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2024-06-19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精选8篇)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1

贵州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省人民政府令第99号)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适用本办法。

前款所称取水工程或者设施,是指闸、坝、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电站等。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和管理权限,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监督。

第四条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成绩突出,在水资源科学研究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申领取水许可证,并依法缴纳水资源费。但家庭生活、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月取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下的取水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和缴纳水资源费的除外。

第六条 取水许可实行分级审批。下列取水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一)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属于长江流域的乌江、三岔河、六冲河、清水河、芙蓉江、赤水河、清水江、氵舞阳河和珠江流域的黄泥河、北盘江、濛江、都柳江、南盘江、红水河的干流河段取水的;

(二)在市(州、地)边界河流、湖泊和跨市(州、地)行政区域河流、湖泊取水的;

(三)由省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的取水;

(四)取用地下水日取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

下列取水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一)在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河道取水的;

(二)在县(市、区)边界河流、湖泊和跨县(市、区)行政区域河流、湖泊取水的;

(三)由市(州、地)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的取水;

(四)取用地下水日取水量在1000立方米至5000立方米的。

其他取水,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国家规定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的取水,从其规定。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的条件、程序、期限和本办法规定的分级审批权限实施取水许可。

第八条 申请取水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具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取水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决定批准的,核发取水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九条 对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并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第十条 对取用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取水审批机关应当征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在风景名胜区内取水的,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取水申请经审批机关批准后,申请人方可兴建取水工程或者设施。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取水许可证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审批、核准该建设项目。

第十二条 水资源费由取水审批机关负责征收。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水资源费。

第十三条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若需调整,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四条 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年度取水计划或者定额取水。

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

年实际取水量超过核准的年取水计划或者定额的,超取部分按照以下标准缴纳水资源费:

(一)超额30%以下的,超过部分按照规定标准的2倍缴纳;

(二)超额30%至50%的,超过部分按照规定标准的3倍缴纳;

(三)超额50%以上的,超过部分按照规定标准的5倍缴纳。

第十五条 按发电量计收水资源费的单位或者个人,不提供实际发电量报表的,按照设计发电功率连续满负荷运转计收水资源费。

第十六条 水资源费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征收。取水审批机关确定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后,应当向取水单位或者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办理缴纳手续。缴纳的水资源费计入成本。

第十七条 征收的水资源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行政监察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发现实施取水许可或者水资源费征收、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或者依法作出其他处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年度取水许可证核发情况。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越权审批、取水许可证核准的总取水量超过水量分配方案或者水量分配协议规定数量、年度实际取水量超过下达的年度取水分配方案或者取水计划的,应当要求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纠正。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执行《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四)责令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停止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五)查阅、复制有关征收水资源费所需的单据、票据、帐薄、记帐凭证和报表等。

监督检查人员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并不得妨碍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1992年8月17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的《贵州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黔府发[1992]55号)同时废止。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2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参与式,喀斯特石漠化农村社区

2011年以来, 西南喀斯特地区连年受旱灾影响。这其中除了降雨减少的原因外, 还包括喀斯特地区特殊性的原因———地表渗漏严重, 土层薄、保水性差, 地表水严重不足, 地下水虽然充足但是开采难度大, 生态环境脆弱, 山区生态涵养林破坏严重, 蓄水能力不断下降,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体短缺。[1]贵州省属于西南喀斯特地区, 喀斯特总面积12.88万平方千米, 占了全省国土面积的73.5%。截止2011年底, 全省石漠化面积302.38万公顷, 占国土面积的17.16%。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 尤其是现代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喀斯特地区受人为活动干扰, 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 导致土壤严重流失, 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石漠化。[2]石漠化地区蓄水能力极端下降, 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资源需求激增, 水资源短缺和水安全问题已经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因此, 在石漠化地区加强水资源管理, 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 改善社区水资源短缺现状, 确保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保护生态环境,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毕节市试验区石漠化面积最大, 有59.84万公顷, 占贵州全省的19.79%。该试验区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建成和完善, 将对整个石漠化农村社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区概况

毕节市撒拉溪朝营村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中心地区, 属六冲河流域, 地处毕节市西南部, 平均海拔1800m, 流域切割较深, 是相对高差较悬殊的区域, 326国道横穿流域内。[3]主要涉及撒拉溪镇的朝营村、冲锋村、龙凤村、撒拉溪村、沙乐村、水营村、永丰村、钟山村和野角乡的茅坪村9个行政村, 48个村民组, 面积8627.20公顷。2008年总人口15971人, 农业人口15911人, 占总人口的99.62%。农业劳动力总数7933人, 其中16~40岁的有5349人, 占总数的67.43%;41~60岁的有2584人, 占总数的32.57%。劳动力中,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66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2.09%。其中朝营村属于人口较少的小村, 农业人口比重大, 占总人口的98.52%, 但是农业劳动力总数相对比较少, 只占总人口的43.51%, 文化程度较低,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口的1.24%, 是该区贫困落后和水短缺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素质低, 社区概念及参与式合作方式很难推广, 环保和生态意识缺乏等不断加剧了由于自然环境贫瘠和恶劣导致的贫困落后和水资源短缺现象不断恶化。

数据来源:毕节市撒拉溪镇计生办。

2. 方法

整个试验分为三个步骤, 分别为喀斯特山区农村社区水资源问题调查、解决方法选择、社区水管理试验方案制订和预期结果。

首先, 通过普通村民、关键人物和弱势群体访问, 以及召开村民会议及不同利益群体座谈会等形式, 了解社区水资源管理和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现状, 特别是社区水管理中存在问题和社区群众的想法, 将调查问题汇总, 在村民大会上向村民反馈, 并通过投票, 提出村民最关心的水管理和利用方面的问题, 进而总结出社区群众最关注的问题。[4]其次, 根据前期调查结果, 针对社区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勘察、村民访谈、不同群体座谈、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深入分析其原因, 并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最后, 根据调查确定社区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行的解决途径及需要的条件, 结合试验社区的具体情况, 协助村民围绕社区水管组织和制度建设、村民能力建设、社区水管设施建设等内容, 草拟社区水管理初步试验方案, 征求村民的意见, 通过实践检验, 不断修订和完善。[5]

