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严格送修前的检查、修理过程的监督和修竣后的验收, 控制和降低维修过程造成的浪费。二是加强油田内部设备维修力量的培育, 加大内部维修力度。对有条件的单位整合内部维修力量, 完善设备维修的硬件配置, 提高设备维修水平。三是实施备件修旧利废、循环利用, 控制库存不当造成的浪费, 控制备品配件质量造成的浪费。四是积极探索绿色维修技术, 包括节省能源和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和提升效率与安全性的维修技术,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维修工装器具, 从而达到节能节材和经济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亓和平.践行设备“十字”管理法, 努力向设备精细管理要效益[J].中国设备工程, 2012 (1) .

[2]傅治平, 吕业清.低碳经济知识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3]陶良虎.中国低碳经济[M].北京:研究出版社, 2010.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 篇10

1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的理念, 将努力实现碳的最小排放量甚至是将实现碳的零排放作为前提, 从而获取最大化生态效应的一种经济形式。基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 所有的生产、生活均要做到以低碳和环保为基本标准。企业要想真正符合低碳经济标准, 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必然的要求。这是由于绿色在本质上和低碳、环保保持一致。所以, 把生态、低碳和环保理念以及技术结合到绿色供应链当中, 这就是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因为供应链自身就是一个联系供应商和客户, 包含了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销售、产品生命周期支持等较为完整的流通链。有所不同的是, 绿色供应链还结合了低碳和环保等思维方式, 列入到生态环保管理之中, 这就让综合考量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成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点, 从而让绿色供应链成为一个呈闭合状态的循环系统。

2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作用

2.1 保障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供应链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显得较为滞后。当前, 我国所产生的碳排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二, 这就证明了中国依然是用高能耗和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这一社会资源配置中所出现的问题, 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今后的发展。

2.2 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

绿色供应链是现代企业获取竞争性优势的重要内容。鉴于低碳理念宣传的推广, 人民群众的环保观念不断提升, 企业的客户也愈来愈多地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产品。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 企业一定要致力于解决经济活动当中的各种环境问题, 并且放弃危害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 从而建设起绿色供应链管理机制, 形成突出的竞争性优势。绿色供应链管理可谓是在最大限度上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途径。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无形之中取得了客户对产品的喜爱, 让企业能够得到竞争的优势。

2.3 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 在提升绿色消费意识的观念之下, 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认可也绝不只取决于能否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廉价产品, 企业还应具有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 并及时回收废旧产品原料, 这些均将成为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影响因素。

3 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实施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出现污染, 从而节约资源以及能源, 而不是等企业的产品出现了不良后果再来采取一些防治方法。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设计体系涵盖了采购、生产、物流等过程。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友善性, 从而改进各种设计因素, 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功能、质量以及成本等, 让产品能够实现资源消耗的最小化。

3.2 实施绿色采购

企业应当尽量选择绿色材料, 这些材料具备了很好的使用性能, 在生产、加工、使用甚至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之中使用能耗较少, 能够反复使用、资源利用率较高、对环境不构成或者较少污染的原材料。绿色材料自身具有先进性、生产具有安全性、材料利用具有合理性等特点。

3.3 实施绿色生产及绿色加工

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都要依据ISO14000标准来开展, 尽量降低物料与能源的消耗, 减少废弃物、运用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工艺。绿色供应链要求所生产的产品能够安全、环保, 不对使用者产生危险, 同时还要求生产过程对生产者不存在损害, 所用能源和所造成的污染也最少。

3.4 实施绿色物流

所谓绿色物流, 主要是指在产品物流过程中努力提高绿色程度, 涵盖了绿色包装与逆向物流等。前者是指在商品包装设计中强调环保包装, 也就是包装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可降解。包装材料应当选用不含铅、汞等有毒成分进行包装, 选用可循环利用、可降解、可回收再生材料进行包装。在对废弃产品进行回收处理时, 应当用最小成本代价来获取最大回收价值。

3.5 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能够辨识与预期、符合消费需求, 并能带来利润和永续经营管理。就其本质和内涵而言, 绿色营销是以绿色消费为出发点, 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为基础, 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营销活动。绿色营销和传统市场营销的不同之处在于更为注重环境保护, 更为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6 实施绿色回收

