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精选4篇)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1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定(试行)》的通知
(黔安监办[2010]54号)
各市(州、地)安全监管局,各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为促进贵州省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职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了《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和省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总队联系。
附件:《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定(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九日
附件: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贵州省各级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部门(以下简称执法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执法监察部门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执法人员必须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业务知识。
第四条 执法人员在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必须出示省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安全监管局统一制作的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其中对煤矿进行安全监察,必须出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作的煤矿安全监察员证。
第五条 执法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第六条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符合法定程序,制作行政执法文书。
第二章 监督检查职责
第七条 执法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监管局规定的职责,根据监管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以下简称执法工作计划)。
第八条 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执法监管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根据执法工作计划可以制定月、季度执法工作计划和针对特定时期和特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专项执法工作计划。
第九条 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同级安全监管局批准实施。执法工作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报同级安全监管局批准,并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执行。
第十条 根据安全监管工作需要,可以按照执法工作计划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执法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事项: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八)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九)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一)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二)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三)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四)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十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十六)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八)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十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三章 现场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执法工作计划,根据被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情况,制定现场监督检查方案。方案应当包括执法监管的对象、检查时间、检查事项、检查线路、检查方式和检查职责分工,携带执法装备、执法文书、罚款收据等内容。
第十三条 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时,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并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或者《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证》,表明身份,说明检查的法律依据、目的和内容,告知被检查单位或者有关人员需要配合检查的具体要求。
执法人员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涉及被检查单位的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时,应当逐项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档案资料和生产经营场所。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职业安全卫生及劳动防护、应急救援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评价与检测、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等档案资料;作业现场、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场所、重要车间、仓库、变电室、锅炉房等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五条 执法人员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时,应当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记录在案,由执法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名或者盖章存档。被检查单位要求补正的,应当允许。被检查单位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原因并签名。现场检查记录应当交被检查单位所在地安全监管局存档备查。
第十六条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实施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隐患;
(五)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隐患排除后,经执法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应当在规定限期内完成。因不可抗力无法在规定限期内完成的,应当在进行整改或者治理的同时,于限期届满前10日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执法监察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答复是否准予延期。
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执法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填写《整改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执法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逾期未整改、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执法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九条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依法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1.能够修理、更换的,责令予以修理、更换;不能修理、更换的,不准使用;
2.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经核查予以查封或者扣押的设备、设施、器材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解除查封或者扣押。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48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条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对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对生产经营单位处以1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第二十一条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当场)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及时报告,并在5日内报执法监察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除依照简易程序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外,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予以立案,填写《立案审批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对确需立即查处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可以先行调查取证,并在5日内补办立案手续。
第二十三条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二十四条 执法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执法监察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不得因当事人陈述或者申辩而加重处罚。第二十五条 执法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二十六条 对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现场检查,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应当依法给予警告或经济处罚,对情节严重的,及时提请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执法监察部门统一使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文书式样。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发布部门:贵州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09日9日(地方法规)