二、调查分析

1. 试验社区水资源管理问题诊断

(1) 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喀斯特地区是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之一, 而贵州毕节市撒拉溪镇朝营村是喀斯特石漠化中心地区, 属于喀斯特环境中的脆弱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 导致地表缺水严重、水利设施建设困难, 解决水问题一直是该地区面临的重大难题, 此项目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生态保护和社区群众生活生产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92.3%的社区群众认为他们现在面临着严重的饮水困难;61.5%的社区群众的生活用水取自于当地水窖, 水窖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和涵养林;而31.5%的生活用水来自于私自占有的泉点, 这也说明了社区存在严重的水权不明晰, 私自占有水源不是个别现象, 应该值得关注。7%的社区群众, 生活用水来源于自来水, 该社区曾在2000年时由政府投资铺设了自来水管道, 但是由于保护力度不够, 主管道被切断以至于整个组的自来水管道不能使用。社区群众目前最想解决问题的前三位是饮水问题、道路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而把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的就有62%, 这充分说明了社区水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社区群众的调查, 归纳出了社区群众特别关注的4方面问题:一是由于人地矛盾加剧, 社区水源涵养林不断遭到破坏, 致使水源减少, 社区缺水更加严重, 人们吃水困难加剧。二是水利设施投入力度不够, 蓄水设施的健康安全无法保证, 直接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三是管理制度不配套, 管理不到位, 主要包括:水费机制不健全, 浪费现象严重;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村民参与用水管理少;水权不明晰等。四是村民素质不高, 节水意识、环保意识不够;水源污染严重, 更加重了社区用水紧张的局面。

(2) 水资源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社区的三大问题、原因及解决途径 (见表3) 。

2. 试验社区水资源管理模式

通过前期调查分析, 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管理性缺水等是该社区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围绕这些水资源问题及村民的意愿等, 笔者提出了社区参与的社区水资源管理的模式, [6]以期能缓解喀斯特石漠化农村社区的水贫困问题。

(1) 社区水管理组织形式。建立社区群众参与的社区水资源管理机制, 由村民自治和村委会管理相结合, 加强村民的自我约束和主人翁意识, 积极参与水利设施的管理、保护, 对公共池塘型水资源加强监督, 防止私自占有等现象。村民自我组织不但能够减少管理费用和对管理人员的不信任, 而且长期来看能很大程度上减轻村民负担, 加之村委会是村民自主选择的组织, 本质上应该代表广大社区群众的利益。当然, 这种管理组织形式只是针对毕节撒拉溪石漠化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一个过渡性的社区组织管理模式。随着社区群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条件改善, 建立独立于村委会的社区水资源管理组织将势在必行。

在此基础上要完善群众自治的水资源管理机制。群众自治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要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通过两级合作、分工管理, 特别是强调通过村民自治管理, 有效地吸收普通村民参与管理, 逐步增强村民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有利于加强对社区水资源管理成员的监督, 提高社区水资源管理水平和民主化程度。

(2) 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及保护。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朝营村是贵州省石漠化中心地带和严重缺水地区, 主要水源来自于水源涵养林的长期积水及天然降水。出水点只有两个 (涵养林对天然降水的涵养) , 最大的出水点在雨季经测试出水量只有20mm/10d, 而旱季更少, 对于朝营村313户人来说, 可利用的水源很有限 (每人每天只有20分钟的接水时间) , 还有大部分靠到4公里的沙坝去背水 (大人100斤, 小孩20斤) , 所以保护现有水源变得尤为重要, 涵养林的保护迫在眉睫, 目前社区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涵养林。

涵养林对于社区水资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保护涵养林不仅有助于社区水源的保护, 而且对于该区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召开居民大会宣传保护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性, 动员和支持村民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协会下建立自己的森林保护协会, 加强对社区涵养林的保护和修复。

3. 预期达到的结果

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镇朝营村生态环境恶化、季节性缺水严重、人民思想觉悟和文化程度比较低, 在该社区建立水资源参与式管理模式如果能取得成功, 那么对于喀斯特农村社区将起到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研究针对喀斯特农村社区低成本的水资源净化系统, 也将解决大部分农村社区饮用水安全问题。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浪费污染减少, 社区群众的用水安全问题得到保障。社区水资源管理协会的成立, 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和提高社区群众参与性。调动群众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的积极性, 保护生态环境。[7]主人翁意识的增强, 监督体制的完善和自我觉悟的提高, 不仅使涵养林水源得到保护, 而且明晰水权, 控制私自占有现象;减少污染浪费,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创造一套符合喀斯特农村社区的低成本水窖水源净化系统, 保障群众的用水安全。

(2) 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水管理实务的积极性提高。通过社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建立和机制的改革, 农民参与社区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在社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工程中, 积极调动社区群众的参与性, 使其具有基本的拥有感, 减少人为的破坏和加强监督保护。

(3) 社区水利工程设施修建维护情况改善。随着社区水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的改善, 社区群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意识不断加强, 并实现社区群众愿意承担社区水利设施 (蓄水池、自来水管道等) 的维修、养护和监督。