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应当包括绿色回收。企业应当考虑到产品、零部件和回收处理成本等, 对相关方案实施综合分析, 从而确定最合理的回收方案, 用最小成本代价以换取最高回收价值。

4 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4.1 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是要求企业充分考虑自身的长远利益, 将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出发点, 积极引导企业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绿色供应链管理之中。二是要求企业中各个部门在实施环境优化时不再仅仅将眼光放在本部门, 而是要明确自身在绿色供应链管理当中的相应位置, 让本部门行为能够切实符合环境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三是企业负责人应当提升学习能力以及个人素质, 更加积极地将经济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等与供应链进行联系, 从而让全体员工能够真正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回报。这样一来,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会通过自身的努力, 让绿色发展逐步渗入到企业中的方方面面, 从而形成企业的绿色形象, 并让创建企业绿色品牌成为每一位员工自觉自愿的行动。

4.2 扎实树立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管理观念, 要求企业注重于长远利益, 将整条供应链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要求全体员工有效建立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层切实转变观念, 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环保是保障人类社会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 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将经济发展目标、环境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等与供应链管理加以联系, 从而让企业员工与供应商能够了解到企业自身对于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想取得成功, 其关键就在于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起绿色观念, 因此, 企业领导层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深刻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为社会以及本企业的发展带来长期回报, 从而让每一位员工均能通过自身工作实践, 让绿色发展逐步变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创建企业绿色形象与绿色品牌真正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

4.3 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企业要十分注重以绿色供应链为指导, 切实重组企业的经营运行体系, 通过建立绿色管理部门, 落实有关节能减排的相关规定, 不断健全完善管理体系以及监督机制, 从而为企业的低碳生产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 还应积极调整现有的生产体系, 不断加快落后生产工艺的淘汰进程, 加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注重生产节能与建筑节能, 开展绿色采购, 更好地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涉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4.4 建立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

绿色供应链管理注重于加强供应链中全体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于供应商而言, 它处于整条供应链的前端, 其行动将会传递至整条供应链当中的每一节点, 比如, 成本中的节约可以通过供应链传递至其后的各环节, 以求提升整体效能。因此, 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国际化大型企业均十分注重而且会十分慎重地选择供应商。其一般做法是将环境能力视为评估本企业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 依据环境法规之要求和自身所设定的指标要求, 并且运用问卷调查等途径以得到供应商的相关数据, 并且实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以此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在选定了供应商以后, 企业不应当居高临下地通过监督与评估来开展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而是应当积极支持与帮助供应商等方式构建平等、互利、互惠的伙伴关系。

4.5 合理制定绩效评价体系

对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这是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状况下, 对重要环境参数所设计的一套可持续监督体系, 并将评估的结果和基准进行比较, 再将其和各利益主体进行沟通。它是对企业的环境绩效实施测量与评估的程序之一, 这是一种持续性的信息收集途径。通过制定落实绩效评价体系, 能够让全体企业供应链利益相关者切实了解到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风险, 得出投资之得失, 还可帮助辅助企业管理者实施环境管理。因此, 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制定:一是就战略层而言, 应当从信息共享的深度、组织能力、成员稳定性、绿色环保性等诸多方面以反映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二是就运作层而言, 应当从价值、时间及产能等角度对资源利用的效率加以改进, 从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运行状态以及能力实施评价;三是就结果层而言, 这一评价体系能够将绿色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加以联结, 在绿色供应链的财务收益情况、资产运行情况、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不同方面来评价绿色供应链的绩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力争获取更好经济效益的重大发展机遇。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改变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只关注经济上量的增长, 却忽视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一现状, 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降低资源的消耗, 提升产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力, 有鉴于此, 一定要大力倡导与推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摘要: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 近年来我国各领域绿色环保意识在持续加强, 愈来愈多的行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上更加凸显出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怎样抓住机遇, 运用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为主要特点的低碳经济模式来改进绿色供应链管理, 已经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重要作用以及主要内容, 并提出了推进低碳经济时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1]于静.浅议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1) .

[2]王能民.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 2007 (1) .

[3]李辉光.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讨[J].时代经贸, 2007 (5) .

[4]秦文展.我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 (14) .

[5]朱庆华, 耿涌.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转换模型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 2009 (11) .

上一篇:桥梁的抗震检测与加固下一篇:思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