实施日期:2010年04月0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2
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州卫生局、发改委、纠风办、经信委、财政局、人社局、物价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现将〘湖南省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供应保障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湖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物价局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湖南省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供应保障监督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基本药物中标药品的监督管理,建立湖南省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供应保障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国务院纠风办等7部委〘关于印发〖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纠办发〔2010〕6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湘政办发〔2011〕47号),湖南省纠风办、省卫生厅等11部门〘关于印发〖湖南省公立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湘纠办发〔2009〕7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药物是指〘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药物湖南省增补品种目录〙中纳入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范畴的药品。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湖南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以下合并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湖南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的药品企业,以及基本药物县级集中支付机构县市区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中心或县市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局(以下简称县级集中支付机构)。
第四条 湖南省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供应保障信用评价实行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负责制,各级各相关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监督。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五条 中标药品生产企业供应的药品必须与省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中标结
果完全一致,不得擅自涨价或变更产品质量、剂型、规格等。
第六条 中标药品由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生产企业与配送企业要对药品的质量和供应一并负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采购交易平台上确认订单后,中标药品应当于48小时内配送到位,急救药品须在4小时内配送到位,节假日照常配送。配送企业应对不符合要求的药品在48小时内进行更换,不得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使用。
第七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平台采购中标药品。禁止网外采购非中标药品和非基本药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规范网上采购操作,专人负责,不得将网上采购账号交由药品生产和配送企业操作。
第八条 除急救药品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定期采购药品,原则上每月在采购平台下达订单不超过2次。
第九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并执行药品进货核查验收、储存管理及合理使用制度。药品送达后应仔细核对通用名、剂型、规格、价格等信息,确认无误后签字验收,并及时在采购平台上完成入库确认。对与订单不符或破损等药品,应拒绝接收并登记在案。药品无质量问题的,不得无故退货。
第十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物价部门核定的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临时最高零售价格销售药品。
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二次议价或加价销售。第十一条 基本药物采购货款按照〘湖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货款集中支付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县级集中支付。
县级集中支付机构应当严格审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供货企业签订的购货合同,认真核对网上采购计划和药品验收入库清单,按规定和制度要求履行药品货款支付的审核、报批、支付等程序的职责,原则上从交货验收合格到支付货款不得超过30天。严禁支付网外采购的非基本药物货款。各县市区卫生局、财政局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基本药物货款支付具体管理办法。
第三章 信用评价
第十二条 建立基本药物中标药品供应保障信用评价体系,对中标药品的生产供应、统一配送、采购使用、集中支付等关键环节实施信用评价管理。
第十三条 信用评价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实行省、市州、县市区分级评价制。原则上省级评价每半年进行一次,市、县级评价次数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但不得少于每半年一次。
第十四条 信用评价的评分标准和实施方案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数据采集和定期评价由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组织实施并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全省评价情况进行整理汇总,会同有关部门确定评价结果并予以公布。
第十五条 信用评价体系按中标药品的生产供应、统一配送、采购使用、集中支付等四个环节,分别对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集中
支付机构进行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实行分级管理。信用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个等级。
第十六条 中标药品生产企业的信用评分内容包括:
(一)保障中标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确保所供应药品与投标时生产企业名称、品名、剂型、规格、价格等信息完全一致;
(三)及时、足量保障供应。
第十七条 中标药品配送企业的信用评分内容包括:
(一)确保配送药品的质量安全;
(二)确保所配送药品与中标时生产企业名称、品名、剂型、规格、价格等信息完全一致;
(三)确保配送及时、足量;
(四)不得配送非中标品种和非基本药物品种。
第十八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用评分内容包括:
(一)规范网上采购流程,按计划定期采购并及时完成验收入库操作;
(二)按照本地县级基本药物货款集中支付的规定和流程,及时提出货款支付申请,提供付款的相关凭证;
(三)将药品销售收入及时存入县市区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专户;
(四)不得采购非中标药品和非基本药物品种;
(五)严禁加成销售基本药物;
(六)严格遵守〘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12〕73号)的规定,为门诊或住院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取得药品费(包括西药、中草药、中成药费)、诊疗费和治疗费等医疗收入时,必须按规定使用门诊或住院收费票据;
(七)处方划价必须与收费票据相关收费金额一致。
第十九条 县级集中支付机构的信用评分内容包括:
(一)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审查基本药物采购过程,对符合规定的药品采购款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并足额支付;
(二)制定和完善支付制度;
(三)对网外采购、套票采购等违规采购药品行为不予付款,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第二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信用档案,将信用评分结果纳入档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 对药品企业的信用评分等级,作为参加本省药品集中采购时的评标依据。
评分结果连续两次为A级的,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予以加分;
评分结果为B级的,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不予加分,连续两次为B级的,视同一次C级;
评分结果为C级的,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予以扣分,连续两次为C级的,视同一次D级;
评分结果为D级的,在经济技术标评审中列入不良记录,由有关部门视其情节按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市、县级对药品企业的信用评分结果作为市、县级卫生行政及相关部门筛选、审核药品企业时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 市州、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县级集中支付机构的信用档案,将信用评分结果纳入档案,并予以公布。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集中支付机构的信用评分结果作为单位和负责人绩效考核以及相关经费分配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监管和指导,负责开展检查评估,协调解决采购使用中出现的问题。
发改、纠风、财政、人社、经信、物价、药监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监管和指导。
第二十五条 省发改委负责将湖南省药品集中采购交易平台正常运行、安全维护、数据准确等内容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管理。
医改牵头部门(医改办)负责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使用基本药物情况列为医改工作评估的重要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