三、讨论

第一, 按照参与式的管理概念, 社区水管机构应该在经济上自理、管理上自主。贵州省毕节市撒拉溪朝营村是喀斯特石漠化山区, 经济发展滞后, 大部分村民经济收入不高。如果建立独立于村委会之外的社区水管机构, 实现自立自主, 一方面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 需要社区群众分摊, 无形中加重了负担, 严重影响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 社区水管机构被村民的认知度不高, 大部分村民还是希望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参与社区水管机构, 所以必须在村委会的宣传和带动下, 社区水管会才可能建立并发展壮大下去。根据社区实际情况, 提出社区水管会与村委会两会合一, 虽然这种组织形式与参与式管理的理想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该模式一方面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 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区群众自主管理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因此, 鉴于社区实际情况, 这种组织形式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也有利于被广大社区群众接受。

第二, 社区现有的蓄水设施科学节水和安全性都不高, 要想实现政府保证群众用水安全的目标就必须要改善蓄水设施, 在资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研发适合农村社区的低成本简易水净化技术变得尤为重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 加强监督管理, 改善用水的公平性和减少私自占有水源现象, 减少浪费,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喀斯特山区具有可行性。

四、结论

第一, 在现行水资源管理机制和体制下, 以社区为重点, 强化水资源集体管理, 对完善现行水资源管理机制, 确保贵州石漠化山区农村社区水资源的有效和安全利用, 解决社区水资源短缺、蓄水设施陈旧和不科学、供水机制不合理、水权不明晰等问题, 是目前喀斯特石漠化农村缺水社区的首要目标。

第二,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农村社区, 应用参与式方法, 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是提高社区群众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高贵龙, 邓自民, 熊康宁等编著.喀斯特的呼唤与希望——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3.

[2]熊康宁.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图集 (2005~2050)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7.

[3]陈文福.西南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 2005.

[4]丁建国, 戴健, 岳丕昌等.和田河流域社区水资源管理试验示范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11, (11) .

[5]左停, 苟天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 (CBNRM) 的国际进展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6) .

[6]于素花, 黄波.社区水资源管理及自然资源管理模式探索[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4, (02) .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3

摘要: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高校综合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以人为本”、“尊师重教”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正逐步形成。K大学作为地处西部的贵州省新升地方本科院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吸引人才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就显得较为不足。本文通过分析K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改进落后民族地区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近十余年来,我国地方新升本科院校剧增,高校办学发展迅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新升地方高校中管理发展的速度跟不上整体增长速度的局面。人力资源己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是高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赢得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要提高民族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首先解决好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K大学是2006年由民族地区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的,也是1999年以来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后由专科学校升至本科院校的600所院校之一。随着国家教育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学校虽然在人力资源总量、职称、学历、年龄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改进,并在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引进等相关环节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自2008年以来,一直坚持人才引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等),但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就整体而言,K大学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管理水平,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还相对滞后,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制度不健全

K大学历史遗留下来的靠关系、“走后门”等现象较为严重,同时缺乏相应的淘汰机制,再加上人才引进中的家属安置政策(如:引进的教授、博士家属无条件给予编制)等因素,导致进人难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也使其内部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人事制度改革举步维艰。

2.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意识淡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对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对人潜能的激发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甚至人事部门的一些职工主要从事的是单纯的招聘教职工、工资计算等方面的操作性工作。学校领导虽然认同人才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资源单纯的注重人才引进过程,对引进人才的培养、开发等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如花重金引进的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进校后只是和普通教师一样从事常规教学工作,而没有配备相应的科研设备,甚至部分人都没有最基本的办公桌椅等,都未能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度去对待人才资源,对教职工的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人而不是人力资源开发。另外,部分教职工个人的素质、能力、知识、特长与职位相脱节(如部分硕士研究生被安排到图书馆等后勤岗位、招聘的管理类专业职工被安排到理工类二级分院工作等情况,而这仅仅是为了平衡人员结构),因此不能有效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需求也往往被忽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3.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由于K大学是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后由专科学校升至本科院校的600所院校之一,其历史原因,当前K大学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失衡现象较为严重。一方面,由于从2006年以前原专科学校保留下来的专任教师有300余人,占现有专任教师人数已超过50%的较大比重。目前的现状是,年龄偏大老资格但缺乏创新意识的教师比例过大、高学历高职称创新意识强的年轻教师比例过小,教学型教师过多、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严重不足,普通教师过多、拔尖人才过少等情况。另一方面,学校已意识到教师队伍比例不均的问题,近几年来陆续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发达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访学研修,但却忽视了对作为有力支撑的行政后勤等教辅队伍的建设,形成了虽然这些部门的人员众多,但是队伍过于老化、学历层次过低、知识结构僵化等质量过低的现象,从而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不利于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对于K大学目前存在的人事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滞后、人才队伍建设不平衡等问题,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改进制度,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健全选贤任能的用人机制,创造公平合理的用人环境

根据学校的未来发展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的制度性和规范性,摈弃传承了几千年的“亲亲尚恩”的儒家文化传统。“淘汰”本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人才选拔中,则是最有效的机制:按照同一规则和程序,通过公平竞争,实现优胜汰劣。人才选拔机制走出“潜规则”的暗箱操作,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真正走出“囚徒困境”,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創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树立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先进管理理念

封闭的环境会导致思想的落后,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创新是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的前提。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首先要转变角色,根据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方针,利用多种管理手段把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学校有效增值创造保障。其次,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科学化的程度,运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教职工提供内部咨询和服务。再次,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树立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先进管理观念。要实现工作重心从“事”到“人”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指导原则,一切以人才为中心来招聘、培养人才。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一方面,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大教师资源开发力度。为此K大学教师队伍建设应有长远规划,不仅要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人才,更要做到引进与培养、开发并举,不能顾此失彼。同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用人环境,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人才引进和培养只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起点,最终达到让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用的目标。

另一方面,教辅人员作为教师队伍强有力的后备军,也需要熟练的业务技能和不断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为教学提供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教学工作也才能有序、顺利地开展下去。在教辅队伍的建设上,学校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不断提高其业务技能,这样才能够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分工合作、良性互动的局面,真正促进学校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K大学在人才争夺战中,既没有地理优势,也没有经济优势,要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技术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运用与时代同步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教职工进行科学合理的引进、开发、培养和利用,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最终实现教职工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凯里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萍.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和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6):113-114.

[2]李娟.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4(3):130-132.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4

姓名:邓娟

年级:11级

班级:林学1班

学号:110903000

5指导老师:安明态

目录

1.贵州的气候

32.贵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3

2.1植物种类丰富 3

2.2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的成分占明显优势

32.3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3

3.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 3

3.1保护现状 3

3.2利用现状

44.贵州优先保护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4

4.1银杏 4

4.2珙桐 4

4.3黔纹母树

54.4贵州苏铁 5

4.5小黄花茶 5

4.6贵州八角莲 5

4.7全秃海桐 5

4.8黄枝油杉 5

4.9桫椤 6

4.10红花木莲 6

5.贵州优先开发利用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6

5.1猕猴桃 6

5.2荠菜 6

5.3马尾松 6

5.4贵州山核桃 7

5.5蓝莓 7

5.6顶坛花椒 7

5.7辣椒 7

5.8杜鹃 7

5.9杜仲 8

5.10刺梨 8

6.总结 8

1.贵州的气候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

2.贵州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2.1植物种类丰富

根据最近资料统计,裸子植物中,我国产的各科 ,贵州都有分布。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及变种,在全国所占比例较多,与国内各省区相比,仅次于云南、四川。在丰富的植物种类中,蕴藏了众多的经济植物,为开发植物资源提供了良好 的物质条件。

2.2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热带、亚热带的成分占明显优势

我省既有泛热带分布式的禾木科、豆科、大戟科、茜草科等,还有热带亚洲分布式的爵床科、天南星科、苦首苔科、榨科。热带亚热带性质的其它分布式,如旧世界热带分布式,也都不同程度的具有。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为我省开发亚热带植物资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3植被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植被类型复杂多样

贵州地处中亚热带,受自然地理水平地带性规律的制约 ,贵州的地带性植被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性质。植被有明显的渡性特征,既有湿润性的常绿林,又有半湿润性的常绿林,还有大面积的次生性落叶阔叶林光皮桦、响叶杨。复杂多样的植被,为我省开发和利用多种植物资源提供了可能。

3.贵州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现状3.1保护现状

为了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做到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我省做出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 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是木材资源的重要来源,采伐较多,使我省很多地方成为缺材地区,为此我省把国家森林法落实到各市县,依法办事,既保护了森林资源,还保护了许许多多的植物资源。

② 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各类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如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以黔金丝猴、琪桐等为主的珍贵动植物。

③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例如本来只为用材而砍伐森林,现要利用其枝娅加工成小型玩具、家用器材等,我省已渐渐地对多种不同性质的产物加以利用,克服产品单一的经营管理状态。

3.2利用现状

贵州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在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下是我省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

① 对高维果品资源的利用。贵州植物资源中,刺梨、猕猴桃维生素含量最高,现其利用正处于初期的试验阶段,有待更产业化的开发无籽刺梨、大果刺梨、大果称猴桃等优良品种。

② 对重要中草药资源的利用。如天麻、杜仲、黄连、吴英及黄草等中草药利用较多,对天冬、获荃、党参、首乌、白岌、桔梗、茵仁、黄柏、爬岩姜等重要中草药的利用少些。

③ 对观赏植物与盆景植物资源的利用。贵州出产的一些珍稀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如洪桐、秃杉、鹅掌揪等,其他观赏植物如杜鹃、普薇、山茶等被制成盆景供观赏。

4.贵州优先保护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4.1银杏

银杏有祛疾止咳、抗涝抑虫、降低血清胆固醇、扩张冠状动脉、抑菌杀菌等医疗作用;有除皱、保护脂质免受自由基伤害的美白作用;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等生态价值,属濒危植物,可作为优先保护的植物。主要分布在盘县、道真、正安、务川等地,在长顺县有就地保护的保护途径。

4.2珙桐

珙桐为我国独有的珍惜名贵观赏植物,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名为“中国鸽子树”。其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也是制作细木雕刻、名贵家具的优质木材,属濒危植物,可作为优先保护植物。梵净山、松桃、道真、绥阳、毕节、纳雍等地都有分布,主要以设立保护区为保护途径。

4.3黔纹母树

其抗性强、防尘及隔音效果好,是城市及工矿区绿化及观赏树种。植于路旁、庭前草坪上及大树下都很合适。成丛、成片栽植作为分隔空间或作为其它花木之背景效果亦佳,属稀有植物,为贵州特有,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分布在贵州大部份地区,保护途径为设立保护区。

4.4贵州苏铁

贵州苏铁仅贵州特有,是古老的苏铁纲植物的后裔,是在不同生境下新分化出的类群。由于不合理的利用,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属濒危种,还作为一种良好的观赏绿化植物,且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因此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分布于南盘江河谷地带、兴义、望谟和安龙等县,主要是就地保护的途径。

4.5小黄花茶

它是遗传育种研究和庭园观赏的难得植物,有重要价值,为赤水特有种,有消肿的药用价值,可保护肝脏,是贵州省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小黄花茶现仅分布于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闷头溪,就地保护。

4.6贵州八角莲

有重要的药理作用,能化谈散结,祛瘀止痛,毒蛇咬伤;根状茎及根供药用,有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及劳伤疼痛;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及肾血管则有轻度的收缩作用,属濒危药用植物,可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在贵州大部份地区,有就地保护和栽培驯化等保护途径。

4.7全秃海桐

四季常青,花味芳香,种子红艳,为著名的观叶、观果植物,适适合做为盆栽布置展厅、会场、主席台等处。抗二氧化化硫等有害气体的能力强,称为环保树种,适合种植于工矿区。还可治腰膝痛、风癣、风虫牙痛。属稀有植物,仅生长于贵州,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东北部,就地保护。