第二十六条 纠风部门负责督促、协调参与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部门开展工作,依法对参与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履职情况实施行政监察,对在基本药物采购和监管工作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七条 财政、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对县级基本药物货款集中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及时处理中标药品货款支付环节的各类问题。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使用的财务运行及县级集中支付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将定期评价结果与分配、下达医改相关经费挂钩。
第二十八条 人社部门负责落实基本药物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等相关政策,对违反医保报销规定的行为按规定进行查处。
第二十九条 经信部门负责加强对本省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促使药品生产企业及时、足量供应基本药物。
第三十条 物价部门负责基本药物的价格监管,对违反价格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3
2016年03月08日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负责。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建立一套科学、统一、高效的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制度,我们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办法》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13‟24号)规定,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统一承担,原来由质监、工商、食药部门制定的有关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监管制度已不能适应改革后的职能调整需要。2015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新法进一步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加强监督检查。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原卫生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的需要。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规章,对食品生产经营的监督检查工作进行规范。
《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是落实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的具体体现,是落实《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监管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具体要求,是执行“四有两责”的具体举措。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不能一发了之,必须对企业是否始终按照发证条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办法》通过细化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监督检查工作要求,强化了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源头防范和控制风险隐患,将基层监管部门对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责任落到实处,督促企业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对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办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和要求,本次《办法》的修订,按照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着力破解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主要特点概括起来是“两涵盖两规范”。“两涵盖”,一是涵盖食品、特殊食品、食品添加剂全品种的日常监督检查;二是涵盖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全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两规范”,一是规范日常监督检查要求。对检查人员资质、检查事项、检查方式、检查程序、检查频次、结果记录与公布、问题处理等进行规范;二是规范标准化检查表格。设置了标准化的检查表格及结果记录表格,并配套制定相应的检查操作手册,规范指导基层人员开展检查工作。
三、《办法》的适用范围?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是法律赋予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职责。本《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日常监督检查,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组织食品生产经营经营监督检查人员依照本办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生产经营规范等情况,按照监督检查计划和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实施的监督检查,是基层监管人员按照相应检查表格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基本生产经营状况开展的合规检查。日常监督检查也包括按照上级部门部署或根据本区食品安全状况开展的专项整治、接到投诉举报等开展的检查等情况。
一般而言,监督检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也会有不同的检查方式方法。但日常监督检查始终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对于新的情况、新的监管需要和新的方法的出现,总局将另行制定管理规定。
四、《办法》实施后,如何使用配套表格开展监督检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相应的检查表格,包括《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和《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以配套《办法》的实施,并将于《办法》实施前发布。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各个环节监督检查的具体内容列表明确,按照《办法》的要求,具体细化了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内容,设定了检查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并对每项内容的检查结果设置评价项。每一个检查要点表都对应相应的检查操作手册,对每一项如何检查进行描述,指导一线检查人员进行操作。
《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对监督检查的内容、检查结果、综合判定等情况进行记录,使监督检查工作有痕迹可循,也用于对检查结果的公布。结果记录表为各个环节共用的表格,附有相应的填表说明,对如何填写、如何进行综合判定都有详细描述。
五、日常监督检查的主要项目内容是什么?
《办法》规定,对食品生产者主要检查生产环境条件、进货查验结果、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结果、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品管理和食品召回、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对保健食品生产者还应检查生产者资质、产品标签及说明书、委托加工、生产管理体系等情况。
《办法》规定,对食品销售者主要检查食品销售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一般规定执行、禁止性规定执行、经营过程控制、进货查验结果、食品贮存、不安全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特殊食品销售、进口食品销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食用农产品销售等情况,以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展销会举办者、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食品贮存及运输者等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
《办法》规定,对餐饮服务提供者主要检查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过程、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及公示、设备设施维护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
六、《办法》对检查频次如何规定的?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市、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根据食品类别、企业规模、管理水平、食品安全状况、信用档案记录等因素,编制日常监督检查计划。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并将其列入日常监督检查计划。确定监督检查频次后,监管部门对每家企业的检查频次每年不得少于计划数。
七、《办法》如何体现“双随机”的要求?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5‟58号)要求,《办法》要求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双随机”日常监督检查,即随机抽取被检查企业、随机选派检查人员。一是《办法》规定,在网格化监管和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双随机”检查。即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随机选取食品生产经营者、随机选派监督检查人员实施异地检查、交叉互查,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随机选派。二是检查项目应当按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执行,每次监督检查可以随机抽取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检查。同时要求,每年开展的监督检查原则上应当覆盖全部项目。每次监督检查的内容应当在实施检查前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明确,检查人员开展检查时不得随意更改检查事项。三是检查中可以对生产经营的产品随机进行抽样检验。
八、日常监督检查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应当严格遵守《办法》对检查程序的规定。一是由监管部门确定监督检查人员,明确检查事项、抽检内容。二是检查人员现场出示有效证件。三是检查人员按照确定的检查项目、抽检内容开展监督检查与抽检。检查人员可以采取《办法》规定的措施开展监督检查。四是确定监督检查结果,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定。五是检查人员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及抽样检验等文书上签字或者盖章。六是根据《办法》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七是及时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九、《办法》对日常监督检查人员有哪些要求?