4.8黄枝油杉

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具有研究价值。木材较坚硬,结构细,是家具和建筑优良用材。树干通直,雄伟挺拔,枝叶浓密,适于庭园绿化;根系发达,能耐石山干旱,是石灰岩石山绿化的优良树种,属渐危种,因此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分布于贵州东南部黎明平、独山、平塘、荔波等县,呈小片分布,就地保护。

4.9桫椤

桫椤植株高大,一般株高1~6m,最高近10m。一般主干不分枝,叶顶生,形如巨伞,状若华盖,树形优美,苍劲挺拔,四季常青,享有“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还被科学界称为“活化石”,是中国一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极具观赏价值。故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主要分布在赤水,设有自然保护区。

4.10红花木莲

渐危种,常绿乔木,其树叶浓绿、秀气、革质,单叶互生,树形繁茂优美,花色艳丽芳香,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其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是很好的庭院观赏树种,且树干通直,是优良的用材树种,是渐危树种,为名贵稀有观赏树种,列为贵州优先保护经济植物。望谟县有分布,就地保护。

5.贵州优先开发利用的10种经济植物资源

5.1猕猴桃

猕猴桃果型大,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含有白氨酸、酪氨酸等12种氨基酸。主治肝炎、消化不良、烧烫伤,维生素C缺乏等症。对消化道癌症、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或辅助治疗作用,是高级的滋补营养食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有加工袋装,制成饮品等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在修文,红阳等地。

5.2荠菜

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属野菜类,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香气浓郁,味极鲜美,营养价值高。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荠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降低血压,具有抗癌作用。做干野菜,鲜野菜都是较好的开发利用途径,在贵州大部份地区的田野、路边及庭园中都能生长。

5.3马尾松

马尾松的松油脂及松香、叶、根、茎节、嫩叶有药用价值,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乳腺炎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其汤汁可美容养颜,马尾松花粉是唯一含有 200 多种活性营养成分、是人体需求的保健珍品,长期食用可达到生理平衡,提高免疫力。木材可加工为各种家具,枝叶可加工为药物,生长在贵阳、毕节、遵义等地区。

5.4贵州山核桃

山核桃具有不错的食疗功效,能滋润补养,微炒后用黄酒送服能治疗腰痛,根是治疗脚痔不错的自然药物,鲜外果皮捣碎取汁擦治皮肤能够治癣症。含脂量较高,食用价值高,是上天赐予大地人们的果实。有制成核桃汁,袋装核桃等开发利用途径,适宜生长在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县。

5.5蓝莓

蓝莓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其果胶含量很高,能有效降低胆固醇,促进心血管健康,能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记忆力,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肌肤,缓和皮肤松弛下垂和眼袋。有制成饮品,干果等途径,适宜生长在贵阳、遵义、修文、麻江。

5.6顶坛花椒

它是贵州花江峡谷地区特有的经济植物,其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合理开发利用,将生态重建与花椒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培养和壮大花椒产业和产业竞争力,发展社会经济。开发途径有晒干袋装,适宜生长在贵州花江。

5.7辣椒

其为色素植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含有较多抗氧化物质,可预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具有强烈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它含有一种特殊物质,起到减肥的作用,还对皮肤有很好的美容保健作用,是女性的“补品”。大量种植,加工袋装可有效开发利用,生长在贵州大部份地区。

5.8杜鹃

大方有百里杜鹃,品种优良,枝条细瘦,光滑无毛,老枝灰白色,叶多密生于枝顶,叶片薄革质,先端渐尖,总状伞形花序,子房圆柱状锥形,有较高的观赏性,可以持续发展其带动的旅游业。合理利用开发其价值,如做成盆栽等,生长在梵净山、大方等地。

5.9杜仲

杜仲含有80多种天然活性物质,有降压稳压的作用,正是所需多人需要的。杜仲黄金组合,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心脑肝肾,预防高血压,这些药用价值是最大的经济价值。可大片种植杜仲,将其树皮做药物原料,叶做成保健茶,从其汁液中提取天然橡胶,借助杜仲林养金蝉,金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杜仲适合栽培在贵州的遵义、湄潭、正安、贵定等县。

5.10刺梨

刺梨被人们誉为“VC之王”、“天然VC贮库”。刺梨果实还含维生素E、维生素p、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和16种氨基酸,其中的天门冬氨酸对白血病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等经济价值。可加工成袋装果干,刺梨酒,药丸等方便食用的产品,适宜生长在贵州的毕节、六盘水、龙里以及贵阳周边。

6.总结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5

论文摘要本课题根据贵州省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论述适合贵州省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共享,使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二者有机地结合并共同发展,提高高校与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模式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

一、前言

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同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两个重要部分过去是分割开来,互不联系,各寻发展。这种状况不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是有悖于我国体育政策法规所要求的。而高校体育的设施齐全、人才众多、方法先进,所以要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不仅要管好校内师生的健身活动,而且对校外周边的社区体育负有责任和义务。

贵州省内的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国家的资金扶持,体育资源相对富裕,如何使相对富裕的人才、物力资源发挥出最大程度的作用,如何实现“大学服务于社会、社会回馈于大学”的功能转变,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和高校在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几年来一些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资料50多篇,及其它相关书籍和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贵州省内该领域的10名专家、9个市(州、地)的10个城市社区、10所高校发放问卷。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764份,回收率为:95.5%,有效问卷758份。

3.数理统计法

熟练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15.0、excel,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应坚持的原则

1.和谐发展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原则可以为群众体育和健身活动提供建设场所和必要器材,为部分体育专项爱好者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为区内群众性的体育专项运动提供便利。

2.资源共享原则

目前我省开展社区体育有几大难处:缺少专门的体育人才、缺少设施、缺少资金投入。可见社区体育在有形资源上严重匮乏,同时我国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和良好的体育设施等有形资源却在学校。但社区在体育文化、体育娱乐等无形资源方面却比学校体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3.互利互补原则

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都是为大众健身服务的,在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高校体育的大部分设备应向社区内体育运动爱好者有控制的开放,以利于社区内居民健身;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在技术上给予社区体育活动以支持和帮助。

(二)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

1.贵州省高校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调查现状

在对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调查中发现,学校不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占据很大比例。在学校没有形成很好的活动氛围,没有朋友陪同,一个人不愿意去占到26.6%,也反映出学生喜欢的运动方式。

贵州省目前在校大学生在空闲时间选择网上冲浪和看书写作业的占到了69.4%,而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只有14.8%,并且有10.8%的同学选择了其它,可见大学生迷恋网络,沉溺于电脑游戏、视频聊天等现象还大量存在。

(2)贵州省高校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从调查的统计中可以看出,除去正常的体育课教学活动外,大学生每周从事体育活动的次数主要集中在2-3次,这说明贵州省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能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加锻炼,其中有一部分可能达到或接近了体育人口标准(中国体育人口判定的标准为:(l)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含3次)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2.贵州省城市社区体育调查现状

(1)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参加锻炼目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知,在限选一项的情况下,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依次为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散心解闷、休闲娱乐、增加人际交往、与同伴交流、缓解压力和减肥治疗疾病。大部分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强身健体和消遣娱乐,这说明体育运动既是一种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也是一种娱乐消遗的主要方式,并且得到了社会广大群众的认可。

(2)贵州省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对健身环境满意度

贵州省中心城市经济及生活水平与地区、县形成差距较大,所以城市的聚集功能普遍较强,而辐射、扩大能力较弱,体育资源优势向周边地区扩大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对健身环境的不满意。这反映出目前我省社区健身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善社区体育环境,加大人力、物力的补充。

(3)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看,居民不参加健身锻炼的因素排在前5位依次是:工作太忙、没有指导组织者、没有时间、没有体育场地、费用高等。形成以上因素的根源,首先是现代社会充满竞争,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下班后往往感到身体疲劳,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因而不想参加锻炼;二是体育场所有限,公共活动场地、器材偏少,大多数都集中在学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三是由于人事编制和街道社区主要工作性质所决定,大部分社区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健身指导员和管理者,社区内缺乏体育锻炼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使得一些居民不知道如何锻炼,使体育锻炼进行的比较盲目和随意;四是体育场馆健身活动需要相当的费用,普通工薪阶层和下岗、离退休人员难以承受。

(4)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对社会要求

目前我省社区居民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场地设施和人才指导的缺乏,同样也是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体育场地各项面积中显示我省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2216.2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建筑面积为46.81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为1580.46万平方米;按占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占地面积0.57平方米;按场地面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41平方米。

(5)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人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体育消费能力也有很大幅度的增强。数据显示居民的体育消费现状为:每月50元以下的占69.6%,每月50-100元的占21.8%,每月100-150元的占6.7%,每月150元以上的占3.1%。我省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占的比例较少,所以体育消费水平低于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3.拓展工作思路,扩大资源共享

(1)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我省现有各种高校20多所,每年约有3万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而大学更是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且门类齐全。其人才不论在数量上、专业种类以及理论知识、实践示范等综合素质上都是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充足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指导各类群众的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体育活动积极分子及热心体育工作志愿者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家长,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参与社区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

(2)我省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中体育教研室(部、系)作为高校实施体育教学和指导体育锻炼的主要部门,拥有一定数量且具有体育科研水平的教授和科研人员,加之高校特有的良好科研条件和设备,对体育锻炼方法及其锻炼效果可以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充分发挥、利用高校人力资源和先进设备的优势,为社区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3)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

社区体育发展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同时条件较好的社区,体育经费资源优势也比较丰富,如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向社区居民投入了大量经费,高校也可以和他们共建体育活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四、贵州省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

不管是教育者、管理者还是普通的社区居民都应该从社会发展出发,更新观念,对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进行重新定位,来提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认识,打破高校与社区的界限,实行开门办学的新思路,以高校体育为突破口,实现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

(二)充分发挥体育场馆优势形成资源共享

如果将社区中心和高校体育馆联合,将彼此的资金投入有效地相融合在一起,将场馆、设施的规格、档次提高。这样既可满足高校的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竞赛等,又可解决社区对运动场及设施的需要;既可以克服典型的资金“人治”和短缺现象,场地设施又能得到专门机构的管理和保养。

(三)专门配备组织机构及专职人员

由于高校体育和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机构的不同,各司其职,为了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可以考虑组建成立专门“高校与社区互动办公室”的组织机构,可以把办公室设在市体育局,负责相应的组织工作,高校和社区各设一个分办公室,来负责高校与社区互动的具体事宜,高校负责人由体育学院或体育系的领导担任;社区的负责人由街道办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五、结束语

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来看,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关系必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应是全方位、多形式、多内容的结合,即社区体育要与高校体育协调发展。表现为社区体育要参与到体育教育中来,体现其教育性的特点;高校体育也要与社会相联系,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的监督,体现其社会性的特点。在现时代,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对社区和高校在体育教育事业中的必然要求,是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凯珍.21世纪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一面向21世纪的思考[m].人民体育出版社..4.

[2]贵州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综合情况分析[m].贵州省体育局..11.