日常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符合执行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的要求,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检查人员的管理。一是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出示有效证件;二是检查人员应当掌握与开展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相适应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知识,熟悉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要点和检查操作手册,并定期接受培训与考核;三是根据日常监督检查事项,必要时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消费者代表等人员参与监督检查工作。
十、《办法》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如何判定?
监督检查人员按照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和检查结果记录表的要求,对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如实记录,并综合进行判定,确定检查结果。监督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基本符合与不符合3种形式。按照对《检查要点表》的检查情况,检查中未发现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符合;发现小于8项一般项存在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基本符合;发现大于8项一般项或一项(含)以上重点项存在问题的,检查结果判定为不符合。
十一、对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理?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日常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一是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属于基本符合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就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被检查单位应当按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跟踪整改情况,并记录整改结果。二是对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三是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而未执行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进行处罚。
十二、如何公布监督检查结果?
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于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日常监督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张贴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保持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
十三、《办法》中日常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如何衔接?
本次《办法》的制定,强调了日常监督检查与行政处罚的相互衔接。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进行立案调查处理。立案调查制作的笔录,以及拍照、录像等的证据保全措施,应当符合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相关规定。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篇4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
(海油函〔2006〕80号)
各分部:
为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明确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5〕11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规则》(安监总办字〔2005〕197号)和《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号令)等有关规定文件的要求,海油安办制定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于2007年2月1日起试行。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
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规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工作制度、工作程序,明确工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5〕11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规则》(安监总办字〔2005〕197号)和《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4号令)等有关文件,制定本规则。
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以下简称海油安办)是总局海洋石油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的执行机构。
三、海油安办设立海油分部(设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石化分部(设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油分部(设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各分部的业务工作。
各分部依照有关规定实施具体的安全监督管理,并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可设立相应的地区监督处。
四、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政府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忠于职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保证政令畅通。
第二章 职责划分
五、海油安办职责:
(一)组织起草和宣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标准。
(二)综合监督检查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安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
(三)综合监督检查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审批各分部提交的培训计划;协助组织中央管理的海洋石油企业总部(集团公司、总公司、一级上市公司,下同)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及各分部监管人员执法资格培训工作。
(四)综合监督检查海洋石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三同时”情况。负责海洋石油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备案、海洋石油新建油气田一期建设项目生产设施设计审查的备案和安全竣工验收工作。
(五)负责中央管理的海洋石油企业总部安全生产许可证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工作。负责对各分部上报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意见”进行审核,以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六)负责海洋石油安全中介机构资质申请的受理、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查工作。
(七)按事故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海洋石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协调事故和险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完成总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各分部职责:
(一)参与起草和宣贯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法规、规章、标准。
(二)负责日常监督检查所辖作业区域内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安全、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
(三)负责监督检查所辖作业区域内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负责组织除中央管理的海洋石油企业总部之外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再教育和考核工作;监督检查出海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以及临时出海人员的安全教育。
(四)负责监督检查所辖作业区域内的海洋石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三同时”情况。负责海油安办直接负责之外的海洋石油建设项目生产设施设计审查的备案和安全竣工验收工作。
(五)负责所辖作业区域内除中央管理的海洋石油企业总部之外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单位的材料审查及现场审核工作。
(六)负责海洋石油安全中介机构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七)按事故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所辖作业区域内海洋石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协调事故和险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完成海油安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地区监督处的业务工作由分部领导。各分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地区监督处的职责。
第三章 分工负责
八、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负责本单位全面工作,副主任按照分工协助主任工作并对主任负责。
各分部主任在海油安办主任、分管副主任领导下负责本分部工作,对海油安办主任、分管副主任负责。
九、主任出访、出差和离职学习、休假期间,按排名次序指定一名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分管副主任出访、出差和离职学习、休假期间,其分管工作由主任或主任指定的其他副主任代管。
十、处长在主任、分管副主任领导下负责本处工作,对主任、分管副主任负责。
十一、各分部在所辖作业区域内履行职责。涉及几个分部的工作,应当由作业区域所在分部会同有关分部研究处理;需要海油安办决策的,应提出拟办意见,按程序报海油安办决定。
第四章 工作决策和部署
十二、海油安办负责起草的海洋石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草案、部门规章、标准、重要政策措施和行政许可项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十三、海油安办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各分部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十四、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必须坚决贯彻总局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
十五、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搞好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十六、海油安办实行工作报告制度。各分部在年中和年终向海油安办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重点工作计划情况。
第五章 公文处理和请示报告
十七、在职责范围内,各分部可以单独向下或向有关单位发文(函),也可与有关单位联合发文(函)。涉及海洋石油安全监督管理重要事项的发文,应经海油安办审议,必要时以海油安办名义印发。
十八、各分部发出的重要文件,应抄报海油安办。
十九、海油分部、石化分部和中油分部的发文编号,分别为海油分部〔200×〕××号、石化分部〔200×〕××号和中油分部〔200×〕××号。
行文格式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1999)执行。
二十、凡属下列重大事项,各分部必须向海油安办请示或报告:
(一)工作计划和重大工作部署。
(二)领导批示或交办的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涉及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外事活动和其它重要事项。
各分部原则上不直接向总局请示或报告工作。如有需要请示或报告总局的事项,各分部按程序行文,由海油安办向总局呈报。
二
十一、各分部呈送海油安办的请示、报告,按下列原则办理:
(一)拟文要求。送海油安办的请示或报告的抬头用“海油安办”。除特殊情况外,请示或报告应一事一报,并由分部主任签发;副主任代签发时,应注明主任“已同意”。
请示、报告内容如与有关分部有关,要事先协商一致,协商不一致时,应将有关分部意见一并上报并作说明。
(二)报送。各分部呈送海油安办领导的请示或报告,应送交海油安办综合处办理公文登记。
(三)办理。凡海油安办领导有明确批示或要求的事项,各分部的请示、报告可直接送交办的领导;如需业务处办理的,应同时抄送业务处一份。
凡海油安办领导没有明确批示或要求的事项,传阅件送海油安办主任阅批,办理件送业务处提出处理建议,然后按程序报分管副主任、主任。
二
十二、各分部承办的重大事项,由分部主任检查落实,并要及时向海油安办业务处通报办理进度或完成情况。
二
十三、政务信息、重特大事故信息等通过海油安办上报总局。
第六章 会议制度
二
十四、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实行主任办公会议和主任业务办公会议制度。
二
十五、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须经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召集和主持,各副主任、处长(监督处处长)出席。
二
十六、主任业务办公会议由主任、分管副主任按照分工召集和主持。会议主要内容是处理分管业务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协调专门事项,研究讨论需要提交主任办公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参加会议人员由主持会议的主任、分管副主任确定。
二
十七、主任办公会议的议题由主任确定。提交主任办公会议审议和讨论的事项,要先经分管副主任审定。
主任业务办公会议的议题由主持会议的主任、分管副主任确定。
二
十八、副主任、处长(监督处处长)不能出席主任办公会议时,要向主任请假。
第七章 其它工作
二
十九、各分部主任、副主任的调离和任命,需征得海油安办的同意。
三
十、各分部监管人员如有变更,应在变更后一个月内报告海油安办并交回执法证件。
三
十一、各分部应安排好本分部监管人员参加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再教育工作。
三
十二、各分部在每年的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分别向海油安办报告本分部监管人员的基本情况。
三
十三、各分部在委托培训机构举办海洋石油安全生产许可证取证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班前,应报经海油安办同意。
第八章 工作要求
三
十四、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决执行海油安办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海油安办或各分部内部按程序提出。
三
十五、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要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观念,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规范服务、从严治政的新风。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的工作人员对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要按程序和时限积极主动地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事项要坚持原则不得办理;对因推诿、拖延等官僚作风造成影响和损失的,要追究责任;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
三
十六、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的工作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和有关海洋石油行政许可的工作程序办理行政许可事项。
三
十七、海油安办及其各分部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加强内部监督,提高自律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九章 附则
三
十八、本规则未规定事项,按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三
十九、本规则自二○○七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贵州省药品生产日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推荐阅读:
贵州省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建设领域“十个严禁”和行业管理“五个不准”规定(试行)07-14
贵州省大中型水库库区水域安全生产管理办法06-06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贵州省征占用林地补偿费用管理办法》的09-23
贵州省水资源管理06-19
贵州省企业新产品暂行管理办法08-20
贵州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暂行管理办法11-05
贵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11-14
贵州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06-09