[3]张洪潭.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j].体育与科学.2004(9).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6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方面,图书馆要尽快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转变。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不再满足于向读者提供文献的原件、而是以开发和研究地方文献信息内涵为已任。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和用户情报满意率。

2.2 建立文献保障体制。为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体制保障,是保障地方文献开发与利用的有力措施,以省图书馆为中心馆,建立全省统一协作的地方文献建设协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贵州省各地区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任务。通过分工协调,明确各馆所担负的职责,藏书重点及范围,建立各馆以收藏本地区地方文献为主,补充以各协作馆文献为辅的全省性的地方文献资源库。

在地方文献的利用中,保障地方文献共享目标的实现,开展馆际互借,编制联合目录,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提高一馆读者利用多个馆藏的可能。打破馆与馆之间的资源界线,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共同享用的科学、合理、实用的地方文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更需要加强馆际问的合作,建库前各馆信息的互通,建库文献重点和范围的划定,软件格式的统一,录入细则的规范等等,以保障数据资源分布的合理性和数据库建设的规范性。在网络条件具备时,实现地方文献的联合编目和联机检索。真正实现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

3 提高数据库质量

数据库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现代化的建设,没有高质量的文献数据库,就无法保障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高对数据库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认识,对在数据录入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充分讨论,达到统一,制定规则。一但制定出规范条例,就不得随心所欲,以保证数据录入的规范化。加强数据的质量检查,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同志做质量检查员,以确保数据库建设的质量。

4 提高资金保障率

充足的资金来源可提高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保障率。在当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要多渠道的开辟资金的来源,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发展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中,首先保障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所需的资金。贵州省馆由于对地方文献建设的重要性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辟多种途径,力保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

5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地方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员保障。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部分职工对于现代化技术将会短期内在图书馆工作中普遍应用的知识和心理准备都不足。许多工作人员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可以说一片空白。要跟上全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技术在地方文献建设中的应用,就要加大学习的力度。由于贵州省图书馆普遍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以提高现代化技术水平就成了大多数工作人员学习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请专家、学者到我省集中授课,用较少的经费使更多工作人员得到学习,是普遍提高工作人员现代化知识水平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峒胜.深圳地方文献的现状与未来.图书馆论坛。(5)

(苗玲 贵州省图书馆 )

贵州省稻类地方资源调查 篇7

关键词:稻,种质资源,调查,贵州省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 复杂的自然生态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稻种资源, 是我国拥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省区之一[1,2]。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 贵州稻类地方资源种植面积和品种数量逐年减少, 地方品种数量锐减, 改良品种逐渐增加, 其中稻类地方资源主要以糯米为主, 少数地区存在红米、黑米品种, 以清镇市为例, 水稻地方品种从1956 年的29 个下降至2011 年的9 个, 而改良品种则从2 个增加到80 个。为了解当前贵州稻类资源种植现状和抢救性保护地方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稻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收集。

1 调查时间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省42 个县 (市、区) 分别在1956 年、1981年、2011 年3 个阶段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状况的普查, 摸清了调查地区农业生物资源的基本情况和有关农业生物资源变化的情况。最终确定20 个县 (市、区) 为系统调查县 (表1) , 调查时间为2012 年、2013 年、2014 年, 分5 次进行, 组织科技人员到地方资源丰富乡镇入户调查, 跟农户座谈, 详细调查种植地方资源面积、种植原因、品质特性、生长状况等, 同时对当地少数民族是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地方资源重点关注 (表2) 。重点调查和收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稻类种质资源, 查明贵州主要稻类多样性状况, 摸清贵州省稻类种质资源家底, 对全省境内特异类型的稻类种质资源开展抢救性收集, 扩充至现有种质基因库。

采取入户抽样调查方法, 先到调查县 (市、区) 农业管理部门座谈了解地方资源分布和所组织科技人员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稻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收集。

2 贵州稻类资源的研究概况

贵州稻种资源的收集工作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经2次共收集到全省72 县 (市) 地方品种3 400 余份和一些珍稀名贵品种, 但该收集品在文革中几乎损失殆尽。为弥补已损失的资源和挽救濒临灭绝的珍稀物种, 70—90 年代相继又开展了以水稻为主的粮油作物品种资源的补充征集工作, 征集到79 个县 (市) 的水稻4 238 份、陆稻743 份和禾类资源396 份, 共计5 377 份[3]。目前保存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稻种资源达到9 000 余份 (含少量复份) , 种质类别包括地方品种、选育品种 (系) 、国内外引进品种 (系) 和遗传材料, 其中有的地方品种属稀有、特有资源, 包括经鉴定筛选的优质、抗生物逆境 (抗病、抗虫等) 和抗非生物逆境 (耐冷、抗旱等) 等优良特性的优异种质[3], 成为开展水稻遗传育种、种质创新和其他稻作研究的重要基因资源。

3 贵州稻类地方资源的种植现状

3.1 贵州稻类地方资源面积、种植类型逐渐减少

调查发现了贵州稻类地方资源锐减的原因, 具体概括如下:一是老品种产量普遍偏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效益成为衡量品种好坏的第一指标。 贵州是我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 山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70%以上, 人均土地少,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更多, 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 新品种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老品种逐步被淘汰;二是政府引导进行新品种推广, 因地制宜,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优势区域形成优势产业, 参与市场竞争, 进而进行了产业化、规模化, 使得地方资源大幅度减少;三是城镇化、交通的改善、与外界交流频繁程度加剧、思想与思维方式的改变、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等因素都导致了地方品种初步消失。

3.2 贵州稻类地方资源持续种植

3.2.1 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继承与保留。在少数民族地区, 虽然目前服装、语言汉化比较严重, 但对于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风俗、宗教信仰等得到了较好的继承、保留。比如平塘县调查的苗族、布依族、毛南族在过年过节、红白喜事, 以及对去世先人祭祀供奉时, 糯食是必需的, 所以大多家庭都或多或少种植糯谷, 使得部分老品种糯谷得到保留。三都水族自治县九仟镇百姓喜欢用当地摘糯酿造当地特色酒———九仟酒, 觉得味道更醇香;打鱼乡介赖村喜欢种植黄芒或红芒摘糯, 它们是鬼师治病的必需品, 将糯稻挂在头上来感知病人病情, 在这遥远偏僻的山村, 家家户户都有少量种植;普安镇双江村老人过端午节喜欢用插边糯稻秆捆粽子, 觉得比线捆的粽子香。

山区耕种, 无机械化, 人背马驼, 劳动强度大, 消耗体能多, 而糯食禁饿, 恰好可以满足百姓需求, 所以糯稻地方品种在历史长河中得以保留下来, 汤圆、糯米粑、糯米饭都是当地百姓喜欢食物, 这种习惯也保留了下来。

3.2.2 品质好, 投入少。 调查中发现, 对地方品种种植和食用的原因主要是地方品种相对新品种口感好, 品质佳, 其中地方品种投入少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杂交水稻种子价格在60~110 元/kg , 对收入较低的部分家庭或者部分老年人来说, 价格高, 不愿意投入, 而地方资源可以自己留种。

3.2.3 地方品种具有优良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一些作物的地方品种适应性强, 耐贫瘠, 抗病虫, 尽管产量不高, 但是可以粗放管理。例如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介赖糯米 (2012522121) 播种施一次农家肥, 施化肥反倒不糯;巫捞糯米 (2012522164) 也是适合种植于中等土地, 太肥沃土地易感稻曲病。黎平县的归洋禾 (2013523513) 、荣株禾 (2013523512) 、 水牛毛 (2013523518) 适宜阴山、冷水、锈泥田种植, 且产量不受影响。多数地方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强, 偶见稻瘟病、钻心虫等, 但无需喷施农药, 而且有些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特别强, 如黄鳝血 (2013523309) 、高洋红米 (2013523505) 等。

3.2.4受局部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限制, 部分地区依然种植特定的地方品种。如部分高寒山区, 水稻品种都种植在山区海拔1 500 m以上地区, 这些地区气候比较冷凉, 新育成的杂交新品种大多不适应这样的气候, 难以推广, 而地方品种由于长期在此种环境下生长, 已完全适应了当地的气候, 特别是冷水田的环境。有些品种即使在光照不充足环境也可正常生长, 如黄岗洋弄 (2013523447) ;有些品种特别耐旱, 如黄岗的六十天禾 (2013523435) 和七十天禾 (2013523437) 适合干旱的水田或湿润的旱地, 生育期较短, 且产量不受影响。

4 讨论

贵州是一个稻种资源大省, 拥有丰富的优异稻种资源, 其完成编目并入国家种质库的地方资源占全国总数的10%以上[4]。然而调查发现, 稻种地方资源种植面积和种类、存量逐渐减少是目前不可遏制的一大趋势。20 世纪80 年代前各地生产上广泛应用地方品种, 当下已不见踪影。地方政府和普通百姓对地方品种的保护意识淡薄, 对各地日益枯竭和濒临灭绝的传统地方资源和野生资源未采取任何保护性措施。目前, 贵州稻种资源收集品主要采取国家种质库 (长期库和中期库) 和地方种质库相结合的两级联动保存与保护机制。但由于贵州经济、技术底子薄, 至今尚未设立稳定的作物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专项资金, 保存与保护工作难以为继, 几代种质资源工作者历经千辛收集、保存下来的宝贵财富随时有得而复失的危险[5]。

稻种资源是改良及选育水稻新品种、促进水稻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 也是探讨水稻起源和遗传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水稻种质资源是水稻育种的关键所在, 大量收集和保存稻种资源是挖掘和利用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新种质资源的重要前提[6]。然而贵州稻种资源直接利用的情况与全国大多数省区一样, 总体上的利用比例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 稻类地方资源多分布在落后、偏僻少数民族地区, 这与在中国大部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基本上都是贫困的地区相一致[7], 王述民等[8]研究也认为, 世界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当前最丰富的作物遗传多样性通常出现在农业生产难度最大的地方, 如沙漠边缘或高海拔地区, 那里的环境差异巨大, 生产水平低, 资金投入和市场都很有限, 很多地方品种仍在种植。而社会进步、生活条件改善人类发展的趋势, 如何做到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建议政府、农户、科研机构三者相互补充, 发挥各自优势, 政府可以给农户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方面支持, 在资源丰富地区建立地方品种保护示范区, 科研机构则可以注重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 加强跟育种家的交流, 真正为育种服务。

参考文献

[1]韩龙植, 黄清港, 盛锦山, 等.中国稻种资源农艺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概况[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 3 (2) :40-45.

[2]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等.贵州稻种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5, 18 (增刊1) :45-49.

[3]阮仁超, 陈惠查, 张再兴, 等.贵州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1, 2 (2) :56-60.

[4]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等.贵州地方稻种遗传资源研究与利用概述[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33 (增刊1) :59-63.

[5]阮仁超, 陈惠查, 游俊梅, 等.贵州稻种资源收集品的保存现状与展望[J].种子, 2007, 10 (26) :53-55.

[6]韩龙植, 曹桂兰.中国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现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6 (3) :359-364.

[7]REN X D, HUANG M J.Study on relation to poverty and biodiversity and countermeasure of elimination poverty[J].Rural Economy, 2007, 12:96.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 篇8

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丁新也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对“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及发展提出六点要求:一、充分肯定了我省 搭建“平台”的模式和做法;二、介绍了教育部对“平台”建设的规划及要求,提出“四统”的建设要求;三、介绍了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2015年建设完成国家“平台”并实现与地方“平台”的互联互通;四、希望贵州省抓紧与国家“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利用“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评课,推动资源常态化、规模化运用;五、加快“空间”建设,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和研修;六、国家和地方“平台”共同探索经济保障机制,确保“平台”良性运营。

“贵州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通上线试运行,推动了贵州省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必将为提升我省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上一篇:出兑门市房协议书下一篇:县交通局局长述廉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